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保护海洋资源的正确途径8篇

时间:2023-11-20 09:57:1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保护海洋资源的正确途径,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保护海洋资源的正确途径

篇1

【关键词】海洋污染;危害;途径;防治措施

0 引言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强,各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越来越频繁,航运业也随之不断的发展,船舶活动对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船舶活动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一些民营个体船舶,船舶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和增加效益,在船舶防污染方面的投入往往不足,致使船舶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海洋环境。

1 海洋环境污染的危害

海洋环境的污染物大体可分为三类:1)生活污染物;2)油类污染物;3)物理污染因子(辐射、噪声等)。船舶生活污染物排人海中之后,会逐渐被海洋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消耗掉海水中的氧。当海水中溶解的氧不足时,船舶生活污染物就会发生无氧分解,即发生腐烂,致使海水发臭,对海洋生物的生存产生一定的危害。例如,船舶生活污水排放入海后,由于船舶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磷酸盐和硝酸盐,容易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致使海水中的澡类大量繁殖。在这些藻类死亡后,枝叶氧化腐烂,消耗海水中大量的氧,致使高级海洋生物无法生存,海水变黑腐臭。另外,1ml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中往往含有几百万个细菌,其中大部分是病原体或是诱发因子,可能会造成一些疾病的传播,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

船舶活动往往会因船舶操作不当或船舶事故而造成海洋油污染事件的发生,当船舶油类污染物入海后,往往会在海面上形成一层油膜,油膜存在不仅降低了阳光向海水的辐射,削弱了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致使地球上氧气量下降,同时还阻挡了空气中氧向海水中的扩散,破坏了海洋食物链,最终导致生态的失调。因此,海洋污染不仅直接危害着沿海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而且还会破坏海滨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2 船舶对海洋环境污染途径

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主要是通过事故性和操作性等因素将污染物带入大气或海洋而造成污染。船舶对海洋环境污染的主要途径有:

1)船舶压载水、洗舱水、生活污水、含油舱底水的排放。

2)船舶垃圾和包装有害物质的倾倒。

3)船舶发生事故造成溢油入海。

4)船舶有毒液体的排放。

5)船舶废气的排放。

3 减少船舶对海洋污染的措施

3.1 加强船舶污染防治立法,建立和完善海洋环境法律体系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人类在海上的活动越来越频繁,活动的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海洋环境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所以应根据现代海洋污染的表现形式和国际相关海洋防污染条约的规定,在我国现有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订,不断完善我国船舶污染防治立法,通过法律的强制手段,全面强化海洋环境管理,提高人们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

3.2 通过船员培训教育和宣传教育,不断提高船员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对船舶污染事故的调查发现,船员的安全意识、防污意识和法制观念比较淡薄,致使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比较严重,是造成船舶海洋污染事故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提高船员的安全意识和防污染意识是减少船舶海洋污染事故的有效途径。通过船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船员对防污染设备的操作技能以及对国内和国外相关防污染公约和法规的认识,同时通过宣传教育的强化,使船员充分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意义,增强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另外,公司应该制定相应的考核和激励制度,是船员能够自觉学习相关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管理技能,自觉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从而保证船舶的安全航行,保护海洋环境。

3.3 加强船舶安全检查,完善船舶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机制

作为船舶污染防治监管的主管机关,海事主管部门应具备配套的、有效的海洋环境污染监督管理机制。在船舶安全检查过程中,不仅要严格检查船舶防污染设备的配备是否符合标准,还要对船舶防污染设备的性能和结构以及使用情况作详细的检查和记录。除了对防污染设备做严格的检查之外,还要对船员严格检查,一方面严格考察船员对船舶防污染设备操作程序的认识以及操作的熟练程度,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操作程序或不规范的操作,要及时纠正并要求整改。另一方面还要考察船员对一些国际防污染公约以及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 使船员能够真正具备防污染知识,提高海洋环境保护意识以及船舶防污染设备的操作管理技能。此外,海事主管部门还应配备必要的装备和仪器,加强危险品货物运输船舶的现场监督以及船舶防污染设备的专项检查,对于一些违章操作以及违法排放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船舶,应加大惩治力度,要求及时整改并承担相应责任,增强船方的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

3.4 建立完善的海洋污染监控系统,提高处理海洋污染事故的能力

为了能够及时发现船舶污染海洋事故,分析和判断船舶污染事故发生的规模、地点,扩散趋势等,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将船舶污染损害降到最低,在国家沿海海域建立先进的网络化监视系统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能够及时发现一些船舶将海洋污染物直接排放入海的违章操作,还应建立陆-海-空立体化的监管体系,利用巡逻艇、直升机、卫星等设备加大海洋监控力度,对于一些故意违章操作引起海洋环境污染的船舶和个人,应加大惩处力度,并限时整改,使船员能够真正吸取教训,提高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减少人为故意违章操作而引起海洋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在做好海洋环境污染监控的同时,相关管理部门还应做好海洋船舶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以及应急反应体系,一旦海上发生船舶污染事故,能够整合较多的应急资源,建立强大的污染事故处理力量,并且能够自上而下有条不紊、积极有效应对和处理污染事故,使污染的损失能够降到最低。

4 结束语

海洋占据了地球将近四分之三的面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海洋庞大的资源,但是随着海洋环境不断的被污染,海洋资源也正遭到巨大的破坏。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人们已经深深的认识到了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各个国家尤其是一些沿海发达国家不断采取措施甚至是通过立法来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保护海洋环境是每个人共同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真正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从而主动承担起保护海洋环境的责任。尤其是作为船员,应该深深的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和活动都直接影响着海洋环境,不断提高自己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自己对船舶防污设备的操作技能,不断改进自己对船舶设备尤其是船舶防污染设备的管理方法,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从而使船舶航行更安全,海洋环境更清洁。

【参考文献】

篇2

现阶段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人的共识。“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的又一场“能源革命”。它既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我国政府的战略选择。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广东省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倡导“海洋低碳经济”是一个全新的思路。大力发展海洋低碳经济,这不仅为广东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实现广东省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低碳经济是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1.1低碳经济的内涵

从内涵看,低碳经济兼顾了“低碳”和“经济”,低碳经济是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依靠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1]。低碳经济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形态,其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旨在建立新的能源结构,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即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2]。

1.2发展海洋低碳经济的意义

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海洋低碳经济是在以海洋为活动场所和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中,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一种海洋经济发展模式。海洋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平衡式经济,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环境友好型的、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所以,对广东省来说发展海洋低碳经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2.1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在广东省的海洋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生态环境基础十分脆弱的一个基本省情条件下,发展海洋低碳经济实际上是从需求的角度提出的,在发展中注重系统整体的互利互动和协调一致,使人与自然、经济、社会有序循环,形成良性互动发展。

1.2.2是实现海洋经济强省的必然选择在低碳经济视角下,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落脚点是把广东省建设成海洋经济强省。发展海洋低碳经济是广东省海洋经济有效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广东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在发展中,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的原则,通过充分重视恢复和保护海洋自然生态环境,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自然生态基础,推动海洋经济强建设的顺利进行。海洋经济强省本身应该是海洋生态强省、海洋绿色强省,海洋经济的发展中尽可能采取“绿色”技术,实行清洁生产,形成海洋经济之间、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利交换和良性循环。

1.2.3是广东海洋经济和谐发展的客观需要海洋经济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内容:一是陆上经济活动不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施加难以消解的压力;二是海洋经济系统的产出能较好满足人们对海洋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三是海洋经济的发展能明显促进全省经济的发展。目前主要影响两者协调发展的突出矛盾表现为陆上经济活动对近岸、近海的强大的污染威胁。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国领先,陆源污染负荷强度非常大,实施海洋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大力解决陆源污染问题,才可能为海洋经济建设提供相对宽松的海洋生态环境,才有可能全面实现广东海洋经济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2.1广东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成效

2.1.1广东省海洋经济总量长期位居首位

广东省海洋经济自1995年以来,始终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2010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达8000亿元,约占全省GDP的17%,比2009年增长17.6%,比2005年增长2.7倍,年均增速达22%,连续16年居全国首位,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等主导海洋产业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1.2三大蓝色产业密集带建设初见成效

广东省沿海地区凭借区位和资源优势,海洋经济区域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粤东、粤中(珠江口)、粤西三大蓝色产业密集带初步形成。珠江口地区已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东西两翼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经济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在三大蓝色产业密集带中,汕头突出发展重化工业和水产品加工业,水产品出口连续4年居全省地级市首位;潮州建成全省最大的烤鳗加工、贝类集散地。汕尾是全省最大的鲍鱼养殖基地,全市养鲍场已达40多家,年产量超1000t;惠州着力建设临海石化工业区;湛江、茂名大力发展海洋石化业、港口物流业;珠海、阳江、惠州、茂名等地区着力打造滨海旅游品牌等等。

2.1.3海洋科技和教育成效显著

广东省积极部署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全面启动实施了《广东省科技兴海1999—2010年规划》,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技术等海洋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重大科技兴海招标项目取得丰硕成果,14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建成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区域性水产试验中心。在海洋教育方面,广东省拥有全国第二所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除此之外还有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广东省水产学校等海洋教育机构,多年来培养了大批海洋与水产技术和管理人才。

2.1.4海洋环保取得进展

完成了第二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工作,编写《广东省海洋污染调查报告》。针对全省发生赤潮,成立了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和赤潮研究中心[3]。省政府出台了全国第一部规范人工鱼礁建设的政府规章,决定省、市、县财政投入8亿元,用于人工渔礁建设。广东省编制实施了《广东省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总体建设规划》,加强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力度,截至2010年底,已建成了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雷州白蝶贝自然保护区、东山—南澳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示范区等10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9个,保护区面积达69万hm2,初步形成了类型较齐全、布局较合理的保护区网络。#p#分页标题#e#

2.1.5海洋污染治理力度加大,监测治理效果显著

全省各地基本建立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对重点排污口、海水浴场、海水增养殖区监测实现常规化,连续7年省级、沿海市级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建立了重大海洋与渔业环境灾害监测预警机制,重新修订了广东省重大海洋环境突发灾害应急预案,妥善处理了澄饶联围水污染、茂名水东湾死鱼事件、深汕高速公路甲苯泄露事件等近10宗海洋渔业污染事故,有效维护了当地社会稳定。环保执法力度加强。严格要求直排入海重点单位执行“三同时”制度。全省海岸工程环评执行率达100%。

2.2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2.2.1海洋资源衰退、环境污染状况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由于资源过度利用以及粗放式经营对海洋资源造成的影响没有根本缓解,海洋生物资源补充能力严重衰退。目前,南海北部大陆架底层渔业资源密度已下降到很低水平,不足原始资源密度的1/9,而北部湾海域的渔业资源密度已不足原始资源密度的1/8。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除局部区域有所改善外,总体表现为海域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污染面积不断扩大,污染程度不断加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国家海洋环境质量公报表明,广东省近岸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由2005年的9860km2增至2010年的22042km2。另外,广东省沿海城镇生活污染源的源强持续快速增长,生活污水处理率目前仅为39%。

2.2.2绿色海洋科技整体水平不高

海洋经济绿色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绿色海洋科技发展的状况,其开发范围的深度和广度受到绿色科技的制约,同时,其开发利用中伴随的负面的影响也需要先进的绿色科学技术来解决。广东省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却不高,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11个海洋兄弟省份中,海洋科技综合竞争力的排名只处于第4的位置,其中高级职称人员为310人,不及山东727人的1/2。广东新兴海洋产业产值只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1/4。一些新兴产业,如海洋药物、海洋能源等明显开发不足。最直接的原因是受技术水平的限制,使得海洋资源的开发仍停留在粗放利用阶段,以资源为优势的高附加值的产业还没有形成,海洋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发明专利数量少,主要的海洋仪器依赖进口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2.2.3海洋综合管理滞后

目前,广东省海洋和海洋资源法律制度现状己难以适应海洋开发、管理和维护海洋权益的需要,尤其是海洋和海洋资源综合性管理的法制建设滞后,加剧了广东海洋资源开发的无序和无度。沿海各市海洋综合管理的机构尚未健全,体制尚未理顺。海上执法部门,如海监、渔政、环保、港监、公安、边防、海关等力量大多各自为政,力量分散,形不成合力,无法对海洋实施统一、有效的监督和监察。

2.2.4绿色发展意识不足目前绿色海洋意识

虽然有所提高,但就总体而言,其普及度还不够,尤其是对海洋生态的保护意识不强。一是缺乏“绿色”生产意识。涉海经营企业把海洋当作无偿的排污场所,无偿的使用海洋资源,不愿意治理污染;二是绿色消费意识不够,据调查,约有2/3的消费者对消费的产品是否是“绿色产品”并不在意;三是缺乏资源节约意识,认为海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

2.2.5海洋法制不健全

至今尚没有一部海洋的综合法律。在海洋权益管理方面,缺乏海上人工构造物管理方面的立法;在资源开发管理方面,行业管理法规较多,但缺乏海洋资源开发、综合协调管理方面的立法,尚没有颁布海洋资源开发管理基本法、海岸带管理法等。虽然“谁污染谁治理”早已形成法律,但实施效果并不好。排污收费面不全,收费的主要是超标排放的大中型企业和一部分事业单位,但环境污染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不超标排放的企业和规模小、布局分散的乡镇企业;收费标准偏低,仅为污染治理设施成本的50%左右,导致企业宁愿缴纳排污费,不愿进行污染治理。资源法律的不完善弱化了对人们破坏资源的强制性约束,忽略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阻碍了人与海洋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

3构建基于低碳经济的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模式

海洋经济是以海洋为活动场所和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包括海洋渔业、种植业、工业、运输业、旅游业等,是一个多门类的经济领域;它包括海岸带、近海和远洋,包括水面、水中和海底,范围极为广泛。由于海洋水体具有流动性、可依托性、阻碍性、媒介性,海洋这个特殊的经济空间使得海洋经济具有整体性、公共性、跨地域性的特征。从管理体制看,有各级行政单位和经济组织,以及一部分协作活动机构;因此,海洋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层次性、系统性及多部门交叉性的特征。绿色海洋经济是在低碳这一理念指导下发展海洋经济的有效经济模式。根据上述海洋经济的特征,我们认为,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是指一个多层次、多侧面体现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立体框架,将绿色理念融入到海洋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部分,既可以实现低碳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目的,又可以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海洋经济在发展中兼顾“社会安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由于广东自然资源不足,环境承载有限,必须将有限资源作有“效率”的使用,并加强对环境保护,确保海洋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创造经济、环保与社会“三赢”愿景。

4基于低碳经济推进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4.1政府加大对发展海洋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

在发展海洋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支持很有必要,要根据海洋经济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从整体效益出发,进行与产业优化相适应的环境建设。要通过媒体宣传、信息、市场预测等,使社会明确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通过行政、法律、财政等手段引导企业将资金投放到低碳产业。鼓励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吸引社会各方面多元化投资。强化重大项目的全过程监督,提高投资效率。此外,政府财政的转移支付要与海洋产业结构调整配合。在海洋产业优化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和增量调整,进一步优化第一、三产业内部的行业结构,提高其档次。集中力量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制品工业、海洋电子、海洋旅游等新兴或低碳的产业。

4.2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p#分页标题#e#

应该围绕海洋科学与技术、海洋生物制品及加工、海洋工业与能源、海洋环境与发展等领域展开海洋技术创新基地的建设活动,加强高新技术的攻关力度,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以解决当前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精品养殖、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结合,构筑产业科技开发的平台,实现科技开发和产业需求接轨,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核心技术问题。同时,要鼓励应用型科研机构和涉海企业联合开发新技术。通过与海洋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共同进行技术和产品研发工作,可以促进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逐渐形成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区域的海洋产业开发格局。

4.3强化发展海洋经济的低碳意识

广东省海洋经济走绿色发展之路就必须强化人们的低碳意识。低碳意识是伴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人与环境的冲突愈演愈烈的情况下逐渐衍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提升环保危机感和责任感,为改善海洋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人与海洋和谐,提供制度基础、设施建设和政治保障,鼓励技术创新和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为海洋产业的发展创造优越的社会条件。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实施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的环保责任。再次,充分有效地利用媒体和信息网络技术等途径,大力宣传低碳观念,倡导低碳生活,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环境道德实践活动,逐步强化公众的低碳意识。

4.4加强海洋生态环境建设

海洋生态环境的建设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监督管理”的原则。由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要做好海洋环境监测,通过大力组建海洋环境监测网,逐渐形成行政监管、专业机构监测、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监测体系,以利于准确地掌握海洋资源及环境的变化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还要发挥海洋行政执法的作用,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各种用海活动。对重点海域进行环境污染容量评价和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调查,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标准控制制度,对重点排污口加强监测、监视和管理,严格限制排放数量。对围海、填海项目必须进行科学规划、科学论证和严格管理,以促进海洋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4.5转变海洋开发模式

一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传统经济是“海洋资源?海洋产品•海洋污染物排放”型经济,最终会导致海洋资源的短缺和海洋环境污染。而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将经济活动组织成“资源•生产•消费•二次资源”的闭环过程,使资源和能源得到合理和持久利用,并使经济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二是采用科学的政绩评价指标,实行绿色GDP考核。省委、省政府要大力推行绿色GDP指标和产出率等效益指标。逐步在沿海各地建立海洋绿色GDP统计核算指标体系,以利于正确测度生产者和消费者行为的成本和收益,督促人们经济行动的改进。三是转变发展观念。摒弃“高投入、高消费、高排放、低效率”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

4.6加强海洋综合管理

发展海洋低碳经济走绿色海洋发展道路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通过综合管理实现。由于对现有管理体制的路径依赖,需要完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一是成立海洋机构协调委员会,负责制定本省的海洋研究、开发、保护的重大战略方针,进行全局性连续指导,协调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关系。这是海洋经济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层次,也是综合统一管理能否展开的关键环节。在健全机构的基础上,明确划分省级和市级管辖海域的范围。为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实现地方政府的效用,减少沿海地区的用海矛盾和纠纷。二是弱化行业管理,减少涉海管理部门,将海洋资源、环境行政管理权限以海洋委员会为主导纳入到海洋综合管理体系之中,鼓励公众参与。

篇3

关键词:海洋经济 发展机遇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0-009-02

海洋作为蓝色国土,中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大陆岸线,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中国可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沿海岛屿6500多个,4亿多人口生活在沿海地区。随着沿海地区的开发和开放,海洋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沿海开发开放地区,在经济社会和产业优化发展方面均走在全国的前列,沿海地区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60%左右。海洋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奠定了基础,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我国“十二五”规划把海洋经济纳入经济发展的重点,并批准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等重点区域,作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试点区域。应该说,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正在步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中,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是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正确处理好海洋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一、海洋是缓解国民经济和杜会资源瓶颈的重要保障

从全球化背景来看,世界已进人海洋经济的大发展时代。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和重要资源,是世界各国进入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桥梁。随着陆域资源的紧张和能源的日益短缺,世界的触角不断向海洋延伸。而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全球海洋仅天然气储备就达140万亿立方米,与此同时,海水温差能、盐差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流量能等都是取之不尽的绿色能量。海底多金属及核资源为代表的海洋新能源,储量更是巨大。并且,海水淡化也是人类饮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解决1/5人口供水问题。在陆地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严重的背景下,海洋经济是全球社会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应该说,海洋已经成为世界主要沿海国家拓展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的重要载体。我国是海洋大国,在海洋上有广泛的利益和权利。随着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形成,海洋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1 海洋日益成为我国未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从目前来看,我国每年围填海面积已达120至150平方公里,在支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缓解建设用地紧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海洋水产品年产量达2000多万吨,海洋已经成为我国食物资源的战略性基地。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14万亿立方米。海水日淡化能力已达24万吨,年冷却用海水量已达500亿立方米,海水利用技术已成为缓解沿海工业和生活用水压力的主要途径。海洋日益成为我国未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2 海洋是维持外向型经济格局和我国经济稳定的重要载体。我国外贸依存度已高达60%,贸易的持续增长推动了我国海运量的提升,对外贸易运输量90%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而我国海区属于半封闭海。与外部大洋相连主要通过大隅海峡、官古水道和马六甲海峡三条海上战略通道。因此,海洋是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前沿,对维护我国在周边及世界重要海峡的通航利益至关重要。

3 海洋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2010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超过3.8万亿元,占到GDP近一成;海洋经济已经高度渗透国民经济体系,涉及20个门类;主要海洋产业在世界举足轻重,海盐产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2010年海洋油气产量首次超过5000万吨,跨人海洋油气生产大国的行列;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项指标均位居世界第一。除此之外,2010年我国涉海就业人口已达3350万,这意味着沿海地区每10个人中有一个是涉海就业人员。我国经济已是高度依赖海洋的开放型经济,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看,这种经济形态将长期保持,并不断深化。

正是由于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突出贡献以及启动海洋战略的重要性,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专门以“发展海洋经济”为题,部署海洋工作,提出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

二、海洋经济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随着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经济对国家的贡献将越来越大,地位也将越来越突出。预计今后5到10年,我国海洋经济重点将在保障国家资源能源经济安全、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海洋经济的发展将不断使我国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会越来越明显,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将迎来黄金增长期。

1 海洋是缓解陆域资源短缺的最佳途径,发展潜力巨大。海洋经济的发展在相当一段时间,将较大范围地缓解陆域资源的短缺,解决陆地资源匮乏的瓶颈,保障国民经济安全。目前,我国陆域资源已经日益枯竭,一时间难以突破。目前,我国已公布的资源枯竭城市已达到44个,而海洋资源的开发尚属起步阶段,海洋经济发展大有作为。因此,围填海对支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缓解建设用地紧张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保障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和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项目用海。

从海洋水产品来看,目前海洋水产品的年产量相当于当年全国肉类和禽蛋类总产量的1/4,已经成为我国食物资源供给的重要保障之一。近20年来,我国石油产量增长的50%以上来自海洋,为全国石油供给作出了突出贡献。海水淡化技术也有了新的突破,未来我国淡化海水产量将大幅增长,将会加大满足居民的日常用水供给力度。另外,我国的潮汐能、海浪能、海流能、温差能、盐度差能等海洋再生能源理论蕴藏量约在6.3亿千瓦以上,开发潜力巨大。

2 国家政策将快速助推海洋经济的高速发展。前不久,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较为密集地提出要大力扶持和重点发展的涉海产业,内容涉及海洋油气业、海洋新能源、海水利用业、海洋生物产业、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预示着海洋将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战场。目前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模逐年增大,年均增速在20%以上。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先导产业。从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需求出发,从长足发展来看,将带动我国钢铁、机械、有色、造船、石化、轻纺、高档建材等多个工业体系的发展,可有效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或形成产业技术储备、形成一批国家海洋权益保障能力的关键性、战略性海洋产业需

求;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海洋领域的技术转化、承接产业转移和扩张,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升我国海洋产业竞争实力等连锁反应;并有效缓解国民经济建设短缺的资源瓶颈,保护海洋资源环境,开发利用与保护未来海洋等。

因此,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培育海洋生物、海水利用、海洋能和深海资源开发、海洋新材料、高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抢占经济和科技竞争制高点,提升我国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国家对地方政策扶持和具体指导将继续加大。“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强化海洋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和规划指导,加强海洋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强海洋经济统计分析和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以浙江为例,在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方面,今年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在批复中指出,建设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关系到我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和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全局。批复要求,规划实施要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海陆联动发展,推进海洋综合管理,建设综合实力较强、核心竞争力突出、空间配置合理、生态环境良好、体制机制灵活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形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根据规划。浙江将充分挖掘丰富的海洋生产力,并把海洋经济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到2015年,浙江的海洋生产总值将突破7200亿元。同时,浙江将打造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海洋经济大平台,宁波―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是核心区;在产业布局上以环杭州湾产业带为北翼,成为引领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以温州台州沿海产业带为南翼,与福建海西经济区接轨航州、宁波、温州三大沿海都市圈通过增强现代都市服务功能和科技支撑功能,为产业升级服务。在此基础上形成九个沿海产业集聚区,并推进舟山、温州、台州等地诸多岛屿的开发和保护。

围绕这些大平台,浙江省将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突出我国在原油、矿石、煤炭、粮食等重要物资储运中的战略保障作用;同时扶持培育一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浙江整体产业层次。

国家海洋局表示,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的贯彻实施方面,将着重在海域使用和海岛开发方面提供指导和扶持。第一,要适当考虑增加浙江等地的建设用围填海年度计划指标,并依据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对列入国家和省重点的涉海工程和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生态等项目,优先安排围填海计划指标;第二,在海域使用审批上,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优化审批程序,积极支持浙江省开展海域使用权证书按程序办理项目建设手续试点工作,探索用海项目审批新模式;第三,在海域资源市场化方面,国家海洋局将进一步推进浙江省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进程,完善海域使用权招拍挂制度,为探索建立浙江省海域使用二级市场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第四,在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逐步完善海岛保护法各项配套措施,进一步规范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审批程序和监管工作,为浙江省加强海岛资源的分类管理与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海岛提供法律与政策依据。与此同时,国家海洋局还将在经济监测与评估、规划监督实施、海洋产业指导、海洋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对浙江等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三、海洋环境保护问题是发展海洋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

1 实现海洋经济与海洋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重视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实现海洋经济与海洋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十分重要。中国近海和管辖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生物资源、油气资源、固体矿物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源、海洋旅游资源等。各种海洋资源开发活动分别形成了不同的海洋产业,传统的海洋产业有海洋捕捞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水制盐业;新兴的海洋产业有海水增养殖业、海洋油气工业、海滨旅游业、海水直接利用业、海洋药物和食品工业等;另外还有一些正处于技术储备阶段的未来海洋产业,如海洋能利用、深海采矿业、海洋信息产业、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产业已成为沿海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初具规模。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海洋经济总产值目前已达1400亿元人民币。

2 保护环境是当前海洋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近些年来,随着海洋环境影响气候变化、降雨量分布和自然灾害的发生,加之部分地区工业污染加剧和对海洋的无序开发,使海洋环境面临着重要的挑战。比如,近海渔业资源捕捞过度使海洋生物资源破坏严重;人海污染物总量不断增加,致使某些海域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缺乏高层次的规划和协调机制造成用海行业之间矛盾突出,开发利用不合理;沿海岸段经济发展不平衡,个别地区还没有完全摆脱贫困状态,而在经济发达岸段,也存在着诸多的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及沿海地区经济活动增加使海洋性灾害频率增高,范围扩大,经济损失程度也相应增加,后果更严重。此外,国际海洋事务出现了新的形势,维护海洋权益面临繁重任务;各国都在加强海洋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以增强国际海洋竞争能力。开发海洋、保护海洋已成为中国环境与发展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说,发展海洋经济是沿海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但同时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挑战,海洋的开发与保护,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只有在保护好海洋生态的基础上,适度开发,开发与保护并举,保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证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对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1 要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开发和保护似乎是一直存在着矛盾的冲突,但是海域资源和土地一样,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如果在开放过程中没有科学的规划和管理,不加以有效保护,势必造成资源环境的巨大浪费和破坏。因此,我们必须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把握好开发与保护的最佳结合点、平衡点,进一步规范海洋开发秩序,转变用海方式,实现集中、集约、节约、科学用海。

2 要高度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要重视海洋资源环境保护,提高清洁海域水质标准。实现海洋经济与海洋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也应当是试点工作的重点之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事关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3 海洋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一是加强海洋环境监测。要进一步提高海洋污染监控能力,以污染防治为重点,恢复和改善生态系统为立足点,提高预警和全程监测设备的装备水平,实施重点企业、重要人海口的全天候监控,从上游切断污染的源头。二是加强执法力度,依法治污。尽快在全国推进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和定期预报制度,依法从严查处重点工业污染,对于陆源污染企业要进一步核查,集中整治或关闭,海上作业企业要坚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符合海洋作业环境要求。三是推行目标责任制,加大海洋环境综合治理。探索推行建立沿海各级政府海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按照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并重的要求,制定实施全区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重点海域的海洋环境综合治理。四是加快海洋生态监控,适时做好生态修复。确保海洋生物适时在全国部分重点区域推进海洋生态监控区建设,大力开展水生物资源养护等行动。与此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海滩、海岛以及湿地、海上生物等进行必要的投入,提高海洋自我生态修复功能,实现人为修复与自然修复并举。五是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其关键要依靠科技,要正确处理好以创新为引导的科技支撑与海洋产业结构低质化的矛盾。据统计,目前我国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仅有30%左右,与发达国家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70%的贡献率相距甚远。因此,要充分利用科技优势,提高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力度,以减少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质斌,牛福增,海洋经济学教程,2003-

2丁德文,海洋生态事关国家安全,2006(3)

3颜文,黄良民深化南海海洋科学研究是我国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战略与决策研究,2008(2)

4国务院,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11

5浙江海洋发展示范区规划,2011

6《中国海洋年鉴》编纂委员会2009年中国海洋年鉴

7《中国海洋鉴》编筹委员会,20lO年中国海洋年鉴

8中国经济年鉴20lO年卷

篇4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valu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 new area of social values. Increasing awareness of human ecological deterioration of the challenge posed. Face a variety of ecological problem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play its value and realize their value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生态 价值

Key words: ecological valu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作者简介:王海燕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2008级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主体的有用性。学术界对此的定义由很多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本质上就是指对人的发展的一种效用。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客体,它的内容包括教育者、教育手段、教育载体等。当其作用于社会和人并发生作用时,价值就会呈现出来。价值作为哲学的范畴,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开拓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而且使人们更加准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

生态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的领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凸显出一系列生态问题。由于生态意识的缺乏,产生了许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主要是将生态意识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去。对人们进行生态教育,使人们树立生态责任感,形成生态意识和思想。

二、面临生态问题

(一)大气污染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大气的破坏和污染。由于能源的开发利用,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造成大气污染日益加剧。一切生命的生存都离不开空气,大气的污染会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甚至会威胁人类的生命。大气的污染会产生很多严重的后果,如温室效应、臭氧破坏、酸雨等。酸雨可以使水酸化,鱼的繁殖和生育会受到影响,一旦人吃了被污染的鱼,人的健康也会受到威胁。酸雨还会腐蚀建筑,损害森林,使土壤酸化。可见,大气的污染会产生一系列的严重后果,面对这个世界性的问题,我们都应该承担起责任与义务。

(二)海洋污染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蕴藏丰富的资源,但是长期粗放的开发,使海洋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人们围海造地、修建人工岛、人工养殖,都使得海洋的资源无限的被破坏。海洋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船舶的污染,海洋石油开发的污染,海上事故的污染等等。这些污染使得各种有害物质进入海洋,而且这些有害物质很难根除,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另外,城市的排污,城市治污设施落后,污水治理的成本被不断的降低,这些都造成了海洋的污染。目前,我国青海湖水位已下降3.7米,长江也在慢慢的变为第二条黄河。在人与海洋之间,人们太过于看重个人的利益,眼前的利益。在这样错误的价值观引导下,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必定会日益恶化。

(三)物种灭绝

由于人类行为的不当,物种灭绝不断发生,据统计,地球上每一个小时都会有三个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给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人类生存所需的食物,治病所需的药物都来自于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但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却造成了动植物快速的灭绝和濒危。落后国家对热带雨林无休止的采伐,对海河生物盲目的过度捕捞等等。如果这些活动得不到限制,那么宝贵的生物多样性将不复存在。保护动植物应采取合理的方法,比如现在经常将动物送入动物园进行保护,这样很大程度上消灭了动物本性中的自然行为,这种保护对动物来说是可悲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正确的观念意识的引导下,采取正确的行为对生物进行保护。

(四)人口膨胀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就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现在每秒就有三个生命的诞生。人口的大量增加必然会导致资源消耗的增加,废弃物排放的增加,对环境的影响不断增加,产生巨大的压力。我国可谓是“地大物博”的资源大国,但是人均占有量却很低,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业人口的快速增长,对土地、能源、水资源都提出了巨大的需求。严重的生态破坏现象的发生使得很多地区都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三、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途径

(一)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由于人们生态意识的缺乏,所以就很难形成正确的生态观,生态观的不正确会使人们形成各种不合理的行为。思想政治教育要普及生态知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生态观教育就是要使人们看到长远的利益,不能只顾眼前个人利益,强烈的个人主义只会使人们疯狂的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错误的价值观使人们在生态危机中越陷越深,正确的价值观会引导人们将生态和谐放在首位。

(二)进行生态法制教育

生态法制观教育就是要让人们接受生态法律,并且自觉遵守法律。世界各国都有环境法律法规,国际社会也有各种公约,例如旨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防止生物灭绝、濒危的《生物多样性公约》。每个国家都应不断完善生态法律法规,弥补立法中存在的漏洞,为生态法制教育创造良好的前提。

(三)充分利用各种场所,加大生态保护宣传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场所对生态保护进行宣传。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以及通过校园媒体对生态保护进行宣传,例如植树活动,“低碳生活”主体班会等。家庭是对个人最具影响的场所,家庭成员之间应互相影响,如果一位家庭成员具有节约环保意识,就应将其传递给每位成员。应该积极主动做好宣传,而不仅仅是自身的不浪费。我们应该将环保作为我们的一种意识,融入到生活中去,而不只是偶尔的一次活动或者是一项工作。另外,社区、街道办事处要及时宣传国家政策、法规,为生态保护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要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保护生态。比如我们可以缩短淋浴时间,节约用水,我们洗两分钟的淋浴用水量就相当于非洲人一天的用水量。总之我们要时时刻刻为生态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篇5

天津市发展海洋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1发展海洋低碳经济是顺应全球海洋大开发潮流的需要

随着全球陆地资源的大量消耗,海洋在21世纪全球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海洋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主体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然而,纵观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海洋经济的发展历程,海洋资源粗放开发、肆意挥霍浪费现象严重,沿海生态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海洋经济发展基本处于被动状态,即使发达的西方国家,对海洋资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做得也仍然不够[19]。因此,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倡导低碳经济,是一个引领新时期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有关研究显示,海洋不仅具有解决温室气体排放的广阔空间,而且是未来发展低碳经济的资源宝库。因此,发展海洋低碳经济已成为实现保护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必然选择,它既是对传统海洋经济发展模式的科学矫正,又代表着新兴海洋产业低碳化发展的方向,完全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超大型沿海直辖市的天津,要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必须站在战略高度认识海洋,发挥沿海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协调好海洋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持续快速发展海洋低碳经济,力争尽快使天津进入海洋低碳经济强市行列。

2发展海洋低碳经济是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的需要

当前,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滨海新区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大项目的落户投产,使能源消费正处在快速增长阶段,导致在GDP快速增长的同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大大增加[20]。在滨海新区的经济结构中,海洋经济占到了滨海新区国民经济的50%以上,越来越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进入海洋产业范畴,滨海新区建设速度的加快也意味着海洋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预示着发展海洋低碳经济必然成为滨海新区进一步开发开放的战略选择。如果不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特别是海洋低碳经济,滨海新区经济总量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的正相关性将长期存在,必然会使滨海新区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因此,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走入低碳时代,对于滨海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大力发展海洋低碳经济,引导沿海产业区进行低碳化改造,才能增强滨海新区综合竞争实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变海洋优势为经济优势,确保环渤海区域经济增长极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3发展海洋低碳经济是促进天津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目前,天津海洋经济的发展仍存在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现象,相应的产生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海洋产业结构不尽合理,2009年天津市海洋三次产业比例为0.2∶61.6∶38.2[5],第三产业比重较低,传统产业比重较高,其中海洋油气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都会增加碳排放,例如围填海等项目建设过程中,填海造地占用滩涂湿地,干扰和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港口、码头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疏浚泥沙入海,港区内船舶含油废水等污染物的不适当排放,均会导致海洋生态环境系统恶化,减弱海洋的固碳能力,使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由此加重海洋经济的高碳倾向[21]。此外,海洋物流业、海洋金融服务业等以低碳为特征的现代海洋服务业比重明显偏低,新兴海洋服务业尚未形成规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不高,海域使用缺乏生态保护考虑,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开发轻保护的问题,沿岸有限海域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了近海渔业资源遭到了破坏,近岸海洋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因此,面对严峻形势,发展海洋低碳经济为天津海洋经济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转型是时代的要求和未来的趋势,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在海洋领域中植入低碳发展模式已迫在眉睫。只有加快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合理调整海洋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符合低碳理念的海洋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才能推动天津海洋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海洋经济成为天津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生力军。

天津市发展海洋低碳经济的主要方式

1加快海洋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新能源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因此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和保证[22-23]。众所周知,海洋中蕴藏着巨大的能源,除海洋石油、液化天然气等传统碳基能源外,还蕴涵丰富的可再生绿色能源,包括潮汐、海流、海风、海水温度差和盐度差等多种形式,因此,对海洋可再生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发展海洋低碳经济的重点。如果能将这些可再生的海洋能源充分开发利用,提高海洋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不但可降低化石能源使用率,进而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24],还可使潜在能源资源得到开发,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达到调整优化现有高碳能源结构的目的。因此,实现海洋低碳目标首先是加速海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按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优势能源替代稀缺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总原则,积极探索海洋风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流能、温差能、盐差能的开发利用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开发一批以海洋能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外,积极推动海洋产业中各种节能技术的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此来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量和排放量[25]。

2积极发展海洋碳汇渔业

海洋拥有丰富的碳汇功能,地球上超过一半的生物碳或绿色碳捕获是由海洋生物完成的。因此,作为沿海城市,应充分利用海洋生物吸收、存储二氧化碳的特性,积极发展“蓝色碳汇”,全力抢占蓝色低碳经济的技术高地,力争发展现代化的海水养殖业,对于实现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①大力发展海洋植物养殖。最主要的是海藻养殖,由于海藻本身具有固碳、低碳性质,产值高,产量大[26],因此,对于天津沿海乃至整个环渤海区域,在沿岸尚未开发利用的滩涂地区种植海藻,通过藻类的光合作用进行生物固碳,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海洋微藻能源,不但可以减少环境中的二氧化碳量,同时能利用其特点生产生物柴油,这也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有效手段。近来研究表明,燃烧海洋微藻可以发电,且不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没有净增加,因此,大力发展经济藻以及产油的能源藻是消耗二氧化碳“变废为宝”的一个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途径。②大力发展海水动物养殖。在天津海域,增加投放人工鱼礁的数量,积极发展生态系统养殖模式,大力开展鱼、虾、贝类等多种生物的工厂化养殖、增殖,通过增养殖达到海洋生物种类的增加和产量的提高,推动海洋增养殖生物固碳、汇碳。特别是贝类,由于其特殊的滤食性,能够大量吸收、凝聚、汇聚二氧化碳,且无需人工喂养,因此拓展贝类养殖区是发展碳汇渔业的重要手段之一。

3大力发展海水综合利用

作为天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海水综合利用已在“十一五”期间崭露头角,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等朝阳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海水综合利用虽不是直接进行固碳,但能减少能耗,节约资源,达到间接固碳的目的。目前,天津海水淡化能力全国名列前茅,未来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与发电、制盐等关联产业进行配套,形成产业链,将用于发电的冷却海水进行淡化,生产的淡水作为城市用水的重要补充来源,同时将淡化后的浓海水进一步综合利用,用来制盐和提取化学物质等,不但实现了能源的梯度利用,也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形成了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了海水的综合利用效率,达到了节能减排的作用。此外,海水直接利用前景亦十分广阔,目前特别是在工业化直接利用方面成果显著,以北疆电厂为代表的现电厂采用海水作为冷却用水,使本来淡水资源相对紧张的天津缓解了巨大压力。因此,未来如果直接利用海水能进一步在更广阔领域和重大项目中得以顺利应用,那么将节约大量淡水资源和能源,间接达到了低碳的目的。

4构建沿岸湿地生态网络体系

湿地是吸收二氧化碳的天然宝库,构建沿岸湿地生态网络体系,对于发展低碳经济不可或缺。在发展海洋低碳经济过程中,要把构建沿岸湿地体系作为增加碳汇潜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措施。近年来,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沿海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使本来自然岸线资源较少的局面更加紧张,随之而来的是滩涂资源的日益匮乏,沿岸生境的不断恶化。因此,对滩涂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如此现状,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正确协调土地开发与湿地保护的关系,集约节约利用沿岸的湿地资源,充分发挥湿地植物和土壤的固碳能力,通过其特殊的生态功效保护沿岸生境,改善沿岸湿地的生态平衡,实现低碳的沿岸开发模式。同时,结合天津盐碱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沿海盐碱地的综合改造利用,大力引进培养本地适生、环境净化能力强的植物对盐碱地进行改良绿化,开发利用其特有的功能价值,以充分发挥其固碳能力。

天津市发展海洋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1深化海洋低碳发展理念,将低碳经济纳入发展规划

作为天津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经济进入低碳发展时代已是大势所趋,对于滨海新区乃至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倡导低碳模式是一个全新的思路,将成为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指南。发展海洋低碳经济,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在项目引进、技术推广、人才战略等方面进行支持和引导,培养深化具有可持续竞争能力与发展能力的理念,研究制定海洋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出台海洋低碳经济发展政策,以低碳经济理念指导海洋产业的发展,开发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收益为基础的海洋产业发展模式,营造在海洋领域发展低碳经济的良好氛围,将海洋低碳经济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同时,将发展海洋低碳经济纳入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在规划中突出体现低碳理念,把“低碳化”作为天津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引天津加快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合理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科学处理海洋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确保海洋经济能够健康快速蓬勃发展。

2开展海洋低碳经济研究,大力发展海洋低碳新技术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在海洋经济中的体现需要科技进行支撑。为了更好地践行低碳策略,需要积极开展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海洋低碳经济方面的基础研究,充分利用科技兴海平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海洋低碳经济的新思维、新观点和新理论,研究制定海洋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不仅作为海洋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更重要的是能够为政府部门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政策、管理海洋经济事务提供有力支持。对于如何将理论研究成果付诸实践,海洋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操纵杆。因此,充分发挥天津海洋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联合有关科研单位和涉海企业,着手开展技术攻关,突破技术瓶颈,推动海洋低碳技术自主创新,从生产源头、过程中和末端全方位开发应用于不同海洋产业的无污染、低成本、高效益的低碳技术,加快对二氧化碳捕捉、储存及再利用等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研发,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海洋低碳技术体系,尽快形成强有力的海洋低碳技术储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投身于海洋低碳技术的研发当中,加强涉海企业与涉海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之间的合作,依托科技力量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天津海洋低碳经济产、学、研、用相结合,更好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实现海洋低碳经济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创造科技效益双飞跃的良好局面。

篇6

关键词:海域污染;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K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8-0076-01

一、我国海域污染现状

近岸海域是海陆相互作用相当剧烈的区域,自然环境本身就比较敏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岸海域作为沿海城市的重要依托,该区域自然就称为人们开发利用的“宝地”。近几年来,近岸海域产业聚集,人口密集,环境脆弱。2010年,我国海洋环境质量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但江河污染物入海量增加,溢油等突发事故灾害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损害严重。近岸局部海域富营养化、海洋环境灾害频发和海岸带生境破坏是影响我国海洋环境状况的突出问题。

二、我国海域污染来源

海洋污染的来源一是陆域排污,二是海上开发。陆源污染的排放是我国海域污染最主要原因。首先,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聚集,生活污水排放量成为近岸海域污染的重要来源。其次,治污设施不够先进,大量生活废水排入海域,工业污染物质成为我国近岸海域的最大污染源。另外,近岸海域均为我国的集约农业发达地区,在农业耕作时施用的化肥、农药产生的污染物,相当部分随地表径流进入海域。

海上开发也加剧了海域污染。盲目的大规模养殖使得本来就已经富营养化的养殖海域营养过剩,养殖生物病害频繁发生。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陆上石油的供给紧缺,造成海上石油开发迅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溢油等事故发生的次数,石油类海洋污染物总量日益增加。其他一些海上开发活动也会造成海域环境的污染。

三、对我国海域污染治理的建议

1.做好海域环境管理机制研究

建立新的污染治理机制、探索生态补偿机制。“以奖促治”是国家根据对地方环境质量目标实现情况和污染治理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估考核结果,按照一定比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方式,将中央投资的污染治理资金奖励给当地政府,并由其主导继续用于污染治理,是一种经济奖励的新机制。

2.建立入海污染总量控制体系

发达国家实践经验表明,环境质量的改善只有在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的共同管理下才能实现,总量控制方法能够解决污染源排放总量和环境目标之间的定量关系问题。通过对污染海域主要污染物总量的分析和研究,找出海域可以承受的污染物排放量,对建立总量排放制度提供理论基础;提高源头污染控制技术,从污染物的源头入手,才能有效控制污染总量;通过完善企业生产设施、改善治污设备,提供治污资金等鼓励大家积极控制污水排放。

3.建立海洋开发及经济规划体系

我们要按照相关国家规划、专项规划以及区域性规划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如渔业资源规划、海洋油气资源规划等。同时,海洋开发经济规划也很重要。通过对我国海洋经济合理正确地引导,防止为了海洋经济的急速发展而盲目地开发海洋资源。

4.加强科技攻关,创新海域污染治理新技术

注重技术创新研究,开展了污水处理设备成套化技术研究,提高污染防治水平;加大污水回收技术的投入,既让之污染又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完善海域环境监测体系,随时掌控海域环境状况;建立环境安全应急防控体系,以防重大污染事故。

5.完善海洋环境相关的各类法律法规

虽然与海洋环境相关的各类法律法规有数十部,但由于缺乏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强。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13条规定对违反有关排放污染物等规定行为的处以罚款,但是没有根据违反的程度作出规定,导致海监部门只能根据这条规定对那些对海域污染特别严重的行为处以罚款。

6.提高群众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和提供群众保护环境机会

篇7

关键词: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历史;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01

一、历史回顾

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是附属于国家行政管理的一类体制,指一个国家的国土资源管理机构所设定的管理结构体系,其管辖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木、水、矿等资源。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的发展,国土资源管理机制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且到目前为止其已经经历分散管理和集中管理两个阶段。

1.各项资源管理独立,政府职能难以发挥

在八十年代以前,我国国土资源中的各类自然资源管理基本都是进行分散管理的,也即将自然资源分割成几块进行管理。因而各类自然资源管理部门都是在不同的时期建立的,其中土地管理局是由建国时期的开始发展形成的,主要的职能是土地资源的管理。但是这个时期土地管理局并不是管理所有的土地,其职能范围只涉及农村土地的管理,而城市用地则由其他部门分别管理[1]。

直到1982年,我国政府机构才真正成立了矿产资源专业管理部门,即地质矿产部门。与此同时,还开设了许多其他的职能部门,比如说有色金属部门、矿产资源部门等,主要用来生产和经营矿物资源。但是,在这个时期建立的矿物资源部,并没有从事管理矿物资源行业,而主要负责开展地质勘探等工作。

2.各类资源管理逐渐得到加强,依法管理资源体制开始形成

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主要是继1986年国家土地管理局的建立才渐渐步入正轨,其刚建立时是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统一管理全国的土地,并且下级又分别开设土地管理机构,用来分别管理地方土地。因此土地资源管理便形成了由地方到上级层层管理的体系结构。

矿产资源部也是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的国家机构,而其到1988 年才开始逐渐的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矿产资源管理体系——其职能不仅仅限于地质勘探和监测,也可以管理、保护、监督矿物资源。但是在这个时期,海洋资源管理工作却没有太大的改变和进展,相关部门只是强化了其综合管理职能,真正地作用依然被限制了。

二、现状分析

1.管理体系相互交错,过于复杂

其一,省级国土资源管理主要分为地矿局和土地局,分别用来管理矿物资源和土地资源,但是它们都是由国土资源部进行领导的;其二,各省级国土管理机构及职能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比如说,海南省环境资源厅相当于一个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其管理范围较广,包括管理环境、海洋、土地和矿物资源;其三,在行政级别上,不同的行政机构又有不同的级别,其中国家测绘局所管理的省级土地属于正局级,但是由国家土地管理局管理的省级机构大多属于副局级[2]。

2.模块化分工管理体制限制了我国资源管理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中央政府已经开始逐渐重视国土资源的管理工作,相关部门也正在逐渐将土地、矿产和海洋资源的管理方向由传统的分散转换至集中管理的模式。但是我国国土资源管理职能仍然不够完善,简单的说就是下级的管理人员必须服从上级管理机构,当上级各管理机构出现利益冲突时,不得不迫使下级管理机构服从,另外,矿物资源管理部门至今一直未被纳入国家资源管理部门,这便使各个管理机构出现较多的领导,最终导致管理权限的分散。

三、发展趋势

1.优化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统一管理

国家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随着国家领土意识的增强,国土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也越来密切。同时,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都开始逐渐完善国土资源体制,将国土资源的管理模式逐渐从分散式管理向集中式管理发展,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发展。

目前,随着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发展,国土资源管理也越来越集中。一些资源大国如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相继对本国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美国内政部很早就是一个负责美国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综合行政部门。俄罗斯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经过几年的改革,使得国土资源管理集中度越来越高,其对于事务的管理也越来越方便,由此,针对这些经验,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

2.进行资源管理改革,促进发展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有组织、有步骤地做好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强化自上而下的执法监督。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要进行机构设置,根据中央和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相关指示,应将地方的矿产、土地和测绘等相关部门统一合并成某一级别的国土资源局。

第二,确定上下级的关系,上级机构领导下级机构,下级机构的一些重要事务由上级批准才能执行。部分地区的部门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管理体制。

第三,明确职能及编制,各级国土资源执法机构要充分明确执法职能,做好正确的决策。

第四,改变管理机构事业性质,加强经费管理。要改变国土资源管理机构的体制,把国土资源管理人员的收益与占用资源量的多少彻底分开,形成一种管好资源多奖励的长效机制。

3.完善国土资源管理的形式

只有切实转变国土资源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有效履行法律赋予给国土资源管理职能的部门的权利,才能推进国土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确保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的发展。

通过研究,笔者发现要实现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第一,从侧重开发转变到保护和开发并重;第二从以行政配置资源为主转变到市场配置资源和行政配置资源并举;第三,从微观管理(批地、发证、收费等)转变到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相结合;第四,从事后整顿转变到事前把关和事后整顿的相互结合。

四、结语

总而言之,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肩负着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任。要完成和实现这一历史重任,就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土资源管理新体制,切实转变政府管理职能。这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优化配置国土资源的要求,是实现政、事、企分开,推进依法行政的要求,是保障国土资源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参考文献:

篇8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海洋旅游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国海洋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此促进海洋旅游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洋旅游存在问题对策

有经济学家认为,21世纪将是海洋经济的世纪,海洋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我国海洋经济实现产值12243亿元,其中海洋旅游占28%,因此海洋旅游被专家视为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部分。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突现了一些问题,应加强对其管理和科学引导,使其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海洋旅游的涵义及其积极影响

海洋旅游是指以海岛、海滨、海岸以及海面为活动范围的旅游活动,它是与陆地旅游相对而言的。游客可在海上观看日出日落,开展划船、海水浴,以及各种体育和探险项目,如游泳、潜水、冲浪、钓鱼、驰帆、赛艇等。自上世纪80年代末海洋旅游的发展受到国内外旅游专家学者的关注,在我国,海洋旅游发展的地位、重要性日益显著,海洋旅游对旅游目的地建设的贡献日益强大。海洋旅游业成为绝大多数海洋旅游目的的支柱产业,为海洋旅游目的地创造了重大的经济价值,为海洋城市的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提升了海洋旅游目的地知名度,为海洋旅游城市提供了广阔的就业途径。

二、目前我国发展海洋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海洋旅游项目不够丰富,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

目前,我国的海洋旅游项目主要有海上观光、沙滩休闲娱乐、海滨浴场等一些小项目。这些项目的成功开发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海洋文化内涵,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海洋旅游要想达到一定的规模,仅靠这几个项目是不够的,在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向海岸景观要效益,向海岛景观要效益,向海上景观要效益,向海底景观要效益,全方位、立体化地利用好各种海洋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创造海洋旅游的规模效益。

(二)滨海旅游城市的合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至今为止经济发展强调的都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而没有充分认识到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合作所形成的区域经济的影响力。通过地区之间的合作,可以达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功效,同时也是区域旅游发展的保障。例如,蓬莱可以充分利用长岛的岛屿优势丰富的自己的海洋旅游资源,在合作中长岛可以借助蓬莱巨大的旅游市场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形成旅游经济的双赢局面。

(三)北方滨海城市的旅游业淡季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如何做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研究

由于北方地区气候等方面的原因,游客大多选择在4-10月份来北方进行海上旅游观光、游泳、潜水、冲浪、钓鱼、赛艇等一些旅游活动。而在其它月份的旅游淡季游客数量相对较少。如何解决旅游淡旺季问题,做到“淡季有活动、旺季有”,使海洋旅游资源在淡季对游客同样具有吸引力,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加强研究。

(四)在发展过程中,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有待进一步确立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宝库,我们在充分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更需要重视海洋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现实中,海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政策没有得到应有的实施,海洋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三、加快我国海洋旅游发展的建议和探讨

(一)发挥优势,整合资源,不断丰富海洋旅游项目

在开展传统旅游项目(海上观看日出日落,开展划船、海水浴)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和活动。比如:(1)参与性、刺激性和娱乐性强的海洋体育竞技旅游项目。可以发展海钓、游泳、帆船、帆板、摩托艇、冲浪、滑水、划船、水上飞机和沙滩足球、沙滩排球等运动;(2)海洋康乐服务项目。娱乐是当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游艇俱乐部会员生活中的一块重要空间。在游艇俱乐部可以建造和完善具有现代气息的舞厅、卡拉OK厅、高档夜总会等来丰富海洋夜生活文化旅游,更能营造海洋文化内涵的夜生活氛围;(3)海洋食文化旅游产品。品尝风味餐饮是旅游不可缺少的内容,具有海味特色的食文化应该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海域盛产鲍鱼、对虾、海参等各种海珍品,用这些海产品制作出具有地方风味的海鲜佳肴。食”是旅游的主要内容之一,但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目的不仅为大饱口福,更重要的是体会异国、异地的风情与文化;(4)加大水下潜艇观光旅游项目的开发 。海上的秀美景色早已为世人所目睹,海底到底是什么样呢?水下潜艇观光无疑对游客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能开展水下潜艇观光旅游项目城市还很少,还没有普及。我们应抓住机遇开展水下潜艇观光旅游,为旅游业增加一个新的热点项目。另外,我们在增加旅游项目时应充分考虑目前存在的淡季问题,能够开发出合适淡季开展的旅游项目来。

(二)加强区域合作,优势互补,以点带面

各滨海城市在发展海洋旅游方面应通力合作,实现共赢。比如蓬莱和长岛双方应该在旅游业的发展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特别是在对长岛的岛屿资源开发方面,更应该开展深入、有力的合作。蓬莱可以借助长岛的岛屿资源开发丰富自己的海洋旅游资源,长岛也可以借助蓬莱巨大的旅游市场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形成旅游经济的双赢局面。就全国而言,可以形成渤海旅游圈、黄海旅游圈、东海旅游圈 、南海旅游圈。

(三)划分淡旺季重点促销区域,强化旅游宣传促销工作针对性

要想解决旅游的淡季问题,首先在旅游项目上要丰富多彩,让游客淡季有的玩,有的看。比如,夏季有海洋旅游的海岸和海岛自然景观资源,冬季有海洋旅游的室内人文海洋景观资源,如海洋极地世界和室内海水浴场等。另一方面,在旅游促销方面,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划分区域、突出重点进行宣传。如旅游旺季可以内陆地区为宣传重点,让久居内陆的人们亲身体会大海带来的无穷的乐趣;旅游淡季可以沿海地区为宣传重点,让常年生活在海边的人们体验到冬季在海水中嬉戏的享受和观赏海洋极地动物带来的乐趣,做到“淡季有活动、旺季有、年年有创新”,有效地解决淡旺季海洋旅游旅客严重失衡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关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新战略思想。

(四)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

可持续发展旅游是指不损坏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而进行的一种开发,在利用旅游资源的同时采用保护资源的管理方法,使旅游资源不仅在我们这一代,而且能够世世代代地连续保存使用下去。在开发海洋旅游时应遵循(1)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海洋自然景观的保护、研究、利用的关系;保持海洋旅游区的地方特色,维护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2)不在脆弱敏感的海洋生态区域内建筑住宿设施,尤其要禁止挖山填海建饭店,防止各种人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得已在海洋区域内建筑住宿设施时,要以方便简洁为主,采用节能设备,不将生活污水排放入大海,所使用的生活能源不应给周围的海洋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3)研究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容量,防止超负载地接待旅游者,实施“旅游预报”制度,达到控制和阻止过度使用海洋旅游资源的目的;(4)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汲取国外先进经验,以海洋旅游市场为导向,防止剩余供给的现象出现,充分挖掘海洋旅游的潜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旅游新格局。

参考文献:

[1]保继刚等.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2]保继刚等.城市旅游:原理.案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3]王雷亭.旅游规划的市场分析[M].济南:齐鲁书社.2003:10-12.

[4]李红波.海南省海洋旅游发展探析[M].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