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效亲子沟通8篇

时间:2023-07-09 08:25:47

高效亲子沟通

高效亲子沟通篇1

关键词:流动青少年;亲子沟通;小组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9-0046-03

随着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扩大,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形成趋势,从农村来到城市生活的流动青少年人数逐渐增多。多数在城市流动的青少年由于成长环境的特殊性,更易出现亲子关系等问题。《大兴区城乡结合部地区流动青少年帮扶计划》项目针对某中学的流动青少年开展了相应的社会服务。这个中学的流动青少年都是十二岁至十四岁的初中生。项目组在前期调查了解和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紧张、亲子冲突频发,并由此引发了这些学生的认知、情感以及行为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亲子关系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在于亲子互动的内在运行机制――亲子沟通出现了问题。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是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通过小组成员之间有目的的互动互助,使参加小组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发展的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在处理亲子沟通问题上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效果,服务对象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可以加深对亲子问题的认识、加强对亲子沟通技巧的学习,从而改善亲子沟通状况、提升亲子关系。针对这种情况,项目组在前期个案服务的基础上设计了“流动青少年亲子沟通小组”。

一、流动青少年亲子沟通小组的实践背景

(一)小组的理论基础

本次小组活动设计的理论依据主要有社会学习理论、亲子沟通理论和萨提亚沟通模式理论等。

1.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就可以获得改变,形成新的行为方式。小组工作过程中,每个组员都是一个资源库,他们会在小组中真实地表现出各种适应性和非适应性的行为,也会分享各自的想法、经验和感受,同时也会呈现自身行为的后果。这样,组员可以观察到各种各样的行为及其后果,从而可以结合自己的风格,从小组丰富的表现和互动中寻找榜样或者前车之鉴,充分发挥替代强化的作用,增加个人的适应。

2.亲子沟通理论。亲子沟通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人际沟通,特指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通过各种言语和非一言语的形式交流信息、情感和态度,以达到共同的了解、信任与合作的过程。和一般的人际沟通一样,亲子沟通也会出现沟通障碍、沟通不畅等问题。因此亲子双方需要学习一定的沟通技巧如倾听技巧、表达技巧等来改善亲子沟通状况,提升亲子关系。

3.萨提亚的沟通姿态理论。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把个体与他人的互动模式称为沟通姿态。沟通姿态可以反映出人们如何传递信息,如何增进对彼此的了解,以及如何做出内部和外部的反应。萨提亚把沟通姿态分为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和表里一致五种类型。其中前四种是表里不一致的沟通姿态,是非健康的沟通方式,具有沟通间接、暧昧不清、不真实不坦诚的特点。讨好以牺牲自我价值为代价,曲意迎合他人;指责则意味着藐视他人,把自己的责任推卸给他人;超理智表现为过分谨慎和僵化,保持非人性的客观;打岔是超理智的对立面,表现为回避问题,不表示明确的立场,将别人的注意力从正在讨论的话题上引开。与前四种不一致的沟通姿态不同,表里一致型的沟通姿态是健康的沟通方式,人们的言语信息与非言语信息一致,具有直接、清晰和坦诚的特点。

(二)小组的目标及目的

小组的总目标为促进组员掌握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技巧,提升亲子关系。小组的具体目的包括:第一,认识亲子沟通的重要性,从而引导组员留意自己的沟通姿态和方式及其对亲子关系的影响;第二,审视自己的亲子沟通状况,找出和克服亲子沟通的种种障碍,学习有效的亲子沟通技巧;第三,通过小组互动,增进亲子双方的了解,进行现场有效沟通的实践,改善亲子的沟通方式,提升亲子关系。

(三)小组的特征

1.小组性质:身心教育小组。

2.时间安排:2014年3月8日起每周六下午2:00至4:00,持续六周共六次活动。

3.地点:某中学音乐教室。

4.小组组员:6对亲子(前三节为家长小组,后三节为亲子互动小组)。

关于小组特殊安排的说明:前3次活动为家长小组,后3次活动为家长和子女共同参加的小组。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项目组已经在前期对6个学生子女进行了充分的个案方式的沟通辅导。根据学生要求、驻校社工建议和家访等调查,把这次沟通小组的设计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家长对于自身亲子沟通状况的反思和关于沟通技巧的学习;一部亲子沟通技巧的实践应用和亲子关系的培养。

(四)组员的招募、确定和说明

本次小组组员的招募范围是存在亲子沟通问题的初一至初三年级的学生及其家长。招募范围是在一定程度上接受过个案辅导和亲子沟通辅导的学生家庭,但是之前这些学生的家长并没有参与进来。项目组通过问卷调查、家访发现这些家长也需要进行亲子沟通辅导,但他们大多因为工作时间关系、或怕被看作问题家庭等原因不愿意接受个案方式的家庭辅导,而比较能接受的是类似家长会形式一样的小组工作方式。

因此,对本次小组组员的甄选,项目组采取了公开招募、积极动员和自愿报名的方式。驻校社工在小组工作准备期通过家访和电话说明的方式对小组的内容、形式等进行了介绍。在接受报名后,又根据组员实际是否存在亲子沟通需要或对提升相关技能感兴趣的情况进行筛选,最后确定了6个家庭、6对亲子。

二、流动青少年亲子沟通小组的实践过程

(一)小组实践过程之家长小组部分

第一次小组――有缘相逢,规范前行。

活动目标:相互认识;澄清小组目标;制订小组规范;引导组员思考自己在改善亲子沟通方面的责任。

活动内容:介绍小组组建缘起;组员自我介绍;带领者促使大家建立友好关系;明确小组规范;进行《亲子沟通评估量表》的自评活动,并在分享测量结果的过程中分享自己在亲子沟通中的困惑和问题;总结。

活动成效:对小组目标的讨论和对小组规范的制订让组员明晰了参加小组的目的和要求,组员形成了对小组的基本认同感。亲子沟通的评和分享活动让组员开始思考自己在亲子沟通方面的问题和责任。

第二次小组――我的沟通姿态。

活动目标:了解自身亲子沟通中存在的无效沟通;了解四种表里不一致的沟通姿态,并对自身的沟通姿态进行;尝试实践改变不良沟通姿态的方法。

活动内容:回顾上次内容,了解本次活动目标;通过热身游戏让组员了解无效沟通的弊端;组员分享亲子沟通中的困惑和解除困惑的尝试;带领者介绍萨提亚的四种表里不一致的沟通姿态,并对照自身进行思考;引导组员思考和讨论改变这四种表里不一致的沟通姿态的方法;家庭作业:记录接下来一周在某件事情上和子女的沟通障碍、沟通姿态和解决方法。

活动成效:组员对的沟通姿态理论介绍很感兴趣,并能结合自身积极寻找沟通障碍存在的原因。在思考如何解决不良沟通问题时,组员能够相互提建议,促进了小组凝聚力的发展。

第三次小组――表里一致来沟通。

活动目标:了解表里一致型沟通姿态的构成要素;学习和掌握良好亲子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活动内容:回顾上次内容,了解本次活动目标;组员分享家庭作业;小组讨论:表里一致型的沟通姿态及其构成要素;头脑风暴:亲子良好沟通的原则和技巧有哪些?带领者引导大家总结出10条内容。家庭作业:回家后和子女交流参加亲子沟通家长小组的情况,准备和子女一起参加接下来的三次亲子小组活动。

活动成效:组员能够思考和分享提升亲子沟通效果的观点和意见,讨论和互动提升了组员之间的信任感和支持感。

(二)小组实践过程之亲子小组部分

第四次小组――亲子沟通,知己知彼。

活动目标:让6个子女顺利融入亲子小组;促进亲子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

活动内容:带领者欢迎子女组员的加入;家长和子女相互介绍;家长简单总结自己参加之前小组的情况和收获,子女分享家长参加之前3次小组后的改变;亲子游戏;总结和分享。

活动成效:加入小组的6个子女以前都做过个案辅导,工作员对她们比较熟悉;并且6个子女彼此之间也相互认识,所以对于融入小组没有太大的困难。亲子互动游戏促进了亲子之间的信任和交流沟通。

第五次小组――顺畅沟通实践之如何听、如何说。

活动目标:在亲子沟通中学会换位思考;练习倾听技巧和语言表达技巧;促进亲子之间沟通技巧的实践应用。

活动内容:回顾上次内容,了解本次活动目标;亲子游戏;角色互换之情境再现游戏(情境一:放学之后……情境二:考试不及格……情境三:周末安排冲突……);分享和总结;提醒下次活动为最后一次活动。

活动成效:亲子之间通过互动游戏不仅增进了感情,而且意识到了要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进行交流。对亲子之间沟通技巧的实践应用也让组员对以后亲子关系的改善充满了信心。

第六次小组――亲子同行,未来很美。

活动目标:引导组员反馈在小组中的收获与心得;鼓励亲子之间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相互信任和支持,能够坚持良好沟通的原则和技巧;处理离别情绪;评估小组效果。

活动内容:回顾整个小组的过程;分享收获与感受;游戏活动:“写给子女/父母的一封信”;留影纪念;小组问卷评估。

活动成效:实现了小组结束期的最后总结和离别情绪的处理,以问卷等形式实现了小组的结果评估。

三、流动青少年亲子沟通小组的效果评估与反思

(一)小组的效果评估

流动青少年亲子沟通小组的效果评估采取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在每次小组活动结束后的总结分享环节,会对组员进行满意度的咨询,以及对小组开展的意见和建议,工作员和观察员也会对小组的开展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在小组六次活动全部结束后,进行了一次较正式的问卷评估。

根据评估反馈的结果,92%以上的组员认为小组的活动内容与小组主题完全契合、小组的活动目标已经达成,对带领者和工作员的表现表示满意,觉得自己参加小组收获了很多,并建议以后多开展类似的小组活动。一个家长讲:“自从学了沟通姿态的知识后,现在只要我想指着女儿发脾气的时候,那个指责型沟通姿态的画面就会立马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就会提醒自己要改变这种错误的沟通方式,接下来能够去认真听听女儿讲讲她这么做的原因,然后像朋友一样地和她商量怎么解决问题。”

(二)小组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虽然组员对小组的效果总体评价较好,但是带领者还是总结了小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进行了检讨和反思。

1.小组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准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开展小组的第一次活动时,出现了两个意外情况导致小组开始延迟,一是小组活动场地没有事先清扫,带领者和相关工作人员到达后才开始清扫整理;二是因为事先联系欠妥的原因,出现了有的家长迟到的现象,致使小组规定的开组时间延后,更使第一次小组活动延时半个多小时才结束。另外,准备过程的不足还表现在带领者和驻校社工事先沟通不够。主要表现为对于组员的情况驻校社工比较了解,但是小组开组前带领者和社工没有详细进行沟通。导致带领者在第一次小组活动中花费不少时间来了解组员的亲子关系的详细情况,造成了小组时间的浪费。

其次是小组带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规范要求的问题。在小组过程中存在家长迟到甚至缺勤的状况,但是带领者和工作者除了再次强调规范,也并没有太好的办法。二是带领者的一些语言表达和活动设计超出了个别组员的接受程度。因为家长组员是农民工,有些组员的文化水平较低,并且还有一个不识字的组员,对于有些专业的书面语言表达较难理解。好在带领者和工作员发现这些情况后马上改进了语言表达方式和活动方式,才没有影响整个小组的发展。

2.检讨和反思。第一,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组员的确定,组前面谈非常重要,带领者、工作员要和家长及其子女对小组的主题、目标达成共识,详细了解家长及其参加活动的实际困难。另外,带领者和相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小组开组前一定要充分沟通、密切配合,不仅要做好场地、设备、人员的准备工作,而且要事先做好应变各种突况的准备。

第二,在小组规范方面最好让小组组员自己确定,即从组员的角度启发他们自己建立相应的小组制度,并且要明确如违反规范应接受的惩罚措施。带领者和工作员不能为了担心组员丢面子或者担心组员退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而影响整个小组的活动安排和效果。

第三,带领者还需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和带领技巧。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主题,不同的主题要求不同的专业知识,这就需要带领者事先充分做好这方面的资料搜集和知识储备。另外,在实际带领小组过程中,要注意带领技巧的运用,特别是要能够在带领过程中做到敏感发现及时回应,对组员有高度的关注,对其认知和情绪要及时察觉和反应,从而促进小组中同理和共鸣的产生,为小组带来积极的动力。

参考文献:

高效亲子沟通篇2

关键字:亲子沟通中小学生家庭

引言

目前,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为了生活而忙于工作,致使他们越来越脱离家庭,无暇顾及家中孩子。然而,孩子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特别需要父母的关心、帮助和理解,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这种被需要和难以满足需要的情况使亲子沟通问题越来越影响人们的生活,影响社会的发展,不利于和谐家庭、 5.在亲子沟通中,多数家长和孩子都会主动与对方沟通。

6.三分之二以上的父母与孩子对目前的亲子沟通持满意态度。

7.在亲子沟通过程中,孩子所处的地位对沟通有较大影响。

亲子沟通的影响因素

(一)、父母的教育程度对亲子沟通有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水平高的父母与中小学生的沟通会比较多,主要是因为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知道怎么与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而不是一味的去让孩子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完美标准,会比较体谅孩子的思想,能够与孩子营造一个很好的交流氛围,从而达到高质量高水平的交流。

(二)、父母子女的性别对亲子沟通的影响

亲子双方的性别也影响着亲子沟通。我们的研究发现,孩子会比较倾向于与母亲进行沟通。可见在家庭中,母亲与中小学生的沟通较积极,沟通的开放性较强。同时研究还发现,中小学生在谈论私人性的话题时,与母亲沟通的感觉更轻松。这主要是由于母亲和父亲在家庭中,承担的角色不同。母亲比父亲对孩子的理解性和接受性更强,反应更敏感,而父亲则比较决断,拥有更多的权威,因此中小学生不愿将一些情绪性的和个人的事情告诉父亲。

同时研究还发现女孩与父母的沟通比男孩多,女孩与母亲可以谈论更多的话题。这主要是因为女孩认为自己与母亲有更亲密的关系,所以相对而言,与母亲的沟通也会比较多。反而男生的性格属于比较刚强的,有些时候不愿意把比较脆弱的一面展现出来,所以在很多时候,都不愿意与父母谈一些个人的问题,而是自我进行解决。这在很多程度上也决定了男性孩子家庭的亲子沟通的困难性。

(三)、孩子年龄对亲子沟通有影响

在年龄方面,研究发现中小学生随着年纪的增长,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效果有所提升,但是沟通的开放性却有所降低,与父母的多数冲突也随着年级升高而变得尖锐和突出。另外,在青春中期中小学生与父母的沟通问题因为更多的涉及到沟通中父母对中小学生的行为约束,以及课外活动和异性交往等方面,加上中小学生又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对凡事都会有逆反心理,这样就更加加剧了亲子沟通困难性。

(四)、家庭环境对亲子沟通有影响(是否单亲、父母关系)

1.家庭氛围直接影响父母与孩子的沟通状况。

研究表明,往往在温暖、支持的家庭环境中,父母与子女能够更为直接、开放、充满耐心地讨论相互之间的分歧,较少出现沟通的困难和问题,并且亲子沟通和相互间的关系会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沟通问题也能够更好的向良性循环发展。相反地,在敌意、强制的家庭环境中,亲子之

间在沟通时,经常相互抱怨、缺乏耐心,对冲突经常采取回避态度,从而亲子沟通难度加大,问题增多,形成恶性循环。

2.父母能否抽出时间来主动与孩子进行沟通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有些家庭里面,父母长期奔波在外,没有时间能够与孩子坐下来,心平气和的好好聊一下彼此最近的事情,造成父母与孩子的隔阂越来越大,再来进行沟通就会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经常在一起的家庭,彼此都在身边,发生的事情基本上都能够了解,从而沟通起来就比较容易。

随着时间越来越长久,平时沟通比较少的家庭因为都不懂彼此心里的真正想法,也就不愿意再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所以在沟通方面会越来越困难。而平时多一些沟通时间的家庭因为彼此都有更多的了解,彼此也没有什么刻意隐瞒的事情,从而沟通起来更加容易,更加促进了彼此之间的关系。

3.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对亲子沟通具有很多的影响

家庭里面有一个和谐的氛围是很重要的,这就主要表现在父母之间的关系上面,父母感情好对孩子也是一个内在的激励作用。

父母之间关系的和谐,是对孩子最大的关心,这也就使得孩子能够拥有更加健全的心态,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的融洽,从而能够更好的促进亲子沟通的顺利进行。然而父母之间不和谐的关系,无疑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不仅仅是日常生活方面的伤害,更重要的是身心上、心灵上的伤害。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天真单纯孩子的性格,使得他们变得孤僻、沉默、消极,这样就很难的再来进行亲子沟通了。

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随着中小学生时期的个体独立自主意识的发展,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对父母的脱离感增强,越来越不满意父母的管束,而这时父母如果没有意识到子女心理上的变化,没有及时调整与子女的沟通方式,就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亲子沟通障碍和冲突的发生。亲子沟通状况的不尽如人意和冲突的普发性提示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小学生期亲子沟通的研究,探寻有效亲子沟通的实现途径。而我们对中小学生和父母之间沟通的研究,可以为父母提供有效的理论和现实依据,使父母和中小学生学会互相沟通,这

样才有利于家庭教育的效果,有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从父母的角度构建良好的亲子沟通

(一)、亲子沟通是父母给予中小学生心理支持的重要途径。

亲子沟通能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他们相互了解,相互尊重。能使父母和孩子之间形成融洽、轻松、和谐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总之父母能否和孩子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二)、亲子沟通可以让家长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构建良好的亲子沟通虽是父母占主导,但主要目的是让中小学生在相互沟通中受到教育,帮助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因此,中小学生要学会孩子与人沟通,要养成与人沟通的习惯。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双方沟通、理解、谅解的结果,也是亲子双方沟通能力的体现,与亲子关系密切联系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都需要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这样就更加需要以亲子沟通作为基础,从而让孩子能够与外界更好的沟通和交流。

改善亲子沟通的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形成密切的亲子关系。

父母可以花多一点时间来了解孩子、关心孩子。如每周约定固定的时间,来相互交流、增进了解,是非常有益的,在定时沟通中能达到情感的交流。因此父母无论工作多忙,也应该想办法抽出一点时间,与孩子交谈,促进双方的了解。另外父母和子女的沟通不一定非要选择大块的时间,可以选择工作生活的间隙轻松交流。我们的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家长喜欢在吃饭的时候跟孩子进行沟通,这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选择一些愉快的话题,与孩子交谈些彼此生活上的经验。陪孩子一起看电视的时候,与孩子讨论节目内容,引导孩子表达他们的想法。工作忙碌时,给孩子打个电话,给予亲切的叮咛与关怀。总之父母应利用生活中和孩子方方面面的接触,找准时间言传身教,保证亲子沟通的时间。

(二)、父母与孩子相互了解并融入对方的生活。

父母与孩子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群体,父母主要的生活范围是工作和家庭,而孩子主要的生活范围是学校和家庭,两者之间很难做到了解彼此的生活。这就需要父母与孩子能够互相了解对方的生活,并能融入进去。比如,在假期或者工作清闲的时候,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去到他们的工作场所,让孩子能够体验他们的工作方式,了解他们维持家庭的艰辛。

同时,在学校时,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可以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其中的活动,培养家长与孩子的感情。另外,父母也可以主动带孩子参加一些像“家庭夏令营”之类的家庭团体活动。

(三)、家庭氛围对中小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

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如果父母之间关系和睦,且能够开明地对待孩子,孩子的性格会受到良好的培养,并将终生受益。和谐、民主、良好的家庭氛围能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这样轻松的家庭气氛中,中小学生容易形成乐观而平和的心境,能与他人友善而积极地相处。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能使亲子沟通愈加顺畅,也能使沟通更加愉悦。反之,在紧张、不和谐的家庭气氛中,中小学生没有安全感、缺乏信任感,容易产生敌对心理,导致其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容易形成多疑、猜忌的性格,很难与他人和睦相处。

那么如何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呢?

首先,父母应加强自身的修养。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父母的道德文化修养水平影响家庭气氛,进而影响亲子关系。道德文化素养高的父母,更能够体谅、尊重家人,能客观地处理一些矛盾,易形成融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反而,道德文化素养比较低的父母,不能够很好的体谅孩子的心情,只是一味的将自己的期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却丝毫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这样就使得孩子产生了敌对心理,沟通也不能够很好的进行,反而愈演愈烈,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其次,夫妻间应积极沟通。夫妻之间的和睦程度是影响家庭气氛的关键因素。如果夫妻之间关系不和、沟通不佳、意见分歧,势必造成家庭气氛紧张,孩子也就很难去与父母进行很好的沟通。因此,夫妻间应加强沟通、经常交流,共同创建良好的夫妻关系,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再次,努力优化生活环境。对社区的调查研究表明,在单调、贫乏环境中成民的孩子,其心理发展会受到阻碍,进而抑制他们的发展潜能。相反,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在将来往往会成为佼佼者。所以父母应该努力创造美好的家庭环境,优化孩子的生存条件,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结语 亲子沟通对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又关系着社会和家庭的和谐稳定。而目前亲子沟通存在的种种问题使思考和构建新型亲子沟通方式成为当务之急。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亲子沟通还不尽人意,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随着社会变革的脚步加快、社会的发展,亲子沟通不断涌现新的情况。因此,对亲子沟通的研究不仅很有必要,而且要不断改进,为亲子沟通提供依据和方法,进而促进家庭的和谐、社会的进步。

这次我们本着“快乐服务、激情工作、严谨治学、回馈社会”的宗旨,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对武汉多个社区进行社会调研活动,也许我们的调查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总体上还是比较符合社会现实。希望我们的调研能够对改善亲子沟通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2)胡悦.亲子沟通与青少年健康成长【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3)杨晓莉,邹泓.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01

高效亲子沟通篇3

关键字:亲子沟通中小学生家庭

引言

目前,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为了生活而忙于工作,致使他们越来越脱离家庭,无暇顾及家中孩子。然而,孩子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特别需要父母的关心、帮助和理解,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这种被需要和难以满足需要的情况使亲子沟通问题越来越影响人们的生活,影响社会的发展,不利于和谐家庭、 5.在亲子沟通中,多数家长和孩子都会主动与对方沟通。

6.三分之二以上的父母与孩子对目前的亲子沟通持满意态度。

7.在亲子沟通过程中,孩子所处的地位对沟通有较大影响。

亲子沟通的影响因素

(一)、父母的教育程度对亲子沟通

有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水平高的父母与中小学生的沟通会比较多,主要是因为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知道怎么与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而不是一味的去让孩子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完美标准,会比较体谅孩子的思想,能够与孩子营造一个很好的交流氛围,从而达到高质量高水平的交流。

(二)、父母子女的性别对亲子沟通的影响

亲子双方的性别也影响着亲子沟通。我们的研究发现,孩子会比较倾向于与母亲进行沟通。可见在家庭中,母亲与中小学生的沟通较积极,沟通的开放性较强。同时研究还发现,中小学生在谈论私人性的话题时,与母亲沟通的感觉更轻松。这主要是由于母亲和父亲在家庭中,承担的角色不同。母亲比父亲对孩子的理解性和接受性更强,反应更敏感,而父亲则比较决断,拥有更多的权威,因此中小学生不愿将一些情绪性的和个人的事情告诉父亲。

同时研究还发现女孩与父母的沟通比男孩多,女孩与母亲可以谈论更多的话题。这主要是因为女孩认为自己与母亲有更亲密的关系,所以相对而言,与母亲的沟通也会比较多。反而男生的性格属于比较刚强的,有些时候不愿意把比较脆弱的一面展现出来,所以在很多时候,都不愿意与父母谈一些个人的问题,而是自我进行解决。这在很多程度上也决定了男性孩子家庭的亲子沟通的困难性。

(三)、孩子年龄对亲子沟通有影响

在年龄方面,研究发现中小学生随着年纪的增长,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效果有所提升,但是沟通的开放性却有所降低,与父母的多数冲突也随着年级升高而变得尖锐和突出。另外,在青春中期中小学生与父母的沟通问题因为更多的涉及到沟通中父母对中小学生的行为约束,以及课外活动和异往等方面,加上中小学生又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对凡事都会有逆反心理,这样就更加加剧了亲子沟通困难性。

(四)、家庭环境对亲子沟通有影响(是否单亲、父母关系)

1.家庭氛围直接影响父母与孩子的沟通状况。

研究表明,往往在温暖、支持的家庭环境中,父母与子女能够更为直接、开放、充满耐心地讨论相互之间的分歧,较少出现沟通的困难和问题,并且亲子沟通和相互间的关系会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沟通问题也能够更好的向良性循环发展。相反地,在敌意、强制的家庭环境中,亲子之间在沟通时,经常相互抱怨、缺乏耐心,对冲

突经常采取回避态度,从而亲子沟通难度加大,问题增多,形成恶性循环。

2.父母能否抽出时间来主动与孩子进行沟通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有些家庭里面,父母长期奔波在外,没有时间能够与孩子坐下来,心平气和的好好聊一下彼此最近的事情,造成父母与孩子的隔阂越来越大,再来进行沟通就会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经常在一起的家庭,彼此都在身边,发生的事情基本上都能够了解,从而沟通起来就比较容易。

随着时间越来越长久,平时沟通比较少的家庭因为都不懂彼此心里的真正想法,也就不愿意再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所以在沟通方面会越来越困难。而平时多一些沟通时间的家庭因为彼此都有更多的了解,彼此也没有什么刻意隐瞒的事情,从而沟通起来更加容易,更加促进了彼此之间的关系。

3.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对亲子沟通具有很多的影响

家庭里面有一个和谐的氛围是很重要的,这就主要表现在父母之间的关系上面,父母感情好对孩子也是一个内在的激励作用。

父母之间关系的和谐,是对孩子最大的关心,这也就使得孩子能够拥有更加健全的心态,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的融洽,从而能够更好的促进亲子沟通的顺利进行。然而父母之间不和谐的关系,无疑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不仅仅是日常生活方面的伤害,更重要的是身心上、心灵上的伤害。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天真单纯孩子的性格,使得他们变得孤僻、沉默、消极,这样就很难的再来进行亲子沟通了。

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随着中小学生时期的个体独立自主意识的发展,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对父母的脱离感增强,越来越不满意父母的管束,而这时父母如果没有意识到子女心理上的变化,没有及时调整与子女的沟通方式,就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亲子沟通障碍和冲突的发生。亲子沟通状况的不尽如人意和冲突的普发性提示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小学生期亲子沟通的研究,探寻有效亲子沟通的实现途径。而我们对中小学生和父母之间沟通的研究,可以为父母提供有效的理论和现实依据,使父母和中小学生学会互相沟通,这样才有利于家庭教育的效果,有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从父母的角

度构建良好的亲子沟通

(一)、亲子沟通是父母给予中小学生心理支持的重要途径。

亲子沟通能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他们相互了解,相互尊重。能使父母和孩子之间形成融洽、轻松、和谐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总之父母能否和孩子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二)、亲子沟通可以让家长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构建良好的亲子沟通虽是父母占主导,但主要目的是让中小学生在相互沟通中受到教育,帮助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因此,中小学生要学会孩子与人沟通,要养成与人沟通的习惯。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双方沟通、理解、谅解的结果,也是亲子双方沟通能力的体现,与亲子关系密切联系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都需要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这样就更加需要以亲子沟通作为基础,从而让孩子能够与外界更好的沟通和交流。

改善亲子沟通的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形成密切的亲子关系。

父母可以花多一点时间来了解孩子、关心孩子。如每周约定固定的时间,来相互交流、增进了解,是非常有益的,在定时沟通中能达到情感的交流。因此父母无论工作多忙,也应该想办法抽出一点时间,与孩子交谈,促进双方的了解。另外父母和子女的沟通不一定非要选择大块的时间,可以选择工作生活的间隙轻松交流。我们的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家长喜欢在吃饭的时候跟孩子进行沟通,这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选择一些愉快的话题,与孩子交谈些彼此生活上的经验。陪孩子一起看电视的时候,与孩子讨论节目内容,引导孩子表达他们的想法。工作忙碌时,给孩子打个电话,给予亲切的叮咛与关怀。总之父母应利用生活中和孩子方方面面的接触,找准时间言传身教,保证亲子沟通的时间。

(二)、父母与孩子相互了解并融入对方的生活。

父母与孩子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群体,父母主要的生活范围是工作和家庭,而孩子主要的生活范围是学校和家庭,两者之间很难做到了解彼此的生活。这就需要父母与孩子能够互相了解对方的生活,并能融入进去。比如,在假期或者工作清闲的时候,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去到他们的工作场所,让孩子能够体验他们的工作方式,了解他们维持家庭的艰辛。同时,在学校时,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可以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其中

的活动,培养家长与孩子的感情。另外,父母也可以主动带孩子参加一些像“家庭夏令营”之类的家庭团体活动。

(三)、家庭氛围对中小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

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如果父母之间关系和睦,且能够开明地对待孩子,孩子的性格会受到良好的培养,并将终生受益。和谐、民主、良好的家庭氛围能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这样轻松的家庭气氛中,中小学生容易形成乐观而平和的心境,能与他人友善而积极地相处。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能使亲子沟通愈加顺畅,也能使沟通更加愉悦。反之,在紧张、不和谐的家庭气氛中,中小学生没有安全感、缺乏信任感,容易产生敌对心理,导致其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容易形成多疑、猜忌的性格,很难与他人和睦相处。

那么如何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呢?

首先,父母应加强自身的修养。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父母的道德文化修养水平影响家庭气氛,进而影响亲子关系。道德文化素养高的父母,更能够体谅、尊重家人,能客观地处理一些矛盾,易形成融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反而,道德文化素养比较低的父母,不能够很好的体谅孩子的心情,只是一味的将自己的期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却丝毫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这样就使得孩子产生了敌对心理,沟通也不能够很好的进行,反而愈演愈烈,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其次,夫妻间应积极沟通。夫妻之间的和睦程度是影响家庭气氛的关键因素。如果夫妻之间关系不和、沟通不佳、意见分歧,势必造成家庭气氛紧张,孩子也就很难去与父母进行很好的沟通。因此,夫妻间应加强沟通、经常交流,共同创建良好的夫妻关系,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再次,努力优化生活环境。对社区的调查研究表明,在单调、贫乏环境中成民的孩子,其心理发展会受到阻碍,进而抑制他们的发展潜能。相反,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在将来往往会成为佼佼者。所以父母应该努力创造美好的家庭环境,优化孩子的生存条件,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结语

亲子沟通对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又关系着社会

和家庭的和谐稳定。而目前亲子沟通存在的种种问题使思考和构建新型亲子沟通方式成为当务之急。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亲子沟通还不尽人意,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随着社会变革的脚步加快、社会的发展,亲子沟通不断涌现新的情况。因此,对亲子沟通的研究不仅很有必要,而且要不断改进,为亲子沟通提供依据和方法,进而促进家庭的和谐、社会的进步。

这次我们本着“快乐服务、激情工作、严谨治学、回馈社会”的宗旨,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对武汉多个社区进行社会调研活动,也许我们的调查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总体上还是比较符合社会现实。希望我们的调研能够对改善亲子沟通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2)胡悦.亲子沟通与青少年健康成长【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3)杨晓莉,邹泓.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01

高效亲子沟通篇4

摘要 目的探讨矿工子女的人格特点,并考察其与亲子沟通的关系。方法应用亲子沟通问卷和小五人格量表对155名矿工子女进行调查。结果矿工子女中,男生的外向性、开放性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的情绪性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亲子沟通多个维度与矿工子女人格五因素的相关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回归分析也表明,矿工家庭中,父亲沟通的开放性、母亲沟通的开放性、父亲沟通的问题可以预测矿工子女的外向性、宜人性、开放性和情绪性,而母亲沟通的问题对人格各因素预测作用不大。结论 亲子沟通对矿工子女人格特质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发展心理学;矿工子女;人格特质;亲子沟通

最近2年矿区多次出现重大事故,“矿难”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有关矿工这个高压力群体的心理问题得到了一些研究者的关注,矿工生活压力大,生活质量低,这样特殊的生活环境势必会影响其子女的健康成长。以往有关矿工子女问题的研究大多针对他们的就业难问题,教育问题,缺乏心理层面的探讨。亲子关系会影响到青少年的人格发展,而亲子沟通正是亲子之间互动的重要方面,因此,亲子沟通也将对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产生作用。矿工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沟通频率较低,质量较差。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样特殊的亲子沟通状况对矿工子女的人格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有关家庭因素对人格形成的作用的研究有很多,但是主要集中在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人格特点的关系上,而对亲子沟通特别是矿工子女的亲子沟通对人格形成的作用很少有人关注,因此,探讨矿工子女的亲子沟通的特点与人格特质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1 对象与方法

1.1 被试为辽宁省阜新市一所矿区初中的学生,共155名矿工子女,其中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分别为80名、31名、44名。男生78名、女生77名,年龄在13~17岁之间。

1.2 研究工具亲子沟通问卷。采用王树青等人修订的Ol-son亲子沟通问卷(parent-adolescent communication scale),包括2个维度:亲子沟通的开放性和问题,共20个项目,每个项目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均为5点计分。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在本研究中,与父/母沟通中的开放维度、问题维度以及与父/母总的沟通α系数在0.7939~0.8735之间。

人格特质问卷。采用周晖等人编制的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包括5个人格维度,分别为开放性(Openness)、外向性(Extraversion)、宜人性(Agreeableness)、谨慎性(Consclen-tiousness)和情绪性(Neuroticism)。由60个项目组成,5点计分,被试根据项目描述与自身情况的符合程度,回答从“一点也不像你”到“非常像你”。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 结果

2.1 矿工子女亲子沟通与人格各维度的相关见表1。

表1显示,父/母沟通的开放性与人格五因素的相关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父/母沟通的问题与外向性、宜人性、情绪性和谨慎性均具有显著相关,但是与开放性的相关不显著。

2.2 矿工子女亲子沟通对人格特点的回归分析见表2。

以小五人格问卷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以亲子沟通各维度得分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由表2可知,进入回归方程显著的自变量有父/母的沟通的开放性和父亲沟通的问题,这些因素对矿工子女的人格特质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3 讨论

高效亲子沟通篇5

【关键词】高中学生;亲子关系;案例;对策

一、因为爱的“战争”――亲子关系的现状

据2009年在河南郑州对该市1000名初、高中学生的一项心理问卷调查,中学生们认为被父母忽视的竟然高达98.6%;而另一项调查结果发现,亲子关系占中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53.2%,远高于同伴关系(30.5%)和师生关系(13.3%)。

因为爱的“战争”。父母对于孩子的感情可以用“爱”这个词来概括;同样,“爱”也可以描述孩子对于父母的感情。但是这种“爱”完全甜蜜和谐吗?

二、爱的“战争”――亲子关系恶化的案例

请看以下案例:

案例一:(2011年10月20日晚上6点35分至2011年10月20日9点39分,笔者、何同学、何妈妈)

笔者:何同学,你怎么还没到学校啊?路上堵车了吧?

何同学:老师,我妈妈不让我读书了?

笔者:啊?!怎么会啊?你妈妈为了你读书还亲自来学校缴费办理手续了啊。

何同学:真的……你不相信你问她嘛 (挂断电话)

笔者:你是何同学妈妈吗?

何妈妈:老师,我这儿子我管不了!他不读书就算了!我不管了,不管了!呜呜

案例二:(2012年10月20日晚上6点35分,笔者、龚同学、龚妈妈)

笔者:龚同学你怎么变成长住生了啊?你家不是在渝北区吗(距学校1小时车程,无需长住校)

龚同学:不想回去。不想回家。

笔者:为什么啊?回家吃好的改善生活啊?(半开玩笑式)

龚同学:……(沉默、低头)

笔者:怎么回事儿啊?

龚同学:……(沉默、低头、叹气)

龚同学:妈妈不爱我。

龚妈妈:(电话上)老师,关注一下我们娃儿嘛!他最近脾气很不好。要么不说话,要么发脾气。我过去学校看他,他都不见我啊!

笔者:好的,你不着急!我先和他沟通。

三、重塑良好亲子关系的对策

1.更新观念,学会倾听。“现代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改善家长自身素质。”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是影响和指导家庭教育实践的法则。家长的教育观念首先影响其对子女的教育目标、教育期望,进而影响其教育态度、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亲子关系。首先,家长应该改变身份,把自身从抚养者转变为孩子的教育者、倾听者、朋友甚至是学习者。家长对小孩负有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同时家长更应该学会倾听孩子,倾听他们在成长中来自身体、心理、学习、交友以及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困惑。

2.充分信任,给予自由。家长要做警察,小孩就只能做小偷了。信任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同时也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前提条件。随着心智逐渐走向成熟,高中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特别是父母的肯定和信任。笔者曾在所教班级学生调查高中生最反感的家长行为,怀疑“名列前茅”。高中学生个人精力比较旺盛,活泼好动,追求个性的他们不希望被限制,非常反感别人(包括父母)不准他们做什么。由于家长和学生成长的年代相去甚远,成长的社会环境截然不同,亲子在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笔者认为,在亲子关系中,家长应该适当给予高中学生自由空间。

3.深入了解,多元评价。亲子关系中,家长应该多花时间去了解小孩,去发现并欣赏他们除学习成绩外的优秀品质。当前教育正经历着对抗功利化的阵痛,而考试成绩成了很多家长评价小孩的唯一标准。笔者认为,“唯成绩化”是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以下三种思想正在为数不少的家长中滋生蔓延:我们(父母)很优秀,你(学生)必须(以考试成绩衡量的)优秀;我们不优秀,错过了许多人生机会,你必须优秀去实现我们未曾实现的理想;我们比不过他们(家长的朋友),你必须比他们的孩子优秀。三种思想一个共同的“精髓”就是孩子必须达到以考试成绩衡量的优秀。

4.有效沟通,提高质量。有效沟通是消除亲子关系障碍的最好方法。笔者认为,首先亲子沟通必须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前提下,不能将沟通等价于家长的单方面询问,更不能是家长的责备。亲子沟通应允许孩子有发言的机会,持不同的观点,给孩子必要的申辩机会。在亲子沟通中,家长不能打断或限制孩子,不能打探孩子隐私,还孩子自、自决权、隐私权。首先亲子沟通次数必须得到保证。家长和小孩间必须有经常性的沟通交流。其次,亲子沟通应该是长效机制的,它不应该是亲子关系危机的干预机制,而应该是亲子关系危机的预防机制和良好亲子关系的保障机制。再次,亲子沟通应该具有多样性和双向性。亲子沟通的内容决不能仅仅是学习、生活等,它应该涵盖孩子在成长中所遇到的思想、心理、学习、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社会生活等多方面。

参考文献:

高效亲子沟通篇6

关键词 发展心理学;矿工子女;人格特质;亲子沟通

最近2年矿区多次出现重大事故,“矿难”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有关矿工这个高压力群体的心理问题得到了一些研究者的关注,矿工生活压力大,生活质量低,这样特殊的生活环境势必会影响其子女的健康成长。以往有关矿工子女问题的研究大多针对他们的就业难问题,教育问题,缺乏心理层面的探讨。亲子关系会影响到青少年的人格发展,而亲子沟通正是亲子之间互动的重要方面,因此,亲子沟通也将对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产生作用。矿工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沟通频率较低,质量较差。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样特殊的亲子沟通状况对矿工子女的人格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有关家庭因素对人格形成的作用的研究有很多,但是主要集中在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人格特点的关系上,而对亲子沟通特别是矿工子女的亲子沟通对人格形成的作用很少有人关注,因此,探讨矿工子女的亲子沟通的特点与人格特质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1 对象与方法

1.1 被试为辽宁省阜新市一所矿区初中的学生,共155名矿工子女,其中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分别为80名、31名、44名。男生78名、女生77名,年龄在13~17岁之间。

1.2 研究工具亲子沟通问卷。采用王树青等人修订的Ol-son亲子沟通问卷(parent-adolescent communication scale),包括2个维度:亲子沟通的开放性和问题,共20个项目,每个项目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均为5点计分。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在本研究中,与父/母沟通中的开放维度、问题维度以及与父/母总的沟通α系数在0.7939~0.8735之间。

人格特质问卷。采用周晖等人编制的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包括5个人格维度,分别为开放性(Openness)、外向性(Extraversion)、宜人性(Agreeableness)、谨慎性(Consclen-tiousness)和情绪性(Neuroticism)。由60个项目组成,5点计分,被试根据项目描述与自身情况的符合程度,回答从“一点也不像你”到“非常像你”。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 结果

2.1 矿工子女亲子沟通与人格各维度的相关见表1。

表1显示,父/母沟通的开放性与人格五因素的相关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父/母沟通的问题与外向性、宜人性、情绪性和谨慎性均具有显著相关,但是与开放性的相关不显著。

2.2 矿工子女亲子沟通对人格特点的回归分析见表2。

以小五人格问卷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以亲子沟通各维度得分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由表2可知,进入回归方程显著的自变量有父/母的沟通的开放性和父亲沟通的问题,这些因素对矿工子女的人格特质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3 讨论

高效亲子沟通篇7

亲子关系是儿童成长的精神营养。沟通出感情,成功的家教无不重视沟通,在沟通中加强亲子依恋,让亲情成为儿童心理成长的天然营养。走进孩子的心灵,不是靠怀疑,也不是靠监视,而是靠沟通。良好的亲子沟通使家庭更加和谐,让孩子健康成长。

一、几种不良的亲子沟通类型

尽管家庭教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但在现实中,大多数父母仅用自己的成长经验教育孩子。如何倾听孩子的心声,如何与孩子心平气和地说话,如何鼓励孩子,如何赢得孩子的尊敬,如何教孩子学会“爱”……在家教中这一系列看似平常的问题,因为沟通不畅,却成了许多父母的大难题。

对孩子期望高,要求严格,爱讲道理,用权威的方式跟孩子互动,经常拒绝子女的要求,只有单向的沟通,是当前不良亲子沟通的主要表现。且看以下几个片断:

一,

“把电视关掉,立刻回房间做功课!”

“下次再考这种成绩,休想再跟我提要求!”

“狡辩什么,你准是上课又不注意听!”

“怎么搞的!写字潦草,连这都不懂,读什么书!”

这种以命令者、威胁者、说教者、万事通的角色与孩子交流的方式,用在如今独立意识渐涨的孩子身上,就成了亲子沟通中最大的障碍。不良的亲子沟通大抵有如下几种类型:

“畜生、废物、人渣、没用。”――责骂、羞辱、不尊重孩子,不给孩子台阶下。

“再说就打断你的腿。你死在外面,不要再回来。”――威胁孩子,说狠话。

“你不用说了,我还不清楚你头脑里想的是什么!”――单向沟通。一味要求孩子绝对服从,不听孩子说出自身感受及困难。

“又在骗我了,又在找借口了。”――对孩子怀有成见或敌意。

“别废话了,我什么也不跟你说了!”――欠缺同理心或拙于、懒于向孩子表达感受。

“你别管,看你管个什么出来啊!”――父母管教不一致,家庭关系不好。

应该说,拒绝(“你的事我不管”),疏离(不关心),打骂(相信外加力量,不信孩子自主的能力),专制(“我说了就算”),矛盾(给孩子买电动玩具,孩子玩却骂他)是当前亲子沟通中的最大障碍。

二、亲子沟通障碍的原因分析

良好的沟通才能实现优质的家庭教育。不理解亲子沟通的重要性。不了解沟通的内容,不懂得沟通的技巧,自然会导致沟通障碍。

1.对沟通的误解

教育家指出,家庭是一个社会体系,健康的家庭需要有良好的亲子沟通,亲子之间需要有密切的情绪接触,相互支持与鼓励,才能促进青少年身心正常发展。

“沟通”在字典中的解释为“意思交换”,这是彼此相互了解的最快方式,其作用在于增进亲子之间的了解和感情。亲子沟通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彼此分享经验,缩小彼此想法与做法的分歧,以促进愉快相处的方式。

但有些父母却把它理解为命令、干预、支配、指使,将其用于搜集孩子的生活情报。大多数家庭的亲子沟通仅限于信息交流,常常只将自己所看到,所听到的事实,作为沟通的主要内容。比如“吃饭了没?”“功课做完了没?”亲子沟通只是传达讯息..的工具而已。长期如此,孩子会感到孤单与隔离,无法感受到他和家庭是一体的。

因为父母的权威角色定位,亲子沟通以父母的指责挑剔为主要形式,因而极容易导致争吵。然而大部分人容易用这种方式来沟通,明明是出于关心,担心孩子的安危,但看到小孩晚归时,却劈头就说:“这么晚到哪里去了?下次再这么晚回来,我就把门锁起来!”其实父母真正的意思是:看到你这么晚回来,我很担心你遇到危险。话到嘴边却成了指责、讽刺甚至攻击,导致亲子关系的对立。

2.亲子沟通的障碍

与孩子沟通要善于表达感受。但大多数父母,通常不习惯于向子女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会导致父母与子女经常不能站在同一个立场或角度来看事情,不能理解子女的想法、感受,与子女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

台湾有一位专家指出,当前亲子沟通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批评责备。(“自己的桌子不会整理啊!像个垃圾虫”)

・辱骂嘲讽。(“上次三科不及格,这次四科不及格,下次也可想而知了”)

・命令威胁。(“你再考不及格,我就不让你出去玩”)

・过量的询问。(“你出去干嘛?和谁在一起?在一起做什么?干嘛不待在家里?”)

・不信任。(“你真的做得到吗?”)

・比较。(“你能和你堂弟比吗?”)

・报复。(“你不听我的,也别想让我帮你”)

・不理会。(“别烦我,我只有一条命”)

・太在意让孩子学到教训。(“活

该,早告诉过你”)

、不给孩子信心。(“没有一样事你

能做得好的,没用的东西”)

这种不良的沟通导致孩子不肯开.口说话,习惯在家扮演一个“有耳无嘴”的角色。因为对孩子而言,与父母或其他家人沟通失败的经历太多,让他有挫败感,以致于他不相信沟通会有结果,就干脆不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一旦孩子不愿意开口说话,沟通就很难开展。

教育程度高的父母比较喜欢分析。由于太注重逻辑的与是非,和子女沟通时,老喜欢引经据典,分析事情的因果关系,导致忽略了子女的感受。尽管生活中很多情况,需要理智地思考、沟通,但如果只用这一种沟通方式来和子女相处,亲子间就会缺少亲密的情感交流,彼此就会有隔阂。

三、有效的亲子沟通策略探究

沟通可以化解误会、促进理解、解决困难……尽管沟通方式因人而异,但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良好的沟通重视讲清楚、听明白、做得来。明确把自己要表达的宗旨讲清楚,同时别忘了征询对方的意见和看法。心理学家提出“人际沟通三部曲”:“我知道(I see),我理解(I understand),我愿意(I agree)”,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尊重、倾听、赏识在沟通中的重要作用。

亲子沟通必须注意什么呢?

1.尊重――亲子沟通的前提

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有效的沟通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父母如何真正尊重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作一个与自已人格平等的人来对待,他们拥有不能剥夺的权利、不能侵犯的尊严,正如你自已一样。

所以,亲子沟通要注意三点:

(1)让孩子听得进去:要问自己,时机合适吗?场所合适吗?气氛合适吗?

(2)让孩子听得乐意:怎么说孩子才喜欢听?哪一部分较易接受?如何使孩子情绪放松?

(3)让孩子听得合理:先说孩子的优点,再提出一些要求。

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必须是就孩子“行为”本身的感受,而非对孩子“个人”的感受。即应强调行为本身,而不是人本身。特别是表示不愉快时应该针对某一特定的行为而言,例如:“你今天的作业确实是马虎”。“你 的房间是不是应该整理一下”等,这些话都针对某个特定行为,而不是对孩子的责备,这样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

有效的沟通绝对禁止“责骂”,而经常传达出责骂意味的字眼即是“你”这个字。当父母表达对不满意或不愉快事件的感受时,也应该是针对本身的感受来加以表达,例如:“我很失望”“我非常关心”,或是“我很担心”等。父母应该了解,实际上不是行为本身使自己不快,而是行为的“后果”使自己觉得不舒服。例如,孩子迷上了上网,事实上,不是上网的行为本身令父母不快,而是无节制上网的后果令父母担心。父母可以这样说:“上网本身没错,问题是要有个度,你要自己把握……”

在尊重的前提下沟通,用“当……我觉得……因为……”这样的表达方式,就不会产生亲子对立,加深孩子的逆反心理,会使沟通更有效。

2倾听――沟通的重要方式

孩子渴望父母倾听。一次成功对话的前提是相互倾听。怎样倾听孩子说话呢?一是尊重,二是信任,三是耐心。

在倾听中培养孩子的成就感、自信心,在倾听中教育。倾听,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在倾听中,你会听到孩子的心灵诉求。当孩子兴奋地诉说时,家长要认真地欣赏,并用眼神告诉孩子你在认真倾听;当孩子讲了一件幼稚的事,也应耐心地听完,哪怕他已经讲过好几遍了,同时鼓励孩子更出色地讲述,让他感受到自己语言的魅力;当孩子受了委屈向你倾诉,更要有耐心,要让他说完,让他宣泄,让他感到父母重视他。

倾听之后转换教育决策的时间和方式应是多样的。一般而言,耐心地倾听之后,要厘清矛盾所在,表达同理心,与孩子共同商讨解决办法,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倾听过程。首先,给孩子一段不被打断的时间诉说自己的问题,也许他正陷于混乱的思绪中,需要借由倾诉来整理头绪,理性客观的孩子,说不定在叙述一遍之后就已有定见,根本不需要父母的协助了。

然后就是感同身受,站在孩子的角度,与他一起看当下的情境,一起感受喜怒哀乐。只要父母确实传达出:“我知道你的问题在这里,我能感觉到你的情绪”这一想法,沟通己成功大半。

3.赏识――让沟通效益最大化

“面上无嗔是供养,口里无嗔出妙香,一句好话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一民俗道出了赏识在沟通中的妙处。

肯定和认同有一种无穷的力量。认同催人奋进,认同开拓进步的空间,认同激励昂扬的斗志,它往往在给人信心的同时催生人才,创造奇迹。当孩子经常被父母肯定与接纳,珍爱与珍赏,而非经常被要求与催逼,责怪与定罪时,孩子就会发展出一种积极、爱人的能力,也能学会欣赏、接纳别人,关爱、帮助别人,对父母自然会产生情感的呼应与信赖。即使在外遭遇挫折与失败,也总是心理安稳,知道可以回到亲爱的父母身边获得精神上的安慰与鼓励,就像回到一个安全的避风港,休息之后可以重新得力再出发。

赏识,能使沟通发挥最大的教育效益。美国人与孩子沟通时十分注重赏识。如“别将孩子跟他们的兄弟姐妹刻意地作‘横向比较’。”“与其对孩子常作否定,还不如找一些表示肯定的话说说。”“不忘表扬――告诉他们你为他们感到自豪。”“有时可以对他们说,你认为他们很有两下子。”

有智慧的父母尊重孩子,赏识孩子,在倾听中,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帮助孩子在一起检讨中自己找出症结。孩子在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下,自然有信心面对每一个挑战。

4.向孩子袁达爱

许多时候,父母明确地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更能让孩子清楚地知道父母是真心爱他们的。在沟通时,父母应清楚表达自己的爱,让子女和父母之间能互相包容,有所共识,这样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有爱的“沟通”,可以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可以让子女的人格更加完善。“爱”必须用心来经营,亲子之间的爱更需要用心培养。

清楚地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在父母善尽职责、教导孩子的过程中,在父母不断付出的过程中,建立亲子间的情感与信赖。孩子也会逐渐感受到父母的爱而自然地对父母发出爱的呼应,他们会感恩,也能了解父母间的互信、互爱,亲密、和谐而稳定的关系,由此创造双赢的亲子关系。子女和父母皆能肯定自己的角色,且愉悦、健康地共享成长的喜悦,达到亲子沟通的最佳效果。

家是子女永远的避风港,父母是家庭中最重要且影响子女成长的主要人物。如果父母和子女无法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那么两代之间的距离将会愈来愈大,产生的问题将会越来越多。要了解孩子的世界,父母要先教育自己,要了解外界的新信息及社会潮流;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正确的判断力;更要给孩子健康的引领,且用心陪着孩子成长。因此,多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了解子女的心情,将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摩擦,让家庭更加和谐。

高效亲子沟通篇8

[关键词]初等教育;家庭沟通;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7-0038-03

初等教育专业是高等学校为适应基础教育发展而设置的专业,是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城镇化建设速度逐步加快,农村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边缘化倾向日益加剧,直接导致了初等教育专业招生吸引力较之以往明显减弱。以滁州某学院为例,近年来该专业所招收学生呈现出女生比例过大、纪律观念不强、学习状态较差的特点,学生现状所受诟病日趋明显。学生的成长成才是自我、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家庭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因素无法替代的,家长的思想素质、知识水平、教育理念、施教方法参差不齐,对孩子产生的差异性影响十分显著。家庭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沟通是最基本的途径,家长不同的沟通方式、沟通语言、沟通内容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有效的沟通会促进孩子正面情绪得到发展,失败的沟通则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严重者会导致逆反情绪趋于激化。本文通过问卷展开调查,实地对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同家庭沟通的状况进行了解,以期对提高教育教学成效有一定帮助。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象为滁州某学院初等教育专业在校学生,问卷在人口统计学基础上,从家庭生活现状、沟通频率、沟通内容、沟通方式、沟通语言、存在问题及原因等维度进行调查。问卷填写过程中,由班主任现场监督、指导,力求填写结果客观真实准确。

二、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5份,收回问卷178份,有效问卷170份。笔者对问卷设计问题的答案作了详细统计,并对相关信息进行了分析。

(一)父母缺位现象比较明显

由表1数据可知,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同父母双亲生活在一起的学生比例为58.82%;除去上述人员,有近一半的学生不能同爸爸妈妈同时生活在一起,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比例高达21.18%。单独同母亲或单独同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学生不在少数,比例达20%。可见,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缺位较明显。

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父母亲从事的行业类别较为分散,工作岗位类型多种多样:务工务农、个体经商、驾驶员、建筑装潢、事业单位、医务人员均有,其中,父亲务工务农比例达76.54%,母亲务工务农比例高达90.12%。父母亲务工务农是主流,占接受调查群体的绝大部分。个体经商占比为10%,位居第二。父母亲在事业单位或医疗卫生系统工作的比例只有4.94%和2.47%,此数据说明具有稳定工作的家长人数偏少,比例偏低,可反映出家长的整体知识水平不高。

(二)子女父母间沟通意愿不够强烈

围绕沟通频率调查的数据显示,学生同家长的沟通基本以每周沟通一次为主,比例为72.92%。基本不沟通这一极端状况出现的概率较低,比例为7.1%。家长在陪孩子聊聊天、看看书、旅旅游方面,囿于各种因素,家长偶尔为之的比例为60%。有23.53%的家庭从未开展共同聊天、看书、旅游活动,说明很多家长没有时间或者主观方面没有意愿去接近孩子、去走进孩子内心了解孩子,被动性倾向较为明显。

(三)沟通内容多以物质层面话题为主

通过沟通的主要内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父母同孩子沟通交流时,对于“身体生活方面”话题关注的比例高达68.24%。而对于孩子的学习关注度较低,仅为14.12%,对于人际交往和未来发展的关注同样处于比较低的程度。此数据可反映出,家长们物质层面的关注程度远高于精神层面,家长对孩子精神层面的关怀缺失较为严重。

(四)沟通方式需要调整

数据显示,父母同子女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沟通交流、进餐时沟通交流、专门的谈心谈话均有。在诸多交流方式中,谈心谈话是最能走进彼此内心深处,产生思想共鸣的方式,但通过谈心谈话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的比例仅为42.35%。比例尚不足被调查群体的一半,此现象值得深入思考。

(五)沟通语言需要改善

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父母在同子女的沟通中,“我这么辛苦的赚钱,还不是为了你们”、“你别说了,我知道你现在想什么,还不是……”等话语出现频率较高,分别为67.05%和27.06%,两者总计达94.1%,“你怎么这么笨啊,教那么多次还教不会”这一选项被选次数也较多,比例达15.29%。说明家长在子女面前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有明显的权威意识,主观上认为自己对孩子的了解程度较深,这种状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家长对孩子个体尊重的程度不够高。

(六)家庭沟通问题原因多样化

针对现状成因的调查结果显示,超半数学生认为造成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共同语言不多,有效沟通很少,比例达52.94%;居于第二位的原因是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比例为41.18%,说明孩子对自身情况有一定了解,摆在第三位的问题是孩子过于自私,不关心他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比例达24.71%,二、三位的数据说明学生能够较为客观地看待家庭沟通方面和自身存在问题;而认为家庭教育是门学问,父母需要学习培训以提高教育水平的比例也达到18.82%。综合上述数据可知,认为责任在父母的一方的比例达71.76%,而认为责任在子女的比例为65.99%,比例较之前者稍低。

三、讨论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滁州某学院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同家庭之间的沟通现状并不是非常理想,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成因较多。

(一)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投入的精力偏少

该学院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父母总体知识水平较低,多从事以体力为主的工作,无稳定收入来源,外出打工忙于工作和生计,离孩子较远,对孩子的关注程度较低,无法实施有效的教育,多将孩子交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代为照顾和教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教育孩子的模式属于隔代教育,弊端十分明显,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宠爱过度,二是易导致亲子隔阂,三是老人观念落后,不利于孩子成长。隔代教育容易使孩子缺乏规则意识,过于自我中心,跟父母沟通较少,感情冷漠,思想观念较为传统,不利于持久发展。父母亲的子女教育方面的投入精力偏少,对于子女成长成才势必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家长注重物质提供而忽略思想引导

对于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趋于成熟的特殊阶段的学生而言,父母如能对其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的终身发展将会获益匪浅。由于从事职业的特殊性,日常繁重的劳动量和时间长期被占有,他们无法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子女的思想发展、学业进步提供有效帮助,大多数学生的父母,关注的是学生身体的发展状况和日常的生活状况,关注关怀止步于生活费用、日常饮食等,而对思想方面、人际交往和未来的长远发展等方面关注较少。

(三)双方沟通方式缺陷明显

沟通是通过一定的活动增加接触、增进彼此了解的一种形式。谈心活动是沟通最基础、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其形式灵活、成本低廉,非常有利于交流思想、化解矛盾、缓解情绪。在沟通过程中,父母与子女如能充分进行谈心,对于解决双方思想方面的局限和误区都有明显的作用。可现实中,由于家长存在权威意识过强、对孩子的了解程度过分自信、时间精力受限等问题,导致双方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与环境中进行深入谈心谈话的机会很少,互相之间无法走进内心深处不能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交流浅尝辄止,有肤浅化倾向。

(四)子女自我中心意识过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子女在家庭中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她们很难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和解释问题,这就是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提出的“自我中心”。由于对父母的不理解,对父母的工作环境、特殊处境无法感知,缺乏生活经验和人生历练,对父母不能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甚至有少部分学生认为父母亲身份地位低下、学识浅薄,双方没有共同语言,难以沟通。即便是沟通,主观上具有逆反情结,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思想已经成熟,而认为父母观念保守落后,不能与时俱进,跟父母很多道理讲不清楚,导致沟通效果不理想。

四、结论

家庭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子女与父母在沟通态度、沟通方式、沟通内容等多种因素差异化导致的结果。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未来就业方向主要为初中、小学教师,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力量,让她们具备良好的精神面貌、知识水平、专业技能非常关键。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成效,培养更多合格的基础教育教师,笔者以为下述三方必须协同努力。

一是家长应多花时间与精力同子女接触,了解孩子思想、心理、生活、学习状态,有针对性的同子女进行沟通,以期提高沟通成效;除了直接同子女联系,还应多同学校沟通,侧面把握子女的状况,力争做到对孩子的状况有充分的、立体化的了解,有所为,有所不为,有的放矢,帮助其成长成才。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