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科学中国人
部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科学中国人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 创刊时间:1993
  • 国际刊号:1005-3573
  • 出版周期:旬刊
  • 邮政编码:100041
  • 国内刊号:11-3292/G3
  • 邮发代号:82-592
  • 全年订价:¥ 120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科技速递
  • 本刊讯
  • 封面人物
  • 封底人物
  • 封二人物
  • 中国论坛
  • 创新之路
  • 政策跟踪
  • 科技博览等
  • 2014:《nature》《Science》的中国声音(三)

    《nature》和《Science》杂志是世界上久负盛名和极具权威的综合性自然科学期刊,其刊载的内容经常被世界各地新闻媒体作为最新科学信息的最可靠来源而被广泛传播。根据汤森路透2015年6月18的《SCI期刊分析报告》,《nature》、《Science》杂志的影响因子分别达到41.456和53.611,在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里仍居伯仲之位。

  • 科教大事

    差异化的DNA错配修复影响人类基因突变率 人类基因组中的体细胞突变率在不同癌症中各不相同。通过对652个肿瘤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研究者发现,可变DNA错配修复(MMR)是人类基因组中突变率的特征性区域差异的基础。虽然区域常染色体突变率对不同细胞类型来说基本上是稳定的,存在着与复制时机和基因表达的变化相关的差异.但携带未激活NMR的肿...

  • 工科数学——祖冲之思路

    中国的大学工科数学教材,讲的全部是国外数学家成就,“言必称希腊”。作者常常怀疑,难道历古以来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竟然在数学方面一无所成?然而,我们是在工程力学方面做研究与应用的,毕竟是数学外行。教育部邀请许多数学家所编写的教材写成为:全部由洋人所贡献,也是无可如何。有疑问:中国工科数学教材,难道中国人的贡献竞可被不屑...

  • 二元水循环——开创“新”生态之旅——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浩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水资源研究的专家.王浩深知.我国受水资源本底条件、人口规模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水资源利用方面面临诸多难题。而且,作为世界上水循环演变最剧烈、水资源问题最突出的国家之一.我国所要解决的一系列水资源课题迫在眉睫.我们面临的问题也是其他国家已经面临或者将要面临的问题。

  • 即新林:逐梦云端

    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技城。 地处中关村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上,这是一座中央组织部和国务院国资委为深入贯彻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而建设的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研发机构集群。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简称中国商飞北研中心)现代化的科研办公大楼就在这里拔地而...

  • 德者行医——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教授郭明洲

    郭明洲现在有两重身份.军人和医生。作为军人.他深爱祖国:作为医生.他将生命融入医学科研事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这方沃土.郭明洲全心播撒下的科研种子.正在开花结果、枝繁叶茂。

  • 现代功能影像与传统医学瑰宝针灸的邂逅——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放射科功能成像研究室主任方继良

    功能影像和针灸,一个是现代西医诊断技术.一个是传统中医治疗方法.看上去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然而经过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功能成像研究室主任方继良医生等科研工作者的“牵线”,它们却成了科学研究的一对良配.产生了具有优质基因的混血儿——中西医合璧的产物.将放射出科学的光芒。

  • 王金华:打赢煤海深处攻坚战

    在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华的电脑里.有一张特殊的中国地图。他与普通地图的不同之处在于.上面有些区域被涂成了黑色,在黑色区域上面点缀着许多红色的圆圈。黑色区域代表着煤区.而显眼的红色圆圈则是特厚煤层矿区。在黑与红的世界里.王金华干了半辈子。

  • 曾园山:将脊髓损伤修复研究进行到底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和建筑事业的高速发展,交通事故和建筑事故等引起的创伤性脊髓疾病越来越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其中,急性严重的脊髓损伤会导致患者截瘫或四肢瘫。这种致残性损伤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巨大的经济负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国内外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付英双:万物皆有理

    什么是物理?对于这一问题.有人用“万物皆有理”来加以概括,有人取”格物致理”之意。对华中科技大学年轻”80后”教授付双英来说,通过多年在“物理场”中实践的真实体会.他认为“物理不是。教科书上的数字游戏’.它是真实存在的规律,只要你愿意勤奋去追取,它就在那里……”

  • 中医药国际化联盟:打造中成药的部级品牌——记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副总裁孙鹤博士

    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核心在科技,科技竞争的核心在人才。 2008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即“”)正式启动。当“”的清风吹起,一批又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在祖国的召唤下,陆...

  • 缪颖:赤心报国 求真入微

    花儿为什么在春天开放.果实为什么在秋天成熟。生命的奥秘.是由什么力量掌控着?为了揭开植物的生长密码,福建农林大学的缪颖投入了30年的宝贵时光。为增强我国的在这方面的科研力量,她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与团队建设中。

  • 王献昌:核心技术为我们赢得未来

    王献昌,成都软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软智科技”)董事长,一个有着“复杂航空软件系统的奇迹创造者”美誉的人。

  • 雷锦誌:从数学到生物

    爱因斯坦说“科学是从杂乱的多样性的世界中找出万有的定律”。雷锦蒜也说:“复杂多变的生命现象背后也许存在简单的规律”。对自然规律的研究离不开量化的研究手段,对复杂生物系统亦然。伴随着生命科学“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一门发展中的综合学科——系统生物学应运而生。

  • 引领新材料的革命——记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卢红斌

    2004年.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制成了石墨烯材料,自那时起.石墨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研究和产业化热潮。

  • 海岸带上的探索者——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许学工

    从鱼盐之利到舟楫之便,从耕海牧渔到填海造陆.雄踞在太平洋西岸的中华民族,自古就是海洋文明的探索者与受益者。然而.正如600多年前郑和告诫世人的那样“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随着沿海地区开发强度持续加大,海岸带及近岸海洋生态系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 挖掘绿色“宝藏”——记中国科学院微藻生物学专家韩丹翔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现代工农业的发展带来的环境恶化状况,“大力发展高新生物技术,改变能源结构,寻找替代能源”成为共识。《“十-3i”生物技术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在”研究微藻育种、规模化培养、油脂提取、转酯化、生物反应器研制和应用等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的引导下.微藻生物技术的潜力逐渐引起专家学者们的重视。

  • 溯源神经疾病情系民生福祉——记“国家青年”获得者、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鲁伯埙

    神经疾病是如今常见的一种疑难症状.给患者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麻烦。神经疾病在基因层面有两种最本质的产生机制:一是基因功能缺失导致神经功能缺陷:二是变异基因的新功能导致疾病。因此,研究神经功能的基因机制.以及如何抑制变异基因的新功能来治疗疾病是重要的科学问题。

  • 这是一个“赶超时代”——记国家“”特聘专家、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朱文辉

    随着“中国制造2025”以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的推出.中国制造全面进入”赶超时代”。朱文辉教授就是活跃在集成制造领域的国际知名的微电子封装专家。作为国家“”领军人物,中国第一个三维封装“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他见证了我国微电子行业近年的快速发展.并以他独特的个人传奇展现科学家的个人价值。

  • 做机械零部件完美可靠的设计师——记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机械可靠性与动力学研究中心副教授王新刚

    缝纫机、汽车变档机制、车用直列式发动机、飞机的星形发动机、飞机螺旋桨同步射击器、车等速万向节等等这些动态机械无时无刻不与我们的生活亲密接触。然而,随着现代化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产品日趋复杂化、大型化、高参数化,产品故障机率随之增多。我国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设计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已成为制约我国机...

  • 李保权:铸就太空里的“火眼金睛”

    李保权,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新技术室副主任,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1973年5月生,多年来致力于空间环境探测新技术研究,主持国家重大装备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5”、空间科学先导背景型号等20多项科研攻关课题。担任过多颗卫星型号空间环境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主管设计师。

  • 李显耀:解读家禽生命密码

    李显耀,山东农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世界家禽学会会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理事、畜禽遗传标记学分会理事、中国优质禽育种与生产研究会理事。从事本科生家禽生产学、研究生动物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教学工作和家禽功能基因组、抗病遗传育种以及地方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 为多找矿找大矿而坚守——访2014年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李文昌

    2014年年底,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颁奖大会上,记者被获得“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地质学家李文昌的事迹所吸引,会后,有幸对他进行了深入采访。

  • 董朝阳的蓝天之旅

    20世纪初,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人类在蓝天翱翔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从此,飞机成为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部分.深刻地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 从稀疏到稠密 从数学到应用——记哈尔滨工业大学特聘教授、数学系副主任马坚伟

    马坚伟,哈尔滨工业大学龙江学者特聘教授、数学系副系主任。他立足国家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为我国油气勘探和探月卫星成像的关键技术创新开展基础研究。取得的成果可有效降低数据采集成本和提高数据分辨率,为我国大规模油气资源勘探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基于压缩感知的单像素遥感成像体系,并应用“嫦娥”探月卫星数据进行了...

  • 立足国需 情牵水利——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城市水文室主任刘家宏

    刘家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城市水文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12年,刘家宏受中组部、团中央委派挂职湘西土家族苟族自治州州长助理,因在水利科技服务方面的突出贡献,荣立二等功嘉奖。

  • 彩云之南红土地的守护人——记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张乃明教授

    在彩云之南.有一片神奇的低纬度高原。这里地形地貌十分复杂.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几乎所有的气候类型在这片土地上都能找到.这一切都使其成为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的理想之地。

  • “微招聘”模式利弊浅析

    网络时代“微招聘”成为了用人单位招聘中的时尚方式。通过SWOT分析法,对微招聘模式进行了利弊分析,建议在市场细分、健全流程、加强监管等方面对微招聘加以完善。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