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戏剧之家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2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戏剧之家杂志

主管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 创刊时间:1991
  • 国际刊号:1007-0125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430077
  • 国内刊号:42-1410/J
  • 邮发代号:38-321
  • 全年订价:¥ 720.00
  • 发行地区:湖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特别关注
  • 戏剧研讨
  • 音乐研究
  • 影视论坛
  • 舞蹈世界
  • 教育天地
  • 文化广场
  • 剧本新作
  • 题董有建校长手书唐诗

  • 音乐剧成品剧目教学中的思考——以大戏《拜访森林》探索音乐剧市场化

    <正>音乐剧人才培养与教学实践,在中央戏剧学院已经施行了近20年,不可谓不长,也不可谓不短。鉴于培养模式不断探索与创新的精神,以及由此而取得的成果,使中央戏剧学院被授予成为中国唯一的音乐剧表演教学部级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验区。中央戏剧学院之所以有了这样的称谓,是因为从教学伊始,学院就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学院清楚音乐剧的...

  • 西方戏剧总体特征览要

    在西方,戏剧是一种贵族式的享受节目,是高消费,戏剧的表演地点被安排在剧院,而剧院的装饰布置之堂皇是有口皆碑的,一般的衣冠不整的平民百姓是无法入内的;西方社会的戏剧里暗喻对社会的抨击和批判,所以故事和人物大都是悲剧结局。而中国人的戏剧大多是用来娱乐的,所以不很注重故事情节的发展。

  • 传统二人转的发展现状和传承困境初探

    <正>说到黑龙江的地方戏,众所周知的就是东北二人转了。二人转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长期以来深受东北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喜爱。它的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充满生活气息。最初的二人转,是在原来的东北秧歌、东北民歌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莲花落、东北大鼓、太平鼓、霸王鞭、河北梆子、驴皮影以及民间笑话等多种艺术形式逐渐演变...

  • 戏曲源流浅探

    中国戏曲是由歌舞、优戏、说唱、百戏等各支流汇集而成的。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定势,上古乐舞中诗歌、音乐、舞蹈浑然一体,这充分展示了中国戏曲文化源头已具备了综合性的哲学基础。

  • 戏曲唱腔的语言艺术浅议

    说起戏曲,人们首先想到唱,唱总是排在第一位的。因此,老百姓习惯把戏曲演员称为"唱"戏的。中国戏曲有几百个剧种,每个剧种都各有各的腔调,可见"唱"在戏曲艺术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从古至今,无论曲牌体还是板腔体,不同剧种,各类声腔,都有各自的代表作品和经典唱腔。

  • 我演《赶鸭》剧中的乔老山心得

    人物的塑造是戏剧艺术核心内容,一个演员想要成功的塑造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首先必须要理解人物,再创造角色,体现人物。并且要勇于实践和不断的探索,把握角色的主题,挖掘人物的性格核心,这样的人物角色才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人物形象塑造鲜明生动,让观众从视觉、听觉的全方位美感中享受艺术。

  • 浅谈中西方悲剧中的不同

    <正>悲剧是戏剧主要体裁之一,它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他们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主要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悲剧这个词可以划分为两个字:一个是"悲",一...

  • 从非遗角度探寻中国传统戏曲在现展

    中国文化绵延数千年,中国戏曲更是其中精髓所在。自2001年昆曲收录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中至今,中国传统戏曲中越来越多剧种被列入非遗名录。传统戏曲本身限制和现代艺术的发展使其在现代的发展受到重重阻碍。

  • 包公戏研究述论

    包公戏作为公案戏的一种,从宋元开始上演流传,经久不衰。学者对包公戏的研究,主要是对题材来源及其剧目进行考证,对历代包公形象进行分析,并揭示了包公戏蕴涵的文化内涵等。然而对"包公"戏研究尚有很多空白,有待进一步发掘。

  • 浅析演员的内外部素质

    影视剧艺术是视听艺术,是综合艺术。同样,要求创作者演员具备综合的创作能力。而这创作能力的前提在于对具有良好创作素质的发现、开发和调试。开发和调试就是艺术教育必须要完成的课题。

  • 浅析演员的基本素养

    任何一个演员在投身舞台之前,都要打下扎实的基础,从事影视界的演员,在拍摄场景地都要运用从前学过系统的理论,并在实践中得到真实,与自身演员的价值观。艺术源于生活,可以说演员是诠释生活的传播者,是美的创作者,演员的素养直接影响着受众。演员演绎创作的艺术感染力强弱,传播的正负能量,都会影响着社会和受众的审美。因此,提高演员的基本素养,...

  •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分析相声《满腹经纶》

    相声是一门具有喜剧风格的艺术,而相声中的包袱(笑料)则主要通过语言技巧来实现。本文旨在从Grice的合作原则的违反角度分析相声《满腹经纶》,探究其幽默产生的原因,证明语言技巧对相声的重要作用。

  • 《空的空间》与写意性的中国戏曲

    中国戏曲的写意性舞台表演方式与彼得·布鲁克的《空的空间》所倡导的理念不谋而合。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两者观点,来探讨两者的关联。

  • 试论“乔治·阿芒”人物形象在歌剧《茶花女》中的音乐布局

    歌剧《茶花女》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其剧本改编自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同名小说。"乔治·阿芒"是剧中男主人公的父亲,亦是推动整部歌剧的矛盾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的论述将着眼于文学、音乐两个方面,通过对"乔治·阿芒"相关咏叹调和重唱曲目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该角色在剧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性格特征,...

  • 京剧四平调的音乐特征(上)——句式与板式特征

    京剧主要由西皮、二黄以及四平调、南梆子、高拨子等辅助声腔构成,其中四平调又名平板二黄,吸收二黄腔的特征,旋律多级进、婉转,华彩流畅,具有二黄腔抒情深厚的特点,在京剧旦腔中成为替代皮黄腔的重要声腔。《贵妃醉酒》、《太真外传》、《锁麟囊》、《柳荫记》、等剧中都有四平调唱段。

  • 豫北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现状调查研究——以落腔为例

    本文主要围绕文化学、社会学、艺术学、风俗学等一系列的学科,对豫北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现状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讲,传承人是其主要的载体。本文针对此,以落腔为例,从落腔的来源讲起,对其发展进行的一些调查,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进行了分析,针对豫北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进行了一系...

  • 对赣南采茶舞蹈“手脚时时变,口音日日新”表演新意的再思考

    采茶历经几个世纪的发展。"手脚时时变,口音日日新"这一思想的提出所具有的价值,不仅是对赣南采茶艺术风格和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同时也蕴含着"以变出新"、"求新促变"的创新精神。我们对于历史文化的理解与再创新以及过去的价值观与审美如何在今日得以传承弘扬,值得我们去研究与学习。

  • 大师的柔情 以爱之名——谈李健吾之作《这不过是春天》

    <正>"左翼戏剧","国防戏剧"盛行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李健吾的戏剧却如一缕暗香,在单调的政治色彩里,给人一抹清新。他的戏剧作品《这不过是春天》,虽把时代背景放置在了北伐前期,但若褪去时代赋予的政治烙印,以今人之眼光视之,却更愿视作一出充满人性关怀的爱情剧,笔触所及之处,虽以北洋军阀的爪牙逮捕革命党冯允平为贯穿全剧的主线但这一...

  • 改革后,剧团如何走市场——以大连话剧团为例

    艺术院团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之后,管理与运营机制发生了改变,人员的身份发生了改变,如何让剧团生存下去?如何改变传统的思维与观念?如何走未来的市场化道路?这是每一个剧团要面对也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大连话剧团为例,谈改革后剧团走向市场的几点经验。

  • 二人转《包公吊孝》的源流

    <正>二人转经典剧目《包公吊孝》,是建国后形成的剧目,不在传统剧目"包公戏"之列,但近些年来,该剧目在二人转的演出中占有比例逐年增大,演出场次逐年递增,无论是什么年龄段的演员,都爱唱这块戏,甚至于在公园"撂地"的人也喜欢学这块戏,由此可见《包公吊孝》这块戏,已经深入百姓心中,成为经典。一、一盘磁带,万世经典当年小豆豆(艺名:周文珍...

  • 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那些戏

    <正>"一轮明月啊,照、西、厢啊——",沁心的唢呐一响,一句《大西厢》的胡胡腔,瞬间将我的记忆带回到了那尘封的二十多年前……深冬,寒冷的黑龙江,在我家房后推平的粪堆上,村里的男女老少拥挤地围在一起,不错眼珠地观看着一场热闹的地方戏演出。那年月的冬天咋那么冷,人们穿着棉大衣,顶着棉帽子,带着手闷子,依然无法抵御严寒。可人们的心是...

  • 中国文化遗产京剧脸谱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世界的,才是民族的"。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加入WTO,也开始走向国际舞台。在国际大事和国际关系中担当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京剧作为最传统的艺术载体,让各国读者更完整地了解中国,京剧和京剧脸谱艺术更是受到世界各国...

  • 电影媒介对河南戏曲的影响

    豫剧作为河南传统戏曲的代表,和电影媒介的结合始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电影媒介的介入豫剧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甚至使豫剧走出了中原跨出了国门。由于电影媒介的介入使得原本豫剧在传播形式上发生了变化,这也是豫剧的影响范围和发展态势得到较大改变的主要原因。

  • 管窥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婚恋思想之异同——以《拜月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浅析

    关汉卿乃元代杂剧的奠基人,一生著述颇丰,被誉为"曲家圣人"。莎士比亚亦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其流传的戏剧作品达三十八种之多,两位均是中西方戏剧史上的大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而《拜月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分别为二人爱情婚姻方面的代表作,二者有许多相似点。本文试图从中西方文化的角度切入,以一个新的视觉,对比浅析中西方...

  • 赖声川的戏剧创作与佛教救赎之路

    台湾戏剧导演赖声川修养佛法多年,他相信无论在剧场创作的过程中,还是个人人生的发展中,都应该采取佛教的释然态度。他将这种态度作为其创作的灵感源泉,同时也常常将此佛教追求置于其戏剧作品中,为其剧中受困与世俗人生的角色指一条救赎之路。

  • 谈复排传统汉剧《二度梅》的舞台设计

    <正>经典传统大戏《二度梅》是唐代奸相卢杞专权,陷害梅良玉一家,良玉只身逃脱,投陈杏元家中为花僮。陈父亦遭迫害,罢官在家,闻梅花盛开,偕家人祭梅,悼念亡友;忽起狂风扫落梅花,痛似权奸害忠良,乃厌世而欲离家访道。良玉见状,乘夜题诗设亡父灵位。于花园中祝梅开二度。适与陈杏元相遇,杏元问明其身份,奔告父母。同时,梅花果然二度重开,陈...

  • 传承京剧艺术 振兴传统文化——浅谈京剧艺术的现代传承

    京剧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多元文化的冲击,学艺的艰难以及学习成本的提高,京剧传承的文化土壤和生存空间面临一定困境。在如此情况下,京剧的文化价值要远远高于经济价值,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要充分发挥学校、票友协会、群众文化舞台的带动作用,政府搭台,市场辅助,推动京剧艺术的传承...

  • 话剧台词杂谈

    <正>话剧是从西方舶来品,在中国已有百年历史了。中国的话剧表演艺术,在艺术探索和实践中,吸收了中国戏曲的诸多表演元素,因此,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话剧表演艺术。其中,话剧台词在话剧表演艺术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话剧艺术通过台词——独白、对话(两人对话、多人对话)来展现故事情节,表现戏剧冲突,推进情节向前发展,进而完成作品...

  • 刍议京剧花旦表演艺术

    京剧花旦属于京剧旦行中的一支,旦角的主要行当包括青衣、刀马旦以及花衫等,花衫是由青衣、刀马旦以及花旦共同组成的。花旦最早在中国元代杂剧的鼎盛时期就已形成,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旦角表演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论述京剧花旦的历史发展历程,对花旦表演艺术进行细节剖析,突出花旦表演的艺术特色,以发表笔者浅见。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