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银行发展方向8篇

时间:2023-09-28 15:27:35

银行发展方向

银行发展方向篇1

一、商业银行把投资银行的业务发展作为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战略

中国改革开放的力度越来越大,外资不断涌入市场,金融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的激烈,商业银行的利润不可避免的被挤占和压缩。为了开拓新的市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扩大银行的利润,开展新的银行业务,开发新的投资产品将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发展趋势。而在当前,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的业务将会是银行发展的首选项目。商业银行之所以着重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商业银行传统的利润来源被资本市场严重挤压,如:证券市场分流商业银行的存款,使得商业银行的存款项目有萎缩的倾向,商业银行的利润严重下降;第二,金融机构改革的趋势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进行转型,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因此,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会把投资银行的业务作为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战略。

二、投资银行业务的结构将会发生变化

在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传统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相互补充,共同成为商业银行盈利的重要来源,并且已经逐步发展成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在开拓和发展过程中,品种不断增多,覆盖的领域也不断拓展。原有的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是一些债券品种,随着金融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投资银行的业务逐步拓展到企业债券、一些金融机构债券甚至拓展到政府债券。除了承销对象的不断拓展,新兴投资银行业务也不断发展,在商业银行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断加大,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的业务产品线更加多样。

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除了传统的债券承销、兼并收购、财务顾问、项目融资等方面外,商业银行可尝试开展以下几种业务:第一,基金管理,目前,基金已经发展成为金融支柱产业之一,商业银行投资基金主要是通过向投资者发行股票或者收益券,将分散的资金汇集成较大的基金,再对基金加以运作,从中获益;第二,资产证券,这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发行的证券多为票据、和优先股票等形式,获利主要是来源于债务人所付的本金和利息;第三,金融创新,分为三种:期货、期权、调期;第四,风险投资,主要是对一些新兴公司进行资金融通。对于一部分风险较高的投行业务,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建立较为完备的风险预警机制和处理机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预警、规避和解决。

三、商业银行的客户服务策略将进一步转变

银行和客户之间是赖以共存的战略伙伴关系,没有客户,就意味着银行没有发展前途。因此,决不能把客户资源当成一次性的消费品。所以商业银行必须充分重视客户资源的重要性,善于开拓客户价值。

因此,在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建立和完善与客户的对话机制,充分尊重每一个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真正地把每一个客户当成上帝,为他们量身打造一站式服务,一揽子的解决方案。这样不仅帮助客户创造了价值,而且也有利于促进银行进行资源整合,拓宽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从目前的银行发展现状来看,很多银行已经意识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重要性,在为客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大大的促进了银行业务的发展壮大。但是,现在这种一站式的服务覆盖的人群还比较少,今后的发展必将朝着这样的方向继续前进。

四、内部制度建设更加规范,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不同于以往的传统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是新兴产业,虽然现在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它其中的一些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尚有不健全之处,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投行业务的混乱。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的业务发展离不开银行的内部管理,要想不断拓展投资银行的业务,就必须加快建设和完善更加规范的投资银行的业务流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能力,打造一支致力于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队伍。

银行发展方向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 投资银行业务 发展方向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挑战。面对激烈的竞争,国内商业银行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更好的面对国内外竞争。而投资银行业务正是金融业务创新的新形势。商业银行如何更好的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已经成为当代商业银行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重要意义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要更好的发展,仅靠自身的业务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其面临的竞争压力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为了更好的应对竞争压力,就应该开展必要的投资银行业务,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具体来说,现在的进住国内的外资银行比价多,很多银行进行传统业务已经无法满足当今人们的需求。这就使得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对自己传统业务进行调整,开展金融业务创新。而投资银行作为金融业务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作为重要的竞争手段来应对国外银行的冲击;现在的商业银行不仅面临着国际市场压力,同时也面临着国外市场压力。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及保险公司的竞争越演越烈。商业银行要想生存,必须保存实力,并寻找新经济增长点,以便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款业务逐渐萎缩,银行业务主要来自于表外业务和其他中间业务。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变化,直接融资的比例呈不断提高趋势。在新的形势下,不得不使国内许多大型商业银行及投资银行合并,成为新型的金融市场。这种新型的金融市场不仅经营银行业务,同时经营保险业务。从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来看,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当今金融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二、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策略

1.对新业务进行拓展

就目前来看,我国与国际大的银行相比,在投资银行业务和种类上远不如国际大型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劣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商业银行就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现有的规模优势,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可以加强与境外银行的合作,为国内大型企业融资提供相应的资金服务,使得国内外企业能在海外市场、上市、发行债券及相关外国企业并购提供必要的支持。国内商业银行也应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投资银行业务有前瞻性的研究并作出业务可行性计划,为其以后进入中长期债券市场、房地产投资信托市场和指数基金市场创造必要的条件。

2.对客户定位进行细分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比较重视产品的设计和发行,而或是理财产品和投资者的适应性,对投资者理财需求的分析和研究并不是很深入。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要向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就应该对投资群体进行细分,并根据其不同需求制定多元化、个性化服务。因现在的高端投资者和富裕阶层的不断增多,银行应该根据高端投资者的需求,开展适合他们需求的产品,并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以便更好的向投资银行业务发展。

3.对现有业务进行完善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要想发展投资银行业务,首先要立足于自身优势和经验,要对现有的业务进行完善,并从现有业务中汲取经验教训,充分发挥本单位的资金、人员及网络优势,进一步发展理财、融资、并购顾问及资产证券化等相关投资银行业务,以便更好的为客户提供更多服务。商业银行要加强与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并不断的对银证通、银保通及银期限等业务进行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发展项目融资、银团贷款、结构化融资等业务。银行也可以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行融合并为大型项目提供相应融资服务,并积极的参与到融资安排中去,主动介入大额银团贷款业务,以便更好的为相应业务服务。

4.风险机制进行完善

风险一直是限制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主要因素。要想使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得以发展,就应该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监管。可以以金融控股公司的业务范围为依据确定相关监管部门,并负责对整个公司的监管。同时也要确定各个子公司监管部门具体监管责任。要明确投资业务范围,尽量避免一些投资风险较大的业务。要建立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并注重对员工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增强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在业务流程上,要建立风险约束体制和内部防火墙,对内部制度进行核对并不断进行相应的创新和改进,将风险降至最低。

5.对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就目前来看,我国关于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正是因为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而使商业银行不能更好的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加强对法律、法规的研究,并对投资银行业务进行相应分析,确定可以开展的业务和不可开展的业务。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其进行明确的界定,以保证投资业务的顺利进行。同时金融部门也应该对自身的业务进行不断完善,商业银行也应该对自身相应业务进行规范,并积极参与到相应法律、法规讨论及建设中去。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已经不能更好的满足时展的需求,再加上国内外金融市场竞争激烈。商业银行要想更好的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更好的应对国内外竞争,就应该对新业务进行拓展、对客户定位进行细分、对现有业务进行完善、风险机制进行完善、对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现状及建议[J].时代金融,2011,(20).

银行发展方向篇3

一、我国银行保险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银行保险一般指寿险公司利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网络和客户资源销售保险产品。对于银行来说,积极发展银保业务不仅可以丰富银行的服务内容,拓展银行业务,降低银行对利差收入的依赖性,而且可以利用保险公司的客户,深挖保险公司拥有资源的潜力,实现资源共享;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利用银行庞大的营业网络销售保险产品,不仅可以降低保险公司的营销成本,而且可以借助银行良好的信誉和客户资源拓展市场。正是由于银保合作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提高经营效率,实现“双赢”,银行保险在海外得到了迅速发展。据有关资料介绍,2000年,欧洲保险佣金占银行总利润的比例高达10%,201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5%,500家大银行中接近一半拥有专门从事保险业务的附属机构。欧洲大多数国家银行保险的保费收入占寿险市场的比重为20%~35%,在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这一比例达到50%~70%。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银行保险占保费收入的比重也达到20%以上。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从国外引入银行保险销售模式以来,银行保险发展迅速,成为寿险公司的重要销售渠道。2003年,银行保险占我国寿险保费收入的比重达到26%。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银行保险在国内的发展减缓,2005年前10个月更是进入低迷状态。2005年末起银行保险一改近两年的颓势,出现迅猛上升的势头。2006年一季度,银保业务量占到寿险公司总保费收入的33.9%,中国人寿股份公司的银保收入同比上升了121%,占到新单保费收入的40%。银行保险业务量的忽上忽下,表明我国银行保险业务还不够成熟,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基础并不牢固。

从保险公司角度看,随着保险公司的增多和竞争的加剧,银行渠道成为稀缺资源,银行由于其优势地位而对合作保险公司手续费要价过高。据调查,保险公司支付给银行的手续费大体在3%~3.5%的水平,个别渠道甚至达到4%。除手续费外,保险公司还须向银保销售人员支付激励费用。此外,相当数量的商业银行会对合作保险公司提出购买基金产品等不同要求。

从银行角度看,各公司的银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结构单一,主要产品一般为期限较短的趸缴型分红产品,与银行储蓄产品相似进而构成竞争。此外,保险公司还有滥用银行信誉之嫌。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银行保险误导销售问题仍十分突出。银行保险的宣传资料往往混淆了储蓄和保险的界限,有的销售人员夸大宣传银行保险产品的收益性,以错误的收益率计算方法误导分红产品客户。另一方面,银行保险的售后服务也不到位。各银行机构保险大多为手工操作,保单流转缓慢,客户从投保到拿到保单通常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同时由于现行银行保险合作主要集中于柜台销售,其他方面的合作极少,大部分公司的查询、契约保全、保单贷款、保单更改及理赔等服务项目,还只能在保险公司操作,从而使客户感到十分不便。

进一步看,银行保险发展困难的深层次原因是,银行与寿险公司的合作缺乏长期利益共享机制,银行尚未将银行保险业务纳入银行发展的整体战略框架,保险公司也只是简单地将银行保险作为一种销售方式,侧重利用银行的品牌效应而忽视了自身品牌的维护和产品创新。因此,银保合作只能在简单销售的低水平进行。在各公司产品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对银行网点资源的争夺就成为保险公司发展银行业务的重要手段,而这种争夺又主要体现在手续费的竞争上。银行保险产品销售成本的不断攀升缩小了保险公司的利润空间,加大了经营风险。

二、发展综合经营对银行保险业务的影响

由于综合经营具有节约交易成本、分散金融风险和获得协同效应等优势,在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和金融机构加速转型的环境下,通过稳步推进综合经营来提高我国金融业竞争力已在上下达成共识。特别是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内部治理的改善,商业银行正在重构盈利模式,将经营重点转向理财和零售业务。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综合经营的内在要求更加迫切。在监管部门的支持下,近来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态势日趋明显。

综合经营的实质是通过调整和改进业务结构,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全方位需求,将过去需要多家金融机构才能提供的多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集中到一家机构提供,从而使得客户能够得到质量和效率更高、成本费用更低的服务。换言之,就是要使客户能从一个窗口购买更多的商品。因为研究表明,客户从同一个金融机构购买的商品种类越多,他离开这家机构转买别家金融商品的几率也就越低。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推进综合经营活动,不仅要加强与其他金融行业的业务与经济联系,更要调整金融机构的内部构造,改进运行机制,以适应经营方式的变动和有效控制风险。从目前金融机构的情况看,已经出现了以下一些调整动向:

一是从战略的高度出发统筹规划各类业务,重估不同业务的价值,调整业务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同时整合、重组内部组织机构与管理流程,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全面提高人力资源、业务流程、客户服务、风险管控、定价与成本等方面的管理水平。

二是改进营销模式,使营销组织由分散向高度统一转变,营销渠道由简单的客户经理服务向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转变,营销方式由仅依靠自身渠道向各类金融机构联动、多渠道销售转变。

三是积极开发多样性产品,将多种产品和服务集成组装成多种“产品套餐”,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四是改进技术系统,依托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强大功能,实现数据大集中和信息处理的高效化,以迅速感知客户需求,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抢占市场和培养新客户群。

在上述调整的过程中,无论对银行还是保险公司来说,银行保险的地位和作用都将发生变化。过去银行保险对银行只是一项简单的业务,其手续费收入只是银行利润的一个渠道。今后银行会越来越重视银行保险对银行自身发展的作用,将之纳入银行整体发展战略格局,整合于银行的销售模式之中。过去银行保险对寿险公司只是销售产品、拓展市场的一个手段,未来保险公司将更加注重银行保险的产品开发和配套服务,借助银行巨大的客户资源,细分市场和寻找潜在客户,设计有特色的、对应于不同客户需求的产品,逐步摆脱低水平价格竞争模式。更加注重通过发展银行保险,降低对传统人的依赖程度。更加注重与银行实现信息、网络等各项资源的共享,降低经营成本。

具体来看,今后银行保险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银保合作将由简单的初级方式转向深层合作

实践表明,简单的销售模式使得双方缺乏长期的共同利益机制,难以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并成为保险公司之间过度竞争的诱因。随着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出于控股关系的银保联盟将产生和增加。银保之间的合作将由柜台销售深入到售后服务、配套服务、数据资源共享等多个方面,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目标客户群的特点,选择适合的销售方式。通过深层合作,不仅使合作双方的金融服务多元化、差异化、综合化,还要通过融资、资金汇划、联合发信用卡等业务的合作,进一步挖掘客户潜力,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拓展双方的业务空间和利润空间。

二银行销售银保产品的模式可能发生变化

过去一家银行往往同时销售多家保险公司产品,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一个银行网点中多家保险公司营销员争夺客户甚至互相诋毁,使得客户无所适从,损害了银行和保险的信誉。随着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今后部分银行可能会从集团的整体利益出发,对关联保险公司的产品实行专营。即便是继续采取销售协议模式的银保合作,也有一部分会建立起排他性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在有的地区,已经出现了网点与保险公司建立“一对一”关系的情况。此外,过去10年中银行保险业务主要在五行一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交行、邮政储蓄中展开,因为与其他类型的商业银行相比,五行一邮具有无以比拟的网点优势。但是近年来股份制等商业银行发展迅速,尤其在高端客户的理财业务方面已经占有竞争优势。同时由于网络技术和无线技术的发展,国外电话销售和网络销售正在成为银行的主流渠道,网点的重要性随之降低,因此保险公司与股份制等其他类型商业银行之间的银行合作也会逐步得到发展。

三银行保险产品范围进一步拓展

如前所述,目前银行保险的产品主要是短期趸缴型分红产品,险种单一、雷同且与银行储蓄产品相似,不仅对银行自身业务发展几乎毫无帮助,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构成竞争关系,形成银行产品与保险产品“两张皮”现象。下一步银行保险产品开发的核心将集中于两个方面:

一是开发银行主业关联业务产品,例如办理住房贷款时提供房屋保险、办理中小企业贷款时提供业主寿险、办理消费贷款提供信用保险、办理汽车贷款时提供汽车保险、办理汇兑业务时提供旅行或运输保险等。这类业务是银行自身业务的延伸,客户也存在实际需求,产品开发和营销的难度都不大。

二是开发全方位服务类产品,使保险产品与银行产品相融合,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个人财富管理服务。为达此目标,通常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需要共享客户资料,共同进行新产品开发,甚至建立共同的产品库。

四销售活动向专业化、组织化方向发展

银行发展方向篇4

关键词:投资银行  发展  方向与趋势

目录

内容提要

关键词

一.投资银行的基本内涵与发展轨迹

二.我国大力发展投资银行的必要与重要

三.我国投资银行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四.我国投资银行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分析

五.结尾的话

银行发展方向篇5

关键词:银行业信息化现状发展趋势

一、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伴随着改革和对外开放,我国金融业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决定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提高金融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各商业银行基本完成了数据全国集中处理(称为数据大集中),进一步建设完善了新一代核心业务应用处理系统。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加快,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重要的标志是银行卡的应用和网上金融服务的迅速发展。现代银行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与传统银行业相比,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业务开拓等方面,日益体现出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特征。银行业的这种行业属性,决定了必须以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支撑。

二、信息化对银行业发展的作用

1.银行业的高度信息化和知识化,使服务前台和管理机构的信息能够实时传送到决策部门,实现智能化决策和快速反应,从而大大提高管理效率,扩大管理范围,减少管理层次,促进了银行的管理模式向“扁平化”方向转变。

2.信息化帮助银行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再造。信息化帮助银行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和设计现有的业务流程。根据客户类别,将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按照最有利于顾客价值创造的营运流程进行重组,使银行能有效适应市场的要求,从而建立“客户中心型”的流程组织,以期在成本、质量、顾客满意和反应速度等方面有所突破,进而在财务绩效指标与业绩成长方面有优异的表现。

3.信息化已成为金融工具创新的主要源泉。在业务开拓方面,信息化已成为金融业增长的源泉因素,信息系统的服务已经涵盖了银行所有核心业务流程。新的金融工具和服务方式的推行,往往是金融性质的市场行为同信息技术相互耦合的结果,信息化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和基于知识的量化评价,辅助了决策行为,使金融产品的交易更为简单,从而扩大了金融市场。

三、金融信息化技术体系框架已经建立并趋于完善

1.金融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我国金融业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PC服务器、刀片服务器等各类计算机,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网络通信系统,开发了大量金融信息和业务处理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金融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2.数据集中工程基本完成。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各金融机构实现了业务数据的集中处理,统一、规范了业务操作流程,重新设计了营运流程。建立了集中式的数据中心,有效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和整体可靠性,为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基础数据,为下一步实现经营集约化、管理信息化、决策智能化奠定了基础。

3.核心业务系统成功投产。以数据集中为依托,部分商业银行研制开发了涵盖全行业务处理、经营管理、决策分析和服务渠道的全功能银行业务系统。部分保险公司陆续启动了“集中的财务系统”、“保险数据仓库”、“集中的IT运行平台”、和“网络安全系统”等信息化建设项目,提高了信息系统的整合应用能力,为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未来几年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1.加强IT治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未来几年,银行业要建立起适应数据大集中技术环境和银行组织变革要求的信息组织体系,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努力构建面向业务、服务导向、分工合理、协作紧密、运作高效的专业信息化组织架构。

要建立IT战略和计划的流程,保证IT战略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确保IT技术投资决策符合本行远景。建立统一的项目管控组织和制度流程,加强项目协调和管控,加强需求、方案设计、投产验证等关键阶段的管理,确保项目过程的有效控制。建立统一的IT策略,推进企业IT技术标准化,统一IT架构、规范IT技术采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进一步完善供应商管理机制,加强供应商的有效控制,为银行信息化发展提供安全高效的外部资源支持。

在完善IT运行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服务级别管理、可用性管理等流程。尝试建立IT财务管理流程和标准化的IT服务水平协议,实现服务交付,提升和展示IT服务的价值,努力实现银行IT运营管理从以技术为中心的管理阶段向以服务为中心的管理阶段转变,降低信息化总体拥有成本。

2.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渠道体系,提高银行服务水平。大力加强基于信息技术的金融创新,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实现由“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采用先进灵活的应用体系架构,加快应用整合,支持业务流程再造,缩短系统开发周期,提高产品交付能力。进一步完善、拓展银行的服务渠道,提供方便、快捷、个性化的客户服务。加快渠道整合步伐,实现产品“一次开发,多渠道部署”,以降低开发及部署成本、加快产品投产速度、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3.完善银行业信息安全应急恢复体系,加强灾备中心的建设,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加强安全监控,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和信息通报机制,制订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明显提升金融信息系统预警、应急处置和恢复能力,保障金融业务的连续稳定运行。探讨建立银行业应急救援中心的可行性,加大应急技术支持和救援力度,加快业务的恢复速度,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4.推进银行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加强银行业技术标准化建设是未来几年信息化建设重要任务之一,要对现有的银行信息技术法规和标准进行全面检查、清理、整合、规范,研究提出新的系统性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结合银行信息化发展的实际,以各种协作方式,分层次、分步骤地加快银行信息化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的建设步伐,尽早建立国家的标准或国际的标准。

参考文献:

[1]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成就.2002.

银行发展方向篇6

我国投资银行发展方向与趋势研究内容提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21世纪呼唤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壮大。而2001年年底的入世,更是对我国投资银行提出更为严峻的要求。本文从投资银行的基本内涵和发展轨迹说起,通过对我国发展投资银行的意义与作用的阐述,对我国投资银行的现状及问题的揭示,进而分析研究了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关键词:投资银行 发展 方向与趋势

银行发展方向篇7

[论文摘要】以终身教育为背景,通过“学分银行”在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分析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及学分银行在我国发展的具体构建思路。

学分银行在广义上指以终身教育为背景,以学分为评价手段的,贯穿受教育个体整个教育经历的有效、公正的,评价、存储、汇兑学分的制度保证和技术支持。据有关人士对学分银行的构想,学分银行的主要内容设计为五个子系统,分别是:课程标准子系统、学分累积子系统、学分互认子系统、学分兑换子系统、学分诚信子系统。(抄)课程标准子系统由国家职业(专业)目录、课程标准、各级各类教育街接课程标准等部分构成。通过建立国家职业(专业)目录、课程标准、各级各类教育街接课程标准来解决各级各类教育课程的街接问题国家标准课程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必修课程,约占各级各类教育课程的50%-60%左右,这样就能从总体上保证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的买现,客观上也大大减少了课程互认的工作量。

学分累积子系统由学分的获得、学分的存储、学分的累积等部分构成。凡是通过国家认可的教育和培训课程都能够获得相应的学分,并写买记录在终生学习卡上。所有的学分从理论上来说都有可能成为兑换某类证书时的有效学分,但对于某一类、某一级教育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学分都能成为有效学分,是某一类、某一级教育的有效学分,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另一类、另一级教育的有效学分。wWw.133229.COM

学分互认子系统由学分互认、学分折算、学分补偿等部分构成.主要有学分认定的机构、依据、程序、结论、费用和裁决等要点;标准课程学分、非标课程学分的互认等部分构成.通过借鉴国际上较为科学的知识点、技能点的课程比较方法,解决标准课程之间的互认问题.通过学分替代、折算、补偿等课程比较技术来解决非标准课程之间的互认,并逐步创造条件促成非标准课程向标准课程的转化。

学分兑换子系统由兑换汇率的设计、逐级兑换机制、累进兑换机制建立等部分构成。任何一个学分获得者都可根据自身学分隋效学分)的拥有状况去兑换相对应的证书,并在已有证书的基拙上,通过今后自身的不断努力,再增加若干学分(有效学幻去兑换高一层次的证书。

学分诚信子系统由学员自身的诚信、签发机构的诚信、认定机构的诚信等部分构成.学分诚信是构建我国“学分银行’,的前提条件。

一、学分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学分银行”的国际发展情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认为,终身教育是对作为经济增长加速器而设计的继续教育概念的重新考虑和扩充,教育不仅要为经济的增长而设计,还要为人的持续协调发展加以设计,即要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设计终身教育应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再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应该具有灵活、多样和容易进人时间和空间的优点。终身教育是进人21世纪的一把钥匙,是进人21世纪的关键所在.围绕着终身教育这个主题,世界各国都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其中比较成功的有韩国学分累积制度,英国个人学分账户和美国的学分街接,等等。

韩国于1994年成立了教育改革总统委员会《pcer),该委员会于1995年提出了一项改革设想,即通过构建新的教育体系,来促进和发展开放的终身学习社会,学分累积制度((cb别就是该改革设想的重要内容,韩国教育改革总统委员会的这项提议于1997年1月13日得到韩国政府的批准,并于1998年3月开始正式买施.韩国学分累积制度((cb别是一种开放的教育体系,它认可在学校内和学校外的各种不同的学习经历.当求学者积累的学分达到学分累积制度所规定的要求时,就可以申请相应的学位证书.学分累积制度的目的在于提供多种受教育机会,促进求学者终身学习.从近期看,学分累积制度致力于为中学毕业后有教育和培训需求的求学者提供创新的、多样化的、最大化的教育机会;从长远看,学分累积制度将提高非正规教育的总体水平和地位,使非正规教育成为促进教育自我发展、保证韩国在全球的综合竟争力的主要手段。

英国于1998年发表了《学习时代》(thelearningage)绿皮书,提出建立个人学习账户、成立产业大学、提高基本技能、进行资格改革、开展工作场所学习以及地区合作等新举措;1999,年发表《学会成功》(learningtosucceed)白皮书,计划建立一个全国、地区和地方的计划、组织和投资体制;设立一个投资16岁后教育与培训的全国学习和技能委员会,下辖47个地方学习和技能委员会;2000年政府颁布《学习与技能法》(learningandski11sact),目的是积极推进终身学习,提升国家竟争力;2000年,月,个人学习账户(individuallearningaccounts)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到2001年10月,已经有250万人在学习账户中心注册学习。

美国由于学分制度运用得较早,对学分制度的研究也较为深人,基本已解决了学分街接的问题。

(二)“学分银行”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情况

自学分制引进我国之后,学分银行这个概念也在近年被提出,但现阶段,“学分银行”仅试行于我国的职业教育。

职业学校“学分银行”的主要内容为累积学分,突破传统的专业限制和学习时段限制。学生参加技能培训、考证要算学分;先学专业课后学文化课,学完一门算一门学分,然后按每门课程学完应得学分累计;达到一定学历层次要求的学分数后,就给予相应学历。同时,允许学生不按常规的学期时间学习,像在银行存款一样,学习时间可集中也可中断,即使隔了几年,曾有的学习经历仍可折合成学分,此后可以继续学习,拿满学分即可毕业。普通高中毕业生需进人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其文化课成绩可折算成相应学分予以承认。“学分银行”充分考虑了职业教育需要边实践边学习的特点,同时,“学分银行”为贫困学生半工半读创造了条件,为在职人员“间歇性”学习提供了便利。实行学分制后,中职校生源面宽了,除了面向应往届高中生,还面向社会青年、失业转岗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务工、在职人员可利用双休日、晚上的时间学习,累积学分,直到毕业。有关人士指出,学分制的出台为企业职工、农民及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中职教育服务建立了更加灵活的制度。

2004年8月16日,在南京江宁召开的“首届全国职业教育发展论坛”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刘占山透露推广“学分银行”。

2004年8月27日,北京市秋季职教成教领导干部会议披露,按照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北京市职业学校将大力推行弹性教学制度改革,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和学习成果认证制度,鼓励学生及各类从业人员采取工学交替、学分积累等方式学习。时至2006年,教育部公布《2006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北京市已在190多所中职校全面推广弹性学习制度,建立灵活的“学分银行”制度,全国每个省份选择2-3所示范性职业院校作为试点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和选修制,进行“学分银行”试点。

2007年4月24日,在上海市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大会上,市委副书记殷一璀提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既有学历教育,又有职业培训,还有各类趣味盎然的休闲文化教育;市民参加各类学习获得学分可存人“学分银行”等等。到2010年,多样化、多层次、可及、开放的终身教育系统将在上海建成。突破“学分互认”等瓶颈,创新终身教育的制度建设。业大、社区学院可以探索单向承认普通高校、电视大学、高职院校进修的学分,逐步做到学分互认,促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相互沟通、互为补充。探索建立本市“市民终身学习卡”制度,建立“学分银行”。成人高校、社区学院试行“无障碍人学”,让具有高中阶段毕业学历者免试人学。

二、由“学分银行”看我国教育制度的发展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提出,应从终身教育的角度对高等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技术与职业中等教育的衔接问题进行深人审查,要为接受终身教育提供各种机会,使学生有各种选择及人学和退学的灵活性,要有灵活的人学和毕业或休学时间,并使教育的模式、招生方式和招生标准多样化。我国教育部也多次强调要全面实行学分制度和建立我国学分银行。所以,建立学分银行,是终身教育的必然要求。

从我国现行的素质教育制度看,要全面彻底地实行“学分银行”,对现行的教育体制改革道路也将是全新的,艰辛的,漫长的。可以说学分银行是素质教育的全面而准确的提升。试想,受教育人体无论在德,智,体,美,劳哪方面取得了成绩,都将最终转化为学分,并积累至一定标准,兑取相应的学历证明,那么真正并且具有高实效的素质教育也将在我国开展,将真正地提升全民素质文化。

“学分银行”培养人才具体办法是构建中的“学分银行”,在吸取自学考试方式优点的基础上,是在国家、省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宏观调控下,进一步组织有关的高等教育机构形成“学分银行”体系来扩大社会开放度,增强人才培养的激励度,真正形成符合学习型社会需要的终身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学分银行”体系其运行程序分两条主线。一条是学员运行程序线。学员向省(市)“学分银行”申请注册、在被认定的高等教育机构选择某个专业学习取得有关课程学分、向所注册的“学分银行”登录所得学分一积累学分达到规定标准,申请授予相关证书、授予相关证书。另一条是“学分银行”运行程序线。它又分两条支线:(n登录支线。“学分银行”接受学员申请注册、登录学员所得学分、对学分进行复查、认定、自第一次登录学分之日起每隔io年进行一次核对,并发放学分核对清单、清单反馈进行修正。(2)发证支线。“学分银行”接受学员获取证书申请弓对申请者的积累学分进行结算、复查、认定、每年进行1一2次发证申报、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审核--+发证部门批准、登记人册、授予相应学历证件。

构建中的“学分银行”,是由教育部和教育厅(局)、“学分银行”组织(包括系统办公室、学生信息管理组、教育机构鉴定组)、经认证的高等教育机构等组成的一个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柔性化的体系,也是向全社会开放的、提供终身教育的管理系统。其组织体系的主要职能是:(1)颁布“学分银行”政策、法规;(2)审批需要认证的高等教育和培训机构;(3)标准化课程;(’)组织被纳人“学分银行”体系的普通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经教育部或教育厅批准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院校、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和经有关政府部门批准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具备成人高等教育功能的企业教育培训机构、政府承认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或职业培训机构,以及非正式的高等教育资源通过认证纳人的机构参与“学分银行”人才培养终身化体系;(5)建立相应的信息服务和管理系统,为全社会具有高中水平的成员提供透明的、准确的信息服务;(6)为人学人员提供登记人学、学分登记、查询、接受学位申请、授予学位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等,提高综合素质职业能力,获取学位,激励全民自觉学习、持续学习提供较好的组织保障体系。

1.开放性

开放性是“学分银行”运行的首要原则。它体现并落实于:建立无条件注册人学的人学制度;建立学习过程无年限限制;自主选择学习学校、学习时间和方式为内容的学习制度;建立“学分银行”体系内高等教育机构学分互认、等值制度;建立开放性的学分积累、开放性的申请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和学位制度;建立自由选择学历证书、学位证书颁发机构(高校或自学考试委员会)的开放制度;建立有关面向全社会公开、透明、准确的信息公开制度等。

2终身性

提供终身教育,是建立学习化社会的基础。当“学分银行”体系为全社会具有学习经历的个体提供全开放的、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的同时,它将积极主动地引导、组织和激励每一个受教育人体进行终身学习,为建立学习化社会扎下牢固的基础,乃是“学分银行”系统的最高目标和最后目的。因此,教育的终身性必定成为“学分银行”体系运行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并贯穿于“学分银行”运行的全过程之中。

3.服务性

服务性是“学分银行”为建立学习型社会,提供终身学习的开放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个长远目标服务的目标特性。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充分体现其为全社会开放服务的组织特性。是充分开发我国人力资源,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为增强综合国力这个发展战略服务的战略特性。为每一个社会成员不断更新知识,及时提高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发展能力,不断完善自身,为个体发展服务的运行特性。为满足社会每一个成员多样化的、永无止境的学习需求服务,提供终身不断学习的环境服务的环境特性。不仅使服务性成为其遵循的基本原则,而且成为必须执行的制度。

银行发展方向篇8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银行监管的权威监管主体;我国银行监管体系已经形成; 我国银行监管机构顺应国际银行监管的趋势,积极推行我国银行监管的规范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建设,从监管目标和监管理念,到监管技术和监管方式,都在努力与国际规则接轨。

关键词:银行监管;国有银行;改革;发展方向

正文1我国银行监管现状与问题在近20年时间里,中国人民银行正式行使金融监督管理职能,监管法律、机构设置等各方面都不断完善,银行监管工作取得了重大进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专司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职能,开启了我国银行业监管的新篇章。随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也相继出台,为保证银行监管独立性、提高监管有效性奠定了基础。经过多年努力,中国银行业的监管治理已基本具备了良好监管治理的形式,但仍需完善。

问题,社会诚信基础薄弱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下,社会的诚信基础薄弱,财务信息真实的前提条件远未充分具备,使银行监管机制效力在实践上很有限。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杜绝严重的会计作假和信息失真,实际上监管当局也是默然的被动的接受这一前提条件。

2银行监管的目标实现作为企业,银行监管的最主要目标,当然是客户利益的安全。然而,银行作为中央银行调节经济的货币政策顺利实施的中介,严格监管其对中央银行调节手段的及时准确传导和执行,是更为要紧的目标。具体目标分述如下。

2.1 保护金融秩序的安全 金融业的安全稳定对整个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而且一家银行或金融机构出现问题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一系银行和金融机构经营困难,所以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首要目标就是要维护国内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

2.2 保护存款人和公众利益 银行是一种信用中介,它集中了借者,也集合了贷者。集中了社会各阶层、各部门暂时闲置的货币和资本,贷给企业和公司,与社会各方面联系十分广泛和密切 。银行在经营中如果出现问题 ,会直接涉及千千万万存款人和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因此,中央银行要把保护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害作为金融监管的一个重要目标。

2.3 维护银行业公平有效竞争 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条基本规律,也是保护先进、淘汰落后的一种有效机制。适度的竞争环境既可以经常保持银行经营活力,从而使企业公众获取廉价货币和优质服务,同时又不至于致于引起银行业经常失败破产倒闭,导致经济震动,为此,中央银行必要通过监管,创造一个公平、高效、有序竞争的环境。使银行与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地运行。

2.4 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 我们知道,货币政策是当今国家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而中央银行是利用货币政策实施调控的主体。因此中央银行金融监管必须保证货币政策的顺利执行,使银行业及时准地确传导和执行中央银行的调节手段,顺利达到调控目的。

应当说,目前银监会的目标定位,从形式上看似乎是多目标的,但实质上保护存款人利益、增进市场信心、提高公众金融意识、减少金融犯罪等四个目标都统一于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这一最高目标,前者是基础与根本,后者则是其的具体化,四者共同构成我国银行监管目标的有机体系。

3构建中国特色有效银行监管框架的发展方向

3.1加快商业银行改革步伐,企业制度要求积极推进改革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产权制度为改革突破口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努力把国有商业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从根本上说,只有取消国有商业银行的行政级别,国有商业银行才能实现现代企业制度,只有改革商业银行的行政级别,才能真正实现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活动。

3.2以法人监管为基础,改革银行监管运作模式,提高监管效率金融监管的重心和准则就是对存款人负责,预防金融风险对社会稳定的冲击,这里的基本准则就是法人监管,其他的监管均为法人监管服务,所有信息都是为法人监管而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监管效率,也有利于节省人、物、财力。

3.3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存款保险制度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在目前体制下,唯有组建存款保险公司,实施存款保险,可以使小金融机构在平等的条件和大型金融机构展开公平竞争,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小金融机构的支付困难,从而确保社会稳定。

5.4监管手段的改进与完善:存款利率控制和强化市场纪律一是将存款利率控制作为资本充足率的辅助监管手段。二是强化市场约束,解决信息不对称性,保证信息的可靠性、透明度。

参考文献:

[1]徐湘明.完善我国银行监管若干建议.财经论坛,2004,7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