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课堂提质增效8篇

时间:2023-05-31 08:34:50

课堂提质增效

课堂提质增效篇1

还有越来越多的学校探索分层教学,教师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对学习困难学生,教师进行义务辅导。中小学要严格筛选作业,以各年级中等学生为标准,布置适量作业或分层作业。减负的同时,中小学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发展个性特长,经如开设多种拓展型、研究型、实践型课程,成立学生兴趣小组,开放图书馆、实验室、微机房等。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共同活动必能获得一定成效,这些成效若得到及时反馈,就能成为进一步调整教与学的新信息。对学生来说,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可以很快获得矫正性信息,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恰当的评价,是一种很重要的反馈形式,是推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有利因素。

在设计练习时,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每次练习中困难出现的情况,在教学时,还要不断从学生的练习中及时,全面地获得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进程,促进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课堂独立作业是学生课堂学习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它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学生对新知识应用上的不足,便于师生及时调整,确实树立“教”与“学”的新理念,减负增效提质聚焦课堂,把课外时间的自主权还给孩子们。

课堂提质增效篇2

一、必须要让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

凡事无趣则无爱,无爱则无学甚而厌学,更何况初中学生多视历史课为“副科”而轻视历史课。这就必须要想办法让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喜欢学,这样才具备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的前提。

一是教师要切实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搞好小组教学。我们一些老师的教学主要缺陷在于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容易导致学生生厌,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受缚,阻碍能力发展。为了上好、上活历史课,就必须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针对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启发式、学习式、问题式、讨论式、研究探讨式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树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观点,充分利用小组教学调动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成为学生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二是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老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巧设疑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给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不管答案正确与否,都应该鼓励,关键是正确引导,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收获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二、深钻教材,精心备课,精准设计教学方式方法

要提高课堂效率,这就要求教师一要在备课上下工夫,深入钻研教材,并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学生喜欢的知识。二是要讲到点子上,条理清晰,学生一目了然,更容易接受。三是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培养学生联系已知历史,运用发散思维,将知识点串通起来,提高教学效率。

三、创新多媒体的使用,让教学充满活力与魅力

老师要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有关历史的文字、声音、图形、视频、动画和图像等结合起来,使其产生直观、生动、形象等声像效应,使枯燥、抽象、不易理解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历史事件变得具体直观、具有感染力,使得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魅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再就是老师善于多做课件,有创造性地展现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

四、课堂教学要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历史课与政治课一样,也应努力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实”,就是一切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反对一个模式,一刀切。比如初三学生实际状况,可分别为三种类型学生提出有所区别的要求: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深化,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和觉悟,并加强综合训练;对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要狠抓基础知识,注重在基本知识过关和基本训练上下功夫,让学生理解记忆;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适当降低要求,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查补和复习,强调从基本概念入手,加强基本训练,力求学一点,当堂复习,当堂巩固。“活”,即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就是要尽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准”,即以大纲和教材为准。讲课时,我们应准确地把握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以及重点、难点,尽量避免违反科学性的错误。“精”,即要求教师要做到精讲、精练、精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较好地突出重点、难点,详略得当,有针对性地讲解,做到化难为易,使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

五、重视第二课堂,讲课本向课外和网络、社会延伸

如组织学生学习时事、讨论课、报告会,搞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并结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分析,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很好地收到实效。

六、加强学生课堂作业的练习和讲评的精练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主要依据大纲和教材,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点与难点,并对各地有关的练习进行精选,反对照抄照搬,搞题海战术。在讲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学生错误多的地方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纠正,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巩固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三对口:教材与大纲对口;练习与学生实际水平对口;练习与中考试题题型对口。力求做到: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考得好。

七、积极转化和辅导学困生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对学生全面负责,着眼于大多数和大面积的提高,决不让一个学生落伍。既要培养优等生和中等生,保证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的学生,更要注意去积极转化和辅导学困生,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八、探索和创造多种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提质增效篇3

一、 研究学情,以学定教

先进的教育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来体现,再好的教改设想也要靠教学实践去实现、完善。要想达到课堂高效,必须让学生“会学、善学、乐学、活学”,必须让教师研究学情,以学定教。在高效课堂开展过程中,我校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调研、主题班会、小组对话、个别谈心等形式,让教师走近学生、牵手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状况、家庭环境、思想动态等方面全面了解,全方位观察,多角度考虑,多层次把握。在此基础上,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心理素质,明确教育的对策:明思路、正态度、帮方法、补漏洞,设计教法,指导学法,把握教学的“序”与“度”,做到因材施教。

二、研究学法,以法导学

教会学生学习是最成功的教法。我们以学生认知为基础,以问题设计为先导,以问题解决为突破,抓住“活、创、联”三个字设计教学,充分发挥导学案作为“路线图、方向盘”的作用。在小组探究、交流展示等环节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充分关注学生的活动形式、思维特点和解题方法,通过适时启导、科学诱导、相机引导、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利用“一课三单”来大胆质疑、勇于求疑、积极探疑、乐于解疑,总结、掌握、提炼适合自身的学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搭建舞台,拓展思维

课堂是教师的课堂,更是学生的课堂。高效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声、互动,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撞始发灵光。学生在群学、对学的过程中通过相互间的思维碰撞、智慧激荡达到知识互补、能力提升、思维拓展,是教师单方面的传授、灌输所无法达到的。因此,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将讲台让给学生,放下架子、迈开步子、俯下身子,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展示欲,让学生撸起袖子,甩开膀子,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演讲辩论等形式为学生搭建知识生成的平台、思维创新的舞台、个性张扬的展台,在对学、群学中,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大胆地质疑,愉快地展示,先心动,后行动,再激动,表现原生态的学习状态。让课堂充满思维碰撞的火花、同伴互助的温馨、智慧分享的喜悦,让学生在主动求知中“悟理”,在积极思考中“懂法”,在拓展训练中“长技”,践行“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的课堂理念,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方式。

四、自主管理,点燃激情

课改就是要斩断教对学生控制的手,充分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李嘉诚的“鸡蛋论”告诉我们:如果只希望用外力来打破,就永远是别人口中的食物;只有自己打破自己,才可能获得新生。学生成长的过程是化蛹成蝶的自我突破和人格升华。这就要求教育者大胆解放学生。我校依据高中生的心理、生理特征,遵循“解放人、发现人、唤醒人、发展人”的原则,以生为本,自主管理,提出“尊重学生自主,倡导人文精神,重视环境熏陶,强调道德实践”的教育主张,充分发挥班级自管会、公寓自管会、学生会、灶监会、心理委员会、治保委员会及各种学生社团的作用,解放、激发、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在行为自律、活动自主、管理自治、精神自强的过程中铭记规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珍藏感动,分享幸福。以活动为载体,点燃激情,自主成长。

课堂提质增效篇4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 体育文化建设 / 特色 / 路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体育理念在不断更新。在院校体育,不断深入的基础体育教育课程改革推动着阳光体育活动的有序进行。这就要求院校的体育教育管理工作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及体育教学特点,全面落实相关教育方针,制订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来发挥好人、财、物等多方面的因素,有效地开展院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健康有序进行,促进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文针对如何增强院校体育管理的实效性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

1 院校实行体育教育管理的价值

管理就是指在实现特定目标的全过程中,有效地通过计划、组织和控制等相关环节,来充分控制和协调院校体育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基本资源。事无巨细,无论是组织开展什么形式的工作,都必须要以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作为支撑。相对于院校体育教育实施科学管理的工作来说,要想获得最大的效果与预期目标,就必须要在实施科学化管理的基础之上,有效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意识。如何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是当前院校体育教育管理的核心工作。院校体育教学的任务,也决定了体育教育管理的重要地位,并且为培养较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做出重大贡献。在传统的体育教育管理工作中,主要是以体育课的形式开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市场综合性人才需求的增大,较为狭隘的专业培养方式逐渐淡化,社会越来越关注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学校的体育教育管理工作要逐渐向多层次、多因素的方向转变,打破传统体育教育管理的单一形式,建立健全一个全面性、多层次、多形式的有机体系。院校体育教育管理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教育的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离开了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管理,就会严重阻碍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想顺利实现院校体育教学任务,就必须要以科学合理的院校体育教育管理为依托。

2高职高专体育教学现状

2.1体育必修课时和体育理论课时数未迭到要求

高职高专体育运动技术的掌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没有一定的时间学习和训练是不可能掌握好一项运动技术的.体育必修课是学校根据教学大纲来安排的最基本的课程。是在校的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去学习的.因此必修课的开课时数是不能随意删减的有些高职高专院校在必修课开课时数上有些不足.影响了学生体育技能学习效果体育理论课也是体育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不仅要知道运动技能的锻炼方法.还要知道如何去锻炼.怎样锻炼能更好的增进健康或更快的掌握运动技能.这就需要学生去学习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用理论去指导他们的运动实践.从而促使他们达到自学的目的高职高专院校同样在体育理论课开课时数上不足.有些学校就基本不开体育理论课.这可能与对体育理论课的重要性缺少足够的认识有关,也与学校引进不来讲授体育理沦课的体育教师有关。

2.2课外体育锻炼缺乏足够重视,缺少教师的指导

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课的延伸部分课外体育锻炼学生的自主性更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来进行体育锻炼.可以随时改变运动量的大小。但是高职高专学生在运动技术动作掌握上、运动量的调控上、体育保健等知识上还不足,因此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时有体育教师的指导还是很有必要的.高职高专院校由于种种原因在课外体育锻炼这方面没有体育教师给予学生课外指导。

3体育类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3.1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体育类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国,和其他高职院校相比较,体育类高职院校起步晚、底子薄,近几年投入和建设的重点在于办学思路、硬件设施、师资队伍等方面,在高职教育管理、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等方面都还不太成熟和完善,还没来得及对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建设。

目前,大部分体育类高职院校通过了教育部的办学水平评估,步入了内涵建设阶段。内涵建设是以学校的软实力建设为核心,包括师资队伍的培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环节的落实、教学质量的提高等很多方面。而人文素质教育也渗透、体现或融合在方方面面的软实力建设之中,是内涵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类高职院校可以在内涵建设阶段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弥补人文素质教育先期的缺失、不足,并彰显自身的特色。

3.2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现代社会、现代企业、现代职场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好的层面,而是更加青睐在技术、情感、素质等方面协调发展的人才,这些人才能够应对社会的压力和复杂性,适应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适应职场的风云变幻。体育类高职院校应与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一样,严格遵循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律,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这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现实要求。

4体育类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路径

4.1搭建和完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这一载体应该进一步合理化和规范化。

第一,完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目前的体育类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不是没有课程体系,而是这一体系轻重不一,稳定性不足。完善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应该包括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课程、人文社会知识的课程、自然科学的课程。这些课程都是以“人”为中心,是在素质教育中倡导的“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我们可以将涉及以上三个方面的课程归纳为多个模块,例如思德模块、语言模块、欣赏模块、职业素养模块、科学工具模块、身心健康模块、管理模块、文史哲模块等。每个模块的课程应该有一定的固定课程、一定的半固定课程,避免出现有的模块开出几门、有的模块却寥寥无几的情况。

4.2体育类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应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体育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扩大的空间很小,不妨采取向人才培养方案融合的方法。人才培养方案上不一定要单独设置“人文素质教育”这样的板块,具体课程可以安排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中,可以在必修课中出现,也可以在选修课中出现。我们要通过有效的方法促进人文素质教育向人才培养方案融合。例如:可以优化已有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可以在公共基础课程中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在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总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施,不仅学校和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借鉴社会的反馈信息也不可少,把学校、培养对象、服务对象三者看作一个整体,这才是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参考文献;

课堂提质增效篇5

一、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性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小学和探究能力,并将语文内容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堂有效教学能够提高课堂环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通过最好的时间、精力投入,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

二、小學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

1.教师对课程标准存在偏差。

小学语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要求小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段落理解能力和人文知识和语言能力。但一些教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标准存在一些认识偏差,没有将语文这些综合性的特点综合,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进行制定。忽视了小学语文课堂的互动性,导致小学语文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方面进行的不够完善,课堂气氛烘托不够,使得课堂教学质量不佳,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不能得以体现。

2.教师不能理解相关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需要学生进行理解的思想感情,学生需要去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作者的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有着深刻的理解。

3.教师不够了解学生,沟通不够。

沟通是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了解的重要途径,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够使得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能掌握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和各项特点,使得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4.教师忽视了评价重要作用。

良好的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的教学评价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实际的敉学中,由于教师忽视积极的评价作用,很少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激励学生,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必然会影响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三、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措施

1_转变观念,深入了解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在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教学互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针对性。同时,需要教师掌握教学的目标,将语文的综合性进行充分发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注重课堂的互动性,多进行一些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2.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交流是促进双方了解的重要基础,因此,需要教师多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可以通过仔细阅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对于学生的个性和性格特点,需要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注重每个学生的表现,并积极的采取课堂提问。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3.积极的教学评价。

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重对学生的鼓励。使得的鼓励会使学生觉得自己的被教师肯定,为小学生树立信心,使喜欢小学语文这门课程,增加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进行积极的教学评价时,需要丰富自身的评价语言,采用不同形式的语言不断的激励学生,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4.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应用多媒体技术促进课堂有效教学,通过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并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通过进行分角色阅读的形式,给学生创设一个能够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教学情境。

预习是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低年级的小学生,识字少,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通过为小学生布置合理的预习任务,能够培养小学生形成自主预习的好习惯,使小学生布置在阅读预习任务,确保朗读不会出现落字、错字、重复的情况,有利于课堂有效教学。合理的布置课堂作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课堂作业是对学习的一项检测和检验。

四、结束语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也变得不断提高,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转变观念、强化师生间交流、良好的教学评价语言、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进而增加小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促进小学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课堂提质增效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综合素质 增效减负 实施

在教学发展与教育实践开展中,国家在教学改革的相关要求与规定中明确提出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对于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在教学中的全面发展,进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全面性和综合性人才培养。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教育开展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实施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升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小学语文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门重要课程,在课堂教学中顺应教学改革要求,实施增效减负教学策略,也具有突出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下文将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展与实施的现状,在对于教学改革中的增效减负策略进行研究分析基础上,对于增效减负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进行分析论述,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与提升。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特征与现状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基础教育阶段,主要语文基础知识以及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形成为主,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环境以及教育制度的影响,注重对于学生应试能力以及考试技巧的教育培养,在学生兴趣发展与个性培养方面尤为不重视,不仅学生的素质提升受到很大制约,并且课堂教学的质量效果也并不理想,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提升和发展。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以及新课程要求标准的提出,在现代的教学环境与要求下,不仅对于教材内容有了很大的改进,而且在教学模式上,也摒弃了传统的以应试教学为主或者是升学考试主导的教学模式,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此外,教学改革与新课程要求标准,还重视对于学生课业负担的缩减,重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注重学生个性特征与自主学习的培养,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提升。但是,在传统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的长期作用影响下,虽然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期望,但是许多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展中,仍然会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与观念的影响,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通过繁重的课业负担来实现学生应试技能的训练提升。结合这一现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增效减负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综合提升,就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用意义,这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出特征与现状。

二、教学改革以及增效减负策略分析

教学改革是针对传统教学问题提出的一种促进教学提升与发展的有效措施,对于教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改革中明确提出,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开展实施,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全面型高素质人才培养。而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国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相关决定中也进行了明确的指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对于党的教育方针进行全面贯彻,将民族素质提升作为根本,重点实现对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实际能力的培养,以实现对于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素质、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的培养提升。

在教育实践中,增效减负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项要求与教学质量以及教育水平之间有着非常绝对的作用联系。通常情况下,如果教育实践中,学校的教育理念以及师生价值观定位准确,往往学校的教育水平与教学质量就相对较高,自然在较高教育水平与教学质量的学校中,其增效减负工作开展的也就相对突出,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培养也就比较重视,同样也说明该学校的办学成果比较突出和优秀。尤其是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以及新课程要求标准的提出,教学实践中所应用的教育体系逐渐趋于完善和理性,使得教学中应用的方法手段也更为合理,对于增效减负以及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也更为重视,对于教育发展与提升的促进作用也更为明显。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增效减负教学策略的应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促进教学的全面提升和发展,十分关键和重要。

三、增效减负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增效减负策略的应用实施,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促进课堂教学的提升和发展,应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首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展中,注意将素质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长期目标,通过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进行明确,以实现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这就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展与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语文课程要求与标准,根据语文课程教学的总目标以及不同学段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的制订,以进行教学指导和应用,开展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其次,小学语文教学开展中,还应注意结合语文课程教学的要求与标准,对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进行认真仔细的研究,以进行教学方案与教学计划的设计,进行教学指导和应用。再次,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综合利用,促进教学的改革与提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利用,就是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同时注意将现代化教学方式引进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对于学生学习的指导,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和提升。最后,在学生作业任务布置中,不仅要正确合理的布置学生的学习作业,还要注意作业形式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锻炼和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同时还要求学生家长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正确教育理念的树立,以通过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学习提升和进步。

四、结束语

总之,增效减负作为教学改革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应用实施,对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提升、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等,都有积极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课堂提质增效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增效减负;课堂教学

增效减负不等于学生什么都不要做;减负不等于不要教学质量。相反,在减轻学生过多课业负担的同时,要保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一定要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要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让我们充分体会学习的快乐,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减负增效”的教改实际上是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永恒的主题,也是办学的宗旨,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充分认识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一定不能给学生增加负担。因此,如何做到好增效减负是需要很好的教学策略,这是对学校也是对教师的考验。

一,让兴趣做学生的老师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减负”、“增效”的主阵地。既要“减负”又要“增效”,唯一的办法是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要把“减负”真正落在实处,必须深入到课堂教学的领域中去,确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提高学习效率必须让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一件事情,首先必须要正确看待教师的形象,语言态度,与学生的感情,学识基础这些事情,这些方面可能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得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与师德修养。其次,根据研究调查表明,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节课的最优教学时间是上课后的3至25分钟。在这时间内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有强烈的学习动力。这段时间内教师可以运用多种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游戏、增强课堂气氛的生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孩子们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给学生多一点自我表现的机会,充分感受参与学习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积极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非常好的途径,而语文教学更加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枯燥的文字中爱上学习,因此小学教师应该学会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将把声音、文本、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技术运用多术辅助语文教学,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打开学生的想象力世界,让学生可以开动大脑发挥联想对课文拥有更好的理解,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理解课文同时也充满了求知欲,对知识的渴望,从而得到增强教学质量的效果。因此小学教师应该学会这种教学法,这是一种情景教学法适合在语文课上采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对语文课提高教学质量是一种非常好的办法,这种教学发可以让小学生开放大脑,发挥想象力,通过置身其间,如临其境的感受来对课文进行理解,加强多学习的热情,培养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不要把今天的压力为学生带到明天

(一),当堂检查教学效果,查漏补缺

当堂检查教学效果,查漏补缺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检查能否达到当节课教学目的的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教质量的有效保证,实践证明:当堂检查教学效果,练习当堂处理,及时查漏及时纠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保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有做对的题目,随手批改,看到做错的题目及时指出错误,引导他们立即纠正,既节省了探究作业答案的时间,又达到了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内的学习任务胜利完成,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时间内的到应该学习的知识,这样他们就不用随时都担心自己的功课,也不用在应该属于他们休息的时间里拼命的完成那些复杂烦乱的作业,这样既能充实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也能让学生在学习以外的世界里找到快乐。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走出户外看看外面的时间,开阔视野,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特长的发挥,身心健康的成长有积极促进的作用。

(二)、根据年龄特征,丰富学科活动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生动有趣的语言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样改错的题目,老师语言改变一下,学生的兴趣就不一样,如果你说:“请同学们看题目,说说这几题有错吗?错在哪里”?学生会无精打采地回答你。如果换一种说法,这样说:“同学们,下面是猪八戒做的题目,猪八戒可是个马大哈,看谁是“火眼金睛”,能发现问题,并把它改正过来”。这样的语言显得童趣横生,学生充满信心,学习兴趣就会提高。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根据各层面学生学习上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课外作业,应尽可能照顾这种差异,不能“一刀切”,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而且作业不强求一致,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与能力来主动作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再达到不同要求中共同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内的学习任务胜利完成,课外的学科活动也应组织起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集体的凝聚力。因此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确实有助于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结束语:

总之,“减负增效”的实质就是要求我们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这样,学生的学业负担自然就轻了。但是,减负增效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不是一天两天的努力就能成功的,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我们用耐心,责任心和时间去认识去探索,而且这项系统工程还需社会、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需各学科的协调平衡,统一思想,才能更见效。我们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努力地做,一定会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魏筱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 刘仲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30:114.

课堂提质增效篇8

1.正确理解"减负增效"的真实含义

1.1应该明确"减负"减什么。"减负"是减去超出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能力以外的学习任务,减去学习活动中机械重复而对开发学生智能无用的作业练习,减去过时、烦琐与实际应用无关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 放弃违反教育规律、简单粗暴、落后的教学方法,革除教学理念中仅以教学成绩评价教师教育成果的不当做法。

1.2正确把握"增效"增什么。就课堂教学而言,讲"增效",不是回到原来"题海战术"的状态中,而是关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两个方面。高效的课堂,一定是讲求高质量的教与学的过程。

1.2.1教师要教得有效。要不断反思、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准确?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有效?教学活动是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是否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不是简单地把"3+5=8"传授给学生,而是培养学生生成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策略。

1.2.2学生要学得有效。教师还要不断反思:学生是否有效地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技能是否得到了提升?是否在学习中经历了"数学化"过程,即经历了数学发现、抽象、概括、推理、建模、应用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是否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是否有了探索知识的欲望?是否体验到自信与成功?是否获得了全面的发展?

1.3"减负增效"是辩证统一的。"减负"是新课改的一项措施,"增效"是新课改的根本目的,"减负"是"增效"的前提,"增效"是"减负"的最终结果,没有做到"增效","减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减负","增效"则完全一句空谈。同样,"减负"为"增效"提供了可能和基础,"增效"又为"减负"提供了动力,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准确把握教学中"减负增效"的几个要点

减负的关键是增效,增效的关键在课堂。课堂教学中如何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我关注了以下五个方面:

2.1研读课标,转变观念。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在小学阶段应当实施一种什么样的数学教育?为什么课程目标从传统的"双基"既"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上,增加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形成了"四基"的课程目标……带着如此多的困惑,我开始认真学习与研究,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对这些问题有了深刻地理解。

2.2读懂教材,呈现有价值的数学。 新课改给教师创造了自主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如新教材中要求老师怎么做的内容少,但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完全放手",一切跟着学生走。现在的很多课堂,上课时,学生看似热情高涨,学会了新知,可是课后反馈,问题很多。

2.3重视教学设计,把握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思想的体现,是整堂课的结构图、网络图。好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在走进教室正式讲课前做到心中有"课",心中有"法",心中有"人",为实现"四基"的课程目标做好课前准备。

听过这样一节课:老师为了给学生讲解"对称"的概念,课下准备了大量的京剧脸谱。课堂上,老师用幻灯片给学生一一演示,并告诉学生,这就是"国粹"。最后,教师问学生"国粹是什么"?有的摇摇头,有的则大声地说:"国粹就是鬼脸。"

为什么学生面对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无言以对、毫无兴趣?根本原因就在于设计的教学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出发来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

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的学习过程。

高效课堂既要关注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有效教学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三个基本特征: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在自主性上,我们首先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关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广度、形式、时间及效果;在合作性上,要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整堂课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在探究性上,要把教师的外部教导转化为学生的内源性动力。

精选作业,发展学生潜能。

"减负"并不是简单地少留作业或不留作业,作业少了确实"减负",但是我们还要"增效"。作业的设计应该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趣味性、生活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减负增效"的主阵地。要把"减负增效"真正落在实处,确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缩小学生间的差距,实现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希望"减负增效"后的数学课上能够出现:书声琅琅、问题多多、议论纷纷、鼓励阵阵的课堂景观。让我们在有效的、高质的课堂中享受教学、享受孩子、享受生命、享受幸福。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课堂能够成为孩子们一天中到过的最好的地方!成为绽放生命光彩的地方。

3."减负增效"之责,重在课堂,贵在教师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