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8篇

时间:2023-12-27 10:40:48

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

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篇1

【关键词】城乡规划管理;资源环境保护;意义;土地资源管理;问题;协调发展

我国城乡规划管理建设过程中土地管理工作上存在不少的漏洞,一些工作上缺乏科学有效的实践。基于此,以下就城乡规划管理中土地资源管理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发展进行探讨分析。

一、城乡规划管理中资源环境保护的意义

城乡规划管理首先要树立全民的资源保护意识。环境资源问题是随着城乡的发展而出现的,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环境资源进行了过度的开发与利用,也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利益,在进行这些工作时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会带来环境问题。很早以前,人们没有金钱意识,而且也没有开采资源的工具,环境与人是和谐相处的,没有环境污染问题。但是随着人们的欲望的增长,看到了利用资源的利益,资源的数量日益减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慢慢的人们看到了环境问题带来的麻烦,这些问题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人们也慢慢认识到了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我国在城乡规划管理中也主张先树立全民的资源环保意识,积极宣传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而且相关部门还专门召开的环保会议,提倡健全环保机制,改善环境问题,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促进环境与人类和谐发展。所以,树立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制定环保策略的前期工作,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真正实现改善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的策略。

城乡规划管理与资源环境的保护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致性,也存在手法、目标上的统一性。在推进城乡规划的进程中,如何更好的协调资源、环境问题,加强对资源环境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显得尤为关键。

二、城乡规划管理中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城乡规划管理建设中土地管理的具体措施不到位的问题。有些城市规划建设的布局上缺乏科学的分布格局,没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合理规划布局,对城市的公共设施服务区和工业区以及一些的生活区和商业区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合理布局,特别是在对于人均土地利用规模和建设用地上都有相关的规定。这些土地利用在区位上揭示了城市各项活动在不同的城市服务区中进行不同比例的分配,这些城市土地的不同利用类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区位上的需求,遵循城市规划建设的用地标准。

2、城乡规划管理建设中对土地管理科学衔接上的问题。城乡规划管理建设中要能够紧密地与土地管理联系在一起,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要能够准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利用好每一寸土地,走可持续发展的节约路线。对于存在的违法建设用地,我们要能够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仔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不断加强城市执法和管理工作,促进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在另外一方面,城市规划和国民经济的规划以及土地利用上的规划都显得很不协调,他们之间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从而影响到整个城乡规划管理建设土地管理水平的提高,这样反而对城市今后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城乡规划管理中土地资源管理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1、健全城乡规划管理体系。在城乡规划管理建设体系中,要重视城乡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城市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体制,这是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所以,我们要能够不断完善相关的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统筹城乡建设工作。在另外一方面,我们要注重对城乡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视对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换句话说,就是要能够加强对于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城乡规划管理管理中,要能够重视绿地建设面积,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布置绿地,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其中,还可以加强对节约型城乡规划管理建设的宣传力度,倡导合理的城乡规划管理,树立节约型的规划建设用地,从而可以有效地引导城市居民树立起节约能源的理念,从而可以更好地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发展。

2、完善城乡规划管理的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等规划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展开,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生产水平、使农村建立现代化的集约经营模式、置换出部分的建设土地,还可以保护城市以及附近郊区的环境。随着工业开发的不断发展,致使部分乡村土地的环境已经变得非常污浊不堪,出现了土地推平闲置的问题。这时可以通过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规划,在宏观方面为土地的发展与保护做出合理的设计,进而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农业资源。

3、不断强化和落实城乡规划管理建设用地。在我国的城乡规划管理建设过程中,要能够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严密地控制,科学地管理好城市土地,在土地管理过程中要能够切实把握以下几点;其一,切实加强土地供应量,提高土地审批效率,还要能不断优化资源的配置,严格把握相关的土地利用结构,贯彻落实相关的国家城市土地建设用地政策。其二,要能够不断加强政府相关部门机构的监督执法,对违法行为进行及时惩处。在城市规划用地时要对土地规划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建立一系列的生态型的开发制度。并能够深入分析当前土地管理工作与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积极做好相关的工作。

4、加强资源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当前城乡规划管理的侧重点还是提升经济水平与效益,缩小城乡差距。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之前的城乡规划管理中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由于当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必须改善这些规划,加强"反规划"观念。"反规划"观念的目的是改善土地资源问题,提高土地效益,使资源与社会共同发展、和谐发展。城乡规划管理的"反规划"是站在环保的角度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提升,而忽视环保工作,对土地的规划不能太过紧密,需要考虑土地的承受能力,而且还要对历史文化遗址进行保护。

5、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要实现城乡规划管理建设,就必须要拓展资金的来源,从而可以有效确保土地开发,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要能够切实依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展开多方面的融资,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投资者的不同目标和心态,以土地开发为核心,有效地将政府、企业以及个人这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实现融资渠道的多方位、立体化。从城市系统的角度可以看出,要想不断完善土地规划制度,能够与城市建设的方向、速度可以更好地适应,就必须能够强调城市内涵形象,杜绝形象工程。从全方位规划好土地管理工作。

结束语

经济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过度的资源开发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不注重保护环境,使得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在制定城乡规划管理时,必须注重落实环境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周黎.农村城镇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J].浙江学刊,2012

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篇2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 超规划开发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30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7-163-02

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为其具有不可再生、地理位置固定、数量有限、不可替代和利用长久性的性质,所以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中,土地资源极为缺乏。我国人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土地资源极度缺乏的情况。土地资源是我国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关系到千家万户,因此,土地的管理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如何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主动自觉的遵守《土地管理法》,让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和开发,从而促进其良性循环的发展,是我国目前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1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土地资源是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物质载体,是“一切生产和存在的源泉”。然而,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自身对于土地资源的消耗越来越频繁,从而导致现在供人类可支配的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出现了土地资源供不应求的现象,人与土地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由于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和开发,不仅减少了土地资源,而且还使土地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以下分析了目前在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土地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

土地资源管理部门相对来说,在结构上较为分散,管理工作中没有突出主体性,各个部门在处理问题时互相推脱责任,缺乏较高层面宏观的调控体系,土地在管理中政府没有进行高度统一的垄断。

1.2 土地在资源管理和利用上不协调

我国,目前存在的土地规划比较落后,现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很早以前就制定的,相关的用地指标和实际存在的土地利用状况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所以,要尽力避免城市建设的大力进行,防止出现人民住房拆后再建,建后再拆的现象。

1.3 耕地占用面积与城市建地面积制度不平衡

农业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然而,耕地是发展农业经济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基础。在农业管理方面,土地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耕地,实现节约耕地,充分有效的利用土地,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增加农民的增效和增收。但是,在我国普遍出现的问题是,为了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在城市用地规划中,建筑占据较大的范围。我国的《土地管理法》在保证农业的用地上,确定了一个最基本的保护制度就是,要求在占用农业耕地时,所占用耕地的相关单位必须要对其开垦土地的数量和面积给予一定的补偿,以维护农民的利益,并保证耕地的数量不会减少。但是,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耕地的补偿只体现在金钱方面,并没有实现保证耕地的质量和数量,为农业耕地留下了隐患。

1.4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

我国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可是人们对土地的需求是无限的。因此,在土地的资源开发利用中,必须要考虑到土地的综合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以此来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根据土地开发经营的特点,我国在土地方面的投资往往具有资金大、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大多数单位在土地的开发投资上,容易出现急功近利的思想,过于看重眼前的利益,而没考虑到长远的利益,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土地开发对于环境的不利影响,从而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围湖造田、毁林地、毁草地以及开荒的现象,严重忽略了对于河流湖泊、丘陵等生态景观方面的土地规划,其造成的最终结果,只会是短期得到较高的利益,存在的隐患久而久之就暴漏出来了。

1.5 违规扩大用地面积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粗放型的城市化扩张已经对土地,尤其是耕地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不能保障农业耕地。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来看,近几十年,我国的耕地面积大约以每年960万亩的速度不断减少,导致这种结果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城市的粗放扩张模式,严重的挤压周边农业耕地面积出现的。又由于近几年城市出现的房地产热,在一定程度上恶化和减少了耕地的面积,导致人们的耕地面积和绿化面积迅速减少,另外又由于开发商在购买土地后,并没有加以运用,将土地放置一边没有运用有效的管理方式,从而严重的破坏了土地植被,造成了大量的水土资源流失,因此,在破坏耕地的同时,又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1.6 在进行占地面积时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

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虽然我国制定了严格的规范管理制度,对城市发展有着科学的规划和严格的审批,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并没有严格的执行力度,特别是一些政府只顾着眼前的利益,在开发利用土地上,没有进行科学的开发利用,多次采用违规的手段进行非法操作。存在着许多基建项目用地不经过上级有关部门的批准就私自利用土地,出现了占用空地、劣地、荒地的不良占地现象。虽然这类占地事件,在我国的知名电台曾经多次的报道过,但是仍然不能有效的控制住这个问题,依然层出不穷。

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篇3

【摘 要】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土地资源开发过度,环境问题加剧,对生态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本文简要探讨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土地资源管理问题,并探讨资源环境的未来发展情况,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一致,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字】 城乡规划;资源环境;土地资源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中,土地资源管理水平较低,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城乡规划管理中土地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较低,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导致城乡规划建设缺乏独特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土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大力度对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土地资源管理与资源环境的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城乡规划管理中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规划管理中土地资源管理措施不到位

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有些城市缺乏科学的规划建设布局,没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合理规划布局,对城市的公共设施服务区和工业区以及一些的生活区和商业区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合理布局,特别是在对于人均土地利用规模和建设用地上都有相关的规定方面。这些土地利用在区位上揭示了城市各项活动在不同的城市服务区中进行不同比例的分配,这些城市土地的不同利用类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区位上的需求,遵循城市规划建设的用地标准【1】。

(二)城乡规划管理与土地资源管理衔接不紧密

城乡规划管理建设中要能够紧密地与土地资源管理联系在一起,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要能够准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利用好每一寸土地,走可持续发展的节约路线。对于存在的违法建设用地,我们要能够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仔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不断加强城市执法和管理工作,促进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在另外一方面,城市规划和国民经济的规划以及土地利用上的规划都显得很不协调,他们之间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从而影响到整个城乡规划管理建设土地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这样反而对城市今后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城乡规划管理中土地资源管理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策略

(一)建立健全城乡规划管理体系

在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为切实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效果,并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应当积极加大城乡规划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结合城乡规划的实际情况进行衡量和分析,建立健全具有高度适宜性的城乡规划建设方案,明确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真正实现城乡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通过城乡规划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促进其职能的充分发挥,切实提高城乡规划管理中土地资源管理的总体效果,推进城乡建设的现代化发展。

在此过程中,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当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积极建设满足城乡建设发展实际标准的环保设施,并充分做好管理工作,促进各项环保设施的实际应用价值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也就是说,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要积极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强化生态建设的理念,并积极落实到行动上,结合城乡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加大绿地建设面积,建立一个科学化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可靠的途径。相关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树立节约规划建设用地的理念,真正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化利用,促进节约型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2】。

(二)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一体化

在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实现一体化的城乡规划管理能够在改善社会群体生活质量的同时,促使农村建立现代化的集约经营模式,帮助城乡居民树立科学化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理念,促进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工业开发加速,部分乡村地区的土地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甚至存在土地被推平后资源闲置的问题。而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一体化是一种高效的土地资源管理方式,能够对土地资源的发展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加强生态建设,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3】。

(三)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在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为进一步强化土地资源管理的总体效果,应当结合本地区发展实际进行系统化分析,积极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扩宽城乡规划管理的资金来源,紧紧围绕土地资源合理开发这一原则开展各项规划管理活动,通过政府、企业与个人三个层面之间的密切配合,促进立体化的融资渠道得以实现,切实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水平,全方位做好土地资源规划管理工作,促进资源与社会的协调发展【4】。

(四)落实城乡规划管理建设用地

在我国的城乡规划管理建设过程中,要能够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严密地控制,科学地管理好城市土地,在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要能够切实把握以下几点;其一,切实加强土地供应量,提高土地审批效率,还要能不断优化资源的配置,严格把握相关的土地利用结构,贯彻落实相关的国家城市土地建设用地政策。其二,要能够不断加强政府相关部门机构的监督执法,对违法行为进行及时惩处。在城市规划用地时要都土地规划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建立一系列的生态型的开发制度。并能够深入分析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与城市规划建O中存在的问题,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积极做好相关的工作【5】。

四、结论

总而言之,社会经济的进步以及人口的快速增长,为社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得社会面临着严峻地环境问题,其中土地资源就是一项重要内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严重威胁着生态建设的发展,因此加大力度对城乡土地资源规划管理进行研究和分析,有助于增强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促进人、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丽媛.浅谈城乡规划管理中资源环境与土地资源的协调发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13)

[2]赵立旺.浅谈城乡规划管理中土地资源管理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发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33)

[3]殷丹丹.城镇规划管理中资源环境与土地资源管理协调发展的措施[J].《科研》, 2016(2):00129-00129

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篇4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三能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5-150-03

自1956年东北农学院成立我国第一个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1],到1979年在华中农业大学召开土地规划与管理学术研讨会后,许多高等院校相继恢复或新建土地规划与利用、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2]。根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3年全国开设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的院校有94所,分布在农林、理工、综合、财经以及师范院校,以农林和理工院校为主[3]。由于不同高校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发展的背景不同,客观上也形成了土地规划与利用类、经济管理类、资源环境类和工程技术类等各具特色的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东北农业大学强调土地利用与工程课程的开设,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强调土地经济与土地政策等课程的建设,中国人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强调不动产资源学科类课程的建设,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侧重开设地理课程,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强调土地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制图等课程的教学。因此,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背景复杂、专业综合性强的特点要求不同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特点,改革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特色专才。

1 专业发展历程

按照大学生人才培养层次和专业变化,可以把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分成3个发展阶段。

1.1 农学专科专业下设土地规划与管理人才培养方向(1994-2000年) 我校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可以追溯到1994年的湛江农业专科学校设置的农学专科专业,当时的农学专业下分为六大人才培养方向,包括土地规划与管理、农学、农学师范、农业资源与环境、林学和植物保护方向,此时习惯把农学专业称之为“大农学”。1997年湛江农业专科学校与湛江水产学院合并为湛江海洋大学,但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方案保持不变,依然维持在农学专科专业下设置土地规划与管理人才培养方向。

这个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从事土地规划与利用及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主要开设专业课程有农学概论、生态学基础、土地资源学、土地管理学、土地监察、测量学、土地法规、环境土壤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农业环境保护学等;人才培养方向为培养适合从事各级农业部门、环境保护部门、职业学校及土地管理与房地产部门的生产组织、技术研究与推广、经营管理、行政管理及农业教育等工作的人才。

1.2 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下设土地规划与管理人才培养方向(2001-2006年) 1998年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将原“土地规划与利用”与“土地管理”专业合并,更名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并划归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由于我校农学专科专业土地规划与管理方向尚不符合申报国家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的申报条件,同时原农学专科专业下的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分别升格为本科专业,因此按照学科相近原则,土地规划与管理人才培养方向划入到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下。2005年湛江海洋大学升格为广东海洋大学,但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方案保持不变,依然维持在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下设置土地规划与管理人才培养方向。

这个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从事土地资源规划、利用和管理的高级和实用型管理人才;主要开设专业课程有地质学基础、土地资源学、土地管理学、土地法规、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测量学、遥感技术基础、土地信息系统、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房地产估价、土地投资项目分析评价等;人才培养方向为培养适合到各级农业部门、城建部门、职业学校及土地管理与房地产部门从事生产组织、技术研究与推广、经营管理、行政管理及农业教育等方面的人才;授予农学学士。

1.3 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2007年-至今) 经过13a的专业发展,2007年教育部批准我校设立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至此,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期。每年培养的本科生由原来1个班35人左右,发展到2个班70人左右;由原来授予农学学士,变更到授予管理学学士;人才培养计划也作了相应调整,与教育部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要求相一致。

这个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开发与整理、土地规划、土地资源信息、地籍管理及房地产估价、投资分析与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具有测量、制图、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开设专业课程有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地质学基础、土地资源学、土地管理学、土地法规、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测量学、遥感技术、土地信息系统、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地产估价、房地产投资分析等;人才培养方向为培养适合到国土规划与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及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的人才;授予管理学学士。

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篇5

>> 论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 简析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论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问题及对策 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关系研究 土地利用规划与城镇规划的关系探讨 浅谈城市文化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 城市土地利用及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城市规划与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问题分析 乡级土地利用规划与村镇规划的比较及协同研究 探究我国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乡镇土地利用规划的弊端及完善对策 浅谈城市规划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土地利用规划浅析 浅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王万茂.规划的本质与土地利用规划多维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2002,16(1):4-6.

[5] 吴次芳,邵霞珍.土地利用规划的非理性、不确定性和弹性理论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05,35(4):98-105.

[6] 王玉波.中央与地方政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博弈治理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1,11(4):73-79.

[7] 孙计川.浅谈土地利用计划的宏观调控能力[J].中国房地产,2013(6):40-41.

[8] 魏晓飞,魏朝富,王三,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不确定性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14,42(2):211-214.

[9] 郑振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改革[J].中国土地科学,2004,18(4):13-18.

[10] 朱先高.切实加强和改进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工作[J].浙江国土资源,2007(4):15-16.

[11] 周雪华,赵小敏.对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建设的初步探讨[J].资源与产业,2008,10(2):23-25.

[12] 潘文灿.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切实保护耕地资源――回顾土地计划管理20年得失[J].国土资源情报,2008(6):13-15.

[13] 邓颖林,苏志军,黄玉莉,等.广西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创新[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2(3):134-137.

[14] 徐忠国.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时效性及改革路径[J].上海国土资源,2013,34(1):73-75.

[15] 姜海,徐勉,李成瑞,等.土地利用计划考核体系与激励机制[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3):55-63.

[16] 规划[EB/OL].[2014-06-30].Baidu百科,http:///view/126021.htm?fr=aladdin.

[17] 计划[EB/OL].[2014-06-30].Baidu百科,http:///view/149377.htm.

[18] 蔡玉梅.土地利用规划应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我国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评价[EB/OL].[2014-06-30].http://.

[19] 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997―2010年)[EB/OL].(2007-10-17)[2014-06-30].http://.

[20] 国务院.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N].人民日报,2008-10-24(13-15).

[21] 国土资源部.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2] 国土资源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3] 国土资源部.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4]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EB/OL].(2012-08-08)[2014-06-30].http://.

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篇6

1.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发展阻碍

1.1土地资源管理缺乏高效规划和控制从目前情况看,随谈我国已经出台了土地资源管理的专项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与其他国家相比较晚,从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来看,仍有较多不完善之处,法规条目中的某些规范要求不够具体且模糊,这些法规漏洞和不完善之处给执法造成一定困难,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往往难以按照实际法规操作。比如《土地资源管理法》中的第二条规定:“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该条文中对公共利益这个概念没有做清晰解释,也没有具体界定何为公共利益,该词的模糊定义使得在进行土地资源征收时产生一系列问题。再者,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法律法规有一定滞后性,且大多适用于城市土地,相比城市,农村的土地资源管理较为落后,而恰恰农村土地的问题也较多,面对诸多新出现的问题和情况,法律法规并没有及时作出修改和补充,在应对新情况时无法及时解决,使土地资源管理处于被动局面。

1.2土地规划与其他规划之间的关系混乱土地资源的规划是一种比较系统化的工作,这其中牵涉到多个领域、多个部门,例如,城市总体建设布局、水利问题、农业问题等,需要统筹兼顾,分析多方利益,考虑成熟才能做出科学决策,为此需要积极协调各部门、各领域的规划。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各部门之间仍然缺乏有效规划,在利益共赢上难以达成共识,由于缺乏明确的协调方案,使得土地资源规划常与其他城市规划产生冲突,出现矛盾。除此之外,从事土地资源规划的从业人员素质的不高,或缺乏专业土地规划训练,则会在土地规划阶段不能将土地进行进行集中分配,科学合理规划,甚至将不同类型的土地混合规划,不仅增加了规划成本,并且使土地资源的利用具有不可持续性,在未来或将给城市发展带来瓶颈,同时破坏环境,使土地规划缺乏权威性。

1.3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足土地的相关管理信息数据庞大而复杂,而且不同的土地信息其更新的周期也有所不同,这费土地管理工作带来很多挑战。因此关于土地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成为了一项庞大负责的系统工作。根据实践证明,土地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有很大的投资力度,并且需要较长的周期性,才能确保信息化建设成功。并且信息化建设所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周期性也很长,必须是信息化系统运行了若干年以后,才能看到产生的利润和投资回报,投入和产出的比较很大。而在我国的很多地区,政府对于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不够重视,投资力度较弱还有待提高,或者是注重于软件硬件方面的投资,而忽视了对于专业人员培训的投资,在对信息数据的采集、更新和输入几方面都缺乏对人员的资本投入,缺乏人力资本投入的重视。同时需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来进行信息化建设管理,实行规划化、标准化、统一化的管理办法。而在我国,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对于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非常不利。另外关于土地管理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方面,没有专业的开发部门来承担,以至于软件水平较低,与系统的整体一致性不符合,并且相关软件的技术服务、定期升级和技能培训等方面也水平较低,严重影响着我国土地资源信息化的建设。

2.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措施分析

2.1加强土地资源相关管理法规体系的建设对于现阶段的土地资源管理中法制不健全的现状,必须在已有《土地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切实根据实际修订和完善具体内容,逐步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土地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使实际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法规制定要落实到土地利用、整治、保护以及管理的各环节,切法条明晰,用词准确,可参考西方先进国家的土地整改策略,结合我国实际予以借鉴。另外,加强土地资源法制建设,还需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一旦发现有滥用耕地,破坏土地的事件发生,要依照法规,严惩不贷,建立起问责制,使得相关责任人能够切实担负起自身职责,追究领导责任,避免消极事件发生。

2.2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监管力度,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土地资源利用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任何一个城市在大力发展经济时,都不可避免的要考虑土地规划和管理问题,只有对土地资源科学合理的利用,才能有效缓解城乡扩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必须重视土地资源管理,依据各地实际情况设立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加强土地监管力度,集中利用土地,对有限的土地进行合理审批,拒绝任何非法审批项目,对违规违法的土地使用项目进行严惩。土地利用和整体规划必须以法律为坚实保障,在制定土地规划时,要事先做好实证调查研究,在专家的鉴定和科学论证下进行,做到实事求是、高瞻远瞩、切实可行,从源头上防止滥用土地的事件发生。

2.3加快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在统筹规划方面要实现统一领导、统一安排。土地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一种系统性的工作,必须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因此在信息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统筹安排、统一领导,要实行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在各部门之间要能协调配合。另外,土地管理部门在计算机软件的配置、信息资料的传递和共享方面也要有统一的标准规划,在对外服务时要有统一的要求标准。其次,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比较大,利润回报周期长,要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来分步骤有计划的进行,不要急于求成,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实事求是的做好规划并稳定发展。最后还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专业化的信息技术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建设土地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要合理的进行人才培养计划,要培养土地管理相关的高水平人才,还要培养现代化信息管理人才,不仅熟悉土地管理也能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另外还可以加强现有业务人员的培训,在实际工作中实现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数字化,培养良好的信息处理习惯。

3.结语

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篇7

【关键词】土地规划管理;改革;农村

国家对土地实行整体规划管理和改革是为强化对土地进行宏调,此举不仅能强化土地的规划管理和改革工作,还能使较小土地容纳更多的人,且对科学开发土地资源有利,推动经济进步。可以往的土地规划管理和改革中发现诸多弊端,相关部门需实行应对方案来消除发现的不足。

1 提升当前土地规划管理成效的方式

1.1 提升规划管理人员专业水平

规划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决定该土地项目质量总体效果,高水平的规划管理团队,能够推进土地规划管理的快速进行,确保政府部门可以有效施行土地规划管理。其由于土地规划管理需相关人员针对土地规划现行法规、成本资金、行政事宜以及管理模式均具备充足的认知,规划管理人员需全方位参加进规划管理中,针对土地规划管理的全程进行管理,针对规划管理人员实行教育,提升其专业水平。

1.2 采用合理的规划模式

土地规划管理人员实行规划管理阶段,不应采用原有的定性分析模式,应选用整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模式或时序分析法。定量分析模式即利用定性研究取得结论,之后通过数学公式和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判断的研究模式,但土地规划管理阶段是持续进步的阶段,因此,需应用时序分析法。通过合理的规划模式对土地实行计划,能够提升土地规划成效,且能够提升土地使用率。

1.3 制定健全的土地规划管理制度

其关键任务即健全土地规划管理数据体系,整体角度来讲,即将全国范围内的土地管理工作实行信息化监管,针对提升土地规划管理工作成效有利,且降低规划管理成本,对社会各界与国家机构强化土地规划管理调节与管理有利,对提升土地规划管理的效力,使国民再次意识到执政党作为人民公仆的观念,对推动地方机构与财政进步有利。另外,制定信息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需有效应对内网与外网的联系,建立一致的管理信息网。

1.4 土地规划管理结束后,大力进行宣传

土地规划管理结束之后,需针对规划地区国民实行宣传,一方面使居民明确土地规划的理念、规划方式以及对象,一方面使地方政府意识到其现实思想,提升地方政府管理层重视土地资源,保障农村耕地的认识,以提升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成效。

2 当前的合理对策

2.1 确立土地权益,严格承包经营权转移

(1)基于农村地区的不同于土地开发不均衡的情况,需提升研究多模式的土地权益转换模式的速度,提升农业利润与农村家庭收入,提倡土地资源向大户、农场、合作社以及主要企业方面转移,实行因时制宜,多样性的徒弟经营方式。所以,需从标准化,制度化土地权力转移开始,设立县乡土地资源承包经营权转移管理系统,制定工商行业租借准入体系与监督管理体系,指导农村设立合作社和托管部门,以保护农民权益。

(2)为了保障土地经营体系,提升农民自信,进行土地资源转移阶段,需以农民为主体,制定法规与制度,保障农民对土地资源的承包经营权益和所有财产权益;另外,针对宅基地权益的转移,有关法规要求宅基地归为集体,村民可以使用,不可转移,长时间的宅基地问题反映,当前法律与监管体系已无法满足当代农业进步趋势的标准,需进行革新。

(3)当代农业的前提是满足规模化经营模式,主要需在土地资源承包经营权益转移阶段制定不仅可以提倡规模化经营模式和产业化进步,还可以确保农民权益,其推动国家部门切实制定监督管理制度。此外,加强土地资源承包经营权益,有效保障农民土地资源权益,确保承包人取得稳定且长远利润,对土地经营权放松,促进稀少的耕地可以更加广泛的转移,提升耕地的配置成效,以促进当代农业进步,满足规模化经营模式,且严格针对耕地转移用途监督管理。有效处置该情况关键是允许农村土地资源承包经营权益较宽松的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优先需健全农村土地资源承包确权证件的颁发,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有关规定。

2.2 健全土地资源征收体系

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内容要求,农地的征收必须把集体土地转化成国家所有的土地资源,可目前,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步迅速,土地征收方面的纠纷日益增多,其根源,依然是法律规定的土地所有权转化环节可否符合了农民的利益,土地征收补偿款可否科学,无地的农民生活保证进行情况。土地资源为满足当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前提,主要需在保障农民土地资源所有权与国家机构对土地资源管理权中寻得均衡,且促进其环节符合法律化、制度化。以当前多数地区推行土地体系方面为基础,因农村有关土地财产的一切权利的总和模糊,农民针对土地资源承包经营权中包含的土地处置权力、说话权力以及自益存在很大制约,导致农村征地拆迁阶段冲突显现。土地资源增值款是土地流转资金中去除地面物品补偿款、青苗补偿款、房屋拆迁补偿款、土地资源开发款以及有关业务款项得到的资金。以此看出,农民土地资源转移中尽管有资金补偿,可依然较少,无地家庭难以依靠这些资金进行其他行业投资。集体建设土地,通常应用转移模式作为有补偿的租赁系统,农民能够依照法律采用各类模式参加开发与运营。且土地资源体系革新需深入健全集体土地资源产权归属,确立农民承包土地资源的买卖、承袭、典质、加入股份以及租赁的权益,增加土地资源使用期限,改善当前征地国家机关的垄断,革新土地资源使用权与所有权,优化配置农村土地。

2.3 制定对应政策,促进农业人口转移

推行城市化与户口制度革新阶段,需重点保障农民的权益,提升制定与健全户口制度相关政策的速度,渐渐消除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区分,制定城乡一体化,保证农业人口流转和自由选择工作的新式户口制度。农民转移户口到城市,其土地承包的处理,需制定土地资源承包的有序退让体系,或不改变土地资源承包经营权益体系,为目前农民户口改变所需应对的艰难抉择,同样为城市化与农村土地革新需消除的问题,其作为土地权属的变更,需公平公正且等价作为前提,依照法律保障农民土地资源所有权。遵循我国部分区域的经验与农村多样性,通常参照如下几点模式:第一,农民利用市场体系转移土地资源,退让承包经营土地与宅基地,于本地区遵照法定土地征收标准价格或者合理提升价格,转移土地,但不改变土地资源的集体性和用途,房建和地上物品遵照质量进行补偿;第二,政府提供科学的土地补偿,农户把承包土地与宅基地退给集体所有,房建和地上物品农民自主处置;第三,偏远地区与贫困地区,能够不进行承包土地与宅基地的退让,农业土地转移到农村合作社或者大户,也可以自行建立农场,推动农业产品的规模运营。

3 总结

由于我国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对土地的使用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合理使用土地已成为相关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管理和革新,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政策,确保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确保耕地和土地资源是有关人员今后需重点努力的方向,并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党国英.中国土地规划管理及其改革[J].上海国土资源,2014(03).

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篇8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规划;供给侧改革;路径;探析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作为生产的第一要素,土地资源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也是我国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我国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土地资源管理规划,按照中央提出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要求,对土地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从而推动供给侧改革,达到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目的。

一、土地资源管理规划的特点和要求

作为生产的第一要素,同时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土地资源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土地具有以下几种属性,一是土地的不可替代性。土地的用途虽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更,但是作为一个特定的空间载体,土地的位置是无法变动的,而且土地的用途一旦确定之后,在短时间一般是很难发生变化的。因此,土地资源管理规划必须要具有高度的协调性,对各方利益主体的土地需求进行统筹兼顾。二是土地的不可再生性。我国的经济发展大多数都建立在土地消耗的基础之上,但是土地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也往往很难对其本来的面目进行恢复。因此,从一定的角度去看,发展对土地会造成破坏,而且这破坏几乎是永久性的。因此,土地资源管理规划必须要有较强的前瞻性,将土地保护和经济发展之前的矛盾降到最小或者直接化解,防止土地的低效供给和无效供给甚至是过渡供给。三是土地所有权的公有性。我国有关法律法规上明确规定,乡村的土地归集体所有,城市的土地归全民所有,表现出了土地所有权的公有性,如果土地资源管理规划不能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这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因此,土地资源管理规划要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做到统筹兼顾,要合理规划稀有的土地资源。

二、目前土地资源管理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灵活度不够

当前我国针对土地的使用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比如土地收储制度、城市统一的用途管制制度等,导致土地使用的灵活性大大降低。土地使用者虽然可以按照这些制度对土地的用途进行变更,但是变更的程序非常繁琐,要经过层层审批,花费的时间比较多。以目前的收储制度为例,一块土地从收储一直到出让,需要花费许多年的时间,而且还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除此之外,工业用地出让的时间过长,就可能会造成低效用地等问题,这是对土地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

(二)协调性较差

土地资源管理规划部门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规划的时候,必须要针对各方的利益做到统筹兼顾。但是当前针对土地出让通常采取“挂牌”方式,导致一些与产业政策鼓励发展方向相符合而且质量优等的项目无法获得土地,尤其是一些正处在创业起步阶段的微小企业。挂牌方式可以让政府获得较高的土地收益,而且操作非常简便,但是结果通常都是谁出价最高谁得。一些传统的企业由于多年的积累,在经济上具有较强的实力,因此在土地出让上往往有先发优势。而一些具有创新能力但是经济不足的企业却拿不到土地,土地资源管理规划缺乏协调性。

(三)前瞻性不足

因为土地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即使土地的用途能够改变,但是在短时间内是很难实现的,发展对土地会造成一定的破坏,而且这个破坏几乎是永久性的,所以土地资源管理规划部门在进行土地管理规划的时候需要考虑全面,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点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在目前的土地资源管理规划中,没有有效结合人口变化、产业特点、发展规模以及不同地区发展方向。对于新增的建设用地,我国采取计划管理的方式,国土资源部门每年都会定期下达供地的数量,地方政府部门再根据市场需求以及产业发展自行决定供地结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因为信息的有限性。当地的地方政府无法及时预测和调整土地需求状态,没有有效的衔接土地供应安排与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人口分布和地方经济发展。

三、土地资源管理规划供给侧改革路径的探析

(一)明确土地管理规划责任

土地是我国生产的第一要素,土地资源的管理规划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土地资源管理缺乏前瞻性和灵活性,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将会受到重重阻碍。土地资源管理规划相关人员必须要明确土地管理规划责任,结合国家的发展计划,从宏观的角度对土地进行管理规划,同时还要针对区域城市发展定位,从中观的角度去设计。这些都需要有大量的信息数据作为支撑,土地资源管理规划部门要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土地资源管理规划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土地资源的管理规划需要有专门的人才,并且要反复进行权衡,才能确定最终的方案。鉴于此,我国必须要尽可能早的对责任部门进行明确,落实责任,从顶层往下进行结构设计,这样才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加强对土地资源管理规划的重视,这样才能实现供给侧改革目标。

(二)站在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对土地

进行管理规划曾经说过,要想处理问题,必须要抓住主要的矛盾。土地资源管理规划存在多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在大的方面,土地资源管理规划与产业发展规模、速度、方向以及发展空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对我国的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国力有着间接的影响;在小的方面,土地资源管理规划与人们生活、出行和居住的便利程度息息相关。因此,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规划部门在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规划的时候,要站在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去进行考虑。在规划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到与能源发展规划、城乡发展规划以及人口发展规划等统筹兼顾,从顶层开始设计规划。具体地说,土地资源管理规划部门在对土地资源管理进行规划的时候,首先要从大的方面进行考虑,比如环保要求、基础设施标准、城市发展规模以及城市发展方向等,限制政府的自主发展,无论政府如何去发展,都必须要达到这个标准。可以作为微观有标准、中观有目标、宏观有计划,从而提高土地资源管理规划的有效性,完成供给侧改革任务。

(三)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对土地进行利用

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乡村的土地归集体所有,城市的土地归全民所有,因此,土地的所有权表现出公有性的特点。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规划应当抓住这个特点,对这个制度的优势进行充分利用,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措施对土地进行利用,一般来说,对土地进行利用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出让、售卖、转让、租赁等,土地资源管理规划部门可以结合土地用途以及土地使用者的需求等选择合适的管理方式。比如,如果为了增加土地利用效率,可以使用“租赁”的方式。一些传统的企业有雄厚的实力,如果土地资源管理规划部门采取“出让”的方式,这些企业就具有先发优势,而一些新兴产业、具有较强创新能力但是经济不足的企业就无法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如果采用“租赁”的方式,以利润率作为主要的参考指标,就可以增加一些新兴企业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可能性。而且租赁土地的方式还可以实现土地收益的分摊,防止政府的一些短期行为出现,提高土地资源管理规划的灵活性和前瞻性。综上所述,我国土地资源管理要想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推动供给侧改革,必须要站在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对土地进行管理规划,采取统筹兼顾的方式,明确土地管理规划责任,从而达到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雷.节约利用土地对土地资源管理的意义[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7).

[2]赵娟.强化土地管理工作提高土地利用水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2).

[3]姚成波.新型城镇背景下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21).

[4]姜莉.浅谈如何做好土地管理与规划的新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0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