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8篇

时间:2024-02-27 16:08:49

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

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篇1

【关键词】高速公路;档案信息化;管理

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或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我国目前高速公路的发展水平而言,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将被现代化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所替代。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就是利用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手段来代替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来解决信息的采集、处理、利用等问题,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一、高速公路建设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1.由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施工时间一般都为2-3年左右,时间较长,期间每一个环节都会涉及到档案的储存工作。所以等到整个项目的完成,所涉及的档案管理工作量也是很巨大的。2.高速公路建设各个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文件以及信息,每一个项目都会有高达数千卷的档案,对于那些线路过长、桥梁隧道过多、地形较为复杂等各种构造物较多的项目,档案的数量甚至会超过万卷。所以,整个过程所产生的档案信息量是非常庞大的。3.高速公路建设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档案种类繁多,其中会涉及到工程的立项、审批、设计、征地、施工、监理、竣工等多方面的档案信息的收集和记录,这些档案的收集又涉及到照片、录像带、纸质记录、录音带等,再加上档案管理所涉及到的单位、部门也很多,这样繁多的档案种类也为档案的采集与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4.高速公路的建设涉及的部门很多,最后在竣工的时候需要各部门接收相应的档案也较多。在这些相应的档案统计完成后,还需要提交相关的档案给高速公路运营的相关单位使用,剩余的档案还要按照要求分别提交给上级主管单位、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具体的项目承建单位等。5.高速公路建设的档案管理具有极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其中,包括地质勘查、工程施工、竣工的验收等过程中各种专业的数据都会形成档案,还有各种隧道、桥梁、服务区、高等级路面等各自的技术要求标准也很高,所以,它的技术性和专业性都要高于普通的档案管理。

二、高速公路建设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好处

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建设档案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实现高速公路建设档案管理的跳跃式发展。

(一)提高档案人员的工作效率

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可以节约档案管理人员的时间,提升工作效率。传统的档案管理需要档案管理人员采用手工采集、整理信息等,工作量大而且效率低。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就是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有效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档案信息化还可以为信息社会提供大量的、可靠的、必要的公共信息,满足工作的需要和人们共享信息的需求,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基础条件。同时,档案库中的信息是采用计算机统计与整理的,在查询、检索等方面也会更加快捷,查询手段也可以丰富多样,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可以使档案查阅、借阅的可控性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加强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

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最终的目的就是使档案信息得到充分地利用,促进高速公路建设的全面发展。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时常会出现因人为或是自然等因素造成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建设过程出问题的环节,有效降低建设过程中高速公路的经济损失等,节约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就能够第一时间提供建设人员所需要的信息,方便建设人员查询相关环节的档案信息,并及时针对问题的所在采取补救措施,为工作人员节约更多的时间。

(三)完善高速公路档案管理体系

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对业务性和技术性要求都很高的工作,可以帮助完善高速公路建设的档案管理制度。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就要求相关部门聘请专职或是兼职的档案人员,使档案管理工作形成制度,实现正常化和规范化,并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严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等要相互制约,确保档案的完整、及时、准确归档,提高档案信息的实用性和可利用性,促进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

(四)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素养

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必须要做好宣传工作和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强化档案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工作的责任心,这是他们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要求要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包括档案的归档制度、保密制度、统计制度、借阅制度等,都要切实做到按章办事、有章可循。这也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强化自己“服务”的观点,并将这个观点作为提高自己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做好这些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就必须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所以,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的管理也可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三、高速公路建设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问题

1.高速公路建设的档案数量巨大,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建成之后综合文件、竣工图等的档案利用率较高,施工文件等的档案利用率偏低,这就导致制作电子文件时范围就会较宽,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较多。所以,建议在保证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完整性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缩小电子文件的制作范围,减少物力等的投入,也有利于高速公路建设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推进。2.目前,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定,各单位和部门都还在探索的阶段,这个阶段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重复研究。所以,相关部门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可以制定相关的规定和标准,约束各项工作的稳定进行,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四、总结

高速公路建设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项艰巨、复杂、系统的工作,已经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通过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可以提高高速公路行业的管理水平和建设经营,实现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以便更好地发展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管理等,进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篇2

关键词: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

2015年,杨传堂提出的“四个交通”中智慧交通,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也是智慧交通的一个方面。面对由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带来的诸多问题,国家交通主管部门花费大量人力、财力进行信息化建设研究,致力于利用电子智能化设备、网络通信将道路、车辆等与交通相关联的一切联系起来,促进交通智能化,以便公众出行。

1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 ETC全国联网的逐步实现

实施全国ETC联网,是智慧交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2014年3月7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工作的通知》,提出全国ETC联网的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并确定了年底实现14个省市ETC联网的阶段性工作目标。2014年12月26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上海、浙江等14个省市ETC联网系统顺利开通,覆盖范围达到5.2万公里高速公路,接近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一半。今年2月3日,在2015年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联网工作推进会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表示,今年将新增15个联网省市,实现全国29个省份ETC基本联网。

1.2 网络通信实时化速度加快

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的附属设施及主要服务窗口,是塑造高速公路社会形象的重要窗口,是提高高速公路运行收入的重要支撑,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在技术上完成监控网、通信网和收费网三网合一的综合通信。在满足高速公路运营和管理的需要上为用户提供交通通信服务。目前高速公路服务区正处于发展初期,从长远来看,服务区市场潜力巨大。而要挖掘出服务区的潜力、提升服务区的盈利能力,除了在经营方面要了解市场、分析市场、细分市场,寻找属于自己的立足点,充分发挥和运用高速公路得天独厚的车流客源优势,不断完善服务品种和提升服务水平外,还需要在管理方面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数字化,从而实现高速公路的多功能、高效率与高效益,要实现这样的管理目标,必须有先进的信息系统提供有力支持。

2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2.1 法律法规不足

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针对服务区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法律和政策缺乏。高速公路服务区投资的多元化,不同的利益机制,并且会出现一些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会导致各自为政,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没有一定的法律和政策强化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管理。

2.2 缺乏总体规划设计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不管是在地区或者全省,还是全国范围内缺乏总体规划设计。首先是目标没有明确。其次是没有一种统一规划和统一设计、控制的理念。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层级,信息的传递会滞后,总部管理部门无法得到服务区及时的、真实的、全面的管理信息。所以,高速公路服务区在发展过程中,从运营监控、资源调配、业绩评估还有经营决策各方面,没有足够的数据来支撑。最终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监管不力、调配困难、评估偏差和决策盲目等等。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还会使信息系统功能变得薄弱。

2.3 信息化建设平台不足

目前,高速公路服务区没有一个统一的完整的信息平台。信息系统无法全面集中分散的信息。这样数据出现隔离,存在信息盲点,以及不同业务领域和不同管理层级之间出现“信息孤岛”,导致信息无法及时整合与共享,存在资源重复建设和浪费。比如,现有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各自独立,这样会信息不相通,即使中间出现了问题,也不能被及时进行追查;同时,因为数据重复录入,会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等等。

2.4 资金支持无法跟上

各个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资金原因,会出现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不均衡。有的地区资金经费充足,这样保障了最新的科学技术,科技人才,当然信息化建设会更加顺利。而有的地区资金不足,则设备单一,技术落后,无法满足高速公路服务区进一步发展。信息化建设这种扩展功能就会降低。资金投入不足会造成我国缺乏高素质的网络化管理专业人才和技术科研队伍。

2.5 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外在环境因素重要,不过内在条件还是得靠服务区的管理人员,如果服务区管理人员足够重视信息化的建设,则会增强信息化建设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并不是简单的上网,而是全方位的全过程的信息化系统。

3 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建议

3.1 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法规

十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信息化管理也需要法律法规来进行保障。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国外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可以借鉴其经验。制定关于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法规,针对信息化建设,不管是信息化管理人员,还是使用者,都可以有法可依。一切以法律为标准。

3.2 合理统一规划信息化建设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应当制定科学规划,在明确信息化建设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整合信息平台,集中管理数据。在组织上,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权威信息管理体系,并实行分级管理。信息管理体系应包括由国家中央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监控管理中心、省级信息监控管理中心、各运营公司信息监控管理中心、服务区各个系统组成。需要注意的是,整个系统必须是一个统一技术标准的系统。

3.3 建立服务区综合便民服务平台

建立高速公路服务区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加强公路出行信息服务,引导公众安全便捷出行。开通微博、微信等公共网络平台,实时公路出行相关信息,多渠道提供出行信息服务。建立服务区停车位剩余接待容量提示制度,通过高速公路交通广播、沿途可变情报板等多种载体,及时前方服务区相关信息,提示驾乘人员合理调整出行方案。加强高速公路服务区wiFi覆盖,信息查询系统建设,路网通讯信号和交通广播信号覆盖情况。

3.4 加大经费投入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国家和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单位的共同努力。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单位对于信息化建设,应当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和扶持。同时国家也应加大投入,将信息化管理系统列入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和发展的必备项目中。保障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与运营中,不缺乏高新技术、先进的设备以及现代化的信息化人才。

3.5 信息市场化建设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可以积极开拓市场。现在大数据时代来临,信息化建设是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创新和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手段,是落实交通运输部“四个交通”的重要举措。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服务区信息化资源需要通过积极开拓市场,将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信息资产和有形的资产相结合。将手机短信平台的增值服务功能尽力完善,并开拓市场化的定位导航服务。

4 结语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贯彻落实“四个交通”,提高了服务区的服务水平。服务区信息化建设从以前的智能交通转变为现在的智慧交通。本文分析了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进一步分析了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得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当今大数据时代,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是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王莉.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及其信息化建设[D].长安大学.2008

[2]韩金梅. 重庆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平台的建立及效益预测方法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

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篇3

关键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方案

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及模式也在逐渐改革。但相对于建设质量和建设进度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在管理信息化和建设智能化发展方面较西方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所以,如何根据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科学技术合理地开发利用高速公路的信息化体系,推进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是今后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1.我国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建设资金来源及建设发展模式等差异造成了我国高速公路各个地区运营管理模式各不相同。在建设发展初期,高速公路主要采取分级建设管理的模式,但未得到很好地效益,原因在于自成系统的运营管理模式之间缺乏联系。同时,由于传统的公路管理水平限制和技术手段落后等因素,导致这些分散系统采集的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和共享,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多级化高速公路管理信息系统体系,这制约着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发展进程。第二,公路交通信息系统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偏重于内部管理,忽视外部面向大众的信息服务;设备及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不够;各部门之间协调性考虑不足,系统集成性较差等。这都是我们今后需要解决的。

2.基于网络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1)接口层软件必须规范、统一。在近几年来建设发展过程中,我国大部分都配备了先进的监控和控制设备.但受使用环境和控制模式的差异,实现路线的连接和控制尚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难以对采集的信息进行整合。所以,,统一的“接口层”软件是开发过程中的一个硬性要求,制定标准信息接口模式.以便快捷地与高速公路网上已有的各种硬件设备相连接,实现信息共享与集中。(2)形成通用性强,连接快速的统一信息管理体系。目前,正在运行的高速公路监控、收费、通讯等信息系统大多以区段作为独立运作单位,各路段的信息管理基本处于封闭式运行模式,无法实现全路网的交换与共享,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必须实现通用性强,统一连接的信息管理体系。(3)进行综合业务相关信息管理。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应根据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发展变化,明确业务需求。同时,可采用多媒体技术,以便有效管理视频、音频、文本信息,实现管理多样化、智能化。另外,应开发高速公路领域办公自动化系统,将所有的路况信息和业务数据通过系统展现出来,是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4)能够对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处理。高速公路既有的计算机系统中已采集到大量的历史数据是公路部门或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基础和依据.但目前的问题是原有系统设计时没有考虑到这些高层应用功能,有的甚至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3.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结构和功能设计

3.1接口层模块

地区性高速公路信息中心与路网中各子系统的连接主要通过远程网络,接收信息来源于采集层,通过控制命令,实现远程控制。主要包括:检测和控制设备接口、视频图像接口、交通和收费数据接口以及其他数据的接口。

3.2信息采集层模块

相关命令下达后,会经过接口层转换数据信息并存储到信息处理层,这样就完成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的采集和控制。

3.3信息处理层模块

主要完成综合信息的采集和处理。集中体现在:(1)交通监控指挥。系统以电子地图方式显示路况信息,并可放大显示路网上任意一段的现场图像状况、气象信息、车流量、车辆平均速度、平均车头时距、占用率、匝道车流量、事故信息和设备运行状。(2)财务核算。系统可将采集到的收费数据生成各种收费管理报表;进行收费票证的出/入库管理与核销;实现收费管理中心最高层联网收费及其管理功能;完成记帐凭证的录入、审核、查询等功能;地区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核心是收费管理总中心。该管理中心可完成全地区高速公路网收费系统的实时管理。并通过银行完成通行费收入核算。下属收费站在收费总中心的统一管理下,完成日常收费管理工作。(3)路政稽查。主要包括救援清障管理、路产路权管理、路损索赔、稽查等业务信息的处理。(4)养护维修。实现路况调查、养护计划的编制与调整,施工任务管理、工程验收与结算、养护工程统计等。

3.4业务办公系统模块

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功能包括:①报表传递及信息查询;②公文处理及远程办公自动化;③对外公开的Web信息等。日常行政办公过程中数据报表等信息的传递和公文处理都是由其处理。3.5高层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信息采集层采集的数据信息,经过信息处理层,存储到数据库中.根据决策者的需要,利用数据仓库等相关技术与工具,通过对海量业务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从而为经营管理提供智能化的决策支持,通过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分析和预测工具,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未来时期车流量和收费额的预测,以便于科学地制定收费计划和养护计划,并且可以通过动态效益分析模型,帮助管理者进行收费还贷分析,科学地进行管理决策。

4结论及建议

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并结合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方向,设计和开发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网络信息系统是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有效的和可行的解决方案。该系统的开发应用是实现高速公路信息化发展目标的基础和核心,它可帮助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部门或企业实现业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智能化,并能够为决策部门领导者提供及时、准确、可靠技术支持,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使得高速公路的社会、经济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作者:陈嘉 单位:中交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篇4

[关键词]高速公路;信息化系统;GIS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越来越多的单位实现了信息化管理。目前在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信息化系统中管理的都是数字和文字的方式实现数据的输入、维护、查询和统计功能,在这种情况下,用图形表示比用数字和文字描述更直观和形象。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应用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中,不仅可以发挥其良好图形管理的功能,还能结合现代管理理念,有效地对高速公路建设实施过程进行控制协调管理,对提高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一、高速公路GIS系统的内涵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在内)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信息系统。它主要涉及测绘学、地理学、遥感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特别是计算机制图、数据库管理、摄影测量与遥感和计量地理学形成了GIS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它是一个计算机系统,涉及大量计算器硬件、软件、网络环境等问题;第二,它被用来管理空间数据或地理信息;第三,它被用来解决涉及空间的复杂问题;第四,GIS是一个包含硬件、软件、数据和过程的系统。

GIS在最近的30年内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并广泛地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评估、区域发展规划、公共设施管理、交通安全等领域,并拥有了数据库功能、绘图功能、分析决策功能。把GIS建为一个强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可对大型空间数据库及相关的关系数据库进行有效的查询、事务处理、图件绘制等。高速公路GIS系统是应用卫星遥感多波段扫描数据,全面反映区域交通与自然地理环境状况,并通过综合信息分析,解译地质构造、水文及不良地质现象。对区域高速公路技术属性数据库进行可视化管理,实现公路交通管理的自动化信息查询、科学的数据分析、实用的专业分析、实时三维地形显示等功能。

二、高速公路建设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1.GIS系统设计的目标

GIS系统在充分考虑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涉及地域广、工程信息量大、工期较长和施工管理复杂等特点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分析处理空间数据,综合不同来源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建立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管理信息数据库,通过空间操作、空间分析和模型运算,及时而可靠的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管理处理多种信息,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和提供可靠决策支持,实现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

2.GIS系统设计的功能

针对系统的设计目标,充分利用ArcGIS提供的属性、方法和事件构建系统的功能,其设计的主要功能如下:

(1)信息的输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每期上报给业主的管理数据包括进度、资金、质量等数据的录入、编辑、删除等操作。

(2)浏览功能。对高速公路全线所在的地形图进行快速显示,移动和无级放缩等操作功能。支持鹰眼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鼠标在鹰眼图任一位置处,指定任意大小的矩形,地图窗口将同步显示用户指定矩形区域内的地图,从而实现地图的快速定位和浏览,此外,鹰眼图还能方便、直观的表示出当前的浏览区域在整个地图区域中所处的位置。

(3)图层的控制。对高速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公路、基础设施等数据分层管理,用户可以选择显示、关闭来设置显示需要图层,可对图层进行单值分类显示,可控制图层之间的显示顺序,改变点、线、面图元的类型、颜色和大小。

(4)信息的更新和扩充。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工期往往较长,随着工程的进展,空间和属性会发生变化,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不断变化,临时设施也会拆除迁移;进度、质量和资金报表也要周期性更新。系统能够针对变化情况,对图形上的图元进行增、删、改和存的编辑,并在数据库中对属性数据随时进行补充和修改。

(5)查询检索分析。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信息量大而复杂,数据组织要有利于信息的复合与分解,选择图层的单图元或者多图元,可以查询相应的属性数据,其中包括文本、图片、视频等相关的信息。

(6)数据分析与处理功能。根据项目管理要求对己上报的所有工期的工程进度控制、工程费用控制、质量管理等进行分析、管理,实现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的双向查询分析。

(7)信息的输出与打印。一是输出,二是打印,可以将地图以及专题图以不同的比例大小打印出来,同时定义打印的图幅,地图的范围和图层。

3.GIS系统的应用

(1)系统管理:登录系统与用户管理,用户利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系统根据用户名来判断用户级别,将不同的操作权限赋予不用的用户;加载系统管理数据库,项目数据库按照土建工程划分为7个标段,登录系统后进入数据库选择界面,根据管理要求进入不同标段数据库进行管理。

(2)图形显示与管理:GIS系统可以实现图形的放大、缩小、漫游、电子鹰眼(缩放图)、图层显示与隐藏等功能。还可以实现三维模型的放大、缩小、漫游功能。

(3)工程管理:工程管理主要分为进度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三部分内容。其中进度管理包括进度信息查看、进度信息录入、进度倍息修改三个功能;资金管理包括工程量清单查看、资金总体情况查看、资金明细查看、资金信息录入与修改四个功能;质量管理主要是对工程变工情况进行管理。

三、结语

要想建立一个功能完善合理的GIS系统,必须具备丰富的施工现场经验和全面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知识;同时,信息技术以及GIS的相关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不断地把新技术融入到系统的研究开发中,势必会对GIS在高速公路建设管理这一新的应用领域起到推动的作用,加速高速公路建设信息化和科学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贤恕,袁玉军.高速公路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实践[J].科技与生活,2010,(19)

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篇5

1机电系统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传统经济的增长点逐渐由基础建设行业向服务业和制造业转变,高速公路上开展项目建设工作的利润率被进一步压缩。在这样的背景下,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维护工作作为服务业和制造业的重点结合,开始成为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利润点。具体而言,在高速公路上开展机电系统信息化管理有以下几点优势:①整个高速公路的收费、监控和事故危机处理能力均取决于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因此加强机电系统的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这几项工作的效率;②保证高速公路的顺畅通行是相关运营企业的最终目的,而做好机电系统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维护高速公路的交通环境,使整个高速公路更好地发挥其价值;③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做好机电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提高公路的工作效率,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加强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2机电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

“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也是如此,整个建设工作不仅需要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还要有明确的建设规划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整合整个机电工程管理系统,从而实现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下面对此进行简要阐述。

2.1维护管理

维护管理是整个机电工程管理系统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管理工作,无论是小型机电设备的跳闸、短路、过电压等常见故障,还是大型机电设备中难以处理的温度异常、电磁干扰等故障,都具有十分复杂、不易处理的特点。对此,相关维修人员要基于状态检修工作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维护规程,包括不同类型机电设备的维护重点、维护时间等,保证维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根据实际的机电设备故障制订实用性强的维护计划,从而正确地估计设备的使用寿命,避免不必要的维护工作,节省备用维护资金。

2.2设备管理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设备管理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收集前期准备工作中获得的设备出厂原始数据(例如设备型号、设备性能等)、不同设备的具体运行数据(包括机电设备的运行日志、运行分析记录)等设备常态数据,然后利用企业的PMS系统将数据导入数据库,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维修管理工作奠定基础。②对设备缺陷进行统计分析,做好预报警工作。例如对于发生过多次故障的设备易损部件,需要采用相关的整改措施排除设备安全隐患。

2.3维修管理

机电工程信息化建设中的维修管理工作主要有故障报表、故障预警、故障申报和故障分布预警图绘制等。以故障分布预警图绘制为例,这项工作是基于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完成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为不同设备的故障次数设定警戒值,并比较实际故障次数与警戒值。如果实际次数超出警戒值,则以红色闪烁预警的方式在高速公路故障设备动态预警分布图中标出,使相关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点击鼠标的方式查看涉及到该站点的故障设备信息,促进故障维修与排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2.4考核管理

高效率的设备管理和维护管理能够保障车辆的正常通行,使高速公路更好地发挥作用。考核管理是维护质量的保障,相关考核管理人员可通过统计、分析各种设备的完好率等参数,结合平均设备完好率进行考核与评估,同时制订相关的考核标准,以激励的方式使各项管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2.5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主要涉及到用户管理、日志查询和系统维护等方面,其功能是帮助用户根据不同权限完成相关的管理工作。系统管理人员可考虑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信息化网络中建立起机电设备的网络安全管理平台,采用SNMP技术实时检测不同区段的机电设备性能和状态信息,并写入数据库中交由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处理和分析;同时,赋予管理人员和用户不同的权限,使管理员能够利用管理日志实现登录记录、数据添加、数据删减等功能,便于用户浏览管理记录,有效实现系统的用户管理功能。

3结束语

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篇6

关键词:高速公路;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一、高速公路档案的作用

1.凭证作用

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高速公路档案会直接形成,以原始记录的形式对文字、图表等进行保存,形成备查考的历史记录,档案形成具有自然性,因此档案的具体记录具有客观性,是让人信服的历史证据,它是对这种形成的自然性,决定了档案记录历史情况的客观性。档案是令人信服的历史证据,是对当事人历史真迹的保留,在有的文件中,视频、声音等被保存,具有不可更改的凭证作用。

2.参考作用

首先,档案参考作用的可靠性。高速公路档案是作为原始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第一手材料,比其他材料来源更可靠。其次,档案参考作用的广泛性。高速公路档案是很广泛的,其内容也是丰富的,它是各单位和个人广泛利用的材料。人们遇有难题,都可以到档案部门利用高速公路档案,寻找答案。

二、高速公路档案信息建设存在的问题

1.只强调工程建设而忽视了内业资料的整编工作

由于社会各界的关注及领导的关心,大家的目光往往聚集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上。而对同时相伴而生的工程资料,往往选择了忽视。所以,我国大部分工程项目都存在类似的问题,把更多精力都放在了抓实体工程质量、进度及关键节点工程上了。经常是快要验收了,才想起内业资料,于是加班加点,抽调人员突击补齐资料。由于先天的不足,后天的弥补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2.档案管理的法律缺失

建设单位跟施工单位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时,往往未对工程资料的整编、深度、内容进行明确、细致、具体的要求。因而,造成了工程资料质量失控。

3.施工期间日常资料管理不规范

在施工期间,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都对日常资料的归档整理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做了一些相应的工作。但是,主要是围绕工程的实施,侧重点在满足日常的施工需求,并未与工程结束时最后的整编归档结合起来进行考虑。造成在资料管理方面规范程度较低,深度不够等问题。

4.资料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中,没有对竣工资料管理足够的重视。有些参建单位虽然建立了一些资料管理方面的相关制度,但一般也不够健全,难以保证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高速公路项目由于建设周期长,人员调动频繁,人员变动时如果资料交接不到位,常常会造成资料的遗失,最后只能依靠写“回忆录”补齐资料,给资料归档工作造成很大的损失。这种例子可以说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是屡见不鲜了,这就需要有完善的资料保管及移交制度。

5.既懂工程技术又懂工程档案的人员缺乏

目前,施工单位的内业资料往往由现场作业层完成,但他们技术力量薄弱,业务素质较低,管理水平差,培训少,造成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原始资料质量不高、不规范。虽然有部分单位配备了较为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从事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这些人员有较高的档案管理知识。但是,他们缺乏工程建设方面的相关知识,造成了懂技术的不熟悉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懂档案管理的又缺乏工程技术知识的现状。

三、高速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搭建专门的公路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

一个完善全面的信息档案管理系统平台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完成的大前提。如果盲目采用一般的档案管理软件,就很有可能会出现“身大衣小”的尴尬局面,对数据的处理与安全都是一种威胁。一套具有强大功能且便捷高效的档案信息管理平台系统,是解决项目信息化建设管理脉络,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如何开发出一套安全快捷的档案处理软件成为档案人员研究的关键,当然,在设计研究时也不能一味地只去追求快捷与简便,还应保证相关软硬件间的配置、软件开发标准、设计预算开支和网络安全结构等一系列的实际性问题,所以对于一支专业的设计开发团队来讲,就要学会不断地去开发创新,深入调研,尽力将有限的经费用在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性环节,并尽量保证软硬件资源间的可继承性,让最终开发出的软件在满足当前数据处理的同时,还为以后的升级改造留下足够的空间与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数据经费浪费与丢失。在软件开发完成之后,还要结合具体的行业特点与实际的管理模式对所开发的软件平台进行运作检测与实验,只有检验合格后才可以投入道路数据监测处理的使用中。利用这些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搭建的平台,不仅可以对项目档案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省时间,减少人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

2.健全制度,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档案载体也呈现多样性,高速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标准和制度,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体系。一是对高速公路电子档案原始属性的鉴定和确认、对电子文件的保管、形成、利用等都要遵照相应的办法和标准,保证其规范化实行。二是对高速公路档案信息开发制度建设进行加强,随着电子档案、电子文件的出现,相应的标准、规范等也应该被制定和加强,保证其修订格式的统一、准确,对电子档案信息管理体制进行健全,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一步步顺利实施。三是对电子档案科学管理的激励约束制度建设进行加强,对相关的制度要落实,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行,保证电子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3.重视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

档案信息化建设给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掌握法律知识、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现代化科学技术,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较强档案事业管理及档案保管利用能力的高素质队伍,这是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目前档案工作的重点已转向档案信息深层次加工处理和信息处理的开发和研究。因此,高速公路档案管理人员应掌握计算机技术、通晓档案信息专业知识和法律、有较强的规划能力、能够承担多项专业工作任务的复合型人才。当务之急就是加强对现有的高速公路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之能够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4.做好归档电子文件的技术处理

对电子文件进行归档时,先关的档案工作者对已归档的电子文件要进行技术处理,将其属性改为“只读性”,这样对文件的原始结构可以进行保护和识别,保证其更加的可靠,能够充分的进行社会效用的发挥。

5.解决好电子文件的保存问题

关于电子文件的保存问题,是档案工作者应该注意的问题,原始信息的长期保存关系着电子文件保存的质量,因此需要长久的文件需要进行复制备份,使用的电脑也要滴定的进行更新,对电子信息要做好保管工作,防止丢失。

6.档案系统的双套制保存

对档案进行管理时,要实行纸质文件与档案电子系统的“双套制”保存,进行归档时采用的存贮装具和编目方法都应该不同,相关的档案管理部门在每一卷纸质档案的卷内目录“备注”项或备考表中对其对应的电子文件的存地及档号要进行标记,只有档案相互对应,才能保证两者之间的可靠关系。采用双套制,能够保证对档案的保存长期的进行。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实现档案信息化任重而道远,需要高速公路档案管理部门以及相关档案管理人员的不懈努力,克服困难,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更好地为高速公路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杨青青.陕西省高速公路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2.

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篇7

关键词 高速公路;信息化;智能化;互联网+;建设

中图分类号 U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6-0105-02

在网络不断普及的情况下,高速公路管理需要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提升管理工作整体水平。而在互联网从1.0时代进入到2.0时代,有对各行各业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于高速公路管理建设而言也是如此。由于高速公路管理工作涉及环节较多,存在诸多影响因素,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实需求。所以,结合“互联网+”的发展,实现高速公路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构建,是提升高速公路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1 高速公路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的原因和意义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交通建设和互联网都实现了大规模扩张,取得了重大的发展成果。在交通建设方面,单就高速公路而言,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总里程在2014年就已经突破了10万km,位居世界第一。在高速公路规模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相关的管理工作的压力就越来越大。这不仅是因为高速公路规模扩大引起车流量大幅升上,而且参与管理工作的人员跟不上高速公路扩张的速度,导致落实到每一个管理人员身上的工作量就越来越大,造成管理困难。而且,随着一系列先进技术的使用,尤其是智能导航设备的使用,更加大了对高速公路不良行车行为的监管难度。在互联网方面,网络已经渗透到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也已经实现了网络接入。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已经从1.0时代步入2.0时代,其更加强调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有机结合,将生产经营、监督管理等工作从线下转移到线上。

基于上述2个方面的原因,就要求高速公路的管理工作也要紧跟“互联网+”的发展脚步,进行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构建,形成一个完整可靠的管理体系,将各项工作纳入其中。这对于高速公路良好运行、保证安全、提升经济效益等具有积极作用。

2 当前高速公路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高速公路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使得其建设工作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具体说来,存在的问题有3个:一是对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不重视,一些地区的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在管理工作中传统守旧;二是投入不足,不论是建设资金还是技术支持都与实际需求不相符合,导致最终的建设成效不如人意;三是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较低,与当前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不能满足管理工作的需要。这些问题的存在,给高速公路管理形成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高速公路的管理者必须清楚认识到当前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情况,结合社会需求对管理体系进行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

3 高速公路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的措施

3.1 健全制度机制,保证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切实展开

鉴于当前存在的不重视和投入不够的问题,需要对这方面的制度机制进行建立健全,使其能够为建设工作的展开提供可靠保障。首先,高速公路管理部门需要确立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的基本规章制度,对建设工作定位、工作内容、行为准则等进行全面详细的规定,确保能够对建设工作的推进形成助力;其次,要明确各部分人员的基本职责,合理划分工作任务,让每个人都能各司其职进行建设活动,强化管理;最后,需要完善监督机制,对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工作全面监督,对其中存在的不合理、不科学环节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其及时改正,以确保建设工作按照规章制度和建设方案有效开展。

3.2 渗透“互联网+”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互联网+”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其取得的实践效果表明,将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可以推动其实现发展升级,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取得更大的效益。所以,在高速公路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中,也需要将“互联网+”引入其中,甚至可以以“互联网+”为核心构建高速公路管理系统。将“互联网+”作为核心,就可以借用当前最为热门的大数据技术,构建管理工作数据库,将各种相关的数据纳入到库中。同时,以网络为纽带,辐射到高速公路管理的各个对象。比如,通过网络实现管理控制中心和私家车主的直接联系沟通;通过网络对各处管理人员工作任务;通过网络处理高速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通过网络数据对高速公路的运营进行调整;通过网络数据指导高速公路日常养护生产工作等。例如,百度地图具有识别道路拥挤程度的功能,其通过对区域范围内的信息点密度进行统计,分析出道路上的车辆密度,以此判断道路拥挤程度,给车主提供参考意见。构建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就可以和百度地图进行对接,通过其提供的网络数据,对高速公路车流量合理调节,避免出现大规模堵车问题。

3.3 整合机电设备构建信息化体系

在高速公路的管理体系中,会涉及到诸多机电设备,同信息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这些机电设备构建成一个统一的信息化体系,能够为管理工作提供很大帮助。首先,高速公路上的主监视器不能仅仅用于路面监控,还可以通过监视器采集到的车辆数据、路面信息等,为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其次,在高速公路上,许多路段摄像头设置不合理,存在不少盲区,而且遭遇恶劣天气时不能发挥作用,因此需要采用更高性能的摄像头对其实现取代;再次,鉴于某些情况下出现的拥堵情况,需要在收费站下道口设置拥堵预警线;最后,将主监视器、路段摄像头以及拥堵预警线等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传输到控制中心,再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处理,综合分析得出管理调控方案。

3.4 以作用为导向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构建

构建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高速公路管理系统,其目的在于提升管理水平,为人们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所以,在构建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时,也需要以该系统的作用或是人们的需求为导向展开构建工作。首先,及时推送路况信息是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高速公路管理者进行信息化和智能化构建时,就需要结合地图服务、道路监视器等方面的数据,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判断路况,将结果推送给车主,以便其正确选择道路;其次,安全提醒是另外一个重要的环节,由于高速公路一些路段存在监控盲区,这是部分车主会出现超速违章的行为。所以,可以借由地图和定位服务,在其中增加测速功能,将其汇总到管理系统。同时在系统中设定超速阀值,当某些车辆超速之后,就会触发警报,这样就可以及时提醒相关车主;最后,还可以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系统实现信息的双向交互,管理人员彼此间交互信息,管理人员和管理对象交互信息,以此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

4 结论

实现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意义重大,在“互联网+”背景下,管理人员需要结合“互联网+”的优势,以“互联网+”为核心,从制度机制、信息化水平、机电设备以及系统作用等方面切入,切实做好高速公路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杜薇薇,苗荀.浅谈高速公路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的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2):169-170.

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篇8

关键词公路隧道;信息化技术;动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U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41-0172-02

随着隧道工程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我国公路隧道建设的前进步伐越来越快,同时也形成了以勘察、设计与施工为工程核心内容的主流思想,在传统模式下,地质勘察工作不直接参与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其作用仅仅是为设计工作提供大量的工程环境信息,这导致了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三方面工作脱节,直接损害了工程的经济效益,甚至还因为质量安全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工程事故,对工程的顺利开展造成了极多不便。为此,现代的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在公路隧道建设中应该应用信息化的设计技术,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时刻掌握监测工作的布置、工程资料的收集和更新,并在第一时间反映到设计当中,优化工程建设。

1信息化设计研究的意义

近几年来,由于国内经济发展需求以及交通需要,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开展如火如荼,我国在针对公路隧道设计时,在套用规范的基础上,仍然依据加大设计安全系数的方法来实现对隧道受力与变形的控制,这就导致了隧道造价普遍过高的现象。公路隧道设计作为工程实施的基础条件,对整个公路隧道系统以及周边建筑环境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并在总体的规划目标、线状工程平面定位及竖向标高定位等方面给其他的专业设计提供了正确的引导。考虑到隧道围岩结构复杂性与多变性,因此在研究时不得不在施工工艺方面谨慎考虑,从而涉及到信息化设计的全部内容,在此方面,关于优化方案、现场监测与信息反馈等较为少见,这就间接体现了公路隧道建设在信息化技术上存在的

不足。

由于公路隧道工程的隐蔽性较强,修建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导致隧道出现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在理论上分析,由于公路隧道横断面在工程中所表现的特殊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信息化的设计给公路隧道工程带来了一定的时代挑战意义,而信息化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无疑决定着信息设计的优劣与否,它一方面对公路隧道的施工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也决定着隧道的设计方案。所以说,根据功力隧道工程的现场量测数据与资料,建立一套系统、方便实用的隧道围岩参数位移反演方法和围岩结构支护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势必有利于公路隧道建设的技术经济效益,对公路隧道工程的设计将会有非常好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2信息化设计的基本原理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是国家建设的重点项目,直接关系到国民生计,社会责任不可谓不大,其建设规模大、投资多、周期长,参与建设单位间的关系复杂,给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工作带来了很多难题。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反馈是信息化设计的核心内容。在高速公路隧道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结合最初的地质勘探资料,通过现场监测获取围岩力学、支护工作以及施工技术等相关信息,再利用数值模拟、理论计算等信息技术最终明确设计方案,并多方位地对获得的信息实施整理和分析,以此判断围岩和支护设施的工作状态以及稳定性能,再反馈到设计与施工内容中去,优化和改进隧道建设任务,并保证隧道在今后的运营使用中投入监控设备进行安全判定,以满足隧道安全运营的目标。

同其他的地面工程相比较,公路隧道工程的差异在于,它允许地质勘察、设计、施工等工作在工程设计与施工阶段交叉进行。在对施工场地地质调查工作结束后,它按照数值模拟分析或施工经验开展预设计工作,并初步确定支护系数;紧接着,再根据监测所得信息,对设计和预设施工计划实施调整和修正。与传统模式下的“新奥法”想必,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大量地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比如电脑软件模拟、数据更新等信息化手段;而“新奥法”在反馈数据时,多数使用的是传统的量测工具。由此可见,在公路隧道建设中,信息化的设计无疑是新时代的一大趋势,也是未来工程所要采用的主要手段之一。

3信息化设计在施工中的应用

3.1数值模拟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越来越广,这也推动了工程数值模拟理论方法的迅猛发展,这一阶段,数值模拟技术也不断成熟,其优点是可以对施工环境下的复杂地质条件(介质的非均质特性、不连续性和各向异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其应用步骤大抵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工程地质调研阶段、概念模型抽取阶段、力学模型建立阶段、数值计算以及结果检验阶段。数值模拟技术可以将工程结构同岩土整合起来并建立理论模型,通过“仿真试验”获取最佳设计方案。

当前工程领域研究岩土时基本上采用的方法是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这种方法对工程的适应能力强,不但可以处理理想模型,还能对非线性体、非均匀体以及复杂的边界问题进行建模求解,可以说是一种效率非常高的方法,在经历了将近六十年的发展,有限单元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在岩土工程的每个领域都获得了大量的使用。但不得不说的是,在针对工程岩体力学问题上,一般的数值模拟技术往往会比其他方法复杂很多,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一种新的简单可行的数值方法就成为了学术领域迫切要研究的重点课题。

在公路隧道施工阶段,对于岩土地质变形而导致土层规律发生变化时,及时修改施工方案无疑是重要手段之一,在这种土质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下,数值模拟技术远远不能仅靠简单的运算就能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它更多地是要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到室内试验研究、计算模拟、地质力学模型抽取以及野外验证的全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其准确性与可靠性都决定了工程对地质认识的正确性。

3.2监测技术

作为信息化设计的关键性内容,信息的获得无疑至关重要,而获得信息的主要手段就是监测技术。一般而言,通过地质勘察所得到的资料我们可以初步确定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而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地质、施工方法等内容,开展反馈分析等工作,修正初步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以保证工程按照最优的设计与施工方案进行。因此,监控工作的重要性也就显而易见了。

针对我国隧道建设中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如围岩变形致使衬砌开裂、隧道塌方、隧道渗水等不利于工程实施的一系列现象,对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了重大损失。监测技术在工程施工上的应用能够很好的解决此类问题,它不但可以很好地掌握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利用测量数据对设计进行整改,并指导施工作业;还可以预见事故风险,采取一系列的事前措施,给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信息,将工程的事故突发率降至最低;在分析处理量测数据后,通过反馈上来的信息,可以很好地保障施工环境的安全与稳定;另外,通过积累相关的工程资料,也可以作为以后相似工程的实施的重点依据。

现场监测作为信息化设计的重要环节,直接左右着信息的来源渠道,可以毫不过分地说,监控量测技术和仪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的实施。它是监督设计施工的法眼,是监视围岩状态的有力手段,更是公路隧道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总而言之,现场监测内容涵盖了地质与支护的现状观察、位移监测、应力与应变监测、围岩扰动及弹性波测试、支护质量检查等等,至于具体的量测手段、工具和时间,要根据工程现场具体要求而设定。

3.3地质超前预报技术

地质超前预报在公路隧道建设中可以有很多种体现手法,比如说硐探、物探、钻探和地质综合判定等。地质超前预报技术是为了检查清楚已开挖的水文地质特征与前方地质构造特征,并适当地提出一些施工意见,用以保障隧道的施工环境安全,尽可能地减少因支护不当或地质问题而引发的塌方,更好地为公路隧道建设提供服务。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物探技术越来越成熟,尤其是物探仪器设备的小型化、便携化使得物探设备在隧道开挖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工作更加快捷迅速,使得配合开挖施工进行实时超前预报成为可能。

4结束语

由上述可知,隧道工程本身具有一定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采取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无疑是必要的,这种施工思路既可做到安全施工,也可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需要声明的是,信息化设计与施工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和实践都需要更深一步的研究,通过数值模拟等技术进行实施,这是该信息化设计在未来时间里的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建宇.隧道工程监测和信息化设计原理[M].中国铁道出版社,1990.

[2]张志刚,饵磊.隧道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方法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3,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