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学术交流
CSSCI南大期刊

影响因子:0.56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学术交流杂志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创刊时间:1985
  • 国际刊号:1000-8284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50001
  • 国内刊号:23-1048/C
  • 邮发代号:14-166
  • 全年订价:¥ 460.00
  • 发行地区:黑龙江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法学研究
  • 青年学者论坛
  • 西部大开发研究
  • 企业改革探索
  • 经济研究
  • 社会学研究
  • 社会调查
  •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 导引 值得珍视的社会主义思想资源和历史实践探索

    南斯拉夫实践派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中占据独特的地位。从历史文化积淀看,同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产生东欧新马克思主义重要流派的国度相比,南斯拉夫哲学传统相对薄弱。在18世纪前,南斯拉夫各民族出现的寥寥可数的哲学家大都是在本土之外从事哲学研究,并且是用拉丁语或意大利语发表其成果。尔后,虽然有一些哲学家开始用本民族语言进行哲...

  • 南斯拉夫自治政治体制和扬弃异化(1950—1965)

    1948年苏南冲突后,南斯拉夫开始放弃苏联模式,寻找符合自身国情的改革发展之路。通过重新阅读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南斯拉夫批判了苏联意识形态,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自治理论,并在社会各领域开展自治实践,建立了各级各类自治组织。南斯拉夫自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在政治体制领域,扬弃异化主要是指政治解放,即公民生活质量的改善。自治有助于扬弃异...

  • 社会主义传统价值再探——马尔科维奇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研究

    关于20世纪90年代震惊世界的苏东剧变的原因,理论界众说纷纭。南斯拉夫实践派领军人物马尔科维奇认为,苏东剧变不是社会主义本身的失败,而是这些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忽视了对人本身的关注,使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偏离了以平等、团结互助、自治和自我实现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传统价值。马尔科维奇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可以...

  • 马尔科维奇的社会主义经济观

    作为南斯拉夫实践派的主要代表之一,马尔科维奇通过对经典的欧洲社会主义观的经济主义基础进行批判,重新彰显了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实质与基本问题。在他看来,私有制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扬弃并不意味着剥削的最终消灭,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实质则在于劳动的本质问题,而非纯粹的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在以经济主义为基础的欧洲社会主义国家中,社会主义经济的...

  • 论南斯拉夫实践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双重逻辑

    南斯拉夫实践派社会批判理论发端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它反思社会发展,反思人的生存境遇及未来指向,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总的来说,这一社会批判理论内在具有双重逻辑,一是批判斯大林的哲学体系而构建的社会批判理论的哲学根基,二是批判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而形成的对工人自治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双重逻辑构成了南斯拉夫实践派社会批判理论的整体...

  • 论内格里“非物质劳动理论”——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

    随着安东尼奥·内格里学术影响的不断扩大,其"非物质劳动理论"开始受到学界关注。该理论回归了对劳动问题的研究,继承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传统,揭示了非物质劳动成为当代生产劳动的主要形式。然而,由于内格里抛弃了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导致非物质劳动理论不但没有触及劳动问题的本质,还出现了理论上的倒退。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劳动...

  • 赫斯的货币哲学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

    19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莫泽斯·赫斯(Moses Hess)是一位与马克思和恩格斯同行的早期共产主义者。其货币哲学中的人本经济学异化理论,即货币异化理论的建构基础是费尔巴哈的人本学理论模式,他将费尔巴哈抽象的宗教批判转化为现实的经济(货币)批判,是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直接思想来源。根据对货币哲学与唯物史观思想形成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析...

  • 历史唯物主义的“二律相生”结构——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

    正如广松涉所说,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除了表达出异化论的逻辑之外,同时酝酿着另一种逻辑,从我们的角度来讲这就是人与世界历史之间"二律相生"的逻辑:世界历史通过规定现实个人而使自己按照人为它制定的方式生成,同样地,现实个人通过规定世界历史而使得自己按照它所"允许"的方式生成。通过"对象性活动"、"类本质"以及《...

  • 论公民政治参与中的德性——基于对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的探析

    随着现代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日益多元,这势必对公民主体自身的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公民个体能否负起民主社会所赋予的政治责任,成为政治哲学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亚里士多德整个政治哲学就是围绕着公民政治参与的德性与城邦政治的关系展开的。亚里士多德把"中庸"和"明智"作为公民参与政治的重要德性,充分论述...

  •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尼采化现象——一种以虚无主义问题为核心的考察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具有明显的尼采化特征。它认同尼采的判断,即虚无主义是现代性问题的核心;它赞同尼采克服虚无主义的方案,即用虚无主义的艺术对抗虚无主义;它和尼采美学一样难逃虚无主义的陷阱。尼采化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之所以难以克服虚无主义问题,关键在于它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创始人确立的基本原则,即通过推翻资本逻辑来克服虚无主义...

  • 涛慕思·博格的罗尔斯批判——一种全球正义的视角

    涛慕思·博格是当代政治哲学领域推动全球正义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以对罗尔斯的批判为基础,发展了一套独特的全球正义理论,因而对罗尔斯的批判构成了他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罗尔斯晚年的《万民法》没有采用《正义论》中的两个正义原则,尤其没有考虑国际不平等。相反,博格批判了罗尔斯理论的不连贯性,认为《正义论》的正义原则可以应用于国际...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内省与坚守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明确的,它具有法理的权威性、理论的科学性、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需要性。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的涌入对处于主流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巨大冲击,甚至使马克思主义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如何在深刻巨变的世界面前紧跟社会变迁步伐,深刻省思马克思主义面临的各种挑战,继续以马克思主义...

  • 论我国的法律解释立法——基于形式和内容的探讨

    我国当前法律解释"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形式上鱼龙混杂,缺乏完备统一的规范;内容上避重就轻,无助于解决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对法律解释概念的任意使用引发了法律解释的混乱和冲突,对法律解释效力的简单排序导致了法律解释立法不成体系。根据法律解释原理完善我国的法律解释立法,关键内容是厘清法律解释的概念,构建合理的法...

  • 案例指导:法律解释方法法典化的制度探索

    法律解释的法典化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当重视,解释方法的法典化是其中的基本内容之一。法治实践的发展、相关学术研究的成熟以及国外立法例,都为法律解释方法的法典化提供了重要基础。但是,解释方法的法典化难以一蹴而就,其面临的困难包括:法律解释固有的立法含义,以及法律解释方法的分散和凌乱等。案例指导可以成为循序渐进的推动解释方法法典化...

  • 激活“休眠法条”的法律解释

    现有法律规范体系中,诸多重要条文处于适用上的"休眠"状态。这不仅造成立法资源的浪费,而且使得大量行为脱离法律的保护或制裁。究其原因,除了立法规范缺陷、推行机制低效及运行成本高昂外,法官过度依赖立法和司法解释等成文规范,忽视方法论指引下的裁判者解释构成其中的主要动因。此解释类型既作为当前整个解释体制的主要内容,又是法官独立行...

  •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运输法律体系构建

    《鹿特丹规则》创设的电子运输记录制度,产生于海上运输电子商务大背景之下,对于中国发展"一带一路"电子商务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该规则建立了电子运输记录的使用制度、效力制度,尤其是可转让电子运输记录的使用程序制度、替换制度、签发制度、承运人识别制度、证据效力制度等,对丰富我国电子商务法律制度有重要意义。我国应借鉴电子运输记录制...

  • 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界定——以中日比较为中心

    "网络服务提供者"是电子商务法的主体制度,是我国制定电子商务法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对此,日本无论从立法层面还是从司法层面都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给予了明确的界定。我国未来立法应在参考日本法所确立的广义说的基础上,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范围从传统的以电子商务主体为代表的增值电信业务提供者,扩展到包括基础电信业务提供者和非营利...

  • 德国环境法法典化失败原因探究

    环境法典作为联邦德国16届立法周期的"灯塔式引领性项目",在消除了联邦与州对于环境立法权的分歧后,仍然没有逃脱立法失败的厄运,核心阻力源于一体化预案许可证制度的推进。除了联邦制政体的局限性、部分政党和地方政府缺少改革意愿和短视的区域闭锁政治外,环境法典的编撰已经不能为现行环境法律提供立法收益是法典化失败的根本原因,而现阶段...

  • 论解除条件成就时所有权归属及返还财产请求权

    解除条件成就与合同解除具有极大的相似性,所以可以根据合同解除制度理论分析解除条件成就时标的物所有权的归属及让与人向受让人行使返还财产请求权的性质。运用折中说解释,解除条件成就时标的物所有权归受让人,让与人只能享有恢复原状请求权。解除条件成就时,在将标的物交付给让与人或者重新变更登记给让与人之前,受让人依然享有标的物的所有...

  • 论新行政诉讼法的完善与行政复议机关的应对措施

    从行政复议机关的角度看,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在制度设计方面虽有不少创新,但也有不少不接地气或不尽合理的瑕疵或不足,特别是在共同被告的确定、负责人出庭应诉、法院受案范围、合理性审查等方面比较明显,实施过程中造成行政成本上升、审判资源浪费、制度执行力打折以及法律权威性降低,给行政复议机关的应诉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应当结合行政复...

  • 商业生态系统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和企业的盈利。随着经济全球化及社会网络化的迅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会演化为生态系统的竞争,商业模式竞争也将主要表现为生态系统的竞争。商业模式创新一般是指企业价值创造的改变,就是把新的商业模式引入到社会生产制造体系,创造新的价值体系。商业模式创新,主要包括基于环境系统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竞...

  •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演变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政府驱动型发展模式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一种符合其内在规律的新型发展模式。在阐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演变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及其演变前提,阐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演变机理及演变模型,揭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演变中存在...

  • 产业金融创新:从跨界到无界——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生态报告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促进了金融理财产品的创新供给,金融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后迅速培育了市场、培育了投资人,打开了一条想象空间巨大的资金来源渠道。但从本质而言,决定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核心竞争力的是获取持续不断优质资产的能力。以有效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为目标的供应链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结合成为了产业金融跨界创新...

  • 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格局演变与地区差异分析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要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意味着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将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核心。基于2005—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从经济、社会、人口、生态环境和城乡一体化五个层面选取37项指标,运用全局因子分析法评价各省市新型城镇化水平,通过系统聚类、空间数据分析等对各省市新型城镇化得分进行空间聚类与空...

  • 涉农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局及破解对策

    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结构转型优化,农村经济主体涉农小微企业迅猛增多,伴随着对资金的大量需求。现阶段涉农小微企业融资存在诸多困扰,如抵押担保物不足、融资需求时效性短、财务和管理制度不规范等企业内部问题。而农村融资外环境也存在着融资门槛高、网点覆盖率低、业务开展滞后、业务人员素质低、风险管控不规范、农村资本外流等问...

  • 经济新常态下的多元化增长动力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放缓,投资率过高、产能过剩以及出口疲软等问题暴露。生产要素成本快速上升、资源环境压力剧增、技术进步难度增加、资产投入回报率下降、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支撑经济发展的动力发生改变,依靠高投资、大规模要素投入以及出口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挑战重重。引领经济发展的动力由生产能力大规模扩张转变...

  • 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模式探讨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我国来说意义重大,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整体的发展状况和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动情况,即六大行业均呈增长态势、增速差异化显著、行业贡献度呈正反两极化态势。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有两大发展模式:一是六大行业协调发展的合理化模式,即...

  • 土地发展权交易与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

    我国粮食生产供给格局的变化显示出我国存在粮食生产供给侧结构失衡问题,"品种结构失衡""空间结构失衡"是粮食生产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的表征,其本质是"利益结构失衡"。粮食利益结构失衡突出体现为土地利益分配不合理,而土地利益分配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剥夺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地发展权。我国应遵循宪法"保护公民财产权"...

  • 我国不同区域城市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研究

    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是体现经济效率与绿色效率视角下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由绿色全要素水资源管理效率和绿色全要素水资源环境效率构成,我国城市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总体上仍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东部地区城市的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较低;内部管理及外部环境是造成我国城市总体...

  • 经验的理性与理性的经验——对文学理论与文学关系体的思考

    近年来有一种做文学理论却不潜心研究文学的倾向,这与文学的求解常常须在文学之外这一合理的学科延伸有关,但延伸是有限度的,即它不能越过从文学理论发生时即已确定的文学理论与文学的关系体界限,一旦越过,文学理论便失去其理论家园。文学理论的品格在于向着文学生成,在向着文学生成的过程中它须借助于其他学科的普遍性或一般性命题,求解文学的...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