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新生代电影的常规之变——《我和爸爸》对社会另类和边缘人的另一种描述

杨晓林 电影文学 2004年第09期

摘要:<正> 《我和爸爸》获2003年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影片获此殊荣的原因之一,是它既表现出新生代电影非常个人化的“作者电影”的鲜明特色,又在寻求着常规之变,塑造了一个中国电影史上没有先例的另类父亲。集出品、制片、编剧、导演和女主角于一身的徐静蕾说:“以前我们一说亲情的片子就一定是哭啊,然后呕心沥血,父母都是严父慈母什么的。其实父亲也是人,也是十分丰富的一个人……但被好多艺术作品给概念化了。所以我要拍一个很丰富的父亲,他的优点特别突出,他的缺点也特别突出。”影片中的父亲既不同于第五代电影中“被弑”的父亲:专制、暴戾、腐

关键词:新生代导演边缘人父亲形象个人化新主流电影

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 博士生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580.00

关注 31人评论|14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