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浅谈三段式生态鸡养殖模式

时间:2023-03-02 15:38:18
摘要:“三段式”生态鸡养殖模式通过不同养殖主体各负其责、优势互补,鸡群的成活率更高、整齐度更好,尤其适用于缺乏技术力量的中小型生态鸡养殖场(户)。
关键词: 浅谈 三段式 生态鸡 养殖 模式

浅谈三段式生态鸡养殖模式

贵州省在进行生态鸡养殖过程中,进行了多种模式的有益探索,使用较多的是“两段式”饲养管理模式,即从种鸡场购买出壳鸡苗进行育雏,育雏结束后将脱温鸡提供给养殖户直接进行生态放养。部分缺乏养殖经验又无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的养殖场采用这种模式会出现一定损失。经过调研分析,主要是由于放养时间过早,鸡群体质较弱,对外界适应力差,抗病力低等原因导致死亡率高、整齐度差等问题。为此,贵州省纳雍县、锦屏县等地区探索了“三段式”饲养管理模式,经实践证明养殖效果明显,成活率及整齐度等方面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本文以贵州地方品种生态肉鸡饲养管理为例,将“三段式”饲养管理模式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1“三段式”模式的生产类型

“三段式”生态鸡养殖模式主要有“一条龙”和“异地分段”2种方式,不同的生态鸡养殖场适用不同的方式。

1.1“一条龙”养殖模式

此种方式是鸡苗育雏(0~36日龄)、脱温鸡养殖(36~70日龄)、生态鸡放养(70日龄至出栏)3个阶段均在同一养殖场进行。要求养殖场具有各个阶段饲养管理所需要的设施设备,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力量,包括畜牧技术员及兽医防疫员。一些中、大型养殖场可选择此种方式。

1.2“异地分段”养殖模式

此种方式是鸡苗育雏、脱温鸡养殖、生态鸡放养3个阶段在不同场地或单位进行,各负其责,各施所长。有的是将鸡苗育雏、脱温鸡养殖在同一地点进行,当鸡达到70日龄时,将鸡群转移至另一地点进行放养。有的则是将3个阶段的鸡群分别在3个不同的地点或单位进行饲养管理,即鸡苗育雏在育雏场进行,育雏阶段完成后,鸡群转入脱温鸡饲养场,当鸡达到70日龄时再转入放养场按生态鸡养殖法进行养殖。这种方式是将技术与设施设备要求较高的育雏与脱温鸡饲养管理阶段由较专业的单位负责,而生态鸡养殖场只负责第3阶段的饲养管理,成功率大大提高,适用于缺乏技术人员与技术力量的养殖场。

2放养前的饲养管理

放养前的饲养管理包括育雏阶段与脱温后60~70日龄期间鸡群的饲养管理。

2.1温度、湿度、光照

育雏期间,雏鸡对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要求十分严格,必须尽量满足,否则会导致死亡率或弱雏率较高的情况。雏鸡对温度、湿度的要求见表1。在光照要求方面,本地土鸡品种一般第1周龄内需较强光照,以后可逐渐减少光照强度与光照时间。生产实践中,可在鸡舍内悬挂白炽灯提供光照,灯高2m,灯距3m,1周龄内每10m2圈舍面积安装45~60W白炽灯泡1只,2~4周龄换成25W灯泡,5周龄起换成15W灯泡[1]。育雏36日龄后温度要求不低于18℃,湿度保持50%~55%,光照满足鸡群正常采食及工作人员正常操作即可[2]。

2.2饲养密度

适当的饲养密度可提高圈舍的利用效率,同时有利于鸡群健康生长发育。饲养密度过大会导致舍内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增加,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同时鸡群活动受限,容易发生互啄、抢食、踩伤、采食不均而影响鸡群的整齐度。饲养密度过小则会造成鸡舍利用率低,饲养成本增加。适宜养殖密度:立体育雏为1~2周龄60羽/m2,3~4周龄40羽/m2,5~6周龄30羽/m2;平面育雏为1~2周龄30羽/m2,3~4周龄25羽/m2,5~6周龄20羽/m2[3]。育雏结束后,网上平养为10~12羽/m2,地面平养为8~10羽/m2。

2.3饮水与饲喂

雏鸡入舍后,在12~24小时内必须饮水,初次开饮时用凉开水加入5%葡萄糖。水质要求新鲜、清洁,自由饮水。雏鸡开饮后2~3小时可进行开食,时间一般在白天。为便于雏鸡采食,可把饲料撒在开食盘或干净塑料布上,每天饲喂5~6次,从早晨6:00开始,每隔3~4小时饲喂1次[4]。雏鸡饲料最好采购专用雏鸡全价饲料,能较好地满足雏鸡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2.4免疫

养殖场必须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育雏期间重点是进行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病、鸡痘等疫病的免疫[5]。生态肉鸡的参考免疫程序。

2.5通风换气

做好舍内通风换气,及时排出有毒有害气体,为鸡群提供新鲜空气,并通过通风换气调节鸡舍内的温度、湿度,促进鸡群生长发育、减少疾病发生。圈舍设计与建设时应将通风换气作为1项重要内容考虑,可根据实际情况安装房顶自动换气系统、可调控式窗(帘)、换气风机及负压机等实现通风换气要求。通风机械选用根据鸡舍的容积确定,使舍内达到以下标准为宜:氧气含量≥19.6%,氨气浓度<15mg/kg,二氧化碳浓度<3000mg/kg,一氧化碳浓度<10mg/kg。封闭式鸡舍每小时通风换气约7次,每次1~2min。也可根据安装的风机情况计算通风换气次数:n=N×Q÷V[n为换气次数(次/h),N为风机数量(台),Q为所选风机型号的单台风量(m3/h),V为鸡舍容积(m3)]。

3放养阶段的饲养管理

3.1放养训练

当雏鸡在圈舍内养殖到60~70日龄时,即可将鸡群转入第3阶段的饲养管理,即生态放养。生态放养选择在生态良好的林地、草地等野外进行,适宜海拔高度100~800m,温度12~28℃,相对湿度75%~90%。生态放养前要进行适当放养训练,选择在外界气温15~25℃时进行,放养地应在离圈舍较近的地方(不可过远),地势较平缓,坡度不可过陡,草丛不可过高或过密。放养前3~5天,每天训练2~4小时,以后逐渐延长放养时间[6]。鸡群的放养训练及管理应确定专人负责,并固定放牧的习惯信号。一般情况下训练4~5天即可进入正常的生态放养[7]。

3.2补饲

生态养鸡主要是通过放牧饲养增加鸡的运动量以提高抗病力及肉品质,同时通过采食放牧地的草、叶、虫等降低饲养成本,但仅靠放牧满足不了鸡的营养需要,应补饲一定的精饲料。补饲精饲料一般每天2次,早、晚各1次,补饲量根据季节、放牧地情况进行调整[8]。开始每天补饲100g/羽左右,之后随着日龄的增长适当增加补饲量,增加量按每增加1天增补5g/羽左右。补饲的精饲料可自行配制,也可购买全价饲料,要求能满足鸡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代谢能应达到12.3~12.55MJ,粗蛋白19%,蛋白能量比15g/MJ,钙0.9%~1.1%,总磷0.65%~0.75%[9]。

3.3疫病防控

生态养殖阶段要高度重视疫病防控,一是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二是遵循“以防为主,管防结合”的原则[10],三是做好牧场进出口、圈舍、用具、人员的消毒管理,四是加强疫病监测。林下生态放养鸡需要重点防控以下几种疫病:病毒性疾病,如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支(喉)气管炎、鸡痘;细菌性疾病,如沙门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寄生虫病,如球虫病、线虫病、绦虫病[11]。

3.4敌害防控

生态养殖阶段由于鸡群在舍外活动,极容易受到外界敌害的侵袭,特别是老鹰与黄鼠狼对鸡群的危害很大。可安排专人看护,发现老鹰及时驱离,也可制作假人迷惑老鹰;对黄鼠狼可通过在鸡群中加养几只鹅进行防范。另外,为了防止鸡群外逃及阻止其他无关人员或动物进入放牧地,周边要设置围栏,最好选择硬网围栏,高度2.5m左右,网孔大小以鸡不能外逃和其他捕食动物不能进入为宜[7]。

4小结

“三段式”生态鸡养殖模式通过不同养殖主体各负其责、优势互补,鸡群的成活率更高、整齐度更好,尤其适用于缺乏技术力量的中小型生态鸡养殖场(户)。

参考文献

[1]郭太雷,张习超,毛元群.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J].贵州畜牧兽医,2021,45(6):26-29.

[2]吴娜.雏鸡饲养管理初探[J].畜禽业,2022,33(2):73-74.

[3]冉刚忠.农村散养雏鸡的饲养管理[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1(8):197.

[4]李庆林.雏鸡的饲养管理.养禽与禽病防治[J],2021(2):25-27.

[5]侯战林.南山放养虫草鸡免疫技术及免疫程序[J].畜牧兽医杂志,2011,30(1):106-107.

[6]李健伟,唐明艳,欧仁,等.生态养鸡饲养管理技术[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16):31-32.

[7]钟孟淮,廖飞.生态鸡养殖的生态要求及养殖关键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0):68-69,78.

[8]吴进军.放养鸡高效养殖技术[J].当代畜牧,2016(33):1-2.

[9]向朝阳.农业技术指导员(畜牧业):第1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10]邓庆生.生态鸡林下养殖技术手册:第1版[M].贵阳:贵州出版集团,贵州教育出版社,2019.

[11]杨峰.林下放养生态鸡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控[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1(3):187-188.

作者:钟孟淮 马帅 刘顺容 吴松成 单位:贵州农业职业学院 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