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策略3篇

时间:2022-12-23 11:27:14
摘要: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财政税收在确保财政收入上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推动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事业单位在该过程中必须对自身的问题予以重视,对国家在财政以及税收方面的相关制度与法律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在现实工作的过程中予以落实。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政税收 管理策略

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策略3篇

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篇1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发展态势较为平稳,且经济发展的速度有所增加,因此给事业单位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事业单位需要考虑现实环境的变化,结合市场中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总结财政税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有效地解决,这样才能够在细化事业单位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有效提高有关部门的工作水平和质量,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同时取得长效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现状

一、缺乏监管力度

我国事业单位对财政税收管理的重视程度存在一定的不足。部分事业单位传统观念较强,认为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更加重要,导致财政税收的监管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和要求。部分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存在发挥不全面的问题,使得税务局、审计局等机构的监管工作也受到了限制。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管理工作都有着新的要求,事业单位面临着公众监督的考验,但是部分事业单位并没有转变管理工作的理念,没有认识到税务信息建设与管理对事业单位整体运行的重要性,并且由于监管力度的缺失,税务信息不够公开透明,与公众监督的要求相脱节,甚至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此外,部分事业单位由于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缺少明确的管理,税款流失风险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财务税收管理部门要对各项实际工作进行区别与规定,但是如果事业单位的相关税收政策不完善,就会使得财政税收工作缺乏依据。部分事业单位在非税收入方面也缺乏管理的严谨性,导致单位内部出现因主观原因延长资金流动时间等问题。此外,对于细节上的把控程度不高,还会出现利用职权故意截留拖欠,甚至私自挪用资金等问题,导致事业单位的具体工作开展,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给社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危害。

二、监管机制不健全

一方面,我国事业单位在财政税收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监管问题。部分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使得财政税收监管形同虚设,难以切实发挥监管作用。且由于事业单位内部对于人员的安排具备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人员岗位设置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难以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为单位提供精准的财政税收管理。此外,由于监管机制不健全,部分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缺少对财政税收工作的重视,没能在一线工作中形成有效的财政管理体系,也没能创新发展财政税收的管理模式,因此,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财政税收管理要求。另一方面,部分事业单位没有针对财政税收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使得部分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从而造成事业单位在基层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管理作用,对事业单位的经济稳定发展造成影响。绩效考核体系的缺失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甚至会导致事业单位内部出现一定的偷税漏税行为。

三、监管效率与标准化欠缺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事业单位也逐渐开始寻求服务形式和内容的转型升级,但是部分事业单位还存在人员素质发展不全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改革发展。基层人员专业素质发展不均也会导致监管效率的下降。虽然在很多事业单位内部,领导层已经形成了对财政税收工作的科学化认识,并且在实际工作中给予了较强的关注程度,但是基层工作人员的能力不足,导致实践不能满足理论要求,造成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监管效率提升存在阻碍。此外,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流程在标准化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事业单位并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为工作宗旨,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使用或产生一定数量的资金,同样需要按照相关的法律要求进行缴税。当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在财政税收管理方面没有形成规范性,没能有效提供免取税收的服务内容,而且由于标准体系建设存在缺失,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财政税收工作的过程当中出现漏报或者错报等实际问题,不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导致经济发展受到破坏,也会为事业单位带来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给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带来障碍。

基于经济新常态的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对策

一、促进事业单位财政税收流程标准化建设

我国事业单位主要进行公益性、社会化的事业建设,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在内部不断促进财政税收流程的标准化建设,切实提升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效率,在不断细化财政税收管理责任的同时,有效执行票据税收管理等具体的工作内容。事业单位财政税收流程的标准化建设还需要从基层工作人员着手展开,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当认识到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公益性特点,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有序开展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同时,在这个工作的过程当中还要不断推进基层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创新与优化,不断向上级提出新的改革建议和发展意见。有关部门应当对基层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相关实施工作能够符合时效性要求,并且达到一定的准确性。有关管理部门应当优化事业单位内部财政税收流程的标准要求,形成纸面的、具体的规章制度。同时需要考虑基层事业单位的实际管理工作情况,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上优化财政税收管理制度,让相关工作能够更加高效开展。票据税收管理是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整体性与准确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有关管理部门更加明确票据在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内涵,不断强化票据核算流程的科学性,同时可以运用大数据、信息化等技术手段提高票据管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效增强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与财务基础作用

事业单位涉及到我国各类行业和产业,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数量难度,因此,事业单位内部财政税收管理工作更加需要从内部出发,加强内控管理的积极作用。事业单位应当遵循系统化的税收管理原则,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内部财政税收管理问题解决体系,用更加高效的管理机制加强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管理效率。我国事业单位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周期性管理的方式进行具体的审计工作;可以有效围绕事业单位内部的重要项目和内容进行规范化有序审计,能够充分调用外部监督管理机构与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共同开展有关工作,从而在最大程度上规避审计风险,并且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补足财政税收的漏洞和问题,为事业单位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在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建设的同时,事业单位还需要不断加强财务的基础作用,提高财务部门在事业单位各部门的影响力。有关部门应当认识到财务部门能够对其他部门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单位各部门运转都需要资金支持,其实际工作效率与质量都对财务部门的财政税收预算与审计水平有着较大的依赖性。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让财务部门能够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以财务管理部门为主导地位的财政税收管理体系,让相关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切实发挥基本作用,不断提出有效的发展建议,使事业单位不但能在经济领域发挥正向的作用,而且能在事业单位的发展前景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健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与制度规范

不同于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企业,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一般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因此,部分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对当前的工作细节已经形成清晰的认知,并且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留有一定的个人习惯,使其在经济新常态下难以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健全自身的工作流程。针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事业单位相关部门应当不断优化具体的工作细节,致力于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事业单位可以不断健全内部绩效考核体系,将相关工作的具体内容与员工的薪资、福利待遇等联系起来,给予主动承担工作内容、对事业单位发展起到良好作用的员工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同时对逃避管理责任的员工采取一定的惩戒措施,从而不断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对于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管理,需要事业单位更加健全制度规范。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和领导人员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切实发挥制度对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约束作用。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需要明确各层级各部门人员的具体责任,尤其需要针对票据管理的实际问题完善追责措施,避免在发生问题的时候无法找到相关责任人,不能落实责任。相关管理部门还需要明确在不同的工作环节中应当实现的管理目标,将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分为总体规划与阶段化工作目标,并时刻保证预算金额能够满足实际要求。在制度的管理作用下,相关财务部门能够在预算金额发生较大幅度变动时及时向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在多部门的协调作用下,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决策,从而有效避免事业单位因预算等资金问题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四、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素质及专业能力

财务部门的相关工作最终都要落到实际当中,需要在基层管理人员的作用下开展相关工作,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对财务人员的素质及专业能力足够重视,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及讲座等活动,让基层财务人员了解到最新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要求,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财务管理工作变化。事业单位还应当建立健全问题研究体系,在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遇到问题时,能够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进行上报,快速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及办法,最大程度地削减问题带来的危害。此外,事业单位还应当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纳税意识的培养,让财务人员能够在完善的制度体系中,互相分享工作管理的经验、理清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全面掌握单位的收支情况,共同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事业单位财政税务管理工作中也在不断应用信息化平台。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在培训中不断普及大数据技术,让基层财务人员都能够有效掌握新的技术手段,运用更为高效的信息技术对风险形成预警。事业单位还可以在内部建立健全信息网站,让财务人员能够通过信息网站获取前沿财务资讯,了解国家最新出台的有关政策,从而避免由于自身原因带来工作的遗漏,在最大程度上促进事业单位的平稳有序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关部门需要不断加强对财政税收工作的管理,切实促进事业单位财政税收流程的标准化建设,不断强化内部管理水平,加强财务税收工作的基础作用。同时,在单位内部不断健全绩效考核体系,促进人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未来,事业单位还应当主动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作者:杜丽丽 单位:潍坊市坊子区人民政府办公司

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篇2

在事业单位发展运行的过程中,财政税收管理成效对于事业单位的内外部环境条件以及整体结构具有决定性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健全完善,事业单位在财政税收方面的短板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系列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不仅会导致部门之间产生不协调因素,同时将会从不同程度上限制事业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开展顺应经济新常态的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刻不容缓。

一、我国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现状

就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状况来看,其在运作机制、筹资模式以及税收政策方面的短板显而易见。以财政拨款为例,受到遗留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对于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普遍征税基本原则未能形成正确的认知。客观来说,在税改之前不针对事业单位收入征税,但是事业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员可能因为纳税意识薄弱而出现应税后未能及时申报纳税的问题。而且,多样化的运作机制、复杂的票据也为事业单位税务的监管问题带来了一定挑战,一旦出现监管漏洞,则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管理将会处于较低水平。最后,在扣代缴个税方面,事业单位普遍沿用自核自缴的模式,税源较小,资源投入不足,导致真空现象在事业单位的税收管理中普遍存在,这些都是在经济新常态下亟待事业单位所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问题分析

(一)监管力度不足

财政税收监管不到位是现阶段事业单位税收管理中存在的极为关键的一项问题。首先,税收监督机制的不完备导致监管委员会的作用不能被充分发挥,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为税务局审计局等政府机构统筹监管作用的发挥带来限制。与此同时,在经济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应该充分发挥公众监督作用,这也就要求单位方面对税务信息进行公开公示,但显然现阶段存在事业单位税务信息不够公开透明、社会监管形式主义严重的现象。除此以外,事业单位还存在税收政策短板,不重视制定针对性的税收支持政策,增加了税款流失的风险隐患。以所得税为例,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部门会计核算和税收规定存在本质区别,若税收政策不完善,则事业单位方面的税收缴纳则缺乏依据。

(二)预算编制机制不完善

在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中,预算编制是当之无愧的工作核心,该项工作任务量较大、涉及要素过多,因此其必须依托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方能实现。整体来说,当前阶段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机制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预算编制手段不科学,与相关规定相矛盾。具体来说,事业单位的编制预算负责人员盲目凭经验编制预算,大幅度增加了预算调整风险,很有可能导致最终财政税收情况与预算编制相脱节;第二,预算编制时间紧任务重,财务部门迫于时间考虑往往会草率、独立地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来自其他部门的相关信息不完整;第三,财政税收预算执行效率不尽如人意。在经济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往往会将预算的执行情况作为一定阶段内资金应用规范考核的重要标准,但由于缺乏健全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相关部门和人员几乎很难对资金的去向进行动态追踪,财政税收管理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再者,事业单位与预算编制相关的奖惩机制流于形式,对相关人员的约束力几乎为0,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预算执行效率低的诱因。

(三)票据管理不科学

明确的责任划分是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的前提基础,但是财政划分方面的短板也会使得票据管理工作漏洞百出,导致票据混乱且经常出现错误情况,缺乏条理。除此以外,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尚未跟上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步骤,财政税收相关负责人员业务能力水平不成熟,在硬性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出现账目问题的风险将会激增。

(四)缺乏强有力的监管

结合我国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实况而言,事业单位税收监管问题一直存在。一方面,事业单位监管部门形同虚设,人员岗位设置不合理,监管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监督评价机制缺乏规范性,人员不能够对财政税收监督情况进行精准客观的评价,因此不能及时对其进行有效调整,导致财政税收管理模式滞后。

(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近几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繁荣发展,事业单位提供服务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一项必然趋势,但税收管理难度系数的增加也是极其可观的。所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将会成为制约事业单位财政税收改革的根本要素。

三、经济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财税管理优化策略

(一)完善法律监管体系

完善法律监管体系是事业单位财税管理优化的当务之急,只有循序完善财政税收相关监管体系,提升税收工作的透明度,才能增强税收管理工作的公信力和认可度。近几年来,虽然事业单位会对部分税收信息进行公示,但是尚未达到完全公开透明的水平,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税收更新速度缓慢所导致的。所以,事业单位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对监管手段进行适度更新与调整,综合利用网站公布、公示栏公布以及短信公布等措施向社会公众展示税收信息,并为此设置专门监督税收工作的监管部门,推动财政税收管理趋于规范化。除此以外,对于监督考评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事业单位需要借助线上平台向广大民众征询意见,促使广大人民群众纷纷针对财税工作的开展建言献策,并采取其中的建设性意见,保障财税管理水平。

(二)优化预算编制机制

在建立预算编制过程中,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事业单位在全面推进财政税收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应对单位现阶段所运行的预算管理体系展开审视,梳理体系中的漏洞,并结合事业单位发展实际需要不断对预算编制流程进行优化,从根源上补齐事业单位在财务运行以及融资方面所存在的漏洞,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机制和区域税收政策的适配性,优化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提升财税管理水平。而为达到这一目标,事业单位必须确保各部门均对预算编制工作予以积极配合,形成健康有效的税收管理链条,这就要求财政税收部门明确财务税收核心环节,加大对税收管理制度以及税收政策的宣传工作,确保各部门、各岗位员工积极响应财税政策,均能在预算编制中履行自身职责。其次,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必须推动预算管理工作与各岗位的紧密结合,继续推广责任制度,促使各部门人员就预算编制工作形成合力,受制度约束,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广泛参与的预算管理工作机制。再次,事业单位各部门、各岗位产生的与财税相关的数据信息众多,财税管理部门有必要与其他部门及时沟通预算数据信息,保证信息广泛共享,认识到多元信息的共享是提升财税征收效率的重要举措,提升自身的信息的整合与分析能力,提高信息交流效率。最后,事业单位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改良预算编制方式,更好的应对经济新常态下所涌现出的新挑战。

(三)加大票据管理力度

我国事业单位承担公益事业建设和管理的主体责任,普遍具备公益化、非营利性以及社会化管理等特征。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若想切实提升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水平,必须加大票据管理力度,明确税收责任,并规范财政税收流程。票据是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的重要依据,是财务信息以及会计核算效率最直接的体现,一旦票据管理真实性存疑,则财务税收管理的规范性和真实性将会大大折扣。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的事务部门、财政部门均涉及到税务发票的应用问题,由此相关部门人员必须保证应用合法使用发票,对经济内容的完整性与连续性负责,立足经济新常态与新政府会计制度,提升会计核算效率。具体来说,事业单位票据管理必须从工益性质出发,严格遵循国家法律和行业标准从事系列工作,将国家财政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贯彻到各项工作中,积极执行上级财税部门所下达的指令,履行财税义务,健全财税管理制度,从而保证财税征收及票据管理等工作的实效性和精准性,全面提升财政税收管理质量水平。其次在推行标准化票据管理过程中,财政税收管理人员必须保证票据的规范性和真实性、经济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以票据为核心依据,保障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效率。除此以外,事业单位财政部门人员应进一步明确税收责任,对以往导致税收混乱的各项原因展开分析汇总,将财政税收责任精准落实到各部门以及各岗位人员,确保企业各单位人员均能形成良好的依法纳税意识,按照法律规定和地方财政管理制度缴纳税款。最后,不同地区可能有相应的免税或应税政策,财政管理人员应结合区域政策对税收工作进行灵活调整。

(四)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在税收管理方面必须形成内生动力,针对历史遗留问题展开深度改革。为此,事业单位应优化内部管理模式,将工作重点放在针对性补齐内部管理制度漏洞、构建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事业单位必须高度重视财税征收管理工作制度的宣传和落实,由事业单位各部门共同参与税收管理工作制度讨论和建设,针对既有问题完善问题反馈机制、监督管理机制以及自纠自查机制。其次,受传统财税管理机制的遗留影响,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互动有限、内部管理存在局限性。针对这一问题,单位应制定税收信息流动机制、数据工作汇总制度,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评价监督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在对财政税收工作进行规划时,为避免出现税收混乱问题,事业单位必须将职责明确到个人,确保各岗位人员清晰知道自己应做哪些事、为哪些事负责,并在大量的的实践与磨合中令工作人员形成默契,使得财政税收管理井然有序,从根源上规避税收进度缓慢的问题,减少因税收管理不到位而引起的经济流失。再次,事业单位应立足可持续发展全面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健全财政税收监督模式,确保内部审计和控制能够形成全面覆盖格局。对于重大项目、重要事项或重要时段,事业单位还需要协同外部监管力量,将审计工作交由第三方独立机构,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精准落实,有效控制财税风险,并弥补问题漏洞。最后,事业单位的税收信息应保证公开、透明,这也就意味着事业单位方面应向社会公众公开财政税收信息,建立财政税收信息披露机制,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保证财政税收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五)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养

在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中,事业单位必须尽快将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上日程,如此方能在根本上提升事业单位税收管理工作效率。具体来说,在明确税收责任的前提下,事业单位应组织基层管理人员参与能力扩充培训,深化对财政税收以及分类管理的学习,形成针对性的财务知识学习手段,并加强对财政税收法律政策的学习,循序渐进提升其业务能力。在大量的培训实践中,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个人发展将会实现质的飞跃,为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落实以及单位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规范纳税工作

依法纳税是我国公民的基本职责,而事业单位作为服务公众的机构,也必须坚决履行缴纳税费的义务。基于此,事业单位首先要增强对规范纳税工作的宣传力度,确保各部门人员树立正确的依法纳税意识。其次,事业单位部门应该定期组织人员参与法律规范与制度学习,严格抵制偷税漏税行为,确保人员按照法律规定对相关税款进行缴纳,并在社会范围内对税款的缴纳情况进行公布,充分发挥自身在依法纳税方面的正向引领。

(七)发挥财务部门基础作用

在完善财税管理制度、强化部门建设的同时,事业单位也需要对行政管理机制的完善予以高度重视,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发挥财务部门基础作用,提升财政税收管理水平。客观来说,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财务支出工作质量。因此,事业单位一方面要结合单位工作性质调整财税支出结构,确保财政税收管理结构的完整性,形成以财务部门为主导的财政税收管理模式。在该模式中,财务部门充当主体作用,而其他部门在财务部门的引导下共同参与审计管理,集体针对企业重大财务支出事项展开讨论,更能为财政支出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应组织财务人员展开业务素养培训,重点强化财务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确保其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财政税收管理模式,掌握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做好税收项目分类管理,履行财务管理职能,为经济新常态下企业财政税收管理机制的优化贡献力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入的新常态下,财政税收管理效率关乎事业单位服务转型的成败。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始终高度重视财务税收管理问题,严格遵守行业法规并贯彻国家财政方针,加强对岗位人员的职责划分,并建立健全财政税收监管体系,严厉打击偷税漏税行为,在大量的实践探索中不断补齐现阶段财政税收管理中存在的短板,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稳健推进。

作者:张静 单位:山东枣庄滕州市财政局

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篇3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生产力如何快速发展的问题,财政税收在相应程度上会推进生产力的发展,财政税收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也比较紧密,事业单位虽然称不上是税收收入的主要战力,但有效执行并落实税收政策,也能为经济的快速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因为事业单位具有的特殊性,导致事业单位内部存在一些管理不足的问题,比如,因为事业单位的税收管控较差,导致一些税款出现流失等问题,对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产生严重限制,税收具有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因此需要事业单位正确认识到单位自身存在的不足,分析产生不足的原因,对此制定出合理的改进策略,解决存在的不足,使事业单位的税收工作得到不断优化,推动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一、事业单位进行税收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财政税收的含义

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事业单位能发挥出自身具有的推动作用,国家和社会组织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资金,事业单位运营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的综合服务,在提高国民素质以及文明建设和物质建设等一些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事业单位在进行考核时,对事业计划的完成结果以及资金使用的相关情况重点关注,事业单位运营过程中获取的经济效益并不属于考核的重要指标,但会显示出事业单位进行税收时具有的隐蔽性以及复杂性等特征,致使事业单位中财政税收存在的问题较多。当前事业单位体系逐渐完善,国家降低了对事业单位的补助资金,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而言是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深入研究事业单位中财政税收问题,从而确保事业单位能够稳定发展。

(二)强化税收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经济的新常态下,事业单位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局面,部分事业单位为了有效提高税收管理的效果,要与经济市场变化的趋势和相关政策的科学调整等一些情况相结合,对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体制以及管理流程进行改革和优化,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综合发展的实力。事业单位的税收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强化财政税收管理,能使事业单位的发展更具规范性,提高事业单位的配置以及资源应用的效果,不但能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还能带来社会效益。强化财政税收管理有利于市场形式的改变,增强事业单位内部风险的防控,明确影响事业单位发展的困境,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降低事业单位内部的风险,推动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二、事业单位内部财政税收面临的不足

(一)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存在的不足

事业单位在逐步发展过程中,为了能确保财政税收的管理工作有效进行,必须对财政税收的管理工作予以重视,使税收工作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能遵循相关规章制度,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但在事业单位内部的财政税收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对财政税收予以重视,致使事业单位内部的税收管理工作也只限于表面形式,税收管理的工作不具有专业性以及规范性,导致财政税收的相关政策制度不能得到有效落实。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对财政税收的管理工作予以重视,致使进行税收管理的相关工作时不具有标准性,更不具有完备的管理监督体系,导致财政税收的管理工作效率比较低。当前事业单位中的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在接受外部的监督管理时,因为没有制定完备的管理监督体系,现有的监督体系因为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致使监督效果较差。

(二)财政税收中预算工作的效率较差

当前多数事业单位在经营的过程中,财政税收的管理工作依然采取传统预算的管理形式以及管理的相关理念,传统预算的管理形式不适用当前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致使多数事业单位开展财政税收的工作效率比较差,这种情况也是因为事业单位不具有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而导致的,致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政税收整体的工作水平比较差。当前事业单位内部财政税收管理的相关工作中预算管理的考核机制不够完善,从而对预算管理的工作质量产生影响,不能有效对预算管理进行监管,严重的话会致使事业单位内部产生贪污腐败的情况,这种现象会对财政税收的管理产生严重影响。多数事业单位在进行财政税收管理的过程中,还具有相关责任划分得不够明确等一些问题。财政税收管理责任划分得不够明确致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够积极主动,且还存在工作态度较差的现象,对事业单位内部的财政税收工作过程中预算的执行没有给予重视,这一系列问题都会对事业单位中财政税收管理的效率产生直接影响。

(三)财政税收的效率比较低

事业单位是非盈利性质的单位,但在经营过程中还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纳税和缴税,在事业单位经营过程中,财政税收一般分为免税和应税两种形式。免税是指依据国家制定的税法,事业单位满足免税要求就不用缴纳税款;应税主要是指事业单位在经营时,必须依据税法中的相关规定,在相应期限内,向国家税务机关缴纳规定税款,不能发生偷税和漏税的情况。但部分事业单位在现实经营的过程中,因为财政税收的相关工作人员对税收问题了解得不够充分,相关工作人员在税收的流程中不具有标准性和规范性,在对税务的报表制定时容易发生错报或是漏报的现象,这种现象对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产生严重影响,致使财政税收的效率比较低。

(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较差

在事业单位进行运营过程中,财政税收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能有效提高财政税收管理工作水平的主要因素是相关工作人员是否具有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的素养,因此在进行财政税收的工作中,必须确保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使相关工作人员能较好适应相关工作。但对事业单位中财政税收进行调查分析时能发现,因为事业单位中对财政税收没有予以重视,财政税收工作的相关人员自身的专业水平还需要提升,多数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还比较差,单位也没有对相关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以此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相关工作人员不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并且实践的经验也比较少。事业单位也没有制定相关考核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工作态度比较差,责任心较差,致使相关工作人员不能勤勤恳恳地完成工作,工作的积极性也不足,导致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专业性较差。

(五)相关考核的机制不够完备

考核机制的不完备是目前事业单位进行财政税收工作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就当前情况能看出,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对服务系统的软件硬件配置予以重视,对于人为责任的明确以及绩效考核没有给予重视。财政税收的相关部门一般只有在每年的年末进行满意度调查,致使存在彻底性以及全面性较差的问题。该问题致使事业单位内部财政税收的相关数据信息具有滞后性,使纳税人不能及时地获取最新的消息,导致缴纳税款存在延误的情况。

三、事业单位内部财政税收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财政税收的监督体系

健全的监督机制是保证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的相关工作质量得到有效提高的重要基础,事业单位在进行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对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予以重视,还要做好事业单位外部的管理工作。因此要求事业单位在推进单位内部的监督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严格依据相关税收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设立专业的财政税收的审查机构,负责财政税收监督管理工作,保证财政税收的相关监管工作得到有效落实。事业单位还要对单位内部不同部门间具有的制约效应予以重视,提升财政税收的监督管理的效能。例如,事业单位中的相关财政部门在进行预算的编制工作过程中,需要将预算编制的结果有效反馈至事业单位中的各个部门,有利于不同部门之间能及时对预算编制的方案进行审核和复查,避免预算编制工作的过程中产生误差,从而对财政税收的管理工作产生影响。另外,事业单位需要发挥出自身具有的主导作用,增强财务部门监督和检查相关工作的力度,构建健全的财政税收内容的公开制度,方便公众在对税收工作监督时,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完备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的相关制度,提升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的监管水平。

(二)对财政税收的预算进行准确编制

提高事业单位内财政税收工作的质量,必须解决税收预算的问题。部分事业单位税收编制预算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多数单位为了获取财政补贴,会在税收预算编制时做假账。为此,事业单位必须对预算编制的工作开展细化管理,制定出更加合理的编制流程,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以及完备性,确保预算编制的所有环节能符合预期工作的效果。在进行财政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内部的相关部门必须协调配合,提高预算编制的流畅性,确保各个部门都能有效参与,提高预算工作覆盖的范围,增强财政预算编制的精准性。另外,事业单位必须将预算编制的相关工作内容进行有效划分,对不同环节设立不同目标。在完成阶段性的工作过程中,由相关部门对要求进行替换,确保预算金额的准确性。还要在预算金额变动的幅度比较大时,及时向上级的管理机构申请,由上级的相关部门作出决策,防止因为预算金额变化较大对整体财政税收预算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三)对纳税的流程进行规范

事业单位在运转的过程中,需要对纳税流程的规范性予以重视。(1)定期开展财务相关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推动财务相关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要求相关财务人员能对自身具有的税收知识及时更新,对应税务以及非应税的业务进行科学区分,保证事业单位的税收缴纳工作的有效进行。(2)加强事业单位税收工作人员的税法理念,通过网络系统对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的数据信息进行更新,才能在确保财政税收数据信息透明度以及准确性的基础上,为事业单位内部后续的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支持。

(四)明确财政税收人员的职责分工

事业单位在进行财政税收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依据财政税收工作具有的特征和要求,明确事业单位中不同部门在进行财政税收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主要职责,还要构建完备的财政税收管理的工作制度,才能有效确保事业单位内部财政税收管理的相关工作能高效进行。另外事业单位需要将内部各个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薪资和责任的执行情况以及绩效相结合,依据不同部门工作人员工作完成的现实情况,对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进行有效调动,提升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效率。

(五)不断完善财政税务的绩效考核

就当前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来说,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制定出完备合理的税收工作程序,所有税收工作必须依据相关规章制度以及规则进行,推动财政税收工作的效率。在财政税收的具体过程中,能将事业单位内相关工作人员的薪酬和相关责任进行挂钩,对于税收工作完成较好的工作人员予以奖励,对绩效比较差的工作人员,必须采取一定的惩处措施。比如,在建立事业单位的薪资制度方面,采用基本工资加绩效和相应激励措施进行结合的方式,能有效激发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工作的效率。

结语

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财政税收在确保财政收入上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推动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事业单位在该过程中必须对自身的问题予以重视,对国家在财政以及税收方面的相关制度与法律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在现实工作的过程中予以落实。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确保纳税时具有足额的税款,严格禁止发生偷税和漏税等一些问题,对于偷税和漏税的现象严厉处置,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高建丽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