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中国“新电影”中的文化构建和身份认同——来自多元“民族电影”讨论下的审视

    在当今多元“民族电影”的视域中,民族电影是一个相对的术语,代表着诸多主体性,而非一种单一的本质。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中国“新电影”运动,可谓龙生九子,各不相同,在中国电影及其民族性的知识转型中极具代表性。本文将通过“新电影”运动这一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现象,来尝试一种从单一到多元化的民族电影书写的可能,探求香港、台湾及内地在...

  • 1930年代中国电影的民族主义追求

    20世纪30年代,中日矛盾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矛盾,在全国掀起了反帝呼声的时候,电影也担负起了民族救亡、启迪民智的责任,民族主义成为30年代中国电影最主要的特征。出于不同的意识形态的指导,30年代的中国电影也被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阵营,如共产党领导的“新兴电影运动”、国民党主张的“教育电影”,以及身深处政治博弈、不断转换立场的各个电影公司...

  • 2017年中国—东盟戏剧周青年电影展述评

    为促进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影视文化交流与合作,2017年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系列活动之中国—东盟青年电影展映已经连续三年在广西南宁举办。本届电影展通过微电影和戏曲电影展播的形式,构建中国和东盟国家影视交流的平台。今年的电影展映聚焦充满文化创新活力的青年群体,通过组织作品征集、展映观影、专家点评和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积极促进中...

  • 论新世纪海南题材纪录片的多元发展

    海南题材的纪录片作为海南地方风物的影像记录,不仅呈现了独特的海洋风景与空间特质,也在影像中追溯了地方文化与人文历史的变迁过程。梳理新世纪以来的海南题材纪录片,出现了像《望海南》《海之南》《航拍中国·海南篇》等优秀的作品,通过挖掘其具有的海南历史的重新讲述、海南人文风物的重新记录、海南风光的重新展示等几重功能,呈现出近年来地...

  • 中美犯罪电影的暴力美学比较

    中国与美国的犯罪电影中不乏暴力美学的影子,对于暴力的展现,两国电影各有不同的美学风格和语言特色,这种区别是与两国在民族文化以及社会历史上的不同,乃至具体导演的艺术个性的不同有关的。在人们困惑于暴力美学究竟会有怎样的未来走向的当下,对中美两国犯罪电影之中的暴力美学进行比较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扩充暴力美学的发展空间。文章从暴力美...

  • 非遗题材电影的文化透视

    非遗题材的电影是在相关政策的促进和扶持之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和社会化程度极高的电影艺术在市场时代的“联姻”。在这种联姻中,文化得以进入一种新的视听艺术生产,而电影也因加入了独特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得到丰富。无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抑或是电影,文化都是其创作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文章从非遗电影与文化语境、非遗电影与文化进程...

  • 英美悬疑电影的叙事视角分析

    电影中的视角往往都隐含了主创的思想态度,也关系着电影接受者对事件的大体判断。在英美悬疑电影中,叙事视角的功能和意义主要在于陈述剧情,交代、暗示观众一些信息或隐藏部分信息,从而制造悬念等。叙事学代表人物热奈特曾经提出过三种叙事视角,分别为零聚焦视角、内聚焦视角和外聚焦视角。悬疑电影的导演们很少会拘泥于一个视角,而是在叙事中灵...

  • 美国女性主义电影的叙事逻辑

    女性主义电影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并在后来的数十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包括对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动摇,以及对以父权制为核心的社会体系的改变等。对于电影艺术而言,它在具有思想意识上的先进性的同时,又必须在具体的表达上顺应观众的审美习惯。因此,在这些女性电影的故事内胆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较为基本的叙事逻辑,以及隐藏...

  • 国产奇幻电影的人物形象分析

    作为西方舶来品的艺术形式,奇幻电影在如今的电影市场具有强大的号召力。目前,学界对国产奇幻电影的研究,集中于其奇幻的价值属性上,鲜少有学者关注到人物形象塑造所负载的功能和作用。本文写作的主要目的,便是通过对奇幻电影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方式进行解读,来挖掘人物形象背后的寓意,从而给予国产奇幻电影创作一定的启迪。文章从人物形象塑造方...

  • “变”与“不变”间的青春探索

    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电影政策的不断引导以及国外大片的不断涌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国商业电影的发展。为迎合市场需求,以满足受众的观影需求,中国内地新生代导演不断吸收、借鉴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创作经验,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融入本土化元素,通过解构、重组、创新等手段,使内地类型电影得到快速发展。行文主要通过中、美校园青春片的对比,在...

  • 影像叙事中的西海固

    影像叙事作为一种表现手段,适应于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通过影像自身的讲述功能,调动观众的情绪和想象,所起到的效果是文本难以企及的。新时期以来主要是本世纪的十多年间出现的几部主要以西海固为背景题材的电影,通过电影镜头的叙事让世人对这片相对落后、贫瘠甚至荒凉的土地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同时也呈现给观众一个不断发展、逐步融入时代进...

  • 从《战狼2》看军事主旋律的商业化突破

    当前文化领域表达民族自豪、国家意志的作品较少,社会亟待符合时代审美、能引发共鸣共情的军事题材主旋律作品。《战狼2》便在此种背景下推出,它是当前国产影片非洲叙事的先锋之作,用好莱坞的“老酒”打造中式英雄,通过具有时代感的原型事件艺术再现将国家认同传达出来。当前军事题材影片虽然成为市场热点,然而更需要电影人静下心来遵循电影工业...

  • “文化身份”视域下的《冈仁波齐》

    张扬导演的新作《冈仁波齐》情节简单,镜头平直,用几近纪录片的方式去讲述一段朝圣旅程过程中的故事。浓郁的纪实风格不仅使其在同档期的院线影片中显得足够异类,也给我们对影片的解读提供了一个角度。朝圣之路上反反复复的磕长头,以及穿插其中的日常生活段落,造就了影片的平淡无奇,甚至是令人感到无聊。而当我们去思考导演选择这种风格的原因时...

  • 《中国市长》:奇观化的政治与伦理书写

    中国独立纪录片迄今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程,周浩导演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本文以周浩在2015年问世的纪录片《中国市长》为对象,从拍摄关系、拍摄手法与纪录片伦理等方面分析他如何处理这样一个匮乏到乃至具有奇观性的题材,探讨独立纪录片类型多样化的可能。结论有:该作品对现实的记录忠实且完整;拍摄者与被摄者存在“监督—被监督”的拍摄关系;...

  • 论电影嵌套式结构的内涵与类型

    电影的嵌套式结构指影片“结构内部又含有类似结构”,即各故事段落之间在主题、剧情、叙述方式等内容或形式上具有相似之处,且在结构上属于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按照这些段落间相互嵌套的层数可以分为常见的双层嵌套和会造成叙事上的不可靠或特殊叙事效果的多层嵌套两类;按照被嵌套内容的完整程度又可以分为在主线故事中嵌套完整支线故事的插曲...

  • “游荡者文化”的电影属性

    随着游荡者文化的社会延伸,那些游走在现实生活中道德边缘的人们被广泛地运用于后大都市电影的影像中。在该类影片的初期,“游荡者文化”就以其独特的姿态几乎踏遍了全球,并逐渐作为一个代表性的群体文化符号,也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出现在欧美电影世界里。虽然它没有太过深刻的文化内涵,却涵盖了欧美都市文化中的一种现象,对其进行研究将有助于通...

  • 美国影片中的动漫式恐怖解读

    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影坛上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动漫恐怖电影,所谓动漫恐怖电影是指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虚构出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独立空间中的人时刻处在恐怖之中,面临着生命的威胁。本文将以对比的方式厘清动漫恐怖电影与传统恐怖电影、心理恐怖电影及科幻恐怖电影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以“电锯惊魂”系列、“死神来了”系列影片为例,从其情节设...

  • 美国爱情轻喜剧的幽默文化

    幽默既作为人际交往方式,体现了个体的思想境界、观点与人生态度,也作为一种文化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性格以及社会的各方面生活。在美国电影中,幽默早已渗透其中,成为一种极具普遍性的艺术表达方式,这在爱情轻喜剧电影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这类电影中,我们不仅可以窥见美式幽默文化的表达,还可以由此透视其历史和社会现状。文章从幽默基调、幽默类...

  • 论《蓝色茉莉》对女性刻板印象的构建

    影片《蓝色茉莉》讲述了茉莉从人生巅峰走向失败的故事。她本是上流社会的贵妇,却从云端跌落社会底层,欲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独立,最后屈服于现实,希望依靠男人重新上位却又以失败收场。茉莉的形象是男权中心主义对女性的想象与虚构。影片中,茉莉的女性特征被进一步放大,这种对女性形象的价值输出无形之中使女性刻板印象更加固化。打破女性刻板印...

  • 《魔兽》的视觉语境文化分析

    当代电影语境已经进入了视觉文化的时代,人们不得不重新面对影像本体,追问何为影像,人类需要怎样的影像。邓肯·琼斯的电影《魔兽》(2016)来源于暴雪公司的著名网络游戏“魔兽世界”,将游戏玩家们熟悉的剧情搬上了大银幕。电影中的视觉技术以及技术在叙事、情感等维度上的作用,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从编码技术下的再生产、视觉快感的营造...

  • 昆汀·塔伦蒂诺电影中的死亡命题

    一直以来,学术界对昆汀·塔伦蒂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影片所体现出的暴力美学风格、叙事特征等方面,而对电影中频繁出现的死亡命题却鲜有人关注。事实上,死亡是一个充满哲学意味、宗教意味的人类普遍性命题,值得深入研究思考。文章对昆汀电影中所体现出的死亡命题进行归纳和整理,从死亡主题、死亡的美学效果以及死亡命题的表现手段三个方面,来挖...

  • 艾伦·帕克电影中的多元表达

    艾伦·帕克的每部电影都涉及多重主题,在以青年为主题高歌自由的同时,也不乏批判英国等级制度和种族主义的严肃之作,同时深受战后“氤氲”影响的艾伦·帕克也在电影中极力地控诉战争,探讨战争给个体带来的深层破坏。本文将在简单概述艾伦·帕克电影创作背景及历程之后,结合《龙蛇小霸王》《鸟人》《贝隆夫人》《来看天堂》等影片的具体内容,从自由...

  • 库布里克电影的悲剧美学

    在今天,越来越多的电影导演视库布里克为灵感导师,对其肃然起敬,而在库布里克活跃的年代,他也曾被轻蔑地视为疯子或恶棍。无论是哪一种评价,库布里克拥有不可思议的审美趣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这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他电影的悲剧美学上。悲剧美学认为,艺术作品的悲剧性来源于美好事物的毁灭,这在库布里克电影中十分常见。文章从人与人的悲剧性...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电影主题研究

    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它展现给观众的不只是绚丽的光影和精彩的特技,更是在讲述历史,传播文化,剖析人性。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电影,始终贯穿其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他的影片抛却了民族、主义、制度等偏见而关注人本身,他关注人的内心,无论恐惧懦弱抑或勇敢善良,都植根于他对人性的思考,这种真实促使影片中包含着对历史和人类的自省。文章以克林...

  • 大卫·林奇影片中的“潜意识”表达

    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精神分析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的联系直到20世纪70年代“电影精神分析学”确立之后达到顶峰。美国导演大卫·林奇有“梦境诠释者”、超现实主义者之称。他的艺术特点便是热衷于表现非理性的世界,如人们乃至他本人的潜意识。文章从林奇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林奇与荣格的“集体潜意识”,林奇与弗洛姆的“社会潜意识...

  • 迈克尔·曼犯罪电影的叙事学分析

    美国导演、制片人、编剧迈克尔·曼被认为是不可多得的电影奇才,由于他在艺术上近乎苛刻的要求,在他从影的二十余年中,他给观众推出的电影其实并不多。而在这些电影中,占据数量优势,也最能代表其艺术品位的便是犯罪电影。《天牢勇士》《迈阿密风云》等都是迈克尔·曼的优秀犯罪电影。文章从叙事节奏与矛盾设计、叙事套路运用、“模仿论”与“关系...

  • 肯·罗奇电影的底层叙事

    英国独立电影导演肯·罗奇擅长用冷静清醒的镜头来记录真实生活。在《石雨》《折翼母亲》等电影中,罗奇更是不惜使电影有说教之嫌,以角色来直接为自己发声,最终赢得了“社会主义斗士”的称号。可以说,在多年的艺术生涯中,罗奇始终保持着对左翼议题和底层权益的关注,用其精湛娴熟的艺术创作力给观众呈现了一幕幕底层人穷困、艰难的生存图景。文章...

  • 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语言解读

    克里斯托弗·诺兰被认为是当代好莱坞最具有创新意识和作者意识的年轻导演之一。从《追随》到新近推出的《敦刻尔克》,不难看出,诺兰在不断尝试新的技术手段时,又在表达上深耕细作,包括高度重视电影的内涵与迷影重重的叙事风格,从而实现了视觉与叙事的合一,也实现了电影在艺术和商业上的平衡。尽管诺兰尽可能地不重复自己,在个性化创作中进行多种...

  • 今村昌平影片中的规训与禁锢

    今村昌平一生创作不懈,其作品为日本电影在二战后走向辉煌,为世界所认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今村昌平始终坚持在电影中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乃至生命的价值,尤其擅长拍摄人面临恶劣环境或死亡威胁的题材,从而给予观众强烈的艺术震撼。对今村昌平电影进行梳理不难发现,规训和禁锢是其常见的表达方式。对这种规训和禁锢进行总结,可大略分为人的自我规训...

  • 张艺谋国际化商业电影的文化困境

    张艺谋的国际化商业大片,一方面具有传播中国国家形象的自觉意识,另一方面以变相的自我贬损来认同西方价值。这使其作品身陷东方主义的阴霾、国家叙事的消解和文化表达的两难中。这在他的新作《长城》中尤为明显:中国文化试图搭载国际化电影走向世界,却在好莱坞类型惯例和标准的要求下被改写和误读。另外,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向国际市场的电影生产...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