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健康教育的原因分析8篇

时间:2023-11-20 10:24:35

健康教育的原因分析

健康教育的原因分析篇1

Abstract: Adopting document analysis and the questionnaire of SCL-90 investigated teachers’ mental status. Stud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existed different degrees mental health problems, which included body-problem, blues, anxiety and terror. There existed sex and age difference. The study included discussion on the relevant factors impacting teachers’ mental health and the countermeasure.

关键词: 陕西省;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对策

Key words: Shaanxi province;university;gym teacher;mental health;status;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1-0280-02

0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质量。然而,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面临着社会的挑战、角色的转换、职业的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困惑,心理的矛盾与冲突日益增多,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尤其是高校体育教师,他们的社会地位不高,工作条件艰苦,造成了他们比其他专业教师更为严重的心理挫折。体育教师的身心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只有在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处于良好状态下,才能充分运用体育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效的体育教育,达到“强学生之体魄,健学生之心理”的目的。从目前已发表的有关文章来看,国内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多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注重对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的经验描述,强调分析归纳,这类研究在已发表的文章中占据了绝大多数,在研究对象上又以中小学教师居多,有关高校教师的研究相对较少,在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中,对于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对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以及不同群体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横向比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体育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且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与维护的主要措施。对改善与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积极而且重要的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陕西省10个地市20余所高校的200名体育教师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其中男教师111名,女教师89名。研究对象的年龄均在18~49之间。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收集我国有关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文献20余篇,获取有关的论据材料。

1.2.2 问卷调查法采用SCL-90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属于数字评定量表,它首先提供一个定义好的数字序列,由受评者自己对每项症状陈述做出从无至极重的程度选择,其数字序列为一~五个数字序列。该量表是由90个项目所组成的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各症状的效度系数在0.77~0.90之间,表明此量表的评定结果具有较高的效度,能够较好地反映被测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随机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2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80份,占发放总问卷的90%。为了保证问卷的可靠性,对问卷的信度采用复本测验的方法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测试,计算两次测量的信度系数R=0.81,P<0.01,信度较高。

1.2.3 数理统计法调查的结果利用SPASS10.0软件包对问卷进行统计处理。

1.2.4 逻辑分析法在对该调研的数据结果整理统计之后,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研究其现实情况、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改善措施。

2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与全国常模比较,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与国内正常人群的得分相比,除人际关系因子、敌对因子,低于正常人群外(其中,人际关系因子差异显著),其他各项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也就是说被测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正常人群,尤其是在躯体化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和恐怖因子方面,差异性显著。(见表1)

高校体育教师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正常人群。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三方面的原因所致,第一,可能是常模建立于多年前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现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社会心理的深刻变化。各种因素对人的影响也越来越多,人们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压力和冲击,这必将导致各项症状因子得分的提高。第二,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没有得到相应的认可。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大而烦琐,但社会地位依然较低,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还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在一些学校,体育学科不被重视,“评先进”、“评职称”轮不到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得不到相应的认可,因而在心理上造成了不平与失落,久而久之,就产生抑郁、自卑心理。第三,评价机制不合理使教师心理受挫。随着高校管理改革的深化,在高校管理中普遍采用了聘任制、末位淘汰制、竞争上岗等等,给高校体育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过分地强调从严管理,使得他们忙于应付各种形式的考核和检查。高校职务评聘主要是以体育教师的学历、职称、科研能力等作为条件,这些要求忽视了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职业特点,人为地增加了体育教师的心理压力,产生焦虑和恐惧。总之,今日的高校教师经历着较以往更多的、更严重的压力,使其不良适应更为严重,心理健康水平有下降的趋势。在躯体化症状因子上,虽然得分显著性高于常模,应属正常现象,这与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有关,体育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既有一般教师的共性,又有自身的工作特点――室外体力活动多,每天要承受大量的教学、训练、课外体育活动等工作,身体上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运动损伤,诸如背痛、肌肉酸痛和胃肠道不适等。另外,有些体育教师原先是从事竞技运动的,都有些伤病,也会影响他们的身体状况。而人际关系症状因子的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这可能与高校体育教师经常置身于体育运动之中有关。Brawley等人(1973)的研究指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者更易与他人形成亲密的关系,人际交往能力也更强。

2.2 不同年龄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从年龄上将体育教师分为三个年龄段,结果发现18~29岁年龄段的9项因子均分较高,30~39岁年龄段得分下降,40~49岁年龄段升高。高校体育教师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29岁以下年龄段,焦虑因子得分最高,在人际关系方面与30~39岁阶段的人群也有显著性差异;41~49岁之间体育教师在躯体化因子上得分最高,与其它年龄段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显示出身体机能下降较多。在30~39岁年龄段的教师整体得分较低,表现出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见表2)对于参加工作年限较短的青年教师,从调查的结果看,心理健康处于较低水平。究其原因,这些青年教师虽然各方面素质较高,往往经过大学教育或研究生教育走上工作岗位,但由于年龄特点、教学经验、职业适应等方面的原因,在与学校管理人员、同事、学生的交往中,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他们比其它年龄段教师面对更多内在的角色冲突。同时,青年教师人数众多,在职称、职务、住房、福利等方面的竞争也更激烈。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的实施,在校生的规模越来越大,造成师生比严重失调,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增,尤其是青年教师,几乎都是在超负荷运转,更容易出现焦虑心理。

41~49岁之间体育教师在躯体化因子上得分最高,与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有关。人到中年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体力都会逐渐下降,很多动作示范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灵活轻松地完成,身心疲劳也会产生,且难以恢复。

2.3 不同性别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将高校体育教师不同性别SCL-90因子分进行比较,表3显示高校体育教师不同性别受试者在SCL-90量表各因子中,女性得分普遍高于男性,其中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五项因子上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说明高校体育男老师心理健康状况强于体育女教师。女教师除了承担教学任务,科研工作,评定职称的压力以外,一些女教师还有来自丈夫和孩子的家庭生活负担,这些因素都非常容易触发不良的心理健康问题。

3维护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

3.1 学校方面对于参加工作年限较短的青年教师,从本次调查的结果看,心理健康处于较低水平。对此,学样应格外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如教学工作量的设置、时间的安排、职称的评定等,要注意结合育年体育教师的实际,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职业指导,制定相关的培养计划,由有经验的教师担任他们的领路人,使青年教师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提高科研能力,使他们有成就感、满足感,调动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积极性。另外,40岁以上年龄段的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也处于较低水平,人到中年,体力、精力都在逐渐下降,但是家庭生活负担却越来越重,职称、科研又竞争激烈,这些因素都非常容易触发不良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要提高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要理解、关爱、改善体育教师的工作、生活状况,建立高校教师心理健康保障机制,把有效维护与调适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作为一件事关高校发展的大事来抓。制定各种政策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维护高校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在进一步改善体育教师工作的外在条件以及物质待遇的同时,切实解决他们的住房、医疗等实际问题,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使其心情舒畅、安心地进行体育教学工作。在管理和评价中要按照体育学科的规律来进行管理和评价。建立人性化的管理体制,尽量减少行政管理人员对体育教师的心理压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环境中可能产生的压力源,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动力,减少甚至杜绝教师的消极心理。

3.2 个人方面40岁以上的体育教师应该首先承认自己的年龄增长所带来的对身体不利的因素,进而充分利用自己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取长补短,以保持和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本次调查显示,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及男教师,提示女教师应重视自身的心理卫生和身体健康,定期进行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检查,学会自我接受,理解和宽容别人,依据自己的年龄、性别等方面的特点,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以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体育教师要掌握调控不良情绪状态的方法,当情绪处于消极状态时,能够善于通过转移注意力、自我暗示、自我宣泄法等方式释放或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保护身心和谐。高校体育教师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达到社会发展对体育教师职业的更高要求。力求使自己懂得教育科学的原则艺术,掌握心理辅导的实用技能,了解有关的医学基本常识,拥有社会学的视野和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用自己高尚的品德,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运动技能,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来应对各方面的压力。

4结论

4.1 通过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可以得出,高校体育教师群体在整体上心理健康水平处较低,常见的心理问题类型包括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恐怖,这一结果应引起重视。

4.2 在高校体育教师群体内,年龄在18~29岁年龄段40~49岁年龄段的9项因子均分较高,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性低于男教师,存在显著性的性别和年龄差异。尤其是在强迫症状因子、焦虑因子、偏执因子等方面,存在有一定的心理健康隐患。

4.3 对于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护和促进,应该从学校、个人两方面因素入手,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杨雪红.论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与维护[J].福建体育科技,2005,(6):49.

[2]李柳.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M].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吴晔.影响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及维护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7):139-140.

健康教育的原因分析篇2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对医嘱依从性;健康教育

临床上已趋向将除典型的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以外的缺血性胸痛统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除变异型心绞痛具有短暂ST段抬高的特异心电图变化而仍为临床所用外,原有心绞痛的其他分析命名临床均已弃用。这不仅是基于对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的深刻认识,也表明这类心绞痛病人临床上的不稳定型和进展至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我们对此进行调查,分析其相关因素,有针对性的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到对医嘱依从性的重要性,以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率和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0―2012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0例,男93例,女67例;65岁以上53例,55-65岁50例,50岁以下57例;国家干部91例,工人26例,农民43例;高中以上文化78例,初中文化30例,小学文化48例,文盲4例。

采用自设问卷方法,对1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别发放问卷调查表,发放问卷160份,收回160份,经审查结果真实有效。

1.3统计学分析采用多样本率比较的卡方检验。

2结果

2.1发生率1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存在不依从性医嘱行为58例,占被调查者的36.25%。

2.2医嘱依从性差的相关因素

2.2.2不依从医嘱行为与自身素质和家属支持相关在部分患者中,23例(14.4%)男性不能戒除烟酒,24例(15%)病人不能规律生活,13例(8.1%)病人离不开麻将桌。

3讨论

依从医嘱行为指患者在就医后其行为(服药、合理饮食、优化生活方式、适量运动等)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即依从医嘱的行为活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自身的依从医嘱行为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本调查显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对医嘱依从性差的发生率为36.25%,需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我们分析其主要原因与文化程度,经济状况,自身素质及不稳定心绞痛发作状况有密切关系,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行为干预帮助受教育者掌握健康知识,树立健康理念,自愿采取健康行为的生活方式,消除健康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教育活动[2]。不依从医嘱行为,不仅影响不稳定心绞痛的控制,而且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增加了住院时间和经济负担。我们认为在治疗过程中,掌握不依从医嘱行为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通过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增加病人防病治病,延长寿命的知识,促进其依从医嘱行为。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文化程度的差异,我们注重健康教育多样化,因人而异,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床边讲解,举实例现身说法,同时,还针对不同个体的特殊情况,制定合理的个性健康教育方案,矫正错误认识,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使患者易于接受,提高患者依从医嘱行为,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的原因分析篇3

【关键词】 高血压;药物治疗;影响因素;健康教育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 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国内外的实践证明, 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 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 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高血压的危害性与患者的血压水平相关外, 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以及合并的其他疾病的情况。现高血压患者呈现出年轻化, 笔者多年来经用多种降压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高血压88例, 原因分析如下, 兼谈诊治中的几点体会及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88例男53例, 女35例;年龄最大68岁, 最小36岁。

1. 2 全部病例采用正常血压(收缩压

1. 3 方法 全部患者均复查血脂、血糖以及靶器官的损害情况;并查明有无家族史及生活不良习惯。对药物疗效不理想的患者, 首先做有关检查加于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2 结果

全部病例, 从生活中找出原因分析。

2. 1 饮食中摄盐量过多16例, 每餐都有食用咸鸭蛋、咸菜、盐鱼等习惯, 每日盐摄入量10 g以上。

2. 2 频繁吸烟41例, 其中1~2包者28例, 2~3包者13例。

2. 3 过量饮酒21例, 每餐都喝白酒, 其中150~250 ml者14例, 250~350 ml者7例, 应酬会餐时超过500 ml。

2. 4 血脂分析45例, 88例中有45例血脂偏高。总胆固醇>6.9 mmol/L 34例, 甘油三酯>2.0 mmol/L 30例, 高密度胆固醇脂蛋白>2.0 mmol/L 27例, 以上三项均高者36例, 二项增高者28例, 一项增高者9例。

2. 5 血糖异常:本组有23例空腹血糖增高(>7.8~8.5 mmol/L 14例;>9.0 mmol/L 9例)。有6例空腹血糖10.0 mmol/L。

2. 6 玩各种游戏的时间过长26例, 其中4 h以上者14例, 6 h以上者8例, 8 h以上者4例。

2. 7 心情容易激动并伴失眠16例。

2. 8 靶器官的损害 心脏扩大42例;尿蛋白+~++者16例, 眼底镜检查所示, 脑动脉硬化33例。.

2. 9 治疗与疗效 ①控制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②纠正不良习惯, 减少吸烟、喝酒、打麻将、限盐饮食;③继续服用降压药, 效果良好者72例, 其中16例患者心情容易激动, 用地西泮后病情好转。

3 讨论

3. 1 超重和肥胖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以腹部脂肪堆积为典型特征的中心性肥胖还会进一步增加高血压等心血管与代谢性疾病的风险。本组有45例。曾有报道肥胖、高血脂症者比非肥胖者的血浆正肾上腺素水平高2倍, 所以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要加服降脂药物, 适当降低升高的体重, 减少体内脂肪含量, 可显著降低血压。

3. 2 本组有23例空腹血糖增高, 6例餐后2 h血糖增高。糖尿病可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 胰岛素是一种很强的促细胞生长因子, 可剌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使血管壁增生肥厚, 引起血压升高 , 胰岛素使肾小管对钠重吸收增加, 可致水、钠潴留, 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而产生高血压。高血压可激活蛋白激酶C, 增加内皮细胞合成内皮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等缩血管物。并刺激血管平滑肌增殖, 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增加Ⅵ型胶元的合成, 纤维粘连蛋白增加, 促使血管硬化及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高血压难治时不要忘记查血糖, 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糖, 药物疗效才能发挥。

3. 3 钠盐可显著升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而钾盐则可对抗钠盐升高血压的作用。我国各地居民的钠盐摄入量均显著高于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每日应少于6 g的推荐, 而钾盐摄入则严重不足, 本组有16例病例每日盐摄入量10 g以上, 因此, 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采取各种措施, 尽可能减少钠盐的摄入量, 并增加食物中钾盐的摄入量。

3. 4 吸烟是一种不健康行为, 是心血管病和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被动吸烟也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损害, 显著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戒烟的益处十分肯定, 而且任何年龄戒烟均能获益。

3. 5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 限制饮酒量则可显著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应超过25 g;女性不应超过15 g。不提倡高血压患者饮酒, 如饮酒, 则应少量:白酒、葡萄酒(或米酒)与啤酒的量分别少于50 ml、100 ml、300 ml。

3. 6 一般的体力活动可增加能量消耗, 对健康十分有益。而定期的体育锻炼则可产生重要的治疗作用, 可降低血压、改善糖代谢等。因此, 建议每天应进行适当的30 min左右的体力活动;而每周则应有1次以上的有氧体育锻炼, 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做健美操、跳舞和非比赛性划船等。

3. 7 心理或精神压力引起心理应激(反应), 即人体对环境中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刺激作出的反应。长期、过量的心理反应, 尤其是负性的心理反应会显著增加心血管风险。应采取各种措施, 帮助患者预防和缓解精神压力以及纠正和治疗病态心理, 必要时建议患者寻求专业心理辅导或治疗。

4 健康教育内容的实施

4. 1 扩大高血压健康教育对象的范围

4. 1. 1 全人群健康教育(主要是健康人群、重点为儿童青少年、家庭妇女)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在生活中易养成各种影响健康的行为。因此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方式, 使儿童少年从小树立全面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 防患于未然, 使成年人的知、信、行向有利于全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 并矫正不良习惯, 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 1. 2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 加强随访和管理, 通过健康教育使其知道坚持按时服药和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良好的保健服务, 防止病程恶化, 预防并发症发生, 促进康复。

4. 1. 3 高血压高危人群健康教育 采用健康教育促进矫正不良行为习惯, 逐渐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采用有效的监督、控制, 减少和避免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4. 1. 4 加强对目标人群最有影响力的人群健康教育 通过教育使患者家属、亲朋好友、近邻、医护人员等去影响患者, 督促其自觉养成遵医行为, 逐步改变不良习惯, 最大限度取得良好效果。

4. 1. 5 领导者和决策者教育 向领导者和决策者提供信息, 让其了解高血压预防的重要性, 预防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利于使高血压预防成为全社会的行动获得决策, 组织协调、环境、舆论和经费等的支持, 也是健康教育项目能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4. 2 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形式、方法多样化

4. 2. 1 集中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

4. 2. 2 在社区和医院成立健康教育大课堂,定期对教育对象进行集体指导, 大众传播。

4. 2. 3 对入院患者进行个别指导, 评估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 制订具体教育计划, 突出重点, 目标明确。

4. 2. 4 行为训练, 让患者及家属掌握自测血压方法及注意事项。

4. 3 高血压健康教育内容全面具体

4. 3. 1 教育对象应掌握高血压的一般知识 熟悉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发病机理及危害因素, 长期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及并发症, 熟悉原发性高血压的分期, 老年高血压的主要特点。

4. 3. 2 平衡膳食, 控制体重 采用低盐清淡、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低糖饮食、戒烟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起到降低血压, 预防心脑肾疾病的发生。

4. 3. 3 情绪稳定, 适当选择运动 保持稳定的情绪, 保证充足的睡眠, 避免不良心理因素的刺激。适当进行散步、体操、慢跑、骑自行车, 注意劳逸结合, 避免时间过长的剧烈运动。

4. 3. 4 培训自测血压技术, 指导观察服降压药物的反应 高血压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所出现的头昏、头痛、头胀等不适症状应及时测量血压, 并做好记录, 便于就诊时向医生提供参考数据, 便于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4. 3. 5 正确用药指导。高血压病通常是需要联合用药。应该让患者先了解治疗目的以及所需药物的剂量、方法和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 再给患者制定明确的服药时间表。

①降压如果过快过低, 会引起心脑供血不足的加重, 非急症的情况下, 血压应在数日、数周或数月内降低为好。

②按医嘱用药, 不可随意加药、停药或换药。

③为了维持血压平稳, 坚持按疗程服药。

④尽量避免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过度疲劳等), 以提高疗效。

很多高血压病患者“久病成良医”, 自以为对高血压病有清楚的认识, 在治疗高血压病时, 认为单纯依靠药物, 就可以使高血压病降压与稳定。通过教育, 我们使高血压病患者清楚地知道高血压可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 高血压病降压与稳定是综合治疗的结果。如果注意各方面的调解, 可以减少服药量, 使血压保持稳定。让患者明白治疗高血压, 要以疗程治疗为佳, 不能“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 血压高时服药, 不高时不服, 想起来服, 忘记了不服, 因为不规则的服药, 会破坏血压的稳定, 而血压时高时低, 会对心、脑、肾等器官带来危害, 还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有些患者为图省事到药房买降压药自行治疗, 这是不可取的, 应按医生指导服用对症的药物, 以免影响治疗并延长病程。

4. 3. 6 正确的运动指导 要正确教育高血压患者适宜做的事情:慢跑、打羽毛球、游泳、健身操等运动项目。

4. 3. 7 血压监测的指导 向患者或家属讲解测血压时必须掌握的四项原则(定时间、定, 定部位、定血压计), 测量血压应在安静休息时测量, 不要在激动或活动后测量, 取坐位或仰卧位。指导高血压患者每天定时测量血压, 监测自己的血压波动情况。

4. 3. 8 健康饮食指导 教育高血压患者们, 哪些是适宜进食的食品, 哪些是不适宜进食的食品。宜进食的食品为:豆类或豆制品、冬瓜、萝卜等新鲜蔬菜、淡水鱼、牛羊肉等, 在食物选择上应选含钾和钙丰富的食物, 如燕麦片、青豆、油菜、橘子等。要适当增加海产品的摄入, 如海带、虾皮、紫菜等。不宜进食的食品为:酒、烟、浓茶和浓咖啡、刺激性调味品、动物内脏和盐腌制品等以及要少食盐。教育高血压患者应明确知道:多量饮酒会导致高血压;而且饮酒量越大者血压值越高;如限制饮酒量则可以降低血压。教育高血压患者限制脂肪, 用低脂奶制品、低胆固醇、高维生素、中等量蛋白的鱼类蛋白有一定促进肾小管排钠和降压作用, 也可减少钠的摄入。适当限制钠盐摄入等, 可降低血压, 减少降压药的用量, 减轻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

健康教育的原因分析篇4

>> 影响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区域性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实践及启示 陕西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分析研究 庆阳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探究 国内外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现状分析 绍兴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曲靖市部分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分析 2014年云南贡山县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分析 浅论雷波县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原因及对策 北戴河区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贵阳市中小学生体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安徽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调查研究 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思考 中小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 山西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动态变化研究 探讨城乡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差异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浅析影响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因素 郑州市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影响因素的研究 关于中小学生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及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刘海元.全国教育系统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基本情况[J].体育科学,2008(3):47-51.

[3]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新编本)[M].北京人民:教育 出版社,1995.

健康教育的原因分析篇5

【关键词】靖西市 中学生 体质健康 身体素质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B-0012-03

根据 20 世纪 80 年代末以来教育部公布的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的速度、耐力、爆发力、力量及身体柔韧性等多项身体素质指标呈持续下降的趋势,特别是肌力、耐力和柔韧性下降幅度较大。针对这一现状,分析原因,研究相应的、积极的对策,对扭转学生体质健康下滑趋势具有重要的F实意义。教育部 2001 年实施体育课程改革,2007 年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这些举措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重视。以此同时,国家制定并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青少年体质的标准和目的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解释。这些年来国家对各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方案进行监测,每年对各个学校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从总体来看,国家把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教育部、体育总局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教育部和体育总局实施《标准》的具体步骤 为:(1)从 2002 年新学年开始,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3% 左右的中小学校和 2 所以上的高等学校,小学从一、三、五年级开始,中学(中专)和高等学校从起始年级开始实施《标准》,以取得经验。(2)从 2003 年新学年开始,各地实施《标准》的比例扩大到 50% 的中小学校和所有高等学校。(3)从 2004 年新学年开始,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标准》。初中及以上各年级(含大学)测试项目为八项:身高、体重、肺活量、50 米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一分钟仰卧起坐(女)或引体向上(男)、800 米(女)或1000 米(男),测试的评分标准:86 分以上为优秀,76-85 分为良好,60-75 分为及格,59 分及以下为不及格。《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其目的和意义就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

二、我国中学生体质健康情况

根据近年来我国开展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实施情况所得的数据来看,我国中学生体质有着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2014 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学生的爆发力、力量、肺活量、耐久力等素质近 20 年来连续呈下降趋势。尤为严重的是,城市中小学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连续多年呈上升趋势,伴随而来的是许多成年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出现低龄化现象。2015 年教育部了关于 2014 年学生体质健康的结果监测报告,报告指出学生体质健康出现几个主要问题:(1)部分体能指标呈下降趋势;(2)反映心肺功能的肺活量指数呈下降趋势;(3)超重和肥胖率呈上升趋势;(4)学生的近视率仍然居高不下,各种本应该在中老年的症状出现在青少年的身上。检测数据表明,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已经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引起社会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视。

为了更好地了解靖西市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我们根据这个标准,对靖西市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靖西市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进行分析,以找到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的策略。现就调查与分析的具体情况阐述如下。

三、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本次调查研究是以靖西市靖西中学、靖西民族高中和靖西二中的高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了解靖西市高一年级到高三年级的各个年度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情况。靖西市的这三所中学是全日制中学,各学校有各自的特色:靖西中学、靖西民高是重点高中,学生以考取大学为主要目标,学生中大部分来自市区。靖西二中是普通一级学校,学生的学习目标多种多样,学生来自市区和乡填。对这三所各具特色的学校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现状调查和研究,可从中了解靖西市各种层面的中学生的体质情况。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阅读了相关的论文和书籍。

2.数理统计法

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对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得到的测试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处理和分析,用百分数对记数资料进行一般性描述。

3.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形式对靖西市靖西中学、靖西民高和靖西二中的高中学生的生活方式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体育锻炼、体育课程开展和对健康知识的认识情况。共发放问卷 330 份,收回300 份,回收率 91%,其中有效问卷 300 份。

四、靖西市高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与分析

(一)身高、体重指数分析

靖西市高中学生的身高、体重情况如表1所示。

分析,靖西市的几所中学学生的肥胖和超重这两方面的数据反映出来的情况比全国平均数要好,这方面可能和地域有关。从营养不良这方面看靖西市的中学生的比率要比全国比率大,靖西中学生较低体重比全国的少了 20 多个百分点,正常体重也比全国平均数值少了 20 多个百分点。从这三个方面看靖西市的中学生在身高体重的整体数据上比全国的低,原因是和当地的经济状况有关系,和生活饮食习惯有关系,和运动方面有关。因此,提高当地生活水平、改善饮食条件是重点,加强健身运动是改善体重问题的关键。

(二)肺活量指数分析

靖西市高中学生的肺活量情况如表 2 所示。

的分析,靖西市的中学生和全国的数据比较在及格方面差异不大,但是在良好、优秀和不及格三个方面和全国的平均值有一定的差距。不及格是最为严重的,有近 15 个百分点的差距。肺活量主要反映学生肺通气功能,同时也反映肺的容积和扩张能力。肺活量是评价人体呼吸系统机能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由此说明靖西市的中学生的呼吸系统机能不是很好。这与学生体育健康教育课程开展不到位、学生升学压力影响过深、课业负担过重、体育课进行耐力性方面的教学偏少等有关,因此,要进一步落实学生体育课节数,加强耐力性锻炼,来提高学生肺活量。

(三)速度、灵巧指数分析

靖西市高中学生的速度、灵巧情况如表 3 所示。

可以看出,在良好这方面靖西的中学生数值比全国的高外,其他三数据显示都比全国的平均数值低。各个中学不及格数值和全国相比差 5 个百分点左右,而在优秀方面跟全国最大的低 18.59 个百分点。这两方面都是反映学生速度、灵巧性情况的数据。这些数据反映人体的速度、灵巧素质,在这方面对体质发育尤其重要。影响这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少,对体育的理性认识不到位。因此,学校应积极实施大课间活动,多开展各类文体比赛及活动,以保证学生都能参加体育运动,施展个人体育特长,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为终身体育运动打下基础。

(四)耐力项目指数分析

靖西市高中学生的耐力情况如表4所示。

分析,整个耐力数据都和全国的平均数值相差不大,在及格和不及格的数值比率方面都要比全国的好,而良好方面和全国相差不明显。优秀方面则比全国的平均数值低 10 个百分点左右。从整个数据分析,靖西市的中学生在耐力方面相比全国平均水平来看是乐观的。影响耐力的原因是运动,不参加运动和少运动耐力就差。现代大多是独生子女,因为家长溺爱所以学生容易滋生惰性和依赖性,以致怕苦怕累,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不愿意从事时间长、强度大的运动项目,导致学生的耐力差。因此,加强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家长多督促子女参加运动,克服学生的惰性心理是提高学生耐力的基础。

五、影响靖西市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各方面因素分析

(一)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的态度和意义认识的调查情况

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的态度情况如表 5 所示,对参加体育运动的意义的认识的情况如表 6 所示。

看出,在对参加体育运动的态度上,有 90% 的学生持积极的态度,8% 的学生持被动的态度,仅有 2% 的人持消极的态度。从参加调查的学生来看,很明显地表现出喜欢参加体育运动的态度。从表 6 看出,98% 的学生认为体育运动有利于健康,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体育与体质健康的关系有正向的认识。参与态度好坏大多数来自兴趣,因此要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这项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热情是比较积极的,调查结果也是非常乐观的。对于持被动和消极参加体育运动态度的学生来说,是因为对体育和体质健康的关系认识不足,以及身体方面的原因造成。当然这方面的人数比例是比较小的,只占总值的 2%。

(二)学生对学校体育课的评价和所持态度的原因

学生对学校体育课的评价情况如表 7 所示,对体育课所持态度的原因如表 8 所示。

发现,学生对体育课评价满意以上是比较多的。场地、器材方面的因素对学生的课外体育运动影响极大,学生运动少与学校运动场地和器材少有关。这说明运动场地和器材少使得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机会少。教学方式是与学校体育老师的教学方法选择和设计等方面有关。靖西市是广西南部边界上的县级市,位置偏远,对国家的体育课程改革还没有全面有效地得到落实和执行,因此学生在这些问题上对体育课做出表 7 的评价。体育课的评价满意以上占总体人数比例的 68%,这是对体育课好的肯定,说明体育课的开展工作是成功的。可是不能忽视的是评“一般”的学生却占 31%,由此看出开展体育课工作还是不够完善。评价一般的学生主要是根据场地器材、教学方式等两方面的因素来评定自己对体育课的态度的。因为靖西市和大城市相比学校的场地、器材有比较大的差距,所以差评因素中,场地器材占了 78%。由于靖西市的各中学都是全日制全封闭式的学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和场地、器材有着很大的关系。

(三)学生体育锻炼的频率和时间分析

学生体育锻炼的频率如表 9 所示,学生每次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如表 10 所示。

的数据分析来看,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次数还是较高的,一周进行体育锻炼 3 次到 5 次以上的学生占了61%,从这可以看出这些学生平时除了在体育课进行锻炼外还进行了课外的体育锻炼,这也证明有 61% 的学生对体育锻炼是比较感兴趣的。另外,有 39% 的学生每周只进行了体育课的锻炼。教育部规定中学生的体育课每周不少于 2 节。从表 9 的数据看,每周进行 1 至 2 次体育锻炼的学生可能会因为学习或兴趣等方面的原因没有进行更多的体育锻炼。运动生理学认为,每周锻炼多于 3 次时,最大吸氧量的增加逐渐趋于平坦;当锻炼次数增加到 5 次以上时,最大吸氧量的提高就很小;而当每周锻炼少于 2 次时,通常不引起变化。由于运动效应的积蓄作用,每周锻炼 3-4 次最为适宜。表 9 表明靖西市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不容乐观,相当数量的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只维持在 1-2 次的水平上,这就难以对机体产生刺激,从而影响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保持和提高。从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来看,30 分钟以内的人数居多。高中生的学习压力是很重的,在学校的大多数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因此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间少了。从整个数据综合来看,学生每个星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 2 个小时左右,对比教育部提倡的每天 1 小时的体育锻炼还有一定的差距,达不到正常的健康运动的标准。可见,体育锻炼的时间和频率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

(四)家庭和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分析

在生活水平提高和营养条件改善的情况下,缺乏体育锻炼是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主要原因。身体素质是反映人们跑、跳、投等力量、耐力方面的能力, 也是人们体质强弱标志之一。学校体育是整个人生体育的中间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是一种与当代及未来需要相适应的教育策略,也是使学生能够健康生活学习的一个重要保证。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也是由社会和家庭以及自身方面的原因造成。父母认为孩子在学校只要学好文化知识就行了,从而忽视了孩子的体质健康。很多调查表明,中学生能否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和所在的社区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有关。社会体育活动开展多了,参与的人多了,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就会由此而生。社会环境是影响青少年发育成长的重要因素,社会要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条件。

六、建议

从各方面的数据调查分析来看,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应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切实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加大体育宣传的力度,为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更好的条件。

(一)提高学生对体育与健康关系的认识

体育锻炼以学校体育教育为传输导体,学校要教育学生充分意识到体育对促进健康、身体发育和娱乐等方面的作用。学校体育教育要充分考虑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的l展,进行科学的指导和引导。

(二)深化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

应全面考虑到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发育规律,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学校体育教学方案,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教育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努力开展课外体育锻炼

学校和社会都应全力支持青少年的课外体育锻炼,并给予高度的关注和支持,大力开展体育运动。

(四)家庭要做好启发引导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要了解孩子的体质健康状况,要启发和引导孩子去进行体育锻炼,并积极配合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使孩子能够健康地学习与生活。

【参考文献】

[1]刘淑慧.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教育部,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J].中国学校体育,2002,127(5)

[3]邓先强.论学校体质健康教育[J].体育学刊,1999(6)

[4]于云龙,何 琳.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J].西安教育(理论版),2006(10)

健康教育的原因分析篇6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8-2792-02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为了全面、深入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健康教育的需求,以便采取更合理的教育方式给予满足,我们对本院部分透析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06年3~12月本院行维持性血透病人64例昏迷,意识障碍、病重及不合作者除外。其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23~78岁,平均(45.18±16.90)岁;透析时间2~112月,平均(68.15±35.45)月。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38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16例,高血压肾功能衰竭8例,痛风致肾功能衰竭2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26例,初中及以下38例。

1.2调查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维持性血透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透析2个月后进行调查。

1.3问卷设计:本调查问卷根据维持性血透病人的特点,结合参考文献,由作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和4个组成部分:(1)疾病相关信息:即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并发症共4项。(2)透析前的相关信息:即血透的名称、定义、原理、适应证、作用、效果、相关检查及准备等10项。(3)血透时的相关信息:穿刺部位及配合、血透析机及血透析液、常见的症状及反应、透析的时间、注意事项、监测指标、心理指导等10项。(4)透析后的相关信息:穿刺部位的护理、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饮食、活动方面注意事项、实验室检查及再透析的时间等10项。总计34项健康教育内容。其中,需求程度按分值计算,不需要1分,需要2分,非常需要3分。总分值越高,需求程度越高。本问卷经过4名专家测得内容效度(CVI)为0.96,问卷的信度系数α为0.92。

调查问卷由病人自己填写,分别调查病人对各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程度,以及对健康教育的人员、时间及方式的选择情况(此情况的选择可以多选)。调查时向病人讲明各项内容及填写方法,被调查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本组有9例因文化程度较低或其他因素无法阅读问卷,由调查者讲解,并根据病人的回答代为填写。

1.4统计分析方法:调查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病人对健康教育人员、时间、方式的具体需求采用百分比进行描述。要求百分比根据各项得分计算,设定每方面所含的各小项满分都是3分,将4个方面中的各小项满分相加,分别作为分母,将4个方面中的每小项实际得分相加,分别作为分子,计算出每方面需求得分的百分比。

2结果

2.1健康教育需求的分布:根据各项得分计算百分比,结果显示,本组健康教育的需求程度都很高,其中透析后相关信息的需求程度最集中,其次为透析前、透析中、疾病的相关知识。在疾病知识方面,病人最关心的是治疗方法(78.6%)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75.9%);透析前知识方面,最关注透析的适应证及效果(81.9%)、透析前的相关检查及准备(77.5%);透析时知识方面,最需了解穿刺部位及配合(77.6%)、常见的症状及反应(75.8%)、透析的时间及注意事项(73.9%)等。

2.2对健康教育人员的选择:见表1。

2.3对健康教育时间的选择:在问卷的4个部分中:(1)疾病相关信息:51.2%的病人选择透析前入院时,48.8%选择透析前1~3天。(2)透析前相关信息:36.3%选择透析前,63.7%选择透析前1天。(3)透析时相关信息:78.5%选择透析时,21.5%选择透析前。(4)透析后相关信息:21.8%选择透析前,45.8%选择透析时,30.4%选择透析后,2%选择任何时候。

2.4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选择:见表2。

3讨论

3.1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健康需求普遍较高,体现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保健制度的改革,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住院病人,更希望在住院期间通过医护人员的诊治、护理及教育提高健康水平[1]。研究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对透析后相关信息的需求程度最高。主要原因是:(1)由于病人在透析完成前已经历了健康教育的整个过程,但对透析后的相关信息尚存在很多疑问。(2)大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后均回家休息,很多护理工作必须在家中进行,由于即将离开医护人员的照顾,很多问题都要病人独自面对。

3.2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对透析的适应证、效果及并发症方面的信息关注度较高。由于透析治疗的特殊性,通过透析能改善病人的症状和不适,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所以,病人需求更多关于透析方面的知识,而对相应疾病知识的需求相对较弱。其中透析后内瘘血管通路的护理知识、饮食、活动方面的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再透的时间等信息是透析病人最关心的。除对透析病人进行常规的宣教之外,护士更应针对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此外,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许多经历了整个健康教育过程的人,在透析完后对很多相关知识仍然不了解,说明在宣教时应帮助病人树立参与意识,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变被动为主动,使病人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重视自身参与的需求[2]。

3.3调查结果显示,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度和依赖性大于对护士的信任度和依赖性,更多病人希望医生为他们进行宣教。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源于病人对医生和护士的认识,认为医生更具备疾病和透析的知识,应该由医生来指导病人,护士常常只作为协助者,有些知识不在护士需要掌握的范围内,而在透析前及透析时,随着护士参与程度的加大,病人选择护士的比率有所增加。另一方面,病人认为很多知识护士不了解或了解的不多,他们更愿意相信医生。此外,护士经常由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或其他原因,对自身不够自信,因此对于病人的问题有时常常采取回避或推卸等消极方式处理。这也是造成病人更加依赖医生的原因之一。

3.4研究表明,病人的健康教育方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个别指导,因为这种方式最直接,不受地点及条件等方面的制约。其次部分病人希望通过书面信息帮助自己理解,尤其是透析后回家的病人,在家中可以学习这些资料。如果把几种教育手段结合起来运用,如演示血透过程,阅读有图文的宣传册,集中观看相关录像,以及浏览健康教育宣传栏等,会有更佳效果。

参考文献:

[1]路兰,马骁,陈青山,等.住院病人对护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8):685.

健康教育的原因分析篇7

关键词: 大学 体育教学 健康意识 调查研究

1.前言

体育健康意识是体育文化的一部分,从心理学角度是指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对体育活动的感觉、理解、判断的总和。体育健康意识是相对稳定的,它主要由态度状态和体育素质构成。

体育健康意识概念提出后,许多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人们发现它不仅影响人们的学习、任务选择和目标设定,还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人际交往和对自我人格的建构。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比较薄弱,我们做这次调查研究,旨在探讨体育运动能不能影响个人的健康,从而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一些有关体育活动与意识的借鉴和科学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对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随机抽取30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数理统计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样本总数300人(男生150人,女生150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主要的方式有:登陆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讯网、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网,查阅了大量的关于体育意识和体育健康意识的学术论文和资讯,还查阅了近十年来大量的相关论文和书籍,为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样本总数300人,其中男学生问卷回收135份,回收率90%,女学生问卷回收143份,回收率为95.3%。有效问卷为270份,有效率为90%,其中男生为132份,女生为138份。

2.2.3数理统计方法

利用SPSS对回收的问卷通过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

2.2.4访问调查法

在发放问卷的同时对部分同学进行访问,整理分析访问信息。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对样本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基本情况的调查现状与分析

3.1.1样本大学生对体育健康意识的认识(表2)

通过表2可以看出:男生中,接受健康教育的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提高身体素质次之,而养成锻炼的习惯占了最小的比例。在女生中,提高身体素质所占的比例更高一些,接受健康教育次之。

3.1.2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

通过调查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分析,根据国家体育人口的标准(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含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将调查对象分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和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两类。

3.1.3参加体育运动的次数

从表4可以看出,参加体育运动的次数一周3次及3次以上的,占43.3%,说明参加体育运动的次数不够。

3.1.4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

从表5可以看出,每次参加体育运动在30分钟以上的只占39.7%,说明参加体育运动所持续的时间总体情况比例不高。

3.2影响我校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相关因素的分析

3.2.1主观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表6):影响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主观原因主要有“周围的人体育锻炼的氛围不浓”。

3.2.2客观因素

通过表7可以看出,影响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客观因素主要是“学校体育设施缺乏”和“资金有限,没能力进行体育消费”。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较明确,有较好的健康意识,对体育有良好的认识态度。

4.1.2影响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主观因素中的最主要原因是体育运动的氛围不浓;而客观因素中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体育设施缺乏,不能满足学生想参加运动的愿望。

4.2建议

4.2.1通过对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改革,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健身意识和终身体育健身思想,营造良好的教育空间和氛围,从而促使大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终身体育生活方式。

4.2.2加大对高校体育设施的投入和改善,充分挖掘校内潜力,开拓校外健身空间。为大学生体育锻炼提供硬件保障,最终促使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健康意识。

参考文献:

[1]李勇.对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2):171-172.

[2]杨明.体育健康意识调查与对策[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6,(4):95-96.

[3]魏冰,李庶鸿.论体育意识[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10,(2):152-157.

[4]张德主编.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4.(5).

健康教育的原因分析篇8

关键词: 体育教师 非体育教师 亚健康 比较

1.引言

亚健康是国际医学界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新概念,主要是指机体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和代谢过程低下的状况。它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也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1]。这种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是慢性病的“潜伏期”,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名称。高校教师是亚健康高发人群的结论已被大量研究所证实。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多数研究的对象是高校中的非体育教师,而针对高校体育教师的研究却鲜见报道,更缺乏体育与非体育教师之间的横向比较。因此,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江苏部分高校的体育与非体育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旨在反映高校体育教师亚健康状态的现状及与非体育教师在亚健康方面的差异,为今后的同类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从江苏省的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地区抽取14所高校,共计1002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2.2研究工具

采用亚健康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亚健康状态进行评价。该量表是由日本亚健康研究学者山口大学医学部的山崎秀夫教授制定[2、3],后经国内有关专家修订而成,共有47项指标。通过信效度测试证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3评价方法

2.3.1健康状态的判定

首先,以问卷中的一个题为“经医疗部门诊断,是否患有某种慢性疾病?”的问题作为区别“患病”与“非患病”人群的依据。其次,对于“非患病”人群中的“健康”与“亚健康”人群的判定则是通过亚健康量表完成的,量表中的每一项指标都有“完全没有这种现象”、“几乎没有”、“偶尔有”、“常常有”、“总是有”五种选项,其中对于亚健康症状的指标,以选择“常常有”或“总是有”两种选项者视为亚健康,而选择其它三种选项者则视为健康。

2.3.2亚健康量表得分

量表得分(后称“亚健康得分”)是以分值的形式来评价研究对象的健康状况,是亚健康量表47项指标的得分分别乘以各自权重,然后相加得到的总分值。分值越高表示健康状况越差。

2.4研究方法

2.4.1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80份,收回1026份,其中有效问卷1002份,有效率为92.8%。其中男性536人(53.5%),女性466人(46.5%),体育教师221人(22.1%),非体育教师781人(77.9%)。

2.4.2数理统计法

采用描述统计中的频数分析法得到所需的各种比例,并按照性别进行一般的统计学分布描述。采用卡方检验来分析两个分类变量之间的关系,对于连续型变量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P<0.05为显著性水平。

3.研究结果

3.1体育与非体育教师的健康状况比较

表1的数据显示,体育教师中无论男女处于健康状态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体育教师,患病率的比较结果显示,男教师中体育教师的患病率明显低于非体育教师,而女教师则有所不同,两者之间几乎没有差异。不过,从总体上说体育教师的健康状况明显好于非体育教师。

3.2体育与非体育教师在不同年龄段的健康状况比较

表2的数据反映出了四个方面的信息。第一,体育教师在各个年龄段的健康水平均明显好于非体育教师(卡方检验显示,P值均小于0.01)。第二,通过亚健康状态的比例分布可以看出,体育教师中亚健康发生率最高的年龄段是30―40岁;而非体育教师亚健康发生率最高的年龄段是在30岁以下年龄段。第三,无论体育教师还是非体育教师,在40岁以上年龄段都会出现患病率快速增长的现象,说明40岁是教师群体健康状况开始出现快速下滑的临界点。第四,通过患病率还可以看出,虽然体育教师的患病率低于非体育教师,但40岁以后患病率的增长速度要高于非体育教师(40岁前后患病率的增幅分别为:体育:男23.3%,女26.3%;非体育:男20%,女21.5%)。

3.3体育与非体育教师在亚健康得分方面的比较

本次研究的有效样本数为1002人,其中患病者262人(26.1%);非患病者740人(73.9%)。因为非疾病人群中有38人没用填写具体年龄,所以下文中的数据来源于702名非患病者。

通过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相同年龄段的男女教师中,体育教师的亚健康得分始终低于非体育教师,其中在30―40岁和40岁以上两个年龄段的男教师中,两个群体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这两个时期,体育教师的健康状况明显好于非体育教师。在女教师中,虽然两个群体的亚健康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30岁以下年龄段,两个群体之间的差异已经非常接近0.05的显著性水平(P=0.06),可以认为在该年龄段体育教师与非体育教师的亚健康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前者的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后者。

4.分析讨论

4.1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年龄分布特征

年龄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外有关亚健康的研究表明,亚健康状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在35―55岁年龄段亚健康的发生率最高[4],国内的研究也显示40岁以后是亚健康高发的年龄段[5]。高校教师因其特殊的职业特点而导致的健康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是范存欣等人于2002年对广东高校教师的大样本调查,其研究结果显示,高校教师亚健康的高发年龄段为30―40岁,有年轻化趋势[6]。而最近几年则有研究表明,高校教师亚健康的高发年龄段已经前移至30岁以前,年轻化趋势十分明显[7]。本次研究的结果同样显示,高校非体育教师的亚健康高发年龄段出现在30岁以前。我认为造成亚健康高发年龄段前移的主要原因是当前高校日异增大的工作压力。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处于科技前沿的高校教师群体必须不断补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适应时展的潮流。同时由于我国高校系统的评价体系极其重视科研工作,大到学校排名,小到个人职称晋升、工资待遇无一例外都与科研工作有着密切联系。高校教师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从事艰巨的科研工作,其压力可想而知。另外,持续增长的物价,天文数字般的房价都在无形中加大了高校年轻教师的生活压力,导致他们过早出现亚健康状态。

本次研究显示,高校体育教师的亚健康高发年龄段出现在30―40岁,这一结果与彭业仁等人关于西部高校体育教师亚健康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8]。体育教师亚健康高发年龄段较非体育教师而言有所推迟的原因与体育运动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4.2高校教师患病率的年龄分布特征

范存欣等人的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在40岁以后会出现患病率上升的趋势[6]。本研究结果则显示,在高校教师群体中,体育教师与非体育教师同样会在40岁以后出现患病率上升的趋势,而且上升的趋势非常迅速,进一步证明了范存欣等人的观点。另外,通过比较还发现体育教师40岁以后的患病率增长速度高于非体育教师,这个结果值得关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3体育与非体育教师健康状况的比较分析

本研究以健康状态分布百分比和亚健康得分两种方式对体育教师与非体育教师进行了比较,两种方式所得结论有所不同。首先从健康状态分布百分比的比较结果来看,体育教师无论男女,在各个年龄段的健康水平均明显好于非体育教师。而亚健康得分的比较结果却有所不同,虽然数据显示在各年龄段的男女教师中,体育教师的亚健康得分始终低于非体育教师,但只有在30岁以上的男教师和30岁以下的女教师中,体育教师与非体育教师间的亚健康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该时期体育教师的健康状况明显好于非体育教师,而其他年龄段差异不明显。究其原因可能是在30岁以下的男教师中,虽然体育教师日常的体育活动多于非体育教师,但由于比较年轻,身体机能都处于较好状态,因此两者之间虽有差距但并不明显。对于女教师来讲,30岁以前由于体育教师的体育活动频繁,因此健康状况明显好于非体育教师,而到了30岁以后,由于工作和家庭的双重负担使得大多数女教师无暇从事体育锻炼,从而导致女体育教师的健康水平下降,而与非体育教师的健康水平差异不大。

两种比较方式所得结果虽有差异,但总的趋势是一致的,即高校体育教师的健康水平好于非体育教师。健康分布百分比从总体上对两个群体进行了比较,而亚健康得分则进一步精确化了两群体间的健康差异。

5.结论

5.1高校教师亚健康高发期年轻化趋势明显,体育教师的高发期出现在30―40岁,而非体育教师的高发期则前移至30岁以前年龄段。

5.2高校教师在40岁以后年龄段会出现患病率快速增长趋势,体育教师的增长速度高于非体育教师。

5.3高校体育教师的健康水平总体上好于非体育教师,但在不同的年龄段差异各有不同。在30及30岁以上的男教师和30岁以下的女教师中,体育教师的健康状况明显好于非体育教师,而其他年龄段差异均不明显。

参考文献:

[1]李晶,金亚晶.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中医辨证[J].中国临床康复,2004,(9):1756.

[2]山崎秀夫.自症状に基づく半健康にする研究[J].日本公生1991,38,(2):132-139.

[3]山崎秀夫.健康状の尺度の造化と指数化、民族生[J].1994,60,(3):140-156.

[4]Steele L,Dobbins JG,Fukuda K,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chronic fatigue in San Francisco[J].Am J Med,1998,105(3A):83S-90S.

[5]赵瑞芹,宋振锋.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19:10-13.

[6]范存欣等.广东省高校教工亚健康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74-777.

[7]霍云华,王学良,李俊等.广东省某医学高校职工亚健康状态调查分析[J].广东医学,2007,(2):294-296.

[8]彭业仁,陈慧娜等.对西部部分省、区高校体育教师亚健康状态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62-65.

推荐期刊
  • 健康
    刊号:11-2185/R
    级别:省级期刊
  • 健康之友
    刊号:11-1460/R
    级别:部级期刊
  • 特别健康
    刊号:42-1852/R
    级别:省级期刊
  • 健康研究
    刊号:33-1359/R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