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课堂实践教学8篇

时间:2023-05-28 08:21:32

课堂实践教学

课堂实践教学篇1

[关键词]翻转课堂;课堂教学;知识传递;知识内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23(2016)02-0107-03[收稿日期]2015-11-20

一、引言

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课堂依然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外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外语教学改革的目标。但课堂教学不能只关注课内(即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因为完整的课堂应该包含课外和课内(习惯称课堂)两部分,课内教学只是外语教学的一部分,需要相应的课外学习来辅助,而课内(即课堂)教学应为学生课外学习起到导向作用[1]。因此,课堂教学改革也应集中到从知识传递的课外到知识内化的课内。传统课堂教学也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但知识传授完全由教师在课内讲授完成,知识内化则主要由学生在课外自学完成[2]。学生的课外知识内化因缺乏针对性的教师指导和明确的教学目标,效果较差。翻转课堂通过教师引导,不但翻转了传统教学课内教师传授知识、课外学生内化知识的教学流程,而且转换了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真正落实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外探究式学习和通过混合式、多样化教学法组织课堂活动的课内知识内化。国内外研究者对翻转课堂概念的界定,更多的是从实施流程的角度和学习过程的本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的,其定义大致可概括为: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在课堂上师生一起通过协作探究、互动交流等活动完成知识内化[3]。

二、课前知识传递和课堂知识内化

(一)拓宽知识传递渠道传统课堂中,“知识传递”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课堂授课完成。翻转课堂对教学结构进行了重构,极大拓展了知识传递渠道,“知识传递”既可以通过教师课堂讲授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料来传递,也可以根据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在课堂上演示、阐述来传递。首先,教师对教材资源的合理使用。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对教材的使用也不能太循规蹈矩,而要结合学生的语言水平,灵活选取与教学目标相适应、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教学材料。同时,结合教学目标,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自行制作与本单元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或视频;其次,除了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开放教育资源等获取、收集、筛选材料,并按课前布置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制作课件、自行录制视频等,在课堂中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探讨。

(二)拓展所传递的知识内容在拓宽知识传递渠道的同时,同样重要的是拓展所传递知识的内容。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强调语言与内容的关系[4]。基础外语课程,内容主要是围绕语言本身和用语言表达的思想(即话题)。语言课堂一定要将语言本身和话题有机结合,才会让课堂充满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这就要求教师投入时间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拓展教材主题并延伸到现实生活,把语言知识和话题内容以恰当的方式穿插在一起。这不仅能极大丰富语言课的内容,还能通过体验异国文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教学方法,组织多样化课堂教学活动,实现课堂知识内化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并不是在课外自习、课内进行讨论就算是翻转教学。只有在教师指导下,师生一起通过拓宽知识传递渠道和知识内容,使所传授的知识能达到甚至超越传统课堂中教师灌输式讲授的教学效果,才能进入知识内化阶段[5]。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学生学的方法)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与统一[6]。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通过教师课堂上的讲授而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对所学内容,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7]。因此,有效实施翻转,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习者特征等具体情况,创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采用基于建构主义的不同学习方法,完成课堂活动的设计。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尤其是最近发展区理论对翻转课堂活动的设计提供了指导,例如支架式(scaffolding)教学、合作型教学、互惠式教学[8]、表演式教学[9-10]、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11]、基于游戏的学习(Game-basedLearning)等。通过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根据教学目标及学习情况等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

三、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课外“知识传递”和课内“知识内化”在教学中的实践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精读”课为例,阐述如何以学生为中心,从课外知识传递到课内知识内化来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在第一堂课,教师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向学生简单阐述基于建构主义的不同教学法,再根据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人数,按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提前给学生分组,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对负责的单元就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语言点及课文内容等,先多渠道查找资料,然后就查找的资料结合单元主题和单元教学目标,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小组的协商制作课件,最后根据教师所指导的基于建构主义的各种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创新,设计活动,在课堂上陈述。(前提要求是不能照搬网络下载的课件,根据自己的创新,来再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演示完毕,由教师和各小组给予评分。例1.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4单元“meethisfuturemother”为例来讲述学生的知识传递。课堂上,学生演示自己制作的课件,尽管其视频取自网络课件,但因网络下载的视频片段没有标注出处,也没有配英文字母,学生在看完视频后自己通过网络查找课件视频的出处,该段视频来自于一部电影,在观看完整部电影后,学生自己截取了比网络课件上更完整的部分,并且分别配上了中英文字幕,这样适合英文水平不同的同学。课堂视频演示完毕后,因为该小组成员欣赏过整部电影,结合电影主题,小组成员很有创意地改编了电影的后部分,制作成情景剧,巧妙地使用了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及句型。其次,通过自己改编,以对比的形式就跨国婚姻中文化差异引起的矛盾进行全班讨论,多方面补充了本单元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最后,结合同学们的讨论,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化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例2.以基于游戏的学习法设计课堂活动为例,简述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课堂知识内化在教学中的实践。基于游戏的学习法(Game-basedLearning)是教师利用游戏向学习者传递特定的知识和信息、教师根据学习者对游戏的天生爱好心理,把游戏的设计理念用到教学中。基于游戏的学习法,其理念也是依据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游戏化学习中,知识不是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设计成一些具体的任务,把教学目标隐藏在游戏活动中。基于游戏的学习法在精读教学中的实施如下:精读课教学安排正好是圣诞节前一天,负责课堂活动的小组讲解的是本单元的重点词汇,根据课前要求和指导说明,主要是创新小组课堂活动,而不能简单地给出定义再举例的进行常规教学。小组同学采用了游戏学习法,首先把课文中的重点词汇以多项选择、填空、配对、翻译等多样化的形式做成PPT。然后以“平安果”为礼物,通过抢答获得礼物。结果,不仅预习过课文的同学能积极发言,获取奖励,而且因为巧妙的游戏设计加上圣诞的气氛,还调动了整个课堂气氛,在感受西方文化的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言的习惯。但需要提醒的是,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组织并调控好游戏的进展。

四、翻转课堂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一)资源观的转变金陵在“大数据与信息化教学变革”中提到,大数据促进信息化教学变革,其一就是新的资源观的形成[12]。传统课堂教学,因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教学风格、教学资料获取方式等的不同,对教学资料的选择也会不同。而翻转课堂因课前多元信息传递,尤其是学生自己制作课件,不但能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而且能推动教学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真正实现从以教师教学为中心的资源观向以大力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程资源的新资源观的转变。

(二)设定并落实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重点、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等,起着导向作用。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首先应树立目标意识,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翻转课堂课外预习前,教师就要向学生介绍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语言目标;其次,在安排学生设计与开展课堂活动时,也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习者性格、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风格等来设计教学活动与内容。所以翻转课堂,通过课前多渠道传递信息和多样化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学生的参与实践,不但能让教学目标具体化,而且能更好地落实。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当今外语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满足于语言目标,即语言技能的训练,而是要在语言技能训练中培养思维模式,融入文化知识。在教学环节设置中除了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还要介绍文化背景知识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培养学生的思辨、创新能力。其次,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课外学习,学生必须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既要学会自己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又要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最后,翻转课堂从资料收集到课堂活动设计,都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大量的协作、探讨、团队合作,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与包容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实施有效的多元评估,实现“对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估”与“促进学生学习的形成性评估”有机结合以纸质笔试的传统终结性评估方式已无法测评翻转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过程。翻转课堂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教师引导下课外的探究式学习和课堂多样化教学活动的参与。因此,评估也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课外、课内学习全过程:资料查找、小组合作、视频录制、课件制作、设计并展示课堂活动;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组织能力、个人时间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等,也不能忽略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所以翻转课堂能体现教师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元化的过程形成性评估。在过程性评估中,通过学生的评估参与,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学生在自评和互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付出及学习中的不足,不断改进。教师通过整合翻转过程,能开展及时深入的教学反思,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五、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正好迎合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指导思想的核心———创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13]。但在翻转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潮流时,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科特点,而不能完全照搬。最初,尝试翻转课堂教学试验的学科多为理科类课程,此类课程知识点相对比教明确,学科特点便于翻转课堂的实施[14]。而语言类课程,知识点不像理科类一样明确,需要比较广泛的百科知识交流及这些语言知识所引发的思考。所以,要理清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质与核心,对外语课程要结合语言课程的特点,采取相应策略来实施翻转教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我们教什么?怎么教?[J].外语界,2010,(6):26-32.

[2]张金磊,张宝辉.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2):73-78.

[3]陈中.基于游戏化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4):80-83.

[4]朱彦.提高外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兼析第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的优秀教学个案[J].外语界,2013,(2):50-58.

[5]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64.

[6]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Z].2014-12.

[7]闵睿.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9).

[8]麻彦坤.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当代美国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外国教育研究,2005,(9):60-64.

[9]王光荣.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6):122-125.

[10]郝琦,乐国安.表演式学习———表演理论对“最近发展区”的发展[J].心理学探新,1999,(2):9-12.

[11]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18-22.

[12]金陵.大数据与信息化教学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8-13.

[13]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

课堂实践教学篇2

关键词:体验 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a)-0174-01

职业学校的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层次不齐,对理论学习兴趣不大。现实教学中发现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学生的接受能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顺势推出,近年来,在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中被全面推广。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讲授者,以讲为主教授理论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讲的辛苦,学生听得糊涂,课堂气氛毫无生气,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动力将会慢慢丧失。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主体,“体验”是由学生去体验,教师只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去如何去体验。“体验式”教学模式,是通过师生交流、交往,教学互动完成课堂任务。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合理组织讨论、探究、调查、反思、操作、辩论、练习等活动,让学生来讲,来动手操作去证明理论知识。互动是要让学生去建构、去组织,去体验,而不是死记硬背,盲目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同样,互动过程也是教师去建构、去组织、去体验从而创造知识的过程。以数字电路中JK触发器这一内容为例,谈谈“体验式”教学之课堂实践。

1 根据学生知识背景制定教学内容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学过程采用模块化结构,一个模块就是一个知识点,一个任务。教师可将JK触发器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任务。任务一:分析JK触发器的工作原理;任务二: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测试;任务三:根据JK触发器的输入波形画输出波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任务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重点突出,主题鲜明,选取的理论知识必须是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认真备课,精心选取相关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为实践服务。教师在讲解理论课时不再强调理论的系统性,注意降低理论知识的难度,以必要和够用为原则。

专业理论课的“体验式”教学课堂就是实验室。学校的数字电路实验室为数字电路“体验式”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场地保证,数字电路的每一堂课都可以在实验室中完成。

2 营造一个互动互助、趣味盎然的学习氛围

“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教与学必须要有一个和谐课堂氛围。“体验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活动学生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开展自主探究、操作、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将学生以三人或四人分为一个小组,并选择一名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为组长。

任务一:JK触发器的工作原理,是理论知识,在任务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最后由学生讨论总结出JK触发器的功能是保持、置1、置0和翻转。

任务二: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测试,是整个模块的重点。教师先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创设可以是视频短片、实物展示,也可以是教师演示等等。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只要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体现课堂教学的内容,直观、浅显易懂能被学生接受的都可以作为情景创设的内容。通过情景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这时,教师就可以将教学活动引入到任务二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逻辑功能的测试。真正的做到“体验”。教师在学生测试时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同时对学生多加肯定尤其是对差生的肯定和鼓励,志在激发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把握讲授的内容和时机,在实践操作中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真正地“体验”到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做到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避免了教师理论知识的空乏讲述和学生的盲目学习。最后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讨论测试的结果并归纳总结,教师对学生的结论加于点评。做到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互助,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任务三:根据JK触发器的输入波形画输出波形,这是任务二的延续,学生可在掌握了任务一、二的基础上自行完成。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台展示学生画的波形加于点评。

3 开展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通过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丰收的喜悦。整个模块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可列一个评分标准。评分标准的具体内容可视模块任务的不同而不同。每完成一个任务,都要对结果进行严格评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反应出的普遍问题,教师可灵活机动地改变评分标准。5S管理、团对协作、安全常识也列入到评分标准。

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信度,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而对他人的评价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学生能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提高自己。

4 知识的拓展延伸

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较快的完成课堂任务,教师可对所教知识作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拓展学生的知识,延伸学生的视野,将学生引入一个更加广阔的知识领域,培养了学生用于探索、乐于思考的精神。如在JK触发器这堂课的任务完成后,教师可将知识延伸到触发器的转换,即将JK触发器的输入端作相应的改变就构成了T触发器。教师通过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前后关联性,推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亲历知识的“生产过程”

通过一学年的实践,证明“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有效的,是适应现代学生的接受能力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教”与“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小组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媒体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往影响,以产生教学共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对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践还在进一步的探索中,我们不会停下这个脚步,我们将始终致力于探索如何进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才会使学生的知识提高得更快、技能掌握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郭佳,李光霞.从传输式教学到体验式教学[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课堂实践教学篇3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实践

课堂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实施,而课堂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新教材在理念、体系、形式和内容方面新教材有巨大的转变,体现了时展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宗新理念、新思维的同时,给中学课堂也带来了强烈震撼,广大教师也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把握新教材,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达到完美统一,在蓬勃发展的教育改革中充分展示新教材的魅力呢?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在新教材教学中我们应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和研究。

总之是学生缺少预习,没有及时的总结,更谈不上对知识的运用,要想打破这个局面,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会新课程的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1.定位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因此,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成为学生的优秀组织者、帮助和引导者。

2.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新课程体现基础性、普及性,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因材施教,分层设计目标,分层实施教育,培养出个性丰满的学生,让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才华和兴趣,感受成功。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探索的倾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

1.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数学的使用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望。比如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测量我校旗杆的高度。学了圆锥面的展开图的内容后,让学生练习制作形状为圆台式的灯罩,圆锥形状的烟囱帽等活动。

2.规律性。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总结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数学概念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对客观事物形成感性认识,再经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而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概念教学不应只是简单的给出定义,而要引导学生亲自感受及领悟隐含于概念形成之中的数学思想。

三、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有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改革后的新生教材也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这是培养数学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

传统的教学中,基本要领基本知识常常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新教材给我们开拓了新的思路,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定理、公式的发现与证明过程。

如讲“多边形的内角和”,我是这样处理的:请同学们探索N边形的一个顶点能作多少条对角线;接着问,受此图形的启发你能计算N边形的内角和吗?谁还能给我们发明一种计算N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学生很兴奋地以“发明家”的角色投入到知识的探索中去。

课堂实践教学篇4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255-01

多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初中数学课堂教改实践,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确立了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反思”教学为基本流程的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合作交流,提高数学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它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由于这种交流是多向性的群体交流,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平等、民主、有序的交流。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获得成效。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合理分组。按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与学生品质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最优化组合,组建“学习合作小组”;⑵提出的问题要明确且有思考价值。提出的问题要使得学生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尤其是提出的问题是“生长”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的,这样学生对问题的钻研是一种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⑶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即要提出合作建议让学生学会合作,小组合作交流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而且要求学生按一定的合作程序有效地开展活动;⑷教师的激励性的评价是进一步促进合作的催化剂。评价应是更多地重视对小组的评价,注重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及活动结果中的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缩小优差生的距离;⑸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师既要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又要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引导、点拨,促进其思维的不断深化。

二、自我反思,深化知识结构

在教师组织下,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总结,达到认识的深化与认知结构的完善,在反思中发现的新问题又可以深化进行探究和延伸。通过实施激励评价,让学生反思探索过程,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勉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内化成主动发展的动力,提高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

元认知理论认为: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验。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如没有这一理性的反思,以上的方式就会流于表面化。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使认识上一个台阶,逐步完善认知结构,并进一步开拓探究的空间。因此,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保障。为有效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可在课堂上许多环节适时“布白”,如在出现规律处留下思考的空白,在创设情境处留下悬念的空白,在新授部分结束后留下回味的空白……并给学生适度的时间和空间,采取“以提问促反思”的策略,即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在任一学习环节中不断提问、追问,使学生在这些环节中,或质疑问难,或自我展现,或答疑解难。让他们对自身活动进行回顾、总结以及具有批评性的再思考,就能求得新的、深入的认识或提出疑问作为新的教学起点。从而他们的思维得到了碰撞,认识得到了升华,体验得到了丰富,“元认知”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思考与体会

实施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反思”为基本流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并非是全盘否定传统的,而是应批判地吸收和继承。如学生对知识的必要模仿、记忆、听讲和练习,教师的启发诱导等都不能丢。

2、在教学活动中,应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权利,使学生充分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教师要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3、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如教师应及时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和表扬学生的积极表现,从而使师生感情融洽形成共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数学能力。

课堂实践教学篇5

关键词 Scratch 课堂教学 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2.041

Abstract Scratch i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children to develop the visual programming tool by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t will be introduced in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not only provides a new vitality for the primary 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ut also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cultivate students'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n Scratch teaching, the author attempts to explore and practice the task driven method in teaching.

Keywords Scratch; classroom teaching; task driven

1 Scratch是什么

Scratch是麻省理工W院(MIT)设计开发的一款简易编程工具,专门为8岁以上的儿童设计,其宗旨是“创作和分享你自己的交互故事、游戏、音乐和艺术。”

不同于以往教学中使用的Logo程序语言,Scratch具有操作简单、趣闻性强,契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优势,其编程不需要逐行地敲入代码,而是通过拖拽已定义好的程序模块,采用形象直观的积木指令实现程序的编写,使用者无需死记硬背命令代码,甚至可以不认识英文单词,只需用鼠标拖动模块到程序编辑区域,像孩童搭积木一样将指令拼接在一起,然后单击该程序就能够在“舞台”区域看到结果。

2 Scratch能做什么

2.1 制作多媒体动画作品

Scratch具有方便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如果你访问Scratch社区,会惊喜地发现很多用卡通形象制作的小故事、在线时事、科学模拟、互动课程等作品,这些都是世界各地的Scratch学习者制作的。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最重要的是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Scratch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及其操作简单的特性,使其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使用。

2.2 制作小游戏

学生会在信息技术课上偷偷玩游戏是令很多信息技术老师头疼却又屡禁不止的事。想让学生不沉迷于游戏,就要引导他们从被动的玩到主动的创造。实现从玩游戏到做游戏的角色转变。Scratch的“积木”指令集成了动作部件、外观部件、声音部件和鼠标、键盘等事件部件,通过这些部件不仅可以让角色动起来,还可以添加适当的触发机制,如在打地鼠游戏中,每打中一个地鼠就增加一个分值。在Scratch课上,模仿制作自己玩过的小游戏甚至创作一个自己的游戏成功转移了学生对玩游戏的注意力,让他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到了信息技术的魅力所在。

用Scratch编写小游戏直观易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制作出各种生动逼真的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

3 Scratch引入课堂的意义

3.1 提高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效果也就越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从兴趣引导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快乐地学习。

Scratch程序操作简单,趣味性强,其亲和的可视化界面、强大的语言功能,将复杂的程序设计思路简单化,像搭积木一样“玩”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上手的特性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Scratch课堂中,为了完成创作任务,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问题并完成脚本的编写,最终制作出一个完整的作品。这样的创作过程既给了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2 释放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Scratch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平台,能将多种媒体融入其中,系统自带的图像创编功能简单,有效地支持儿童的数字化表达。学生用Scratch进行创作的时候,需要有创意,进而设计原型,然后实验,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创新并反复尝试,还会和小伙伴进行交流,并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故事、动画、游戏等作品。

想象力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小学阶段的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看待世界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在Scratch课堂上,他们不仅可以学会编程知识,还可以释放自己的想象空间,用所学到的知识去绘制他脑中的世界,表达自己的想法。

3.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小学高段的学生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但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具体的事物,仍以感性经验为主。

Scratch以其图形化的编程方式,为孩子的思维从具体走向抽象提供了脚手架。孩子们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对任务的分析、规划、梳理出个对象间应有的逻辑关系,;再通过指令的搭建、测试与调整,逐步实现了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度。以“小猫走迷宫”为例,学生为小猫走迷宫过程设计游戏规则,然后思考如何通过Scratch编程语言实现规则,即将自然语言转变为程序设计语言,如小猫在途中吃到小鱼体型就会变小(体型变小有利于其通过迷宫的窄小通道部分),就要用“如果……就……”逻辑语言来实现。

4 Scratch课堂教学实践

Scratch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新元素,目前还没有正式的教材、教法为课堂教学提供参考。因此,怎样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引起了众多正在进行Scratch教学的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探索。

在近两个学期的Scratch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了任务驱动法来实施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位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下面以“小猫走迷宫”为例,简要阐述任务驱动法在Scratch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4.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学要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提出本节课的任务。在“小猫走迷宫”项目中,教师首先同学们讲一下自己所玩过的走迷宫游戏,然后展示了一个之前准备好的用Scratch制作的小猫走迷宫游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引起他们的兴趣。继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这么好玩儿的游戏是怎样用Scratch做出来的?

4.2 分析细化任务并解决问题

在Scratch课堂中,很多项目的任务是不能一下完成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任务进行细分。这就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对任务进行分析并逐层分解,每一个细化的任务中都包含有相应的知识点。在这里,我们需要对“小猫走迷宫这个游戏是怎样用Scratch制作出来的?”这一任务分解为:①迷宫轨道是怎么画出来的?(此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对空白的舞台背景进行编辑与创作。)②游戏里有几个角色?(此任务需要学生分清楚角色和舞台背景图案的区别,并绘制或添加合适的角色)③老师展示的范例游戏中走迷宫的游戏规则有哪些?(此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观看范例游戏并用自然语言总结游戏规则)④每个游戏的实现分别用到了哪些程序指令? (将自然语言转变为程序语言,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尝试各种逻辑部件,从而构建界面良好、人机交互丰富的程序。)

这样经过了细化的任务,学生更易于接受。完成这一系列细化任务的过程,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至此,学生基本上完成了教师演示作品的制作。

4.3 对任务进行拓展创新

在细化并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对相关指令的学习,和对演示作品的模仿创作。然而Scratch的教学不是简单地传授技术,我们要教会学生的是创作,而不是模仿,因此在Scratch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对任务进行扩展创新”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经历“模仿、改变、创作”的过程。

在完成“小猫走迷宫”这一作品后,老师鼓励同学们在教师演示作品的基础上增加自己的小创意,对任务进行拓展、创新,比如为游戏加入一些新鲜的元素或修改、添加游戏规则,制作一个“走迷宫升级版”。在这一环节,同学们往往异常兴奋,纷纷发挥自己的创意,在原作品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4.4 学生作品分享、评价

最后一步是作品分享和学习评价。在Scratch课堂上,每完成一个项目(尤其是游戏项目)都会拿出一定时间让同桌之间互相玩一下对方制作的游戏,并互相给出意见和修改建议。通过这种形式的展示交流、相互评价,学生能够在Scratch学习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以及技术水平上的提高。同时互相观摩和体验作品也能够开拓学生的思路和视野,使其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提高。

5结束语

将Scratch这一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编程软件引入信息技术课堂,不仅为信息技术课堂添加了活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在这种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凌秋虹.Scratch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中国电化教育,2012.

[2] 王睿.Scratch程序设计语言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应用.西部素质教育,2015.

[3] 凌秋虹.聪明的想法+简单的操作――谈Scratch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意义.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

[4] 金鑫.分析・设计・编程・分享:小学信息技术Scratch的教学实践.浙江教育技术,2016.

[5] 袁庆.将Scratch引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

[6] 陈秀,许素.快乐学习――浅谈小学Scratch程序设计教学.中小学电教,2013.

[7] 曾美良.智慧互动,让Scratch课堂教学更生动――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Scratch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初探.文理导航,2016.

[8] 陈捷.Scratch语言简介及应用.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

[9] 浅析利用Scratch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百度文库

http:///link?url=8tn_KTcxZSO140sb9OwStBc40smFERyKFNwWVS

课堂实践教学篇6

一、转变物理教学观念

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观念不仅不能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还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厌烦物理学习。因此,我们必须要改变职高物理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主动投入到物理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探究获取物理知识,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等,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在新课标教学要求中规定,必须要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职高阶段必须掌握物理教学中常见的实验方法,这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只凭教师传授是不能实现的。因此,我们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一味的"重知识,轻方法;重讲授,轻活动。"要在职高物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实践教学模式,真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改革物理实践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职高物理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要坚持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并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物理试验只是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并不是教学的重点。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自己动手做实验体会物理知识的原理,而是一味的听从教师讲解,使得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实行物理实践教学模式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实践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还需要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主动发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课程的趣味性,比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进行小实验、小制作等活动。并对学生予以适当的鼓励,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教学实践活动当中。比如在学习电流与电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准备足够的教具,带领学生连接电路。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所要求的电路,让学生进行电路连接竞赛。在比赛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

2、将演示实验转变成由师生共同设计和操作的实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操作一般都是演示实验,学生不能参与到实验过程当中。这种教学方式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导致学生根本不了解物理知识的来源。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物理实验,这样才能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让学生自主进行课堂实验设计。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实践方式就是物理实验,教师要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可以让学生依据学习过程物理知识自主设计物理实验,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能够进一步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方法。对专业技术的提升十分有利。比如说在学习滑轮原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课堂知识内容,设计滑轮,并运用自己所设计的滑轮进行演示。

4、将课堂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物理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实验活动,将物理知识带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魅力。比如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课外去进行实验,并展开实验竞赛。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物理书本上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比如教师可以运用物理知识,向学生解释"霜前雪后寒"等实际生活中出现的现象。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运用物理原理解释什么的现象。

课堂实践教学篇7

一、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近几年来我校的数学课改工作立足于课堂进行,首先进行了教育理念的改革。小学数学特别倡导以下理念,值得我们反思。

1、数学课程生活化。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以学生从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和学生过的教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活动理解数学知识,建构数学知识结构。2、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己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就是“再创造”。必须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主动和具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是此次课改的核心理念。4、教师要转变教学的方式。《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真诚地与学生合作,共同创造一种新的课堂文化。 5、评价的根本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评价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二、新课程要大胆实践,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我调入完小任教后,学习和实践的舞台更加广阔了。我像“新生儿”一样如饥似渴的吸收着新课改的养料。平时认真钻研教材,把新课改的理年主动贯穿课堂教学;积极参加学校的听课、评课等学习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勤反思,勤积累,虚心向优秀的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所以,在学校的新老师里,我的进步是最快的。当然,实践新课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记得来学校任教的第一次公开课,那时学校刚装了电脑多媒体,在学校我也学过课件制作,于是我在课堂中大量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在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却忽略了对教材使用和整体把握,那是一堂“新鲜”却遗憾的课;为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多少次课堂成了“菜市场”,把学生放出去却再也收不回来;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却成了冷场……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我总结教训,研究问题所在,探索解决办法,在一次次的问题解决中,获得进步,获得成功。

三、以科研课题研究推动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

课堂实践教学篇8

【摘 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信息资源形式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率先在中小学范围内进行实施并取得成效。文章结合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提出微课教学新模式,以期为中小学微课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微课;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5-0030-02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社会媒体的日益开放,“微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并以迅速崛起的速度正在慢慢改变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也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它就是已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重点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热点的“微课”。

微课在我国才刚刚起步,胡铁生指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自2011年在国内首次提出“微课”这个概念以来,微课便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针对性强,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等特点被广泛认可,受到广大师生的极大关注。目前,对微课的研究热点多集中在微课的相关实践方面,而关于微课在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的论文是少之又少,仍处在探讨的阶段,是一个值得学者去研究、发现的领域。

一、微课在中小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微课在中小学的发展表现出势不可挡的趋势,但在如火如荼的实施与应用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部分微课质量不高。这已成为影响微课发展最主要的问题。众所周知,微课以视频为载体,确保全屏高清的画面影像是微课成功的前提。然而,技术层面的提高并不能保证一节微课的成功,教师应该尤为注意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很多教师对微课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外表”而没有掌握住其“精华”,只注重微课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把微课仅仅看做一节优质课的“浓缩课”,或者对选题、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等核心环节重视不足,导致微课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2.部分微课与课堂教学联系不紧密。虽然微课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多应用在微课比赛或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上,并没有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普及。一些学者认为,微课本身所具备的一些特点如碎片化、个性化等决定了其不适于在课堂教学中的大规模使用。但是,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认知是由于还没有好的结合点将微课与课堂教学相联系。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信息化、科技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只有将微课与课堂教学相联系,才能发挥微课的作用。

二、中小学微课教学模式设计

如今4G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和无线网络的覆盖给微课的实施提供了硬件条件。任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上传微课课程及其配套资源供学生在线观看或下载。此外,教师还可提供在线练习对学生进行检测,师生通过评论进行有效、良性的互动。将微课运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其教学模式可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1.课前自主学习。现阶段中小学微课的学习主要集中在课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按照教学重难点制作成系列化、专题性的微课供学生课前自主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同时,教师还要提供相关的微课件和在线练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理解视频内容,并及时进行自我检测。

2.课上合作学习。在微课程教学中,提倡让学生通过视频提前学习新知识,以实现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后所提出的问题及教学重难点提炼出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更加深入地探讨交流,教师适时指导,引领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3.课后反思学习。课堂学习结束之后,学生可以再次观看微课视频,对之前的疑难问题进行巩固学习,加深理解,写下学习反思,与同学交流。在这样的微课学习过程中,学生先后经历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加强了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与协作,在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完成了个性化学习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三、微课应用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

微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也是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大趋势。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合作学习,对提高学习效果有显著作用。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1.微课适用性的局限。由于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等特点,因而适合的教学内容也是相对较为独立的知识点,能够在短短几分钟内讲解清楚。出现逻辑体系复杂或是篇章、段落等信息量较大的知识时,微课就不再适用了。因此,进行微课教学时,不易过多地为了“微课”而去“微课”,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把握。

2.教师角色的转变。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靠于教师的专业能力。微课的盛行带来的直接变化就是教师要更加明确教学目标与任务,必须具备高超的教学能力。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和学生共同学习的主体。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信息化科技化的趋势,掌握好微课教学,教师应该提升专业能力,转变自身角色。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微课在国内的发展尚在起步阶段,尤其是微课在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究等方面的研究仍然比较薄弱,需要广大学者和教师继续摸索。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将微课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更有效地提高微课教学效果仍然是广大中小学教师不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Shieh.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55(26):A1,A13.

[2]戴晓华,陈琳.我国中小学微课发展现状及其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9):78-83.

[3]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4]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5]刘桂花.微课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4,(6):122-124.

[6]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7]吴婵.关于微课对优化高校教学效果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3,(1):17-18.

[8]夏仲文.利用微课程促进学科教学的应用研究与反思[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3-14.

[9]肖安庆,李通风,谢泽源.微课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优势与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10):15-17.

[10]詹春青,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制作与应用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教育信息技术,2014,(5):35-3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