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多维解读

    近年来,我国原生态文化备受重视,这使得原生态文化渐渐充斥于各个领域的要地,电影也不出其外。原生态民族电影的制作不仅可以保存即将消失的少数民族文化,而且还能够为探讨民族潜在的文化模式提供便利,推动原生态民族电影的发展。文章从原生态少数民族电影的真实性立场出发,通过仪式、文化以及他者的想象性重构,详细地解读了原生态民族电影,从而...

  • 从跨媒介叙事角度论作家电影现象

    在区分"作家电影"和"作者电影"之后,可以看到"作家电影"的代表郭敬明、韩寒等在电影的打造上都呈现出延伸个人品牌的特征。这些作家通过帮助观众理解关于生活的一系列内部叙事,从而成为观众和周围世界的分析师,为观众的"世界观"建模,达到缝合媒介的目的;并通过对电影项目的跨媒介叙事开发,使其作品具有更多的消费功能及产品属性,为新媒...

  • 国产青春电影的类型化研究

    自2013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开始,青春电影已经成为近年来国产电影票房的主力军。与内地早期的"青春"和"边缘青春"等青春电影相比,此时的青春电影可以称为"校园青春"。从数量与发展情况来看,类型化趋势已经十分明显,但具体的相关研究还未充分展开,类型意识有待增强。本文选取近期比较经典的青春电影,从人物设置、身体景观设置、故事...

  • 美国奇观电影的视觉传达方式

    在消费时代,运用大量的奇观元素,为大众创造具有奇幻绚丽的影像的影片,可被视作奇观电影。而在这方面走得最远的,无疑是美国电影。尤其是近年来美国奇幻、科幻、历史等大制作电影的不断问世,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视觉轰炸。对奇观电影的视觉传达方式进行探索,不仅是电影研究本身的需要,也是对当代社会文化进行透视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文章从视觉传...

  • 美国经典儿童电影的独特审美

    美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在世界电影业的发展中是首屈一指的,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引领了电影发展的"时尚"。就美国电影的商业价值而言,它创造的不菲的票房收益足以炫瞎"同行们"的眼。其中,高奏着美国主旋律的儿童电影同样具有不可小觑的气势,它所包含的独特审美更是征服了无数"小观众"的心。本文就从人文性、情感性、儿童和成人相结合的视角性三...

  • 新世纪华语电影的动作美学

    华语电影的一个重要的标签就是动作片,华语动作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进入21世纪之后,华语动作电影风格逐渐发生了变化,电影不再刻意地追求打斗的真实和激烈,而是融入了写意风格,将电影的主题上升到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本文从动作导演、动作设计风格、动作设计的多元化发展、电影中的"意"等方面分析了华语电影中的动作美学,研究了...

  • 电影《归来》中指称选择的移情和离情

    在电影《归来》的整个故事里面,人物主体的语言和对话相对简单。但是,各个人物主体在指称自己、对方以及被谈及的第三方时,使用了非常灵活、多变以及非常规性的指称用法。人物指称形式的选择,体现出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及第三方在心理层面、情感层面和认知层面的距离,移情中拉近距离,离情中拉远距离,从而顺应和调节了在电影中复杂的人物关系,更加生...

  • 《加勒比海盗》系列电影的魔幻现实主义解读

    伴随着魔幻与现实主义的撞击应运而生的系列影片《加勒比海盗》,从2003年首部上映以来截止到2013年4月已上映了4部,而第5部也正在制作过程中。影片完美地将现实与奇幻、人生哲学与影像结合了起来。导演通过对现实人类世界和奇幻世界的对接和比较,反思和批判了现实"外衣"架构下的魔幻世界,以及对魔幻世界的正义必胜观念和人类善良勇敢精神的推...

  • 论《127小时》的“在场性”表述

    "在场性"原来是德语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近年来,已逐渐弥漫于整个西方哲学界和文学界。"在场"就是"面向事物本身",就是经验的直接性、无遮蔽性和敞开性。《127小时》用最具"无遮蔽"与"介入"性质的话语,用对个体生存处境的介入式表白,加上直抵人类生命最深处的剖析式话语,不仅向观众展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争夺战,还展现了人类的生...

  • 谎言背后的压抑与报复

    电影剧本的创作和电影作品拍摄的过程中,编剧和导演会根据整部影片的主要内容赋予影片某种特定的情绪、情感或是心理感受,以此烘托影片中所构建的氛围与故事结构,同时以此为基础对影片中的人物进行塑造和刻画,突出影片的主题思想。本文以电影《水果硬糖》为实例,通过对影片的故事内容、人物角色、拍摄手法和表达方式等内容进行分析,在探究影片所...

  • 美国青春校园电影中的友谊观

    好莱坞作为世界电影的摇篮,每年都出产多种类型的电影,其中青春校园题材以其青春洋溢的画面、充满动感的情节受到了广泛的欢迎。美国青春校园电影的主题离不开校园、友情和爱情,研究其内容,会发现电影中都从不同角度表达了美国的文化。本文研究了美国青春校园电影中的友谊观,分析中美在友谊观上的差异,从交友目的、范围和态度三个方面解读美国友...

  • 《我们的幸福时光》中的宽恕内涵

    "宽恕"一直是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热门课题。韩国电影《我们的幸福时光》讲述了两个行将灭亡的个体因为宽恕而获得新生的动人故事,它立体地展示宽恕他人、宽恕自己和寻求宽恕三个层面,探索个体的心理变化并获得主观幸福的过程,该电影是宽恕的有力注脚,为改善当下的人际关系提供了良方。本文拟通过对宽恕三层次在电影中的解读,挖掘个体情绪对感...

  • 李安电影的美学特征

    著名美籍华人导演李安,是目前唯一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和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导演。在取得电影票房上的成功的同时,也受到西方主流电影评论界的好评,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华语电影进入国际视野的速度。李安不仅能够跨越文化的壁垒,还能创造出一种适合世界范围内观众欣赏的美学,正是这种美感给他的电影带来了巨大的成功。文章从内敛性、梦幻性、错...

  • 试论李安电影中的伦理越界及其意义

    李安电影大多触及伦理议题,讲述的大多是伦理越界故事。伦理越界的直接动力是矛盾冲突,根本原因是个人主义的意识形态。李安电影经历了从伦理叙事向叙事伦理的转变,叙事伦理缓解了电影叙事的伦理焦虑,但对伦理本身的冲击不可回避。持续性、带有个人风格的电影叙事,使李安电影能突破类型电影的范式和惯例,成为一种作者电影。李安电影探讨的都是伦...

  • 冯小刚悲剧性电影的艺术风格与叙事特点

    冯小刚的早期影片大多是喜剧风格的,他逐渐对自己的电影创作进行了创新和突破,尝试了悲剧性电影。他的悲剧性电影在艺术风格和叙事方式上都有其显著特征,电影作品以喜衬悲,悲喜交融,聚焦人性的关怀与思考,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风格。在电影叙事中以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和伦理观为指导,通过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和刻画,选材平实,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对中国...

  • 大卫·林奇电影的美学特征

    大卫·林奇的作品内容驳杂,但是总结起来,不难发现其与以下几点相关:人类在社会中面临的物质诱惑以及受到来自权力的压抑,人类在困境中产生的贪欲(包括对金钱和性)以及恐惧,将人类从困境中拯救出来或没能成功拯救的爱情与温柔。林奇的影片让观众在观影时,感受到迎面袭来的恐惧和颓废、忧伤感。文章从对封闭空间的巧妙运用、对诡谲梦境的偏爱、...

  • 《鬼子来了》与理性启蒙

    我国拍摄的抗战题材电影至少已有近500部,但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深度还停留在控诉侵略和赞颂反抗的层面上,而着力于民族反省、历史反思的影片仍十分罕见。若此,抗战电影便只有泄愤和娱乐的意义,而无法引领人们去思考:为什么一个泱泱大国竟被一个蕞尔小国践踏了14年之久?好在我们还有一部《鬼子来了》,它表面看似在揭示国民愚昧问题,但其实真正要...

  • 《十三棵泡桐》:迷茫的学生、伪善的师长

    《十三棵泡桐》以锋利的刀刃解剖着现实的矛盾和残酷,毫不掩饰地展示人性的不足和缺憾。它没有回避生活的困惑艰难,没有把学校美化为点石成金、化虫成龙、师生互爱、学生和善的理想桃源,而是冷峻地展现了一群无助混沌懵懂的问题少年、虚伪无情的教师、困顿凡庸的家长。本片具有散文化、生活化的叙事风格,因改编自长篇小说,叙事难言流畅,略显突兀...

  • 顾此失彼:《亲爱的》原型的电影重述

    《亲爱的》一方面以面面俱到的电影结构重述原型故事,另一方面又以过度的设计突出展现拐者的温情形象,淹没了被拐者几代人亲人离散的伤痛,遮蔽了被拐者几代人城镇化理想的挣扎,由此诱导大众在被拐者和拐者之间张皇失措、顾此失彼。电影不论怎样为李红琴洗白,她都属于危害社会的拐者。李红琴不论怎样温情,她都不能代表彭高峰等被拐者人物原型所属...

  • 《归来》:爱情的消逝与亲情的重构

    张艺谋导演擅长通过小人物来挖掘和探讨人性,影片《归来》延续了这种创作风格,他用精雕细琢的影像语言讲述了发生在特殊时期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情感故事。影片以陆焉识的两次归家作为主线,呈现陆焉识、冯婉瑜和女儿丹丹之间的爱情、亲情在劫难面前经历的迷失、坚守和回归,表现了爱情的消解与亲情的重构。另外,影片在构图、色彩等方面也传承了张艺...

  • 电影《归来》的创伤性叙事艺术

    创伤文学理论与影视互动是当代电影文学中引人注目的现象。电影《归来》以历经磨难的老年主人公陆焉识的视角,展示了主人公系列创伤体验,既是一部演绎矢志不渝感情的文艺片,也是创伤性叙事艺术片。影片通过创伤叙事结构展现陆焉识治愈家庭创伤的心路历程,凸显情感呵护对创伤修复的积极作用。影片对受众理解、欣赏和反思创伤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指...

  • 电影《金陵十三钗》文化审美意蕴的缺失

    电影《金陵十三钗》是由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由国内著名编剧作家刘恒与严歌苓一同编剧,并由张艺谋亲自执导。在2011年作为岁末贺岁片上映,以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以及文化批判和赞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和轰动。本文主要从以李教官为代表的国军、以约翰为代表的国际主义支援、以赵玉墨为代表的妓女们这三个视角对影片中文化审美意蕴的缺...

  • 电影《控制》中的人物原型解读

    原型批评理论重视文学创作与文学传统之间内在的密切关系,从"远观"的视角来研究文学文本。本文从原型批评的视角入手来解读电影《控制》中的主要人物的原始意象,阐释人物对人文主义文学精神传统的再现及超越。由此来看,该电影演绎了一场人文主义者的胜利的狂欢,即在新的历史时期里,主人公以全新的精神与力量展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历程和蓬...

  • 当代英国小说的影视化倾向

    在当前视觉文化时代,文学与影视进一步走向交集与融合,出现了影视的文学化、文学的影视化倾向。这在当代英国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的创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们的作品情节奇幻,充斥着丰富的影视元素,在小说的世界里创造出影视艺术的动感,可以说是当代文学与影视联姻的范本。本文以尼克·霍恩比(Nick Hornby)、托比·利特(Toby Litt)和亚历克...

  • 美国动漫影片角色分配模式探讨

    美国动漫影片堪称世界动漫电影产业的领先者,享誉世界,老少皆宜,这与其成功的角色分配模式是分不开的。角色设定与角色关系是构成故事情节的主要因素,对动漫电影的成败至关重要。本文将选取三部具有代表性的主流美国动漫影片,即《星银岛》《功夫熊猫》《疯狂原始人》,从角色塑造、角色关系、矛盾设定三个方面探讨美国动漫影片角色分配模式的特点...

  • 好莱坞动漫电影的“生命奇迹”

    动漫电影《疯狂原始人》中有趣的人物、刺激的冒险旅程和故事情节中反映出来的哲理无一不散发着生命的光辉。追求与创造、成熟和成长、包容与爱原本就是生命中永恒不变的话题,而好莱坞动漫电影正是以此为核心,为人们描绘出一场场动人的画面,展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生命奇迹"。鉴于此,本文将跟随《疯狂原始人》展开一场以"生命奇迹"为主题的好...

  • 蒂姆·伯顿动画片的哥特风格

    在蒂姆·伯顿的动画片中,已经流露出他对哥特风格,对人物命运的错位,对黑暗世界的描绘的偏爱。在拍摄真人电影后,伯顿亦从未放弃对动画片的热爱,其《科学怪狗》甚至获得了2013年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动画长片提名。要了解蒂姆·伯顿的电影之路,其用哥特风格写满个人色彩的动画片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文章从伯顿对于颓废、病态的偏爱,伯顿对爱伦·坡元素...

  • 谈影视动画的价值观呈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透着中国人民上下求索确立的理想与信念,也承载着每个人的美好愿景。作为新时期的主流价值观,如何才能真正深入人心,这追问着宣传形式的创新。影视动画适合将核心价值观严肃、厚重的理念通过举重若轻的方式与普通大众的生活结合起来。影视动画要通过挖掘,创作更有营养、更有内涵的故事,以结合民族文化、时代特色、现代人需...

  • 动漫电影《木兰》中的新女性形象解读

    迪士尼动漫电影《木兰》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反响,纵观其成功的原因,对观众口味的把握以及对剧情和人物的成功塑造都功不可没。迪士尼电影的改弦更张的想法被用于各种传统的故事中并赋予其新的含义已经有许多成功的案例,而这一次运用于动漫电影《木兰》无疑又是一次成功的实践。电影中塑造的木兰形象具有许多新形势下更丰富的内涵,她...

  • 《禁闭岛》主角的精神分析

    《禁闭岛》可视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电影版,始终被精神分析理论所左右。虽然《禁闭岛》并不是精神疾病类电影的开山之作,但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缜密的剧作构思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它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运用到剧中的主要角色身上,借着潜意识和梦境来讲故事,在充满悬疑又不乏惊悚的个体故事背后,实际折射的是人类对战争、社会及人...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