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8篇

时间:2022-11-12 16:12:58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篇1

1功利诉求成为中小学书法美术教育的主导动力

(1)学校将书法美术教育作为打造“特色”、提高升学率的工具。对于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仍然是将分数和升学率作为主要标准。近年来,随着学校间竞争加剧,办学出“特色”成为许多学校吸引生源的思路之一,不少学校着力强化书法美术教育的地位。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在保证常规教学质量的同时,大力打造书法美术教育这一差异性的竞争亮点。随着艺术高校招生数量逐步扩大,许多高中学校将其作为提高升学率的捷径。众多文化课不佳的高中生专攻美术,他们的升学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校的总体升学率。从客观角度而言,这一现象反映了我国从高中到高等教育阶段艺术教育的总体发展和提高,但是从动机的本质而言,这种发展和提高却与提高升学率这一功利性的办学理念直接相关,这又违背了书法美术教育的最初宗旨。(2)家长将书法美术教育作为培养“特长”的途径。相当多的家长支持孩子学习书法美术,目的主要是发现并培养孩子的特长,以便升学时能够享受到加分的政策。加分政策主要侧重于体育、科技等方面的特长项目,对于书法美术的加分尚不明确。即便如此,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在书法美术方面的特长仍可增加升学的“砝码”。事实上,某些中学也确实正在执行针对艺术特长生的优惠“土政策”,在文化课程成绩相同的基础上优先录取艺术特长生。这在客观上刺激了家长们培养孩子书法美术特长的热情。这必然使得家长对孩子书法美术教育的投入停留于盲目和跟风状态,也难以发挥家庭在审美教育方面的有效作用。(3)社会培训机构将书法美术教育作为实现经济效益的手段。教育需求的多样化为社会培训机构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书法美术教育需求也成为社会培训机构的利益增长点。培训机构一次性投入成本是固定的,招生数量越多,授课时间越长,边际成本越低,经济收益越高。因此,培训机构往往随意扩大班的容量,延长授课时间。书法美术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气质特征以及理解能力等诸多个体因素,采用一对一式的单独充分交流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保障。但是在社会培训机构,“小班授课”只是招生噱头,实际班内学生人数少则20人,多则40~50人,教学效果最小化而经济收益最大化。导致以上种种功利目的主导书法美术教育的深层原因,正是实用主义的教育观。许多学者将审美教育视为促进智力发展的途径,为学生成才服务的简单工具,其自身没有独立价值。而所谓的“成才”其实就是智商水平的提高和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深入习得。在这种观念中,书法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协调平衡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关系,最终目的仍然是促进智力、提高智商,进而提高学业成绩。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也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积极向青少年提供书法美术教育的环境和机会,其目的是在紧张枯燥的文化课程学习之中舒缓情绪、调节身心,从而以更加饱满、轻松的精神状态迎接更加紧张枯燥的学习和考试。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书法美术审美教育超越现实功利性的精神内核被抽空了,不仅丧失了自身独立的价值,而且已经沦为智力发展和成绩提高的奴仆。以书法美术教育为代表的审美教育,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弥补现代社会造成的各种人性危机和心灵问题。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把审美教育视为人性完善的途径。审美能够弥合人性的分裂,使人成为完整和自由的人。席勒的美育理论是批判应试教育的思想武器,在思想实质上与素质教育理念和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相一致。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形成符合审美本性的美育共识,就成为矫正实用主义书法美术教育的关键之一。

2开展书法美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粗鄙单一在书法美术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将“艺术”和“文化”割裂的现象,重艺术技能而轻文化价值。艺术和审美都属于广义文化范畴,是观念性和物质性、思想性和技艺性、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其中渗透了密集的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和情感判断。但是在中小学的书法美术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着抽空思想性和价值性的倾向,文化基因进行过滤,而将技法与意境割裂,其结果是片面强调书法美术的技能,而忽视了更加深厚的文化积淀。在书法美术教育实施中,也存在着注重灌输,轻视启发与体验的现象。由于对艺术技能的片面强调,教师往往较多地使用单向灌输的教学方法,对于需要记忆和练习的技能型知识强调较多,而缺乏耐心的启发和引导。体验是激发学生审美兴趣的重要途径,甚至决定着审美能力的高低,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育者往往忽视对学生形成审美体验的引导,对于审美对象的内涵、意蕴的挖掘不够深入,普遍不能帮助学生形成体验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从某种角度而言,审美教育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甚至比所讲授的内容更为重要。学生对书法和美术的兴趣是天然自发的,如果能够采用既适合审美规律与目的,又契合孩子天性特点的教育方式,那么学生的兴趣不仅可以得到巩固和加强,而且还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热情,从而发掘并培育他们身上的天赋。但是,如果教育方式出现偏差,甚至采用简单、粗鄙、单一的教学方法,就会极大地削弱学生的兴趣,扭曲他们对书法和美术的基本观念。

3对流行文化缺乏有力的回应

流行文化已经成为社会文化格局中的重要构成力量,借助于成熟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它们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现行的书法美术教育中,教育者们普遍忽视流行文化的挑战。流行的日本漫画、影视动漫作品、恶搞美术、街头涂鸦等艺术产品会对学生形成强烈的吸引力。流行文化对文化艺术经典的颠覆和恶搞成为一种常态技法,消减了经典艺术品的意义深度、价值标准,能够给文化接受者带来新鲜刺激的消费感受。中小学生在系统扎实的艺术训练尚未具备的情况下,往往会被种种新奇浮躁的技法所吸引;他们在缺乏丰富的审美体验的情况下,很容易对扁平化的消费型审美产品产生依赖和偏好。这两方面共同作用,使得青少年的艺术观和审美观在成形之初就遭到了扭曲。流行文化以平面化、娱乐性为主要特征,以实现经济效益为传播目的,其思想性、严肃性被大幅消减。中小学的书法美术教育应当用于正确面对其中负面因素的挑战并做出有力回应,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增强文化的辨别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

4城乡地区书法美术教育水平差距扩大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篇2

一、优化课堂气氛。

创新欲望是一种发现和探求新知识的心理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不仅要以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与其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融洽的师生情感,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

在教学中,我们要设法为学生提供时间和机会,放手让他们自己分析、自己发现,自由提问,质疑问难。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代替。如教学第三册记忆画《各式各样的汽车》一课:

首先,我运用先进的教学媒体——计算机“画板”教(记忆画)。用电脑幻灯片展示现实中的各式各样的汽车,要求学生看过后说出自己曾经见过的汽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汽车的结构、款式、色彩等。由于动画的效果形象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利用“组合——分解——组合”的电脑动画,剖析客车、货车、小轿车等车的结构,让学生自己分析、发现、讨论,总结汽车的基本结构:每一部汽车基本上都有车头、车厢、车轮三个部分。学生热烈讨论,主动参与教学,课堂气氛活跃。

本来到此为止,“记忆画”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但是,我不局限于教学生会画“记忆画”,我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电脑画板上画出自己理想(想象)中的汽车。要求从社会的需要,或学生凭个人的兴趣,从汽车的外形、功能、色彩等方面大胆构思,勇于创新。

由于前面学了画汽车的基本技能,掌握了汽车均有三个部分组成的“共性”,加上小学生没有什么顾忌,思维活跃,因此学生们想象设计出有羽翼的汽车;有从能源上设计用太阳能保护环境的汽车;有从颜色上设计绿色的汽车;有变废为宝用垃圾做能源的汽车。这样,不仅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而且优化了课堂气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同时要注意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以欣赏者的角色,以微笑的面容,鼓励的眼神,启发性的语言,拉近师生距离,进而转化为对学生的支持,促其自主、积极地去学。这样做,学生获得的成功感强,挫折感少,就会逐步形成大家争想争画,勇于创新的良好课堂气氛。

二、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活动。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学习的过程是由“学、思、习、行”四个环节组成的。我在教学中,认真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开展“自主——创新”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绘画实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积极状态。让学生在学习中探求新知,在应用中理解、巩固、掌握知识。如教学第十册《黑体美术字》一课,该课既是工艺制作课,又是基础知识课。根据这一特征,经过一番研究,我这样设计了该课的教学:

⒈借助“黑体字”的环境布设,让学生初步领略黑体字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⒉教师直接利用排笔“板示”黑体字,发挥排笔的特殊功能,突破黑体字笔划粗细基本一致的难点;通过板示,化难为易,使学生明确黑体字的结构安排,书写方法。

⒊指导欣赏图文结合的作品,通过欣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黑体字应用的广泛,又为作业设计打好铺垫。

⒋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这一环节,我这样进行:

①落实任务。运用这节课学习的有关黑体字知识,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各人创作一张图文结合的作品。

②分析要求,一定要突出黑体字。

③提供题材。如:设计一本日记、笔记本的封面;创设一个报头之类的《学习园地》;书写一条横联、标语,如:庆祝六一节、学生表彰大会等,及其它的内容。要求学生最好是自由发挥,体现积极向上风貌。

这样,将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开展学生的自主活动。结果,学生的作业有:心形中的“心中有祖国”、和平鸽的“和平”、高楼大厦的“潮汕”、奖状中的“三好学生”、封面中的“美术”、花墙纸中的数字、拼音等等。从学生的作业可见,在仅有的40分钟,学生不仅学会写几个黑体字,而且是学以致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而该课被推为汕头市美术公开课,得到市领导、行家的好评,并被评为优质课。

又如,上第五册《原色与间色》,本课属于绘画知识课,在对最基本的色彩知识的了解过程中,使学生们开始从盲目的随意涂抹颜色到有一定理论依据的运用颜色。开始习惯以科学的方法认识和理解色彩世界了。通过认识原色、间色,使学生们从未知开始走向已知,开始走进色彩的世界,开始了解色彩系统。发掘教材该特点,所以,我是这样进行教学:

㈠认识红、黄、蓝三原色:

⒈指导欣赏,让学生从中了解到丰富多彩的色彩世界中,最主要的有红、黄、蓝三种颜色,接着是橙、绿、紫三种。

⒉观察实物,进一步对红、黄、蓝三种色相的认识,点破这三种颜色是色彩中的“三原色”。

⒊巩固练习,自己在十二色水彩颜料中,找出以上三种颜色,并做好徒手练习。

㈡调配,认识橙、绿、紫三间色:

⒈教师做好调色示范,让学生说说每两种

色彩等量调配,得出的色彩(名称)。⒉让学生自己动手调色练习,进一步认识、体验橙、绿、紫的来因及三原色和这三种色彩的关系。

⒊色纸拼图,从理性到感性的认识,归纳总结出橙、绿、紫三种色彩就是“三间色”。

㈢原色与间色的加强认识,实际应用:

⒈出示《我们未来的美丽校园》草稿,及各人的简笔画,要求运用本课学习的色彩知识,原色与间色给它们加以色彩装饰表现,色彩的选择,可以根据该事物的固有色,也可以大胆的构思,表现更美观的色彩,谁调得既准又快的,到黑板上涂一涂集体创作,也可以在下面为自己的简笔画装饰表现,最后把集体、个人作品点缀在我们三年⑴班教室里,美化我们的班级。

⒉学生自主动手练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训练学生大胆地用色、调色、涂色能力。

⒊展示作业,教师以肯定、鼓励为主,开展学生的自主活动,所以,学生的作业效果甚佳。本课的教学注重以生为主体,师为主导,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因而本课被推荐为镇性美术公开课。

三、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浓,记忆力好,又富于联想,能够初步做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的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训练,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想象力,培养学生接受和运用知识的敏捷性、变通性、创造性,不断发展学生创造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在学习第七册《孙悟空在今天》(想象画)这一课题时,我十分注意做到:

㈠创设环境。搜集《孙悟空开采地下宝库》、《孙悟空为火车开路》、《孙悟空送飞船到太空》等等,指导学生欣赏,并结合挂图、幻灯片、录像,引导学生编造故事。

㈡提供线索。“孙悟空在今天可以为人类做出什么贡献”,“孙悟空有何特殊功能”,“孙悟空该做什么,怎样去做”,“如果在今天,孙悟空能为建设现代化社会做什么?”“哪一种建设项目可让孙悟空大显神通?”……以此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扩散思维。

㈢突出重点。给学生提供直观、借鉴材料。因主体是孙悟空,为了突出主题,做到主次有别,因而教师紧接着出示几个不同角度的主角,引导学生观赏主体,发表见解,说说它的动态变化、表现方法,让学生自己找到表现的主题及手法。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篇3

一、优化课堂气氛。

创新欲望是一种发现和探求新知识的心理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不仅要以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与其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融洽的师生情感,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

在教学中,我们要设法为学生提供时间和机会,放手让他们自己分析、自己发现,自由提问,质疑问难。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代替。如教学第三册记忆画《各式各样的汽车》一课:

首先,我运用先进的教学媒体——计算机“画板”教(记忆画)。用电脑幻灯片展示现实中的各式各样的汽车,要求学生看过后说出自己曾经见过的汽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汽车的结构、款式、色彩等。由于动画的效果形象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利用“组合——分解——组合”的电脑动画,剖析客车、货车、小轿车等车的结构,让学生自己分析、发现、讨论,总结汽车的基本结构:每一部汽车基本上都有车头、车厢、车轮三个部分。学生热烈讨论,主动参与教学,课堂气氛活跃。

本来到此为止,“记忆画”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但是,我不局限于教学生会画“记忆画”,我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电脑画板上画出自己理想(想象)中的汽车。要求从社会的需要,或学生凭个人的兴趣,从汽车的外形、功能、色彩等方面大胆构思,勇于创新。

由于前面学了画汽车的基本技能,掌握了汽车均有三个部分组成的“共性”,加上小学生没有什么顾忌,思维活跃,因此学生们想象设计出有羽翼的汽车;有从能源上设计用太阳能保护环境的汽车;有从颜色上设计绿色的汽车;有变废为宝用垃圾做能源的汽车。这样,不仅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而且优化了课堂气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同时要注意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以欣赏者的角色,以微笑的面容,鼓励的眼神,启发性的语言,拉近师生距离,进而转化为对学生的支持,促其自主、积极地去学。这样做,学生获得的成功感强,挫折感少,就会逐步形成大家争想争画,勇于创新的良好课堂气氛。

二、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活动。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学习的过程是由“学、思、习、行”四个环节组成的。我在教学中,认真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开展“自主——创新”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绘画实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积极状态。让学生在学习中探求新知,在应用中理解、巩固、掌握知识。如教学第十册《黑体美术字》一课,该课既是工艺制作课,又是基础知识课。根据这一特征,经过一番研究,我这样设计了该课的教学:

⒈借助“黑体字”的环境布设,让学生初步领略黑体字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⒉教师直接利用排笔“板示”黑体字,发挥排笔的特殊功能,突破黑体字笔划粗细基本一致的难点;通过板示,化难为易,使学生明确黑体字的结构安排,书写方法。

⒊指导欣赏图文结合的作品,通过欣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黑体字应用的广泛,又为作业设计打好铺垫。

⒋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这一环节,我这样进行:

①落实任务。运用这节课学习的有关黑体字知识,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各人创作一张图文结合的作品。

②分析要求,一定要突出黑体字。

③提供题材。如:设计一本日记、笔记本的封面;创设一个报头之类的《学习园地》;书写一条横联、标语,如:庆祝六一节、学生表彰大会等,及其它的内容。要求学生最好是自由发挥,体现积极向上风貌。

这样,将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开展学生的自主活动。结果,学生的作业有:心形中的“心中有祖国”、和平鸽的“和平”、高楼大厦的“潮汕”、奖状中的“三好学生”、封面中的“美术”、花墙纸中的数字、拼音等等。从学生的作业可见,在仅有的40分钟,学生不仅学会写几个黑体字,而且是学以致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而该课被推为汕头市美术公开课,得到市领导、行家的好评,并被评为优质课。

又如,上第五册《原色与间色》,本课属于绘画知识课,在对最基本的色彩知识的了解过程中,使学生们开始从盲目的随意涂抹颜色到有一定理论依据的运用颜色。开始习惯以科学的方法认识和理解色彩世界了。通过认识原色、间色,使学生们从未知开始走向已知,开始走进色彩的世界,开始了解色彩系统。发掘教材该特点,所以,我是这样进行教学:

㈠认识红、黄、蓝三原色:

⒈指导欣赏,让学生从中了解到丰富多彩的色彩世界中,最主要的有红、黄、蓝三种颜色,接着是橙、绿、紫三种。

⒉观察实物,进一步对红、黄、蓝三种色相的认识,点破这三种颜色是色彩中的“三原色”。

⒊巩固练习,自己在十二色水彩颜料中,找出以上三种颜色,并做好徒手练习。

㈡调配,认识橙、绿、紫三间色:

⒈教师做好调色示范,让学生说说每两种色彩等量调配,得出的色彩(名称)。

⒉让学生自己动手调色练习,进一步认识、体验橙、绿、紫的来因及三原色和这三种色彩的关系。

⒊色纸拼图,从理性到感性的认识,归纳总结出橙、绿、紫三种色彩就是“三间色”。

㈢原色与间色的加强认识,实际应用:

⒈出示《我们未来的美丽校园》草稿,及各人的简笔画,要求运用本课学习的色彩知识,原色与间色给它们加以色彩装饰表现,色彩的选择,可以根据该事物的固有色,也可以大胆的构思,表现更美观的色彩,谁调得既准又快的,到黑板上涂一涂集体创作,也可以在下面为自己的简笔画装饰表现,最后把集体、个人作品点缀在我们三年⑴班教室里,美化我们的班级。

⒉学生自主动手练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训练学生大胆地用色、调色、涂色能力。

⒊展示作业,教师以肯定、鼓励为主,开展学生的自主活动,所以,学生的作业效果甚佳。本课的教学注重以生为主体,师为主导,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因而本课被推荐为镇性美术公开课。

三、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浓,记忆力好,又富于联想,能够初步做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的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训练,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想象力,培养学生接受和运用知识的敏捷性、变通性、创造性,不断发展学生创造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在学习第七册《孙悟空在今天》(想象画)这一课题时,我十分注意做到:

㈠创设环境。搜集《孙悟空开采地下宝库》、《孙悟空为火车开路》、《孙悟空送飞船到太空》等等,指导学生欣赏,并结合挂图、幻灯片、录像,引导学生编造故事。

㈡提供线索。“孙悟空在今天可以为人类做出什么贡献”,“孙悟空有何特殊功能”,“孙悟空该做什么,怎样去做”,“如果在今天,孙悟空能为建设现代化社会做什么?”“哪一种建设项目可让孙悟空大显神通?”……以此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扩散思维。

㈢突出重点。给学生提供直观、借鉴材料。因主体是孙悟空,为了突出主题,做到主次有别,因而教师紧接着出示几个不同角度的主角,引导学生观赏主体,发表见解,说说它的动态变化、表现方法,让学生自己找到表现的主题及手法。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篇4

一、转变美术教学观念,深化美育内涵

因为各种各种各样的缘故,高考制度依然存在,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并深入人心,所以现在很多学校的美术教育仍然在遭受着传统教育观念的荼毒,美术学科总是难逃边缘化的命运。这些主要集中表现在教育管理人员的美术教育意识不强,美术教学设施不足,没有充足的师资力量。

小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上都有着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是新课标下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的全称是“审美教育”,也叫“感性教育”,它关注的是人自身的存在发展,美育重在追求人生存的生活化及情感性、具体性、过程性,因此也称“个性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育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它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艺术形象中的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动来感染受教育者。它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丰富学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鼓舞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发向上。大量实践证明,美术教育对提高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促进智力发展,有着独具一格的功效。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深化美育内涵,重视美术教育,用长远的眼光和全面科学的观点来育人。在美术教育别要注意克服两种观念倾向。一方面不能由于它课时少,学生少,于考试和升学率没有多大影响,或因为某些学校管理者的不重视,就无所谓地采取放任的心态。另一方面也不能本末倒置,为了强调美术课的重要作用,就挤占其它课时或占用学生的课外业余时间。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更新教学观念,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在美术教育中把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带进课堂,与其它学科纵向联系,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同时学校管理者也应该因地制宜,挖掘人才,重视人才的培养,包括美术人才的培养。

二、美术教学选材上要就地取材,扬长避短

由于家境不同的原因,有的孩子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比较拮据,绘画时要配齐美术用品不太可能,我们作为美术教师要依据课标,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就地取材。有目的性地对一些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取舍,把那些孩子们容易寻找且容易制作的素材用作教学内容巧妙地穿插其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孩子去观察、发现、想象、创造,尽量让孩子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畅通地进行经济实用的美术学习,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发挥能力,表现个性。比如在教授绘画时,可以选择节材的方式,以线描和素描为主,这样做能起到提高孩子们的构图技巧和培养写生能力和再造丰富想象力的两全其美作用。在教学色彩知识时,可以演示为主,并结合一些生活实例,如服装的色彩搭配等。再如纸塑,我们可以采用废纸和旧报纸为材料进行教学。这样做不仅仅能够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学会废物利用。而雕刻,利用家里的蔬果制成果雕,也是一个不错的创意。树叶和野花在郊外与乡村里处处可见,可以用各色各样的树叶和野花作画,孩子们不仅仅会产生出浓厚的兴趣,同时还能够接触到外面更为广阔的天空。在上美术欣赏课时,除了让学生欣赏书本上的作品外,还可以带着学生们走出户外,去与大自然接触,尽情去拥抱美丽的大自然,看那日落与日出,欣赏早春红艳的桃花,观清明金黄的油菜花,览夏天畦田碧绿的稻田,读中秋挂满红果的柿树。在乡村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够发现处处都是丰富多彩的美术素材。还可以让孩子们欣赏家乡的美景和乡村那些新盖的楼房,观察乡村的变化,培养热爱家乡,激发为家乡建设发光发热的思想感情。斗换星移,四季交替,乡村与城郊有着广阔的田野、多样的植物、丰富的自然环境,这些都是可以使得美术教育变得更加生动的课程资源,能够为丰富和美化美术教育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素材。不仅仅能够让孩子体会到美术课的生动有趣,也能够有效地孩子就地取材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养成积极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培养了孩子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走进乡村生活,活跃让美术课堂气氛

古希腊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中指出生活中处处都是美,关键是要我们去发现。教育方针明确的指出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要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相结合,美术教育活动也不例外。多年的美术实践教学让笔者领悟到,当孩子们贴近生活中的各种美术内容的时候最能让他们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同时也最能活跃课堂气氛和激发出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我们知道,乡村地大物博,有着丰富的劳动生活和历史悠久的文化和各种民间风俗,这些都是对孩子们进行美术教学的最好题材,例如秋高气爽庄稼成熟的时候,可引导孩子们对美丽的景色及丰收的场面进行布贴画学习,开展《种子粘贴》一课,让孩子们去观察玉米、稻谷、瓜子类、豆子类等种子,然后选择喜欢的种子进行粘贴,稻谷、麦杆、布、瓜类、豆类等都可以信手拈来作素材,这样不仅增加了孩子们对美术的兴趣,也能取的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乡村,流传着很多具有生活气息和特色民间风俗,教师们可以借此进一步增加孩子们对美术的兴趣。鼓励孩子把这些风俗带到教室里,如:过新年的喜气,正月的家人团聚,娶亲时的热闹,端午节吃粽子,重阳节爬山等孩子们熟知和喜欢的民俗,比那些生日Party、圣诞节生动得多。先让孩子们扮演,再试着用笔画下,这样一幅幅带着生活气息,充满喜气而又颇具民间特色的作品就产生了:“吃青团”、“风筝飞得高”、“我给奶奶做重阳糕伙”、“贴春联”,“拜年”、“放鞭炮”。让孩子们能够在无拘无束中全身心投入学习,轻松且有所得,何乐而不为呢。

四、美术作业评价上注重鼓励,多元拓展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篇5

(一)提升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对于美术学科而言,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美术画面的静态劣势,通过动态化演示,进而更加生动、清晰地呈现出艺术作品,促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完全不受时空的限制。小学生在这样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能够充分感受到美术所带来的精神享受,最终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小学生艺术欣赏水平

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促使学生认识并理解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美,进而提升他们的欣赏水平。美术欣赏课能够通过网络手段找到丰富多彩的内容,并传递给学生,使他们欣赏到高质量的艺术图片,同时也可将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呈现在学生的眼前,通过反复对比,促使学生的欣赏能力得到更大提升。

(三)拓展了小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视野

小学美术课堂所欣赏的内容具有一定广泛性,主要包含了世界各国以及古今中外的各种美术作品。这样庞大的信息量,通过应用多媒体资源能够使学生欣赏到传统美术教学方式所无法看到的图片以及视频,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美术视野。利用提供出的大量教学内容及课外知识,扩大了美术教学内容,也使学生们得以在有限的范围内接触到无限的艺术作品,在积累丰富知识的同时,也深层的激发了他们的潜能,提高了实际教学质量。

(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信息手段,将其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心态的改善,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提升。从小学美术教师的角度来看,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在备课阶段丰富教学内容,并且可以更加准确的展现出将要学习的课堂内容,教师得以从繁重的课堂板书中解脱出来,从而将更多时间利用在学生的实际训练当中。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原本极为抽象的美术理论知识,因此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理解和记忆。

二、小学美术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有效途径

(一)确保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正确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多媒体技术手段拥有特殊的艺术魅力以及传统教学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小学美术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要科学合理利用这种资源,并以此实现美术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进而优化整个课堂教学结构,进一步完善实际教学过程。禁止在教学过程中将其形式化,而是要把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切实改善传统美术教学方式中严重缺少教学情境的弊端,通过图像、视频、影像、声音等多媒体技术,使得美术教材更加生动、有趣味,将更多的艺术美展现在学生眼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便能够深刻体会到教材深层包含的意境,进而使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被充分激发出来,与此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审美主体的心态功能,使之变得更乐于学习,更热爱美术。

(二)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美术教育,打破了传统授课方式,使小组教学以及网络讨论等多种方式逐渐代替了原来的大班授课形式,从而使授课范围得到扩大,其授课形式也更加多元化。所以,小学美术教师更应该针对学生不同个性较多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对于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不同数量、不同难易程度的练习,把更多学习机会以及练习机会交由学生,最终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各自完成学习目标。与此同时,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应当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使每一阶段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培养。另外,美术教师也可以通过改变作业模式,使学生们有效利用计算机适时完成课堂作业,这将在切实提升学生美术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同时,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对于小学美术教师自身,应时刻重视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通过多媒体技术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多种有效的方法和意见。

(三)进一步强化师生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美术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时,很多情况下都没有实物教具,这时教师只能通过口述的方式来讲解雕塑作品、建筑欣赏等原本具体化、形象化的知识,这样便浪费了大量课堂时间,而这时学生往往还很难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便还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它凭借自身连续性、动态化的特点使原本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时间、更多精力去思考深层次的美术教学问题,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空间将会变得更大,逐渐由传统被动式接受知识转化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也将机械学习有效转化成了意义学习,促进师生关系向着更加和谐、融洽的方向发展。值得提到的是,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可将其替代为教师来履行职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仍旧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应用在和学生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使他们真正从课件当中摆脱出来,拥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进而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结语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篇6

一、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新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我在教学《明度推移》一课伊始,通过电脑动画,出示一组图片欣赏,每张图片的图案色彩艳丽,不同的图片变化多样,配以优美的音乐,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以及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图片中图案色彩逐步渐变出现,使学生对课题有了很快的理解,创设了明度推移绘制的前提。当这一图片欣赏的导入,事实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脸上露出了惊异的笑容,有的瞪大了眼睛,他们都对老师制作的美丽图片发出由衷赞叹。电脑动画的运用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色彩构成绘制的情境之中,这时教者利用颗颗幼稚心灵的“愤悱”之情,将热切的情愫升华到理性,让学生由整体欣赏集中到明度推移这一局部审美之中,学生们看了议论纷纷,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谁都感觉到了明度推移的美丽。可是由于绘画知识的限制怎么也搞不懂其原理。这时,我带着微笑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明度推移》及绘制过程。”

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疑”中生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由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再现情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掌握新知。

当美术教材中出现重点、难点,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而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受阻”时,教师可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学生使其受阻思维顺畅发展,达成对事物深刻理解、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理解效果的教学目标。

如:在教学《秋天》一课时,由于二年级学生经历浅,知识面窄,记忆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都来够强,因此,对秋天的认识也很浅显。如要让学生了解秋天的自然特色,就得尽可能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考察、参观、实践,但由于时间、地理条件的限制,这一梦想难以实现。为此,我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电脑制成大量的动画情景:秋叶飘落、秋果累累、秋收农忙、秋林漫步、秋菊丛中……当这些大自然的秋景动画再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思维顿时豁然开朗,他们沉浸在秋天美好的意境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加入娓娓动听的语言启迪,学生们在观看过程中,其思维产生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同时再现了秋天的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从而解决了本课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使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润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开扩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为学生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创设了有利的条件。

三、运用电教媒体,演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巩固新知。

学生的创作热情源于美的启迪,也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达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反馈信息的目的的一种训练过程,更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运用电教媒体,演绎情境,进行启迪诱导,激起学生强烈创作欲,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并结合点、线、面教学,巡回辅导,因材施教,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南极企鹅》一课中,我剪辑一段企鹅动画片给学生们播放,并以激励的形式让学生欣赏企鹅电脑动画:由几个三角形、椭圆形、方形等基本形的缓慢移动组成了正面企鹅卡通形象。又变换几个不同姿态的卡通小企鹅,给企鹅配上围巾、小衣服等,添画冰川、小房子等背景,做不同背景变化,看到这么多可爱的小企鹅,学生中有的居然欢呼起来。了解同龄学生的绘画创作意图,并引导他们演绎情境角色,感受创作意境。当学生完全进入角色后,他们的创作激情被唤起、提高。此时,播放优美动听的配套音乐,并开始启迪、诱导,使学生们在所扮角色的引导下,开始自由驰骋于想象的王国之中,并进入创作的忘我境界。其作品结果显示,学生创作大胆果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魅力。

四、运用电教媒体,升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强化新知。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篇7

《美术新课程标准》将人文性确定为小学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改变了小学美术教育过去只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的教育观念,从而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地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不断发展其在美术文化学习过程中的人文素养。我认为小学美术课程的人文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在它与审美活动紧密相联。学生在各种美术活动中培养起了艺术的鉴赏力、高尚的审美情操和修养,这正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所需要的人文情感。

(2)体现在它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的独特性。美术活动中需要形象思维、发散思维,需要直觉、顿悟和灵感来进行艺术创作的实践,这正是人文学习所需要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3)体现在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各种信仰、理想、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这些正是人文精神的反映,通过美术学习,能使学生获得人文精神的浸染,提高人文素养。

(4)体现在美术对人的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在美术学习中,学生的内在思想和情感可得到充分的表现,进而发展其个性,因此美术学科同其他的人文学科一样,对人性的完善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人文素质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1.构建学校美术教育的管理体系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直接领导下建立系统的美术教育管理体系:校长室——教导处——美术科组——美术教师,有序地开展各项活动,为美术学科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建立有效机制。

2.加强对美术教材的内部人文素质的挖掘力度

作为美术教师,充分挖掘美术教材中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的人文内涵,理清其表现特征,以教材中的人文内涵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人文教育成为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①挖掘美术教材中版面形式的人文因素。美术作为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始终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芒。美术教材的版面形式,能让你感受到一股浓厚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给人耳目一新,不说内容单看那形式各异色彩绚丽的画面、每一课颇具审美价值的布局构图,就足以使人赏心悦目,怡情养性了。那“我喜欢的颜色”“编织的线”“面具”“飞向月球”让人感受到生活是那么美,生活着是那么快乐,美就在我们身边。

②挖掘美术教材中内容的人文因素。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基于这种观念,教材许多内容里穿插了不同时期的古今中外的名人名画,供学生感受了解欣赏,有质朴的装饰性很强的农民画,有极富童趣的马蒂斯的画,有世界艺术巨匠毕加索的画,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文化学习情境,在引导学生学习鉴赏中能够逐步地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对优秀传统艺术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在世界画家介绍方面一年级就有荷兰卡雷尔、法国马蒂斯等,对于低年级学生的教育是那么的深入浅出,给予学生一片了解文化的天空。

③挖掘美术教材中课题的人文因素。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四年级美术课《学穿编》,体现了美术课程作为人文课程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在欣赏感受这一环节中,教师从编织艺术的历史文化引入,让学生感受编织艺术的独特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揭示课题。通过观看中国地图,了解祖国是如此广阔,在这片富饶的国土上,有着丰富的编织材料,如竹、草、藤、柳等,数千年来,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掌握了精巧的编织技艺,利用各地的材料,编制出了各种各样各具地方特色的生活用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激发学生走进艺术的领域,去探究编织艺术的美,认知基础穿编的规律并掌握技巧和方法,发现将经、纬线变化而穿编出来不同效果的图案,运用剪、粘、穿编等方法装饰剪纸作品,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收获成功,让他们了解美,懂得美。

3.培养人文素质的美术教学策略

①创设美景,以美促情。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需要人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中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最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在美术教学别注重创设美的情景,营造审美化的课堂,以美促情。以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课件,美的作品,美的教学手段等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以此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并将情感内化为积极学习的动力。我在上“画太阳”、“彩虹桥”等课中,以生动有趣的作品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勤动脑,多动手,就一定能创造生活中的美。又如在引导学生欣赏名家名作时,让其感受绘画内容的丰富美,绘画形式的多样美,工艺制作品的趣味美、立体美、动态美,让学生感受各类作品所呈现的高雅美、通俗美、稚拙美、精致美、具象美、抽象美等等。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篇8

关键词:美术学;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大,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出现许多实际问题,大学教育改革逐渐被提到重要的日程上来。21世纪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美术学科而言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是为国家培养基础美术教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和摇篮,多年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基础美术教育人才,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这些年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一、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现有的地方本科院美术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独立性,但缺乏教育目标的针对性

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美术师资,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属于普通美术教育,与专业美术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基础美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有利于中小学生未来的教育成长和身心健康发展。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与西方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教育教学方面的课程所占比例严重偏小,专业技能课过多,只注重了专业课的培养,而轻视了对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失去了其“师范性”的特征,大学阶段不注重对艺术理论、文学等基础课程的培养与学习,势必会造成学生教育教学能力、艺术鉴别能力和文化素养严重不足等现象。

(二)现行的美术学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相脱节

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在教学模式上采用2+2或1+3的教学模式,就是前两年普修美术基础课,后两年分方向学习专业课程,在大学第四学期根据学生的学习意愿,分为国画、油画、版画或雕塑等专业方向,这种分方向教学的模式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所选的专业进行纵深的学习与发展,与专业美术院校的绘画类专业教学非常一致,这更有利于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但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转变,不能够与中小学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相一致

尽管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人才方案,在近几年也都进行了重新修订,增加了横向学科的一些课程,也增加了教育理论与技能课程的课时比重,但是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效果并不理想,这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有直接关系。美术专业教师大多毕业于省国内专业美术院校或老本科院校,这些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都是按照专业美院的模式进行课程教学的,注重美术学科本位的专业教学,他们接受的都是专业美术教育,对培养中小学美术师资这一目标理解甚少。

二、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一)加强美术学专业人文素养教育,进一步明确其师范性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

美术学专业是高等院校一个以培养中小学美术师资为目标的专业,是一种培养教师职业的教育。它与普通美术教育和专业美术教育有着根本的区别,其“师范性”是美术教育的本质所在。

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中小学美术教育实践过程中,怎能做到即能完成美术技艺的传授,又能实现美术的教育功能,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高校美术学专业的教育者要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只有突出美术学专业的师范性,才能使美术学专业脱离单纯追求美术专业课程教学的应试教育模式,回归到素质教育模式上来。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以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高校美术学专业在整个系统中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高校美术学专业学生亲身经历了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得到受益,他们才会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去实施素质教育。所以,高校美术专业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突出其师范性,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

(二)加强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的联系

高等院校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中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都与高校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有着直接的联系,高校的人才培养不能脱离培养对象的实际工作需求,而盲目地偏离培养目标要求地开展教学。

1.学习新课程标准,掌握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新变化

随着《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相继出台,中小美术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课程设置的基础性、灵活性、时代性、综合性、多样性的特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由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角色转变对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高校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美术学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要全面学习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新内容,认真体会标准的新变化、新要求,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才能推进、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现素质教育。

2.改“一专”为“多能”的培养模式,加强美术史论的学习

“一专”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掌握一个画种的知识与技能,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就是,如果学生选择了国画方向,那么他在油画或其它画种方面了解得就很少,这又不符合中小学美术教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标要求中小学美术课程设置具有综合性和多样性,那么只掌握一个绘画门类的知识与技能的美术学生是不能够胜任现在的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根据培养对象岗位需求的变化,我们必须改变现在“一专”的教学模式为“多能”的教学模式,在大学四内不再分专业方向教学,要求学生统修所有专业课程,增强学生对专业综合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提高美术学专业学生对美术史论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完善美术史论教学环节,关注现当代艺术发展,是现今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途径之一。对于美术学专业学生来说,在学习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过程中,学习美术史论知识同学习专业绘画技法同样重要。美术学专业学生只有全面地学习中西方美术史,对国内外美术发展有个清晰的认识,才能使自己具备更广阔的艺术视角和准确的审美判断能力,在将来的中小学普通美术教育过程中,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对社会上发生的美术现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判断。改“一专”为“多能”的培养模式,加强美术史论的学习,完善美术史论教学各环节,强化对现当代艺术发展的认识,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理论素养。

3.结合地方文化特色,丰富课程设置,加强学生对本土本民族美术资源的学习

美术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我们要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实现对学生文化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认同观,从多元文化的角度看待各种文化现象,保护文化生态的多样性,这对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美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在继承和发扬本国艺术传统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培养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在继承和发扬本地区艺术传统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民间美术的介绍较少,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介绍的也十分有限,在地方本科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相关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如河南省浚县的“泥咕咕”、淮阳的“泥狗狗”、滑县的“秦氏绢艺”、朱仙镇的“木版年画”、舞阳的“农民画”等,加强学生对本地区民间美术的学习与了解,有助于在基础教育中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美术教育,有助于广大青少年了解、掌握珍贵的民族文化艺术的内涵,增强民族文化涵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4.加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课程的教学与管理

美术学专业的师范性决定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把教育理论、教育技能与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放在同等重要的教学地位。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教育理论和技能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美术专业课程课时系数所占比例较大,教育理论课时系数比例偏小,纵观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在师范美术教育中,把教育理论课程放在专业必修课的重要位置,课时比重与美术专业课相当。对教育理论教育技能的学习是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对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能够夯实专业基础,只有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具备坚实的专业文化基础知识,才能符合未来的基础美术教育要求。

出台有效的教育实践环节考评管理办法,加强各个实习环节的监督管理,培养专职的教育实习指导教师,在校内教育实习阶段邀请中小学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名师,为实习生进行课堂观摩教学,才能提高教育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才能不偏离中小学美术教学实际。

(三)加强任课教师的岗前和岗后培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