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南大期刊

影响因子:1.85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地域研究与开发杂志

主管单位:河南省科学院  主办单位: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82
  • 国际刊号:1003-2363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邮政编码:450052
  • 国内刊号:41-1085/P
  • 邮发代号:36-109
  • 全年订价:¥ 220.00
  • 发行地区:河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抗击疫情研究
  • 区域研究
  • 城市研究
  • 旅游研究
  • 生态环境
  • 农业农村
  • 土地研究
  • 人口研究
  • 文化地理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规划实践与理论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市场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区域规划实践与理论不断发展。系统总结并提出了发展的3个时期:1 1978年至1990年代初实践起步与理论引入期,是注重效率的区域不均衡发展阶段,国土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得到共同发展,区域规划理论开始引入、发展及应用;2 19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实践增长与理论探索期,是注重效率兼顾公平...

  • “三规”关系及“三规合一”的实践

    分析和总结了"三规"关系及主要城市"三规合一"的实践工作。"三规合一"的发展可分为"两规"衔接和"三规"协调2个阶段。"三规"职责关系为:五年规划负责建设项目的类型和结构,城规负责建设项目的选址布局和规划设计,土规负责建设项目的用地规模落实;实施流程关系为:五年规划负责建设项目前期审核阶段的工作,城规负责建设项目的规划选...

  • 江苏省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格局研究

    通过构建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模比系数、耦合协同度模型等方法,揭示江苏省55个县(市)的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格局特征,并探究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特征。结果发现:1)江苏省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水平均呈现出较大的地域差异,"两化"高低水平的空间分布并不完全吻合,城镇化发展内部差异总体上大于农业产业化差...

  • 基于DPSIR模型与Theil系数的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评价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了河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其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引入Theil系数对其进行空间解构,结果表明:1)河南省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且差异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般及以下的城市数量占河南省城市总数的94.44%,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的达到了1/3;郑州可持续发展能力较...

  • 河南省产业结构演变的城镇化响应研究

    基于1978—2014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城镇化响应强度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河南省产业结构演变城镇化响应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非农产业发展城镇化响应强度呈上升趋势,但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城镇化响应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第二产业发展的城镇化响应强度呈现阶段性波动,第三产业发展城镇化响应强度呈"U"型曲线变化趋势...

  • 基于银行网点布局的河南省金融网络格局及结构特征

    以河南省126个县域(市区)为研究单元,运用2014年银行业的12 369个网点数据,借鉴连锁型网络模型,运用复杂网络分析工具和空间分析软件对河南省金融网络进行综合测度与结构分析。研究发现:1从金融连接度看,郑州是河南省的金融核心,洛阳是次金融核心;2金融核心具有较高的金融联系度和较强的对外金融联系,同时银行网点在空间上的布局并不完全遵循...

  • 跨省山区陆路交通网络可达性评价——以乌蒙山区为例

    基于交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GIS技术,构建跨省山区空间阻隔可达性模型,并以跨滇川黔三省的乌蒙山区42个县(市、区)为研究个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区内可达性表现出显著的中心外围递减的圈层空间格局特征;2区外可达性表现出显著的东西分异格局特征;3乌蒙山区综合交通可达性整体水平较低,中心城镇可达性水平相对较好,整体差异不大,可达性水平...

  • 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人口、产业、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演变研究

    以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2004—2015年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数据为基础,研究人口、产业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城镇化质量整体偏低,人口、产业和土地城镇化的耦合协调水平偏低,长期处于失调状态;多数中心城市的产业带动能力不强,土地利用效率较低,人口集聚能力有限。结合片区扶贫攻坚与区域发展...

  • 基于可调功效函数容量耦合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

    依据功效函数和熵值赋权法的原理,改进min-max功效函数和熵值赋权法的计算基础,提出可调可比可预测的功效函数与基于均值功效的熵值赋权法;讨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等级标准,阐明容量耦合系数模型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算法;以精简评价指标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战略思想为指导,建立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等...

  • 长三角区域城市间知识网络特征研究——基于论文合作的视角

    从科学合作活动最常见的表现形式——论文合作入手,研究城市间知识网络结构,借助社会网络和SPSS统计分析方法研究长三角区域16个核心城市间知识合作网络的空间、内容特征,剖析长三角区域城市间论文合作的空间数量与结构特征以及在内容上的学科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知识合作网络结构存在明显的空间极化现象,江苏省的跨界论文合作数量和...

  • 北京市行业和职业结构变动及其关系的研究

    基于北京市第四、五、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根据行业人员与职业人员分类数据,利用比重和相对熵综合分析北京市行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化特征,并运用对应分析法、归因矩阵模型研究北京市行业结构和职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促进二者变动的推动力。结果表明:北京市行业结构趋于多样化、高级化,职业结构逐渐趋于专业化、高级化;北京市行业-职业结构之间...

  • 吉林省城镇化时空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

    基于吉林省各县市2005—2014年人口和经济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从整体及局部研究各县市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时空差异,同时采用协调发展度模型探究城镇化协调发展及空间演化情况。结果表明:吉林省县市间城镇化水平总体空间差异逐步缩小,城镇化发展联系日益紧密;城镇化水平总体空间格局稳定,东西部与中部相比,空间格局稳...

  • 就业郊区化背景下郊区就业者日常活动时空间特征研究——以北京上地地区为例

    个体日常活动时空间特征反映了其对城市空间利用的时空需求,是衡量社会服务、公共资源配置的新维度。基于个体行为分析郊区就业者日常生活时空间特征,有利于透视郊区就业者的空间需求以及就业郊区化带来的城市空间变革。利用2012年北京市活动出行调查数据,选取居住在北京郊区且在上地地区(郊区)工作的203个就业者样本,从非汇总角度对该群体日...

  • 外来蓝领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影响因素——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

    以外来蓝领(即工厂、企业中的外来产业工人)高度集聚的广东省东莞市为例,基于814份有效调查问卷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合预假设及反馈验证,揭示了外来蓝领工人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工资收入、产权住房、工作时间、是否已婚、生活满意度等经济、环境、家庭和心理因素均对外来民工的定居意愿产生显著的影...

  • 不同等级城市的农民工人力资本增长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河北省清苑县的调查分析

    农民工外出务工动机正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人力资本成为影响其城市融入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河北省清苑县的分层随机抽样调查,运用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法研究外出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增长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相对于进入全国中心城市和其他中小城市的农民工群体,区域中心城市的农民工技能增长的比例最高。在人力资本增长途径上,非正式学...

  • 真实景观的旅游体验——基于现象学的研究

    当前旅游真实性的研究困境体现在各种理论观点的不可通约,以及与实践常识之间的沟壑。为研究真实景观带给游客何种体验这一关键问题,运用现象学方法,对一次典型的旅游体验进行深入描述与分析。结果显示:(1)在真实景观的旅游体验中,符号理解占据了体验流的重要地位,它推动着主体的形式感知与意义探索,并营造了庄重的情感氛围。(2)真实景观相...

  • 城市旅游意象的解构与重构——兼论旅游形象与旅游意象的异同

    旅游意象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对旅游意象与旅游形象的概念理解仍含混不清,有碍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在对旅游意象与旅游形象的概念开展了追根溯源式的探究的基础上,从心理过程、审美层次以及影响旅游者行为方式3个方面分析了二者的差异,并进一步指出城市旅游意象的认知遵循从"意"到"象"的解构和从"象"到"意"的重构的规律。其中,"意...

  • 社会行为下的体育旅游冲突研究:结构、功能、程度

    将社会行为下的体育旅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旅游与社会行为间的冲突过程进行分析,运用结构功能理论与社会冲突理论对社会行为下的体育旅游的结构、体育旅游与社会行为冲突的功能体系以及冲突程度问题进行讨论。社会行为中的体育旅游具有设计与规划结构、操作与执行结构、购买与体验结构和资源与要素结构4种结构;"四...

  • 基于百度指数的温泉旅游网络关注度时空特征研究

    旅游网络关注度是旅游者需求状况和行为习惯在网络上的直观表现。基于百度指数,运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相关系数等统计分析指标,研究我国温泉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温泉旅游在网络上的关注度较高,但总体呈现下降的态势;月变化曲线呈"U"型,周变化曲线呈倒"V"型;"黄金周"期间温泉旅游网络关注度先升后降,"五一"假期前2天...

  • 城市居民出境旅游风险感知维度选划——以上海市为例

    伴随着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持续增长,出境旅游风险频度也不断升级,危害程度不断加剧。依据旅游风险感知维度相关研究成果与实地抽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以上海市为例,选划城市居民出境旅游风险感知维度,并结合政府部门出境提示预警、游客对出境旅游的有效投诉、企业出境旅游产品风险等级测评等相关数据,分别从出境旅游服务需求方和提供方视角对出境...

  • 山西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研究

    以山西省旅游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等经济统计指标为基础,通过构建旅游业依存度、贡献率和拉动率3个指标,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对山西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来看,2003—2014年山西省旅游业拉动效应逐渐增强,预测2020年旅游业依存度将达到79.5%;从空间维度来看,与周边省份相比,山西省旅游业拉动效应在2003—...

  • 新疆和田地区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研究

    以新疆和田地区为例,利用2000—2014年和田地区相关统计数据,运用集对分析法分析和田地区的旅游经济系统的脆弱性特征。结果表明:和田地区旅游经济系统的脆弱性除2009年为高水平外,其余年份脆弱性均为中度水平;从脆弱性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和田地区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以2009年为拐点,呈现先升后降趋势;由障碍度因素分析得出,旅游从业人员占总从业...

  • 我国农业土地规模经营模式研究——基于西方资本主义雇佣型大农场的衰落及启示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土地经营模式正发生着根本性变革。以提高农业土地经营效益为目的,采用文献统计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分析西方资本主义雇佣型大农场的衰落历程及原因,提出在我国当前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实施家庭承包经营、雇佣型大农场以及家庭农场并行的土地经营模式,最终实现家庭农场主...

  • 珠三角地区耕地多功能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在借鉴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珠三角地区实际情况,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求和评分法计算得出耕地各类功能指数。结果表明:2005—2013年珠三角各城市耕地总功能整体表现稳定,空间差异表现为中心城市的功能等级较低,外围城市的功能等级较高,耕地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耕地总功能的最主要因素;耕地的各项子功能整体表现较为稳定,...

  • 岳阳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土地利用绩效的关联度分析

    利用信息熵、灰色关联等分析方法对岳阳市2009—2015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规律、土地利用绩效指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上,岳阳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持续增长,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耕地的大幅增加以及园地、林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地类的减少;2空间上,岳阳市各地区信...

  • 生态红线区管理:英国科研专用区的历史脉络与经验借鉴

    作为关键生态保护区域边界线,生态红线划定当前已经上升为中国国家层面战略部署,然而当前生态红线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于如何针对红线区域具体设计法规保障、制定管理规则、限定开发行为等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鉴于英国已经较为成熟的科研专用区相关保护管理的历史经验,梳理和定位了英国科研专用区的3个发展阶段,探讨了各个发展阶段的基本原...

  • 辽宁省水足迹强度差异及空间关联格局分析

    基于辽宁省14个城市的水足迹面板数据,计算2004—2013年辽宁各城市的水足迹和水足迹强度,辽宁省水足迹强度明显下降,各城市间水足迹强度存在很大差异。采用核密度估计模型、基尼系数、锡尔指数分析人均水足迹和水足迹强度的动态演变规律,辽宁省水足迹强度差异在不断缩小且有收敛趋势。空间自相关检验发现,辽宁省水足迹强度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关...

  • 基于生态安全的湖北省秭归县城镇适度规模研究

    国家层面社会经济与城镇化的转型发展及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推进为三峡库区城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确定了方向。以湖北省秭归县为例,运用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格局方法,从资源消耗和土地安全视角分别对县域和中心城区的适度人口和用地规模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15年秭归县域适度人口规模为31.03万人,用地规模244.64km^2,预留用地132.26 km^2,而秭归中...

  • 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为集聚型分布态势,空间差异明显;总体呈"散点状与组团状"分布特征,集中于鄂东和鄂中地区,且主要沿公路、铁路等交通干道及城市周边分布;其空间分布密度具有多中心集群分布趋势,表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格局;其空间分布...

  • 农户耕地保护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以福建厦门、福州、南平为例,通过对627户农户的问卷调查,全面比较分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家庭特征是影响各地区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基础与普遍性因素;(2)经济价值认知是影响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核心因素;(3)用途转换收益是影响经济发达地区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关键因素;(4)政策...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