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效课堂的重要性8篇

时间:2023-05-24 08:52:07

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高效课堂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中学语文 现状分析 高效课堂

一、前言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学生们学习教学内容、发展个人潜力以及提高自身能力的主要途径。对于中学语文教学而言,建立高效优质的教学课堂成为当前的首要话题。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们学到知识,懂得如何去学习,因此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学到知识,学会知识。评价教学课堂的质量,首先要根据其是否能够让学生有学习的欲望,能够在教学课堂上培养其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努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中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教学课堂效率低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和谐。就教师而言,很大一部分教师仍然使用陈旧的教学模式,上课过于死板,没有任何创新可言,导致教与学完全脱节。教师对于教学只注重结果,而忽视学生们在课堂中以及平时的努力与进步,不能够给予学生科学客观的评价,造成课堂教学的重心偏移,大大降低了教学课堂的效率。再加上,教师备课时过多的考虑教学内容,完全没有考虑到师生课堂互动的活动,缺乏对语文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致使教与学不合拍。就学生而言,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样,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被动;有的学生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有的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及时发现以上情况,结果导致教师费了力学生学习却不见效果的现象出现。

三、建立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策略

教学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事情,要提高教学课堂的效率,并没有完全固化的方法与答案来予以解答。总体来说,要根据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解决,即找到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效率。

1..加强学生们对于语文的价值性认识。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对于语文的学习,很多学生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实际上,学习语文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以写作能力。教师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展现语文的魅力,让学生喜欢学习语文。最为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内心了解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从而达到持久学习的目的。

2.趣味是学习语文的最大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基础,这是不争的事实。在中学的语文教学课堂上,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兴趣是推动学习的最大动力,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够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运用语文的环境,让学生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起语文学习的信心。

3.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即学习的时候,需要有一个从学习然后到思考再到实践的过程。学习实际上是一个实践的过程,知识需要在学习中记忆而更加重要的是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4.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提供充足学习时间。要想保障在大班额教学环境中全员互动,最好的方式就是组建责任制合作学习小组。切实做好课堂评价工作,这是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也是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取得高效的保证。必须坚持只要有要求,就一定有评价,评比上墙,先进展示,就是最好的激励。当然,如果有条件设一些物质奖励,效果会更好。对表现突岀者予以肯定赞扬,对暂时落后者予以鞭策鼓励,方式是“表演节目”,可以表演课本剧、“编故事”接龙、用语言“画像”等,以达到既能对学生有所激励,又能训练语言思维能力。

5.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巧妙点拨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思维的碰撞中,使语言能力得到升华,思维潜力得到开发。正所谓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并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到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堂,气氛很活跃,很开放,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并实现自我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教学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就必须懂得如何进行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不仅要讲授课本知识,还要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学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中学语文课堂的高效率。

参考文献

[1]玄艳霞.新课改视野下建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

[2]刘英林.注重学习兴趣培养构建语文高效课堂[J]现代阅读(教育版)

高效课堂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 音乐氛围 课堂 小学

中国分类号:G623.71

我国的一些地方正在实行教育改革,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推进了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但是如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率一直是教师们努力的方向。音乐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门课程是不可或缺的,它也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所以教师需要加强对音乐课程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根据目前音乐课程学习的具体情况对课堂学习的模式进行改革,将课堂音乐学习的氛围变得有利于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还有利于完成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学生不仅在学习中度过了愉快的时光,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接下来我们主要对音乐学习氛围对学习效率的积极作用进行详细的论述。

1 高效课堂的概念

高效课堂就是教学目标完成的很好,学生学习的效率很高,教学效果比较好的课堂。常规课堂主要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而高效课堂在这个基础上还对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所取得的效果有一定的要求。所有的教育院校和教育工作者都在研究高效课堂教育,这也是当前教育工作所研究的重要课题。效课堂就是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来达到教学成果和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它能达到如下文所描述的效果。

1.1 效率最大化

效率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程度。高效率学习主要在课程课堂的容量以及课内外学生学习压力等方面体现。高效课堂能使学生学习的效率达到最大,让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掌握尽可能多的内容,而老师教学的效率也能随之提升,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起来也轻松。

1.2 效益最优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就是效益的体现。它一般体现在学生平时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品质素养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高效课堂能针对每个学生学习的特点、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方面来营造一个激发其学习热情的课堂氛围。

2 小学音乐课堂气氛现状

就目前而言,小学音乐已经被作为提高学生素质,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一门艺术学科。即便音乐已经被视为一门素质教育学科,但是许多教师还是存在一些老旧的思想,他们对音乐的学习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仍旧停留在课堂上教授普通音乐知识的层面上,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学习的氛围就调动不起来。传统思想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也是许多院校和教师对小学音乐学习不重视的原因之一,许多学校对音乐课程安排的时间相对较少,而在一些条件比较艰苦的农村,音乐的课时就更少了,再加上一些教师喜欢占课,所以音乐学习的时间就更为稀少,连课程学习时间都保证不了,学生对音乐就更加缺乏了解,本身对音乐的兴趣就不高,再加上学校对其不够重视,所以在音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都不高,自然而然学习的效率和教学成果都不够理想。

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从课堂外来着手,比如举办音乐歌唱大赛、合唱大赛等对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 用这种办法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那么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相应的提高,就)有利于教师营造高效课堂, 现实情况是,许多农村地区的学校缺少人力物力和财力,自然而然这样的课外活动举办的就少了,对营造高效课堂缺少足够的动力。

3 营造动静相宜的课堂氛围

所谓动静相宜, 就是指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动和静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动的意境和静的意境结合产生一种新的意境。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不可能只有一种存在方式,它必须是动静结合的状态,不然就会对自身的存在造成影响。古人常说:“日中则移, 月满则亏, 水满则溢, 物盛则衰”,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 如果一个事物, 仅仅只有静而不存在动, 整个事物乃至事物所处的环境都会给人一种单调乏味没有生机的感觉,而如果反过来只有动的话就会让人的内心产生浮躁喧嚣的感觉,只有动静结合才能带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所以这个道理也应该运用到音乐学习的课堂上来,动静结合能使整个课堂的氛围活过来,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师的热情都会被调动起来,学生学习的不费劲儿,老师教起来也会很轻松。

老师要注意把握动静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如果过于强调课堂氛围而忽略了知识的学习,那么一节课下来学生只知道这节课很开心,学到的东西却没有多少,这就是过于侧重“动”的后果。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要注意在把课堂的气氛调动起来后要在恰当的时机将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穿去。比如在学习一首歌的时候, 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收集相关的材料,例如音乐器材的引入, 将原本死的知识弄活后再带到课堂上来,学生对其就会充满兴趣。音乐不仅是一门学科,它更是一门艺术,所要它需要聆听,在课堂上可以播放音乐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学会自己思考,再将思考后的结果与其他人分享,这也是动静结合的体现。动静结合的课堂能营造高效课堂,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会比较频繁,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教学质量都会被极大的提高。

4 结语

总之,老师需要进行观念转变,学校也要给予音乐学习足够的重视,围绕音乐教学科研开展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可以购买教学器材,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动静结合的思想运用到日常的学习中来,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完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达到教纲上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丁丽丽.小学音乐课堂中打击乐器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 ,2013,(9):157-15

高效课堂的重要性篇3

摘要: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本文立足教学实践经验,就在新课标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从教师自身素质、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效率;提高方法

1.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

教师的工作就是要“授人以业”、“授人以法”、“授人以道”。数学教师必须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规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使学生有“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且这“水”不仅要有“量”,还要有“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适应时代的教育理念,具有宽广深厚的知识背景,具有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具有更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教育和教学的研究能力,具有感染的人格魅力,具有稳定健康的身心素质。一个有着较高素养的数学教师不仅是学习资源的供应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还应该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课程的研究者与课堂气氛的营造者,而这些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结合自身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广大高中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

首先,提高数学素养要求教师多读书。要认真研读教材及课程标准,教材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每一次研读都会有新的收获;要读一些有助于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的数学专业书籍,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追踪时代前沿,以弥补知识的老化和陈旧造成的缺陷;要读一些针对性、实用性强的书籍;要读一些有关数学史方面的书籍,不了解数学的发展史,就不可能理解数学的本质。

其次,提高数学素养要求教师要认真对待各级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师资培训的价值和重要性已彰显了出来。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作为教师,我们应积极参加,要带着问题学习,善于将所遇到的问题整理归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可以在学习培训中提升自身素质,把培训作为所从事的事业和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自觉自愿地去学习。

最后,提高数学素养要求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研讨活动。通过观摩听课、课后评议、经验交流、案例学习研究、有针对性地请教专家等,与其他教师形成合作互动、经验分享,及时借鉴同行的成功经验。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其中的很多技巧和奥妙往往是“隔行如隔山”,及时与专家和同行切磋交流,可以从中吸收不少成功经验和教训,在自己主动地感悟之后,往往可以达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效果。通过比较、研究,取长补短,会迅速提高自己的能力。

总之,教师只有全面不断地深入学习,更新思维理念,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才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进而更有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高中数学课程的课程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学生一旦对数学有了兴趣,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数学的学习效率就会提高。要想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要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首先要发挥师生的情感作用。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热情,对学生一视同仁,在给优等生锦上添花的同时,也要注意帮助中等生更上一层楼,并给学生雪中送炭,促进其向优等生转化。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并对他们的回答给予表扬和肯定,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要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相关的数学史知识。在数学教学中,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把一些重要的数学史介绍给学生,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数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数学的基本思想,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应该学会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好的数学教学用语,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平淡为趣味,提升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成绩,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境界。

现代的中学生是在网络资源极其发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把一些把热门的网络语言恰当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才能更好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3.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果把掌握知识的过程比喻为建造一幢大房屋,那么教师应当提供给学生的只是建筑材料——砖头、灰浆等,把这一切砌垒起来的工作应当由学生去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建构主义不是把学生看作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把学生作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即学生是现实客体的变革者,是知识发生过程的探索者,是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者。为了确立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主体地位,就要尽可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由考虑自己如何教转向考虑让学生如何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课堂教学。即变课堂为学堂,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在课堂上勤于动手,积极时刻,大胆质疑,此外还要学会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小结。进入高中阶段初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预习、复习的效果,逐步让学生由被动预习复习变为主动预习复习。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经常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对解决问题方法的分析和评述,久而久之,学生就学会了自己进行归纳、总结,最终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学生学习习惯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新型学习方式的构建,师生、生生交往互动过程,只是“一张皮”,多维教育目标的完成,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保证。

总之,只有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才会得到有效的提升。然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每一位一线教师用心去探究,去发掘,这不仅是我们数学教师的义务,更是我们数学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新课程 有效教学 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有效教学可以说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有效教学的关键是要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有效性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然而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施教,效果则可能会截然不同,其差异的关键在于教学的有效性。当前有效课堂教学缺失的现状表现在:僵化套用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致使不同学生学习机会差异悬殊;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盲目崇尚新异;学生主体意识缺乏,学习效率低下,浅于学、苦于学、倦于学、厌于学的现象普遍存在。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因此,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就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教学有效优质,探索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这样学生才会更热衷于学习地理课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师生双方情感共融、分享体验、共同创造的完整的生活过程。因此,我们应着重关注课堂上学生三维目标的实现情况,即是否获得了知识与技能,是否经历了过程、掌握了方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怎样。

如“工业区位条件”一课,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调查本地崇明工业园区的发展,以乡土地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工业区位的条件及对崇明工业园区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地激发,不仅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通过对工业区位的理解,帮助学生巩固了区域性、综合性的地理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变化,加强了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本节课由“一维的知识性目标”拓展为“丰富的三维目标”,突出了过程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不仅解决了“怎么教”、“教什么”这两个层面上的问题,而且较好地解决了“怎么学”、“为什么教”的问题。

二、能增强高中地理课的魅力

没有知识就难以生存,就难以发展,就难以探索世界的奥秘。因此求知欲是生来就有的。但是学生的求知欲是盲目的。因此,有效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求知,学会求知的方法。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可以增强高中地理课的魅力。

三、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学生虽然生活在群体之中,但是他们都有独立的意识。他们喜欢接受教师的传授,更喜欢自我的体验。因此,有效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自主验证知识。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等;这需要教师优化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可采用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思考题或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讨论、辩论。如讲到全球环境问题之一――温室效应,首先可以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温室效应浅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温室效应?其次,请学生观看有关“温室效应影响”的视频,并讨论总结出温室效应的主要影响;最后,观看“关于温室效应发展”的教学录像片,结合已有背景知识思考并讨论:人为因素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有多大,各种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与我们目前的生产生活方式之间有何联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是积极的旁观(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今日的学生就是明天的建设者、决策者,地理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决策思维、决策方向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类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能力,因此现代地理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引导学生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解决人地关系问题,引导学生树立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环境道德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石。

总之,高中地理的有效课堂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实际上,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张昕、任奕奕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高效课堂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

Discussion on the importance of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questioning

Jiang Jianshe

【Abstract】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questioning, in Teaching: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opportunity and students thinking about classroom questioning the time. Pay attention to classroom questioning the "fine" and "quasi". To do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upposition" and "generation". Our teacher only fundamentally value and function of classroom question and hav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innovative thinking, analysis, study hard, study hard, optimizing classroom questioning, the design of classroom question, clever use of classroom questioning, can play a better classroom questioning the flex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ask" live students thinking, "ask" the students' passion, "ask" the student's creation.

【Key words】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questioning;;

问题是数学思维的“引暴器”,因此每位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都要进行提问。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它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设计得好,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有积极的作用。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把一堂课上好了,学生不仅知识掌握得好,而且能举一反三;一堂课上得不理想,即使课后再花时间来“炒冷饭”,那“味道”也就不同了。因此,如何用好40分钟,让学生学得轻松,这已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一、要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和学生思考的时间

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准确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却非常重要。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教师课前一定要设计好。教师若能准确把握好以上的提问时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将会大大提高。 此外,在提问后教师应注意停顿一会儿,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我们在听课中经常看到: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作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立即降低难度,甚至叫其他的同学来“帮忙”,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做出反应。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变化:学生的应答兴趣就会加大,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回答会更完整、更准确、更精彩,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显增强。如:教师在教学《平行线》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问题:在创设了“学生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的情境以后,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能根据两条直线的关系把自己画出来的图形分类吗?”稍作停顿,在学生分类之后引出平行线,教师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们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多数学生得出平行线概念之后,教师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平行线?”……课堂教学中教师较好地把握了提问的时机,紧紧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组织了相应的活动,且保证每个环节的活动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充分地探究和交流,促进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及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要注意课堂提问的“精”与“准”

所谓课堂提问的“精”“准”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求精确、正确、准确,力求精巧、精致、不随意。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把“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解决问题”、“数学思考”等目标的融合,多做提问设计的思考,并以此作为问题设计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简明准确,又能突出重难点。在关键性的问题和小结性的问题设计上更要斟字酌句、反复推敲。另外,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问题的切入点,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精彩来,问出实效来。为此,要实现课堂提问的“精”“准”,教师还要把握好提问的“三度”:即难(易)度、精(准)度、适(量)度。

1 要把握问题的难易,做到适合适中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易,尽量设计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的问题。因为问题太易会使学生提不起数学的兴趣,问题太难又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久而久之,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要注意提问的语言,做到精确准确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课堂提问语言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和准确性。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和提炼富有启发性、准确性、挑战性的数学语言,提问语言要严谨、简洁、精巧精致,不能含糊不清。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口算》时,教师在出示了“小卡车、小轿车、大客车”及各有多少辆之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时第一个发言的学生提出“谁比谁多多少辆?”,紧接着,其他同学受到启发也提出了“还有谁比谁多多少辆?”、“谁比谁少多少辆?”等一大串问题。显然学生的回答不是老师所期望的,但根本问题却是教师的提问不够精确和准确所造成的。

3 要注意提问的“数量”,做到精问巧问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的提问如连珠炮似地射向学生,问题的量多而散,尽管有的问题设计的还比较好,但由于太密集太频繁,学生不能静下心来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效果当然不佳。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两位教师设计的问题如下: 甲教师: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底和原梯形的高、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梯形面积? 乙教师: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原梯形面积的几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梯形面积又怎样计算?梯形面积为什么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还要除以2? 比较之下,前者的问题所包含的思考容量较大,突出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与联系”这个重点和难点,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达到了教师问得精、问得巧,学生想得深、想得准的效果。而后者的问题设计显得杂乱、琐碎、过于直白,没有太大的思考价值,缺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概括和总结。

三、要处理好“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之间的关系

高效课堂的重要性篇6

Abstract: To design effective teaching situation in history classroom can effective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nspire students' thinking, providing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students to better achieve the enhancement of the overall quality. From four perspectives, the ways to design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situation were elaborated. As a history teacher, some methods to design effective teaching situation should be mastered, which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instruction, make students truly become masters of learning in history class, and really achieve the educational goals of the quality of the discipline of history.

关键词: 历史教学方法;情境课堂;效率

Key words: history teaching methods;situational classroom;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8-0273-02

0 引言

作为传统学科,中学历史课堂积弊较为集中,其现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准备形式化,教案与教学脱节;二是教学过程传统化,以教材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为主;三是教学媒体简单化。面对存在问题,要使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的互动氛围,激发学生乐学、好学、善学、巧学积极心态,创设一种新颖、生动历史“情境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设计有效情境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呢?我想,充分的备课是前提。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首先需做的是把所要讲授的新课内容“吃透”,对教材的知识了然于胸,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特征,再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设计出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案,充分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有效情境时还应注意四点问题:①问题目的性。备课时,教师对教学目标要准确把握,创设的一切情境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教师是为了取悦学生,或展现现代教学手段而创设历史情境。历史情境创设才有针对性,才能解决问题。②真实性。历史是一门关于求真的学问,允许有合理的推理和想象,但不允许虚构。历史情境的创设应该基于真实的史料。③思维性。历史情境的创设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服务。富有思维含量,才能服务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④趣味性。历史情境的创设最好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眼前一亮,乐于置身其中,接受挑战,开展探究。

1 设计有效导入情境

导入设计对于课堂的教学非常的重要,运用的好的导入设计能够很好的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导入的设计是学生课堂教学取得高效率,高质量的重要一部分。课堂的导入就是引导正式的课堂教学的那一部分,一个成功的导入能够立即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并将所有的关注点都聚焦在课堂中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从而为整个课堂的质量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例如讲《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课,教师可以通过猜谜游戏的方式来导入,事前准备好题目,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条件来得出答案,大家都你一句我一句的想着自己的答案,课堂的学习氛围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其实,在学生们答题的时候他们已经学习了本课堂教学内容,因为这道题的答案和内容正是这节课所要讲的重要内容,这样使得学生们在学习后能够有更加深刻的记忆。这是哪一历史事件?①这是一场最先在北京发起的运动。②这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③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④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着密切的关系。又如:教师在讲到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时,可采用质疑设问导入:有人认为邓小平理论的一些报告、谈话和指示题词等,没有长篇大论作理论分析的思辨性的大块文章,没有如马克思的资本论、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的矛盾论、实践论等,表述的多是我们已经干、正在干和将要干的事,没有理论色彩,没有深奥的东西。所以提出了质疑:邓小平是不是理论?还可以进一步提问:什么是理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重大理论探索有哪些?什么是新时期?这些理论是如何形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质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探索知识海洋的欲望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在历史课堂中,除了以上提到的游戏导入法和问题导入法外,还有很多的导入方式,例如还有常见的谈话式,故事典故式,对比式,新闻时事式的等等。这些方法设计运用得科学合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起关键作用。

2 设计有效的生活实例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对这个学科有热情,并产生兴趣的时候,才能够真正的喜欢上这门学科,真正的去用心学习它。而兴趣的激发,在很大一种程度上就主要是看教师怎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而导入设计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教学情境,最好选取学生们熟悉的日常生活素材来作为情境,将教学活动放在现实的背景中,体验历史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对学生学习历史有很大的帮助。例如讲“新思想”,就需要抓住这个“新”字,并穿插设计一些情境: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新思想的萌发;此时的“新”思想的具体特点是什么?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从思想上有什么创新和变革?这些都可以作为情境来学习,并根据不同的学生水平,来设计不同的情境。

3 设计有效教材问题情境

高中历史教材里面有大量的文字材料图片问题材料,是教学过程中的最好工具,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材料,以典型习题为范程,精心设计精心操作,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创造性因素来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可以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问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基本外交方针有哪些?把这些外交方针形象地概括为哪三句话?其含义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提出问题:什么是“一边倒”?实行“一边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新中国初期的“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不是“闭关锁国”?“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果不采取“一边倒”而是走“中间路线”,能否行得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让每篇课文充满了问号,这样才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让学生在一天天的训练中,自然地养成了思考的习惯,有了这样的能力,才是学生最成功的表现,思维的大门一开,势必开阔他们的视野,为灵活地提出自己的主张看法,打下结实的基础。

4 设计有效的运用媒体情境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处于中心位置,是知识的发送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是知识的接受者。千百年来,历史教师就是凭借“一支粉笔一张嘴”以课本为媒介传授知识。而历史学科的教学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的特点,是过去的人和事的再现。即使历史教师有非常丰富的历史知识,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传授知识过程中也不可能活灵活现地展现历史。与普通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优势:直观性、图文声像并茂、大信息量、大容量。多媒体的应用对课堂教学的改变很大,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更直观的通过视听来了解历史,为历史课堂创造更加活跃的气氛与活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将我们看不到的历史,形象的以视听的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还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因为,这些多媒体制作的课件让学生们感觉非常新鲜,而且容易接受,终于放下了书本,放下了传统的照搬书本的传授教育,学生们的自由发挥空间越来越大,从而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近年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有越来越广泛,运用在教学中主要是表现在辅助教学中的作用,而且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也取得了新的发展和创新,在历史课的运用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在讲述“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时,除了运用历史图片外,还可利用电影《南京大屠杀》中的一些片断,使学生亲眼“目睹”这一骇人听闻的历史事件,最后,可用极其悲愤的语调进行总结:“这场残暴的大屠杀整整持续了六个星期,我们30多万无辜的同胞,惨死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屠刀之下,历史不容忘记,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一耻辱的事件,发愤努力,振兴祖国!”这样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情绪,进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总之,设计一个好有效历史课堂问题情境,不但有利于问题解决,使学生学到灵活、系统的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正是素质教育企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M].人们教育出版社,1990年,前言.

高效课堂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 自学能力 物理高效课堂 重要性

新课改的进行,素质教育的推进,导学案的实施,高效课堂的推广,为当今教师教学形式提出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把握新知识,让课堂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为重要。现将我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一、课前扎实的预习课本,有效地提高自学能力

“不打无准备之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学生课前必须备好上课用品,预习好新课的内容,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听讲。

预习教材的基本要求是总结出知识点,写好预习笔记,解决课后习题。初中生自学能力比较弱,不知道该怎样预习,像读小说一样,将课本内容浏览一遍。物理学科的预习就是通过阅读课本,分析并思考问题,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知识和知识体系。对于概念和规律要抓重点,难懂的概念、公式定律要逐一推敲,将物理意义、成立的条件、应用方法等弄清楚。对于学生没弄懂的概念,公式推导的过程,还没有理解的问题,搞不清的实验现象等,要认真记录到预习笔记本上并做好标记。上课时,学生听课的目的性更明确,针对性更强,以便更好地理解内容,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主动性与目的性。

更高层次的预习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编好的预习提纲、导学案等进行。对于物理探究实验类的内容,教师要编写预习提纲,加强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把每一节中的知识要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写出来,把探究内容过程步骤列出来,要求学生按照提纲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同时这样预习提纲可以帮助学生在预习中抓住重点、难点自学。带着问题预习,任务明确,目标清楚,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根据预习提纲充分预习,熟练掌握知识。

二、课堂上展示预习成果,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本。师生角色互换,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上的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把知识讲解、实验演示、板书、小组讨论等活动充分地展示出来,教师只是课堂的听众、引导者、组织者,让学生在教师的默许和引导下,在不脱离课堂内容的基础上自主有序地进行,这样的课堂能呈现出一种活而不乱的场面。

如学习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这一节时,我只留了20分钟时间让学生讲授本课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理解三种杠杆的概念,学生还带上小剪刀、扳手等,有的还自制挑水的扁担等道具,课堂既新奇而充实,又活跃且不乱。当我宣布时间到了,没有抢到展示内容机会的学生唉声叹气。我会鼓励、安慰他们:“今天发言的同学讲得很精彩,给他们平时成绩都记1~5分,没机会讲的同学,准备得也很充分,有可能比别人讲得还好,下次好好争取机会。”适当地运用激励语言,确实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在我的物理课堂上,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小组捆绑式合作,上课发言多的一小组组长不用来老师办公室汇报学习情况,并记1~5分作为平时奖励,每月积分多的两组评为智慧小组和团结小组;没有发言的一组组长要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组长还要负责小组课下,学生为了小组荣誉,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课堂效果也很好。

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见解是不同的,通过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展示,无意中让每个学生多了不同的思想。只要学生扎实地预习了,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在课堂上就能很好地展示学识,才能做到有话可说、有据可论,才能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学生课后巩固练习,动手动脑促发展

温故才能知新,总结和反思可以帮助学识查缺补漏,及时纠正错误,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课堂实效,更好地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一般自己对授课的内容、得失进行总结,学生只是机械记录。由于初中生年龄及认知水平特征,他们往往只热衷于做题而不善于反思总结,因而学习就停留在对知识点的识记,对知识点的运用把握不好,在做题中遇到类似的问题会重复学习,出现“能听懂,不会做题”的现象。

因此课后要求学生及时总结知识,反思本节课得失、遗漏,提高学生的反思总结和能力,加深知识的巩固,促使知识的内化。为了巩固知识,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课后可以做一些科技小发明,加强对知识的应用。学生在学完动能和势能后制作啄木鸟边啄边下树,演示动势能的转化;在学习平面镜成像后自制平面镜成像特点演示仪,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学习电动机后学生制作简单的电动机,加深对电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四、自学习惯的养成,能成就理想的风帆

教师的另一个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法,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在初中物理课本的科学之旅中,引用两个例子:一则是苹果落地,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事,而牛顿却进行不懈的思考和探究,猜想促使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样才有今天的通信卫星;另一个故事是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他对教堂中的风吹着摆动着吊灯的节奏所吸引,从而发现摆等时性,促进钟表的研究,方便人们的生活。

两位伟人都有谨慎的治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态度。可见仔细观察,好奇设问猜想、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能力何等重要,良好习惯的培养,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无论是身处基层的老百姓,还是身居要位的伟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都有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好习惯。

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精髓就是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是为了不教。初中物理学习要课前充分预习,课堂通过交流讲解吸取精华,课后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提高熟练程度。在探究实验中要细化过程,形成科学严谨定向思维。除此之外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的浓厚与否,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度。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方法、步骤,更自觉主动地进行。掌握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是创造型人才所必需的,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总之,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以导学为基础、思维为核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这几个基本观点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让学生把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化为主动地探索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2-3.

[2]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4、7.

高效课堂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情境;研讨问题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本文将和大家共同分享几点分组教学过程中的体会。

一、分组协作,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取分组教学模式效果十分显著。它可以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组教学能够让每一个小组内的学生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及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能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为打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研讨问题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前提

教师在围绕教学目标开始的同时,以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作为研讨对象。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都源于一个好的研讨问题,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所设置的问题要尽可能地结合实践,还要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进行。当然问题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让学生在自主探讨下开阔思维空间。相反,问题要是过于平淡或简单,学习探讨气氛一定会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思维惰性。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分组探讨的课题选择尤为重要。

三、培养小组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表达和倾听

学生通过小组探讨学会表达和倾听是学习好的一个重要基础。在探讨的过程中,举一反三、去伪存真、反馈交流、提高认识,一旦组织得不妥,学生的思想不能达成共识,表面看上去是在探讨中,实际上学生叽叽喳喳地各抒己见,只是在阐述各自的想法。这样的小组合作根本无法达到合作的目的。所以学生相互地了解对方的观点,还要用心去倾听和理解,进而拿出解决难题的方案。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倾听才能让合作学习扬帆远航。

在以素质教育为主的今天,以让学生短时间内收获最大化的知识为出发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分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