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推进文明城市建设8篇

时间:2023-12-01 10:07:38

推进文明城市建设

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篇1

[关键词]城市水管理;城市建设;扬州市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08.184

[中图分类号]TV213.4;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238-02

1 扬州城市水管理的实践

1981年成立扬州市城市供水节水管理办公室(原扬州市节约用水办公室),主要负责城市节约用水、计划用水及城市供水行业管理。1986年,成立单独建制办公室,性质为全民事业,隶属市建委。

2003年,市委市政府以南水北调工程为契机,认真执行《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部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大纲》《扬州市沿江开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文件,通过实施面源污染控制工程、生态林网与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等4大类生态工程项目,有效保护了源头地区水质。2006年,与德国开展了“生态城市规划与管理”技术合作项目,对瘦西湖17个断面、大运河(扬州段)103个断面的水文资料和重点排污企业污染排放的数据进行了采集分析,并建立了扬州河流水质模型基础。2007年,水利局等三部门联合出台《扬州市行业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对火电、化工、造纸、机械等高耗水行业实施节水行动。2008年3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保障体系等4个方面对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进行了阐述;5月,印发了《扬州市节约用水规划》,为扬州市未来节水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措施和指标体系提供了重要依据。2012年,下发《扬州市节水供水管理办法》,为全市节水供水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2014年,市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事项的通知》,对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域纳污总量“红线”进行控制,并明确规定了考核的主体、对象、内容和方式。

虽然扬州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水管理挑战。主要体现在水质达标率不高、湖泊综合营养呈轻度富营养状态等。2011-2013湖泊综合营养状态评价结果见表1。

2 新加坡城市水管理模式简介

作为一个面积680 km2,人口400万,工商业和金融服务业发达的城市国家,由于国土面积有限,不能大量贮存雨水,致使新加坡水资源严重缺乏,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11 m3,世界倒数第二,有超过50%的供水从马来西亚进口。因此,水资源管理已成为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公众社会生活的战略性问题。目前,新加坡在水管理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水务管理国家之一。

2.1 管理机构

2001年以前,新加坡的供水和污水处理是分别由不同的机构来管理的。贸易与工业部(MTI)下辖的公共事业局(PUB)负责饮用水管理;环境部(MTE)负责整体环境管理,涉及污水排放及处理、水资源收集等与水环境相关的事务。2001年,公用事业局从环境部手中接管污水排放和处理的职能,其责任从水资源管理和供水,扩展到包括废水处理和回用、洪水控制和废水系统等领域,现在,公共事业局是负责与水有关事务的最主要的综合管理机构。下设供水(水厂)处、集水区及水道处等12个业务部门和财务部、人力资源处等5个办公部门。此外,1979年,设立负责制订节水计划、调查节水方面违法活动等工作的节水监查办公室;1981年,成立负责向用水大户提供节水措施的建议、对公众进行节能宣传和教育等工作的节水办公室。

2.2 法律法规

先后制定出台了《环境污染控制法》《环境公共健康(有毒工业废物)条例》《废水和排水系统法》《公共设施法(2002)》《公共设施(供水)条例》《公共设施(中心集水区和集水区公园)条例》等一系列系统全面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这些法规条例明确规定,在新加坡,水是公共财产,政府通过行政和法规手段对水问题的公众利益进行干预。

2.3 具体措施

为改变日常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主要靠收集储存雨水和从邻国进口的状况,政府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推进水资源管理。一方面,通过实施天然降水、进口水、新生水和海水淡化等4大“国家水喉”计划,增加水资源供应;另一方面,政府不仅投入巨资对与水有关的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或新建,减少水流失量,还通过采纳梯级水费和征收水保护税减少民用水使用。如用水户除了交纳水费、水保费外,还要交纳污水处理费和清洁费,用于污水处理和对现行排污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2.4 奖惩机制

通过大力推行节水项目投资补贴计划(IAS)、单位资源生产率计划(RPS)、单位资源生产率研究计划(RPFS)等节水补助计划,减少小企业大幅升级节水设备时遇到的资金困难,提高其节水的积极性。对超标排放污水的,则采取第一次最大罚款5万新元,以后每次超标给予10万新元的严厉处罚。且为取得更有效的投资效果和促进地方水工业发展,政府在1995年将公用事业局企业化的同时,还鼓励私人参与城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2.5 教育培养

公用事业局联合学校、工业协会等机构,每年投入数百万新元,开展一系列旨在加强普通民众对于环境的公共意识,尤其是水资源的公共意识培养的活动;主要包括“让新加坡清洁”特别运动、教育体系和“清洁和绿色周”。“让新加坡清洁”运动主要通过介绍环境或公共健康法律,帮助公众形成对环境和水问题的认知;学校是环境信息的重要传播体。因此,教育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儿童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就被要求了解节约用水的基本做法,以便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自1990年起,每年举行不同主题的“清洁和绿色周”,通过努力,民众节水意识很强,连导游、出租车司机也会对游客进行节水、环保教育。

3 对扬州的借鉴与启示

3.1 加强水资源管理机构之间的协调协作

新加坡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机构改革,将所有与水有关的行政部门整合起来,特别是将水资源和水环境两个问题的管理协调起来,新的公共事业局除负责水资源管理和供水外,还扩展到废水处理和回用、洪水控制和废水系统等领域,大大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针对当前扬州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问题责任部门不同的现状,建议借鉴新加坡的做法,通过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有效解决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管、治两张皮现象。

3.2 着力构建健全的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新加坡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的法制化,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水管理的法律法规,基本形成了一个系统、全面的环境法律体系。不仅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等大的方面,有详细的规定;并且节水龙头、马桶节水等小的方面,也有具体的规范。建议借鉴新加坡的做法,在严格执行中央、省有关水资源管理法规的同时,出台扬州用水节水的具体标准,从小处抓起,从细节着手来推进水资源管理。

3.3 推进水资源管理与综合土地规划的有机结合

综合水资源管理与土地规划紧密联系是新加坡水管理的特点。2002年颁布的《土地管理机构法》为协调水资源管理与土地规划提供了法律基础。二者的结合使得水资源的管理特别是在集水区规划和管理方面,更具有可操作性。这种规划具有在集水区不能建设有污染的项目(主要指工业),重新设计住房和垃圾收集中心以减少垃圾污染,严格实施污染控制法规,将分散的雨水收集系统和池塘等连接成一个网络体系等几个重要特点。

3.4 采取广泛的经济手段来推动水资源管理

新加坡在通过采用阶梯水费、鼓励使用回用水的收费体系、节水减免税、超标排污罚款、鼓励私人投资等手段管理水资源的同时,还在海水淡化、污水截流和净化、水库联调等技术方面加大研发和投入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5 加强公众环境和水资源意识的教育培养

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篇2

总书记“7·23”重要讲话是继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写进政治报告后,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讲话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和“战略任务”的高度,首次深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顺应了当今世界的潮流和趋势,符合中国发展的实际,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的最新成果,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对于生态文明,我认为应该把它理解为一种理念、原则和目标,不能把它当成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文明,这样理解太高;也不能把它等同于环境保护,这样理解太窄。总书记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建设维护社会秩序,文化建设强化智力支持,社会建设保障公平正义,而生态文明建设则是其他各种建设的基础、支撑和保障。离开生态文明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就无法持续、协调地进行。正因为如此,总书记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我理解,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和贯穿到经济建设中,就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优化生产方式,发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融入和贯穿到政治建设中,就是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的体制机制和法规制度安排;融入和贯穿到文化建设中,就是要在全社会弘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价值观念、道德约束、消费方式以及社会风尚;融入和贯穿到社会建设中,就是要解决共同富裕问题,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贵阳市将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入手,抓紧编制《贵阳市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2012—2020年)》,坚持不懈地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着力优化空间开发格局,严格按照功能区划确定发展定位,科学确定未来开发强度,根据科学的空间开局确定城镇化的方向和节奏;着力发展生态经济,坚持高端资源高效利用,继续抓好十大工业园区和标准厂房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着力保护生态环境,采取最严厉的措施治水、护林、净气、保土;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提高民生支出在公共财政支出中的比重,继续下大力气解决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着力弘扬生态文化,努力使生态意识上升为全民意识,生态生活方式成为全民自觉行动;着力完善制度安排,加大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法规、制度的制定、完善和执行力度。

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篇3

随着全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创建森林城市已经成为改善全国生态状况,推进全国国土绿化的富有生命力的新生事物和新途径,它必将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发展壮大。

第一,在解决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把城市森林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创建森林城市要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战略重点相适应,城乡生态一体化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基础,森林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城乡生态一体化。森林城市不仅要扩大主城区的绿化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而且要大力推动城市郊区、村镇、山区、平原、森林和湿地资源的增长,从整体上提高市域范围内的森林覆盖率。要对城乡生态建设统筹规划,同步推进,形成城乡生态和谐发展的局面。

第二,在尊重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特别尊重自然规律。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以自然规律为准则,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认识、把握、遵循自然规律。

首先要把城乡生态作为一个系统来统筹,要把森林为主的各生态要素作为一个系统来统筹,把点、线、面很好地结合起来,把城市和乡村、山区和平原很好地结合起来,把林水很好地结合起来,科学布局、整体推进,力求生态系统供给和经济社会系统需求的平衡,使城乡自然生态系统为经济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生态服务。

其次,要尊重以森林为主题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特性,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力求城乡森林体系的生态群落结构合理,形成近自然状态,使生态系统也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篇4

Abstract The level of civic morality is the apparent of the urban civilization; civilization is inseparable from urban construction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civic morality.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s a whole higher level of knowledge among citizens, a strong ability to recognize a special group, with a demonstration and radiation effects in the moral construction, and therefore has a pivotal role in advancing civilization and urban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role of students' moral level of civilized urban construction, analyzes the existence of civilized urban construction problems and the level of students' moral reasons, and on this basis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a civilized city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students' moral way.

Key words students; ethics; civilized city; problems approaches

建设文明城市必须以提高市民素质为基础,而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市民素质的有效途径。一个文明城市首先体现为公民道德水平,文明城市的创建离不开公民道德水平的提升。而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已使得大学生成为一个特殊而重要的公民群体,他们是整个公民中知识层次较高、认知能力较强的一个群体,在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施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这个群体的道德建设已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高校应承担起这一重要职责,加强大学生道德培育,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这不仅关系到接班人的培养问题,还对公民道德建设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从而使其在文明城市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整体来说是不低的,但由于受到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大学生道德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理想信念消失、急功近利、缺乏诚信等,引发了大学生道德滑坡的问题,使大学生道德建设面临严峻的问题。因此如何进行大学生道德培育,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已成为亟待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大学生道德水平在文明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入手,分析文明城市建设中大学生道德水平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文明城市建设中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的途径。

1 大学生道德培育在文明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大学生道德培育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守法好公民,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也是城市文明的体现,为文明城市创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持。

(1)大学生道德培育能够展示文明城市的良好形象。从公民践行思想道德的自觉与普及程度,能展示出一个城市公民的文明程度,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公民道德水平是城市文明的外在体现,所展示出的文明素养,构成了一个城市的公共文明素养,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城市文明是公民素质的外在行为体现,公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很多大城市都是从道德建设入手,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使公共场所井然有序,环境优美,社会风气淳朴,人际关系和谐,这充分展示了公民道德与文明城市的关系。大学生作为特殊的公民群体,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示范和辐射作用,因此必须强化大学生道德培育,使其充分发挥在文明城市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如果忽视大学生道德培育,必会带来不良影响,如公共生活无序,处于混乱状态,必会阻碍城市文明进步,所以加强大学生道德培育是展示文明城市良好形象的窗口。

(2)大学生道德培育为文明城市建设提供思想保障。大学生道德培育是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能为文明城市建设提供思想保证,主要涉及到正确的方向和社会稳定两方面。对文明城市建设来说,朝着正确的方向是核心,代表着文明城市建设的性质,社会稳定是基础,能为文明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建设文明城市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所以大学生道德培育对城市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稳定是人心稳定、政策稳定等,稳定能压倒一切。城市是人口密集区域,各种思想汇聚其中,有积极向上的,也有消极的。所以培育大学生道德,充分发挥其示范与辐射作用,能为文明城市建设提供思想保障。

(3)大学生道德培育为文明城市建设提供精神动力。道德建设能为文明城市提供精神动力支持,首先大学生道德建设能提高市民的凝聚力。文明城市建设是全体公民的事业,必须调动公民的积极性,只有团结一致,齐心协力,通过道德建设,提高公民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公民道德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公民素质,公民居住在环境优美、风气良好的城市,会增强舒适感和幸福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使公民感受到道德提升带来的价值,必须产生一种亲和力,热爱城市,自觉投入到城市建设中。

(4)大学生道德培育是文明城市建设的迫切需求。良好的公民道德教育可以培养高素质的公民,为文明城市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新形势下,一些腐朽的价值观念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灵,如唯利是图、个人利益至上等。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是特殊的公民群体,他们的道德水准直接影响着文明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高等学校是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者的桥梁,对学生进行道德培育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大学生接受基础教育时没有间断过接受道德教育,大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高等教育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彰显公民道德在文明城市建设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2 文明城市建设中大学生道德水平的现状及成因

2.1 文明城市建设中大学生道德水平现状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消极因素冲击着大学生,使他们的道德观念发生错位,大学生公德出现一定的问题,这不利于文明城市建设的推进。

(1)理想信念迷失。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出现执行脱节问题,一方面要通过刻苦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一方面又缺乏恒心和毅力。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思想道德走向多元,价值取向多元化,同时一些敌对势力利用西方腐朽的资本主义观念,不断传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对大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大学生失去社会责任感、失去诚信、急功近利,这就需要高校给予正确的思想道德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心理健康失衡。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遇事往往缺乏自制力,容易冲动,如果缺少正确思想的引导,很容易钻牛角尖,导致不良后果。当前社会形势比较复杂,虽然大学生有满腔的爱国之情,但他们思想单纯,缺乏经验,表现出来的爱国、回报社会等是较为浅层的认识,容易被反动势力所利用,这与文明城市建设的要求不相负。因此学校只有加强德育教育,引导学生理性看待问题,才能在文明城市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3)公德意识不高。公德是一种基础道德,人人都应该做到,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失范行为比较常见。一些大学生在公共场所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乱扔纸屑、随地吐痰的现象比较严重。同时损害公共财物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些道德失范行为有损高素质人才的形象,带来不良影响,进而影响到文明城市建设。

(4)公德教育缺失。学校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但在教育实践中智育、美育、体育等之间不相互渗透,甚至相互脱节。并且学校德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不相关,学生难以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动力。当前,我国高校专业的德育师资力量比较匮乏,有的学校甚至没有设置德育课程。

2.2 大学生道德现状的成因分析

(1)社会环境影响。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趋利性,不可避免给人们带来唯利是图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受利益的驱使,做一些违法的事情,这都表明了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价值取向功利化。

(2)网络信息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网络也在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他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大学生正处在是非观形成时期,易被网络里的不良言论影响,更有甚至有的学生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缺乏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沟通,导致人际关系恶化,甚至会发展成犯罪,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些现象导致大学生的道德失范行为,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3 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开拓文明城市建设的途径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主力军,在文明城市建设中发挥着示范和辐射作用。因此要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使其成为助推文明城市建设的巨大力量。

(1)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比较深刻,社会舆论具有导向作用,宣扬高尚、助人为乐的事情,披露不良的社会现象,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公德意识。同时健全法律监督机制,加强道德立法,促进大学生遵守社会公德,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文明城市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2)营造良好校园环境。优良的校园环境是文明程度的代表,高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首先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在精神层面,校园文化建设也需要物质载体,良好的物质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力。其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多样性,要抓住重点,既要全面发展又要兼顾学生个性,规范引导。再次校园要树立榜样,发挥舆论优势。榜样的树立对单调的德育教育更具有感染力,只有将道德教育内化为动力,外化为道德行为准则,才能实现道德教育的成功。

(3)加强道德载体创新。文明城市建设中,面临城市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所以加强道德建设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发挥各方的积极性。首先,创新媒介载体;其次,创新活动载体;再次,创新精神载体。

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篇5

关键词:生态文明 制度建设 生态示范区 广电媒体

2013年刚入冬,从北方到南方,全国大部分国土遭遇“霾”伏。到了12月上旬,从首都北京到南京、上海等东南沿海,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无不笼罩在雾霾之中。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报告》和《决定》中,两次浓墨重彩地谈生态文明建设,步步深入,政策更为具体,充分说明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也说明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令人担忧。地方广电媒体如何运用自办节目宣传解读好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唤起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调动和激励干部群众投身环境治理、保护生态文明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巧定议题,全面解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和《决定》在党的十报告基础上,又进一步深化、细化、强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制度。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首次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从源头、过程、后果的全过程,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阐述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成及其改革方向、重点任务。对这样一个宏观“决定”,媒体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根据自身的定位和传播形式,创造性地进行解读,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要求、各项制度讲清楚、讲明白,让广大受众全面了解、深刻领会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解读不能照本宣科,拿《公报》和《决定》照读照念或者打整屏字幕加配音播出,而要设计议题,巧妙解读。盐城广播电视台的做法是:

一是设立简短解读版。广播节目每解读一段加些音乐间隔,电视节目用主题词或关键词拎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点,在荧屏一边打出醒目的标题,由主持人解读。每个标题解读不超过100字,力求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例如,标题打出“源头严防制度”,解读为:源头严防制度,就是在源头上防止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包括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理等若干制度。再如,标题打出“过程严管制度”,解读为:就是在发展和开发过程中,建立一套制度约束地方和企业行为,包括划定生态红线、实行资产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等,充分发挥税收和价格的杠杆作用。每一段解读都用片花和音乐来间隔,以加深观众印象。

二是采用“新闻1+1”的办法。选一名记者模拟群众,向主持人提问,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解读。例如,模拟群众提出“当前我国生态系统退化有哪些原因?”主持人答:“当前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这背后有政策不到位、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的深层次原因。也有宣传不到家、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政府不是干预太多了,而是干预太少了,不是政府越位,而是远没有到位”。用同样的方式再去解读各种制度。以深入浅出的方法把道理具体化,说清楚、说明白,让受众在耳濡目染中增强记忆,知晓三中全会《决定》精神。

三是直接约请环保部门、环保专家、学者甚至环卫工人走进电台、电视台演播室。采用访谈或交锋激辩的方式,进行讨论式、辩论式回答,畅谈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以刚性约束促进绿色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前一时期雾霾肆虐时,盐城周边镇村仍有少数农民偷偷焚烧稻草、玉米秸秆。电视法制生活频道设计的辩论访谈题目是:“为什么上头管查那么严还会出现焚烧秸秆问题?”“有什么方法能使少数农民由‘偷烧’变为主动秸秆还田?”“少数农民群众环保意识差的原因在哪里?”等。激辩时请来农民代表让他们说心里话,也约请分管环保的干部现场解答,还请来党校环保理论专家评判。这种方式既加强了生态文明宣传,又提升了传播效果。

多报典型,有效传播生态文明建设正能量

“足踏基层,心贴群众,文接地气,情注笔端,才能出精品力作。”这是许多新闻工作者践行“走转改”活动的深切体会,强化生态文明建没宣传,也要多下基层采访报道正面典型,激励人们向先进学习、看齐。

1.多报生态文明建设的县(市)、乡镇和村居,不仅报做法,还注重报制度约束。盐城市所辖大卞市六年前就被国家命名为“生态县(市)”,该市常年水清树绿、花云逶逦,市村条条公路宽敞、绿树掩映,鸟语花香。部级麇鹿自然保护区就在该市,200多种鸟类在滩涂、林带栖息飞舞。盐城市还有S个生态文明镇、13个生态文明村,盐都区郭猛镇杨侍村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等等。盐城台电视一套在践行“走转改”活动中,专门在“盐城新闻”中开设“生态文明镇村行”专栏,以新闻行动的形式到各生态文明镇村深入采访。按照“完善生态环境源头保护制度”“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宣传导向,分别对生态文明镇村进行梳理,合并归类,选其特长进行重点采访报道。给人印象深刻,效果良好。

2.常报“四城同创”情况,激励市民关心生态建设,争做文明市民。党的十七大后,盐城市委市政府提出“水绿盐城”生态战略,实施“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四城同创”建设目标,2009年已通过“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的合格验收,计划在2014年实现“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合格验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后,正是盐城市“四城同创”关键阶段,市政府先后投资数十亿元整治市区、环市主要河流、水道;还投资数十亿元开挖市民饮水通道、三个大型蓄水湖等;兴建了14个市民生态公园;生态建设得到全市人民的积极响应,各单位、社区、村居、居民都实行了“门前三包”制度;各级政府定期组织检查监督,使生态建设常态化,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对“四城同创”广播电视媒体全过程跟进,广播、电视每天有大篇幅节目全面报道各系统、各部门单位、各街道社区的动态、做法与经验。干群行动热火朝天,宣传报道浓墨重彩,有效地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常搞专访,有效汇聚多方面声音

约请干部、专家深度解析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创新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意义,好处、做法和防止出现的偏差问题,有利于唤起民众共识,凝聚创建生态文明的强大力量。盐城市区在帑治河流、水道时,要征收拆迁沿河带部分居民住房。大部分居民经过动员很快签订了征收协议。但也有少数住户明则是惠民工程,却从个人利益出发想多要补偿,不肯签字。针对实际情况,盐城电视一套、二套分别在民生栏目“串场星空”和法制栏目“7点看法”里设了子栏目,派记者专访干部谈整治河道意义,拆迁补偿政策、安置办法、奖励制度和时间节点;同时也采访有不同石法的居民代表,请他们谈不肯签订征收协议的理由和想法,当面对全市几百万观众时,以个人利益为晕的居民感到了压力,很快变“漫天要价”为主动拆迁。使河道整治和沿岸风光带建设工程得以顺利实施。专访让各种声音公开、透明,不仅没有影响舆论宣传的导向,反而增加了媒体影响力和栏目关注度,既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又提升了传播效果,增强了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和美誉度。

盐城是全国闻名的“湿地之都”,滩涂湿地面积全国之最,各种珍禽稀兽常年在滩涂活动,部级珍禽保护区:丹顶鹤保护区和世界唯一的麇鹿野外种群保护区都在盐城;盐城又是海盐生产的主要产区,海盐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如何保护好丹顶鹤、麇鹿等国家一级动物,如发利用海盐文化?台里经常派记哲到沿海滩涂访问备类专家。2013年谷雨时节,台主要领导率记者到人丰麇鹿自然保护区,拍摄《鹿王争霸》专题片,并和上海电视台、江苏广电总台记者一起采访“麋鹿之父”丁玉华,请他谈麇鹿野外放养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此片拍成后,不仅存上海电视台、江苏广电总台播放,还被央视“新闻联播”节目采用,并且被黄河电视台选用到欧美落地播出。向国外推介了盐城,也激发本地干部群众更加珍惜和爱护“湿地之都”的生态文明。

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篇6

【关键词】生态文明;自主创新;城市建设

1.引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无疑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亮点之一。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实行主要依赖增加投资和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同时也让中国的生态环境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党的十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首次将生态文明提升到战略地位,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2.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

2.1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交流融通的状态。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

生态文明是一种发展理念。这种观点认为,生态文明与“野蛮”相对,指的是在工业文明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拒绝对大自然进行野蛮与粗暴的掠夺,积极建设和认真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2.2 生态文明是城市建设的基础

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和谐观,从人与自然紧密相连的系统中重新认识人,摆正人在自然界的位置,承认自然的价值,在遵循自然、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更好地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对关系城市发展的重大决策,不仅考虑人对城市发展的主观期望,还要客观的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把人的主观意志与客观的自然紧密的结合起来,充分顾及自然的承载能力和容量,合理安排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城市处于一种健康发展的状态中。

3.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自主创新的密切关系

3.1自主创新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降耗节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新能源减排防污都离不开科技进步。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刚曾表示,党的十提出用创新来驱动发展,所以,不论是产业转型升级,还是经济结构调整,包括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都需要用创新作为支撑。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建设对科技的需求将更强烈,生态的改善,需要科技在其中花更大的力量来解决产业发展和民生问题,例如城市空气的清洁,食品的安全,生活用水的干净等都需要以科技作为支撑。

3.2 生态文明建设对企业自主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要积极培育生态工业,我们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这些都对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生态文明这条道路。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4.1 以创新技术推动节能减排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受环境容量制约以及全球性能源安全和应对气侯变化的影响,资源环境要需日趋强化,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节能减排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企业,而增强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效是减少碳排放最为有效的方式。加大对节能、清洁能源和产业化的投入,加快建设以节能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流体系,找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兴工业化的道路。如在国家发改委批准鞍钢西部新区500万吨板材精品基地项目后,鞍钢在建设之初就把节约用水、不增新水当作一项战略性的任务。鞍钢通过一系列自身节水设施建设和改造项目,通过技术创新,使水耗指标大幅下降。

4.2 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与依托,企业在技术创新生态化实施过程中,要培育出一批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环保主义且具有“尊重创新,不断探索”的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在企业家的带动下,整个企业形成一种重视企业生态的意识,要把技术创新生态化作为企业创新精神的核心。企业需要在经济行为中多考虑其产品的生态成本,对自己的经济行为进行生态成本评估,达到要求后再投入生产。

4.3 建设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环境

通过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中所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提供政策保障。政府要加强环境法规的建设,制定较为完善的环境政策体系,严格执行环境法,并采取各种措施激励企业进行生态化技术创新。此外,政府还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一种有利于生态化技术创新的氛围。通过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和宏观政策引导等举措,激励企业家培育生态意识和技术创新精神,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素养。

同时,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牵头实施产业目标明确的重大科技项目;推动研发平台、技术转化平台、科技服务机构为企业服务;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

4.4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优化有利于生态化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

要确立生态化技术创新的战略重点领域,突破一批人口、资源、环境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解决可持续发展重大问题的科技能力。第一,要为生态化技术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提供体制保障,加强财政投入对生态化技术资源优化配置的引导功能,强化生态化技术创新公共服务。第二,要深化生态化技术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推动生态化技术研究项目的标准化评价,充分发挥科技奖励在引导生态化技术发展方向和创新模式中的重要作用。第三,要加强对生态化技术专利的保护力度,鼓励创新主体取得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生态化技术知识产权,并扶持其在生产领域的转移、扩散和运用。第四,要加大对生态化技术产品的政府采购,对国内企业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生态化技术产品实行政府首购,支持通过政府采购形成生态化技术标准。

4.5 提高公众参与度

提倡广大公众积极地参与到政策制定、实施的监督,使社会发展中技术创新的生态价值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体现。必须要建立起新的有社会公众参与的技术创新社会评估制度,把技术创新从封闭的决策模式中解放出来,向政府监督、全民参与的生态开放模式转变。公众在参与技术创新生态化决策的过程中,对于关系到自己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决策时都会做出真实的意愿表述。

参考文献:

[1]陈旭.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城市”,创意城市[J],2013.3.

[2]潘建红,刘姗姗,高栋.论技术创新生态化与生态文明建设[J],商业时代,2011,27:113-114.

[3]刘焕桂,石柏林.大力发展生态化技术创新[N],光明日报,2013-5-5.

[4] 刘晓凯,马志强.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生态文明[N],中国产经新闻报,2013-5-23.

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篇7

20xx年是我市“文明创建提升年”,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之年。为巩固成果,打造特色亮点,确保实现创建目标,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宣城市创建文明市工作实施意见》和中央、省文明办20xx年重点工作安排,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文明市建设为统揽,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和推进市域文明建设为目标,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坚持对标达标、精准创建,着力实施理想信念、城市功能、市容管理、交通秩序、发展环境、市民素质、志愿服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创建氛围等十大提升行动,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宣城特色的创建品牌,为实现城乡统筹、内外兼修、共建共享的全域文明、全面文明和全民文明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一年的努力,宣城市在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位于全国和全省先进水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跻身全国先进行列;宁国市在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保持省内领先。全市县市区全部创成省级文明县城(城区),省级文明县达到50%以上。创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国家节水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实施美丽乡村“整市推进”行动,完成43个乡镇政府驻地所在集镇和37个省级中心村整治,完成40个市级、45个县级中心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三线四边”环境整治任务。全市80%以上县市区达到市级以上文明县标准,60%以上乡镇、村达到市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

三、主要任务

1、理想信念提升行动。完善“党建带群建、合力抓创建”工作机制,将理想信念提升作为重点工作,把党员干部参加志愿服务作为重要任务,把组织干部入户作为主要载体,不断拓展延伸党建群建合力促创建工作组工作内容。认真组织开展“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教育活动;围绕凝神聚气、创新活力,推进“1533”党建行动计划,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群众。组织开展“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宣传教育,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深化“美丽宣城·圆梦中国”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形势政策教育,组织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展,举办形势政策报告会,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增进改革共识,凝聚发展力量。打造“宣讲惠民”新平台,组建“党委、专家、理论骨干、百姓”等四大类型宣讲团,探索建立市县联动、资源共享、统分结合的“大宣讲”体系。着力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家庭意识教育。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大工程”,继续开展“主题季”活动。

2、城市功能提升行动。加大城市立面改造力度,打造与宣城自然和文化相适应的特色市容街景;全面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进整治方法,提升居民小区创建水平;继续实施背街后巷、集贸市场综合整治工程,下大力气开展市区菜市场改造提升,搬迁木直街夜市。完成市区旱厕改造,推进城市公厕和垃圾中转站等环卫设施建设。启动老城区道路改造微循环三年计划,推进城市道路“白改黑”工程。实施城市设施完善工程,维修城市道路、完善城市盲道、加强绿化管养、完善小区路灯及楼道灯,确保城市硬化、绿化、亮化。继续实施城区河道整治和截污工程,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确保城市环境达标。加强街道文化站、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设施建设,确保设施齐全、运转正常。推进北门棚户区改造、宛溪河综合整治(二期)、阳德路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推进西门口、黄泥巴坎子、原宣向路口、望城岗等地块改造,提升城市整体观瞻效果。

3、市容管理提升行动。坚持并完善市区路段长责任制,路段长一律由包保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健全社区城管服务站运行机制,全面推进“门前三包”和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组织开展“清废、理线”专项整治行动,整治市区废旧报刊亭、电话亭、果壳箱等城市家俱,清理废旧物资收购点,规划建设市区废旧物品交易市场;继续开展杆线综合整治,提升整治水平和效果。巩固城区“牛皮癣”(楼道小广告)、“三车”管理、以及小区室整治成果,加大烟花爆竹限放工作力度,注重源头治理。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更新市区垃圾箱(果壳箱)。组织开展“物业服务提升年”活动,整合零星小区物业管理,完善社区物业服务站建设,加大对物业公司检查考核奖惩力度,确保物业管理明显进步。加强数字城管建设,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建立健全问题发现和快速处置机制,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和便民化。

4、交通秩序提升行动。推进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推进城区公共停车场清退和建设,推进市区停车泊位应划尽划,推进智能交通引导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和承载能力。加强背街后巷和小区停车位(线)施划,设立交通标识,推进交警进社区工作,缓解社区交通秩序混乱局面。开展生活小区停车专项治理行动,出台《居民小区停车管理办法》,破解小区停车难题。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提升公交车、出租车驾驶员素质。开展文明交通宣传教育,建立文明交通劝导常态化机制。加大交通违规行为处罚和曝光力度,处罚面覆盖到非机动车辆和行人,确保机非分离、各行其道、交通道口秩序井然。

5、发展环境提升行动。以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为目标,全面落实《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各项工作要求。深入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扩大“诚信红黑榜”覆盖面和传播面并定期,发掘宣传诚信先进典型,惩戒鞭挞失信败德行为,高标准建设市区诚信示范街。扎实推进文明旅游工作,坚持并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继续开展“最美游客”、“最美导游”评选活动,持续开展不文明旅游行为曝光行动。扎实推进“微笑服务”、优美机关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民主考评公共服务单位活动,提升窗口行业创建水平。加强文明单位动态管理,深化文明单位互查互学活动,建立市级以上文明单位联系社区、帮扶贫困村、结对乡村学校少年宫机制。加强城市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和居民代表民主管理社区事务机制。

6、市民素质提升行动。以“三友三和”(以友爱促和睦、友好促和美、友善促和谐)为主题在社区、单位和社会三个层面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好人宣城”六个一活动,践行核心价值,打造好人宣城品牌,不断提升其影响力,即建立一个好人基金(宣城市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基金会),升级一个好人馆(宣城好人馆),排演一部好人题材花鼓戏(《好人曹二贵》),开设一个好人宣传专栏(《宣城好人故事》),推进建立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网格五级每月评选一次身边好人机制,出台一个好人信贷帮扶办法;制定月评好人命名表彰和新闻办法,推广广德县卢村乡身边好人学习交流做法。深化文明家庭创建,开展“十星文明户”、文明市民评选;开展家风家训故事征集活动,编印《宣城家风家训故事》、《孝行宣城》。加大对不文明行为曝光力度,市文明市建设办明确专人负责曝光,重点对违反城市管理和交通管理规定行为、不文明旅游行为、不诚信行为、不孝子孙等进行曝光。

7、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提升行动。组织实施十件实事工程,即未成年人文明言行引导工程,深化“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市”活动;“未成年人美德行为在线”平台建设工程,在市区全面推广;乡村学校少年宫提升工程,推出宣城市少年宫建设品牌;未成年人主题公园升级工程,丰富展示内容,扩大参与面;美德少年学习评选工程,开展社区好少年、“公益小明星”等评选活动;社区家长学校建设工程,邀请专家到家长学校巡回讲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程,开展心理辅导进学校、进班级活动;中小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市教体局牵头建立“护学志愿岗”制度,改善学校门通秩序;优秀童谣传唱工程,开展征集活动,编印乡土教材;文明校园创建工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弘扬良好校风校训,开展文明班级和文明宿舍评选。

8、志愿服务提升行动。建立市志愿服务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专业化支撑。建立市级志愿服务管理平台,开发和使用志愿服务APP软件,加快推动志愿服务记录、星级认定、嘉许和志愿服务回馈信息化。试点为注册志愿者购买保险工作。加强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开展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上网志愿服务,组建乡村学校少年宫义务辅导员志愿服务队,建立一批以“邻里守望”为主题的志愿服务项目,深化党员志愿服务。加强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规范化建设,建设和提升一批志愿服务广场、公园。加强志愿服务品牌建设,重点打造“人人当城管”、“小手拉大手”等志愿服务项目,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9、美丽乡村建设提升行动。坚持整市推进、全面覆盖,树立经营乡村理念,全面建设富有宣城特色的美丽乡村。开展美丽乡镇建设,制定美丽乡镇创建标准,高标准开展43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和37个省级中心村整治建设。旌德县开展美丽乡村整县推进试点工作。继续实施中心村建设三年覆盖计划,完成40个市级、45个县级中心村建设任务。完成“三线四边”环境治理任务,继续开展“五治理两提升”。继续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工作,保障经费投入,完善市场化机制,全面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广泛开展自然村环境整治,对“三线三边”、精品旅游线路沿线村庄进行“一无一化”整治。大力提高产业发展水平,结合美丽乡村休闲养生旅游开发,建设休闲旅游特色乡镇和特色村。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十星清洁户等创评活动。完善美丽乡村建设组织领导、规划、资金投入、项目整合、长效管护等各类保障机制,继续开展市厅级领导和市直单位联系帮扶工作。

10、创建氛围提升行动。以“文明宣城、美丽家园”为主题,推出宣城市文明创建宣传标识。加强媒体宣传,确保市区主流媒体完成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规定的宣传任务;在相关媒体、网站继续开设《文明创建大家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在行动》、《文明创建曝光台》等专栏,同时,开设《宣城好人故事》、原创公益广告作品展播等专栏。加强公益广告宣传,制定市区公益广告设置规划,完善公益广告设置补偿办法,对公共场所公益广告实行统一设计、统一招标,努力将公益广告设置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靓丽风景线。提升市级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好人展示一条街建设水平,建成市级志愿服务广场;推进县级核心价值观和志愿服务主题广场、主题社区和主题小区建设。深化网络文明传播工作,开展“文明网站”评选,加强与市属媒体融合互动,提高网络志愿者业务水平,《宣城文明网》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方阵,积极打造“互联网+宣城文明创建”品牌。

四、实施步骤

“文明创建提升年”活动从现在开始,到年底结束,分三个阶段推进:

1、启动阶段(1月—2月)。召开动员大会,印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xx年任务分解表,制定“文明创建提升年”活动方案,修订考核评比办法,确定全市文明市建设重点项目和调度项目。各地、各单位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重点做好方案制定、任务分解、宣传发动等工作。

2、实施阶段(3月一10月)。各地、各单位围绕“文明创建提升年”重点工作,查找问题,明确责任,加强调度,组织实施,确保完成目标任务,确保重点项目如期推进。市创建指挥部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调度。市文明市建设办建立每月重点工作提示和定期督查考核制度,组织开展模拟测评,及时交办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测评阶段(11月—12月)。各地、各单位对提升年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补缺补差,完善提高,以最佳状态迎接中央测评组和省文明办组织的年度测评。做好提升年总结评比表彰工作,谋划2017年“文明创建实现年”工作安排。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优化“8+4”工作体制,进一步明确各组(委)工作任务。健全市厅级领导联点社区、联系路段、走访住户、帮扶乡镇及市直单位包保路段、负责网格、联系住户、帮扶中心村的联系工作机制。加强创建队伍建设,充实加强市文明市建设办力量;市区街道设置文明办专职主任,按副科级配备;社区书记(主任)直接分管文明创建,城区社区通过联点单位挂职形式,每个社区配备1-2名专职文明创建指导员。各地、各部门文明创建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级领导要“往前站、向我看、领着干”,确保任务落实到位。

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篇8

在推进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各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做法,主要是“六个坚持”,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突出思想道德内涵,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坚持重在建设立破并举,久久为功务求实效;坚持创新内容手段载体,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坚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形成合力保持常态。这些经验做法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力抓、坚持抓、一把手亲自抓。实践证明,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增进市民文明素质,塑造良好社会风尚,有力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进程。

同时也要清醒看到,一些城市在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比如,有的城市规划先天不足,基础设施欠账较多,人为割断历史文脉,城市风貌缺乏品位特色;有的城市管理不到位,环境脏乱差,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人员无序流动等“城市病”突出;有的城市市民文明素质有待提升,乱闯红灯、乱扔垃圾、排队加塞、损坏公物等不文明行为比较普遍;有的城市治安问题还比较突出,等等。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主动适应我国城市发展新形势、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顺应精神文明建设新要求,不断深化创建文明城市工作。

一、深入学习领会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做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以城市的发展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也必须抓好创建文明城市这个“火车头”,以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带动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党的十以来,对做好城市工作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地位作用上,强调城市发展带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推进城镇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宗旨原则上,强调市民是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的主体,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让城市成为人们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在目标任务上,强调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城市历史文脉;要大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要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打造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要认真学习领会的重要论述,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对于引导城市科学发展,推动城市文明进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1.创建文明城市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战略目标,这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任务。要认识到,城市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就会随之自然提高。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能够使人们在参与中培养现代文明意识,形成良好文明习惯;能够有效改造城市环境面貌,改善市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带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2.创建文明城市是保证新型城镇化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抓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速度平均以每年一个百分点快速推进,从1978年的不足18%,发展到2016年超过57%。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新兴城市大批涌现,城市人口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城市化都不太成功,一些国家还产生了贫民窟这样严重的“城市病”。我国要避免这些问题,保证城镇化的正确方向和科学路径,就必须在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上深入研究、狠下功夫。通过创建文明城市,可以推动城市科学规划、合规建设、高效管理,实现城市生产发展、生活宜居、生态良好,实现城市以人为本、文明和谐、充满活力,助推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这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

3.创建文明城市是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创建文明城市顺应了群众愿望,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推动各地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做实事,是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民心工程。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对追求文明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加迫切。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l展,提升群众生活质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4.创建文明城市是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高,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今年2月,视察北京时强调,要立足提高治理能力抓好城市建设。深化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有利于推动城市治理模式和治理制度创新,建立常态长效管理机制;有利于强化城市依法管理依规治理,更好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症难题;有利于调动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推动形成政府、社会、市民多方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城市管理格局。创建文明城市,既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体现。

经过多年努力,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取得了重大进步,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广大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撑。面对决胜全面小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创建文明城市任务更加繁重,同时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当前,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承担的目标任务,可以概括为“一个全面推进、四个着力提升、建设‘三个城市’”。“一个全面推进”,就是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已经从改革开放之初整治环境脏乱差的起步阶段,到全社会“讲文明、树新风”的广泛铺开阶段,再到当前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全面推进的阶段。“四个着力提升”,就是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着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着力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建设‘三个城市’”,就是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文化厚重的文明城市、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

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崇德向善的城市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灵魂工程。要坚持用核心价值观引领创建活动,在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把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到创建工作各个环节、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塑造城市之魂,培育城市之德,使文明城市成为市民文明有礼、人际关系和谐、公共秩序井然、社会风尚良好的标杆。

1.增强市民文明意识。推进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既要见事见物,更要见思想见精神。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贯穿创建文明城市全过程,使创建工作更体现思想内涵和价值导向,更具有人文精神和情感关怀。要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牢牢把握理想信念这个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闪亮。要运用多种方式,在广大市民中持久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开展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宣传教育,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听党话跟党走,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群众有许多利益诉求。创建文明城市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多做统一思想、化解矛盾的工作,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工作,更好地疏导情绪、温润心灵,培育健康理性的社会心态。

2.规范市民文明行为。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市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学习工作和行为习惯,让市民群众在实践中感知领悟和自觉践行。要广泛开展文明社会风尚行动,加强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教育引导,大力普及文明礼仪规范,引导人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诚信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要加强诚信教育,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在便民服务中倡导诚信、检验诚信,引导人们感知诚信、领悟诚信,同时建立完善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在全社会培育诚信精神,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风尚。学雷锋志愿服务是培育文明市民、树立文明风尚的重要抓手,创建文明城市要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是要依托社区培养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提倡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推动形成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要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抵制大操大办、炫富斗阔、奢靡浪费等不良现象,改变落后风俗习惯,树立现代文明理念。要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各类基层创建活动,激活城市文明的“细胞”,筑牢城市文明的基础。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不仅要靠自觉践行,还要靠制度约束。要倡导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鲜明法律规范的正确价值导向,善于运用法治手段和制度力量促进文明行为的养成。

3.营造城市文明氛围。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弘扬传播社会主流价值,需要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一是用好媒体宣传。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大力宣传文明创建先进经验和有益做法,加强对价值观领域热点问题的有效引导,针砭背离主流价值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切实发挥新闻舆论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作用。二是做好公益广告。公益广告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新风的重要载体,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基本动作”,也是十以来精神文明创建的一个工作亮点。全国人大新修订的《广告法》写入公益广告专门条款,有关部门联合出台了《公益广告促进和管理暂行办法》。要认真抓好彻落实,加大创意制作和刊播展示力度,推出一批导向鲜明、富有内涵、感染力强、出新出彩的精品力作,让公益广告在城市公园、广场、学校、商业街区、居民社区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成为风景。三是抓好典型带动。要发挥先进典型在弘扬主流价值方面的榜样引领作用,在基层广泛发现和推选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善行义举、身边好人,突出表彰宣传其中作出重大贡献、群众认可度高、社会影响大的先进典型,形成群星灿烂与七星共明的先进群体格局,产生覆盖全面、远近皆宜的示范效应。

三、注重发挥文化的滋养涵育作用,建设文化厚重的城市

文化代表和反映着城市的特质品位和形象风格,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创建文明城市,要把城市的文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用建筑风格提升城市品位,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气质。

城市建筑是城市风貌的外在表现。打造一个城市的建筑特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要注重塑造风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明确城市风貌定位,突出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处理好功能与品位、现代与传统、人文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千城一面”的问题,建设宜居、生态、现代城市。二要注重个性特色,提高单体建筑设计水平。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功能分区,编制城市重要节点、重要地段的局部规划,做到既个性突出又整体协调。单体建筑不在体量大小,关键要有风格,风格是建筑的灵魂,有风格的建筑年代越久远越有味道。要对城市单体建筑设计进行引导和指导,改变大城市到处都是玻璃幕墙、小县城到处都是卷帘门的状况。三要注重色彩协调,增强建筑立面装饰美感。如同家庭装修一样精心设计,搞好城市建筑的风貌改造和色彩搭配,使建筑色调与自然色彩相协调,形成鲜明的城市色彩基调,既不能色彩斑驳,又不能死气沉沉。四要注重历史传承,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精心保护承载城市文化的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传承和展示各地的民族特色、地域风情和文化传统,不能做“拆真古迹、建假古董”那样的事,也不能简单复制其他地方建筑样式,盲目模仿欧陆建筑风格,搞不伦不类的“山寨版”。这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文化生活能够彰显一个城市特有的气度风韵。创建文明城市,要把丰富文化生活作为重要内容。要立足文化惠民、改善文化民生,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一手抓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影剧院等专业性文化设施建设,一手抓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提高文化设施利用效率和服务效能,不断完善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市民的文化需求。要看到,群众具有蓬勃的文化创造活力,风靡城乡的广场舞就是群众自发兴起的。要创造条件,引导群众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既丰富文化生活,又促进身心健康。浓浓的书香味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气质,要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终身学习,扶持实体书店发展,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开设贴近群众的读书场所,创新便民利民的阅读方式,激发群众读书兴趣,努力打造书香城市。今年初,党中央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认真抓好落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和生产生活,传承发展传统戏剧戏曲、民族文学音乐、乡土文化习俗,不断提升群众的传统文化涵养。中央文明办在去年的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将戏曲进校园作为重要指标内容,推动各地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组织专业院团到中小学校进行戏曲演出,收到了很好效果。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要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培育具有标志性的城市精神。

四、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和谐宜居的城市

城市的核心是人。创建文明城市必须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把让群众生活得更舒适这一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之中,为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和变化,不断提高城市的宜居程度,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1.抓好规划建设,打造合理城市空间。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规划科学是最大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忌讳。要把规划建设水平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评价标准,进一步细化指标,推动各地不断提高规划的科学性。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要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的理念融入规划全过程,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要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战略引导和刚性控制作用,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同时,要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反哺能力,以城市发展带动乡村发展,以城市新风带动文明乡风,以城市优势文化资源支持农村文化建设,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城乡居民共享文明创建成果。

2.强化精细管理,提供良好公共服务。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是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迫切要求。城市管理能不能做到精细,既关系到克服粗放管理带来的弊端,也考验各级干部管理城市的眼光见识和能力水平。要综合运用市场、法律、行政等手段,建设智慧城市、创新城市,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细的城市管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务。要按照中央要求改革城市管理体制,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应急管理,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推动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看病上学、养老托幼、市政设施、公交出行、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民生问题,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要加快补齐短板,抓在实处、抓出成效,努力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身边的变化。要针对城市老旧小区困难人群集中、整体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落后、物业服务缺失等难点问题,加强环境整治和设施改造,提升服务能力,增进群众福祉。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