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8篇

时间:2023-03-13 11:10:36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篇1

关键词:小学生 教育 感恩

中图分类号:C40文献标识码: A

感恩,作为一种传统美德,能够有效衡量一个人的道德品格,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一直以来崇尚和认同感恩观念,我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古训,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并以此教育和引导人们,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作为基本品德要求的感恩,也不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回报需求,其内涵从古至今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更加体现精神层面的追求。不管是落实在具体的行为实践中,还是注重内心的升华上,都将最终回归于心灵的感激以及行动的回报,是对外界环境恩惠的一种积极反馈。

落实到小学教育层面,结合目前小学的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很多学生的感恩意识正在模糊甚至消失,在他们中甚至存在一部分人在生活学习中往往只知索取,不会感动,不懂感恩,逐渐形成与主流价值观相悖的“忘恩”情绪,这也与小学德育工作中感恩教育的缺失密切相关。鉴于语文教育在学生思想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不难发现语文课程与感恩教育关系密切,因此有必要针对现有语文教育素材进行深度捕捉、挖掘、拓展,向学生展现一个真、善、美的世界,对其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加以积极的引导,不断帮助他们提升感恩意识[1]。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良好习惯,重树传统美德,对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实现育人目标尤为重要,也很有必要。

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明辨是非,知晓恩情,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小学语文大多文质兼美,包含丰富的感恩因素。 只有读懂了这些文本,理解了文本的内容,学生才能从中知晓文本所要表达的恩情。 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文本认真仔细阅读,抓住重点,理清文本的思路,探索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明白是非善恶,知道父母、教师、大自然、社会等给予我们的恩情[2]。

感自然之恩——敬畏自然。壮丽的山河哺育了人类,自然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体,我们的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息息相关,无论是一花一草,还是和风细雨,都是大自然赠给我们的礼物。在语文教学中,设计“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专题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生我养我人类的是地球母亲,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黄河魂》能让我们心潮澎湃,壮怀激烈,了解黄河的胸怀、精神和气概,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桂林山水》《西湖的“绿”》 给人以视觉的美的享受,能让我们心灵得到小憩。祖国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课文中的几十首古代诗歌,《赵州桥》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悠久历史的灿烂文化;《狼牙山五壮士》能让我们感知英烈坚强不屈的热爱祖国之心、崇高的民族大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感老师之恩——尊敬师长。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画杨桃》等课文感受老师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感受老师对同学们循循善诱的教育的师恩。

感父母之恩——尊老爱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教学过徎中,从课文《春蚕》引导学生了解养蚕的过程和母亲养蚕的辛苦,从中感受到热爱劳动和孝敬父母的思想教育。作为小学生,作为子女,更应知道感恩,就是关爱父母,善待父母,敬老孝亲。同时引导孩子懂得付出、懂得回报,他才会懂得珍惜、懂得体谅,尽量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事情。比如,一支笔掉到了桌子底下,聪明的母亲会告诉孩子“:妈妈今天腰很疼,不能弯腰,你能帮妈妈捡一下吗?”再如,父母生病了,你可以明确地对孩子说:“今天妈妈生病了,不能做饭了。你能不能帮帮妈妈?”请求孩子帮助自己,孩子才会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3]。让学生从课文《她是我的朋友》感受朋友之间互相关心和帮助是多麽重要。

感谢父母,他们给予你生命,抚养你成人;感谢老师,他们教给你知识,引领你做“大写的人”;感谢朋友,他们让你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感谢对手,他们令你不断进取、努力。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美德。对于青少年来说,感恩还不局限于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3]。感恩教育就像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种花一样,是其身心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一课,也是校园和谐、社会和谐的前奏,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

参考文献

[1]陈晟,初中语文课程中的感恩教育[J],语言学刊,2013(4):129-130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篇2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于丹老师专题讲座《中小学生感恩教育》,才恍然大悟,学习固然重要,可比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会感恩,学会做人!感恩你我他,将快乐装进口袋。

其实现在的我都莫以为然的接受了长辈那无限的爱,却忘记了自己因有的职责——感恩他人,早已把感恩从心灵深处挤走,把那无限的爱视为理所应当,当看了于丹老师专题讲座《中小学生感恩教育》才知道我错了,我在希望别人给予时,没有动自己的感恩之心,就像于丹老师说的故事一样“一个小女孩在看电视,她的妈妈手受伤了,拿给她看,她一手推开了妈妈,说;别打扰我看电视!”就这一个我们以为一个微乎其微的细节,却伤害了我们最爱的妈妈,其实完全可以换种方式,温柔得吹吹妈妈的伤口,问一问还疼不疼?其实这样的小动作还有很多,都发人深思。我们也曾有过许多这样的案例,妈妈的唠叨,爸爸的严厉,都是为了谁?在所有人心里都是严父慈母,我也不例外。妈妈总是顺着我的性子,那代表性的唠叨也尾随其后,当我难过时会安慰我,当我失败时会鼓励我,当我受伤妈妈比我更痛苦;爸爸不会跟妈妈一样嘘寒问暖,但那严厉的神情中流露出爱,至今我还记得那天,我被一个男生欺负了许多次,爸爸忍无可忍,星期五爸爸找到他和他的家长处理了这件事。以前我还以为他们不在乎我,甚至还发过脾气,现在想想真是可笑之极。我想感谢亲爱的爸爸妈妈,是你们生了我,抚养了我,呵护了我,没有你们就没有我。

我还有感谢教育过我的人,感谢帮助过我的人,感谢伤害过我的人……

感恩你我他,路漫漫,要经历的还有很多,先学会感恩再说。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篇3

《感恩教育》观后感一

202班 吴羽淅

今天早上的七点十分,我和妈妈一起收看了于丹教授主讲的《感恩教育》。

节目的开头讲的是一个配有画面的小故事。把那棵大树比喻成父母,大树陪着小孩长大,奉献了自己的果实,树枝,树杆,让小孩实现了愿望,小孩长大了变老了知道每天陪伴着大树。

是啊,我们现在都不愁吃穿,要什么玩具都拿钱买得到,坏了也不会去修,这很浪费,也缺少了自己做玩具的动手能力。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大多数时间都是电脑,电视陪着,这样不好,我们要多出去走走看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们还要学会与人交往,人要与人斤斤计较,尽力去故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要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次没做好没关系,只要努力了一定能做好,相信自己不会错的。

好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我要做一个有孝心,有爱心,有自信心的人。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二

202班 孙玉菲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题讲座,感触很深。

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是强调我们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想想自己,有时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啰嗦,有时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总不情愿,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很内疚,爸爸妈妈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还不知道感恩,总惹他们生气,伤心,太不应该了。在这里,我想对爸妈说:“我错了,我以后要听你们的话,好好孝敬你们,好好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跟同学们一起快乐的学习,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做一个优秀的合格人才。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202班 孙玉菲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题讲座,感触很深。

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是强调我们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篇4

班 吴羽淅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六早上,我准时收看了湖北体育生活频道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这个节目令我印象深刻。

你们知道于丹老师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哈哈,不知道了吧!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于丹老师主要讲了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自立,自强,自信心。现在我就带大家走进这个节目吧!

我们先来看第一讲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我们要有孝心,我们要孝顺爸爸妈妈……因为他们为了下一代付出了很多,是他们给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

然后我们来看第二讲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看了这一讲,我觉得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伸出援手来帮助别人,这样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会帮助你。有句话说得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篇5

周六早上,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感恩教育讲座,其中大树与调皮的小男孩的故事,对我的触动很大。

从前,有个孩子喜欢在一棵大树下玩,他每天都来,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满面地对大树说:“你看别的孩子都上学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没有。”大树说:“你把我结的果子摘了去卖,你就有玩具了。”以后,孩子只有秋天才会来到大树下。过了几年,小孩长成了青年,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有房子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了盖房子。”又过了几年,青年变成了中年人,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漂洋过海了,作为中年人我也应该到别处去看看。”大树说:“你可以把握的树干砍了做成独木舟。”中年人把独木舟推进海里走了。渐渐的,中年人长出了一根根白发,他来到树桩前,树桩说:“我已经是一个没有用的树桩了,你更不会理我了吧。”他说:“不,现在我只想陪你一起晒太阳。”树桩开心极了。

这个人的一生都在像大树索取,而大树所要的回报仅仅是他的陪伴。大树就像我们的父母,都是无私的,为了儿女,给予他们所有的一切。

百善孝为先,我平常对父母索取的多,对父母的体谅少,常常因为饭菜不可口就大发脾气,由于父母不答应我的要求就大哭大闹,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现在我知错了,应对父母怀感恩之心,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孝心常在。

山东滨州博兴县第一小学三年级:李思毅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篇6

周六早上,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感恩教育讲座,其中大树与调皮的小男孩的故事,对我的触动很大。

从前,有个孩子喜欢在一棵大树下玩,他每天都来,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满面地对大树说:“你看别的孩子都上学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没有。”大树说:“你把我结的果子摘了去卖,你就有玩具了。”以后,孩子只有秋天才会来到大树下。过了几年,小孩长成了青年,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有房子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了盖房子。”又过了几年,青年变成了中年人,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漂洋过海了,作为中年人我也应该到别处去看看。”大树说:“你可以把握的树干砍了做成独木舟。”中年人把独木舟推进海里走了。渐渐的,中年人长出了一根根白发,他来到树桩前,树桩说:“我已经是一个没有用的树桩了,你更不会理我了吧。”他说:“不,现在我只想陪你一起晒太阳。”树桩开心极了。

这个人的一生都在像大树索取,而大树所要的回报仅仅是他的陪伴。大树就像我们的父母,都是无私的,为了儿女,给予他们所有的一切。

百善孝为先,我平常对父母索取的多,对父母的体谅少,常常因为饭菜不可口就大发脾气,由于父母不答应我的要求就大哭大闹,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现在我知错了,应对父母怀感恩之心,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孝心常在。

山东滨州博兴县第一小学三年级:李思毅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篇7

感恩教育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有效方法。但目前我小学生不仅存在情感冷漠、不懂感恩、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还存在浪费粮食、不遵守公共秩序等问题。所以,学校教育管理者要加强对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

一、我国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

1.学校感恩教育效果不佳

在我国的小学道德思想教育工作中,班主任承担了过多的德育责任,而普通的任课教师,尤其是负责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师承担的责任较少。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并不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恩品质的培养。此外,小学感恩教育的方式比较形式化,大多数时候采用学生发言和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感恩教育,缺乏感恩实践活动,这导致我国小学的感恩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2.感恩行为没有得到落实

虽然,很多小学生也存在一定的感恩意识,也从内心深处认同父母为自己的付出、老师对自己的关照和同学对自己的帮助。但在学习生活中,小学生的实际行动和感恩行为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大多数学生是在学校规定的感恩活动中付出行动,但不能将感恩的行为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所以,学校的感恩教育并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造成小学生感恩教育面临当前现状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目前,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我国尚未形成科学系统化的道德价值规范体系,个人自私自利、社会极端个人主义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感恩教育的推行。另外,社会上的负面事件也对感恩教育起到了负面影响。

2.家庭教育的影响

大部分的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比较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而且,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也会导致孩子不懂感恩和付出。另外,传统教育观念比较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对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和教育不够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孩子的感恩方式。

3.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学校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很少开展相关的感恩实践活动。同时,学校教育缺乏系统完善的感恩教育体系,导致教师的感恩教育目标不明确,没有充分整合感恩教育资源等,都导致了当前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效果不理想。

三、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相关建议

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要从小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着手。学校应多组织一些感恩实践活动,让小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体会到帮助他人、回报社会的快乐。

1.教师应加强自身感恩意识,为学生树立榜样

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教师要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信念。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为学生树立感恩的道德榜样,整合感恩教育的资源,比如从课本中挖掘相关的感恩教育资源。教师也可以通过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以身作则,让学生从生活和学习中学会感恩。

2.开展各类德育活动渗透感恩教育

(1)组织感恩教育“月主题系列活动”。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寓意。学校可以充分挖掘各个传统节日及纪念日本身所蕴涵的感恩教育元素,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各年级学生的特点,以月为单位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明确感恩教育的意义。

(2)创建以“感恩”为主题的快乐中队 。学校中队是小学生快乐、温暖的家,有着巨大的教育力量与凝聚力。因此,学校在进行感恩教育活动时,不可忽视中队的建设及中队教育的力量。学校在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时,可以以“感恩”为主题。创建班级快乐中队,结合各中队学生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开展各类感恩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3)成立雏鹰假日小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小队在少先队组织里有着极为重要的基础地位,是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主精神的场所。学校在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时,可以成立“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不仅能够充实学生的假日活动,还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自身的感恩意识。

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不仅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工作内容,也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培养学生责任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要对此引起重视,在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要以感恩教育为主,开展各项感恩活动,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感恩意识。

参考文献:

[1]胡 信.论中小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3).

[2]李耀艳.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感恩的意识[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1).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篇8

关键词:感恩教育 实践 思考

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对中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能够让学生对母校、对教师、对同学常怀感激之情,对于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等都有着很大的帮助。感恩教育包含的内容很多,并不仅仅是让中小学生有感恩之心,最重要的是帮助中小学生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意识,让学生能够有健全的人格和一颗负责任的心。加强中小学生感恩教育工作是培养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对于建设和谐学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内容与意义

1.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内容。

首先,中小学生感恩教育必须要重点突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让中小学生科学地认识感恩。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可以充分结合和利用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不仅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也是取之不尽的资源。这样可以让中小学生在了解感恩的前提下去认可和接受感恩教育。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就体现了感恩的观念。中小学生拥有感恩意识才能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其次,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要突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教育,让中小学生知恩并且报恩。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现如今,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已经逐渐忘记了一些传统美德,中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必须要强调这一点。很多中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花钱大手大脚,生活懒散,这都是缺乏感恩意识的体现。

最后,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要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感恩教育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教育内容,而是将这些感恩知识转变为道德的升华。只有在生活中贯穿感恩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例如,中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与同学和睦相处,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尊重教师等都可以体现出学生的感恩意识。

2.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意义。

首先,加强中小学生感恩教育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与发展。中小学生虽然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是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很多恩惠。教师孜孜不倦的传授自己的专业知识、同学无微不至地关怀、国家对自己的培养等,都值得中小学生感恩。中小学生只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才能够怀着对学习、对生活的热情不断进步,才能时刻充满希望,才能与他人和谐地相处。加强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能够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从而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其次,加强中小学生感恩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感恩教育能够让中小学生通过一些细微的事情发现人性的善,例如,学生会通过父母的白发了解父母的艰辛,从而激励自己更加努力。感恩教育让中小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等,只有中小学生具备感恩意识,才能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更重要的是,中小学生具备感恩意识能够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发展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二.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第一,将感恩教育融入到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与实际生活中,强化中小学生的感恩意识。要想很好地强化中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可以经常开展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感恩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部分中小学生认为感恩教育非常虚,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体验,就能真切体会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例如,定期组织学生到贫困山区进行授课、带领学生到孤儿院看望孤儿、让学生捐献自己的旧衣服等,这些实际行动能够让中小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感恩,同时也能够培养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意识,让中小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找到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第二,培养中小学生的感恩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感恩文化。中等职业学院最重要的便是校园文化,只有具备良好的校园文化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中小学生的思想活跃,校园文化可以适当的丰富多彩,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感恩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等职业学校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才有利于中小学生感恩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

第三,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主题教育,让中小学生明白感恩的意义。学校可以经常通过不同的形式开展感恩主题教育,让中小学生紧跟时代潮流,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感恩教育能够让中小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在不断变化的社会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这样,中小学生才能更好的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第四,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贯彻感恩教育。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与灵魂,其发挥的育人效应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一个学校若缺乏校园文化,那么就如同鲜花缺少水分的滋润一样,没有发展的潜力,缺乏生存的活力。进入新学期以来,义马市第三小学借助暑假期间对校园教学楼的整修和刷新,也对校园的整体布局进行了规划设计。在设计校园布局时,我们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核心,从每一个细节上做了研究和分析,努力把文化理念真正融入进去。通过征集方案、创意设计,校园文化长廊初期建设现已落成。如今,当你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校门一侧墙上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做人”、“做事”、“求知”、“共处”……一行行精辟的警句和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共同汇成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这让人自然而然地想起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那句名言“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在校园文化建设这一设计理念的主导下,一系列墙体文化、地面文化、楼道文化等校园文化建设都将会在义马市第三小学校园陆续展现。随着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重视,美丽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校风学风,也将在校园文化构建过程中一一呈现出来。

三.总结

总而言之,感恩教育就是丰富灵魂的一种途径。感恩教育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意义十分重大。感恩教育是一种以人性唤醒人性的生命教育,也是一种以情动情的生命教育。中小学生只有具备感恩的意识,才能更好地走向社会、走向未来。基础教育学校必须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感恩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领悟感恩的真谛。只有这样,中小学生才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坚强乐观地向前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赵晓芳.关于高校感恩教育的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2006.

[2]李秋娟.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D].开封:河南大学,2007.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