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智慧医疗的未来展望8篇

时间:2024-01-08 11:24:16

智慧医疗的未来展望

智慧医疗的未来展望篇1

智慧医疗以人为中心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人民幸福指数最直接的体现。医疗体系的方方面面无不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然而我们也正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对昂贵的医疗卫生体系的价值期望越来越高、全球范围内医疗质量以及患者安全问题、市民对医疗保健可选择性需求的不断增长、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用于改进医疗保健事业的新途径所带来的挑战等。

智慧医疗可以为这些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智慧医疗是一个新兴起的专有医疗名词,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医疗领域的信息化。高效、高质量和可负担的智慧医疗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更可以有效地阻止医疗费用的攀升。

目前,全球有1亿多人每年的个人医疗支出处在贫困线以下,21世纪的医疗保障体系必须以病人为中心组织服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病人提供帮助,使病人有能力为自己负责。第一,向病人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源;第二,让病人参与医疗卫生服务的计划和管理;第三,建立信息服务体系,让病人能够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得到所需要的信息;第四,根据病人的就医经历,评价和运转医疗卫生服务;第五,帮助医生提高支持服务能力。要做到这些方面,智慧医疗在其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

智慧医疗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以及家庭健康系统。智慧的医疗体系可以建立协同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并有效地预测和预防疾病,同时,还能让每个人作出更明智的选择。智慧医疗是为转型的临床举措建立更有效的IT基础,通过自动追踪和记录患者、医疗设备和资产的状态,帮助医生定位患者,并确定医疗活动的优先级;通过优化对临床信息的管理而实现儿科研究中基因的潜在优势;能够通过单个可靠的视图访问患者全面的医疗历史记录;主动地推动组织内的技术、流程和人员整合。

智慧医疗是智慧城市的主线

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应用深度整合的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城市,是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重要表现。

智慧城市是人的智慧与信息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具有透彻感知、泛在互联、高效协同、精准管控、创新应用等主要特征。智慧城市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最终构建城市发展的智能环境。伴随着智慧城市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智慧医疗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逐渐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智慧医疗首先要解决区域卫生问题,把区域内的医院、卫生机构、卫生管理单位、社区医院、妇幼医院等与卫生相关的机构,它们的信息系统、数据、流程要整合起来。

智慧医疗在我国刚刚起步,上海电信和第五医院联手推出的远程诊断“智慧医疗”; 浙江富阳“智慧医疗”:通州首批健康“一卡通”发放,已经率先开启了“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的成果即是医疗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的满意度均得到提升,每个人将享受到一个协同、协调的医疗系统所提供的服务。目前,国内的CHAS临床与科研信息整合平台(简称CHAS)可以帮助医院内部以及医院集团各个分院之间实现复杂临床信息的整合,提高临床信息的再利用能力。 此解决方案的核心是标准化的临床信息模型和IBM医疗集成框架,能在医院的各个系统之间实现紧密的信息共享,最终将与医院外部的其他医疗机构实现信息共享。

我国智慧医疗建设的建议

推动智慧医疗发展的机遇无处不在。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这一著名的学院医疗中心表示,8年来智慧医疗降低了3000万美元的资金和运营成本,使他们能够实现锐意进取的临床计划。位于宾夕凡尼亚州的这个领先的、完全集成的提供商通过先进的HER系统,利用其10年的丰富经验,建立了一个全面的临床信息仓库,帮助医生提供最佳实践病人护理,并支持医疗研究;SES部署了一个地理区域集成的医疗系统,可以管理所有的医疗记录,使该地区的任意一家医疗中心都能够访问超过100万人的记录。该系统完全实施完成时,将有超过5000名医生能够可以同时使用。

而我国的医疗卫生信息化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比较落后,智慧医疗建设起步较晚。基于这一现状,现阶段我国的智慧医疗建设应充分利用智慧城市建设已有成果和资源。纵观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历程,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滞后,成为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在智慧医疗建设过程中应汲取教训,加强标准和规范领域的法制建设。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出台相关的法规和配套政策。建议成立智慧医疗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地负责总体规划、协调相关部门的职能、统筹建设资金的使用等,牵头制定《智医疗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建设规划、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计划。

确保信息安全。在智慧医疗建设的过程中,一是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二是要做到技术防范和制度防范并重。三是要重视数据安全,保证数据的原始性和完整性。

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智慧医疗建设是医疗卫生领域全局性的规划和管理问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智慧医疗,但是智慧医疗只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方面,要想实现真正的智慧城市,需要实现城市信息一体化,共享城市的各个方面信息,整合城市内各种资源。

相关链接

智慧医疗缓解温州市民就医难

近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率先在国内推出“智慧医疗”手机门诊系统,温州公众实现了复诊病人“足不出户、在家看病”的就医新模式,这在全国尚属首创。

目前,温州“智慧医疗”由“智慧医疗・客户端医生版”、“智慧医疗・客户端大众版”、“智慧医疗・手机门诊热线”这三部分组成,能为医生看病、市民就医同时提供极大的方便。

现在,市民只需登录“智慧医疗”大众版,就能在手机上进行预约挂号、取报告单、智能分诊、医院导航等;符合一定条件的病人(具体条件见本文最下面),还能拨打手机门诊热线15988711580,在电话里就可以请医生开出化验单、特检单。

另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通过登录“智慧医疗”医生版,在手机上就能给病人开诊断单、化验特检、复诊挂号,非常智能和便捷。

智慧医疗的未来展望篇2

千亿智慧医疗市场引资本聚集

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年-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逐步转变服务模式。

从《纲要》的内容看,涉及智慧医疗的领域包括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移动医疗,远程医疗等。但目前,智慧医疗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医疗器械设备、医疗信息化、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APP、医药电商等都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艾媒咨询资深分析师蒋一帆对《经济》记者表示,医疗行业将融入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等高科技,使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 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也告诉《经济》记者,智慧医疗是信息技术、医疗技术进步的产物,代表着医疗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智慧医疗的内涵很丰富,其核心在于从传统医院线下模式转变到以物联网和互联网为基础的线上模式,具有信息化、智能化、创新性等多个特点。”

传统的医疗产业分为3个层次:提供医治、医药等服务的核心层;提供健康生活、健康管理以及健康服务的中间层;提供医疗保险等服务的层。清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刘跃对《经济》记者称,所谓的智慧医疗,不仅要促进各层级内部的服务效率,更要打通各层级之间的壁垒,利用技术手段、模式升级手段充分调动各细分领域的资源,使之在同一平台上实现网络互联,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实际上医疗服务最核心的就是诊断和医疗。艾瑞咨询分析师秦泽西表示,在人工智能层面,对于既定的诊断做了一些专业化或标准化的操作,把一些诊断所需要的数据或信息收集起来做成一个数据库,“目前就移动医疗领域而言,对于用户或者医生的价值可能更多体现在医疗上的便捷,比如在线挂号、在线支付或在线会诊,但是对于一个患者来说,他真正的需求是知道自己的病症以及后续的治疗方案”。患者只需要把自己的症状输进去就可以得到一个诊断的建议或后续的治疗方案,用现在的科学技术真正在诊断和治疗上面起到作用,这才算作是智慧医疗。

在易观医疗研究总监姜昕蔚看来,智慧医疗的本质应该就是能够有效地运用技术的手段来辅助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医药行业基本面企稳回暖,且处于政策和执行进行密集期,今年7月1日,国家发改委、卫计委等多部门就联合了《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意见》,提出要全面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到2020年基本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7月30日,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海上丝绸之路投资基金管理中心、海上丝绸之路医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全国布局百家精准医疗医院新闻会在北京举行,并宣布将在3年内完成全国百家精准医疗医院布局,实现国家精准医疗战略规划。

从细分领域来看,最近各大基金纷纷看好板块分化明显、行业龙头受益的医药行业,基金季报显示,二季度大消费板块环节中的生物医药板块被基金重点配置。

移动医疗成最热细分领域

智慧医疗当前还处于发展初期,未来这个市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IDC预测,到2016年底,国内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到108.5亿元,未来这一市场有望超300亿元。相比医疗信息,居民的健康管理更是一个千亿元级别的市场。不仅如此,可穿戴设备也受到了投资者的热捧,据数据,在智能穿戴板块,已有52家上市公司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布局。

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深受资本市场喜爱,如果要说最受资本关注的领域,各分析人士也都有自己的看法。郭凡礼认为,当前移动医疗、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等细分领域最受资本市场关注。

蒋一帆则认为,除了移动医疗,智慧医院也比较受资本关注,“主要都集中在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无人问津,病人就诊手续繁琐等由于医疗信息不畅带来的医疗资源分配效率不高的问题”。

除了大多专家公认的移动医疗领域,姜昕蔚和投中研究院分析师陈伟都认为远程医疗更受资本关注。

姜昕蔚表示,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更多地围绕着传统医疗开展,而传统医疗的开放性还不够,所以市场还不够大。

“因为远程医疗实施已经有过各种各样的尝试,这个领域发展到现在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陈伟给《经济》记者解释:“远程医疗其实更多地体现在远程问诊方面,远程施诊是暂时做不到的,比如颈椎拉伤,无法进行远程牵引,只能遵从医生的要求在家里操作,再比如春雨医生的做法,就是把医生搬到平台上,最早的形式就是问答。”

近两年,移动医疗的话题频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众多移动医疗APP也不断出现,有消息称,这一领域的市场规模也有望达到千亿元级别。

在秦泽西看来,移动医疗或互联网医疗主要有四大类;第一类是围绕医生的互联网服务,比如医生手术和学术上的工具;第二类是保健,例如女性的生理周期管理的产品;第三类是医疗服务,即在线挂号、在线问诊、在线支付,包括慢性病管理等这几个部分;第四类是药店商,目前来说,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最主要的贡献者是医药电商。“在2015年,我国整个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是在170亿元左右,未来并不会很快达到千亿元规模。”

而在郭凡礼看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人们消费习惯逐渐移动化,移动医疗市场的需求在逐渐加大,潜在市场规模可达千亿元。“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医疗需求巨大,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医疗健康支出的增加,市场健康管理及医疗需求还将继续扩张,只要能找到适合的商业模式,解决盈利性问题,国内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会加速扩张。”

对此,蒋一帆也认同未来市场规模潜力这一看法,“但是目前问题在于移动医疗这一块相比其他‘互联网+行业’来说,要求的服务质量门槛比较高,特别是对医疗服务质量这一块的硬性要求以及医疗资质这一块”。目前医疗资源供给仍然偏少,简单来讲,就算移动医疗APP能把信息互通效率提升到极限,而医生护士以及线下的医院等诊疗场所供给也十分紧缺,移动医疗目前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另外,春雨医生、好大夫等一些移动医疗APP都是针对传统医患模式中的痛点,试图借助互联网手段优化资源配置,但刘跃认为,医疗产业的推动是和医改政策息息相关的,“要进行模式上的创新就必定会诉诸于政策的改进,而这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

医生端移动医疗成潜力股

移动医疗的市场价值毋庸置疑,它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使用医疗产业资源,是对目前亟待解决的看病难、看病贵等医疗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之一。姜昕蔚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在政策条件不断开放的条件下,移动医疗的估值将进一步提升,不但有效地辅助传统医疗行业;在盈利模式、支付方式进一步成熟的条件下有机会成为颠覆传统医疗的强势力量。

从市值本身来讲,在线医疗最终做的是一个流量导入,很难在互联网上完成诊疗的所有步骤,陈伟表示,可以完成的前置步骤的价值还是需要市场来论证的。“总体来说,移动医疗的价值还是存在的,有比较长期的发展空间,从现在的医患关系和实际的医疗资源供给来看,的确是需要通过互联网医疗来消除信息不对称,同时加强匹配效率。”

除此之外,易观分析认为,中国移动医疗市场正在呈现多垂直细分领域发展态势,根据2016年1月中国移动医疗细分领域活跃用户数量统计数据显示,服务医生的医疗学术类APP用户活跃度最高。那么,该领域在智慧医疗市场又占多大空间呢?

和其他行业的移动化一样,移动医疗也存在两个方向,一个是面向医疗服务需求者,另一个则是面向医疗服务供给者,所以类似杏仁医生等医生平台也是移动医疗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郭凡礼表示,未来随着政策进一步放开、医生资源整合加速,医生平台将会取得突破,参照其他行业的经验,医生平台在智慧医疗市场空间占比将不会低于20%。

“医生端从空间上来讲不会大,就像打车平台一样,空间大的必然是用户端,对于移动医疗来说就是患者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价值不够。”蒋一帆给记者这样说道,“因为医生端是极为重要甚至说不能或缺的医疗服务提供方,做好医生端的服务,减轻医生工作量才能集聚大量优质的医生资源从而最终在患者端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目前移动医疗医生端应用品类包括患者管理类、科研交流类和教学培训类3类,其中科研交流和教学培训类APP瞄准医生科研需求,为医生提供医疗类内容;而围绕患者管理展开业务的患者管理类APP多旨在围绕医生需求探索医生技能提升、医患关系交流和新政策下的医生品牌树立等环节的产业链价值。

随着社会与产业的发展,医患关系也越来越趋向于消费者关系,无论是有求医需求的患者端还是提供医务服务的医生端,都希望能够有更好的匹配需求,提升双方的满意度。刘跃表示,医生资源是强烈依附于医疗机构的,因此对医生端的需求挖掘及改善势必要建立在对医疗机构乃至医疗体系的深刻了解,才能够真正挖掘行业深层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痛点。

医生端服务正在成为移动医疗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医生资源在整个移动医疗中的重要性和医生职业的特殊性,医生平台在过去的几个季度中成长速度很快。姜昕蔚认为,医生平台用户粘性高、痛点明确、产业链转化价值高、专业性强,未来将成为移动医疗产业中重要的垂直细分之一。

记者从陈伟的表述中了解到,医生诊疗平台这个领域要结合当地医疗的实际政策,比如深圳切实放开了医生只能就职于一个医院的政策,对于这样的地区医生诊疗平台或私人化约诊就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发展价值,而在其他一些相对保守的城市比如上海,它的价值就得不到很好的体现。

2016年并购整合趋势下的谨慎选择

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2016年被认为是移动医疗的“洗牌”之年,在此情况下,投资者或投资机构又该如何布局呢?

从移动医疗的领域来讲,是有着巨大市场空间的,而在这一领域内,究竟是选择技术创新还是模式创新,是需要企业或者投资机构根据自身的基因以及优势来综合衡量的。刘跃表示,传统医疗产业的痛点很多,很多方面都亟待改进升级,但由于与政策的绑定性较强,这个“洗牌”过程不会是在一个时间段内突然爆发的,而是会随着创新者的不断论证而逐渐演变的。“资金投资者应对该领域的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等有着充分的警觉意识。”

在经过前几年的野蛮发展后,移动医疗行业环境已经发生改变,随着互联网流量时代结束、资本投资态度转变、行业竞争加剧,移动医疗并购也呈加速态势,释放出“洗牌”信号。对于投资者而言,郭凡礼认为应该尽量选择团队可靠、商业模式清晰的对象进行投资,警惕运营不善、政策缩紧带来的风险。

蒋一帆则认为移动医疗已经开始显露并购整合的趋势,仅两年内,获得资本支持的优质企业,本身已经掌握了更多的优质资源,也许移动医疗企业的上市已经不远了。“建议还是要从医院端着手,要做长期投资的打算,短期盈利变现比较困难。”

他还表示,在今年,优质项目与企业将会获得资本的青睐进一步抢占市场与用户资源,然而,在今年下半年同样会有一批匆忙入局的,在技术、运营和对医疗方面存在短板的公司因无法融资而淘汰出局,正如前两年热闹的打车软件大战以及美食APP大战一样,留下来的不是财大气粗的就是本身产品足够接“地气”,明确地洞察到市场生存法则。“需要规避的除了医疗行业的政策风险之外,对于那些用户获取成本过高或者说自身并无特色,主要靠砸钱吸引无效、低粘性用户的领域应该远离。”

智慧医疗的未来展望篇3

“服务”角度成就智慧明天

目前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事件。而“智慧城市”建设就是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有力抓手。“智慧城市”顾名思义,就是要智慧地规划和管理城市,智慧地配置城市资源。

从民生的角度考虑,一个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各个环节的服务,同样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服务的依托,尤其是“智慧”的服务。近年来,全国各省市持续努力,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以及智慧交通等行业服务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不言而喻。

目前,各大城市都在积极倡导智慧教育服务,课堂教学的数字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未来的教学将不会受到区域、时间以及文本的限制,而是智能化的数字互动课堂。近几年,“数字互动教室”、“感知教育”、“电子白板”等新技术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将有力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建设进程。而经过智慧技术改造的校园也将变得更加绿色、环保和“聪明”,未来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

智慧医疗服务在智慧城市的服务领域中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随着数字技术的推进和物联网的融合,信息化使得社会服务越来越便利,大众梦想中的无障碍医疗服务也将成为现实。在今天的各大智慧城市建设示范点,看病将不会出现以前那种排长龙的中国式场景。相反,挂号服务自助,缴费流程便捷,医疗档案全部电子化……在医疗行业中加入更多的智慧元素,将使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推动医疗服务事业的加速发展。尤其是在中国新医改的推动下,建立一套智慧的医疗信息网络平台体系,马上就可以实现安全、便利、优质的诊疗服务,从根本上做到“人人健康,健康人人”。

与智慧教育、智慧医疗一样,智慧交通服务也是“智慧城市”改善民生需求的重要领域。“十二五”以来,交通运输部提出了用信息化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的目标,实施交通运输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行业科技体制改革,为加快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和平安交通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物联网技术,无线传感网组网技术,3G、4G远程通信技术等为交通领域带来的改变令人欣喜。信号灯随车流量大小而改变,公交车、出租车、公路客运车等车辆位置实时感知,公交电子站牌的画面随时监控,施工道路的位置一览无余,停车场的空余车位即时通报……智慧交通将全面改变传统交通出行模式和管理模式,通过创建一种泛在、可视、可信的智能交通体系,使得交通的管理方式、服务方式产生了革新性的进步,让人、交通和社会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服务做到位,智慧城市建设才能引发战略投资,并吸引高科技领域的尖端企业入驻,进入良性循环。在推动社会文明和经济生活发展的同时,公民社会保障服务、城市生态、城市基础设施、能源消耗、区域平衡、信息化进程等都不可避免地面临挑战。这将直接有利于整个智慧城市的健康有效运转和持续发展。

新技术带动下的智慧城市产业创新

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智慧城市可以理解为经济发展的新概念。智慧城市建设除了能够促进城市运营管理水平等作用外,还能够直接带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发展,间接推动城市的企业发展。换句话说,也就是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智能模式对新技术的需求将衍生出更符合城市的智慧主题,同时催生跨领域的新兴产业。

技术产业的创新是物质、能源、信息、基因等“使用价值”的新发现、再重组与新应用的过程。对于城市经济而言,新型变化将带来新兴市场的产生,但同时也带来挑战。因此,政府将在战略、定位、研发、产品和组织上做出改变和创新以适应这种变化带来的变化。

智慧医疗的未来展望篇4

作为以中药饮片生产为核心,布局中医药全产业链的千亿市值医药企业,康美药业不断探索“互联网+中医药”创新,并率先将智慧药房服务付诸实践,极富意义。

“广州模式”落地

医药分开,破除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痼疾,是我国医改的重点内容,也是降低就医成本、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为助推公立医院医药分开,康美药业推出了智慧药房创新服务模式。

2015年3月25日,康美药业与广东省中医院签订《中药饮片代煎及药品配送服务协议》,首个“智慧药房”项目启动。经过两个多月攻坚克难,6月15日起,康美药业智慧药房正式投入试运行,可为广东省中医院患者提供药品调剂、中药饮片代煎、膏方制作、个性化加工和炮制、送药上门等服务。该服务试运营前三天服务超过1500人次。

“中医院通过智慧药方系统,将患者电子处方发至康美,由康美完成药品的调配与配送。对病患而言,原本繁杂的取药过程变得像‘收快递’一样简便。”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兴田告诉记者,“只需半天时间,代煎好的中药即可由物流配送至病患家中。”

目前,康美药业已在广州投资建设面积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药品仓储、调剂、煎煮、配送中心。基于康美智慧药房服务模式,医院可节约大量药品储存损耗,患者可以大大缩短排队等候时间,减少在医院交叉感染的风险,而企业通过线下服务换取药品销量,打造面向终端患者的综合药事服务模式与品牌,可以说是一个三方获益共赢的业务模式。

“智慧药房带来了诊疗、服务和配送三方面创新,这对中医药行业是很大的变革。”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康美药业与广东省中医院的合作向行业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经验模式。”未来,康美药业智慧药房服务还将在深圳、北京、成都、上海等城市进一步推广。“这一模式能让我们直接面对患者,掌握患者用药情况等数据,结合康美健康云、新华康美健康智库等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更为精准地定位患者需求,提升患者医疗体验。” 马兴田告诉记者。

抢跑医疗大数据

凭借多年在医疗服务领域及中药材信息化建设中的经验积累,康美药业已成为推动“互联网+医疗”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先后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卫计委批准为全国首家中药信息化医疗服务试点单位。

进一步强化健康大数据平台建设及信息服务能力,是康美药业把握先机、着眼未来,继续完善中医药全产业链布局,推动“互联网+大健康”产业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

2015年6月,康美药业与新华网共同出资3亿元成立健康大数据项目公司――新华康美健康智库股份有限公司。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资源,将以康美健康智库为载体搭建健康大数据平台,开展健康数据挖掘、健康精准营销、健康在线咨询、健康教育培训等业务,并以健康高峰论坛、健康产业引导、健康资源普查等线下活动作为数据沉淀的支撑服务。

“康美药业将重点为政府决策、企业运营提供医药卫生健康方面的数据支持,为具有健康管理意识的中高端人群提供健康资讯服务,业务贯穿大健康全产业链。”马兴田告诉记者,“未来,我们还将建立全方位专业数据库,不断延伸,拓展互联网医疗、电商、互联网金融等多业务协同平台。”

毫无疑问,无论对于新型企业还是传统医疗行业,数据已不再是业务附属品。它不仅意味着未来全新的业务,也让康美药业“互联网+医疗”的探索之路走得更有底气。

“互联网+”领域频发力

“‘互联网+’风劲吹,‘互联网+医疗’现已成为医药企业、互联网企业大力推动的新业务。”马兴田告诉记者,“康美药业也一直在积极布局。我们在青岛启动了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与玉林市政府正合作共建‘互联网+’南方药都,同时也与广东普宁签署了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建设协议。”

这些业务的启动和落地,也在不断夯实康美药业“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的基础。对于“互联网+医疗”的未来,马兴田信心满满。“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给整个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力量,它既改变了消费者的需求方式,也颠覆了传统的服务方式。”

马兴田表示:“这种变革给传统行业带来了冲击,也孕育了机遇。聚焦到医疗服务领域,一方面,在医患矛盾多发环境下,互联网时代的患者需要更好的就医体验;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也提供了一种有效变革力量,通过将需求数据化,使得虚拟和现实得以相互转化。”

发展“互联网+医疗”是大势所趋。目前,康美药业的业务重点在于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和医院管理效率。“同时,我相信‘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同样有助于中医药市场的潜能释放。因为互联网医疗所具备的过程透明特性,本身对患者就是一个用药知识的普及,对于不断祛除中医药的神秘面纱、增强人们使用中医中药的习惯具有很大的帮助。”

在不断打造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并布局“互联网+”的进程中,康美药业将云集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充分应用于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制造及医药流通、医疗服务等有较强实力和经验的领域。“目前,康美药业探索推出了两种服务模式:一是公立医院药房托管,二是智慧药房服务。”马兴田告诉记者,“药房托管有助于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而智慧药房则利用互联网与物联网平台,提升了医院药房的服务效率和患者的就医体验。”

智慧医疗的未来展望篇5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医院;体系架构;医疗应用;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8月21日

随着“互联网+”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智慧医院的建设成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在今年两会的政府报告中,在医疗卫生行业推广并且运用“互联网+”技术被首次提上日程。2015年7月初,《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对“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建设和运用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严格的要求。

一直以来,“看病难,看病贵”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伴随信息时代的发展,医疗行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可以改写医疗行业应用的历史并且能够成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途径。智慧医院的建设则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应用的具体体现。智慧医院通过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可以逐步实现集疾病预防、网上诊疗、康复照护于一体的远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现今,国内多地已经开始加快智慧医院的建设,智慧医院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为人们提供全面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优质服务,不仅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了贴心及时的服务,还提高了医院的办事效率、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共享。未来智慧医院的发展将有望破解卫生医疗健康服务的难题,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实现医疗健康服务的创新和应用。

一、智慧医院体系架构

根据目前大多数医院的设施建设状况,现阶段智慧医院主要是由三大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即基础设施、数字化设备和医院信息化。只有集这三大部分为一体,在实现相互融合、信息共享、互相依存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智慧医院的智慧功能。(图1)

互联网的信息可靠传递和智能处理能力为智慧医院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信息集成平台和通信传输平台的构建保障智慧医院实现了患者、医院、系统之间有效沟通,共享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形成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的高效医疗健康服务系统。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图2)

根据医院的实际特点,在物联网体系架构的基础之上,构建了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包含了一个统一门户,两个集成传输平台,两个基础信息采集层,三方面应用。统一门户是指智慧医院为广大用户提供统一的移动门户,保证用户登陆注册得到统一认证,既方便用户使用智慧医院这一新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又有利于医务人员、后台服务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统一门户集成多样的应用,由信息化应用、管理决策应用和移动化应用组成。各方应用保障了门户的安全管理以及信息可及。

在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中,信息集成和通信传输两大平台支撑了各方应用和门户。医院数据采集层为信息集成平台提供了医院医疗服务的原始数据信息,而信息集成平台将这些原有的数据信息集成为标准的数据中心。通信能力构建层则支撑了通信传输平台的运转,开放式的通信传输,有利于为医疗卫生工作提供实时、准确、全方位的医疗信息,从而提高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提升工作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可靠的医疗健康服务。2013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与上海电信合作建设智慧医院,首先就完成了统一门户、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和通信传输平台的建设,并且有各方移动应用的支撑。

二、智慧医院建设现状及其前景

自从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以来,智慧医疗、智慧医院也随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互联网+”环境下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更是被众多投资者看好。仅2014年一年,全球对数字医疗创业的投资额就高达65亿美元。不难看出,投资者对“互联网+”医疗的关注日益高涨。智慧医院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和方式纳入更多的医疗健康服务,创新了就医方式,患者就医更加及时、便利。

目前,越来越多的传统医疗机构加大了对信息部门的投入,加快信息化的升级和改造。很多医院和互联网公司也已联手尝试研究建设智慧医院。例如今年3月刚刚启动运营的宁波“云医院”,凭借强大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互联信息技术,初步打造了一个含有10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226名专科医生的健康医疗平台,患者登陆“云医院”这个平台,可以预约医生,进行病情咨询、网络诊疗等。同时“云医院”还拓展延伸了传统的健康医疗服务的内容,患者可以咨询线上医生进行疾病预防,并且还有病后康复的周到服务,“云医院”还能为患者提供线上家庭医生的服务。而且宁波的“云医院”打破了传统购药取药方式,初步实现了医药分开。另外,中国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中国移动联手建设的智慧医院实现了医院各个部门之间互联协同办公,扩大资源共享,降低了运营成本。移动互联使得患者在就医后能够及时接收检查报告和医嘱等医疗服务。

此外,国内许多信息相关企业也已经跃跃欲试,研发各类相关数字化的系统,使得医疗健康服务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

(一)独立医疗服务应用蓬勃发展。在“互联网+”时代智慧医院的发展大潮中,许多优秀的创业公司提供的独立医疗服务应用已经在引领行业迅猛发展,同时也在充分发挥自己灵活变通的优势,为使用者提供更为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这些独立医疗服务应用目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以趣医网和挂号网为代表的线上问诊分诊平台。这一类应用平台通常会和知名医疗机构进行合作,邀请知名医疗专家在线为患者解答一些基础的医疗信息咨询问题;第二类是线上医疗社交平台,例如春雨医生、好大夫网这类的平台。这一类应用主要着眼于为医生和患者、患者和患者之间构建一个线上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之间的医生和患者可以充分进行双向沟通,对于患者关心的疾病信息和医疗体验等提供补充信息;第三类独立医疗服务应用则是更为细化的患者服务应用。这一类细化的应用以服药提醒、体质数据记录和健康咨询提供等作为自身主要竞争点,针对细化的目标客户群体,以资讯服务作为主打内容,从而在细分医疗服务市场中夺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二)互联网公司纷纷推出相关医疗应用。以百度、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国内互联网巨头公司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蓄势待发的互联网+智慧医疗市场。与独立创业公司相比,他们拥有更强大的财力、人力和社会影响力。因此,与独立医疗服务应用专注于医疗服务渠道改善不同,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借助于自身多样化的产品线和雄厚的研究实力,更多地将目光转向了医疗服务生产线上的其他环节。

为了解决挂号、收费、远程问诊这三大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百度和总医院在2015年1月15日联手共建医疗平台,着重解决智慧医疗的技术难题,将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医疗服务相结合,借助科学技术为患者更好的服务。而与百度注重于技术方面的大数据发展不相同的是,阿里巴巴在互联网医疗市场仍然坚持着自身电商起家的本色。阿里巴巴率先进入医药电商的领域,投资了像寻医问药、U医U药这样的医疗平台,为“未来医院”的建立奠定了稳健的基础。2014年初,阿里巴巴收购中信21世纪,更名为阿里健康,随后公布了“未来医院”的计划。阿里巴巴欲利用自身的支付宝为卫生医疗机构提供平台,以此帮助医院建立互联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而腾讯的互联网医疗则是以微信为立足点,实施以“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为基础的智慧医疗方案,人们通过微信即可挂号预约、在线支付、接收检查报告等,实现了完整的医疗O2O的闭环。

“互联网+”时代智慧医院的建设突破了多年来的医改难题,共享医疗健康资源,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医疗效率。不论是医院自身的研究和建设,还是卫生医疗机构与信息企业达成战略合作,都实现了对传统医疗模式的突破和创新,改善了医疗健康服务质量。

第一,合理分配医疗资源,降低成本。智慧医院接入了各级医疗机构,着重点和专业性都有所不同。强大的数据信息支撑系统可以对患者的医疗信息进行统计、筛选、分级,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和治疗的难易程度来选择相对应级别的医疗机构就医,这就有效落实了分级诊疗,实现了“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的状态。

第二,重构就医方式。智慧医院的建立能够拓展医疗资源,在提供更多优质医疗服务资源的同时就打破了传统的就医方式。通常一所医院的医生是有限的,而优秀的医生资源又是需要经过多年培养才可获得的,优质的医生资源和信息资源可及性比较弱,所以会出现患者就医困难的问题。但是在智慧医院这个平台,囊括了数量非常多的优质医生资源,患者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通过互联网接受诊疗。

第三,开放取药模式。智慧医院与连锁药店、医药电商的互联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的购药、取药模式,打破传统的“以药养医”的模式。智慧医院的线上医生开出的处方迅速传递到第三方,患者可以选择在连锁药店或者是线上进行购药、取药。这一举措有效地解决了当今医院的医护人员“拿回扣”的问题,降低药品成本,缓解患者的就医压力,实现医药分开。

三、智慧医院建设面临的问题

智慧医院未来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阻挡,智慧医疗应运而生。然而在我国现有的国情和医疗环境下,智慧医院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宏观政策指导。智慧医院毕竟是新鲜事物,尚未有太多的成功先例。目前我国在智慧医院的整体规划和实际推进过程中都没有明确、现成的借鉴经验,只有个别城市制定的规划目标和实施意见,无法对具体问题提供指导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显然,在智慧医院的建设和推进过程中,政府的宏观政策是必不可少并且占据主导地位的。现行的卫生医疗政策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推进智慧医院的部分需要调整,以此来为智慧医疗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通道。由于没有宏观的政策指导,缺乏行业运营的统一标准,各个地区智慧医院的服务质量就会良莠不齐,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卫生医疗水平不高的地区在智慧医院的投入力度和参与程度会更低,这样仍然会走进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怪圈中去。

(二)法律法规的欠缺。在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政府政策的指导和推动是必不可少的,法律法规的制约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医生多点执业和患者信息保护方面仍然面临着法律空白亦或是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加强相关法制建设,通过法律法规的制约来保证智慧医院建设的顺利推进,以防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的漏洞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可以保障智慧医疗的安全落实,使得互联医疗服务和相关行为有法律支撑。

(三)碎片化时间无法保证医生的服务质量。目前,智慧医院的建设过程中主要依靠现存的医疗机构中的医生碎片化时间来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本来医生在实体医院的工作已经很繁忙,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都很大。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都令人很担心,许多优秀的医生每天的门诊量太大,不能保证在碎片化时间能够以同等的精力为在线患者服务,患者的疾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诱发更多问题,而且次生的问题和矛盾可能还会激化现有的医患关系,这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医生、智慧医院都是极其不良的影响。

(四)信息安全保护仍待加强。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如何保护公民个人的电子档案信息和隐私权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一方面来说,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智慧医院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应用的平台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信息的保密和储存;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构建一个涵盖整个社会的“互联网+”智慧医疗体系,势必要求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商要构建一个数据与信息流通无障碍的交流网络,用户的个人健康医疗信息应该能够在医院与医院间、医疗服务应用与应用间无障碍进行流通。因此,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下,公民个人的互联就医信息和隐私保护成为智慧医院推进过程中需要突破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五)智慧医院各地发展不均衡。我国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现有的国情下,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各地区卫生医疗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各地医院参与建设智慧医院的积极性有所差别、推动智慧医疗的步调也不一致,不同城市以及地区的智慧医院发展都是不均衡的。这一现象不仅体现在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上,还体现在各地医院在信息化的投入力度上。有些医院虽然已经建立了医疗信息系统,但是应用的范围还局限于门诊挂号、电子病历等方面。在信息化的投入规模和力度也比较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普及程度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发展的不均衡会影响患者就医的便利和质量。

此外,还面临着处方社会化、在线医保报销机制和药品流通管理机制等多方面问题。

四、对策与建议

如何突破现今智慧医院所面临的瓶颈、解决困惑的难题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议题。本文从政府主导、法律建设、社会参与、技术提升以及人文建设几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如下对策与建议:

第一,政府主导并干预,完善政策环境。完善智慧医院的组织机构,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权益、提高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为目的,政府应当对智慧医院的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加强对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信息机构建设,并且建立健全智慧医院的管理制度,出台智慧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配套政策,对医生的准入标准进行严格地设定和控制,加强对智慧医疗环境下医生执业的监管,推进互联网医疗的进程,真正实现智慧医院便民惠民,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来支持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加强法律建设,制定相关法律条文。制定在互联网环境下疾病诊疗的相关法律条文,对机构准入、医生网上诊疗、网上医疗服务流程等方面进行严格地法律规范,以此来支持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目前,通过智慧医院接受在线诊疗的患者往往面临享有同等的医保待遇。因此,调整完善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并且制定智慧医院相关的医疗保险制度,以此来保证公民的权益。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公民电子档案信息和就医隐私,为公民提供安全的互联就医环境。在相关法律条文和卫生政策的出台下,才能形成一套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发展体系。

第三,提高社会各方的参与度。目前,仅仅依靠政府一方的力量仍然不能完全支撑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以智慧医院这个新的平台为纽带,鼓励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其中,带动市场化经营,先进开放的市场环境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从而打造公立民营一起协调发展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

第四,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文化建设。随着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显得越发重要,对于改进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以及缓解医患紧张关系都是很有必要的。此外,互联开放的智慧医院也为医疗健康服务带来了创新空间,个性化的医疗健康服务、健康信息服务、中医药医疗健康管理等一系列新型的健康服务产业都将成为智慧医院健康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日益重要,构建完善智慧医院体系架构、突破瓶颈、解决智慧医院存在的问题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议题。我们应该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客观需求为突破口,科学合理共享优质医疗资源,丰富互联医疗健康服务的内容,改进医疗服务的模式,突破现有的设备、人员、信息的限制,优化提升智慧医疗效率和水平,创新智慧医疗服务的管理理念,实现公立民营协同发展,使得人民群众能够真正享受到及时、便利、安全的智慧医疗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陆晋军,丁富强,郑荣.智慧医院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应用[J].中兴通讯技术,2014.4.

[2]陈秋晓,张莹,姚志刚,姜忠.智慧医院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医院管理论坛,2013.3.

[3]俞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医院架构及服务访问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

[4]何遥.智慧医疗的发展[J].中国公共安全,2015.10.

[5]牛铁.医院智慧型信息化战略探析[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5.1.

[6]赵彦杰,唐颖淳,孙金成.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医院平台设计与实现[J].互联网天地,2014.4.

[7]何伟.智慧医院发展的新契机――论物联网技术为医疗带来的巨大变革[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2.

[8]曾耀莹.联想力垒智慧医院[J].中国医院院长,2014.10.

智慧医疗的未来展望篇6

实时医保结算全覆盖

“开通医保功能是微信医疗的重要一步,意味着微信医疗服务实现了就诊人群的全覆盖,”广东省妇幼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新开通的医保付费流程操作简易。用户在广东省妇幼的微信公众号上绑定个人医保卡后,需缴纳金额将自动划分为医保记账和自费金额,用户直接通过微信支付缴纳自费部分即可,医保记账部分则由系统自动扣除,医保缴纳部分明细也将第一时间推送给用户。

支付流程短、无需额外支付医保部分、医院无需额外增加对账量……微信医保结算的接入,解决了广东省妇幼内外管理的诸多难点。

早前,广东省妇幼通过接入微信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已解决了传统医疗“难、烦、迷、疑、挤、急”的六大痛点:全流程微信支付,减少排队等候;查询排队序号,到号微信提醒;药单、检查单电子化,随时查看,让“去医院”真正与“看病”划上等号。

从今年6月至今,通过“把医院开在微信上”,广东省妇幼的微信公众号已有12000多位用户通过微信支付结算了6000多笔订单,交易总额超过21万。

全流程解决方案直击痛点

过去,就诊过程中看病缴费来回跑、各科室路线不熟悉、病情后续咨询跟进体验差,是激化医患矛盾的重要原因。利用微信改进就诊流程后,微信智慧医疗解决方案提供的全流程向导式服务让医患矛盾大幅“降温”。

精准的服务通知模板消息,让患者不再迷茫地徘徊。通过广东省妇幼的微信在线咨询平台,患者可与专家在线咨询,系统还将自动关联患者电话,帮助医生跟进了解后续病情发展,实现医嘱就在身边。

就医给好评也成为提升就医质量的新途径。据悉,广东省妇幼将推出“就医五星级评价”制度,患者去医院看病可像网购一样给好评。微信智慧医疗囊括的医疗增值服务还有很多。未来有望通过微信对有需要的病患进行疾病监护。

微信智慧医疗加速布局

今年,微信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加速布局,全国已有近四十家医院在推进微信全流程体验。

粤北人民医院、武汉口腔医院已完成了微信“智慧医疗”在全科门诊和专科门诊中的渗透;上海第十人民医院让患者通过微信无需挂号直达诊室,所有诊疗完成后一并结算费用。改进一小步便节约就诊时间15分钟。

智慧医疗的未来展望篇7

触摸医疗 智慧健康

现如今,“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民生问题。公共医疗水平还远未满足人们的期望。医疗行业需要迎接三大挑战:效率较低的医疗体系、质量欠佳的医疗服务、看病难看病贵的就医现状,而这些挑战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够均匀。

新医改政策出台后,从跨国IT巨头IBM、微软、英特尔、惠普、戴尔到本土方案商华为、曙光、东软、用友、金蝶、神州数码等,纷纷强势挺进医疗市场,与以天健科技、西安华海、浙江联众、广州怡捷、中域海量等为代表的专业医疗信息化方案商,纷纷争抢新医改带来的商机。GE通用、西门子、飞利浦等跨国医疗巨头也纷纷进驻中国基层医疗机构。

IBM推出了一系列智慧医疗解决方案,面向区域医疗卫生和大型综合性医院集团,包括区域医疗信息网络、CHAS临床科研信息整合平台、医疗协同平台、基于云计算网络环境的智慧医疗等,旨在以信息化推进医患资源的优化流动,助力新医改扎实启程,从而构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智慧医疗体系。

华为智慧医疗通过打造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职能部门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联动协同;同时有效的实现患者、医生、医院,以及医疗设备之间的沟通。在中国新医改的背景之下,华为智慧健康解决方案努力实现让智慧医疗走入寻常百姓家。

技术为基 完善医疗

智慧医疗的实现需要生命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支撑,其关键技术分布于物联网体系中,涉及到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在感知层,涉及到射频标识(RFID)技术、定位技术、体征感知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等。智慧医疗的数据主要从医院和用户处传出信息的传感器获得,并实现检测对象数据的准确采集、检测、识别、控制和定位。在网络层通过信息互通类技术实现检测数据的上传工作,实现用户和医疗机构、服务机构之间健康信息网络写作的数据沟通渠道,并及时给用户提供必要的响应。在应用层,通过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信息处理技术对数据进行存储、分析,为监测数据的开放提供做好准备。

智慧医疗一直是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医疗作为IBM沃森最早进入的应用领域,2011年8月开始,沃森就开始在美国的一些医疗机构“实习”了。沃森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可以直接阅读医学文献和各种医疗文档。除此之外,沃森还具备学习能力,它可以从医生看病的活动记录中学到相应的经验。由于具备了主动学习知识和获取经验的方式,沃森的准确性要远远高于过去的医学专家系统。

医疗行业的数据量大而且类型复杂,其中包含着丰富多样的信息价值,如果能够有效地对其存储、处理、查询和分析,就可以辅助医生做出更加科学、准确的诊断和用药决策,甚至帮助相关研究机构实现医疗方法和药物的革新。英特尔公司的开放架构大数据平台是英特尔针对医疗行业用户开发的。它由双路至强处理器和英特尔Apache Hadoop发行版软件组成。英特尔双路至强处理器能够实现对存储子系统的优化,可用于打造存储服务器,支持横向可扩展存储方案。英特尔Apache Hadoop发行版软件是专门为大数据存储、管理、处理和查询需求开发,且针对英特尔至强平台进行了充分优化。

关注民生 智慧未来

智慧医疗的未来展望篇8

关键词:疾病治疗;健康维护;方法探讨

近几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逐渐提升,由此造成的环境变化,病毒的变异,使人类的疾病各种各样,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危害。当人们面对如何治疗疾病及如何维护健康的问题时,大多数人还是束手无策的,笔者通过对现代治疗、中医理论的总结,探讨疾病治疗和健康维护的科学途径,大体分为:现代技术治疗、常规艺术治疗、高级智慧治疗三种方法,现报告如下:

一、现代技术治疗是对疾病的治疗

医疗技术及医疗设备飞快的发展,科学技术层面也做得越来越精准,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青睐,不仅拯救了人们的生命,也给人们的感官带来快乐。先进的诊疗仪器,使人们对疾病的检查明了,诊断精准;药物的精纯,使治疗效果越来越好,治疗的靶向性强;手术目的明确、目标准确、使疗效越来越显著;现代医疗的功能越强大、治疗越明显、见效就越快,目前世界医疗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达到器官修复、切除,甚至移植以及更高的高科技技术,更加凸显了现代科技的高尚和亮丽。但是现代技术治疗只是对已经形成的疾病的治疗。同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的慢性病已经进入了高负担期。2006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死于脑血管病、癌症、心脏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居民约占75.4%[1]。希望我们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如果不是在有了病再去治疗,而是主动的采取措施可以预防,达到不得病的目的,这样的理念好不好?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需要我们动脑筋想办法去预防,在没有病的时候尽量维护身体健康,做好预防不让身体素质和免疫功能下降,从根本上真正彻底阻断得病的几率,以达到身体健康长寿,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二、常规艺术治疗“机”病

理论上讲生命是一种物质系统,生物生存生长的顽强延续就是对生命最单纯的解析。生命总是持续不停地重复着或延续着自行吐故纳新、温和分裂、精度复制的能力。事物所具有的能够存在下去的性质是指生物的活动能力,是物质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作用不断地跟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的过程。这种交换现象一旦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止,所以说生命是一种顽强的生存过程。我国中医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的独特的艺术治疗体系作为养生理念;以“不治人有的病,治有病的人”作为既灵活又辨证的中医学原则;以“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药物配伍让每位患者获得健康长寿。所谓艺术治疗机病是通过:对机体常规生存的整体分析,对症综合调理,以养生防病为目的,来达到生命健康的延续。即以深奥的中医理论分析病情,调理身体存在的不正常现象,使疾病从根本上解决并达到预防的目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治已病治未病”:养生要顺应气候的自然变化,提出未病先防,预防重于治疗的主导思想[2]。这种思想是延续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祖国医学,用现代科学技术根本无法解释,是我国特有的深不可测的艺术,是对疾病的实质进行独特的理论分析,对疾病的根源用特殊的手段进行治疗,对疾病的处理方法既灵活自然又非常艺术,而这种自然恰恰是生物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是尊崇顺应自然规律的理论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巧妙体现,也是“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的艺术理论完整的体现。只有实现“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理想,才能保证身体健康。这也是实现民族健康的必然手段和关键方法。我国特有的这种艺术让世界科学家震撼、哲学家仰慕,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医学界的认可,著名科学哲学家费耶阿本德指出:“在历史上,中国的技术长期以来缺乏任何西方科学的支持,然而它却遥遥领先于西方当代技术。”这说明:中国传统科学走了一条独特的自然科学层面上的道路,这个曾经被忽视和遗忘了的道路,被中医基础理论系统的保存并流传了下来。我国中医药的术语、理论和技术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方式,流传下来。“中医药”成为了医学界的一个“金钥匙”和“活化石”。然而打开机体健康大门的就是这把看似平常的“金钥匙”,也只有它才能达到这种能力。

三、高级智慧治疗病和命

随着时代的变化,生命科学的发展,就健康而言,也达不到尽善尽美,要想真正的健康就更应该智慧的生存才行。保健养生必须尊重自然规律,调治疾病必须顺应自然规律。我国《伤寒论》中提到:“眼睛不慧,语言不休”。现代人们生活的过于安逸、享受、高贵,造成人们眼睛过于“智慧”,语言也喋喋不休。如果要求现代人们按自然规律生活:一日三餐,饮食上粗细搭配,他反而不满意,适应不了,认为是不正常的。俗语说得好“有话送给知人,有饭送给饥人”,与其说现在讲这种顺应自然规律的劝解是对牛弹琴,不如说是现代人敢于和自然叫板。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聪明是自然、社会、国家、常理所不容的,最直接的是被身体所不容的,于是这种人就经常徘徊在得病、治病之间。要想身体健康,就要从根本上转变思想和生活方式,顺应自然界的规律。简而言之,就是充分发挥友善的聪明才智,用智慧的思维从环境上、精神上、身体上调理,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有学者[3]提出,中医“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方面,这种智慧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在不损害生命的前提下,彻底祛除身体里面的不正常现象,这是治疗疾病的最佳途径,既治疗了疾病又使生命得到了延长,其关键就是养生预防。说到养生人们普遍会想到保健,但是养生是主动的,而保健则是被动的,区别在于:对身体保健了,健不健康是不一定的;养生就不同了,只要养了一定是健康的。没有疾病的机体、生命一定是健康延长的,因为养生来源于自然和日常生活,不是单独去做的,是你的日常生活合乎自然了就叫养生,也就赡养、延长了生命;相反,如果做错了就是攒病。疾病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天天、一点点积累而成,累积到身体承受不住了, 就出现了反应症状,也就是有病了,所以健康来源于养生预防。如果因为我们没有预防好,不幸得了疾病,也不要简单盲目的治疗,要克服技术治疗和艺术治疗中存在的缺点,正确、合理、自然的调理身体,使疾病离开身体,让身体不再有病,让生命自然终止,这就是智慧的体现。

综上所述,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智慧的治疗、正确的用药、合理的调理、自然的健康,是最智慧、最科学、最健康的、也是最长寿的。

参考文献

[1]孔灵芝.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的策略调整与实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1):1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