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人文素养的重要性8篇

时间:2024-01-15 14:59:08

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语文教学 以人为本 人文素养 人文精神

毋庸置疑,人文素养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核心。钱理群教授说:“中学语文教学落实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这个根本任务,当今语文教学应当担负起来。”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在于,它能通过各种人文学科知识的吸取而形成人格、气质、道德和思维方式,能使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并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而语文学科在提升人文素养方面能起到其他科目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将人文素养培养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公民十分必要。宏观上说,人文素养的培育,一方面包括基本的人文精神内容对学生的渗透与启发,另一方面是将人文主义精神融入到教学实践活动中,使教学活动本身成为一种人文教育方式。为此,无数语文教育工作者从理论到实践都在不懈地努力着。

事实上,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师层面:少有执教者关心文学发展,表现不出对文学现象的浓厚兴趣,漠视文学研究,知识面过于狭窄,视野不够开阔,对作品的解读停留于教参等教辅工具,习惯于现成的结论,墨守成规,明显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而且功利至上,难以从审美高度认真品味文学语言,挖掘人文内涵。学生层面:乐于接受一成不变的定论,缺乏质疑精神,对文学作品中体现的普世价值观多不认同,注意力更多关注于语文的工具性及技巧性。即便偶尔有公开课着力表现师生相悦于人文精神的探求与解读,多半形式主义色彩浓重,作秀成分颇高。究其原因,一方面,高考指挥棒的因素不可忽略,近年来,高考语文虽然努力想摆脱片面狭隘的工具化考察手段,但在没有更好的考察机制出现以前,只能维持现状,这必然导致理论需求与实际功用的矛盾,武断地说,人文素养的提升在升学考试的分数前不堪一击,尽管两者并没有直接冲突。另一方面,中学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相对偏低,虽然前有高考,身不由己,但作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者,教师忽视自身人格及文学素养的优化,也是不争的事实。

要解决目前的困境,除却高考评价机制改变的渺茫希望外,语文教师其实大有可为。

教师的示范作用依赖于教师的自身素质,作为执教者,应该明确职业角色及教育职能,努力提高职业技能与水平。体现在语文教学上,亟待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提高。新教材编订的目标很明确,力求还原文学教学的审美本质,要求教师引领学生对文学现象进行感性的领悟和思考。审美观念的树立,雅致气氛的营造,优美诗意的捕捉,人文精神的提炼,富于张力的表述,无疑是一个优秀语文教师所必备的,唯有这样,才能在领略作品时,为学生创设令人陶醉的意境,引领学生把握作家的生命激情,让文字折射出璀璨之光,把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真正变成一种审美享受。语文教师对教材的研读与深入思考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中尤为重要,利用教材为我们提供的丰富的人文品格、人文精神等因素,给学生以生动具体的形象感受,这样培养起来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远比耳提面命的思想教育和生硬的道德灌输所树立起来的抽象认识更加深入、扎实,在他们今后长期人生经历中发挥的作用将会更加持久、内在。

当然,仅仅局限于教材文本远远不够,教材中以培养语感为中心的语言材料不足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无法完全解决语文的文化性问题,这就需要语文老师有开拓性的眼光,用去伪存真的严谨态度为学生选择或指导学生选择阅读材料。这必然要求教师自身广泛涉猎各种作品,思考各种文化现象,养成手随心动、勤于探究的良好读书习惯。毕竟读书是教师提高自身文学修养的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原本就应该通过阅读来感知思想并努力与自身的生命体验相融合,唯有如此,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才能收放自如、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让课堂充满审美意趣,帮助学生构建丰富的精神世界。

历史演进将优秀的传统美德慢慢积淀成民族精神,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博大精深、熏陶灵魂的文化基础。汉语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从形式到表达都充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所以,语文阅读教学应充分发掘汉语所渗透、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审美因素,不要把教育变成非常枯燥的、单纯的知识传授,不要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排斥在教育过程之外。在班级授课环境下,实施以人文典故为依托的“人文语文”教学,让学生有选择地触摸人文典故之肌肤,积淀人文典故之精髓,挖掘人文典故之精神,这是学生提升人文素养的必由之路,唯有这样的语文教育才能培养出“博而略精”的语文人才。

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人文素养;重要性

1 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一词最早在《周易》中出现,它的解释是:“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此,人文也。”之后我国《辞海》中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人文”一词的理解也赋予了新的内涵,即“人文”就是追求健康与进步,坚守道义和向往真善美的文化;“人文”就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去认识人、认识社会和世界。

人文素养是一种自我的修养,是一种生活的质量,是人生存在社会上的一种品位。人文素养也是个体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了解和传承,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人文素养由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部分组成。人文知识一般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等人文科学领域的知识,可以通过阶段性的学习获得,而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人文性和理性,人文性强调人的尊严,理性是指超越一般动物的“我”,寻求生命的意义,即人文精神是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价值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培养才能获得。人文行为是人文精神的外化,人文精神的高度决定了人文行为的高度。①研究者谢保国在《教师与人文素养》一文中对人文素养的精辟论述是:“人文素养,凝聚着涵盖着人类先进优秀的哲学理念与创新的规律与法则,同时也集中着升华着人们优雅的审美理想与情趣,方法与技巧;人文素养,培育着激励着人的高雅精神境界与不朽的人格魅力;人文素养,是人心的和顺,思维的自由,爱心的凝结;人文素养,是知识的精华,也是驾驭知识的本领,是学问的汇集,也是提炼学生的慧思,是形象体系的呈现与创造,也是体验领悟形象体系的妙悟,是学术视界的范围与物象,更是提升学术视界的通道与聚焦。”可以说,人文素养是一座富丽堂皇的精神大厦,是人类应该永远攀登不止的山峰。②

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具有平等民主的理念和关注生命的意识,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教育使命感,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具有超越功利的清高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具有优良的反思意识和宽广的教育视野等等。

2 小学数学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

2.1 人文知识结构先天不足

人文知识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基本组成元素。小学数学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数学教师80%来自于师范学院,少部分来自于师范专科学校或非师范学校,从近几年开始已经有少数师范本科生加入到小学数学教师队伍中来。来自师范学校的坚持上数学的是理科比较好的毕业生,由于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久而久之远离人文科学的学习,更无培养人文科学兴趣的可能,再加上师范学校和师范专科学校课程设置的欠缺,导致师范生文学知识、历史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美学知识等人文知识的贫乏。没有人文知识的积淀,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便无从谈起,更不利于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2 人文精神严重缺失

人文精神是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要素。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无论他们的个体素质高低,是否具有人文精神是最重要的。然而,由于受当今市场经济的影响,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人文精神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教书育人的观念逐渐淡薄,主要体现在:(1)缺乏教育使命感和责任心。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不知道自己的教育使命和责任是什么,只是为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教书只是完成任务,根本不管学生将来的精神面貌如何、生存方式如何,根本不管学生将来是否有道德、有能力、有理想、有信心、有爱心、有尊严、有修养等等。(2)缺乏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不少小学数学教师,上数学就只管上数学,越上越让小学生畏惧数学,没有静下心来反思学生畏惧数学的原因是什么,更不愿意花时间去思考什么是教育的真谛、什么是教育的源头、什么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如何造就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下一代等。(3)缺乏维护教育公平的意识。部分小学数学老师功利思想严重,不能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关心弱势群体的教育,不关注教育机会的平等,甚至在教学活动中,对不同出身、不同智力、不同性格的学生不能一视同仁、一律平等地对待。(4)缺乏以学生生存和发展为本的理念。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教数学就只教数学教材,对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内涵没有真正理解,对教材和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的课程资源视而不见,不具备以学生生存为本和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5)缺乏善待学生的宽容之心。教师的权威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师心目中还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他们不能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与学生一起去感受和体验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及沮丧的心情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渴望,不能以心对心去包容学生的过失,去化解学生的矛盾。

2.3 人格魅力大打折扣

大量资料显示,现代小学生畏惧数学的人数越来越多,除了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的原因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古板的、抽象的、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所致。大量事实证明,现代小学生不喜欢上课古板、方法单一的数学老师,而是喜欢那些知识渊博、上课幽默、教学方式灵活多变,而且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数学老师。由此看来,小学数学教师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将无限提升他们的人格魅力。

3 提升小学数学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3.1 数学学科本身的需要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发展数学理性,感受数学人文;通过数学学习,领悟数学思维的精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朝着全面发展的人更进一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教育有人文教育的功能,数学教育是一个由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组成的统一体,担负着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双重任务,而数学教师又是决定数学教育目标实现与否的关键人物,再加上小学阶段又是一个人一生中人格的塑造、人文精神的熏陶最重要的阶段,所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人文素养比提高其专业素养更重要。

3.2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刚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认识到:“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③可见,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因此,推进数学课程改革,重心就落在有效促进中小学数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尤其是人文素养的提升,因为人文素养在人的整体素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缺失,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成败。

3.3 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而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以培养人的抽象思维和数理逻辑为主,教给人一种严肃的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在数学理论框架中,一切都是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展开的,所以,数学教学一开始就只注重定义、公式、原理,乃至学科自身的逻辑,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这使得我们目前的数学教育变得非常枯燥。④那么,要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要实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要求,提升数学教师的人文素养乃是当务之急。因为教师是实现人文素养教育的关键因素,担负着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与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加强教师人文素养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前提和基础。

3.4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首先具备数学专业知识,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拥有人文科学的知识和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体现在:对生命个人独特价值的尊重;对人的整体性的认同;对自然和文化传统的关怀;对不同观念的宽容;对群体合作生活的真诚和热情,这些都属于人文素养的组成部分。⑤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仅仅拥有知识并不等于有相应的文化素养,只有当知识内化为个人的人格特征和行为习惯并体现于教师职业生涯时,知识才能成为教师的个人的素养。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的一面旗帜,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文载体。如果教师具有了较深厚、较宽广和丰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提升学术视野,而且能基于对每一位学生身心状态和成长需求的悉心解读,在学生发展的特定阶段、特定环境中,寻找适当的方式和途径,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一定是文化底蕴丰厚的教师,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小学数学教师,一定是具有人文素养的教师。因此,只有小学数学教师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才可能从教书匠成长为小学数学能师、经师甚至名师。

总之,作为现代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人文素养,在学生中才有威信,才能高效地完成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任务,也才能担当起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

注释:

①熊英.理工科研究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重构[J].高等函授学报,2010(9).

②刘胜英,等.加强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探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校学报,2008(4).

③王怀民,等.关于数学教师文化修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篇3

一、职业院校教师人文素养提高的重要性

(一)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专业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往往课堂显得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的激情,这是由专业知识的直观性和逻辑性来决定的。但是,如果由一个人文素养较高的专业老师来上同一门课,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一个人文素养高的教师,在表达上声情并茂,在行为上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在传授枯燥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把自己的文学素养也体现在教学活动中。例如,学生在烦躁不安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者一个笑话,或者一个几分钟的演讲,来激励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让同学们对老师刮目相看,对老师充满了崇拜,这样对同学们来说就是一种享受,这样的老师会适当调节课堂的气氛,用自己的人格的魅力影响着学生。同学们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即学习了专业知识,又滋润了自己的心灵,这样的老师,哪一个学生会不喜欢呢?学生的行为也反过来影响着老师,双方互相理解,互相鼓励,把枯燥的教和学的过程,转换为愉快的合作。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没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是很难实现的。

(二)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生源的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这就需要加强管理的力度。一般的高职院校,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个班主任,班主任的人文素养就决定了班级管理的好坏。现在的学生都有很强的个性和自我意识,如果用老师的威严来强制他们,效果不理想,反而会激起一些同学的逆反心理,加大了管理的难度。依笔者的观察,那些人文素养高的班主任,管理有方,他们能充分地理解学生,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能和学生做朋友,学生愿意和老师交流,愿意和老师分享自己的快乐,也愿意把自己的困惑或者无助告诉老师,学生也愿意邀请老师参加他们组织的文体活动或者其他一些增进理解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对老师充满了崇拜,充满了信任,班级的凝聚力大大增强,团队合作能力也会提升。要实现这一点,同样离不开的老师的人文素养。

(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体现了学校的内涵。当前,各个学校都意识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建好学生文体中心、图书馆、科技中心、网络中心等,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宣传橱窗、艺术展览展示空间等的一体化建设,发挥宣传舆论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更大作用。硬件建立起来之后,就需要教师人文素养这个软件发挥作用,根据学校教师人文素养的优势,开设绘画、书法、陶艺、歌舞等名师工作室,成立各种社团,丰富同学们的精神生活,同学们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素质和品位,完善自己的人格,把自己培养成充满活力的、具有创造性和主动性的人才。没有教师的人文素养做基础,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也无从说起。

二、如何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人文素养

(一)广泛涉猎各种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阅读是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在阅读学习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视野,提高思想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作为专业老师,除了多看各种专业书籍之外,还应该广泛阅读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阅读各种历史、哲学、美学、宗教等著作,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自己的才能,加深对人性的理解和认识。一个有较高人文素养的老师,无不是爱读书的人。他们从阅读中获得的这种内在的美,不但丰富美化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更是不可或缺。

(二)向名师学习,向他人学习

名师是标杆,起着表率的作用,多阅读名师的著作,听名师的报告,在理念上就会得到大幅度提升。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为一个教师,还应该学习想自己的同行和同事学习,甚至要向自己的学生学习。

(三)经常自我反省

教师要善于自省。自省是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过程。是对过去的经验反馈,又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教师要反省自己的人文修养、敬业精神和职业习惯,反省自己是否符合教师规范和标准,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

(四)高校将人文素养的内容纳入继续教育范畴

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人文素养的相关内容,纳入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范畴,并有部署、有组织进行学习和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即继续教育不合格,依据相关规定承担其后果。这样做,就有了制度上的保障,对于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小结

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人际关系;沟通;大学生;人文素养

人际关系是高校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中带来的问题,有助于大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接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自我的各方面素养,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与人际关系有着密切联系,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部分,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开发大学生的潜能、启迪大学生的智慧、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协调大学生人际关系。可见,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培养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有着必不可少的重要意义。

1 人际关系与人文素养概述

人际关系表明人与人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度、融洽性、协调性的程度。人际关系是在彼此的交往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需要遵循一定原则,如平等、信用、理解等。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的建立,主要对象是家人、同学、老师、朋友、社会,大学生的交际圈相对简单,但是却影响着大学生的各方面生活以及健康心理的养成。

人文素养是指在吸收人文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学识和修养,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反映出一个人的气质、人格、观念等各方面的性格特征,体现了一个人的文明程度。总的来说,人文素养分为三个部分:即知识、精神、行为。而人文知识的涉及面也较宽泛,内容包括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等。大学阶段是汲取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怎么样接人待物和接触社会的重要时期,是自身人文素质的养成的不可或缺的阶段,为今后的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2 人际关系对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豪斯顿曾说过:"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生活幸福、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大学生会因人际交往的原则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和处事风格,从而规范和支配自我行为,完成正确的自我定位,获取社会角色,从而在人文素养上得到提升。

(一)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

大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管交往的对象是老师、同学还是家人,都会涉及到自身的处事原则,如与老师交往要尊敬诚恳;与同学交往要友爱真诚;与家人交往要自然亲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包含着人际交往的原则,如诚信、友爱等,大学生在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中,也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树立集体意识,摒弃个人主义,将自我融入集体,在集体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促进自身素养的提高。

(二)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人文知识的汲取

沟通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沟通是汲取人文知识的有效途径。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大学生在集体生活的交流沟通中,必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彼此学习,互相进步。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与网友建立虚拟关系,这也是人际交往的一部分,更是吸收和交流人文知识的有效途径。

(三)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

学会与人交往,是生活的必须,也是做人的基础。融洽人际关系也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形成阳光、积极的人生态度。人际交往的障碍,往往造成大学生偏激、孤僻、封闭的性格,人生态度灰暗消极,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大学生的心身健康,阻碍着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真正提升。

3 从人际关系入手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

人际关系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密切相关,所以要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是基础和保障,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加大校园文化宣传力度

(二)充分利用新媒体,打造网络交际平台

紧跟时代步伐,满足学生需求,积极建立校园网,打造网络交际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交际机会,发挥网络的优势,使校园网成为一个传播知识、交流学习、互相倾诉的场所。特别是开始心理辅导栏目,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心理辅导等帮助,进一步健全大学生的人品人格。

(三)开设人际交往课程,营造人文文化氛围

高校要开设人际交往相关课程,从专业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指导,提升大学生的人格修养,如礼仪课等,指导学生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应当怎样与人交往,怎样体现个人的素养,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样解决人际交往中的问题,用实用性的课程,给予大学生最直接的引导,营造浓厚的人文文化氛围。

总之,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离不开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这需要高校、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努力,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从人际关系入手开辟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中职学生 人文素养 重要性

一、语文教学对提高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简述

中职语文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加快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人文素养是学生在不断地认识世界中所形成的一种人文关怀,是保持持续动力和学习能力的重要保证。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意味着学生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在不断变化着。目前,虽然在中职教学中对英语比较重视,但是学生们不要忘记,传统文化是我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人文素养的提升,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思辨能力。这些都对我们学习能力的加强有一个重要的作用。

加强语文教学,能够使得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更加深刻,能够加快培养学生的审美以及欣赏能力。人文素养有时能够迸发出幽默的气息,加快交际氛围和生活情趣的建立,营造出欢乐、和谐的气氛。没有高雅的人文素养,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欣赏能力。加快语文教学,对于提升语文素养,培养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收集许多素材和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判断方式。思辨能力的形成使教师拥有了开启智慧的钥匙。智慧使得教师能够明确地判断和定位,提高理性思考,去伪存真,成为一个接近智慧的人。

二、利用语文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措施

1.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做好彼此角色定位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师高尚的人文情怀,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严格重视态度。目前,就中职学生教学现状来看,他们的文化基础还比较薄弱。教师有必要加强情感方面的交流,注重交流情境的创设。总的来说,就是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中职语文教学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把学生看作语文教学中的不可缺少的角色,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自由,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放松自己、尊重老师,共同讨论,共同提高。

2.运用中国传统美德传承学生的人生观

中职学生语文教学过程中涉及一些的名言警句。这对于提高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教育重视孝道。这在尊老爱幼、加快维护国家和平与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人文素养进行有效调控的过程,能够形成有效的合力,从而加强学生对自然以及生命之间强大的责任感。此外,让学生深刻了解我国开放包容的意识,才能在实际的生活中绽放出生命的价值。让学生激感交流,从而让学生在思想道德的塑造中变得坚不可摧,以此来丰富学生的阅历,加快学生的情感培养。

3.构建语文素养素质培育体系

随着当代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开阔视野,更新专业知识。教师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出健全的素质培养体系,将学生人文素养素质的体系运用到学生的品质培养中,加快中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对人文素养培养的协调策略和引导补充

1.努力培养中职学生阅读的习惯

在中职学生人文素养提升过程中,教师要加快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改善学生阅读习惯,从而建立起良好的素养增长方式。学生的个性不同,爱好不同,其阅读的方法和手段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把握学生的个性,对学生有深刻的了解,以此来对教师的阅读教学方式做出充分的改进。

2.合理衔接实践训练内容

实际的训练过程一般需要学生由行为到内在素养的提升转变,而人文素养价值的提升就需要依据这一原理。中职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快引领学生走进博物馆,欣赏一些书法,对一些作品进行科学的感悟,注重多种形式艺术作品的积累,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加快人文感染力的提升,从而使学生自身得到鼓舞。

四、小结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非常必要的。这样能够提高学生课堂交流的实际效果,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晨.语文教学对提升中职旅游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与教学对策[D].鲁东大学,2013.

[2]费伟.中职语文文学人物形象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及教学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3.

[3]陈春兰.中职语文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

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篇6

高校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起着起承转合的教育作用,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思想观念的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弘扬历史悠久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吸收人类进步文化的知识都有积极作用。所以,在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质,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思想追求。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质和人文性质,二者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工具功能发散的技能知识是语文学科的外形,引申的人文价值才是语文学科真正的内在含蕴。只有通过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素质教育因素,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受到丰富深厚的悠久历史是一副栩栩如生、传神逼真的图画书籍。目前高校里在开设语文课时,理论上是定位于文学鉴赏课方向,更注重思想世界、人文精神的探索与追求,然而一直以来很多高校在语文课定位上出现了偏差、错位,形成了单面的不均衡发展,比如只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一味的注重知识性,局限在字、词、句、文章结构和文学知识的理论传授;或者又只突出语文的思想性,就成为了一定程度的政治课,忽视了对文学作品意境的分析与体会,无视了文学的特点,尤其是忽略了其本身积淀的人文精神升华,将本应该是轻松活跃的语文课堂上成了严谨死板的说教课。应将高校语文课定位在知识课、文学课、人文精神传播课,作为基础课、必修课来安排,这既是语文自身的性质和功能决定的,更是当代学生教育需求决定的。在当代教育中,倡导教育、智育、美育与体育的结合,高校语文课正是兼顾了德智体美劳的一门综合学科,这样的准确定位才是完全符合当代人才发展的需要。

二、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在人文素养上缺失的表现

(一)人文知识贫乏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对于传统的追求逐渐减弱,从而渐渐失去了个体精神的追求。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较为贫乏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体育生来说相对忽视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世界著名优秀作品了解的甚是寥寥,同时高校在开设课堂时就轻视文科,更注重对待体育专业素养的提高,导致了当今普遍体育生更加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对语文知识、人文知识的学习。并且如今紧张的就业形势,学生在读书和学习时以考虑未来就业需要为首,也在隐性需求上束缚了学生在文化、精神的高度追求上取其轻了,比如在阅读文献上,部分体育专业的学生会更选择去阅读与体育锻炼等知识有关的书籍,对于经典名著很少过问,从而使学生们在人文精神追求的脚步上甚是缓慢,人文知识比较贫乏。

(二)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

在一些体育专业的大学生面前,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使他们显得焦躁不安,就业形势的压迫和自身体育行业性质的狭小,使学生内心变得充满困惑和苦恼,或者变得用世俗、功利的眼光来解释生活的意义。价值目标就会出现转型,社会上种种的浮杂诱惑,功利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侵袭着青年学生的头脑和思想中去,更由于处于学生时代的他们对社会改革和开放的认识不足,对社会主体市场理解不够,导致学生们只看到追求短期利益的目标,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消极价值观。

(三)人文情感的冲突

人文情感具体表现在国家责任感、民族认同感、社会义务感、集体归属感及对他人的道义感、对全人类的人高情感等诸多方面。大学生处于的年龄正是情感世界极为丰富的阶段,一方面有着深切的民族归属感,另一方面想要实现个人价值的目标特别迫切、高于一切;一方面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又有很多人没有为中华民资伟大复兴的建设事业做出奋斗的准备和决心;一方面渴望集体认同对个人的关注,另一方面又认为集体概念空洞会压抑个性发展。大学生处在心理逐步成熟的年龄时期,比较缺乏完整系统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不注重对学生们人文情怀的培养,就会导致大学生产生内心的新旧思想冲突,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加大。

三、高校语文课对待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

各大高校对体育专业学生进行的语文学科教育,是要具有正确世界观人文情怀的素质教育,是在高等教育实施阶段的、要求以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其教育内容中要从“人类全部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炼出符合我国发展目标方向的部分。并且对于高校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充满体育竞技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的他们,更要重点培养学生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和爱国主义情怀。通过语文课中对丰富知识海洋的探索,鉴赏国内外著名文献的精髓,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世界观,进而要求学生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们献身国家体育事业的决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尚、文明的道德与品质,具有适应社会主义在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因此,高校在语文课程的设置上要做到如下要求:

(一)语文课的课程内容设置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对近现代的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围绕的小说、散文等要有基本了解和正确评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并且重点培养学生能够以史为鉴,以客观、中立、冷静和沉着的态度对待现实和未来。

(二)语文课的上课形式要丰富多彩。对于课程设置上,要尽可能实现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革新,改进老师专注于自己讲课、学生听课的状态,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把具有丰富艺术鉴赏力的经典影片给同学们播放,丰富学生们的电影知识,并且从中学习人性的美丽,培养学生对待著名文学、音乐、美术作品、影视作品要有深刻的体会、独到的见解,懂得去欣赏,进而不断提高学生们辨别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能力。

(三)语文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建立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作为体育专业的学生比较偏向肢体运动,大多不注重对文章的阅读理解,也很少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因此,众多高校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多锻炼学生们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形成小组讨论模式对哲学话题或者文章进行丰富激昂的辩论,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选择、获取、吸收和消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个人思维,树立积极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四、高校语文教育在提高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中的重要性

这是社会发展对体育专业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克服多年教育缺陷进行调整的需要。当代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对学科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也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相互结合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更是社会发展对体育事业进一步改革的迫切需要,而对于高校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具体做法来说,语文课是一个重要突破口。针对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语文课上进行语言环境的熏陶,并且将与体育竞技有关的文献拿出来进行分析鉴赏,也能大大提高体育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从中能体会到语文与中华文化的关联性,感受从中语文素养、人文素质,体会人道主义的崇高。在是二十一世纪的发展中,对体育人才的要求不仅是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个人身体素质、丰富的专业技术、一定的组织能力、良好的竞赛水平和较强的综合创新能力,更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高尚的品德和奉献精神,这些丰富的涵养都被包含在深渊浓厚的语文知识中,高校的语文教育是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引导,不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而是真正以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目标来发展。因此,在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中,语文课程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基础性位置。

五、结论

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文素养 重要性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培养专门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逐渐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近些年,高职教育越来越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全国范围内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仍有一些高职院校出现了不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苗头。

一、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国家间经济实力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综合素质如何,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培养专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既是党和国家对我国教育领域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为高职教育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国《职业教育大纲》更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应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是世界职业教育培养现代人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价值的重要取向。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举措充分说明,我们国家的教育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培养素质全面、人格健全同时又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生。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单靠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提升职业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加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应被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高职教育不是简单地培养单纯的专业人,更不是简单地培养单纯的职业人,而是培养综合复杂的社会人。只有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养的培养,培养出来的高职学生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是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要求

在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过程中,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含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高职毕业生将来从事某一专门职业时,其专业知识的运用和专业技能的发挥,往往与个人的修养、职业道德、心理素质、身体状况等非专业方面的因素有很大关系。高职教育所提供的知识和由此形成的综合能力是高职毕业生将来开展职业活动的前提条件。高职学生是国家重点培养的应用复合型人才。高职教育在发展中必须要以培养具有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相融合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人文教育,重视人文课程,把高职学生作为一个全面的“人”来培养。在高职教育中,除了要重视高职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人文素养的培养提高也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高职学生的素质要求。

三、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现实需求

目前许多高职毕业生把参加专升本考试作为提高自身学历和就业竞争力的一项选择。人文素质是专升本考试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由于职业竞争激烈,职业流动频繁,高职学生毕业后可能要经过多次职业选择才能找到合适自己的满意职业。实践证明,当今社会越来越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高职毕业生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综合能力。人文素养培养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也就成为高职毕业生的一个现实需求。

四、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是高职院校健康长久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高职教育办学时间短,条件和经验不够,社会上很多人对职业教育不太了解。特别是在近十年来高校连年扩招的情况下,人们更是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前途担忧。现阶段,在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并大力加强职业教育的前提下,高职教育也正在迎合现代科技产业化的发展,积极配合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策略。高职院校发展正处于高职教育历史上最好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高职院校要发展和壮大,个别能够升级为本科院校,人文素养的培养成为衡量高职院校质量的一个主要指标。结合新时期职业教育大纲和高职院校课程新标准,大多数高职院校更是将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作为高职院校长久健康发展的必修课程。

【参考文献】

[1]潘越峰.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研究与建设[J].企业导报,2010(8):226-227.

[2]孙琳,肖兰英.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1(02):269-270.

[3]温宇.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与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初探[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02):108-110.

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旅游专业 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礼仪之邦,旅游业是好客的行业,从事旅游业的人员应该懂礼仪、擅沟通。旅游服务业是高尚的行业,只有具备一定品味修养、审美情趣的从业人员才能满足追求愉悦、刺激、享受、猎奇的旅游者们的需要。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文景区众多,旅游文化底蕴深厚,作为旅游业的从业人员,只有知晓景区文化的深邃内涵,才能将这一文化传播弘扬。随着旅游现象大众化普及,出游人数的激增,旅游资源频遭破坏,如何进行生态旅游、环保旅游成为热议话题,而旅游从业人员提高人文素养,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保护旅游资源。

1 人文素养在中职旅游专业中的作用与地位

人文素养是指经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形成的内在品质和修养,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人文素养的内涵大致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三个层次。人文素养最重要的成分是历史感和责任感。

旅游业是具有丰富人文属性的文化产业,旅游服务工作中所包含的人文内涵是旅游服务业的核心价值。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较强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具备优良的人文素养。一名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伦理道德、文明礼仪、政治理论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审美修养等。中职学校在培养高素质旅游应用型人才中,人文素养培育具有基础和优先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

2 提高中职旅游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措施与举措

2.1 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人文素养培育氛围

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人文素养教育的良好平台,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起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因此,中职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力争把人文教育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用积极向上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感染教育对象,使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氛围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水平,使学生在这种良好的环境和传统的熏陶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创造良好条件。除了网络,还要多利用图书、报纸、杂志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举办人文社科讲座等。扶植和鼓励学生建立与专业相关的社团,如地理、历史、文学、音乐等学生社团,在参与社团活动过程中得到人文精神的培养。此外,整个校园应该设置一些反映历史、人物等的人文景观,展现人文精神,与优美的校园风景和别具一格的建筑融为一体,这样更能体现学校层次与格调。

2.2 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实施全方位的人文教育

课程的结构决定学生的素质结构。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最基本最有效途径,也是加强人文素养培育的重点。因此,中职旅游专业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养成,结合旅游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必须整合课程门类,优化课程结构,构建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扩大选修课比例,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在突出主干课程教学前提下设置自然、人文、社科诸如旅游文化、旅游心理学、旅游美学、旅游文学、跨文化交际等人文素养选修课,扩大学生选课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对充实学生的人文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要注重人文课与专业课的结合,在旅游专业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因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本身承载着丰厚的人文价值,以人文精神传递专业技术,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2.3 明确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素质。

中职旅游专业应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有品位、懂专业,敢创新的新型人才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旅游业的发展。为提升学生的专业品位和人文素养,开设诸如《国学》、《旅游文化学》、《旅游美学》及《旅游史学》等研究旅游文化内涵的课程,并举办有关建筑、茶艺、园林、戏剧及诗词等文化专题教学以丰富学生的内心,提高学生审美鉴赏水平。当然人文素养的提升并非开设几门文化课程那么简单。专业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在各类专业课的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从而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专业教师作为引路人也应不断深造,拓宽思路,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教法,经常参与一线工作,避免纸上谈兵,理论联系实践,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2.4 多举办灵活多样课外活动。

通过举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专业竞赛、文化讲堂、礼仪表演等形式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品位,磨练学生的意志。学生也应不断地走进一线企业,接受挑战,提升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