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人文素养与学生酌生命活力

刘碧珠 教育艺术 2013年第01期

摘要:人文素养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不仅包含一个人对文学艺术的欣赏水平、感悟能力,而且还包括一个人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内在气质和精神境界。语文,作为母语,其中积淀了民族的睿智、文化和精神。因此,语文教学是培养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天然乳汁。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更是开启智慧与觉悟的过程,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意义。教师要很好地驾驭它,首先要端正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通过挖掘语文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使教师、学生、文本在课堂上达到互动。一、关注学生的生命个体,凸显人文关怀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顾名思义,首先要把学生当一个“人”来看,尊重其人格和发展的权利,并给予充分的信任。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规范化的、单一的、一致化的课堂传授,而是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以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个性、健康的人格。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这又决定了体验和感悟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应该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感悟。体验过程、体验成功、体验乐趣;感悟真理、感悟真情、感悟文化。在一年级下册《春雨的色彩》一课教学中,课文的后面,编者以花儿的口吻提出了一个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有的说“春雨是绿色的,因为春天到处绿意盎然。”有的说:“春雨是五颜六色的,因为草儿变红了,油菜花变黄了。”有的说:“春雨是无色的,因为下在地上干了,看不出什么颜色。”有的说:“春雨的确是无色的,可它却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所以�

关键词:人文素养学生观生命活力语文教学感悟能力

单位: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教育艺术

省级期刊

¥196.00

关注 34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