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法医学理论8篇

时间:2024-04-08 17:40:24

法医学理论

法医学理论篇1

三、《条例》没有改变医疗事故鉴定缺乏公正性的问题,多头鉴定、重复鉴定仍然将不可避免《条例》对医疗事故鉴定规定的修改是最大的。鉴定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改为由医学会组织;鉴定机构由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改为专家鉴定组,鉴定方式明定为合议制,鉴定结论以专家鉴定组成员过半数通过;建立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专家鉴定组成员由双方当事人在医学会主持下随机抽取,并可以有法医参加;改变鉴定机构等级,规定了鉴定的法定期限;此外还特别规定对医疗机构不提供鉴定材料导致鉴定不能进行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这些规定通过增加鉴定机构和鉴定程序的公开性和民主性,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办法》中卫生部门"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游戏规则"(注释1),有助于提高鉴定结论的公正性。但是这些规定并没有解决医疗事故鉴定缺乏公正性,以及多头鉴定、重复鉴定的问题。1、即使没有部门保护,但行业保护问题仍然存在。《条例》中组成"专家库"的人员与现行1987年《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中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区别,仅仅是没有卫生行政管理干部。没有了卫生行政管理干部,并不能保证鉴定的客观、公正。因为在医疗鉴定中出现的庇护现象多数时候实际上是一种行业保护,而非部门保护(注释2)。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在人员的组成上,专家鉴定委员会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并无多少本质区别。《条例》第22条规定,专家库由"受聘于医疗卫生机构或医学教学、科研机构"的和具备其他条件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组成。这些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少曾担任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反观中华医学会,其43万会员中可能成为"专家库"的部分会员,大多是"受聘于医疗卫生机构或医学教学、科研机构"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少曾担任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换言之,如果作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委员由于行业保护不能依法客观、公正地从事鉴定工作,作为专家鉴定组成员就可以保证依法客观、公正地进行鉴定?这一"换汤不换药"的事实很难让人信服。2、医学会并非负责医疗事故鉴定的唯一合法机构,多头鉴定、重复鉴定仍然将不可避免。《条例》把医疗事故的鉴定机关由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转到医学会,那么法院是否有权组织专家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司法鉴定)呢?《条例》没有规定,笔者认为答案应是肯定的。查清事实是法院的职能,法院有权组织专家鉴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72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鉴定部门鉴定。"由于《条例》并未规定医学会是本地区医疗事故鉴定的唯一合法组织,只有它的鉴定结论才能作为认定和处理医疗事故的依据。因此医学会就《条例》对其性质之规定而言并非法定鉴定部门,也就仅仅是人民法院可以指定的鉴定部门之一而已。这样,在诉讼过程中,不仅当事人可以协商选择医学会之外的具有医疗事故鉴定资格的机构,人民法院也可以指定医学会之外的具有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资格的其他机构。而根据2009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6条之规定,"当事人申请鉴定经人民法院同意后,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有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鉴定人员,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显然,除非具有医疗事故鉴定资格的仅仅只有医学会一家,人民法院别无选择。否则,如果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不同意或双方当事人均不同意由医学会负责鉴定,人民法院就应该从医学会之外的具有医疗事故鉴定的其他机构中指定鉴定机构。同时还需指出的是医学会组织的医疗事故鉴定并不是法院组织鉴定的前置程序,法院既可以对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不公正鉴定作出补救措施,也可以直接通过医学会直接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医疗事故鉴定。这样,多头鉴定、重复鉴定仍然将不可避免。四、《条例》在规定患者享有权利的同时,没有规定保障这些权利行使的制度在医疗事故中有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医院掌握全部信息,而患者对此完全没有支配权,无法掌握具体的信息。因此患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法律应予以倾斜保护。《条例》以知情权和选择权为核心,规定了患者的十二项权利(注释3)。增加了对患者权利的保护。无疑,这些权利对于保障患者的实体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条例》在规定患者权利的同时,并没有规定保障患者行使权利的措施。按照法理,面对权利一方,承担义务的一方如果没有履行义务,法律将责令义务人承担不利于自己的后果。但正如法谚所云:没有救济的权利不是权利。对应权利的是义务,对应 义务的是责任,没有规定法律责任的权利和义务就没有强制性。从司法实践角度来看,医疗机构没有履行保障患者权利而应尽的义务时,法院无法判其承担相应法律后果,也就无法保障患者的权利。五、《条例》的赔偿标准虽然与《办法》相比有很大提高,但是仍然不合理 《条例》明确规定了医疗事故的赔偿项目和标准。这一规定,使医疗事故的具体赔偿有法可依,改变了原规定的一次性象征性赔偿办法,提高了赔偿标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条例》规定了对医疗事故受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但是《条例》规定的赔偿标准仍然比其他人身损害赔偿标准低,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1、与《国家赔偿法》规定的额度相比,远远低于国家赔偿额度。如误工费赔偿,医疗事故的最高赔偿额是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倍,比国家赔偿法规定降低了2倍;致人死亡的,所赔偿的丧葬费、精神损害抚慰金,仅为6年的当地居民平均生活费,而《国家赔偿法》规定的死亡补偿费为国家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20倍。两者相比较,差距太大,这不利于对患者的保护,有待于改进。2、赔偿费用实行一次性结算对患者不公。对人身损害是否应分期赔偿的问题,丹宁勋爵有非常经典的论述:"我以为在确定未来的损失--未来的支出以及未来收入的损失--赔偿时,让法官预料未来三四十年的事情或猜想大概要发生什么情形,在原则上是错误的。只要法官在判决的时候一次判给某人全部赔偿费,这类事情就是不避免的。你肯定会觉得这种判决是错误的。结果判决不是太多,就是太少,总是不合适。这个问题似乎应该这样解决:不要判给总的一笔,而应有个分期赔偿的制度。而《条例》规定,医疗事故赔偿费用实行一次性结算。这样能防止医疗事故久拖不决,避免患者及其家属经常来找医疗机构的麻烦,影响正常的医疗活动。这可能对受害者产生的不利影响。首先,当患者所受损害在一次性结算以后发生了新的变化而需要新的治疗费用时,医疗机构可以无须承担任何治疗费用。因医疗事故给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有的是可以当时发现并给予相应的赔偿费用,但还有些是隐性的损害,其后果可能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如果采用一次性结算,则对于这些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的损害就无法给予补偿(注释4)。其次,通货膨胀的因素可以完全不被列入考虑范围之内。现代社会的通货膨胀产生的货币贬值对受害者的影响极大,以损害发生时为基准时进行医疗损害赔偿费用的一次性结算因此很难被认为是公平合理的。因为通货膨胀发生时,在此前一次性结算的损害赔偿费用可能连对受害人基本生活的保障都无法实现。

法医学理论篇2

“自主学习法”通常会让学生以分散形式或集体形式自行设计学习方案,选定学习内容、方式、时间,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教学设计常以小组形式围绕“问题”展开。通过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应用“自主学习法”,探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实施“自主学习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相长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自主学习法;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法

中医基础理论课授课对象是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接受的被动式的学习方式、逻辑性的思维方法,对于事物的认知方式是感性的。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普遍感到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内容抽象、概念复杂、信息量大、难以掌握,往往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花费时间多,学习效果差,付出与获得不成正比,在死记硬背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内容过程中,容易对中医学相关课程渐失兴趣。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课中更有兴趣、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当前中医教育者们的研究改革的重点。“自主学习法”通常会让学生以分散形式或集体形式自行设计学习方案,选定学习内容、方式、时间,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教学设计常以小组形式围绕“问题”展开。本人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实施了“自主学习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沟通交流、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1-2]。

1实施“自主学习法”的形式和过程

笔者在承担2009—2014中医学专业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任务中,在“体质”这一章均引入了“自主学习法”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为:①在讲述该章节内容之前,教师将教学大纲发给学生,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内容;②以寝室为单位成立学习小组,教师向学习小组提供问题;③学生根据教学大纲提示的掌握和熟悉内容,通过学校图书馆、校园网络系统获等不同途径,掌握了解教材中所涉及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内容;④学习小组根据自己所查阅的知识,以及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制作PPT后向全班同学进行陈述;⑤教师根据学生陈述的内容进行提问和总结,并点评学生在陈述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实施“自主学习法”的体会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和学习中医学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该课程多开设在大学一年级,对刚进入中医学领域的理科学生而言学生而言,中医基础理论内容深奥、抽象、难以理解,不可能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掌握和理解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全部内容和知识。中医学专业基础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实施“自主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加强了学生对自主学习模式的认识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实施“自主学习法”,其优势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教师教学相长之能力。

2.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笔者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实施了“自主学习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表现为:1)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和自己学习行动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因为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自主学习法”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新颖、轻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为了更好地在讲台上授课,都认真进行备课,充分掌握学习知识的重点,总结概括难点内容,进而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们学会自主学习。2)促进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学会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和网络等资源,帮助自己理解难点知识;此外,学生们会根据教材中提到的知识点,利用网络等资源,进行扩展和补充,通过课堂展示把所掌握的丰富而翔实的资料传授给大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潜质。3)以学习小组形式进行课堂汇报,提高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学习小组成员一般会进行良好的分工合作,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所长,领导并承担一些工作,如有的同学演讲能力较好,可以指导其他同学进行演讲汇报练习。笔者认为,这样的学习形式,对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而言,可以促进他们彼此了解、彼此增加信任。4)通过教师的总结和点评,为学生指明了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需要注意的地方,如针对学生的特点,有的学生需要加强演讲能力、有的学生加强查阅资料和阅读能力、有的学生加强组织协调能力等,这些均使学生们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笔者对学生收集资料和汇报讲述进行点评和总结,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汇报讲述通俗化和口语化较多、陈述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不够详细、PPT制作后检查不够细致等。笔者认为这也让学生们学会了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做到精益求精、注意细节等问题。

2.2提高教师教学相长之能力目前中医药院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少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则成为教师发挥演绎知识的过程,并非学生理解认识的过程。作为中医院校的学生来说,专业课多,实验课多,很难有充足的时间自主思考自由表达思维[3]。实施“自主学习法”,教学主体从教师转变称为学生,把学生的学习放在第一位置。这就要求教育者根据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身份互换,使得老师作为“学生”,也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实现了教学相长,主要表现为:1)教师通过对学生提出问题、点评总结,提高了教师对教材中知识点的掌握和分析能力,通过学生的视角以充分了解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能力。2)教师通过学生的收集扩展资料,促进了自己对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和领悟,进一步扩宽了教师的视野。3)教师通过学生的汇报陈述,学习学生的优点,如PPT的视频剪切制作、汇报演讲能力等,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4)实施“自主学习法”,使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身份进行了互换,教师作为“学生”倾听学生们的讲解,这样的方式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从而建立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有利于教师今后的教学和课堂管理,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共同促进师生的进步。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实施“自主学习法”,可以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贯穿整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活动中,为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和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彭荣翠,梁天坚,蓝丽霞,等.中医PBL教学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7):1769.

[2]巴哈尔•哈德尔,王存芬,韩玉芬.“自主学习式”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新疆中医药,2010,28(6):51-52.

[3]王燕.浅议中医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28-29.

法医学理论篇3

对《中医基础理论》(简称中基)初学者常常感到深奥难懂而无所适从,其固然与古奥的文意、抽象的内容以及独特的思维方法有关,但囿于单一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其主因。因此,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有必要采用中医临床验案、图示、启发式提问以及专题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抽象、古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知识的兴趣,快速地建立中医思维方法,培养中医学表述方式以及综合创新能力,为中医学后期教学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1 巧用验案 激发中医学习兴趣

中医理论源于临床实践,又不断在临床实践中完善。根据学习的“先感知、后理解、再巩固、终运用”这一基本心理过程,中医的感性知识只能从临床中来获得,如传统中医学习的“家传”、“师授”等教学模式,就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中医早期教育中的重要性[1]。然而,现代中医高等院校的早期教学,采用的是西医院校的基础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纯理论的传统教学法,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笔者基于目前中基课程的纯课堂教学设置,结合传统中医教育的“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特点,采用中医临床验案教学,通过模拟临床,在激发专业学习兴趣的同时,强化教学效果。如在讲解“阴阳学说”时,利用学生求知心理,借养生案例设问。如时值冬令,家有一男性长辈,年届花甲,意欲进补人参(红参)。该老人患有宿疾(高血压),刻下头晕耳鸣时作,腰膝酸软,大便干结,时伴有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舌红少津,脉弦细数。试问能进补否?留下悬念的同时,开始阴阳学说内容的展开,在阐述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时,以上述案例为引子,来加深学生对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及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的理解,并运用阴阳学说来确定治疗原则、分析归纳药物的性能后,学生往往能自行产生答案,即该老人系“阴虚则热”的虚热证,治当滋阴潜阳,而红参性温味甘,属阳,故不宜补之。由此点出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自然也就能领会“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故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景岳全书》)的意义所在。当然,案例教学的设计,应切合教学目标,力求浅显易懂,把握好恰当的教学时间。

2 借助图示 强化理性知识感知

中基课程以较强的理论性和叙述性为特点,传统教学往往采用板书兼口述、以“经”释义等形式。然而,对于一些过于抽象复杂的概念、原理以及具有独特思辨性的理论,如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采用纯文字及文言性用语的教学形式,易产生单调、枯燥、生硬的教学效果,也难以使学生快速地理解、记忆、掌握。故可借助多媒体等图示手段进行辅教。如在授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后,可借用太极阴阳图,对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与互藏、消长平衡及相互转化等涵义、意义,进行直观性阐释、小结;又如,在用阴阳学说阐释人体生理、病理状态时,借用黑白柱状图,来表示在机体生理阈值范围内的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及偏离阈值范围的阴阳偏盛、阴阳偏衰等病理状态,从而强化学生对阴阳学说理论的直观性感知。借助图示法可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使抽象枯燥、复杂难懂的理论变为具体、直观、形象、简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具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也必须认识到,中医理论体系的独特性,决定了其高度抽象、整体、动态、思辨的特性,不能单纯地用直观式图示教学来表达,因此,在设计图示教学时,须防止过于直观而影响理性认识的深入。

3 启发式教学 建立中医思维方法

教会学生运用中医思维方法,是学习和理解中医基本理论的入门途径,也是其后深入研究中医学的必要手段[2]。通过课堂上“教”与“学”之间的问答形式,理顺授课内容中的逻辑轴线,是开启并建立中医思维方式的主要手段。在讲深、讲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学会从宏观的角度观察事物,用哲学的思维去分析研究,逐步形成中医思维能力,最终达到能自觉地运用比较、演绎、类比、司外揣内、试探和反证等中医具体思维方法。例如,在讲授藏象学说,阐述“藏”、“象”的字面含义及其基本概念后,提出藏与象之间的关系如何?让学生思考。又如在讲授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及与形窍志液的关系后,留下“试用中医诊察‘心主血脉’功能的方法,阐述藏与象之间关系”的思考题,让学生讨论。通过教学互动,逐渐使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从感知到理解、巩固,进而能自觉运用、分析,从而能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精髓,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4 专题讨论 培养专业综述能力

教育社会学认为,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式授课,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而影响教学效果。根据教学设置,中基本科教学中开设了讨论课,这为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及表述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中基讨论课中,根据阶段教学目标,注重思维方法的横向性引导及强化训练,选择分述于不同章节的内容而形成的讨论专题:如人体津液代谢包括哪些生理过程?主要与哪些脏腑有关?各起何作用?等等。在引导学生主讲后,指导学生在解析题意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阐述,并将相关内容前后加以联系、分析、比较,最后得出结论。此外,文言用语是中医学表述的最大特点,由于中基课程中大量的术语是直接沿用古代文献,如“肝失疏泄”、“小肠泌别清浊”等,故在教学中,除要求学生通过文字表象,掌握术语含义,从生理、病理角度把握深层的内涵外,还注重中医文言表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中医专业术语进行表述,使他们能够自觉、准确地运用中医的表述方法。

总之,中医基础理论是构筑中医药学的基石,而中基课程的授课教师不仅是中医初学者的启蒙者,更是专业动力的激发者,合理地运用各种有效教学方法于中基教学中,才能为中医后期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5 参考文献

[1]吴鸿洲,程磐基.古今中医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2):10-13.

法医学理论篇4

关键词 PBL 医学院校 政治理论课

高校政治理论课在塑造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健全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为不断提高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各种新的理论、新的教学方法在政治理论教学中得以采用,教育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必须承认,伴随着经济开放和信息技术变革所带来的价值观念多元化,“90后”大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表达和实现,使得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方式等方面面临不小的挑战,如何把政治理论课讲授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确实是一个及其重要和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长期在医学院校从事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在实践中发现借用医学教育中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教学法,将其运用到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在充分调动医学生政治理论课学习兴趣、提高政治理论课学习效果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一、PBL教学法的基本内涵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阅,我们发现PBL教学法最早在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其最初目的是为了解决医学教学中医学生负荷不断加重而忽视实践能力和医德医风的培养所进行的医学教育模式改革,强调在经过精心设计的复杂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解决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明朗和存在争议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收集材料、归纳整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法采取“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的教学过程,与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最大不同在于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所有教学环节的完成由教师的主导转变为学生群体的主导,从追求学习结果转变为更关注学习的过程、效果和情感体验,教师大部分时间则退居幕后,以指导者、观察者和引领者的角色出现。目前PBL教学法已成为西方医学教育的主流模式之一,并且逐步向全球扩展,已从医学领域走向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教育领域,并演化出多种流派。

二、PBL教学法在医学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的价值所在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宗旨在于帮助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社会及个人问题,提高政治鉴别力、政治敏感性和道德素质,课程中随处体现着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研究,随处表达着希望大学生通过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进而抓住事物本质并提出解决办法的初衷,这种以问题为中心实施教学的宗旨与PBL教学法是相契合的。1.有助于激发医学生政治理论课学习的主动性相比其他专业而言,医学生的专业课任务繁重,大量的时间花费到专业知识学习、实验和临床实习,自由支配时间少,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时间非常有限。严峻的学习和就业压力使得某些医学生只关心专业学习,对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PBL教学创设了一种更宽松、平等、独立和自由的学习环境,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引导都侧重学生为中心,紧密结合社会、专业和学生发展实际,容易引起医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强烈的学习动力。2.有助于提升医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新时期的大学生特别关注自身价值的实现和满足,他们个体意识突出,参与意识明显,传统“满堂灌”的理论讲授法是不能让大学生满意的。PBL教学法强调让学生亲历探索与研究全过程,从问题的提出到资料的收集整理,从课堂的讨论总结到课后的深入研究,在学习中不断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意识、责任意识、职业意识,锻炼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逻辑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实现“学会”向“会学”转化,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其就业和职业发展的竞争力。3.为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注入新思维长期以来,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这方式方法在特定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简单的理论灌输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对医学生群体而言更是如此,政治理论教育教学需要新的理论、新的方式方法来打破僵局。PBL教学方法以问题和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在调动了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为高校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在内容、方式方法、环境、评价等诸多方面提供了新的思维、新的视角,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发展。4.对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多数政治教师习惯于课堂的传道授业,社会实践经验缺乏,不具备多学科综合能力和高水平牵引能力,实施PBL教学方法对我们的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教书育人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心,不断学习涉猎多学科知识,不仅让自己成为“专才”,也要成为“全才”,要深入钻研教学艺术,改进教学语言,提升教学质量,才能将PBL教学法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特别是医学院校的政治理论课教师,更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打破专业束缚,主动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建立医文相通的知识结构,才能在PBL教学中提高针对性与实效性。

三、医学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PBL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I.提出问题PBL教学理念认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以映射真实世界问题为学生提供学习情境,有效的问题设计能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辩证思维、反馈教学信息、调节课堂气氛的重要作用。教师从备课阶段就应转移重心,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设计,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的选择着眼点放在使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上,充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和创新思维。首先,问题的设计应扣合教学内容,不应为提出问题而设计问题,尤其不能为了吸引学生而涉猎稀奇古怪的问题;其次,所设计的讨论主题应难易适当,需具备真实性、综合性、针对性、争议性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就可以提出“为什么有时病人治愈了对医务人员反倒是满肚子的怨言?”“医德医术到底哪个更重要?”等现实情景问题。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就可以提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到底路在何方?”“作为医生,你怎么看待看病贵、看病难?”等关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现实问题。2.收集资料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与自己已掌握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并构建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这个过程当然包括资料的查阅、收集和整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资源的引导者和任务的咨询者,按照精心设计的问题,指导学生合理分组,根据个人能力和任务需要确定分工,学习使用检索工具查阅相关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和新动向开拓思维,创新思路。3.讨论总结PBL教学法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在充分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课外讨论的基础上,各小组以板书、PPT等形式将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在课堂上向同学们进行展示。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允许其他同学、老师进行提问,开展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既是记录者,也是鼓励者、巡视者和引导者,通过参与讨论适当控制讨论的方向、广度和深度等。需要注意,应理性看待学生讨论中出现的不成熟观点和看法,尽量避免直接反驳,而是通过引导其他同学发言或者选择追问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反思自我观点中出现的偏差。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就同学们的资料收集情况和讨论表现给予认真细致的总结,就本次授课的核心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梳理,阐明正确的观点和重点掌握的要点。对于讨论不充分的问题可以课后深度交流,形成开放循环的知识探讨结构,并把讨论结果再次带入课堂。

四、PBL教学法运用中需注意的问题实践证明,PBL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能够激发医学生对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兴趣。但在实施PBL教学法中应注意一些问题。1.师资问题PBL教学法通常将学生分成8~10人不等的学习小组,而目前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都是大班授课,人数多在100人以上,一名教师要完成对所有小组的指导存在困难,而且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有发言机会,不善表达者容易出现偷懒现象。2.教学计划问题政治理论课内容涵盖广泛,体系复杂,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十五章的内容及其丰富,课时安排紧凑,而PBL教学全过程耗时较长,不适应经常举行,只能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予以采用。

五、结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PBL教学法总体而言是有效的,在提升医学生政治理论课学习动力方面的效果是不容置疑的,但要清楚的认识到,PBL教学法兴起于医学教育,目前它的应用范围也大都是在医学领域。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简单的照搬照抄,而应根据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在遵循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医学生的职业特点,围绕医学、医疗等相关知识进行有重点的、有层次的教学设计,达到对PBL教学法的借鉴和吸收、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龚超,王小丽.PBL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8):70-72.

[2]陈怀勇,张谊冬,王霏.PBL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中的应用探究[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63-67.

法医学理论篇5

一、PBL教学法的基本内涵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阅,我们发现PBL教学法最早在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其最初目的是为了解决医学教学中医学生负荷不断加重而忽视实践能力和医德医风的培养所进行的医学教育模式改革,强调在经过精心设计的复杂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解决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明朗和存在争议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收集材料、归纳整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法采取“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的教学过程,与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最大不同在于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所有教学环节的完成由教师的主导转变为学生群体的主导,从追求学习结果转变为更关注学习的过程、效果和情感体验,教师大部分时间则退居幕后,以指导者、观察者和引领者的角色出现。目前PBL教学法已成为西方医学教育的主流模式之一,并且逐步向全球扩展,已从医学领域走向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教育领域,并演化出多种流派。

二、PBL教学法在医学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的价值所在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宗旨在于帮助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社会及个人问题,提高政治鉴别力、政治敏感性和道德素质,课程中随处体现着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研究,随处表达着希望大学生通过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进而抓住事物本质并提出解决办法的初衷,这种以问题为中心实施教学的宗旨与PBL教学法是相契合的。1.有助于激发医学生政治理论课学习的主动性相比其他专业而言,医学生的专业课任务繁重,大量的时间花费到专业知识学习、实验和临床实习,自由支配时间少,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时间非常有限。严峻的学习和就业压力使得某些医学生只关心专业学习,对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PBL教学创设了一种更宽松、平等、独立和自由的学习环境,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引导都侧重学生为中心,紧密结合社会、专业和学生发展实际,容易引起医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强烈的学习动力。2.有助于提升医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新时期的大学生特别关注自身价值的实现和满足,他们个体意识突出,参与意识明显,传统“满堂灌”的理论讲授法是不能让大学生满意的。PBL教学法强调让学生亲历探索与研究全过程,从问题的提出到资料的收集整理,从课堂的讨论总结到课后的深入研究,在学习中不断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意识、责任意识、职业意识,锻炼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逻辑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实现“学会”向“会学”转化,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其就业和职业发展的竞争力。3.为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注入新思维长期以来,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这方式方法在特定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简单的理论灌输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对医学生群体而言更是如此,政治理论教育教学需要新的理论、新的方式方法来打破僵局。PBL教学方法以问题和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在调动了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为高校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在内容、方式方法、环境、评价等诸多方面提供了新的思维、新的视角,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发展。4.对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多数政治教师习惯于课堂的传道授业,社会实践经验缺乏,不具备多学科综合能力和高水平牵引能力,实施PBL教学方法对我们的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教书育人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心,不断学习涉猎多学科知识,不仅让自己成为“专才”,也要成为“全才”,要深入钻研教学艺术,改进教学语言,提升教学质量,才能将PBL教学法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特别是医学院校的政治理论课教师,更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打破专业束缚,主动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建立医文相通的知识结构,才能在PBL教学中提高针对性与实效性。

三、医学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PBL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I.提出问题PBL教学理念认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以映射真实世界问题为学生提供学习情境,有效的问题设计能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辩证思维、反馈教学信息、调节课堂气氛的重要作用。教师从备课阶段就应转移重心,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设计,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的选择着眼点放在使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上,充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和创新思维。首先,问题的设计应扣合教学内容,不应为提出问题而设计问题,尤其不能为了吸引学生而涉猎稀奇古怪的问题;其次,所设计的讨论主题应难易适当,需具备真实性、综合性、针对性、争议性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就可以提出“为什么有时病人治愈了对医务人员反倒是满肚子的怨言?”“医德医术到底哪个更重要?”等现实情景问题。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就可以提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到底路在何方?”“作为医生,你怎么看待看病贵、看病难?”等关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现实问题。2.收集资料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与自己已掌握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并构建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这个过程当然包括资料的查阅、收集和整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资源的引导者和任务的咨询者,按照精心设计的问题,指导学生合理分组,根据个人能力和任务需要确定分工,学习使用检索工具查阅相关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和新动向开拓思维,创新思路。3.讨论总结PBL教学法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在充分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课外讨论的基础上,各小组以板书、PPT等形式将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在课堂上向同学们进行展示。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允许其他同学、老师进行提问,开展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既是记录者,也是鼓励者、巡视者和引导者,通过参与讨论适当控制讨论的方向、广度和深度等。需要注意,应理性看待学生讨论中出现的不成熟观点和看法,尽量避免直接反驳,而是通过引导其他同学发言或者选择追问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反思自我观点中出现的偏差。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就同学们的资料收集情况和讨论表现给予认真细致的总结,就本次授课的核心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梳理,阐明正确的观点和重点掌握的要点。对于讨论不充分的问题可以课后深度交流,形成开放循环的知识探讨结构,并把讨论结果再次带入课堂。

法医学理论篇6

【关键词】临床理论 教学 案例教学

1. 前言

临床医学是以某一医疗方面作为研究对象,对相关的病体案例进行研究,来讨论现在此类病例的发展状况、发展规律和潜在发展因素。除此之外,临床医学还包括对临床诊断、临床治疗、临床预测三方面的研究。以现在的临床肿瘤学为例,临床肿瘤学中我们将肿瘤作为研究的本体,通过研究对肿瘤的相关发展程度进行预测估计,并借助现代药物达到对肿瘤的控制作用,从而来造福人类。

案例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在教学内容上,传统教学多采用灌输法,将所有的内容强灌入学生的思想之中,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案例教学则根据教学的要求,将学生引入一定的情景之中,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集体协作,完成教学任务。

2. 相关资料

2.1 准备工作

对相关的案例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在教学之前老师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主要的备课,把所有的教学理论知识规定在一定的案例教学模式之中。为方便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可以做出教学模式效果模型,在实际工作中完善模型。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将各个知识点进行统一的交流、理解,对所有的教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记忆。

2.2 方法

选取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各个学生未接受案例教学的成绩统计记录,录入数据库。然后,对学生采用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对学生的日常教学进行提问及评分,记录每日的教学情况。每周进行一次理论考试,将考试的成绩录入数据库。对所有的案例教学成绩进行汇总、分析。最后,对所有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3 结果

对于案例教学的成果,我们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我们测试的结果,在被调查的学生之中,大多数学生的教学成绩在案例教学之后较原来有显著提高。有85.82%的学生认为在临床理论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积极的作用。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充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内心不再排斥临床医学理论知识。80.97%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相关的理论知识,在临床医学理论的学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还有70.52%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提高了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案例教学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让学生自觉地学习,这样不仅仅将老师教学的成效显著改善,也加快了教学的进程,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3 传统教学的缺陷

传统教学的内容较为死板。现在的临床理论教学中有大量的化学、生物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内容的格式较为单一。很多学生对这些知识头痛不已。

传统教学的内容较为空洞。现在的临床医学的学生大都缺少实践,对很多的理论名词和一些空间层次要求比较严格的临床过程比较生疏。他们很难正确的将所有的知识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传统教学的内容比较平面化。现在的很多医学知识都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多与空间有关。而现在的传统教学体系过于平面化,没有丰富的空间给学生去联想[2]。

4 讨论

我国当前十分提倡案例教学。医学临床理论课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早已屡见不鲜。例如在生物化学医学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来解决学生对传统教学产生的畏惧问题,在妇科诊疗中采取案例教学法将一系列复杂的妇科问题转化成浅显易懂的比喻,在研究肿瘤临床理论时,运用案例教学,将所有的平面空间立体化等。

案例教学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构建正确的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宽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学会互帮互助,团结协作。这里的教学知识指的是在临床医学理论中的专业知识,包括案例教学中的互动问题。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则包括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我反思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3]。

案例教学将教学的主体由老师向学生转变,真正的让学生成为教学的先驱,开始自我学习,使教学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案例教学最成功的一点在于它的课堂互动。这种教学方式能将学生的所有疑问充分解决,但老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能被充分调动,但是也不乏学生不愿意主动学习。这些,就要求老师切实做好监督工作,督促学生学习。

医学临床理论课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将传统的垄断模式打破。这种方法的效果较单一的传统教学更具有可实行性,可以把所有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真正的去自主学习,真正的体验临床医学理论研究的奥秘。

【参考文献】

[1]卫爱武. 案例教学在中医妇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河南科技,2011 (3):25-26.

[2]陈启雄,苗静琨. 典型案例教学法在儿科七年制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重庆医学,2012, 41(25):112-113.

法医学理论篇7

研讨式教学的主要成效

根据学生“自评报告”与教学效果评价调查问卷表的结果,研讨课主要成效,对学生而言可以归纳为:二掌握、三提高、四培养。1.使学生学习与掌握了自主学习方法: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摄取知识的方法。在研讨课教学中教师既是学生知识的给予者,又是学生获取学习方法的引导者,通过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对案例进行分析判断、对问题进行总结归纳、走上讲台开展自教学、撰写自评报告等方式使学生获得了摄取知识的能力,使之终生受益。正如学生在“自评报告”发言所说“我喜欢上了研讨课,我学会了怎样去学习”。2.学习与掌握了PPT课件的制作方法:在研讨课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自教学、案例分析讨论中都要制作PPT课件,经过多次制作,有学生PPT课件已制作得较好。3.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有提高:在进研讨班学习之前,大多学生没有查阅文献资料,不知道如何去查,但在研讨班里每人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要上讲台开展自教学、要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必须查阅文献资料做好发言准备。由此,学生学会了上网查资料、图书馆查资料。4.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提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上课满堂灌,学生机械性地学习,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虽然记忆与背书能力较强,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较弱。研讨课以问题式教学、学生自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互动,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生正确分析判断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大胆发言,对学生提出的正确观点给予肯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是一种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5.普通话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有提高:在研讨班学习交流中规定说普通话,刚开始有学生很不习惯,甚至不能流畅地用普通话表达,经过多次发言,学生普通话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有较大提高,并养成了说普通话的习惯。6.培养了团队精神: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研讨课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讨论,小组成绩得分为小组成员所共有。每个小组在学习中协同合作,通过合适的组织形式安排每个人合适的教学与发言任务,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反映出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7.培养了学习自觉性。学习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在研讨课学习中每个学习小组均有自己中心发言(教学)和提问任务,并要完成作业、自评报告等,即有明确的学习责任与任务,同学们需要用各种学习方法有意识地、主动地去学习课本上的和课本以外的知识,培养了学习自觉性。8.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是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而调动兴趣是调动智力和能力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医学微生物是一类肉眼看不见、用手摸不着的病原微生物,对于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太抽象、枯燥,无兴趣可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一直是教师所探索的问题。而采用研讨式教学,可调动起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是一种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有学生在“自评报告”中这样说“研讨课是一种全新的授课形式,我喜欢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喜欢面对面的交流。这里不仅锻炼了我的勇气,而且还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9.培养了同学间、师生间感情。在研讨课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伙伴。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权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看法。学生之间有直接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有协商、沟通,课堂成了师生之间平等交往、互动的舞台,无疑能和谐、融洽同学间、师生间的关系。

开展研讨式教学的感受

法医学理论篇8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方法

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探讨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引入“研讨式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一、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内涵

研讨式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将自身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推动者和帮助者,课程与教学的设计者、实践者和研究者。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比较式、总结归纳法、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式教学、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施教。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按教学计划系统地学习,教师按学生的提问和

要求有针对性地重点施教,使教、学双方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步骤

1.制订适宜的研讨课教学大纲:按照课程主要内容、教学方式与基本要求,制定研讨课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复习思考题等,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开展研讨课

教学。

2.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选择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20位学生,将其分为6个学习小组,每组3~4人。

3.开课时首先给学生介绍医学微生物学研讨课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与方式;发放相关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案例、作业题、自主阅读学习档案等。并分配各学习小组所需准备的中心发言教学内容。

4.采取教师讲述专业基本知识点的形式,以指导学生自主式学习与研讨为主。如,教师仅讲述微生物学绪论、细菌学总论、病毒学总论的知识点;微生物各论教学内容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即自主式教学、案例讨论、自学等。

5.要求学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制订学习计划与建立“自主阅读学习档案”,按计划学习并认真记录每天的学习情况,以培养自觉学习的习惯。《医学微生物学》研讨课的教学方式,见下图。

6.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不以一次性笔试作为课程考核成绩,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课程考核方式包括:课堂测验(笔试基本知识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抽签回答问题(包括自学、理论、实验问题);课后作业,自学笔记;小组课堂表现(包括学生自教、案例教学、发言、提问表现);自评报告(学习方法、收获、体会、不足);突出表现等六方面成绩。

7.教学效果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合评价:(1)学生课程考核成绩;(2)向学生发放教学效果评价调查问卷表;(3)学生网上评教;(4)自我评价(学生自评报告、教师自我评价);(5)同行评议(邀请同行听课,填写听课评议表);(6)专家评议(邀请同行听课,填写听课评议表)。

三、研讨式教学的主要成效

研讨课不仅使学生学习掌握了《医学微生物学》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学生“自评报告”与教学效果评价调查问卷表的结果,研讨课主要成效,对学生而言可以归纳为:二掌握、三提高、四培养。

1.使学生学习与掌握了自主学习方法: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摄取知识的方法。在研讨课教学中教师既是学生知识的给予者,又是学生获取学习方法的引导者,通过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对案例进行分析判断、对问题进行总结归纳、走上讲台开展自教学、撰写自评报告等方式使学生获得了摄取知识的能力,使之终生受益。正如学生在“自评报告”发言所说“我喜欢上了研讨课,我学会了怎样去学习”。

2.学习与掌握了PPT课件的制作方法:在研讨课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自教学、案例分析讨论中都要制作PPT课件,经过多次制作,有学生PPT课件已制作得较好。

3.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有提高:在进研讨班学习之前,大多学生没有查阅文献资料,不知道如何去查,但在研讨班里每人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要上讲台开展自教学、要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必须查阅文献资料做好发言准备。由此,学生学会了上网查资料、图书馆查资料。

4.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提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上课满堂灌,学生机械性地学习,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虽然记忆与背书能力较强,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较弱。研讨课以问题式教学、学生自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互动,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生正确分析判断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大胆发言,对学生提出的正确观点给予肯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是一种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

5.普通话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有提高:在研讨班学习交流中规定说普通话,刚开始有学生很不习惯,甚至不能流畅地用普通话表达,经过多次发言,学生普通话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有较大提高,并养成了说普通话的习惯。

6.培养了团队精神: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研讨课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讨论,小组成绩得分为小组成员所共有。每个小组在学习中协同合作,通过合适的组织形式安排每个人合适的教学与发言任务,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反映出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

7.培养了学习自觉性。学习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在研讨课学习中每个学习小组均有自己中心发言(教学)和提问任务,并要完成作业、自评报告等,即有明确的学习责任与任务,同学们需要用各种学习方法有意识地、主动地去学习课本上的和课本以外的

知识,培养了学习自觉性。

8.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是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而调动兴趣是调动智力和能力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医学微生物是一类肉眼看不见、用手摸不着的病原微生物,对于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太抽象、枯燥,无兴趣可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一直是教师所探索的问题。而采用研讨式教学,可调动起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是一种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有学生在“自评报告”中这样说“研讨课是一种全新的授课形式,我喜欢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喜欢面对面的交流。这里不仅锻炼了我的勇气,而且还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9.培养了同学间、师生间感情。在研讨课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伙伴。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权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看法。学生之间有直接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有协商、沟通,课堂成了师生之间平等交往、互动的舞台,无疑能和谐、融洽同学间、师生间的关系。

四、开展研讨式教学的感受

1.研讨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研讨课教学过程中常遇到学生提问较多,教师工作压力和工作量增加等现象,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敬业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应增强责任感,在备课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加大对学生的辅导,同时也应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和组织能力。

2.研讨式教学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研讨式教学从开课到结束没有同学迟到、早退、旷课和中途退出现象,并且中途不断有研讨课以外的学生加入听课,这是上大课不易做到的。课后对参加研讨课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研讨课教学模式“满意”者占60%(12/20);“比较满意”者占40%(8/20);没有不满意者。说明研讨式教学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开展研讨式教学是对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改革,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能克服传统教育方法的一些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研讨课的大力开展与完善尚需我们不断探索与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边藏丽,丁建中,王恺斌.对医学学生素质教育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8(3):60-62.

[2]边藏丽.医学免疫学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130-13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