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智慧交通未来趋势8篇

时间:2023-12-26 14:41:49

智慧交通未来趋势

智慧交通未来趋势篇1

国家力推产业升级

近年来,新兴信息技术方兴未艾,IT基础设施中的硬件在计算、存储能力上向云资源转换,软件以应用、服务的模式开始凸显出来,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医疗、交通、制造等解决方案,让IT、互联网的能力,深度渗透进传统的行业、社会经济和生活等各个环节,并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新产品、新应用、新服务、新模式、新体验,软件与应用正成为勾勒新社会、生活和经济的主线。

软件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推动力量。软件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决定着中国诸多产业的未来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把加速软件产业的对外开放和技术革新,上升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对外颁布了一系列放开内需市场,鼓励外资准入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应用市场的全面对外开放,令跨国软件巨头怦然心动。抓住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机遇,抢占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市场,已成为国内外业界关注度越来越高、投资额越来越大的经济现象。

在我国已经对外公布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重点培育以下高端智能产业领域:

围绕满足石化、冶金、煤炭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要求的重大成套装备,如节能降耗、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

在节能、环保与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的重大工程所需成套装备,如核电、新能源、智能电网等;

基础件及仪器仪表。目前国外的中高档仪器仪表、元器件和传感器占据国内60%以上的市场份额,国内需求量的一半以上依赖进口。

2013年,中国政府密集出台了《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意见》 《2013-2018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多项政策措施,并把“国家大数据战略”列入了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

上述产业政策的出台,向世界昭示着:中国信息产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软件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与国际接轨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已全面展开。

据国际权威咨询机构预测,“十二五”期间,中国从沿海到内地将投资建设600多个智慧城市,仅前期网络和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后期各种数据中心、分析设备和服务设备的投入,市场总规模就将达2万亿元人民币。如果再加上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通信、智能物联网等诸多智能产业,中国无疑是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肩的第一大智能产业投资、建设和应用市场。

搭建国际交易平台

作为部级的中国软交会,其宗旨是引领产业发展,展示企业实力,通过交流和交易,促进中国软件企业与世界接轨,实现中国软件产业的快速腾飞。

十多年来,中国软交会以国际化开放理念和视野,不断丰富和扩展展会的功能平台,已成为帮助海外企业进驻中国市场的拓展平台;推动国内企业承接海外业务的对接平台;集中产业趋势、企业动态的平台;促进两化融合供需市场对接的交易平台,向打造中国第一软件交易会的品牌目标发起冲击。

今年中国软交会以“智城市,酷生活”为主题,关注IT智能在城市建设和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感受科技带给人们的切身体验,展现智能化、移动化、云端化、虚拟化的未来生活。展会的亮点主要集中在:

关注客户体验。展会开辟智能应用专题展区,设计智能城市体验馆,围绕人们社会生活的相关领域,采用互动体验的展示手段,将智能城市、智能家居、智慧旅游、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应用一一呈现,描绘智能生活的全新感受。

加强展会互动。展会将展厅和会议室的交流紧密衔接,国际展区将举办中外合作会议;智能展区将组织涉及城市、家居、旅游、电力、医疗、交通等智能应用领域的专题会议;行业应用展区将召开物流、金融、零售、供热等行业信息化应用会议;概念展区将组织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方面的技术研讨会。

提升会议品质。会议将进一步提升专业性和应用性,主题涉及的行业技术领域更具前瞻性和发展性,会议将全面覆盖产业链条,涉及两化融合的众多领域,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重点关注行业应用、技术研发、运营管理、业界合作、资本运作、人才培养等。

强化交流交易。全方位创造国际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接机会,搭建合作交易平台。市场对接针对渠道洽谈和采购交易;项目对接针对二十多个技术领域;应用对接针对十几个行业范围;国际对接针对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区域对接针对城市和经济圈之间;专题对接主要针对资本对接和人才对接。

软交会组委员相关负责人表示,“软交会希望能推动这一进程的加速,通过展示展览、主题论坛、互动体验等方式,向全社会诠释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智城市,酷生活”的主题也代表着一种态度,是科技、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的体现。“生活在智慧城市,人们就应该享受到前所未有的‘酷’生活。酷,不是另类。酷,是乐享生活的表现。因为酷,我们才能真正对待生活。最酷的生活就是用最酷的技术应用到老百姓生活当中,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实际上,伴随着智慧城市的不断建设和落地,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产业链条的成熟,医疗、交通、旅游、家居等这些最贴近老百姓生活将完成“智慧”转身,以全新的面貌示人。

智慧交通未来趋势篇2

在消费电子领域,便携消费类产品因进入厂商众多、用户需求变化快速等因素导致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企业利润一降再降,整个供应链从研发、采购、生产、备货一直到销售渠道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使微薄的利润消于无形。对于在市场上拼得头破血流的厂商来说未来之路应该怎样走呢?从今年六月“深圳(国际)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与应用展”上与会人员关注的热点我们发现,围绕智慧家庭的相关产业或将成为中国消费电子制造厂商们的下一蓝海市场。

所谓智慧家庭,是指综合了计算处理、网络通讯、感应与控制等技术,将家庭里的电器设备的控制、信息交互甚至消费行为等家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以创造出高效、舒适、安全、便捷的个性化家居生活。目前很多传统家电厂商已经在家用电器智能化方面做出了很多创新,无论是智能电视、智能冰箱还是智能洗衣机,因此有不少消费者认为智慧家庭无非就是这些功能多一些的家用电器设备的组合,实际上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智慧家庭的特点一是涵盖范围广,除了常用家电设备外还包括照明系统、监控系统、三表计量、供水供暖甚至开关插座等等,另一个特点这些家用电器和系统将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设备,而是彼此之间可以利用无线通信进行交互,用户用手机或者电脑等智能终端设备可进行各设备信息的采集与控制,当人不在家时还可通过广域网进行远程控制。智慧家庭产业将给厂商们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有机构预测我国智慧家庭市场规模预计2015年将达到1240亿元,因此国内一些相关企业如安防、家电包括电信运营商等都在争相发力智慧家庭市场。

从技术层面上看,传统电器厂商首先应着眼于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进行产品设计,从产业链生态系统入手,打破过去封闭的应用与开发环境。近年来包括WiFi、ZigBee、蓝牙、NFC等短距离无线技术日益成熟,为家用设备实现局部组网奠定了基础,如ZigBee在灯光控制、门禁系统、抄表应用中,WiFi在电视、空调、冰箱中等等都已得到大规模应用。对于设备制造商而言,未来产品开发除了在功能、外观上创新以外,采用什么样的通信协议以及如何将通信模块与主系统集成在一起也将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智慧交通未来趋势篇3

在消费电子领域,便携消费类产品因进入厂商众多、用户需求变化快速等因素导致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企业利润一降再降,整个供应链从研发、采购、生产、备货一直到销售渠道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使微薄的利润消于无形。对于在市场上拼得头破血流的厂商来说未来之路应该怎样走呢?从今年六月“深圳(国际)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与应用展”上与会人员关注的热点我们发现,围绕智慧家庭的相关产业或将成为中国消费电子制造厂商们的下一蓝海市场。

所谓智慧家庭,是指综合了计算处理、网络通讯、感应与控制等技术,将家庭里的电器设备的控制、信息交互甚至消费行为等家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以创造出高效、舒适、安全、便捷的个性化家居生活。目前很多传统家电厂商已经在家用电器智能化方面做出了很多创新,无论是智能电视、智能冰箱还是智能洗衣机,因此有不少消费者认为智慧家庭无非就是这些功能多一些的家用电器设备的组合,实际上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智慧家庭的特点一是涵盖范围广,除了常用家电设备外还包括照明系统、监控系统、三表计量、供水供暖甚至开关插座等等,另一个特点这些家用电器和系统将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设备,而是彼此之间可以利用无线通信进行交互,用户用手机或者电脑等智能终端设备可进行各设备信息的采集与控制,当人不在家时还可通过广域网进行远程控制。智慧家庭产业将给厂商们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有机构预测我国智慧家庭市场规模预计2015年将达到1240亿元,因此国内一些相关企业如安防、家电包括电信运营商等都在争相发力智慧家庭市场。

从技术层面上看,传统电器厂商首先应着眼于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进行产品设计,从产业链生态系统入手,打破过去封闭的应用与开发环境。近年来包括WiFi、ZigBee、蓝牙、NFC等短距离无线技术日益成熟,为家用设备实现局部组网奠定了基础,如ZigBee在灯光控制、门禁系统、抄表应用中,WiFi在电视、空调、冰箱中等等都已得到大规模应用。对于设备制造商而言,未来产品开发除了在功能、外观上创新以外,采用什么样的通信协议以及如何将通信模块与主系统集成在一起也将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智慧交通未来趋势篇4

转型升级的必备能力

未来产业将呈现出三个趋势:第一,以应用软件开发、业务咨询、业务外包和运营服务为代表的高端服务将成为产业发展重点;IT产业垂直整合、产品与服务融合的趋势明显,领先企业通过并购加强整合服务能力,产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IT产业将进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的新时代,技术变革将推动产业模式与竞争格局发生重大改变。

在这种产业趋势下,IT服务提供商要通过自身的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核心能力,即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优秀的人才团队为客户提供一体化 IT服务能力、行业解决方案创新能力、关键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资源整合能力。

第一,IT服务提供商得具备重点建设咨询服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运维服务等关键能力来支撑一体化能力,尤其在国家重大、复杂信息系统设计、建设和安全运营上要充分体现一体化服务能力。过去很多IT服务提供商更关注项目实施,关注系统的交付。而现在IT服务的价值链在延展,在向高端的咨询方面延展,IT服务提供商通过自己的行业专家对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客户把握业务创新需求,提供从业务流程到IT的咨询设计能力非常重要。提供涵盖高端咨询、系统实施、价值交付、持续运营等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能力对IT服务商而言至关重要。

第二,IT服务提供商需具备针对行业解决方案的创新能力,要紧贴用户业务需求,不断研发适合用户业务持续发展的IT解决方案。发现每个行业客户需求的变化,结合其业务流程的整合、再造,提供符合客户核心业务所需的解决方案,这个能力非常重要。

第三,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也非常重要。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传统IT技术能力、服务模式提出了转型要求,IT服务提供商在深化行业应用中要加强对新技术发展趋势的跟踪和研发创新,提升新技术应用于解决方案的能力,以提高解决方案的竞争性。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平台软件是行业解决方案的基石,也是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的基础。

第四,产业资源整合能力很关键。IT服务提供商处于结合行业端和产品端的最重要的环节,在这样的定位下,如何更好地推动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链整合,通过战略协同集成创新,具备很好的开放合作能力,对IT服务提供商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

未来的太极

这样的产业趋势下,太极制定的公司愿景是要做中国最优秀的IT服务提供商,做行业信息化的领先者、智慧城市的领导者、IT服务创新的引领者 ,并提出了到2016年的战略目标:营业收入达到百亿,净利率高于同类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在规划中,未来太极要形成国内领先的信息化顶层设计咨询能力、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能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大型系统运营保障能力,成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重要支撑力量;要进一步提升各重点行业市场占有率和综合地位,智慧城市和政府、国防与公共安全等行业IT服务居于全国领先水平,电力、金融、能源、制造、交通、卫生等行业IT服务进入全国一流行列;要建立起覆盖华北、华东、华南及西部重点区域的营销和服务交付体系,区域业务结构趋于合理;要成为云计算应用服务的创新引领企业,建成面向多个行业用户的云服务中心,运营服务业务健康发展。

太极经走过业务转型升级的25年。面对今后发展,我们更加坚定了目标,就是做要中国最优秀的IT服务提供商,针对重点行业和领域,提供咨询服务、行业解决 方案服务、基础设施服务、运营服务四大主营业务,深化行业应用、推进智慧城市、加快区域发展 、创新业务模式 、优化发展方式 。

太极尤其重视推进智慧城市业务策略,而我们的打法将是以高端咨询为牵引,打造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能力,重点发展政府服务、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智慧交通、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提供IT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基于云和物联网平台发展运营服务,组建智慧城市业务拓展团队,整合公司内部资源,协同推进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研发、市场推广及方案交付,依托中国电科集团优势,推动与地方政府战略合作。

在区域布局方面,太极正积极布局重点区域市场,更多融入区域经济建设。在业务模式创新方面,太极正在积极发展云服务业务,改变单一项目交付业务模式。

智慧交通未来趋势篇5

如今,站在“互联网+”风口上,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又将迎来变革的期遇。9月12日下午,由智慧城市杂志社、智慧城市头条网联合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创新交流大会”在宁波圆满落幕。大会以“‘互联网+’浪潮下看城市变革”为丰题,期间以主题演讲、对话交流、对接会等多种形式,共同探讨当前两岸智慧城市建设,推广两岸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共创共营智慧城市未来发展新局面。

乘“互联网+”东风

今年以来,有关于“互联网+”的话题,如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吹绿了各大产业。而对于已上升到国家层面、正在蓬勃兴起的“智慧城市”建设,能否借着这股东风进入更高境界?备受各界关注。

就此,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副局长张望表示,目前互联网+正加速向金融、交通、制造、农业等领域挺进。城市的管理和服务的形态也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透明高效的在线政府,精准精细的城市管理,融合创新的数字经济,以及运行可靠的安全体系将成为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互联网+’就是把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和各行各业有机结合起来,引发不同领域的革命,从而使得城市变得更安全、更高效、更节能、更绿色。”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表示。

事实上,智慧城市建设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并在全国各城市呈现出深耕的趋势。一方面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教育、智慧家居等智慧城市细分领域逐渐从概念转向应用,为当地的城市管理和人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便捷。如在全国多个城市推行的“一站式”、“一网式”、“一卡式”政府公共服务中,都包含着把个人信息与个人所需各项服务联合到一起的内容。

另一方面,自从“互联网+”被提出以后,各城市更是把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诸多智慧产业与“两化”融合结合起来,把建构在信息技术上的“智慧城市”从虚拟概念变成触手可及,更好地推动智慧产业的形成和壮大。比如各城市建立的科技产业园、云计算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等等。

同时,记者在大会上了解到,“2015中国十大智慧城市”正式出炉,分别由北京、上海、广州、宁波、南京、杭州、厦门、苏州、威海、湖州拿下。而从上榜理由中不难发现,互联网技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宁波市智慧教育同样吸引关注,“智慧教育云”启动,并推出智慧教育学习平台、云平台、“甬上云校”等多项智慧教育应用,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提供多元而便捷的教育公共服务;比如南京市建成了高标准的政务数据中心,为全市150家机关单位提供统一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服务。再比如杭州市的智慧医疗实现了“全院通”智慧结算、“全城通”智慧应用、“全自助”智慧服务、“全人群”项目覆盖,建立了区域远程会诊平台、区域双向转诊平台和区域市县智慧信息平台,己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等等。可以说,互联网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点睛之笔”。

创新引领智慧城市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正进行地如火如荼,截至目前,住建部己公布三批共计277个智慧城市试点,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态势。

如今,“互联网+”被认为是创新2.0时代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形成创新涌现的智慧城市生态,从而进一步完善城市的管理与运行功能,实现更好的公共服务,让人们生活更便宜、出行更便利、环境更宜居。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当智慧城市建设遇到互联网十,他们之间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同时又将会引领哪些创新变革?

张望在会上指出,首先,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是服务的创新。而“互联网十城市服务”将成为改善城市服务的重要驱动力,也将使服务变得无处不在,让老百姓的学老病养、衣食住行都能通过信息化轻松搞定,真正实现所愿之所见、所想即可得。

其次,智慧城市建设创新也是管理的创新。当前,城市发展的面临的问题同益复杂,问题间同趋紧密,诸如城市管理、应急处置、环境治理等挑战。在网络时代,无论是管理还是服务,都要求政府制定协调一致的政策和更为简洁的流程,在挑战面前做出全面积极的响应。整体政府和协同治理是未来公共行政转型的重要方向。

第三,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还是机制的创新。智慧城市建设要创新运行服务的管理机制,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引导鼓励各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开展公私合营的PPP模式等机制的探索。同时以鼓励地方依托互联网企业已有的数据基础、成熟的云服务能力和移动服务平台的优势,聚合IT服务厂商的渠道优势、服务优势,推动地方政府智慧城市建设项日从自建自用逐步走向购买服务和外包模式迁移,构建瓦联网企业、IT服务企业、地方政府和社会多方参与、开放协作的牛态系统,共同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热中有冷

自国家及地方“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以来,许多城市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发展重点。过去一年,《“十二五”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由政府多个部门的多项扶持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文件相继出台。

正是在国家政策层面,以及“互联网+”战略的带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智慧城市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各界争夺的“大蛋糕”,不少城市已经把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几年内政府工作的重点。业内人士预测,智慧城市整体产业规模或将超过4万亿。

实际上,尽管智慧城市受到政商学界的青睐,也呈现出火热状态,但从目前智慧城市建设现状而言,更需要一些冷思考。

“当前智慧城市正呈现出“由虚而实、热中有冷、创新前行”的发展趋势,”宁波市智慧办副主任顾德道表示,只有“有人、有钱、有办法、有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

不过两岸智慧城市交流联盟会长乔培伟则表示,“假如从跑步的角度来看,未来智慧城市所能够创造的价值是100米,就目前而言,我们仅仅跑了10-15米。可以说,我们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初始阶段。”

显然,智慧城市建设也并非指日可待、一帆风顺。“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单纯依靠某一方力量是不现实的。”清华大学教授张公忠表示,从当前来看,一些城市存在重复建设、功能规划不清、信息共享难等现实问题,这就需要各城市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做好城市规划,打通信息孤岛,避免资源浪费的尴尬。在乔伟培看来,目前政府部门应该做好两件事情,一是标准明确化:二是为所有企业打造健康良好的生态圈。

智慧交通未来趋势篇6

当IT厂商、电信运营商、各级政府越来越言必称智慧城市时,很多人开始关心智慧城市的评价标准和发展趋势。论坛上,赛迪信息了《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评价与研究报告》和《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战略研究报告》,我们可从中一窥端倪。

参评城市均处在中间阶段

赛迪信息总裁路琨介绍,为了能够较为全面地评价和衡量智慧城市建设情况,赛迪信息设计了智慧城市总体评价框架体系。该体系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即感知环境、创新经济、智慧服务、市民幸福和智能治理。对应地,赛迪信息设计了五级评价模型来进行智慧城市发展阶段的评价,分别是启动阶段、展开阶段、发展阶段、提升阶段和完善阶段。路琨介绍,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分值,以20分为一个阶段,便于进行量化分析。

赛迪信息选取了13个参评城市,对它们的智慧城市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按照我们的发展阶段模型,参评城市都处在发展阶段和提升阶段。”路琨说。

“在城市的选择过程当中,我们考虑了很多因素,比如考虑了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有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也有欠发达城市;考虑不同地域分布,从东部、中部、西部,到南北综合考虑;还考虑了城市大小等。我们最终选择了北京、包头、扬州等13个城市作为这次评价的对象。”路琨介绍。

赛迪信息城市信息化咨询中心高级分析师师旭颖介绍,和其他参评城市相比,北京、东莞、扬州的智慧城市建设起步早、速度快、智能应用体系比较全面,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与应用初具规模。昆明、长春、绵阳、郑州、贵阳等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已呈体系化开展,部分城市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成熟,并初步发挥了协同效应。

产业链已经形成

智慧交通未来趋势篇7

——软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曹晓兵

城市,是大数据最大的应用环境和平台。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曾说:“影响21世纪世界发展和走向的两大重大事件,一个是美国的高科技,另一个是中国的城镇化。”目前为止,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城镇化率已经达到70%、80%,甚至90%,而中国的城镇化率还不到60%,有权威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才可能达到70%。由此可见,我们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但也蕴含了巨大的成长空间。2018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已达到8万亿元,而且在“十三五”期间每年以12%的复合增长率快速成长,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智慧城市建设国。

未来,100%的副省级城市、93%的地级以上城市、50%的县级城市是重要发展领域。智慧城市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技术驱动阶段,这一阶段专注于技术研究、产品研究、算法算力研究,通过这些技术实现城市和产业的信息化,解决了效率问题和成本问题。第二个阶段是产业驱动阶段,技术产品和服务与传统产业进行结合,创造了智慧健康、智慧养老、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金融等新兴产业,解决了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问题。当前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场景驱动阶段,通过技术能够100%解决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人的刚需和痛点。

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基于城市物联网、时空、经济发展、环境等各类数据,可以对城市进行分析决策和合理规划。最典型的例子是新加坡,整个国家是线上运行的环境,交通、生活、产业等都可以在线上运行。贵阳市的花果园社区是全亚洲最大的社区,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00万,大量的人口聚集及社会治安问题频发,加剧了政府监管的困难。但是我们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尤其是数字孪生技术,将整个社区全部实现了数字化,每栋楼每一层有多少房间,房间是常驻还是租用,每一层楼有多少消防设施,都能在线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并且我们设计了很多应用场景,比如老人走失、被困电梯,都可以通过App调取人的行动轨迹,将城市真实的事件场景化。

在城市管理和决策方面,管理者更希望从宏观角度了解整个城市运行状况,比如人口、就业、税收、环境污染等,我们将城市的各类数据融合在一个数据平台上,为城市管理者提供一窗式的平台,实现更精准的决策分析和更有效的城市管理。

城市大数据可以应用在精准扶贫、产业分析、旅游文化等众多场景,就环保的应用来讲,过去通过采用车辆限行、工厂停产等行政管理手段换来蓝天白云,现在我们可以基于城市物联网传感器部署,采集扬尘、二氧化硫、PM2.5等环境数据,同时结合气象数据,判断未来的风向、污染源、污染物成分及去向,这样就可以只关闭真正污染环境的企业,限制真正污染环境的车辆,保证其他企业照常开工、其他车辆照常出行。一方面为大家带来生活便利,另一方面降低城市的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这就是大数据的价值。有权威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的物联网接入量将达到250亿,未来一定是物联网、大数据的时代,城市管理将很大程度上依赖物联网。以交通为例,现在是车等灯,灯亮车行,未来一定是灯根据车流和交通情况自动放行,自动调节红绿灯时长,做到物联网自我管理城市。

城市公共安全需要借助视频采集和视频监控技术来维护,过去摄像头只扮演了一双眼睛的角色,随着边缘计算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兴起,未来摄像头可以做到既是眼睛,也是脑袋,可以进行思考。比如曾经有人晚上翻墙进入故宫,需要不断翻看视频来找到这个人,未来智能摄像头可以实现当人靠近宫墙时就开始追踪,当人准备做翻墙动作时,摄像头基于视频行为识别做出判断并马上报警。正是科技,带来了管理方式的变革和颠覆。

现在是移动互联网的世界,一部手机可以走天下,未来这种趋势向城市管理延伸,政务一体机应运而生。老百姓通过政务一体机进行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身份证识别,在家门口就可以申请和办理学历证明、出生证、死亡证等证件,免去了去政府大厅排队的麻烦。

智慧交通未来趋势篇8

[关键词]开放教育;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

1999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率先在国内推行开放教育模式,随后开放教育在国内地火如荼地展开,逐渐成为成人学历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开放教育所依赖的网络新媒体逐渐成熟,为开放教育学习的组织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一、开放教育的学习环境

(一)开放教育

开放教育是指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利用交互式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同时提供必要的面授辅导、视听教材、多媒体课件,实现“人人、处处、时时可学”终身教育价值理念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开放教育的特点在于学生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移动终端等网络技术,根据自己的兴趣及专业学习要求,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开放教育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对入学者的年龄、职业、地区、学习资历限制较小,学生可自主申请入学。一般,开放教育采用学分制,学生修完要求学分即可毕业。开放教育采取学生自主在线学习为主,教师面授辅导为辅的教学形式,形式灵活,特别适合成人学习。

(二)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指学生参加教育所处的外部环境,是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形成专业技能的外部教育条件。研究表明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组合。学习资源则包括学习材料、帮助学习者学习的认知工具、学习空间等组成。人际关系是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互关系。学习环境主要包括物理学习环境,资源学习环境,技术学习环境和情感学习资源。

(三)开放教育的数字学习环境

上世纪九十年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互联网、在线课程等教育资源逐步带入课堂,为开放教育的组织和开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随着各领域对数字化概念的推广,开放教育学习环境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借助移动设备、互联网等网络设备进行在线学习,教学内容通过数字化表现形式予以呈现,学生通过虚拟化的物理环境相互交流,与教师进行教学互动的学习环境。数字学习环境主要特点在于,第一,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开放教育将传统书本内容及课堂教学内容借助网络媒体重新呈现,教学内容趋于图片化和多媒体的特点。教师之前的口述、板书逐渐变成数字信息输出,教学内容音像结合,图文并茂。第二,学习过程的自主化。数字学习环境下,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已经发生转变。开放教育将师生的物理环境进行分离,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并可以选择与教师互动的方式。第三,学习环境的虚拟化。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计算机网络参加开放教育的学习,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数字化学习环境越来越趋于虚拟化,也更加便利。

二、开放教育从数字学习环境向智慧学习环境变革的必要性

(一)数字学习环境变革的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学习者对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以及学习体验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诉求,数字学习环境在学习者远程学习的过程中渐渐体现出明显的局限性,一定程度导致了国内开放教育长期处于缓慢发展的态势。首先,教学效果不理想。开放教育和传统的课堂教育区别明显,但是远程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在设计教学课程、现场组织教学时,往往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缺乏吸引力,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其次,数字学习环境在学习互动方面具有局限性。数字化教学环境适合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讲解,对于需要互动明显的高阶教学目标,如创造力、艺术感知等难以准确把握。最后,数字学习环境虽然可以设计评价教学质量的手段和方式,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质量,仅通过虚拟的数字环境难以准确掌握和控制。‘

(二)智慧学习环境的发展

智慧学习环境是近几年提出的新概念和新课题,受到广大学者的密切关注。对于智慧学习环境,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解释由学者钟国祥等提出,智能学习环境应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借助相匹配的媒体、工具、技术、教师、教材等构成智能性、开放性、集成化的虚拟现实学习空间。在这个学习空间中,既方便学习者开展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又方便教师提供适时的指导、客观的评价与考核。智慧学习环境概念提出时间较短,尚且处于探索和初步运用阶段。智慧学习环境具如下主要特点:1.智慧学习环境能够感知学习者的学习情景智慧学习环境能够通过记录学习者学习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和学习伙伴等信息,分析并感知学习者的学习情景,并根据情景为其定制适合的学习计划、推送准确的学习资源或推荐其加入附近的学习团体或相关内容的学习社群。2.智慧学习环境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智慧学习环境可以通过记录学习者学习过程,行为习惯,识别学习者的需求、偏好、能力、风格等个性化特点构建学习者模型,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并可以对各个阶段的学习形为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起到计划、执行、监督和反馈作用。3.智慧学习能够为学习者提供逼真的学习体验智慧学习环境借助现场模拟和仿真技术,通过3D、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模拟传统教育中难以接触到的实践场景,使虚拟教学环境接近于真实场景的体验。可以极大的增强学习者学习体验的真实性。

三、开放教育学习环境的变革趋势

(一)学习环境将促进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日趋完善

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存在的局限性是制约开放教育保证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数字学习环境的优势在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讲解上更为便利,但却缺乏对学习者学习过程进行整体的监督与学习过程的评价,更无法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实时反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放教育的教学内容将越来越精细化,高阶的教学目标也将被分解为易于接受的元素。此外,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呈现方式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呈现,同样促进教学内容日趋丰富。在评价方式方面,传统单向传授、单向评价的教学模式将被彻底改变,学习者与教学者之间一对一的精准反馈机制将被建立起来。凭借高科技的信息采集系统,课堂中每位学生的听课情况、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教师的每次反馈都会被及时地捕捉并记录下来,经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可以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做出精确、客观的评价。

(二)学习环境将趋向于虚拟现实的完美融合

当前的开放教育的学习环境为典型虚拟教学环境,学习者通过网络参与学习。随着教育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开放教育的学习环境将逐步实现虚拟教学环境与物理教学环境的完美融合。当前的3D虚拟现实等技术已经初步实现了开放教育的模拟再现,未来的开放教育环境将进一步拓展虚拟现实技术领域,让参加远程教育的单独个体切实感受到自己身处师生交互、同学交互流畅的课堂环境。未来的开放教育必将是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与远程教学完美融合。在这种开放教育学习环境下,抽象概念将被具体化,教育将为学习者打造高度开放、可交互、沉浸式的三维学习环境。随着3D虚拟现实技术、VR等设备的完善与升级,物理环境中的感知和调节功能奖杯融入到虚拟教学环境,使虚拟教学环境逐渐趋于真实。学习者可以借助现场模拟和仿真技术,增加教学体验真实性。同时强大的技术环境,可以将学习者信息,如生理指标、情绪状态等,传递给教育机构。教育机构利用大数据获得的数据,给予学习者更加准确的反馈和学习支持,促使虚拟环境和现实环境完美融合。

(三)学习环境将促进教学互动越来越有效

当前人们对开放教育持质疑态度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教学间互动极少且交互滞后性严重。虽然当前的开放教育环境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非常便捷,邮件、论坛、即时聊天工具都可以被使用,但由于教师与学生比例不均衡,教师难以第一时间对学生诉求予以解答。同时当前的开放教育还不能实现教学间有效互动,双方的沟通还停留在文字交流的层面,交流的情绪、态度等要素难以准确传递,导致双方之间交互有效性不足。教学间的高交互性是未来开放教育学习环境的一个必备特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现代传感器、RFID标签、无线接入等技术将被进一步发展和运用,教学互动从现实交流逐渐向虚拟交互转变。仿真互动将成为未来开放教育的重要课堂表现形式。在这种环境下,学习者可以与虚拟导师、虚拟同学进行直接互动。同时教师也会实时获取每位学生的实施,方便为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针对性指导,真正实现教学间有效互动。

(四)学习环境将越来越符合个性化教学需求

开放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即教育体现为学生个性化服务的特点。然后当前的开放教育还难以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一方面,教育组织方难以对参加开放教育的学生进行实施监督和指导,仅能了解学生学习时间、考试成绩等简单数据;另一方面,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难以反馈给校方,学生只是被动参与学习,仅能通过邮件、电话等手段反馈个人需求,效果欠佳。随着信息技术、传感技术、大数据等信息领域知识的不断突破,未来的开放教育将越来越注重教育的个性化。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将通过专业测评得到精细解读,开放大学也将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数据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通过建立虚拟的“一对一”教学辅导,促进学生个性化目标的达成。此外,参加开放教育的学生多为已参加工作的成人,他们通常具有一定实践工作经验。未来的开放教育学习环境应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学生足不出户即可模拟现实实践情景。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亲身体会理论与实践的知识点讲解,一方面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将所学运用在工作实践中。

[参考文献]

[1]黄荣怀等.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变革与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75-84.

[2]张永和等.智慧学习环境中的学习情景识别—让学习环境有效服务学习者[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5-89.

[3]谢幼如等.智慧学习环境下学生科学探究心智技能的培养[J].开放教育研究,2016,(2):104-102.

[4]吴南中,王觅.基于情境感知的智慧学习环境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6,(5):18-2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