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经济增加值论文

时间:2022-04-11 04:51:43
摘要:经济增加值的推行为企业价值评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指标,但因为国务院国资委2010年才开始在中央企业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起步较晚,再加上各项制度不完善以及会计信息失真、企业财务数据获取较难、企业管理者管理理念落后等,使得经济增加值的推行步履维艰。但是,随着我国政府的大力推动,经济增加值势必会成为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 经济增加值 经济论文 经济

经济增加值论文

经济增加值论文:央企经济增加值管理刍议

1引言

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公司治理领域逐渐形成1种主流观点,就是管理的首要职责是为股东创造价值。要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就必须对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进行管理,也就是进行价值管理(value-basedmanagementVBM)。所谓价值管理,就是按照1项业务只有在它的回报超过它的资本成本时才属于创造了价值这一标准进行管理。而要对价值进行管理,首先要能够对价值和价值增值进行科学度量。于是需要找到1个指标,该指标既要和企业价值存在天然联系,能够说明价值来源,同时又能对期间经营质量做出判断、对经营活动提供支持,从而便于依据该指标建立价值管理。这个指标就是经济增加值(economicvalueadded,EVA)。本文从介绍EVA相关理论入手,探讨央企所属研究所如何有效开展EVA管理,实现研究所价值最大化问题。

2EVA相关理论

2.1评价原理

EVA的评价原理就是公司的剩余收益(即投资人获得回报)必须大到能够弥补投资风险。如果经营利润刚好等于补偿风险的必要回报,公司的剩余收益就是零;当EVA>0时,说明企业当期创造了股东财富,在满足股东期望收益基础上获得了超额收益;当EVA<0时,则说明企业获得的收益不足以弥补股东投资的机会成本,企业损耗了股东财富,或者说企业使用资本付出的代价未从经营中得到补偿。

2.2计算及调整

2.2.1计算

EVA是指调整后的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扣除企业全部资本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

EVA=NOPAT-C×KW

式中:NOPAT为调整后的税后净营业利润;C为全部资本(包括权益资本和债权资本)的经济价值;KW为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2.2.2调整

EVA不鼓励以牺牲长期业绩的代价来夸大短期效果,而是鼓励企业进行能够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凡是对公司未来利润有贡献的现金支出都应算作资本,而不是费用。调整税后净营业利润,以切实反映考核对象的真实业绩。调整后的净营业利润,不同于利润报表列示的税后净利润,是在对税收净利润进行一系列调整(一般要进行5~15项的调整)后得到的。常见的调整项目为研发费用、广告营销支出、培训支出、无形资产、战略投资、商誉、资产处置损益、重组费用、收购、存货估价、坏账准备等准备金、经营租赁、税收等。

2.3管理理论

(1)EVA是1种理念。EVA不仅仅是1个财务考核指标,更为重要的是强调企业全员全面、全过程地参与经营活动,才能实现经济增加值,使股东财富、企业价值或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

(2)EVA是1种组织保障。作为绩效管理的基础,EVA有1套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的核心是以可控责任为对象、以其活动是否能增加EVA为指导思想,来建立EVA责任中心。责任中心是根据管理权限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并能够反映其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企业内部单位。为了有效地进行企业内部控制,有必要将企业逐级划分为许多个责任领域,即责任中心。

(3)EVA是1种战略管理。EVA测算和分析的结果可以作为企业战略决策的基础,旨在创造一个长期的功能,防止短期行为,使企业的长期行为和短期行为处于平衡状态,进而持续健康发展走内涵扩张式道路,提升核心竞争力与持续竞争优势。

3央企所属研究所经营特点和EVA增长途径

3.1科研经营特点

与国资委考核中央企业相同央企对下属的研究所也要进行业绩考核。考核指10%科研收入是研究所的主要营业收入,而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国家是有明文规定的,其收益是固定的占科研成本的3%。也就是说央企所属研究所的净利润为科研成本×3%。

3.2价值增长途径

(1)加大有效科研成本,提高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从EVA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要实现EVA最大化,就要开源(多收入)和节流(降低成本)。而科研收入是研究所的主要营业收入,民品创收只占很少部分,要实现净利润最大化,就要加大科研成本。这里的加大成本,不是无谓地增加无效成本,而是要增加有效成本,合理利用资源,同步降低管理等相关费用,这样可以提高净利润,增加EVA。

(2)关注细节,提高设备利用率。由于历史原因,研究所固定资产一般比较庞大,并且由于专用性强,通用性差,使用率和周转率不高,导致EVA基本上为负值。而近期国家投入不断加大,研究所科研任务空前饱满,因设备资源相对紧张而致的冲突多起来。应当关注细节,合理调配,挖掘潜力,以提高设备利用率。较高的设备利用率,不仅能够满足科研任务需求,还可以有效提高EVA指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3)在发展主营业务同时,发展非主营业务。收益率提取指标是固定的,并且营业总收入是主要的考核指标,因此,要在有效加大科研成本,满足营业总收入和利润率的考核指标要求的同时,遵循EVA原理,扩充EVA为正值的非主营业务。

(4)将科技价值纳入EVA管理体系。跟企业相比,单从财务指标(硬实力)看研究所的EVA,突破是很有限的,不能充分体现研究所的科研价值。因此,某央企提出以广义的EVA,即科技价值(软价值),来评价科研院所的核心价值。应当加入了成果创新、成果转化产品效益、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也就是加入非财务指标来体现科研院所的特点,体现其核心价值。研究所不能出成果,整个央企都将缺乏持续发展力和竞争力;不能将成果转化为产品,整个央企的总产值、总收入就不能实现大幅增长。人才的意义和地位就毋庸赘述了。4结束语央企所属的研究所要实现持续、科学、和谐发展,应当重视实行广义的EVA管理,致力于增强软实力,发挥出自身的核心价值。

标为营业总收入净利润和近期增加的EVA等指标。因为研究所主要以研发为主其EVA值所占考核权重比例相应比企业的要小,即淡化了一些。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科研任务较多,国家指令性科研任务占的比例相当大。比如:某研究所历年的科研收入占全年总收入的90%以上,民品收入只占了不到

经济增加值论文:小议经济增加值与现金流量的比较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自由现金流量价值创造管理模式

内容摘要:本文着力对作为价值创造的衡量及管理指标的经济增加值与自由现金流量进行比较分析。价值创造管理模式中比较好的衡量与管理指标就是自由现金流量作为价值创造的衡量及管理指标,经济增加值在适用范围、价值评估、价值驱动等方面存在缺陷,而自由现金流量在这些方面均具有优势。

衡量价值创造的指标有多种,包括剩余收益、经济利润、经济增加值(EVA)、市场增加值(MVA)、现金增加值(CVA)、投资现金流量回报率(CFROI)、自由现金流量(FCF)、总股东收益(TSR)、超额回报(ExcessReturn)等等。

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价值创造管理模式缺陷分析

(一)适用范围的缺陷

一般认为,经济增加值只能用于有限的企业,而不适用于金融机构、周期性的电器业、新成立的资源公司等企业。金融机构有着特殊的法定资本金要求,不适用经济增加值,而且,把贷款总额作为使用资本将高估资本成本,会导致结果扭曲。分析周期性企业时,由于利润波动太大,也可能引起经济增加值数值扭曲。新成立公司利润波动也较大,并且,使用经济增加值的公司必须是一家持续经营的公司,而新成立的公司在创立初期还无法为市场带来新产品。资源公司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去识别和取得“资源库存”,无论发现矿藏与否,经济利润法都将所有的勘探费用资本化,但是资本化费用并不必然与勘探价值相关。另外,它只适用于上市公司,对其他企业很难适用。

而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模型的一般公式虽然在对特殊的企业,如对收益呈周期性变化的企业、部分资产未被利用的公司或正在重组的企业等进行评估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通过调整现金流和收益率的方法还是能得出正确的公司价值,因此该模型的适用范围更广泛。

(二)价值评估时存在的缺陷

1.折旧影响导致的缺陷。经济利润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任何一个不规则的投资模式都存在的问题。随着资产可使用年限的减少,经济利润会上升,这是因为资本费用是根据资产的净账面价值(NSV)计算的。在传统的采用直线法计算折旧的情况下,这个净账面价值在资产的寿命内逐渐降低(如果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提折旧,则上述问题会更加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将会得到不合理的结果;即资本化的经济利润在重置周期的前期一般是负值,而在重置周期的后期一般是正值。由于经济增加值模型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将经济利润资本化,并且将其与经营资产的账面价值相加,因而经济增加值模型会错误地计算公司的合理价值。而且,在该模型下,有着大量新投资的公司反而比拥有旧资产较多的公司经济利润低,这显然不能比较出公司实际盈利能力。

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模型则是基于自由现金流量计算公式的价值。自由现金流量是指在满足净现值为正的项目之后的剩余流量,即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纳税付息前盈利×(1-所得税率)+折旧-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变动,因此,在使用直线法计算折旧的情况下,企业的现金流量会随着资产使用年限的减少而下降,即资产的贡献是呈下降趋势的,因此,企业的价值也会下降。要提高企业价值,保持企业的持续增长,就要不断地增加资本支出,提高资产的使用率。

2.以会计数据为基础的计算缺陷。由于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基础仍然是会计数据,因而会计数据本身存在的缺陷也必然“遗传”到经济增加值身上来。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增加值,经理可能通过各种方法操纵会计数字。除了正常的加强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降低资金成本外,经理可能走捷径,直接在账面上操控会计数字。另外,经济增加值无法说明专利等无形资产的价值,但这些资产在信息时代的许多高科技企业(如Microsoft)的财富创造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使用资产历史成本,没有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如资产重置价值等。这样,经济增加值无法反映资产的真实收益水平。经济增加值数值的扭曲程度也因公司资产结构、投资周期、折旧政策不同而有所差别。资本成本波动也影响经济增加值的稳定。在公司实际运营中,高管层可能出于战略需要改变资本结构或业务选择,这将使不同时期的资本成本成为经济增加值计算中最不稳定的变量,从而引起经济增加值的被动。此外,Stewart提出经济利润的会计调整高达160多项。虽然根据经验,大多数公司需要调整的项目不超过25个会计科目,但这一调整仍然相当复杂。在某些情况下,调整需要大量内部信息,除非得到公司管理者或内部人员的支持,否则外部分析者无法实施。

相对于经济利润模型来说,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模型则简单得多,它是以自由现金流量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基础,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可以通过直接法和间接法取得。在直接法下,通过计算与现金收支相关的项目可以得出企业最终的现金流量;间接法虽然也是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即调整非现金项目,但调整的过程较之经济利润模型要简单得多,并且调整的项目也比较确定,通常为折旧。由于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经营现金流量密切相关,通过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定义为企业的息前税后利润加上折旧,大大方便了估价人员以及分析人员的理解和计算。

(三)价值驱动因素缺乏前瞻性

经济增加值是历史性的而非前瞻性的,它无法衡量一家公司在行业创造财富中的相对地位。也就是说,它无法提供公司在行业新增加财富中的份额。公司可能有着相对健康的经济利润,但和竞争对手相比在逐渐丧失“财富份额”。而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法采用的则是预期的现金流量,是对企业未来创造现金流的能力的合理预测,是一种持续的价值评价,能有效地估算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

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价值创造管理模式优势分析

(一)考察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可行性指标

首先,自由现金流量是根据收付实现制确定的,企业通过虚假销售提前确认销售或有意扩大赊销范围以调节利润的手段,对自由现金流量来说毫无影响,保证了现金流来源的真实性。其次,自由现金流量还考虑到了企业存货增减变动的影响,而这并没有反映在会计利润的计量上。自由现金流量指标反映企业实实在在、可以支配的现金流。如果一个企业有足够的自由现金流量,那么从还款能力的角度来看,它的信用水平应该是较高的。相反,如果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比较匮乏,那么,其还款能力就值得怀疑,企业价值必将随之降低。

(二)企业价值模型中的基本变量

传统意义上财务的许多估价模型都以未来股利作为未来现金流量的代表。但是实际上,由于一些公司并不支付股利,因此股利并不是未来现金流量的唯一和最好的代表。由美国西北大学阿尔弗雷德•拉巴波特创立的财务估价模型就是建立在一个公司的价值等于其未来自由现金流量的折现这一假设之上的,这一模型的优越性体现为:自由现金流量能更合理地评价企业业绩,有效避免了企业的短视行为。自由现金流量不仅考虑企业过去的获现能力,还考虑企业未来营运的变化,把企业未来创现能力纳入考核中,更具有发展的眼光。而且,公司不必派发股利,只要产生自由现金流量即可。

(三)连接企业投资决策、筹资规划和股利政策的决策变量

只有通过自由现金流量,才能把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等这些财务核心问题联系起来,统筹规划,而不是孤立地考虑公司筹资、投资及股利分配决策。因为经营现金流量和自由现金流量越稳定,发生财务困难的概率就越小,发生破产和重组的概率也越小,外部筹资的成本就越小,所以,企业更倾向于提高财务杠杆,增加外部筹资。反之,自由现金流量为负数和现金流量不稳定的公司则会降低外部筹资,降低股利分配比率,提高权益筹资的比重。

(四)评价企业风险的重要指标

从对经济增加值、自由现金流量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价值创造管理模式中比较好的衡量与管理指标就是自由现金流量。

一般情形下,指标越稳定企业风险越小。在考察自由现金流量是否稳定时,应剔除经营政策变化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在公司主营业务没有发生重大调整的情况下,选择最近四年的平均自由现金流量作为基本标准是比较合理的。若企业四年的平均自由现金流量始终大于零,且呈上升态势,则可以基本确定该企业具有投资价值。此外,某个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和市值连续几年保持增长状态,表明该公司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比较稳定的中长期投资价值。

经济增加值论文:工业经济总产值增加值分析论文

【摘要题】地方经济

【正文】

为使工业经济在上海新一轮的大发展中得以健康发展,许多学者都针对当前上海工业经济的现状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本文运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影响上海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做详细分析。在理解指标与因素间关系的基础上,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角度,把上海工业各个行业中诸如经济规模、产出效率、财务状况、能耗水平和科技开发等特征进行分析和归类,从整体上对如何促进上海工业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本文以上海35个工业行业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研究对象,从《2002年上海工业交通能源统计年鉴》中获取截面数据作为样本(原始数据略),参考了国经委提出的《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选取了15个观测变量,分别为:从业人员数a[,1]、工业总产值a[,2]、工业增加值a[,3]、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a[,4]、存货a[,5],、利润总额a[,6]、基本建设a[,7]、更新改造a[,8]、产值能耗a[,9]、成本费用利润率a[,10]、工业增加值率a[,11]、流动资产周转次数a[,12]、全员劳动生产率a[,13]资产负债率a[,14]、科技开发支出a[,15],等。运用因子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根据主成分特征值及其贡献率,提取了6个公共因子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组合指标计算(过程略),如果如上图。这6个公共因子包含了原始指标91.8%的信息量,构成了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

附图

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构成图

一、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

1.经济规模因子

第一因子主要与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存货、利润总额、从业人员数等反映经济规模的变量密切相关,可称之为经济规模因子。该因子的贡献率达43.6%,在六因子中占突出地位,显示出上海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基本特征主要由经济规模因子所决定。另外,该因子与更新改造、科技开发支出两指标的关联度也很高,体现出上海工业已经开始注重科技创新,利用科技成果,通过对原有设施的技术改造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扩大再生产,做大经济规模。

从现阶段经济发展现状看,基础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这类行业一般是资本密集型的,生产集中度应该较高,生产要素应较多地集中于专业化的大型企业。但实际上,这些行业的生产集中度和专业化程度都不够高。钢铁,化工等适合大规模生产,但这些部门的企业规模却具有小型化,分散化趋向。上海市2001年特大型工业企业有39个,占全市工业企业数的0.21%;从业人员数19.49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数的10.43%,平均职工人数为4997人;工业总产值总计2019.39亿,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8.71%。而日本在1985年占企业总数比重0.5%的1000人以上的大企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就达45.1%,就业比重达25.7%。因此上海市要想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发挥聚集效应和辐射功能,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另外,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仍处于初创期,大型或超大型骨干企业很少,以高新技术骨干企业为核心的企业群落尚未形成。从高新技术企业规模来看,除外方独资、合资的几家高新技术企业已初具规模以外,其他高新技术企业均规模较小。2001年本市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总计1671.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2.99%;工业增加值为441.2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1.40%;利润总额为147.7亿元,占全市利润总额的32.54%。虽然高新技术产业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但其利润总额所占比重明显超过增加值所占比重,说明高新技术产业的创利效率较高,带来的经济效益已露端倪,这就说明上海工业发展走依靠科技创新,向高科技要效益的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2.产出效率因子

第二因子的贡献率为19.6%,主要与全员劳动生产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工业增加值率等变量密切相关,可称之为产出效率因子。

全员劳动生产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上海市2001年平均全员劳动生产率为86676.01元/人,其中大中型企业为140241.30元/人,较之平均水平高出71565.29元/人,从另一方面也能看出规模经济对企业效益的促进作用。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了工业投入的生产成本及费用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降低成本所取得的经济效益。高水平的成本管理和费用控制是决定企业是否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上海市2001年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43%,其中中央工业为7.99%,地方工业为5.97%,虽然中央属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仅129.2亿元,比地方工业企业的324.9亿元少了195.7亿元,但其成本费用利润率高出地方工业2.02个百分点,看来地方工业企业要努力控制成本费用,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才能在创造高利润的同时真正提高经济效益。工业增加值率反映了企业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上海市2001年工业增加值率为42.8%,2000年为43.0%,比2000年稍微下降了0.2个百分点,必须引起适当的重视。

3.财务风险因子

第三因子的贡献率为10.8%,主要与资产负债率相关,可称之为财务风险因子。由因子负荷阵(具体计算过程略)可知,资产负债率的因子负荷量为-0.94,而成本费用利润率、工业增加值率的因子负荷量分别为-0.43、-0.60,可见高资产负债率必然影响企业的产出效率,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上海市2001年资产负债率为46.96%,根据实证经验,一般比较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在50%左右,可见上海市的资产负债情况良好,对企业所有者而言,既充分利用了较少量的自有资金投资,形成较多的生产经营用资产,又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且在经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财务杠杆,得到较多的投资利润;对企业债权人而言,较低的资产负债率表明企业资金实力强,债权人承担的坏账风险较小。不过对于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而言,在其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5.35)远远高于平均数(150.65)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却低于平均水平,仅为42.31%,因此对于大中型工业企业而言,在企业经济效益良好的形势下扩大融资力度,利用负债经营的杠杆作用,做大企业规模,从而获取规模经济效益等方面,还有较大的空间可以开拓。

4.能耗因子

第四因子主要与产值能耗、固定资产净值相关,称之为能耗因子,该因子的贡献率为8.0%。降低能耗是当前全球各行业共同的目标。上海市2001年平均每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源消耗量为0.53,其中非金属矿采矿业、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得分最高,而这三行业的产出效率因子得分相对较低,因此对这三个能源消耗密集的行业,要特别注重加强设备运行管理,充分依靠科学技术,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流程,想尽办法大力降低能源消耗。

5.营运能力因子

第五因子的贡献率为5.5%,主要与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高度相关,称之为营运能力因子,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是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次数,反映投入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和利用水平,是反映企业资产管理水平的指标。周转次数越大,资金流动就越快,于是在有限的资金总量下,便能获取更多的销售收入,资金的利用水平就高。另外,当企业的负债利率一定时,较高的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将带来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因此其亦可作为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辅助指标。上海市2001年工业企业平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1.53,但大中型工业企业仅为1.36,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长期以来的三角债问题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如何解决好企业间三角债问题,提高企业营运能力值得关注。另外,合理的存货也是值得企业关注的问题。

6.基本建设投资因子

第六因子主要与基本建设、科技开发支出相关,称之为基本建设投资因子,贡献率为4.3%。基本建设投资属于外延性扩大再生产,是产品经济条件下企业规模增长的一个重要数量特征。企业必须通过一定数量的基本建设投资,粘合诸生产要素,推动资源存量的优化,才能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另外,从科技开发支出0.31仅次于基本建设的因子负荷量来看,即使不能说2001年上海市基本建设已经完全按照科技含量的高低进行合理投资,但基本建设中的科技含量正逐步提高,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的现象正在逐步减少。

二、产业综合评价

1.因子得分及其分类分析

通过因子负荷矩阵利用回归估计法求得因子得分模型,得到如左表所示的结果。

35个行业的因子得分

附图

由表可知,经济规模因子得分居前三位的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对上海市来说是个可喜的现象。虽然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仍处于初创期,大型或超大型骨干企业很少,但其总体发展方向正朝着扩大规模前进。产出效率因子得分情况也很符合上海市现状,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以5.1的高得分位居第一,烟草加工业则位居第二,这两行业的产出效率远远超过其他行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以1.5的得分居财务风险因子得分榜首。联系产出效率因子得分情况可知,虽然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资产负债率较高,但由于其产出效率很高,且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需要大量资金,因此仍可以通过大量融资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获得更多的利润。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相反的是,虽然烟草加工业的产出效率也很高,但其财务风险因子得分最小,这也体现了烟草行业高利润、低风险的特征。能耗因子得分最高的是非金属矿采选业,其次是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显示出这三个行业高能耗的特征。另外,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两产业的营运能力较好,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基本建设投资因子得分较高。

由于公共因子有6个,不可能在6维空间标出该35个行业,而且前3个因子的贡献率较高,因此只做出前3个因子的因子得分图,并标出特殊值。

2.前景预测

上海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大城市,工业发展具有很多有利条件。应当合理布局上海工业,充分利用上海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建立最佳的地区工业经济结构。

(1)上海是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而采掘工业受自然资源分布状况影响很大,因此,上海应减少采掘工业的规模,对破产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政策。如非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业等。另外,加工工业只是间接受自然资源分布的影响,且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自然资源的约束力越来越小,因此上海可适当发展加工工业,如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

(2)出于上海劳动者综合素质、劳动生产率、劳动技术水平较高等因素的考虑,上海应注重发展新兴工业,把技术创新作为建设工业新高地的关键环节。如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而传统工业部门,在努力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将其转移到内地或临近地区,利用这些地方的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延长上海产品的生产周期,如纺织业等。

(3)对于关系国民日常生活的行业,应努力弥补行业缺陷,加强改革,发挥其应有作用。如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要注意节能降耗,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煤气生产和供应业,各因子得分都不行,要彻底改变现行运行、管理机制;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要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另外,通过节能降耗,提高产出效率。

(4)对于经济效益好、盈利能力强的行业,要重点培养。如烟草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产出效率很高,耗能又少的产业,可适当加大规模,利用规模效益,获得更多的利润。

三、对策与建议

1.发展特大型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创造名牌效应

在新型支柱行业中,通过市场选择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方法加速几个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在资金方面大幅度倾斜于经营良好的大企业,加速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迅速使企业在更高技术层次上形成现代化大规模生产。同时在有利于大企业提高规模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政府采取适当的行政手段,推进经营良好的大企业兼并其他企业,实现资产重组,从而发挥大企业的重要作用,形成专业化产品和劳务的规模供给,以本市的资源优势形成战略产业,创造名牌产品,提供规模供给,占领上海市内外市场。大企业自身形成勇于创新的企业文化,组建利于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企业组织和结构,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把科技人员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结合起来,对科技人员开发的新技术和拥有知识产权的项目,实行技术入股等,从真正意义上做到自主创新,从而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大企业的增加值率、利润率。另外,构造与大企业配套的专业化中小产业,让大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的集中发展,而让中小企业形成以依赖大企业,以订单、承包合同为核心,灵活调整的专业化生产。最终产生资金、产品和劳务等各方面的经济联系,在生产、销售、社会服务等方面互为依赖,形成一张巨大的经济网络。

2.推行目标成本管理,降低产品成本

首先,大力节约原材料、燃料动力的消耗。通过改进生产设计,改变材料加工方式,提高材料利用率,利用废料和代用料等,降低材料消耗量;通过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来降低原材料的买价,选择适当运输方式降低运费,并注意减少运输途中的损耗,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通过加强能源管理,努力降低能源消耗。其次,加强期间费用的预算管理,减少非生产性费用开支。期间费用的数值变动对成本费用利润率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要提高效率就要节约所费,各企业可将一些可控费用如差旅费、办公费、修理费等量化到各部门,将期间费用与责任人挂钩,从而加强期间费用的管理。

3.权衡财务风险与资金成本的关系,确定最优的资金结构

合理的资产负债率有利于企业所有者在较少自有资金的情况下扩大再生产。对于经营状况良好;负债规模较小的企业而言,要充分利用负债经营的杠杆作用,获取更多的投资利润。同时也要把握好负债规模,过多的负债必然增加利息等固定费用的负担。另外,财务杠杆的作用会增加企业破产的机会,并出现企业“给银行打工”的现象。因此,企业要运用一定的办法寻找最优的资金结构,使企业通过负债取得最大收益,保证资产负债率恰到好处。

4.依靠科技,节能降耗,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依靠科技进步,改造高耗能工艺和设备,用现代技术武装传统设备,降低能耗;充分调动企业干部职工的创造性,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步伐;以资源永续利用为目标,加快开发新能源技术;以环境保护为核心,重点开发洁净生产技术,等等。如能耗得分很高的电力工业,可利用清洁能源,尽量减少化石能源的污染和排放;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武装电力工业,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实现电力供求协调发展。

5.进行理性基本建设投资

在进行基本建设投资时,把加大投资力度与技术升级、产业升级结合起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上海市工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以此提高其硬件水平,提高竞争力。把启动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结合起来,是全面启动上海市投资需求的前景所在。目前,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目的的投资领域非常广阔,且将为全社会带来高额的长期投资回报,不仅近期有利,也有利于长期的经济发展。

6.加强经济合作

牢牢把握国内市场,加快实施工业产品向内地转移的战略,推动经济合作。上海市的工业,特别是传统工业中的一些产品,只要是有市场、有质量的,都要大胆的与内地企业实行经济联合,把这部分产品下放到内地去,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及一定的资本支持,延长上海产品的生命周期,用低劳动成本来相对增加经济效益。将传统工业行业有效地转换出来,根据上海市发展的战略重新选择新的行业,以此走一条产业升级换代的新路子。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采用多种联合方式开发新行业、拓展新领域,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战略联盟”,通过兼并、购买、合资办厂等密集型联合方式和联合开市、市场合作等松散联合方式,组建若干较大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实现国内外资金、技术、品牌、市场的结合,提高产业能级。

经济增加值论文:略谈经济增加值对建筑企业管理的影响

摘要:建筑企业的主要经营方向是提供建筑劳务,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产业结构单一以及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等问题。这就导致大多数建筑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弱,难以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且经济效益以及科研力度都相对较低。为了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环境下获得良好的发展,必须通过有效的内部管控实现企业商业价值的提升。本文将就经济增加值对建筑企I管理的影响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建筑企业管理;影响

前言

当前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了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国家提出了科学严谨的业绩考核原则,即保增长、提质量、调结构以及抓管理,同时还实施了对经济增加值的考核。可见有效的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建筑行业作为推动城市化进程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行业,为了实现其稳定的发展,对建筑企业的管理控制是不可忽视的,将经济增加值的考核引入企业的管理中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阶段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形势分析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建筑行业虽然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已经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逐渐朝着现代化以及产业化的方向发展。近些年来,国家对于房地产风行业的调控力度正在不断加强,在一系列强制措施的影响下,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建筑市场缺乏规范性的情况下,建筑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工期过长、结算难、占用资金过高等问题长期存在着,加之近些年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以及了地方保护主义的泛滥导致建筑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少。但是与之相对的是,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却在不断加强,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很多建筑企业纷纷采取“投资换市场”的方式进行建筑工程的承接,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招投标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理念,经济增加值指标的考核开始广泛应用与建筑企业的管理之中,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以及企业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建筑企业管理过程中经济增加值指标的具体应用

针对经济增加值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筑企业想要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必须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力度,充分的挖掘企业的潜能,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具体的措施包括加大账款的回收力度、加强企业的流动资金管理、加速资产的周转率以及降低资金的成本等。这样就可以极大的提升企业内部资金的利用价值,减小企业的贷款的依赖性,实现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1.在建筑施工的基础上构建多元化的产业机构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建筑企业要对自身的发展目标进行明确,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要构建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制定以提升企业经济增加值为目的的企业发展战略。这就要求建筑企业要在重视主业务即建筑施工的基础上对市场进行适当的拓展,通过市场的开发实现对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张以及系统化产业结构的构建推动企业经济增加值的持续增长,为企业的高速发展奠定基础。

2.充分调动企业人员的来力量

建筑企业的发展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因此为了实现经济增加值的合理使用,应该加强对企业管理者以及普通员工的培训,将价值创造的理念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使企业所有人员都树立强烈的成本管理意识,促进经济增加值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有效渗透,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行为以及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正确的指导,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跨越性提高。

3.加大科研领域的投入力度

建筑企业在科技研究领域的投入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增加值,因此建筑企业应该以经济增加值为指导逐渐加大企业在科研领域的投入,切实的提高企业的发展质量。科学技术的研究以及人才资源的储备是企业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对于企业生产力的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的。因此,建筑企业应以创新型企业为发展目标,不断提升的技术水平,保障企业的高效发展。

4.加大存量资产的管理力度,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

想要实现企业内部资金的合理配置,建筑企业首先要加强对账款的回收力度。对此,企业要对账款的账龄、建设单位的资金情况以及工程项目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通过细致的分析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项目资金进行及时的回收。其次,建筑企业要加强对预付账款的管理。对此,企业要对付款的进度和比例进行严格的控制,尽量采用银承或是物资抵账等方式进行支付,从而实现企业闲置资金的合理配置。第三,加强对其他款项的管理力度,保障资金的高效率使用。第四,建立科学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严格的管理,提升其利用效率。此外,企业管理者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对在建项目的投入进行谨慎的决策。

5.加强对成本费用的控制,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首先对成本管理工作进行细致的划分,将其渗透到项目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做好成本的核算,对成本费用进行实时的管理,较好的完成工程结算等方面的工作。其次,完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对资金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督,并对资金进行统一管控,实现资金周转率的提升。最后要对无息流动负债进行合理的利用。建筑企业要对各类应付的款项进行合理的使用,有效的降低财务的风险,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建筑企业必须将经济增加值指标渗透到企业的内部管理中,才能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保障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经济增加值论文:经济增加值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企业对财富最大化的追逐,使得传统的利润核算指标体系的弊端日益凸显,需要通过对会计项目进行调整,从而产生了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文章在对经济增加值和企业价值评估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经济增加值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应用的优势和不足。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企业价值评估;应用分析

1经济增加值概述

11经济增加值的基本原理及概念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也称“经济利润”或“剩余收益”,是企业投资人或者股东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以企业投资人或者股东利益为出发点,将投资人或股东的利益与企业经营业绩紧密联系起来,侧重点就是注重企业投资人或股东资本价值的增长和提升,将企业投资人或股东利益用企业创造的增值收益表现出来。经济增加值依据资本保全理论建立起来,也就是说,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首要前提就是要衡量企业经营过程中利益是否实现最大化,也就是资本价值或财富最大化。

经济增加值(EVA)表示企业的经济利润,是企业利润衡量的重要指标,与其他利润指标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表现为动态性,即是衡量企业价值创造的利润指标。

12经济增加值的计算

经济增加值(EVA)的计算公式如下:

EVA=NOPAT-WACC×TC

其中,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NOPAT――经过调整后的税后净营业利润;

TC――经过调整的期初资本投入总额。

经济增加值(EVA)是在企业年度财务报表的基础上进行的计算,在计算之前需要对会计项目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调整后的会计项目来确定税后净营业利润和期初资本投入总额;最后再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基础上完成计算。

2企业价值评估概述

企业价值评估是指从整体上对企业的获利能力、影响获利的各种因素、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提供给决策者,从而为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21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

企业价值评估的首要问题就是评估对象是什么,包括企业的整体价值和经济价值两大方面。

一是企业的整体价值。简单的各部分资产价值的叠加并不能体现出企业的整体价值。如财务报表中所列的资产总计部分就不是整体价值;整体价值在企业实际运行中才能体现,是多要素、各部分综合的结果,一旦企业资源得以重组,就会导致整体价值功能和效率的改变。

二是企业的经济价值。资产的公平市场价值即为企业的经济价值,表现形式为企业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所谓“公平的市场价值”是指在公平的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由于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不同时间节点,现金折现率不同,因此需要公平的市场价值也就是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来体现。

22企业价值评估的目的

企业价值评估活动的目的是为决策者提供改善决策的依据。其用途主要表现在:一是将企业价值评估作为投资分析的依据,利用价值评估结果来分析出企业财务数据与企业价值实现之间的偏离程度,从而及时进行投资或交易,从而获得理想的经济收益。二是将企业价值评估作为企业战略制定的依据。企业战略分析主要目的是通过模型来分析企业未来的获利空间,目的是为了实现财富最大化,而企业价值评估结果则是战略分析的核心要素。三是将企业价值评估作为价值管理的基础。企业在制订和执行经营计划过程中,最大的目的是实现价值最大化,而价值最大化要通过经营业绩来体现,经营业绩则需要价值评估来评判,可以说企业价值评估是企业价值管理的基A。

3经济增加值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优势和不足

31应用优势

一是经济增加值是能够正确衡量企业价值的指标。传统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是会计利润,但该指标仅仅将投资者的资本产出考虑在评价过程中,未能考虑投资者的投入成本和投资风险,最终导致投资者为了追求利润而不计投入的成本,导致盲目扩张的出现,致使投入无法实现优化配置。价值评估则避免了该种情形的出现,价值评估是在剩余基础上进一步将权益资本的成本进行剔除,最终衡量的是企业的“增量利润”,而“增量利润”则是投资者真正意义上获得的财富价值。所以说,企业价值评估是衡量企业价值的正确指标。

二是剔除了非主营或非经营性业务收入。在传统的利润统计过程中,企业任何收入来源都作为利润来界定,也就是非主营或非经营性业务收入也被列入利润的计算范围。但企业价值评估主要是将企业经常性的业务作为利润的计算范围,将非主管或非经营性业务剔除在外,使得投资者创造价值的计算更科学合理。

三是剔除了会计造假的因素。经济增加值计算过程中对企业价值进行了调整,其中关于准备金和担保金的调整针对的就是会计造假。因为在企业价值评估对利润的计算过程中,利润的计算抛弃了传统利润核算将现金收入和非现金收入计算在内的情况,价值计算仅仅对现金收入进行核算,这样也使得价值计算更为谨慎,并且将可能发生、出现折损的情况以准备金和担保金的形式计入了成本之中,这样就剔除掉传统会计利润核算中的“水分”,最终提高了财务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准备金和担保金的核算完全凭财务人员的专业判断,很容易就会让企业管理者利用,使得准备金和担保金成为了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来源。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则完全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调整了准备金和担保金的核算方式,从而从根源上将企业管理者利用传统准备金和担保金核算漏洞,使得会计造假成为了过去式。

四是避免了企业管理当局的短期化行为。在现实中,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短息效益,往往采取放弃投资较大且收益周期较长的项目,选择投资较小且收益较快的项目,这种短期化行为导致企业往往为了追求短期收益而盲目地投资许多企业不感兴趣或者实用性较小的项目。企业管理者的短期化行为还体现在为了避免利润的减少,而选择减少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使得企业长远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则全部将投资成本资本化,使当期费用为零,避免企业管理者减少技术研发创新经费的同时,对企业管理者的长远战略眼光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五是改变了企业管理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企业管理者会用尽各种方法来规避风险,从而使自身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全,如通过谨慎融资来避免债务风险过高的情形;通过保持充足的现金储备来避免支付能力的不足,导致现金利用率极低。而经济增加值则凸显了债务资本的杠杆作用,权益资本成本和负债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值用来表示资本成本,这样就扩大了企业权益资本的回报率;同时也促使企业管理者注重对现金的利用,通过对现金流量的控制来降低资本占用成本。

32存在的不足

经济增加值主要的不足是:一是因会计核算调整事项较多,导致经济增加值计算较为复杂麻烦;二是风险溢价计算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资料为基础,企业对这些数量掌握不够充分,再加上企业风险调整系数定性分析和判断较难,导致折现率的计算难度加大;三是在对权益资本界定的过程较为复杂,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四是尽管经济增加值计算剔除了非主营或非经营性业务收入和会计造假的因素,但并不能真正保证企业管理者在主营业务项目上存在造假行为。

经济增加值的推行为企业价值评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指标,但因为国务院国资委2010年才开始在中央企业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起步较晚,再加上各项制度不完善以及会计信息失真、企业财务数据获取较难、企业管理者管理理念落后等,使得经济增加值的推行步履维艰。但是,随着我国政府的大力推动,经济增加值势必会成为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

经济增加值论文:经济增加值及经济增加值率在公司业绩评价中的应用

摘要:经济增加值已逐渐应用于公司业绩评价中,因为它真实反映了企业所创造的价值。但经济增加值受到企业规模的严重影响,模不同的企业无可比性,通过引入经济增加值率这一评价指标,便可以得到很好的弥补。

关键词:业绩评价;经济增加值率;资本投入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有了深刻的认识,经济增加值(EVA)已成为我国许多企业推行的一种管理方式,其对于企业管理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我国目前集团化企业越来越多,它们在对下属公司进行业绩评价时,已逐渐把经济增加值指标作为业绩评价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在业绩评价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

一、经济增加值业绩评价导向

经济增加值是一套以经济增加理念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系统,且是一种薪酬激励制度和有效决策机制,在税后营业净利润和产生利润所需的资本投入成本的基础之上,能够对企业绩效财务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经济增加值与传统利润财务算法不同,经济增加值主要包括资本成本在内的全部成本被扣除之后剩下的收入,比较而言,经济增加值是在真正意义上对“经济”利润进行评价。正是因为经济增加值具有着独特的功能和效果,因此在美、英等国发展良好,且备受关注,通过将经济增加值作为财务指标,能够对企业的管理绩效、获利水平进行综合的评价和计量。

经济增加值自从被思腾思特咨询公司在1982年提出后,经过多年的发展,已为企业的经营绩效评价等提供了新思路和发展。经济增加值也是剩余收益的一种特殊的计算方法.它的定义为: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占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经济增加值在实际业绩评价时的计算方法: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调整项

从绩效评价的角度来看,EVA就是企业在绩效评价期内增加的价值,它在计算企业的资金成本时,不仅考虑负债的资本成本,而且也考虑权益资本的成本,这样也就将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纳入到考虑之中。如果EVA为正,表示企业获得收益高于资本成本,如果EVA为负,表示投资者的投入的权益资本和公司债务资本还不如贷款利息高,EVA强调了一个理念,只有经济利润超过权益成本和债务成本时,才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利润。

经济增加值在实际业绩评价时,可以根据公司的发展、价值观、偏好等来把一些指标考虑进去进行调整,如研究开发、人力资源培训等,这样就能引导公司管理层考虑问题时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利益,增强企业的创新,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二、经济增加值率的衡量标准及优点

经济增加值包括了资本投入和债务投入的一个资本,全面衡量了资本的全部成本,避免了集团公司在比较两个投资规模相同的企业,因资本金和贷款的比例不同,造成利润不真实的情况,使用经济增加值便可以得到很好的弥补,便于规模相同的比较。如果对于不同的规模企业,由于经济增加值是一个绝对数指标,同利润一样仅能够反映总量大小,可以很好的衡量规模相同的企业,但对于规模不同的企业之间则很难进行比较。如果我们要比较不同规模之间的经济增加值,我们可以延伸一下,用经济增加值率来进行比较,经济增加值率公式为:

经济增加值率=经济增加值÷投入的资本×100%

经济增加值代表收益高于有资本成本决定的基期水平的增量部分,这使经济增加值受到规模的严重影响,规模大的企业,只要收益略高于资本成本,可能会有比收益更高的小经营单位更高的经济增加值,经济增加值的可比性会失去意义。经济增加值率是一个比例指标,通过经济增加值率来进行比较,资本投入不同的企业我们就可以比较一目了然的看出谁的获益高低,指标越高,运营效益越好,会使公司效率一目了然。

假设某集团公司有三个子公司,甲公司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注册资本800万元,银行借款200万元;乙公司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注册资本400万元,银行借款600万元;丙公司总投资500万元,其中注册资本为200万元,借款为400万元;甲、乙、丙公司净利润率全部为总投资的8%,银行借款利率为5%。通过计算甲、乙、丙公司会计净利润80万、80万、40万;经济增加值37.5万、52.5万、22.5万;经济增加值率3.75%、5.25%、4.5%。

上例可以看出:1.会计净利润中甲、乙公司利润相同,丙公司最少,但未考虑注册资本成本;2.经济增加值中考虑了注册资本的成本,乙公司指标最优,因甲、乙公司规模相同,乙公司优于甲公司,丙公司因投入资本较少,经济增加值指标较少,丙公司和甲、乙公司无可比性;3.增加经济增值率因考虑资本投入的规模大小,甲、乙、丙公司具有了可比性,丙公司是优于甲公司,但劣于乙公司。

在对公司进行业绩评价或管理决策时,经济增加值率可以衡量资本增值的效率,在资本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加值率同经济增加值正相关,经济增加值越大,经济增加值率也越大,可以直观看出超越资本成本的效率,尤其适用于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比较,避免了经济增加值仅衡量总量大小的弊端,又避免了净资产收益率未考虑资本成本的不利因素。

集团化企业在业绩评价下属公司时,通过增加经济增加值率这种价值评价型指标,会给予企业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管理理念。以经济增加值率考核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以经济增加值率创造水平或改善状况与绩效薪酬或中长期激励挂钩的有效做法,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最大限度调动企业负责人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让企业管理者与集团公司的价值最大化发展目标相一致,对价值价值型驱动型公司会有重要的贡献,将会促进集团化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经济增加值论文:探究经济增加值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

【摘要】经济增加值是企业绩效评价中常见用词,在此基础上引发了业界针对企业发展相关评价体系的探讨。本文主要通过概述经济增加值对我国企业发展中经济增加值应用情况及优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企业发展 经济增加值 发展前景

当前我国企业多选择应用权益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收益率等业绩评定标准进行评价[1]。资本化市场大环境下上述指标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自身营运能力进行反映,但在此过程中忽略了投资方存在其他选择时出现的机会成本。经济增加值在企业发展及管理中的应用可引起经营决策、战略规划、业绩考核等相关制度方面的变革,通过资源配置优化提高有关资本使用率以及创造企业价值增值等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2]。特别是在企业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的前提下,开展企业业绩评价时应将股权资本机会成本进行考虑,应用经济增加值可对传统评价指标的不足进行有效弥补,可正确反映出企业绩效,意义重大。

一、经济增加值概述

经济增加值主要指的是以会计报表应用为基础,通过科学性调整会计利润将全部资本成本提出后所得经济指标,可作为公司或企业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间反映的差额,类属经济利润概念范畴[3]。经济增加值作为一个企业开展业绩评价的指标来讲,其可针对管理层对企业股东创造财富的水平进行真实反应,与企业全部资本成本及税后净盈利均存在较密切关联。经济增加值计算方法为应用企业税后经营业利润值减去企业全部资本成本即可得出结果。其中税后净利润指的是会计在净利润基础上调整计算后所得数据,主要涉及研发经费、经营租赁、折旧摊销、重组费用以及坏账准备等调整项目[4]。企业全部资本成本主要包括股权资本、有息负债以及其他类长期性负债。经济增加值公式的应用可根据不同企业进行相应调整,确保最终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及真实性。经济增加值计算数据若大于0表示企业创造所得价值已经超过股东预期标准的最低标准,表明时间范围内企业运营能力相对较强,存在真实利润,对股东投资利益进行保障;若经济增加值小于0指出,公司实际盈利水平不能满足股权投资方应得报酬的最低范围,甚至该企业应用传统报表计算得出利润大于0,但实际结果为企业经营处于亏损状态;当经济增加值等于0时表明企业盈利水平恰好可满足股权资本最低风险报酬[5]。

二、我国企业发展中经济增加值应用情况

1991年《价值探索》(斯图尔特著)一书中首次将经济增加值理论框架进行系统化阐述。欧美国家于2000年左右将经济增加值理论引进企业管理系统中,我国直至2003年美国与我国公司合作推出《中国上市公司财富创造和毁灭排行榜》后经济增加值理论正式被我国企业认知并应用[6]。因我国21世纪初始各企业发展均处于价值本位缺失阶段,经济增加值管理体系的应用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国企业治理及管理结构,加上该时间段内我国企业正面临大规模改革,为经济增加值管理体系在我国企业发展及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平台[7]。事实证明,国内企业经营效率低迷阶段,一旦将资本成本扣除多数将面临亏损,此时应用经济增加值管理体系可针对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建构出可真实反映出企业盈利情况的管理体系,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8]。但在经济增加值体系应用中仍存在一定问题,经济增加值体系与我国企业发展相契合,且经济增加值方法逐步完善,但是因我国新市场不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经济增加值中国化不能适应我国现有市场模式。国内大型国企经过对国外企业经济增加值体系应用的情况进行考察逐步接受经济增加值管理体系,为经济增加值在我国企业发展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中国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2009)的修订首次将经济增加值添加至中国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条例中去,并逐步扩大其应用深度及范围,随着国务院深化改革工作的开展,国资委工作由企业管理转换为资本管理,针对国有企业的相关考核办法重心发生改变,主要对资本收益进行着重强调,并持续关注企业运行情况及可持续价值创造力。《关于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加强中央企业价值管理的指导意见》(2014)印发,针对经济增加值价值管理提出全新要求,认为需在两任期内建立科学化、过程可控、监控到位、激励约束全面化的r值管理体系,推动经济增加值由考核指标转向管理工作的改变,推动企业发展中对经济增加值的应用[9]。当前我国已经全面推广经济增加值理论,已经有部分私人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开展应用经济增加值管理系统。

三、企业发展中经济增加值价值体系建设

企业管理中对经济增加值管理体系的应用主要包括业绩衡量、管理决策、激励机制及经营理念4个方面,其应用核心为价值创造,通过形成企业激励文化带动创新发展。企业需以经济增加值为向导建立考核体系,通过确定目标值根据企业该阶段发展情况确定经济增加值考核所占比重,加强推进及完善经济增加值指标,定期开展财务培训对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进行规范。企业管理者形成以经济增加值概念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及价值观,通过应用经济增加值指标对企业产业构成、业绩、资本回报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做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方案,对战略实施进行动态性检测,控制预算针对战略资源进行最大化合理分配提高竞争力。企业发展中应用经济增加值可满足股东对财富追求的最大化,但与企业管理层注重的短期效益间存在一定冲突,为有效缓解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间的矛盾冲突,可设立中长期相关激励极度,提高经营管理人员工作激情,加快实现资本增值。经济增加值体系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可统一其经营理念,促进企业快又好发展。经济增加值主要基础即财务数据,通过对企业内部存在价值的驱动类要素进行挖掘,借助价值链条纽带打破企业内部层级条框,加强各部门及岗位间的合作交流,不仅可提高企业自身凝聚力还可更好形成企业文化,有利于创新增收。

四、经济增加值在企业发展中应用的重要性

经济增加值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可创造出真实的价值,因传统利润评价指标的运用仅能对债务资本成本进行确认,相应忽略了企业股权成本。实际情况中当企业会计计算所得利润与股东要求的最低风险报酬相比较低时,股东完全可降低投资选择其他报酬相对较高的项目,因此传统利润计算指标仍存在一定不足。经济增加值的应用可对投资资本成本进行调整并计算其经济利润,为企业创造更高价值。经济增加值作为企业评价业绩的指标可将企业经营决策与财务原则进行融合,确保管理者与股东利益挂钩,对权益成本要素进行考虑,提高经营者积极性使其从股东角度为企业创造更高价值,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针对经济增加值考核中应用原理来看经济增加值的应用相应降低了人为操作会计利润的可能性,有利于企业经营者从长远角度出发对研发项目支出进行调整,有利于企业创新及转型。经济增加值在企业中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其市场价值上,经济增加值的应用不仅可直接反映出企业价值是否增加还可对其真实市场价值进行正确计算,有利于企业投资方对企业价值及前景进行了解并相应做出投资决策,可降低投资风险及损失。

经济增加值论文:基于经济增加值视角下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研究

摘要:文章从经济增加值着手剖析经济增加值与融资规模的关联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优化融资结构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思路。

企业作为盈利组织,实现持续增长是其不懈追求的目标,但是以消耗相应的财务资源作为代价实现企业增长的,销售增长率并不意味着其创造财富价值的增加,传统的业绩评价往往把权益资本视为“免费的午餐”,忽视了对投资成本的使用效率,而经济增加值则把“企业全部资本”均看作有偿使用,兼顾了资金使用效率与融资规模的配比,打破了对传统业绩评价指标的有限理解。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融资渠道;结构优化

一、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目标的新定位:经济增加值持续增长

当企业实际增长率超过内含增长率时,为满足销售增长带来的营运资金的自发增长,就需要从外部筹集资金,正如优序融资所认为的,企业为满足融资需求,首先选择的是内源融资,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是股权融资,而权衡理论关注于利息抵税效应与财务困境成本的比较,有税MM理论则认为企业适度增加债务资本,能够降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增加企业价值,基于此种理论之上,导致众多公司加大资本融资步伐,出现融资过度行为,致使企业规模膨胀效率低下的短期增长恶果。

传统业绩评价指标对其融资结构合理性的判断,建立在销售的增长速度和企业创立能力增加,而企业销售的增长、创立能力的增加并不意味着企业价值的增加、企业有充足现金流维持稳定增长,各种各样因素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执行不能的会计政策均会对企业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费用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导致非经营性利润的增加,产生会计利润增长带动企业价值增加的假象,然而经济增加值突破了传统业绩评价只顾发展速度,忽视经营效率的局限,兼顾了企业融资结构的动态变化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紧密关系,强调经济增加值的效益导向与有限资源利用结合,从而克服了企业以往只将债务资本成本费用化的会计利润作为业绩评价指标的短视性。同时经济增加值提升了企业对资本成本的重视程度,有助于避免企业调整融资结构操纵利润的行为,这一特点也使经济增加值成为衡量财务资源使用效率和融资结构优化与否的指标。

经济增加值理论自从20世纪50~60年代被提出之后,以其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陆续受到更多公司的追捧,经济增长值所反映的是企业经济利润,而会计利润反映却是账面利润,账面利润的多少不能真正的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多少,无法作为企业经营决策和融资调整的可靠依据,经济增加值则把企业融资结构调整、业绩评价、薪酬激励三者有机结合,全面反映了资源有效配置的效率。

二、通过EVA分析提高企业财务资源使用效率的融资结构优化路径

经济价值指标(EVA)是将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价值增值表示为企业的经营利润扣除负债和权益资增本机会成本后的剩余部分,该部分的大小直接反映出财务资源使用效率的高低。

用公式表示为:EVA= 税后营业净利润 - 平均资本成本率*调整后净投资资=(资本投资收益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投入的全部资本

由该公式可知:经济增加值将会计利润调整为税后营业利润,更加全面的考察了企业财务业绩的影响因素,它对企业资本成本的全面考量也正符合融资结构优化的关键原理,只有资本投资收益率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之差越大,才能提高经济价值,经济增加值的增加需要不断提高企业投资资本收益率,通过优序融资理论的准确分析,尽力降低加权资本成本,使企业财务风险降低。

资本投资收益率既是投资资本收益率用以反映企业运用资本获得收益的能力,也体现了企业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资源使用效率的最佳衡量,该项指标的提高有利于企业价值的增加,经济效益的提高,资源有效利用,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对经济增加值的衡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平均资本成本率既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但主要取决于融资结构和个别资本成本的高低,一般而言,债务资本比重越大,企业加权资本成本越低,企业财务风险越低,抗衡风险的能力俞强,越有利于股东财富的增加。

经济增加值则要求企业在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也要注重投入企业财务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调整融资结构降低资本成本以增加企业经济利润的途径来优化融资结构。经济增加值反映企业投入资本创利情况的关键是在它的资本成本观念下,企业业绩增长所要达到的目标不是资本投资报酬率最大化,而是资本投Y报酬率与资本成本之差最大化。这便充分反应出企业财务可持续增长目标对企业财务资源使用效率不断提高的要求。

三、实现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的相关政策建议

(一)以经济增加值为导向,促进企业融资长效管理

将经济增加值和企业融资决策结合起来,强化经济增加值对融资的引导,增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的意识,促进价值创造,持续发展和业绩评价挂钩,激励管理层及财务人员把增加股东财富、创造企业价值植根于公司管理决策中,企业的财务预算也应在增加经济增加值目标下来编制,根据企业财务预算决定融资规模、融资渠道,以此增强经济增加值对企业融资管理的导向作用,优化企业融资结构,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二)根据企业规模、发展阶段、经营性质设计业绩考核方案

经济增加值不仅是业绩评价的指标,还是薪金激励和财务决策的框架,把资本成本、业绩评价和财务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企业规模、发展阶段、所处行业决定了企业融资来源和融资的规模,一般而言,企业在初始阶段,资金需求比较大,经营风险也较大,内部留存利润较少的情况下,债务融资比重较股权较大,股利政策较为保守;中期阶段,企业项目增多,盈利空间增大,资金需求仍然很大,但企业盈利能力增强,内部融资弥补了外部融资资本成本较高的缺点,股利政策相对宽松;后期阶段,企业投资项目减少,剩余资金增多,资金持有成本增加,盈利能力平稳,为降低资金持有的成本,股利政策宽松。

(三)以EVA作为业绩考核的核心指标

经济增加值作为企业业绩评价的核心指标,与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相比,更加注重企业长期发展,财务的可持续性,现在越来越受到各大公司的青睐。企业业绩评价考核是战略执行的过程,结合平衡积分卡,企业战略的框架,创造长期价值为目标,发挥业绩评价指标对经济增加值的指导作用,长期价值是以企业经济价值为基础来衡量,与市场价值相比,更为客观,准确,避免股价波动对公司价值的估计,利于企业选择具有长期经济利益的决策方案,使企业决策与创造股东财富紧密联系。以经济增加值为业绩评价考核指标,避免了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的误导,兼顾了企业各种因素对税后营业利润的影响。

四、研究结论

本文从融资结构优化的大背景下结合经济增加值基础理论研究企业经济增加值增加、融资的规模和来源,深入剖析了经济增加值增加对企业财务融资优化的指导作用,为企业优化融资结构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和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经济增加值论文:经济增加值作为业绩考核指标的探讨

摘要: 经济增加值作为企业业绩评价指标,越来越引人注目并被广泛使用,它是一种全面财务管理和薪金激励体制的柜架,把资本预算、业绩评价和激励报酬结合起来了,把管理者的利益和股东利益统一起来。将其恰当地融入一家公司的管理中会带来丰厚的回报。

关键词: 经济增加值;业绩考核;探讨

0引言

长期以来,以会计为基础的业绩评价方法被广泛应用,它的主要优点是便于计量以及不需要额外的信息成本。但是,会计基础的业绩评价受到会计本身特点的影响,具有与会计同样的局限性,关注于过去发生的事项,而忽略了未来价值。人们努力寻求另外替代和补充的评价指标来完善业绩评价体系,EVA(Economic value added,经济增加值)就是一种近年来最引人注目和广泛使用的企业业绩考核指标。

1经济增加值的概念

EVA是一种把会计基础和价值结合起来的评价方法。被定义为“企业收入扣除所有成本(包括股东权益的成本)后的剩余收益,在数量上等于息前税后经或利润减去债务和股权的成本。

经济增加值=息前税后经营利润-全部资本费用

=税后净利润-股权费用

=期初投资资本*(期初投资资本回报率-期初投资资本)

由上式可看出,如果EVA正值,说明企业创造了价值;如果为负值,说明企业摧毁了应有的价值;如果为零,说明企业刚好补偿资本成本。

2会计数据的调整

在计算EVA时,涉及的会计调整很多,包括收入和费用确认的时间、交易性金融资产、表外融资项目、存货估值、外币折算、无形资产、退休后支出、资产减值、营销费用、战略性投资、税收、重组费用等。

对会计数据进行调整的目的是让税后经营利润和投资资本建立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纠正会计准则对经济现实的扭曲。有此是为了区分经营活动和金融多少,如区分经营资产和金融资产、经营负债和金融负债;有些是为了把短期的观点转换为长期观点,如重组费用的调整;有些是将权责发生制基础转换为现金流量基础,如所得税资产调整;有些是将费用转换为资产,如研发费用。

主要调整项目包括:

①研究与开发费用,将期作为投资,在一个合理的期限内摊销;

②战略性投资,将其支出和利息在一个专门账户中“搁置”起来,等有经营利润产生时再逐步扣减期资本成本;

③营销费用,把争取客户的营销费用资本化并在适当的期限内摊销;

④折旧费用,对某些大量使用的机器设备的公司,按照更接近经济现实的“沉淀资金折旧法”处理,在前几年折旧较少,后几年由于技术老化和物理损耗同时发挥作用提取较多折旧;

⑤重组费用,将其视为增加股东财富的机遇,作为投资处理;

⑥所得税费用与应交所得税的暂时性差异,采用应付税款法确认所得税费用,只有缴纳的税款才是真实的经济成本。

计算EVA的投资资本是指净经营资产(不含金融资产),并把表外融资项目纳入“投资资本”之内,如长期经营租赁取得的资产等。

进行项目调整时,不仅涉及利润表还会涉及资产负债表,例如:将营销费用从当期费用中减掉,相应增加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待摊费用。另外,会计准则的个性,也会引起调整项目的变化。

3经济增加值的优点

EVA直接与股东财富的创造相联系,越多越好。它还是一种全面财务管理和薪金激励体制的柜架,把资本预算、业绩评价和激励报酬结合起来了。只有把管理人员薪酬与EVA挂钩,才能增加股东财富,并使所有相关人受益过去人们使用不同的指标分别评价资本预算、企业业绩和发放奖金依据,如净现值、每股收益、权益净利率等,在决策时,指标之间可能会相互矛盾或互不关联。以EVA为依据的管理,其经营目标是EVA,使管理变得简单、直接、统一与和谐。它把管理者的利益和股东利益统一起来,促使管理者像股东那样思维和行动。EVA是一种治理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所有的员工都协同工作,积极追求最好的业绩。

4经济增加值的局限性

虽然EVA在理论上很诱人,但在业绩评价中还未被多数人接受,由于不同企业有不同的资本成本,所以其不具有比较不同规模企业的能力。也有许多误导使用人的缺点,处于成长阶段的公司EVA较少,处于衰退阶段的公司EVA反而较高。

在计算EVA时,什么项目应包括在投资基础内,营业利润应做哪些调整以及资本成本的确定,还存在一些争议。缺乏统一性的评价,推广使用还需要许多地方进一步完善。还有一些独特的、复杂的技术问题和社会问题需要解决。

EVA正在逐步从财务课堂走向董事会会议室,从单纯的理论口号向管理工具转换,我们应该对EVA的未来充满希望。将其恰当地融入一家公司的管理系统、激励制度和企业文化之中,是一项紧迫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激动人心、回报丰厚的工作。

经济增加值论文:经济增加值在商业银行绩效评析中的运用

摘要:绩效评析是商业银行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推动商业银行的发展和进步具有直接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的发展,商业银行的绩效评析方式不断优化,其中主要的方式由成本绩效评析、财务绩效评析、经营绩效评析等,经济增加值在商业银行绩效评析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商业银行绩效评析方式,提升绩效评析的质量。以下本文就的经济增加值在商业银行绩效评析中的运用展开探讨,结合商业银行的基本情况,并对经济增加值的具体应用进行阐述,旨在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参考,提升商业银行绩效评析质量,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 商业银行 绩效评析 运用

经济的进步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优质的发展土壤,而绩效评析作为商业银行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必须得到重视,采取适宜的绩效评析方式,及时发现商业银行运营中的不足,并加以改善和更正,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的发展和进步。经济增加值可以作为衡量商业银行业绩量指标,将其应用到的绩效评析中,可以进一步优化绩效评析的水平,有效的对商业银行的一些现状问题进行控制和处理,遏制不良资产、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效率,促使商业银行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推动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实现商业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经济增加值的涵义及在商业银行绩效评析中优势

(一)涵义

商业银行的经济增加值也可以被视为的经济利润,是指商业银行在扣除成本后的得到的使效益。经济增加值的理论中,将资本投入理解为存在成本,只有盈利高于成本时,才可以理解为已经创造了价值。经济增加值可以有效的应用到商业银行的业绩考核中,对推动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长期实践和理论分析得知经济增加值的具体计算公式:

EVA=NOPAT-TC[×]r

其中代表商业银行的税后的经营业利润,可以将上述公式理解为资本成本。NOPAT-资本成本。其中资本成本可以用TC×r表示,r是投资者所期望得到的投资回报率,TC是经济资本。通过上述公式的基本情况,可以得到,如果计算得到的经济增加值的数值为负数,则说明商业银行没有创造财富,导致资本的损失。反之则商业银行创造了相关价值,使得银行和投资者均受益。

(二)商业银行经济增加值绩效评析的优势

推动商业商业银行准确评价自身的业绩情况,商业银行在对经济增加值的控制过程中,需要对净利润的进行增加,还需要的对资本成本进行控制,降低资本成本。使得商业银行在了解自身情况的基础上,保障效益。

有助于的商业银行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合理的经济增加值在绩效评析中进行应用,可以为商业银行树立良好的成本意识,进而使得商业银行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提高相关投资的有效性,妥善的对资金进行利用,进而推动商业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

提升商业银行对资本效率的关注,商业银行的传统绩效评析模式,主要将财务指标作为主要标准,对股本资本的成本分析不够透彻,给商业银行的发展留下隐患。借由经济增加值的应用,可以推动商业银行更加重视的质量,规避盲目扩大的情况发生,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减少资金的使用成本,进而全面推动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

二、商业银行绩效评析对经济增加值的具体应用方式

(一)分支机构的经济增加值绩效评析

分支机构是商业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经济增加值绩效评析主要是完成对资本的分配和资本计算。进而明确商业银行的各个分支机构的资本量。经济增加值绩效评析考虑的资本与会计中的资本具有一定差异。这里的资本主要是由非预期损失引起的风险资本。通过对各个分支机构的经济增加值的分析。此外,还有的权益资本,可以通过的股利折现估价模型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完成计算。

(二)职能部门经济增加值绩效评析

商业银行在实际运营中,需要由不同的职能部门,完成相关工作。其中业务部门和非业务部门,是两个职能差异明显的部门,其创造的价值也存在差异。如果仅仅采用传统的绩效评析模式,可能会引起绩效评析效果理想的情况。运用经济增加值,可以将经济资本利率作为的对各个部门的一个的绩效考核指标。此外,经济增加值的核算过程中,需要将的业绩指标和管理的权利相结合。通过经济增加值换,可以更加清晰明显的对商业银行经营费用和支出之间的关系,促使商业银行的相关管理人员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控制费用使用情况。

(三)管理者和员工的经济增加值绩效评析

人才是推动商业银行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因素,高水平的管理人员和业务能力极强的业务人员,对商业银行的效益具有十分明显的推动作用。留住人才并不断吸收外界人才是实现商业银行竞争力和拓展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经济增加值绩效评析对管理人员和员工,采取的经济增加值奖金激励的方式,增加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经济增加值奖金激励方案实施,管理人员或是员工获得的奖金与的经济的增加值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采用经济增加值奖金激励,可以使得企业人员能够站在统一的起跑线上,可以增加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并吸引和留住更多人才。而且,还可以避免经营者的出现短视的行为,对商业银行的产气发展提供基础。

三、经济增加值在商业银行绩效评析中运用的局限和完善措施

经济增加值在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中的运用,存在一定的局限,影响商业银行达到预期的效果。故此,需要对其进行强化,完善考核体系的建设,推动商业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局限

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需求体现不够充足,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与的股东价值阿最化的目标存在明显的统一性。而且,商业银行在新产品研发、服务改良和工作人员培训工作都需要建立在战略目标的基础上。但是,这些长远战略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可能会对经济增加考核造成一定的影响。

银行内部横向考核不能得到满足,经济增加值在商业银行绩效评评析中的应用,部分智能部门的不能纳入到经济增加值的绩效评析体系中。例如:商业银行的文化部门,主要承担商业银行的相关文化培训和宣传工作,不能直接在现有的考核机制下的完成经济增加值的计算。

在分支机构考核的直接实施困难,根据商业银行的基本情,可以得到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众多,没有完善的财务的体系,不能及时的对真实的经济增加值进行计算。

经济增加值考核体系对会计利润的调整效果不够理想,可能会对商业银行造成不利影响。而且,国内会计制度的教育培训费、广告费和其他相关成本,都会的对经济增加值造成不利影响,影响商业银行的发展。

(二)完善经济增加值考核体系

针对商业银行运用的经济增加值的实际情况,完善对经济增加值的考核体系构建。

将经济增加值的高度上升到的战略管理的角度,合理的对商业银行的资源进行配置,并将具体的资源配置与经济增加值相结合,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源管理水平,保障绩效评析的质量。

完成经济增加值与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机构的配合,结合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完善对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的构建。完成对线条化管理的实施,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水平。

建立责任目标考核机制,促使其与经济增加值考核相结合,根据商业银行建立的相关战略目标,以责任目标为基准,并切实的分配到商业银行的个人,按照商业银行的整体规划,对各个职能部门和个人进行的绩效考核,并优化经济增加值的激励方案,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能够顺利完成目标。

合理的对教育培训费、广告费等资本性支出,按照受益期进行利润调整,保障商业银行绩效评系的质量提升,推动企业的竞争力扩大。

四、总结

将经济增加值应用到商业银行绩效评析中,是推动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水平,增加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经济增加值的具体应用,可以分为三种应用方式,其中主要有分支机构的经济增加值绩效评、职能部门经济增加值绩效评析、管理者和员工的经济增加值绩效评析。

针对经济增加值应用的不足,需要对其的战略角度进行提升,并完善对内部的组织管理工作,明确绩效考核目标,积极推动商业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增加值论文:经济增加值(EVA)应用于国有企业投资决策的探讨

摘要:本文首先说明了经济增加值EVA在国有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具体应用,然后对经济增加值EVA对投资决策产生主要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分析主要从经济增加值EVA对国企投资决策的有利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展开。旨在为国企投资的相关管理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 国有企业 投资决策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大环境发生了变化,市场经济制度日趋成熟,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坚力量的国有企业也面临着改革。国有企业的投资成为国企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对于投资风险的规避和投资收益的预估是企业投资负责人最为关注的内容。经济增加值EVA作为一种财务管理工具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其科学的评价体系也充分说明了其对投资决策的高质量的参考价值。一带一路经济带的经济发展战略让中国的经济走向了世界,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国有企业的深度改革是必然趋势,经济增加值( EVA) 的考评体系有利于国企转型中的投资决策的制定。

一、经济增加值EVA评价体系概述

EVA 是美国Stem Stewart 管理咨询公司在20 世纪80年代提出的衡量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指标,是一定时期的企业税后经营净利润与资本成本的差额。G・Bennett Stewart(1991)和AI・Ehrbar(1998)等都系统地就EVA 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认为EVA 评价体系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场革命,并将EVA 体系阐述为4M 体系,即评价指标(Measurement)、管理体系(Management)、激励制度(Motivation)以及理念体系(Mindset)。

传统的资本预算经济评价方法包括贴现方法(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和内含报酬率法)和非贴现方法(回收期法、会计报酬率法)。非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不考虑时间价值,把不同时间的货币视为是等价的,因此,非贴现方法在选择投资方案时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并不能作为主要的决策方法。贴现方法中的净现值法是一种基于价值最大化的项目决策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理论研究上也更为完善,是常用的投资决策方法。近年来,EVA 作为一种较为全面的评价体系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不仅可以用于企业的价值评估,同时也可以用于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围绕EVA 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也在不断完善。

EVA 的核心理念是资本获得的收益至少要能补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EVA 是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业绩综合反映,通过会计利润调整,消除非经营因素和人为操控对业绩的影响,它与公司价值创造高度相关,注重公司可持续发展,简单、清晰、易于接受和沟通,将经营者与股东的目标统起来,相对于会计利润指标有多方面的优点。

二、基于经济增加值( EVA) 的考评体系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投资决策的因素分析

(一)经济增加值( EVA) 的考评体系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投资决策的有利因素分析

1、经济增加值EVA有助于评估国企的实际经营业绩

一般情况下,国有企业的经营水平是由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来衡量的,财务报表由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分析和评价,会计工作者的工作受到行业政策选择性较多的影响,因此,其财务报表的数据分析和结果和对企业经营者营业能力的评价与经营者的实际经营业绩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值。与常规的财务报表分析和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经济增加值EVA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呈现出资本投入后的增值情况,这样在财务评价中就多出了机会成本这项内容,可以为股东的投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从另外的角度分析,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的成本计算应该由占有较大比重的生产成本和其他经营行为中的各项经费以及资本成本等多个部分共同组成,只有这样对成本进行计算才能够得到实际利润的准确值,进而有利于国有企业投资决策的制定。

2、经济增加值EVA有助于指引企业价值创造增值

在常规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一般情况下将股权资本视为无偿的,将债务资本视为需要还清本金和利息的。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经常出现企业负责人在投资决策的时候常常考虑到债务资本而忽视了股权资本。如果在国有企业投资决策前应用经济增加值EVA进行评估,能够有效的避免无视股权资本的情况发生,从而实现了兼顾国有企业中的隐性资本和显性资本,最终能够在投资决策时全面考虑资本投资实际以利于创造价值增值的经营行为的实行。

3、经济增加值EVA有助于实现企业投资行为的规范化

过往的国有企业投资行为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未经过科学合理评估的并购行为也出现过,这些无形中增加了国有企业自己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国有企业过往的投资形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生存状况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的投资行为势在必行。经济增加值EVA有助于对国企负责人的投资行为进行很好的规范,因为该评估方法在制定的国有企业投资参考意见中充分考虑到了市场经济环境的特点,从而能够有效地规避在投资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而能够为企业负责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材料。经济增加值EVA除了能够规避企业投资风险之外,还能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经济增加值EVA直接控制资本成本,间接影响投资的方向,从而能够在根本上消除并购行为中附加的债务融资,进而能够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4、经济增加值EVA有助于处理委托的问题

因为经济增加值EVA可以将企业创造的价值和经营能力进行清晰的呈现,有利于企业股东对经营负责人的管理行为进行有效地评估,企业制定的绩效考核等制度也就越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最终能够对委托负责人的经营管理效力进行有效地监管。经济增加值EVA在处理委托问题中起到了难得的控制作用和激励作用两者兼顾的效果,这样对于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长足发展,也能对国企改制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经济增加值EVA还与股东的分红息息相关,该计算方法兼顾了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收益和资产的使用情况,从而能够将企业经营所得现金分给股东,进而增加资金的回报比率。

(二)经济增加值( EVA) 的考评体系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投资决策的局限性因素

经济增加值EVA有助于国有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进行,但是任何一项管理工具都有其存在的不足之处,经济增加值EVA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出了对国有企业投资决策的局限性。首先,经济增加值EVA无法对资产规模差异非常大的企业经营成效进行比较,也无法区别出同一企业资产规模变化前后的经营成效。第二,经济增加值EVA的评估通常情况下是以年度为周期的,由于对企业经营负责人的工作业绩评估没有延时性,所以多数负责人为了自己业绩达标而将经营重心放在短期收益方面,从而造成了投资过于拘谨和实际生产管理与经营战略各行其是的状况。第三,市场经济大环境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立足市场长足发展的核心是战略转型和并购重组以及上市,但是经济增加值EVA的评估工作在企业生产稳定和经营效果非常好的情况下更为适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增加值EVA有助于国企投资决策是正确进行,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造成经济增加值EVA与国企投资这种对应关系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建设趋势,所以对于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的正确性的研究要与时俱进。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代,企业的发展模式经营行为受到所处时代的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因此,经济增加值EVA作为当下被认可的有效地财务管理工具,也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变以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总之,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关于企业投资决策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要加强对本职工作的学习和研究,最终有利于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浪潮中长足稳定发展。

经济增加值论文: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研究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举足轻重的管理模式,然而全面预算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解释了经济增加值的内涵,介绍了EVA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框架的编制,归纳了加入EVA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优点及改进方案。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全面预算管理;企业管理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局限性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结合战略目标,全面预测及规划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经营成果,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在实行时经常与战略目标脱节。在没有长远的战略目标的指引下,管理层如果急功近利,着眼于短期行为,就会有损于企业的长远利益。另外,全面预算管理的考核大多以产量指标和财务业绩指标衡量,仅仅考核的是责任部门或个人对于预算的执行结果,忽视了非财务目标以及预算的反馈和调整,实际上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全面预算管理质量的提高。很多上市公司都把全面预算管理当作财务部门的一项内容,其余部门很少参与上市公司全面预算的编制和实施工作。事实证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工作,与企业中每个项目的每个员工在工期中的预决算管理都紧密相连。

鉴于全面预算管理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引入EVA的概念,力求弥补全面预算管理的缺陷,达到更加理想的企业管理效果。

二、经济增加值理论引入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是上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斯腾斯特公司公开提出的一套以经济增加值理念为基础的绩效评价系统。其核心是资本投入是有成本的,企业的盈利只有高于其资本成本(包括股权成本和债务成本)时才会为股东创造价值。经济增加值理论认为在计算企业价值创造时资本投入的机会成本也应被考虑在内。公司每年创造的经济增加值等于税后净营业利润与全部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其中资本成本不仅包括债务资本的成本,也包括股本资本的成本。经济增加值的公式为:

EVA=税后净经营利润(NOPAT)-资本投资额(T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50%)×(1-25%)

资本投资额(TC)是指包括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在内的全部投资者投入的企业经营的资金。

资本投入额=债务资本总额+权益资本总额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股权资本成本×股权资本占总资本的比重+债务资本成本×(1-所得税税率)×债务资本占总资本的比重

仅仅关注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的会计方法容易受到人为操纵,出现会计造假的可能性大,而经济增加值给出的160多项调整事项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针对会计造假的,从而能更加有效地杜绝财务造假行为。另外,企业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往往选择投资额小、见效快的项目,对那些投资数额大、收益丰厚但是建设周期长的项目却视而不见。从长远来看,这种行为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经济增加值可以避免企业的短期化行为。

经济增加值改变了企业对待风险的态度。经济增加值鼓励在风险允许范围内充分利用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扩大权益资本的回报率,这是因为计算经济增加值要用到的资本成本是权益资本成本和负债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值。同时也使企业管理当局注意现金流量控制,积极发放股利,降低资本占用成本。

经济增加值使企业管理者认识到资本的投入也是有成本的,扣除机会成本之后的增量利润才是企业真正为股东创造的价值。传统意义上的利润只是考虑了投入资本的产出,经济增加值才能更加正确地衡量企业的价值。

三、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框架

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框架的构建主要经历预算编制、预算调控、预算差异分析、预算评价分析四步,具体如图1所示。

1、预算编制

首先,企业要将企业战略细分为长期战略、中期战略、年度战略。根据年度战略确定年度目标,将该目标转化为EVA预算指标,并将总EVA预算指标进行分解下达到各部门单位。然后,各部门单位参照下达的EVA预算指标结合部门情况对其年度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进行预算,并将对管理层下达的EVA预算指标修改调整反馈给管理层。最后,管理层根据部门的反馈指标和企业年度总EVA预算指标进行统筹,综合分析考虑之后确定出最终的EVA预算指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EVA预算指标的编制就到此为止了,在预算编制的执行过程中,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和突发情况随时可能再次对年度EVA预算指标进行调整。

基于EVA的企业全面预算编制主要分为两部分:业务预算编制和资本预算编制。

(1)业务预算编制。如图2所示,业务预算编制要分别对销售、生产、费用进行预算。合理编制业务预算能够帮助企业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更加有效的统筹安排。企业首先要结合对市场的前景预测、上一年度的销量、企业的年度战略目标确定年度的预算销售量,从而以销定产确定产量。根据生产数量合理安排生产,对人力、物力、技术、资金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根据这些资源的配置形成费用预算。

(2)资本预算编制。如图3所示,资本预算不仅要对收益和资产的增加进行预算,而且还要对投入资本的资本成本进行预算。在资本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可以引入以EVA为中心编制预算资产负债表、预算利润表、EVA预算表。EVA预算表是将账面利润进行一系列调整转化为EVA指标的过程。加入资本成本的预算和EVA预算表是该体系区别于传统预算体系的重要特征。企业在运用经济增加值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分析时,要根据以下结果进行判断。

EVA>0,说明该项目创造价值,可以进行投资。

EVA=0,说明投资项目创造的利润仅仅满足资本投资的机会成本,管理层应合理判断企业是否有改变投资方式或经营方案的手段降低投资成本或提高项目利润,如果有,则说明项目有投资价值,如果没有,则应放弃方案。

经济增加值论文:经济增加值在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经济增加值,被认为是“当今最为炙手可热的财务理念”,受到享誉全球的诸多大型企业的青睐,现被国资委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中,并成为考核中央企业时被赋予权重最大的指标。本文试图从经济增加值的概念出发,对中央企业使用经济增加值考核办法过程中应关注的要素、存在的现实意义与不足等进行阐述,并对完善央企实施经济增加值考核办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EVA;绩效评价;激励制度

中央企业在保持生产经营平稳运行的同时,带头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证央企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经济效益在央企的生存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如何合理、及时、有效、科学地对央企经济效益进行衡量,选择合理有效的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意义上,企业通常使用会计利润等财务指标来衡量企业经济效益。但传统财务指标在衡量过程中较为片面,只考虑借款、债券等债务成本,而没把权益资本成本考虑其中,当成无成本资本进行使用,从而低估了成本而高估了利润。于是,为引导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主营业务,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在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为“国资委”)在第84次委主任办公会议中修订通过《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为《暂行办法》),并决定于2010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在《暂行办法》中,首次把经济增加值纳入中央企业的考核指标中,并成为考核中央企业时被赋予权重最大的指标,从而吸引了众多的眼球,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一、经济增加值的概念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是指企业调整后的税后净营业利润剔除企业现有资产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的余额。这一概念最初是由斯特恩.斯图尔特公司在1982年提出来的,是针对剩余收益概念的各种不足的改善。该概念一提出,就受到了诸多享誉全球的大型企业如可口可乐、索尼、西门子等的青睐,《财富》杂志也是对其赞誉有加,指出EVA是“当今最为炙手可热的财务理念”。

EVA实质上就是剩余收益,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财务数据进行了会计调整(调整项目最多时可达到160多项),这种调整可让经济增加值更贴近企业的实际情况。EVA的计算公式如下:

EVA=NOPATWACC×NA

其中,WACC是企业的加权平资本成本,NA是企业现有资产经济价值,NOPAT就是根据损益表中的净利润调整后的税后净营业利润。

二、中央企业使用经济增加值应关注的三个要素

计算经济增加值需要三大要素,分别是企业的资本成本、适当的会计调整以及以价值为基础的市场化激励制度。首先是资本成本,这是影响经济增加值计算结果的重要因素。计算企业的资本成本需要根据资本市场的数据来确定企业在资本市场的风险报酬,它需要知道市场的风险溢价。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对资本市场难以把握,很难准确地计算资本市场的风险溢价。对此,国资委直接设定资本成本率,这一方法无疑解决了难以计算市场风险溢价的问题,但是这一方法没有充分考虑行业等因素,很难保证通过经济增加值能合理考核中央企业。

第二大要素是适当的会计调整。经济增加值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是建立在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基础上的,并要求有适当的会计调整。虽然经济增加值与会计利润有所不同,但是都是根据财务报表编制得到的,需要可靠的会计信息进行保障。如果使用虚假或不可靠的会计信息来计算经济增加值,不仅达不到业绩评价的效果,反而会起到误导作用。曾经,斯特恩.斯图尔特公司于2000年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了经济增加值排名,广为熟知的银广夏和“老牌绩优”的蓝田股份都位居最具财富创造上市公司的前列。但后来的事实表明,这两家企业不仅称不上是财富的创造者,反而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损失。因此,不能光靠经济增加值这一个指标来考核绩效,需要综合多个因素共同考察绩效。同时,我国的央企一般链条都较长,这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造成不利影响,从而难以保障通过会计信息能精确地计算出经济增加值。

第三大要素是以价值为基础的薪酬机制。经济增加值绩效评价体系需要建立有效、完善的激励制度,尤其是针对企业经理层面的激励考核制度,充分调动中央企业管理层的积极性,以企业主人翁的姿态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而不仅是追求自身的短期利益。在当前的环境背景下,仅仅单靠中央企业高管人员的“自身觉悟”难以保障央企特别是央企中的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

三、对中央企业采用经济增加值考核的现实意义

采用EVA对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拥有其他传统财务指标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更加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维护股东权益

经济增加值在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衡量时,考虑的不仅仅是债务成本,把传统财务指标很容易忽略的权益资本成本也纳入评价范围中,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现有资产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正确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得股东能准确及时地掌握企业是否为自身创造了价值,便于采用激励与约束机制,达到监督经营者行为的目的。

(二)能更有效地激励企业进行改革创新,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在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公式中,NOPAT是根据损益表中的净利润调整后的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项中加入了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这说明经济增加值是鼓励企业进行创新,而不鼓励企业采用以牺牲长期业绩来凸显当前效益的短期投资决策。因此,经济增加值这个评价指标,更符合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这顺应时代的潮流,也是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

(三)能尽量避免会计失真的影响,体现企业真实经济效益

传统的财务评价指标很容易出现人为操纵,难以体现企业真实的价值,而经济增加值会对会计信息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尽可能地避免会计准则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四)能结束公司众多衡量指标混乱的状况,实现内部信息畅快交流

一般情况下,企业针对不同的业务流程会使用不同的衡量指标,如市场份额和收入的增加可能是制定战略规划时主要考虑的因素,而毛利率可能会在评估生产线或产品时使用到,计算净现值则可能是企业在分析投资项目可行性时重点考虑的评价方法。而经济增加值避免了这样的混乱,它是一个整体性的评价体系,把企业中所有的决策过程联结起来,并形成了统一的目的――如何产生经济增加值。这一评价体系便于各部门的员工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畅快有效的交流。

四、经济增加值考核办法运用于央企中存在的不足

经济增加值被国资委作为考核央企管理层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无可厚非,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第一,计算经济增加值需要以适当的会计调整作为支撑,因此在计算经济增加值的过程中,需要调整的项目较多,调整项目最多时可达到160多项。同时,由于国资委有关部门有一定的自主裁定权,这无疑会对指标的公正性产生挑战。国资委在采用经济增加值进行绩效评价之前就会对部分央企进行模拟评估,在模拟评估时经济增加值的公平性就难以保障了,有关学者选取了2005~2007年中央企业作为研究样本,结果表明,经济增加值的计算结果排名与中央企业高管人员的政治关联显著正相关。这一结果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第二,由于经济增加值作为考核中央企业高管人员绩效的评价指标,直接关系到中央企业高管人员的切身利益,甚至关系到他们的仕途,因此,部分中央企业铤而走险,会想方设法对经济增加值这一指标进行操纵,这与国资委当初引入经济增加值这一指标作为绩效考核标准的意图完全是背道而驰。引入经济增加值最后使得很多中央企业把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了如何进行会计调整等技术性问题,以为只要完成了所谓的会计调整,就达成了经济增加值考核的目的,完全忽视了中央企业引入经济增加值作为绩效考核的评价指标是为了激励高管人员带领企业去如何创造价值。

第三,我国的央企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由于历史背景条件的影响,中央企业带有典型的行政化色彩,货币化薪酬往往不是激励高管人员的唯一激励制度,高管人员似乎对政治升迁更感兴趣,这种现象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同时,加上我国资本市场还未成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经济增加值这一绩效评价体系难以得到有效实施,不能发挥长期激励作用,导致一些企业高管人员的最终决策背离国资委强调的创造中央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五、经济增加值考核办法运用于央企应注意的事项

为贯彻落实好国资委下达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有效地实施经济增加值这一指标对中央企业高管人员的绩效评价,依据以上论述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制度背景,试图从短期和长期两个层面提出几点措施来解决当前经济增加值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降低经济增加值被人为操纵,使得经济增加值这一指标能更加公正准确地评价中央企业高管人员的绩效,从而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一)短期层面

首先,经济增加值这一指标的公平性和科学性需要有所保障。针对国资委有关部门在对部分央企进行模拟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需要引起重视,不能进行暗箱操作,应该在一定层面上对经济增加值指标的计算结果进行公开,保证经济增加值这一指标的透明公正。

其次,在处理好公平公正的同时,需要考虑企业之间的差异性。如果对所有的企业一视同仁,那么相对于垄断企业来说,非垄断企业的高管人员就会处于劣势,经济增加值绩效考核就达不到预期的公平公正。同样地,企业所在的行业不同,企业规模与功能定位有所不同,也会造成经济增加值的巨大差异,尤其是一些中央企业还被赋予了一定的公共职能,承担着社会责任,因此国资委相关部门在计算经济增加值考核绩效时要考虑这些因素。

再次,不断完善激励制度,形成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激励约束机制,尤其是高管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协调好股东、管理层和企业员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得管理层能够企业长远利益出发,注重企业的资本利用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通过外部审计等外部监督,避免经济增加值等指标被人为操纵。

最后,国资委等相关部门在强调经济增加值这一考核指标重要的同时,应该根据经济增加值考核的结果着重强调如何改善企业自身现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经济增加值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考核指标,我们不仅仅是得到企业的这一个指标结果,而是更应该根据这一结果采取措施,改善企业目前的现状,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中央企业应该根据国资委绩效考核办法,将经济增加值目标分解成不同的小目标,部署落实到中央企业的各个基层部门,让企业所有员工对经济增加值这一概念有所认识,努力培养他们对经济增加值这一价值管理的认同度,积极调动企业所有人员的积极性,让全员都参与到创造企业价值的项目中去。

(二)长期层面

首先,国资委等相关部门应该将经济增加值考核指标与其他激励约束机制相结合。在采用经济增加值考核的同时,应该将中央企业的行业、功能定位、企业规模以及承担的公共职能等相关因素也纳入考虑范围,增加考核的公正公平,协调好企业做大与做强的关系,从而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然后,应该继续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市场改革,在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好市场自身的资源配置作用,找准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角色定位,将“无形的手”与“有形的手”有机结合起来,为企业创建一个良好的市场坏境,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高效、健康的发展;继续加强资本市场建设,进一步强化中央企业中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自身利益的意识,充分发挥中小投资者的监督作用,在不暴露企业商业机密的同时,将一些经济增加值指标计算的信息进行披露,已达到对信息披露的监督作用。

六、结语

经济增加值绩效评价体系在激励约束机制中有着其他评价指标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是我们仍然应该看到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因此,在以后的实际应用中,需要针对不足,不断优化和完善经济增加值绩效评价体系,使其能真正成为激励管理层的评价指标,最终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为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