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语文学刊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38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语文学刊杂志

主管单位:内蒙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1981
  • 国际刊号:1672-8610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邮政编码:010022
  • 国内刊号:15-1064/H
  • 邮发代号:16-52
  • 全年订价:¥ 163.20
  • 发行地区:内蒙古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文心雕龙》研究
  • 语用学
  • 中国文学
  • 外国文学
  • 语言学
  • 教学经纬
  • 致力于中国文论的话语还原——读戚良德《〈文心雕龙〉与中国文论》

    《〈文心雕龙〉与中国文论》一书代表了戚良德《文心雕龙》研究所达到的最新水平。该书以精粹见长,针对中国文论的“失语”现象,致力于中国文论的话语还原,从最基本的“文学”概念的剖析,到儒学视野下的《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整体还原,都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中国文论的话语重建,为古今文论的对接,为古代文论服务于当今的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 风清骨峻——《文心雕龙·风骨》篇研析

    《文心雕龙》“风骨论”是“龙学”研究的焦点,大致沿剖析式,阐发式,剖析阐发式三种思路展开。为更好地契合“风骨”论存在的语境,本文尝试借鉴现代模糊逻辑,以模糊式思路来阐释“风骨”,将“风骨”范畴看作一个审美空间,进一步发掘“风骨”范畴美学意蕴的“潜在可能性”。

  • 《中华多民族谚语义类辞典》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

    作为一部以谚语为中心的辞典,《中华多民族谚语义类辞典》在实践中进行了以语言学为主、多学科交叉运用的理论成果的归纳和总结。同时,作为一部服务于全社会的大型俗语类辞典,《中华多民族谚语义类辞典》致力于实现以编者为中心向读者为中心的编纂思维的转变,并始终将用户体验放在优先位置,力求辞典的出版能够适应中等及以上文化水平的社会民众...

  • 汉译版彝族谚语的句式特点研究

    谚语是人类语言的一种特殊现象,它深深地扎根于民族的文化当中,具有特定的民族印记,各个民族在谚语方面都具有其独具特色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在彝族谚语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前人不说“尔比”①,后人没有言语。它不仅具有彝族本身的文化特征,更是了解彝族文化的珍贵语料。所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彝族谚语不仅具有汉民族谚语的普遍结...

  • 中国少数民族谚语搜集出版的现状与困境

    少数民族谚语的整理及出版,在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受到关注。八十年代以前,少数民族谚语出版物主要以单一民族谚语为单位,少数民族谚语合集的编纂工作在八十年代后才有所开展并逐渐兴盛,当前中国少数民族谚语搜集出版还面临一些困难,谚语保护工作亟待解决。

  • 注意提示语“(你)看你”分析

    “(你)看你”主要出现在负面评价语境中,说话人对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他者)的言、行或与之相关的事物、事件等进行评价。评价的性质可以是正面的,但以负面为主。“(你)看你”为注意力提示语,提醒对方注意言者所提及的对象。“(你)看你”的固化是重新分析和语境吸收的结果。

  • 《楚辞书目五种》续考十六则

    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搜罗赅博,体例周详,是楚辞研究者必备工具书。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一直以来没有得到修订。现将书中出现的疏误之处,分为讹、脱、倒三大类,整理成文,以就教于方家。

  • 也说“河海不择细流”之“择”

    “河海不择细流”中的“择”当释为舍弃义。清代学者及裘锡圭先生均认为“择”的舍弃义假借自“释”。通过分析“择”的词义特征和它在古注中的语音情况,考察“择”用作“舍弃”义的文献用例,以及与“择”的词义发展相平行的例证,可以肯定“舍弃”义由“选择”义引申而来,二者之间有意义上的关联,不必假借。

  • 清人注疏《庄子》论

    清代是庄子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时期,延续近三百年的历史,涌现出很多著名的注疏家和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注释《庄子》文献,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文章把清代《庄子》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概述每个阶段注疏《庄子》的文献及其学术价值,最后总结清人整理注疏《庄子》文献的特点,以便为后人研究《庄子》提供参考资料。

  •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后受测者汉字态度调查——以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为对象

    文章以上海市中小学教师群体为调查对象,就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后受测者的汉字态度展开调查。调查显示,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受测者的汉字应用水平,提高受测者的汉字能力,对受测者的汉字使用行为、意识和情感有一定的影响,测试最好分层逐步推广。不同性别、年龄、岗位、学历对受测者汉字态度的不同方面有一定的影响。汉字应用水平测试...

  • “A+了+N”及其构式化

    根据形式语义特征的差异,“A+了+N”构式可分为Ⅰ式和Ⅱ式,表致使和表状态变化。基于构式化(Traugott & Trousdale, 2013)的角度,对“A+了+N”的形成进行历时考察,发现Ⅰ式和Ⅱ式存在不同的演变路径。Ⅰ式出现在宋代,是在形容词使动用法“A+N”的基础上附加动态助词“了”而形成的,而Ⅱ式形成于明代,是受由领主属宾句的“V了”存现句影响而产生...

  • 典籍英译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传承

    典籍英译旨在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价值观以及中国文明的精神。译者应树立“文化翻译观”,合理使用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归化策略在典籍英译初期更容易被目标语读者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异化策略有助于彰显中西文化差异,在当今时代更应被推崇;由于读者对象不同以及典籍研究成果的不断丰富,其复译工作十分必要;在典籍英译实践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

  • 蓝诗玲译鲁迅小说中文化负载词显性翻译研究

    在当下中国文化“走出去”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语境中,中华文化汉译外扛起了新时代大旗。翻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媒介和桥梁。因此,研究汉学家蓝诗玲在翻译极具“中国风和中国味”的鲁迅小说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蓝诗玲译鲁迅小说中文化负载词显性翻译,主要从文本因素、语言因素、语用因素和译者因...

  • 许渊冲、汪榕培《诗经》英译本比较研究

    许渊冲《诗经》译本、汪榕培《诗经》译本深受中国传统艺术境界理论的影响,重视中国古诗的“神韵”,并且尝试在译作中重建《诗经》所特有的形式特征,体现出中国译者立足本土文化立场,探索中国典籍翻译理论的文化自觉。两部译本都不局限于接受哪家的观点,而是着力发掘诗篇中根植于中国文化精神的诗情画意,表现了《诗经》质朴自然、韵味无穷的艺术...

  • 翻译伦理视角下《边城》英译研究

    从翻译伦理的视角,主要以彻斯特曼的翻译伦理模式来对比研究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的两英译本——1947年金隄和白英的英译本,1981年戴乃迭的英译本。以期找出《边城》两译本所采取不同翻译策略的背后因素,探讨中国文学外译中译者翻译伦理观的主体体现。分析结果表明,当个人伦理与职业伦理发生冲突的时候,个人伦理往往基于各种不同的因素而做出...

  • 王际真《儒林外史》英文节译本研究

    本文首次对王际真《儒林外史》英文节译本进行了初步研究,力图呈现其历史原貌。他在翻译中打破了原著的章回结构,重新做了调整,增加了详细的注释。本文选取一个个案将王氏译文与杨宪益、戴乃迭《儒林外史》英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王际真的翻译推动了这部中国古典小说的海外传播,参与了《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化构建。

  • 文化自觉与民俗文化日译研究——以鄂西土家族传统民俗名称为例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础部分,也是文化软实力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为更好地凸显民族民俗文化的本土化文化特征,在民俗文化日译时,需要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同时要充分考虑汉日语言及文化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

  • 阿拉伯史诗《昂泰拉传奇》的口头语言程式

    以英雄史诗《昂泰拉传奇》为研究对象,通过学术史梳理引入“程式”这一分析工具。通过对史诗文本的细读,梳理史诗文本中口头语言程式的类别和内容,以“特性修饰语”“人名”“坐骑”“兵器与甲胄”“动作”为切入点系统分析《昂泰拉传奇》中口头语言程式的特征,进一步探究史诗从口传艺人“大脑文本”向文人“书面文本”的演进机制。

  • 条条大路皆归途——论黑塞艺术童话中“梦”的表现形式

    在黑塞的文学创作生涯中,艺术童话可以说是其最富有童真和想象力的作品。他既继承了浪漫主义时期的叙事传统,又将其自身的写作风格融入其中。在童话中借助“梦”的表现形式,黑塞实现了主体与客体,真实与虚幻的转换或融合,并试图用直觉去洞悉事物的本质。精神分析疗法引导下“真实”的“梦”帮助作者寻找自我,走出危机;兼具创造性与艺术性的神奇...

  • 略论《诗经·周南·关雎》主题的古今演变

    《关雎》是“三百篇之首”。它作为一首爱情恋歌的观点,当前已成为众所周知的文学常识。梳理相关文献,这种观点实际上出现时间较晚。相对于《关雎》长达两千多年的阐释史,这种观点成为主流的时间尚不足百年。从学理层面对此现象进行勾勒、描绘并展开适当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深化当前的《关雎》研究,也能为古代文学经典在后世的传播研究提供一个典...

  • 南北朝文学研究的拓展之作——孙明君《南北朝贵族文学研究》述评

    孙明君《南北朝贵族文学研究》一书,不仅致力于“贵族文学”的专题研究,而且善言人所未言,对南北朝贵族文学一些尚少人问津的领域予以考察。作者以宏观视野与微观剖析相结合,注重文学与历史、哲学的相互联系,把具体文本的分析与文献资料的梳理结合起来,抓住现象背后的脉络,做到以小见大、以微知著,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见解,发现了不少值得探索的问...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