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产业发展汇报材料8篇

时间:2023-02-14 19:13:55

产业发展汇报材料

产业发展汇报材料篇1

一、基本情况

(一)苏木基本情况

苏米图苏木位于鄂托克旗南部,地处毛乌素沙区的北部边缘,东邻乌审旗、南接鄂托克前旗、乌审旗,北靠本旗乌兰镇。总面积2822.3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317.6万亩,井灌饲草料地面积3.41万亩,辖10个行政嘎查,总人口5800人,其中蒙族占85.2%。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对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各嘎查和农牧户已全部通网电。省道、乡村公路、街巷硬化等道路里程达310公里,10个嘎查和90%的牧业小组通了村级公路,农牧民出行和畜产品的运输更加便捷。

(二)产业发展定位

根据《鄂托克旗委鄂托克旗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意见》,依托苏米图苏木产业发展现状和条件,结合产业基础,苏米图苏木农牧业产业发展定位为“现代生态畜牧业”,重点培育发展肉牛、肉羊、生态及沙产业 “三大”生态产业链,建设绿色生态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三)发展现状

近年来,苏米图苏木党委政府在旗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以本地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培育肉牛、肉羊、生态及沙产业为基础,以建设现代生态家庭牧场、龙头企业、牧区新型经济合作组织为主体,以发展现代生态绿色畜牧业为突破口,以提高牧民收入为目标”发展思路,我苏木农村牧区经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农业生产能力牲畜保有量稳步提升。全苏木目前肉牛存栏达到4万多头,占全旗肉牛存栏量的65%,肉羊存栏12万只,年产羊毛360万吨,年出栏肉羊6.5万只。种植优质牧草1.28万亩,饲料玉米1.5万亩、青贮玉米0.35万亩,年产优质牧草(紫花苜宿)8960吨、饲料玉米950吨、玉米秸秆9000吨、青贮玉米15750吨。二是农牧业发展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新型经营主体迅猛发展,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5个,家庭牧场50个现代化养殖示范场1个,高标准棚圈1.58万平方米。三是农牧业基础条件更加完善。改良草场1.2万亩,节水灌溉覆盖率达到90%,农技作业水平达到75%。四是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审核通过6万亩水保沙源项目工程实施方案,并在斯布扣嘎查改良草场12000亩;完成春秋季植树造林任务2万亩、飞播5.5万亩、天保工程8680亩。五是农村改革稳推进。完成土地草牧场确权工作,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也在逐步进行。

(四)制约因素

当前制约我苏木农村牧区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农牧区基础设施有待加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层次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养殖成本过高,农牧民增收压力加大;现有产业关联度不高、融合度低,合作社—家庭牧场—企业之间没有形成产业链上的联系。

二、产业发展情况

(一)肉牛产业

苏米图苏木是鄂托克旗乃至鄂尔多斯市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2018年全苏木肉牛存栏量达到4万多头,占全旗肉牛存栏量的65%,其中基础母年存栏2.4万头,年出栏肉牛1.6万头。围绕肉牛产业,建设中心配种站3处、种牛繁育场1个、肉牛养殖生态家庭牧场100 余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5家。近年来通过各级专项资金支持,已为嘎查引进纯种安格斯牛共计559头,配套棚圈、自动饲喂机等设施,为今后肉牛产业发展打下基础。与自治区改良站紧密合作,提高配种人员相关技术能力,完成1000余头肉牛改良。苏木党委积极探索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将肉牛产业发展与精准脱贫相结合,筹措资金43.7705万元,启动实施扶贫“滚动牛”项目,先后向当地建档立卡25户贫困户提供基础母牛50头,实现“滚动牛”全覆盖,帮助贫困户逐步扩大养殖规模,打下产业脱贫基础,建立扶贫长效机制,实现滚动发展,提升扶贫实效。

(二)肉羊产业

苏米图苏木是鄂托克旗鄂尔多斯细毛羊的主产区,近年来,随着羊毛价格的疲软,牧户通过引进肉羊品种对细毛羊进行杂交改良,全苏木现有肉羊存栏12万只,年产羊毛360吨,年出栏肉羊6.5万只。苏木每年发放优质种公羊100余只对现有品种进行改良,并且按照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培育肉羊生态家庭牧场50户

产业发展汇报材料篇2

一、基本情况

(一)苏木基本情况

苏米图苏木位于鄂托克旗南部,地处毛乌素沙区的北部边缘,东邻乌审旗、南接鄂托克前旗、乌审旗,北靠本旗乌兰镇。总面积2822.3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317.6万亩,井灌饲草料地面积3.41万亩,辖10个行政嘎查,总人口5800人,其中蒙族占85.2%。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对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各嘎查和农牧户已全部通网电。省道、乡村公路、街巷硬化等道路里程达310公里,10个嘎查和90%的牧业小组通了村级公路,农牧民出行和畜产品的运输更加便捷。

(二)产业发展定位

根据《鄂托克旗委鄂托克旗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意见》,依托苏米图苏木产业发展现状和条件,结合产业基础,苏米图苏木农牧业产业发展定位为“现代生态畜牧业”,重点培育发展肉牛、肉羊、生态及沙产业 “三大”生态产业链,建设绿色生态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三)发展现状

近年来,苏米图苏木党委政府在旗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以本地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培育肉牛、肉羊、生态及沙产业为基础,以建设现代生态家庭牧场、龙头企业、牧区新型经济合作组织为主体,以发展现代生态绿色畜牧业为突破口,以提高牧民收入为目标”发展思路,我苏木农村牧区经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农业生产能力牲畜保有量稳步提升。全苏木目前肉牛存栏达到4万多头,占全旗肉牛存栏量的65%,肉羊存栏12万只,年产羊毛360万吨,年出栏肉羊6.5万只。种植优质牧草1.28万亩,饲料玉米1.5万亩、青贮玉米0.35万亩,年产优质牧草(紫花苜宿)8960吨、饲料玉米950吨、玉米秸秆9000吨、青贮玉米15750吨。二是农牧业发展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新型经营主体迅猛发展,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5个,家庭牧场50个现代化养殖示范场1个,高标准棚圈1.58万平方米。三是农牧业基础条件更加完善。改良草场1.2万亩,节水灌溉覆盖率达到90%,农技作业水平达到75%。四是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审核通过6万亩水保沙源项目工程实施方案,并在斯布扣嘎查改良草场12000亩;完成春秋季植树造林任务2万亩、飞播5.5万亩、天保工程8680亩。五是农村改革稳推进。完成土地草牧场确权工作,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也在逐步进行。

(四)制约因素

当前制约我苏木农村牧区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农牧区基础设施有待加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层次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养殖成本过高,农牧民增收压力加大;现有产业关联度不高、融合度低,合作社—家庭牧场—企业之间没有形成产业链上的联系。

二、产业发展情况

(一)肉牛产业

苏米图苏木是鄂托克旗乃至鄂尔多斯市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2018年全苏木肉牛存栏量达到4万多头,占全旗肉牛存栏量的65%,其中基础母年存栏2.4万头,年出栏肉牛1.6万头。围绕肉牛产业,建设中心配种站3处、种牛繁育场1个、肉牛养殖生态家庭牧场100 余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5家。近年来通过各级专项资金支持,已为嘎查引进纯种安格斯牛共计559头,配套棚圈、自动饲喂机等设施,为今后肉牛产业发展打下基础。与自治区改良站紧密合作,提高配种人员相关技术能力,完成1000余头肉牛改良。苏木党委积极探索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将肉牛产业发展与精准脱贫相结合,筹措资金43.7705万元,启动实施扶贫“滚动牛”项目,先后向当地建档立卡25户贫困户提供基础母牛50头,实现“滚动牛”全覆盖,帮助贫困户逐步扩大养殖规模,打下产业脱贫基础,建立扶贫长效机制,实现滚动发展,提升扶贫实效。

(二)肉羊产业

苏米图苏木是鄂托克旗鄂尔多斯细毛羊的主产区,近年来,随着羊毛价格的疲软,牧户通过引进肉羊品种对细毛羊进行杂交改良,全苏木现有肉羊存栏12万只,年产羊毛360吨,年出栏肉羊6.5万只。苏木每年发放优质种公羊100余只对现有品种进行改良,并且按照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培育肉羊生态家庭牧场50户

产业发展汇报材料篇3

一、基本情况

(一)苏木基本情况

苏米图苏木位于鄂托克旗南部,地处毛乌素沙区的北部边缘,东邻乌审旗、南接鄂托克前旗、乌审旗,北靠本旗乌兰镇。总面积2822.3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317.6万亩,井灌饲草料地面积3.41万亩,辖10个行政嘎查,总人口5800人,其中蒙族占85.2%。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对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各嘎查和农牧户已全部通网电。省道、乡村公路、街巷硬化等道路里程达310公里,10个嘎查和90%的牧业小组通了村级公路,农牧民出行和畜产品的运输更加便捷。

(二)产业发展定位

根据《鄂托克旗委鄂托克旗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意见》,依托苏米图苏木产业发展现状和条件,结合产业基础,苏米图苏木农牧业产业发展定位为“现代生态畜牧业”,重点培育发展肉牛、肉羊、生态及沙产业 “三大”生态产业链,建设绿色生态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三)发展现状

近年来,苏米图苏木党委政府在旗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以本地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培育肉牛、肉羊、生态及沙产业为基础,以建设现代生态家庭牧场、龙头企业、牧区新型经济合作组织为主体,以发展现代生态绿色畜牧业为突破口,以提高牧民收入为目标”发展思路,我苏木农村牧区经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农业生产能力牲畜保有量稳步提升。全苏木目前肉牛存栏达到4万多头,占全旗肉牛存栏量的65%,肉羊存栏12万只,年产羊毛360万吨,年出栏肉羊6.5万只。种植优质牧草1.28万亩,饲料玉米1.5万亩、青贮玉米0.35万亩,年产优质牧草(紫花苜宿)8960吨、饲料玉米950吨、玉米秸秆9000吨、青贮玉米15750吨。二是农牧业发展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新型经营主体迅猛发展,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5个,家庭牧场50个现代化养殖示范场1个,高标准棚圈1.58万平方米。三是农牧业基础条件更加完善。改良草场1.2万亩,节水灌溉覆盖率达到90%,农技作业水平达到75%。四是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审核通过6万亩水保沙源项目工程实施方案,并在斯布扣嘎查改良草场12000亩;完成春秋季植树造林任务2万亩、飞播5.5万亩、天保工程8680亩。五是农村改革稳推进。完成土地草牧场确权工作,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也在逐步进行。

(四)制约因素

当前制约我苏木农村牧区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农牧区基础设施有待加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层次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养殖成本过高,农牧民增收压力加大;现有产业关联度不高、融合度低,合作社—家庭牧场—企业之间没有形成产业链上的联系。

二、产业发展情况

(一)肉牛产业

苏米图苏木是鄂托克旗乃至鄂尔多斯市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2018年全苏木肉牛存栏量达到4万多头,占全旗肉牛存栏量的65%,其中基础母年存栏2.4万头,年出栏肉牛1.6万头。围绕肉牛产业,建设中心配种站3处、种牛繁育场1个、肉牛养殖生态家庭牧场100 余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5家。近年来通过各级专项资金支持,已为嘎查引进纯种安格斯牛共计559头,配套棚圈、自动饲喂机等设施,为今后肉牛产业发展打下基础。与自治区改良站紧密合作,提高配种人员相关技术能力,完成1000余头肉牛改良。苏木党委积极探索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将肉牛产业发展与精准脱贫相结合,筹措资金43.7705万元,启动实施扶贫“滚动牛”项目,先后向当地建档立卡25户贫困户提供基础母牛50头,实现“滚动牛”全覆盖,帮助贫困户逐步扩大养殖规模,打下产业脱贫基础,建立扶贫长效机制,实现滚动发展,提升扶贫实效。

(二)肉羊产业

苏米图苏木是鄂托克旗鄂尔多斯细毛羊的主产区,近年来,随着羊毛价格的疲软,牧户通过引进肉羊品种对细毛羊进行杂交改良,全苏木现有肉羊存栏12万只,年产羊毛360吨,年出栏肉羊6.5万只。苏木每年发放优质种公羊100余只对现有品种进行改良,并且按照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培育肉羊生态家庭牧场50户

产业发展汇报材料篇4

正当我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烟叶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会议精神,推动全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之际,省人大常委会视察我省重点支柱产业和重大建设项目视察组的各位领导深入我州调研和指导工作,这是各位人大代表对××州的关心和支持,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和鞭策。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全州347万各族人民,对各位领导、各位代表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各位代表长期以来给予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下面,根据视察的主题,我把××州烟草产业发展情况、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个简要汇报。

一、××州烟草产业发展情况

××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是全国烤烟种植的最适宜区和主产区之一,全州12县市均有种植,适宜种烟面积150多万亩,已有60多年的种烟历史。多年来,州委、州人民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两烟”产业的发展,始终把“两烟”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始终按照省烟草公司提出的“把××建成中国最大的红大特色优质烟叶基地,把××建设××省老烟区改造提升的示范区”的总体目标,在上级烟草主管部门和各卷烟工业企业的支持帮助下,经过全州各级各部门和烟草系统的共同努力,精心组织,全面贯彻执行“严格控制、适度从紧”的政策,大力实施科技兴烟战略,坚持诚信经营,加强企业管理,烟草产业实现了平稳发展,烟草产业的基础地位、支柱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一是执行“双控”政策11年来烟叶生产规模逐年增加。全州烟叶收购总量由1998年“双控”时的实际收购量78万担,恢复到2008年的收购量161.2万担(其中:白肋烟6.9万担),增加76.2万担。白肋烟由试种发展到2008年的7万担的生产规模。

二是烟草产业成为全州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2008年,全州实现“两烟”税收26亿元,占财政总收入43.3%,其中烟叶税2.48亿元,是主要烟区和主要种烟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008年,全州种烟农户收入12.66亿元,户均种烟收入达9500元,惠及全州近100万烟农的生产生活,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卷烟工业是我州工业的重要支柱。××卷烟厂整体自2005年并入××集团以来,紧紧围绕集团的发展战略,以把××卷烟厂打造成为行业标志性企业中的标志性工厂为目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强化管理,锐意创新,企业发展逐渐步入了又好又快的轨道。经过五年的发展,××卷烟厂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核心原料基地建设不断加强,非烟工业的健康发展,推动了全州工业强州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全州经济社会的发展。2008年,××卷烟厂共完成卷烟生产40.9万箱,实现工业总产值28.93亿元,同比增长22.46%;实现利税总额19.98亿元,同比增长14.37%。

三是烟叶生产科技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近年来,我州成功研究并迅速推广应用了漂浮育苗、平衡施肥、深耕、等高线开墒、标准化烤房、漂育苗剪叶机、移栽器、烘烤加湿器等一系列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为保护环境和生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100%淘汰甲基溴的使用。××州烟草公司“十五”期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授予专利技术7项。××州1999-2002年连续被国家烟草专卖局评为“全国烟叶工作先进单位”、2003-2008年连续6年被省烟草专卖局评为“烟叶工作先进单位”或“烟叶工作表扬单位”,全州烟叶工作得到了国家和省烟草专卖局的充分肯定。2007年7月23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召开了全国烟叶科技示范项目现场观摩及验收会,××州以98分的高分通过验收,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教司长金忠旺评价:“××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始终保持着全国领先,对全国烟叶生产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四是差异化战略稳步推进,特色烟叶品牌初步形成。2006年以来,我州与××集团合作共同建设核心原料基地,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原料差异化战略。三年来,通过实施原料差异化战略项目,加强原料基地建设,以烟叶生产差异化为重点,立足科技创新和调整品种结构,大力发展香气量足、香气质好、烟碱含量适中、烟叶含钾量高、能够满足卷烟工业配方的优质烟叶,实现差异化生产,基地县烟叶品质不断提高,2008年生产个性风格特征突出“红大”烟叶43.9万担。××烟叶已进入了××集团的红梅、××山等几个大品牌和软、硬玉溪、和谐玉溪、境界玉溪等几个高端卷烟品牌的叶组配方中,并对××集团高端品牌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实施优质原料差异化战略得到省公司和国家局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肯定,××烟叶越来越受到卷烟工业的青睐,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优质烟叶品牌已初步形成。在2009年3月19日-20日召开的××特色优质烟叶发展论坛上,来自国内重点卷烟企业负责人、清华大学、××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名牌大学的知名烟草专家100多位,对××特色优质烟叶发展进行了广泛的研讨,专家们对××特色优质烟叶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国家烟草专卖局、省烟草公司对××烟叶生产和科技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致认为,××烟叶工作理念先进、工作扎实、基础牢靠,对全国的烟叶生产和科技推动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始终保持着全国先进水平。2009年,全州计划生产特色优质烟叶力争100万担以上(其中:红大力争75万担以上,白肋烟、nc297力争

20万担以上)。为把××建设成全国最大的“红花大金元”种植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是白肋烟产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自2001年成立宾川白肋烟有限责任公司以来,白肋烟生产经营一直面临着国内市场基本饱和、国外市场需求等级范围不宽及烟农收入偏低而销售价格偏高等不利情况。通过七年的精心培植,特别是近3年来的工作,白肋烟质量明显提高。2008年收购白肋烟6.9万担,烟农收入4555.8万元,实现烟叶税1026万元,收购均价为13.25元/公斤(其中,国家正价9.94元/公斤),亩产值2256.97元,单产170公斤,户均收入7505.77元。2009年全州计划收购白肋烟13万担,比上年增88.4%。去年以来,国内外市场对宾川白肋烟的需求日趋旺盛,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白肋烟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六是烟叶产业的发展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1988年至2004年,全州共投入3.06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烟区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以来,我州紧紧抓住国家烟草专卖局加大对烟叶生产基础建设投入的有利时机,5年来共投入6.58亿元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仅水窖就建成15万个,共建设基本烟田面积65.97万亩,加之原来建设的23.2万亩,合计89.17万亩占省下达计划101万亩的88.28%,有效地改善了烟叶生产和农业生产的水利条件,还解决了部分地区人畜饮水的问题。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今年,省烟草公司下达××州烟叶收购任务是159万担,其中:烤烟146万担,白肋烟13万担。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和烟草公司的扎实工作,全州12各县市共落实种烟乡镇93个,种烟村643个,合同签订面积49.923万亩,种烟农户3.78万户,户均种烟规模达13.2亩。其中,种烟50-100亩的大户有174户,种烟100-200亩的大户有96户。200亩以上的大户有4户,永平县最大1户的种烟面积达603亩。州下达白肋烟指导性面积3.71万亩,共落实种烟乡镇7个,种烟村48个,落实种烟农户2932户,户均种植规模为12.65亩。5月15日,全州100%按质按量完成大田移栽工作,种植红大25.65万亩,占种烟面积的51.3%,计划产量73.62万担,南涧、巍山两县100%种植红大,其余县(市)实现一站一品的品种布局。虽然今年大田移栽后,持续高温干旱,给全州烟叶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但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当前大田烟株长势正常、整齐清秀,揭膜统防到位,为全面完成今年烟叶生产计划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州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情况

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战略部署后,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并召开了高规格较的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大会,对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积极的探索。2008年,全州安排了涵盖烤烟和白肋烟的13个现代烟草农业发展试点,各个试点都结合当地的实际,在组织方式、管理模式、运行方法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9年,祥云县祥城镇被省烟草公司列为省级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同时,为进一步加大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力度,州委、州政府决定把南涧县宝华镇确定为州级试点。围绕“打牢一个基础,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服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总体要求,科学规划、精心组织、积极推进。示范镇按照“政府主导、烟草主体、部门配合、烟农参与”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示范工作,实现烟叶生产“减工降本增效”的目标。祥城示范镇示范12000亩,涉及15个村民委员会,其中

,核心示范区为程官和新邑两个村,示范面积2850亩;宝华示范镇示范12400亩,涉及10个村民委员会,其中,核心示范为宝华、拥政、云华三个村委会示范面积3978.5亩。当前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切实加强对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的领导。一是县乡(镇)、村和州县烟草公司都成立现代烟草农业建设领导组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领导、规划、协调、指导、督促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各项工作;二是建立和完善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目标体系、技术体系、责任体系和考核体系,使示范工作在制度保障下有序开展;三是按照“一基四化”的要求,围绕实施方案,核心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和专业化分工,在生产组织方式的探索上取得突破;四是两个县都把示范工作作为2009年的重点工作来抓,要求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齐心协力,共同完成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任务;五是加大投入和加强资金项目整合力度,在烟草系统明确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补贴资金的基础上,祥云县政府投入100万元工作经费,用于示范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发动,技术培训和工作考核等,使项目得以及早的顺利启动,争得了主动。同时祥云还将土地整治项目整合为老烟区改造提升暨中低产田改造的示范区,使烟叶生产和土地整治项目互为支撑,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高度重视老烟区改造提升工作。××州是典型的老烟区,如何提升老烟区生产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方面,我州在2009年的烟叶生产工作中,明确提出要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示范项目、特色优质烟叶开发项目和土地综合整治工程项目、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等为平台,加强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解决老烟区长期以来沉积下来的障碍性问题,打牢全州烟叶生产持续发展的基础。按照省委、省人民政府对全省中低产田地改造的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现代烟草农业为方向,坚持以“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集中整治、分步实施、持续提升”的思路,以祥云县祥城镇和南涧县宝华镇通过老烟区改造,力争实现以下四方面的突破:一是通过土壤改良和整治,土壤的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烟叶生产条件能够明显改善;三是建立以轮作为基础,用地养地相结合的耕作制度,确保粮烟协调发展,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增强;四是通过实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烟农生产观念得到转变,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分工水平能有效提高,烟农种烟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2009年6月16日,州委、州人民政府及时召开了××州中低产田地改造推进会暨规划培训工作会议,会上,州委刘明书记、副州长黄永华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对中低产田地改造进行全面安排部署,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并且与各县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全力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

祥云县是××州老烟区中最具代表性的烟叶产区,在祥云开展老烟区改造提升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今年以来,州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投入4000万元,实施了以××驿和下庄镇国12600亩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项目已经于4月高标准完成,同时,今年安排3600亩烤烟连片种植,并且导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理念,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为重点,全面探索老烟区改造提升的方法和途径,使其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2009年5月上旬,省委白恩培书记、李纪恒副书记分别对该项目进行视察,对我州老烟区改造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

(三)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按照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要围绕着专业化服务全过程,全覆盖,设施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和工作有亮点、烟农有效益的要求,在“六大工程”建设,“六大体系”健全和发展“三种生产组织形式”,完善“四种专业化服务”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

——全面实施“六大工程”建设。一是烟水工程。祥城示范镇建设总投资1565.04万元、宝华示范镇总投资510万元的烟水工程3月31日全面完工。二是烟田工程。全面规划了5万亩基本烟田建设目标,完成了24000亩基本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对祥云县××驿镇和下庄镇16个村的土地进行整治改造,今年投入3200多万元完成12600亩的土地整治。三是烟路工程,祥城镇修建机耕路48条26027米,投资390.41万元,宝华镇修建机耕路4条16000米,投资240万元,3月31日完工。四是育苗设施工程。两个示范镇均建成育苗基地,祥城镇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141个大棚,可供移栽面积2.1万亩,宝华镇有108个大棚,可供移栽面积1.2万亩。五是烘烤工程。两个试点镇现有普通烤房7962座,核心示范区全面实现了集约化烘烤,普改密烤房546座,密集式烤房15群463座。六是信息化工程。全面推广烟叶信息管理基础软件和生产管理扩展应用软件,建立基本烟田、烟农、烟叶质量和烟叶生产气象四个电子信息管理档案。

——建立健全“六大体系”。一是植保体系。州、县和烟站都建立了烟草病虫害监测预报网络,负责监测和掌握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及时供应相关农药和组织防治。二是农机服务体系。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农机资源和农机部门的管理优势,签订农机服务协议,开展机耕机耙工作,全州组织农机1万多台进行不同层次的机耕,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农机专业服务队,使农机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健全。三是烘烤收购服务体系。在不断完善烟叶收购站收购服务的基础上,探索烘烤收购一体化服务形式,今年拟在核心示范区的烤房群内实施这一模式。四是风险防范体系。在统筹自然灾害风险资金,由州县人民政府和烟草公司对全州烟叶种植实行自然灾害投保的基础上,加大防雹点的建设,今年新建防雹点2个,全州累计已有防雹点66个,其中固定防雹点41个、流动防雹点25个;防雹炮41门,其中防雹高炮26门、火箭炮15门。五是烟农培训体系。在对烟农的培训上,已基本建立起了以烟叶站为单位进行全面技术培训和烟科人员下乡以村组为单位进行田间现场培训的模式。六是工商合作基地建设体系。在与××集团不断深入开展原料差异化战略合作的基础上,利用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的契机,选择有一定实力和影响力的其它卷烟工业企业开展合作,推动品牌导向型的工商合作基地建设向纵深发展,已与××、湖南、江苏、浙江、川渝、红云红河集团等工业企业建立基地合作关系。

——全面推行了“三种生产组织方式”。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其基本表现有大户种植、家庭农场和组建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三种形式。今年现代烟草农业试点镇种植规模达到10-50亩的大户1154户,面积22920亩,占两个镇试点面积的93.93%;种种植规模50-100亩的家庭农场有5户,面积341.1亩,占示范面积的1.4%;烟叶专业合作社的组建依照《农业合作社法》,按挨邻择近的原则组合,祥城镇共组建烤烟专业合作社9个,面积1139.1亩,主要分布在核心示范区。

——强化了“四种专业化”服务。一是专业化育苗,××州的漂浮育苗已经实现100%的专业化、集约化、业主化、商品化育苗;二是农机化专业服务,在利用现有大中型拖拉机28台,小型拖拉机500台,起垄机10台的基础上,新购进了15台大型拖拉机,组建一个农机专业服务队,祥城示范区实现100%的机耕;三是利用已有的20台和新增加的30台农用机动喷雾器,建立植保专业队,在示范区实现100的病虫害统防统治;四是以密集烤房群为单位,实行专业化烘烤,特别在核心示范区,实现100%的专业化烘烤。

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在州县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在试点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组织指挥下,紧紧依靠基层干部和广大烟农求真务实,大胆探索,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预计可以达到亩产值2500元以上,亩用工18-20个的目标,实现烟叶生产“减工降本增效”。

三、××州烟叶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思路

虽然我州烟草产业发展取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省公司的要求还有差,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目前我州局部地方在烟叶生产布局上,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林果、经济作物与烟叶争田(地)的情况逐步凸现,给部分地区烟叶生产稳定带来了影响。

二是新烟区的发展有一定的空间,但面临较多的矛盾。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烟水工程、烤房建设、烟站建设较薄弱,投入力度还不够;加大新烟区发展(约30万担的规模)受到增加计划的限制,生产安排不确定因素加大;扩大新烟区种植,在技术力量、组织方式上有差距等。

三是国家发改委对烟叶生产投入补助进行调整后,将红大补助纳入了统一的生产投入补助政策执行,挤占了全州生产投入补助,既限制了红大的生产扶持,也影响到其它品种的扶持。2009年生产74万担“红大”烟叶,按当前我州每担烟叶补助120元的标准,公司支付给烟农的补贴资金将达到8000万元占烟叶生产投入补助的40.4%。同时“红大”易感“两黑病”和赤星病,增加了防治成本和劳动强度;再加上“红大”难以烘烤,出现烤青、挂灰和烤坏烟比例高,若投入补助减少将影响特色烟叶生产的发展。

四是白肋烟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但仅局限在××州发展,继续扩大规模生产受制约,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针对以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州今后烟叶产业的发展要从烟叶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严格的纪律、最扎实的作风、最高的执行力,切实抓好“双控”政策的相关要求,加强合同管理,强化烟叶生产过程控制,加大政策宣传,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真正把“控制总量,稳定规模”放在烟叶工作的首位,认真分析“控”与“稳”的具体措施,确保烟叶生产“控得住,稳得住”,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指导思想。围绕国家局提出的“两个十多个”战略构想和特色优质烟叶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工业主导、产区主体、科技主力”的原则,搭建工商研三方共同参与的××州特色优质烟叶发展合作平台,进一步培育新型工商关系,实现××州特色优质烟叶品种定位、区域定位、技术定位和品质定位,形成新型的工业企业主动参与、深度介入的烟叶生产、组织管理和营销模式。优化××州烟叶市场资源配置,增强骨干品牌烟叶原料的定向供应和保障能力。牢固树立“四个坚定不动摇”:一是坚定不移地巩固烟叶生产在全州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支柱地位不动摇;二是坚定不移把××烟叶,特别是红大特色优质烟叶,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品牌的决心不动摇;三是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不动摇;四是坚定不移落实州委、州政府提出“其它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烤烟产业的稳定发展上,绝不能以牺牲烤烟产业来发展其它产业”的决心不动摇。抓住机遇,利用烟草产业目前的资金优势,全力搞好农田(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烟叶产业和农业产业的协调发展。

——发展目标。到‘十一·五’末,全州建成150万亩基本烟田(地),烤烟生产计划争取达到200万担以上,白肋烟计划20万担以上,烟农收入14亿元以上,烟叶税收达3亿元。确定以“红大”为主,白肋烟等为辅的特色优质烟叶品种结构,力争用3-5年时间,烟叶产量达到220万担。2009年实现红大确保70万担、力争80万担的任务目标。走以“红大”为主、符合××特点的特色优质烟叶发展之路,努力把××建设成中国知名的特色优质烟叶基地,把××建设成中国最大的“红大”种植基地,把××建设成××省老烟区改造提升的示范区,把××建设成全省新品种的示范基地,促进××州烟草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围绕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按照国家局提出和“要把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作为全行业的重要历史任务”的总体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打牢烟叶发展的基础设施。抓住国家局新一轮加大烟叶生产基础设建设投入力度的机遇,严格遵循“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综合配套、分步实施、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向新烟区、白肋烟区、特色烟区、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大连片种植区和向群众基础好、基层干部积极性高的种烟区倾斜”的原则进行规划与安排,进一步打牢烟叶生产发展的基础,增强烟叶生产后劲,巩固和提升烟叶产业地位。

二是积极探索适应现代烟草农业的生产组织方式。要充分发挥烟农主体地位作用,调动烟农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育一批种烟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使烟农“愿意干、主动干、积极干”。结合我州实际,加大生产组织形式创新力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充分考虑边际效益、生产力水平、管理水平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实现大户种植、家庭农场、种烟合作社三种组织模式。

三是把科技兴烟作为提高烟叶质量着力点抓好。坚持科技创新,全面实施科技兴烟战略是我州烟叶生产水平和烟叶质量不断提高的关键。烟草科技人员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不断推出如漂浮育苗、测土配方施肥等对烟叶生产具有革新性的新技术,不断推动全州烟叶生产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是坚定不移地走发展特色烟叶品牌之路,着力打造××优质烟叶品牌。协调组织工、商、农、科技等相关部门进行集体攻关,突出红大品种种植,突出老烟区改造,为创特色烟叶品牌和扩大烟叶生产、提高烟叶质量。坚持“一乡一品”的品种布局要求,始终保持红大品种的生产规模,把××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优质烟叶基地,把以南涧“红大”为代表的×ד红大”烟叶打造成为中国著名的优质烟叶品牌。

五是加快白肋烟产业发展,培植新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烟叶产业。力争到“十一五”末,将白肋烟发展到20万担,长期发展到40万担。

四、请求帮助解决的问题

1、为实现在今后3-5年内将烤烟发展到200万担的目标,请求2010年帮助增加烤烟生产收购计划指标10万担、白肋烟7万担,同时对基本烟田规划面积给予追加40-50万亩任务指标。

2、针对××特色烟叶红大生产规模大、市场需求大的实际情况,对计划安排、生产投入补助给予倾斜安排,实现将××建设为中国最大的红大特色烟叶基地发展目标。

3、请求对基础设施建设继续给予倾斜。对2010年密集式烤房建设、白肋烟标准晾房建设、烟水工程建设、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等给予倾斜安排。

4、请求帮助解决白肋烟跨区域发展的问题。白肋烟种植规划以上报各级。规划将宾川、鹤庆、云龙和邻近州市适宜发展白肋烟的区域,为近期发展到20万担,中长期发展到40万担,提供空间。

5、鉴于××州在××集团第一次重组中部分合理性因素没有得到体现的实际情况,请求省在确定××集团二次整合中地州税收分成比例时给予倾斜。

产业发展汇报材料篇5

(一)抓好项目建设,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硬件基础。

1、积极开展项目争取。全年共争取文化体育建设项目5项,落实到位资金139万元,达到县定下达任务70万元的198%。其中到位农家书屋“以奖代补”专项资金24万元;到位乡镇文化站设备购置专项资金25万元;到位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补助经费54万元;到位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经费30万元;到位县体育馆专项维修资金6万元。

2、认真组织项目实施。一是新完成鸣凤镇文化站、洋坪镇文化站改扩建工程,圆满实现了在“十二五”期间对全部乡镇文化站进行新一轮改扩建的预定目标;二是新建成农家书屋36家;三是新完成凤山村等12个新农村建体育场地及设施建设项目,共配备篮球架12套、乒乓球桌17套;四是完成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设,乡镇及村两级基层点建设也已基本完成,县图书馆顺利通过一级馆验收;五是对体育馆进行了地面整修,改善了体育馆的服务条件,使体校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有了较大的改观。

(二)抓活动开展,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内容。

一是举办大型文体活动7场次。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县委宣传部的直接指导和协调下,全县共举办“嫘祖情怀”春节团拜会、正月十五元宵焰火晚会暨灯谜游艺活动、第二十七届嫘祖庙会节暨全县第六届民间文艺调演、“劳动者之歌”庆五一职工文艺汇演等四项大型文艺活动,共举办“园林城市杯”元旦职工环城长跑、“庆五一、迎世博”职工运动会、“供电杯”远安县第二届企业职工运动会等三项大型体育活动。

二是组织小型文艺展演和文体竞赛活动54场次。其中;年2月组织远安民间呜音班子参加宜昌春节联欢晚会、年9月组织远安画家钟远龙参加宜昌市“边走边画·十人油画风景展”、年11月在北京798艺术馆举办马洪戈“我有一个梦想”油画展、年12月组织文化馆美术干部参加省书法家协会举办的“省乡镇书法篆刻展”等活动;以及协助宜昌市农信社举办“福卡杯”篮球联赛、协助举办省“财商杯”乒乓球比赛、协助县人保局举办首届职工运动会,与县妇联共同举办庆三八“交通杯”女子运动会等活动均取得较好的社会影响。

三是积极参加省市两级重要文体赛事3场次。其中,组织参加“天冠陶瓷杯”宜昌市第三届运动会,共获奖牌5金14银12铜,综合总分和奖牌总数均排列全市第八位,与参加市二运会的成绩相比,分别进位前四名和前三名,圆满完成了县领导预定的“争牌进位、保九争八”的目标。组织参加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运动员周冀冀获得青少年男铁饼金牌、谭楚君获得青少年女子四项全能银牌、王琦获得青少年男子跳高铜牌,超额完成了市政府给远安下达的得分任务。组织县花鼓剧团参加宜昌市第六届专业剧团调演。选送远安花鼓戏《瓜园会》、《吴大拜年》在宜昌展演受到专家和观众一致好评,7名演职人员分获最佳编导、最佳作曲和最佳表演奖,其他10名演员获得表演奖。

四是专业剧团送戏下乡203场。组织县花鼓剧团新创作花鼓戏3个,小品4个,编排歌舞类节目8个,在全县范围内常年开展以“文明新村行”为主题的送戏下乡活动,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县花鼓剧团被评为宜昌市十佳文化单位。

五是利用县图书馆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图书借阅和信息服务活动。新增持证读者230名,完成《领导参阅件》6期204册,开展图书管理专业辅导30次。

六是组织开展文体培训活动。其中,利用嫘祖文化广场阵地常年开办书法、绘画、舞蹈、声乐、器乐培训班,培训学员1000人(次);利用县体育馆阵地开办田径、乒乓、篮球、羽毛球等培训项目,分别对80名学生进行常年专业化训练,对20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暑期短期培训。

(三)培育新型民风示范户,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载体。

一是建立选评机制。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年两年评出新型民风文化示范户17户。二是建立重点扶持机制。各乡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均出台了《新型民风文化示范户扶持培育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扶持对象,制定了各项优惠政策和具体的帮扶措施,为促进新型民风文化示范户的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全县在选定的文化示范户中推行“一个省市级文明单位包扶一个户,一个乡镇明确一个领导联系一个户,县直文艺团体指导一个户”的帮扶政策,大力支持新型民风文化示范户的快速发展。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对示范户进行典型宣传。跟踪宣传示范户的发展状况,树立了吕元生兄弟、陈德望、邓泽松等一批影响力较大的文化带头人典型,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对创新发展的优秀文化示范户,由县委、县政府命名表彰,每户给予1000元的奖励,赠送一份《三峡商报》;一年一届的全县民间文艺调演,对优秀参演节目,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四是完善培训机制。对文化示范户的骨干和新人由文化部门组织专业文艺人才对其进行分类培训和跟踪指导,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培育机制,使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水平不断提高,作用日趋明显。五是努力建设生态文化走廊。全县确定20公里生态文化走廊和嫘祖生态文化走廊。在硬件建设上以强化村容整治,建设生态小区,突出山川秀美,建设绿色通道为抓手,以培育新型农民,倡导文明风尚,繁荣基层文化为内容,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文明意识、养成文明习惯、提高文化素养,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民风。

二、关于文化产业发展

(一)加强依法监管工作,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环境。

针对网吧管理,全年不定期检查210余次,处罚违规网吧4家,取缔黑网吧1家。一年来全县正规网吧因违规受到举报的现象明显减少。针对电子游戏室,在加强日常巡查的基础上,先后3次会同县综治办、县公安局、工商局采取联合行动,集中对全县电子游戏场所进行全面整治,县公安局对非法游戏设备进行了收缴,县文体局向经营户下达整改告知书12次,强力规范了电子游戏室的经营行为。针对出版物市场,大力开展“扫黄打非”行动,加强对非法政治出版物和宣扬色情、凶杀暴力、低俗庸俗、封建迷信及伪科学内容的“口袋本”图书、卡通画册、音像制品、游戏软件等违禁出版物以及盗版教材方面的市场检查,加强对出版企业的监管,有效防范了重大恶性案件的发生。

(二)加强服务与培养,引导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1、认真开展法规宣传服务。年,县文体局坚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一法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宣传,增强文化产业经营业主依法经营的能力。先后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从业人员60人次,先后在新闻媒体发表宣传稿件10余篇,组织开展文化市场法规宣传周活动。

产业发展汇报材料篇6

“十三五”期间,滁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市科技实力明显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主要创新指标保持全省第一方阵,部分指标进入全省前三,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增强。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5年翻了近两番,总数达到600家,居全省第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9.5%,居全省第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由2015年的22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50亿元,增速位列全省第一;共有49项科技成果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1项;获批部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和部级众创空间2家,滁州天长仪器仪表特色产业基地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

(一)强化政策引领

重点围绕科技企业创新培育、科技创新项目推进、科技人才招引培育、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等“科技创新四大工程”,构筑了覆盖创新链各个环节的创新发展“1+4+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先后出台科技创新配套政策近30余项,每年安排不低于1亿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市县两级专项资金每年投入5亿元以上,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

(二)强化高企培育。一是实施滁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行动,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二是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工作,开展“一对一”辅导,提高申报成功率。三是对各县(市、区),滁州经开区,中新苏滁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开展考核。积极帮助已上市企业和上市后备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享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十三五”期间有3家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在主板上市。

(三)强化招才引智。出台了《滁州市天使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滁州市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滁创新创业实施细则》,设立3亿元滁州市天使投资基金,重点扶持高层次人才团队在滁创新创业项目。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现代农业领域六大领域,累计扶持18个人才团队、投资金额达9300万元。联合市财政局、人社局制定了《降低企业引进高科技人才成本实施细则》。

(四)强化平台建设。实施高新技术开发区三年行动计划,天长开发区、苏滁产业园向后成功获批省级高新区,我市成为全省第三个拥有两个高新区的市。借助长三角一体化联动发展大平台,深入与长三角地区平台、高校合作共建科创平台,累计建立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92家。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滁州高端装备研究院、中关村协同发展创新中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安徽轨道交通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明光凹凸棒土产业研究院建成运营,苏大天宫科技园等一批科创平台正在建设中。争创安徽省协同创新中心工作纳入省市会商重点,目前正在有序推进。

(五)强化成果转化。制定出台了《滁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办法》,强化政策激励。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战略合作,促进更多创新成果来滁落地转化。深入推进与长三角地区大院大所合作,作为产学研合作的抓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支点。2020年备案大院大所合作企业43家,立项10个大院大所合作专项,扶持项目开展研究攻关。对与长三角高校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57个项目进行成果转化资金奖补,今年新引进长三角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共50项,技术转移机构和产业研究院2家。

(六)强化技术研发。我市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支持骨干企业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2020年,我市在研的省科技重大专项的项目共13项,获省科技经费1720万元;其中技术攻关项目10项,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专项3个。配合市人才办在上海举办“智汇滁州 揭榜挂帅”活动,聚焦滁州产业重大科研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需求,围绕解决困扰企业的“卡脖子”难题,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先进装备、智能家电、新材料、节能环保、绿色食品、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10大类关键核心技术榜单,以及各类技术需求共58项,榜金总额近1.5亿元。

(七)强化科技金融结合。

在全省首创“滁科贷”金融产品,有效解决科技型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据统计,滁科贷累计为我市企业为担保贷款55笔,贷款资金总额1.07亿元。设立3亿元滁州市天使投资基金,累计投资科技项目36个,投入金额1.6亿元。谋划设计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新业务,出台《滁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实施办法》,将科技融资担保业务纳入“4321”新型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设立融资担保专项资金对企业担保费用给予50%的补贴。设立了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滁州子基金,规模2亿元,主要头成果转化项目,培育发展滁州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掌握核心技术不多;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研发没有保障;科技人才资源匮乏,一线科技力量中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严重短缺,具有研制开发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以及学术学科带头人员严重短缺,高层次人才流失现象也较为严重。

三、“十四五”发展思路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外承科技策源地辐射带动,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内强应用基础研究,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到2025 年,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实现倍增;科技创新支撑力、创新资源集聚力、产业创新引领力、创新环境吸引力显著提升;进入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城市。

主要工作举措:实施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两个倍增计划,成果转化提效、创新能力自强两个工程,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行动。

四、相关建议

1.在省内,建议借鉴新型举国体制思路,统筹省级层面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引导本省高校院所创新能力与地方产业集群优势的充分融合对接,采取省市共建方式,依托各地优势产业,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基地,加快省内创新资源内循环,实现科技创新均衡发展。

产业发展汇报材料篇7

***镇位于嘉陵江、白龙江、清江三江交汇处,距广元市中心仅29公里,北与利州区盘龙镇、宝轮镇接壤,西连剑阁县剑门关部级旅游风景区,是蜀道精品旅游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镇辖8个村、2个社区居委会,幅员面积41.9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8万人,镇内交通便捷,旅游资源丰富,***古城现已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省历史文化名镇。***地少人多,制约了***粗放型农业的发展,我镇的实际,要求我们必须走产业化集约化发展道路,努力提高产业附加值。党政一班人积极探索,努力寻求产业化发展新途径,猕猴桃产业以其高收益,高附加值被确定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上级的猕猴桃产业扶持政策使***的猕猴桃产业踏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近三年以来,我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农业局的精心指导下,始终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坚持把加快猕猴桃基地建设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的重头戏,创新思路,坚持标准,重点突破,2006年9月引进**中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天雄、石盘两村开展猕猴桃产业基地建设,高标准建设核心示范园1500亩,带动辐射全镇猕猴桃产业发展,收到了良好效果,使猕猴桃产业在全镇农村经济中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极大地加快了全镇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工作思路,切实找准切入点和突破点

为使我镇猕猴桃产业上档次、上规模,我们高标准、高起点打造示范园区的的基础设施,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入住园区,带动全镇的猕猴桃产业发展,现已在天雄、石盘两村发展820亩,其中天雄村150亩,一社70亩,四社80亩;石盘村670亩,其中一社185亩,二社188亩,三社62亩,四社43亩,6社140亩,七社52亩。目前长势良好,即将挂果产生效益。

二、加强宣传引导,营造猕猴桃基地建设的良好氛围

我镇加强宣传动员,走村入户做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重点宣传猕猴桃发展前景及猕猴桃种植技术,激起了群众的极大热情和干劲。协同村组落实地块,协调业主与农户关系,使业主引进来、留得住。并通过组织学习交流会、现场会、科技下乡活动等形式,组织干部群众对猕猴桃示范基地进行现场学习,增强群众建设基地的热情和干劲。同时,区上在土地调整、水电供应、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极大地调动起了广大群众发展猕猴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推进猕猴桃产业集中连片发展提供了便利。

三、完善基础设施,构筑发展平台

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生产条件。突出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道路,修建蓄水池,铺设管网等等。从而,为我镇猕猴桃的产、供、销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提升科技含量,努力提高我镇猕猴桃的市场竞争力

产业发展汇报材料篇8

一、以*优质奶牛核心区为抓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奶牛扩栏增量

为了进一步巩固奶产业优势地位,扩大已有成果,按照我市“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根据奶牛自然增量及市场宏观走势,确定了20*年奶牛存栏突破13万头,市区达到11万头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确定了以*优质奶牛核心区为抓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奶牛扩栏增量。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核心区进行现场办公,解决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核心区管委会与水务、科技、土地、供电、交通、园林等部门全力配合、积极协调,争项目、筹资金,加快建设。今年第一季度已完成投资4570万元,硬化道路5.1公里,打机井2眼,铺设供水管道3公里,建供水房及泵房2处,安装排水管道3.6公里,植树1.3万株,栽植草坪1.8万平方米,架设10千伏高压线路7.4公里,变压器7台及完成主干道两侧的公用路灯。奶牛良种繁育中心已建成生产牛舍6栋;疫病诊疗中心已建成综合服务楼、病牛隔离观察棚舍等设施,购置设备60套;信息管理中心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养殖区已建成标准化牛舍100栋,入园奶牛2310头。

二、以奶牛出户入园上挤奶台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奶牛养殖的综合效益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奶产业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增长,已建成奶牛科技示范性园区83个,入园奶牛3.1万头,入园率达到35%。但奶牛养殖综合效益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的问题日益突出,许多深层次的制约矛盾已不容回避。为此,今年市委、政府借助自治区的优惠政策,将“奶牛出户入园上挤奶台”作为奶产业提质上档的新突破口,全面实现手工挤奶向机械化挤奶转变,切实推动我市奶产业发展。20*年总的计划是新建机械化挤奶站70座,使全市挤奶台总数达到140座,确保奶牛养殖园区、规模养殖户、奶牛专业村全部实现机械化挤奶,奶牛存栏比率达到65%以上。按照分区域建设、分段实施、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70座挤奶台全部以协议的形式落实到企业、经纪人、合作社等建设单位,并已有33座开工建设,其余正在筹备阶段。

三、借助地理优势,积极发展壮大葡萄产业

*山东麓中部冲击地带被国家农业部划为最适宜酿酒葡萄种植地区,这说明我市有发展酿酒葡萄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我市酿酒葡萄产业的壮大提供了有利的机遇。*、*市20*年酿酒葡萄种植已达到4.6万亩,御马公司拥有先进的葡萄工艺和设备,年生产能力达到3万吨。今年,我们将加大对企业与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无偿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规范专业合作组织与产业协会,加强农民技能培训,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支持龙头企业扩大生产、开拓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项目覆盖给酿酒葡萄产业减负助推,力争20*年基地规模再扩大1.8万亩。

四、以做亮品牌为切入点,努力做大滩羊、滩鸡产业

今年以来,我们深入抓好滩羊的保种、选育工作,优化滩羊品种,达到优质优价。全面做好滩羊品牌的宣传、管理、使用、保护工作,重点扶持壮大滩羊产品深加工企业,进一步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进程。在巩固滩羊品牌的基础上,加快“*滩鸡”商标的申报注册。抓好滩鸡育雏、养殖、加工、防疫等环节的工作,实现滩羊、滩鸡的无公害生产。年内争取*滩羊饲养量达到120万只,出栏率达到55%,滩鸡饲养量达到300万只,并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加快出栏周转,提高综合效益。

五、加快以孙家滩地区为主的高酸苹果产业发展,使之成为我市的又一新兴产业

今年,为探索我市旱作区农业经济发展新思路,农民增收新举措,我们启动了以*移民开发为主的高酸苹果基地建设,这是针对近年来国际浓缩果汁良好的市场前景和我市适宜的气候条件所提出的。以*市为中心的*苹果产区被全国果汁加工企业誉为中国最佳高酸苹果生产地,超过50万亩的土地非常适宜高酸苹果种植。并且种植高酸苹果不仅节水,还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今年我市将制定并出台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建设以*地区为主的5000亩高酸苹果基地。预计“十一五”期间,全市将新建10万亩高酸苹果基地。到2*0年,总规模将达到35万亩,年生产优质高酸苹果10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高酸苹果生产基地之一。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