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德育的政治功能8篇

时间:2023-07-10 09:24:01

德育的政治功能

德育的政治功能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德育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进行目标、价值和行为的导向,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极为重要的规范性,在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视中学生的个性化教育。这就决定了必须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思想政治课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全过程。笔者就当前中学思想道德教育谈谈体会。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强化德育功能的优势

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目的任务、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应突出其德育功能的特点,抓住思想政治课强化德育功能具有的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思想政治课的导向性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工作,首要的体现应在于引导学生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思想观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现阶段,就是要集中体现在引导学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就是要把学生的思想、言行、判断是非和衡量得失的标准,以及抱负、理想,导向基本路线指引的轨道上来。这是思想政治课应该发挥的最为基本、最为首要的功能。

2.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可塑性

提高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萌芽到初步形成的时期,是道德信念和理想逐步形成时期,也就是开始以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指导行为时期。中学生开始具有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能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来分析,作出评价。中学时期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既有渐趋成熟的条件,又有着可塑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培养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要在日常教学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下功夫,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要帮助学生从最基本的区分该做与不该做,区分好与坏,到逐步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逐步形成正确的、高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3.行为习惯的养成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而指导与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言行一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在发挥思想政治导向功能,道德品质的塑造功能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实际行为表现,引导他们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落实和加强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措施

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目的、任务和地位、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应针对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应具备的功能,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必须承认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广泛性,分层次,讲实效,注意可行性

对学生的教育应是多功能的,除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外,还负有实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及文明习惯的培养。以往的德育工作,要求过高,过急,超出了学生可接受的程度,以致欲速则不达,出现了动机与效果的矛盾,愿望与实际的矛盾。

我们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要把握好可行性,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恰如其份地确定不同阶段、不同年级、不同群体的德育目标,分清层次要求,脚踏实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只能根据学生身心和智力发展水平和特点,从他们成长的实际出发进行。例如实现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时,应该有个引导学生从尊重,接受一定的规范的约束开始,到逐步“自律”,再有可能达到“自觉”,真正做到以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理想支配自己的行为。我们应从学生常见的和较为熟悉的心理现象入手,抓住最需要解答的心理问题和最应该解决的心理矛盾,展开品德培养内容的几个方面和层次,作为教育的课题,讲述必需的知识,最后归结到提高个人修养的自觉性和自我修养能力上来。

我们要认识到德育工作的系统性。思想政治课要通过“紧密联系实际地生动活泼地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和其他的社会科学常识来实现的”。可见,其“教育性”离不开“知识性”,而“知识性”虽有基本身的目的要求,但归根到底是为了“教育性”。所以必须坚持教育性与知识性的统一,同时要自始至终地突出教育性。

2.要把灌输与自主自律结合起来,力求知、情、信、意、行统一

现代中学生勤于思考而不善于思考,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向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灌输,正面的东西不灌输,反面的东西就会侵蚀。“愚蠢来自无知”,要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首先要解决好“知”与“不知”的矛盾,实现德育功能有扎实的思想认识基础。实现了“知”,还要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要把“信”与“不信”的环节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在“信”基础上引导学生落实在“行”上,实现“知、情、信、意、行”相统一。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摆事实、讲理、有分析、有说服力、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律。要把正确思想的灌输与引导和培养学生自律的能力相结合,使正确的观点、理论、伦理、信念占支配地位,全面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3.对思想道德教育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思想道德教育有特殊性,重视思想道德教育,解决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就把道德教育的功能完全归结为量化管理,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一思一想都纳入量化。但全部转化为量,也是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在德育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对象和不同任务目标中具有不同的功能,二者不能互相替代。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养成教育,可以量化,而具体思想问题的解决,个性心理的指导,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就只能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办法,才有较好的效果。“定性”与“定量”应结合实际灵活运用。

4.言教加身教,发挥教师表率作用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实践证明,身教是无声的的教育,也是最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带任何强制性,完全是用示范作用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可以说,身教是一种最具体、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直观教材。因此,“打铁先得本身硬”,我们必须重视自身建设,坚持不懈地致力于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以适应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第一章第六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P38-41第一章第七节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 P41-46

德育的政治功能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德育 功能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作用又表现在它的情感性。素质教育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得到发展,因此就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校外人员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信念和需要,而在校生的学习动力除信念外主要来源于情感和兴趣,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讲,也可以说是一种情感教育。斯霞的母爱教育和李吉林的情感教育之所以获得成功,其奥妙也就在于有情。各科教学都要有激情,但只有思想品德课是把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列为首要任务的。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要贯穿于每一节思想品德课的始终。如果思想品德课这一教学要求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则强烈的道德情感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强大的学习动力,进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的德育功能往往被单纯地传授社会科学知识所代替,存在着与实际相脱离、与学校日常思想教育相分割的倾向,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受片面追求考证率的影响,学生缺乏学习政治的兴趣,也对思想政治这门课程抱着可学可不学的态度,这种现状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优势作用的发挥,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下面就如何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与建议:

一、弄清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青少年对金钱利义等的看法发生了变化,成就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将逐步形成。此时,在青少年学生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金钱是万能”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思想也开始蔓延,这是极其有害的。因此,首先要帮助学生弄清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义,了解思想政治课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不学习思想政治课,不从小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废品和危险品。马加爵从学习尖子到校院死囚就是很好的例证。从第一节课就激发学生懂得为“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而自觉学好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教师绝不采用学校既然设了这门课,又要进行考试,你就非学不可的强制态度,更不能认为第一节进行了学习意义的教育,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学习意义的教育要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部过程,并逐步深化,要善于解答学生的疑问,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向往。

其次,要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师在讲解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时,用打开窗户来比喻:打开窗户,新鲜空气就进来了,同时苍蝇也进来了,所以要安装纱窗。以此来讲明我们要学习外来文化,但学的是精华,也就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用这样的方法教学,就能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浓厚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途径

1.提高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加强师德修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教师的劳动不是使用直接的物质工具去作用于劳动对象,而主要是以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以自身道德的、人格的、形象的力量,通过示范的方式直接影响着劳动对象。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对学生的人格品质的形成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正如我国西汉时期的学者杨雄说的“师者,人之模范也。”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从这种角度来看,学校的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对教师队伍的德育教育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都必须纳入到整体规划的重要一项,是德育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2.合理安排政治教育内容,充分发挥正面教育的作用。从教学内容看,首先应按教材内容和教学计划,把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和道德法律知识传授给学生,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提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3.重视时政教育,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把时事教育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有利于让学生及时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理解和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的教育。例如:抗日期间,通过对“十三省”这些英雄人物事迹的宣讲,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情感。通过对中国奥运会举办成功的分析,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民族自豪感;再比如汶川地震时期,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民族凝聚力的伟大等。

4.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应用,延伸了政治教师的“手臂”、拓展了政治教材的“视野”。教师可以把国家的重大时政热点问题及时引进课堂。因为,学生是最渴望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风云的变幻,他们渴望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教师就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好奇心特点,结合信息技术中的声音、画面等有利因素,用快捷、直观的网络信息,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递给学生,这样,也就提升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和政府对学校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把传授知识和开展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它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基地,把培养学生的觉悟、发挥德育优势作用作为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1]《创新教育与职业指导》武汉

[2]《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

德育的政治功能篇3

[关键词]山区高中 政治课 德育功能

政治课教学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它不仅要给学生提供认识事物的工具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铸造学生的灵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和造就中学生健全而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但是,由于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山区教育显得相对落后,在严峻的考试压力下,高中阶段政治课德育功能缺失现象十分突出。因此,如何搞好山区高中政治课教学,提高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山区高中政治课德育功能缺失的主要表现

1.在教学内容上忽视学生实际,注重从“大”处着眼。纯理论化的教学使学生不能亲身感知和践行学习内容,限制了学生情感和行为的发展,无法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而教师们似乎更注重把学生培养成“经济学家”、“哲学家”、“伦理学家”或者“政治家”,而不是让学生进行德育体验。有些教学内容晦涩难懂,教师自己也还是一知半解,学生更是一头雾水。

2.在教学方法上“灌输”多于“启发”。 山区高中政治课教学普遍存在着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忽视乃至否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视学生的感受。结果,学生围绕着教师转,一切都得听命于教师,教师主宰着教学全过程。由于许多教学内容难度太大,加上课时限制,有些执教者索性照本宣科,学生则迫于学业压力,也不奢求“启发”式教学。为了应对考试,政治课教学就是教师满堂讲、学生满堂抄,很难发挥其德育功能。

3.课内课外脱节,校内校外脱节。由于学校重智轻德,教师不注重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一门心思追求升学率,造成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学、逃学。具体表现在课前学习存在方法不当和缺乏自觉性;课中学习存在听课方式不科学和缺乏主动性;课后学习存在应付作业和缺乏探索精神。

二、山区高中政治课德育功能缺失的原因分析

1.在思想认识上,应试观念未转变。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质是思想政治课的最终目标和归宿,但从当前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看,山区高中的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却被弱化,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把考试特别是高考作为教学和学习的主要目标。在严峻的考试压力下,教师和学生均不同程度地忽视政治课德育功能。

2.山区高中缺乏必要的教学资源。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重视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但是,山区高中缺乏必要的教学资源,要进行思想政治课的新课程公共改革,实施实践性和开放性难度极大。同时,由于山区教师缺少进修提高的机会,一些教师很难将抽象的理论用形象的方法展现出来。

3.山区高中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配合,家庭与学校互动的难度极大。山区高中大部分学生为寄宿制,再加上大多数山区孩子的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不高而又忽视子女教育,因此往往容易存在两个极端;一是家长不管不问,或只关心孩子的考试分数,只管吃穿用,不管思想品德,甚至不和孩子沟通,出了问题又大惊小怪,怨天尤人,或撒手不管,或动辄打骂,造成亲子关系紧张。二是家长娇生惯养,拔苗助长,为使孩子出人头地,不惜一切代价。

三、强化山区高中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实践与对策

1.在政治课教学内容安排上突出“四个加强”。强化山区高中政治课德育功能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山区学生发展健康、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因此,我们结合山区高中贫困生多的实际,在政治课教学内容安排上突出了“四个加强”。

(1)加强自强、自立教育。困难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能在逆境中学会自强、自立。只有学会自强、自立,才能丰衣足食,才能变“输血”为“造血”,变“供给型”补助为“经营型”帮助;只有学会自强、自立,才能勇于拼搏,争取成功。

(2)加强诚信、自信教育。诚信应该是必须教给学生的必不可少的个性品质,而针对大多数山区贫困生自信心不足、自卑心理相对较强的心理特点,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鼓励和支持,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要让他们认识到,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任何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要让他们学会客观地认识自我,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地融入集体,唤醒他们的自信,使他们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

(3)加强爱心、责任心教育。由于种种原因所造成的家庭贫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他们淡漠人生,我行我素,对待许多人和事缺乏应有的热心、爱心和责任心。尽管社会、学校给了他们很多的爱心资助,仍然没有激起他们的感恩之情,甚至极个别同学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因此,要加强对他们进行爱心、责任心教育。只有教育他们树立爱心、责任心,才能使他们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才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感到集体的力量,从而激励他们把个人理想、追求与集体的荣誉联系起来。

(4)加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对贫困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能使他们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有效地遏制浪费现象,并使他们正视现实,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2.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遵循“四个原则”。

(1)尊重德育规律,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有机结合的原则。一个人道德行为的养成,需要经过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基本过程。其中道德认识主要是通过显性德育来完成,它是道德形成的开端和基础。道德情感起着催化作用,道德意志发挥着定向作用,这二者更多的应通过隐性德育来完成。因此,要发挥山区高中政治课德育功能必须将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彼此间的相互影响、渗透或互补、支援,才能形成一种合力,最终依靠一定的规范训练,完成一个人道德行为的塑造。

(2)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高中思想政治课知识是载体,思想性寓于知识性之中。无论是揭示知识本身所包含的德育内容,还是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基本观点分析说明社会生活中重大问题、热点问题,首先都需要帮助学生学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进而体会其立场、观点、方法,这样才能发挥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学科的德育功能。

(3)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新型社会实践的原则。一方面我们要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应旗帜鲜明地弘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主旋律,理直气壮地贯彻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但不要把学校看成是只有阳光、没有风雨的人工温室,要客观地介绍社会,实事求是地把社会的真实面目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在比较中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开展新型社会实践教育应该说是现代德育的一个新理念。它强调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社会实践的设计更多是从学生本身的成长入手,强调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全方位的教育,而且非常关注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感受,力图达到丰富学生人生体验的目的。在操作上,它应是学校正规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在形式上,这种社会实践教育可以是在课堂上以学术讨论的形式进行,也可以在课外以军训、专业实习、参观、社会调查、野外生存训练等形式出现。

(4)突出德育的主体,注重个性化教育的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德育的主体。但过去学校德育中更多的是注重整体化的德育,缺乏对教育主体个性化的教育,没有很好地发挥主体的积极性。我们认为,注重和研究个性差异,将是今后开展有针对性德育的有效途径。我们要爱护和信任每一位学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辩论,要调动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积极性,使他们认同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改变把政治课搞成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被动局面,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实效。

3.在教育要素上要做好“四项优化”。

(1)优化教育环境:更新学校教育环境,努力建设校容、校貌、校风、校纪,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学、娱乐活动,从而把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结合起来,把有形教育和无形教育结合起来,把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力量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优化的、有利于让山区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

(2)优化班级管理:根据学生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形成一套有效的、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案,激活学生的内在良好动因,把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出来。

(3)优化教师队伍:重在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一支具有正确的教育观、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质和教学研究能力、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教师队伍,从而使教师能够针对山区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优化学校管理:遵循教育科学、领导科学以及科学方法论等有关原理、原则,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且在管理上特别做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广大学生体会到学校对他们的重视、老师对他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高志勇.落实新课程理念 强化政治课德育功能[J].基础教育课程,2008,(6).

[2]高光耀.谈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5).

德育的政治功能篇4

一 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政治课教学德育功能的重要性

必须反对把政治课仅仅看作是一门文化知识课,而忽视政治课德育功能的错误倾向。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引导下,社会上有很多人往往把分数作为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指标,认为只要分数高一切就万事大吉,然而现实的评价标准却是多元的。

思想政治课本质上就是一门德育课,它的任务不仅在于给学生提供认识事物的工具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铸造学生的灵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体现对学生比较系统的德育知识的教育,其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思想政治觉悟。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和智育功能是内在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的。这就决定其教学任务有三:一是帮助学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常识及其他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二是提高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教导学生把知识、觉悟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到实际行动中去。也就是说,要做到知识、能力、觉悟和行动四者的有机统一。

二 建立新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德育功能

1.建立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应达到的目标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掌握政治课知识;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和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分析问题并能很好地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2.建立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方向性、科学性原则。在建立新模式中要注意把握时代走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创造条件,系统科学地传授政治课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新模式建立必须联系以下几方面的实际;一是联系校情,要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来构建模式,利用好现有的资源。二是联系学生实际,要弄清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思维特点和认知情况。三是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联系国内和国际时政热点和社会问题新变化,进行教学。

第三,研究性原则。新模式的建立必须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本学科、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教育教学理论发展的新动态,拓展知识,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进一步搞好教学实践活动。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提高自己。

第四,主体性原则。新模式的建立必须以生为本,要注意鼓励学生勇于提问题,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

第五,创新性原则。在建立新模式过程中,每位政治课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敢于否定自己,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学生实际的新模式。

三 要注重教学的实践性,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德育的政治功能篇5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的德育功能往往补单纯地传授社会科学知识所代替,存在着与实际相脱离、与学校日常思想教育相分割的倾向,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生也缺乏学习兴趣,这种现状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优势作用的发挥,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那么如何才能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其德育的优势作用呢?

一、弄清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发挥德育功能的基础。

要发挥思想政治的德育功,首先要帮助学生弄清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义,了解思想政治课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的必学课程,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体会到:不识字的人是文盲,不懂科学的人是科盲,文盲和科盲已严重阻碍祖国的社会义主建设。不学习思想政治课,不从小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废品和危险品。北京外语学院某大学生从学习尖子到校院死囚就是很好的例证。以事实教育学生思想课不学不行了。从第一节课就激发学生懂得为“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而自觉学好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教师绝不采用学校既然设了这门课,又要进行考试,你就非学不可的强制态度,更不能认为第一节进行了学习意义的教育,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学习意义的教育要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部过程,并逐步深化,有意识的揭示的教师的社会意义无和实用价值,要善于解答学生学一有什么用的疑问,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向往。其次,要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师在教学“引进外资”的“得”与“失”时,先引用我们现在用劳动力,同世界资本进行交换,到底是“引狼入室”还是“引羊入圈”这个问题,通过设疑,在学生头脑中掀起波澜,以促使学生思考、最后在争论中将主信号以“来料加工”,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就如同把“羊”牵进来了,羊当然要吃草才以胀膘,便羊能生下小羊羔,还能挤奶、剪羊毛,因此,“引羊入圈”合算,是得在于失,用这样的方法教学,就能引起学习对思想政治课的浓厚兴趣,就“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学生对我闪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的最多的要求就是名胜古迹懈们在教学过中一定要多联系实际,要求教师多给他们提出问题和讨论的机会,以澄清他们在思想中存在的一些对人生和社会的模糊认识,他们所关心的社会热点总是教师不能回避。教师不能回避。比如在改革开放中,对党内存在腐败现象的客观现实,既不能回避,也不能牢骚了事,而应客观的、辨证的加以分析,可举一些我党惩治腐败的具有轰动效动效应的案例(如案),并更多的从下面举一些廉政实命名。使学生感到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是极少数的,宫的主流是好的,从而对我党的反腐败斗争充满信心,对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和谦洁奉松的的必要性的更深刻的理解。

再如,我们讲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吸学生就表示怀疑,就会提出不少问题:资本主义在一段时期经济发燕尾服较快,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都在经济上存在一些总是两种制度到底哪种优越难说。苏联搞社会主义七十多年,到最后还是转向资本主义,为什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务淌有转变为社会主义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回避,我们应以马列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事实和不断变化的新情况为依据,有针对性进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教育。

再次,必须把思想政治课教学与整个学校的日常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校日常思想教育有不同之处,但两者在目标上是一致,即都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看待,要求思想政治课突破课堂教育和局限性,与学校其他教育紧密配合,积极探索特点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思想政治课中强调对实如生业说,德育的最基本要求是:“按照五爱要求,严格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可结合学校《守则》和《规范》的教育,开展《守则》和《规范》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又如,针对学校里少数学生比学生比阔气、比享乐、经吃穿,认为“艰苦朴素已经过时”和打电子游戏机等现象,如果简单地“只准这样,不准那样”是很难奏效的,对这种现象,也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学校日常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可联系政治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开展诸如“电子游戏机的危害”、“谈谈艰苦奋斗、珍惜父母成果”等大讨论,让学生在活动中教育自己。

德育的政治功能篇6

高中政治教师要深入挖掘高中政治教材中的知识,要将正确的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世界观、时代精神、人生观等德育功能知识点挖掘出来。有机结合政治教材和这些具备德育功能的知识点,例如:在讲解市场经济法制性这一课时,政治教师向学生可以讲解以下内容:当今社会,人们所面对的不仅仅是由法律法规规范的经济生活,还要面对由法律法规规范的社会生活。我们可以通过这样或者是类似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在对经营者职业道德这节课程进行讲解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对于商品贸易活动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为了能够给学生在心理上带来较大的冲击,我们可以讲解如以下这样的内容:国内日用生活品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现在了俄罗斯的市场当中,俄罗斯的部分电视台曾因为泛滥的假冒产品,作出了警惕中国产品的标语。

二、教师要加深自身素养

高尚的师风能够为学生带来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这是国家领袖主席曾经说过的话。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道之德,齐之以礼。这都要求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加强自身方面的素养。要想潜移默化的教学和培养学生,让学生效仿,那么教师就必须要先具备发自内心的思想道德情操,要具备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以及无私奉献的思想品德。政治教师要在各个方面都做到为人师表,在关注学生政治考试成绩的同时,还要育好人。教师还要有奉献主义精神,道德情操当中最崇高的表现,就是奉献精神,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培养甘于吃苦、甘受寂寞,乐于奉献的意志和精神,全心全意地投身到教育事业当中。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达到了强化德育功能的目的,在学生心中建立起了高大的形象,始终保持着捧着热心来,不带东西去的高尚精神。

三、加强鼓励教育

德育的政治功能篇7

高中政治课 德育 学生

新大纲明确规定:“思想政治课要帮助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奠定基础。”可见,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虽然中学其他各科都有育人的责任,但是不像政治课那样,整个教学都着力于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因此,思想政治课本质上应该是一门德育课程,应义不容辞地发挥其德育的主渠道作用。

一、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社会生活的影响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活表现得错综复杂。同时大众传媒良莠混杂,面对着迅速的社会变化和复杂的社会影响,一些不谙世事的青少年学生容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的影响。因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成为素质教育中一个急需加强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2.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国倡导素质教育已多年,然而在现实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以及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仍然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根据和尺度。这种应试教育的思想和评价机制导致教师、家长、学生、社会只看分数,过分重视考试成绩,而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却被忽略了。

3.学生心理及生理的影响

随着智力的发展,高中生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开始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喜欢质疑和争论,但由于受知识能力及社会阅历的限制,看问题比较片面和偏激,容易夸大对社会负面影响的理解,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材的德育观点往往持逆反态度。

4.教育方式、方法不当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由于教育方式、方法不恰当,导致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被教师不必要的讲解、纯粹的灌输、喋喋不休的讨论、翻来覆去的提问以及各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浪费了,以至将知识的传授和道德教育割裂开来,结果导致德育效果不佳,甚至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二、进一步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性的对策

1.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建立教学新模式,提高德育实效性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小学要改进德育课的教学方式,多采用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方式,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深入浅出。”因此,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教学新模式,改变原有令人乏味的过于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激活思想政治课,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自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增强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

2.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

以往的政治课堂曾陷于这样的误区,上课满堂灌。教师讲条条、学生记条条,考试考条条。教师与学生精疲力尽,但效果却不佳,事倍功半。经过探索,大家形成这样的共识,即变单一的课堂教学为自学、讨论、讲授三结合。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循循善诱,有的放矢,释疑解惑,打破课堂的沉闷气氛,使教与学显得有声有色,相得益彰了。

3.倡导学生自我体验,增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

学生自我体验亦即学生以主体的角色去操作和感受教育对象的过程。道德教育为了把社会的期望内化到受教育者的心理成分中去,必须让受教育者作为主体去活动,将道德理论变成他们直接相关的对象,并在活动中实现对学习对象的创造性把握和自我个性的全面发展。所以,教育者必须为受教育者提供适当情景(包括活动对象、活动目标、活动方式和活动条件),使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知识对象和活动目标能够在活动中形成有机的统一。在这种情景中,由于受教育者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将教育者操作的知识对象变成自己的操作对象,因而能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和更加积极的姿态去感受知识对象的善与真。

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因而,在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较多地采用讨论课、辩论课、演讲课等形式,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观点。这些课型深受学生的欢迎并乐于参与。一些诸如“人的本性是否自私”、“怎样实现人生价值”、“假如我富裕起来,该做些什么”等问题,经过学生的自我体验,道德理论变成了他们的一种需要,从而使之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在讨论、演讲和参与辩论的自我体验活动中,在把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进行对照、比较中,反省或重新选择正确的道德观念。此时,教师的引导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4.美化教学心境,增强道德教育的震撼力

教学心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心理学认为,教师的教学一开始就是从一个由“心理流”(由具有方向性的知情意等心理要素构成)和“心理场”(具有不同层次,蕴藏精神能量的磁场)所组成的有机的心理结构出发的。良好的教学心境,就是教师整个地沉浸到由“心理流”到“心理场”所组成的有机完整的心理活动时间和空间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中的教师能把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语言、模式等有机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从而能使教师讲解声情并茂,内容结构自然得体。教师良好的教学心境又能感染学生的听课情绪,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积极。师生双方以相应的角色感受着授课内容,使整堂课犹如山巅瀑布,气势非凡,从而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巨大的冲击力。

良好教学心境的形成需要教师“胸有成竹”、“意在课先”。只有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才能整体把握授课内容,占领教学的至高点,总揽全局;才能使自己在三尺讲台上挥洒自如,左右逢源;才能使自己的讲课如鼓风之帆,使整堂课如一幅引人入胜的字画,充满灵气。

5.开展活动,创设情景,实现知行统一

德育的政治功能篇8

论文摘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不仅是实现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要确立新的课程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价值转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使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放矢。

中学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诸途径中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德育在教育教学各环节中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迫切任务,需要做好诸多方面的工作。“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也是素质教育本质的体现。能否“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是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在价值观上的重要区别,也是衡量一个教师能否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全面发展的主体就是学生。思想政治课要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必须强调以下几点:

首先,要解决好认知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问题。传统的教学活动,往往把认知目标的达成度作为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唯一指标,能力、情感、态度目标是否实现往往被忽略。其根本缺陷在于将认知从情与意中剥离出来,将真从善与美中抽取出来。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目标实现的同时,把认知功能从生命整体中分割开来,把完整的生命体仅当作认知体来对待,致使课堂教学丧失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功能。教学实践的正反经验告诉我们,成功的教学必须真正实现过程与结论,认知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诸方面的整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刻分析了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鲜明地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和环境意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创新劳动,完成和实现这一教学改革理念的转变。

其次,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要让学生体验生活和存在的意义。同时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人的生命过程是在不断探求有价值意义的生活方式中展开的,在对未来生活的不断追求中实践着现实生活,体验着生命的价值。由此看来,课程在全新的现代教育理论的诊释中,它已不是孤立于现实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现实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关注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的课程和教学,才是最富有生命力的。根据这一理念,课程和教学应该成为融合学生与生活的中介和桥梁。

再次,思想政治课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能力培养,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它的价值不是满足学生眼前的考试需要,而是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建构未来生活的能力,激发他们自我关怀的热忱,自觉地创建未来的生活。然而,传统的教学过多地关注与分数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了知识中心主义的“思维倾斜”,这显然与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和“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的全球教育理念存在价值取向上的严重歧异。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国家来说,需要其成员具备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也只有具备这种意识和能力的人,才能善于运用自己的知识和创造能力,去解决未来各种挑战性的新问题。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的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去搞好我们的教学。

进一步改革和优化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是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的主要途径。搞好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充分发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确定好德育目标,变传统教学为创新性教学。目标明确,能减少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计划性和针对性,从而能够提高课堂思想教育的质量。同时,还要使课堂教学中体现出素质教育所应具有的创新性特征,进行创新性教学。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锐意开拓,不受传统思维和教学模式的束缚,用新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求异是创新的核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开拓学生的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突现出来。

其次,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寓思想性、教育性于知识传授之中。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进行知识教学,最终是为思想教育服务,目的是为了育人。过去那种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以教书为天职,以完成学科知识传授为己任,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的教学,是学科本位的表现。教学改革必须真正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有人讲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可见,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还是在于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只有把课堂教学变单纯传授知识的过程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觉悟相统一的过程,课堂教学在本质上的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再次,要重视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已经使学生的心理、思维、价值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他们思维活跃,探求力强,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不满足于只接受一些现成的结论,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互相讨论寻求问题的答案。面对这些变化教师要正视的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变过去那种教师“权威型”的面孔,让学生感受到在人格地位上与教师的平等。只有建立起“平等型”的师生关系,才能不断确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主动精神和创新能力才有可能充分展现。同时,课堂教学还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关注个体差异,发展和完善个性,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另外,构建教学互动机制,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能动性。所谓教学互动机制就是通过教师群体的合力,指导学生在协作学习组之间开展互教互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它要求教师与学生都充分发挥交往的作用,使得师生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有三种互动类型: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这三个方面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师师互动要求教师与教师之间形成双向互动,这是教学互动机制的前提。做到师师互动,应该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通常可以采取集体备课,总体交流的方式,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也可分工协作,力求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和优势,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这样既能获取好的教学方案;还可以促使教学研究的深人开展,充分调动每个教师的积极性。生生互动主要是学生间的分组协作,共同探究。科学研究表明,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生生互动的协作学习使学生在兴趣、情感、意志、信念、性格、道德等方面都可获得良性发展。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的求知者,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知识和技能是认识的客体。教师的“教”便是使主客体联系起来的媒介。这种媒介所起的作用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去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地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真正确立起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最后,要把教学过程变成有意识的思维锻炼过程,即改革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教师应该把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一同视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因此,能否引导学生会思、深思、多思,是评价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层面上,从而导致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逐渐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力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种转变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完成由“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

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情况还比较严重,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践的现象。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全面落实教学教育目标,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密切结合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丰富、准确的事实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并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要紧密联系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改革实际。教育的内容和素材归根到底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现实为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生动的教育内容和素材。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竞争的空前激烈,人类的生存面临的诸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短缺、人口迅速膨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是思想政治课可以联系的素材。

第二,坚持从学生特点和实际水平出发,使教育教学具有针对性。不同年龄和不同学段的学生,其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不同,对学习、生活、前途等问题的认识能力也不相同,人生观、世界观也具有不同的特点。联系实际不能无视教学对象,不能指望随意联系几个事例就可以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要遵循青少年身心特点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目前的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德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倒挂、脱节、不必要的重复和不适应学生身心特点的现象。要依据系统科学的理论,把德育内容的要素结构和层次结构划分出来,以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五大要素”为纬,以各项要素的不同层次为经,按照整体性、有序性、动态性的原则,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由浅人深,由低到高,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分层递进,螺旋上升。

第三,要重视道德践行能力的培养。德育的实践性特征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彻底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式”的做法,变“封闭式”为“开放式”,使学生确实能成为现实社会中独立生存的现实的人。思想政治课教学切不可只停留在理论教育阶段,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把教学当成纯理论教育。德育的最终目的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并变成个人自觉的道德行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现实社会生活中去,自觉地进行道德实践,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增长才干。要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怎样培养学生的道德践行上,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实践教育体系,“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和行为的统一”。在课程设置上实现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并举,既重视理论传授,更重视实践引导。在教育方法上,既着眼于增强认识,用科学的立场、观点、思维方式武装学生头脑,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培养。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