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8篇

时间:2024-01-17 14:45:02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篇1

关键词:

在PET-CT工作中,既使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高能γ射线核素18F,11C,15O,13N)和封闭型放射性核素(68Ge棒源,68Ge校正定标源),又使用χ射线装置,大部分PET-CT中心还配有生产放射性核素的回旋加速器。身边的许多危险因素威胁着我们的身体以及精神方面的健康,使其受到很大的困扰,甚至影响工作和学习.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已成为我们迫切关注的问题,自我防护就是在工作中如何保护自己。因此,我们必须要了解PET-CT工作人员职业危害的危险因素并掌握防护措施,才能有效的做好自我防护。

1 常见的危险因素

1.1  放射性药物:用18F等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放射性药物就是一个放射源,在源周围形成一个辐射场。在放射性药物制备,封装,注射等操作过程中,我们工作人员就处在该辐射场中,会受到来自放射性药物的外照射。这种外照射剂量的大小与放射性药物的活度、辐射源距离、停留时间及屏蔽程度有关。

1.2  患者:注入了放射性药物的患者,其身体就形成了辐射源,此外,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呕吐物均具有放射性,会对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

1.3  空气污染:在放射性药物制备,使用过程中,有些操作可能造成空气污染,工作人员吸入体内造成内照射。

1.4  表面污染:在放射性药物的生产封装注射等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外洒,工作人员的手、工作服、工作台面等受到表面污染。污染的表面一方面成为外照射的辐射源,一方面通过皮肤渗透和污染的手进食使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形成内照射。

1.5  外环境的污染:操作和使用开放型辐射源,总会有一些放射性物质随废水或废气排入外环境,会造成周围环境的局部污染。

1.6  χ射线:进行CT扫描时,χ线装置成为一个很强的辐射源

1.7  正电子类放射性药物的制备过程:回旋加速器生产的放射性核素,通过放射化学合成后成为放射性药物,经质检合格后用于检查者。所以回旋加速器,热室成为很强的辐射源,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子和其他粒子在慢化过程中会产生高能γ光子。

2 安全防护对策

2.1  思想上重视:制度健全是预防的关键之重。加强岗前培训,由专职人员讲解预防的重要性及自我防护知识,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技能,强调常规预防的重要性,加强自我防护。

2.2  放射性物质经呼吸道吸入体内是造成内照射的主要途径:首先应避免空气放射性核素的污染。其次是加强通风,降低空气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在操作带挥发性放射源时,必须在通风或工作箱内进行,并带口罩,在开放源工作场所不进食和吸烟,特别要注意勤洗手,不要将放射源经手转移到口内,在给患者注射摆位时,最主要的是穿戴防护器材,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到放射性物质。 此外, 应严格区分污染用具和清洁用具,防止交叉污染,严禁戴橡皮手套接触其它工作室中一切非污染的地面,台面、 开关、把手、工作间的一切清洁工作都只允许用湿性清洗法,一旦发生污染,立即去污,做好废物处理。

2.3  减少接触放射源的时间:在保证完成工作的前提下,应做好操作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尽可能缩短与放射源接触的时间,增大与放射源的距离,离放射源越远,人体所受的照射也越少。使用屏蔽设备,房间布局要合理,患者与工作人员的通道要分开。在注射时,要使用铅衣,铅帽,铅眼镜、手套等。在保证完成工作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使用防护屏以减少放射源的照射强度。在为患者摆位时不宜使用防护屏,而普通的铅衣对γ射线的屏蔽作用有限,最有效的方法是操作熟练有序,尽量缩短与其接触时间。

2.4  对CT扫描过程中χ射线防护原则:通过在PET-CT机房的建筑设计实施。在CT扫描中,严禁进入机房,机房的门、监视窗口必须符合对χ射线屏蔽的要求。当CT工作时,机房外及监视窗口处的辐射量应达到本底。

3 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

对准备参加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必须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应建立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健康档案,定期体检。

4 总结

做为放射性工作人员,应高度重视职业防护问题,要充分熟悉到本职业所存在的种种危害。明确有害因素是客观存在,又是可积极预防的,消除惧怕和盲目性,从预防入手,在治理和防范措施方面要互相督促,共同将这一非凡行业带来的职业危害降到最低。在为患者治疗疾病的同时,保护自身的健康,期望不久的将来,能有更先进的防护设备和完善的治理条例出现,能切合实际的指导我们工作。

参考文献: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篇2

关键词:伴生放射性矿山;辐射安全管理;环境治理

1伴生放射性矿山辐射安全管理现状

1.1放射性污染控制标准缺失

对于伴生性矿山放射性污染物控制的标准,国家目前只对废水排放具有比较明确的控制标准和限值要求。对于废气排放,只有在《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钍、铀总量限值”有要求,对于其他伴生矿生产行业没有相关的控制标准。对于伴生放射性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国家没有对其分类和处置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得放射性废渣得不到科学合理的处置,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2]。因此,国家有关部门有必要对放射性污染控制标准进行详细的制定,加强对放射性污染物控制与管理力度。

1.2定义与监管行业范围不明确

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制定出统一的伴生放射性废物和污染的判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环境管理办法》也只是从理论的角度定义了伴生性矿山,但是在文件中并没有对准确的判定标准进行规定,没有给出具体的量化指标,这使得在对伴生性矿山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可以依据的标准,管理工作缺乏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管理工作难以展开,无法对伴生性矿山辐射安全进行有效管理。

1.3伴生放射性矿辐射安全设计标准不健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于矿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伴生性放射性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对于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影响,放生性矿山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对于环境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我国在伴生性矿山开发方面虽然有所研究和成果,但是国内还没有专门出台辐射防护标准的具体技术规范和要求,比如缺少对矿井的通风设计的要求和当放生性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放射性矿采冶设备的防辐射保护距离的要求等都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这不利于伴生放射矿山辐射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展开,不利于矿山开采过程中对于辐射的防护和对辐射物的处置,对工作人员和环境造成众多安全隐患。

1.4对伴生放射性矿山设施退役治理问题重视不够

伴生放射性矿山开采的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有些地方的污染面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但是国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整治政策,只是在《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中提出要对伴生性矿山的污染问题进行整治,但是如何整治以及整治的标准都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这使得伴生放射性资源开发利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缺乏对污染治理的认识和技术方法,缺少对伴生放射性矿山设施退役治理措施的了解,使得设施退役治理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2伴生放射性矿山辐射安全管理对策

2.1完善伴生放射性废物的管理体系的建议

环境的治理涉及到管理标准的问题,在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染较少的情况下,生态环境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来消除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但是当污染物的数量超过一定的标准,即超过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就会破坏生态环境自身的生态平衡,对自然环境造成损害。所以,国家有必要对伴生放射性环境管理标准进行明确的界定,对环境治理标准进行明文规定,提高相关企业对放射性问题的重视程度。

2.2辐射剂量监测

在日常的作业中,常用到的检测方法是辐射剂量监测,主要是对生产矿山中的放射性粉尘浓度、氡及氡子体、放射性表面污染的测量,还有对矿山附近水、空气、土壤中放射性物质的测量和辐射水平,以及对放射性废水、废渣、废气中放射物质含量的测量,为放射性污染物的处置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数据,防止生产性矿山辐射剂量超标,及时检测、参与矿井各种防护措施、井口通风系统的效能,为伴生放射性矿山井下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提供有效保障,做好矿山生产安全管理工作,保证伴生放射性矿山资源的有效利用,保证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2.3明确伴生矿定义和范围

我国是国土辽阔的国家,具有矿山资源丰富的特点,国内伴生放射性矿产行业的种类繁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的种类也是多样的,不同矿山行业产生的污染物类别和污染水平具有较大差距,在处理方法上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在对伴生放射矿山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先制定伴生放射性矿山管理名录,按照公众照射剂量评价结果和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等检测结果对伴生性矿山进行分类管理,参考国际上关于伴生性矿山审管、定义和豁免标准,结合我国伴生放射性矿山生产需要和污染状况,制定出每种放射性污染物管理限值,并以此对伴生性矿山进行定义。

2.4加强对伴生放射性废物排放和处置问题的研究

目前,对于伴生放射性矿山生产中辐射安全防护具有一定措施,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处置方法上具有一定研究,但是对于辐射安全问题还未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国家有必要加大对伴生放射性废物排放和处置问题研究资金的投入,提升放射性污染物处置技术和处置标准,为伴生放射性矿山生产工作人员人身健康提供更多保障,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促进伴生放射性矿山行业健康发展。

2.5加强伴生放射性企业的退役及环境整治

伴生放射性企业的退役对环境治理造成的影响是较大的,矿山资源开采结束并不能表示矿山开采工作的结束,伴生放射性企业应该对矿山开采后的治理给予一定的重视。国家可以在实践治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相关研究成果,对退役企业治理技术和治理标准进行准确界定,要对土壤中残留水平、金属复用的标准、废渣厂的整治等工作进行规定,以此来指导和规范伴生放射性企业的退役及环境整治工作。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篇3

关键词:伴生放射性矿山;辐射安全管理;环境治理

1伴生放射性矿山辐射安全管理现状

1.1放射性污染控制标准缺失

对于伴生性矿山放射性污染物控制的标准,国家目前只对废水排放具有比较明确的控制标准和限值要求。对于废气排放,只有在《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钍、铀总量限值”有要求,对于其他伴生矿生产行业没有相关的控制标准。对于伴生放射性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国家没有对其分类和处置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得放射性废渣得不到科学合理的处置,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2]。因此,国家有关部门有必要对放射性污染控制标准进行详细的制定,加强对放射性污染物控制与管理力度。

1.2定义与监管行业范围不明确

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制定出统一的伴生放射性废物和污染的判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环境管理办法》也只是从理论的角度定义了伴生性矿山,但是在文件中并没有对准确的判定标准进行规定,没有给出具体的量化指标,这使得在对伴生性矿山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可以依据的标准,管理工作缺乏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管理工作难以展开,无法对伴生性矿山辐射安全进行有效管理。

1.3伴生放射性矿辐射安全设计标准不健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于矿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伴生性放射性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对于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影响,放生性矿山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对于环境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我国在伴生性矿山开发方面虽然有所研究和成果,但是国内还没有专门出台辐射防护标准的具体技术规范和要求,比如缺少对矿井的通风设计的要求和当放生性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放射性矿采冶设备的防辐射保护距离的要求等都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这不利于伴生放射矿山辐射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展开,不利于矿山开采过程中对于辐射的防护和对辐射物的处置,对工作人员和环境造成众多安全隐患。

1.4对伴生放射性矿山设施退役治理问题重视不够

伴生放射性矿山开采的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有些地方的污染面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但是国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整治政策,只是在《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中提出要对伴生性矿山的污染问题进行整治,但是如何整治以及整治的标准都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这使得伴生放射性资源开发利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缺乏对污染治理的认识和技术方法,缺少对伴生放射性矿山设施退役治理措施的了解,使得设施退役治理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2伴生放射性矿山辐射安全管理对策

2.1完善伴生放射性废物的管理体系的建议

环境的治理涉及到管理标准的问题,在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染较少的情况下,生态环境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来消除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但是当污染物的数量超过一定的标准,即超过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就会破坏生态环境自身的生态平衡,对自然环境造成损害。所以,国家有必要对伴生放射性环境管理标准进行明确的界定,对环境治理标准进行明文规定,提高相关企业对放射性问题的重视程度。

2.2辐射剂量监测

在日常的作业中,常用到的检测方法是辐射剂量监测,主要是对生产矿山中的放射性粉尘浓度、氡及氡子体、放射性表面污染的测量,还有对矿山附近水、空气、土壤中放射性物质的测量和辐射水平,以及对放射性废水、废渣、废气中放射物质含量的测量,为放射性污染物的处置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数据,防止生产性矿山辐射剂量超标,及时检测、参与矿井各种防护措施、井口通风系统的效能,为伴生放射性矿山井下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提供有效保障,做好矿山生产安全管理工作,保证伴生放射性矿山资源的有效利用,保证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2.3明确伴生矿定义和范围

我国是国土辽阔的国家,具有矿山资源丰富的特点,国内伴生放射性矿产行业的种类繁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的种类也是多样的,不同矿山行业产生的污染物类别和污染水平具有较大差距,在处理方法上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在对伴生放射矿山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先制定伴生放射性矿山管理名录,按照公众照射剂量评价结果和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等检测结果对伴生性矿山进行分类管理,参考国际上关于伴生性矿山审管、定义和豁免标准,结合我国伴生放射性矿山生产需要和污染状况,制定出每种放射性污染物管理限值,并以此对伴生性矿山进行定义。

2.4加强对伴生放射性废物排放和处置问题的研究

目前,对于伴生放射性矿山生产中辐射安全防护具有一定措施,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处置方法上具有一定研究,但是对于辐射安全问题还未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国家有必要加大对伴生放射性废物排放和处置问题研究资金的投入,提升放射性污染物处置技术和处置标准,为伴生放射性矿山生产工作人员人身健康提供更多保障,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促进伴生放射性矿山行业健康发展。

2.5加强伴生放射性企业的退役及环境整治

伴生放射性企业的退役对环境治理造成的影响是较大的,矿山资源开采结束并不能表示矿山开采工作的结束,伴生放射性企业应该对矿山开采后的治理给予一定的重视。国家可以在实践治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相关研究成果,对退役企业治理技术和治理标准进行准确界定,要对土壤中残留水平、金属复用的标准、废渣厂的整治等工作进行规定,以此来指导和规范伴生放射性企业的退役及环境整治工作。

3结语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篇4

【关键词】放射性;放射性污染;危害;对策

一、放射性污染概述

(一)放射性的概念。放射性是指元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而衰变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衰变产物),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衰变时放出的能量称为衰变能量。原子序数在83(铋)或以上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但某些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如锝)也具有放射性。

(二)放射性污染的概念。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和其他生物的现象。在自然状态下,来自宇宙的射线和地球环境本身的放射性元素一般不会给生物带来危害。i”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使得人工辐射和人工放射性物质大大增加,环境中的射线强度随之增强,危机生物的生存,从而产生了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很难消除,射线强弱只能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二、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对于放射线的危害,人们既熟悉又陌生。在常人的印象里,它是与威力无比的原子弹、氢弹的爆炸联系在一起的,随着全世界和平利用核能呼声的高涨,核武器的禁止使用,核试验已大大减少,人们似乎已经远离放射线危害。然而近年来,“随着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在工农业、医疗、科研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放射线危害的可能性却在增大。”ii

(一)产生危害的原理、途径及程度。放射线引起的生物效应, 主要是使机体分子产生电离和激发, 破坏生物机体的正常机能。这种作用可以是直接的, 即射线直接作用于组成机体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酵素等而引起电离和激发, 并使这些物质的原子结构发生变化, 引起人体生命过程的改变; 也可以是间接的, 即射线与机体内的水分子起作用, 产生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 破坏有机体的正常物质代谢, 引起机体系列反应, 造成生物效应。由于水占人体重量的70%左右, 所以射线间接作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直接作用更大。应指出的是, “射线对机体作用是综合性的( 直接作用加间接作用) , 在同等条件下, 内辐射( 例如氡的吸入) 要比外辐射( 例如C射线) 危害更大iii”。大气和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 可经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直接照射、遗传等途径进入人体, 一部分放射性核素进入生物循环, 并经食物链进入人体。

(二)来自居室的危害。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后, 由于它具有不断衰变并放出射线的特性, 以及放射性环境、放射性诊断等对人体直接辐照, 即内照射和外照射, 使体内组织失去正常的生理机能并给组织造成损伤。其中氡的危害最为显著, 1998 年WTO 公布放射性氡为人类癌症的主要致病元凶之一。随着人们对居室美化装修的升温, 花岗岩等石材由于质地坚硬、豪华美观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 居室污染也在加剧。

(三)对人的影响。人和动物因不遵守防护规则而接受大剂量的放射线照射、吸入大气中放射性微尘或摄入含放射性物质的水和食品, 都有可能产生放射性疾病。放射病是由于放射性损伤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

(四)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放射线具有能够穿透人体,使组织细胞和体液发生物理与化学变化,引起不同程度的损伤的特性,胚胎或胎儿对X 线及各种射线敏感性更高。“根据照射量和照射期的不同,分别会出现以下后果:致死效应、致畸效应、致严重智力低下、致癌效应iv”。

三、放射性污染防治对策

放射线对生物机体的危害程度与机体吸收的辐射能量密切相关。如何对它进行防护,以减少射线的危害呢? 减少体外照射和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是核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使用电离辐射源的一切实践活动, 都必须遵从:1.实践正当化;2.防护最优化;3.个人剂量限制。

(一)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1)时间防护。人体受照时间越长, 人体接受的照射量越大, 这就要求操作准确、敏捷, 以减少受照射时间, 达到防护目的; 也可以增配工作人员轮换操作, 以减少每人的受照时间。

(2)距离防护。人距离辐射源越近, 受照量越大。因此应在远距离操作, 以减轻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3)屏蔽防护。在放射源与人体之间放置一种合适的屏蔽材料, 利用屏蔽材料对射线的吸收降低外照射剂量。

(二)尽可能减少生活中的放射性污染

对于放射性核素通过吸入、食入或皮肤渗透进入人体后所造成的照射, 其防护的基本原则是防止或减少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

(1)防止居室的氡气污染

1.已装修好的用户, 如放射性不超标或超标不大严重, 通过每天开门窗3 h 以上, 可使室内氡气浓度保持在安全水平。许多房间( 尤其是1 楼) , 即使各种石材、墙砖的放射性检测不超标, 门窗关闭2 天以上, 氡气累积的浓度也会升至原来的数倍, 对人体造成危害, 特别是面积较小的房间更需通风。

2.对于已发现地面或墙体放射性超标较严重, 应将超标部分拆除更换低放射性材料, 也可通过在墙体或地面直接覆盖放射性水平很低的石材或其它材料, 能全部阻挡A、B粒子和部分C粒子, 并使氡气无法进入空气。

(2)防止意外伤害。医生使用射线装置给病人诊治病症时, 要根据病人的实际需要, 严格X 射线检查的适应症, 使患者免受不必要的照射。耐心劝导那些主动要求但不需要使用射线装置诊治的病人, 引导他们走出误区。同时, 要避免让某些无防护意识的陪护者免受照射。尤其对儿童的X 射线滥用问题更应引起重视。

(3) 孕妇特别注意。“孕期应禁止接触X 射线, 即使必需的检查, 也应保护非受检部位, 使X 射线的辐射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v”。由于电脑及其机房有电磁辐射、噪音及光照不适, 存在着电子设备的污染, 因此经常接触电脑的妇女, 怀孕后最好不要上机, 以减少电磁波给母婴带来的危害。

结语

环境中的各种放射性污染都能影响人类健康, 放射性物质不仅能引起外照射, 还能通过呼吸、摄食和皮肤接触进入体内, 并由血液输送到有关器官, 产生内照射, 危害人体健康。和其他污染相比, 它不易被人们察觉, 却容易在人体中积累。人们对环境中的放射性污染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采取适当的防护, 从而保护自身的健康。

注释:

i 蔡守秋.新编环境资源法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18.

ii 俞誉福.环境放射性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iii常桂兰.氡与氡的危害[J].铀矿地质,2002,18(2):125-126.

iv李春梅.核武器爆炸对人的远期影响[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1.

v王吉英,谢元忠, 丁晓民,等.浅议医用诊断X 射线防护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辐射卫生,1999(04).

【参考文献】

[1].高剑森.放射性污染漫谈[J].现代物理知识,2001(4):12-13.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篇5

关键词:环境保护;辐射技术;环境污染;电子束;污泥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50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3-006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3.033

辐射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最为常见的辐射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家用电器,例如电脑、手机以及微波炉等。上述电器所发射出的辐射属于低能辐射,这些辐射虽然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但无法被有效地收集和利用,而辐射技术主要应用高能射线,主要由伽玛射线、电子束、射线等组成,并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中。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当中的应用也十分具体,主要被应用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当中,环境污染包括光学污染、空气污染、固体污染以及工业废水污染等,辐射技术在上述污染的治理当中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工业污染当中,以二氧化硫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为主,此类污染不单影响环境,对周围居民的健康和生命具有非常大的危害,通过辐射技术对上述污染进行治理,能够极大地改善工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应用价值极高。

1 辐射技术概念与应用概述

1.1 辐射技术的定义

辐射技术来源于辐射化学,辐射化学的主要原理是将辐射源放置在流动的水源当中,使辐射源所发射出的射线或粒子能够改变水源的水质,从而使受到污染的水水质得到改善。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将辐射技术应用到环境保护当中,使其成为环境保护中的主要应用技术之一。辐射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或射线,对不同种类的污染物进行辐射,使污染物自身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反应,降低污染物当中的有毒物质或污染物质,使其被分解为不具有污染的物质或容易被处理的物质,从而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辐射技术现已被广泛地应用在食品加工、卫生医疗、饮水处理等领域当中,主要由x射线、r射线等组成。目前我国常用的辐射技术主要包括加速电子和γ射线两种。

1.2 辐射技术的应用现状探究

目前辐射技术在我国环境保护当中应用非常广泛,且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发展。辐射技术的应用优势在于能够在常温常压的环境下应用,操作便捷且利用效果好,能够在短期内对环境污染产生较为良好的治理效果,能够保证并对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国各级部门、各行业也对该技术开始重视。目前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方面都应用了辐射技术,对我国的工业生产污染治理带来了新的道路与发展方向。

2 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1 电子束的应用

电子束技术是辐射技术中较为常用的技术之一,电子束有高速的特点,在工作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穿透力,且开关灵活,能够有效地观察到受照射物品的特性、情况以及是否出现问题。例如在船舶制造业当中,高速电子束能够有效检测出生产出的船舶是否出现空隙,并通过高速电子束确定船舶当中钢板空隙的位置,如果船舶的船体钢板中具有漏点和空隙,则该船舶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甚至是造成出现不合格的产品,无法在水中正常航行。这一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延长了船舶的使用寿命,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降低金属资源等资源的浪费。

2.2 污泥的处理作用

在我国的工业生产当中,污泥是包含了工业废水废料以及泥沙等工业废物的污染物。污泥当中包含大量的细菌、寄生虫以及污染物,如果未经过处理就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对周围土地、居民以及牲畜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许多地区由于污泥污染无法适应人畜生活,造成耕地荒废,不但增加了该地区的环境压力,还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利用辐射技术能够杀灭污泥中的细菌、寄生虫,使工业排出物的污染性降低,一些污泥经过辐射技术的处理不但清除了污染物,并且对该地区的土壤有一定的增肥效果,辐射技术中主要以核辐射对污泥治理的效果好,核辐射能够减少污泥的粘性,提高污泥的脱水能力和沉降能力。

2.3 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

除了工业废物排放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产生许多固体垃圾,这些都可归类于固体废弃物当中,尤其是建筑垃圾以及塑料制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通过辐射技术对固体废弃物进行辐照,能够有效分解垃圾中的有机物,并且将分解后的垃圾作为动植物饲料或肥料进行使用。

2.4 等离子照射技术的应用

等离子照射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较多,其应用效率高、运营成本低、效益好等优势是等离子照射技术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使用过程中,等离子照射技术不会导致二次污染的发生,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和应用。等离子照射技术主要是通过气体放电、燃烧等方法使污染物产生化学反应,将污染物中的有毒物质分解,并将上述物质重新形成为无污染的物质,使有毒污染物能够得到再利用。

3 辐射技术在环境污染中的应用

3.1 辐射技术在水污染中的应用

工业生产过程中会排出大量的污水,其主要成分包括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其中苯环、甲氯农药、多氯联苯、氯酚等。上述污染物使得污水具有非常强的脂溶性和毒性,造成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毒素通过水体进入到动物、植物和人体内,最终导致人体受到巨大的损伤。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在于会杀死水中的微生物,即使通过污水处理也无法达到正常的水质,而传统化学物理方法进行污水处理时,仅仅能将污染物从水中分离,分离后会出现污泥,污泥的污染性更强,依旧需要进行处理。辐射技术能够使水出现电离反应,放入水中的氢原子、过氧化氢等具有高氧化性的物质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尤其是多氯联苯、氯酚化合物等降解程度难的有机污染物,从而彻底减少或消除水中的污染物,达到治理污水的目的。

3.2 辐射技术在废气污染中的应用

除了污水外工业生产排放量较大的污染物当中包括废气污染,废气污染会直接影响到大气环境,造成大气污染。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气中主要包含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上述两种气体均具有非常强的毒性,经过研究发现将一氧化氮与人体血液进行实验,发现人体血液中的血色素能够与一氧化氮相结合,在人体内反映出亚硝基血色素,该成分会使人体中毒。除此之外,二氧化硫也是威胁人体健康,导致植物损伤的主要气体,可见工业生产废气治理的重要性。传统的废气污染治理方法是碱淋洗法、双碱法进行治理,但收效甚微。通过辐射技术进行废气污染治理效果显著,辐射技术能够有效地使一氧化氮得到充分的降解,其原理是通过电子束进行照射,所发射的能量与大气中的水、氮以及二氧化碳吸收,产生出大量的自由基与废气污染中的一氧化氮反应。辐射技术对于一氧化氮的降解效果很高,能够有效地减少工业废气中一氧化氮的污染,改善大气环境。

3.3 辐射技术在固体废弃物治理中的应用

目前最难处理的固体废弃物为塑料制品,塑料制品的分解难度极高,通过自然分解则需要较长时间的分解过程,且对周围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如果通过高温燃烧进行塑料制品的处理,则会产生有害气体,造成其他污染。辐射技术在固体废弃物治理中的应用效果极高,主要应用等离子辐照技术,例如日本采用г射线将塑料制品进行处理后再进行粉碎,其治理效果较好。除塑料制品外,废纸、木屑等纤维素含量较高的固体废弃物,也通过辐射技术得到有效的治理,例如美国将加酸处理和辐射技术结合应用,将上述废弃物中的葡萄糖有效回收,并且将剩余物质作为牲畜饲料应用,其治理效果较好。

4 结语

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当中的应用优势明显,在水污染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大气污染的治理等方面的应用十分成熟,尤其在污泥、塑料、工业废气的处理当中,具有成本低、效果好、对环境无二次影响等优势,具有非常大应用效果的同时,也具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能够结合现有的污染处理方法,将污染物更加高效、环保的处理和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污染物的处理方法不断进步,辐射技术的使用设备也逐步改良,一方面提高了辐射技术的试用效果;另一方面有效地降低了辐射技术的使用成本,可见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高。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辐射技术能够在治理污染的同时,减少污染物中有毒物质的排放,并且与传统污染治理方法不同的是,辐射技术不会在治理此类污染的同时,产生其他种类的污染,减少了二次污染的发生率。与此同时,许多污染物在治理过程中或治理完成后,能够产生具有环境保护功能或提高环境清洁能力的物质,例如在水污染、污泥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治理过程中,均能够产生如土壤肥料、清洁自由基等物质,在减少自然污染的同时,提升了环境自身的抗污染能力。虽然辐射技术具有极强的污染处理能力,但该技术尚未完全开发,具有一定的不足和缺点,所以无法大面积地推广使用,且辐射技术虽然能够治理污染,但依旧无法通过单一的手段进行治理,需要与其他环保技术进行结合,以保证污染治理的彻底性和有效性。可见辐射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是进行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并与其他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够在环境保护当中起到更大的

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立,窦利军.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要点 [J].技术与市场,2014,21(8).

[2] 关丽辉,于静.环境保护中辐射技术的应用解析[J]. 吉林农业,2014,23(24).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篇6

关键词:环境保护;辐射技术;环境污染;电子束;污泥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

辐射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最为常见的辐射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家用电器,例如电脑、手机以及微波炉等。上述电器所发射出的辐射属于低能辐射,这些辐射虽然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但无法被有效地收集和利用,而辐射技术主要应用高能射线,主要由伽玛射线、电子束、射线等组成,并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中。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当中的应用也十分具体,主要被应用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当中,环境污染包括光学污染、空气污染、固体污染以及工业废水污染等,辐射技术在上述污染的治理当中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工业污染当中,以二氧化硫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为主,此类污染不单影响环境,对周围居民的健康和生命具有非常大的危害,通过辐射技术对上述污染进行治理,能够极大地改善工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应用价值极高。

1辐射技术概念与应用概述

1.1辐射技术的定义

辐射技术来源于辐射化学,辐射化学的主要原理是将辐射源放置在流动的水源当中,使辐射源所发射出的射线或粒子能够改变水源的水质,从而使受到污染的水水质得到改善。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将辐射技术应用到环境保护当中,使其成为环境保护中的主要应用技术之一。辐射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或射线,对不同种类的污染物进行辐射,使污染物自身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反应,降低污染物当中的有毒物质或污染物质,使其被分解为不具有污染的物质或容易被处理的物质,从而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辐射技术现已被广泛地应用在食品加工、卫生医疗、饮水处理等领域当中,主要由x射线、r射线等组成。目前我国常用的辐射技术主要包括加速电子和γ射线两种。

1.2辐射技术的应用现状探究

目前辐射技术在我国环境保护当中应用非常广泛,且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发展。辐射技术的应用优势在于能够在常温常压的环境下应用,操作便捷且利用效果好,能够在短期内对环境污染产生较为良好的治理效果,能够保证并对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国各级部门、各行业也对该技术开始重视。目前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方面都应用了辐射技术,对我国的工业生产污染治理带来了新的道路与发展方向。

2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1电子束的应用

电子束技术是辐射技术中较为常用的技术之一,电子束有高速的特点,在工作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穿透力,且开关灵活,能够有效地观察到受照射物品的特性、情况以及是否出现问题。例如在船舶制造业当中,高速电子束能够有效检测出生产出的船舶是否出现空隙,并通过高速电子束确定船舶当中钢板空隙的位置,如果船舶的船体钢板中具有漏点和空隙,则该船舶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甚至是造成出现不合格的产品,无法在水中正常航行。这一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延长了船舶的使用寿命,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降低金属资源等资源的浪费。

2.2污泥的处理作用

在我国的工业生产当中,污泥是包含了工业废水废料以及泥沙等工业废物的污染物。污泥当中包含大量的细菌、寄生虫以及污染物,如果未经过处理就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对周围土地、居民以及牲畜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许多地区由于污泥污染无法适应人畜生活,造成耕地荒废,不但增加了该地区的环境压力,还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利用辐射技术能够杀灭污泥中的细菌、寄生虫,使工业排出物的污染性降低,一些污泥经过辐射技术的处理不但清除了污染物,并且对该地区的土壤有一定的增肥效果,辐射技术中主要以核辐射对污泥治理的效果好,核辐射能够减少污泥的粘性,提高污泥的脱水能力和沉降能力。

2.3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

除了工业废物排放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产生许多固体垃圾,这些都可归类于固体废弃物当中,尤其是建筑垃圾以及塑料制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通过辐射技术对固体废弃物进行辐照,能够有效分解垃圾中的有机物,并且将分解后的垃圾作为动植物饲料或肥料进行使用。

2.4等离子照射技术的应用

等离子照射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较多,其应用效率高、运营成本低、效益好等优势是等离子照射技术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使用过程中,等离子照射技术不会导致二次污染的发生,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和应用。等离子照射技术主要是通过气体放电、燃烧等方法使污染物产生化学反应,将污染物中的有毒物质分解,并将上述物质重新形成为无污染的物质,使有毒污染物能够得到再利用。

3辐射技术在环境污染中的应用

3.1辐射技术在水污染中的应用

工业生产过程中会排出大量的污水,其主要成分包括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其中苯环、甲氯农药、多氯联苯、氯酚等。上述污染物使得污水具有非常强的脂溶性和毒性,造成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毒素通过水体进入到动物、植物和人体内,最终导致人体受到巨大的损伤。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在于会杀死水中的微生物,即使通过污水处理也无法达到正常的水质,而传统化学物理方法进行污水处理时,仅仅能将污染物从水中分离,分离后会出现污泥,污泥的污染性更强,依旧需要进行处理。辐射技术能够使水出现电离反应,放入水中的氢原子、过氧化氢等具有高氧化性的物质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尤其是多氯联苯、氯酚化合物等降解程度难的有机污染物,从而彻底减少或消除水中的污染物,达到治理污水的目的。

3.2辐射技术在废气污染中的应用

除了污水外工业生产排放量较大的污染物当中包括废气污染,废气污染会直接影响到大气环境,造成大气污染。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气中主要包含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上述两种气体均具有非常强的毒性,经过研究发现将一氧化氮与人体血液进行实验,发现人体血液中的血色素能够与一氧化氮相结合,在人体内反映出亚硝基血色素,该成分会使人体中毒。除此之外,二氧化硫也是威胁人体健康,导致植物损伤的主要气体,可见工业生产废气治理的重要性。传统的废气污染治理方法是碱淋洗法、双碱法进行治理,但收效甚微。通过辐射技术进行废气污染治理效果显著,辐射技术能够有效地使一氧化氮得到充分的降解,其原理是通过电子束进行照射,所发射的能量与大气中的水、氮以及二氧化碳吸收,产生出大量的自由基与废气污染中的一氧化氮反应。辐射技术对于一氧化氮的降解效果很高,能够有效地减少工业废气中一氧化氮的污染,改善大气环境。

3.3辐射技术在固体废弃物治理中的应用

目前最难处理的固体废弃物为塑料制品,塑料制品的分解难度极高,通过自然分解则需要较长时间的分解过程,且对周围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如果通过高温燃烧进行塑料制品的处理,则会产生有害气体,造成其他污染。辐射技术在固体废弃物治理中的应用效果极高,主要应用等离子辐照技术,例如日本采用г射线将塑料制品进行处理后再进行粉碎,其治理效果较好。除塑料制品外,废纸、木屑等纤维素含量较高的固体废弃物,也通过辐射技术得到有效的治理,例如美国将加酸处理和辐射技术结合应用,将上述废弃物中的葡萄糖有效回收,并且将剩余物质作为牲畜饲料应用,其治理效果较好。

4结语

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当中的应用优势明显,在水污染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大气污染的治理等方面的应用十分成熟,尤其在污泥、塑料、工业废气的处理当中,具有成本低、效果好、对环境无二次影响等优势,具有非常大应用效果的同时,也具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能够结合现有的污染处理方法,将污染物更加高效、环保的处理和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污染物的处理方法不断进步,辐射技术的使用设备也逐步改良,一方面提高了辐射技术的试用效果;另一方面有效地降低了辐射技术的使用成本,可见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高。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辐射技术能够在治理污染的同时,减少污染物中有毒物质的排放,并且与传统污染治理方法不同的是,辐射技术不会在治理此类污染的同时,产生其他种类的污染,减少了二次污染的发生率。与此同时,许多污染物在治理过程中或治理完成后,能够产生具有环境保护功能或提高环境清洁能力的物质,例如在水污染、污泥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治理过程中,均能够产生如土壤肥料、清洁自由基等物质,在减少自然污染的同时,提升了环境自身的抗污染能力。虽然辐射技术具有极强的污染处理能力,但该技术尚未完全开发,具有一定的不足和缺点,所以无法大面积地推广使用,且辐射技术虽然能够治理污染,但依旧无法通过单一的手段进行治理,需要与其他环保技术进行结合,以保证污染治理的彻底性和有效性。可见辐射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是进行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并与其他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够在环境保护当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立,窦利军.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要点[J].技术与市场,2014,21(8).

[2]关丽辉,于静.环境保护中辐射技术的应用解析[J].吉林农业,2014,23(24).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篇7

内照射防护就是防止放射性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或使进入人体的放射性物质的数量减少到最低限度或容许限值以下,以保障人体不受超过剂量限值的照射。1内照射对人体的危害特点 内照射特点是人员即使脱离辐射场所与环境,但已进入人体内的放射性物质所发出的辐射仍然会对人体造成照射。核素入体后,直到全部衰变或全部排出体外为止,对机体是持续性照射,累及照射剂量。内照射危害较大的核辐射是α、β射线。因为损伤大小取决于电离密度。所以,α>β>γ。内照射人体的危害与很多因素有关,主要有:①侵入人体内放射性核素的辐射类型、能量、半衰期;②进入人体的放射性物质的数量;③核素的理化状态,毒性大小;④核素在体内积聚部位和滞留时间等。如碱金属化合物很快布于全身,碘集中于甲状腺、钙、锶、钚、镭沉积在骨骼中,而氚分布于全身。进入体内的核素排出体外的速度,如90Sr、90Y、239Pu、226Ra等有很长的半排出期,碱金属半排出期较短,14CO2吸入肺后很快排除,惰性气体虽然能够吸入肺内并且溶于血液中,但它们不形成任何人体组织的化合物,也很快被排出体外。2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采取各种措施,隔断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各种途径,或者使摄入减少到容许水平以下的尽可能低的水平。 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概括的说就是隔离与稀释两种方法。隔离,就是分隔、包容,把操作人员与放射性物质隔离开。例如为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空气而被人体吸入,蒸发放射性液体或操作放射性粉尘时,必须在通风柜或手套箱内进行。反应堆舱密闭与其它舱室隔开。稀释,就是把例如空气或水中的放射性物质的浓度稀释到容许水平以下。例如通风、废水用水稀释、废气用高烟囱排入到大气等。控制工作场所内空气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除通风稀释分散外,还可以采用去污措施控制表面污染水平使污染的空气净化。3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 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内主要有三个途径:呼吸进入、口腔进入、创伤进入。从而造成内照射和体内污染。3.1吸入 放射性气体和液体或固体微粒都可能通过污染空气经呼吸道进入体内。气体往往迅速吸收入血。放射性气溶胶粒子直径>10um者,往往不能进入肺泡。吸入被看作最危险的途径。3.2食入 工作人员有时用口腔接触被放射性物质污染了的器具、物品、或环境受到放射性物质污染,通过食物、饮用水导致居民和工作人员长时间摄入放射性物质。胃肠道对核素的吸收率主要取决于核素的化学性质。3.3皮入 当皮肤创伤时,放射性物质通过伤口进入,吸收率较高。4内照射防护的一般措施 主要是"包容、隔离"和"净化、稀释"。包容就是密闭。将可能成为污染的污染源的辐射源实行容器密闭。如通风厨、手套箱。操作强放射性物质时,在密闭热室内用机械操作手操作。工作人员穿戴工作服、鞋、帽、口罩、手套、围裙等,使工作人员围封起来,以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隔离,还便于区分管理。 净化,就是采用吸附、过滤、除尘、凝聚沉淀、离子交换、蒸发、贮存衰变、去污等方法,尽量降低空气、水中放射性物质浓度、降低物体表面放射性水平。如空气净化就是根据空气被放射性核素污染的性质不同,分别可以选用吸附、过滤、除尘等方法降低空气中放射性气体、气溶胶和放射性粉尘的浓度。再如放射性废水在排放前应根据污水性质和其被污染的放射性核素特点,可选用凝聚沉淀、离子交换、贮存衰变等方法进行净化处理,以降低水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 稀释,就是利用大量空气或水冲稀空气或水中的放射性浓度,使之降低到控制水平以下。 当放射性物质没有密封的包壳时,有可能向环境扩散,这种物质称开放型或非密闭型放射性物质。挡在开放型放射操作中,"包容、隔离"和"净化、稀释"往往联合使用。 内照射防护措施还主要有:将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类和工作场所分级;开放型工作场所分区和内部建筑特殊要求;开放型实验室的重要设备设有通风厨和手套箱;开放型放射工作人员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开放型工作场所严格管理制度;内照射检测等。4.1防吸入的一般措施 ①尽量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因为空气污染是造成放射性物质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如限制污染源;对放射性工作场所实行检测等;②对已污染的空气,采取空气净化、空气稀释、密闭包容和备用个人防护用品等。4.2防食入一般措施 主要防止手和衣物污染食物和水源污染食入。为此,①禁止放射性工作场所吃、喝和吸烟;②为防止手污染,操作放射性物质时,必须戴手套,手污染时必须要认真洗手,指甲常剪;③为保持食堂和宿舍卫生,不许穿着放射性工作场所的工作服进入食堂和宿舍;④警惕食用水源的污染。4.3防皮入的措施 手或皮肤有小创伤时,要妥善包扎好并戴上手套,才能操作低水平的放射性;不准用有机溶剂洗手,避免增加皮肤渗透性。5放射性核素的排出与加速排出的治疗5.1排出 放射性核素主要通过胃肠道(粪便)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也可以通过呼吸道、汗腺、唾液腺排出体外。但各种核素的排出途径和速率与其种类、物态、入体途径和代谢特点有关。胃肠道是各种核素的主要排出途径。①凡经口入体的放射性核素都有粪便排出体外,②分部积聚在肝脏的核素,经胆汁排入胃肠道后,再有粪便排出体外,③各种核素代谢过程中,未被吸收部分也将有粪便排出。肾脏是被有机体吸收的放射性核素的主要排出途径,也是入血的核素主要排出途径。就排出核素数量而言,粪便要比尿得多,一般来说,粪与尿的放射性排出比例为9:1,因入体途径。核素种类、入体时间长短及个体代谢特点而有很大差异。气体和挥发性核素主要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且排出率高,排出速度快。5.2核素加速排出治疗 核素体内污染的治疗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加速排出最初沉积部位的放射性核素,采取减少吸收措施。吸入污染时最初沉积部位至呼吸道和肺;口入污染时指胃肠道;体表污染时指被污染的体表部位。②对已经吸收的核素采取加速排出措施。 这两类加速排出治疗措施,对放射损伤来说,均属于预防措施,应用效果主要取决于开始治疗时间。假如核素多数尚停留于最初污染部位,则阻止吸收措施将起到很大作用,假若核素相当部分刚刚抵达源器官,则以药物加速排出治疗效果颇佳,倘若核素污染时间已久,核素已沉积于源器官中,则加速排出药物效果甚微。 减少放射性核素吸收措施。①减少吸收措施:核素污染时,鼻咽腔往往沉积大量核素,首先用棉签拭去鼻孔污染物,剪去鼻毛,向鼻咽腔喷洒血管收缩剂,再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鼻咽腔。必要时给予祛痰剂,如氯化铵和碘化钾。②减少放射性核素食入吸收措施:首先进行空腔含漱;催吐:用钝器引吐,或用药物催吐。 必要时洗胃,用温水或生理盐水均可。勿用可促进放射性核素溶解和吸收的酸性溶液。服用沉淀剂和缓泻剂对清除各种核素污染都有效。常用硫酸镁10g,硫酸钠15g。一般在放射性物质摄入后3~4h后应用。 清除137Cs内污染采用亚铁氰化物效果显著。应用最多的是亚铁氰化物的三价铁盐,即普鲁士兰,且长期服用无毒。6结论 238U、235U、239Pu等核素都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内照射,只有正确的认识内照射对人体的危害,采取科学而有效的措施对内照射进行防护,才能把内照射降低到最低水平,才能保证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确保部队战斗力的形成及保持。参考文献:[1]马兴田,主编.舰船辐射安全学[J].海军工程大学,2008.[2]《核武器损伤及其防护》编写组.核武器损伤及其防护[M].北京:中国人名战时出版社,1980.[3]李星洪,编著.辐射防护基础[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2.编辑/孙杰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篇8

Abstract: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environmental radiation in management and prevent radioactive contamination in the process of extra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ine resources associated with radioactivity .To learnthe difference of contamination between nickel and molybdenum mines and other radioactive mine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was made. This paper proposes prevension measures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radioactive contamination in nickel (molybdenum) mining.

关键词:伴生放射性矿;放射性污染;防治措施

Key words: mine associated with radioactivity;radioactivity contamination;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D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0-0105-02

0引言

伴生放射性矿,是指含有较高水平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的非铀矿,具有活度浓度低、寿命长、数量大、分布广等特点。伴生放射性矿石含有U-238、Th-232、Ra-226和K-40等较高水平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在开采、冶炼、加工和利用过程中,矿石中的天然放射性物质也将迁移、浓集和扩散,含有天然放射性核素的产品、废弃物也将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污染,危害人体健康,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提高环境的辐射水平。有资料显示,我国湖南、广东、四川、内蒙古等省区伴生放射性矿所产生的年集体有效剂量对公众的危害已远大于核工业[1]。因此,必须加强伴生放射性矿藏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放射性环境污染监控,以保障人们身体健康。镍(钼)矿是一种多金属矿,除含有镍(钼)外,还有镁、砷、铅、磷、硫、铁、锰、铜、镉等多种非放金属和非金属以及放射性核素,是一种典型的伴生放射性矿。镍(钼)是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的稀有金属,镍(钼)矿的开发利用在我国已成为重要产业,但很多镍(钼)企业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放射性环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对周边环境造成了放射性污染,使得矿山周围的放射性水平比背景值水平有所增加,造成工作人员和周边的居民的外照射与内照射的额外剂量增加,对他们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为此,加强对镍(钼)矿放射性环境监督管理及放射性污染的防治,确保人们生活安定健康,促进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镍(钼)矿开采造成的放射性污染

镍(钼)矿开采产生的放射性污染源主要为含天然放射性核素的采矿废石,我国镍(钼)开采的废石主要为炭质页岩,采掘比约为1:50,除少量用于坑道回填外,其余需要外排,露天就地堆放,侵占大量的土地。废石中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辐射污染环境,提高当地环境γ辐射水平。同时由于受到雨水的浸蚀,废石中放射性核素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使矿区周边土壤中的非放重金属和镭-226、钍-232、钾-40含量升高,转移到地表植物中,造成其总α、β量增加,从而造成食物链的放射性污染。镍(钼)矿开采产生的废水主要有:伴生矿湿法开采由坑道排出的采矿废水,废石堆场淋滤雨水,工艺废水等。这些废水含有大量的放射性核素,成为的另一种放射性污染源,污水流入受纳水体,提高了水体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一旦被人畜饮用,放射性核素通过饮用水、动植物转移进入人体后,会选择不同的沉积部位,如镭-226食入后大部分沉积骨骼组织,而放射性母核和子核发出的α、β射线会对人体造成持续、长久的照射,从而诱发各种相关疾病。

矿石、废石、废水析出的放射性气体氡及其子体进入大气,并向四周弥散,污染空气,氡及其子体与空气中的浮游粒子结合,构成放射性气溶胶,漂浮在空气中,使伴生矿井和堆场空气中存在较高浓度的氡及子体。氡及子体随呼吸进入人体后,通过内照射给人类造成损害,甚至致癌。有调查显示云南锡业公司及个旧地区公众肺癌的高发,经医学界长期研究确定是吸入过量的氡及其子体所致[2]。

2镍(钼)矿开采放射性污染防治措施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要时时对造成的放射性污染进行跟踪监测并及时治理,实行边开采边治理的制度,及时做好采完部分的矿山的退役治理工作,避免放射叉污染。

2.1井下坑道中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措施井下坑道是高浓度氡及高γ辐射工作场所,γ辐射来自于矿石开采面和井壁四周的围岩。井下氡来自矿石、围岩以及地下水的析出,井下空气中氡及其子体的浓度和井壁围岩及矿石中的含铀量及其井下通风换气状况有极大的关系。根据这些特点可采取以下措施:

2.1.1 保证井下坑道空气足够的换气率降低镍(钼)矿井下的主空气中氡及其子体的浓度要是保证通风系统的完善,通过合理应用排氡通风技术实现。利用机械通风压力防止来自采空区及矿岩裂隙的污染,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方法[3]。具体操作时尽可能保证通风时风流在井下停留的时间最短,关闭暂时不用的巷道和采空区以减少工作面的数量,尽量减少通风体积,增大换风次数等,把矿井中的氡浓度稀释到安全浓度后再排放。有关资料显示[4]换气率可以大大降低井下坑道空气中氡与子体的平衡因子,平衡因子与换气率有如表1关系。由此可见提高井下空气换气率可以降低氡及其子体的平衡因子,大大减少因吸入氡子体而产生的额外年有效剂量。由于井下工人的额外年有效剂量主要是由氡子体所贡献,因此,提高井下空气换气率是降低井下工人额外年有效剂量的最有效的途径。

2.1.2 预通风和湿式作业放射性气体氡衰变产生的子体钋、铋、铅等重金属粒子,采用湿式作业不仅可以降尘,还可使氡衰变产生的子体迅速被水雾携带而沉降,极大地减少井下空气中的氡子体吸入体内的几率,减少因吸入氡子体而产生的额外年有效剂量。表2中的实验数据充分说明了预通风和湿式作业的好处。

2.1.3 佩戴防护口罩井下工人在作业时,应当佩戴防护口罩,这样既可防尘还可使氡衰变产生的金属粒子得到过滤,减少因吸入氡子体而产生的额外年有效剂量。

2.1.4 井下矿石废矿石及时运出井下坑道中氡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坑道中堆积的矿石、废矿石将析出氡,及时将坑道中的矿石、废矿石运出,避免在坑道中大量堆积,是降低井下氡及其子体α潜能浓度的有效途径之一。

2.1.5 井壁降低氡的析出井壁析出的氡是井下氡的主要来源,利用壁面水泥喷浆的办法可以大大抑制氡从井壁析出,可使井下氡及其子体α潜能浓度再度降低。

2.1.6 采空区及早填埋封闭及早封闭井下采空区可大大减少井下通风设施的负荷,提高井下空气换气率,降低井下氡浓度,降低平衡因子,从而降低井下空气中氡子体α潜能浓度,减少井下氡的排出量,有利于井外空气放射性环境的改善。可以减少井下工人和井下通风排风口周围居民的额外年有效剂量。

2.1.7 井下工人佩戴个人剂量计,能有效对γ辐射和氡及其子体的剂量进行测量,建立矿工个人剂量档案。

采取以上措施后,可大大降低氡及其氡子体α潜能的影响,井下工人额外年有效剂量可降至6.25mSv/a,这一结果虽然略高于放射性环境保护控制目标5mSv/a,但大大低于限值20 mSv/a[5]。除此之外,为使辐射防护最优化,采取缩短井下工人的工作时间的办法。上述剂量是按每年工作300d,每天8h计算的,如果井下工人实行6h/d工作制,则井下工人额外年有效剂量可降为4.78mSv/a,这一结果低于放射性环境保护控制目标5mSv/a,在控制目标之内。

2.2 废石污染防治措施由于废矿石场通常建在紧靠井口下的山谷中,井口工业场地则建在井口附近,在建设工业场地的过程中,其地基一般都要铺垫大量的坑道开拓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矿石。工业场地是井下工人和矿山非职业人员工作和生活的场所,铺垫的废矿石和矿山开采过程中废矿石运出时大量撒落,使工业场地一带的陆地γ辐射水平增高,增加了相关人员的辐射剂量。因此做好废矿石放射性污染的防治对减少他们的辐射剂量非常重要,为此废矿石场须建拦石坝集中堆放,尽量减少堆放的面积,工业场地建成以后,地面应铺设水泥对铺垫废矿石的辐射污染进行治理。另外,工业场地的选址应加注意,应距废矿石场有足够的距离,最好在建设工业场地时,地基不要用放射性水平高的废矿石作为地基的铺垫材料。废矿石在废矿石场内的堆放应采用渐进式堆放,一边堆放一边覆土治理。

对GZ镍(钼)矿中的废矿石场析出的氡防护安全距离可下列方法计算得出[6]:

D=3αTCF/(1.81×108)

其中:T为年照射时间,C为氡浓度增加值,F为平衡因子,D为年有效剂量,α为以零归一化距离系数。

同时应注意矿石和废矿石在运输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矿石和废矿石往往具有相当高的放射性水平,在有些情况下,需要经过较远距离的运输废矿石才能进入冶炼厂或废矿石场。在运输途中,不可避免要经过人员密集的村庄和城镇。做好矿石和废矿石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对于减少居民不必要的额外辐射照射剂量十分重要。因此,运输线路应避开人员密集的村庄和城镇,同时应对运输车辆加膜加盖,避免矿石在运输途中的撒落。

2.3 废水污染的防治措施矿区废水包括坑道废水和废矿石场淋溶渗水,为含放射性物质废水。矿山废水含有天然放射性核素衰变系列中产生的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其中绝大部分核素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对放射性污染最重要的铀、钍、镭、钾四种核素中,镭为极毒物质,做好对矿山废水的放射性污染防治,对确保有关人员的辐射剂量安全也非常重要。为了防止废矿石场淋溶渗水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在废石场建拦石坝和泄洪道及集水池,雨水经泄洪道排走,废石场渗水进入集水池,集水池下建适当规模的二级坝,既可防止坝跨塌,又可防止集水池外泄污染坝下水体。

在坑道废水治理方面可以借鉴铀矿山首先要确保矿山含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实行监测达标排放,当废水放射性水平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时,应先用石灰乳中和-氯化钡沉淀除镭处理方法进行处理达标(总α

3镍(钼)矿矿区居民辐射安全防护措施

3.1 矿区空气质量的安全防护措施矿山附近居民通常距废矿石场较远,不受γ辐射影响,产生影响的是氡,井下通风排风口应选在距居民区1.5km外影响较小,危害最大的是废矿石场和矿石场析出氡的弥散,为使居民剂量不超标,为此居民区与矿石场或废矿石场的直线距离应大于辐射安全防护距离,也就是说在矿石场、废矿石场堆有大量矿石或废矿石,而未退役治理之前,在辐射安全防护距离之内不应有居民区。经验表明,辐射安全防护距离一般在300-500m之间,这一结果对矿山其他人员是不适用的。处于辐射安全防护距离以外的居民通常也处在粉尘的卫生防护距离之外。

合理选择井下通风排风口的位置可以减少废气中的氡及其子体对矿区居民的影响。因通风排风口排出的氡浓度很高,若以3000Bq/m3计算,在距通风排风口1.5km处空气中氡浓度增加值为123Bq/m3。处于该处的居民仅因吸入氡就产生额外年有效剂量0.185mSv/a。因此,井下通风排风口位置的距离选择直接影响居民的辐射剂量安全。如果能将井下通风排风口选在居民区的下风向更好,最好将通风排风口的位置选择在矿区内周围有山梁和树林阻隔的地方。

对于镍(钼)矿区的空气质量应遵循HJ/T193-2005《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在不同风力条件下,定期对出风口空气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定期监测,各类生产服务设施、生活居住地均应安置在主要风向的上风位置。

3.2 矿区饮用水的安全防护措施对生活饮用水的安全保护至关重要,只要一升水中混入很少量的含放射性核素的粉尘,便有可能使饮用水放射性超标,因此加强生活饮用水的保护对有关人员的辐射剂量安全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必须对矿山的生活饮用水定期抽样检测,其放射性含量符合国家GB5749《生活饮用水标准》方可饮用。住在主井、废矿石场附近的居民生活饮用水源应注意加盖外用,避免使用室外敞开的水池、水缸等。矿区职工生活饮用水要加强保护,可用桶装等封闭的饮用水,防止粉尘进入水中。

对以山泉为居民生活饮用水源的地区,应铺设水管从山上引山泉水入村中使用。由于矿山开采中水源和饮水管常常被破坏,应注意加以保护和维护。

4结论

镍(钼)矿开采产生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污染,其危害较严重的有井下氡及其子体对矿工的危害,废矿石量对土壤、地下水、空气的影响以及矿山开采产生的废水对水源的影响。根据污染产生的原因提出井下坑道中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措施、废矿石污染防治措施、废水污染的防治措施、矿区空气质量、生活饮用水的保护措施。实践表明,只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开采和治理环境, 镍(钼)矿山的各类放射性和非放射性污染完全可以降到公众可接受的范围。

参考文献:

[1]潘自强.中国核工业三十年辐射环境质量评价[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0.

[2]孙世荃.氡子体和含砷矿尘对矿工肺癌的贡献[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1,11(1):1.

[3]余庆华.非铀矿山排氡通风方法在云锡矿井的应用[J].中国矿山工程,2004,33(5):34.

[4]张智慧.空气中氡及其子体的测量方法[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