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食品科学与工程认识8篇

时间:2024-02-21 14:39:06

食品科学与工程认识

食品科学与工程认识篇1

关键词:水产食品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165-01

针对我国现行的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精深、轻综合,不利于现代工程人才培养的问题[1]。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强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水产食品加工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之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水产食品加工工程技术人才。参考“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对《水产食品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

1 教学内容改革

食品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在食品加工企业等单位就业,根据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结合水产食品加工工程实际问题,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素质和工程能力。

(1)把水产食品学、水产食品加工法规与标准、水产食品加工机械、水产食品质量与安全、水产食品加工管理、工程制图、水产食品工厂设计、环境保护、AutoCAD软件应用等多学科知识有机结合、集成、综合、应用和创新,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水产食品加工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坚持教学与科研、现实生产力相结合,注重水产食品加工技术工程化,始终根据我国水产食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和现实国情,结合广东海洋大学海洋水产特色和区域性优势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为了有利于学生就业,注重实践技能、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于教材中的错误内容、陈旧内容,进行修改,使教学内容得到充实更新,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

(3)通过到水产品加工企业实习,学到本专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对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工程感性认识。实习基地是以取得出口HACCP认证、欧盟注册、省、国家农业龙头企业,获得省名牌产品等水产品加工企业为主。实习内容有企业工程技术、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工程意识。

(4)以水产食品加工工程项目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作为水产食品加工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工程设计能力。

(5)根据水产食品加工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工作能力的认可。结合一些授课教师水产食品加工课题和水产食品加工企业横向课题,有通过欧盟注册、HACCP、ISO22000认证,国家、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有省名牌产品等水产食品加工企业的水产食品加工工程技术的应用实例。

2 教学方法改革

(1)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并设计相应的课堂实践教学,由学生授课,授课内容:编制某种水产食品作业指导文件(书)的内容,其他学生和教师参与点评。达到以下教学目标:①培养学生认识作业指导文件的内容是食品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之一;②认识该文件是QS、HACCP、ISO22000认证文件中执行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即各种具体规定要求和详细的作业指导文件;③培养学生综合应用食品法规,食品标准,食品工艺学等的实践能力;④是社会企业现实生产的需要。

(2)采用问题教学方法:针对企业需要融会贯通、思维活跃、善于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员工。水产食品加工学有以下特点:水产品资源多样性、易腐性、原料成分多变性,季节性强的特性,水产食品加工技术多、加工管理方法多、水产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方法多、加工设备多样性、产品分类多、应用学科知识多等特点。采取灵活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有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方法就行,有的内容要求学生自学,有的内容则要求学生结合工程实际去分析,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得出自己的结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3)讨论与互动相结合教学方法:如讲授某些水产食品加工工艺可通过科学而有层次的问题提问、设问。某辅助材料对食品营养、色、香、味的影响?哪些工序对水产食品营养、色、香、味的影响?哪些辅助材料、工序参数的改进创新?从水产食品安全危害分析哪些工序是关键控制点,水产食品工程技术是实现水产食品加工和水产食品安全极其重要的保证和手段。来启发学生的思维。采用水产食品加工案例,通过课堂讨论与互动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把水产品行业的特点,学校和地方海洋水产特色,学校历届学生在水产品加工行业就业情况等容有机结合进行讲授,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4)为了强化学生的独立思维和解决具体问题的动手能力,由学生设计制造某些水产食品产品的实验计划和制造产品实验方案,制造产品配方和制造工艺,学生动手拆装清洗设备、调试安装设备,分组独立操作,获得制造产品结果。对各实验小组制造产品进行质量指标评价,成本核算,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能力。

(5)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生产质优价廉的水产食品需要几个基本要素:原料、工艺、设备、厂房、管理。这些要素涉及原料特性、工艺参数、工艺操作要点、设备选型、设备工作原理、设备操作规程、工厂QS认证、对员工、卫生和各种基本要素的管理。由于学时数少,教学信息量大,任课教师在多媒体教学时要链接相关教学信息,应用CAD软件等工具,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进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任课教师在多媒体制作上积极地研发课件,把难以观察到的水产食品加工设备原理通过计算机绘图技术和动画技术使之变得直观和形象化的动态演示,使学生直观的了解设备原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上课的兴趣,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3 结语

食品专业本科毕业生大部分是到企业就业,21世纪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创造型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对《水产食品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对培养企业需要的水产食品加工工程技术人才提出明确要求,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有的本科生做的水产食品加工工程毕业设计的设计图纸,经同行企业工程技术人评阅可达到水产食品加工企业工程师的水平,有的可达到水产食品加工企业QS认证的水平,有的水产食品加工工程技术并得到企业认可和采纳。

食品科学与工程认识篇2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科研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8-0155-02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集多学科为一体的边缘学科,该专业主要学习化学、生命科学、物理等学科相关知识,融合食品加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同时参加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要求学生应具备基本的食品贮藏保鲜、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工程设计及相关食品资源产品的开发等能力。然而,由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覆盖面大,涉及多专业相关理论知识,仅单靠两年的专业课学习基本很难使学生较为深入地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培养中极为重要[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包括:基础课程实验、专业实验、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创新能力培养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其中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验主要包括化学课程各类实验、食品微生物学分析课程各类实验和食品加工系列课程实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知实习、食品专业社会调查、食品工艺设计与实习、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课程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训练、食品工程与食品机械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在此基础上,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增设创新能力培养环节,主要包括科技方法训练、食品工程设计训练、食品加工工艺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大学生挑战杯等。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以及本专业的特点,高等院校应适当增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必修学分的比例,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食品领域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科技人才[2,3]。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环节

第一,实验教学环节中基础课程实验课主要涉及生物和化学专业中与食品密切相关的课程实验,如实验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目的是为学生后期专业实践基本技能及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4,5]。在基础实验课中,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增设现代实验技术相关的内容,并同专业课相结合,依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适度的开设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此外,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涉及食品加工工艺流程和实验操作过程,多采用多媒体制作幻灯片或直接播放Flas和生产操作的录像片,以加强和培养学生对相应实践环节和工艺的认知程度。

第二,生产实践环节的实施过程。让学生进入各类食品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参观的形式进行认知实习,了解不同产品工艺工厂的操作步骤和流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开设奠定基础;高年级学生则主要以生产实习的形式参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通过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具体环节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实践环节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其今后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更为后期尽快适应科研与生产工作奠定了良好专业基础。

第三,在课堂教学和基础性实践教学的同时,辅以课外科研训练。在高年级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中,可结合食品专业自身特点和本人的兴趣爱好,寻找相近食品专业方向的教师作为导师,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受科研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验证性、重复性、演示性的实验教学内容所占比例较大,综合性实验较少,部分学生对于实验教学内容还是处于“被动参与”。课堂上教师首先将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以板书的形式预先放置于黑板上,然后对实验步骤和细节进行讲解。学生在进行实验时,由于预先设置了实验步骤,学生完全按部就班的照此步骤重复的实施。实验结束后,依据实验指导书和教师给出的公式完成实验结果的计算,对于实验实施的过程毫无印象,甚至连基本的溶液的配置技能都未掌握。长此以往,这种重复、被动的实验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手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完全失去了实验教学的意义。

(二)生产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

工厂现代化工艺实践困难较大,许多食品厂设备相对落后,主要依据原始的人工操作实施,特别是一些现代化、自动化水平不高的地方,寻找现代化实习工厂非常困难,加之许多食品厂家和食品企业都不愿意接受学生的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而目前我国又无相关的法律条文明确要求食品工厂有接受学生实习的义务。因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存在学生实习难、了解现代化生产状况难等问题。

(三)课外科研训练环节存在的问题

通过科研训练环节的实施,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食品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强化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课外科研训练环节也存在诸多的问题,诸如实施科研经费有限、学生人数较多等。目前学生实施科研训练中,经费的来源主要包括学校设置的SRP训练、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和教师的项目经费等,要求学生以团队或小组的形式参与。由于学生数量过多,资助经费有限,只能有少数学生获得资助参与课外科研训练,另外这些获得资助的学生在进行分组训练过程中,还存在主要负责人实施而其他学生消极对待等问题,导致大部分学生没有有效实施课外科研训练。

(四)实践教学师资不够充足

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普遍存在学历水平偏低、技能水平不高、实验系列人员待遇较差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长期被忽视,致使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不稳,整体素质不高,缺乏。

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实施建议

(一)构建合理的实践体系

根据食品行业人才市场的要求,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对食品行业需要的人才情况进行分析调研,体现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建立现阶段实践课程体系。将传统的“学科本位”转变为适应现代化本科教育的“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此外,将各门课程设计、实习与综合实验分布于第4到第8学期,与相应课程结合实施,没有单独安排集中教学实践,主要考虑到学生结合相应的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应用,可以对课堂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在第6到第8学期,设置一些小学期,主要针对目前出现的食品加工现代化技术领域让学生实施调查,目的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一些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培养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将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采样,结合相应的专业知识对原料进行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提高其对于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的判断能力和解决能力,而且可以使其充分地认识到食品加工技术及食品企业经济效益和声誉的重要性。

(二)加强学生与企业的关系

利用学校、老师、学生等一些社会关系联系实习单位,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假期到指定企业打工,加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学校相关部门通过各种渠道与相关的食品企/事业单位合作交流,及时获取企业的第一手信息,及时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企/事业单位发展和改革的需要设置专业和相应的专业课程,并按照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培养学生,使学校在食品专业建设和调整、实践岗位的推荐等方面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同时带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和招生工作。与此同时,用人单位也可以找到自身所需技术人才,解决了毕业生多而企业招不到人却人才紧缺的矛盾,使企业进一步了解学校的办学模式和理念,从而形成互动式交流合作方式,最重要的是学生在此机制优化的同时也可充分提高其实践操作的能力。

(三)针对设立的学生科研训练项目进行定期检查、评价

每组各成员必须有详细的试验记录,课题结束后以各科研组为单位进行答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外科研训练中受益。

(四)加强实验系列队伍建设

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是学校整个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实验室工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整体素质水平,且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质量与效果,关系到学生实验水平和技能及专业实验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好,教学实验保障有力,科研实验技术精湛,学科建设中能发挥重要作用,仪器设备使用管理良好的实验技术队伍,既是学院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也是学校创建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只有坚持以人为本,适度加强实验系列人才待遇,确认实验师技术队伍同是我校人才队伍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才能够充分发挥实验系列人才的积极性,使其在现有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培养自身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并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仪器设备的利用效果,才能开拓、设计新实验,辅助于教师的教学实施和科研项目的完成。在实施完成的过程中,应着重加强现有实践教学人才的建设,并逐年引进高层次实验技术人员,并对其进行定点定期培训,加强培训精密仪器的操作与维护程序。

四、总结

突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就要强化实践教学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和实验系列队伍的建设,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整个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做到实践和教学的相互统一,通过各种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升华,并通过反复熟练的基本技能的培训和科研训练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其创造性。总之,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教学、科研所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培养要求。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实践教学实施与完善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为了培养高素质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还应该大胆探索,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陶勇芳.关于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5(1):21.

[2]周文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3):311-313.

[3]滕建文.强化实践教学,提高食品专业学生综合能力[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7(6):18-20.

食品科学与工程认识篇3

针对我国现行的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精深、轻综合,不利于现代工程人才培养的问题[1]。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强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水产食品加工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之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水产食品加工工程技术人才。参考“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对《水产食品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

1 教学内容改革

食品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在食品加工企业等单位就业,根据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结合水产食品加工工程实际问题,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素质和工程能力。

(1)把水产食品学、水产食品加工法规与标准、水产食品加工机械、水产食品质量与安全、水产食品加工管理、工程制图、水产食品工厂设计、环境保护、AutoCAD软件应用等多学科知识有机结合、集成、综合、应用和创新,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水产食品加工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坚持教学与科研、现实生产力相结合,注重水产食品加工技术工程化,始终根据我国水产食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和现实国情,结合广东海洋大学海洋水产特色和区域性优势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为了有利于学生就业,注重实践技能、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于教材中的错误内容、陈旧内容,进行修改,使教学内容得到充实更新,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

(3)通过到水产品加工企业实习,学到本专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对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工程感性认识。实习基地是以取得出口HACCP认证、欧盟注册、省、国家农业龙头企业,获得省名牌产品等水产品加工企业为主。实习内容有企业工程技术、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工程意识。

(4)以水产食品加工工程项目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作为水产食品加工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工程设计能力。

(5)根据水产食品加工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工作能力的认可。结合一些授课教师水产食品加工课题和水产食品加工企业横向课题,有通过欧盟注册、HACCP、ISO22000认证,国家、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有省名牌产品等水产食品加工企业的水产食品加工工程技术的应用实例。

2 教学方法改革

(1)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并设计相应的课堂实践教学,由学生授课,授课内容:编制某种水产食品作业指导文件(书)的内容,其他学生和教师参与点评。达到以下教学目标:①培养学生认识作业指导文件的内容是食品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之一;②认识该文件是QS、HACCP、ISO22000认证文件中执行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即各种具体规定要求和详细的作业指导文件;③培养学生综合应用食品法规,食品标准,食品工艺学等的实践能力;④是社会企业现实生产的需要。

(2)采用问题教学方法:针对企业需要融会贯通、思维活跃、善于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员工。水产食品加工学有以下特点:水产品资源多样性、易腐性、原料成分多变性,季节性强的特性,水产食品加工技术多、加工管理方法多、水产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方法多、加工设备多样性、产品分类多、应用学科知识多等特点。采取灵活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有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方法就行,有的内容要求学生自学,有的内容则要求学生结合工程实际去分析,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得出自己的结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3)讨论与互动相结合教学方法:如讲授某些水产食品加工工艺可通过科学而有层次的问题提问、设问。某辅助材料对食品营养、色、香、味的影响?哪些工序对水产食品营养、色、香、味的影响?哪些辅助材料、工序参数的改进创新?从水产食品安全危害分析哪些工序是关键控制点,水产食品工程技术是实现水产食品加工和水产食品安全极其重要的保证和手段。来启发学生的思维。采用水产食品加工案例,通过课堂讨论与互动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把水产品行业的特点,学校和地方海洋水产特色,学校历届学生在水产品加工行业就业情况等?容有机结合进行讲授,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4)为了强化学生的独立思维和解决具体问题的动手能力,由学生设计制造某些水产食品产品的实验计划和制造产品实验方案,制造产品配方和制造工艺,学生动手拆装清洗设备、调试安装设备,分组独立操作,获得制造产品结果。对各实验小组制造产品进行质量指标评价,成本核算,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能力。

(5)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生产质优价廉的水产食品需要几个基本要素:原料、工艺、设备、厂房、管理。这些要素涉及原料特性、工艺参数、工艺操作要点、设备选型、设备工作原理、设备操作规程、工厂QS认证、对员工、卫生和各种基本要素的管理。由于学时数少,教学信息量大,任课教师在多媒体教学时要链接相关教学信息,应用CAD软件等工具,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进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任课教师在多媒体制作上积极地研发课件,把难以观察到的水产食品加工设备原理通过计算机绘图技术和动画技术使之变得直观和形象化的动态演示,使学生直观的了解设备原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上课的兴趣,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食品科学与工程认识篇4

关键词: 食品机械教学 问题 对策

1.前言

食品机械[1]-[4]是食品工业的基础,食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食品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食品机械的发展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证,没有先进的食品机械工业也就不会有现代化的食品工业。食品机械又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在食品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工程观点,提高学生工程技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食品机械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使这门课程能够真正起到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2.存在的问题

2.1学生的机械基础知识比较薄弱。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其基础课之一“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的总学时只有60学时,这门关键的基础课其实包含两门课程:“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各自仅为30学时,这对于刚入学的大学一年级,还在适应大学学习方法的学生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学生在修食品机械这门课之前很长时间没有涉及过与这门课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很多看图和制图方面的知识基本上都“还给老师了”,很多常识性的知识都忘到九霄云外了,因此很多学生学习“食品机械”这门课时觉得很吃力,一个学期下来,几乎所有章节都学得不扎实。因此,教师开始讲授食品机械这门课之前,要简单复习一下机械制图的有关内容,这样就占用了食品机械的部分教学和学习的部分课时。

2.2学时压缩严重,学时数太少。

过去,食品机械这门课的理论教学的学时是60学时,课程结束以后还有40学时的实践教学环节“食品机械课程设计”。因此,这门课的总学时是100学时。对于有机械知识基础的学生来说,这门课至少需要54个学时。但是,食品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机械方面的知识基础较差,一开始接触这门课时很不适应,等到适应这门课的时候,课程基本上要结束了,也就是说,等到这门课结束的时候学生才刚刚有点“感觉”。因此,对于严重压缩了学时的《食品机械》,想在短短的48学时内就学好是有一定难度的。

2.3课程顺序安排混乱。

学习食品机械这门专业课,需要先学过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如食品工程原理[5]、食品工艺学等[6]。可是,实际情况却是:这三门课几乎同时进行,由于“食品工程原理”和“食品工艺学”这两门的课时中都经常出现的矛盾是:这两门课的很多内容甚至在“食品机械”课程快结束时学生才接触到。一些学校实践教学环节“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甚至安排在这三门课之后。这样一来,不管是教师讲授还是学生学习都很吃力,上课效果可想而知,往往是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很多学生好像在听天书,老师和学生都很苦恼,老师认为学生“太笨”,学生认为老师讲课水平太低。

2.4感性认识少,实践环节脱节。

现在很多学校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新开了很多课程,这样一来,多种专业课的课时受到严重压缩,连原来工科学生的三周必修的实践课“生产实习”都变成了形式,而且这门课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原因如下:现在的生产实习一般都安排在这些专业课结束后的学期末,或者下一个学期的开始一两周,基本失去了生产实习的意义。

3.对策

为了提高食品机械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针对目前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提出如下对策。

3.1适当增加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的课时量。

应该将“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的教学要求提高一些,具体做法可以通过适当增加该课程的课时量,让学生在通过多次物体的立体图和平面图的对照后,对该课程从感性认识快速上升到理性认识,直至完全掌握这门课程。这门课程的基础打好了,学生在学习与之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如“食品机械”时,就可以很容易地掌握,不至于连机械的平面图都看不懂。

3.2增加食品机械的教学课时量。

为了使学生扎实地掌握“机械制图”这门课,首先要适当增加“机械制图”的课时量,这样教师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细致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就能把这门基础课掌握好,从而有利于对“食品机械”的学习。由于食品机械的内容较多,因此还需要增加“食品机械”的教学工作量。

3.3合理调整专业课的顺序。

学习“食品机械”课程,学生首先修过“食品工程原理”和“食品工艺学”这两门先修课程。学生在学习食品机械时,对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没有一个完整和清楚的认识。因此,课程设置顺序严重倒置。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先修完“食品工程原理”和“食品工艺学”两门课后,在这之间穿行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再进行“食品机械”的教学工作。

3.4增加实践环节。

由于专业和课程大调整,学生实践的机会大大减少,实践教学课时也明显降低。不仅仅实践的科目减少,现有保存的实践科目的实际学时数也严重缩水,具体表现在:认识实习取消,生产实习流于形式,即使安排3周的生产实习,学生实际实习时间也不足10天。生产实习现在实际上变成了“认识实习”3周中总共只有不到10天的实习机会,而且在这短短的10天中,每天也只是利用一半的时间到一些工厂或者企业“看一看”。在看的时候,由于工厂讲解人员讲解和操作速度较快,加上学生很多,绝大多数学生不能“凑”到讲解老师跟前,既听不到老师讲的内容,又看不清生产线和具体工序和设备。因此,应该恢复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并且使之更具体化、实际化和有效化。

3.5采用多媒体教学。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对机械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图的直观感受中,增强对该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4.结语

通过以上几个措施,“食品机械”这门课教和学的效果都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希望学校能够尽快改变目前这种教和学都处于艰难的境地,使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陈斌,刘成梅,固林.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华泽钊,李云飞,刘宝林.食品冷冻冷藏原理与设备.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3]肖旭霖.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蒋迪清,唐伟强.食品通用机械与设备.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食品科学与工程认识篇5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4-0014-03

Construction of System for Training Pragmatic Talents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YANG Tao, LI Yan, LING Anyi

Abstract The paper mainly elaborated orientation and methods of intellectual training, presented the contents and practices of construction the system of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o hope that it might be of some help to applied-talents training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Key words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pragmatic talent;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边缘性和综合应用性极强的交叉学科。随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食品行业飞速发展,不少高校相继开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我国食品行业培养了大批有用之才。面对新原理、新工艺、新技术、新手段的不断涌现,企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也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原来高校的保姆式传统教学模式着重加强学生食品学科理论知识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当今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尴尬局面,这与教育部的以“培养掌握直接应用型知识和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不吻合[1]。在着重突出教育部“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要求下[2],如何培养出食品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已成为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将从“人才培养定位”及“人才培养方法”两方面对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

1 人才培养的定位

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为基础,企业和就业情况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既是该专业教学的依据和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如此培养的学生才能真正符合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集理、工、农等学科相关知识为一体的应用型交叉学科。它包括从可食性资源的开发利用到各种工业化食品加工生产的全过程,以及食品的营养功能性、安全性、包装美学、食品物流、市场营销、商品学及工厂管理等多方面的系统学科[3]。

企业和就业情况 面对现代食品工业向科学化、自动化、大型化发展趋势,食品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产生变化。根据目前的调研情况发现。首先,更多的食品企业趋向于需要研发型人员、检验人员、生产人员、管理型人员以及营销人员。其中,生产岗位和销售岗位更受毕业生的青睐,虽然生产一线岗位工作相对较累,销售岗位不太适应本专业本科生;检验岗位或质检人员虽是最符合该专业本科生的,但是由于本科生缺乏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从而增加了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困难程度;研发型人员则需要相当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并且薪资也相对较合理,企业更愿招收食品类或生物类硕士或博士生[4]。这样就使得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空间比较小,就业竞争压力比较大。其次,从2014年的林科大食品科学与工程毕业生调研数据中得知,本专业毕业生更趋于向能提供更多工作机会的深圳沿海地带发展,薪资在2000~3000元/月为多,在繁华的都市里,无形中对毕业生的生活带来不小压力。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情况,构建符合现今毕业生发展的培养体系刻不容缓。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绿色、健康、安全和营养食品的意识日益增强。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使用人单位面临着应用型人才的短缺,这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难得的就业机会。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因此,21世纪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于:拥有丰富的学科基础知识(化学、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和食品加工与贮藏技术等)和实践基础能力(如实习、实验、毕业设计、社会经验等),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较好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心,达到知识、技能和素质协调发展,并能在食品企业或相关院校、科研院所、质量监督等单位从事生产开发、工艺设计、质量检测、企业技术改造、教学、企业管理、产品市场推广和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5]。

2 人才培养方法

人才培养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构建,主要是完善三个体系的构建:以理论基础知识为特点的理论教学体系;以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特点的实践教学;以道德素质培养、人文培养为特点的素质拓展,从而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

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

1)课程设置。在该课程体系中包括三个方面: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其中,公共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社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外语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此次调研发现,不少毕业生强调:学校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注重人文社会学科知识。根据现状而言,大部分的食品专业所设人文社科类知识较少,以思想政治类课程为主,像饮食史、饮食文化这方面很少涉足。其实,在课程当中设置饮食文化课程,包括饮食民俗、饮食禁忌、饮食历史、饮食地理、饮食礼仪和饮食文化,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便于提升人文关怀[6]。在与国际接轨的背景下,外语和计算机的学习应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好地运用相关计算机程序。同时,学校应提倡双语授课模式,以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专业课主要包括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微生物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保鲜等。生物化学是专业课程中的基础,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应避免走马观花的形式,不要五六十个学时就草草了事,要加长教学学时,为学生以后的食品工艺、加工原理的相关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基础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物理学、数理统计、普通生物化学等,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针对现今的就业模式,在课程设置中,各大高校应将过去专业纵深型课程体系改为横向复合型课程体系,开辟富有边缘性、交叉性学科特色的课程。如增设食品科学相关的专业选修课,包括食品质量管理学、食品营销学、食品仪器分析、食品政策法规、食品相关案例分析、食品毒理学、职业道德课程、餐饮服务、人际关系与沟通、食品贸易、食品职业伦理、企业认证等,使学生能系统了解食品相关的知识,以便为以后的工作带来便利。其次,鼓励学生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BEC中高级证书、ISO与HACCP内审员认证、公共营养师、果蔬加工工等,并且可在食品标准与法规、绿色食品授课过程中注重HACCP内审员、ISO9000内审员的讲解,在食品营养授课中讲述公共营养师的相关知识。除此之外,各大高校根据自身条件,以保证高质量教学为前提,选用质量较好的教材,以适应于目前市场经济冲击下的就业模式。

2)课程学时的设置。目前有大批毕业生工作后回顾,发现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所剩无几,这样的反应与当前的课程设置有很大的关系。部分高校虽然课程安排比较满,所学科目比较多,但学时过少,学生刚接触该科目的精华内容却已结课。针对实际情况,各大高校综合当地经济特征和企业的需求情况,在某些课程上适当延长课时,使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如可加长机械制图和机械设计基础这两门学科的课时,以便让学生对机械设计有一个深刻认识,对后续课程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加工设计等的学习有更充分的理解。其次,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第七个学期安排少些课程,这不仅为考研学生提供便利,也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寻找满意的工作,提高就业率。

3)改变学生成绩分配方式。在当前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增大的背景下,学校应摒弃过去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发扬以课堂积极度、实践能力等为主的考核方式进行成绩分配。成绩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加强平时课堂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将课堂发言、讨论等作为学生课程成绩的主要来源;加强学生实验与实践能力,将实验与实践能力作为学生成绩的第二大来源;严肃期末课堂考试纪律,将卷面成绩作为成绩的第三大来源。

4)教师队伍改革。学校可鼓励在校教师去食品企业学习考察,提升实践能力;积极引进企业技能熟练的在职人员来学校进行课堂授课,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除此,学校可与食品企业达成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带领学生直接去相关食品企业授课,由理论知识丰富的学校教师和熟练实践技能的企业技师共同完成。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四个部分。

1)实验。实验贯穿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体现实际能力的主要途径。它主要由基础课程实验、综合性课程实验和研究性课程实验组成[7]。基础课程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的能力,实验过程相对简单,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课程实验的主要目的为培养学生实验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实验是教改探索中的重点,意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8]。目前,多数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开设,存在简单验证理论实验较多,综合设计性、研究性实验较少的问题,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内容,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和常规实验操作技能,也能训练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学校应充分重视此三种实验形式的时间分配,做到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另外,在实验安排上,教师应该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联系,避免相同原理类实验的二次出现。在实验课堂上,学生应以掌握基础实验操作技能和学习运用实验仪器为目的,从而不断加强自己的实践能力。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实验开设和安排应该与知识点紧密结合,对于交叉性实验则应该在相应课程结束的基础上再进行则比较合理;逐步对实验室进行开放式管理,鼓励学生自主实验,并将其加入评奖评优中。学校应充分整合分散建设、分散管理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资源,建立以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为主要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

2)实习。实习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两大部分,其实习内容应突出本专业特点,强化行业概念。在专业实习期间,以所学专业课程内容为导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安排相关食品企业进行实习;以观摩、考察为基本形式,使学生了解各种类型食品安全生产与管理的方式、生产工艺及设备、生产管理和销售,而不是为了完成实习任务,联系与食品不相关的企业进行实习,这样不仅给学生造成知识上的错觉,也无法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认识食品行业。同时,学校可在本校建立相关食品生产线,如小型速冻蔬菜生产线、小型中式火腿生产线等,让学生在校内了解食品生产中的相关注意事项。毕业实习期间,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联系与自己专业相近的食品企业进行实习。根据调研发现,不少毕业生认为,毕业实习最好是在第七学期开始,以便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3)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针对某一课程进行综合设计的环节,目前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较少。对于食品相关学科,如食品包装学,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包装,不仅能使学生了解食品的相关特性,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食品工厂与设计学科,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运用机械制图的基本技能,设计相关的工厂布局图;食品案例分析课程,教师可根据当前食品行业出现的影响较大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分析,并要求学生总结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找到解决办法;食品营养学科,开设食谱的编制与评价实验,让学生在此过程不仅能掌握营养学基础理论,而且能进一步了解饮食营养、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密切关系,并能从实际中重视营养配餐[9]。

4)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中的最后一环。在此过程中,学生应持以认真态度,结合大学四年所学知识,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充分把关,严厉打击数据弄虚作假、实验过程一塌糊涂之人。同时,学校可鼓励学生在第四学期进行毕业设计,毕业选题以食品相关课题为主,可选择食品工艺优化、工厂设计、产品开发等方面的课题。然后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制订实验方案,随后根据导师意见进行修改。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可以锻炼学生使用计算机查阅资料的能力,同时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这在毕业就业过程中是相当重要的素质。

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 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体能素质和心理素质三个部分。根据调研可知,许多大学生认为,高校需开展相关校园文化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他们表示就业期间,抗逆和挫折承受能力较弱。面对素质的全面提升,可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开展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活动,如食品文化节、烹饪比赛、料理讲座、食品演讲竞赛、食品疑难问题讨论等;开展与学生兴趣相关的活动,如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一系列体育比赛,毛笔字展览和竞赛、唱歌比赛、英语竞赛、计算机应用竞赛等;开展文艺晚会、科技活动;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大学生创新科技活动,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和科研能力;请食品行业相关成功人士来学校演讲,为学生解答生活、学习、就业方面的困惑;学校大力鼓励学生进行校内外素质培养活动,并给予一定奖励;同时,学校可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使学生更早了解企业运作模式,提升人际交流能力。

3 结语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体系的构建在严格遵照该专业的特点及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进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学方面的改革。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其理论课程大同小异,在实践课程和素质课程方面可能就存在相当大的差异。高校可通过自身专业特点、所在地域特点、当地企业特点,进行相关方面的教学改革,以提高学校就业率,从而适应当今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M].教高〔2007〕1号.北京:2007.

[2]王顺民,季长路,薛正莲.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9(1):93-94.

[3]杨华,戚向阳,朱秋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68-70.

[4]杨涛,汪龙.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8(23):36-38.

[5]蔺毅峰,马国刚.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农产品加工,2013,12(27):79-83.

[6]夏明,管婧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增设人文社会课程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1,28(1):89-91.

[7]戚颖欣,李皓.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J].农产品加工,2010,9(30):101-103.

[8]陈吉忠,,张俊,等.食品学科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6(24):73-75.

[9]马春华.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3,2(3):67-68.

食品科学与工程认识篇6

我公司充分认识到食用菌产业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效特色朝阳产业,既丰富了消费市场,又促进了农户增收。但要保证食用菌产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加强食用菌的安全,才能确保农户经济收入,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为此,我公司牵头开展基地食用菌放心消费工作,通过认真、细致、努力的工作,该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1、认真学习,提高建设放心食用菌之都工程重要意义的认识

我公司认真学习上级部门有关加强食用菌放心消费工作的文件精神,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责任心与紧迫感。通过学习,我公司充分认识食用菌产业当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要以提高我县食用菌质量安全水平和省内外市场竞争力为目标,要以深化“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为主线,科学把握和遵循食用菌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规律,在夯实食用菌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基础上,通过重点加强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全面提升我县食用菌质量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确保食用菌正常采摘、收储、加工和放心消费。

2、加大宣传教育,营造科学种植、采摘的良好氛围

我公司加大宣传教育,要求各食用菌企业和农户规范食用菌种植、采摘、加工、包装行为,防止农药污染,要深刻认识农药污染对食用菌质量安全、交易价格带来的不利影响,养成科学种植、采摘、储藏、包装的良好习惯,确保食用菌质量安全,让消费者放心食用,以此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3、坚持标准化生产,确保食用菌质量安全

我公司带头并号召各食用菌企业和农户坚持标准化生产,要掌握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大力推行“统一供种、统一供料、统一组织生产、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收购包装销售”的食用菌“五统一”生产标准,实行全县范围内的标准化生产,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4、规范食用菌操作流程,避免发生农药污染

我公司号召各食用菌企业和农户规范食用菌操作流程,特别是要坚持卫生采摘,采摘、分拣时要保证个人(尤其是手)的清洁卫生,不得在采摘时喷涂防蚊虫等有毒药水,避免发生农药污染。要坚持用规定容器盛装,必须使用龙头企业统一提供的包装容器盛装食用菌。要坚持隔离堆放,将食用菌与其它农资及生活物品分开堆放,防止发生交叉污染。

5、抓好“三品认证”,打造我县食用菌安全品牌

农业“三品(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是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基础,也是食用菌产业上台阶、上水平的基石。我公司切实抓好自身“三品认证”的同时,倡导各龙头企业,立足自身的产品特色开展“三品认证”工作,要通过“三品认证”工作,提高我县食用菌的安全质量,打造我县食用菌安全品牌,使我县食用菌市场信誉高,为消费者所信得过,放心食用。

6、抓好技术培训,确保食用菌质量安全

我公司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培训,把食用菌各项技术培训及技术指导工作任务落实到人,提高农户的科学种菇水平。在实际技术培训中,采取“专家技术员示范户普通农户”的技术培训模式,把食用菌的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技术措施,特别是如何保证食用菌的质量安全,广泛向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农户的科学种植食用菌水平,确保食用菌质量安全,实现增产增效的目标。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动放心食用菌之都工程

我公司充分认识到,要推动放心食用菌之都工程,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开展文化创建活动,引导全体干部职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增强政治、道德、文化素养,提高工作积极性,努力形成精诚团结、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科学种植食用菌,确保食用菌质量安全,促进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促进农户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为此,我公司提出企业口号: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企业精神:调整产业结构,带动经济发展。

1、加强行为文化建设,树立“诚信、勤奋、务实”理念

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建设,牢固树立“诚信、勤奋、务实”理念,教育和引导全体干部职工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做到为人诚信,劳动勤奋,工作务实,切实搞好食用菌产业建设。

二是加强政治素质建设,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民”,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激发干部职工投身食用菌产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动放心食用菌之都工程。

三是加强工作能力建设,始终支持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食用菌知识,参加食用菌专业技能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评比、业务评查活动,以此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能力,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打造放心食用菌之都工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加强产业文化建设,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

我公司企业精神是“调整产业结构,带动经济发展”,为此,我公司加强产业文化建设,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围绕食用菌产业发展,启动五大带动战略即品牌战略、唯一战略、开发新功能战略、深加工战略、安全质量战略。品牌战略,要求对食用菌产品进行深加工,进行精美包装、注册商标,加强品牌的市场宣传,使我县食用菌产业的科技含量、质量档次、组织规模等在品牌的内涵和外延上充分展示,真正实现靠品牌闯市场、拓市场,通过品牌效应来拉动我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唯一战略,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调整食用菌的种植结构,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靠产品的唯一性赢得市场。开发新功能战略,通过高科技手段开发食用菌的多重功能,变单一食用菌种类为多方向产品,多角度占有市场。深加工战略,通过食用菌产业化的开发建设,形成集科研、生产、加工、配送服务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链,特别是通过发展贮藏和深加工,促进产品增值,实现利润最大化。安全质量战略,通过科学、规范食用菌的种植、采摘、储藏、包装,严防农药污染和其他污染,真正使我县食用菌成为质量安全名牌,让消费者信得过,放心食用,从而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增加经济收入。

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

食品科学与工程认识篇7

1.1确立“3型”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直接面向“食品大工程”未来的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工程型”人才;培养通过进一步国内外读研深造而面向食品产业及相关产业未来一线的“研发型”人才;培养以科技创新成果面向未来中小食品企业及相关服务业的自主“创业型”人才。

1.2确立“3+1”的多元化培养模式以“3年‘食品大工程’专业基础教育以及1年个性化发展教育”相融合的“3+1”培养模式为载体,前3年以贯通的公共及专业基础课程群为扎实基础,以课内不同柔性课程模块和课外不同特色工作室的学习与实践为纽带。后一年以校内外不同实践环节加强综合训练,使学生在四年的大学学习过程中都能以一型目标培养为主,兼顾到其他一型或两型的发展。2.3确立紧扣“大食品工程”概念的课程体系为顺应食品工业“营养、安全、方便、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应紧扣“大食品工程”概念,通过新增食品生物资源、农产品工艺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与品质控制、食品烹饪学、食品功能学等课程,形成农业生物链、食品加工链、流通安全链和体内营养链构成的知识培养体系。并针对近年来食品安全的现状,将“食品加工、食品质量检测与管理”二类专业主干课程的学分结构比例调整至1∶1。

1.4确立多元化的柔性选修课模块新增“食用香精基础”、“风味化学”、“食品调香技术”、“生物资源”、“食品生物技术”等组成的食品风味与生物食品选修模块课程,以增强学生运用香料香精知识和利用生物技术研发新食品的能力;新增“现代仪器分析”、“应用光谱解析”、“绿色化学”等组成的食品安全分析选修模块课程,以提高学生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综合能力;新增“网络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学”、“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开发”、“会展与新闻传媒”等组成的食品营销选修模块课程,以拓展学生推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以及销售与食品相关的原料及材料产品的知识和能力。

1.5创建师生联合工作室,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借助校外实习基地和学科实验室的建设,分别建立了“校企联合工作室”、“产品研发工作室”与“创新创业工作室”,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大学期间根据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找到适宜的学习和实践空间。校企联合工作室:在原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在食品企业内建立稳定的人才培养工作室。用于直接对接其食品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需求,以行业需求带动教学、以产业实践促进教学。将一二年级学生的企业认识实习,三四年级学生部分顶岗实习,学生毕业设计正式纳入企业的议事日程,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关注度,提升了学习的内动力和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产品研发工作室:依托学校学科与科研建设平台建立产品研发工作室,以学科建设丰富教学,以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学生可在二年级就进入此工作室参与教师研究课题,从中得到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的严格训练,并结合产品研发性的科研课题内容作为毕业论文开题。这样不仅推动了教师主动将专业前沿的研究成果融入教案并固化到教材中,也为今后学生报考研究生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实验基础。创新创业工作室:依托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平台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为主线,以企业冠名创意产品大赛为载体,定期聘请国内外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专家教授来校进行学术与先进应用技术的讲座与交流。通过专任教师任班导师制、与学生辅导员定期研讨会制、团队教师与企业专家的交流会制等保障措施,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2科学构建多元化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2.1“3层次、6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建立由“体验认知、动手验证、探索创新”3层次与“基础实验、企业社会调研、专业综合实验、企业生产见习、课余研究和毕业设计”6模块组成的知行合一、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坚持实施“3个有机结合”:即将学生课堂专业基本技能与方法的训练和课外科学研究方法与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将学校实验室实验技能训练与企业、研发中心实际操作的训练有机结合;将学校工程实训与企业生产真实环境下的实习锻炼有机结合。该体系不仅注重理性的认知、理解、探索和创造,还关注感性的体验、领会、交流和激发,以实现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贯穿于大学生4年学习的全过程,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4年不断线的目标。多元化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提高了学生知识获取、知识应用和知识创造的能力。第一层次的体验认知阶段,是以基础实验、企业认识实习、社区与市场社会调研实践为载体,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并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等基础知识的单元训练,通过对特定食品产品、技术与市场的调研,夯实专业基础,启迪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第二层次的动手验证阶段,是以学校专业综合实验、学校或企业生产见习为载体,通过各类食品的综合实验设计、分析实验和对企业装备、技术、管理等专题论述的生产实践、实习答辩等,将理论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钻研、验证专业基本原理的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的氛围。第三层次的探索创新阶段,是以毕业设计(论文)、创新创业活动的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学科技能竞赛(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等企业冠名的产品研发竞赛)等训练,通过工程设计与研究相结合的毕业设计(论文),提升学生乐于探索创新的专业综合能力。

2.2“产品模拟工作坊”式的实践教学平台搭建产品模拟工作坊的任务是基于与行业协会和食品企业的合作,针对当前业界对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共性需求,针对目前现代食品生产线难以接待学生顶岗实习的难题,在学校模拟企业实际场景,建立小型生产线,进行新型产品技术的培训和注册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为保障产品模拟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的顺畅运行,专门制定了专业任课教师与企业一线专家共同参与管理的常态化制度,以企业实际产品工艺流程为前提,以企业实际工艺参数为内容,强化学生在工作坊中模拟企业现场环境进行综合训练、课程实习等关键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还通过将原课程内的分散实验整合优化为连续的综合实验,如将原有“食品工艺学”多门课程内的独立实验整合集中为3次,每次2周,保证了工作坊训练时间的连贯性。学生在工作坊内既能检验所学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又能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同时工作室不仅是学校培训学生的场所,也是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的场所,真正达到了校企双赢的目的。

3创新实践多元化培养的教学法

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活动、创作和科学探究中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做,在做中学,在做中探索。改变教学评价方式,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将校内教学活动与校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将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衔接,拉近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距离。达到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感知、感悟、学习并掌握知识的目的。

3.1案例驱动法与市场调查法结合的兴趣引发式教学案例驱动法即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采用适切案例,传递新信息,激发学生讨论与辨证的动机。通过组织学生研究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努力营造生动活泼、启发心智的教与学的互动氛围,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在情境脉络中的决策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运用所掌握的有关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在学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体验。通过团队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亲身实践,将一个个活生生的企业产品案例再现到课堂教学和专业实验实训中,将最新研究成果纳入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验。并通过点面结合的教学方式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使学生加深了对食品工艺学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实现了所授知识与食品行业科技发展同步,与企业技术改造与新产品研发同步。教师不仅重视课堂内的教学案例设计,充分用好、用足课堂时间,点拨学生开启思维,告知学生分析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还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设计、使用好课余时间,促使学生课后自觉主动地阅读、消化、思考、答疑,并为下次课做充分准备,有效推进教学从课堂内向课堂内外结合转移。如:充分利用5个重大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元旦),依据各门课程内容进行食品相关知识的市场调查;还利用每年国际食品添加剂展销会和烘焙原辅料展销会在上海召开的良好机遇,进行展会志愿者服务、听取国内外专题学术讲座;并以小组为单位及时进行图文并茂地汇报交流。这种课堂内外的结合突出了学生的主角地位,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了主动的学习者,有效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进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乐学境界。同时,教师的角色也由知识的输出者和课堂操纵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增强了教师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主动性。师生间更多地体现了合作与交流的关系,使课堂内和课堂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含金量,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食品科学与工程认识篇8

一、强化学习,提升水平,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

该同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学习食品、药品监管的相关知识,并加强了对政治、经济、人文、法律、计算机、行政礼仪等相关知识。通过学习,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应急反应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特别是在组织、协调市级有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深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工作中,勤于思考,勇于开拓创新,为保障全市人民饮食安全作出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贡献。

二、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该同志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该同志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主持食品安全协调监察科工作中,能自觉服从组织安排,带领科室全体同志认真从事食品安全协调监察工作,在谋划好全市食品安全年度工作安排的同时,还认真完成了所分管的工作。工作中,能正确对待个人得失,工作毫无怨言,勤奋努力,以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把组织分配工作干得有声有色。按照职能的分工,该同志除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工作外,还要组织承办市食安委办公室日常事务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该同志任劳任怨,兢兢业业,遇事不推诿、不扯皮,所经办的事项无差错事故发生,较高质量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我市迎接省政府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工作中,在时间短、任务重、协调难度大的情况下,该同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和科室同志一道积极筹备,召开培训会、分解目标任务,收集整理资料、编制迎检目录,撰写自评报告,制作汇报幻灯片等,认真完成了各项食品放心工程评价资料及其它准备工作。我市的食品放心工程顺利通过省政府综合评价,取得了总分89分的优良成绩。在三鹿牌问题奶粉和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中,该同志认真做好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组织各地和市级有关部门扎实开展问题奶粉清查和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中,克服畏难情绪,主动与部门沟通联络,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及时进行工作信息收集、汇总和上报,精心安排工作督查,亲自拟写各阶段工作总结资料,为我市三鹿牌问题奶粉清查处置、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作出了积极努力,工作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20*年还成功组织完成了对西充等6县(市)的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工作、20*年成功组织完成了对西充等6县(市)的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复评检查工作。特别在20*年对西充等6县(市)的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工作中,该同志认真总结迎接××省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工作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有效开展县级城市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工作进行了调研,代政府拟订出台了可操作性较强的县级城市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工作方案,协助政府和组织有关部门及部分食品安全专家对西充等六县、市开展了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通过评价,督促被评县、市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了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政府其他工作同考核、同奖惩;加大了食品综合监管经费的投入,初步建立了保障食品综合监管工作顺利开展的长效机制;有力宣传了食品安全工作。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