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平安银行的发展前景8篇

时间:2023-11-20 10:24:3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平安银行的发展前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平安银行的发展前景

篇1

一、背景分析

从国内市场情况看,自1999年10月平安率先开办“世纪理财投资连结保险”起,投连险就一直是保险市场中被关注的热点。虽然投连产品发展时间较短,特别在产品宣传和客户培养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经过近十年来的不断发展壮大,无论在数量还是保费收入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鉴于前两年中国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投连产品在中国发展的速度非常迅速。推出投连产品的保险公司业也由2006年的6家增长到现在的20多家。据有关数据显示,从2007年初截止到10月投连产品保费收入300亿元,同比增长500%,占寿险保费收入的7.4%,在个别外资保险公司占比甚至达到80%以上。

长期以来,国内最大的寿险公司——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坚守传统险和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一直是其“小心翼翼”的领域,但是在前两年付出了保费收入和市场份额双降的代价后,尤其在2007年下半年的高速增长态势面前,中国人寿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先是从去年开始,中国人寿在部分试点城市销售万能险,今年3月底,中国人寿总裁万峰表示将顺应市场环境采取积极的进取策略。而其国泰裕丰投连险的推出便是举措之一,中国人寿于2008年4月22日,在银行保险渠道推出“国寿裕丰投资连结保险”,这是中国人寿的首个投连险产品。

二、目前投连险市场状况

1、账户设置情况及投资策略。

大部分保险公司会根据投资账户的特性而设立三到四个不同类型的投连投资账户。为了能够更加详细和客观地研究对比不同类型账户的投资表现,把投连投资账户分为五类,并给予五类账户的详细定义,而投资策略是和投连险产品的账户设置情况密切相关的,不同类型的投连险账户对应不同的资产配置比例和投资范围:

偏股型账户:70%以上的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是所有投连账户中最为激进的投资账户。

混合偏股型账户:50%-70%的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其他投资于债券市场,因投资于股票市场的比例有所缩小,因此所承担的风险也相对较小。

混合偏债型账产:30%-50%的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其他投资于债券市场,因主要投资于风险较低的债券市场,较小部分资产投资于股票市场,因此所承担的风险进一步缩小。

偏债型账户:70%以上的资金投资于债券市场,其他投资于证券市场或货币市场,因仅有较小比例的资产投资于股票市场,因此进一步保障了投资者的收益。

货币型账户:90%以上投资于货币市场,主要是投资于低风险、低回报的货币类资产,这样保证了投资者的最低收益率。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自2005年以来出现了多年来难得一见的牛市,大量资金流向股票和基金,证券交易指数持续上升,资本市场迅速升温。因此,这段时间投连产品在中国发展的速度非常迅速。推出投连产品的保险公司业也由2006年的6家增长到现在的20多家。

除去财险、以及寿险团险产品以外,共统计可公开查询资料的寿险投连险产品账户52个,从图1可以看出,其中大部分投连险投资账户的设置都在4个或者5个,较符合前文五类投资账户的科学分类,也易于体现不同投资账户之间的不同资产配置策略以及收益表现,也体现了投连险的最主要特色之一,即投资者根据对不同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对市场动态的判断,灵活地调整资金在不同类型账户之间的配置,从而有效地实现战术性资产配置调整。如果投连险产品的账户设置主要以偏股型投资账户为主,或者投资于资本市场的单一账户设置,过于迎合投资者谋求短期较大投资收益的心理,这必定存在较大风险,且使投连险的最与众不同的特色未能充分体现。

2、中外资保险产品对比。

由于投连险在国外发展时间较长,产品模式已经发展较为成熟,因而许多外资保险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后,纷纷推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投连险产品,比如2004年1月由瑞典斯堪的亚公共保险有限公司与北京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的瑞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不仅推出的所有产品都是投资型保险产品,而且在国内率先采用“基金的基金(FondofFunds)”作为公司投资连接保险的投资管理模式。而2006年12月,瑞泰人寿保费收入就突破了5亿元人民币大关,其未来发展前景也更被看好。

在中资保险公司当中,今年4月下旬,长期坚守传统险和分红险的中国人寿也推出了第一款投连险产品——国泰裕丰投连险,由此可以看出,投连险产品的未来是很值得期待的,而它所需要的仅仅是资本市场的推波助澜以及投资者对其的正确定位。

目前,根据保监会2007年1-12月人寿保险公司原保费收入情况表统计,除去存续、养老、健康保险公司以外,中国寿险市场上共有45家寿险公司,其中27家寿险公司开发了投连险产品共计105款,18家无投连险产品;而其中中资寿险公司21家,只有8家寿险公司开发了投连险产品共计17款,13家无投连险产品;外资寿险公司24家,就有19家公司有投连险产品85款以供不同投资需求的客户选择,仅有5家外资公司在中国地区无投连险产品。

外资保险公司中开发投连险产品的比例为79%,而中资保险公司中开发投连险产品的公司仅占38%,面对如此之大的差异,我们不得不对中国投连险市场,以及投连险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一番深入的思考。

3、销售渠道。

受传统保险模式的影响,投连险产品大部分是由各保险通过自有渠道进行销售。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投连险的强势热销直接推动了银保转型——从储蓄替代品转向投资产品,逐步呈现出专业化趋势。

外资保险公司率先吹响投连险号角,吸引中资保险公司跟进,从而改变了以往中资保险银保产品创新领头羊的地位。投连险在渠道、缴费额、投资收益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瑞泰人寿2005年初推投连险时,就选择银行、证券公司以及部分机构销售,放弃营销员的个险渠道。后面出现的投连险也都主要依托银行销售,而且,对于销售人员的要求高,需要有专业的理财知识,能够为客户提供合理的理财建议,从这个角度看,投连险是专业化的银保产品。

从投连险的长远发展来看,根据不同银行开发不同产品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已占据“先天”优势。自2006年以来,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加快了银行的整合力度,一路攻城略地,平安保险收购福建亚洲银行、深圳商业银行与旗下原有的平安银行整合成新的平安银行:中国人寿则成为广发行的第一大股东、入股安徽商业银行、民生银行等。与银行的“姻亲”关系决定了打造专业化银保产品的可能,大都会保险因与花旗银行同属一个集团,在投连险的初次行动中大获成功。

由此可以看出,银保投连险产品的发展体现了专业化的发展要求,将会更近一步拓宽投连险的未来发展前景

4、产寿险投连险分析。

目前,财险公司也逐渐进入这一领域,开发将投连险与财产保险相结合的产品,也逐步受到了投资者的接收和认可。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开发始于2000年,其在传统财产保险保障的基础上加入了投资功能,因此受到市场欢迎。截至2006年底,有8家保险公司累计开发30多个产品,保费余额329亿元。尽管与寿险投资型产品相比,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起步较晚,最初只有华泰保险公司一家开发这类产品,但近一年多来却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有8家财产险公司开始经营投资型险种,如华泰财险公司的华泰稳健、华泰居益产品,人保财险的金牛、金娃投资保障型家财险,平安财险的平安理财宝以及华安财险的金龙收益联动型家庭财产险。

5、收益率排名。

本文统计了目前市场上可公开查询历史价格的105款投连险产品共计160个投资账户,并将其自设立之日起的总收益率进行了排序,其中收益率涨幅前十位产品如下表:

从表1可以看出,在这前十位投连险投资账户中,有5个是中资寿险公司投连险产品,其余5个投连险产品是外资寿险公司的,而涨幅最大的新华人寿创世之约投连险自运营以来,总收益率高达445.45%,同时也是国内保险公司最早开展这项业务的寿险公司。同时,除平安投连险的基金投资账户和瑞泰投连险的平衡型投资账户以外,其余八个产品账户都是属于偏股型账户。

以2000年中国平安推出的投连险为例,2006年以后各账户的累积收益率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上行通道,并且在2007年期间,分别在2月初,6月初和10月份出现了几次比较大的波动,而这几次波动的时间点也同2007年证券市场的几次波动相吻合。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投连险产品对证券市场的依赖性。

表2列出了在不同时间段平安投连险各账户以及上证指数的收益率情况并同上证指数波动比较大的几个时间段进行比较。从2007年全年的情况看,尽管投连险各账户的收益情况低于上证指数的市场表现,但是在几次比较大的市场波动情况下,特别是2007年5月至6月以及2007年10月至11月这两个时间段,投连产品的下跌幅度都远低于上证指数的下跌幅度,从而说明了投连产品良好的抗风险性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良好的风险管理控制能力。

如按照不同账户类型来看,根据世德贝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提供的关于投连险产品的分析报告,2007年偏股型投连险产品的收益率都在50%~80%之间,其中招商信诺的“步步为赢”进取型账户(年收益率:78.2%,权益类产品比重:95%~100%)和“吉祥宝”趸缴型积极性账户(年收益率:78.06%,权益类产品比重:95%)在同类型账户中位居前列;混合偏股型账户年收益率在35.27%~94.37%,其中瑞安人寿成长型账尸(权益比例50%~80%)在同类产品中收益最高,高达94.33%。混合偏债型和偏债型账户由于权益类资产配置较少,因此收益相对较低。在这两种账户中,年收益率最高的分别是:瑞泰人寿平衡投资账户(年收益率66.51%),招商信诺“步步为赢”稳健账户(年收益率24.62%)。尽管投连产品在2007年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大部分投连产品的收益率均低于相对应的比较基准(上证指数+中信全债指数),不过在上证指数几次大的波动中均体现出良好的抗风险性,从而体现出专业理财机构很强的控制风险能力。

6、推出时间背景。

另外还可以从上表中看到一个特点,就是这部分排名高前的投连险投资账户的设置时间多在2007年10月16日(上证综合指数最高点)以前。而在本文的统计中105个投连险产品的160个账户的设立时间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投连险账户都是在2007年设立,其主要原因有:

一是资本市场的明显好转,吸引了保险资金的进入;

二是广大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投资的需求不断增长;

三是保险产品、技术、人才等实力的增强:

四是投连险在我国经历三个发展时期所积累的经验,使得投连险产品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和推出。

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中国投连险市场在2007年的井喷现象,这既是时机成熟投连险得以接连推出,同时也要看到投连险的急速发展而可能产生的风险,如:

一是投连险产品对资本市场的极度敏感性,由此引起的业务大幅波动的经营风险。

二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但毕竟发展历史较短,受政策调控影响较大,由此可能引起的宏观经济金融的政策风险。

三是由于平安投连险所引起的退保风波影响仍未消退,而导致这一风波的原因是销售投连险产品过程中,保险公司与基金公司之间、保险公司与营销员之间、营销员与保险客户之间等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道德风险,从而有可能由个例的逆选择发展到普遍的信用危机,引起信用风险,这样势必又会影响保险业的诚信形象,给投连险产品的发展带来障碍。

三、中国投连险市场的前景展望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我国投连险目前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一般来说,投连险保单持有人可以在不同账户之间转换资金,以避免或降低损失。但是由于部分公司投连险产品只有一个投资账户或者投资账户全部与股市相关联,因此其投连险产品各账户之间区别不大,风险趋同,没有达到设置不同账户以规避风险的终极目的,这也使投保人转换账户以避免或降低损失的愿望化为泡影。

2、某些保险公司为了迎合投资者盲目追求短期快速利润的心理,推出的投连险产品账户设置单一,且大多账户倾向于股票市场或者偏股型基金,因而在今年的动荡的股市行情之下,投连险收益表现差强人意,投连险账户在2008年第一季度的收益率基本与其在股票市场内的配置份额成反向关系。因而严重打击了投资者购买或投资投连险的信心,对投连险的未来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3、某些保险公司与营销员之间、营销员与保险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销售误导,无意之中夸大了收益,隐瞒了风险,严重挫伤了投资者投资保险理财产品的积极性。短期的求利求快心理必然会给投连险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留下隐患。

4、保险公司之间的投连险产品、或同一公司中不同投连险产品之间同质性较大,差异较小,突显不出各个公司或者不同产品的特点。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在各种金融理财工具中,投连险产品也具有独特的价值。

一是具有保障功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风险保障;

二是长期的理财规划工具,期限长治二十、三十年乃至终身,依靠保险公司强大的系统支持和专业的精算人员,能够为客户提供长期的理财规划;

三是用确定的支出保证确定的规划,是中长期理财规划的有效工具。

篇2

一、背景分析

从国内市场情况看,自1999年10月平安率先开办“世纪理财投资连结保险”起,投连险就一直是保险市场中被关注的热点。虽然投连产品发展时间较短,特别在产品宣传和客户培养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经过近十年来的不断发展壮大,无论在数量还是保费收入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鉴于前两年中国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投连产品在中国发展的速度非常迅速。推出投连产品的保险公司业也由2006年的6家增长到现在的20多家。据有关数据显示,从2007年初截止到10月投连产品保费收入300亿元,同比增长500%,占寿险保费收入的7.4%,在个别外资保险公司占比甚至达到80%以上。

长期以来,国内最大的寿险公司——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坚守传统险和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一直是其“小心翼翼”的领域,但是在前两年付出了保费收入和市场份额双降的代价后,尤其在2007年下半年的高速增长态势面前,中国人寿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先是从去年开始,中国人寿在部分试点城市销售万能险,今年3月底,中国人寿总裁万峰表示将顺应市场环境采取积极的进取策略。而其国泰裕丰投连险的推出便是举措之一,中国人寿于2008年4月22日,在银行保险渠道推出“国寿裕丰投资连结保险”,这是中国人寿的首个投连险产品。

二、目前投连险市场状况

1、账户设置情况及投资策略。

大部分保险公司会根据投资账户的特性而设立三到四个不同类型的投连投资账户。为了能够更加详细和客观地研究对比不同类型账户的投资表现,把投连投资账户分为五类,并给予五类账户的详细定义,而投资策略是和投连险产品的账户设置情况密切相关的,不同类型的投连险账户对应不同的资产配置比例和投资范围:

偏股型账户:70%以上的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是所有投连账户中最为激进的投资账户。

混合偏股型账户:50%-70%的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其他投资于债券市场,因投资于股票市场的比例有所缩小,因此所承担的风险也相对较小。

混合偏债型账产:30%-50%的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其他投资于债券市场,因主要投资于风险较低的债券市场,较小部分资产投资于股票市场,因此所承担的风险进一步缩小。

偏债型账户:70%以上的资金投资于债券市场,其他投资于证券市场或货币市场,因仅有较小比例的资产投资于股票市场,因此进一步保障了投资者的收益。

货币型账户:90%以上投资于货币市场,主要是投资于低风险、低回报的货币类资产,这样保证了投资者的最低收益率。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自2005年以来出现了多年来难得一见的牛市,大量资金流向股票和基金,证券交易指数持续上升,资本市场迅速升温。因此,这段时间投连产品在中国发展的速度非常迅速。推出投连产品的保险公司业也由2006年的6家增长到现在的20多家。

除去财险、以及寿险团险产品以外,共统计可公开查询资料的寿险投连险产品账户52个,从图1可以看出,其中大部分投连险投资账户的设置都在4个或者5个,较符合前文五类投资账户的科学分类,也易于体现不同投资账户之间的不同资产配置策略以及收益表现,也体现了投连险的最主要特色之一,即投资者根据对不同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对市场动态的判断,灵活地调整资金在不同类型账户之间的配置,从而有效地实现战术性资产配置调整。如果投连险产品的账户设置主要以偏股型投资账户为主,或者投资于资本市场的单一账户设置,过于迎合投资者谋求短期较大投资收益的心理,这必定存在较大风险,且使投连险的最与众不同的特色未能充分体现。

2、中外资保险产品对比。

由于投连险在国外发展时间较长,产品模式已经发展较为成熟,因而许多外资保险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后,纷纷推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投连险产品,比如2004年1月由瑞典斯堪的亚公共保险有限公司与北京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的瑞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不仅推出的所有产品都是投资型保险产品,而且在国内率先采用“基金的基金(FondofFunds)”作为公司投资连接保险的投资管理模式。而2006年12月,瑞泰人寿保费收入就突破了5亿元人民币大关,其未来发展前景也更被看好。

在中资保险公司当中,今年4月下旬,长期坚守传统险和分红险的中国人寿也推出了第一款投连险产品——国泰裕丰投连险,由此可以看出,投连险产品的未来是很值得期待的,而它所需要的仅仅是资本市场的推波助澜以及投资者对其的正确定位。

目前,根据保监会2007年1-12月人寿保险公司原保费收入情况表统计,除去存续、养老、健康保险公司以外,中国寿险市场上共有45家寿险公司,其中27家寿险公司开发了投连险产品共计105款,18家无投连险产品;而其中中资寿险公司21家,只有8家寿险公司开发了投连险产品共计17款,13家无投连险产品;外资寿险公司24家,就有19家公司有投连险产品85款以供不同投资需求的客户选择,仅有5家外资公司在中国地区无投连险产品。

外资保险公司中开发投连险产品的比例为79%,而中资保险公司中开发投连险产品的公司仅占38%,面对如此之大的差异,我们不得不对中国投连险市场,以及投连险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一番深入的思考。

3、销售渠道。

受传统保险模式的影响,投连险产品大部分是由各保险通过自有渠道进行销售。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投连险的强势热销直接推动了银保转型——从储蓄替代品转向投资产品,逐步呈现出专业化趋势。

外资保险公司率先吹响投连险号角,吸引中资保险公司跟进,从而改变了以往中资保险银保产品创新领头羊的地位。投连险在渠道、缴费额、投资收益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瑞泰人寿2005年初推投连险时,就选择银行、证券公司以及部分机构销售,放弃营销员的个险渠道。后面出现的投连险也都主要依托银行销售,而且,对于销售人员的要求高,需要有专业的理财知识,能够为客户提供合理的理财建议,从这个角度看,投连险是专业化的银保产品。

从投连险的长远发展来看,根据不同银行开发不同产品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已占据“先天”优势。自2006年以来,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加快了银行的整合力度,一路攻城略地,平安保险收购福建亚洲银行、深圳商业银行与旗下原有的平安银行整合成新的平安银行:中国人寿则成为广发行的第一大股东、入股安徽商业银行、民生银行等。与银行的“姻亲”关系决定了打造专业化银保产品的可能,大都会保险因与花旗银行同属一个集团,在投连险的初次行动中大获成功。

由此可以看出,银保投连险产品的发展体现了专业化的发展要求,将会更近一步拓宽投连险的未来发展前景。

4、产寿险投连险分析。

目前,财险公司也逐渐进入这一领域,开发将投连险与财产保险相结合的产品,也逐步受到了投资者的接收和认可。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开发始于2000年,其在传统财产保险保障的基础上加入了投资功能,因此受到市场欢迎。截至2006年底,有8家保险公司累计开发30多个产品,保费余额329亿元。尽管与寿险投资型产品相比,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起步较晚,最初只有华泰保险公司一家开发这类产品,但近一年多来却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有8家财产险公司开始经营投资型险种,如华泰财险公司的华泰稳健、华泰居益产品,人保财险的金牛、金娃投资保障型家财险,平安财险的平安理财宝以及华安财险的金龙收益联动型家庭财产险。

5、收益率排名。

本文统计了目前市场上可公开查询历史价格的105款投连险产品共计160个投资账户,并将其自设立之日起的总收益率进行了排序,其中收益率涨幅前十位产品如下表:

从表1可以看出,在这前十位投连险投资账户中,有5个是中资寿险公司投连险产品,其余5个投连险产品是外资寿险公司的,而涨幅最大的新华人寿创世之约投连险自运营以来,总收益率高达445.45%,同时也是国内保险公司最早开展这项业务的寿险公司。同时,除平安投连险的基金投资账户和瑞泰投连险的平衡型投资账户以外,其余八个产品账户都是属于偏股型账户。

以2000年中国平安推出的投连险为例,2006年以后各账户的累积收益率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上行通道,并且在2007年期间,分别在2月初,6月初和10月份出现了几次比较大的波动,而这几次波动的时间点也同2007年证券市场的几次波动相吻合。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投连险产品对证券市场的依赖性。

表2列出了在不同时间段平安投连险各账户以及上证指数的收益率情况并同上证指数波动比较大的几个时间段进行比较。从2007年全年的情况看,尽管投连险各账户的收益情况低于上证指数的市场表现,但是在几次比较大的市场波动情况下,特别是2007年5月至6月以及2007年10月至11月这两个时间段,投连产品的下跌幅度都远低于上证指数的下跌幅度,从而说明了投连产品良好的抗风险性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良好的风险管理控制能力。

如按照不同账户类型来看,根据世德贝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提供的关于投连险产品的分析报告,2007年偏股型投连险产品的收益率都在50%~80%之间,其中招商信诺的“步步为赢”进取型账户(年收益率:78.2%,权益类产品比重:95%~100%)和“吉祥宝”趸缴型积极性账户(年收益率:78.06%,权益类产品比重:95%)在同类型账户中位居前列;混合偏股型账户年收益率在35.27%~94.37%,其中瑞安人寿成长型账尸(权益比例50%~80%)在同类产品中收益最高,高达94.33%。混合偏债型和偏债型账户由于权益类资产配置较少,因此收益相对较低。在这两种账户中,年收益率最高的分别是:瑞泰人寿平衡投资账户(年收益率66.51%),招商信诺“步步为赢”稳健账户(年收益率24.62%)。尽管投连产品在2007年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大部分投连产品的收益率均低于相对应的比较基准(上证指数+中信全债指数),不过在上证指数几次大的波动中均体现出良好的抗风险性,从而体现出专业理财机构很强的控制风险能力。

6、推出时间背景。

另外还可以从上表中看到一个特点,就是这部分排名高前的投连险投资账户的设置时间多在2007年10月16日(上证综合指数最高点)以前。而在本文的统计中105个投连险产品的160个账户的设立时间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投连险账户都是在2007年设立,其主要原因有:

一是资本市场的明显好转,吸引了保险资金的进入;

二是广大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投资的需求不断增长;

三是保险产品、技术、人才等实力的增强:

四是投连险在我国经历三个发展时期所积累的经验,使得投连险产品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和推出。

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中国投连险市场在2007年的井喷现象,这既是时机成熟投连险得以接连推出,同时也要看到投连险的急速发展而可能产生的风险,如:

一是投连险产品对资本市场的极度敏感性,由此引起的业务大幅波动的经营风险。

二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但毕竟发展历史较短,受政策调控影响较大,由此可能引起的宏观经济金融的政策风险。

三是由于平安投连险所引起的退保风波影响仍未消退,而导致这一风波的原因是销售投连险产品过程中,保险公司与基金公司之间、保险公司与营销员之间、营销员与保险客户之间等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道德风险,从而有可能由个例的逆选择发展到普遍的信用危机,引起信用风险,这样势必又会影响保险业的诚信形象,给投连险产品的发展带来障碍。

三、中国投连险市场的前景展望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我国投连险目前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一般来说,投连险保单持有人可以在不同账户之间转换资金,以避免或降低损失。但是由于部分公司投连险产品只有一个投资账户或者投资账户全部与股市相关联,因此其投连险产品各账户之间区别不大,风险趋同,没有达到设置不同账户以规避风险的终极目的,这也使投保人转换账户以避免或降低损失的愿望化为泡影。

2、某些保险公司为了迎合投资者盲目追求短期快速利润的心理,推出的投连险产品账户设置单一,且大多账户倾向于股票市场或者偏股型基金,因而在今年的动荡的股市行情之下,投连险收益表现差强人意,投连险账户在2008年第一季度的收益率基本与其在股票市场内的配置份额成反向关系。因而严重打击了投资者购买或投资投连险的信心,对投连险的未来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3、某些保险公司与营销员之间、营销员与保险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销售误导,无意之中夸大了收益,隐瞒了风险,严重挫伤了投资者投资保险理财产品的积极性。短期的求利求快心理必然会给投连险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留下隐患。

4、保险公司之间的投连险产品、或同一公司中不同投连险产品之间同质性较大,差异较小,突显不出各个公司或者不同产品的特点。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在各种金融理财工具中,投连险产品也具有独特的价值。

一是具有保障功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风险保障;

二是长期的理财规划工具,期限长治二十、三十年乃至终身,依靠保险公司强大的系统支持和专业的精算人员,能够为客户提供长期的理财规划;

三是用确定的支出保证确定的规划,是中长期理财规划的有效工具。

篇3

一、背景分析

从国内市场情况看,自1999年10月平安率先开办“世纪理财投资连结保险”起,投连险就一直是保险市场中被关注的热点。虽然投连产品发展时间较短,特别在产品宣传和客户培养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经过近十年来的不断发展壮大,无论在数量还是保费收入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鉴于前两年中国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投连产品在中国发展的速度非常迅速。推出投连产品的保险公司业也由2006年的6家增长到现在的20多家。据有关数据显示,从2007年初截止到10月投连产品保费收入300亿元,同比增长500%,占寿险保费收入的7.4%,在个别外资保险公司占比甚至达到80%以上。

长期以来,国内最大的寿险公司——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坚守传统险和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一直是其“小心翼翼”的领域,但是在前两年付出了保费收入和市场份额双降的代价后,尤其在2007年下半年的高速增长态势面前,中国人寿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先是从去年开始,中国人寿在部分试点城市销售万能险,今年3月底,中国人寿总裁万峰表示将顺应市场环境采取积极的进取策略。而其国泰裕丰投连险的推出便是举措之一,中国人寿于2008年4月22日,在银行保险渠道推出“国寿裕丰投资连结保险”,这是中国人寿的首个投连险产品。

二、目前投连险市场状况

1、账户设置情况及投资策略。

大部分保险公司会根据投资账户的特性而设立三到四个不同类型的投连投资账户。为了能够更加详细和客观地研究对比不同类型账户的投资表现,把投连投资账户分为五类,并给予五类账户的详细定义,而投资策略是和投连险产品的账户设置情况密切相关的,不同类型的投连险账户对应不同的资产配置比例和投资范围:

偏股型账户:70%以上的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是所有投连账户中最为激进的投资账户。

混合偏股型账户:50%-70%的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其他投资于债券市场,因投资于股票市场的比例有所缩小,因此所承担的风险也相对较小。

混合偏债型账产:30%-50%的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其他投资于债券市场,因主要投资于风险较低的债券市场,较小部分资产投资于股票市场,因此所承担的风险进一步缩小。

偏债型账户:70%以上的资金投资于债券市场,其他投资于证券市场或货币市场,因仅有较小比例的资产投资于股票市场,因此进一步保障了投资者的收益。

货币型账户:90%以上投资于货币市场,主要是投资于低风险、低回报的货币类资产,这样保证了投资者的最低收益率。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自2005年以来出现了多年来难得一见的牛市,大量资金流向股票和基金,证券交易指数持续上升,资本市场迅速升温。因此,这段时间投连产品在中国发展的速度非常迅速。推出投连产品的保险公司业也由2006年的6家增长到现在的20多家。

除去财险、以及寿险团险产品以外,共统计可公开查询资料的寿险投连险产品账户52个,从图1可以看出,其中大部分投连险投资账户的设置都在4个或者5个,较符合前文五类投资账户的科学分类,也易于体现不同投资账户之间的不同资产配置策略以及收益表现,也体现了投连险的最主要特色之一,即投资者根据对不同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对市场动态的判断,灵活地调整资金在不同类型账户之间的配置,从而有效地实现战术性资产配置调整。如果投连险产品的账户设置主要以偏股型投资账户为主,或者投资于资本市场的单一账户设置,过于迎合投资者谋求短期较大投资收益的心理,这必定存在较大风险,且使投连险的最与众不同的特色未能充分体现。

2、中外资保险产品对比。

由于投连险在国外发展时间较长,产品模式已经发展较为成熟,因而许多外资保险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后,纷纷推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投连险产品,比如2004年1月由瑞典斯堪的亚公共保险有限公司与北京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的瑞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不仅推出的所有产品都是投资型保险产品,而且在国内率先采用“基金的基金(FondofFunds)”作为公司投资连接保险的投资管理模式。而2006年12月,瑞泰人寿保费收入就突破了5亿元人民币大关,其未来发展前景也更被看好。

在中资保险公司当中,今年4月下旬,长期坚守传统险和分红险的中国人寿也推出了第一款投连险产品——国泰裕丰投连险,由此可以看出,投连险产品的未来是很值得期待的,而它所需要的仅仅是资本市场的推波助澜以及投资者对其的正确定位。

目前,根据保监会2007年1-12月人寿保险公司原保费收入情况表统计,除去存续、养老、健康保险公司以外,中国寿险市场上共有45家寿险公司,其中27家寿险公司开发了投连险产品共计105款,18家无投连险产品;而其中中资寿险公司21家,只有8家寿险公司开发了投连险产品共计17款,13家无投连险产品;外资寿险公司24家,就有19家公司有投连险产品85款以供不同投资需求的客户选择,仅有5家外资公司在中国地区无投连险产品。

外资保险公司中开发投连险产品的比例为79%,而中资保险公司中开发投连险产品的公司仅占38%,面对如此之大的差异,我们不得不对中国投连险市场,以及投连险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一番深入的思考。

3、销售渠道。

受传统保险模式的影响,投连险产品大部分是由各保险通过自有渠道进行销售。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投连险的强势热销直接推动了银保转型——从储蓄替代品转向投资产品,逐步呈现出专业化趋势。

外资保险公司率先吹响投连险号角,吸引中资保险公司跟进,从而改变了以往中资保险银保产品创新领头羊的地位。投连险在渠道、缴费额、投资收益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瑞泰人寿2005年初推投连险时,就选择银行、证券公司以及部分机构销售,放弃营销员的个险渠道。后面出现的投连险也都主要依托银行销售,而且,对于销售人员的要求高,需要有专业的理财知识,能够为客户提供合理的理财建议,从这个角度看,投连险是专业化的银保产品。

从投连险的长远发展来看,根据不同银行开发不同产品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已占据“先天”优势。自2006年以来,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加快了银行的整合力度,一路攻城略地,平安保险收购福建亚洲银行、深圳商业银行与旗下原有的平安银行整合成新的平安银行:中国人寿则成为广发行的第一大股东、入股安徽商业银行、民生银行等。与银行的“姻亲”关系决定了打造专业化银保产品的可能,大都会保险因与花旗银行同属一个集团,在投连险的初次行动中大获成功。

由此可以看出,银保投连险产品的发展体现了专业化的发展要求,将会更近一步拓宽投连险的未来发展前景。

4、产寿险投连险分析。

目前,财险公司也逐渐进入这一领域,开发将投连险与财产保险相结合的产品,也逐步受到了投资者的接收和认可。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开发始于2000年,其在传统财产保险保障的基础上加入了投资功能,因此受到市场欢迎。截至2006年底,有8家保险公司累计开发30多个产品,保费余额329亿元。尽管与寿险投资型产品相比,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起步较晚,最初只有华泰保险公司一家开发这类产品,但近一年多来却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有8家财产险公司开始经营投资型险种,如华泰财险公司的华泰稳健、华泰居益产品,人保财险的金牛、金娃投资保障型家财险,平安财险的平安理财宝以及华安财险的金龙收益联动型家庭财产险。

5、收益率排名。

本文统计了目前市场上可公开查询历史价格的105款投连险产品共计160个投资账户,并将其自设立之日起的总收益率进行了排序,其中收益率涨幅前十位产品如下表:

从表1可以看出,在这前十位投连险投资账户中,有5个是中资寿险公司投连险产品,其余5个投连险产品是外资寿险公司的,而涨幅最大的新华人寿创世之约投连险自运营以来,总收益率高达445.45%,同时也是国内保险公司最早开展这项业务的寿险公司。同时,除平安投连险的基金投资账户和瑞泰投连险的平衡型投资账户以外,其余八个产品账户都是属于偏股型账户。

以2000年中国平安推出的投连险为例,2006年以后各账户的累积收益率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上行通道,并且在2007年期间,分别在2月初,6月初和10月份出现了几次比较大的波动,而这几次波动的时间点也同2007年证券市场的几次波动相吻合。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投连险产品对证券市场的依赖性。

表2列出了在不同时间段平安投连险各账户以及上证指数的收益率情况并同上证指数波动比较大的几个时间段进行比较。从2007年全年的情况看,尽管投连险各账户的收益情况低于上证指数的市场表现,但是在几次比较大的市场波动情况下,特别是2007年5月至6月以及2007年10月至11月这两个时间段,投连产品的下跌幅度都远低于上证指数的下跌幅度,从而说明了投连产品良好的抗风险性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良好的风险管理控制能力。

如按照不同账户类型来看,根据世德贝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提供的关于投连险产品的分析报告,2007年偏股型投连险产品的收益率都在50%~80%之间,其中招商信诺的“步步为赢”进取型账户(年收益率:78.2%,权益类产品比重:95%~100%)和“吉祥宝”趸缴型积极性账户(年收益率:78.06%,权益类产品比重:95%)在同类型账户中位居前列;混合偏股型账户年收益率在35.27%~94.37%,其中瑞安人寿成长型账尸(权益比例50%~80%)在同类产品中收益最高,高达94.33%。混合偏债型和偏债型账户由于权益类资产配置较少,因此收益相对较低。在这两种账户中,年收益率最高的分别是:瑞泰人寿平衡投资账户(年收益率66.51%),招商信诺“步步为赢”稳健账户(年收益率24.62%)。尽管投连产品在2007年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大部分投连产品的收益率均低于相对应的比较基准(上证指数+中信全债指数),不过在上证指数几次大的波动中均体现出良好的抗风险性,从而体现出专业理财机构很强的控制风险能力。

6、推出时间背景。

另外还可以从上表中看到一个特点,就是这部分排名高前的投连险投资账户的设置时间多在2007年10月16日(上证综合指数最高点)以前。而在本文的统计中105个投连险产品的160个账户的设立时间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投连险账户都是在2007年设立,其主要原因有:

一是资本市场的明显好转,吸引了保险资金的进入;

二是广大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投资的需求不断增长;

三是保险产品、技术、人才等实力的增强:

四是投连险在我国经历三个发展时期所积累的经验,使得投连险产品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和推出。

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中国投连险市场在2007年的井喷现象,这既是时机成熟投连险得以接连推出,同时也要看到投连险的急速发展而可能产生的风险,如:

一是投连险产品对资本市场的极度敏感性,由此引起的业务大幅波动的经营风险。

二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但毕竟发展历史较短,受政策调控影响较大,由此可能引起的宏观经济金融的政策风险。

三是由于平安投连险所引起的退保风波影响仍未消退,而导致这一风波的原因是销售投连险产品过程中,保险公司与基金公司之间、保险公司与营销员之间、营销员与保险客户之间等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道德风险,从而有可能由个例的逆选择发展到普遍的信用危机,引起信用风险,这样势必又会影响保险业的诚信形象,给投连险产品的发展带来障碍。

三、中国投连险市场的前景展望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我国投连险目前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一般来说,投连险保单持有人可以在不同账户之间转换资金,以避免或降低损失。但是由于部分公司投连险产品只有一个投资账户或者投资账户全部与股市相关联,因此其投连险产品各账户之间区别不大,风险趋同,没有达到设置不同账户以规避风险的终极目的,这也使投保人转换账户以避免或降低损失的愿望化为泡影。

2、某些保险公司为了迎合投资者盲目追求短期快速利润的心理,推出的投连险产品账户设置单一,且大多账户倾向于股票市场或者偏股型基金,因而在今年的动荡的股市行情之下,投连险收益表现差强人意,投连险账户在2008年第一季度的收益率基本与其在股票市场内的配置份额成反向关系。因而严重打击了投资者购买或投资投连险的信心,对投连险的未来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3、某些保险公司与营销员之间、营销员与保险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销售误导,无意之中夸大了收益,隐瞒了风险,严重挫伤了投资者投资保险理财产品的积极性。短期的求利求快心理必然会给投连险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留下隐患。

4、保险公司之间的投连险产品、或同一公司中不同投连险产品之间同质性较大,差异较小,突显不出各个公司或者不同产品的特点。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在各种金融理财工具中,投连险产品也具有独特的价值。

一是具有保障功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风险保障;

二是长期的理财规划工具,期限长治二十、三十年乃至终身,依靠保险公司强大的系统支持和专业的精算人员,能够为客户提供长期的理财规划;

三是用确定的支出保证确定的规划,是中长期理财规划的有效工具。

篇4

关键词:余额宝;前景分析;影响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一、关于余额宝

截止至2014年2月底,目前余额宝用户总量达到8100万人。当前余额宝共有5千亿的存款,这些金额相当于一个股份制银行在一年内存款的总额,根据2014年2月28日美元与人民币之间汇率的兑换比例,折合813.7亿美元,这一总额已经超过了当前全世界第七基金,经过了半年时间一跃成为全球第七大基金产品。而从货币基金的规模来分析,余额宝的净资产已经成为了全世界货币基金的第三名。

通过对余额宝的年化收益率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年华收益率是不断下滑的,在2014年1月1日到12日过程中,余额宝达到了最高峰,已经达到了6.7%。但紧接着在以后的三个月一直处于下滑阶段,到3月2日已经跌倒了5.97%。虽然余额宝年化收益率一直处于下滑状态但不会跌破5%。

二、余额宝的生存空间

(一)余额宝的优势。针对于余额宝的优势来说,在余额宝为上市之前,支付宝作为快捷方式的核心一直是网上交易的重要支付方式,并且支付宝限制客户来购买基金。总之,余额宝是市场在积极探索的背景下以互联网为基础而创造出一种高效且廉价的盈利能力,进而为支付宝客户构建了一条便捷的理财模式。以吸收小额闲散沉淀资金为主,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从客户需求角度看。余额宝拥有广大支付宝用户群,实现完全零成本在线操作,简单便捷,以客户为中心,人性化的收益披露,收益当天结转,高度透明,解决支付宝沉淀资金问题为用户带来收益。

(二)余额宝的劣势。流动性风险。余额宝的高流动性存在着流动风险,以女性用户为主的单一性别结构容易在节假日和网络购物促销遭受扎堆赎回基金。同时只有天弘增利宝这一个产品也使得余额宝收益大大受限。赎回高峰期面临的赎回速度过慢的情况与余额宝的“随时赎回”并不相符,如果为应对此类风险而在节假日预留大量现金又将导致收益率降低。

收益风险。虽然货币基金的风险性低,但是并不表示百分之百的盈利。货币基金可以依靠兑现浮盈来提高收益率。同时其现金级流动性也伴随着保本优势的脆弱性。

规模风险。截至2014年2月,余额宝已成为全球第七大基金和第三大货币基金。任何经济产品都有最优经济规模,截止2014年2月底,余额宝的经济规模已经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对于以吸纳小额闲散沉淀资金为主的余额宝来说,过大的规模可能导致管理不力。

(三)金融市场对余额宝的应对措施。

1.互联网金融“羊群效应”的扩散导致类余额宝产品大量增加。

1)余额宝的出现给予银行的理财产品必然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对此我国广发银行率先与易方达基金合作后推出一种类似余额宝的信用理财工具,其原理的广发银行的用户可以通过这类业务去透支消费,同时也可以采用申购货币基金的方式进行收益。在此之后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同时开通了现金宝等业务员,而中国银行的“活期宝”与平安银行的“溢财通”也广受客户的喜欢,导致金融理财竞争激烈。

2)第三方销售机构目前已有数米基金、活期通、长量钱包等产品。

1.由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盈利宝”推出后,不但可以进行储蓄和理财,更重要的是还具有贷款与电子账单等服务,更重要的是其收益情况高于活期存款的很多倍。

2.商业银行开始对余额宝快捷转入的总额进行限制,在2014年2月28号发生快捷支付被盗现象后,商业银行立即将每日从储蓄卡中转入到余额宝的总额下调到5千元,并且每月的限额也控制在5万元,紧接着农业银行也将没有总额的限制到1万元,而工商银行将余额宝的转入下调到十万元。

3.各大行加大理财产品的开发力度。首先,民生银行采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避免了营业网点的劣势,主要是在零售业务的领域实现了创新,加强电商公司、电信运营商与基金公司的合作后,成立了二级部的,并且还加强了手机银行、微信银行与网站渠道的建设。同时,交通银行、浦东银行、中国银行等也都加大了余额宝产品的开发力度,最终达到提升产品流动性的目标。

4.五大行将储蓄利率上调至央行设定的政策上限,以期留住储户资金。2014年3月1日,央行活期存款利率为0.35%相比高达6%的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对于小额闲散资金丝毫不具有吸引力。余额宝出现不到半年时间五大银行就宣布调高存款利率10%达到央行法定利率上浮最高值。

三、总结:余额宝的出现对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影响

1.推进利率市场化,消弭利率差。余额宝出现不到半年时间五大银行就宣布调高存款利率10%达到央行法定利率上浮最高值。照这样的情形发展下去,央行调整利率决定机制的进程必然要加快,减少对银行的政策限制,才能充分发挥其相对优势,降低存款流失速率甚至赢回客户和资金。第三方支付机构也无法再从政策限制所产生的利率差中谋取商机。周小川:存款利率放开在计划之中,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内就能够实现。

促进银行业的充分竞争,调整银行业资本构成。一方面,余额宝弥补了传统金融中小额业务边际成本高的短板;另一方面,它的销售额在短期内的迅猛增长以及某种程度上对银行存款的挤占,加大了银行的危机意识,使竞争更加充分,储户从中获利。同时余额宝效应对市场对固定思维甚至对制度和政策的冲击,都让政府意识到,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大市场的自至关重要,过度保护只能导致被动和反应迟滞。只有接受市场的自然走向,放松金融管制,尝试银行业对民营资本真正开放,才能满足市场需求,焕发银行业的生机与活力。

2.为基金行业的全面改革做铺垫。余额宝问世半年的资金存储量为1853亿元,真正打破了传统的以银行为主导的营销模式,将网络渠道和传统基金产业结合在了一起。货币基金销量的迅猛增长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一个创新发展的契机,包括吸引人才,降低交易成本,增强流动性,甚至逐步改善基金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推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总之,通过对互联网基金的发展情况以及余额宝的收益利率进行分析,认为互联网基金之所以没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中欧基金公司董事长唐步就此话题曾说,其主要原因是互联网的渠道就像鸡肋,不但成本没有优势,并且效果也没有银行实现的效果好,因此互联网基金并没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然而截止至2014年2月底,余额宝规模约为5000亿人民币,支付宝与余额宝通过实际行动将基金类存款业务全部囊括到互联网的金融范围内,保证通过多渠道相互促进,达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目标。

作者简介:陈倩倩(1993-),女,汉,浙江苍南人,本科,学生,国际经济。

篇5

【关键词】商业银行 并购重组 中国平安 动因

一、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的事件背景

中国平安公司与深发展进行并购重组发展这一经营事件,不仅仅是我国金融行业中的一大盛事,而且对于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都具有非凡的现实影响作用意义。中国平安公司与深发展公司进行并购重组的最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这一种合作方式的实行,来同时优化整合双方的各项经营资源、提升双方的竞争实力,以便更好地抵御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外资银行所带来的冲击,从而获得更加长远的良好发展。从相关资料信息中可以看出,中国平安公司与深发展公司并购重组过程主要可以被概括为:1、2010年5月份,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作为深发展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新桥集团发行H股2.99亿股,至此中国平安公司占有深发展公司总股本的16.76%;2、2010年6月份,深发展公司向中国平安公司旗下的平安寿险公司发行股票379580000股,每股的价格为18.26元。至此中国平安持有深发展的股份为29.99%。

二、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的动因分析

(一)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的宏观动因。

1.更好地适应竞争力日益加剧的金融环境

作为银行业发展主体的中国平安公司与深发展公司为了未来能够在日益复杂金融发展环境中更好地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冲击力,通过整合优化经营发展资源来增强自身的综合经营实力和竞争能力水平,在对各个方面的实际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之后,做出了双方企业进行并购重组合作的重大经营发展决策。可以说,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竞争力巨大的金融经营环境,谋求更加长远的良好发展是中国平安公司并购重组深发展公司的一个重要宏观动因。

2.积极响应国家政府对银行业发展的政策要求

国家金融行业发展的政府管理部门也是大力提倡金融行业中的企业单位要具有预测意识,面对复杂动荡的经营环境,积极实施改革创新升级、提高合作意识。所以,不管是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政府管理部门的发展政策要求,还是为了企业本身未来更好地可持续良好经营发展前景,中国平安公司与深发展公司在经过现实资源条件状况的科学合理评估分析之后,做出了进行并购重组的这一重大经营发展决策。这样一来,不仅仅可以提高实现本企业经营发展的战略宏伟目标,还可能在未来获得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的更多扶持与帮助,被给予更多的相关优惠政策。这对于任何一个企业组织单位的经营发展来说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形象,更加有利于推动促进企业的经营发展。

(二)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的微观动因。

1.增加税负利益,获得双赢利益

任何行业的两个企业在进行并购重组这一经营活动之后,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就会进行再分配也就是重新组合。并购方企业可以从被并购方企业得到相应的并购利益。而被并购方企业是在以其原来所具有的相关利益换取并购方企业的股份利益而不是进行企业出售获得现金资产,这样一来,被并购方企业就不需要承受税收上的一些负担。可以说,双方企业选择进行并购重组是能够使双方企业都获得最大利益的最佳途径。

2.实现多元化发展,降低经营风险

中国平安公司与深发展公司进行并购重组这一经营活动的第二个主要明显的微观动因就是两家企业都希望实现多元化发展,降低经营风险。在经济投资经营管理学中,流行着这样的一句俗话:“不要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其本质意思就是要告诫所有的企业单位在开展经营发展活动,做出重大经营投资决策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够将所有的资金和资源都投放到一种经营事业单元中去,也就是单一化发展。这样的话,一旦企业内外界经营环境发展严重的动荡变故,或者企业所主营的产品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已经到了退出市场的阶段。此时,企业将会面临巨大的经营困难甚至是破产灭亡。在如今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金融行业发展环境中,中国平安公司和深发展公司正是希望以更好地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趋势为最高纲领,通过实现本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来降低经营风险,通过并购重组资源整合优化来与对方企业进行协作,扬长补短,降低经营成本并且获得更多的经营发展机会。因此,中国平安公司和深发展公司做出重大经营决策,进行并购重组这一经营活动是一种客观必然的正确决策。

三、中国平安与深发展并购重组后的绩效分析

(一)税收方面有了大幅度的减少节省。

相对于中国平安公司与深发展公司并购重组以前,在并购重组以后。两家企业在税收方面有了很大幅度的减少节省。这一绩效主要从以下的两个方面来得以实现:第一,主要是采用递延条款来实现合理节税。第二,中国平安公司在对深发展公司开展并购重组业务的过程中进行企业内部资金再调配,也是可以起到减少税收负担的作用的。可见,中国平安公司与深发展公司进行并购重组业务以后在税收负担的减轻方面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拥有着骄人的成绩。这对两家企业在未来的更好发展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促进作用。

(二)通过企业的经营绩效指标来反映并购后的绩效。

1.两家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分析

通过中国平安公司与深发展公司的并购重组业务的开展。使这两家商业银行在企业的盈利能力水平方面都有所提高增强,取得了双赢的局面,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绩效。

2.两家商业银行的成长能力分析

通过中国平安公司与深发展公司的并购重组业务的开展,使这两家商业银行在企业的成长能力水平方面都有所提高增强,取得了双赢的局面,可以算得上是又一个令人满意的绩效。

四、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绩效的政策建议

(一)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绩效的外部途径。

1.加大国家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的扶持力度

我国商业银行企业单位要想在未来的并购重组经营业务中取得更好的绩效,就必须要通过各种合理合法的方式进行努力,来换取当地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的理解和大力支持,这样就可以在商业银行的并购重组业务的发展过程中给予资金、资源、技术、人才和政策方面的扶持和优惠。

2.完善商业银行并购重组相关的法律制度

我国的商业银行企业单位要想在未来顺利地开展并购重组经营业务,并且还能够获得最大的成功胜利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经营实力和竞争实力,就必须要重视和完善与商业银行并购重组经营业务实施紧密相关的法律制度政策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这些法律环境中如鱼得水,也有可能得到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使我国商业银行企业单位的并购重组经营业务活动能够更好地开展和实施下去,而且还能够通过此项经营活动提升企业的综合素质能力,为未来的可持续良好经营发展奠定下坚实的基础条件。

(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绩效的内部途径。

1.大量储备和培养银行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在以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为主要经济发展形态的现代社会中,人以及其所掌握的能力和技术在社会和企业组织单位的发展过程中都变得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源已经都被各个企业组织单位的相关高层管理人员视为本企业组织单位各类经营资源中最重要和最具有能动性的战略性经营资源,甚至已经成为企业组织单位经营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内容之一了。所以,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下,一个企业组织单位要想提高和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就必须及时地、积极地和持续地培养出高科技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并且还要以合理合法的、具有吸引力的方法来留住和储备这些人才,从而使他们能够长期地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和最强的能力素质来为企业组织单位的经营发展和壮大作出最大的贡献力量。

2.加强学习最先进的银行并购重组的相关知识技能

因为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下,企业组织单位的经营发展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全方位的发展与进步都是离不开各类科学技术和高科技技术的存在、发展、支撑与运用的。而且一个企业组织单位所熟练掌握并加以发展和创新的这些科学技术和高科技技术本身也是企业组织单位的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内容之一,它对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下一个企业组织单位的可持续经营发展和壮大是非常重要的,绝对能够起到不可忽视、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和推动促进作用。所以说,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下,一个企业组织单位要想提高和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加强学习和运用科学技术及高科技技术是绝对非常有必要的,而这本身也就是现代社会各个方面发展情况甚至是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的这个大环境对企业组织单位的经营发展所做的客观要求。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亦是如此,必须要积极地加强学习时下最先进的银行并购重组的相关知识技能才能够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并购重组经营业务后的绩效取得更大幅度的提高与增强。

参考文献:

[1]宋清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2]陆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 战略转型 趋势 路径

2013年以来,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及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批准,对我国商业银行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和挑战。我国银行业必须从战略高度认清转型的紧迫性,转变经营理念和业务模式,重塑核心竞争力,以期寻求到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未来几年,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两大方面的战略挑战和机遇。一方面,零售业务的比重将逐渐增加,结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中间业务发展前景广阔,金融创新伴随其中,必将带来一场新的业务变革。

一、战略转型的趋势分析

(一)持续大力发展零售业务

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曾表示:“不做批发业务现在没饭吃,不做零售业务将来没饭吃。”同时,明确表示必须着手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实现收入多元化,改变传统的业务结构和盈利模式,并树立正确的风险资本观。纵览国际银行业的发展,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居民财富积累的提升,零售银行业务正在成为当今商业银行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利润增长的后备引擎。国外银行的零售业务一般平均占整体业务的40%之多,而著名的国际大银行如花旗、汇丰、富国银行等,零售业务的利润贡献都在50%以上,比如美国的富国银行,他们完整地经历了由传统公司业务向零售业务的转变,所以现在零售业务在总收入中的占比逐年增加,这是提前布局的结果。从战略转型的角度看,过去30年中,美欧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从传统的储蓄存款转变为个人短期批发融资,正是充分意识到零售业务的发展前景和必然趋势后,在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下,对自身业务重点的战略调整。诚然,在转型初期,美欧商业银行也经历了艰难痛苦的过渡期,但沿着顺势而为的正确路线走下来,还是创造了现在骄人的业绩。随着国内金融监管和市场环境的改变,中国商业银行纷纷着力于零售业务的大力发展,加快了调整的速度。作为国内转型最为成功的股份制零售银行——招商银行,目前储蓄存款在全行自营存款中的占比接近40%,个人消费信贷在全行自营贷款中的占比超过20%,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超过60%,零售银行在全行业务中的比重不断增大,核心竞争力明显,未来可持续增长态势强劲。而招行实现这些亮丽业绩主要依靠的是“较早启动的先发优势以及先进管理机制下的零售战略执行力。”同时,零售银行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产品,招行紧紧抓住了这一点,就好比开餐厅,一定要有独特的招牌菜。目前,招行“一卡通”、信用卡、财富账户等产品都独具特色,在同业中获得了较好的竞争态势。

就整个国内银行业而言,商业银行在财富业务、信用卡、借记卡、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代销产品等多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金融服务不断创新,新产品层出不穷。零售业务领域正在成为各家银行的必争之地,未来发展的前沿阵地。

(二)经营服务重点转向小微企业

无论是迫于金融脱媒加速的市场压力,还是监管部门的政策驱动,长期来看,商业银行的业务重点必将逐渐从大中型国有企业转向小微企业。各家银行已充分认识到,小企业和小客户是个大市场,随着大企业从资本市场获取直接融资能力越来越强,商业银行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向小微企业市场。同时,中央政府也在大力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继续落实财政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

在针对向小微企业服务的转型改革中,美国富国银行被银行业内人士反复提及,因为在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问题上该行有很多过人之处。作为美国小企业贷款排名首位的银行,富国银行拥有全美第一的网上银行服务体系,1年能受理200万笔小企业贷款。其中,2/3通过系统自动审批,仅有1/3需人工审批,因此该行在全行业中操作成本最低。从富国银行的经验来看,低操作成本、高效率和切合实际的大胆创新将是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上突破瓶颈的关键所在。在国内,提到小微企业服务,民生银行的“商贷通”可谓是业界的一个典范。该行的小微贷款为小微企业提供单笔不超过500万元、平均150万元左右的贷款,主要采取抵押和强担保方式,新增客户多围绕商圈和产业链进行开发,散单占比较少。近两年,民生银行小微金融服务实现了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抓手是“小微金融提升版2.0”,它使民生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提升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在小微金融服务模式和组织架构上,民生银行以小微专业支行和小微企业城市商业合作社为两大支撑点,实现传统零售银行和产业链金融“两翼”突破,深度开发的战略目标。同时,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表示:“未来5年,小微金融服务将占民生银行业务的半壁江山。届时,民生银行将真正成为‘小微企业的银行’。”

(三)向互联网金融领域逐步深化

当今,银行作为金融市场传统的融资渠道,在和各合作方的合作中多数时处于优势地位。以银行和券商、基金及保险的合作为例,券商、基金、保险所发产品,要支付给银行渠道较高的管理费用,部分小型基金尤其是其发行的股票型产品基本上是在为银行渠道“打工”。2012年以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推动,部分涉及金融领域的互联网企业,由于其拥有大量用户同时具备商业运作平台,部分用户寻求的金融功能已经开始通过自身的牌照解决。已经出现一种趋势,就是类似支付宝这样的平台,他们大量的中小客户最终只在自身互联网链条内进行封闭运行,基本不需要银行的介入。如果他们逐步获得相关牌照,这些互联网企业链条上的中小商家、年轻用户从消费到理财都会在这一个体系内循环,基本脱离了银行渠道。其中,面对普通民众的大众化标准化服务,按照现在时髦的说法可以叫“屌丝金融”,会受到互联网技术进步的深刻影响。

而商业银行做深做透互联网金融要着眼于利用网络平台,充分整合支付、融资、财富管理、移动金融等业务板块。同时,进行深层次的经营模式变革,第一是数据分析挖掘的变革。因为互联网时代是数据为王的时代,商业银行必须提高自己的数据采集、挖掘分析的能力。而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通过良好的数据挖掘才能更好地支持精准营销、支持管理决策及支持风险管控。第二是营销服务模式的变革。可以利用微信营销,利用微信做客户服务,其中,招行等多家银行已经进行了广泛的尝试。

二、战略转型的路径分析

(一)战略布局

目前,我国金融业处于分业经营的状态,而近年来,银行综合经营的步伐明显加快,各家备战综合经营可谓争先恐后,除了保险、证券外,银行已基本涉足了基金、金融租赁、私募、信托等非银行业务领域。商业银行看到,应对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化带来的传统存贷市场变化,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压力,只有积极发展综合经营,全面调整金融结构,改变增长方式才是发展之路。

在专业化经营战略方面,特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树立具有差异化的特色服务,例如,招商银行的综合零售业务、兴业银行的同业业务、民生银行的小微金融等,都已经成为业内的亮点。

(二)经营模式

随着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要尽快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加快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转型。随着新资本协议的实施,过去商业银行那种拼资本消耗、扩张贷款规模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将难以持续。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向创新金融服务、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经营模式转变。同时,银行的资本充足达标主要依赖内部积累,资本的使用效率决定了银行的盈利能力。

(三)组织架构

在广泛借鉴国外优秀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基础上,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已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其中,民生银行的事业部制已取得了成功,平安银行的事业部制改革也已经启动。而平安银行针对传统模式进行了充分的改良,设立了交通金融事业部等3个行业事业部,信用卡及消费金融事业部、私人银行事业部等11个产品事业部,以及平台事业部——公司网络金融事业,力求以客户为中心,整合银行内部的产品、服务和营销资源,对全产业链上的客户提供融资融智、撮合、线上电商等专业化的服务,塑造“综合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两大特色,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而谈到银行前后台的模式转变上,将向“大运营、大后台”的方式演变,将围绕建设现代商业银行运营体系理念,整合业务运营有效资源,构建覆盖全产品全业务,集交易处理、账务核算、风险控制、客户服务及业务支持于一体的大后台格局。实现运营管理由注重业务操作、风险控制向服务保障和营销产品的根本转变。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有效控制操作风险和节约运营成本。

(四)客户结构

在当前的大形势下,银行的客户目标必然从以大客户、大项目为主的对公客户结构转变为小企业和微型企业为主的零售客户结构,将目标转移到创新型成长企业,关注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同时,进行营销流程和风险流程改造,建立专门的营销团队,设立新的企业评分、信用评级系统等。

在客户分类上,主要借助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来吸收沉淀存款。同时,在零售业务方面,强调对私人银行客户、贵宾客户、女性客户和老年客户的金融服务,加大对存款的吸收沉淀。

(五)产品创新

首先,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决定了客户分层管理和细分成为产品创新的重要基础。在零售业务方面,国内商业银行纷纷针对高净值客户开立私人银行或财富管理中心,提供专属高收益理财产品,并以此为契机加快推动个人财富管理业务。

其次,中小企业金融和银行卡等创新产品支撑银行业务的进一步增长。信贷和银行卡业务是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和中间业务收入提升的重要支点,也是产品创新最为活跃的业务板块。

最后,产品的创新与互联网金融在业务领域的融合,具体体现在支付创新、移动应用创新数及数据挖掘创新,以移动网络金融服务能力的革新带动大众需求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魏苗.利率市场化与中国银行业的战略转型[J].上海金融,2012年12期.

[2]李瑞红.借鉴美国社区银行发展经验 加快我国农信社战略转型[J].浙江金融,2012年5期.

[3]赵连友.国有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理论框架与路径选择[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5期.

篇7

最近,除了债务置换,关于国内商业银行将成立子公司发展部分业务,并可能在未来谋求子公司分拆上市的话题成为市场议论的热点。继日前光大银行表示“正在推进理财业务改革试点”之后,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也在年报会上对分拆表示了极大的兴趣。

据光大银行透露,分拆将分阶段性进行,第一步计划还是设立全资子公司,如此便无需对业务进行程序复杂的估值,未来也希望可以引进投资伙伴,包括在资产管理领域实力较强或渠道等层面的潜在合作方等,实现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多元化。至于子公司上市问题,目前没有相应的计划。

由于此前已有一些银行在理财和信用卡业务方面已独立出来或成立了事业部,因此,成立理财、信用卡等子公司在短期内是非常有可能的,而子公司的上市则取决于公司对管理效率的考虑以及监管政策的态度。

就目前而言,这些业务的独立上市蕴含较大的不确定性,即便未来可能上市,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成行,至少要两到三年的筹备期。此外,目前已有的一些券商、保险公司等独立运营的子公司更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率先上市。虽然我们认同银行股估值会因为子公司的上市而获得提振,但是考虑到这些业务的规模有限,即便最终上市对估值的提振幅度也很有限。

为何要分拆

银行分拆资产上市是借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东风,一石三鸟。对业务而言,能引入市场化机制,加速发展。对监管而言,有助于打破刚性兑付。未来A银行理财可以在B银行甚至其他非银行渠道销售,有助于打破投资者根深蒂固的刚兑预期。对银行而言,是高管、骨干激励的可能载体。相比母公司层面的“存量”改革,在分拆子公司层面的“增量”改革阻力更小,更易实现。

如果银行资产分拆得以实施,对银行估值的确会有相当大的提升,银行内部优质资产很多,不过,市场并没有认识到,比如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等业务,银行很早就开始做了,规模也不小,但市场对银行估值主要还是参考传统的信贷业务来评定的。这或许是银行分拆业务上市的动力所在吧。

按中金的分析,最先被分拆的可能是银行理财,其次是信用卡和私人银行,后期还有投行、金融市场、托管和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务。若银行理财分拆就蕴含着很大的价值。银行信用卡、理财和资管等业务如果可以分拆上市,用可比公司估值的方法,可以获得比现在单纯作为银行分项业务高得多的估值。但不论是银行、还是监管层面,想要走出这一步并非易事。

数据显示,2014年商业银行针对个人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共计65252款,较2013年上涨39.28%,仅2014年上半年,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总额就超过12万亿元。如果把这部分分拆出来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说每个银行又自己成立了一个小银行,其吸储功能与母行相似,投资的品种是国债、票据和一些打包的资产证券化产品,银行做这些中间业务的毛利率基本都在50%以上,再加上分拆出来的子公司总股本不会像母行那么庞大,市场的想象空间就更大了。

为什么社会资本会对银行业如此看好,而又不愿意去买价格便宜估值低廉的银行股呢?原因就是因为银行的很多业务有前景,能赚钱,但历史形成的各种制约与包袱,却在母行总行这里积累着,无法消化。比如,我们只看到银行利用利息的剪刀差赚钱,却没看到很多银行为了行政原因背负着太多地方债的隐患。

还有就是现在上市的银行每个都是体态庞大、像恐龙一样的总股本让很多资金望而却步,毕竟股市是一个消耗流动性的地方,每一分钱都需要真金白银买上去。但是,你把银行的赚钱业务一个个分拆出来,再把一些债务拿来搞资产证券化,这样的市场化改革是银行愿意做的,而且分拆了以后,很多银行在总市值不变的情况下变成一个个轻盈的中小盘股,估值溢价就要容易得多。

可以看出,银行为应对市场化竞争确实在想很多办法,中国银行业现在的企业架构是历史形成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很多业务还是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也符合全球行业发展趋势,但始终在一个母体内运作,则边际效益就会递减。如果单独分拆出来,无历史包袱,又能赶上行业与市场发展的大好趋势,对银行业的改革总体是利好。当然,银行业历史形成的包袱,也有自身在这种分拆中得到消化的需求。

独立上市何其难

通常而言,大部分资产管理公司和其他赚取佣金收入的业务相对传统的以利息为基础的业务都有一定的估值溢价,分拆赚取手续费佣金收入的资产将提升银行的估值。以投资银行业务为例,由于券商和保险公司的估值都较高,因而投行业务独立上市将提振银行集团的整体估值。

估值提升的幅度取决于分拆资产的规模大小和待上市资产与银行股当前的估值差。同时,已分拆的业务的发展前景也会决定该业务提升银行长期估值潜力的空间。此外,一般来说,金融控股公司的估值都会有一定的折让。

综合考虑分拆上市带来的估值提升和集团公司的估值折扣,由于分拆的资产只占银行利润的一小部分,因此,简单测算的结果显示,分拆对估值的提振作用对大多数银行而言不大,约在4%左右,个别小银行理论上会有超过17%的估值提振,但由于利润完全来自关联交易,因此关联定价将对估值提升幅度有较大的影响。

由于银行旗下各业务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大银行分拆核心业务并寻求上市的情况非常少见。在中国,成立资产管理业务子公司的目的是满足监管部门要求银行不要对理财产品提供担保收益,避免银行因为理财产品而导致声誉受到影响。目前,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的隐形担保收益,导致监管部门担心银行会面临较高的风险,将资产管理业务从银行分拆出来有利于降低银行承担的风险。但是上市会对现有股东以及少数股东权益的公平性带来挑战。

因此,监管部门,尤其是证监会是否会鼓励这些关联交易规模较大的业务分拆上市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就目前而言,监管部门尚未有明确计划鼓励银行分拆上市。

即使过得了监管部门这一关,如何解决关联交易等实际问题对银行仍然是个挑战。集团公司也会考虑子公司上市会对集团带来怎样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子公司上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面临着较高的不确定性。

虽然成立子公司可以使银行为客户提供定制的、专业化的服务,同时也有利于该部分特定业务的发展,但是子公司的组织架构并非一定比事业部模式更好。一般来说,客户要求越来越综合化的金融服务,规模经济效应也是决定金融服务公司盈利水平的重要因素。相比事业部架构,子公司在管理和效率上可能相对较低。事实上,大部分全球大银行都采用事业部架构而不是子公司架构来提升其在特定领域的竞争力。

当然,银行全资控股的子公司几乎可视为是银行的一个事业部,但是子公司上市无疑会显著改变管理格局,比如上市以后,少数股东权益如何保护必须加以考虑,这会导致银行发展战略更为复杂。在中国,银行的品牌效应非常重要,大银行往往会对部分产品提供隐性担保,这就降低了业务的风险,为客户提供了信心,但如果子公司分拆上市,理论上银行不再提供担保,其业务的风险会增加,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在该部分业务上的影响力。

单就基本面而言,全资子公司和上市子公司对现有银行的影响好坏参半。无论是资产管理公司还是信用卡业务,在可预见的未来分拆上市的可能性都很小。不过,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及其他独立运营的子公司可能会率先分拆上市。

总之,不论对于银行自身发展还是股东方,银行资产分拆乃至上市都存在诸多障碍,尤其监管层的态度至关重要。银行资产分拆引资并上市,除了监管、制度和市场方面的诸多障碍外,对银行本身的治理和发展也并不见得是好事。

虽然监管层并未明确限制上市公司境内分拆上市,但一直持有“不鼓励、不提倡”的态度。而优质资产的分拆可能导致原公司估值最终下降,股东方可能并不会都投赞成票。尤其是在分拆之后,各业务之间是否还能平滑协调?资源如何共享?都是不好解决的问题。

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 收入结构 多元统计法 MATLAB SPSS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开放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再加上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不断加强,其盈利能力受到挑战。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息差的经营模式收入逐渐减少,而国外的银行已经开始大力开拓中间业务等非利息收入。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利息收入所占的平均比重已由2010年的80%下降到2015年的70%,而国外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利息收入所占平均比重已经达到了40%。由此可见,加快经营模式和和收入结构的改变,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方向之一。

一、数据来源及模型假设

本文选取16家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对其2010到2015年年报进行整理分析,获得所需数据。为了便于解决和研究问题,提出以下几条假设:⑴假设16家上市银行的年报真实可信;⑵假设上市银行在编制年报时使用会计记账方式等一致;⑶假设设置的变量取值都有实际意义且数据记录准确规范。

二、根据收入结构对商业银行的分类

(一)研究思路

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将多个指标浓缩为少量几个指标,消除各个指标间的多重共线性,然后根据主成分得分对其用二阶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最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终聚类结果。

(二)数据处理

1.主成分分析。将我们整理的2015年16家上市银行收入结构的各项指标用SPSS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在方差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情况下,得出F1、F2、F3、F4主成分得分函数:

F1=-0.379X1+0.316X2+0.023X3-0.28X4+0.3X5+0.075X6

F2=-0.163X1+0.325X2+0.439X3+0.156X4-0.354X5-0.332X6

F3=-0.244X1-0.143X2+0.431X3+0.322X4-0.09X5+0.796X6

F4=-0.293X1+0.416X2-0.684X3+0.851X4+0.032X5+0.013X6

将各指标值分别代入4个得分函数中,就可以得出每个商业银行的主成分得分,得分结果如表1所示。

2.聚类分析。根据表1,对其用二阶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先分别聚成四类、五类和六类。

下图为三种聚类的“模型概要”和“聚类质量”图。

“聚类质量”通过不同的颜色来表示聚类质量的“差”、“良”、“好”和“较佳”三个等级。蓝色条带表聚类质量达到的等级。由上图可以观察到,三种聚类结果的聚类质量良好,说明聚类成三种方式都是合理的。

下表是将16家商业银行分别聚成四类、五类和六类的情况。

表2 不同聚类结果表

由表2可以看出,不论将这16家银行分为四类、五类还是六类,我们都可以发现: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被分为一类,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被分为一类,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被分为一类。最终我们结合实际,将四类的结果作为本文的最终聚类结果。

(三)结果分析

第一类银行的利息收入平均为72.58%,低于其余13家银行2.3%。并且其他营业收入平均占总收入的4.93%,远远高于其余13家商业银行4.03%。这说明国有的三大商业银行比其他商业银行具有较优的收入结构,这也为工商、建设和中国银行成为全球顶尖银行提供了依据。

第二类商业银行是利息收入占比降低最快或营业额相对庞大的商业银行,这四家银行的收入结构虽然没有第一类好,但在优化收入结构的能力上存在比较大的潜力,相信其收入结构在以后几年会快速得到改善。

第三类商业银行是唯一在汇兑收益中亏损的一类商业银行,这类商业银行都是股份制银行,资产规模较小,但是最富创新力的银行。但就目前来说,其收入结构是16家商业银行中最差的一类银行,应该得到管理层的重视。

第四类商业银行处于四类银行收入结构的中间水平。其中,招商银行零售业务备受认可,平安银行依靠其母公司平安集团快速扩张,意图成为全能型模式银行。此类银行的利息占比收入是四类银行中最低的一类银行,甚至低于第一类国有控股银行2.5%。但资产规模较低,其他业务收入占比仅为0.15%,远远低于第一类商业银行其他营业收入平均占总收入的4.93%。

三、收入结构与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之间的联系

(一)研究思路

本文假设收入结构与资产规模和营养结构之间是确定的函数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收入结构与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之间的函数表达式,通过对各参数的分析,可分别得到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之间对收入结构的影响。

(二)数据处理

1.回归分析。用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作为自变量,用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 、汇兑收益、其他业务收入作为因变量。由于6个自变量具有不同的重要性,假定收入结构可分为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因此先对这6个变量分别赋予权重0.5、0.1、0.1、0.1、0.1、0.1,然后再进行回归分析。此数据是截面数据,有可能存在异方差,所以直接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回归权数设置为残差平方和。用EVIEWS进行WLS回归。

①资产规模回归方程

回归结果如下:

Y1=-21.8235+43.817X1+195.5811X2+189.2389X3+363.1467X4 +394.9035X5+335.5921X6

T=(-1.7214)(1.6997)(1.6064)(1.6930)(1.8888)(2.8589)(1.7292)

R2=0.9999,DW=0.8,F=1094270

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R2=0.9999,这说明模型对样本拟合度很高;F=1094270,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通过查F分布表可知,此回归程显著。

②业收入回归方程

回归结果如下:

Y2=-16.844+33.147X1+152.972X2+166.822X3+350.225X4 +334.845X5+265.7024X6

T=(-1.1819)(1.1438)(1.1177)(1.3276)(1.6204)(2.1563)(1.2179)

R2=0.9999,DW=0.7513,F=957327

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R2=0.9999,这说明模型对样本拟合度很高;F=957327,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通过查F分布表可知,此回归程显著。

(三)结果分析

由资产规模回归方程中可以看出,6个自变量的系数都为正,说明6个变量与银行的资产规模呈正相关。又发现利息收入的系数最小,说明利息对银行资产规模的边际弹性低,无法通过增加利息收入而增加资产规模。

由营业收入回归中可以看出,6个自变量的系数都为正,说明6个变量与银行的资产规模亦呈正相关。和资产规模回归方程一样,利息收入的系数最小。因此建议商业银行应该增大非利息收入,这样可以优化自己的收入结构,更快的提高营业收入。

四、收入结构的预测

(一)研究思路

在前文分类的基础上,为了代表所有的上市银行和计算的方便性,我们挑选4类中一家银行的收入结构进行灰色预测。因为影响收入结构最主要的因素是利息占总收入的比重,我们选取这一项作为预测对象。

(二)数据处理

灰色预测

商业银行利息占总收入的比重近年来都呈现下降的趋势,因此我们选取GM(1,1)灰色预测模型。

1.工商银行。利用MATLAB软件求出模型参数a、b,即发展灰度和内生灰度的估计值:a=0.0132,b=0.7897。由此可求得一次累加原始数列拟合序列表达式:y=59.9381-59.1405E-0.0132t,以此计算而得的数列再进行累减还原即可得灰色预测后的拟合序列,最后进行模型误差的检验。

由表3可以看出,2016~2020年拟合数据与原始数据的残差均小于0.02,相对误差均小于2%,说明此模型可以用来预测工商银行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

利用上述建立的模型,用MATLAB直接预测2016~2020年工商银行利息占总收入的比重数据,如下表4所示:

2.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采用与工商银行相同的建模方式,对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的利息占总收入的比重进行灰色GM(1,1)预测,预测误差直接用图2展示。

图2 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误差与相对误差分布图.

由图2可以直观的观察到,2016~2020年拟合数据与原始数据的残差均小于0.02,相对误差均小于2%,说明此模型对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和平安银行的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可以进行预测。

由此,我们用MATLAB求出其余三家商业银行利息占总收入的比重数据,如表5所示:

(三)结果分析

由表4和表5可以观察到,平安银行的利息收入在2020年占比最低为52%,远高于工商银行的68.75%,说明第四类银行,即最富有创新的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前景乐观。而第一类银行即目前具有相对最优收入结构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其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虽然在逐年降低,但其速度远远小于第四类股份制商业银行。

五、总结

本文首先聚类分析了国内16家上市银行收入结构的现状,我们发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现阶段凭借其强大的资产规模,构建了比其它商业银行更优的收入结构,以此成为全球顶尖银行。而第四类股份制商业银行虽然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但其收入结构现状仍不及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然后回归分析了商业银行收入结构与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之间的关系,得到利息收入对银行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的边际弹性低,因此商业银行欲通过增加利息收入从而增加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已是不明智的选择。最后对4类银行中典型的4家银行的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进行灰色预测,发现5年后富有创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占比已经低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因此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创新,重新定位经营业务结构,向股份制商业银行学习,与国际金融大环境接轨,效仿国际先进理念,把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新效益增长点。股份制商业应该保持其创新能力,继续开展收入结构改革,扩大资产规模。国家应该逐步放松对金融的管制,让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形成混业经营模式,成为多功能、综合性的“金融百货公司”,以此达到优化收入结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邢学艳.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实证分析[J].经济师,2011(9):181-183.

[2]黄国妍.商业银行收入结构与银行风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3]黄宏运,吕石山,朱家明.空气污染的计量评估方法[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6,04:1-5.

[4]杨桂元,朱家明.数学建模竞赛优秀论文评析[M].中国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9.第一版.

[5]冯岩松.SPSS 22.统计分析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6]杨桂元.数学建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7]孙亚静,辛雪娇,张彦红.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3:26+226.

[8]张畅.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07:54-5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