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论影视艺术对视觉心理的影响

    具有现代高科技手段的影视艺术,以其集声画于一身的独特优势,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视觉心理,使之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必需品,尤其对于具有优良传统和高度精神文明的我国人民更是如此。可以说影视艺术对人们视觉心理的影响是伟大的。本文中论述了在影视艺术中,画面和声音两大因素对人们视觉心理的影响。以此引起人们注重影视作品中声音与画面在...

  • 好莱坞电影艺术与录像艺术辨析

    电影艺术和录像艺术都以影像作为媒介,录像艺术归属于新媒体艺术,并形成了独特的影像语言以区别于电影艺术。因此电影艺术和录像艺术有着可感知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立足于以好莱坞风格为主的电影艺术与录像艺术之间的相互对照;在叙事方式、叙事结构、长镜头的使用和与物质世界的关系上,好莱坞电影艺术与录像艺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 光线技术的发展及美学辨析

    在电影中,光线最原始的作用是照射物体,以适应感光材料的正确曝光。从早期电影光线运用的虚假感,到唯美的“五光俱全法”,从戏剧性用光到对自然光效的追求,从传统电影的视觉造型到现代电影的运用光线书写内在真实,电影对光线的运用走过了一条技术进步与艺术探索并进的道路。在现代电影中,光线不只是起到完成视觉造型的作用,它还是一个具...

  • 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电影文化软实力

    在视觉文化时代,电影因其独特的功能,成为增强文化向心力与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为表现地域文化、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强势文化领域里受到普遍重视。本文在中西电影文化的对比中论述了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在视觉文化领域下的重要价值,并认为电影的创作水平提高正是文化软实力的表现,是电影文化的自觉:让受众在审美...

  • 英雄形象在军旅题材影视剧中的消解与重构

    近年来涌现的众多军旅题材影视剧中,2002年的《激情燃烧的岁月》、2005年的《亮剑》以及2007年的《士兵突击》、2008年的《生死线》等作品以卓尔不群的人物形象和艺术魅力征服了广大观众。在“草根文化”兴盛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探讨军旅题材影视剧中“完美英雄”形象的消解与“草根英雄”形象的建构已经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 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历程研究分析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历经了中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本文回顾我国电影发展的历程,以及在每个阶段相对应而产生的电影类型,分析社会环境、入文环境、市场环境与...

  • 浅谈日本电影中的性暴力表现

    日本经典艺术电影中的性暴力表现形式,是作者希图表达自身理念的理性选择;这种扭曲的异质,并非以色情展示为动力,而是发自对于暴力尤其是性暴力的偏执,展示了性暴力与人性的存在对于时政的涉指,以及对军国主义愚忠的嘲笑和反思,从而表达出作者所赋予的影片主题,构成了日本人偏执于暴力的民族性心理特征;由于它契合日本社会的伦理道德和...

  • 谈当代伊朗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之后,伊朗的电影事业不断蓬勃发展。随着伊朗文化政策的转变和社会角色的开拓,女性在银幕上的形象从边缘化走向聚焦的中心。近年来,关于女性权利与地位的题材越来越受到伊朗导演的重视,大量反映伊朗女性真实生活状态的电影走向国际影坛。这些电影塑造了不同时期、不同生活状态、具有鲜明特征的女性银幕形象,为世人了解伊...

  • 《飞屋环游记》:动画片成人化的里程碑

    真人电影中常见的青年人的爱情、老年人的孤独,在动画片《飞屋环游记》行云流水般的情节中不知不觉地表现出来,特别是成年观众对片中体现出的爱情的感动和对相伴一生的执著,对爱情的追忆和对家的珍爱,使人心灵感动。本片标志着动画片已经完成了历史性转变,从此,动画片也属于了成年人,是动画片走向成年人的里程碑。

  • 原型理论解读《喜羊羊与灰太狼》

    作为文学的一种体现形式,电影和电视作品以其形象丰富的直观画面把作者的思想展现出来。在评价这样的作品时,我们不能把它们孤立起来看,而要把它们置于整个文学体系中,从宏观上把文学视为一体。国产系列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在全国风靡一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用原型理论解读这部作品或许能够挖掘人们内心深处的想法,也对这样的作品提...

  • 《功夫熊猫》之美

    影片《功夫熊猫》是一部由John Stevenson和Mark Osborne共同执导的反映中国文化题材的好莱坞动画大片。片中的台词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并真实地体现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了使国人能够更好地理解该影片,扫除不必要的语言障碍,本文通过介绍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方法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据此鉴析影片台词中的经典片段,以更好地展现出...

  • 贾樟柯与“第六代”

    作为“第六代”的领军人物,相似的成长背景及生存的相似困境决定了贾樟柯的电影美学风格无疑有着“第六代”创作的群体性特征,但群体性特征只是区别于“第五代”的笼统说法,对于代内的个体,我们似乎更应该将关注的目光投射于群体内部的差异性,在都市情结与县城情结、精英立场与平民立场、影像魅力与形象魅力的比较中会凸显贾樟柯创作生命力...

  • 浅析阿巴斯电影风格

    阿巴斯·库亚斯塔米作为伊朗乃至世界影坛最重要的导演之一,向来以写实与纪录风格的作品呈现于世人,在影片看似最朴素不过的镜头处理中安设着很多具有隐喻与象征意味的符号,它们可以是扑腾打鸣的公鸡,也可以是一只逆行而上的乌龟。他的作品就像是一首诗歌、一篇散文,静静诉说着生命的美好,挑战着急功近利的当代社会。

  • 科恩兄弟电影分析

    科恩兄弟的电影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独具魅力的影像世界,其电影作品在整个世界影坛有着独特的位置。在他们所营造的电影世界中,充满了黑色幽默和怪诞的风格。通过对这些风格的分析,发现科恩兄弟在其影像世界中传递着他们对世界与人性的独特思考。本文通过两个部分的内容,即在黑色的世界中展现人性和在怪诞的世界中表现人性,对该主题加以论述。

  • 浅谈侯麦、伯格曼和塔尔可夫斯基的特写镜头

    本文对候麦、伯格曼和塔尔可夫斯基三位欧洲电影大师同时代的三部影片进行了分析,对比了《克拉之膝》《呼喊与低语》和《镜子》中对特写镜头的不同审美态度和处理方式,进而提出特写镜头在不同的艺术家手中呈现出的审美功能的差别,以及电影语言在不同文本状态下表达意义的可能性。

  • 全球化与中国动画的思考

    著名导演常光希是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现为吉林动画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动漫艺委会副主任。主要导演作品有《宝莲灯》《奇异的蒙古马》《蝴蝶泉》等十余部影片,主要动画设计作品有《哪吒闹海》《金猴降妖》《草原英雄小姐妹》等二十余部影片。以上作品多次获金鸡奖、华表奖、金鹰奖、铜牛奖以及国外电影节奖项。

  •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动画电影不仅受到欧美等国动画电影产业的影响和渗透,同时也受制于多种国内的因素的影响的事实。本文分析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全球化给我国动画业所带来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中国动画影片视、听觉语言的民族化、动画影片创作理念的多元化以及动画影片发展的产业化,论证了动画影片的未来发展趋势。根据...

  • 当前语境下的中国动画发展趋向分析

    中国动画片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民族审美精神,并以其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成为世界动画艺术史中的经典之作。近些年来的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世界动画的发展滞后很多,这其中包含了比较复杂的社会文化等因素。本文运用对比分析及归纳的方法,说明当前语境下中国动画产业化发展的必然方向及在此过程中的得失,这是中国动画未来发展必须要面对...

  • 《阿凡达》和美国西部电影中的殖民主义传统权力观

    近期上映的大片《阿凡达》(Avatar)轰轰烈烈了一阵。开始时,被很多人捧到了天上,随后又慢慢地被放到了地上,最近更确切地说是被摔倒了地上,在奥斯卡的角逐中只获得了三个技术性的奖项,输给了《拆弹部队》,理由是后者的“人文内涵”和“政治意义”超过了《阿凡达》。

  • 影片《阿凡达》的生态批判与人性反思

    《阿凡达》是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继《泰坦尼克号》上映13年之后的又一力作。超过5亿美元的预算,超过20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收入都可以列为电影史之最。影片中电脑动画场景占了60%,3000个特效镜头的巧妙运用史无前例地将电影特技发挥到了极致,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 《阿凡达》创作中的生态主义思想

    一、生态文学的理解 进入20世纪,人类工业文明进程日新月异,在人们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应用也让我们失去了很多。江河不再清澈,天空不再湛蓝,高楼林立中,我们再也听不到鸟儿的呜叫。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可压力也加大了,亚健康与精神焦虑困扰着现代人。

  • 论《阿凡达》的生态教育意义

    2010年初,全世界都在讨论一部电影——《阿凡达》,这部耗时13年,由卡梅隆导演的超级大片自上映以来,不断刷新票房纪录,一度形成一票难求的局面。《阿凡达》,用最新的3D技术和制作带领我们进入了美丽的潘多拉星球,让我们身临其境地体验了丛林探险的乐趣和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展示了人类对大自然毁灭式的破坏和贪婪的需求,揭示了实际存在的...

  • 《阿凡达》以技术融合美与爱

    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再次证明了他是“世界之王”,他以让人目瞪口呆的方式把科幻片带入21世纪。在影片里,他新建了一个外星球幻境,每一处细节都在挑战人类的想象力。通过最新的数字技术,让片中所有细节都具有相当的真实感。通过让人身临其境的3D方式来“体验”和“感受”,会觉得潘多拉星球上的一草一木都不是虚构出来,而是真实存在...

  • 《阿凡达》与《三枪拍案惊奇》:荒诞的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荒诞

    《阿凡达》的上映使得中国观众感慨3D技术的冲击力,使得科幻片更加吸引眼球。而《三枪拍案惊奇》(此后简称《三枪》)却因此引来不少骂声。这两部电影真的有那么大的差距吗?我们暂且不谈其票房的差异,而从文学的角度分析这两部电影的主题及表现手法以进一步解读这两部影片。

  • 环幕电影创作探索

    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生命馆的核心展项是一部360度环形折幕电影——《城市广场》,这部片长仅8分钟的影片讲述城市精神的故事。作者在执导《城市广场》过程中,对环幕电影的创作题材、叙事方式、展示空间和技术手段进行了深入的实践与探索。本文从剧本内容、叙事、空间与技术角度简单分析这部环幕电影的成功之处,并试图寻找多幕联动所产生的多...

  • 从《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谈奥林匹克教育

    奥林匹克运动需要通过奥林匹克主义教育和影响青年,还需要通过教育传播奥林匹克主义。体育电影传播体育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载体。影片《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传诵,它的奥林匹克教育作用将会持续很久。

  • 电影中“美国梦”的跨文化解读

    “美国梦”是美国传统价值观的核心,它渗透于美国社会文化的各个角落。电影作为美国文化的特殊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元素。虽然美国电影的主题和体裁多样,但是“美国梦”却是美国电影所诠释的永恒主题,经久不衰。本文从跨文化视角对几部美国电影的主题进行跨文化解读,诠释其中“美国梦”的文化因子,以期提高英语爱好者跨文化鉴赏能力。

  • 《十月围城》的革命叙事分析

    《十月围城》在“矛与盾”的叙事框架下,想象了一个追杀与护卫的革命故事。但是,与传统革命历史影片不同,影片主要关注的并非历史本体,而是主体意识扩张下的历史文本建构,是一种个人化和民间化的历史叙述,影片重在刻画那些革命“大历史”中常被人忽视、遗忘的“小人物”。呈现他们乱世中的生存状态,关注他们的命运,探讨他们的情感和内心...

  • 《建国大业》的政治喻意

    《建国大业》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贺礼力作,2009年9月16日开始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这部影片重现了1945年重庆谈判至1949年开国大典时期关于新中国诞生的重大政治历史事件,深刻体现了中共执政的合法性、我国政党制度的合理性、“民主是党和国家的生命”,以及“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法宝”的政治喻意,这是一部不可...

  • 浅析电影媒体中人物形象的定位——以《十月围城》为例

    文章以《十月围城》为例,针对电影媒体中的众多人物形象来分析电影媒体如何定位其中的人物形象。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即人物角色的定位、人物性格特征的定位、人物故事的定位三个方面来分析人物形象应该如何定位,才能刻画得形象生动,让影片深受观众的喜爱,进而取得观众的好口碑和赢得票房,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双赢”。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