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全面预算信息化建设8篇

时间:2024-03-26 09:50:27

全面预算信息化建设

全面预算信息化建设篇1

一、企业全面预算的现状

企业全面预算建设其实早已开展起来,但是由于企业之间的差距和各自的发展现状有所不同,导致企业全面预算的现状也不一样。下面将简单分析一下企业全面预算的发展现状。

(一)预算管理系统尚未广泛使用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使用时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可以得到足够细致的划分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战略得以实施的方案,预算的系统和编制是否做到精准系统,预算在执行的过程中是否达到了目的要求。预算考评通常是在一个周期内进行的最后一步工作了,根据相关的考评以及评分办法细则,结合具有针对性的考评模型,并依据批量获取的周期内的考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初次结算后,该模型可以形成一个固定的运算模式,后期的计算也都是通过这个模型来自动完成。这就是企业预算信息化的相关内容,信息化水平越高,这个模型的使用和分析就越可靠,但是这样一种比较先进的,可以替代人工分析的分析系统并不能得到较好的使用和普及,仅仅是在部分企业中进行了普及和试用,企业全面预算信息化建设势必要依仗这一预算管理模型,那么其普及的速度和更新的频率都是要求企业百分之百协调的。

(二)预算管理体系尚不完善

前面虽然提到了预算管理体系的优势和基本的作业流程,但是这一体系本身还很不完善。之所以说这个预算系统不完善,是因为在进行数据的自动获取和分析的时候,误差较大,并且需要人为的进行矫正和处理。这样一种缺陷毫无疑问增加了人力消耗,对于任何规模的企业来说都是一种压力。况且现在的企业,发展状况都是不一样的,即便是外企或者是一些国有企业都是参差不齐的,所以说在应用预算管理系统的时候,还是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来进行设定,从而保证这一体系的正常使用,甚至是发挥出十分有效的作用。

二、企业全面预算建设发展中的困难

深入分析企业全面预算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到这一系统的缺陷,也可以帮助企业自身意识到现有的问题,并且努力从自身出发进行解决。下面本文将对系统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他人的分析提供依据。

(一)全面预算系统更新频率低

既然是计算机系统,那么必然是要做到定期更新的,这就说明企业购入的设备应该是可以定期自动完成更新,或者是可以通过附件以及安装包的下载来完成系统更新的。但是现有的全面预算系统本身不能完成自动更新,都是需要依靠人工操作来完成的,而且在操作的时候必须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完成。最主要的是,这些系统的更新频率还是很低的,这样的更新频率对于小型企业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较低的更新频率意味着系统升级速度慢,难以适应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也不能满足企业对于预算分析的要求。

(二)专业技术人员较少,不能满足需要

全面预算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是需要专业人员来完成的,现有的技术人员对于这个系统不是很熟悉,尤其是涉及到维护方面的工作其实是很难顺利完成的,这样一来系统出现了故障就必须要联系专业的维修人员来完成相关的工作。不谈聘用人员的花费,单说这些系统故障后不能在第一时间维护所带来的损失就是很大的。比较尴尬的是企业现阶段难以自主培养技术人员,首先这个系统还是很新颖的,所以说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十分专业的人员,其次培训需要消耗较长时间和较多精力,这也是很多企业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是避免使用这一系统的原因。

(三)预算系统难以与企业发展相协调

各个行业的发展状况存在着差距,如何协调全面预算系统和企业发展之间的差距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现在行业内所使用的全面预算系统本身是没有特殊定制的,属于一种面向大众的软件,是否可以正常的应用在企业内其实还是要进行些许的调试的。那么如何让系统的使用更好的适应企业自身的发展,并且让该系统真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其实才是企业领导者和内部工程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必要的时候可以参考外国企业对这一系统的优化和调试,从而让全面预算系统更好的应用在企业日常的发展中。

三、企业全面预算信息化建设方案

针对上文所分析的企业全面预算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情况,重点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分别从系统完善、重视程度以及系统选择三个方面加以简单说明。

(一)建立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在上文我们针对企业信息化水平发展的限制因素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其中全面预算体系是否完善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和相关的负责人加以重视,不断更新企业所采用的体系以及相关的数据模型,从而使这些体系和系统可以满足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完善上,如果企业自身具备一定的条件,那么可以在公司内部组织技术人员和数据分析人员对这些体系进行升级改造,如果企业本身不具备专业的技术人员,或者是该体系的购入本身就提供了升级服务,完全可以联系专业人员来完成升级改造服务。

(二)提高对企业全面预算系统的重视程度

全面预算系统的使用和升级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基础的是企业领导者对于这个系统的重视。换言之就是现在部分企业尚未引进这一预算管理系统,那么何时引进,引进后是否可以在短时间内就投入使用,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所以说想要加快企业全面预算信息化的进程,最重要的是企业的领导者,尤其是管理层都可以意识到这个体系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这不仅仅有利于企业尽快引进这一体系,同时也有利于这一体系在企业内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选取最合适的预算系统

和预算相关的系统现在还是很多的,针对不同行业的预算系统其实也都是存在的。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如何选择一个最适合企业发展的全面预算系统其实是十分重要的事情。首先需要分析企业自身的规模和预算模型的大小,通过这些基本信息来对全面预算系统进行初步的筛选,其次要了解选定系统的更新和维护频率,这一频率是否基本和企业自身的发展所同步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四、企业全面预算信息化建设后效果

关于企业全面预算信息化建设后的效果,在分析了前面适用的系统后,应该也有了相对全面的分析。预算管理体系的优势和基本的作业流程,从不完善到基本完善,在进行数据的自动获取和分析的时候,都有了明显的改变,这些都是建设后的优良效果展示。并且企业全面预算信息化建设需要人为的进行矫正和处理。这样一种建设改善毫无疑问增加了企业的发展竞争力,对于任何规模的企业来说都是一种有利因素。按照发展过程中的工作重心进行优化建设可以有限提高全面预算结果,优化组织结构,完善业务流程、预算分析功能增强,同时,预算执行情况信息获取的及时性也更加明显,这些都是有利于决策层做出相关措施的重要改变,也是全面预算信息化建设后明显的积极效果。

五、结论

全面预算信息化建设篇2

关键词:电力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化路径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电力行业开始了以财务电算化为代表的管理信息化建设。“十二五”期间,为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实现全国网公司信息共享,国网公司信息化建设完成了SG-ERP,实现了覆盖面更广、集成度更深、智能化更高、互动性更好和可视化更优的信息化成果。目前电力公司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运用ERP系统和财务管控系统,系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预算编制和强化控制上。但作为集团公司,特别是作为资本密集型的电网企业,管理层级复杂、操作人员众多、项目建设任务重,对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在项目管理方面,各业务模块都各自建立一套自己的体系,如电网项目在天丽系统建设自己的项目储备库,生产性大修技改项目则在生产管理系统构建自己的项目储备库,导致预算编制时需要从不同系统对接数据,不仅不利于统一管理、统一推进、统一标准,而且加大了工作量,增加了核对难度,影响预算管理效率。另外,企业级项目管理平台尚未建立,项目可研文档、估算数据主要依赖线外沟通获取,数据准确性和时效性难以保证。同时各系统间不相融合也不利于数据的整合、控制和及时反馈,现在仍然不能做到及时准确的反映企业预算执行情况,只能在预算一个周期后,如月、季、年之后通过财务报表分析预算执行情况,不能做到实时监控、跟踪预算执行情况,当然也就不能及时做到分析的改进,对确保完成预算目标,提升预算科学性产生不利影响。

一、进一步完善现有预算管理系统

以公司战略为导向,以完善预算闭环管理机制为重心,建立支撑战略目标有效分解、公司资源合理配置、投资效果合理计量及经营绩效公平考核的企业级全面预算闭环管理体系。一是搭建涵盖立项、储备、执行、分析的项目全过程综合管理平台,促进立项审核透明化、储备管理常态化、能力需求平衡合理化、执行状态清晰化,为项目投资决策、过程监控、分析评价提供系统支撑。二是基于将各专业业务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的集成,构建技改、大修等专业类型项目可研、储备审核决策辅助工具,强化财务人员在项目可研、项目储备环节的经济性与合规性审查职能。三是进一步完善项目预算编制流程,优化损益性预算管理流程,基于电网基建、技改、大修等项目类型的管理特点建立共性与个性兼顾的预算控制体系,健全预算闭环管理体系。

二、自主研发和使用全链条预算管控系统

整合ERP、物资招标、财务管控等系统信息,建立全链条预算管控系统,对各类项目的预算下达、需求提报、物资招标、合同签订、合同履约、物资领用、财务入账、项目结算、发票校验等9个关键节点进行全程跟踪监控;全面开展数据信息治理,按月抽取、分析、通报各专业、各单位项目预算执行情况,促进项目支出规范有序。逐步拓展系统功能,融合项目可研经济性与财务合规性审核、投资能力管控、投资与回报挂钩、基建投资预算等管理要求,推进公司项目信息共享和项目全过程管控,实现项目可研、储备、预算、创建、执行、关闭等环节闭环管理,有力支撑项目投资决策、过程监控和分析评价。

三、建立预算执行预警系统

为提升实时监控能力,建设电力公司预算执行预警系统,实现预算执行情况的实时反馈,保证预算执行。一是对预算之内的所有经济事项设置警戒线,当偏差事项触碰警戒线时,系统及时提醒预算管理人员进行干预,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方可取消报警,如拒绝预算执行或进行预算调整,使预算处于实时监控状态,确保年度经营目标实现。二是开展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按照“兼顾运营效率、风险防范和持续发展,促进发展质量与效益提升”的总体要求,开展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国内外电网企业绩效课题,加强预算指标的过程跟踪,推动将预算管理要求纳入执行预警系统,确保公司绩效优秀。我们相信,通过进一步完善现有预算管理系统、自主研发和使用全链条预算管控系统、建立预算执行预警系统三条路径,可以优化当前电力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使预算管理方法更加科学、效率更高、质量更高。

参考文献:

[1]朱峰.对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研究[J].企业研究,2013(22).

[2]尹玉善.电力企业信息化条件下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当代会计,2013(09).

全面预算信息化建设篇3

关键词:集团企业 全面预算管理 信息化建设

集团公司积极落实国资委对各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要求,2013年按计划、分步骤地推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并已经完成以业务预算为基础、以投资预算为重点、以费用预算为抓手、以资金预算为主线的全面预算管理平台搭建工作。结合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及个人十多年来的信息化建设经验,现将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经验予以分享,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一、实施准备及项目启动阶段

实施准备及项目启动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有:项目目标及前期需求沟通、项目选型、成立项目组、制定实施策略及质量和风险策略、制定项目总体实施计划、召开项目启动会等。

(一)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旨在保证集团公司战略落地,通过优化全面预算体系,制定全面预算标准、规范全面预算工作流程,建立起科学的全面预算模型。集团公司以信息化为手段,以规范费用审批流程及预算控制为切入点,实现预算数据的高效流动和有效共享,真正做到全面预算管理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实现费用控制从单一的“事后控制”向“事前、事中、事后”三种控制手段结合的费用控制模式转变,加强集团公司对所属二、三级企业的管控力度,完善预算分析体系,为集团战略目标和绩效考核提供管理基石。

(二)项目选型

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项目选型主要是根据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及预算管理需求,对软件系统及服务厂商开展深入的调研及综合评价,最终通过正式的招投标流程完成项目的选型。

集团公司与多家软件服务商就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及初步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沟通,初步选定几家系统服务商。同时为了能够制定更符合集团公司实际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实施方案,在项目选型期间,集团公司组织各服务厂商对集团部分领导进行访谈,并根据访谈情况,出具相对细化的实施方案。同时组织各服务厂商对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投标讲解,预算管理委员会委员根据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评分办法和评价表,从综合实力、产品与技术、解决方案、项目实施、售后服务、商务价格等六方面对方案进行了综合评标。根据综合评标得分情况确定了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软件及系统的实施方。集团公司与系统实施方就有关实施具体事宜及商务合同报价进行反复磋商,达成一致后,签订了商务合同。

(三)成立项目工作组织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集团公司成立包括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小组两个层面的项目组,并明确了具体责任及分工。项目领导小组由集团公司项目领导组长、项目负责人及实施方项目总监和项目经理组成。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管理控制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调控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监督合同执行情况,协调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而项目实施小组由应用分析组和系统实施组组成。应用分析组由双方的业务专家组成,主要负责完成详细的需求调研和分析报告并配合技术实施人员解决应用模型和应用需求方面问题;系统实施组由双方技术及相关实施人员组成,主要负责跟进需求分析报告对软件系统进行定制、开发等实施工作,并共同解决系统软件、硬件、网络、操作系统及后台数据库等方面的问题。

(四)制定实施策略和项目总体计划等

集团公司根据各所属企业业务特点,在征求各级领导及各企业意见情况下,确定出项目的组织范围为集团公司及所有合并范围内企业,同时挑选出数家涵盖集团主要业务的企业作为试点企业,确定出试点企业以单位+部门为预算编制主体,非试点企业以单位为预算编制主体。

集团公司根据国资委要求及企业自身管理需求,项目组反复沟通后制定出符合集团实际的项目总体实施计划,并商妥各阶段工作任务、工期及交付成果。同时为规范项目管理,保证项目顺利推进,项目组制定出项目管理章程,严格执行周计划及周例会制度等。

(五)召开项目启动会

项目启动会是项目正式开始的标志。集团公司组织召开项目启动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会计师等集团领导、总部职能部门负责人、所属京内二级企业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集团公司项目组等各方成员参加会议。集团公司通过召开项目启动会内部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为项目成功实施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二、蓝图设计阶段

蓝图设计阶段主要工作包括需求调研与业务流程梳理、特殊业务处理研讨、系统环境部署方案制定、关键用户培训、需求分析报告及实施方案制定,以及应用接口方案及二次开发方案落实等。

(一)需求调研及业务流程梳理

集团公司项目小组认真分析,根据试点企业经营特点,制定出适合各试点企业的需求调研提纲,并开展了现场实地调研,同时针对个别采矿、选矿企业不具备现场调研条件,采用电话会议调研的形式开展调研。现场调研后,集团公司项目组对收集到的各企业调研资料进行了细致的整理,并及时给各企业进行了反馈。集团公司结合不同企业业务特点,找出各所属企业的共性和个性,并把共性的需求落实到全面预算管理系统需求方案中,满足通用业务流程及共性需求的情况下,尽力满足企业个性的需求,并落实好企业特殊业务需求及业务流程。

需求调研过程中,为更好地实现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的有效衔接,集团公司项目小组在预算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统一梳理完成类100小类商品分类,加强了业务预算的管控。

(二)制定系统环境部署方案并予以落实

集团公司根据全面预算上线企业户数,业务审批流程及各企业具体应用范围,认真分析集团现有网络带宽、新增VPN账号数量、服务器硬件配置及数据库版本等情况。集团公司按系统持续服务3-5年,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对现有网络进行了整体改造,同时增扩了网络带宽,增加了VPN用户许可数量,并增配了系统服务器,升级了集团的备份系统,为整个系统的顺利上线实施提供了扎实的技术保障。

(三)关键用户培训

集团公司根据现场调研,深入了解所属企业业务特点及预算管理工作流程后,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项目组及试点企业关键用户的预算产品培训。关键用户培训以产品讲解为主,以各企业预算管理流程为切入点,涵盖预算系统登录、年度目标分解、预算编制和上报、预算分析、预算调整及预算考评等预算管理全过程的产品培训。关键用户培训让大家直接面对系统,直接操作预算系统,大大地提升了大家对预算系统的认知度。

(四)制定需求分析报告和实施方案

按照《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工作方案》,集团公司全面预算是以业务预算为基础、以投资预算为重点、以费用预算为抓手、以资金预算为主线的全面预算管理平台。根据调研情况,集团公司在满足国资委预算编报基础上,结合集团公司预算管理要求,梳理出涵盖业务预算、投资预算、人工成本预算、生产预算及财务预算为一体的各类预算表单共计200多张,同时明确各业务表单取数关系、表内审核公式、数据校验公式及表间勾稽关系。集团公司根据各预算表单及预算管理流程,集团制定出符合集团实际的详细需求分析报告,并把制定出与财务系统接口、久其平台等系统接口的二次开发方案及集团公司系统实施方案进行无缝衔接。

三、系统建设阶段

系统建设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权限管理与权限设定、预算原型设计、业务流程测试、二次开发、实施方案完善及执行等。

(一)权限管理与权限设定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权限管理需与预算的流程相匹配。集团公司下发通知收集了各级企业预算编制人员、预算审核人员、企业法人及预算查看人员名单,同时按相应权限嵌入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实现按业务、投资、人工成本、财务四条业务线进行预算编报、审批,财务人员进行公司全面预算的汇总、合并,企业法人完成公司预算的全面上报。

(二)预算原型设计

首先,预算原型设计完成了集团公司预算单位、预算科目、期间、年度、币种、版本、用户、部门、商品大类、计量单位及数量等基础预算维度,同时预留三个预算维度。

其次,本着直观、清晰的原则,完成预算系统任务列表设计;重点完成了90多户企业平均每户40多张预算编制表单设计;完成预算系统国资委口径及集团管理口径输出报表表单设计。

最后,完成集团公司预算系统计算规则定义;同时完成企业合并报表规则定义及不同层级合并单位表单设计。在预算系统中完成了所有企业的审批流程设计及个别企业特殊业务审批流程设计。

(三)预算系统业务流程测试

完成试点企业和非试点企业预算目标分解、预报、预算编制、逐级审批、预算上报、合并、预算分析、预算调整等全流程测试。

(四)二次开发及实施方案完善

预算系统二次开发主要是系统与财务系统取数接口的功能开发,系统与久其系统数据交互。目前集团公司已完成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与财务及业务系统、久其报表系统的数据无缝衔接,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并且集团公司在流程测试的基础上总结完善实施方案,最终嵌入预算系统。

四、系统上线推广阶段

集团公司在本阶段主要完成用户手册的编写和系统上线培训。集团公司组织并完成用户操作手册、系统管理员手册、系统应用手册等手册的编写。同时,集团公司组织开展了合并范围内全级次近90户企业的财务编报、审核人员的系统培训。全面预算系统上线培训采取分期分批方式开展,是集团成立以来涉及面最广、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全员培训。集团公司完成全面预算系统上线试运行及全面上线工作。

五、系统持续支持

系统上线后,项目组积极解答系统上线的问题,出具解决方案并予以落实指导;制定出日常维护及系统用户管理制度,并下发至集团所属各级企业。同时在系统中完成预算下达与预算调整,并在执行相应的预算分析后,集团开展了深入实施效果评估,并进行了项目总结。

全面预算信息化建设篇4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公立医院

一、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构建的内涵和意义

在市场经济模式下,任何单位要想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就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要具备战略眼光与长远规划。为了保证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与稳定性,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能够以战略目标为导向,通过设定一定期间的目标利润和业务指标,并对实现目标所要耗用的各项资源、现金收支、财务报表等进行预计,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对预算进行实时监控,最终对运营结果与预算差异进行分析考评。然而,随着管理模式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在新的环境下给单位内外部工作带来更高的效率,以便更好的支持单位的战略发展。从某种层面说,信息化是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新环境,信息技术是其实施的新手段。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息化环境使单位预算管理的流程业务再造成为可能,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原有预算管理流程进行改造与整合,可以优化预算管理流程;其次,信息化环境使预算管理能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进行对预算管理的实时监控的动态监督调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差错,不仅使事中和事后控制更加有效,还增强了事前的控制;最后,信息化环境使各个部门信息传递富有效率,各部门可及时上报下达相关预算数据,方便预算管理差异的责任考核,可以充分调动部门积极性,使预算管理与战略目标有效契合。

因此,信息化环境对单位实施预算管理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果单位仅将预算管理从手工搬入计算机中,不做实质性规划整合,不与战略目标结合,将无疑是对预算管理的一种轻视,甚至会造成数据冗余、系统崩溃、欠缺安全等更加严重的问题。所以单位要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更要在信息化环境下构建全面性好、稳定性高、适应性好、安全性高、精细化程度高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二、公立医院在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构建存在的问题

公立医院虽然不同于竞争市场下的企业组织,而是依靠国家财政补助获取收入的事业单位,但其自身也要降低成本,追求资源配置的高效率,更要具有短中长期目标,实现自身效益最大化。2011年《新医院财务制度》第九条规定医院接受财政补助为定项补助,这改变了过去定额补助的情况,说明国家对医院预算管理的相关要求提高到新的高度。为了更加了解目前公立医院在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设情况,我们针对部分公立医院单位做了相关问卷调查并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公立医院具备一定的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但系统间协调性差,信息化水平不高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多数公立医院都建立了业务财务系统,如财务成本管理系统、药库管理系统、门诊和入出院系统,有的单位正在建设固定资产系统,而预算管理综合系统和经营分析系统建立不完善或没有建立。另一方面,建立的系统集成性差,相对散乱分离,尤其是财务、成本系统,较少和业务系统相衔接,虽然结果显示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医院的信息透明度、群众满意度提高,差错减少,效率提高,但无疑距离高效的集成化预算管理系统相去甚远。

(二)战略导向逐步深入医院管理体系,但对预算管理系统重视程度低,投入力度欠缺

多数医院都进行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在进行系统建设时能考虑医院的战略目标,大部分医院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但信息化预算管理具体实施与构建却没有得到领导和部门的重视,医院虽然认为预算编制工作重要,但却缺乏相关预算工作投入力度,人员配备少,多数医院一年编制一次预算,系统难以适应环境变化。此外,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较少,投入额度超过年运营总额10%以上的很少。

(三)医院仍然重视成本核算,对物资管理系统和绩效考核系统关注少

大多数医院的财务科与门诊部的信息化建设较好,关注的重点在财务部和病患客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部门较多关注信息化部门、财务部、病患客户管理。可见医院仍然将财务成本放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忽略了对业务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经营分析系统的综合支持。此外,虽然医院的绩效考核制度比较完善,能深入到各个科室,但相关系统的建设却十分滞后。

三、公立医院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构建的需求和目标

根据预算管理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医院预算管理信息化构建需要达到以下几方面目标:(1)预算管理要得到重视。由于多数医院认为预算管理系统不完善原因在于自身预算管理水平不高,对预算管理信息化不够重视以及部门人力资源不足。所以要加强医院全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建立专门预算管理小组,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良好的预算管理是构建高效系统的基础。(2)预算管理系统要能与医院长期目标结合。由于预算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测,所以预算管理系统必然要能反映对未来目标的实现情况。(3)建设柔性预算管理系统,由于未来具有不确定性,风险因素的存在使医院所处环境也不断变化,所以预算管理系统需要具有灵活性,系统能提供差错发生时或状况变化时的改进措施。(4)预算综合系统与其他系统,其他系统之间要有良好的互动性,充分达到预算管理中的监督控制作用,降低错误率,提高准确度与及时性。(5)从纵向加强对各系统深度的精细化建设,一方面,成本和收入能落实到各行政、后勤及各临床部门等,系统要能反映效益水平,同时避免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另一方面,加大对固定资产和经营分析系统的开发,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能协同整合医院资源与管理的建设,全面的经营分析考核系统能为预算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此外,要将人力资源系统纳入考核体系,这就充分调动了医院各科室的能动性,使岗位与职责相联系,引导管理行为,使预算管理系统建设成良性发展。

四、公立医院信息化环境下预算管理构建方案

医院预算管理信息化的设计理念是:将预算管理有机纳入到医院战略绩效管理系统之中,遵循“两大循环、三流合一”的管理逻辑来设计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

两大循环中的第一个循环是指战略预算、财务核算、经营分析的内循环。这一循环包含四层意思。(1)医院的经营是围绕战略展开的,因此战略目标是起点,预算是对战略目标的分解,以方便落实到具体执行,预算的口径决定了核算的口径。(2)财务核算结果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了业务单元的当前经营情况,是实际值;预算反映了单元的预期经营状况,是计划值。实际和计划的偏离程度是影响绩效考核的关键因素。(3)所有数据都将被用于经营分析,而分析的结论又将指导新一轮的战略规划和预算制定。(4)这个循环是医院经营管理体系的基础循环,它主要是以事前、事后管理为主,预算和核算都是围绕资金流进行的。这一循环可称之为“内循环”,我们所设计的预算管理系统必须首先满足这个循环管理的需要。

第二个循环是指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考核分析的外循环,这个循环将事中管理也纳入经营管理体系中,这样预算便可落实到实处,核算更加精细快捷。第二个循环将单纯的围绕着资金流的核算循环延伸到了物流、资金流和谐统一的管理循环,可将其称之为“外循环”。物流、资金流都以信息流的方式体现出来并进行管理,实现“三流合一”,可提高医院经营管理的整体运作效率。整个系统以战略绩效为核心,战略绩效指标与其他子系统业务运行紧密集成。

整个系统以战略绩效为核心,战略绩效指标与其他子系统业务运行紧密集成。医院的战略来自于医院内部的经营状况分析、医院内部的优势劣势分析和医院所处环境的机会威胁分析。将制定好的战略分解到各个业务单元,通过预算管理子系统为其分配预算资源,为战略的执行提供保障。战略的执行主要通过业务系统和医院现有的其他信息系统反映,这些系统产生的业务数据自动生成财务成本凭证进行医院的经营成果反应,监控医院战略的达成情况,所有子系统运行过程中会即时产生战略衡量指标、绩效考核指标的实际值,可通过这些指标的实际值与目标值得对比来实现运行监控并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用于医院职员奖金薪酬发放。

在进行预算管理系统构建时,要充分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和预算分析反馈纳入系统构建范围。财务预算方案的制定可以细化到会计科目、科室、单位、项目、统计单元、职员、智能核算。成本预算方案可细化到各个科室、各个期间,可以针对多个科室、多个收支项目进行虚拟预算,以满足不同管理力度的需要。物资预算涉及到单位、科室、职员、地区、项目和物品的采购、库存、领用等,预算方案可细化到物品的数量、金额等。

参考文献:

[1]蒲康华.贵阳院基于ERP系统的预算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财会信息化[J],2013(5).

[2]陈玲娣.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现状及改进建议.中国卫生经济[J],2012(9).

全面预算信息化建设篇5

一、信息化建设下的预算管理

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预算管理的信息技术操作,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率先进行预算设置,通过预算设置能够简化预算管理的操作流程、减少人工操作。完成预算设置之后,需要展开预算编制,预算编制能够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账目的清晰透明,实现成本、总账、现金等多个资源模块的合理分配。预算编制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进行的。通过管理系统将预算编制的结果进行汇总和修改,形成预算方案。再由信息系统下达到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在下达之前需要通过相关领导的审核批准,批准后在进行下发)。在方案下发完成之后,需要相关部门针对制定的预算方案进行执行。而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有预算控制这一环节,并做好预算警报,信息化建设下的预算警报会在超出预算值时,自动做出警报,从而降低人员操作反应不及时的情况。最后通过信息技术展开预算分析,管理系统能够自行的对企业的各项活动发生的数额和预算进行收集,实现预算执行的跟踪监控。信息化建设使预算管理更为准确、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而且具有透明度高,操作简单的优势。

二、信息化建设对企业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建设的不断加快,各种类型的预算软件系统也不断的应用到企业预算管理中去,例如:BSC系统、ERP系统等应用软件。管理系统软件能够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相互结合,优化企业内部资源分配,简化原有的财务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能够有效的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进行,能够促进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和精细化管理。

1.构建面向全企业的网络化集中管理

通过构建面向全企业的网络化集中管理能够实现业务的协同运作,实现集团的信息化统一的预算管理平台;通过预算管理平台的建设,能够实现业务的协同运作,能够实现预算的科学合理。建设相应的采购预算管理系统,针对物质的采购进行网络化管理,实现物资的科学采购,并具有相关的警报系统,一旦采购份额超出预算值,系统就进行自动报警,通过系统能够对采购的明细进行分析,从而确保采购的透明度和清晰度,从而确保不会出现超预算的情况。

信息化建设实现快速信息、市场反应机制的建立,通过建设相关的信息系统,实现对市场信息的及时采集,促进预算编制的信息更新,使预算编制能够更为贴近市场,使企业经营能够满足市场要求,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通过预算管理能够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促进集团企业发挥其规模效应。形成企业自身的品牌效应,使用预算管理系统,将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汇总,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比,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预算管理的资源配置更为科学合理,能够简化实际配置的操作过程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准确性。

2.构建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系统

绩效考核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工作,也是预算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在实施绩效评价时,需要遵循科学规范原则、公平公开原则、分级分类原则等。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的完善。在实际的操作中将每个人的绩效情况上传到预算管理操作平台上,并严格做好数据的筛选工作,确保数据具有完整性、一致性和追溯性。从而做到绩效考评的科学性和公平公开性,并将经营结果和个人的绩效考评相联系,有效的将预算和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从而促进绩效考评的准确性,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对企业的认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多方面的预算管理

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企业的多方面预算管理,并对企业业务进行预算编制,针对经营进行预算编制、资本支出预算等等,并将预算目标进行分解和汇总、平衡与合并。还能对企业日常业务进行事中控制,对实施过程中的费用、成本、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控制,从而促进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在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预算管理的及时反应能力,实现预算管理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预算,从而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多方面的预算管理能够实现企业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4.信息化建设降低预算管理工作量

传统的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整体分析,而这样的预算分析情况下就必然会拥有极大的数据计算,而这些庞大的计算必然会给会计人员带来冗杂的工作量,而这些庞大的数据计算,通过人工进行,必然会使数据计算存在误差,也就导致预算管理不够准确。而在信息化建设,建立相关的预算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由预算管理系统自动收集整理、计算,从而降低了预算管理的工作量,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5.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通过信息建设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并通过预算管理系统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比,服务于企业发展,从而形成企业自身的预算优势和信息优势,从而增加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能够促进企业横向和纵向产业扩展,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

6.信息化建设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提高企业预算管理水平,(1)可以促进预算体系的完善,通过预算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工作,实现企业的预算管理,并对企业相关预算管理的执行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2)能有效的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能够将企业的事前计划和事中控制及事后分析协调起来,确保预算执行的有效性。(3)提高预算管理的可行性,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提高预算管理的可行性,将数据在企业内部实现共享,解决信息不够均衡的问题,实现企业资源的配置优化,提高预算的可行性。

全面预算信息化建设篇6

信息化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加快,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决策,并提高及时调整战略决策的能力来保障企业稳定运营。而全面预算管理就是一个可以确保企业年度经营目标达成,加强内部控制,防范意外风险,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工具。利用信息化手段将企业既定战略目标通过预算加以固化量化,通过多维建模,搭建覆盖全业务的预算体系,实现从预算编制、预算合并、预算调整、预警控制、预算分析,到预算考核的全过程预算管理需求,保证企业战略目标通过预算真正落地。

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现代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选择广泛性和内部治理结构复杂性,决定了其全面预算运作的柔性、繁杂性,借助信息技术,有助于帮助企业摆脱过去的繁杂性,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编制、执行和分析的速度、效率、准确性和标准化水平,从而不断提升集团整体管理水平,降低预算编制的时间和成本。信息化可以对各职能部门进行有效整合,使企业能高效、系统地利用信息,提高企业内部信息的使用效率,企业的管理者能即时了解到企业过去发生了什么、现在正在做什么、将来可能会发生什么。

对业务进行实时监测控制。信息化有利于企业灵活采用指标分析、对比分析和环比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预算分析,为企业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提供支持。能强化预算的刚性以及对预算执行的实时控制力,实现全面预算指标下达、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考核等工作目标;能强化集团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对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等业务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相结合的全过程控制,实现提前预警、防范风险的目标,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

实现精细化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全方位、全员、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它能有效地将企业管理的所有关键问题融于一个体系,全面整合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公司预算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细化落实到单位可执行的预算指标,使企业管理覆盖到各个业务方面,精细到各个业务层面,使企业管理无盲区、无死角,促使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化建设要体现企业的管理思想。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应与企业战略规划有效结合起来,以战略为先导,围绕战略目标,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和业务战略方面考虑。要强化对企业战略目标的支撑,出发点应是企业的管理思想。软件系统应是一个人性化、动态化的系统,而不是一个机械化的系统。从企业管理角度看待全面预算系统,而不是从账务管理系统中导出来的数据罗列和报表管理,真正起到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强有力支撑。

信息化建设应强调全面理念。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应当强调的是“全员、全要素、全过程”管理,通过信息化工具实现预算目标的层层分解,达到人尽其职的目的,并通过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分析、考核和评价来真正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指导性作用。

信息化建设需坚持全过程控制原则。预算的执行与控制是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环节。信息化建设要加强事前和事中控制的力度,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实时动态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反馈预算执行的进度与效果,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偏差与问题。要立足以全面、客观的数据为支撑,加强预算的实时在线分析、指标的考核及实时查询等功能,强化预算执行跟踪和预警,以便为管理者及时掌握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修正生产经营行为,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构建适用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最终落脚点在软件系统上,企业应根据自身战略发展需要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规划和设计时应注意:一是功能要全面和实用。按照“事前有计划,事中可控制,事后能分析考评”的模式设计,要求系统能够集成企业各种信息以满足企业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和考核的需要,体现企业中长期战略规划,满足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庞大的数据需求,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分解与落地。二是系统适应性和扩展性要强。能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有效集成,达到预算管理全职员、全过程、全系统的维度,能适应目前和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复杂情况,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三是系统要易用易维护。系统应考虑到各种用户日常使用和维护的工作难度,操作应简单,能自动完成一些维护工作。

全面预算信息化建设篇7

关键词:业务系统;问题;对策;财政管理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当代财政工作的繁重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大大增加,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为此,河南省和全国财政系统同步,全面启动了财政信息化建设工作,一大批财政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相继开发并投入具体应用,大大地提升了财政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今后几年,国家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对财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推进财政管理业务系统应用的升级改造和补充完善,构建高效安全的预算管理流程,进一步规范财政业务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能力。

一、财政管理业务系统应用的发展历程

2002年前后,财政部为构建公共财政框架,在收入、支出、宏观调控等方面启动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在支出管理改革方面,主要推出了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和金财工程建设等五项重要改革。而财政业务管理系统建设,则是金财工程建设的核心。十几年来,河南省各级财政部门立足财政改革和管理需要,大力推进财政业务信息系统建设,着力深化应用层次,扩展应用范围。截止目前,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已经投入应用的财政业务管理信息系统20多个,其中,由信息技术公司分散开发的占90%以上。在财政内网上部署的业务系统,主要包括预算管理系统、预算执行系统、财政工资统发系统、非税收入征管系统、财税库银联网系统、行政办公系统、财政专户管理系统、单位会计核算系统、部门决算系统、财政总决算系统等;在国际互联网上部署的业务系统,主要有电子化政府采购系统、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系统、项目预算评审系统、会计事务管理信息系统等。上述业务信息系统基本支撑了全省各级财政部门的主要业务管理工作,初步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财政业务的融合,进一步提高了财政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了全省财政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二、财政管理业务系统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应用大平台建设不到位

2002年初,财政部启动金财工程建设,但直到2009年,财政部才在完成软件开发和试点应用的基础上,向全国财政系统推广实施带有顶层设计概念的“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应用平台建设目标主要是将此前各个分散开发的财政业务系统迁移、整合在这个平台上,统一技术标准,实现信息共享。2011年前后,河南省市县三级完成了平台建设实施工作,部分财政业务系统接入平台并上线运行。但是业务系统迁入平台数量较少,系统之间的统一整合没有突破性进展,信息共享、综合查询分析和利用等平台应用也就无法实现,因此,平台建设的总体效果并不理想。

(二)财政业务系统信息孤岛林立

从当前财政内网运行的业务系统看,预算编制系统与预算执行系统之间、预算编制系统与资产管理系统之间、预算执行系统与非税征管系统之间、预算执行系统与财政专户系统之间、预算执行系统与行政办公系统之间、预算执行系统与单位会计核算系统之间、预算执行系统与资产管理系统之间、部门决算系统与单位会计核算系统之间、部门决算系统与资产管理系统之间均割裂脱节;从外网运行的业务系统看,项目预算评审系统与预算编制系统、政府采购系统与预算执行系统也都是各自独立运行,没有实现有效衔接,共享数据信息。

(三)业务流程信息化处理存在盲区

由于流程和职责结合不够、信息系统没有互联互通,目前业务流程信息化应用覆盖面还不够全面,存在一些管理盲区、盲点。例如,财政监督检查信息管理系统尚未开发,不能实现对财政管理日常动态监控;监督检查手段落后,仍主要靠手工查看账簿、报表、凭证等,没有使用信息化手段查询、汇总、综合分析业务信息。又如,财政总决算系统和部门决算系统目前还是单机版,在数据录入、审核汇总、报表生成等环节均采用半人工方式进行,工作效率低下;此外,信息化应用与流程管理在一些环节上不匹配,有些财政业务流程如项目预算评审工作目前大多仍在线下手工操作。

(四)预算管理缺乏有效源头支撑

随着财政预算管理深入发展,细化预算编制、加快预算执行、强化财政监督检查,都必须由切实可靠的项目库、资产库及人员基础信息库作为基础支撑。目前运行的项目库无论是形式要素还是主要内容都还不能满足预算编制的需要,预算执行和财政监督检查还没有与项目库建立融合的管理机制。人员基础信息库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两个业务系统内分别建立,缺乏统一的采集、更新和完善规范。相比前两个基础库,资产库还没有完全真正建立起来。由于缺乏扎实的基础数据库,预算管理源头控制措施比较匮乏,不能满足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求。

(五)部分财政业务系统运行效率不高

目前应用的一些财政业务流程,在设计工作流程时,因过于强调资金安全,存在设置层层审批、拉长监管链条问题,并不科学合理。以预算执行系统为例,预算单位发起一项普通的专项支出用款计划流程后,需要经过主管部门、财政预算管理部门、国库支付管理部门和国库支付中心等10来个业务流程节点。而涉及政府采购事项从用款计划申请到资金支付共需要经过近30个业务流程节点。繁琐而重复的业务流程一方面有碍规范财政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模糊了预算单位执行主体责任和财政部门监管责任的边界,难以做到简政放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部门良好形象。

三、进一步推进财政管理业务系统应用的政策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和传承创新

在当前财政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新时期,面对新老问题叠加、环境复杂多变的新形势,需要进一步打破思想禁锢和利益藩篱,强化顶层设计,全面整合、完善财政业务系统,实现系统建设的整体性、协同性和可操作性。要传承和创新并重,对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要进一步强化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使其成为技术标准的统一载体;对平台扩展生长及数据分析等功能,要结合财政云计算平台和财政大数据建设工程的实施,予以改进和完善;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省财政数据中心,对财政经济数据信息进行融合、深度分析和共享使用,实现财税政策决策的精准性、科学性及时效性,建设智慧财政。

(二)完善财政业务系统信息共享体系

适应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入推进和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业务系统的整合力度,以工作流贯通业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基本建立起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纵向贯通各级财政部门、横向联通相关单位、核心业务管理高度集成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对原分散开发的内网业务系统设计程序接口或数据平台,实现系统之间无缝对接;对分别运行在内、外网上的业务系统,要通过内外网交换系统实现信息自动传递或定期提取;总之,要通过系统的补充开发和改造,使各业务系统之间打破信息孤岛壁垒,全面实现数据共享。

(三)实现业务流程信息化应用全覆盖

大力推进财政核心业务系统即财政生产系统建设,不断提高系统建设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构建“预算编制一预算执行一会计核算一决算一预算编制”的财政业务管理闭环,以预算管理系统为龙头,以预算执行系统为主体,形成顺向相互支撑、有效制衡和逆向真实反馈、有效监督的完整体系,覆盖全部财政业务管理节点,消灭业务管理信息化应用盲点和死角。近几年内,要积极开发、部署和推广应用国库电子化支付清算系统、财政监督检查信息系统、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信息系统、部门决算和财政总决算信息网络平台等业务系统,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四)整合完善信息库服务预算管理

建立统一的支撑各级预算编制和中期规划的单位人员基础信息库(含单位基础信息、人员工资信息、法人基础信息、财政补贴补助人员信息等)、项目库、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库,并实行实时滚动管理,以上述“三库”为支撑,建立跨年度多维度的财政管理模式。“三库”集中整合和统一后,将广泛应用于预算管理全流程,包括预算编制、非税收入征缴、预算调整和追加、资金支付、政府采购、投资评审、资产管理、账务信息、决算编制、财政监督及绩效管理等财政业务,实现财政收支管理的精准化和政府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精准化。

(五)进一步提高财政业务系统运行效率

全面预算信息化建设篇8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计算机信息管理;重要性

1.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定义和作用

计算机信息管理,从广义上讲,是指企事业管理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运用现有的各类计算机资源,完成企事业运营过程中各种信息的存储和管理,使信息有序安全的存储,实现有组织,有管理,便于浏览检索,快捷传播,同时要使各类计算机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狭义上讲,是指对存储在计算机中的电子信息,按需要进行一定的组织和编排。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作用在于帮助企事业实现各类信息高效有组织的利用,提高信息浏览的效率和利用水平,对于信息的不法利用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使企事业员工对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得到全面认识。

2.医院疾病预防信息管理的内容及医院疾病信息的作用

2.1临床医师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报告:医师工作站相关医务人员通过该站的客户端整合终端设备可以将疫情进行搜索,如果有相关的提示需要上报操作,则医师工作站医务工作者应当予以上报。

2.2有利于感染控制科人员对上报信息进行管理,医院对传染病疫情的预测和评价。

2.3对患者疾病的记录及时$准确$全面:通过医师工作站对患者基本信息的录入和上报,感染科相关人员经过层层对上报卡片的去重$审核$研究及漏报查询和信息维护,从很大程度上对于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的效率进行了提高;而且对于提高医师工作站工作者上报患者信息卡片的积极性也有很大作用,促进了传染病的迟报和漏报情况的减少。

2.4能够促进疾病信息卡片的填报质量,提供传染病数据分析平台,对于传染病信息管理的效率有所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更多价值。

3.疾病预防控制中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3.1实行有效地计算机信息管理: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的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中最为基础的一项便是计算机信息管理,可以说它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不过硬,再好的信息化,建设也会是空中楼阁。再者,没有好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做保障,信息化建设也就失去了它的根基,失去了固有的意义。同时,信息化建设也给计算机信息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管理思路,指明了疾病预防控制管理方向。

3.2实行有效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能使疾病预防控制办公自动化水平和效率更高。管理要上新水平新台阶,必须使日常的各项具体管理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各种信息的传递交流成为一项非常系统的工作。计算机在这一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进一步来说,如果使计算机信息有组织$按需求高效传递,那么办公自动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就会得到大的提升。

3.3实行有效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能使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提高信息管理水平。目前,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粗放式的管理阶段,特别是近些年计算机办公的普及,计算机信息管理可以说是信息管理工作中的一片盲区,一方面没有明确的思路方法来指导计算机信息管理,另一方面没有相应的制度做依据,来规范计算机信息管理。所以确定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思路方法和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是实现信息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的两个必要措施,也是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水平的必经过程。

3.4实行有效地计算机信息管理:能防范疾病预防控制运营过程中来自信息安全方面的风险。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和计算机的全面普及,来自网络的各种威胁也越来越多,带来了的麻烦也不少。这些都是由于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不到位$工作人员信息风险意识淡薄和网络管理工作不到位所造成。计算机信息和纸质信息,其安全工作不能一概而论,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才能使信息安全的风险降低。

3.5实行有效地计算机信息管理:能使计算机资源更好的应用到企事业信息管理的方方面面。疾病预防控制办公自动化应用较迟,发展到今天,计算机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满足发展的需要,但是其应用还不够全面和不够细致。表现在建立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不全面,应用不完善$不规范。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组织各类信息,使其以电子形式存在且加以传递,加强管理,这样就无形中提高了现有计算机资源的利用效率,扩大了应用范围,也使信息管理工作更加方便和智能化。

4.结束语

计算机信息管理有利于企事业及时获取外部信息资源,实现战略调整与转移,也为企事业发现内部优势与弱点,提供参考依据。实施计算机信息管理,对于疾控事业日渐增加的计算机信息量和计算机资源的大量应用,无论是从管理角度还是发展角度,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对计算机信息进行有效地管理,做到全面规范的应用,方便快捷的浏览检索,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工作。开展好这项工作,将对疾控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产生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靳桂明,吴凌,王琳,彭珊珊.医院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