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银行远程工作经验总结8篇

时间:2022-07-31 09:15:05

银行远程工作经验总结

银行远程工作经验总结篇1

如今,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力量号称要颠覆一切,而近两年大热的互联网金融似乎是一个例证。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利用科技手段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体验,成为银行追求的目标。

近日,中国银行的智能化网点――中国银行天津分行旗舰店正式建成并对外提供服务。可以说,这是中国银行天津分行的一次大胆尝试,是它积极拥抱科技力量,应对市场变化实现自身转型的一次创新实践。究竟这个网点如何智能,利用科技手段给客户和银行自身带来哪些变化?带着疑问,本报记者前往天津,对这个“智能银行”进行了体验,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采访。

创新设备琳琅满目

离天津著名的历史风貌建筑区“五大道”不远,就是中国银行天津分行所在的现代化办公楼。位于大楼一层的分行营业部即中国银行天津分行旗舰店,一些在普通银行营业网点并不多见的设备和机具摆放在这里,而且它们都具有白色的主色调,显得科技感十足。

进入营业厅,记者首先看到的是一台自助导览设备,客户可以利用这台设备迅速了解网点的业务和办理流程。自助导览设备旁边则是智能叫号机。之所以被称为智能叫号机,它和普通的银行叫号机不同的是,客户取出号条时,大堂经理就能通过平板电脑了解到客户的情况,并可以根据客户持有的产品信息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推荐。

在自助填单区,客户可以利用智能设备自助或者在大堂经理的帮助下在办理业务之前提前把需要填写的电子表单填好。在表单填好后,自助填单的机具会自动打印一个二维码交给客户,柜员在该客户办理业务时,扫描其二维码就可以调取已经填好的单据,这样就节约了客户在柜台等候的时间,提高了柜台的业务办理效率。

此外,VTM远程柜员机是该智能网点的一大亮点,该机具是中国银行天津分行的一大创新,可以实现远程的柜员服务。当前银行的开户、销户等很多业务仍然需要柜员人工为客户办理,由于监管等条件的制约,不能实现完全的自动化。在这种情况下,要为客户实现更为便捷、随处可以进行的服务,VTM远程柜员机就派上了用场。

据了解,VTM远程柜员机可以布置在银行的自助网点中,机具上的摄像头和显示系统与银行的柜员相连,同时集成了身份证识别等设备,可以支持柜员在远程为机具前的客户办理业务。

另一个特色的服务是“手机同屏”。来到营业厅的客户可以将手机屏幕同步投影到大屏幕上,用来演示移动业务或者线上活动。当为客户讲解和演示移动端业务的时候,大堂经理也可以将演示同步投影到大屏幕上,便于客户观看。

改变的不仅是前端

在该网点,经记者体验,所有智能化设备均可实际投入使用,可以为客户提供服务。正如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大中华区合伙人、应用创新部大中华区负责人赵亮所说,中国银行天津分行的旗舰店不仅在创新设计和实施速度上都非常领先,更是重在实际应用,是国内银行智能化创新尝试的标杆。

据了解,在中国银行天津分行的智慧化转型创新与实践过程中,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咨询、规划到实施,都离不开IBM的身影。中国银行天津分行渠道管理模块总经理刘宏伟告诉记者,IBM在智能银行领域的理念和应用经验,都在项目中产生了非常核心的价值。“同时IBM的团队具有专业的能力和敬业精神,与我们的团队配合默契,使原计划4个月的项目工期缩短到了2个多月。”刘宏伟说。

同时,刘宏伟告诉记者,对于普通客户来讲,相对于普通的银行网点,该智能网点的变化可能在于引入了很多智能化的设备,给客户的业务办理和服务提供了方便。银行网点智能化实质上是对后端流程的优化和服务方式的改进。“我们的核心目标就是让客户可以享受到更为便捷的服务,让客户的等待时间更少,用户体验更好。我们发现大多数客户在办理业务时都把时间浪费在与工作人员的沟通上,于是我们想到利用科技手段、智能设备来帮助客户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刘宏伟说,实际上中国银行天津分行一直在进行客户体验优化方面的实践,比如预填单系统就是后端流程优化的典型例子,它可以明显缩短客户等待的时间。

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大中华区高级合伙人、副总裁、金融服务部门总经理Ron Lefferts则认为,当前银行均面临着全渠道客户体验的挑战,中国银行天津分行在线上与线下业务融合、线下业务转向线上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创新尝试。而在这些智能设备交付使用的背后,凝结了大量的数据整合、业务流程优化等方面的工作。比如通过整合的后台数据分析平台,网点内所有的互动媒体都能采集到相应的用户行为。银行可以通过统计哪些业务被关注来分析用户的业务偏好,为验证销售具体产品市场策略的有效性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这些分析结果将帮助银行网点快速应对客户需求变化,优化营销服务手段。同时,凭借快速的客户数据分析,银行工作人员可以第一时间掌握该客户的历史服务记录,以及潜在消费需求,从而实现精准营销。

银行远程工作经验总结篇2

[摘要]201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下发《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远程开立人民币银行账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银行远程开立账户提出框架性意见,除柜台方式外,银行账户开立有望取得第二种线上方式。然而,远程开立银行结算账户这种非面对面交易模式以其主体隐蔽性、交易环境多变性等特点,加大了风险防范的难度,也给监管层面带来新的挑战。

[关键词]人民银行;结算账户;远程开户

一、远程开户业务基本情况

1.1 远程开户的定义

远程账户指银行通过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主服务所建设的终端设施受理客户开立人民币银行账户的申请,并在完成客户身份信息核实后,为客户开立人民币银行账户的行为。

一是开户过程更为便捷。客户可在没有金融机构服务干预和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全天24小时通过网络或银行提供的其他便利性终端设施进行开立了银行结算账户等活动。

二是开户主体较为隐蔽。远程开立账户过程中均为远距离交易,整个过程中银行无法与开立主体直接接触,只能依靠各种固定或随机检测手段对客户身份进行识别。

三是开户环境具有多变性。远程开户通过非面对面的方式进行。开立账户过程中,没有笔迹、开卡资料信息纸质版等实质痕迹,银行只能通过网络后台信息数据锁定具体账户。

四是开户信息具有开放性。由于远程开户非面对面业务交易时没有银行工作人员参与,银行无法像柜台交易那样确保交易信息一对一当面传递,信息传递路径中的不确定性较大。

二、远程开立银行结算账户的制约因素及面临的风险

2.1 相关监管措施不健全,存在制度风险

商业银行之所以要求面签,首先是要保证客户身份和行为的真实性,其次要管控银行风险,更要保护消费者利益,金融产品是有风险的,尽管互联网渠道更方便,但由其引发、蔓延的风险不容忽视。我国相关管理制度明确了银行结算账户实名制及开立使用要求,但并未涉及远程账户开立过程及使用需要注意的事项,目前针对远程开户的这类非面对面业务的监管配套设施较少。

2.2 开户过程身份有效识别难,存在操作风险

银行账户实名制是一项基础金融制度,不受开户主体、方式、载体变化影响,因此远程开户业务与银行办理柜台开户业务一样,也必须落实账户实名制要求。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远程开户行为采取非面对面业务交易的离柜交易方式,故各银行机构难以实时、持续、全面地进行身份识别工作。一是开户机构往往通过向指定手机发送短信验证码、同名账户转入资金等方式认定客户身份真实性,倘若客户主动或被动地将相关认证信息资料告知他人,银行根本无法识别账户的实际控制人,该类验证方式缺乏可行性。二是远程账户开立过程中,由于没有原始单证,只有业务流水和分户账,银行机构无法对其进行事中监管,各种监控措施缺乏实时性。三是对于提交的部分账户开立资料通过远程方式无法校核其真实性。

2.3 金融基础设施薄弱,缺乏权威的技术标准,存在技术风险

一是互联网金融基础建设薄弱。按照《征求意见稿》中要求,银行应采用现代化的安全网络,利用政府部门数据库、本行自身数据库信息,通过客户信息交叉验证,其他银行账户交叉验证、电话回访、邮寄资料等方式,构建安全可靠的远程开户客户身份识别机制。但由于目前账户信息都属于商业银行内部信息资料,各银行之间又有相互竞争关系,难以通过一个较为开放的平台进行其他银行账户交叉验证。二是缺乏权威的技术标准。当前,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均提出要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远程开户中,公安部下属的有关部门对网商银行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互联网金融的技术也予以认可,但该项技术适用于金融领域的标准以及由谁来确认等问题还有待明确。

2.4 银行账户风险后续管理不足

目前,在账户实名制和风险管理中,我国银行过度依赖开户时的实名认证,而在后续账户管理中缺乏主动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如果将面签这一入口关从开立账户过程中去除,后续管理不相应跟上,将难以有效控制账户开立风险。

三、政策建议

3.1 完善相关法规制度

在《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针对远程开立银行结算账户出台较为明确的实施细则,明确商业银行在实施远程开户过程中,应对客户身份识别、后续评估等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并将有关方案报送人民银行备案。明确各家行在以柜台开户为主,远程开户为辅体系下远程开户所占比例;人民银行根据形势发展和业务需要,就远程开户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提升,指导商业银行更好地开展业务。

3.2 强化部门协调,构建横向信息共享机制

强化金融体系与工商、公安、政法、通信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构建横向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公共信息数据库和协同验证体系,明确信息收集、保管、运用、跨部门验证的流程和权限,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和运转效率,为远程开户提供丰富的基础验证信息。

银行远程工作经验总结篇3

截至2012年7月末,根据支行上报及A银行广州市分行对外报表数据显示,全行对公房地产贷款共240.94亿元,占比17.8%。A银行广州分行2008年至2011年对公房地产类贷款迅速增长,贷款余额从95.45亿元增至310.39亿元,增幅约225%,远超总贷款增长速度(65%)。房地产贷款占比也一路攀升,从13.3%增至26.1%,直至本年度才开始回落。根据统计及普查结果,截至2012年7月末,全辖贷款余额1,349.9亿元,对公房地产投向贷款余额为261.27亿元,占比19.4%,较年初减少约47亿元,主要原因是统计校准、到期收回、延期放款等原因。如图1所示。A银行广州分行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261.27亿元,远超同业平均值,事实上,银行隐性房地产在房地产企业改头换面各出其谋承贷后,实际数据远远不止20.33亿元。若再考虑50亿房地产信托投资,以及代销的13亿房地产企业理财产品,以及隐性的房地产企业用款的信托或理财投资,则A银行广州市分行房地产行业授信集中度占比严重超标,行业集中度风险非常突出,亟须通过考核导向等一系列措施控制房地产贷款总量的增长,化解系统性风险。

二、A银行广州市分行贷款结构分析

截至7月末,全辖对公房地产投向贷款总额实际约为261.27亿元(不含信托投资)。总体而言,A银行广州市分行房地产贷款存在以下总体特征:一是房地产贷款总量大、占比高,行业集中度风险突出;二是综合客户群体、担保方式、项目地段等因素进行个案分析,大部分贷款风险可控,但因有约42%的贷款期限超过3年,风险仍可能滞后反映;三是部分优质客户授信金额大,且存在未封闭运作或未按销售进度还款等风险,需重点关注。A银行广州市分行超过90%的房地产贷款为抵押担保方式,总体风险可控。但因单户大额贷款占比较高,单户贷款余额超过3亿的共有28户,金额达105亿,约占40%,即使一户出险也将给A银行广州市分行不良指标及经营责任带来巨大压力。从贷款期限角度看,A银行广州市分行房地产贷款期限结构以中长期为主,风险可能滞后反映。其中,贷款年限为三年内的房地产贷款余额为153亿元,占比58.6%;贷款期限超过3年,约占42%。按到期时段情况,2012年下半年到期的房地产贷款共计22.52亿元,占比8.6%;2013年上半年到期的房地产贷款共计45.49亿元,占比17.4%。其中,2012年及2013年上半年到期贷款约68亿。2012年到期的房地产贷款主要集中在花都、白云、番禺等支行,其中上半年到期的贷款大部分已申请展期续贷。本年大额到期客户主要为天建房地产3亿元、瑞华集团2.75亿元、珠江侨都房地产2.4亿元、置业南雅房地产1.92亿元等,如考虑按月/季定期供款的到期情况,则本年及2013年上半年到期房地产贷款远不止68亿,需引起高度重视,密切关注项目销售进度和到期还款能力。按项目地段,销售地段总体比较良好,投向广州市区的贷款规模为151.63亿元,占比58%;投向广州郊区的84.24亿元贷款项目主要分布于番禺、增城、花都、从化,其中投向市郊非中心城区的偏远地段(主要是度假性房产)的贷款约为35亿元,总体占比约13.4%;投向异地的25.4亿元贷款项目主要分布于清远、广西、中山等地。按项目类型,主要为商品房,市场需求相对旺盛,别墅占比仅0.6%。按项目运作,非封闭运作房地产贷款占比48.6%,不利于对项目整体的风险管控。2014年第1期下旬刊(总第541期)Times

三、A银行广州分行防范和控制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建议

(一)建立流程银行对房地产信贷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当今世界上先进的商业银行都选择了以业务条线垂直运作和管理为主的模式。而我国商业银行几乎都采用总、分、支行的“部门银行”机制,管理层级繁杂,服务效率低。而客户对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更加重视其环节多少、耗时长短和金融产品是否能满足自身需求。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探索流程银行建设,对于在银行贷款业务中占比较重的房地产信贷业务,商业银行应学习国际先进银行经验,结合我国现实,进行房地产信贷业务流程再造,将房地产信贷业务集中整合经营,细分市场,重组客户群,提高房地产信贷业务客户经理的专业性,增强营销深度,改善客户体验。同时对商业银行总行和下属的所有分支行在其分布的地理区域内的房地产信贷业务统一规划和配置资源,提高银行对有限资源的配置和经营管理效率,强化对细分市场后的房地产信贷业务的管理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

(二)严格执行贷款面谈制度银监会于2010年2月了《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要求银行要严格执行贷款面谈制度。这种制度可以帮助商业银行从根源上提高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质量。银行工作人员在与贷款申请人面谈的过程中,能够更直接、更有效的鉴别客户身份,了解申请人的收入水平、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详细询问贷款的真实用途。

(三)采用独立评审制度独立评审制度,是指总行授信评审部直接向分支机构派驻信贷审查官,通过其所领导的分行授信评审部对贷款申请进行审核,同时实行贷款审批权与贷款发放权分离。独立评审制度可以使商业银行减少审批环节,缩短贷款审批时间,提高贷款效率,降低不良贷款率。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也开始结合自身经营管理情况,尝试推行与独立评审制度相似的改革措施,优化信贷业务。

(四)强化贷后管理,防范和控制房地产信贷风险加强房地产开发贷款使用的全过程监控,对房地产信贷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连续跟踪,防止发生违规使用房地产信贷资金的情况;对于房地产开发贷款要分阶段发放,对于阶段性开发任务完成的质量情况进行检验,以保证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进度和质量;要密切关注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对于企业发生的重大财务事项,应及时分析其对企业现金流量和还款能力的影响,建立风险预警体系,防止风险扩大;加强对贷款抵押物的管理及抵押物价值变化的监测与评估,对抵押手续不完善及抵押物不足额的部分及时追加有关担保。对于个人,由于其贷款时限长,随着时间推移,其违约风险会加大,因此,应及时关注借款人的经济状况,一旦发现借款人出现失业、固定收入下降、意外事故等造成还款能力下降的可能性,要对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做好应对措施,并与保险公司联络,启动保险程序。

银行远程工作经验总结篇4

关键词:中国银行业 灰色规模经济效应 异方差 最优银行规模

银行规模经济是指银行扩张其生产规模,降低长期平均成本,提高产出效率,进而具备大规模生产经济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成本优势。然而,银行业规模也并非越大越好,而应有个限度。本文考察2001年15家商业银行的横截面数据,对行业内部个体规模的合理性与整体结构的有效性进行评判。

中国商业银行整体规模经济效应考察

第一步,选取利润总额作为市场绩效变量,令其为Y;选取各行资产总额表示银行规模大小,令其为X。假设此模型是一条倒U型曲线:Y=C0+C1X+C2 X2,如果中国银行业中具有规模效应,式中被估参数应满足假设:C1>0,C2

第二步,利用EVIEW软件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一元二次回归,得到如下数据:

Y=8.467076+0.000687X+1.06×10 -8X2

p = (0.0394) (0.3728) (0.5927)

t = (2.3107) (0.5495) (0.9257)

__

R2=0.7208,R 2= 0.6742

表面上看,一次项和趋势项都没通过t检验,问题在于给出的15个样本源自横截面数据。因此,先验地,我们预期存在异方差和空间自相关。为了检验我们的预期,现在使用White检验和Durbin-Watson检验,对回归方程进行诊断:

F-statistic=3.651158(0.047809)Obs*R-squared=7.484106(0.057968)Durbin-Watson stat=1.721045

由于杜宾检验统计量处于[dL ,4-dU]区间,说明并不存在残差的序列自相关问题。但怀特检验发现,x 2的ρ值约为0.057968,高度显著性显示观察值所属总体存在严重异方差。因此,尽管回归方程中各项系数的t检验都“显著”地为零,结果却令人“难以置信”。

第三步,异方差校正与真实规模经济性考察。

首先运用EVIEW软件包生成残差检验图,初步判定误差方差与或成比例,接下来以

1

―为权重校正回归方程异方差 :

X

Y=-0.637835+0.005836 X-1.42×10 -7X2

p=(0.0987)( 0.0000)( 0.0063)

t=(-1.7900)(7.3535)(-3.2998)

__

R2=0.4879,R 2= 0.4026

虽然方程中,一次项和二次趋势项的显著水平大大提高,全都通过了t检验,但是回归结果是真实还是虚假,还需再次进行怀特检验:

F-statistic=0.404584(0.752687)Obs*R-squared=1.490638(0.684433)Durbin-Watson stat=1.886124

显然,采取补救措施后,已成功实现了方差稳定变换,同时并无残差序列自相关迹象,因此,我们已得到可置信规模效应曲线方程。

中国商业银行个体规模合理性评判

根据上述规模效应曲线,求解中国银行业的最佳规模临界点。对方程两端求导:

得到最优银行规模:X*=20549.3(亿元)。

下面以其资产份额为分析口径,描述各家银行相对这一标准的分布状况,生成中国银行业规模分布图:

处于X*左边的四家商业银行,依次是工行、建行、中行和农行,他们的资产总额已经大大超出最优临界值20549.3亿元,进入规模经济递减状态。这一结论,正好印正国有产权桎梏下,老银行低效率运转的现实状况。新兴股份制银行集中分布在最优临界点右边,正处于规模效应递增时期。令人担忧的是,虽然交通银行从右方最接近临界点,但其资产总额却仅相当于X*的32.56%,其余10家股份制银行则通通低于5000亿元,更加远远偏离了最优规模标准。总的来讲,国有银行太大,新兴银行太小,二者同时落入规模不经济范畴,缺少大小适度的中等银行过渡。

实证结果表明,各银行的规模分布呈现出“头重脚轻”、“两极分化”的市场结构。未来银行业的前进方向,必须同时着眼于国有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新兴银行整体实力的壮大。应该指出的是,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仅能够解释利润总额近一半的变化,经营业绩的好坏可能还同时取决于管理效率、技术效率等因素,这也是产业经济学中结构效率假说支持的观点。

参考资料:

1.Damodar N.Gujarati著,张涛等译,经济计量学精要[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银行远程工作经验总结篇5

这一“奇迹”便是人民银行山西太原中心支行为落实人民银行总行关于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部署,结合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在省金融办和相关厅局大力支持下,大胆进行的“先行先试”。近日,《财经界》记者进行山西综改试验区建设调研时,也前往了这个“小额支付‘村村通’”的牵头部门进行考察,并采访了人行太原中心支行行长赵志华。

九大融资模式先行先试

“今年年初,人民银行在山西省金融机构总结推广了九大融资模式,作为今年全省融资方式先行先试的一项重点内容。”赵志华告诉记者,九大融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贷款同质化问题,体现了差异化金融服务,为转型发展企业和项目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满足了市场需求。各金融机构紧紧围绕综改试验工作任务和重点,优先扶持了一批转型标杆项目、标杆工程、标杆园区和标杆企业建设,为转型综改试验注入了强大动力。

赵志华告诉记者,主要的金融机构是配合山西的转型综改试验区的建设不断加大信贷的投入,围绕山西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自身结构。山西原先是以煤炭为基础的一个经济结构,袁纯清书记上任以后就提出了“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一个战略构想。近些年来,山西省也不断整合煤炭资源,产能有了很大提高,矿难大幅度下降,回采率整合之后也有很大提高,随着转型发展要求,山西省新型产业也在不断拓展。

在转型方面,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做了很多牵头的工作,比如说综改试验区方案在编写时,金融属于一个子方案。人民银行按照省政府、省发改的要求,采取了调研、座谈、省外学习等多个措施,按照金融在综合改革发展里面取得的一个共识,制定出适合山西本省的方案,涉及金融市场体系、服务体系、金融基础设施体系、金融风险防范体系、金融环境建设体系五个体系。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围绕方案的这五个体系也在不断做工作。在争取综合金融支持方面,人民银行总行给我们一个指示,那就是“建立与山西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赵志华表示,人行在转型跨越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在贯彻货币政策和金融服务方面大胆创新,提高支持地方金融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近两年来,人行在山西首先搞了一个“138”金融工程,主要是围绕民生和经济的薄弱环节。从今年起,人行还搞了一个“十项重点推进”,目前这些工作都取得很大的成效。

“十项重点”推进金融支持综改试验区建设

“全省金融机构在支持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工作中所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效果。”赵志华说。

今年以来,山西省金融机构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站略部署,围绕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提出的全省货币信贷“十项重点推进工作”,加快融资机制的创新,优化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对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重点领域的信贷投入力度。一是信贷支持总量不断攀升。截至2012年6月末,产业转型领域贷款余额达到4908.1亿元,比年初增加860.5亿元,占到各项贷款新增的62.1%,增长21.3%,高出全省平均增幅8.9个百分点。二是融资模式不断创新。全省金融机构加大了融资机制的创新力度,结合山西特色,将各家商业银行总行融资创新模式地方化、山西化,全力打造适合山西转型跨越发展需要的“山西模式”。

“在支持山西转型跨越发展这块,按照先行先试做的工作实际效果都比较理想。近三年里,人民银行对一些金融机构信贷导向效果进行评估,按照年初总行的货币政策以及山西省委、省政府的一些要求来讲,都是很稳健和积极的,与经济发展也比较相适应。”赵志华说。

日益健全的农村支付体系推进金融环境

“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提高农村支付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战略部署,山西省各级人民银行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抓好示范、鼓励创新、持续推动’的工作思路,在各个工作上做了很大的努力。”赵志华告诉记者,在抓好试点县(市)示范带动的基础上,人行太原中心支行通过协调各方力量,全面扎实地推进山西省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制订了《山西省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领导协调机制。人民银行各市中心支行都设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辖区祁县、长子、平陆等7个试点县(市)建立了人民银行、政府部门、涉农金融机构组成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形成了各职能部门相互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将山西省各市和7个试点县(市)的工作进度纳入监督和通报管理机制,形成情况搜集、定期报告、汇总分析、及时通报的信息处理流程。

“为了加强支付清算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提高了农村社会资金周转率,协助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增加在农村地区的银行自助设备布放,鼓励引导村镇银行加入现代化支付系统。”赵志华说。目前,山西省所有涉农金融机构的对公业务网点全部接入支付清算网络。在防控风险的前提下,降低支付结算业务准入门槛,拓宽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组织的业务范围。借助高速便捷的支付清算网络系统,涉农金融机构定期为农户提供信贷咨询、办理贷款、客户理财等“一揽子”中间业务服务,开办了“信合便利店”、短信服务、电话银行等电子化服务项目,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付清算服务。

银行远程工作经验总结篇6

关键词:信息;科技;运维;智能化;合规

中图分类号:F6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加快各项新业务系统建设步伐,加大各网点自助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及更新力度,完善各项流程制度及人员岗位配置,提高全员的风险防范和合规意识,邮储银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此同时,要求科技工作人员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不断提升自身技术能力和运维效率,更好地支撑和保障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迎接现代化银行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1邮储银行地市分行信息科技工作现状

目前邮储银行各地市二级分行未设置信息科技部门,大多只有一名专职技术人员,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员工较少,且身兼多职,需要负责视频会议调测、网点设备选型采购、新系统新工程上线、本分行下属市县支行兼职技术人员管理和培训、二级分行本部系统维护、监控系统接入、网点装修验收、基础设施和电子银行设备维护等工作,少数还兼任业务方面部分工作。二级分行技术人员需对接省分行科技部、电子银行部、安全保卫部、工程建设部的相应技术工作,工作内容杂乱,涉及强弱电、软硬件、内外网、设备采购和维保、系统上线和维护、信息安全和风险管控等多方面,工作职责大,风险点多,涉猎知识面广。支行技术人员一般仅能解决设备安装和日常状态检查等工作,如果系统发生故障,或是工程上线需要技术环境调测,则需要二级分行技术人员现场解决,而支行大多距离较远,易出现问题应对不及时和维护成本高的问题。分支行技术人员流动性大,人员流动不通过省分行科技部审核,科技力量和科技水平难以可持续累积,科技创新能力较差。此外,地市分行在科技运维工作中存在系统维护文档、设备统计、巡检记录等资料不全问题,且无系统整理和管理,交接工作不够细致,导致交接间隙易发生操作风险,维护效率低下;对于设备和网络日常巡检工作流于形式,导致不能预先发现并及时解决故障,将故障影响最小化;信息安全防范意识较为薄弱,科技风险防范和管控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2邮储银行地市分行信息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

2.1日常运维和人员流动性问题

二级分行科技人员隶属于个人金融部,在支撑网点业务发展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本着同部门人员作为统一资源池互备高效利用的原则,部门内一般不刻意区分科技或业务工作,在无科技工作间隙,二级分行技术人员承担部分业务工作也无可厚非,但目前二级分行科技运维工作基本处于发生故障时紧急处理,无故障时就承担其他任务的工作模式,而日常巡检、设备管理、维护总结、培训和信息安全自查等工作经常被忽视,实际上这些工作能够有效提高运维效率和风险防控水平。此外,二级分行人员中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员工较少,一般由业务人员暂代科技岗,往往存在科技人员工作一段时间后,主动要求转回业务岗位或因其他岗位人员短缺而被调去支撑业务发展的现象。而人员调动、后备人员选择和工作交接,并没有通过省分行科技部审批审核,存在一定隐患。

2.2技术水平提高问题

技术人员技术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如下:一是工作经验积累,二是参加培训学习,三是参考前人总结整理的资料,四是技术人员间言传身教,交流切磋。由于目前技术人员流动性较大,一般二级分行技术人员平均每两年变动一次,刚成为熟练工又更换新手,时刻承受着更换新鲜血液的阵痛,却很难尝到新人培养成长后的硕果。即使省分行科技部每年定期举办若干次现场培训和视频会议培训,但由于人员更换频繁,始终只停留在基础知识的培训阶段而无法深入,因此地市分行技术水平难以持续提升。由于二级分行技术人员疏于总结维护经验,整理输出相关文档资料较少,一旦发生技术人员岗位变动,新技术人员接手工作后起步困难,经常无章可循,需要自己从头摸索。对于人员换岗后的交接工作,如无明确规定期限、范围、资料信息和责任,可能导致一些重要信息丢失或是部分工作不能按期完成,特别是一些系统需要特殊设置软件环境,如全靠自己摸索来提升,势必造成新技术人员岗位适应慢、维护效率低下的隐患。

2.3技能总结和维护效率问题

实际上,同一系统在不同时间发生的故障有较大的雷同性,同一系统在全国各分支行发生的故障也有较大的相似性,所以该系统的前人总结,对于其他技术人员都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性。特别是某些棘手问题,如解决后不及时总结,一旦遗忘后再次遇到,或是其他技术人员遇到,依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另外,缺乏一个让技术人员畅所欲言、充分交流、互帮互助的平台环境。

2.4设备管理问题

对于技术人员来说,旧设备报废、新设备采购安装属于日常工作范畴,但设备种类繁多,涉及网络设备、办公设备、不间断电源和自助设备等,如果没有系统对采购时间、IP地址、使用人员、品牌型号、产品配置等信息整理归档并实时更新,势必导致后期维护效率低下、管理混乱、设备遗失等问题。

2.5支行技术力量问题

支行技术人员是从网点人员中选的,与二级分行技术人员相比流动更为频繁,个别支行由于地域等因素限制,存在诸多实际困难,所以支行人员技术水平一般仅停留在协助二级分行技术人员做些简单的问题上报和设备连线阶段。邮储银行服务“三农”,很多网点地处县乡,如果二级分行技术人员对于所有问题都要现场解决,既耗费时间,又耗费人力、物力。

2.6风险管控问题

目前,涉及银行内外部的犯罪案件层出不穷,互联网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用户数据获取利益的现象比比皆是,银行内部有大量用户的重要信息,若管控不善,随时都有泄露用户信息致使银行遭受损失的风险。由于技术人员主要忙于解决具体问题,对涉及用户信息类数据加密传输,使用后限时删除等安全要求执行不严,对电脑密码设置、自动锁屏等风险隐患的危险性认识不足。

3邮储银行地市分行信息科技能力的提升策略

3.1细化工作内容,优化工作流程,把控工作交接流程

进一步明确细化分支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并根据各二级分行技术人员实际工作的反馈意见,不断修改完善,既让二级分行主管科技的业务领导了解科技工作内容安排,又让分支行技术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职责分明,没有遗漏工作,确保巡检、信息安全管控和维护信息整理等工作顺畅、高效。科技工作安排进一步正规化,走正规流程渠道,不应采用电话或是QQ等非正式渠道的工作通知方式,以便让二级分行技术主管领导知晓技术工作内容,为技术人员预留工作时间。二级分行技术人员如果变更岗位,需提前将后备技术人员、交接周期等提前报省分行科技部知晓,以防人员更替期间影响技术工作的安排。交接完成后,由省分行检验交接工作是否到位。采用省分行代培的模式,后备技术人员可先到省分行观摩学习1~2个月,由省分行培养其技术能力,然后再接替二级分行岗位变动技术人员。

3.2提供学习培训和社会认证机会,加大表彰评优力度

省分行每年对二级分行技术工作进行检查时,可考虑抽调分支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观摩学习,并将优秀经验交流推广。总行提供培训机会时,可给予二级分行技术人员参加培训的机会。多举办视频会议培训,力争覆盖支行全部技术人员,而且这种培训成本较低。应将总行培训录制成音频、视频文件,上传到邮政网络学院,供后期技术人员随时自主学习。鼓励分支行技术人员参加社会认证,给予费用报销和奖励,提升技术人员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热情。由于支行技术人员经常涉及一些设备日常巡检、简单故障解决等额外工作,可考虑发放一定的技术补贴,提高其对技术工作的热情。加大年度科技工作评比力度,对于科技条线表现优异的分支行技术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提高科技工作积极性。

3.3规范运维文档,提供技术交流平台

规定问题提交和知识总结模板,按照问题现象、问题原因、解决方案、相关联系人并附图的方式进行总结。下发空调、不间断电源巡检和日常设备检查记录模板,提供设备采购或线路租赁合同模板、技术规范书模板等供地市分行技术人员参考。利用95580问题单上报平台,鼓励地市技术人员多总结问题解决经验,对于总结较多、较好的,应给予考核加分,并由省分行整理归档总结资料,定期下发。建立文件服务器,对已上线系统的插件、设备驱动、运维指导书和厂商联系人等进行归档整理,也可放置常用的工作软件、经典技术书籍、厂商产品手册等,并可下发新系统上线插件等,省内技术人员可以访问获取和共享。

3.4规范设备管理,建立设备维护档案

下发设备管理软件或模板,或对设备统计的种类和项目明细给出建议性指导,供地市技术人员参考。下发省分行统谈项目的厂家服务合同等,以便地市技术人员管控约束厂家执行情况。下发信息安全自查、设备巡检等工作的检查周期及时间点、内容细则,切实做好设备巡检和安全检查工作。各支行要详细记录自助取款机等自助设备、不间断电源等基础设施的维护时间和问题解决等信息,二级分行技术人员要定期汇总,建立设备维护档案,以备后期厂商进行考核和故障率分析。

3.5远端监控和解决问题,加快智能化管理建设进程

在合规无安全隐患的前提下,设法利用远程桌面、远程协助等软件或技术手段,实现在网络导通的情况下,二级分行技术人员能够远程指导支行技术人员解决问题。二级分行应定期对支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及时总结网络异常检测、系统修复、系统重装等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以便支行技术人员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加快推进网点设备管理智能化。一是采用类似一体化机房技术,统一规范各网点的机房设备模式,并进行动环联网,由技术人员远端对网点不间断电源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监控管理,减轻支行技术人员维护工作量。二是对于一些放置二级分行和支行的核心网络设备,开放口令允许二级分行技术人员进行登录查询等操作,既可以提高二级分行的网络技术水平,也可以远程指导支行技术人员解决各类问题。三是对于二级分行和支行办公网络设备,采用设置维护IP等办法,统一由二级分行技术人员远端进行设备日常巡检和故障排查。

3.6强化合规意识,严守规章制度

加大信息安全培训教育,通过下发信息安全问题引发损失的经验教训案例以及他行或其他大公司的信息安全管控优秀实践,提高全员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可在适当的办公区域悬挂信息安全警示语或注意事项。进一步细化信息安全检查范围和工作落实内容,各分支行技术人员对照条目定期整改排查,并对业务部门进行信息安全知识宣贯教育,对于违规操作及时指正。分支行技术人员应增强网络接入、外部设备接入和数据交接规范性意识,对于生产网终端设备入退网要严格遵照流程,做好相应的IP地址回收、硬盘生产数据清理、接入线路清除工作,特别是在设备外部送修情况下,储存介质一定要先取出或格式化。技术人员不应为方便向业务人员索要生产系统账号和密码,也不应为省事逆流程进行操作。

4结语

银行远程工作经验总结篇7

怀着期待与好奇,终于迎来了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2008年新入行员工培训。从小到大,我们学习了无数课程,历经十年寒窗,参加了多少培训多少考试,但这次的岗前培训对我们的意义是空前的,它作为一个过渡,一个桥梁,让我们从学习走向实践。我们收获的远比想象中的丰富。

参加完培训,我最深刻的感触就是觉得自己十分幸运。这个培训班是建设银行内蒙古区分行有史以来举办的最系统化全面化的一次。人力资源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聘请到专业人员给我们进行拓展训练和礼仪指导,同时又请到了区分行多位经验丰富的领导以及优秀员工,短短的十几天内,把我们凝聚在一起,学习了银行的基本情况,融入了建设银行这个大集体中。作为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建设银行经过大规模财务重组、完善治理结构、再造业务流程、引进战略投资者等一些列股改环节,最终成功上市,这具有深远的意义。建行成功上市的经验对中行和工行等上市都极具有参考价值,同时也证明了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成功的认可和对其未来充满着信心,而对于我们刚入职的新行员来说,刚从学校毕业就能进入这样一个规范化、国际化的大型商业银行,是多么的荣幸啊。有人说:小胜靠个人,中胜靠团队,大胜靠平台。而建设银行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将与建设银行共同发展,把个人的职业规划与建设银行的发展融合在一起,共同实现腾飞。

人力资源部的领导和同事们对这次培训做了相当合理的计划。我们首先迎来的是为期两天的拓展训练。时间虽短,相信每个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终生难忘。怀着好奇而又激动的心情我们来到了九州方圆拓展训练营,而接下来的训练,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轻松。开营仪式过后,我们迅速组成了四个团队。接下来的任务是用几十分钟的时间进行团队组建,包括选出队长、队秘,绘制队旗,确定队名队训和队歌,最后再排练出一个有团队代表性的展示。经过简短的自我介绍大家立刻融入到团体中,集思广益,各尽所能,把我们的团队展示搞得有声有色。接下来迎来了我们的第一个项目:信任背摔。挑战队员站在1.5米高的台子上,背对着队友摔下去。要求台上的队员心里对别人没有丝毫的戒备和猜忌之心,把自己完全地交给别人,而接应的队员在接应的一刹那,则向我们展示出了最好的“值得信任”的例证,就是不管自己有多困难,都会把别人交付的事情办好。当我们背对着大家时,心里总会产生本能的恐惧,但是当听到队友鼓励的呐喊声,心里的信任与感激之情战胜了恐惧,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这样的想法:尽量笔直的摔下去,为队友减轻负担。简单的一个动作,难以克服的是心理障碍,我们战胜了自己,挑战成功,摔下那一刻的感觉是那么幸福,这种信任与被信任是一种伟大的精神,是在极其优秀的团队中才能感受的到。在接下来的训练项目中,无时不刻地笼罩着团队协作的气氛,从“一人触电,全体重来”的超级电网,到“二人相互托举、提携,团队后方支援”的天梯,从“群策群力,迎难而上”的团队营救,到“众音合则成乐,众人合则成邦”的瀚海求生,没有一种是离开团队的。即使在天桥这样的单人挑战项目中,也是全体队员一起为同伴加油鼓励,没有一个人漠然视之。在分享心得时许多队员感慨地说:“今天如果不是有队友的鼓励,我不可能完成这个项目。”因为团队精神的作用,我们完成了自己无法完成的任务。尽管我们没有在体力上帮助同伴,但团队精神使他增添了勇气和力量。翻过毕业墙的那一刹间,队员们、战友们的眼里都滚动着泪花,我们用我们的勇气、魄力、关爱、协作、智慧以及奉献真真正正的做到了“挑战自我,熔炼团队”。

银行远程工作经验总结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董事会;治理

从国际银行业经营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公司治理是商业银行一项非常关键的制度安排,良好的公司治理对于防范银行风险和促进银行稳健高效运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国内外银行业公司治理由“股东大会中心治理”逐渐转变为“董事会中心治理”的现状,凸显出董事会治理在公司治理中起决定性的重要作用。我国银监会、证监会一直高度重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公司治理法规和指引,《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会尽职指引》、《国有商业银行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其目的都在于通过提高公司治理水平,防范银行风险并促进银行稳健经营。在监管部门的指导和推动以及商业银行自身改革和努力下,大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逐步完善和健全,与以前相比公司治理水平都取得较大的进步。

1.民生银行公司治理概述

作为国内首家主要由民营资本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成立之初民生银行遵循《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职责分工(以下简称“三会一层”),使其从一开始就构建起良好的公司治理架构基础,避免了“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的情形,并出台了《民生银行公司章程》、《民生银行股东大会议事规则》、《民生银行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制度》、《民生银行董事会议事规则》、《民生银行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制定政策和强化执行落实,公司内部治理得到的进一步的完善。在高级管理人员激励方面出台了《民生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年薪制办法》、《民生银行董、监事薪酬制度(草案)》等制度,将各项经营指标与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收入、管理水平、经营业绩紧密挂钩。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外部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我国职业经理人市场规模很小,职业经理人市场中中高级银行经营管理者数量更少,商业银行的经理层所面对的人才市场压力较大。因此民生银行建立了独特的“三卡”工程,即“福利卡”――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绩效卡”――体现员工的价值创造,“培训卡”――挖掘员工潜力、重塑员工的职业道路,强化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2.董事会治理机制

2.1 构建有效的“三会一层”架构和制度

在公司治理中,董事会拥有“控制与决策”的职能,处于公司治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董事会中心治理”可以理解为:“唯有强大的董事会,才有强大的公司”,其含义在于强调董事会在公司治理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因此若要提高公司治理的效果,首先需要抓好董事会建设。另一方面,强调董事会的核心作用,并不意味着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可以“唯我独尊”、“包打天下”,而是应该在明确、合理划分“三会一层”职责界限的前提之下,明确董事会职能的工作重点和定位,保证董事会工作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

从根本上讲,唯有保障“三会一层”相互配合又各司其职,强化“三会一层”之间相互协调和配合,才能真正既发挥“董事会中心治理”的效果又提高公司治理的整体成效,否则就会出现各自为战甚至相互矛盾的现象,必然会导致公司治理的效率下降。因此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中心环节,必须做好“三会一层”之间的沟通交流工作,保证信息及时沟通,对重要问题要经过沟通交流并达成共识。董事会作为“三会一层”的牵头人和协调人,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关键就是体现在沟通交流的环节上,主要工作就是促进“三会一层”沟通协作,共同促进公司治理的和谐高效。

构建好科学有效的“三会一层”架构和制度的基础上,战略管理、风险管理、绩效管理和员工激励、完善董事会自身建设就是董事会的基本职责和工作重点。围绕这四个环节开展工作,才能不断的充分发挥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

2.2 董事会战略管理

在董事会四项基本职责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战略管理。战略定位是所有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也是公司治理中最重要的一项职能。董事会必须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围绕自身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为经营管理层明确短期和长期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发展路径。民生银行董事会也把建立“公开透明、高效和谐”的公司治理机制作为重要职责,力争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经营管理层主要负责银行的日常管理经营活动,但在管理经营中必须贯彻落实董事会制订的风险战略、发展战略,并根据董事会制订的风险战略、发展战略制订年度经营目标和经营计划,并上报董事会审议批准。董事会并不直接插手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而是通过制定风险管理战略、发展战略对经营工作进行指导,并通过经营绩效的评价和考核来保障和激励战略规划的实施。因此董事会的战略管理职能是长远发展和稳健经营的保障和基础。

民生银行董事会主要从战略制订、战略实施、战略调整三个方面强化战略管理职能。2006年,在现任董事长董文标的带领下董事会开始着手制定《民生银行五年发展纲要》(简称《纲要》),分析了民生银行实施战略转型的必要性,描述了转型期战略调整的内涵,确定了战略转型阶段的目标。通过五年来的经营成果可以看出,此次战略定位的重要性和及时性,在公司内部治理、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对外并购、风险管控、国际化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构建的战略目标体系和相应策略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和经验。《纲要》编制完成后如何确保战略得以至上而下贯彻实施就成为了重要工作,董事会主要从宣讲《纲要》、制定《五年发展纲要实施方案》、内部架构全面调整提升(主要有事业部制改革、优化中后台机构、分支行职能重新定位这三方面工作来打造专业化管理和销售模式)、探索多元化国际化发展模式这四个方面来确保战略有效贯彻执行。战略发展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董事会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总结前期战略执行的经验进行必要的调整,这也是保证战略有效实施落实的重要内容。

2.3 董事会风险管理

民生银行以建设成为中国领先的银行业风险管理银行为发展目标,按照COSO全面风险管理以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总体要求,借鉴国内外先进风险管理银行的最佳实践经验,立足于民生银行的实际情况,结合业务发展战略需要,始终坚持“业务发展与风险相协调,收益与风险相均衡,资本约束与风险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原则,并建设体制完善、流程高效、技术先进、服务优良的风险管理公共平台,大力提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从而实现民生银行实施风险管理的六大转变。即:从“控制风险”到“主动管理与经营风险”的转变,从“单一信用风险管理”到“全面风险管理”的转变,从“资产负债管理”到“资本管理”的转变,从“简单关注风控指标”到“全过程风险管理”的转变,从“经验定性管理”到“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管理”的转变,从“静态创利与不良考核”到“动态风险调整后收益(RAROC)和经济增加值(EVA)考核”的转变。这六大转变体现出风险战略意识的转变、风险过程控制的转变、风险与绩效关系的转变,是构建全面战略风险管理框架的基础。

董事会及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督促管理层依据《规划》要求,建立领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促使管理层制订以及实施《新资本协议实施工作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虽然新资本协议在表面上是改进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方法,但其核心是对风险管理体制和制度进行完善,将风险管理的视野放眼于全面风险管理,维护银行的稳健经营。民生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的总体目标是2013年底前,成为被银监会批准的新资本协议达标银行,这一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可以如期达成。

2.4 董事会绩效管理

公司治理的核心就是激励和监督。董事会绩效管理的主要对象是董事会直接聘任的高级管理层人员,绩效管理职能要倡导积极健康的绩效文化、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严格依据考评结果兑现奖惩。做好高级管理层的绩效管理工作,对高级管理层组织实施发展战略、风险战略情况以及经营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与奖惩。为了建立健全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高级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胜任能力,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民生银行董事会研究制订了《民生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尽职考评试行办法》,且高级管理人员的尽职考评是由董事会组织发起的,在高级管理人员完成岗位职责,达到董事会下达的经营管理目标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考评工作,与上级组织部门发起和组织的领导班子及成员的年度综合考评有所不同。高级管理人员的尽职考评内容分两个部分即领导力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依据制度规定,董事会每年组织一次考评工作,由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具体组织实施。在高管人员激励方面采用额设立属于高管人员的个人预留薪资账户,并且每年从其应发业绩薪资以及贡献奖中预留50%,并在每年年报信息披露后才能予以返还。采用这种制度可以较好的维护高级管理人员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实现银行长期发展目标。

早期民生银行绩效的考核指标倾向于注重利润指标的完成情况,考核的指标较为单一,近年来按照《纲要》的要求,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注重股东回报,从而修订了高管人员关键经营业绩的有关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现包括净资产回报率、净利润、市值增长率、营业费用占营业净收入比例、不良资产率、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一系列等指标,对于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健全绩效考核体系,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3.民生银行董事会治理效果评价分析

在良好的公司治理基础架构上,科学合理的“三会一层”相互协作制衡,不断完善的制度流程,以及锐意改革创新的自发动力,尤其是2006年开始在董事会治理上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探索和实践并坚持落实执行,其董事会的决策效率和专业科学的决策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逐步增强董事会治理成效,从而进一步深化公司治理机制。民生银行在完善董事会治理方面所做的工作是要强化董事会对战略的最终责任、对风险最终责任,强化董事会在银行发展和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同时,民生银行董事会提出的“高效”和“透明”的董事会运作主题,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来充分发挥董事会在全行发展和公司治理中的关键作用。分析总结民生银行董事会治理机制的核心问题是董事会在“三会一层”架构基础上的定位以及如何发挥专业决策职能和激励约束作用。因此,总结民生银行董事会治理成效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基于科学完善的“三会一层”架构,董事会自身定位准确、权责明晰、制度和流程完善;二是充分发挥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作用,凸显出专业高效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效率;三是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四是加强信息沟通,增强董事独立性,进一步提高董事会治理效率。

民生银行董事会治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战略定位过于“机会主义”,追求短期利益。战略,顾名思义,是长远发展目标,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过于短视。过于“机会主义”的战略定位会对长远稳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二是董事会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方面亟待加强。民生银行董事会在全面风险管理文化和内控管理文化方面通过探索实践和坚持不断的推行已取得不错的成效,不良贷款率一直处于行业最低水平,最大程度降低贷款资产风险;同时全行员工对全面风险意识有所加强,在操作风险方面也在不断改进和提升。在此基础上,民生银行急需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多下苦功。企业文化建设一直以来是现代公司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文化的力量将逐步显现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公司治理效率和企业长远发展。三是需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董事会除了做好高级管理层的激励和长期培育之外,更需要有科学长远的用人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机会主义”,过于强调“短期目标”、过于重视短期利益,不利于人才的长远培养,更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和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培育。

参考文献:

[1]唐斌,赵洁.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J].上海金融,2004.

[2]李维安,曹廷求.金融机构公司治理问题透视[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

[3]曾康霖,高宇辉.中国转型期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4]蔡鄂生,王立彦,窦洪权.银行公司治理与控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5]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6]青木昌彦,钱颖一.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7]Blair・M.所有权与控制:面向21世纪的公司治理探索[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8).

[8]杨胜刚.西方公司治理理论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国际比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1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