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个体经营的优缺点8篇

时间:2024-04-10 14:41:52

个体经营的优缺点

个体经营的优缺点篇1

伴随着互联网营销的升温,各种网络营销公司孕育而生。鱼目混杂,很多公司昙花一现。据笔者采访了解到,目前的网络营销公司大致由五类“诸神”演化而来:

1、各个大型的公关公司、广告公司附带进入网络营销业务领域

优点:有大量的优质客户来源、对客户需求了解、有较强的策划能力、有较多的合作媒体资源优势。

缺点:对网络了解欠佳、缺乏对网络营销的执行力和网络营销整体表现监控。

2、一些网络推手把个人“爱好”转型成为网络营销公司

优点:非常熟悉网络、网民,有过数次成功的网络炒作案例,有策划能力。

缺点:不是每次都能把客户需求炒作成网络焦点,善炒作不善营销。

3、一些网站建设公司、SEO公司拓展业务涉足网络营销

优点:有客户资源,熟悉一些搜索引擎优化技术。

缺点:对于营销缺乏了解,缺乏网络资源,缺乏策划和执行能力。

4、“水军”网络发帖团队组成的网络营销公司

优点:长期从事论坛发帖的“代工”业务,熟悉论坛,人数众多。

缺点:对于客户需求和营销缺乏了解,缺乏策划能力。

5、专业从事网络营销的公司

优点:了解网络网民、熟悉各种网络营销方法、有较强的营销策划能力和执行能力、有网络媒体资源优势。

缺点:由于网络变化日新月异,没有太多借鉴,需要长期经验积累,所以这类网络营销公司非常少。

在这些形形色色的网络营销公司中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成为众多企业的疑惑。据笔者了解经,营三年以上的成规模的网络营销公司据笔者了解国内也不超过5家,其中A1互联网营销()在行业内属于已经比较成体系的网络营销公司,自行开发了不少专业的网络营销软件《网络营销管理系统》、《搜索引擎营销管理系统》、《网络媒体资源库》,并且和很多知名企业有长期合作关系。

围绕着火爆的网络营销的业务领域也大致分成了三个层面:

1、网络公关

公共关系(PR)本意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的一系列促销活动。网络公关的主题应该是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且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基于互联网的新闻、专题、线上活动、口碑营销、论坛传播、圈子营销以及舆情监测和危机处理等成为当前网络公关市场的主要服务手段,快速消费品、汽车、IT、互联网和通讯等行业成为主要服务领域。

公关的“诸神之战”

随着各类网络公关服务公司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网络公关服务市场出现一派繁荣景象,现在百度一下“网络公关”,竞价排名的公司不下8家。也不免滋生出一些违法违规的现象。少数作坊式的小公司和个人打擦边球,利用法律的空白点,采取恶意炒作等低俗手段,达成客户服务需要;更有甚者,将攻击客户竞争对手作为谋利的手段,严重影响了网络公关服务的声誉。

2、网络炒作

网络炒作总的说来就是利用网络媒体,通过推手或者幕后人,发动网络对某个人物或者公司、或者机构进行两个方面的评论,一个方面是正面效应另一方面是负面效应。从而引起网友的关注增加人气,当人气一定的时候,这个人或者公司或者机构就会被网络关注,从而把这个人或者公司机构进行炒红。

网络炒作实际上是事件营销的一种。事件营销(EVENT MARKETING)通过借势和造势进行有效和创新的策划,达到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最终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

事件营销或网络炒作是品牌整合传播中的一个手段,传播需要大创意,策划之所以是事件营销的灵魂,是因为策划时要找到事件的价值所在,这些事要么是对社会大众有趣的,是社会大众所关心的或者是有帮助的,能引起社会大众广泛争议的,然后让事件成为新闻,这样就能达到甚至超过广告的效果,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炒作的“诸神之战”

网络公关公司,网络炒作公司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很多“网络炒作”公司的业务简单到只需要招聘大量兼职人员,并通过QQ群等方式,组织其密集发帖。他们一会儿是“推手”,吹捧客户及其产品;一会儿又是“打手”,诋毁客户的竞争对手。

3、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所进行的,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营造网上经营环境的各种活动。可以理解为整合营销所提出的一个创造品牌价值的过程,整合各种有效的网络营销手段为企业制造更好的营销环境。

包括:良好的搜索引擎表现——让客户找到

良好的客户体验——让客户了解

良好的客户口碑——让客户信任

营销的“诸神之战”

现在网络营销的环境和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形色色的网络营销公司、“诸神”纷争的网络营销市场也让企业更是雾里看花。很多企业在网络营销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目的不明、追求形式、简单推广、盲目选择、不懂得评估。这些问题使得众多企业努力开展的网络营销收效甚微。

个体经营的优缺点篇2

关键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个人金融资产快速增长,个人客户的金融需求日趋多元化,个人金融市场也进入了一个加快发展的时期,个人金融业务对商业银行的贡献度不断提高。截至2009年底,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26万亿元;从国际上一些大银行看,个人金融业务的利润普遍占到了利润总额的30-70%。因此顺应市场的变化趋势,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将个人金融业务摆到了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特别是在我国金融业对外资银行扩大开放后,个人客户必将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竞争的重点。如何赢得客户,从而赢得市场,是国内商业银行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建立和完善个人客户服务营销体系是赢得客户、赢得市场的当务之急。

一、当前商业银行个人客户服务营销中存在的缺陷

(一)经营模式比较落后。长期以来,大多数商业银行实行的是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管理模式,网点实行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封闭的、一字排开式的产品推销方式,业务流程以业务处理为中心,网点人员忙于应付大量的记账和现金工作,客户的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网点没有对目标客户进行有效区分,习惯于对所有客户都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传统的工作方式、服务方式根深蒂固,忽视了不同客户群体的不同需求,缺乏竞争优质客户的意识。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低效客户驱逐高效客户的现象。

(二)经营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不少银行虽然设置了个人理财中心、贵宾服务室等针对优质客户的专属服务区,但多数是停留在硬件层次上,造成网点服务严重落后于客户的需要,一些理财咨询区处于闲置状态。个性化、增值性的业务没有广泛开展起来。一些行的个人理财、数据仓库等系统投产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利用,这些信息系统在识别目标客户、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虽然较多,但由于归属于不同的业务部门而处于相互割裂的状态,不能形成对优质客户的捆绑式营销,产品的品牌效应不明显。客户经理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适应竞争客户的需要,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分层服务的组织体系没有得到落实。总体而言,各家商业银行对支撑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经营资源仍处于零散状态,缺乏统一的规范和制度将这些资源进行协调运用,难以形成竞争的合力,造成资源利用效率大打折扣。

(三) 营销层次较低,手段落后。目前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的营销主要还是习惯于等客上门和窗口服务式的营销。不善于利用客户经理对客户进行合理的引导和分流。电话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等高端营销渠道没有充分发挥应有功能。在竞争方式上,往往还是依靠社会关系和感情联络等传统手段来进行,缺乏有针对性的注重客户价值管理的个性化营销手段。由于营销的层次较低,渠道单一,加之缺乏高端产品对优质客户的持久吸引力和约束力,极易出现业务波动较大的情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产生稳定、持续的营销效果。

(四) 缺乏有效的客户服务管理机制。不少银行没有组建起一支能够担起重任、素质高、能力强的个人客户经理队伍,或现有的许多个人客户经理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个人金融业务现有的业务流程很难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仍然停留在以产品和银行为中心的旧模式上,比较单一,没有按照业务分区对流程进行设计、规划,无法对客户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服务。在机制上,缺乏有效的团队化管理和沟通机制,从总行、分行到基层营业网点,还没有建立起协同配合的、上下联动的客户服务管理体系,难以形成整合的营销能力。业界对个人金融业务的认识比较片面,对个人金融业务核心竞争力的理解还比较肤浅。各级管理者的认识水平和组织能力在增强个人金融业务核心竞争能力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够。管理层针对优质客户进行业务咨询、产品设计及担当理财顾问的专家队伍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二、建立和完善个人客户服务营销体系的对策和措施。针对个人客户服务营销中的缺陷和不足,商业银行应主要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个人客户服务营销的组织体系。在内部组织结构上,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来改造现有分散的组织体系,对各部门现有的业务分工应重新组合,建立起专门行使市场调研、产品研发、营销培训、产品营销、广告推介等职能的部门、岗位。在营销组织体系上,实施科学的服务营销管理。建立总行、分行、基层行和理财中心或营业网点的服务营销保障体系,在业务上实行垂直管理,在服务客户上上下联动。总行、分行客户服务中心以开发产品为主,从战略高度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研究,按照区域、行业、收入水平对客户进行市场细分,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选择目标市场,开发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产品服务,提高金融创新水平。基层行和理财中心、营业网点以服务营销为主,根据不同的目标客户,运用不同的产品,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

(二)整合营销手段,实行多渠道服务。银行产品的营销渠道与一般产品一样,都在朝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建立和完善适应客户需求的营销渠道,应通过优化、整合物理营业网点与电子交易渠道,使客户真正享受到银行3A(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方式,Anyhow)式“跨时空”的服务,充分满足客户安全快捷和理财增值的服务要求。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以建设个人理财中心为重点,加大对不同层次营业网点的改造力度,使物理营业网点成为销售增值金融产品、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主渠道。在物理网点的内部结构上要实行分区服务,即在理财网点建立贵宾专区和绿色通道,明确现金区和非现金区的业务分工,进一步发挥低柜台、非现金区的服务功能。为贵宾客户配备专门的客户经理,通过个人客户经理采取的多种灵活的服务方式,建立为客户服务的应急机制,解决客户提出的特殊性、临时性、紧急性问题。其次要改革完善现有的电子银行营销渠道和服务方式。加快发展以优质客户为主要对象的新一代个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系统,同时改变现有电子银行一视同仁的服务方式,为优质客户开辟优先快速的服务通道,提供特殊服务内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优化电子银行服务界面和服务流程,使其更具人性化和 亲和力,真正使优质客户充分感受到“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各种金融服务。

(三)重视服务和产品创新,发挥品牌效应,打造核心产品。

服务品牌化是服务成为产品的显著特征,也是服务行业差异化竞争策略的重要手段。现阶段,商业银行实施品牌战略,竞争优质客户,必须以丰富理财业务为重点,构建以理财业务为核心的复合型个人金融产品体系,以充分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业务需求,用组合式产品,结合灵活的定价策略,留住和吸引优质客户。要从基层营业网点到总行,自下而上地建立起个人金融产品市场调查网,通过对消费者心理和消费者行为的调查和研究,随时在第一时间了解客户对产品的新需求,为及时开发新产品创造条件;建立老产品淘汰退出机制,及时将没有效益的老产品果断地淘汰出局,以腾出精力开发有市场需求、高效益的新产品;根据新产品的特点和业务流程再造的需要选择先进的IT系统,借以提高产品的含金量。另外,要特别注重对产品的包装和宣传,提高产品的社会认知度。在产品设计和包装组合上,应赋予新的理念,让客户从感情上认知,在精神上愉悦,在使用上方便,使客户从内心对产品产生亲和力。实施整合营销策划,运用先进的营销沟通组合(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mix)中的五种传播工具,即广告、销售促进、公共关系与宣传、人员推销、直接营销等,着力塑造品牌形象。

(四)以客户为中心,改造业务处理流程。个人客户服务营销体系效能的体现与业务处理流程息息相关。因此,应适应客户的需求变化,对银行业务流程不断进行整合和改造。业务流程再造必须彻底改变以产品和银行为中心的传统业务流程模式,充分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一是从满足客户金融需求出发,建立以理财中心为主体,标准统一、规范安全、科学高效的客户核心业务流程,增强理财中心的核心竞争力。以突出理财服务和贵宾服务为主,积极发展自助服务,逐步弱化现金服务,着重培养和稳定优质客户。二是流程要多样化,坚决摒弃单一的、无差别的服务方式,突出分区和分层服务特点,通过为客户提供系统化、个性化、高品质的增值金融服务,不断挖掘优质客户新的价值。三是从提高服务效率的角度,彻底去除沉余、不创造价值的多余环节,简化操作手续,注重业务整合,通过实行综合柜员制、及一站式银行服务,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

(五)建立客户信息库,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实施客户关系管理,首先各级管理行应建立客户服务中心,中心的理财顾问和理财专家构成客户关系管理的后台支持团队;基层行理财中心和营业网点的客户经理是客户关系管理的具体实施者,其主要职责是细分并挖掘优质客户,实行“一对一”营销。第二是搞好相关信息系统建设,这是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基础支撑。要建立完善的数据仓库系统、客户信息系统、管理台帐系统等,集成管理客户信息,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支持。第三是建立识别引导接触营销业务处理客户维护的客户服务流程。整个服务流程是一个识别客户、识别客户变化和新的需求、根据客户需求主动提供服务、主动营销产品并维护客户关系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个体经营的优缺点篇3

【关键词】优生优育;建议;指导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287-02

只有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才能有效的提高中华民族人口素质,提高我国经济繁荣提高社会健康发展。优生优育工作主要能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对我国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优生优育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生活,也关系到了民族之间的发展,是人们发展和进步的关键。本文结合了多年经验,提出了如何做好优生优育工作的几个问题。

1 大力宣传,普及优生优育知识

通过近几年的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农村育龄妇女对于优生优育知识非常匮乏,在农村中经常出现胚胎停育、流产、早产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这样的情况给很多农村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社会压力和家庭负担。因此优生优育工作对象首先应该是广大育龄妇女,让她们了解优生优育的相关知识,具体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建立网站、开设培训班、电话咨询或者是发放宣传资料,在人口较多学校等地方进行墙报普及广告等,做好相关的孕前健康检查,保持良好的心情,提高优生优育知识的普及,加强宣传力度。

2 对优生优育营养方面进行指导

每一位妇女在怀孕之前都要给以后的胎儿做好全面的营养基础,怀孕前6个月就要开始营养的调配对身体所缺少的营养要全部控制,这样才能体现出优生意识,使用蛋白质和维生素给子宫内膜输送以后胚胎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要提前做好装备,在营养方面也是比较主要的,因为营养的摄入能影响到女方是否能正常怀孕、怀孕胎儿是否健康等重要问题,在生完孩子身体能否痊愈,出生孩子是否身体健康等重要问题都跟育前的营养有着密切关系。要根据不同的身体情况来制定不同的营养搭配,身体缺少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不良妇女严重情况可能导致不孕,也可能对初期胎儿造成营养不良,出生之后孩子发育不正常,影响孩子的成长。对于每一位女性来讲,怀孕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因为胎儿在母体中发育会给母体带来很多身体上的负担,特别是在妊娠期间,母亲不但要给腹中的胎儿充足的营养,还要对分娩的消耗和产后母乳做好相应的营养储备,所以对怀孕前、孕期、哺乳期都要特别注意营养方面的摄入[1]。

2.1备孕饮食要注意的营养

很多妇女都只会孕后才进行营养的补充,但是孩子的健康和智力,特别是先天性体制在成为受精卵的那一时刻起就已经决定了孩子的健康。在怀孕前要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有计划的进行营养摄入,一旦受孕就能充分满足胚胎大脑发育的全部营养。孕前主要补充一下营养。

2.1.1孕前补碘

在怀孕前补充碘比在怀孕时补碘对下一代孩子大脑发育作用更为显著,因为碘是智力的营养素,也是人体合成甲状腺不能缺少的材料。在怀孕前女性要进行尿碘检测,确定身体是否缺少碘,缺少碘的女子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补碘,或者食用含碘食物,如紫菜、海带、海参、蚶、蛤、蛭子、干贝等。

2.1.2叶酸的补充

叶酸属于B族维生素,主要对细胞分裂、生长、氨基酸、蛋白质等的合成起着重要作用。叶酸也是胎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之一,缺少叶酸会影响孩子大脑和神经管的发育,严重的可能出现神经管畸形和致脊柱裂或无脑畸形。怀孕前要多注意补充叶酸,但是补充叶酸并不是越多越好,一定要注意适量,建议一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妊娠满3个月就停止补充叶酸,否则会加重孕妇心、肝、肾的负担。可以吃含有叶酸的食物比如:菠菜、生菜、芦笋、龙须菜、酵母、动物肝、香蕉、橙、豆类等。怀孕前每天吃一根香蕉也能补充叶酸,防止畸形儿的出生。

2.1.3注意补锌

锌是人体多种酶和激活剂的主要组成部分,对胎儿脑的发育有着关键性作用,孕前孕期都要摄入合适的含锌物质,含锌的食物主要有:南瓜子、瘦肉、贝、海带、麦芽、黑芝麻等。

总之,不但要控制好自身营养,还要在孕前就要改点自身不良的嗜好,比如吸烟、酗酒、使用辛辣、高糖食物等,这类不良嗜好对孕妇本身可能没有太大伤害,但是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3 干预工作的实施

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人们进行分别指导,对于准备结婚的有计划生育的、,妊娠、生育的信息要准确及时,尽量做好出生前缺陷的三级预防,这样才能确保出生缺陷的干预工作有效的进行下去。对于正要准备结婚的青年,要给予婚前医学检查和优生的指导,在婚前就要进行全面的体检,如有发现异常情况和不良疾病,要及时治疗。禁止近亲结婚患者是患有疾病患者结婚,这样能防止疾病所造成严重的后代遗传,近亲不明者要访问家族信息,或者到有关部门进行家系的调查,分析家谱,避免不适当的婚配而引起的遗传性疾病患儿的出生,提倡晚婚晚育[2]。

3.1心理健康准备

在怀孕期间要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状态,怀孕每一为妇女都要经历的过程,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喜事。不要把生产现象的多么可怕,不要有任何思想上的包袱,尽量放松心态,调整好不良的情绪或者转移。在怀孕以后要做好出现妊娠反应的心理准备,有很大一部分女性为了想要一个孩子做好了相应的心理装备,但是,没有想到怀孕之后会如此难受,如:头晕、乏力、嗜睡、呕吐等。

3.2身体健康准备

在怀孕前,男女双方都要调理好身体,特别是女方,有一个好的身体在怀孕期间和哺乳前期自己的身体都会处于最佳状态,不但能承受养育胎儿的营养,还能承受分娩时消耗的体力。在孕前可以进行慢跑、游泳、瑜伽、跳舞等有氧运动。坚持每天运动30分钟,坚持3各月就能达到最好的身体素质来进行受孕[3]。

结束语

每一位母亲在孕育小生命之前,都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因为孩子的降临会多少改变自己目前的生活方式,子女的出生会使每一位父母承担更多的压力。提倡优生优育政策,对我国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对我国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优生优育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生活,也关系到了民族之间的发展,是人们发展和进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兆旭.浅谈优生优育宣教工作要点[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3,09(11):339-340.

个体经营的优缺点篇4

关键词:客运企业 挂靠经营 公司化经营

改革开放之初,全国道路客运市场运力短缺严重,为了解决此问题,原交通部实施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的基本政策,调动客运企业的积极性,采取单车承包经营,最后发展为挂靠经营。公司化经营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经营方式,它有利于实现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巨大。但不管是挂靠经营还是公司化经营,都存在自身优缺点,笔者将在下面分析两者的优缺点。

一、道路客运企业挂靠经营

⑴挂靠经营的优点

1、对于道路客运企业,挂靠经营是有效的募股集资的方式。

由于发展的滞后性,中国道路客运企业很少有上市的大型企业。只有极少数的大型客运企业可以通过上市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但是对于大多数的中小型道路客运企业来说,这条路走不通,所以必须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来获得自身的发展。通过挂靠经营,道路客运企业可以向挂靠车辆收取管理费,而且挂靠车辆所有权也是属于企业的,这可以迅速壮大企业的资金实力。

2、挂靠经营有利于企业整体实力的提升。

通过挂靠经营,可以使企业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同时,被挂靠企业还可以较容易获得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一些优惠政策。通过自身实力的提升,道路客运企业可以迅速的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

3、挂靠经营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运力,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客运输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需求,从而对客运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目前的发展水平下,仅仅依靠客运企业自身的实力来满足这种运输需求显然是困难的。挂靠经营可以使社会中的闲置车辆充分参与到道路客运中,组织起较大规模的生产经营活动。

4、挂靠经营可以使个体运输户更有效的参与到道路客运市场的竞争中。

因为大部分的运输线路经营权都掌握在国有运输企业当中,所以个体运输户要想参与市场竞争是很困难的。个体运输户在行车安全,车辆保养等方面不够重视,抗风险能力小,使得其经营举步维艰。而通过挂靠到大型运输企业,这些弊端可以被有效的解决。

⑵挂靠经营的缺点

1、挂靠经营使得旅客运输的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缺少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规范挂靠经营中运输从业者的各种行为,导致运输从业者只注重自身利益,不关注质量的提高,拒载、卖客等行为屡见不鲜,这就使得旅客运输的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2、实行挂靠运输的个体从业者安全意识淡薄。

我国道路运输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这是一个很大的现实,而且在短期内很难改变,个体从业者安全意识淡薄,"多拉快跑、疲劳驾驶"的现象随处可见,这就导致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3、实行挂靠经营的客运企业管理难度大。

松散的挂靠经营埋下严重安全隐患,由于缺乏整体性,导致一些很好的交通运输政策措施很难在这些企业之中广泛应用,而且协调起来也相当不易,这就加大了企业的管理难度。

⑶挂靠经营对市场的适应性

企业销售增长率与市场占有率是分析企业市场适应性的两个重要指标,笔者在此简单加以陈述。

通过对资料的总结,笔者发现在实行挂靠经营的初期,挂靠经营方式在客运企业中增长很快,实行挂靠经营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也不断攀升,在初期,挂靠经营方式对市场的适应性是很强的。而到后期,特别是交通部门出台禁止挂靠经营的政策法规之后,名义上的挂靠经营便迅速消失了,公司化经营在客运市场中的地位得到不断加强,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这说明挂靠经营的方式对市场的适应性变弱了,然而这并不是挂靠经营方式本身存在问题,而是缺少规范与引导的手段,对这一点,笔者将在文章后面详加论述。

二、道路客运企业公司化经营

⑴公司化经营的优点

1、实行公司化经营,有利于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

公司化经营,有利于企业整体协调性的提高,管理也比较容易。随着市场经济特别是公路客运市场的逐步发展、管理手段的日新月异,企业为了追求并实现利润最大化,必然要求将经营权转让模式转变为公司化经营模式。

2、公司化经营有利于企业走向集约化经营之路。

实行公司化经营,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从而可以较为容易的实现规模化经营,公司化经营方式可以降低运输企业的管理成本,有利于引导企业走向经营组织化、管理科学化、专业化与集约化的道路。

3、公司化经营有利于客运企业的安全生产

实行公司化经营,企业的管理制度、措施、程序等比较健全,利于统一、规范化管理,实行奖罚分明,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证安全生产的进行。

⑵公司化经营的缺点

1、实行公司化经营的企业可能因为缺少活力而逐渐衰败

实行公司化经营不像个体挂靠经营那样灵活,尤其是高层管理决策出现失误时,可能导致整个企业的衰败,而个体挂靠经营由于较少受到企业决策的限制,可以保持较好的自主经营。

2、公司化经营可能导致运输市场上垄断企业的出现。

公司化经营的一个目标就是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如果没有有效的政策措施规范这种扩张,市场上就有可能会出现恶性扩张,从而导致企业的规模虽然壮大了,但是规模经济效益却消失了,而且,通过这种扩张,垄断企业的出现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这将对整个道路客运行业产生极大的影响。

⑶公司化经营对市场的适应性

由于受到政策法规的鼓励与提倡,公司化经营的发展势头很好,由于挂靠经营被禁止,所以目前整个道路客运行业中普遍采用的都是公司化经营的经营方式。笔者也认为,公司化经营对市场有很好的适应性,国家应该鼓励公司化经营方式的发展。

三、禁止道路客运企业挂靠经营是否合理

《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第五条规定:"国家实行道路客运企业等级评定制度和质量信誉考核制度,鼓励道路客运经营者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经营,禁止挂靠经营。"道路客运企业挂靠经营被明令禁止。

诚然,挂靠经营方式如今出现了很多弊端,各种问题慢慢暴露了出来,但是笔者认为,这并不是挂靠经营本身出现了问题,而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当中,缺少了必要的限制、规范与引导。不能否认,挂靠经营在实施初期对我国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正是由于挂靠经营的巨大优点,导致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很少的限制,导致了其畸形的发展。

同时,挂靠经营并不是阻碍了整个道路客运行业的发展,而是缺少了规范性的指导。片面的根据表面现象就对挂靠经营实施禁止是不合理的。挂靠经营的优势方面没有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从资源配置角度来看,挂靠经营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运输企业和个体运输业户的优势资源整合,在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的同时,增强了个体运输业户的抗风险能力;从行业管理角度来看,有利于道路运政部门对个体运输业户实施有效的管理;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在运输组织、车辆运行、事故处理等方面都有利于市场的有序化、规范化。

笔者认为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对这些实施挂靠经营的企业进行引导和规范,充分发挥挂靠经营的优势,并鼓励企业实行公司化经营方式,从而使得公司化经营方式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通过竞争优势来逐渐取代挂靠经营方式,而不是政府用一刀切的方法,直接禁止挂靠经营在道路客运行业的应用,毕竟在现阶段发展状况下,挂靠经营方式对道路客运行业还是可以起到推动作用的。

参考文献:

[1]何朝平,马天山,道路客运挂靠经营需要正确引导[J],综合运输,2004/12

[2]黄跃华,挂靠经营利弊谈,运输经济世界[J],2006/11

个体经营的优缺点篇5

【关键词】连锁经营;营销缺陷;管理模式

连锁经营最早产生于1859年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广泛发展,逐步普及,如今企业连锁经营管理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反映了连锁经营所拥有的在诸如价格、品牌、渠道等方面极大的营销优势,但同时连锁经营也存在着诸如灵活性降低、营销风险加大等的缺陷。因此,在研究中了解其优点和缺陷,可以让我们在应用连锁经营模式时规避其缺陷,更好地运用它的优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一、连锁经营的基本模式

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门店,通过一定的联结纽带,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一个联合体,在整体规划下进行专业分工,并在此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和标准化运作,最终使复杂的商业活动简单化,以提高经营效益,谋取规模效益的一种经营方式。连锁经营有三种基本模式:直营连锁、特许连锁和自由加盟。

1、直营连锁。直营连锁又叫做正规连锁,是连锁总部通过独资、控股或吞并、兼并等途径开设门店,发展壮大自身实力和规模的一种形式。直营连锁开设的各门店的资本同属于一个所有者,归一个企业、一个联合组织或一个人,各门店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直营连锁的核心是管理经营者的高度集中统一,因为直营连锁的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完全集中在总部。

2、特许连锁。特许连锁是总部与加盟店之间依靠契约结合起来的一种形式。特许连锁实行所有权的分散与经营权的集中。加盟店对其各自的门店拥有所有权,店长是加盟者,不受聘于总部,加盟店甚至还有用工和进货权,但是经营权高度集中于总部;特许连锁的核心是特许权的转让。

3、自由加盟。自由加盟又叫自愿连锁或合作连锁,是企业之间为了共同利益而采取的合作关系,是现有的独立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之间的横向或纵向的经济联合。自由连锁可以说是中小企业对抗大型连锁企业垄断而自发的联合组织。它最大特点,在于各门店在所有权和财务上是独立的,与总部没有所属关系,只是保持在经营活动上的协商和服务关系。

二、我国连锁店经营现状

我国连锁经营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我国,连锁经营主要和超市、便利店、百货店、专卖店四种结合在一起。其中超市、便利店是主力业态。我国的连锁经营是从超市起步的。

1、连锁经营规模太小,效益不佳

连锁商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实现规模经营,连锁经营是规模优势的具体体现,它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更合理配置,从而使企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根本性优势是规模大、费用低、成本少、价格廉,这是连锁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连锁经营规模太小、网点布局不合理、市场定位趋同化、效益不佳是当前连锁商业主要问题之所在。现在多数连锁企业只有几家分店,规模过小,致使统一进货带来的价格折扣和成本降低有限,无法产生明显的规模优势。

2、连锁经营规范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滞后

目前,除部分中外合资的连锁店和少数几个国内连锁公司比较规范外,绝大部分连锁店仍未实现标准化经营,未能达到管理上的集中化和一致化。有些连锁店只停留在形式上,甚至没有统一的配送中心。在管理方面,未能遵循同类连锁店在进货、广告、物流、形象设计等方面的独特要求和内在规律的统一,而是照搬单体店管理的办法。内部经营管理科学化程度较低,管理职能的分工与协调缺乏科学性,以致连锁经营规模优势、价格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3、缺少资金和人才

由于国外竞争力量的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的连锁经营业不再是从前不受外界干扰的低水平竞争了,而是高科技基础上的资金和人才的较量。现代连锁企业更需要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并能掌握现代技术设备、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由于我国连锁业发展较晚,这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目前我国连锁店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高级管理人员稀缺。

三、我国连锁店经营的对策分析

1、采取多种形式,实现企业规模扩张,提高规模经营水平

世界各国的连锁店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连锁,普遍具有相当规模,大部分是集生产、加工、采购、仓储、零售于一身。因此,发展连锁经营,必须拓宽发展思路,打破行业、部门、地区界限,在对现有连锁企业进行调整、兼并、重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连锁企业中店铺的数量,扩大经营规模。通过政策引导,把众多的中小型商业企业联合起来,发挥规模优势,实现规模效益。

2、促进规范化发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连锁商业管理是利用现代科学与人工操作相结合的管理,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紧密相连的。要求广泛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技术含量,以此促进连锁商业现代化,提高流通效益。这就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使连锁企业的管理目标和各项具体操作规范得以实现,必须开展多层次的人才培训和员工培训。

个体经营的优缺点篇6

【关键词】配送模式;优缺点分析;配送模式

1.自营配送模式

自营配送模式是指企业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由企业自身筹建并组织管理,实现对企业内部及外部货物配送的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企业供应、生产和销售的一体化作业,系统化程度相对较高,既可满足企业内部原材料、半成品的配送需要,又可满足企业对外进行市场拓展的需求。

1.1主要特征

目前部分零售公司采用以自建为主的物流系统发展战略,投资建设自己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实行统一配送。特别是在常温仓储和冷冻品及生鲜产品仓储方面,更为普遍。这是目前国内生产、流通或综合性企业所广泛采用得一种物流模式。企业通过独立组建物流中心,实现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场、店的物品供应。

1.2优缺点分析

1.2.1优点

(1)整个物流体系属于企业内部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企业经营部门关系密切,能够更快速、灵活地满足企业在物流配送业务上的时间、空间要求。

(2)整个环节流程一体化,实现准时采购,增加批次,减少批量,调控库存,减少资金占用,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盈利能力。

(3)可以合理地规划管理流程,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减少流通费用。

(4)可以对供应链各个环节有较强的控制能力,有利于企业对供应和分销渠道的控制。

1.2.2缺点

(1)一次性投资大。配送体系涉及运输、仓储、包装等多个环节,一次性投资较大,占用资金较多。

(2)管理成本增加。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物流部门只是一个后勤部门,物流活动也并非为企业所擅长,自营配送往往要花费企业过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

(3)专业化程度低。企业自营配送一般只服务于自身,由于规模有限,导致物流成本过高,专业化程度低。

2.第三方配送模式

第三方配送模式是指交易双方把配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来完成的一种配送运作模式。大型连锁零售公司通常配送业务量大,即使建有自己的配送中心和较为完善的配送体系,在某些业务方面仍然需要与第三方物流公司产生业务合作,即超市配送的部分外包,在配送方面实行厂商协作共同完成。特别是在长途运输、区域仓库等方面的业务,外包优势较为明显。

2.1主要特征

中小型连锁企业由于规模小、配送业务量相对较小、资金实力方面的欠缺,不适于自行建设如配送中心等一些投资大、回收期长的服务性项目,因此这些企业通常与社会性专业配送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有效利用第三方物流配送,完成仓储和配送任务。

2.2优缺点分析

2.2.1优点

(1)零售企业可以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把物流配送辅助功能外包给第三方,可以使连锁零售企业将主要资源集中在擅长的核心业务上。

(2)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资本周转。第三方配送模式避免了零售企业在物流设施上的投入,节约了企业资本,加速了资金周转。

(3)获得专业化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能不断地更新信息技术和设备,满足零售商的个性化配送需求;可以提供灵活多样的服务,为零售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2.2.2缺点

(1)零售企业不能直接控制物流职能,不能保证供货的准确和及时,不能保证顾客服务的质量和维护与顾客的长期关系。

(2)目前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配送服务标准化程度低,物流配送运费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随着第三方物流的不断发展,这一现象正在得到改善。

3.共同配送模式

共同配送是连锁零售企业之间为了提高配送效率,实现配送合理化而建立的一种功能互补的配送联合体。共同配送可使多家连锁零售企业联合起来,实现整体的物流配送合理化,在互惠互利原则指导下,共同出资建设配送中心,共同制定计划,共同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一些经营规模较小或门店数量较少的连锁零售企业常采用这一模式。

3.1主要特征

共同配送模式既能减少企业的物流系统投资,充分合理地利用物流资源,有效控制商品质量;同时还可促进质量管理制度化,将分散于各中小型连锁企业的物流设施集中起来形成合力,高效率、低成本地为有关企业提供物流服务。

3.2优缺点分析

3.2.1优点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各企业物流设施所有权不变,但可以针对各自特点和客户分布情况建立协调机制进行配送,对于同产业来讲,共同配送模式可以提高配送规模,有利于发挥规模优势;参与共同配送的各企业既节省大量物流设施设备、人力资源的投入,又有利于实现配送的专业化程度。

3.2.2缺点

(1)组织协调难度大。各零售企业对货物的配送都有一定的要求,包括时间、地点、安全、数量等都多少存在差导,这些要素统一起来难度较大。

(2)利益分配难度大。共同配送所实现的利益在各零售企业之间进行分配时,缺乏客观的标准,难以做到公平、合理地分配配送费用。

(3)商业秘密保密难度大。共同配送的基础是信息(部分)共享,运作过程中难免出现商业信息泄密情况。

4.物流一体化配送模式

物流一体化是指企业内的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或者不同企业之间通过在物流上的合作,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以达到实现整个物流系统最优化配置的目的。

4.1主要特征

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可分为三个层次: 物流自身一体化、微观物流一体化、宏观物流一体化。物流自身一体化,是指物流作为一个系统的观念得以确立,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系统内部的各个环节趋于完备,并能够协调运作,向系统化方向发展。微观物流一体化,是指物流已被市场主体企业提高到企业战略地位,并通过物流战略形成了不同企业之间的联盟关系。

4.2优缺点分析

4.2.1优点

(1)配送企业可以直接组织到货源及拥有产品所有权和支配权,可获得一定的资源优势。

(2)实现一体化物流有助于缓解和消除部门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物流与生产、营销的关系密不可分,进行一体化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总成本。

(3)物流一体化管理可以增强企业的柔性和敏捷性,强化供应链的整体优势。

4.2.2缺点

不利于实现物流配送活动的规模经营,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销售的制约。同时,生产企业采取销售配送模式直接配送自己的产品,往往难以获得物流方面的优势。

5.配送模式比较

四种常用配送模式优缺点和适应条件对比如表1所示。

个体经营的优缺点篇7

关键词: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1-0159-02

1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现状分析

1.1 市场营销意识淡薄,对引导客户消费重视不足

我国商业银行对“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营销观念的认识停留于表面,没有对市场营销在商业银行中的地位给予足够的认识,致使商业银行不能从长远的角度把握对市场的分析、定位和控制,客户的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造成工作的被动和不利的竞争局面。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发展永恒的主题,应该说,这几年,我国商业银行为了实现扩大销售、分散风险、增加盈利的要求,创新了不少金融产品,极大的丰富了银行的业务品种,这些创新产品虽然是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但由于银行未能将金融产品创新和产品促销并重,创新和营销脱节,后续对客户的消费引导工作不到位,其中有不少功能尚“养在深闺人不知”,工作做了很多,但没有做透,其结果往往不能尽如人意。

1.2 内部营销对外部营销质量缺乏科学的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

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营销中,普遍的存在着重视市场竞争而忽视目标市场定位的问题。面对激烈的竞争态势,各家商业银行加大营销力度,从经营种类多样化、方法多样化、手段现代化等方面积极参与竞争。但商业银行由于营销理念模糊以及种种客观原因,在市场调研方面做的不够,没有把市场调研和客户分析放在应有的位置,也没有形成健全的市场调研、客户分析组织体系和信息网络对客户、业务、行业及区域等的贡献度尚处于粗放阶段,大多数商业银行在市场定位上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各家银行面对同样的目标市场采取同样的竞争策略,推出大致相同的金融产品,对于客户来说,除了银行名称不一样,银行之间相差不大,难以满足差异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服务的要求。

1.3 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缺乏总体策划与创意,产生盲目性和随机性

商业银行个体形象不鲜明,缺乏市场感染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于自身定位和目标客户选择都存在缺失,在此情况下组织的市场营销活动往往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银行自身形象的不明确,也使市场营销的效果大打折扣。

1.4 促销手段组合缺乏系统性,客户经理营销队伍过于庞大

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实施过程,一般都表现为单一的、独立的行为,缺乏系统、协调的实施计划。往往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而且商业银行实施管理体制改革后,客户经理制度被引入银行日常经营活动中。但众多客户经理,各自负责一块内容,服务功能单一,缺乏“一人通”式客户经理负责制行为,使客户经理制的作用大打折扣。

2 新时期对改进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建议

2.1 做好重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

由于不同的客户给银行带来的价值是不同的,关系营销强调对顾客进行分类管理,以保证将重要的资源用到主要的顾客身上,避免资源的浪费。将服务重点瞄准优质客户,把满足优质客户的需求作为服务政策的基本取向。对重点客户的维护措施有:

(1)针对高端客户资金大进大出、信贷需求也大的特点,实行专车上门送票、收现、送现服务;

(2)在营业大厅设立大户室或专门柜台,为重点客户提供免排队服务甚至提供预约上门服务、提醒服务;

(3)开展知识维护,提升服务档次。建立重点客户定期走访制度,及时了解其对银行工作的意见和业务需求,并定期为其提供丰富的金融信息、政策、外汇管理、法律法规、经济和金融形势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可以邀请各路理财名师为重点客户提供在外汇、房地产投资、股票、基金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和理财咨询。举办一些音乐、文化沙龙,让客户体会到银行所提供服务的文化品位,使其感到与众不同。

(4)情感维护。市场营销最大的挑战不仅仅是售出一种较好的产品,而是从人的情感开始通过营销服务的各个环节系统取得消费者最终的情感认同,最终达到吸引消费、创造和挽留客户的目的。所以客户经理在工作中不仅要做产品推销者,在常规的金融维护之外,在能力范围内还能帮客户解决难题,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朋友关系。

2.2 完善客户经理制度

首先加强对客户经理的培训。应制定一系列的培训方案,加强对客户经理进行各方面的培训。精心挑选一批具备一定金融专业知识、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优秀员工,对其进行理财方面的全面培训,并专门组建个人理财工作室,建立一种品牌效应,让这些业务素质优秀的客户经理为重点客户提供一对一的理财服务。建立客户经理间的相互沟通学习机制,定期举行客户经理交流会,让客户经理对营销客户的经验和心得与大家共同分享,达到共享心得、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营造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

2.3 加强产品创新

(1)加强产品总体规划,构建产品知识体系。

首先要加强对产品体系的总体规划,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对现有的金融产品进行梳理和归并,建立起统一的《银行产品手册》,将银行的每一种产品的标准信息,包括产品的标准名称、定义、特点、销售渠道、销售流程等一一列出,实现产品使用过程的标准化、流程化控制。运用数据库构建统一的产品信息库,使各种产品资源能够通过网络实现全行共享,让前台营销人员能第一时间知道银行推出的新产品信息。

其次要创新产品管理模式,推行产品经理制。针对目前银行各产品管理分布在不同部门的情况,需要整合产品研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产品管理部门与营销部门的联动机制。产品管理部门主要及时了解市场变化并研发新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加强对客户经理的培训和产品宣传,对产品的销售情况、客户评价进行追踪,这样才能不断适应客户需求、不断改进产品。客户经理主要负责市场与客户,这样组成产品经理与客户经理的业务团队,使产品管理与市场销售相互协调配合,体现了分工协作和突出“专业化”的特点。

(2)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

首先要健全机构,强化中间业务的管理,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中间业务综合考核体系,将开展中间业务的种类、数量、带来的存款收入作为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年度责任目标一同进行考核,调动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要坚持中间业务创新。加快发展证券市场上银行中间业务,与券商开展银行同业拆借、国债回购,以及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发行企业债券等;积极开展咨询业务,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和人才优势对企业和个人开展有关资产管理、负债管理、风险管理、投资组合设计和家庭理财、估价等多种咨询业务,通过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最大限度地争取客户、开拓市场。

参考文献

个体经营的优缺点篇8

关键词:高校餐饮 自主经营 外包经营

中图分类号:G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106-01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食堂经营形式也日趋多样化,从自主经营到承包经营,从承包经营到外包经营,餐饮服务的市场化、企业化日趋成熟,如何降低伙食成本,稳定伙食价格,提高食堂的服务质量和经济运行效益,提升公办食堂的竞争力和加强承包经营、外包经营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成为高校后勤餐饮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我校食堂由自主经营到部分自主经营,部分引入外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两种不同经营模式现阶段并存的必要性。

一、高校餐饮自主经营与外包经营的优缺点

(一)高校餐饮自主经营的优缺点

1.自主经营的优点。学校具有经营的主动权,可以真正提高服务质量,让利给学生,社会效益显著。食品卫生安全可以得到保障。食品质量、伙食价格等学校能够有效监控。

2.自主经营的缺点。管理队伍薄弱,制度不够健全。缺乏一套责权利相结合的分配激励机制,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员工思想上缺乏竞争意识,没有内忧外患意识,认为学校里的学生不得不在食堂就餐,以至于思想上不思进取,管理手段不科学,经营方式不创新,面对市场的变化缺乏应变能力。原料采购环节因信息有限,较难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原料;加工及成品的销售环节缺乏节约开支,控制成本的意识和行为,材料浪费、毁损等不合理,消耗大。烹饪技术一成不变,无专业人员研究膳食搭配,菜色单调。

(二)外包经营的优缺点

外包的优点简单点说,就是什么也不用操心,全托式的交给承包人负责,只负责一些日常食品卫生安全,食品质量、伙食价格监督,及每月往来账务结算。管理流程简化,菜肴品种多样,就餐质量得以提高。

缺点就是承包人有很多都是昧着良心做食堂,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也许开始好点,后面就很差,用的食品有很多是变质的,食堂监督也很麻烦,通常承包方都会和负责学校食堂的人搞好关系,较难监督。卫生部办公厅《关于2010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的通报》中,2010年共报告学生食物中毒事件37起,中毒2086人,死亡1人。其中26起发生于学校集体食堂,中毒1541人,发生在集体食堂的中毒人数最多,占中毒总人数的28.25%。从食物中毒原因来看,学生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分别占学生中毒总数的45.95%和46.6%。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主要是由食物污染或变质、生熟交叉污染等原因引起。这样的局势下,餐饮外包是否能让广大师生吃的放心呢?

二、自主经营与外包经营的博弈

(一)自主经营是学校餐饮服务的定心丸

自主经营模式下,食堂的各项资产、设备由学校投入,食堂的管理人员及员工都由学校选聘,食堂经营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也由学校制定。食堂经营管理学校说了算。食堂经营的各种食材集中定点采购,保证了采购环节的食品卫生安全;且食堂员工耳濡目染都深知学生饮食安全的重要性,加工销售环节的食品安全也能得到保障。物价飞涨的今天,自主经营模式的优势自不必说,学校给予食堂多种形式的补贴,食堂也能体谅学校的难处,尽量保持基本大伙价格的稳定,让广大师生能吃得放心,吃得实惠。

(二)外包经营是学校餐饮服务的新方向

外包经营模式下,学校只提供经营场所和基本的经营设备,餐厅的改造装修及后续周转型资产都由承包方投入。学校还可以收取风险保证金及一定的管理费,对于食堂的补贴也可以适当减少,学校财务上的压力骤然减轻。外包经营的食材一般都由外包方片区统一采购配送,原料成本降低了,伙食价格也相对低廉,且有自主经营的大伙牵制,外包方也不得不维持伙食价格的合理稳定。外包方一般都配有专业的营养师,可提供品种多样,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师生不断提高的饮食需求。

(三)自主经营与外包经营能否和平共处

我校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保留了食堂一楼的自主经营模式,食堂的二楼、三楼对外公开招标,选取资质较强,在多家高校经营餐饮的两家企业进驻,改头换面的餐饮经营一下就吸引了大批的学生,仅开学的第一个月餐厅(二楼)营业收入高达原自主经营时的三倍,最为可喜的是自主经营的一楼餐厅及教工餐厅也明显感受到来自外包经营的巨大压力,积极创新菜肴,改善服务态度,加强管理,节约成本,全力投入到这场前所未有的竞争中来。众所周知,有竞争才会有发展,才会出效益,广大师生才会得到更好更优惠的服务。当然因为自主经营食堂的牵制,外包经营的餐厅也不得不时刻关注伙食价格的合理稳定,不能肆无忌惮的提高餐饮价格,降低服务质量,赚取超额利润。而且学校有自主经营的餐厅做保障,就掌握了餐饮经营的话语权,可以有效地对食堂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对师生的投诉做出及时处理,让广大师生吃的健康、吃的放心、吃的实惠。

总之,高校饮食工作是维护学校的教学、科研及师生员工生活服务的最具基础性和重要性的工作。开放校内餐饮市场,既要符合市场规律、产业规律和教育规律,又要符合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为了确保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的稳定,适应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这种循序渐进的开放,不失为一种稳妥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当然这种探索和实践,必定会和原有的经营管理方式发生碰撞,会产生各种新的问题需要思考、研究、解决,但其最终目的都是要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2010年全国食物中毒报告情况的通报》.卫办应急发〔2011〕26号[DB/OL]moh.省略.2010.03.02

2.惠志祥.对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1)

3.向立志.高校食堂外包模式下的权利让渡和风险管理[J]会计之友,2009(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