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采购管理部8篇

时间:2023-03-02 14:59:59

采购管理部

采购管理部篇1

关键词:物资采购;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是企业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规避生产经营风险,由企业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管理过程。而物资采购环节又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点,因为采购直接关系到生产的质量,关系到企业的成本和利润,是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才能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呢?

笔者认为,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要遵循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正确认识是前提、制度保障是基础、程序合理是重点、执行有效是关键。只有做到这些,并结合各自企业实际,予以适当的完善和补充,才能真正达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来提高企业采购管理水平的目的。

一、正确认识,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前提。

从企业管理层到具体的采购业务部门每一名工作人员对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个正确的认识,是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的前提。管理层要着眼于企业的科学发展,善于从宏观层面审视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并纳入重要的企业议事日程。采购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服从服务于采购工作的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也就是说,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应遵循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企业的一切决策,应统驭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内部控制管理之外。这既是完善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

二、制度保障,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基础。

建立完善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既是满足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同时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来规范和管理采购程序和标准,并开展定期的评价和维护,必将为采购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有效抵御和控制经营风险、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几个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是进一步强化公司内部经营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全过程均处于受控状态,确保采购业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采购工作的规范运转。

三、程序合理,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

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其实质是强化企业的过程管理和流程管理,因此制定严密合理的采购业务管控程序就是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包括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审定、供应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合同签订与管理、物资验收入库、采购付款与往来核对、采购业务的分析与考核等管控节点。

(一)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与审定环节。这一环节可以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控制采购预算,其一般管理控制程序为采购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提出物资采购的申请,仓储或有关部门平衡库存后由物资管理部门编制采购计划,经财务管理部门审核后报采购主管领导审定。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计划编制采购方案,采购方案应明确采购的原则、采购的渠道、供应商的选择方式和范围等内容。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是检查采购方案是否经采购部门负责人审核,是否明确采购物资的具体数量、质量要求、交货期、采购方式等,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

(二)供应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环节。这一环节是采购管理控制工作的重点,可以使企业的采购预算资金得到有效的使用,使企业经营成本降低,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其一般管理控制程序为采购部门应根据审定的采购方案,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采购或询价采购等方式确定供应商与采购价格。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为采购是否经过询比价、有无询比价记录,通过招标方式采购的是否符合招标管理规定,对大宗、批量、重要及特殊物资的采购是否采取招标方式,应集中采购的是否有违规自行采购的现象,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

(三)合同签订与管理环节。这一环节可以规避采购风险,保证企业的合法利益。主要通过合同范本管理,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降低合同签订风险;通过资质信用管理,建立供应商诚信档案体系,降低了履约风险;通过合同风险点管理,强化合同履行的风险意识,减少合同履行风险;通过合同会签管理,提高合同审批效率,规范业务流程;通过合同履行管理,加强经营过程的控制能力,提升公司精细管理水平;通过合同统计分析管理,提高公司经营决策自我分析能力。这一环节内部控制管理的重点是检查相关部门是否对合同进行审核,签订的合同是否送交财会、法律等相关监管部门。

(四)物资验收入库环节。采购物资到货后,物资管理部门应组织采购、质检、仓储等部门对到货物资进行检验清点,质检部门出具检验报告,仓储部门依据检验合格的报告办理入库手续,编制入库单,登记库存明细帐。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是检查物资入库验收资料是否齐全,验收入库是否符合不相容要求,库存明细账登记是否及时。

(五)采购付款与往来核对环节。财会部门应依据采购合同、入库单、发票等及时作账务处理。采购款的支付应由采购部门根据采购合同及到货情况提出申请,填制付款申请单,附齐相关单据,经采购等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送财会部门审核,财会部门根据资金安排、使用计划、预付情况及合同约定办理款项支付手续,采购款支付应经相关领导审批后办理。这一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重点是检查财务入账手续是否齐全,暂估入账是否及时合理;检查采购款支付的依据是否齐全,与合同约定是否相符,相关审批是否符合权限。

(六)分析与考核环节。在“分析”环节上,企业采购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计划准确率、保证供应率、质量合格率、厂家直供率以及采购管理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向企业有关会议报告;在“考核”环节上,企业应建立与采购相关的考核办法,定期对采购管理情况进行考核。

四、执行有效,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关键。

在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严密合理的采购程序的基础上,是否能够有效执行就是关键。一是可以通过拓宽监督管理渠道,来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企业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管理部门要切实发挥监督的职能作用,对采购业务要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的监督进行转变,并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监督的作用,督促和约束采购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运行。另外,还可以通过制定内部控制管理考核及其责任追究制度来强化执行力,明确相关部门及员工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加大员工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力度,对工作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完成不力,以致造成后果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并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警告处分或给予必要的处罚来增强了各级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以此来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履行意识。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来提高采购管理水平,是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是企业提升综合市场竞争能力的要求,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科学运用,不断完善和提升。

参考资料

采购管理部篇2

关键词:物资采购;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是 现代 企业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是企业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 法律 法规有效遵循、规避生产经营风险,由企业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管理过程。而物资采购环节又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点,因为采购直接关系到生产的质量,关系到企业的成本和利润,是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才能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呢?

笔者认为,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要遵循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正确认识是前提、制度保障是基础、程序合理是重点、执行有效是关键。只有做到这些,并结合各自企业实际,予以适当的完善和补充,才能真正达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来提高企业采购管理水平的目的。

一、正确认识,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前提。

从企业管理层到具体的采购业务部门每一名工作人员对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个正确的认识,是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的前提。管理层要着眼于企业的 科学 发展 ,善于从宏观层面审视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并纳入重要的企业议事日程。采购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服从服务于采购工作的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也就是说,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应遵循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企业的一切决策,应统驭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内部控制管理之外。这既是完善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

二、制度保障,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基础。

建立完善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既是满足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同时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来规范和管理采购程序和标准,并开展定期的评价和维护,必将为采购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有效抵御和控制经营风险、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几个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是进一步强化公司内部经营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全过程均处于受控状态,确保采购业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采购工作的规范运转。

三、程序合理,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

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其实质是强化企业的过程管理和流程管理,因此制定严密合理的采购业务管控程序就是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包括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审定、供应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合同签订与管理、物资验收入库、采购付款与往来核对、采购业务的分析与考核等管控节点。

(一)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与审定环节。这一环节可以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控制采购预算,其一般管理控制程序为采购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提出物资采购的申请,仓储或有关部门平衡库存后由物资管理部门编制采购计划,经财务管理部门审核后报采购主管领导审定。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计划编制采购方案,采购方案应明确采购的原则、采购的渠道、供应商的选择方式和范围等内容。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是检查采购方案是否经采购部门负责人审核,是否明确采购物资的具体数量、质量要求、交货期、采购方式等,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

(二)供应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环节。这一环节是采购管理控制工作的重点,可以使企业的采购预算资金得到有效的使用,使企业经营成本降低,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其一般管理控制程序为采购部门应根据审定的采购方案,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采购或询价采购等方式确定供应商与采购价格。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为采购是否经过询比价、有无询比价记录,通过招标方式采购的是否符合招标管理规定,对大宗、批量、重要及特殊物资的采购是否采取招标方式,应集中采购的是否有违规自行采购的现象,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

(三)合同签订与管理环节。这一环节可以规避采购风险,保证 企业 的合法利益。主要通过合同范本管理,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降低合同签订风险;通过资质信用管理,建立供应商诚信档案体系,降低了履约风险;通过合同风险点管理,强化合同履行的风险意识,减少合同履行风险;通过合同会签管理,提高合同审批效率,规范业务流程;通过合同履行管理,加强经营过程的控制能力,提升公司精细管理水平;通过合同统计分析管理,提高公司经营决策自我分析能力。这一环节内部控制管理的重点是检查相关部门是否对合同进行审核,签订的合同是否送交财会、 法律 等相关监管部门。

(四)物资验收入库环节。采购物资到货后,物资管理部门应组织采购、质检、仓储等部门对到货物资进行检验清点,质检部门出具检验报告,仓储部门依据检验合格的报告办理入库手续,编制入库单,登记库存明细帐。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是检查物资入库验收资料是否齐全,验收入库是否符合不相容要求,库存明细账登记是否及时。

(五)采购付款与往来核对环节。财会部门应依据采购合同、入库单、发票等及时作账务处理。采购款的支付应由采购部门根据采购合同及到货情况提出申请,填制付款申请单,附齐相关单据,经采购等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送财会部门审核,财会部门根据资金安排、使用计划、预付情况及合同约定办理款项支付手续,采购款支付应经相关领导审批后办理。这一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重点是检查财务入账手续是否齐全,暂估入账是否及时合理;检查采购款支付的依据是否齐全,与合同约定是否相符,相关审批是否符合权限。

(六)分析与考核环节。在“分析”环节上,企业采购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计划准确率、保证供应率、质量合格率、厂家直供率以及采购管理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向企业有关会议报告;在“考核”环节上,企业应建立与采购相关的考核办法,定期对采购管理情况进行考核。

四、执行有效,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关键。

在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严密合理的采购程序的基础上,是否能够有效执行就是关键。一是可以通过拓宽监督管理渠道,来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企业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管理部门要切实发挥监督的职能作用,对采购业务要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的监督进行转变,并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监督的作用,督促和约束采购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运行。另外,还可以通过制定内部控制管理考核及其责任追究制度来强化执行力,明确相关部门及员工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加大员工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力度,对工作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完成不力,以致造成后果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并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警告处分或给予必要的处罚来增强了各级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以此来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履行意识。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来提高采购管理水平,是企业改革与 发展 的要求,是企业提升综合市场竞争能力的要求,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 科学 运用,不断完善和提升。

参考 资料

采购管理部篇3

关键词:物资采购;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是 现代 企业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是企业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 法律 法规有效遵循、规避生产经营风险,由企业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管理过程。而物资采购环节又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点,因为采购直接关系到生产的质量,关系到企业的成本和利润,是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才能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呢?

笔者认为,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要遵循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正确认识是前提、制度保障是基础、程序合理是重点、执行有效是关键。只有做到这些,并结合各自企业实际,予以适当的完善和补充,才能真正达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来提高企业采购管理水平的目的。

一、正确认识,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前提。

从企业管理层到具体的采购业务部门每一名工作人员对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个正确的认识,是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的前提。管理层要着眼于企业的 科学 发展 ,善于从宏观层面审视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并纳入重要的企业议事日程。采购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服从服务于采购工作的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也就是说,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应遵循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企业的一切决策,应统驭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内部控制管理之外。这既是完善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

二、制度保障,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基础。

建立完善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既是满足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同时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来规范和管理采购程序和标准,并开展定期的评价和维护,必将为采购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有效抵御和控制经营风险、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几个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是进一步强化公司内部经营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全过程均处于受控状态,确保采购业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采购工作的规范运转。

三、程序合理,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

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其实质是强化企业的过程管理和流程管理,因此制定严密合理的采购业务管控程序就是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包括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审定、供应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合同签订与管理、物资验收入库、采购付款与往来核对、采购业务的分析与考核等管控节点。

(一)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与审定环节。这一环节可以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控制采购预算,其一般管理控制程序为采购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提出物资采购的申请,仓储或有关部门平衡库存后由物资管理部门编制采购计划,经财务管理部门审核后报采购主管领导审定。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计划编制采购方案,采购方案应明确采购的原则、采购的渠道、供应商的选择方式和范围等内容。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是检查采购方案是否经采购部门负责人审核,是否明确采购物资的具体数量、质量要求、交货期、采购方式等,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

(二)供应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环节。这一环节是采购管理控制工作的重点,可以使企业的采购预算资金得到有效的使用,使企业经营成本降低,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其一般管理控制程序为采购部门应根据审定的采购方案,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采购或询价采购等方式确定供应商与采购价格。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为采购是否经过询比价、有无询比价记录,通过招标方式采购的是否符合招标管理规定,对大宗、批量、重要及特殊物资的采购是否采取招标方式,应集中采购的是否有违规自行采购的现象,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

(三)合同签订与管理环节。这一环节可以规避采购风险,保证 企业 的合法利益。主要通过合同范本管理,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降低合同签订风险;通过资质信用管理,建立供应商诚信档案体系,降低了履约风险;通过合同风险点管理,强化合同履行的风险意识,减少合同履行风险;通过合同会签管理,提高合同审批效率,规范业务流程;通过合同履行管理,加强经营过程的控制能力,提升公司精细管理水平;通过合同统计分析管理,提高公司经营决策自我分析能力。这一环节内部控制管理的重点是检查相关部门是否对合同进行审核,签订的合同是否送交财会、 法律 等相关监管部门。

(四)物资验收入库环节。采购物资到货后,物资管理部门应组织采购、质检、仓储等部门对到货物资进行检验清点,质检部门出具检验报告,仓储部门依据检验合格的报告办理入库手续,编制入库单,登记库存明细帐。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是检查物资入库验收资料是否齐全,验收入库是否符合不相容要求,库存明细账登记是否及时。

(五)采购付款与往来核对环节。财会部门应依据采购合同、入库单、发票等及时作账务处理。采购款的支付应由采购部门根据采购合同及到货情况提出申请,填制付款申请单,附齐相关单据,经采购等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送财会部门审核,财会部门根据资金安排、使用计划、预付情况及合同约定办理款项支付手续,采购款支付应经相关领导审批后办理。这一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重点是检查财务入账手续是否齐全,暂估入账是否及时合理;检查采购款支付的依据是否齐全,与合同约定是否相符,相关审批是否符合权限。

(六)分析与考核环节。在“分析”环节上,企业采购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计划准确率、保证供应率、质量合格率、厂家直供率以及采购管理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向企业有关会议报告;在“考核”环节上,企业应建立与采购相关的考核办法,定期对采购管理情况进行考核。

四、执行有效,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关键。

在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严密合理的采购程序的基础上,是否能够有效执行就是关键。一是可以通过拓宽监督管理渠道,来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企业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管理部门要切实发挥监督的职能作用,对采购业务要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的监督进行转变,并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监督的作用,督促和约束采购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运行。另外,还可以通过制定内部控制管理考核及其责任追究制度来强化执行力,明确相关部门及员工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加大员工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力度,对工作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完成不力,以致造成后果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并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警告处分或给予必要的处罚来增强了各级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以此来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履行意识。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来提高采购管理水平,是企业改革与 发展 的要求,是企业提升综合市场竞争能力的要求,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 科学 运用,不断完善和提升。

参考 资料

采购管理部篇4

我国现行的《政府采购法》于2003年开始实施,至今已经十几年的时间,但是由于历史发展和管理模式的特殊性,国内高校无法完全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进行采购,一直采取“分散采购”与“自行采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采购工作。多年来,高校采购工作在探索中前进,采购模式不断改进,采购效率不断提高,但是高校采购信息的公开性、采购过程的严谨性和评审专家抽取的合法性仍需要进一步规范。

2015年,财政部要求国内部署高校采购工作参照财政部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报批报备,至此国内部署高校按照教育部要求,相继建立独立采购部门,采购限额、采购方式、采购流程等均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要求执行,高校采购工作开始步入正轨。

一、高校采购工作内部控制管理现状

2016年,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采购活动内部控制管理的指导意见》,彰显了财政部对政府采购活动内部控制管理的高度重视,文中提出“加强政府采购活动内部控制管理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推进依法采购具有重要意义”。在“放管服”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基层各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用好,接住”采购自主权,是各高校采购部门的工作重点。

事实上,现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已明确了采购归口部门,高校采购工作从最初的“分散”状态,逐步探索“集中”,随着2016年财政部发文对高校科研设备采购进行松绑,高校采购工作初步达到了政策规范与实际操作层面的平衡状态。高校采购归口部门需制定完备的规章制度、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手段来保证高校采购工作的规范运转。

二、高校采购工作内部控制管理举措

1.加强风险意识,明确责任主体

采购工作是一项流程复杂、规则严谨且廉政问题高发的管理工作,高校管理层面应提高对采购工作的重视程度,应掌握采购内控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情况,建立定期风险评估机制,采购流程设置风险评估点,重点关注高风险领域。高校采购部门需对照相关法律法规梳理不同采购项目的风险等级,为每一个采购项目建立风险事项档案,做到全岗可控、全程可控、全方位可控,提升高校采购工作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2.加快建章立制,优化采购流程

完整合理的制度规范是采购工作正常运行的根本,很多高校在采购内控制度设计仍存在很多欠缺,采购部门容易盲目陷入繁重的采购任务中而忽略了制度建设工作。高校采购工作应以内部控制管理为导向,以国家采购法律法规为标准,科学合理进行制度体系建设,制度规则应覆盖采购工作的全流程,切实做到所有采购环节有章可循,对采购计划的制定、采购项目的申请、采购信息公告、变更采购方式、进口产品报批、供应商投诉处理、合同签订等流程制定标准操作流程,最大限度的避免程序风险,形成完备的内控制度体系。

3.科学岗位设置,规范权力运行

近年,国内很多高校设立了独立采购部门,采购部门大多处在组织架构建立阶段,人员配备紧张、一岗多责、权责不清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高校采购应在“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上,充分配备专业采购人员,建立岗位间制衡原则,确保采购需求制定与采购文件审核,合同履行与验收管理等岗位分别设置,高风险采购环节多人参与,实施定期轮岗制度,明确采购项目责任制,防止权力集中出现廉政问题。

4.强化技术保障,提高采购效率

高校采购部门应当依托信息化手段固化采购流程,将内控理念、采购制度体现在信息系统中。将采购预算编制、采购计划编制、采购申请审批通过管理系统实现流程化审批,采购项目全程无纸化办公;探索供应商管理、供应商服务质量跟踪、评审专家管理、评审专家抽取等管理职能通过电子化手段实现,采购信息全程可追溯。现在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采购管理系统,专人负责采购审核,有效提高采购效率,强化了采购工作的内部控制管理。部分高校推出了网上竞价平台,供应商在同一平台提供报价、服务,有利于促进公平竞争,提高采购效率。

5.加强信息公开,引入外部监督

现有高校内部控制监督常常都是事后评价,监管部门并未参与采购全过程,导致内部监督流于形式,未发挥有效监督作用。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好采购项目的全过程信息公开,明确主动公开事项基本目录,明确信息公开工作机制,提高采购透明度。针对采购合同、采购项目质疑及处理情况等信息公开薄弱环节,加强内部监督,保证信息公开工作真实有效。同时考虑引入外部监督,对采购工作实行多方位监管,提高高校采购工作管理水平。

6.注重全面管控,确保全流程可控

采购管理部篇5

[关键词] 部队物资; 采购管理; 改革

[中图分类号] E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7- 0067- 02

1 部队物资采购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明确的采购模式

现阶段部队总部没有制定一个通用的采购模式,各个不同的部队都是自己采购,以满足本部队的实际需求,管理状况也各不相同[1]。部分部队将物资采购的的工作安排给了战勤部门,而部分部队的物资采购又由军需(物资)部门负责,还有些部队是由油料部门或者后勤领导直接负责物资采购,管理手段都不相同。有些部队专门设置了采购机构来负责物资的采购,而很多部队由临时采购机构采购相应物资。总之,整个部队缺乏明确的采购模式,没有统一设置专门的采购机构,规范部队的采购行为,是部队物资的采购管理水平提升的一大阻碍。

1.2 部队各部门对物资采购监管不力

虽然说部队制定了相应的物资采购制度,但是执行起来还是显露了很多的不足。通过分析发现,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大致有:第一,有些部门没有在思想上认识到执行物资采购制度的重要性,缺乏服务精神,只畏惧权力,进而也不会配合管理部门来落实物资采购制度,没有将制度落到实处。第二,财务部门没有发挥该有的审核作用,很多人员为了简化工作,拿到发票都没有认真审核就付款,使得很多人能够浑水摸鱼。第三,在验收方面的工作也不够严谨,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来进行验收。第四,在采购过程中,决策者与组织者是同一人,审计部门也没有安排专人负责采购的审计监督。总的来说,部队相关部门没有对物资采购实行强有力的监管,致使物资采购管理水平无法有较大的提升。

1.3 缺乏规范的操作运行机制

部队尚未进行全面系统的物资采购改革,各方面工作还不成熟,不仅负责物资采购工作的人员没有专业的工作能力,同时也没有规范物资采购的各项活动。很多负责采购的部门甚至没有根据部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物资采购工作,没有严格按照上级制订的采购计划与程序来进行采购,甚至有的人员利用职权,与供应商串通,在采购过程中谋取私利。

2 部队物资采购管理改革的路径

2.1 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

要提高部队物资采购管理水平,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统一的物资采购模式,设置专门的物资采购与监管部门,规范物资采购行为。当然,在制定物资采购模式的时候要注重灵活性,以满足新时代下对于物资的需要[2]。在采购部队物资时,要坚持将区域集中采购与分级集中采购结合在一起,两种采购模式互补的原则,根据所需物资的数量与种类的不同,分别制订不同的采购计划。对于小数量的采购项目,可以采用集中采购的模式进行;而对于大数量的物资采购项目,则要执行专门的采购方案,并要逐级上报经领导批准才能予以执行。采购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地域的特殊性、资源分布的实际情况以及各部队本身的采购能力等,确保部队物资采购工作能够在规范的模式下进行。

2.2 完善部队物资采购管理的监管机制

为了能够加强对物资采购工作的监管,必须明确各方的监管职责,将部队制定的物资采购制度落实到实处,将采购者与监管者分离开来,对相关部门的职能进行调整和优化,严格按照上级制定的采购管理办法与流程开展工作,将监管部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此外,部队还需要建立和完善采购举报投诉制度,采取相应的激励手段和监管手段对部队的物资采购活动进行约束。

2.3 强化采购队伍建设

采购队伍的建设对物资采购水平的提高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采购人员的选拔要注重其专业素质,为部队的物资采购工作选拔精通采购业务的人才,建设好物资采购队伍。对于现有的物资采购人员,也要对其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不仅在思想上要强化他们的服务意识,以国家和部队的利益为重,尽可能减少物资采购过程中存在的浑水摸鱼、破坏国家利益的情况[3]。此外,在重新调整部队物资采购部门的结构与职能之后,要加强各相关部门的协调与交流,明确各自的工作内容,根据部队的实际需要进行物资采购活动。

2.4 规范采购程序的操作

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在很多情况下会出现信息失真的状况,这会对部队的物资采购造成极大的影响,也会很大程度降低物资采购管理水平。为了能够在新环境下顺利实施物资采购计划,不仅要在数量和类型上确保所采购的物资符合实际需要,更要确保物资的质量,以确保部队的经费都能有实际的用处。这就需要物资采购部门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对所需物资的种类以及供应商的各方面情况有非常深入的了解,严格按照招标保密的原则开展招标活动。此外,为了保证能够以最优惠的价格采购物资,还有必要引进竞争机制,尽可能多地挑选产品质量合格、有信誉保障的供应商来进行投标,确保物资采购的效率。在组织招标过程中,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情况,要同时确定几个符合条件的供应商来彼此竞争,同时要采取多样化的采购方式,尽可能降低采购的成本。

3 结 论

部队在新时代进行物资采购改革,不仅有利于物资采购水平的提高,更能推动部队的发展,确保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在部队物资采购改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能够有效提升物资采购管理水平,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规范部队的物资采购活动,确保在强有力的监管下减少采购过程中的腐败现象,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尤浩,杨全斌. 部队物资采购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经营管理者,2012(16):301-302.

采购管理部篇6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渐增强,国际间的商品交流与发展也日渐激烈,要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就需要强化汽车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特别是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社会分工的逐渐细化使得汽车生产企业也不可能生产所有的零部件,而是将零部件的生产交给其他专业化的企业。采购零部件的质量管理将对产量的整体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因此必须做好汽车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

一、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汽车制造业是机械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改变金属原材料的物理性状,并进行组装,使其成为产品,具有一定的价值。机械制造业生产具有离散为主、流程为辅、装配为重点的特点[1],离散型就是将单独的零部件一个一个进行组装最终形成产品,这种产品的形成是以零部件的拼接为主要的工序,因此装配是重点工作。汽车制造业也是离散型的工业。我国的汽车制造业中,外购以及外协件的比重还很大,大约占到60%[2],有相当部分质量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外购、外协件的质量存在问题,因此就必须要进行采购质量管理,完善采购标准,提高采购零部件的质量,保证汽车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加之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汽车制造业间的竞争也逐渐激烈,产品质量已经成为竞争的主要因素,汽车制造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定的优势,就必须要做好源头上的质量管理工作,这也就使得汽车制造业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成为解决的主要任务。汽车制造业产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零部件采购质量的影响,因此需要提高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做好零部件采购的基础工作管理,对于不合格的产品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强化零部件供应商的选择与考核,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保证采购零部件的质量。

二、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的现状

零部件采购就是一定条件下,企业在供应市场中获取零部件或者是服务,以此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促进企业生产以及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进行组织协调工作,主要有质量目标、计划的制定,质量管理、质量改进等内容[3]。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长期稳定发展,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就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做好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工作,保证产品质量,使汽车能够顺利生产出来。然而目前我国的汽车制造业中,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还不到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到零部件采购的质量,也影响到汽车生产的质量,导致企业信誉受损。还有些企业对零部件采购的质量认识不到位,使得零部件采购质量的提高受限。零部件采购的管理主要是供应商、进货以及采购物流过程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汽车生产过程中,整辆汽车中有60%的部分是需要采购提供的,采购的零部件的质量将直接对汽车的生产质量造成影响。但是目前汽车制造业中零部件的采购质量管理还缺乏有效的基础性工作,信息传递比较缓慢,零部件采购的质量跟踪调查与反馈不到位[4]。并且采购人员在采购汽车零部件时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挑选零部件的随意性也比较大,加之采购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不能得到有效地管理与控制。同时,在采购零部件时,不能对供应商的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劣质材料、老化设备;工艺不稳定、检验把关不力等生产过程控制不严等,这些都会影响零部件的质量,使得质量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被解决。当前,零部件检测设备以及人员还严重不足,无法达到质量管理控制的目的。现阶段,汽车零部件的生产技术以及专业化逐渐提升,现有的质量检测人员以及设备无法满足质量管理的需要,因此使得不合格的零部件也大量入库。汽车制造企业缺乏专业的统计人员,不能对统计技术程序文件进行编制,检验过程中无法使用相关的统计方法,对于质量原始记录不能运用统计技术进行科学的分析。

三、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1、建立完善的采购质量管理体系

要强化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就需要有完善的采购质量管理体系,依据市场化、简单化、有效化以及总体化、阶段化的原则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5]。以市场的价格作为指导,以保证产品质量为基础和前提,建立满足市场经济变化的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体系。在零部件的采购过程中,需要明确采购的目标,进一步简化采购的过程和环节。完善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制度建设,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采购质量管理。在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中,需要将其纳入到整个管理过程中,通过企业内部外部的协调,使零部件从生产到结束都能够全面的管理。在零部件采购过程中,需要明确采购的时间、数量等,针对不同的采购环节以及时间等完善质量检测控制手段。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经过策划设计、采购质量管理文件编制、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等阶段[6]。管理人员需要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总体的设计与策划,明确采购质量管理的目标以及需要,在进行采购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时,需要保证管理体系的完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质量管理的方法,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编制采购质量管理文件时需要满足标准,保证质量控制,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形成完善的、高效、实用的采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其中应包括质量管理手册、供应商的相关文件以及质量管理记录等。为了保证采购质量管理体系的顺利实施,需要提高认识,做好质量管理与考核,及时进行纠正、预防等工作,充分发挥考核的作用,促进采购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做好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的分级以及信息管理工作

要使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工作能顺利开展,需要做好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明确零部件采购的重要性,并做好分级管理,零部件的质量对最终的汽车质量产生影响,但是不同零部件的影响也是存在差异的,因此需要将零部件根据产品的结构、性能以及影响产品的效果等进行分级。主要可以分为3级,一是关键性的零部件,对汽车质量有直接性的影响,决定着汽车的性能。二是重要的零部件,对汽车质量有直接性的影响,对汽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三是一般的零部件,也就是上述两种之外的采购零部件[7]。通过分级管理,能够对采购、库存管理等进行重点处理。同时,还需要收集零部件的相关质量信息,这是采购的重要依据。搜集质量信息,质量信息主要有质量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质量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等,合同中的质量内容,检验记录、产品的合格证书、报告单、检验的设备程序标准等[8],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对质量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强化信息的传递。在对采购质量信息的处理时,还需要强化质量信息的统计工作,了解质量清理,保证质量管理的顺利进行。

3、对采购零部件的文件进行管理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变动使得采购工作中也存在着诸多的不稳定因素,对采购零部件的内容进行管理,处理管理的漏洞。在对零部件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前,需要将采购资料以文字的形式在订货合同以及协议中明确表述出来,产品的名称、型号、数量、金额、签订的时间、地点,供货的时间、供货方对质量负责的条件,损耗的计算方法,包装的标准以及相关费用的承担,验收的标准、方法,结算的方法,违约责任等,采购的零部件需要经过审批才能够生效。

4、提高采购人员的质量意识

在汽车制造企业中要使所有人员都参与到质量管理中,需要领导提高质量管理意识,领导的质量意识提升,才会更加注重采购人员的意识提升,才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化的动力,使零部件采购质量真正得到提高。汽车零部件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员的素质能力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汽车制造业的领导需要明确采购质量管理的理念,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采购人员、质量检测人员、技术管理人员都参与到零部件采购的管理中,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强化学习与培训,提高零部件采购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理念,使零部件采购人员能够提高自觉性,认真按照质量管理标准以及制度进行采购工作,明确质量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汽车零部件采购工作需要采购员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需要对产品技术以及质量标准有正确的认识,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因此需要合理安排策划采购人员的上岗条件,进行岗前、岗中培训,提高其素质能力,能够在采购过程中处理好质量问题,避免给汽车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做好采购人员的奖惩工作,提高采购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及责任感。

5、明确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程序

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明确相关部门的质量管理责任,完善质量管理程序,使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更加程序化,使采购零部件工作能够受到严格的控制。采购质量的管理并不只是采购部门的工作,还需要技术部门、质量管理部门的配合。需要根据汽车企业的情况,对采购质量管理的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相关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需要相互配合,保证零部件采购的质量能够在控制中。企业需要严格按照质量管理程度进行采购,各部门根据自己的责任开展工作,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禁止跨越任一环节进行采购质量控制。通常来讲,采购部门制定采购计划,并开始实施采购质量管理程序,保证采购零部件的验证以及供应商的评价等都在控制中。质量管理部门主要是对采购的零部件进行质量的审核,做好进货检验工作,对供应商的质量水平进行核定。技术部门主要是对零部件的质量影响情况进行分类,检验部门对送检样品进行检验、出具相应的鉴定报告。

6、强化零部件供应商的管理

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是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很多汽车企业将注意力放在零部件的入库检验上,采购零部件的质量不能做到适时控制,供应链上的企业也不能同步进行。因此需要强化对零部件供应商的质量管理。选择供应商要明确供应商的技术能力水平、价格、质量、服务等,对供应商的年度业绩、信誉以及供货等进行明确。对供应商的信息进行全面的调查、访问,了解供应商的信息,与供应商的负责人进行交流。为了保证零部件供应商能够一直满足企业的需要,需要加强与供应商的质量合作,保证零部件的生产过程也满足质量要求。明确合同中的质量控制内容,并制定全面的质量管理计划,将供应商的设计、工艺以及质量能力等进行全面控制,对供应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考核,全面考察供应商的能力,对于发现的问题要求其立即整改[9],保证零部件的质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汽车企业的内部以及外部环境也会发生变化,供应商也一样,因此企业需要明确其变化,并要求供应商及时汇报情况,对报告进行鉴定,对供应商进行动态化管理,建立灵活的供应关系,促进零部件质量的有效控制。

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交通行业也迅速进步,汽车成为人们首选的交通工具。近年来,我国的汽车产业实现了良好的发展与进步,汽车以及零部件产量已经居于世界首位。汽车零部件的采购对于汽车制造企业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加强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提高零部件的质量,保证汽车企业产品整体质量的实现,能够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王淑清.供应链环境下的汽车零部件采购管理探析[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2,12:67-69.

[2]毕文栋.汽车零部件采购管理的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2,24:200.

[3]毕文栋.关于汽车零部件采购管理的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26:132-133.

[4]李文丽.汽车零部件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J].山西科技,2011,04:54-55+60.

[5]颜玲凤.汽车零部件企业中的质量管理问题[J].中外企业家,2014,33:206.

[6]尹秀杰,周爽.汽车零部件开发过程中的供应商质量管理[J].品牌,2015,05:93.

[7]姚凯.汽车零部件质量管理多方面分析[J].科技风,2010,22:91+94.

[8]乌宝艳,唐景池.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切实做好质量管理工作[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15:156-157.

采购管理部篇7

关键词:内部控制;管控程序;有效执行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体系是企业内部为了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措施和方法的总称。企业物资计划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一方面可对企业内部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如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等有效地进行管理,但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采购业务从整体经营的角度看,最初的采购流程运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销售最终产品的定价情况和整个供应链的最终获利情况。也就是说,企业采购流程的“龙头”作用不可轻视。

1、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从企业管理层到具体的采购业务部门每一名工作人员对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个正确的认识,是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的前提。管理层要着眼于企业的科学发展,善于从宏观层面审视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并纳入重要的企业议事日程。采购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服从服务于采购工作的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也就是说,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应遵循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企业的一切决策,应统驭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内部控制管理之外。这既是完善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

2、建立完善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既是满足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同时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来规范和管理采购程序和标准,并开展定期的评价和维护,必将为采购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有效抵御和控制经营风险、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几个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是进一步强化公司内部经营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全过程均处于受控状态,确保采购业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采购工作的规范运转。

3、制定严密合理的采购业务管控程序

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其实质是强化企业的过程管理和流程管理,因此制定严密合理的采购业务管控程序就是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包括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审定、供应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合同签订与管理、物资验收入库、采购付款与往来核对、采购业务的分析与考核等管控节点。

3.1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与审定环节。这一环节可以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控制采购预算,其一般管理控制程序为采购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提出物资采购的申请,仓储或有关部门平衡库存后由物资管理部门编制采购计划,经财务管理部门审核后报采购主管领导审定。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计划编制采购方案,采购方案应明确采购的原则、采购的渠道、供应商的选择方式和范围等内容。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是检查采购方案是否经采购部门负责人审核,是否明确采购物资的具体数量、质量要求、交货期、采购方式等,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

3.2供应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环节。这一环节是采购管理控制工作的重点,可以使企业的采购预算资金得到有效的使用,使企业经营成本降低,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其一般管理控制程序为采购部门应根据审定的采购方案,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采购或询价采购等 方式确定供应商与采购价格。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为采购是否经过询比价、有无询比价记录,通过招标方式采购的是否符合招标管理规定,对大宗、批量、重要及特殊物资的采购是否采取招标方式,应集中采购的是否有违规自行采购的现象,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

3.3 合同签订与管理环节。这一环节可以规避采购风险,保证企业的合法利益。主要通过合同范本管理,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降低合同签订风险;通过资质信用管理,建立供应商诚信档案体系,降低了履约风险;通过合同风险点管理,强化合同履行的风险意识,减少合同履行风险;通过合同会签管理,提高合同审批效率,规范业务流程;通过合同履行管理,加强经营过程的控制能力,提升公司精细管理水平,通过合同统计分析管理,提高公司经营决策自我分析能力。这一环节内部控制管理的重点是检查相关部门是否对合同进行审核,签订的合同是否送交财会、法律等相关监管部门。

3.4 物资验收入库环节。采购物资到货后,物资管理部门应组织采购、质检、仓储等部门对到货物资进行检验清点,质检部门出具检验报告,仓储部门依据检验合格的报告办理入库手续,编制入库单,登记库存明细帐。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是检查物资入库验收资料是否齐全,验收入库是否符合不相容要求,库存明细账登记是否及时。

3.5 采购付款与往来核对环节。财会部门应依据采购合同、入库单、发票等及时作账务处理。采购款的支付应由采购部门根据采购合同及到货情况提出申请,填制付款申请单,附齐相关单据,经采购等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送财会部门审核,财会部门根据资金安排、使用计划、预付情况及合同约定办理款项支付手续,采购款支付应经相关领导审批后办理。这一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重点是检查财务入账手续是否齐全,暂估入账是否及时合理;检查采购款支付的依据是否齐全,与合同约定是否相符,相关审批是否符合权限。

3.6 分析与考核环节。在“分析”环节上,企业采购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计划准确率、保证供应率、质量合格率、厂家直供率以及采购管理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向企业有关会议报告;在“考核”环节上,企业应建立与采购相关的考核办法,定期对采购管理情况进行考核。

4、有效执行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

企业在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严密合理的采购程序的基础上,是否能够有效执行就是关键。一是可以通过拓宽监督管理渠道,来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监督管理部门要切实发挥监督的职能作用,对采购业务要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的监督进行转变,督促和约束采购部门的工作质量,促进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运行。对工作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导致造成损失后果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予以通报、警告处分或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来加强各级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以此来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履行意识。

严格的内控管理必然会优化会计组织结构,有助于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步,是大幅度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可靠保证。建立完善的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采购付款业务循环有效运行,确保采购事项的真实性、合理性、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以此来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履行意识。

5、结束语

采购管理部篇8

第二条各部门预算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及与财政性资金配套实施的部门集中采购项目,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部门集中采购,实行采购人主管部门负责的工作体制。实施部门集中采购的主管部门,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原则,并对采购文书制作的科学性、采购程序的规范性和采购结果的公正性承担责任。并接受政府采购监管机构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

第四条部门集中采购的范围及采购方式:

(一)年度列入部门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项目;

(二)预算执行中,因特殊原因必须由部门组织的项目。部门集中采购,由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监管机构)根据当年市政府的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和政府采购预算以及预算单位的申请审查批准后确定。

第五条属于部门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项目,应按规定编制年度政府采购预算。预算执行中,要向监管部门上报政府采购计划,按监管机构确定的政府采购方式实施。

第六条部门集中采购的组织:

(一)部门集中采购由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二)实行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的部门集中采购项目,主管部门应当具备起草招标文件的相应能力,不具备相应能力的,由采购人委托市政府采购中心或经省级以上财政部门认定资格的政府采购机构组织采购。委托市政府采购中心或政府采购机构组织采购的,采购人应当与其签订委托协议,确定委托事项,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主管部门应当成立由单位领导、纪检、财务负责人等组成的部门集中采购领导小组,负责部门集中采购项目的管理。部门集中采购可由单位财务(资金)管理机构负责办理,也可以组建工作专班,负责上报政府采购计划,执行政府采购方式,编制招标文件和政府采购信息,组建评标委员会(谈判小组、询价小组),签订政府采购合同,组织合同履约及验收,办理资金收付申请,向监管机构报送备案材料。

第八条部门集中采购项目,应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方式及相关程序规定。

第九条部门集中采购项目的公开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公告、中标公告、成交结果及其更正事项等信息,应当在监管机构指定的媒体上免费。

第十条部门集中采购项目采购活动的相关文书应当报监管机构备案。

第十一条部门集中采购项目的评标委员会(谈判小组、询价小组)按规定组建,采购人可派代表参加,需要经济技术专家的从监管机构“专家库”中按随机方式抽取。特殊项目的采购,评标专家可由采购人主管部门向监管机构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在相关业务单位筛选产生。

第十二条由部门组织的集中采购项目,不得向中标供应商收取“中标服务费”。

第十三条部门集中采购项目,应按评标委员会(谈判小组、询价小组)推荐的候选中标供应商的顺序确定中标(成交)供应商。

第十四条部门集中采购项目,应按招标文件及中标供应商的投标文件签订书面的政府采购合同。

第十五条部门集中采购项目,应严格履行政府采购合同。政府采购项目的验收,应当有单位的使用人员、财务负责人员、纪检负责人员以及财政部门相关人员共同签字。

第十六条部门集中采购项目的资金支付,按照合同,由采购人提出申请,经监管机构审核后,资金一律直接支付给中标(成交)供应商。

第十七条由部门组织的集中采购项目,实施完毕要妥善保存档案文件。

第十八条由部门组织的集中采购项目,采购人应依法对供应商的询问、质疑做出实事求是、认真、及时的答复。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