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社会市场调研报告8篇

时间:2022-03-05 05:26:34

社会市场调研报告

社会市场调研报告篇1

调研报告

可行性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导演自我培养计划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反方论证

关于母亲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广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调研报告

关于《导演自我培养计划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反方论证

关于母亲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广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调研报告

关于三年级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关于修建旱冰场的可行性报告

关于青春交际舞协会的可行性报告

国务院研究室《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中学高中英语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高校调研报告之外联篇

高校调研报告之人力资源部

赴北京朝阳区东风乡辛庄村调研报告

甘肃西部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服装市场调研报告

对宿迁医改调研报告“十点质疑”之回应

锣鼓书目前的传承机制

整治学校周边环境调研报告

下乡期间调研报告

导演自我培养计划可行性分析报告

当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状况调查报告

德钦县奔子栏之行调研报告

大学生学车调研报告之调查方案

大学生食品消费市场调研报告

资源与环境学院大学生暑假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开题报告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报告

大学生劳尔的故事之劳尔的社会调查报告

北京图书市场调研报告

北大课题组宿迁医改调研报告(上)

安阳师范美术学习实习教学调研报告

关于火眼晶睛的调研报告

关于二十岁之前废掉的可行性报告

《大学生生活质量调研报告》评介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我国农民工的生存现状

《少儿读经解经点评录》可行性报告

“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市场调研报告篇2

调研报告

可行性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导演自我培养计划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反方论证

关于母亲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广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调研报告

关于《导演自我培养计划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反方论证

关于母亲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广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调研报告

关于三年级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关于修建旱冰场的可行性报告

关于青春交际舞协会的可行性报告

国务院研究室《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中学高中英语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高校调研报告之外联篇

高校调研报告之人力资源部

赴北京朝阳区东风乡辛庄村调研报告

甘肃西部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服装市场调研报告

对宿迁医改调研报告“十点质疑”之回应

锣鼓书目前的传承机制

整治学校周边环境调研报告

下乡期间调研报告

导演自我培养计划可行性分析报告

当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状况调查报告

德钦县奔子栏之行调研报告

大学生学车调研报告之调查方案

大学生食品消费市场调研报告

资源与环境学院大学生暑假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开题报告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报告

大学生劳尔的故事之劳尔的社会调查报告

北京图书市场调研报告

北大课题组宿迁医改调研报告(上)

安阳师范美术学习实习教学调研报告

关于火眼晶睛的调研报告

关于二十岁之前废掉处男的可行性报告

《大学生生活质量调研报告》评介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我国农民工的生存现状

《少儿读经解经点评录》可行性报告

“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市场调研报告篇3

调研报告

可行性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导演自我培养计划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反方论证

关于母亲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广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调研报告

关于《导演自我培养计划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反方论证

关于母亲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广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调研报告

关于三年级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关于修建旱冰场的可行性报告

关于青春交际舞协会的可行性报告

国务院研究室《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中学高中英语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高校调研报告之外联篇

高校调研报告之人力资源部

赴北京朝阳区东风乡辛庄村调研报告

甘肃西部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服装市场调研报告

对宿迁医改调研报告“十点质疑”之回应

锣鼓书目前的传承机制

整治学校周边环境调研报告

下乡期间调研报告

导演自我培养计划可行性分析报告

当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状况调查报告

德钦县奔子栏之行调研报告

大学生学车调研报告之调查方案

大学生食品消费市场调研报告

资源与环境学院大学生暑假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开题报告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报告

大学生劳尔的故事之劳尔的社会调查报告

北京图书市场调研报告

北大课题组宿迁医改调研报告(上)

安阳师范美术学习实习教学调研报告

关于火眼晶睛的调研报告

关于二十岁之前废掉处男的可行性报告

《大学生生活质量调研报告》评介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我国农民工的生存现状

《少儿读经解经点评录》可行性报告

“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市场调研报告篇4

近年来,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不断增多,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也日益丰富,企业社会责任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利用文献综述法拟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计量方法、影响因素及其市场反应进行探究,以期为学者的实证研究提供基础。

一、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计量方法

在国内外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中,主要提及了四种方法来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进行计量,包括社会责任会计法、声誉评分法、内容分析法和指数法。

Abbott W F和Monsen R J(1979)以内容分析法对财富500强企业的年报进行分析,制定了一个企业社会参与度披露指数,研究表明企业社会参与的多少、范围、方向以及企业参与对企业利润的影响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宋献中、龚明晓(2006)综合运用了指数法和声誉评分法对企业年报中的社会责任信息进行了研究。在仔细阅读和分析了510家样本公司的年报后,从17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中选取17个指标制作成问卷调查表,要求选中的某类被调查者从决策价值和公告关系价值这两个角度对每个指标进行打分。研究发现,企业年报中社会责任信息的价值较低。

吉利、张正勇和毛洪涛(2013)从安永国际、润灵环球、金蜜蜂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等9家知名社会责任报告评估机构提及的18个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特征中浓缩出6个特征,编制出问卷调查表,并根据回收的问卷进行实证分析,检验选取的质量特征的准确性和重要性。

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

国内外学者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上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规模、盈利水平、董事结构、行业类型、股权性质等是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的重要因素。Amar和Boujenoui(2007)以2002-2004年加拿大587家非金融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在控制相关变量,如:企业规模、财务杠杆、企业业绩等变量的情况下,实证检验股权结构、董事会构成以及企业领导层结构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企业治理信息披露质量负相关,董事会独立性与企业治理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

张正勇、吉林和毛洪涛(2012)分别以公司治理总指数和公司治理分指数研究了公司治理?ζ笠瞪缁嵩鹑涡畔⑴?露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公司治理整体上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其中股权结构治理和管理层治理的影响较明显。研究还发现,顾客远近度、行业竞争度和企业规模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显著正相关。

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市场反应关系

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外开始有学者研究市场对污染报告的的反应,如Blacconiere and Patten(1994)、Patten and Nance(1998)等。污染报告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所要披露的内容之一。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内容的多少和好坏可能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Guidry 和Pattent(2010)使用标准市场模型法来分离可持续发展报告首次日前后的市场收益未预期的变化,研究发现:平均而言,市场对可持续报告的没有显著的反应。而在进行横截面分析时发现,高质量的报告会带来更加积极的市场反应,这些结论在控制了企业规模和行业属性后仍保持不变。

建立于我国市场是有效的基础上,国内开始出现社会责任与市场反应的研究。江炎骏等人(2011)用事件研究法研究了市场对社会责任报告的反应,发现在事件窗口各时点的超额累计收益率均不显著异于零,接着又研究了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与市场反应之间的关系,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与超额累计收益率显著正相关,即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越高,市场反应越大。

朱松(2011)以披露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的452家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否会影响市场对企业的评价,以及是否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与市场评价显著正相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越高,市场的评价越好,投资者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越高。

阳秋林(2013)等人以我国沪深两市在2010-2011年经鉴证的社会责任报告的24家企业为样本,选取了十个事件窗口期,研究市场对经鉴证的社会责任报告的的反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鉴证的社会责任报告的会引起市场的正向反应,即经过鉴证的社会责任报告的,会导致超额累计收益率的显著增加,说明了经过鉴证的社会责任报告更能获得投资者的信任。

四、结语

社会市场调研报告篇5

十年来,世纪华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报刊零售发行市场监测和研究体系。我们力争坚持科学、公正、诚信的标准服务于整个报刊发行领域

记者:田总您好,感谢您接受《今传媒》杂志的采访。世纪华文创立之初的情景是怎样的?您是创始人吗?

田珂:世纪华文是1999年成立的,我是创始人之一。可以说1999年报刊市场化程度并不高,发行量的虚报也是一个令广告界头痛的事,但世纪华文的成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近十年来,正是世纪华文的不懈努力,得以服务近300家国内报刊媒体企业、8000多家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可以说,世纪华文是市场的产物。

记者:当初是什么样的一个原因让您选择了这个行业?

田珂:我上大学读的是报刊发行管理,毕业后到了《北京日报》做发行工作。1993年从《北京日报》出来后去了一家广告公司,然后又在报刊发行局工作到1999年。一直以来我的工作基本没有离开媒体这个圈子,对这个行业比较熟悉,做数据分析研究和我的专业基本上是对口的,也是看到了报刊发行的前景,所以就顺理成章地与两位同仁创建了世纪华文。

记者:听说您到世纪华文以后首先研发了一套报刊零售发行市场监测和研究的专业软件?

田珂:是的。报刊发行数据的监测,只靠人力去分析与调查会非常繁琐,我们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研发了SIS(study of issue sale)报刊零售监测软件,形成了一整套的研究体系,也就形成了如今世纪华文的研究与监测模式。这套软件可以非常科学地分析出报刊发行方面的指标优劣,使报刊媒体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及竞争对手在市场上的实际情况,了解市场走势并制定改进策略,寻找优势和广告价值,让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全面了解自己。这是世纪华文的研究体系之一。

记者:现在国内做第三方监测的数据公司并不少,像新生代、慧聪等。目前同类型公司之间的竞争是个什么样的态势?

田珂:目前竞争并没有进入到特别激烈的阶段,国内做得比较好的同类型公司在媒体数据统计方面都各有侧重、各有所长,我们侧重的是报刊的零售研究方面,其他公司有侧重电视收视率及广告研究的,也有侧重新媒体监测与研究的,有注重阅读率的,也有注重读者结构方面的,还有专业从事广告量监测的等等。这些数据可能不被普通的读者、观众、听众、网民等所重视,但是对于经营媒体的老板们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这也是他们每天都要思考,需要知道的问题。

记者:在国内报刊媒体研究领域,尤其是广告价值分析领域,与同类公司的竞争中你们的优势在哪里?

田珂:我们是最早对零售发行进行监测的一家公司,我们的主要优势在于报刊零售发行市场的监测与研究。零售发行的终端:报摊、报亭、超市、便利店、书店,这种客观数据的搜集。还有就是其他发行:个人订阅;单位订阅;个人购买等,现在我们主要通过零售终端的多种渠道进行监测,这种自主性消费对于广告主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属于主动消费,广告主一般愿意在这种媒体上进行广告投放。再有就是很多的报刊社提到的这种精细发行,或者说有效发行。一种理念认为,精细发行是把发行做到最节俭,一份媒体,比方说一份都市报,它发行20万份和发行25万份,可能从广告效果来说,基本上是一样的,多发行那5万份以后,也并没有给它带来相应的广告收入。实际上很多刊社、报社也都在总结这方面的经验,从一个角度说,我们做精细发行,做节俭发行,做有效发行。

我们的报刊零售监测目前已经达到36个城市,监测报刊900多种。2008年第一季度我们刚刚做的监测,已达到40多个城市,包括珠三角,包括长三角的这种监测。原来我们最早只做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随着广告主的需求包括重点城市、区域城市我们现在都在做。从广告的前景来看,继一线城市后,二三级城市已成为新的增长点。

记者:除了这个重点的优势,还有其他一些优势吗?

田珂:我们的其他优势在于访问团队的100%的非滞留面访、公正性、调研项目的细分,比如报刊几时上摊、销售的周期与销售高峰、滞销脱销的细分、覆盖率以及市场份额、信心指数等等,非常重视调研的专业性与科学性、时效性。此外,近十年来我们积累的庞大的数据也是我们的优势之一,介于这些数据的不断更新,我们对媒体的整个走势做出科学理性预测以及前瞻性的判断分析,比如新媒体加入后,对整个媒体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可以马上给出专业的分析与预测。

记者:世纪华文今年已经是第九个年头,回顾这些年,您怎样看世纪华文的发展之路?

田珂:我们是国内最早提出量化媒体运营的单位之一,我们一直在志于广告主、广告公司以及报刊社之间关系的和谐共存,我们一直在力争能够证明这个媒体的真实发行量、覆盖率,能够真正为广告主、广告公司提供一个非常客观、公正的第三方的数据,我们一直在做着努力。诚信是社会和谐之要素,也是世纪华文的生存之本。

发行量的认证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情,目前在中国要想做到真正的发行量透明,还需要漫长的市场调节的时间

记者:您对于国内媒体普遍虚报发行量这种情况如何看待?这种情况对于媒体的健康良性发展有多大损害?

田珂:发行量的认证在国内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监管体系,所以虚报发行量的现象屡见不鲜。国外有ABC体系,还有BPA体系,如果认证了哪家报刊社虚报了发行量,你所登的广告,可能要退还人家广告费,甚至还要被罚款。而在国内,这种现象没有。就是说,我做了认证,只是简简单单一个数字的认证,并没有这种惩罚的相关配套体系。既然没有惩罚体系那么虚报也就不是问题了。对行业的损害不言而喻,整个行业内报刊的发行量都被普遍抬高,最重要的是会产生一种不切合实际的浮躁心理,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记者:虚报发行量的现状,在短时期内可以改变吗?

田珂:较之前些年的发行量的虚报,近些年情况有所改善,市场透明度在增加,但完全改变很难。虽然有我们第三方监测,还有一些国家职能部门的管理,如国家出版物核查中心,依靠新闻出版总署的文件进行的强制认证等执行起来都有相当的难度。因此这种现象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失。这是一个多方利益博弈的过程。

记者:在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方面,世纪华文是怎样做到在数据上始终不受任何媒体、机构的影响和干预的,毕竟各方利益在许多时候很难调和,这个过程是不是会遇到很多困难?

田珂:我们每年定期做的四次监测调研,是不受任何报刊媒体委托的独立自主的研发行为,调研城市和报刊种类一般根据广告主的需求决定。媒体关注广告主的投放意向和变化等方面,反过来广告主一样关心杂志的销量、发展方向和趋势等。去年我们在36个城市做了此项调研,其中有20个大中型城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服务于广告主和广告公司的,我们会根据广告主的一些专项委托,对所监测的城市做出调整,比如2007年,增加了对甘肃地区的监测,因为从去年起关注甘肃的广告主增加了很多,这与我们国家大力开发西部城市相关。

记者:世纪华文到目前为止有没有遇到过事业上的瓶颈?

田珂:当然会有。世纪华文所从事的报刊零售监测项目,及版面监测、广告监测、内容监测、专项调研的服务内容,依然具有一定的市场超前性,一些在市场中具有品牌效应的报刊媒体,会有不同的市场需求,比如一家大的期刊系列,它在成立新刊之初,会主动购买世纪华文对某类期刊的研究成果,或委托我们做专项测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报刊,朝不保夕,没有实力来关注这方面的调研,但这本身是一个误区。品牌媒体之所以成为品牌,是因为它们的市场化程度高,只有更深入地了解市场才会更好的生存。每年新刊层出不穷,生存不下去的报刊也为数不少,而岌岌可危的报刊,才最应该向品牌报刊学习,关注来自市场的真实的声音,这是最直接的,也是最简单的一个道理。世纪华文近十年的努力,不仅仅得到品牌报刊的认同,同时也得到广告主与广告公司的认同。连续举办了六届的“报刊媒体广告价值报告会”已成为世纪华文的品牌,但世纪华文的发展,也同样需要更多报刊媒体的认同。

记者:经过这么多年的调查和研究,您对于如何塑造媒体品牌影响力的最新和最深刻的体会是什么?

田珂:这要从两方面来谈,其一,引导社会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是大众传媒永远的责任。因此,媒体品牌最高层次的深化和拓展应该是在倡导主流价值观层面上的。媒体品牌往往能够产生对社会经济、文化最深刻的影响,这是一般工商产品品牌所不能比拟的。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价值观的多元化趋势客观存在,媒体品牌更应该担负起引导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责任。其二,联合新媒体立体传播品牌。媒体要利用各种各样的现代传播方式和技术手段去满足受众所需,并尽可能保持受众对媒体或品牌更长久的联系,以此培养受众资本,建立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忠诚和长期的互动关系。受众的忠诚度得到培养,才会得到更多的广告主的青睐。

记者:作为一只研究行业的机构,您对如今国内报刊的发行有什么好建议?

田珂:不必追求量的多少,内容要追求新闻性、实用性、时尚性。这符合中国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因为读者在阅读你的期刊时,甚至会按照你上面的推荐去设计发型、着装、选择运动种类等等,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我认为不仅是报刊,所有媒体从定位角度都要追求实用性。越实用,离老百姓越近,就越受欢迎。同时也存在一个差异化竞争的问题。从目前报刊发展的趋势来看,报刊的行业细分、市场细分会更加鲜明,报刊媒体贴近大众,做出自身的特色是长久之计。

随着报刊市场的成熟与报刊媒体的进一步市场化,世纪华文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做中国最好的媒体发展咨询机构

记者:从贵公司2007年的媒体报告来看,更多的还是分析传统媒体的居多,但是现在新媒体的成长步伐非常迅速,为什么没有对新媒体的一些相关价值的监测与分析?

田珂:今年我们就计划进军网络监测这一块,对网络广告、网络读者群和流量等进行监测,目前预计和一家大的网络公司合作,具体是哪一家还没有最终确定。

记者:您认为未来中国的媒体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格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大概能占到多少份额?

田珂:新媒体肯定还是呈上升趋势的,传统媒体也绝不会消亡,两者的合作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充分地发挥两者各自的职能与所长。

社会市场调研报告篇6

一、引言

面临愈加严峻的环境形势,《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明确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等措施(新华网,2013),为解决环境问题指出了一条鲜明的制度路径。目前,如何利用规范的环境会计报告披露机制发挥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的作用,增强资本市场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关注和影响,促进企业自主履行环境责任,已经成为我国环境会计发展应用的关键。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在1999―2003年先后颁布了三份专门文件,从会计角度规范以生态效率为核心的相关披露工作。我国对环境问题特别重视,早在1979年就颁布了《环境保护法(试行)》,1983年将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1995年有文章针对跨国企业环境会计责任的相关披露问题进行了讨论(冯淑萍、沈小南,1995),而后国内学者在对比介绍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将沿着国内外学者对环境会计报告披露基础理论、内容框架及披露形式的研究脉络,整理已有的研究体系,分析未来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研究的趋势和方向。

二、环境会计报告披露基础理论研究回顾

(一)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的理论假设

企业进行环境会计报告披露主要依赖于三种假设:经济人、资本市场有效和信息不对称。关于经济人假设笔者不再赘述。资本市场有效假设主要强调信息传播的有效性以及信息反馈的有效性。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与会计准则结合的产物,国外对信息披露的研究便是立足于有效市场假说上的。信息不对称假设下主要包括委托和逆向选择两个方面。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在接受社会的环境资源经管权委托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企业对环境也承担着一种受托责任。企业环境信息在企业内部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具有不对称性,要减轻由这种不对称性引起的逆向选择和委托矛盾就必须对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充分的报告披露。

(二)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的两种理论

目前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的基础理论主要分为两类:自愿披露理论(VID)和社会―政治理论。前者以Lictal,Bewley & Li为代表,认为企业自愿披露是因为环境业绩能向股东传递信息。Glen Lehman(2004)指出自愿披露的本质是存在一种强制力使得企业将其经营活动在社会中实现合法化。英国工业联合会(CBI)环境管理负责人Blaza表示环境报告在未来应该超越“合规”的过程,不仅强调成本和负担,还要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自愿披露的方法(Blaza,A.J,1992)。然而目前的实证分析并没有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反映企业自愿披露的财务控制变量及企业股价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确切的结论(Ronald P.Guidry & Dennis M.Patten,2012)。后者是对政治―经济理论、股东理论、社会价值理论、合法性理论等相关理论的概括。Guthrise & Parker最早将政治―经济理论的概念应用于环境会计披露。Maltby认为企业披露社会环境报告不仅是显示他们对已有规范的顺从,也是为了显示企业特殊且重要的价值,所以企业会主动提升它们对社会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响应社会的需求(周守华、陶春华,2012)。实务中大多数国家的环境会计报告披露制度都是综合两种理论建立起来的,多体现为一定强制性制度与自愿报告披露的结合。欧盟在2001年修订后的“环境管理和审计计划”中详细规定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我国环保局在2008年试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7),要求满足条件的企业强制公开企业名称、法人代表,污染名称、排放方式、浓度,环保设施建设,应急预案4项内容。

(三)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的不同研究视角

目前有六个主要的研究视角:社会责任、组织合法性、可持续发展、信息经济学、经济后果以及决策有用。社会责任视角认为现代企业应当造福于整个社会,有义务承担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孟凡利(1999)在论述环境会计绩效披露时强调环境受托责任观为现代受托责任观在环境问题上的应用。组织合法性视角建立在“社会契约”之上,认为企业希望通过披露环境信息来维持其经营活动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合法性(Walden,W.D.& Schwartz. B.N,1997)。可持续发展视角主要是利用已有的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强调企业应该约束自身的经济活动,以有利于自然和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相关学者还延伸提出生态社会经济人观点(高红贵,2012)。信息经济学视角是以信息不对称为基础提出的,认为充分的环境信息披露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关键,同时借用博弈论中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的原理,支持了自愿披露理论。经济后果视角主要研究环境信息披露对资本成本和投资者决策两方面的影响。决策有用视角强调环境信息对那些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投资者可能会更加重要,可能会直接影响其对企业的投资欲望和兴趣。

三、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的内容框架、披露形式及应用

(一)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的内容框架及应用问题研究

1.报告披露的具体内容及框架

在具体内容上,联合国的《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仅仅指出环境成本和负债信息对清晰反映或进一步解释报表项目很重要(陈毓圭,1998)。国内孟凡利(1999)提出环境会计披露的系统内容包括环境问题的财务影响和环境绩效。其后学者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细分,概括为环境成本、费用、收益和负债,并列示了环境信息报告表和环境保护经济效果体系(耿建新、刘长翠,2003)。还有学者从信息需求者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提出应当按照各类投资者的信息需求进行相应的报告披露。实务中,1993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第92号专门会计公报,要求在财务报表中分别列报环境负债及可能收到的补偿,确认在其他方面承担的成本、分级管理的环境负债列示、或有事项、场地清理和监控成本等。1989年挪威通过了修订的《公司法》,要求公司在财务报告中披露有关污染物排放水平及公司环境清理目标制定和实际采取行动的相关信息。

在内容框架上,有学者将披露内容概括为七类(Geoff Lamberton,2005):(1)真实价值的性能指标列表,包括环境指标的一般特征、选择标准和环境绩效报告的有用性特征(如相关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比性以及均衡性(CICA));(2)自然资本细分的各存量目录列示;(3)替代传统会计的可持续会计估计成本;(4)投入支出分析;(5)生命周期分析;(6)环境违规事件的披露(WMC);(7)环境和社会影响的叙述性披露。还有学者从定性披露的角度将其归纳为:企业环境宗旨的声明;对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和认识以及相关具体措施;公司对人类与环境关系重新定位的声明;明确披露企业的社会规范、经济和环境目标是否达到及实现程度;对一套清晰全面的时序性的内外部指标的遵守情况,包括对水、能源、污染、二氧化碳排放等相关指标的遵守;对企业关于其环境活动是否“公平和平衡”确认声明(Michael John Jones,2010)。相关实务中,美国企业环境会计报告披露主要是围绕环境政策、环境成本和环境负债三个方面的框架体系进行的。日本环境省在《环境报告书指南2003》中要求企业综合披露环境保护成本、环保收益、环保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等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在《环境会计指南2005》中详细规定了相关具体内容,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实务中环境会计报告披露内容的偏向性

Neu et al. (1998)在对33家加拿大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分析后得出多数企业希望通过相关披露行为来塑造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印象。Michael John Jones(2010)研究发现企业披露其环境信息具有选择性,企业更愿意描述对其有利的消息并且在年报中呈现出内容的一般性和缺乏特色。而Raar(2007)在对澳大利亚企业的分析研究中发现70%的企业只提供定性描述,仅有7%的企业提供定量的、货币及非货币的分析。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选择性使得信息披露与环境绩效的关系变得复杂。虽然有学者如Clarkson, Li, Richardson & Vasvari(2008)强调环境披露与环境绩效的正相关性,但是学者Cho and Patten(2007)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与环境绩效呈负相关关系,环境绩效差的企业可能通过多披露以误导市场。

国内学者对相关报告披露现状的分析更多地集中在报告披露信息的完整性上。有学者在对国内具有强污染的30家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只有大约17%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包含了环境治理费用的测算,其余企业仅是文字说明,没有财务数据分析,其中披露治理费用测算的公司数据仍然披露不全面(耿建新、焦若静,2002)。张敏(2012)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例,通过对当前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的分析认为国内上市公司披露所占的比例偏低,披露所含环境信息价值低,披露内容缺乏相关性与可靠性,披露形式不规范、内容缺乏可比性,缺乏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

(二)环境会计报告披露形式及应用问题的研究

1.报告披露的形式

联合国1998年的《环境会计与立场公告》(陈毓圭,1998)尽管对披露形式提供了多种选择,然而就具体方面而言,仅仅提出依据重要性原则如项目金额、性质等按项目还是按大类进行信息披露。目前多数国家并没有明确规定固定的披露形式。多样的选择导致目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面临两个关键问题:披露的形式以及披露的频率(Geoff Lamberton,2005)。国内学者早期对环境信息披露形式的分析是区分对财务和环境绩效影响进行的,认为环境问题对财务的影响可以在现有框架中加以调整后披露,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的形式还包括了编制单独的环境报告(孟凡利,1999)。日本环境会计信息的公布形式主要有三种:(1)环境保护费用主体型;(2)环境保护效果对比型;(3)综合环境政策效果对比型(刘仲文、张琳琳,2007)。其将货币与非货币信息、定量与定性信息相结合,以便于报表的使用者清晰了解与环境问题相关的会计信息,且可比性强,有利于企业的环境管理。其《环境会计指南2005》规定的披露表格分为主表和附表。主表包括环境保全成本表、环境保全效果表等;附表则包括相关环境成本效果对比表和近三期的环境会计简要信息表及分析指标表。国内相关研究既有补充报告模式也有独立报告模式,强调独立报告更清晰且有利于改变环境信息披露的附属地位。近年来,一种将事项法与价值法相结合的新披露模式被提出,认为其可以弥补现行披露方式的缺陷(付程,2007)。

2.报告披露具体形式中对图表的偏向性

信息披露图表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几个美国学者对年度报表中图表展示的研究。Beattie,Dhanani & Jones等人研究发现在不同的国家和时期,图表误用、选择性陈列、测量的扭曲以及突出直观表象这些问题广泛存在。对于直观表象的研究,Courtis,Beattie & Jones 以实例显示企业通过操纵图表基线、误导的轴线、不合适的图表类型以及非传统的趋势展示等来达到增强或误导直观表象的效果。Michael John Jones(2010)研究发现图表在企业展示环境信息中广泛运用,空气污染、废弃物排放和能源消耗是环境报告中图表运用最普遍的领域;在众多图表中,立方柱是最通用的图表,占所有图表的50%;企业每年环境报告中使用图表的数量不具有同质性;冶炼、加工、食品特别倾向于使用图表;企业利用图表对信息使用者的印象管理意图明显;相对于文字,图表对信息使用者更具有吸引力。

四、综合评述

(一)基础理论的研究评述

国外对于环境会计及相关报告披露的理论研究较为成熟,从各个不同的视角进行了解释,进一步丰富了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的理论基础。研究的各个不同视角虽然表面上看相互独立,但是都是继承传统的决策有用、受托责任、信息经济学等不同的思路,是经济学、博弈论及其他社会经济科学在环境会计报告披露领域的综合应用和发展。不同的视角最终总结为两种不同的报告披露理论,分别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论述了环境会计报告的理论基础。目前国内外实证分析并没有对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相关的两种理论予以明确地证实或者证伪。有效实证研究的缺乏对后续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提出了要求。未来的研究一方面应当从基础理论上进行新的观点演绎,另一方面应当结合我国具体应用案例或者已有的市场经验数据进行理论归纳分析,以使相关实践更好地得到理论的指导。

(二)内容框架、披露形式及应用的研究评述

从环境会计的内容框架上来看,国内外都强调对环境会计中财务―经营情况、环境绩效和环境事件的报告披露,还强调了从信息使用者等角度对环境报告披露。目前国外对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的内容已经有了相当完备的论述,报告内容的合理性也在相关实践中付诸行动并得到验证。多样的报告披露形式在学术与实务中并存,具体报告形式的选择多取决于国家行业以及企业自身的宏微观经济、社会环境。实务中企业通过选择各自的披露形式报告自身的环境会计信息,反映出不同的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这些数据及其对应关系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做好了铺垫。

在未来研究中,报告披露内容框架和形式的研究可以先做基础案例研究,然后逐层总结归纳,最后在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形成有代表性的系统的框架形式。在研究过程之中,对企业选择框架形式标准的研究应当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在十八大提出“要让市场发挥出决定性作用”后,市场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加强,标准的研究应当结合到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去,以使报告披露的真实性、完备性、可比性等质量特征满足资本市场的要求,以使企业扣除环境影响后的净经营业绩在资本市场中有更好更广泛的反映。在证券市场中,证券价格作为对投资客体信息的综合反映也必然受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投资者用脚投票的结果,并通过市场中的证券价格波动予以实现,最终影响公司及管理层自身的利益。在有效市场中,理性的投资者当然要求披露包含环境会计信息的更全面的符合标准的公司信息,这也是市场监管机构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手段之一,而潜在的资本市场的不利反应也对公司管理层形成压力。探索与资本市场发展契合的内容框架和披露形式是本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在综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制定、修改编制报告披露的具体指导准则,以制度为基础,更有力地支撑环境会计报告披露在国内实务领域的发展。

(三)有待发展的研究领域

1.环境会计报告披露与资本市场的相关研究

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的发展要适应并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探索两者的关系首先要弄清楚环境会计报告披露所对应的资本市场的概念。一般认为的资本市场是资本(金)转换的场所,主要包括股权市场和债权市场。笔者认为这里还应当包括咨询服务市场和供销运作市场。咨询服务特别是信用评级是为资本市场服务并为资本转换提供价值参考的市场;供销运作是资本市场中最终实现价值增值的外在手段。另外还应当研究企业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的信息参与资本市场的机制。只有当企业的环境会计报告披露更广泛地参与到企业的资本市场中去,企业才会有更多的信息报告披露的动力。相关市场参与的研究主要是寻找披露信息产生的市场效果和市场反应转换机制。对于转换机制的研究应当是建立在信息传递和心理、行为研究等理论基础上的一个跨理论、学科领域的综合研究,而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以借鉴事件研究法来分离出环境会计报告披露对市场的影响。

2.针对如何推进政府机构、行政领导人环境信息报告披露制度的研究

环境问题是涉及全社会的问题,其负面影响主要是对社会自然资源造成极大破坏。各级政府受所在属地人民委托,拥有审批、规范企业设立和运营的权力,理应在协调、监控、保护自然资源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我国大部分公共资源属于国有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目前政府对运用自然资源拥有巨大的支配作用,却不承担相应强制的环境会计报告披露义务,社会公众无法定期从公布的资料中监督政府对自然资源的作为以及相关作为的影响。将行政机构和领导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如何将其相关行为、决策及产生的环境影响纳入报告披露的范围对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落实《决定》中提到的“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都十分必要。由于政府与企业的业务和运营目标迥异,相关研究成果在具体内容框架上必将形成一个独立的领域,以区别于对企业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的研究。

社会市场调研报告篇7

就像一滴水落入滚油锅里,注定会听到“刺啦”一声一样,当“都市报竞争力20强”新鲜出炉之后,毫无例外地激起一片喧腾。

6月12日,“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在北京圆满结束。年会组委会组织实施的“国内都市类报纸竞争力监测”结果揭晓,获得前20名的报纸是《新民晚报》、《北京晚报》、《扬子晚报》、《羊城晚报》、《钱江晚报》、《齐鲁晚报》、《北京青年报》、《成都商报》、《宁波晚报》、《大河报》、《楚天都市报》、《都市快报》、《今晚报》、《半岛晨报》、《南方都市报》、《华商报》、《新晚报》、《半岛都市报》、《金陵晚报》、《青岛晚报》。消息甫出,争议立起。上榜媒体自然是笑逐颜开,大力渲染,而未上榜媒体则气愤难平,竭力抨击。

这次评选,由于所涉媒体都是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都市报,而且是综合多因素和指标的“竞争力”报告,对媒体的“市场意义”重大,因此,媒体反映冰火两重天就不难理解了。

考察此次竞争力排名风波,竞争异常激烈的南京几家媒体的争执可为缩影。

6月13日,南京的《扬子晚报》和《金陵晚报》同时高调宣布进入全国都市报20强。这两家报纸在显著位置载文称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主办的“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了“国内都市生活类报纸竞争力监测报告”,根据综合评分的高低,排出了“前20强”,并称扬子和金陵都进入了20强,分别排名第3和第19。这一举动,直接刺激了在南京报业市场占有率相当高的《现代快报》。

6月14日,《现代快报》载文质疑都市报20强排名,借读者的来电询问为由头,作出如下澄清:“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主办单位也给快报发来了邀请函,邀请快报提供发行量、广告收入等资料,参加“国内都市生活类报纸竞争力”评比。快报编委会认为,虽然这次活动是由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主办,但承办方却是北京的一家市场化运作的媒体,评比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让人难以放心。同时快报经常收到形形的评比邀请函,快报编委会认为与其参加评比去博虚名,不如实实在在办好报纸,认认真真为读者服务,因此决定不参与任何评比,此次评比理所当然遭到快报拒绝。

在文章中,《现代快报》对“根据综合评分的高低”排出的“20强”顺序表示强烈质疑。“例如《宁波晚报》自己对外宣传‘日发行量32万份,去年广告收入1.1亿’,而《华商报》去年广告收入达3.9亿,日发行量超过50万份。但在这次‘20强’的排行榜中,《宁波晚报》排名第9,而《华商报》却排在倒数第5。同样,《大河报》、《楚天都市报》、《南方都市报》这三大媒体在全国都市报中,无论是广告收入还是发行量和影响力都远超《宁波晚报》,但排名却在其后。对于这种排名怪现象,《华商报》一位负责人评价是“不太科学”,不能反映《华商报》的真正实力。

《现代快报》还对同样“名落孙山”的几家地方强势媒体进行采访。《京华时报》副社长兼总编辑付在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说:创刊才3周年的《京华时报》去年已稳稳占据北京地区早报市场发行量的第一位,占据了50%以上的零售市场,去年广告实际收入2.38亿元,可以说是国内都市报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报纸。对“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的“国内都市生活类报纸竞争力监测报告”,朱总编表示,他对此类排名并不在乎,所谓的排行榜只是某些圈中人士的一种似是而非的看法,大可一笑置之。对于都市报而言,得到市场承认才是最重要的。湖南《潇湘晨报》社长兼总编辑龚曙光则在接受采访时称:《潇湘晨报》在湖南省发行量第一,零售量第一,平均每期阅读率第一,广告传播效果最好,2003年的广告现金收入1.31亿,占湖南平面媒体广告份额的一半还多。关于此次评比,龚社长表示《潇湘晨报》没有参与这次“年会”,所以对此不予置评。但他一再强调《潇湘晨报》的广告词“影响无处不在,权威只在人心”。当然,据快报记者透露,也有一些没有上榜的媒体老总在接受采访时,以不方便表态为由没有发表看法。

这一文章见报后,旋即被《南方都市报》等一些媒体予以转载,假《现代快报》之文章,浇自己“郁闷”之块垒。

6月15日,作为《现代快报》最直接的竞争对手之一的《金陵晚报》予以回应。该报借采访“竞争力报告”监测项目的负责人金碚博士对快报的质疑进行反击。金碚告诉记者,“我们使用的数据指标有很多,不仅仅取决于发行量和广告两个数据”。他说,竞争力指标不是一个线式的指标,有很多和消费者相关的因素,这必须用软指标来解决。这次对都市类的报纸的监测,70%是基础性指标,30%是软指标。此外还有三个参考来源,一是2003年中国报纸年度检查提供的数据,二是慧聪媒体研究中心提供的全国报刊广告见刊额数据,三是央视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全国读者调查数据的结果。针对《现代快报》对20强排名的质疑,金碚重申,“这次是提供监测分析和研究的结果,根本不存在排名和评比一说。说《宁波晚报》排名第9、《华商报》排倒数第5,我不知道这样的排名是从哪里来的,因为在最有竞争力的前20强中,根本不存在排名的问题,不是按照公布时的排列顺序来决定第一第二的”。而针对此次监测报告是一次功利性评比的说法,金碚表示,“我们这次是对全国700多家都市报进行监测分析和研究,而不是所谓的排名和评比,说我们这次监测分析和研究是功利性,完全是一种歪曲,因为我们没有收过一分钱。对这次的监测结果,可能会有一些媒体不认同,但我们这次的监测是以2003年中国报纸年度检查提供的数据为基础,数据基础是客观的。有些媒体只能听好话,其实这本身就是报纸竞争力脆弱的表现”。

6月16日,争论进一步升级。这一天,新华社记者曲志红撰文质疑这一竞争力报告,这篇文章被全国多家媒体转载,《现代快报》以“特别报道”的形式予以全文转载,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在新华社这篇文章中,记者通过引用金碚的有关说法,不动声色地表示了自己的“态度”。金碚说,所有的数据都是用最规范的方式取得的,用的全部是现成数据,包括新闻出版总署提供的2003年中国报纸年度检查提供的数据(反映了2002年的情况),慧聪媒体研究中心提供的2002年度的全国报刊广告见刊额数据,央视市场研究有限公司2002年秋季到2003年春季全国读者调查数据。“这次监测结果可能会有一些不那么合适的地方,因为结果的科学性有赖于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我们就是用数据来说话,至于数据准不准,我们没有办法。”对于监测结果中出现的一些被人质疑的情况,他表示,“我们的方法得出的结果就是如此,对于得出的结论,我们不能再去调整。方法就像一把直尺,量方的东西可能很标准,量圆的东西可能就不大精确。”那么,这把尺子是否合适?“当然,它不完善。甚至永远不可能完全科学、准确。”金碚说,我们在现有条件和可能情况下,已经尽可能使它科学、规范了。对这种数据,看你怎么看、怎么用 。大家认为数据可能不准,而且陈旧,我可以理解,也应该不断改进。但从统计学意义上,永远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具体到这次监测,他认为80%的可信度绝对是有的。他说,“一个统计能有80%的可信度,就很不错了。”文章最后借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的话表示了记者的质疑,吴海民认为,这次监测有两个最主要的问题:一个是数据来源有问题,是否准确、质量如何,值得探究。另一个就是数据太滞后,用的是2002年的数据。近一两年报业发展异常迅速,变化也十分显著,2002年的数据已经不能代表今天的情况。所以,“整个监测结果也就值得质疑了”。

像南京《现代快报》和《金陵晚报》这样围绕这一竞争力报告直接交锋的媒体不多,但这两家报纸的态度,则具有代表意义。上榜者欢呼雀跃,如《宁波晚报》、《成都晚报》等媒体都专门刊文在显著位置造势宣传,未上榜者和对排名不满的媒体则采取转载《现代快报》以及新华社文章的形式,表示自己的态度。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尽管金碚博士一再声明,“20强这种序列并没有太大意义,我们不是评比,只是一种研究性的监测,而且是尝试。第一、第二、第三不代表什么,就像一个人体检,血压、肺活量等等都要看具体数据指标。我们所做的,只是为研究报业竞争力问题提供些量化的具体材料。”但是,这种不是排名的“结果”,却被上榜媒体作为排名来炒作,南京的《扬子晚报》和《金陵晚报》是这样报道的,而《宁波晚报》更是按捺不住狂喜,以“‘全国第九’的硕果是怎样捕获的?”为题进行了详尽的报道。这种结果,应该是该报告的主持者能够想象得到的。

这种冠以“竞争力”、带有市场导向性的测评报告,引起被测评者的注意本来就是可以想见的,更何况这一报告是在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主办的“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的,更带有某种意义上的官方成分,因此,其市场导向性就更令人侧目。

综观这次风波,有三个焦点问题无法回避。

第一,竞争力的综合指数是否科学合理。

据该报告的主持人、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长金碚博士称,综合指数中70%的是发行量、广告额等硬指标,“影响最大的指标还是销售收入和总印张数”。另外就是30%的软指标。这软指标到底包括哪些要素,项目主持方没有详尽说明。据金碚博士介绍,其中引入的“阅读率”指标,是重要的一项权重。阅读率指标,采用的是央视调查的结果。进入基础数据前30名的报社,而其中没有进入综合排名前20名的报社,他们的阅读率指标低于平均得分,表明报纸的阅读率确实是一个能够客观反映报纸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由于各个地区报业市场的不同,加入阅读率指标以后,监测数据的排序变化比较大,部分反映了地区报业市场的结构和竞争强度的差别。阅读率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它确实表明一个报社有没有竞争力,同时也反映出这个地区的报业市场结构。在一些竞争激烈的地方,由于人比较多,阅读率会分散,在相对垄断性强的地方,反而有些报纸排序会往前,这可能就是如《宁波晚报》这样的媒体排名靠前的依据吧。

但是,这一“软指标”的设计和监测是否科学合理,是最引人诟病的地方。到目前为止,在学术上,对“报业竞争力”的所谓“软指标”并没有比较权威的认同。因此,金培博士所说的研究“范式”能否成立还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第二,数据是否准确。

对于“竞争力报告”是否权威,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数据来源是否准确权威,如果这个前提

不能保证的话,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报告就可能沦为儿戏,甚至连儿戏都不如。

我国至今既没有加入ABC,也没有采纳BPA,更没有建立自己的报刊发行量权威认证机构,因此报刊的发行量无法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各地的发行量,多数是各个媒体根据自己的需要公布一下,其水分之多有的甚至可以打对折,因此,各个报社大多心知肚明,并不当一回事。此外,广告收益也被各家报社视为“企业秘密”,不轻易为外人道。即便如慧聪这样的专业媒介调查公司,在层层壁垒前,所得到的数据真实性也是难以得到保证的。

第三,数据的时效性问题。

媒体市场竞争激烈,一年之内,排名易位的情形并不鲜见。因此,能不能运用尽可能时新的数据则是保证这样的研究报告权威性的另一个问题。因此,用2002年的数据来衡量2003年媒体“竞争力”的指标,也有待商榷。

中国的报业,由于进入发育本身就不健全的市场时间不长,竞争本来就不太充分。此次监测报告揭示出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目前中国报业的竞争力主要还是靠规模影响,企业化运作程度并不是很高,在市场中的表现也不是很成熟,报业从整体上看竞争力不强。

正因为媒体的整体竞争力不强,市场表现不是太成熟,因此,在对待“竞争力报告”以及诸如此类的排行榜时,就格外的敏感和脆弱,有时反应近乎偏执。这给我们多重启示:

1、尽快和国际接轨,建立权威的报刊发行量认证制度。报刊接受发行量认证已是大势所趋,这是中国报刊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由之路。

2、媒介调查市场大有可为。对于如央视索福瑞、慧聪等专业的媒介调查公司来说,如何能够更专业、科学地贴近市场,对诸如广告额(包括实际到账率)等细分调查项目以及阅读率等方面做出更权威的监控的话,则不仅有利于自身的进一步壮大和发展,对中国传媒市场的影响也将与日俱增。

3、尽快由权威部门如新闻出版总署委托权威传媒研究机构推出更科学、更合理、更具有范式意义的媒介研究项目,来指导包括报业在内的中国传媒的发展,也是势在必行。

社会市场调研报告篇8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为经济管理、商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通过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学习,使学生对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市场的调查的方式和步骤、市场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市场观察调查法、询问法、文案调查法、实验调查法等;市场的预测方法主要有专家预测法、德尔非法、头脑风暴、时间序列、相关回归分析等。

2改革思路

2.1课程改革的目的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较好地完成调查方案设计、问卷设计、调查分析报告撰写、预测分析报告撰写等模拟训练项目;切实提高了学生市场调查设计能力,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调查报告和预测报告的写作能力,达到了课程教学目标的需求。教学的效果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培养高学生的解决实际市场调研方案撰写和问卷设计的能力,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设计出较好的市场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

2.1.2培养学生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与建模能力。

2.1.3培养学生的市场调查分析报告和预测分析报告的写作能力。

2.1.4培养学生的统计软件的使用能力。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利用Excel、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生成统计图表,建立预测分析模型。

2.1.5巩固了学生所学的其他专业知识。比较好地解决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问题,相关专业学科知识走向整合,最终形成良好的专业技术技能。

2.1.6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让学生毕业以后能够真正的学会运用本门课程相关知识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2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学院办学指导思想的要求该院定位于“职业教育院校”、“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等办学指导思想,为《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导向。我们认为作为商学院的经济管理、商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能力,才能体现商学院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内在要求。为此,市场调查与预测确立强化案例与项目驱动教学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的意识,符合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的要求。

2.2.2课程性质的要求《市场调查与预测》是在《管理学》、《经济数学》、《市场营销学》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因此,市场调查与预测单纯讲授市场调查的理论和方法,势必与其他相关学科在教学内容上造成很大程度上的重复,达不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要求。因此,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需要从应用的角度组织教学,重视实践性教学。

2.2.3教学实训、实践提供的启示过去我们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倾向,导致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后,仍然不会设计市场调查方案和问卷,不会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分析,写不出符合要求的市场调查报告和市场预测报告。后来,我们尝试采用案例与模拟教学法,学生的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市场调查与预测只有确立“强化案例与教学模拟、动手实践”的教学法,才能使本课程建设和改革具有特色。

3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

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我们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考核考试方式、实训实践教学课等方面展开教学改革。

3.1改革课程教学目标我们认为作为商学院的经济管理、商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除了应掌握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外,应重点获得五种能力:市场信息(数据)获取、处理与分析能力;调查方案与问卷设计能力;调查分析报告所撰写能力;市场预测分析与建模应用能力;市场预测报告撰写能力。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从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向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强化能力培养的方向改革。

3.2改革教学内容根据作为商学院的经济管理、商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特点和培养应用性能力原则,我们增加了市场环境研究、市场供求研究、销售潜力研究、消费者市场研究、顾客满意度研究、生产者市场研究、销售潜力研究、产品市场研究、产品销售市场分析、产品品牌研究、广告研究等市场调研内容的教学。同时增加统计软件在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应用等等。

3.3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模式,是以市场调研和预测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以教学内容更新和优化为基础,以案例和模拟训练为实践教学平台,以案例和项目分析为教学手段。

3.4改革教学方法手段主要采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法手段。总体思路是将案例教学法、项目试验教学法、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引入教学中。

3.5改革考试方式传统的闭卷考试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测试为主,难以测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调查方案和问卷设计能力,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调查报告与预测分析报告的写作能力。为了适应本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采用综合性测评的考核方式。

3.6改革实训、实践教学模式本着提高学生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构建了包括课程设计、计算机软件应用、案例教学、课外实践教学等方式相结合的实训、实践教学体系式。

4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考试方式、实训,实践改革操作初步设计

4.1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初步设计根据作为商学院的经济管理、商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特点和培养应用性能力原则,我们将教学体系分为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两部分考虑,再分别从理论和实践部分进行设计。

4.1.1市场调查部分①市场相关概念、市场类型等相关教学内容介绍。②市场调查的主要内容指标介绍讨论。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环境(宏观、中观、微观)、市场供求、销售潜力、消费者市场、顾客满意度、生产者市场、销售潜力、产品市场、产品销售市场分析、产品品牌、广告等市场调研内容的指标体系提示讨论。③市场调查方案、方式方法介绍。主要内容包括市场调研方案的设计,市场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等,文案调研法、观察调研法、询问调研法、实验调研法,还增加网络调研法。④数据收集与整理理论教学,回顾统计基础计算知识,EXCEL、SPSS软件简单常见功能介绍。⑤实践教学部分设计初步。在第一堂课的时候,就将学生按自由组合的方式,以6~8人为一组,成立“模拟调查公司”,并让学生为自己的公司取一个名称,确定公司总经理及内部人员分工。在成立公司之后,告诉他们,先学理论知识,在学完市场调查的相关知识后将让他们以模拟公司为单位,开展一次真实的市场调查活动,并且每个公司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还要在课堂上来介绍分享自己的调查过程和调查结果。期望让学生以这种特有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中来,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实际体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也希望真实的调查活动能激发他们认真学习的兴趣。在调查过程中主要让学生体验几种调查方法:文案调研法、观察调研法和询问调研法。让学生根据本组确定项目设计调研过程。过程中将涉及调查方案策划、调研方法、时间安排、资料整理与分析、调查报告撰写等一系列环节。通过真实的调查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在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课堂情景模拟。观察调研法、询问调研法两种方法可采用课堂模拟教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对调查部分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图表在EXCEL、SPSS等软件中的制作。提出调查报告,进行PPT概述介绍。

4.1.2市场预测部分①预测理论学习。包括预测相关概念、类型,对于我们学院学生主要从定型预测方法的学习讨论和定量的时间序列、相关回归预测、抽样调研的基本估计进行教学。②实践教学。观看头脑风暴的视频,看后确定学生关注热点话题进行模拟头脑风暴,让学生切实了解头脑风暴的相关概念、操作步骤、实际应用的意义。引入上机实训,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笔者设想在讲授市场预测的内容时引入上机实训。根据一些简单数据预测未来的数据走势,设计简单模型。

4.2考核考试方式初步设计

《市场调查与预测》考试改革先采用班级试点的形式开展,实际操作成熟后进行推广至全部班级。主要采用能力测试为导向的考试方式。改革方案的总体思路是成绩分两个学期进行评定,最后合成本课程的成绩,最后按比例与平时成绩合成总成绩,分段测试的内容如下:

4.2.1第一学期,创业计划书撰写大赛阶段根据问卷设计、创业计划书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及实际调研报告撰写情况进行能力评估。由班级内部对市场调查与预测部分撰写情况进行评定,分5等级进行,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其中,90分(优秀)以上按10%的比例进行,80~90分(良好)按20%的比例进行,其他不限比例。

4.2.2第二学期,市场调查校外实践阶段调研方案再加工,校外调查效果,调查报告再加工能力评估。成绩评定应根据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设计、调查数据分析与报告写作测试、市场预测分析与报告写作测试的质量、篇幅大小、观点(结论)是否正确,分析方法是否科学,内容是否完整、要素是否齐备等评定成绩。以上各阶段以100分为满分,按完成情况,由教师和学生组成考评小组进行审核打分。

4.2.3平时成绩,主要用到课率来衡量。平时表现不及格者,期末成绩不予认定,作缺考处理。总评成绩=第一学期创业大赛成绩、第二学期评定成绩均值×70%+平时成绩×30%

5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改革效果

市场信息(数据)获取、处理与分析能力;调查方案与问卷设计能力;调查分析报告所撰写能力;市场预测分析与建模应用能力;市场预测报告撰写能力。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锻炼了学生获取相关市场、产品等方面信息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1课程改革效果

5.1.1提高学生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与建模的能力。

5.1.2提高学生软件使用能力,特别是Excel的统计功能,大部分学生能利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生成统计图表,建立简单的预测分析模型;部分学生对SPSS软件应用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5.1.3提高学生市场调查方案撰写和调查问卷设计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能设计出较好的市场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5.1.4提高学生市场调查分析报告、预测分析报告的写作能力,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调查分析报告、预测分析报告的写作过程、技巧、方法和要求。

5.1.5巩固了学生所学的其他专业知识,较好地解决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问题,通过市场调查、预测模拟等实践,真正整合了《管理学》、《统计学》、《市场营销》等学科知识。

5.1.6通过教学改革,我们正在将《市场调查与预测》申报为云南省精品课程。2012年由王召宝完成本校商学院辅导员工作情况调查报告、学生参与完成本校商学院班级管理情况调查报告,成果提交学校相关领导,为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本年度商学院被授予“平安学院”;经过本门课程的实践,对学生参加创业大赛起到一定的帮助,据学校相关就业统计数据,参与省级、部级“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竞赛的获奖大学生就业率100%;2013年参加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市场调查分析比赛(主办方未公布最终结果);2014年荣获海峡两岸市场调查大赛一等奖。另外,由于该院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学生很难通过笔算掌握本门课程预测定量计算题,经过考核方式改革,改变了过去出卷考试计算题空档而导致分数不高的尴尬局面。

5.2课程改革小结与不足

推荐期刊
  • 社会
    刊号:31-1123/C
    级别:CSSCI南大期刊
  • 大社会
    刊号:44-1717/D
    级别:省级期刊
  • 社会建设
    刊号:22-1410/C
    级别:CSSCI南大期刊
  • 法治社会
    刊号:44-1722/D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