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石油学报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5.1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石油学报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学会
  • 创刊时间:1980
  • 国际刊号:0253-2697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00724
  • 国内刊号:11-2128/TE
  • 邮发代号:80-110
  • 全年订价:¥ 192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地质勘探
  • 油田开发
  • 石油工程
  • 综述
  • 中国中西部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类型与成藏模式

    海相碳酸盐岩是近年来中国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由于中国海相盆地碳酸盐岩时代古老,使得油气分布十分复杂,勘探难度大。研究认为,中国中西部地区三个主要海相盆地古生界都发育优质烃源岩,主要以泥岩、泥灰岩和煤系为主,热演化程度多数已进入高—过成熟阶段。其中,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组合在燕山期达到最大埋深,储层大部分都经历过原...

  •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多藏大气田形成的关键因素及气藏性质的嬗变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广覆式气源岩与多层砂岩体交互,天然气在自生自储、下生上储等多种组合情况下以及在河口坝砂体、河道充填砂体、辫状河下切谷砂体及地层超覆等多种圈闭条件下成藏。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大气田具有大面积产纯气,无明显边水、底水,基本上是低压等特点,这与天然气藏性质由侏罗纪至早白垩世的深盆气嬗变为现今特殊类型的岩性气...

  • 渤海海域古近系、新近系原油富集/贫化控制因素与成藏模式

    渤海海域油气勘探经历了40多年的曲折历程,原油垂向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的复杂性制约了其勘探进程。基于断裂活动、烃源岩演化与区域盖层的研究,对全区已发现油藏的垂向富集规律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晚期)新构造运动对原油成藏与分布起到主导作用。通源断裂垂向输导原油的能力与其活动速率有关,活动速率小于10m/Ma的断裂输...

  • 歧口凹陷沿岸带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歧口凹陷沿岸带是一条分隔歧口凹陷陆上和海域不同构造体系的NNE—NE的复杂构造变形带。在其两侧,盆地结构分别表现为半地堑和地堑式。在平面上,自南向北歧口凹陷沿岸带可以分为三个具有明显不同的新生代构造变形组合特征的区段:南部的斜列式走滑变形带,体现为一系列阶梯状展布的张扭断层,同时伴有岩浆活动和滑塌浊积体发育;中部的宽缓挠曲变形...

  • 渤海海域沙三段烃源岩评价及排烃特征

    利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对单井烃源岩地化指标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采用单井地质地化数据与地震反演、沉积相、构造埋深等资料"点—面"相互结合、验证的方法,对烃源岩厚度、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进行了平面预测与评价。根据这些预测结果,应用生烃潜力法建立了3种类型有机质的排烃模式并对烃源岩排烃特征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沙三段烃源...

  • 柴达木地区上古生界石炭系烃源岩评价

    通过柴达木盆地周缘地区上古生界暗色泥岩、碳酸盐岩、煤及碳质泥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的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炭系烃源岩主要以暗色泥岩为主,炭质泥岩和煤可能具有生烃能力。下石炭统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一般达到了差到中等,而上石炭统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达到好或者很好;上、下石炭统的暗色灰岩有机碳含量均比较低,一般仅为非到差等烃源岩。有机...

  • 南海南部曾母盆地新生界煤系烃源岩生油条件

    在广泛调研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曾母盆地新生界典型煤系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有机岩石学以及沉积成因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进而探讨了该盆地煤系烃源岩的生油潜力。微观显微组分组成及成因分析,结合宏观沉积相研究,揭示出曾母盆地具有良好生烃潜力的下中新统煤系烃源岩发育于下三角洲平原带的红树林沉积环境中。对显微组分定量数据、基本生烃指...

  • 哈尔金混合气藏成因及气体的垂向分布规律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哈尔金气藏(营城组)是烃类(CH4)与CO2混合气藏。对哈尔金混合气藏成因、气源特征及成藏期次研究表明,该混合气藏是烃类先于CO2注入,气藏定型于新近纪,属晚期成藏。根据天然气在气藏中浮力与毛细管力平衡的物理模型,推演出烃类气藏含气饱和度分布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反映了储层中原始含气饱和度分布的基本原理。混合气藏中各种...

  • 关于维护科技道德、加强自律的联合公告

    为了加强科技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科技工作者和编辑部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保障我国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石油学报》、《石油勘探与开发》、《天然气工业》、《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新疆石油地质》、《天然气地球科学》、《海相油气地质》、《特种油气藏》、《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石油实验地质》、《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中国海...

  • 塔北地区奥陶系灰岩段裂缝特征及其对岩溶储层的控制

    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对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形成及改造至关重要。对大量的岩心、薄片、阴极发光、成像测井及测试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塔北地区奥陶系灰岩段发育有3类成岩缝和3期构造(溶蚀)缝。3期构造缝对应3个构造旋回,分别为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方解石及泥质充填的构造张裂缝、晚海西期—印支期方解石充填的共轭剪切缝以及燕山—喜山期半充填或...

  •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受控机制分析

    营城组火山岩是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最有利的储集体,其中营一段火山岩以中酸性为主,分布于断陷的中、南部;营三段火山岩以酸性为主,分布于断陷的中、北部。最新三维地震勘探研究成果表明,两者具有不同的发育特征:营一段火山岩喷发和分布明显受徐中断裂控制,表现为从断陷中部向南端扩展的特征;营三段火山岩喷发和分布则受徐东断裂构...

  •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生物降解油的油源对比

    生物降解油尤其是严重生物降解油,其油源对比一直是个难点。针对严重生物降解油的常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提出用C29藿烷替代C30藿烷计算伽马蜡烷指数(伽马蜡烷/2×C29藿烷,暂称新伽马蜡烷指数),研究认为它更能反映生物降解油母质形成的水体环境。并用伽马蜡烷/2×C29藿烷和2×C24四环萜烷/C26长链三环萜烷作图版,可以将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不同层...

  •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集相控建模技术及应用

    针对塔中地区溶蚀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极强的特点,充分利用多种地震信息,高度综合地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将传统的"相控建模"思想引入碳酸盐岩储层建模当中,提出了溶蚀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新技术——"碳酸盐岩储集相控建模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利用"碳酸盐岩储集相"和地震波阻抗反演数据体进行双重控制和约束,能有...

  • 高含水油田油藏地球物理技术——中国石油物探的新领域

    从高含水油田深度开发需求的角度和油藏地球物理发展的历程,指出高含水油田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是中国石油物探研究的新领域,并提出在高含水油田发展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具有10项地质任务。对高含水油田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研究涉及的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适应性、储层物理特征曲线重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井震联合地震反演井数据的应用、开发地震的成图单元...

  • 高煤阶煤层气储层动态渗透率特征及其对煤层气产量的影响

    通过开展干样煤储层地质效应实验,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煤储层渗透性在开发过程中呈不对称"U"型变化,初期以应力敏感性为主,随着开发进程深入,基质收缩效应逐步增强。当压力从2MPa增加到10MPa时,气相渗透率降低90%;应力降低后,渗透率不能恢复到原始水平。P&M渗透率模型模...

  • 非均质底水油藏水平井水淹规律研究

    应用洛伦兹曲线评价储层的非均质性,通过反解洛伦兹曲线的方法得到具有统一地层传导系数均值的不同非均质程度油藏的渗透率分布,建立了典型底水油藏地质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非均质底水油藏水淹规律。结果表明,当变异系数Vk≤0.2时,油藏可被视为均质的;底水沿高渗透条带突进,渗透率剖面与含水剖面、产液剖面具有一致性;无水采收率与变异...

  • 高温油藏内源微生物的堵调及种群分布

    针对高温高压油藏(65℃、11MPa),以其中内源微生物群落为主要对象,利用物理模拟及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了内源微生物被激活后与多孔介质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群落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内源微生物激活后使岩心渗透率由1.64μm^2降至1.01μm^2。多孔介质和油水两相界面均表现出显著的细胞截留能力,水驱2PV后产出液细菌浓度由10^8个/mL降至10^6个/mL以下,...

  • 基于JNI技术C++测井应用程序集成方法

    一体化网络测井处理解释平台是一个采用Java语言开发的全新的跨平台的大型综合测井处理解释系统,向前兼容、最大限度将不同方式及不同编程语言的应用程序无缝集成、进而实现资源共享,不仅体现平台可扩充性和兼容性的设计特点,也是决定平台顺利推广的重要功能之一。在平台集成的应用程序中,利用C++编写的应用程序占主要部分。通过大量测试以及...

  • 基于岩控的人工神经网络在渗透率预测中的应用

    渗透率是储层评价中的重要参数,与传统的经验模型或统计模型计算的结果相比,BP神经网络由于高强度非线性映射能力及较强的自适应和自学能力,可以更精确地预测储层渗透率。通过对常规BP网络模型的改进,即在模型中加入定量化的岩性评价参数作为一个学习样本,建立了储层参数与测井响应及岩性之间的非线性模型。应用该方法对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涠...

  • 本源微生物驱油渗流场—微生物场耦合数学模型

    通过对本源微生物驱油机理的研究,从好氧、厌氧两步激活理论出发,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本源微生物驱油渗流场—微生物场耦合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数值模型的求解思路。在该模型中,微生物作用下的渗流方程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阐述了微生物本身及3类主要代谢产物(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及气体)对物性参数的作用与影响,同时渗流方程也体现了微生物采油的...

  • 低渗透油藏油水两相渗流的增维精细积分法

    采用增维精细积分法对低渗透油藏油、水两相耦合渗流进行了模拟分析。首先,根据有限差分原理建立了以网格节点孔隙流体压力表示的状态方程,然后根据增维精细积分法建立了求解网格节点孔隙流体压力的递推公式以及显式求解饱和度的计算公式。最后,以典型五点面积注水开发为例,分别采用增维精细积分法和常规的IMPES法进行数值模拟,由两种方法所得的...

  • 气水两相煤层气井井底流压预测方法

    基于井筒流体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建立了煤层气柱段压差和两相液柱压差的数学模型,给出了气水两相煤层气井底流压的预测方法,并分析了各排采参数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较为准确地预测了煤层气井进入稳定排采后的井底流压;井底流压是井口套压、气柱和液柱压力综合作用的结果,能充分反映产气量的渗流压力特征;该模型充...

  • 二维井身剖面的通用设计方法

    目前定向井和水平井普遍设计成二维圆弧型井身剖面。传统设计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井身剖面都分别给出设计公式,通用性差,往往需要多次试算才能得到合理的设计结果。为了解决井身剖面及其设计方法的多样性问题,建立了通用的井身剖面及约束方程,提出可任选2个待求特征参数的井身剖面设计新方法。通过揭示井身剖面及特征参数的演化规律,使设计方法适...

  • 提高地层承压能力的钻井液堵漏作用机理

    应用线弹性岩石力学和岩石断裂力学基本理论,揭示了钻井液堵漏阻止诱导裂缝延伸并提高裂缝重启压力从而提高地层承压能力的作用机理。通过分析承压堵漏后缝内压力分布,建立了封堵诱导裂缝的断裂力学模型,并给出承压堵漏阻止诱导裂缝延伸的必要条件;基于井周围岩裂缝诱导应力场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堵漏提高诱导裂缝重启压力的力学实质。理论研究表...

  • 气体钻井钻杆冲蚀规律研究

    针对气体钻井岩屑造成钻柱严重冲蚀的问题,基于气-固两相流和冲蚀理论,建立了环空岩屑运移模型。在Eulerian坐标系下求解气体连续相流场,在Lagrangian坐标系下对离散相岩屑粒子进行了碰撞求解,采用Grant和Tabakoff公式求解岩屑粒子冲蚀速率,借助实验数据验证了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了气体钻井中钻杆居中以及不同钻杆偏心率、井径扩大率、注...

  • 三维定向井抽油杆柱力学特性有限元分析新方法

    结合定向井井眼轨迹的三维空间特征和超细长杆柱在井眼中的双重非线性(接触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特征,同时考虑Ray-leigh阻尼及液体摩擦影响,建立了抽油杆柱三维动态有限元方程。利用Newmark法对抽油杆柱运动过程进行时间域离散,采用结点迭代的循环求解方法对三维动态有限元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并用直接约束法对杆/管接触问题进行了处理,得到了...

  • 非牛顿稠油包水乳状液的剪切稀释性

    以现场稠油和矿化水为工质,制备了多组不同微观液滴分布的W/O型乳状液,结合显微镜观察及测量分析,获得了对稠油包水乳状液微观液滴分布及非牛顿性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微观液滴直径的减小,乳状液体系将具有更高的表观黏度,并表现出更强的剪切稀释性;结合颗粒雷诺数(ηr—NRe,p关系),能够很好的表征剪切率及微观液滴分布对稠油包水乳状液剪切...

  • 斜直井内钻柱非线性屈曲的数值研究

    斜直井内计重柔性钻柱的非线性屈曲属于强非线性问题研究的范畴。鉴于Newton-Raphson法一般只对弱非线性有效,难以满足工程实际对计算精度及可靠性的要求,用圆柱坐标系表示的钻柱屈曲四阶非线性平衡微分方程可以用微分求积单元法直接进行数值求解,结合DQ单元,用弧长法构建了增量迭代法。用两个工程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数值结果表明,DQ单元...

  • 连续油管测井机协同控制研究

    连续油管测井机的研制为复杂大斜井、水平井的测井作业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其中,满足测井作业低速稳定性要求的注入头与滚筒的协同控制是整机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提高测井机的性能,提出了基于二次调节系统辨识的连续油管协同控制设计方案。从二次调节系统的组成与原理出发,通过建立二次调节系统的非线性模型,可以将其简化为一个二阶线性系统,...

  • 柔性倍程抽油机动力特性模型和参数优化

    针对常规游梁式抽油机存在能量传递环节多、能耗大、体积大等问题,大庆等多家油田已研发和申报柔性倍程抽油机专利。根据该抽油机运动的特点,研究了其动力学特性数学模型和结构参数的优化。建立了相应的运动和动力分析方程,讨论了抽油机悬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平衡重、减速器扭矩和电机功率的变化规律,并利用正交优化的方法进行了结构参数的...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