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设计文化的民族性8篇

时间:2023-12-14 09:57:07

设计文化的民族性

设计文化的民族性篇1

【关键词】民族文化;设计;设计文化

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马林洛夫斯基说过:“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一切生物的需要己转化为文化的需要;现代设计正是一门以文化为本位,以生活为基础,以现代为导向的设计学科。”因此我们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应把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来对待,在现代社会中,设计理论的研究已不仅是一门学科的深入剖析,而应是多种学科交叉的统观。把设计活动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研究,也就不仅是简单的物质功能的满足和精神需求能一言蔽之的,其中的内涵是现代设计师们所必须探究的,一件成功的设计作品必然鲜明的反映其本民族的文化特征。

一、设计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设计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在文化的参与和制约下展开和完成并体现出当时文化的风貌。不同的民族文化有着不同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心理结构或者说是文化心理逻辑,反映出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它们在工业产品、建筑、服饰、环境建设等设计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纵观设计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任何时代的设计都是与当地的民族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如鲍列夫在《美学》中所说:“艺术设计的过程需要重新组合客体,甚至有可能从各个方面借助组合的客体。正是在文化中,人们按照全人类的经验加工着有关存在的一切印象。”

民族传统文化对设计的影响主要有以下表现:民族传统影响设计原则;民族传统影响设计师和受众的思维方式;民族传统影响设计的形式体系;民族传统影响设计的评价标准。设计无时无处不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尽管有些现代设计师,尤其是那些具有前卫意识的设计师,时时声称要抛弃传统,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无传统”的,但实际情况不可能如此。设计从来就不是可以恣意妄为的纯个人行为。从材料、工具、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显性传统到对设计认识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审美观点等隐性传统,都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设计师。德卢西奥·迈耶对此的评价是极为确切的:“现代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无法完全使自己脱离习俗。他不能仅因决定脱离习俗而突然声称为新史前派。”日本的现代设计在不长时间里发展到较高水平,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很多的日本设计师自觉地将日本的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理念之中。日本设计界对此评价说:“对这种机械时代,信息化社会的设计来说,也必须从与人类密切相关的效用方面来考虑传统物品所具有的‘优良质地’和温情。在人类创造、人类使用,应该给人以方便和利益的设计中,需要有效地利用日本人的传统,使其继续保持生命力。” 中国的设计界也应该重视传统继承的问题。举例来说,国人欣赏具有“高雅”、“雅致”格调的物品,实际上是受传统老庄美学宣传的“恬静淡泊”的美的影响。那么设计师在处理这一类格调的设计时,必然须遵循老庄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创作之道,否则是不可能让受众感觉到相应的审美意象的。这种“美”与“美”的创作之道的对应法则,正是从我国数千年的传统民族文化中提炼出来的。因此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有所了解,对中国的传统审美观有所认识,对设计师而言是相当必要的。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整体意识、生态意识、人文导向、雅俗观、多元论倾向等等,都对现代的设计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 继承并发展一切优秀的文化传统,是设计创新的前提。而脱出美学传统的物化表现,将美学传统的精神注入到设计师的头脑里并与其现代意识相结合,这本身就是一种设计理念的创新。

二、成熟的设计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

设计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因为全世界的文化不是来自于同一源头,所以必然就存在民族性的问题。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由于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形成了与其他民族不问的语言、习惯、道德、思维、价值和审美观念,因而也就必然形成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设计文化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设计文化结构的观念层面上,它反映了整个民族的心理共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观念,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自己的设计活动和产品中。由于设计成形于设计的意识观念、是设计意识的物化、是民族设计意识的派生、是在人们设计观念指导下的活动方式和实践成果,因此每一个设计都拉上了不同的民族色彩,打上了民族性的烙印。设计需要创造。如果没有创造,整个世界将是同一个模样,但创造是有基础的,不同的地区有其地域环境、气候条件、经济情况、人文思想、民族习惯等等差异。表现在设计方面,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法兰西民族,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良好的生活环境造就了法兰西民族追求美妙而浪漫的生活习惯,时尚成了这个迷人国度奉行的生活准则。时装、香水这些体现浪漫、时尚的载体成了这个民族的代名词,洛可可风的延存与装饰艺术运动的渲染形成了一种华丽、经典的法国浪漫风格;德意志民族则不同,气候干燥、多山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严谨的德国人。因而,德国的设计体现出了严谨、重视实效、重视功能和品质,就连较为倾向艺术性的平面设计在这里也自由不起来。包豪斯就是其代表,乌尔姆设计学院提出的设计就是科学技术,从而形成了重功能、重技术,缺乏艺术感的德国风格;美利坚民族是各个民族的大融合,在渴望自由的环境下造就了设计的幽默感与随意性。短暂的历史,自由的人性,使美国设计更具轻松、乐观的色彩;丹麦是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一个小国,国土面积4万3千平方公里,人口500余万。但在国际设计界,丹麦却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国家,在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及相关的家具、灯具等设计领域独树一帜,创造出了为世人称道的简洁、温馨、自然而富于人情味的人居环境;古代日本是自然崇拜。其传统文化借鉴了包括佛教、汉字书写体系和中国唐朝的艺术和建筑。日本的艺术既可能简朴,也可能繁复,既有楚楚动人抽象的一面,又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做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从日本的设计作品中似乎看到了一种静、虚、空灵的境界,更深深地感受到一种东方式的抽象。这些无不诞生于他们的民族文化观念中。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人与人,人与物之间讲求和谐共处,因此在自我实现的要求上表现得深沉含蓄又强烈突出,反映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内容。总之每个民族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和追求,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包括产品设计来表现自己的民族特色,借助有形的实体表达本民族的民族性,寻求民族认同感。

三、民族文化性是现代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使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了设计的民族化问题,设计必须融入当地的文化中去才可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处于东亚文化核心地位的国度里,更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设计的民族化并不是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肤浅理解,不是“形”的简单套用和照搬,而是要将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即“神” 融入进去。香港的著名设计师靳埭强的成功,就是因为他懂得如何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如中国水墨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设计中。儒家的审美标准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和”,“和”体现包容性,包容性必然衍生多样性。把“和”的观念应用于造物工艺,就体现在形式与功能的协调结合与造型的多样性之上。古代工艺产品讲究和谐,讲究节制,过分强调设计中的某一方面,必然会导致“失和”。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古代艺术家的造型审美趣味很少指向“五色”、“五音”、“五味”等炫人耳目之物,而更多指向“朴素”、“平淡”一类对象的根本原因所在。具体表现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就是“尚清”的审美追求。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中国古代审美要求“内敛”,正是美善统一的自觉要求。“和”还体现在“天人合一”,表现在造物设计上就是体现“形式表达情感”的设计理念,对消费者来说购买的不仅仅是产品的使用功能,他们更需要通过让人赏心悦目的方式购买包含在产品中的人文价值、精神关怀和自我意识。设计是一种把人们的思想赋予形态的工作,设计就是将所有的人造物赋予美好的形态并附加相应的使用价值,优秀的设计是真善美的融合。现代设计从过去对功能的满足进一步上升到了对人的精神关怀,在设计中融入文化,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使一件产品能充分体现其本民族的特色,是现代设计师的责任所在。

四、结语

现代设计不应只是把文化当作提高自身身价的装饰,不应该仅仅满足于从传统中套用文化符号,敷衍地“借鉴”传统,而应该站在更高的地方,从文化现象中体会到当时的创造者对世界、对自己的理解。从中汲取前人具体创作背后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努力去领悟前人在创造中所体现出的民族文化精神。在我们的创作中将自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充分融入到设计中,体现我们创造的真正价值。 随着我们民族文化的不断积累和沉淀,深深蕴涵这些文化的设计思想与作品一定会被人们传承并且不断地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徐千里.创造与评价的人文尺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设计文化的民族性篇2

【关键词】民族文化;设计;设计文化

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马林洛夫斯基说过:“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一切生物的需要己转化为文化的需要;现代设计正是一门以文化为本位,以生活为基础,以现代为导向的设计学科。”因此我们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应把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来对待,在现代社会中,设计理论的研究已不仅是一门学科的深入剖析,而应是多种学科交叉的统观。把设计活动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研究,也就不仅是简单的物质功能的满足和精神需求能一言蔽之的,其中的内涵是现代设计师们所必须探究的,一件成功的设计作品必然鲜明的反映其本民族的文化特征。

一、设计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设计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在文化的参与和制约下展开和完成并体现出当时文化的风貌。不同的民族文化有着不同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心理结构或者说是文化心理逻辑,反映出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它们在工业产品、建筑、服饰、环境建设等设计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纵观设计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任何时代的设计都是与当地的民族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如鲍列夫在《美学》中所说:“艺术设计的过程需要重新组合客体,甚至有可能从各个方面借助组合的客体。正是在文化中,人们按照全人类的经验加工着有关存在的一切印象。”

民族传统文化对设计的影响主要有以下表现:民族传统影响设计原则;民族传统影响设计师和受众的思维方式;民族传统影响设计的形式体系;民族传统影响设计的评价标准。设计无时无处不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尽管有些现代设计师,尤其是那些具有前卫意识的设计师,时时声称要抛弃传统,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无传统”的,但实际情况不可能如此。设计从来就不是可以恣意妄为的纯个人行为。从材料、工具、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显性传统到对设计认识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审美观点等隐性传统,都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设计师。德卢西奥·迈耶对此的评价是极为确切的:“现代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无法完全使自己脱离习俗。他不能仅因决定脱离习俗而突然声称为新史前派。”日本的现代设计在不长时间里发展到较高水平,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很多的日本设计师自觉地将日本的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理念之中。日本设计界对此评价说:“对这种机械时代,信息化社会的设计来说,也必须从与人类密切相关的效用方面来考虑传统物品所具有的‘优良质地’和温情。在人类创造、人类使用,应该给人以方便和利益的设计中,需要有效地利用日本人的传统,使其继续保持生命力。” 中国的设计界也应该重视传统继承的问题。举例来说,国人欣赏具有“高雅”、“雅致”格调的物品,实际上是受传统老庄美学宣传的“恬静淡泊”的美的影响。那么设计师在处理这一类格调的设计时,必然须遵循老庄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创作之道,否则是不可能让受众感觉到相应的审美意象的。这种“美”与“美”的创作之道的对应法则,正是从我国数千年的传统民族文化中提炼出来的。因此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有所了解,对中国的传统审美观有所认识,对设计师而言是相当必要的。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整体意识、生态意识、人文导向、雅俗观、多元论倾向等等,都对现代的设计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 继承并发展一切优秀的文化传统,是设计创新的前提。而脱出美学传统的物化表现,将美学传统的精神注入到设计师的头脑里并与其现代意识相结合,这本身就是一种设计理念的创新。

二、成熟的设计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

设计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因为全世界的文化不是来自于同一源头,所以必然就存在民族性的问题。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由于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形成了与其他民族不问的语言、习惯、道德、思维、价值和审美观念,因而也就必然形成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设计文化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设计文化结构的观念层面上,它反映了整个民族的心理共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观念,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自己的设计活动和产品中。由于设计成形于设计的意识观念、是设计意识的物化、是民族设计意识的派生、是在人们设计观念指导下的活动方式和实践成果,因此每一个设计都拉上了不同的民族色彩,打上了民族性的烙印。设计需要创造。如果没有创造,整个世界将是同一个模样,但创造是有基础的,不同的地区有其地域环境、气候条件、经济情况、人文思想、民族习惯等等差异。表现在设计方面,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法兰西民族,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良好的生活环境造就了法兰西民族追求美妙而浪漫的生活习惯,时尚成了这个迷人国度奉行的生活准则。时装、香水这些体现浪漫、时尚的载体成了这个民族的代名词,洛可可风的延存与装饰艺术运动的渲染形成了一种华丽、经典的法国浪漫风格;德意志民族则不同,气候干燥、多山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严谨的德国人。因而,德国的设计体现出了严谨、重视实效、重视功能和品质,就连较为倾向艺术性的平面设计在这里也自由不起来。包豪斯就是其代表,乌尔姆设计学院提出的设计就是科学技术,从而形成了重功能、重技术,缺乏艺术感的德国风格;美利坚民族是各个民族的大融合,在渴望自由的环境下造就了设计的幽默感与随意性。短暂的历史,自由的人性,使美国设计更具轻松、乐观的色彩;丹麦是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一个小国,国土面积4万3千平方公里,人口500余万。但在国际设计界,丹麦却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国家,在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及相关的家具、灯具等设计领域独树一帜,创造出了为世人称道的简洁、温馨、自然而富于人情味的人居环境;古代日本是自然崇拜。其传统文化借鉴了包括佛教、汉字书写体系和中国唐朝的艺术和建筑。日本的艺术既可能简朴,也可能繁复,既有楚楚动人抽象的一面,又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做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从日本的设计作品中似乎看到了一种静、虚、空灵的境界,更深深地感受到一种东方式的抽象。这些无不诞生于他们的民族文化观念中。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人与人,人与物之间讲求和谐共处,因此在自我实现的要求上表现得深沉含蓄又强烈突出,反映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内容。总之每个民族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和追求,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包括产品设计来表现自己的民族特色,借助有形的实体表达本民族的民族性,寻求民族认同感。

三、民族文化性是现代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使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了设计的民族化问题,设计必须融入当地的文化中去才可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处于东亚文化核心地位的国度里,更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设计的民族化并不是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肤浅理解,不是“形”的简单套用和照搬,而是要将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即“神” 融入进去。香港的著名设计师靳埭强的成功,就是因为他懂得如何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如中国水墨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设计中。儒家的审美标准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和”,“和”体现包容性,包容性必然衍生多样性。把“和”的观念应用于造物工艺,就体现在形式与功能的协调结合与造型的多样性之上。古代工艺产品讲究和谐,讲究节制,过分强调设计中的某一方面,必然会导致“失和”。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古代艺术家的造型审美趣味很少指向“五色”、“五音”、“五味”等炫人耳目之物,而更多指向“朴素”、“平淡”一类对象的根本原因所在。具体表现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就是“尚清”的审美追求。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中国古代审美要求“内敛”,正是美善统一的自觉要求。“和”还体现在“天人合一”,表现在造物设计上就是体现“形式表达情感”的设计理念,对消费者来说购买的不仅仅是产品的使用功能,他们更需要通过让人赏心悦目的方式购买包含在产品中的人文价值、精神关怀和自我意识。设计是一种把人们的思想赋予形态的工作,设计就是将所有的人造物赋予美好的形态并附加相应的使用价值,优秀的设计是真善美的融合。现代设计从过去对功能的满足进一步上升到了对人的精神关怀,在设计中融入文化,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使一件产品能充分体现其本民族的特色,是现代设计师的责任所在。

四、结语

现代设计不应只是把文化当作提高自身身价的装饰,不应该仅仅满足于从传统中套用文化符号,敷衍地“借鉴”传统,而应该站在更高的地方,从文化现象中体会到当时的创造者对世界、对自己的理解。从中汲取前人具体创作背后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努力去领悟前人在创造中所体现出的民族文化精神。在我们的创作中将自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充分融入到设计中,体现我们创造的真正价值。 随着我们民族文化的不断积累和沉淀,深深蕴涵这些文化的设计思想与作品一定会被人们传承并且不断地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徐千里.创造与评价的人文尺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设计文化的民族性篇3

【关键词】民族文化;设计;设计文化

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马林洛夫斯基说过:“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一切生物的需要己转化为文化的需要;现代设计正是一门以文化为本位,以生活为基础,以现代为导向的设计学科。”因此我们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应把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来对待,在现代社会中,设计理论的研究已不仅是一门学科的深入剖析,而应是多种学科交叉的统观。把设计活动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研究,也就不仅是简单的物质功能的满足和精神需求能一言蔽之的,其中的内涵是现代设计师们所必须探究的,一件成功的设计作品必然鲜明的反映其本民族的文化特征。

一、设计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设计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在文化的参与和制约下展开和完成并体现出当时文化的风貌。不同的民族文化有着不同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心理结构或者说是文化心理逻辑,反映出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它们在工业产品、建筑、服饰、环境建设等设计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纵观设计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任何时代的设计都是与当地的民族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如鲍列夫在《美学》中所说:“艺术设计的过程需要重新组合客体,甚至有可能从各个方面借助组合的客体。正是在文化中,人们按照全人类的经验加工着有关存在的一切印象。”

民族传统文化对设计的影响主要有以下表现:民族传统影响设计原则;民族传统影响设计师和受众的思维方式;民族传统影响设计的形式体系;民族传统影响设计的评价标准。设计无时无处不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尽管有些现代设计师,尤其是那些具有前卫意识的设计师,时时声称要抛弃传统,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无传统”的,但实际情况不可能如此。设计从来就不是可以恣意妄为的纯个人行为。从材料、工具、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显性传统到对设计认识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审美观点等隐性传统,都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设计师。德卢西奥·迈耶对此的评价是极为确切的:“现代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无法完全使自己脱离习俗。他不能仅因决定脱离习俗而突然声称为新史前派。”日本的现代设计在不长时间里发展到较高水平,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很多的日本设计师自觉地将日本的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理念之中。日本设计界对此评价说:“对这种机械时代,信息化社会的设计来说,也必须从与人类密切相关的效用方面来考虑传统物品所具有的‘优良质地’和温情。在人类创造、人类使用,应该给人以方便和利益的设计中,需要有效地利用日本人的传统,使其继续保持生命力。” 中国的设计界也应该重视传统继承的问题。举例来说,国人欣赏具有“高雅”、“雅致”格调的物品,实际上是受传统老庄美学宣传的“恬静淡泊”的美的影响。那么设计师在处理这一类格调的设计时,必然须遵循老庄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创作之道,否则是不可能让受众感觉到相应的审美意象的。这种“美”与“美”的创作之道的对应法则,正是从我国数千年的传统民族文化中提炼出来的。因此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有所了解,对中国的传统审美观有所认识,对设计师而言是相当必要的。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整体意识、生态意识、人文导向、雅俗观、多元论倾向等等,都对现代的设计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 继承并发展一切优秀的文化传统,是设计创新的前提。而脱出美学传统的物化表现,将美学传统的精神注入到设计师的头脑里并与其现代意识相结合,这本身就是一种设计理念的创新。

二、成熟的设计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

设计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因为全世界的文化不是来自于同一源头,所以必然就存在民族性的问题。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由于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形成了与其他民族不问的语言、习惯、道德、思维、价值和审美观念,因而也就必然形成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设计文化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设计文化结构的观念层面上,它反映了整个民族的心理共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观念,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自己的设计活动和产品中。由于设计成形于设计的意识观念、是设计意识的物化、是民族设计意识的派生、是在人们设计观念指导下的活动方式和实践成果,因此每一个设计都拉上了不同的民族色彩,打上了民族性的烙印。设计需要创造。如果没有创造,整个世界将是同一个模样,但创造是有基础的,不同的地区有其地域环境、气候条件、经济情况、人文思想、民族习惯等等差异。表现在设计方面,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法兰西民族,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良好的生活环境造就了法兰西民族追求美妙而浪漫的生活习惯,时尚成了这个迷人国度奉行的生活准则。时装、香水这些体现浪漫、时尚的载体成了这个民族的代名词,洛可可风的延存与装饰艺术运动的渲染形成了一种华丽、经典的法国浪漫风格;德意志民族则不同,气候干燥、多山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严谨的德国人。因而,德国的设计体现出了严谨、重视实效、重视功能和品质,就连较为倾向艺术性的平面设计在这里也自由不起来。包豪斯就是其代表,乌尔姆设计学院提出的设计就是科学技术,从而形成了重功能、重技术,缺乏艺术感的德国风格;美利坚民族是各个民族的大融合,在渴望自由的环境下造就了设计的幽默感与随意性。短暂的历史,自由的人性,使美国设计更具轻松、乐观的色彩;丹麦是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一个小国,国土面积4万3千平方公里,人口500余万。但在国际设计界,丹麦却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国家,在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及相关的家具、灯具等设计领域独树一帜,创造出了为世人称道的简洁、温馨、自然而富于人情味的人居环境;古代日本是自然崇拜。其传统文化借鉴了包括佛教、汉字书写体系和中国唐朝的艺术和建筑。日本的艺术既可能简朴,也可能繁复,既有楚楚动人抽象的一面,又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做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从日本的设计作品中似乎看到了一种静、虚、空灵的境界,更深深地感受到一种东方式的抽象。这些无不诞生于他们的民族文化观念中。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人与人,人与物之间讲求和谐共处,因此在自我实现的要求上表现得深沉含蓄又强烈突出,反映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内容。总之每个民族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和追求,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包括产品设计来表现自己的民族特色,借助有形的实体表达本民族的民族性,寻求民族认同感。

三、民族文化性是现代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使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了设计的民族化问题,设计必须融入当地的文化中去才可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处于东亚文化核心地位的国度里,更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设计的民族化并不是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肤浅理解,不是“形”的简单套用和照搬,而是要将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即“神” 融入进去。香港的著名设计师靳埭强的成功,就是因为他懂得如何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如中国水墨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设计中。儒家的审美标准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和”,“和”体现包容性,包容性必然衍生多样性。把“和”的观念应用于造物工艺,就体现在形式与功能的协调结合与造型的多样性之上。古代工艺产品讲究和谐,讲究节制,过分强调设计中的某一方面,必然会导致“失和”。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古代艺术家的造型审美趣味很少指向“五色”、“五音”、“五味”等炫人耳目之物,而更多指向“朴素”、“平淡”一类对象的根本原因所在。具体表现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就是“尚清”的审美追求。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中国古代审美要求“内敛”,正是美善统一的自觉要求。“和”还体现在“天人合一”,表现在造物设计上就是体现“形式表达情感”的设计理念,对消费者来说购买的不仅仅是产品的使用功能,他们更需要通过让人赏心悦目的方式购买包含在产品中的人文价值、精神关怀和自我意识。设计是一种把人们的思想赋予形态的工作,设计就是将所有的人造物赋予美好的形态并附加相应的使用价值,优秀的设计是真善美的融合。现代设计从过去对功能的满足进一步上升到了对人的精神关怀,在设计中融入文化,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使一件产品能充分体现其本民族的特色,是现代设计师的责任所在。

四、结语

现代设计不应只是把文化当作提高自身身价的装饰,不应该仅仅满足于从传统中套用文化符号,敷衍地“借鉴”传统,而应该站在更高的地方,从文化现象中体会到当时的创造者对世界、对自己的理解。从中汲取前人具体创作背后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努力去领悟前人在创造中所体现出的民族文化精神。在我们的创作中将自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充分融入到设计中,体现我们创造的真正价值。 随着我们民族文化的不断积累和沉淀,深深蕴涵这些文化的设计思想与作品一定会被人们传承并且不断地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徐千里.创造与评价的人文尺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设计文化的民族性篇4

关键词:民族文化;室内设计教育;重要性;教育途径

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彰显了一个民族的深厚底蕴,是一个民族发展强大的不竭动力和精神支柱,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既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途径,也是培养公民爱国情怀的重要举措,对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国家的稳定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世界一体化发展趋势使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涌入国内,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念造成了强烈冲击,如何在室内设计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是当前教育改革中必须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一、室内设计教育中融入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近几年,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作为建筑行业中的重要分支,室内设计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相关知识理论变得越来越完善。但是从当前的室内设计成果来看,其中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改善,其中设计风格缺乏民族特色现象尤为严重,无法彰显出民族文化的魅力和内涵,过于重视装修表象,缺乏创新意识,很难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室内设计师民族文化素养较低,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所以,必须在室内设计教育中融入民族文化,改善当前室内设计现状。在室内设计教育中融入民族文化,从学生自身、室内设计行业以及民族文化传承等众多角度来看,都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1]。首先,民族文化作为前人的智慧结晶,有很多艺术元素都能给学生带来设计灵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有效提高室内设计教学质量;并且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其次,能够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知和理解,感受到民族文化魅力及内涵,在室内设计中彰显出民族特色,同时还促进了民族文化和西方优秀文化的融合,满足了时代对室内设计新的要求,有利于室内设计行业的良好发展。最后,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使学生在学习、掌握民族文化的同时,能够以室内设计为媒介,使更多的人接触到民族文化,扩大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二、民族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条件较差

室内设计专业术属于艺术类学科,有其特殊性和要求,但几乎所有类型高等院校都开设了这门专业,这就造成了教学混论、有些基本教学条件都很欠缺,更不用提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民族文化教育质量差。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管理体制及教学方法是有一定的区别的,部分高校在室内设计教育中融入民族文化时受到限制,学校教学体系与室内设计教育存在冲突,无法实现预期效果。部分高校对民族文化教育不够重视,没有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设计,也没有配备专业老师,民族文化与室内设计教育的融合仅仅停留在表面工作,很难得到落实[2]。

2.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缺失

当前,很多高校没有将民族文化艺术纳入到教学课程,没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教学,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缺失现象严重。因为学校没有开设民族文化艺术类课程,学生仅仅是学习到了设计史和艺术史,对民族文化艺术知识接触较少,通过自学很难认识到民族文化艺术的本质特点,民族文化素养较低。并且在进入社会后,面对不规范的行业市场和激烈的竞争,学生也无暇对民族文化艺术进行系统性的学习,难以形成个性化设计风格,设计作品无法真正彰显民族特色。

3.专业教学观念滞后

室内设计教育与普通艺术教育有着本质区别,但是很多高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两者明显去分开,缺乏对室内设计教学的综合性考虑,专业教学观念滞后严重,导致学生容易将室内设计与普通类艺术学科混淆在一起,学生的专业性不强。并且很多高校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将教学重点全放在了专业知识及技能技法的传授方面,而忽视了民族文化教育,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较低,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难以将室内设计技巧与民族文化元素有机结合起来。

三、民族文化融入室内设计教育的途径

1.强化教师民族文化素养培训

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民族文化素养,更好的承担起民族文化教育任务,对学生起到更好的指导和熏陶作用[3]。但是从当前我国的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来看,具备较高民族文化素养的教师少之又少,很难对学生做到科学的引导,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得不到提高,也无法在室内设计中融入民族文化,所以就需要强化教师民族文化素养培训。教育管理者应该为老师提供更多的民族文化学习机会;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师也应该重新自我定位,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解、学习民族文化,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积累丰富的设计经验,对学生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2.增设民族文化艺术理论课程

学校是学生系统学习民族文化艺术的主要阵地,所以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阵地优势,增设民族文化艺术理论课程,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民族文化艺术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不拘一格聘请相关老师承担民族文化课教学任务,课程可涉及到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独特民族符号等。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对民族特色文化进行深入的学习,帮助学生构建系统民族文化知识,做到对民族文化内涵的真正理解和掌握,能够使民族文化融入到室内设计中,灵活解决从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4]。

3.强化民族文化实践教学

保证民族文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步性,对于实现室内设计教育与民族文化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提高室内设计教学质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民族地区进行采风实践,了解当地的民族特色及室内设计特点,在实践过程中对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检验,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善。同时,还能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主探索、挖掘所不了解的知识,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4.开展民族文化比赛与课程考核

在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考核的时候,可以采用命题设计形式,同时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室内设计教育与民族文化融合过程中,可以开展民族文化比赛与课程考核。以某个民族为设计主题,使学生对该民族特点以及独特文化进行总结,寻找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符号,并结合所学室内设计手法对其加以灵活运用。通过这种形式的比赛和考核,可以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实现与室内设计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形成民族设计方法、积累设计经验。

四、结语

为了提高设计师的民族文化素养,创新室内设计方法,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风格,就需要将民族文化融入到室内设计教育中。通过强化教师民族文化素养培训,增设民族文化艺术理论课程了,强化民族文化实践教学,开展民族文化比赛与课程考核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室内设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更多民族文化素养较高的设计师,通过室内设计,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及内涵。

参考文献:

[1]赵宏云.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运用浅析[J].赤子:上中旬,2015(19):148-148.

[2]蒙敏.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运用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33):230-231.

[3]雍建华.民族文化传承视野下室内设计课程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6):141-142.

设计文化的民族性篇5

关键词:民族性文化元素;动画设计;审美表达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中有着很多优秀的成分,值得我们去传承与发扬。民族性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不但能够丰富动画作品的文化内涵,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动画设计的创造性与内容的趣味性。另外,动画的受众是以儿童为主体,加强动画设计与民族性文化元素的结合,对于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代代传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动画设计与制作的发展

我国的动画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是动画领域中一支重要的流派,在世界动画舞台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曾获得无数个奖项和荣誉,可谓是东方动画艺术中的瑰宝。从20世纪20年代初到80年代中叶,我国的动画事业蓬勃发展、生机盎然、百花齐放,动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画面完美、内容深刻。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动画领域相继出现了一系列优秀的动画作品,如水墨风格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骄傲的将军》等,皮影风格动画《人参娃娃》、《铁扇公主》、《猪八戒吃西瓜》等,木偶风格动画《神笔马良》、《火焰山》、《半夜鸡叫》等,这些动画作品充分的体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特色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是我国动画发展历史中的宝贵财富,这一时期的动画作品也因其突出的中国特色被誉为动画界的“中国学派”。

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的动画发展呈现出十分缓慢的态势,动画产业也开始落后于国际上其他动画生产大国。在这一阶段我国的动画产业面临着各种严峻的问题,动画人才的严重短缺、动画内容的局限性、动画产业链的不完整、知识产权意识薄弱以及先进技术的引进与应用研究的滞后,这些因素极大限制了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速度。而与中国相比,欧美以及日本则在这一时期通过对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开发与有效应用,开始了动画产业的高速发展阶段,动画设计制作技术不断创新,产业化与市场化模式逐渐形成,动画制作水平快速提高,并超越世界其他国家,迅速占领了世界动画市场的有利空间,同时将本国的民族文化与意识形态通过动画,传播到世界各地。

2 民族性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的重要性

在我国早期的动画作品,民族性文化元素的应用十分普遍,以我国第一部动画作品《大闹天宫》为例,这部基于文学名著《西游记》制作的动画作品从题材到内容都体现着浓浓的中国文化特色,也是我国早期动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而随后出现的大量动画作品从风格到题材上也都大量的借鉴了民族文化中的优秀内容,尤其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如皮影戏、水墨画、木偶戏、剪纸艺术等,这些都是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中逐渐孕育的文化艺术瑰宝,为我国的动画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动画产业的革命,现代动画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内外动画领域的交流也不断加强,动画的设计不断向多元化发展。近年来国外生产的许多优秀动画作品中都增加了中国元素的融入,如功夫熊猫系列作品、花木兰系列作品等,动画上映之后的市场反响证明,这些动画作品在设计中对中国文化元素的挖掘与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也收获了客观的票房收益,也因此近年来国外生产的中国风动画不断增加,国外动画制作公司也更加注重对神秘的东方元素的开发。新时期动画领域的变革对我国的动画产业来说既是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暗藏着巨大的机遇。民族性文化元素在我国动画设计中的应用的加强,是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一大契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各国动画及影视作品的借鉴在世界范围内被有效的传播,这也很好的证明了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能够被世界不同国家的人们所认可。对于我国的动画制作人而言,抓住这个发展的机遇,努力加强动画设计与民族性文化元素的开发与结合,将会为我国的动画生产带来新的动力。

此外,从民族文化自身特点来看,民族文化也是一种大众的文化,它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部分中,在人们的思想与意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因此民族文化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是能够很容易得到普遍认同。在动画设计中如果能够有效地运用民族性文化元素,将更容易抓住人们的心理,提高人们的心理认同感,更好的与受众产生意识上的共鸣,进而更加有力的促进动画产业在本土市场的发展,提升本土动画的竞争力。同样,在针对国外市场的动画设计中,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适当的借鉴目标国家或区域的民族文化元素,也能够更好的提高国外受众对动画作品的接受程度,加强我国动画作品的对外输出能力。

3 加强我国动画设计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1.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发挥本土优势,加强本土动画作品的文化底蕴。从国外动画制作公司对中国元素的挖掘与应用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强大魅力始终存在,并且能够吸引世界的关注,在面对国际动画生产大国带来的冲击同时,我们也要了解自身在动画设计与民族文化元素应用中的本土优势,发挥我们对民族文化理解深度的优势,深入挖掘我国文化元素的内涵,开发更加新颖的动画表现形式,并加强我国民族文化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融会贯通,才能为我国动画产业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动画设计中民族性文化元素的应用不应该浮于表面,只在形式上进行引用无法发挥出民族性文化元素的真正价值,只有通过深入的挖掘,加深对民族文化深层内涵的理解,并通过表达形式的创新,使本土动画作品对民族文化元素的运用具有超越国外动画作品的深度,通过深厚的文化底蕴,突出自身的优势,才能更好的提升我国动画设计的创新能力,促进动画产业的发展。

2.对民族性文化元素进行灵活的创新加工,以满足受众的审美眼光与文化需求。动画设计中民族性文化元素的应用不等于将民族文化原封不动的搬到动画设计中来,民族的也可以是创新的,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还要进行合理的加工,以更加适应现代人的审美眼光与文化需求,一味守旧的文化难以得到长久的传承与有效的发展。民族性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也要依靠不断的创新来推进动画产业的发展,动画的发展要与时俱进,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审美特点,动画的设计要以当前时代的受众心理特点与时代整体社会文化特征为出发点,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改变自己的设计理念与审美眼光,对于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也要依据时展的特征不断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让民族性文化元素,真正发挥出作用,推动动画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3.加强国内外动画设计与制作技术的交流,提高民族动画作品与国际接轨的能力。欧、美、日等动画大国,在动画的制作技术与设计理念上有很多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其动画设计中的成功经验,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提升自身动画设计创新的能力,我国应该努力提高动画制作的技术,并不断完善动画设计的理念与思路,在努力提升动画设计创新能力的同时,将我国的动画作品中的文化内涵,通过多种渠道展示在世界观众面前,让世界更了解中国,也更加认同中国文化,让我国动画作品与国际接轨,也让民族文化真正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设计文化的民族性篇6

中国传统审美观强调自然和人为景观的有机结合、浑然天成。植物、建筑以及其他物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人的主观意识的影响,实际上如此精心安排还是为了构建出一个自然和谐的世界。一切看似未经人工雕琢,而是自然形成,却能有效唤起视觉上的美感。所以,园林景观的构建要巧妙结合人工技巧,从而保证一种自然美感。人工技巧和自然要素的有机结合与进一步升华,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民族文化的传递以及各国人民情感的沟通。

体现民族文化是园林景观的一个重要功能。园林景观设计时,不可置物品的实用性于不顾,换而言之,一方面要考虑相关的文化含义,另一方面还要立足实用。如石凳、长椅在安排距离时,要充分考虑实用性,如果仅仅重视形体上的美感,而忽略了实用价值,那么它们将成为华而不实的摆设,无法称之为成功作品。立足实用,才有机会表现出民族文化精神层面的内容。综合考虑园林景观的占地面积、采光需求、视野范围等要素之间关系,对空间进行合理布局。想要把握好宏观布局和细节布置,需要以科学的事先考察为基础。一部分设计师的想法出人意外、天马行空,也极为符合大众的审美观,但是具体操作时,却很难实现,也可以说不具备实现的可能性,不能符合当时当地环境和人文的特点。所以,园林景观建设中,对空间进行合理布局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意境美可以被认为是园林景观的一种设计方法,它能够利用相对有限的视觉条件给人们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也就是意境深远。意境是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与民族文化共同的追求。园林景观设计时,通常重视暗示性的作用,即通过含蓄委婉且富有想象力的构造方式以实现新颖别致的效果。一些设计中的事物往往看似具有矛盾性,这种方法比较冒险和前卫,和传统设计原则是不相符的,然而,如果运用得当,有可能带来意外的惊喜。

设计文化的民族性篇7

时代呼唤“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反映了民族的特性和风貌。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漫长的文化历史过程,积聚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空间能给人带来强烈的归属感,我们要摒除歪风邪气,深刻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融入于我国具有民族个性的室内空间环境中,使我们的文化得到传承,使设计符合中国人的审美。黑格尔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室内设计要民族世界化,而不是被世界同一化。在室内设计中,我们要立足于民族文化的根基,继承发扬并超越传统,在继承中,并不是民族元素的表面运用,而更应该是对民族文化底蕴从精气神方面的深入认同和表达,创造出既符合中国文化又具有时代风韵的室内空间环境作品。在设计中我们要研究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特点、传统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并吸取外来文化精髓,加以灵活运用于具本民族风格的设计作品中,创造出新的生命力。具有民族个性与特色的设计作品才能自立于世界设计之林,才能在国际设计界中独树一帜。

绿色设计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室内绿色设计具有生态环保性和可持续性,有远大的发展前景,体现以人为本的特点。而民族文化特点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具有世界民族性和民族时代性,是民族文化时代性的传承,体现以人为本、以民族为本的观念。从外在来看,民族文化是一种表达方式,绿色设计是一种技术原理;从内在来看,民族文化意图创造一种精神气质,绿色设计意图创造一种环境品质。

绿色设计与民族文化融合共生

绿色设计要体现民族精神,民族精神要用绿色设计来演绎。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原则要求“要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经验,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注意传承和发扬地方历史文化”。将绿色设计与民族文化两者相融共生,则室内设计将更具有亲和感和归属感。国内外也有很多绿色设计和民族文化相结合的设计典范。印度建筑大师查尔斯•柯里亚设计的“管式住宅”,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地域条件,创立一个被动式节能的绿色建筑,具有自然通风的循环体系,被视为早期低技术生态建筑的经典实例,被各类研究者广泛研究。我国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是一个融合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四星级酒店。设计师试图“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通过提炼我国传统民居和江南园林的艺术元素,用简洁朴素的造型,结合西方现代技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演绎了一座具有中国古典园林气质的建筑及内部空间。将绿色设计与民族文化融合起来,符合室内设计发展要求,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文化品位,两者相容共生才能创造出优秀的设计作品和高品质的室内空间环境。

设计文化的民族性篇8

最初人类建筑仅作为遮风蔽雨的场所,没有考虑过室内环境设计.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慢慢改变了自己的居住环境和室内环境,与此同时人们对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需求等级也不断提高.现在人们的绝大部分光阴,即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在室内环境中度过,如何营造一个舒适、美观、适用的室内空间也是人们对建筑的最终要求.近年来,室内装饰越来越热,人们普遍关注办公和居住空间的质量,因此室内设计显得愈发重要.目前,在室内设计的众多风格中有两种风格是受到人们普遍欢迎的:一种是现代简约式的风格,另一种是中国古典式的风格.在当前的室内设计中现代的设计手法和现代的生活方式受到时尚一族的普遍欢迎,但是在民族性和现代性两种风格的应用中,中国的室内设计界出现了两种偏向:一种是认为西方现代设计都是先进的,他们不注重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借鉴和具体分析,一味热衷于对西方技术形式的模仿和克隆;另一种是盲目自大,以一成不变的标准来衡量所有外来文化,凡是与自己的民族文化习俗、民族精神、审美趣味不相吻合的东西都统统认为是异端邪说而加以排斥.我们应该如何来正确认识室内设计中的民族性和现代性呢?在民族性和现代性的博弈中我们是否可以得到一个最优策略?

2民族性与现代性在室内设计中的博弈

在室内设计中,设计师有两种设计理念可供选择,即体现民族性的中国古典风格以及体现现代性的现代简约式的风格.那么,在设计实践中,我们应该如何在这两种设计风格中抉择?采用不同设计风格会对室内设计产生何种影响?能否找寻一个最优策略?为此,我们将借鉴博弈的思想对室内设计中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博弈进行探讨.

2.1室内设计中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博弈矩阵描述

在室内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选择采用民族性风格,这种风格的采用使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也可以选择采用现代性风格,这种风格的采用使得我们可以充分借鉴并吸收西方优秀的设计理念.然而,只片面追求单一设计风格的应用,必然导致某种文化的缺失.因此,寻求某种策略均衡将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优方案,也是设计师追求的终极目标.在室内设计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博弈中,我们有4种策略组合可以选择,如表1所示:(1)既不运用现代元素,也不运用民族元素.这种室内设计是庸俗化的设计,毫无特色可言,是室内设计应当摒弃的设计方式;(2)仅使用现代元素,完全不使用民族元素.这种室内设计照搬西方设计理念,过分彰显西方现代设计理念的优越性而忽视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民族性设计理念的优点,设计中无民族性可言,容易造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严重缺失,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3)仅使用民族元素,完全不使用现代元素.这种室内设计排斥西方优秀的设计理念,片面凸显民族性的极端重要性,导致室内设计因不吸收西方现代设计理念而不能迎合现代人的家居追求,造成西方优秀文化的缺失;(4)在室内设计中,既融入民族元素体现民族性,又吸收西方优秀的现念体现现代性.这种设计既能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又能迎合现代人时尚家居的理念追求,吸收了现代性、民族性的精华,摒弃了现代性、民族性的糟粕,使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优秀现代文化充分融合,是适合各类群体的宜居型室内设计理念.

2.2博弈的此消彼长

通过博弈矩阵的分析可以发现,一个融入了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室内设计无疑是最优策略,是能够最大化满足居室设计需求的设计理念.然而,在我国当前的室内设计中民族性与现代性通常单方面独立发展,民族性与现代性还没有充分融合.在实际应用中要么完全采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完全忽视我国的民族文化传统,表现出民族性消现代性长的特点;要么完全强调民族文化,生搬硬套中国传统的形式,排斥现代设计中的优秀成果,呈现出现代性消民族性长的特点.

2.2.1民族性消现代性长

现代文化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的基本轮廓成形于16~17世纪.随着社会财富的累积,社会生活日趋丰富,人们的价值观、审美需求开始走向更新.现代性的确立使现代主义的室内设计理念深深植入设计者的创作原则中.创作的思路、评判的依据被约化为几条形式美的法则;功能与形式被赋予线性的因果关联,形式遵从功能的安排;机器所展现的不带任何装饰、逻辑清晰的美受到尊崇,一时间,密斯式的均质、纯净的空间成为时代的象征.注重实效性、经济性,崇尚标准化、理性化构成了现代主义建筑及室内设计与审美的基本内核,在当今的创作思路中依旧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2.2现代性消民族性长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蕴藏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和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孕育了各个民族特殊的审美价值观,也浓缩了该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和民族文化心理特质,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如果说民族村落是这个民族的外表,室内设计则足以体现该民族的心理,其风格也是不同时代的历史沉淀、融合多元文化,通过创新和表现构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民族性体现.我们民族艺术讲究是“意境”.民族性强的室内设计一般典雅大方,忌恶庸俗,其中的气势、魄力、疏匡、雄浑等都表现出居者的意境.设计中的意境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常常将室内设计的灵魂表现得淋漓尽致.

2.3博弈后的共生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片面追求单一设计理念的应用是不可取的.我们既要追求现代的生活方式,但不希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消失.两种风格要互有彼此,互相融合.其实从本质上讲,它们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应该可以和谐共生的.在室内设计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博弈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两者之间只有共存才是最可取的方式.现代设计,追求的是空间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其在选材上不再局限于石材、木材、面砖等天然材料,而是将选择范围扩大到金属、涂料、玻璃、塑料以及合成材料,并且夸张材料之间的结构关系,甚至将空调管道、结构构件都暴露出来,以简洁的表现形式来满足人们对空间环境那种感性的、本能的和理性的需求.但这些与中国的民族传统并不矛盾,我们的民族文化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一直在随着时代前进.在室内设计中把民族元素融入室内设计中,重新发掘出中国文化的精脉,并延续到我们的现代生活中来,会越来越明显地受益于有灵性的人群.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就注重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民居和园林的设计语言而融于现代建筑与室内环境设计,使中国的地方风格与国际化语汇交融,开创了现代建筑与民族文化结合的典范(如图1所示).同样,北京中国银行建筑与室内环境设计(如图2所示),贝聿铭先生又在建筑室内四季厅的大空间中融入了北京四合院的神韵,并与庭园绿化设计有机结合,使其室内空间设计中的文化性受到了很高的评价.由此可见,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大国来说,一味地抄袭西方某些商业化的设计模式显然是不可取的.西方的现代室内设计也常常吸收一些外来元素而不断充实和发展,如美国著名的室内设计大师赖特的流水别墅(如图3所示)的设计就是受到了中国春秋时期老子思想的影响.他所完成的流水别墅的室内设计达到了自然和人文悠然共存的最高境界,整座别墅室内所有的柱都用天然而粗犷的岩石装饰,地面用当地溪流中的水冲石铺设,以至于壁炉都以暴露的自然山岩砌筑而成,使之与自然和谐,增添了大自然的意境,使室内空间与自然共生.我们的设计应该更好地发扬中国的建筑文化传统,创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这是当今整个世界的趋势,我们可以从我国的建筑文化传统中吸取营养.

3正确认识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发展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