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8篇

时间:2023-09-28 15:27:39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篇1

一、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要求下的语文教学,是对新教材实施的重要体现,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力量,观念的重要性将影响课堂效果的全局。在实施教学任务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因材施教,不能照本宣科,将知识局限。语文的学习就是立足一个侧面,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神和魅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学生跟着老师转,教师的全堂讲解扼杀了学生求知的渴望和积极性,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能力。这也是造成高分低能的重要原因之一。课本上的知识很熟练,对于新生事物的理解和把握往往出现排斥的现象,这是教师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要遵循教育规律,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和“潜在性”,争取学生的“主动性”。

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教课成果的直接受益者,如何使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向上、乐观的态度,如何通过语文的课文及写作让学生感悟科学和人文的素养,审美能力的提升,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个体的特征,因材施教,是当前高中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我们课程改革的重点。

三、甩掉枯燥的教学手段,注重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语文,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纯粹注重知识的结论,忽视知识的整体性,统一性的特点,压缩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参考书的答案为标准答案,导致学生只认同结论,思维断层严重,对掌握的知识也是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应用过程中总是不得法,学生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必须甩掉枯燥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加工厂”的作用发挥,将自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的感受。同时,教学的过程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之上,随时随地学习语文的观念要让学生铭记在心。语言的描述,语句的表达,字词的辨认,语境的分析,尊重一切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思维,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并增强实践能力。

四、改变教学行为,构建知识结构

要打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就要寻找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学生的思维区别于以往任何阶段,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仅仅能够对感性材料进行堆砌,叠加,要将知识扩大,加深,锻炼学生的思辨和判断能力,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尤其是对教师讲授不认同,会出现排斥和封闭的心理,要让学生敞开心扉,就要重视他们“我”的存在,给学生空间,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和表现欲,培养学生在公众场合发言的勇气,这也是从人格角度教育学生的必要措施。

五、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篇2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语文教学 新经验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将各方面知识信手拈来,使学生获得更广泛更丰富的知识,不断运用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武装头脑,否则,就会跟不上形势,就会被淘汰,更谈不上在新课程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落实教学常规,才能搞好语文课堂教学。

一、增强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要有完善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善于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具有豁达开阔的胸襟。在生活中、工作中热情开朗、诚实正直、谦虚好学、是非分明、勇于进取、健康向上。

(二)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勤勉自律、甘于淡薄、乐于奉献、坚定果断、沉着冷静。

(三)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灵活的思维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交际能力等。

(四)要有扎实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当前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动态。

(五)要有勤学、善学、乐学的思想,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用全新的知识武装头脑。

(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善于调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七)要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善于总结教改中的成败得失。教师以身作则,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和自身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岗敬业,抱定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才能将素质教育付诸实施,才能将我国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二、语文课堂教学常规要落实到位

课堂教学是落实教育内容、落实教育思想、落实教育目标的主阵地。既是要“落实”,就不能做“虚功”。教育千万不能搞形象工程,贻误学生,几乎无法挽救。课堂教学更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做实。一次,我问一位获竞赛课一等奖的老师:“你平时都能像这样上课吗?”这位老师回答说:“平时教学很难做到这样。”这位老师的回答是真实的。现如今,课堂教学要坚持改革的方向,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但是,课堂教学的“实”不能丢。怎样使课堂教学有实效,怎样的课堂教学能使广大教师都能实施呢?我认为,课堂教学要做到“三实”。

(一)课堂教学要做到真实。课堂教学是育人的重要过程,由教育本质所决定,教学必须遵循真实性原则。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信息源的真实如教材、教辅、音像、补充案例等,教学过程的真实,检测考评的真实。教师要真实地了解班情、学情,教师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自己,使教学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学习实际,这样才能真实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些课堂教学,特别是公开课、展示课、竞赛课,只是为了使教学“好看”,上课成为了一种表演,这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意义,容易对教师产生误导。我听过一些特别精彩、特别顺利的课,课后,一些教师就提出质疑:这个班的学生怎么这么聪明?教育要强化真实,只有真实,才有真知。教师要用自己的真知灼见,去启迪学生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做到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课堂教学要做到朴实。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和基本形式,是广大教师和学生必须长期坚持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的朴实,更能体现教学的规律和教学的真实,更能被广大师生所接受,更能体现教学的实效。我不提倡上豪华课,豪华课多半只能看,不能用。特别是在公开课、竞赛课上,一是多种现代化手段都用上,如录像、录音、课件演示、图片道具、师生表演等,课堂教学使人眼花缭乱。当然,必要的、能够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现代技术手段,要恰到好处地用,但这样的教学反而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另外,这样的教学成本过高,不利于推广,也只能是个别课的点缀。二是在展示课、竞赛课中,教师往往将一课书或一节内容的最精彩部分都集中在40分钟里拿出来,这样的课平时常规教学不能复制,同样给人不实的感觉。难怪许多教师在观摩学习课后感叹:课上得很精彩,但我们上不起,学不了。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以实效为根本,还是朴实为好。我们要倡导课堂教学现代化手段的运用,但不要“画蛇添足”;我们要倡导课堂教学的不断创新,不断改革完善。

(三)课堂教学要做到扎实。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掌握学习方法,激发思维活力,提高认知感悟水平,形成再学习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教学,来不得半点虚空。课堂教学强调全部教学内容、所有教学过程都面向全体学生的“落实”,因此,教学既要以扎实为出发点,又要以扎实为收获点。我们发现,有的教师课讲得很好,有看头,有听头,但学生最后学习成绩不好;有的教师上公开课、竞赛课花样很多,但落实知识、技能、方法不够,课上完后,教师还要给学生重讲一次。这种做法,有违教学规律,容易贻误学生。我们要坚持课堂教学的扎实,这种扎实不是死记硬背,不是照搬照抄,不是单纯地复制知识。这种扎实应该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要有知识技能学习的扎实,要有过程方法训练的扎实,更要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的扎实,能使学生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知识,使得课堂教学真正获得实效。

总之,评价语文课堂教学,要提升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倡教学常规落实的导向,注重课堂教学实效,才能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篇3

关键词 高中语文;新课标;作文教学

一、前言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门,作文成绩也在语文考试成绩中占有“半壁江山”。然而,长期一来,作文难教、作文难写是不争的事实,这一问题困扰着高中语文教师。在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不仅家长和学生,甚至是语文教师都认为只要作文写得“高、大、全”,也就是主题思想越高、越大、越全,那么就会得高分。然而,新课标指出:高中写作应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表述自己的看法或者观点,并且在表述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新课标还指出:写作教学应着重发展学生的感性思维,使学生在写作中表达出富有创意的思想。由此可见,在新课标下,应改变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在写作中融入真情,这样才能有效改变当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难题。

二、高中语文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

作文的“真”,既可以通过材料去实现,也可以通过写作技巧去实现。写作就是通过文字的艺术加工真实地再现我们的生活,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可写的东西很多,可叙述的感情也很多,新课标要求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必须体现“真”,而要使学生在写作中融入真情实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解除学生的心灵枷锁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然而,如果高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过分的强调“文以载道”,那么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选题以及构思,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不得不在写作时回避现实,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写作中“造假”。例如,有的同学对有些教师的行为并不满意,然而在以教师为题进行教师题目的写作中,却一味的对其歌功颂德,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试想,这样的作文如何能够写好?写作,应该是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实感受,然后将这种感受通过文字呈现给大家。新课改实行后,纵观历年高考作文成绩,那些敢于写真话,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作文往往要比那些“造假”的作文得分高。的确,只有让学生们充分意识到真情实感在作文写作中的重要性,他们才能够勇敢的冲破传统写作教育模式下“左”的,张扬自己的个性,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写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

2.提高学生的情意心智

写作本身是一项极富情感的心智活动,作者只有在写作时怀着积极入世的思想,才能写出真正的好作文。然而,纵观现在的高中生,缺乏同情心,社会责任感薄弱。将写作当成一项任务去完成,随便的敷衍了事。面对这一现象,高中语文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留意身边的琐事,关心同学,互相帮助,培养自身的高尚情操。我们的身边并不缺乏美好的事物,只是缺少了发现美好事物的眼睛。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同学们用心体验生活,感受身边美好的事物,为自己的写作收集素材,进而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3.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学活动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自主组织文学的能力,使学生们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由此可见,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文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有真切的体验,这样才能为写作积累更多、更好的素材。此外,为了响应新课标的这一号召,高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部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等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畅所欲言。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们办校刊、出墙报,鼓励学生向杂志社投稿等等。通过举办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中,学以致用,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正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主动性。

4.为学生设计灵活的作文题目

写作题目的设定也对同学们写作具有一定的影响,就语文教师而言,在平常的写作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热点,设定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使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愿意写。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才愿意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在写作中畅所欲言,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而不是空洞无味的。

三、结语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新课标也要求写作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由此可见,高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既要教会同学们写作技巧,更应鼓励学生们说实话,表真情,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用文字表达真实的生活。这样才能有效改变高中作文内容空洞、造假严重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成绩,实现新课标下高中写作教学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即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自20世纪末开始,从考试、课程、教材到教学模式改革,不仅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索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可以一展才华,而且为人类发展和时代所需要多方面人才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各地语文教学虽取得了一些值得肯定的成绩,但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中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改变了教学的方法,改变了以往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采取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断交流经验、不断学习,也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有了提高。

2.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评价的功利性弱化了其自身的发展功能。多数地方把基础教育办成了升学教育,这样的应试图景与我们教育教学评价不无关系,现在的教学评价简单地用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代替全面和发展性的评价,教育效益的滞后性与长效性和教育评价的功利性之间出现了矛盾。

(2)教师对课程变革缺乏深入的理解。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与实施起着关键的作用,起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中介作用,所以教师在新标准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课程的开发及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影响着其教学的效果,而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仍未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因而抱残守缺。

(3)语文选修受到限制。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必须在高中语文必修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设置相应的选修课,以提高和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然而,在语文教学中设置选修课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意愿和社会的需求,在高考的压力之下将选修课变成必修课来上,除此之外,由于师资力量匮乏及教师自身理论知识、学校经费不足等因素,都制约着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展。

(4)教学改革的行政干预弱化了改革的内部动力机制建设。从总体上看,有三种力量推动着课堂教学改革,即行政力量、学术力量和学校力量。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改革基本上是行政力量推动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它通过制定教育方针和重大法规对教学改革进行宏观指导和监督;对具体问题的关注和指导影响教学改革。政策上鼓励和支持教学改革探索,张扬创新的组织个性,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改革的外在张力。然而这种缺乏学校变革内部动力的来自学校外部的动力只是暂时的,长期的行政干预使学校教师有了依赖,销蚀弱化了参与变革者的主动性和学校变革内部动力机制的建设。

二、新课程改革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应采取的对策

1.变革教学文化。构建符合时代要求和本校实际的教学文化,课堂教学中成功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一种包括课堂、关系、显性与隐融的文化,教学过程实质是一个价值选择、生长及实现的过程,应该超越过程主体物化工具的缺陷和功利的强化而凸显主体性、生命性和人文性。因为语文教学有着极为特殊的一面,文字是一种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所以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要求培养熏陶学生情感、价值观念,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学生学习的特点及经验,帮助其与教师互动,逐渐养成相互合作、自主探索的良好的学习方式,更好的适应时代的需求及人类发展。

2.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从整体上看,无论国内或者国外,注重人文性的发展趋势日趋显著。目前,在我国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评价的改革应当与语文课程的改革同步进行,应包括机制、内容、形式及招生、考试的改革。与此同时,教学评价的改革既要服务于教学改革,以实现其改进的教学功能,又对教学改革起着监督与监测的作用。语文教学的评价机制应跟其他学科有所区别,其更应注重学生对语言、生活的一种感受及在长久沉淀下来的一种文学气质和对我国语言的一种领悟。因此,在评价时应将这些考虑进去。

3.教师合理转变自身角色。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要求要彻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事实上,传统的教学方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有着许多的不能平等对话地方,或者说教师是“权威”的一方,在这种传统教学的背景下,新课程标准开展实施就必须依靠教师自身对于课堂设计、文本引导、把握并且创建和谐、轻松学习氛围的理解和付出。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以学生作为主体,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使其得到更多的熏陶。

4.学校加强教师培训、增强师资力量、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学习。随着时代突飞猛进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水平及知识水平也应该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不断提高。在新课程改革的图景下,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强大师资力量已刻不容缓。一直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深远影响,尤其是课堂教学,教师习惯根据教材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文本上的知识“倒灌”给学生,并没有进行及时的扩展和提高、更新,以至于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及学习知识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就应当为教师加强培训工作,改变教师僵化的观念,使其充分深刻理解和领会新课改的精神,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提高自己,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虽然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的突破,但目前仍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于当前的教学环境仍有许多方面的不适应,但是,以学生为改革的重点,是必须坚持下去的,同时教师应当合理的转变自身的角色,以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学生为己任,及时更新旧的知识、观念和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提高自己,做好引导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久的将来,就是丰收的季节。

参考文献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篇5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改革;高中语文;问题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更加严格,改变以往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则成为目前较为紧迫的问题。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下,高中语文的教学应该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主,在培养学生语文文化内涵的同时使学生的审美与探究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强,最终使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得到共同的进步,达到塑造个性化与养成终身学习习惯的目的。自新课程标准改革以来,高中语文在其高要求下也得到了发展,在教育实践与教学理论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解决。本篇文章主要从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并提出了相应的语文教学改革方案。

一、高中语文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来理解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不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最终实现自主学习的教育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教师在教学方面受到很大的影响。其中一些教师仍然使用原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单方面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教育发展阶段根本就起不了作用。教师在课堂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教授给学生新的知识,让学生“填鸭式”有限的知识网络得到扩充。如果教师没有认识到传统教学的局限性,继续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来传授知识,则会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学习欲望会大大减弱,学习效果也会令人大失所望。还有一些教师没有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甚至目标还停留在旧的教学目标之上,这使得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导致学生思想严重落后,创新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即便有些教师已经在知识上做了更新,但是对新教材的理解力欠缺,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也会使得教学效率达不到要求。

2.课堂过于注重形式,没有把握教学的重点。在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更多地只是重视课堂氛围,更加地热衷与学生在课堂上相互讨论。这样看似学生学得很轻松,教师也改变了以往的传统呆板的教学方式,很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大多数的教师在营造课堂氛围的时候经常会引出一系列与课堂无关的笑话,正常情况下会使学生感到轻松愉悦,但是这样一来就会减少讲解课文的时间,课文讲解就会被粗略地带过。教师只注重形式,没有把握重点,最终会使学生对基础的知识掌握不牢固,使用语言知识时会常常出错。再者,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互动,根本就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涵养。

3.教师过多地依赖于多媒体教学。现代教学方式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多媒体教学,但是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大部分学校的基本设施齐全,对教师的教学要求较高,也更加提倡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多媒体只是一种辅教学,而是依赖多媒体教学,认为没有多媒体就上不了课。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在增强课堂氛围的同时建立起与学生的平等交流的关系,而多媒体的过度使用减少了师生相互交流互动的时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也很片面,这会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大大降低。

二、 新课程标准要求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方案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新课程标准改革对教师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大部分教师的思想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对新课程标准改革下的新课程的理解存在片面性。这就要从教师着手,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涵养。学校要对教师进行有组织的培训,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的同时更要帮助教师积极地转变思想,加强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改革下新课程的理解与学习,促使教师不断地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地为社会造福,以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2.把握重点,合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效率。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更加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真正交流,提倡学生与教师之间要建立起平等的学习关系,在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的同时把握教学重点。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增添一些趣味性较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等,并且可以有序地组织学生参与相关活动,教师还可以创建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讨论。合理地利用时间与科技设备不仅可以使得教师精简教案,摆脱以往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还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创新教学内容,合理布局,提高教学效率。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教师要从多方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合理的安排,在完成考试大纲要求教授的高中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结合实践给学生适当地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以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就一个热点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与辨析,也可以以一个演讲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4.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思想,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为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思想,在跟上时代进步的同时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开展个性化教学,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

总体来说,新课程标准改革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同时也更加强调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在不断地探索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在提升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合理地运用科技手段与有限的课堂时间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学生也要配合教师的指导,双方相互合作,以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篇6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个性化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201-02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的高中作文教学却存在着种种弊端,学生的创造性得不到发挥,思维流畅性也得不到提高。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加强对高中作文教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尽管我国高中在作文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在作文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究高中作文教学策略,为我国高中老师在作文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高中作文教学方面存在着众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总体来讲,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重语言训练,轻思维培养。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接受的是语言训练,这种传统的作文训练方式使得学生文章写作成为新八股,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第二,教师影响学生的作文思路。很多老师自身在作文写作方面存在着问题,但是还要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训练,使得学生写作初始便得不到正确的指导。第三,脱离创新偏重模式训练。由于作文在高考语文中占了大半个江山,很多高中语文教师便会围绕作文开展一些模式化的训练,以使学生能够获得高分。但是这种脱离创新偏重模式的训练方式严重影响着学生写作思维的创新。第四,忽视评价的重要性,使学生无法得到个性化指导。教师对作文的指导过程主要分为讲解技法、指导练习、讲评修改三个步骤,但大多数的教师只注重前两个步骤,却忽视了“讲评修改”的重要性。

二、高中作文教学策略探析

1.协调语言与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高中作文教学从一定程度上讲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作文写作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的过程。为此,要想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就一定要从语言和思维方面入手,对词语、修辞、句式、意蕴等语文写作的多个方面进行创新训练。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训练时,还应该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作文写作素材。老师可以指导学生针对课文中的文章进行仿写,例如在学完《滕王阁序》之后,可以安排学生仿写第一段。模仿只是起步,创新才是最终目的。老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训练,训练学生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写作练习,提高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作文教学。高中老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时,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以语文教材为主,注重多媒体使用的适度性和适宜性。多媒体的运用要适度指的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频率不能过高,否则学生就会产生厌倦,进而对多媒体作文教学产生反感。多媒体的运用要适宜指的是多媒体运用度的问题,多媒体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要恰当、合理,合理运用多媒体,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提高作文水平。

3.高中作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作文水平与能力是有限的,而且是存在着差异的,老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认识到这一问题,努力做到针对不同学生的作文水平与能力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教学。从一定程度上讲,过于忽略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是导致作文教学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应该改变那种以老师为中心的作文教学模式,转变为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差异性。另外,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作文水平与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保证学生作文学习的顺利进行。

4.优化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个性化指导”。在高中作文写作过程中,评价是相当重要的,学生不可能写出完美无缺的文章,通过写作中的反复修正才能让文章更加完善。这就需要教师重视评价过程,在评价阶段给学生有效的反馈,让学生明确自己作文的优缺点、需要改正和努力的地方。

三、总结

作文教学号称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作文的比分有增无减,面对这种情况,传统的作文教学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需要正确的方法引导和平时的丰富积累才能取得有效的提高。高中作文教学必须在语言和思维的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为高考也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高中在作文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中老师作文教学水平以及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高中作文教研人员应该深入研究我国高中的作文教学现状,创新高中作文教学策略,为我国高中老师在作文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郑淑清.高中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的九点结合[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09).

[2]刘正旭.浅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作文教学的整合[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1,(02).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篇7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211-01

高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通过学习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文审美和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但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多数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不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学习兴趣也相继减弱,甚者出现排斥的心理,导致成绩难以提高。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对教学的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新认识――领悟新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多个方面”。

2.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还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追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能再只局限于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生动情境来满足学生发展语文素养的需要,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新教材――新理念的载体

新教材的新并不单纯在于课文篇目选取上加入了新的元素,更是整本书单元结构上的新,新教材设置的单元活动和交流活动是承载以上新理念的载体,这样的设计使得老师在教学时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使学生有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习语文不再是死记硬背,而确实是多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三、新教法――“新”的核心体现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方法的变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我们要通过语文教学,培养人格完善,能够终身学习的人。为了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改革的核心应在于课堂教学方法,把以往那种呆板的讲授,变成一种活泼的,灵动的享受。而所谓教法的新在于以下几点:

1.开放课堂,学生为主调动潜能。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而,我们也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时,教师可凭借自己良好的教学素质,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合理的创设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最优化地组合课堂结构,组织综合性活动,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的舞台,充分地挖掘学生聪明才智,调动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动态评价,发展中找自信。新教材注重的是对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但这些能力的提高是要经过长时间有步骤的不断的练习才能完成,并且,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力发展水平会不一致,所以,及时在不同的阶段,从各个方面进行评价总结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动态的发展性的评价,才能使学生的能力提高用量化的形式展现出来。

3.由“主讲人”变成“策划者”。把课堂打造成学生演出的舞台,模块教材的问世,以其人文性的增加无疑给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平台,然而模块教材使用至今,老师一直是抱怨声不断,矛头所向倒不是对教材人文性增加的否定,而是因其内容量的剧增而导致教学量的增大。此类现象的产生决非偶然,因为新的课程改革就需要新的教育理念与之配套,就需要对自己惯有的教学行为进行调整。《新课程学科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打破只关注教师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每学期需要完成两个模块的课程设置框架,这就要求老师必须与时俱进地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进行调整。显然,那种主讲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有鉴于此,老师与其站在前台当一个出力不讨好的“主讲者”,不如坐在幕后当一个出色的“策划者”。对于老师来讲,教材内的各个章节就是道具,它们之间配合得好必然会相得益彰。这就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老师对教材的认识要有整体观,还要有整合教材的能力,比如小说戏剧文学故事性强,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文言文艰涩枯燥,易遭到学生的疏远。这时老师可在教学中把它们编成一组,用小说戏剧的优势去弥补文言文的劣势,让学生利用在小说戏剧文学中学到的知识,去改编相应的文言文篇章,然后在课堂上或演出或交流,此方法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此意义远远超过老师单纯的字词及文意的讲解,也是单一的作文训练所不可比拟的。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篇8

一、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传承文化重素养

教师要上好一堂好课,就要切实掌握所教学科的相关的知识技能,只有博闻强记、见多知广,讲课时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侃侃而谈、滔滔不绝。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只有教学的水平提高了,素质教育才能得以实施,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改革。而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想受到学生的敬佩,得到学生的信赖,必须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深厚的专业文化知识。教师职业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补充新内涵、新知识的行业,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以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从教能力是每一个教师工作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全面正确地理解高中语文教学,“它不但是教学,而且也是教育;它是科学,同时也是艺术;它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是技能的培养;它是语言训练,同时也是思维增进;它是语言活动,同时也是文学鉴赏”,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对语文有了全面正确的认识,语文教学才能有正确的方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局限于语文知识的传授和提高,必须让学生掌握语文的内涵,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只能靠教师的人文品质去滋润、去提升。要发挥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只有教师厚实了自身的素养,才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才能吸引学生关注语文、热爱语文。在具体教学中,只有教师深情地投入,学生才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日常点点滴滴的积累、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使学生受到心灵的感悟、思想的净化、文化的熏陶,进而全面提升人文素养。

二、整合目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有效地教学以制定明确的、恰当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为首要条件。而要制定这样的课时目标,最重要的是必须使目标整合优化预设。整合优化预设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一种网状、弹性的课前准备,包括教师课前对教学过程的预先设计,对专业和知识的预先准备以及对课堂动态变量的预先思考。整合优化预设是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方式。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充分的教学整合优化预设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和孕育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关系到语文教学方向的选取,关系到内容、原则、程序、途径、方法、手段等的选择,它对我们的教学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和评价功能。而有些教学却忽略了语文学习的时限性、阶段性特点,在教学目标上求高求全。因此,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有了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课堂上师生的活动才会有共同的奋斗方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才能得以避免。有了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并在教学活动的开始阶段让学生明确目标,就有可能激发学生产生新的学习期望和达到学习目标的欲望,从而强化和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方向。

三、转变教学观念,实现教学相长

新课改提出了“以学论教,教为促学”的响亮口号,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知识,要让学生尽量自己去想、去说、去活动,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从而使其独立感、自信心及创新精神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中得以形成并日渐突出,使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教法和学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学生的学法又为教师的教法提供依据。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不断转化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学生由依靠教师到相对独立,再到基本独立,一直发展到完全独立。语文教学的过程还是一个师生“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语文教学如果没有传统做基础,就没有生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不朽的绝章佳句、诗词歌赋对学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同时,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教育也在发展。从这个角度讲,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语文教学本身也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积极创新。总之,现代语文教学既要优化传统,又要积极创新,适应社会的发展。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