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商务英语大学论文8篇

时间:2022-03-22 21:25:26

商务英语大学论文

商务英语大学论文篇1

1.论商务英语的“双轨”发展模式

2.我国商务英语研究十年现状分析(2002-2011)  

3.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国外商务英语研究进展考察(2002—2012) 

4.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学理依据

5.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点解读 

6.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模式调查与启示

7.基于语料库的商务英语语域特征多维分析

8.商务英语写作多模态设计的实证研究

9.学生感知需求的调查分析:商务英语专业课程重构设想

10.跨学科构建商务英语理论体系的共同核心——基于北美商务沟通和欧洲商务语篇的跨学科设想

11.商务英语词汇:描述、认定与教学——基于《财富》商务英语词表的数据分析

12.中国商务英语研究:现状与趋势 

13.商务英语学科建设中的教师能力要素研究

14.构建商务英语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框架

15.跨文化商务交际学对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启示

16.论“商务英语专业国家标准”的学科理论基础

17.论商务英语翻译的4Es标准

18.商务英语电子邮件体裁分析 

19.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学理依据:研究目标、主题与本体

20.语言经济学视角下商务英语的生态位思考

21.商务英语函电的文体特征

22.商务英语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研究 

23.新世纪十年来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回顾与前瞻

24.商务英语文体特点和英语商务报告写作

25.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运用 

26.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理论脉络、特色与实效分析 

27.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高校商务英语课程建设 

28.论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核心任务的实现

29.“商务英语”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30.高等学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定位

31.探析商务英语特点及其翻译原则 

32.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 

33.商务英语信函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 

34.商务英语教师专业素质与教师发展——基于ESP需求理论分析

35.析几种商务英语翻译教材及其译例 

36.基于隐喻使用的《商务英语综合教程》评估 

37.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8.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实施建议 

39.商务英语:历史、现状与未来 

40.国内商务英语教材编写和出版的现状与分析

41.基于网络连接主义的商务英语教学设计及评估

42.论商务英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

43.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以西华师范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44.ESP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 

45.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 

46.商务英语词汇名化的语料库考察及批评分析

47.大学商务英语课程目标及教学原则

4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语教学

49.商务英语语言特点与翻译信息对等

50.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ESP需求分析视角  

51.商务英语的界定

52.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若干方向的商务内涵建设构想

53.商务英语谈判:国际研究现状分析及拓展(2004—2013) 

54.论商务英语二级学科的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55.谈如何加强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建设 

56.基于国际商务沟通的商务英语理论体系 

57.国内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论综述 

58.商务英语语言特点研究——兼谈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

59.商务英语信函的文体特征分析 

60.商务英语学:学科概念与学科属性

61.《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地方性解读:国标与校标的对照

62.商务英语专业有效实施商务课程全英教学的策略刍议 

63.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64.商务英语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65.商务英语专业词汇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

66.关于编制商务英语立体教材的探讨 

67.国际商务英语语言特点研究  

68.从目前的研究看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构建 

69.教师发展“大师复盘模式”:以商务英语教师发展为例——顾曰国和Evan Frendo访谈录

70.浅谈商务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71.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翻译  

72.基于语料库的商务英语与普通英语的词汇比较研究 

73.英语专业设立商务英语课程的需求分析 

74.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架构思考 

75.中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教学法”的应用

76.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语篇连贯研究与教学

77.商务英语翻译原则探讨 

78.浅谈商务英语信函写作原则——“4C”原则在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的运用

79.商务英语中的文化因素及其翻译策略 

80.CBI教学理念融入商务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81.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体验式商务英语教学探索——以《商务英语》课为例 

82.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以合作项目中的商务英语教学为例 

83.我国商务英语专业教育的起源、现状和发展趋势 

84.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实训教学的改革思路 

85.中西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英文) 

86.商务英语用语特点浅析

87.商务英语中的翻译策略 

88.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 

89.浅议商务英语口语课中交际活动的设计

90.二语习得理论视角下的教师发展性学生学业评价行为影响因素探究——大学商务英语课程实证研究

91.合作原则在商务英语函电中运用

92.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原则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考量

93.交际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94.商务英语词汇特征分析及翻译刍议  

95.河北省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研究

96.商务英语教学中英语知识与商务知识的关系 

97.论国际商务英语学科的定位  

98.论商务英语谈判中商务文化意识的体现  

99.高校机辅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系统的研发 

100.商务英语理据和课程设计原则  

101.商务英语的汉译原则 

102.商务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03.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典使用调查研究  

104.商务英语翻译与文化信息等值研究  

105.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翻译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 

106.试论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  

107.探究中职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模式

108.学科创新与商务英语的复合型特点研究 

109.高职高专商务英语项目教学法之我见 

110.商务英语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技巧 

111.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112.从商务英语到英语商务——培养英语复合型人才的一种模式 

113.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之探索与实践 

11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语学习

115.广西商务英语人才专业能力需求调查与分析 

116.论商务英语词汇学 

117.商务英语词汇特征及翻译策略  

118.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 

119.对大学本科商务英语课程的比较研究

120.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商务英语翻译研究 

121.探析商务英语翻译中东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

122.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综述 

123.中西文化差异与商务英语教学

124.商务英语词汇的特点及翻译 

125.商务英语语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126.论大学商务英语教学课程战略理念与模式构建 

127.商务英语研究的功能语言学探索 

128.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现状调查——以成都纺织高专为例

129.论商务英语翻译策略中的文化差异因素 

130.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131.商务英语综合能力评价研究

132.商务英语教学视角下跨文化意识培养模式研究

133.论商务英语对汉语的影响

134.论基于商务内容的语言教学——兼论商务英语学科定位

商务英语大学论文篇2

关键词: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架构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独立的学科理论系统,商务英语也不例外。要将商务英语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立起来,我们必须重视其理论体系的建设。本文旨在提出的一点浅见,以飨读者。

一、建立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架构的价值意义

一门学科是否具有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是该学科能否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并不断发展和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换言之,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是一门学科建立的重要标志,其原因是:我们所研究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属性和关系,这些属性和关系都是相互联系的,它们组合成一个统一体,反映在理论上,通常就是由许多相互关系着的概念、范畴所构成的一个体系。探讨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架构具有至少有以下几种价值:

(1)学术价值:探讨学科理论体系架构本身是学术研究活动,对于商务英语这样没有建立其理论体系架构的交叉性学科,对它的探讨研究可以为其理论体系架构提供一种思路,对其他研究者在探讨学科建立时有参考价值。

(2)理论价值:对商务英语学科中学者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做进一步探讨,对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重新提出,不断深化这些问题;此外,可以提出新的问题,引起思考或争议,以此促进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对整个商务英语学科来说,一系列课题的研究,充满着理论的张力,对于增加学科的理论厚度,建立和完善学科的理论体系架构有很大价值。

(3)应用价值:商务英语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对商务英语教学的指导。商务英语的主体行为应该是理性的、有选择的,这种理性和选择基于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认同,最终指导商务英语实践活动,因为一门学科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否充分反映和指导现实问题。

二、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架构的层次

要想建立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架构,务必在遵循教育的规律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商务英语的专业性特点,才能科学建立其理论体系。商务英语学科的体系架构可以分为以下4个层次:

(1)、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核心。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核心是商务英语学科的基本概念,由一组最关键的核心概念组成,这些概念可能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完善,但是它们是存在的,比如商务英语定义、商务英语的基本问题、商务英语的逻辑起点、商务英语文体论、普通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商务英语翻译学、大商务等概念。要理解商务英语,必须借助于这些概念,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所有其他组成部分都是通过这些概念来表现并且由此而展开的。(2)、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四大支柱,即: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基本假设、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这四大支柱与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核心概念一起演绎出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这一层次是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基本内涵。

三、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

商务英语的理论体系应该包括学科基础理论、学科应用理论和学科支撑理论这几个部分。任何一门科学皆有其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因而,学科的构建便包含其理论和应用两个内容。由此可知,商务英语学科亦包括学科基础理论和学科应用理论。此外,由于商务英语是交叉性学科,它还涉及许多相关学科。这些相关学科可以作为商务英语学科的支撑理论。

1、商务英语学科的基础理论

商务英语学科与其他一些学科,如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国际商务学、跨文化交际学、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融会贯通。这些学科有的已成体系,有的未成体系。但是,这并不影响商务英语学科和他们的交叉融合。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得出商务英语学科本体理论的核心理论、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商务英语学科本体理论的核心理论同时也可以被视作基础理论。

2、商务英语学科的应用理论

由于商务英语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商务英语教学,因而研究商务英语势必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各有关因素进行研究。语言教学理论是一种应用理论,语言教学理论的直接研究对象是语言教学本身。所以,语言教学理论自然而然就成为商务英语学科的应用理论。语言教学理论覆盖的研究范围有:

(1)教学的性质和特点;(2)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3)与教学有关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4)揭示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并根据该规律提出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3、商务英语学科的支撑理论

如果说商务英语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构成了商务英语学科的基本框架,那么,商务英语学科的支撑理论为该框架注入了有机的活力,为商务英语学科的稳固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支撑理论对商务英语学科起到渗透、复合和支撑的作用。

学科一般都涉及利用相关学科的理论,商务英语学科也是如此。商务英语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其学科理论的多元性。它吸收了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国际商务学等学科的理论,正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备受学术界和国际商务界的关注。

根据商务英语的交叉特点,我们认为以下学科理论可以作为商务英语学科的支撑理论:

(1)语言学;(2)教育学;(3)国际商务学;(4)二语习得理论;(5)心理学;(6)经济学;(7)跨文化交际学;(8)文化学;(9)社会学;(10)哲学;(11)现代教育技术。

四、结语

完善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会进一步从根源上推动商务英语科学的发展,进一步为建立独立的商务英语添砖加瓦,为此,不断在这方面孜孜不倦的探索是有建设性意义的。本文挂一漏万,还请同仁们指正。

参考文献:

[1]陈准民等.论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06(5).

商务英语大学论文篇3

关键词: 翻译理论;功能目的论;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1翻译理论与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关系

翻译理论是基于翻译的规律和性质,从大批杰出的翻译作品中由翻译研究者总结得出的总结翻译本质和原则的理论和方法。商务英语翻译所适用的理论为商务英语翻译的基本理论,其中包括了和商务英语翻译相关的一系列原理和方法。所以,商务英语翻译课堂可以将翻译理论作为一个指导的方向,用该理论来启蒙并提高他们对商务英语翻译的认识,通过向他们讲述商务英语翻译活动的本质来加深他们对其的理解,同时以此引导他们学会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翻译成策略并掌握一定的翻译方法,从课本的理论中寻找适合自身的又实用性的翻译技巧。当然,运用翻译理论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学生能将理论实践到日常的商务英语翻译活动中,可以翻译各种类型的商务英语文本,利用现有的资源提升知识水平并培养良好的价值观。

2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与改善方法

2.1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商务英语是一门还在不停发展和进步的以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目的的学科,而商务英语的翻译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由于商务英语具有专业性、商业性等的特点,因此翻译者自身的文化基础、语言能力、文化交流意识和一定的价值观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商务英语的沟通效果以及商务英语的翻译质量。商务英语的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两种语言的转换,也不是只依靠翻译的规则就能译出优秀的作品,这对译者自身是有一定要求的。

2.2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改善的方法

商务英语基于商务和语言两方面的专业用途的英语,将现代英语的功能与商务专业的交流结合在一起。相较于普通的英语,商务英语与其功能目的等方面有差异外,在词语用法、语法、篇章上与普通英语也有差别。同时,由于商务活动有很强的目的性,因此商务英语的交际目的十分明确。考虑商务英语的各项特点,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时要多角度思考,保证翻译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3功能目的论对当前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功能目的理论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理论指导方案,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翻译教学:实务与翻译》一书就是初步将功能目的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并将其作为重要的依据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

商务英语翻译的语用特征、文本类型和译文的用处决定着教学的内容侧重和方法的选择以及译文质量的评价准则,这也是为高校的商务英语的翻译教学确定了教学方向。

3.1以功能目的论为指导,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所有的理都是为实践服务的,翻译理论也不例外。功能目的论指出,翻译后文本的质量评价不再是由教师的主管意见决定,正如“诗无达诂,译无定本”这句话,翻译其实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它的质量是取决于译文的可用性和实用性。因此,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要立足于关注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学习过程,还要注意学生们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养成。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商务英语翻译不仅只用于商务和语言的交流,还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别。某种程度来说,商务交流是基于特定的语言进行的一种跨文化的沟通,一旦缺乏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整个交流活动是很难进行下去的,这也是预期目的无法实现。

3.2转换翻译教学模式,注重信息和交际的目的性和实用性

商务英语需要翻译的文本大都是信息型、呼唤型、表达型的文章,翻译时要求做到准确的将信息再现并保留其功能性和交际性。因此,一定要联系实际的翻译工作需要来进行翻译语言技巧的翻译强化,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考虑到商务英语应用的实际情况,因此,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有关技巧和理论的学习与实践必须要注重翻译的信息和交流功能。作为翻译理论的直接展现形式,翻译的技巧性需要在翻译的文本中直接表现出来。在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中,要将信息型的文本翻译作为终极目标,突出商务英语翻译的功能和交流性。实用性教学方式是现今贴合实际情况的新型教学方式,商务英语翻译实用性教学结合了翻译的实用性特点,把语言的技能和专业的商务知识融合到一起。功能目的理论可以直接全面的引导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具体可以表现在教学定位、目标确立、教学内容、翻译技乔、模式转换等方面。商务英语的翻译教学要将学习者作为主题,将社会需求作为终极任务,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翻译技巧并弥补他们的不足,帮助学生把握文本信息并进行翻译重现,体现出商务文本的作用。我国当前的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一定要紧跟时代需要,将功能目的论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在实际中遇到问题才能灵活应对。

4结语

商务英语的教学过程本就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紧密配合,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再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去,其中也是考察了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新时期下,为满足商务英语翻译的需求,翻译的教学必须要加入功能目的,将原始材料作为源文本,面对不同类型的商务文本要用多元化的翻译标准。此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还要注重学生们跨文化交流的意识,要提升他们的翻译技能和自身素质,培养出高品质高水准的优秀商务英语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博宇.浅谈互文性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2,(8):59-60.

[2] 李辉.对任务驱动下的翻译教学"5A"模式应用的思考――以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1(4):35-36.

商务英语大学论文篇4

关键词:商务英语;学科定位;交叉学科

加入WTO以后,企业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并拥有了自营进出口权,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不断上升,但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是不仅要有良好的英语功底,还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这些要求对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来说又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回顾,对目前存在争议较大的焦点问题,结合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商务英语培训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笔者对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理解。

一、商务英语理论与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

商务英语在我国高校已经有20多年的办学历程,我国商务英语学科体系已基本形成。然而,就商务英语学科定位问题仍然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说法。学术界讨论大致如下:

第一种认为所有在对外贸易中应用的英语都可以称为商务英语。80年代以前,商务英语一直被称为外贸英语或外经贸英语,这也是传统意义上人们对商务英语学科的理解和定位。

第二种认为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的一个分支。专门用途英语犹如一颗有很多分支的参天大树,商务英语只是其中茂盛的一个分支(参见专门用途英语树型结构图)。所谓专门用途英语就是与特定目的或专业相关联的英语。根据Tom Hutchinson 和Alan Waters 的观点,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三个分支之一,其中商务英语又可以分为商贸学术英语和商贸职业英语。

第三种认为商务英语是属于在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研究英语在国际商务中应用。因此,商务英语是语言学与管理学、经济学交叉学习应用的一种学科。

第四种认为商务英语是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为理论指导,涉及多门类、跨学科的交叉性综合体,是英语的一种重要功能变体,也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内容除语言文学外,还涉及文化、经济、贸易和法律等诸多学科的一门应用性的边缘交叉学科。

第五种认为它是国际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归类:既可以把它列在一级学科经济学门下,按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国际商务―国际商务英语顺序把它列为其中的三级或四级学科;又可以把它列在一级学科语言学门下,按语言学-英语语言学-专门用途英语-商务英语顺序把它列为其中的三级或四级学科。

从以上对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几种主要观点可以看出商务英语的研究范围和方法在发生着不断变化,各种观点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商务英语的不同理解。笔者认为,第四种和第五种观点是最新的观点,也是较为确切的定位和描述。第四种观点认为商务英语是在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研究英语在国际商务中的应用,那么商务英语的最终落脚点还是语言学,它只不过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第五种观点认为既可以把它列在一级学科“经济学”门下,也可以把它列在一级学科“语言学”门下,那么商务英语就是分属两种学科的混合体。但问题主要在于既然商务英语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以英语为载体,以经济、管理类的跨学科的基本知识为内容,那么如果仅仅用英语语言学、英语应用语言学作为其理论基础或仅仅用经济学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都无法体现出商务英语作为涉及多门类、跨学科的交叉性综合体的特点和学科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所以笔者建议将商务英语学科定位在:商务英语学科是英语语言学和经济类学科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是二者相互交叉和融合的一门新兴学科;英语语言学、英语应用语言学和经济、管理类学科的有关理论都应该是该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

它是英语的一种重要功能变体,也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语言是依托,基本商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目标,即商务英语是提供一种具有比较完整、具有整体性的商务知识的语言学习过程,并不仅仅限于英语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和学习,也不仅仅限于经济类商务知识的学习。商务英语是一种独立的语言门类,有着丰富的内涵,也是一个广泛的领域,整个商务英语教育活动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有机的整体。这样就赋予了商务英语更加宽广的学科定位与内涵。

二、商务英语的培养目标与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

商务英语学科从一开始就承担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任务,其目的是培养能够在国际商务领域和活动中具有行为能力的专业人才。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就必须切合培养目标的需要。

把商务英语教学与英语讲授的商务课程教学相结合是一种旨在培养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的教学模式。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有三个理由:培养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必须将英语语言教学与商务教学相结合;英语教学的主要宗旨是帮助学习者掌握一门从事专业的交际工具,而不是语言学研究;英语商务教学是商务英语教学的发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国际商务英语专业一直在尝试如下教学模式培养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如图2)

笔者比较认同广外的培养模式,上述商务英语的教学模式比较符合现实的实际需要,也是培养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方法,片面的强调英语或商务都很难达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商务英语不完全是语言方面的应用,还有商务知识方面的具体应用,只有Business English and business in English 相结合才能较好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从培养目标这个角度来讲,将商务英语学科定位为经济学和语言学的交叉学科较为科学,是一门独立的新学科。

三、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与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

由于各高校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内涵和支撑理论认识和理解不同,对于商务英语的学科建设和归类、课程设置等方面也就不同。目前,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认为大体可分为具有代表性的两大流派:第一种认为商务英语属于经济学的范畴,是应用经济学的一种,其中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为代表;第二种认为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归属于英语语言学,其中以对外经贸大学为代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下设主要专业方向有英语(国际商务管理)、英语(国际贸易)、英语(国际金融)、英语(国际经济法)、国际商务管理(全英)等,并且所有专业的核心课程都包括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础课程。而在基础上将商务英语专业进一步细化为针对性更强的分支,例如贸易、金融、法律等。从课程设置的思路来看,商务英语侧重与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因此,是以经济学科的理论为理论基础,学习和研究特定商务环境之下的英语语言应用。对外经贸大学的核心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旨在通过商务类核心课程的框架性介绍,给学生一种“见木又见林”整体观,即通过商务英语语言本身的学习来对相关的基本商务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从宏观上把握商务知识,将商务英语看作是一个具有商务背景的语言学习过程,因此,英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就成为其理论指导。

从目前商务英语的核心课程设置情况可以反映出,商务英语的学科建设出现了从原来的单一国际贸易专业课程逐渐向与经济学、工商管理类基础课程相结合的趋势,而且后者的比重愈来愈大。商务英语已经超出了单纯英语应用语言学的范畴,经济管理类课程比重的增加也要求把相关的指导理论导入到学科建设的过程中来。这就要求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和发展应该从英语应用语言学和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一种更加开放、严谨的教学目标,从而进行相应的学科建设思路的转变。

四、商务英语培训与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

记者:瑞来英语的商务英语课程主要涵盖哪些内容?Miller:从课程内容上讲,瑞来英语的商务英语课程主要包括从初级到精通逐级上升的9个级别的课程,并且会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对商务英语的需求采取个性化的授课模式,我们不得不承认商务英语只是职业英语的一种。职业英语可以说是具有很强专业性的行业英语,比如旅游英语、法律英语、医用英语。但他们共同点在于都有英语的基本语言基础。实用性是商务英语最大的特点。许多外企需要员工具有更加专业性的英语能力――“职业英语”。

商务英语培训可以一定程度反映社会和市场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标准,从上述记者对商务英语培训的采访记录我们可以看出,商务英语是一种职业英语,同时还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的行业英语,不仅要求学习者要具备基本语言基础,还要具备专业知识。商务英语培训班会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对商务英语的需求采取个性化的授课模式,所以对于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来讲,就有必要根据商务的具体行业领域,确定一个专业方向,以便使培养目标更明确,更有针对性。学生不仅学习商务英语专业的公共课程,还学习了专业方向课程,这样即使学生具备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基本素质,还使学生将来就业时增强了适应性。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商务英语学科定位既离不开语言学也离不开经济学,应该是二者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五、结论

商务英语学科定位应是经济学和语言学的交叉学科,那么笔者建议商务英语专业划分具体的方向,例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做法。对于职业类和专科层次学校的商务英语课程,建议采用商务英语最初的学科定位――定位在外贸英语较好,主要是语言技能加上一般的商务背景知识,着重培养学生在一般商务环境中使用语言的能力,专业性不强。因为学生的基础差,培养的时间也较短,很难系统地学好英语和商务两方面知识,该层次的学生只要能够总体上对英语和商务有一定认识就可以了。

我们还应该将商务英语与用英语讲授经贸业务课区别开来。为了加快引进国外经贸课程,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许多高校采用国外经贸课程的原版教材,还有些高校组织学生学习原版国际经贸公约、惯例等。这类教学,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也从中学到一些商务英语。但是学习原版教材、读物并不能完全代替商务英语教学。商务英语既然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它就从属于英语语言,商务英语教学还必须包括语言能力的训练。如果学习原版教材、读物可以代替商务英语教学,那么在全部使用英语原版教材的英语国家就没有必要教授商务英语了。事实上,在英语国家开设许多教授商务英语的语言学校,据《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 》的作者Mark Ellis 和Christine Johnson说,仅英国就有这类学校一百多所。

笔者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关注商务英语学科定位问题的研究,让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学科建设、师资培养等一系列问题早日规范,发展得更好、更快,从而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咸修斌,唐文龙. 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新思考[J].高教探索,2005,(2)60-61.

[2]孙湘生,龚艳霞. 论国际商务英语学科的定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2)90.

商务英语大学论文篇5

[关键词]交流需求分析;跨文化;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2-0123-03

doi:10. 3969/j. issn.1671-5918. 2015. 02-062

[本刊网址]http://

一、引言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和商务活动的广泛展开,社会对能够从事国际经济贸易或其他涉外商务活动的,既精通英语又具有相关商务知识和基本跨文化沟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为了适应这一需求变化,我国已有多所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或商务英语方向。2007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随后又批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设商务英语研究硕士点。截至2012年5月,全国共有62所高校开设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并于2012年正式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从目前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情况来看,由于各校的教育资源、办学经历等不同,其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情况,教学模式等差异甚大。商务英语专业不是简单的“商务+英语”,而是要以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开阔的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的,能满足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为目标,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来设置课程体系。随着商务英语专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何优化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使英语、商务、沟通和文化等不同类课程有效结合,实现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的适当调整,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因此,本文试图探讨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优化设置的理论基础,分析交流需求分析和跨文化两种理论对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优化的指导作用。

二、专业用途英语视角下的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的概念源于国外,主要被认为是一种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属于应用语言学的范畴。英国语言学家Halliday认为,ESP并非是一种特别的语言形式,而是一种现代英语的功能变体,是专门供特定的社会文化群体所使用的一种语言范围。它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英语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Kennedy和Bolitho根据学习者的最终语言所用目的和语言环境的不同,把ESP分为学术用途英语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和职业用途英语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EAP的教学对象往往是教育机构中需要使用英语进行学习的学生;EOP所针对的则是在工作领域需要使用相关英语的学习者。在某种意义上,EOP涵盖了所有与工作相关的英语。他们还指出EOP的课程设置应该满足学习者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需求。商务英语归为EOP。

与国外学者不同的是,我国的商务英语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培养从事国际商务所需的商务英语人才而引入的,王兴孙认为“商务英语实际上就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也就是已在从事或将要从事商务行业的专业人才所学习或应用的专门用途英语。”孙湘生,龚艳霞认为国际商务英语是“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理论为指导,涉及多门类、跨学科的交叉性综合体,是英语的一种重要功能变体,亦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内容除语言文学外,还涉及文化、经济、贸易和法律等诸多学科的一门应用性的边缘交叉学科”。

由此可见,在中西方不同的研究背景下,虽然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商务英语的界定众说纷纭,但把商务英语看做专门用途英语( ESP)的一个分支是学界的普遍共识。因此,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优化的研究可以在ESP的理论框架下完成。

三、交流需求分析的理论基础

需求分析源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课程开发理念,是用来设计工业培训的一种分析工具,指通过就内省、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研究需求的技术和方法。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需求分析做出了详尽的论证,有的需求分析模型侧重于目标情境分析,有的侧重现状情景分析,有的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需求分析。其中,Munby和Boswood等学者提出的需求分析模型则强调了交流在需求分析中的重要性。

Munby认为对以语言为中心的教学进行分析意义不大,他提出了交际能力需求模式( Communicative Need Processor,CNP),强调了语言用语交际的功能。他将目标情景中的交际活动进行细分,分析学习者的“交际需求”,确定“具体的交际目标”,将学习者的职业交流需要作为出发点,对学习者的交流目的、交流环境、交流手段、语言技巧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证。Boswood认为早期的ESP研究范式过分依赖文本分析,没有全面融入交际能力这一概念。他强调应将特定话语社群成员之间的交际事件作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的中心,并建议不妨将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改称为Communicationfor Specific Purposes。他推出了旨在提高学习者交流能力(而非仅是语言能力)的交流需求分析模型,认为可以开展模拟、个案以及基于课题项目或任务的ESP教学活动。这种包括学习者的主观、客观信息,职业交流实践分析,书面交流分析和口头交流分析四部分的交流需求分析模型,不仅关注了国际商务交流过程中的“语言”,并且强调了“交流”在此过程中的重要性。

四、跨文化交际理论

“跨文化交际”这一术语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英语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的交际。跨文化交际学发源于美国,人们普遍把Hall的《无声的语言》的出版看作跨文化交际学的开端。跨文化商务沟通在跨文化交际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Hall的高低语境文化和时间概念理论以及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都对跨文化商务交际的研究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静态的,以国家为单位区分文化并用国家文化概念去解析人们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交际行为,已经不能解释复杂多变的跨文化商务沟通问题了。随着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交流与合作的增加,和企业向国际市场的拓展,文化冲突现象日益显著。于是,管理学者试图从管理角度分析跨文化管理失败的原因;跨文化沟通学者也试图以跨文化视角探索产生文化冲突的根源。但无论从国际商务的视角分析跨文化商务问题,或从跨文化交际学视角研究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际案例,已经不能够深入的剖析导致国际商务实践差异的深层文化问题以及应对策略了。

在此基础上美国学者Iris Vamer于2000年提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Inter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跨文化商务沟通)理论体系,建立了跨文化商务沟通概念模型。她指出跨文化商务交际“不仅仅是发生在商务环境下,而且是在交际过程中融人商务策略、目标和实际情况,而且通过文化、交际和商务三个要素相互作用所创造出的新环境。”她认为跨文化商务交际不是文化、沟通和商务的简单叠加,而是三者相互作用组成的一个新整体。她试图在这个全新的架构上来分析与解决在跨文化工作环境中的跨文化问题。

五、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优化观

随着商务英语专业的蓬勃发展,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变得日益紧迫,基于交流需求分析和跨文化两维视角来进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优化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课程体系的构建有更全面的认识。

课程体系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付诸实施的桥梁。它指若干相互关联的课程组织或结构,它不是各门科目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统一整体,表现为知识的连续性和层次性。商务英语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它是ESP的一种,具有ESP研究领域共同的要素,如需求分析、大纲制定、课程设计和教材建设等。因此它依赖于需求分析。而交流需求分析可作为商务英语专业大纲制定、课程设计、材料选择和开发及教和学的起点。课程设置要能够体现专业培养目标。所有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要调查分析商务英语学习者在目标情境下要使用到的语言和典型情景,明确其交际需求,同时应了解学生在学习上所面临的困难和缺陷。这样才能够根据学习者在目标情境中的需求与当前学习水平的差距,来确定应该在哪些方面对学生提供帮助和进行训练,进而设置相应的课程。交流需求分析是确保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因此,交流需求分析理论对于作为ESP重要分支的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学者在此基础上也做过一些探讨。付红霞和郝玫从实证的角度对社会和学生的交流需求做过分析,指出了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趋势,并指出学生和老师对学生需求认知方面的差异。而莫再树和张鹂则对涉外企业的真实英语交流用语进行了分析,包括口语交流和书面交流两个方面,指出了英语误用情况给企业造成的影响。曹德春指出了当前我国对外的商务交流需求不止停留在人际交流层面,还体现了跨文化组织沟通和跨文化公共关系等层面的高层次交流需求,并建议将跨文化商务交际确定为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核心模块。

然而,交流需求分析仅关注了国际商务交流过程中的“语言”和“交流”两个因素,而忽视了跨文化因素的影响。Varner的跨文化商务沟通模型正好弥补了交流需求分析的这个缺陷。该理论认为国际商务人士必须同时掌握交流策略、跨文化策略和商业策略这三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997年,英国商务英语专家Nick Brieger在其“商务英语范畴”理论中指出,商务英语的核心内容,除语言知识、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外,还包含了交际技能和文化背景。随着当前各项国际商务活动的迅猛发展,商务英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为顺应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趋势,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注重作为ESP重要分支的商务英语的社会功能变体特征,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组织沟通能力和外部交流能力作为专业教学培养目标,构建跨文化交际体系,建立中国对外经济往来的沟通桥梁,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商务英语教学就要围绕着商务能力、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来合理科学地进行课程设置。只有大力提升学生的商务沟通(尤其是跨文化商务沟通)技能,才能实现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们成为具有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009年《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确定了语言知识与技能、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文素养为构成商务英语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四个模块,明确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此外,我国很多学者对此也进行了研究。严明通过分析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在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的预期主体角色,即认知主体、情感主体和行为主体,对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概念进行了多层面的解析。曹德春认为我国的商务英语专业正处于理论体系构建和专业内涵充实与调整阶段,可将跨文化商务交际作为核心来进行商务英语专业的内涵建设。史兴松等认为商务英语专业有必要建立起比较系统的立体化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群,来培养合格的跨文化商务交际人才。同时他还认为,跨文化商务交际是商务英语研究的重要分支,是商务英语理论体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在商务英语课程的设置上,我们要转变观念,切实认识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强调英语语言技能在商务环境中运用的能力,加大力度建设提高学生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的相关课程,努力构建跨文化交际体系,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从而培养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总之,根据交流需求分析和跨文化理论优化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能使英语、商务、沟通和文化等不同类课程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接受全面英语技能训练的同时,拓宽并加深商务专业知识,掌握跨文化沟通技巧和策略,并最终具有较强的商务沟通能力及适应不同社会职业需要的从业能力。这对于实现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进行专业教材建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参考文献:

[1]王兴孙.对国际商务英语学科发展的探讨[J].国际商务研究,1997 (1):24-28.

[2]曹德春.学科交融与商务英语专业内涵建设[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05-107.

[3]付红霞,郝玫.理工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J].外语界,2008(6).

[4]莫再树,张鹂.我国企业英语使用调查[A].王光林,彭青龙.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商务英语大学论文篇6

关键词:商务英语;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6-0148-04

一、从“商务英语”到“英语商务”的转变

(一)社会经济发展对于英语人才需求的变化

近年来,许多英语教育专家指出中国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单纯的对外贸易型人才转向能适应中国经济国际化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英语人才(王立非,2011;叶兴国,2014)。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亟需熟悉企业营运模式,能在营销、生产、管理、金融等岗位上发挥作用的商务人才。对于这类人才而言,熟练掌握英语交流技能是入职的必要条件。然而根据调查,目前我国在海外工作的人员虽然已超过300万,但在各行业内能熟练运用外语与国外客户洽谈业务、签订合同的人才非常稀缺(蔡基刚,2015)。

(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和课程体系的转变

商务英语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经贸英语,其核心课程是外贸英语函电、外贸英语会话、进出口实务等,其任务是为对外贸易事业培养专门的外贸人才(叶兴国,2014)。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来到中国,对人才的需求逐步转向兼具商务知识和英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商务英语逐渐从一门课程转变为一个培养方向,并成长为一个本科专业。在这个过程中,其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黄伟新(2005)提出从商务英语(Business English)到英语商务(Business in English)逐步过渡的本科教学模式,即:在第四学期开始以英语教授商务课程,并在第八学期用英语撰写商务题目的毕业论文。这种模式将英语作为专业课程的“载体”,发挥英语的“工具性”作用,培养“英语能力和商务专业知识技能均强的复合型人才”。2006年教育部批准目录外试办商务英语本科专业,2007年中国国际贸易协会商务英语研究会提出商务英语本科的课程体系应该由基础英语、商务英语技能、商务专业三大模块构成(叶兴国,2014),管理学、经济学等商务课程首次被明确列入课程体系。2009年出版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进一步提出,商务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商务专业知识的提高上,要选择性地学习经济学、管理学、国际商法、营销等课程,商务知识课程在四年的总学时中应占有20%~30%的比例(陈准民等,2009)。2012年,商务英语专业被正式列入教育部本科专业基本目录。教育部最新制定的 《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以下简称《商英国标》) 更是将商务知识与技能模块的比例提高到了25%~35%。由此可见,商务知识类课程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已被正式确认。商务知识课程是打造该专业的跨学科特性、培养优秀的英语商务人才的重要保障。

二、当前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与《商英国标》要求的差距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毕业论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商英国标》指出,毕业论文应重点考察学生商务英语和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实践与创新能力。毕业论文可采取实践类或学术类,其中实践类包含商业计划、营销方案等项目报告和行业、企业、市场分析等调研报告。

然而,根植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应用语言学学科的商务英语专业在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上要突破传统语言学的窠臼,应用商务知识研究商务类实践课题无疑是一巨大挑战,目前在这方面的教学研究很少。陆道夫(2010)《在英语专业学士论文写作教程》中提出应将语言学、交际学、机构研究等理论应用到商务英语研究中,采用修辞分析法、机构话语法、语料库等方法来研究商务交际事件中商务话语的特点、其文化背景及对相关群体或个体的影响。这意味着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仍是语言现象而不是商务现象。笔者在2015年一次全国性的商务英语教学研讨会上对参会的50余所院校进行的问卷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现状的存在。对于“贵校商务英语论文选题的方向包括哪些”这个问题,选择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商务课题的不到30%,而选择各类商务文本翻译、商务信函、商务话语分析的占60%以上。由此可见,当前虽然少数条件较好的大学,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已经开展了用英语撰写商务题材论文的实践,对于大多数院校,由于受到教师学术背景的影响,商务英语专业的论文仍然是经院式的,英语依旧主要是研究对象而不是研究的载体。

毕业论文是培养本科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研究型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是对学生在本科阶段所学习的知识、技能、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检验。作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学、营销学、经济学等学科知识如果在毕业论文中得不到体现,显然不符合课程体系设计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引导和帮助学生从所学的商务知识出发、应用商务研究方法、用英文撰写具有实践意义的商务题材的毕业论文,是商务英语专业培养跨学科、应用型人才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必须面对的挑战。

三、商务题材论文与传统语言学题材论文的区别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区别

商务题材的论文其研究对象为商务领域中的各种活动和事件,如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竞争优势等。从研究目的来看,商务研究主要分为探索性研究(exploratory research),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research)和因果关系研究(causal research)(Zikmumd et al 2010:54-61;Saunders et al 2010:137-140)。探索性研究发现和评估企业经营管理中潜在的机会和威胁,从而帮助决策者抓住机遇或化解威胁;描述性研究的目的是对某种商务现象,如目标市场、客户满意度、营销活动等进行细致的描述,从而让决策者深入了解该现象,为正确评估经营效果提供依据;因果关系研究旨在发现某个商务现象,如员工流动率过高、销售额下降等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因此,商务研究的目的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实证数据,帮助企业决策者做出理性的决策,其研究对象涵盖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因而它不同于以商务语言(如:谈判、信函、广告)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商务沟通技能和效率为目的的传统语言学题材论文。

(二)研究方法的区别

商务题材论文通常采用实证研究。由于各个企业关注的信息不同,商务研究通常需要采集第一手数据。受到研究的时效性、资金投入等限制因素,数据采集通常采用问卷调查、观察、专题小组和深度访谈的形式。在研究设计上,商务研究最常见的设计是案例分析。商务研究极少采用修辞分析、话语分析、语料库、文本比较、实验等传统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三)理论基础的区别

商务题材论文研究的基础是商务专业知识而非翻译、语言学知识。根据学校开设的课程,商务题材论文应以管理学、营销学、经济学、国际商法等领域的一个或多个理论做研究框架,在深入了解该理论的内容、发展演变、意义和局限的基础上,将它应用于当今社会的商务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批评性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或读研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适合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商务研究模式

本科生在进行论文写作和研究的时候往往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如时间、经费、经验、知识面、社会资源等。因此,很多商务研究设计,如行动研究、纵向追踪研究并不适合学生操作。笔者通过多年的商务英语本科论文指导实践,参考Brown(2006)对于商务研究的分类,提炼出四种适合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商务研究模式。

(一)理论应用型研究

检验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是否到位,最佳的方法就是看他们能否正确地应用理论去分析商务领域里的实际问题。如学生在市场营销课程中可能会接触到多种定价理论,结合当今市场的热点,如苹果系列产品的热销,学生可能会觉得苹果的热销和它的高价策略之间或许有一定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搜集并详细研读关于高价策略的文献资料,将相关的理论用于对苹果系列产品定价策略的分析以解释苹果公司是如何通过高价策略树立品牌形象、赢得客户青睐的。

理论应用型研究通常选取业内颇有影响力的成功案例为研究对象,用相关理论去解释这种成功,从而将朴素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期为同类企业提供参考。当然,学生也可以选择对知名企业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从中总结教训。理论应用型研究的选题范围广,与社会热点结合紧密,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此外,因为这类研究主要依靠文献资料和二手数据,因此很容易操作,往往是学生的首选类型。

(二)解决问题型研究

解决问题型研究是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对问题所表现出的现象进行调查和分析,初步诊断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再运用所学的商务知识,找出能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型研究的选题通常来源于学生的实习经历。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该企业的销售人员满意度低,流动率高。通过观察和交流,学生可能会把这一问题归咎为绩效考核系统中激励机制的缺失。于是,通过对激励理论和案例的研究,该学生能够针对这个企业提出一套有效的激励方案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解决问题型的研究不仅对企业具有实际意义,而且能够极大提高学生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可以锻炼学生为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对于有条件的学生,教师应当积极引导他们采取这种方式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三)检验模型型研究

“检验模型型研究”是另一种类型的“理论应用型研究”,其研究基础虽然也是商务理论或模型,但由于商业世界变化万千,现有的理论和模型未必适合新出现的商务现象或特定的市场、产品或企业实践,因此“检验模型型研究”的目的是检验现有的理论或模型在新的情况下的适用性,并且根据实际状况提出对模型的修正。

如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新的营销理论层出不穷。代表信息技术时代营销革命的体验式营销很快风靡全球,学者们为此建立了模型。但是,发源于IT行业的这种新型营销模式是否适合传统行业,或者当今更新潮的互联网行业呢?对于这类问题的研究就是“检验模型型”的研究。学生可以从一个或多个体验式营销模型出发,设计问卷或采访提纲,然后以某个传统企业或新型互联网企业为研究对象,收集一手收据,再通过数据分析验证现有模型是否适用于这个特定的企业实践,哪些方面需要做出调整。“检验模型型研究”不仅是对理论的应用,更是对理论的发展,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锻炼。

(四)评估效果型研究

企业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会不断推出新的产品、营销手段、管理措施等。然而这些新举措的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存在哪些问题是企业决策者最为关心的。“评估效果型”研究通过数据采集,获得相关人群对于这些新事物的态度,从而评估其实施的效果,为决策者下一步的决策提供依据。

“评估效果型”研究的选题可以来源于学生自身的经历, 也可以来源于学生感兴趣的商业世界的热点现象和热门话题,如“从大学生消费心理探究天猫双十一狂欢活动促销手段的效果”、“网购冲击下实体书店体验式营销策略实施效果研究及发展建议―以XX书店为例”、“O2O模式下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发展前景研究”等。

“评估效果型研究”的成果往往是对所研究课题的经验或教训的总结、提出改进意见,为决策者或同类企业的类似活动提供借鉴。由于我们所处的商业世界变化剧烈,新的话题、热点层出不穷,为此类研究的选题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同时,通过这类选题,学生能够主动关注和学习新生事物,有利于扩展他们的眼界,与时俱进。

五、商务题材论文在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价值

《商英国标》中明确提出,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用英语撰写商务题材的论文能够从以下四个方面促进这个目标的达成。

(一)促进高级英语技能的提高,突出英语专业特色

用英语撰写学术论文对母语非英语的所有人都是一巨大挑战。除了写论文必须经历的选题、构思、研究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结论提炼等挑战外,语言本身也构成巨大障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大量阅读英语文献,阅读量和文献难度远远超过平时课程作业和考核的要求。在阅读中,学生不仅仅要完成对所研究的课题理论知识的积累,而且要有意识地学习和积累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体会和模仿学术语言的句型风格。

在写作中,学生需要大量用到释义、总结、描述、分析等英语专业着力培养的高级语言技能,同时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也会得到锻练和提高。这些高层次的能力能够为学生未来在职场和学术领域拓宽上升的空间,正是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区别于取得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的商科毕业生的重要方面。

(二)促进商务学习与英语学习的结合,锻炼用英语获取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撰写毕业论文仅仅靠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显然不够。完成任何一个课题的论文,都必须对该课题所涉及的领域、相关的理论、所选择的案例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要做到这点,学生必须通过网络、图书馆、学术数据库等方式查阅大量资料,这一过程锻炼了文献检索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理解和掌握这些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提升。如果所阅读的资料是英文的,则实现了商务知识和英语语言能力的无缝对接,深度训练了学生用英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促进学科知识的应用,打造商务实践能力和思辨能力

如前文所述,《商英国标》中明确提出了商务知识(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营销、国际金融等) 是商务英语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纸上得来终觉浅”,采取本文推荐的四种商务研究模式设计研究方案、写作商务题材的论文时,学生可以选取自己最感兴趣商务学科知识进行深度钻研,并且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对社会经济中发生的热点事件、典型案例、企业实践的解读和分析,结合实证研究数据,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从而批判性地建构属于个人的知识体系。

(四)促进思维方式与国际接轨,为未来的职场晋升打下坚实基础

终生学习在当今社会已经不仅仅是一部分人的生活理念,而是职场生存的基本法则。大型跨国企业对于市场调研非常重视,往往斥巨资聘请专业调研机构为其服务。随着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步伐的加快,十分需要懂得商务研究方法、英语娴熟、能用英语阅读、撰写符合国际规范的研究报告的人才。而企业的高管也必须具有能看懂、用好这样的研究报告的基本素质。在本科阶段用英语撰写的商务论文,从架构、语言到格式都遵循西方学界的标准,这样高起点、高标准的训练将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职场的发展垫定坚实的基础。

六、结语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开展商务研究、用英语撰写商务论文,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切实可行。传统语言学、英美文学背景的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也需要本着终生学习的原则,通过进修、自学、与商科专业教师合作等方式突破自身学术背景的束缚,积极引导学生做商务题材的毕业论文,促进《商英国标》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提高、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Brown,R.B.Doing Your Dissertation in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The Reality of Research and Writing [M].London:Sage Publications,2006.

[2] Saunders,M.,P.Lewis & A.Thornhil.Research Methods for Business Students [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

[3] Zikmund,W.G,B.J.Babin, J.C.Carr, &M.Griffin.Business Research Methods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 蔡基刚 英语能力明显弱于他国,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必须改革 [N] 光明日报,2015-02-03(14).

[5] 陈准民,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 [J].中国外语,2009(6):4-11.

[6] 黄伟新.从商务英语到英语商务―培养英语复合型人才的一种模式 [J].国际经贸探索,2005(21):9-12.

[7] 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商英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S].2013.

[8] 陆道夫.英语专业学士论文写作教程(第二版)[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9] 王立非,李琳.商务外语的学科内涵与发展路径分析 [J].外语界,2011(6):6-14

[10] 叶兴国.我国商务英语专业教育的起源、现状和发展趋势 [J].当代外语研究, 2014(5):1-6.

商务英语大学论文篇7

【关键词】商务英语 变通理论 英语翻译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01-02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得到了蓬勃发展,商务英语应用越来越广泛,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往来中的作用及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商务英语属于职场中应用的英语,内容涉及到商务活动及专业名词,翻译难度要高于普通英语翻译,对翻译者有着更高要求。翻译者仅仅具备英语知识是不够的,还要熟悉商务专业知识,了解商务语言表达方式和特点,能够熟练掌握技术专业名词,才能正确翻译商务英语。商务英语翻译中普通翻译理论不能完全适用,而变通理论翻译则更符合商务英语翻译特征。

一、变通理论的内涵

变通理论最初属于哲学范畴,指的是依据不同情况,作出非原则性的变动,不拘泥成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变通理论被引入翻译领域[1]。基于变通理论的商务英语翻译并不拘泥于语言结构,更多的是追求对原文精神的准确把握,打破了静态分析翻译的原始格局。与传统翻译理论相比变通理论翻译追求灵活、简化的翻译,但它与自由翻译有着一定区别,和自由翻译相比,准确性更高,翻译效果更好[2]。翻译者在特殊语言环境下,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对异化问题,将内容价值实现微观的变通。基于变通理论的商务英语翻译,属于一种特殊翻译方式,虽翻译过程更灵活,却并没有真正更改原有意思,所做出的更改与原文意思有着直接联系,只是做出适当调整,使之更贴切内容。因此翻译过程需要以原始资料为基础,通过适合的方式进行更改,以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获得使用者的认同。

二、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

(一)语言特点

商务英语是职场专用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内容涉及到商务活动,翻译难度较大。商务英语与传统英语相比专业性和行业性更强,例如法律英语、医学英语、工业英语、化学英语等。虽然商务英语也具备普通英语的基本特征,但却更加专业化、职业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要求翻译者具备相应商务知识。商务英语常用非动词、非谓语形式来表达,被动词使用频繁,要求翻译者必须事先了解文体风格。

(二)词汇特点

商务英语中词汇派生能力强,词汇会不断派生,新词汇的不断派生无疑会增加翻译难度。要求翻译者必须掌握各种新的构词,不断更新词汇知识。此外,商务英语中为了避免对长而繁的语句,很多时候会使用缩略词,这些缩略词不仅定义模糊,且具有明显行业特征,翻译者必须对行业有一定了解,才能正确进行翻译。另外,商务英语中还会使用大量古词语、重复词、外来词,翻译者必须事先熟知,否者无法进行有效翻译。

三、基于变通理论的商务英语翻译

商务英语在内容方面有着很强针对性,错误的翻译极有可能对商务活动造成负面影响,出现导向误差。商务英语的特殊性决定商务英语翻译既要简洁,又要准确。基于变通理论的商务英语翻译恰恰符合商务英语翻译要求。变通理论的融入为翻译者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大大提高了翻译效率,降低了翻译难度,提升了翻译准确性。基于变通理论的商务英语翻译,翻译中会根据翻译环境的不同、翻译目标的不同,适当更改内容,以获得最好的翻译效果。以广告翻译为例,翻译目标立足于广告语与受众的有效沟通。但各国文化背景不同,文化认同感存在差异,属于跨文化翻译。翻译者考虑的不是如何准确无误的进行直译,而是基于广告知识,结合消费者文化背景,使广告能够有效吸引受众,达到广告宣传作用。例如佳能广告中Delighting的“快乐”,在中文广告中Delighting被翻译成了“感动”,这种变通翻译虽对内容进行了更改,却得到了良好的营销效果,“感动常在佳能”也因此成为了知名广告语[3]。这是成功的变通翻译,毫无疑问翻译过程,翻译者充分考虑到了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快乐”被替换成了“感动”,更符合中国人心理,这样的变通翻译得到了更好的翻译效果。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商务英语具有一定复杂性,翻译难度要大于传统英语,商务英语有着自己独特的句式特征。基于变通理论的商务英语翻译,不仅提高了翻译效率,更能够使译文更好理解,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参考文献:

[1]陶虹竹.关于变通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04:88-89.

商务英语大学论文篇8

关键词:商务英语理论;方法论;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07)02-0057-07

商务英语理论经历几十年发展,从语言假设、研究原则、研究对象、语用功能等不同角度逐步形成具有商务语体特征和规律的研究范式。商务英语的学科性存在除了应具有自身的理论内核、系统的分析框架、特有的研究对象外,其学科特有的研究方法论有待进一步强化,使其逐步具备应用性语言学研究的学术意义和地位。

美国心理学家查普林(1983,13)指出:“任何科学发现或概念的有效性取决于达到该发现或概念所采取的程序的有效性”。语言学的发展与研究方法相互推动着彼此发展的形式与内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学的发展和体系的形成是在新旧方法论的交替和进化中实现的。方法论不同于研究方法,并非研究方法的简单向量集合,而是具有内部研究逻辑关系和序贯特征的思考范式。语言学方法论与研究方法本身存在着质的区别。语言学方法论强调语言研究本身与目的之间的抽象逻辑关系,而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强调对研究对象的具体研究策略和方法。如何建构一个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可预测的商务英语研究方法论,用客观、发展的观点对商务英语研究的演化过程进行归纳和演绎,对于分析、评价和改进商务英语研究,提高理论研究水平以及学科性的确立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商务英语的研究范畴

商务英语学科化的前提是要构建具有内在联系的商务英语理论类属关系,是关于语境、语域或对象的系统化知识。在形成一定的类属系统后,对于商务英语研究的对象或问题构建出系统的理论解释才成为可能。一般而言,商务英语的研究范畴除了受学习者学习目的和方式的影响外,更取决于课程设计者和学习者对语言的性质、内涵、使用目的和途径的认识。陈准民教授(2004)通过对商务英语多年实践和研究,将商务英语研究分为不同的范畴:(1)狭义定义:与商业直接有关的英语,有利于分析商务英语的特征,制定有关的培养计划,选择和编写教材;(2)一般定义:一切与商业相关的领域(经济、管理、法律等等)的英语;(3)广义定义:凡是一切超越了私人关系的英语都是商务英语。除了经济、管理、法律,其他领域(如政治、外交、体育、媒体、社交等)的英语都应该是公务/商务英语。

对商务英语研究范畴的定量分析往往由于商务英语复杂的语体特征难以直接界定。由于实践中的商务英语教学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商务英语研究对象,我们可以通过对商务英语教材的“逆溯”来观察商务英语研究的范畴。Ellis和Johnson(1994,3-5)通过对1960-1990年间出版的150本商务英语教材进行分类研究时发现商务英语教材由于受到需求和社会语言学发展的影响,产生阶段性的变迁,在实践需求引导下的商务英语研究具有以下属性和特征:60至70年代,区别于一般英语的商务词汇和专有名词;70年代,语言交际在商务语境下的应用;70至80年代,语用功能和程序化词汇的强化;80年代后期,在结合前期实践规律的同时,强化语言习得中的需求分析;90年代初期,语言练习围绕交流技巧的“语言”技能培训;90年代中后期,不同类型学习者的认知需求得到细分,语言和商务知识呈现系统性的分布性增长。

如果说以上的量化观察是纵向分析,我们不妨再通过语言课程设置理论的分析框架进行横向分析,进一步观察商务英语理论和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范畴界定问题。根据Yalden(1987)的语言教学原则分类,商务英语的课程大纲可分为:功能式大纲;协商式大纲;自然大纲;内容式大纲;任务式大纲等。这5种交际教学大纲对教师、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有不同反映。与Yalden类似的语言知识分类也可以在其他研究商务英语教材编写的著述中得到,如Ellis和Johnson(1994)以及Brieger(1997)等研究者认为商务英语课程分为商务主题和商务语言两大类。其中商务主题应包括商务对话与交流、商务信息的传达、商务任务的实现等,而商务语言包括商务词汇和术语、商务文本和语体、商务演示、商务表达技能等方面。更多的商务英语教材则倾向于坚持某一商务主题的深化和拓展,如以商务任务或内容为主的商务英语培训教材,其预设的知识结构往往强调的是商务英语中的某种技能,再由此逐步强化商务英语中涉及的“商务知识”和“商务语言技能”两大认知要求。

总结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层面的分类对商务英语范畴进行初步界定:所涉及的学科知识内容;所运用的语言载体;语言的语体特征;语言的使用对象;语言的需求对象;语言的语用功能等。当然,这种分类方法并不能完全满足体系化的商务英语研究需要,尤其是当商务英语的语域范畴难以直接定义的时候,精确的研究范畴限定显得相当困难。

外语学习和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外语科研的多样性(刘润清,1999,18)。商务英语研究范围界定所产生的分歧在于语言特征和语用功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狭义地将商务英语语体特征限定在商业广告、新闻标题、商业信函等领域或者广义地将与商务行为相关联的英语特征定义为商务英语都无法体现商务英语研究所具有(且区分于其他英语研究对象)的特征性、代表性和一般性原则。

通过对商务英语研究范畴的初步分析,笔者认为构建商务英语研究方法论有必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如何提出和构建具有信度和效度的商务英语理论假设?如何鉴别这些假设是否属于语言学研究的范畴?如何对一个具有商务英语文本特征的言语行为进行符合语言学范式的理论和实证检验?如何确定某一具有商务英语程式词汇的研究满足其语言学预设一问题一范畴一命题一推理的系统逻辑?

只有逐步回答以上的问题,一个初步具有宏观研究方法论特征的商务英语方法论才能更好地服务和支撑有关商务英语言语行为的各种研究和检验。

二、商务英语研究方法论的初步构建

商务英语应是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吸收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应用研究,其分析工具和方法也需体现语言学研究的方法,包括数学、统计学等分析工具,从而证明其作为特殊言语行为的词汇、文体、语域、词频等特征。同时,语言习得、需求分析、认知规律等因素在商务英语分析中也得到了加强。

1.研究本体与客体 本体与客体的研究涉及到它们内部的逻辑及构成问题。一般而言,商务英语既要研究商务语言的一般性规律,也研究其语言的各种载体、内容和语用功能;既研究教师、教材的作用,也研究课程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既研究教学方法的应用,也研究学习者的需求目的和习得规律;既有宏观的语域分析,也有微观的个案研究。

商务英语的基本语境是在商务环境下进行沟通交流的语言内容。Ellis和Johnson

(1994)将商务英语研究的内容界定为:“商务英语是特殊内容与基本内容的结合,其特殊内容是指与特定内容的工作领域或行业相关,其基本内容是指在商务环境下基本的以及更有效的沟通能力”。所以,作为商务英语研究的对象――词汇、句法和结构模式,与普通英语的区别并非仅仅体现在教学上的语言内容,更强调专业知识和内涵的结合。语言内容随不同的专业学科知识而变化,商务语境下的知识习得本身进一步促进了商务英语词汇、常用句式和文体风格的掌握,学习者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其专业语言相对应,呈正相关的增长。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商务英语研究的本体是一种具有商务语境的语言,是既具有通用英语的语言规律,又体现自身语言内核特征的语体。其语言内核的特征可以表现在语法项目、专有名词的词频广度、句法结构、语篇、语域、语体特征,以及专业知识的语境和认知规律等方面。商务文本中经常出现复合词、缩略语以及具有代码特征的特殊语言符号,尤其在外贸函电及国际金融结算等商务英语使用中,大量的语言文本具有符号学研究的组合特征,具有一定的排序规律。同时,由于不同专业知识具有不同的语言特征和表达方式,商务英语语言所体现出的知识内容和文本特征为商务英语研究设定了特定的研究方法和原则。在句法结构分析中,我们会发现商务英语同时具有程序语言和普通语言的双重特征,其语流成分的组合规律既有程序化的组合规律,也有普通语体中的一般际原则。普通语法和礼貌原则等言语规则都在主、次要成分中出现,也反映出语义的转换特征。反之,在普通英语研究中适用的语言分析规律和方法论在商务英语理论研究中有待强化和修正。特别是在语用分析中,商务英语语言研究更侧重其程序词和专有名词的解释,对言语行为的语境要求更为严格,所指和它指都体现出商务英语研究方法的特色和规律。综上所述,商务英语研究强调其文本中所产生的具体环境,即对主题范围、人际关系和语言渠道的分析和演绎,从而构建具有应用性和特指功能的理论分析框架,指导相应的教材编写,教学法以及培训等实践活动。

2.抽象化的商务英语研究本体与客体 商务英语研究的本体和客体本身具有其实指特征,那么抽象层面的语言符号化特征是否存在呢?语言学的抽象归纳,是否也能在商务英语研究过程中以某种元理论或形而上学的形式,即以某种超感觉、超经验的“语言存在”或“语言本体”作为研究对象的最抽象的语言模型构建?海格德尔的“语言学转向”是否也在商务英语中成立?事实上,本体论(ontology)一词的引入使语言学逐步分化,应用语言学和抽象语言研究产生了分裂和融合的两次潮流。从避开语言的发展变化及语言之间的联系而孤立、静止地考察其语言本质的方法论逐渐与认识论相结合,西方语言学哲学始终保留了本体论、元哲学的含义和用法。所以,在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中往往同时存在着“拒斥形而上学”的实证主义和“形而上的哲学研究”。

究竟什么是商务英语研究的本体?如果说语言研究的本体与客体是语言本身所体现的内容,语言和现实所指的关系就成为语言研究的逻辑基础。语言研究方法论强调本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的逻辑对应和统一,即语言陈述本身和其所反映的对象存在逻辑上的有效对应。在奎恩(1987)看来,任何一个陈述都蕴含着“本体论的承诺”。从抽象逻辑上看,商务英语研究最基本的本体强调商务英语“是”什么和“存在”什么。“是”强调商务英语的言语行为是否是一个语言的陈述,如The export volume of this year is increased to 50 million yards。“存在”指以个别的方式存在着的言语行为,如The export volume of this year is(出口量存在)。对这一陈述,可以理解为:至少存在着一个对象A,A是出口量,并且是增长的。在这里,“出口量”和“增长的”均为谓词,它们和范畴量词“今年的”一起指示出一个明确的值域,约束变量A只能在这个范围内取值,而所取之值也就是这个陈述所约定的存在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奎恩(1987,15)强调:“存在就是作为一个变项的值”。奎恩进一步指出:“在本体论方面,我们注意约束变项不是为了知道什么东西存在,而是为了知道我们的或别人的某个陈述或学说存在;这几乎完全是同语言有关的问题。而关于什么东西存在的问题则是另一个问题”。也就是说,奎恩把本体论仅仅理解为语言使用中的一种约定论。

海德格尔(1987)认为“语言是存在之居所”即“归根结底,哲学研究终得下决心追问一般语言具有何种存在方式”。行为、语言行为以及程序性语言行为3个维度本身体现出了语言研究的本体与客体的关系,在这个三维的语言空间中,语言本体往往是其表达客体的一种主观化体现。语言是现实世界的一种体现和映射,那么语言的语言性和世界的世界性和历史的历史性是本源性的(张贤根,2006)。那么,商务英语研究的本体语言对应的客体内容又是什么呢?在进行商务语言研究时,应当首先认识到其语言特征问题的存在。例如,在研究语言规律时,首先应当注意到该语言为什么会像它所发生的那样进行交际,即该语言为什么在某种语域下会具有交际功能,而在另一种语域下则会产生交际失灵――某一言语行为在商务语境下没有语用功能。

有了关于研究本体的假说以后,我们就可以对研究客体进行实验并对结果做出推测,从而观察实验结果对应的假说是否成立。如果实验获得了预期的结果,那么,研究本体的假说便得到了强有力的事实依据,并有可能成为一种理论,甚至成为一条“语言定律”。当然,任何语言理论或定律都不是最后定论,这一过程会不断地重复下去。新的研究客体和数据,新的观察和新的实验结果将不断出现,从而取代旧的自然定律。

但是在真实的语言实践中,语言研究者并不需要程式化地将以上过程逐步实现。事实上,语言研究往往对直觉或感性的认知有很强的依赖性。尤其对于强调语言目的的商务英语而言,语言行为的发展变化是无法用简单的数学规律进行封闭条件下的模拟和迭代,直觉、洞察力甚至思维方式这一类感性因素常常更起作用。纵观商务英语研究的本体、客体发展,以语用需求为主导的实践运用往往成为商务英语研究的主导动力。该驱动因素体现了不同时代的需求特征、不同言语行为的研究特征,如大量的以非英语国家语言习得者为研究对象的商务英语实证分析,中国商务英语学习者的口、笔语语料分析等研究。

3.商务英语研究方法论的范式 考察商务英语研究方法论的范式必须基于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并在其基础上体现出自身特有的逻辑关系。商务英语研究范式的语言学理论规范和实证研究的量化分析都与科学的系统论逐渐吻合:形式上的理论假设在模型化的处理中逐步加强,各种语言分析工具提高了检验信度。在既定的语言研究样本下,商务英语研究往往能够应用较为直接的方法对描述性的母体和样本进行量化分析。我们可以对具有商务英语文本特征的语篇和一般语境下的语篇进行语料对照组分析,语法逻辑顺序可以在计算机语言学的程序检验法中得到验证或规律性的总结。又如对于商务英语词频广度的研究只有在与一般

英语的对比研究中才能得以验证。商务英语研究范式必须强调其一般化的假设前提,证明其程序词以外的专有名词的词频特征和规律性的搭配原则。

商务英语研究的规范是指在一般性原则下的商务英语语体,并非强调特殊语境和语用功能的使用。我们应该以具有普遍特征的商务英语语体作为构建社会上共同使用的商务英语语言,使其具有规范语言的参照标准和研究前提。商务英语的词汇、高频词、语句结构等都是在通用英语的词汇和语法规律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具有行业特征的程序代码,是从属于一般英语的语言结构体系,并非独立于一般语言语音、词汇、语法系统的新语言。

(1)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商务英语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宏观的分类可以归结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商务英语定性研究主要包括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资料的分类和深入分析,构建理论3个步骤。在理论体系构建方面,定性研究抽离出语言学、教学法、商务英语知识结构、语言习得、认知规律等理论中的相关知识,结合商务英语实践需求建立主题提纲和理论分析框架。定量研究主要通过对资料的统计量化处理,对商科语言文本特征、商务英语学科内容等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证明、或对样本特征进行统计和推断。

商务英语的定性研究强调对商务英语本体的逻辑思辨和内部规律分析,其主要功能是对研究本体的经验性总结,规范性的解释“应该是什么”。商务英语的定量研究强调在理论思辨的基础上,对语言变量的内外部关系进行“量”的分析和考察,得出有量化意义和推断功能的结论;其主要功能是对所提出理论的实验检验和重复、再现,实证性的演绎“实际上是什么”。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商务英语的特性进行系统的分析,使结果更具说服力和科学性。在具体操作内容上,定性研究将主要采用个案调查、参与式观察和访谈,以及对样本的开放式访问;定量研究将对应于抽样问卷调查与分析,以及采用计算机模型统计分析等。

(2)商务英语研究的变量。变量是研究者操纵、控制或观察的条件或特征。不管是形式上的变量归类还是抽象的变量演绎都要求对研究对象和对象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进行观察,变量应具有代表性、所指性、抽象逻辑意义和演绎功能等约束,否则就无法满足变量约束的基本前提。

变量自身的逻辑功能和所指意义存在着逻辑上的预设约束。在静态系统中可进行分析、演绎的变量往往在动态系统中失去解释力。预设约束除了决定变量的性质、内容和数量外,它也是理论分析的基本变量,如观察者角色、定位和时间的变化会导致观察对象的变化。在商务英语变量的分析中,语言变量之间的关系往往也是相互转换和相互依存的。决定变量关系的总纲来自于对观察对象的预设――假设条件和逻辑。如在商务英语研究中必须预设的语言学习投入时间、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秉赋、语言学习者的理等前提,认知规律、习得能力、词汇增长等函数关系才会变得简明和易于理解。简单来说,如果假设学生的语言学习时间为用来预测的变量,那么根据学生语言学习时间所产生的学习效果(如果用考试成绩进行量化,且假定学生学习本身单位时间的同质、连续、逻辑递增等理性约束成立)则为被预测变量。学生学习时间和效果之间的关系存在量化分析的可能,而学生的自身语言能力、语言知识秉赋和前期投入则为理性约束下必须予以界定和区分的推断因素――中介变量。同理,大量的实证研究在分析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之间的关系时,都会产生根据内容和研究需要对研究变量本身进行理性约束的过程,唯一的变量约束是无法在实证研究中一般化的。只有遵循具体科学研究的范式和研究对象、方法,变量的界定才有科学性可言。

综上所述,作为商务英语研究的主、客体的抽象演绎,笔者认为商务英语变量的研究应具有以下功能:非干扰功能,对商务英语言语行为的语言因素进行逻辑上的严密区分和预设,避免混沌状态下的非因果关系和认知障碍;代表功能,将商务英语语体的特征和情景语言现象一般化;所指功能,将商务英语所涉及的语篇和关键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示;存量与流量功能,将商务英语语言的内容进行存量上的对应参照,对语言发展变化和语言习得变化率进行流量上的对应参照;序数与基数功能,将商务英语的研究内容进行有序关系和向量关系的证明,从而研究其使用偏好关系;逻辑相关,对研究变量间的关系进行约束和相关性证明,观察其多元、非线性的语言语体特征;逻辑性抽象符号化功能,对大量的商务英语文本及信息进行抽象的转化,归纳为可进行逻辑分析的语言代码;基于变量本身的可演绎功能,对具有抽象描述和表征功能的商务英语语体语料进行语言学分析。对以上变量的初步构建有助于我们深入观察商务英语分析中的变量种类和特征;研究变量的选择、相关语言要素的界定、语言特征间的绝对共性和蕴涵性共性、跨语言的优势现象和标记性等问题。

三、结束语

商务英语作为基于语言学的应用性研究,其研究过程往往由于采用不同的方法而呈现出不同的研究哲学、角度、特征和工具,从而不存在完全独立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论。由于受到语言环境、语言使用者、语言使用的目的和动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统一的系统分析一般只能停留在较为宏观的研究参数上,精确的参数变量设定本身就无法适用于语域、语境变化的言语行为研究。很多学者都试图对语言学进行严密的方法论构建,但都无法满足对变化因素的控制和模拟。如Brown(1988),Cohen(1989)等研究者指出“科学研究方法论”纵然能够满足实证的研究需要,但在语言学领域往往无法归纳和演绎出不同时间、不同需要、不同使用者的变量特征和变化。由于研究变量的非严密性、非匀质性等不可控因素过多,具有解释力的商务英语定性、定量分析将成为今后研究的主要课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