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效农业灌溉8篇

时间:2023-08-30 09:17:13

高效农业灌溉

高效农业灌溉篇1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

节水灌溉是指依照当地作物的生长习性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充分利用降水或少量水资源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并取得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和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高效节水灌溉最核心的是减少在灌溉作物途中对水资源的浪费,实现最大程度的利用水资源。

一、高效节水灌溉的重要性

(一)目前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现状

目前,随着全球气温上升,水资源越来越匮乏。从2008年开始,我国的地表水资源开始出现匮乏,北方地区的地表水资源比常年值减少了16%,且在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已有19个省的地表水资源比常年值减少。不仅是地表水资源出现短缺,我国地下水资源也开始出现短缺。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全国用水量日益增长,特别是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由于我国水资源已经出现匮乏现象,所以,国家开始重视水资源的利用。与上个世纪相比,全国的用水量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开始保持稳定,制约了南方的用水量呈现上升现象,北方的水资源在国家的控制下已发挥到最佳利用状态。

(二)高效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高效节水灌溉是工作者按照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以及当地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将当地水资源进行最高效的利用灌溉,以此来节约水资源,并且获取农业的的经济利益,以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高效节水的根本目的在于减少农业用水过程中对水资源的浪费和在运输水资源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漏水、水资源蒸发以及作物灌溉时所损耗的水,将水用到实处,做到不浪费,高效率的效果。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民以食为天”,为了解决13亿人的温饱问题,国家必须抓紧对农业的发展,因此,每年的农业用水量是所有分类中所占比例最多的,占我国总用水量的70%-80%。目前我国虽然有节水意识,但是我国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还很低迷,在西方发达国家中,节水灌溉的利用率高达60%-70%,而我国对该方面的利用率仅只有25%-40%左右,且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还完全不成熟,覆盖的地方也不多。

传统的灌溉方式中,每年1hm2耕地将会用9000m3,比西方国家高出四千多立方,随着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目前,农业在不断地发展,且农业的用水量本身是所有行业中最高的,因此,每年都有很多因为旱灾而导致庄稼减产收益下降的事件发生。2000年的旱灾所带来的损失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据统计,该年的粮食因旱灾减少了600亿KG,在粮食的总产量中所占比例为13%,经济作物也损失了五百多亿元。由此可见,在水资源如此短缺的情况下,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是非常重要的。

二、节水灌溉技术的常见问题

其一农业节水是一项长期工程,就目前我国的缺水状况来说,一些地方使用了不适合该地区的节水灌溉技术,不能根治缺水问题,农业用水量照样还会上升。一些农民为了预防旱灾,提高作物产量,在作物周边挖井,并且就农民而言,井越多水就越多,对作物的生长越有益,完全没有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对此,相关部门应该就该情况建立完善的节水体系,让节水灌溉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从宏观上对农业用水进行控制。

其二相关部门要对农田进行合理的规划并建立河网水系,方便农民对作物的节水灌溉。在对农田进行规划时,必须依照当地的客观条件进行科学的规划,使灌溉模式起到最佳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以及减少灌溉的成本。建设节水工程时,需要大量的资金,目前我国建设节水工程的资金大部分是由国家补助,也有农民筹资建设。就中国目前的农村经济还不是很富裕,国家的补助金也是杯水车薪,因此,相关部门应向国家提出该问题,并提出建立相关体制的意见。

其三在对农作物实施节水灌溉措施前,首先应考虑在当地条件下所选的节水灌溉技术是否合适。如在选用大田粮食作物的灌溉技术时,应首先考虑该片区的产量效益高低,对于产量低的片区,应加强对该产区的资金投入,将片面式灌溉方式改为主体式灌溉,对该产区的粮食产量有一定的提升。

三、节水灌溉技术的分析与选择

(一)适合北方的节水灌溉技术

微灌的节水技术对于北方来说是比较适合的,微灌技术顾名思义是利用专用设备将水以微小的流量流进作物的根部,以达到浇灌作物的作用。该项节水灌溉技术比较适合北方的干旱天气,并且微灌技术能很好的控制水资源的浪费程度,因为微灌技术针对的是作物的根部,所以能降低水资源的浪费。

在北方地区还适合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该技术是用专用机器抽取井水,再通过管道直接将水送入农田,此做法减少了水在运输途中被增发的风险,且此技术目前在北方地区被盛行推广。

同时,对于干燥的北方地区,还适合一种节水灌溉技术:坐水种。坐水种又称注水灌溉法,该技术是为了满足种子的保质发芽和保苗育水而将一定量的水注入泥土中。北方地区的农作物产量之所以不高是因为大部分作物在发芽时缺水而死亡,这是令普遍农民棘手的问题,而该项技术正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此节水灌溉技术简单易操作,且保证了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提高了作物抗旱能力。

北方地区以平原、高原为主,所以,在北方地区可采用地面灌溉田间节水技术。对于传统的灌溉方法来说,既浪费水资源,又是灌水不均的罪魁祸首,还造成对农田的破坏。该技术便是针对平原地区的节水灌溉技术,将平原地区的农田进行稍微改造,就可以在该作物区实行沟灌或隔沟灌。该技术操作也简单,并且方便,有效的节约了水资源,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浪费。

(二)适合南方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在我国南方地区最常见的是喷灌技术,喷灌技术简而言之是一个喷灌机,将水以雨滴的形式喷洒到农作物上,使农作物得以吸收水分。该项技术是最简单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适合于南方所有农作物,并且该技术成本低,对水资源的损耗较小。

南方地区大多为季节性缺水,应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步行式灌溉技术。该技术不需要复杂的操作程序,是用机器进行操作,且拆卸也很方便,只需要有灌溉用水的基本设备便可以开始灌溉。此项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对南方地区季节性缺水很适用。

南方地区主要种植水稻,在南方地区最常见的灌溉方式为沟渠灌溉,而该方式非常浪费水资源,水在沟渠流动的时候,大部分水都会渗透地下。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渠道防渗技术,该技术主要是用混凝土等形成沟渠的保护层,有效缓解了沟渠渗透问题。

结束语: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针对该地区农作物的需水程度以及该地区的缺水状况而设立的。所以,在选择灌溉技术时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高效节水技术不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水资源,缓解我国目前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为农民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带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高效农业灌溉篇2

墨玉县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现状年灌区总灌溉面积为128.36万亩,可供的地表水资源主要是发源于喀喇昆仑山,喀河径流补给均以融冰雪水为主,流量日变化特征显著,呈现一日一峰、谷的流量过程,冬季则以地下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小且平稳。受补给水源影响,径流年际变化比较平稳,喀拉喀什河径流年内分配十分不均,七月份为水量最大月份,该月径流量约占年径流量的29.5%,七、八两月水量占年总量的57%,连续最大四个月(6-9月)水量占到年总量的81.3%,喀拉喀什河P=50%、P=75%频率年份地表来水量分别为21.19亿m3、18.21亿m3。根据分水协议,墨玉县灌区在P=50%、P=75%保证率下可利用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10.63亿m3、9.13亿m3。墨玉县已发展灌溉面积128.36万亩。现状年全县的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2,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6,综合毛灌溉定额为952m3/亩。灌区缺水主要集中在3-5月及9-11月,形成了灌区春秋季严重缺水,季节性缺水量1.67亿m3。现状年灌区全年水量供需是不平衡的,缺水量大于余水量,属于缺水状态,因此属于区域资源性缺水。

二、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墨玉县灌溉输水网络已经形成,但资金短缺和水资源贫乏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全县工农业的发展。全县的灌溉发展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1.春旱问题突出由于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春季增温迅速,夏季气候炎热而且多风,因而蒸发强烈。作物播种及小麦生长期灌水时又逢河流的枯水期,因而经受干旱威胁,除个别年份外,小麦生长都有不同程度受旱,受旱年概率达90%以上。

2.水资源利用率低由于地表来水季节上分配不均,水库调蓄能力有限,加之灌区输水线路长,渠系利用系数偏低,渠系渗漏量大,有些骨干工程年久失修,又疏于管理,因此实际运行能力远低于设计能力,使有限的地表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

三、高效节水灌溉发展规划目标

1.规划的控制指标2011~2015年:共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2.0万亩,使全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总灌溉面积比例由现状的0.8%提高到16.5%;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6提高到0.51;亩均灌溉水量由952m3/亩下降到797m3/亩。2016~2020年:共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4.0万亩,使全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总灌溉面积比例进一步提高到30.9%;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亩均灌溉用水量下降至624m3/亩。

2.规划水平年本次规划以2009年为现状年,2015年为近期规划水平年,2020年为远期规划水平年。

3.高效节水方式的选择与确定高效节水方式的选择有多种,田间高效节水工程主要有管灌、滴灌、涌泉灌、喷灌等。

(1)低压管道灌低压管道灌是以管道代替明渠输水的一种新的节水灌溉方式,可以大大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使输水效率达95%以上,比土渠、砌石渠道、混凝土板衬砌渠道分别多节水约30%、15%和7%,亩投资相对较低,对各类作物均适用。

(2)滴灌滴灌适应性强,对水质要求高,节水效率较高,但亩投资较大,主要用于效益比较好的一些经济作物,如果树、棉花、蔬菜等。该技术可节水40~60%,增产20%以上,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3)涌泉灌涌泉灌属于小管出流灌溉方式,以小股水流、射流形式局部灌溉作物根区土壤中,涌泉灌抗堵能力强,水质净化处理简单,特别适用于透水能力大,保墒性差的沙性土壤,被广泛地应用于果树灌溉。

四、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农业发展指标预测

(1)总灌溉面积规划目前墨玉县灌区作物种植以冬小麦、玉米、棉花、苜蓿为主,现状年灌区总灌溉面积为128.36万亩,其中种植业为56.09万亩,林果业为58.72万亩,牧草为13.55万亩,农、林、草用地结构比例44:46:11。2015年灌区总灌溉面积调整为139.36万亩,较现状新增11.0万亩;2020年总灌溉面积调整为152.36万亩,在2015年基础上再新增13.0万亩,两个规划水平年灌区农、林、草用地结构比例均为43:46:11。

(2)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规划灌区现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45万亩,其中滴灌0.285万亩,低压管灌0.76万亩。根据和田地区中长期农业高效节水规划思路,墨玉灌区在“十二五”及“十三五”期间共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6万亩,其中在灌区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万亩,灌区内部共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8万亩,全部利用地下水。其中:发展涌泉灌4.0万亩,滴灌25.0万亩,低压管灌17.0万亩。

2.各业需水预测

(1)工业用水量预测工业需水量按万元产业总产值需水量进行预测。据调查,墨玉县现状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50m3/万元。随着工业节水水平的提高及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业需水量将逐年降低,规划2015年为130m3/万元,2020为100m3/万元。

(2)人畜生活用水量预测根调查,墨玉县现状生活用水定额城镇85L/人•日、乡村60L/人•日。预测近期城镇95L/人•日、乡村65L/人•日,远期城镇105L/人•日、乡村70L/人•日。牲畜用水量按10L/只•日计算。

(3)渔业用水量预测灌区渔业用水量按每亩水面每年灌水定额1,500m3测算。

(4)水利用系数规划灌区人畜及工业全部利用地下水,规划利用系数为0.9;渔业用水一般从支渠引用,利用系数随干支渠防渗率的提高而提高,各水平年分别规划为0.70、0.73、0.77。

(5)农业用水量预测灌区2009年农业灌溉总需水量为12.22亿m3,农业综合毛灌溉定额为952m3/亩。2015年农业灌溉总需水量为11.11亿m3,农业综合毛灌溉定额为797m3/亩。2020年农业灌溉总需水量为10.35亿m3,农业综合毛灌溉定额为679m3/亩。

3.规划年供需平衡分析

(1)近期2015年P=50%年份,墨玉县灌区可利用河水为9.84亿m3,利用地下水(含泉水)为2.60亿m3,可供水量合计为12.44亿m3,灌区需水量为11.46亿m3,灌区余水0.78亿m3。灌区66万亩天然林草的生态需水量为1.22亿m3,若计入生态需水量后,灌区尚缺水0.44亿m3。P=75%年份,墨玉县灌区可利用河水为8.62亿m3,利用地下水(含泉水)为3.08亿m3,可供水量合计为11.70亿m3,灌区需水量为11.46亿m3,灌区余水0.04亿m3。

(2)远期2020年P=50%年份,墨玉县灌区可利用河水为9.84亿m3,利用地下水(含泉水)为2.63亿m3,可供水量合计为12.47亿m3,灌区需水量为10.74亿m3,灌区余水1.56亿m3。灌区天然林草的生态需水量为1.22亿m3,计入生态需水量后,灌区尚有余水0.34亿m3。P=75%年份,墨玉县灌区可利用河水为8.62亿m3,利用地下水(含泉水)为2.78亿m3,可供水量合计为11.40亿m3,灌区需水量为10.74亿m3,灌区余水0.49亿m3。

4.节水量分析

根据规划,灌区至2020年共发展高效节水工程面积46万亩,其中新增地建设面积为24万亩,老灌区改造面积为22万亩。根据老灌区项目建设前后灌溉定额的变化,可计算项目建设总节水量。根据计算,项目建设共可节约水量10,928万m3。

五、项目区节水规划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1.适当增加灌溉面积对环境的影响

本次规划是在维持生态环境现状,使其不至于进一步恶化的前提下,经水土平衡、生态耗水平衡分析,在对原灌区进行节水改造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的灌溉面积。这必将促进墨玉县国民经济的发展,使局部地区由人工生态系统代替原来的荒漠生态系统。

2.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高效节水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开挖、回填大量土方,应按规定将其合理堆放,并对弃土进行及时清理,避免对周围景观产生不利影响,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同时,由于机械挖掘、平整场地、运输等作业引起扬尘污染,将对施工区域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结束后,大气环境影响将消除。对周围的声环境产生影响,预计工地附近区域最高声级将达到85dB(A),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l2523—90)中的70-75dB限值。但影响范围在50~60m内,项目区周围为农田,居民人数极少,并且噪声是非连续性的。

高效农业灌溉篇3

水资源的严重短缺,是影响我市农业发展的瓶颈。单纯的靠自然降水无法保障农业保收,因此,必须探索一条农业灌溉的新路子,促进农业保收。

1.1农田灌溉现状。黄骅市地势低洼,地面高程(黄海)2.0-5.0米,是有名的十年九涝的滨海地区。从建国初到责任制,每年的农田建设都是以涝淋碱为中心,全市除骨干排沥河道外,建有支渠312条,斗渠3200条,毛渠43000条已经实现了深沟河网化。随着降雨的逐年减少,已由过去的十年九涝发展成十年九旱,给农田灌溉带来了新问题。农民如果浇地,在渠里打坝,需要先把水充满支渠、斗渠,然后再二次扬水到耕地,水源浪费严重,耗水定额100立米/亩次,保浇地面积每眼机井不超过200亩,而且浇地费用高达到一个新的水平50-60元/亩次。羊二庄镇后街村由于机井保浇面积有限,每年春天浇地都抓阄排队,能浇多少算多少;吕桥镇官地、周东灌溉,利用汽车罐拉水浇地;羊二庄镇中赵村,积极做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种植的冬枣用车拉水灌溉,秋后冬枣果实普遍好于没有灌溉的。不但果品好,产量明显的增产20-30%。所以在黄骅市发展节水灌溉势在必行,得民心顺民意。

1.2节水灌溉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自1998年到现在,在上级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和关怀下,我市不同形式的节水灌溉蓬勃发展,到目前已完成节水灌溉24万亩,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我市的测算,喷灌工程与大水漫灌相比,节水50-60%,一般喷灌5小时,湿润深度45厘米,相当于降雨40mm,实际耗水量为32-36立米/亩.次,浇地费用15-20元/亩.次,比大水漫灌每亩节水60立方米。省了水也就节省了浇地费用。羊二庄后街,全村1000多亩上等好地分布在几十个高台上,每年灌溉都要二次扬水或者三次扬水,费水费电。实施节水工程后出水口通到田间地头,水的利用系数由0.5-0.55提高到任0.95,不但浇地费用降了下来,而且多浇了地。在民主选举村班干部时。村民都说“:咱村历届村干部都没解决浇地的问题,这届村班子给解决了,咱们还得选他们!”羊二庄前街,有二个排自筹资金安装节水工程,一个排仍采用大水漫灌,村民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利用节水灌溉的一年总计灌溉三水最多的四回水,没有节水灌溉那一排一年只浇了一水,而浇地费用基本相当。吕桥镇周东、官地是黄骅市的比较富有的村,村民用汽车拉水,在民主评议村班子时,村民代表提出尖锐批评。后来两委会由企业上利润中筹资大搞节水灌溉,使全村所有的耕地全部实现了节水灌溉。滕庄子乡孔店村,是河北省生态农业村,全村万亩冬枣果树由于不能及时灌溉,产量低而不稳,经多方筹资,全部实现了节水灌溉,年产值达到6400万元,成为闻名的小康村。

1.3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对我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基础保障。市委市政府也制定了“喷灌工程的发展要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相结合”的方针,凡种植结构调整快的村,优先安装喷灌工程。

1.4由于我市水资源非常短缺,节水工程的发展对保护环境,建立节水型社会,加强群众的节水意识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市灌溉水源主要是深层地下水,连续多年的超采,已使我市融入全国最大的地下“漏斗区”,深层水位逐年下降。节水工程的发展节约了大量的灌溉用水,在保证基本农业生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环境,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节水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宣传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使他们对“水”这种资源有了新的认识,掀起了全民节水的热潮。

2高效节水工程发展情况

1998年,我市引进节水灌溉工程,从试点成功到大面积推广,仅6、7年时间节水灌溉工程已在我市遍地开花,达到2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3.3%,特别是喷灌工程,其特有的节水效益和增产效益很快被群众接受,并报以极大的投资热情。一些经济条件好的村庄,在未列入实施计划的情况下多处筹集资金要求安装喷灌,使我市节水工程面积迅速增加,使部分农民有了自己的“保命田”。黄骅市自1998年开始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十余年的探索发展,已摸索出适合本地实际的节水工程形式,2014年底,全市已建设节水灌溉面积24万亩,其中喷灌10.4万亩,管灌13.5万亩(包括咸淡混浇工程1.15万亩),微灌0.1万亩,近年在建设思路上进行了调整,对发展较快、效益较高的蔬菜大棚进行了重点扶持,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促进了大棚种植业的快速发展。已为官庄乡1100个蔬菜大棚安装节水灌溉工程。

3高效节水工程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黄骅市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我市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每年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节水工程的建设,对上级投资的工程,均能按要求配套资金,促进了我市节水灌溉工程的良性循环。对项目资金的自筹部分,我们采取有条件的乡村镇企业出一点,村集体拿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办法,由于我市的节水灌溉工程在几年的使用中发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农业收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非常高,对节水工程要求迫切,自筹资金均能按时到位,对节水工程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资金管理方面,中央预算内项资金,采用财政报帐制,财政局设立专门帐户,工程峻工后,由施工单位凭单位施工合同和峻工证明,经主管局长签字后到财政局报帐。配套和自筹资金拔水务局专户,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禁挤占、截留和挪用,保证专款专用。市财政对示范区工程和建设及资金投放进行监督,项目完工后由审计部门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4今后的发展思路

4.1加强节水工程的整体规划,做到“成方连片”,发挥规模效益。

4.2做到“节水先行”,即规划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块,提前安装节水灌溉工程,以保证作物的成活率,提高农业生产的主动性。

高效农业灌溉篇4

[关键词] 干旱缺水 灌溉 农业

一、前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21世纪的中国将面临着更加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压力,水资源很可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为稀缺的资源。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是世界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在我国的用水结构中,农业一直是用水大户。2008年,我国总用水量为 5819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 3601.96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 61.9%。由于有限的水资源供给和激增的水资源需求导致了我国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匮乏,同时快速增长的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逐渐挤占农业用水。为此,我们必须对农业高效用水进行探讨和研究。

二、干旱缺水趋势下灌溉农业高效用水措施

1、将水价作为节水激励机制来促使农户主动节水

农户作为灌溉的主体,其行为和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节水效率的提高。然而传统水意识和用水习惯普遍存在,农户往往缺乏对水资源短缺和农业节水的认识,认为节水是政府部门的事,农业水危机和水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尽管政府为提供节水技术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农户缺乏节水的动力。现有的状况是水资源既短缺,灌溉水价格亦低,造成了农户水

资源低效利用。为此,灌区应实行按量收费,让农户参与灌溉管理,促进节约用水。农户可根据自身的种植面积和农作物类型,制定一个合理的灌溉用水量,以“水票”的形式将水权下放给农户,由农户自由安排灌溉水量和时间。如果农户有剩余水量,可以在将来使用,也可以将水票在水市场上转让给其他农户。同时,在考虑农业用水户的经济承受能力的情况下适时适机地提高水价。这样,使农户感觉到节水与自身利益紧密相连,从而使农户自觉产生节水的动机。所以,为了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必须深化水价制度改革,把水价作为节水激励机制促使农民自觉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和节水方法,以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

2、调整产业结构,削减耗水型农业,采用先进节水技术

从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着手,减少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培育、推广抗旱能力强、经济价值高的品种栽培。同时,调整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大以节水为重点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北方应在满足粮食生产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压缩小麦的种植面积,增加杂粮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水稻为需水量最大的粮食作物,目前,在各引河灌区内占有相当的种植比例。因此,在灌溉水源日益短缺的情况下,这些地方应下大力气压缩水稻的种植面积。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在满足粮食生产的基本要求下,压缩粮食种植面积并提高其品质,增加饲料作物、经济作物、林果、蔬菜和名优特产作物的种植比例,错开用水高峰,增加产值,是灌溉农业高效用水的发展方向。大力压缩高耗水产业,发展节水型工业,限制高耗水以及淘汰落后高耗水工艺和高耗水设备,避免了工业用水挤占农用水的尴尬。从以色列引进、推广滴灌、喷灌技术。农业是用水大户,发展节水型农业,研发、引进、消化、推广农业节水先进措施是节水的关键。节水灌溉的特点:(l)可以增产,一般大田可以增产30%一40%,棚菜可增产300%;(2)对地形适应性广,可减少平整土地费用,扩大山区、丘陵、沙漠的种植面积;(3)避免漫灌对土壤的侵蚀破坏、盐渍化、荒漠化。

3、节水技术选型要因地制宜

节水灌溉技术选型应该密切结合当前各地的经济情况确定。在大田粮油棉作物生产中,由于其增产潜力己经达到较大程度的发挥,其产出增量有限,在农田灌溉中不宜选择投资高、技术复杂的高新节水技术,如喷灌、微灌。此外,节水灌溉的技术选型还应该有利于工程的管理。由于节水灌溉工程分布广、规模小,管理难度比较大。为了便于管理,在技术选型上就必须考虑到与目前的生产体制相适应。相反,在经济条件好的地域、高效的经济作物区,如蔬菜种植区、名特产品生产基地,由于投入产出效益显著,可以通过农村产业结构和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建立设施农业组织,集中人力、物力和技术力量,采用高新节水灌溉技术,不仅技术、管理可行,而且效益显著。多喷头软管移动式喷灌和铝管半固定式喷灌具有工程投资低、灌溉均匀度高、能控制灌溉水量、灌溉用工较少、灌溉效率高等优点,虽然在某些时候喷灌水的利用率达不到很高,但损失的水量在调节和改善田间小气候环境上具有一定的作用,是地面灌所不具备的。与管灌和渠道防渗工程相比,喷灌在经济价值较低的粮食作物灌溉中应用时,灌溉能耗大,成本相对较高,在劳动力与水资源不太紧缺的地区推广应用有一定的难度。

4、充分利用灌区内的降水资源

灌溉水资源一般包括降水、地表水(库水或河水)和地下水。以前,灌区一般注重通过修建灌溉工程尽量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而对本地降水的充分利用重视不够。实际上,对一个灌区来说,直接利用降水供给作物用水,是投资省见效快的最好途径。我国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6.19万亿立方米,但目前直接为作物利用的效率很低。为了充分利用降水,灌区应在雨季前多用井灌,以便腾空地下水库容,有利于雨季补充地下水;同时,应在田间采取耕作保墒措施,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另外还可以采取优化作物种植结构等农业措施,尽可能做到作物生长与雨热同步,提高降水利用率。

5、实行节水教育,提高和树立节水意识,科学利用水资源

进行全民节水教育,增强水资源意识,让环保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把教育和宣传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广泛利用宣传媒体,如新闻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专栏板报,举办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广告信息等宣传工具,深入宣传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一般口号或一年一度的普及宣传,走走形式,发发传单。另外,建议国家通过补贴推动农业节水工作的迅速发展。在现有粮食补贴、农机补贴的基础上,对农民采用节水技术实施补贴,使农民在节水行为过程切切实实的受益,实现节水、增产和增效。建议加大中央财政对秸秆还田机具的补贴,加大中央财政对田间节水设施、末级渠系、旱作集雨补灌等小微型水利工程等专项补贴力度,对喷微灌、低压管道灌溉等节水灌溉机具和设备给予补贴。

三、结语

总之,农田灌溉是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节水灌溉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措施,是节约农业用水,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在农业灌溉过程存在着极为严重的水资源利用的低效率和浪费。为此,我们必须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使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同时,对于水资源这种特殊的自然资源来说,其合理配置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只有把政府对水资源统一管理、用水户民主协商和水市场调节结合起来,综合运行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根据不同地方、不同时间,因地因时制宜,才能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安徽水科院等.江淮丘陵区水稻节水技术研究,2001.3.

高效农业灌溉篇5

一是充分利用灌区内的降水资源。灌溉水资源一般包括降水、地表水(库水或河水)和地下水。以前,灌区一般注重通过修建灌溉工程尽量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而对本地降水的充分利用重视不够。实际上,对一个灌区来说,直接利用降水供给作物用水,是投资省见效快的最好途径。我国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6.19万亿立方米,但目前直接为作物利用的效率很低。为了充分利用降水,灌区应在雨季前多用井灌,以便腾空地下水库容,有利于雨季补充地下水;同时,应在田间采取耕作保墒措施,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另外还可以采取优化作物种植结构等农业措施,尽可能做到作物生长与雨热同步,提高降水利用率。

二是调整灌区的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来适应灌区的水源状况,可以发挥灌溉用水的最大效益。因此,对灌区水资源进行高效利用,首先要优化灌区内作物种植结构。在容易受旱的北方灌区,春旱缺水,但却是小麦需水的关键时期,所以北方应在满足粮食生产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压缩小麦的种植面积,增加杂粮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水稻为需水量最大的粮食作物,目前,在各引河灌区内占有相当的种植比例。因此,在灌溉水源日益短缺的情况下,这些地方应下大力气压缩水稻的种植面积。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在满足粮食生产的基本要求下,压缩粮食种植面积并提高其品质,增加饲料作物、经济作物、林果、蔬菜和名优特产作物的种植比例,错开用水高峰,增加产值,是灌溉农业高效用水的发展方向。在我国西部,目前一些流域的上游地区盲目开垦,大规模发展灌溉面积,造成下游断流并大面积荒漠化,引发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因此,这类地区要在留足生态用水的前提下,以水定灌溉面积,超出水源承载能力的灌溉面积,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三是采用非充分灌溉制度。按照满足作物需水要求和程度,我们可将灌溉分为充分灌溉和非充分灌溉两种。充分灌溉是指水源供水充足,能够全部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此时的最优灌溉制度应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及气象、作物生长发育状况以及土壤墒情等,对农作物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使其生长条件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并且不产生地面径流和深层渗漏,这样既确保获得最高产量,又具有较高的水分生产率。而非充分灌溉的优化灌溉制度是在水源不足或水量有限的条件下,把有限的水量在作物间或作物生育期内进行最优分配,确保各种作物水分敏感期的用水,减少对作物水分非敏感期的供水,此时所寻求的不是单产最高,而是全灌区总产量最高或产值最大。

高效农业灌溉篇6

关键词:河西地区 高效节水 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水灌溉发展,提出“要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酒泉市肃州区位于祁连山北麓,地处干旱荒漠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干燥,多风少雨。近年来,随着全区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引起这些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生产用水严重挤占了生态用水,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全区必须继续推行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协调生活生产及生态用水,逐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以此支持肃州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酒泉市肃州区沿山片的西洞镇、城郊的泉湖乡、中北部三墩镇发展高效节水设施农业的现状、采取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河西地区发展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模式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一、肃州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经验

肃州区东西狭长,沿山、城郊及中北部地区地形、水土资源条件差异较大。西洞镇利用龙源水厂的蓄水工程建高效节水设施农业,发展蘑菇微喷灌溉、无土栽培日光温室滴灌较好解决了沿山地区建设设施农业的问题。

泉湖乡城郊与三墩镇中北部地区水资源保障程度较高,积极依托项目支撑大力推进渠道衬砌及田间工程配套,管道输水灌溉或U型渠输水灌溉比较合适,亩年节水80立方米,水的有效利用率可达90%以上;经济作物尤其是设施农业,配套滴灌设施最好,不仅节水效果显著,减少病虫害,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二、肃州区发展节水高效特色农业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分散,规模小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肃州区节水高效设施农业建成了一定数量的日光温室(钢架大棚),从零星几座、几十座到成片上百座,各点数量差距大,集中连片程度低,不利于生产要素的统一配置和集约化经营,难以开拓市场,整体规模效益发挥不良,市场风险大。

(二)群众认识程度不同,部分农户生产主动性差

在城郊及中北部地区由水资源相对丰富,群众对发展滴灌、微灌等设施农业的信心不足,重视不够。经常出现滴灌设施建后管理不善或废弃不用的情况。发展节水高效设施农业的动力仍然来自上级推动。农户打建、种植日光温室的积极性不高,对上级的扶持要求越来越高,还有个别群众视温室生产为搞“副业”,产前无计划、产中无章法,不愿投资、投劳,处于“被动”生产状况,“啥好种就种点啥”,利用“业余”时间照看温室,管理粗放,产品商品性差,只求挣回成本。甚至有的农户随意撂荒温室,给整个产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三)流通渠道不畅,产后环节薄弱

高效节水设施农业属于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模式,市场发育程度低和流通渠道不畅,形成了“家家种菜,人人卖菜”的局面,小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十分突出。由于产后处理、包装、贮藏、运输及加工能力不强,菜农难以分享产后增值。一些品牌产品,外销市场占有率低,没有产生品牌效益。

(四)技术贮备不足,无害化生产率低

高效节水设施农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国家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一特四化”农业战略,对这一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设施农业的许多技术问题,如结构优化、卷帘通风、良种良法、节水灌溉、茬口安排、病虫害无害化综合防治以及产品保鲜、贮藏加工等问题,缺乏前瞻性研究,技术贮备薄弱。农产品无公害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领域监控不全面、无害化生产技术到位率不高以及“优质优价”体现不充分,导致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三、发展的思路建议

(一)统筹规划,科学引导

节水高效设施农业的规划与建设,一定要科学论证,统筹考虑,集中连片,形成规模。按照“统一规划、统一修建、统一种植、统一指导”的原则,建成便于设施配套、技术服务和区域化市场形成的规模化基地。根据不同的地域及水源条件,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沿山地区,可采用蓄水工程+输水管网+农业设施模式,即当前西洞镇发展的模式。在当前沿山普遍建设了自来水厂且其供水能力尚有余度的情况下,可利用水厂作为设施农业发展的水源。

城郊及中北部地区,水源条件较好,可减少滴灌、微灌的推广力度,加大田间渠系衬砌,实现田间输水“U”型或管道化。

(二)打品牌战略

在高效节水设施农业的发展中,西洞镇形成大蒜种植、三墩形成了辣椒种植的地域品牌优势。要进一步推广优良品种,实施优势品牌战略,做大做强重点品牌。

(三)实施标准化生产,完善产后服务体系

当前,以高效节水设施农业为主的“菜篮子”工作的重点已由注重数量、保障供给,向更加注重质量、保证卫生和安全转变,实现由装满“菜篮子”到丰富、净化“菜篮子”的发展。蔬菜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特别是日光温室等集约化程度高的设施蔬菜,如果不进行无公害生产,产品的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小,最终将被市场所淘汰,要强化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净化产地环境、严格投入品管理、推行标准化生产和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

高效农业灌溉篇7

关键词农田灌溉区;节水灌溉;青海湟中

节水农业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是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衡量节水农业的标准是作物的产量及其品质,用水的利用率及其生产率[1-2]。节水灌溉是指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用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及管理技术达到提高农业用水效益的目的,包括灌溉工程的节水措施和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等。

湟中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半干旱丘陵山区,地形复杂,特定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水利的地位和作用。全县总面积2 700 km2,山地丘陵区面积占89%,耕地面积6.8万hm2,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青稞、小麦、豌豆、蚕豆、油菜籽、马铃薯。最高海拔4 489 m,湟水横贯。属高原凉温半干旱气候。年均温2.8 ℃,年降水量450~600 mm。主要河流15条,径流量逾7亿m3。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匀,全年降水量的70%~80%集中在汛期(7—9月),3—6月降水量很少,农田灌溉用水占水资源利用的82%。近3年来,湟中县累计投资总额超过3 000万元,累计修建和改造渠道逾260 km,改善灌溉面积超过3 166.7 hm2,项目实施后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 400 t,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79元,有效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缩短灌溉周期,改善项目区水环境和全县生态环境。

1湟中县农田灌溉现状

1.1灌溉面积

建国50多年来,在全县水利部门的建设下,建成666.67 hm2以上的灌区9个,灌溉面积17 120 hm2,初步形成每个666.67 hm2灌区均有水务部门管理的水管所负责灌区正常管理工作的水利工程网络和灌溉管理体系。

1.2灌溉形式

灌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建设标准低,设施简陋,田间渠系配套不良,渠系水利用系数不足0.4,由于灌溉技术水平、农田灌溉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农田灌溉区片没有采取任何的节水灌溉措施,全部采用传统的灌溉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资源的浪费。随着高效用水观念的提出,人们逐渐认识到节水灌溉技术对于节水、高产的重要作用,渠道防渗和其他节水技术发展也比较快,这种节水灌溉方式在湟中县达95%以上。由于技术条件、资金投入等问题,农田灌溉区片的微灌发展还不成熟,仅在温室大棚中应用,但微灌有很多优点,必将成为湟中县灌溉发展的新方向。

1.3灌溉用水量

湟中县水资源紧缺,节水建设滞后,农田灌溉大部分是大水漫灌,工业用水二次回收率为0,干旱年份灌水定额在100 m3以上,在冬灌和春灌中水到处乱流,节水意识不强,浪费严重,加之渠系渗漏严重,蒸发量大,灌溉用水利用率极低。

2节水灌溉是农田灌溉区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对湟中县农田灌溉区片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水资源分布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随着生活和工业用水的增加,灌溉用水处于被“挤”的地位,今后这种趋势仍难扭转,灌溉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将长期存在。而灌溉是湟中县获得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的基础,但是按照目前可供灌溉的水量和需要灌溉的农田面积计算,水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全面充分灌溉的要求。而且农田灌溉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布比较分散,难以集中使用。各地区可用的水资源数量不相同,需水量也不相同,造成各地灌溉水资源供需的不均衡,相当大范围的区域,人畜饮水都很困难,灌溉更无从谈起。灌溉水资源紧缺的事实决定湟中县农田灌溉区必须发展节水灌溉,以保证农业增产增效。

3农田灌溉区节水灌溉发展趋势与展望

降水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的现状,造成湟中县农田灌溉区用于农业灌溉的水资源紧缺,成为制约湟中县农田灌溉区灌溉农业发展的瓶颈,所以湟中县农田灌溉区农业灌溉发展必须以节水灌溉为主。

在山区丘陵区灌溉作物,喷灌应为其主要节水灌溉方式[3]。喷灌可以人为控制灌溉水量,与传统的地表灌溉方法相比,可节水30%~50%,且灌溉均匀、质量高。加上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喷灌作为省水、高产、高效的灌溉方式,适合于山区丘陵区的灌溉。在浅山灌溉区,主要采用的节水灌溉方式为低压管道灌溉。该灌溉方式能有效解决渠道输水灌溉时水的渗漏和蒸发等,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灌溉用水,降低劳动强度,且投资较低,适合在该地区大力普及推广。在城乡经济作物种植区,主要采用的节水灌溉方式为微灌,其灌溉效果最佳,比一般的喷灌更节水。

以喷灌、低压管灌、微灌为主要的节水灌溉方式,与农业等其他措施相结合,并且由单项技术的成熟向综合技术方向发展,做到各种工程节水措施与农艺节水技术相融合,真正做到综合节水,最终把湟中县农田灌溉区片的灌溉农业建设成为节水型的现代化农业[4]。

4参考文献

[1] 柴桂林.浅谈湟中县节水灌溉的现状及对策[J].青海农林科技,2010(1):31-33.

[2] 童少福.浅谈农业节水灌溉中的节水技术措施[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9):68-69.

高效农业灌溉篇8

(一)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矛盾

我国水资源人均拥有量为246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4。同时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西北内陆地区属于干旱区。全国各地由于地下水过度开发,使得当地生态环境恶化,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1]。

(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我国水资源匮乏的情况,开采新的水资源以及研制各种水资源替代品成为科研主题,但是这些研发工作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研发工作进展较慢[2]。因此就农业领域来说通过提高农业灌溉水利技术,节约农业发展用水量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过建立农业灌溉工程降低农业灌溉成本,促进农业生产成本的降低,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如芮城县通过扩建及改造五大泵站引黄灌溉工程,打造五个精品灌溉区,提高灌溉面积,促进工程的长远发展,在在工程建设中实行招投标制,促进工程的良性发展,提高了灌溉工程对农业发展的效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为建设新农村发挥积极的作用[3]。

二、实现节水目的的措施

(一)节水的途径

1、建立灌溉工程。建立灌溉工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等减少农业灌溉在输水过程中水损失,从而实现节水的目的。如芮城县为实现全县农业灌溉面积85万亩,根据自身独特的优势借助黄河的天然水资源扩建引黄灌溉工程,同时相关部门降低了灌溉水价,降低了农业灌溉成本,从而提高了农业使用引黄灌溉工程灌溉的积极性,促进了全县农业灌溉的规模化,有利于节水目的的实现。

2、工程灌溉的措施。使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如采用合理的沟渠灌溉、小畦灌溉等技术提高灌溉效果。沟渠灌溉和小畦灌溉相对于大畦漫灌有利于减少深层渗漏和田间蒸发导致的水损失。在灌溉之前平整土地,有利于提高水流速,减少水损失,从而扩大灌溉面积。

3、提高灌溉管理水平。水利部门应该走在农民的前面,树立节水意识,做好农业灌溉管理工作,提高农业节水水平。如芮城县为了提高引黄灌溉工程的灌溉效果,采取了加强农业灌溉领导制度,该县首先明确农业水利工程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建设农业水利工程促进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的建设[5]。因此该县领导高度重视引黄灌溉工程的建设,确立了专门的项目组负责灌溉工作的进行,同时加大农业灌溉物力、技术、人员的投入,为该县农业灌溉问题的解决保驾护航,为农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4、完善考核制度。通过建立灌溉资金机制,确保灌溉资金的用途,对每一笔资金进行逐级报账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为灌溉工程的后续发挥作用提高资金保障。同时不断的完善灌溉绩效考评机制,保证花钱办成事,出效益。绩效考核制度包括自评、上级领导考评、农民考评,保证了考评的全面性与真实性,提高灌溉工程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工程的灌溉效用,促进节水目的的实现。

(二)节水对策由于我国地域面积较广,各地农业环境和资源不尽相同,因此农业灌溉节水措施的具体使用应该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环境来制定,但是各地的节水对策具有互通性,可以相互借鉴,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节水目的的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的投入机制。只有完善农业灌溉投入机制,加强政府对农业灌溉的宏观调控,才能保证农业灌溉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首先,中央地方都应根据农业发展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农业灌溉预算,加大对农业灌溉的资金支持。其次,通过各种补助措施吸引农民将资金投入农业灌溉,提高农民参与灌溉工程的建设。最后,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农业灌溉的需要,加大先进灌溉技术的投入,为农业灌溉提高技术人才保障,切实促进农业灌溉技术的发展。

2、提高灌溉工程的服务效果。相关部门应该带头引导农民建立灌溉小组,研究农业用水管理组织模式,研究灌溉工程设施维修策略,发动农民参与灌溉工程的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通过灌溉技术的提高降低灌溉成本,切实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不断提高灌溉工程服务农民的质量。

3、创新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运用的途径。各地可根据当地的实际环境,不断的探索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的途径,扩大农业水资源的范围,如在农业灌溉渠浅层地下水较为丰富的地区钻井,开发商品井,实行统一管理和收费原则,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4、发挥经济手段对节水的促进作用。要想农民主动采取节水措施仅仅依靠简单的口号宣传是肯定行不通的,必须将节水与农民的经济利益挂钩才能鞭策农民采用节水措施,因此对于农业灌溉价格的管理应该实行动态管理措施,对每亩地用水量少的用户给予较低的灌溉价格,反之,给予每亩地灌溉量大的用户提高其灌溉价格,在动态价格的实行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认真研究每亩灌溉地的地形与土质,决定用水价格,从而实现农业灌溉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在保证灌溉效果的基础上节约用水。

5、结合水利与农业生产措施的相互结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农业生产中实行水利措施与农业措施的相互结合,提高农业灌溉效果,取得农业用水减少和农业生产效益提高的综合发展。根据农业生产需要不断改进灌溉技术,降低每亩灌溉区的用水量,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如使用新的栽种方法,减少植物生长对水资源的依赖性等。

三、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