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效课堂的内涵8篇

时间:2023-06-08 09:14:12

高效课堂的内涵

高效课堂的内涵篇1

关键词:新课程;英语;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126

高效课堂不是潮流,不是形式,而是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教的使人满意,教学成果显著的实实在在的高效课堂。我们要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要成绩,就要注意教学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统一。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简单说,“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它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研究主导和主体二者的关系,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教学最优化的原则,保证课堂教学在耗费师生最少的时间的情况下,能够取得最大的效果”(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如何使英语高效课堂成为现实,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在课堂实践中的做法和想法。

二、高效课堂的教学要素

高效课堂教学至少包含以下三个要素,即: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

三要素的体现与衡量主要涉及三个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层面,教学效率是指在单位教学时间内,在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教师所完成的教学任务量。学生层面,教学效率=教学对所有学生的一切影响的总和/学生所用的时间总和。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要和谐、有效。只有教师的高效或学生的高效,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三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达到高效的目的呢?笔者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谈起。

1. 教师的具体操作

(1)教师首先要与时俱进,进行自我洗脑,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角色。要确立和增强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主导”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是认识过程的主体,他们统一在教与学的两种活动方式之中,而面临的一个共同对象就是“英语”。教师虽为主体之一,在课堂上应发挥其“主导”作用,但要把学生当作中心,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并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教师要摆正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从“交际论”的角度讲,师生共同都是主体,即“双主体”。而“自主”是学生主体的第一特征。高效的课堂应该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并通过教师的主导,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独立思考,自主发展各种学习能力,以获取必要的知识、强化学科技能。教师应该亲近学生,深入地了解学生,同时,在教学环节中结合教材目录、每个单元的“目标”“复习要点”,各单元的“学习建议”(Tips)指导学生有效地采取各种策略提高学习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和高效教育。

(3)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备好教材、备好学生。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基础知识的讲解,还是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培养,乃至最终综合英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教学活动(主要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因此,英语教学本身就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个科目。教师在备课时,设计不同层次和多种形式的活动时,特别注意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尽可能提供真实的情景,让学生综合地应用所学语言完成一些任务。

(4)教师熟练操作多媒体

多媒体呈现的知识内容,可以形成清晰具体的映像,把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意、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可以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打造高效课堂中,多媒体作用功不可没。

2. 学生学习热情和正能量的激发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这里的“发展,兴趣,爱好,倾向”都是心理健康的内容。高效课堂上,学生三种学习需要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成就的需要

成就的需要就是指对地位实力、绩效优势、声望名誉的需要。成就需要的强弱取决于教师和家长的成就需求的高低、自信心和成功体验。

(2)被赏识的需要

被赏识的需要在课堂上表现为希望获得教师的赞许、认可和赏识。这种需要一旦得到教师的肯定或表扬,学生就会进一步努力学习,取得良好成绩。因此,这是一种外在动机。

(3)认知的需要

认知的需要是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的需要,是属于内部动机的作用。认知需要与学习的目标有关,也与学习的兴趣有关。课堂学习成功经验可以使学生增强认知需要,使学生更加愿意学习。

三、如何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1. 学法指导

教师要给学生介绍一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向学生提出读书的具体要求。笔者指导学生阅读,注意提示学生从两方面去看:一是从宏观上看,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中心思想、内容要点、布局结构、写作方法、风格特色等,把这叫做“宏观把握”;二是从微观上看,对词、句、段中的难点、重点作深入的探讨,把这叫做“微观理解”。这种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的阅读顺序,有利于学生掌握阅读的规律和方法,迅速提高阅读能力。

2. 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情感的交流。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通过观察、倾听和参与,调控教学,考虑学生的差异,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发现学生思维的“火花”,并加以鼓励,增加学生的自信。

3. 质疑设问

质疑,是学习的真正开始。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倡导“发现学习法”。这是“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方法”,即由学习者自行发现问题,自己去概括,作出结论。学生能设问,常常表明他已经进入了真正学习的角色。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认识水平,设置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需求。

4. 释难解惑

问题提出后,怎样解决,谁来解决?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但发挥主体作用的还是学生,提问者在继续学习、思考或受他人启发后,也可为自己“解惑”。一句话,可以通过师生共同讨论的方式来取得共识、获取新知。

5. 创新与提高

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创新”的课堂。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使学生获取新知的阶段,而必须进一步使学生的新知转化为智能的阶段。因此,教师应在学生掌握新知之后,及时地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通过发现、质疑、类比、分析、综合、联想、求异,而达到创新的过程。

6. 巩固深化

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学生的认识和智能形成也不可能一次实现。这就要有一个巩固深化的阶段。教师要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

高效课堂的内涵篇2

一、创建准备阶段:

学校内涵建设启动以来,经过全面的宣传、观摩、落实。我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管理机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立足学生实际,进一步突出特色,教学教研取得新的突破,课堂教学效果有所提高,但新的教育形势,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学模式也随之一改再改,日渐丰富。我校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教师讲,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变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学习,勤于动手”的教研发展方向。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乐于学、勤于学”的特点。

在市、县局文件的指引下,经校行政会研究,制定了《白鹤滩镇中心学校内涵发展实施方案》,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按照县教育局统筹规划的工作思路,以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这一理念出发,我校迅速开始了现代教育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为加强领导,保证学校内涵发展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我校成立由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组成的领导小组,指导和组织全校实践研究活动的开展。

组长:高登华

副组长:邓贵伦 陈春玫 陈泽虎 李龙云

成员:杨宏玲   赵子菊  陈宏伟  孙会清  张清英  贺如军  戴萍 丁玉萍及各教研组长、各村小负责人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陈春玫兼任、副主任由杨宏玲兼任。

成员有:教科处、教务处、政教处其余人员组成。

2、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所以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我们一直坚信一个原则:“好的方法,往往会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学习讨论,形成共识。

召开教师学习动员会。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内涵发展的基本要求、理念和内涵,讨论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确定自己在活动中持什么态度,做好哪些方面工作,取得怎样效果,提高全体教师对打造现代教育示范学校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调动全体教师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全身心投入打造学校内涵发展活动之中。

二、创建实施方式:

1、召开内涵发展动员大会。内涵发展,必须首先统一教师的思想,改变多年墨守成规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在内涵发展动员大会上,我们明确提出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立足课堂抓质量,立足课堂促教研,努力探求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优质高效”的新型课堂模式,大面积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集中学习。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并观看外地好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等,全面认识内涵发展新观念,全面了解全国各大名校内涵发展模式,真正掌握学校的深刻内涵。

3、充分发挥出外培训教师的作用,教师培训回来后,都安排培训教师在教职工大会上反馈出外学习感受,并将学习到的先进教育理念、好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全体教师,鼓励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大胆尝试应用,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工作成果:

1、成立高效课堂探索人才资源库。以学校各级骨干、教学能手为核心,群策群力,献计献策,总结归纳出适合本校实际的。确立了我校发展推进的教学模式为“愉快教育”全体动员,营造氛围,形成了教师人人思考反思课堂教学的良好局面。

2、组织学校骨干教师上一节模式研究课。活动分别由我校骨干教师杨宏玲  陈春玫  刘德丽  张晓倩  主讲,四位教师教学风格各具特色,课堂上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明显,学习情绪高涨,课堂教学展示气氛热烈,师生合作愉快,教学效果十分好,受到市教育局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极大地启示和鼓舞了其他教师。

四、存在问题

1、内涵发展强调的是课堂上以学生自学为主,体现的是先学后教,可是我校小学阶段学生受识字量、见识的限制,难以达到自学要求;再有就是我校班级超80人以上的大班额居90%,教学研讨难度较大。

高效课堂的内涵篇3

关键词:茶道精神;教学思路;体系内涵

结合茶道精神的传承内涵和价值理念。我们应该感受到其中所具有的文化底蕴和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因此,有效诠释茶道精神的价值内涵,其必然能够为学生培养效果的有效营造,提供重要的指引和帮助。当前学生培养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充分注重文化内涵的有效融入,尤其是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关注点入手,通过丰富教学内涵,从而实现整个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

1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结合当前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实际,不难看出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认知其问题,是优化改革机制,提升改革效果的基础和关键。具体而言,其表现为:首先,现阶段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仅仅将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当做普通的教学课程,忽略了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其对学生成长的具体影响和习惯变化,进而限制和影响了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健康习惯的有效培养,从而影响了整个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客观而言,当前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价值与作用认知更为全面,其不仅是一门教学课程,同时更是影响学生学习和成长实效的重要内容。因此,健康习惯培养的缺失,影响了整个人才培养活动的有序推进。其次,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状况的准确认知,特别是对于当前学生培养来说,其包含了复杂多样的元素内容。对于学生培养活动开展来说,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感受传统茶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活动特点和风格,其必然能够在有效增强学生参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丰富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学元素,从而实现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最后,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未能将学生学习兴趣纳入其中,整个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在实际落实过程中,无论是具体的文化元素,还是整个教学机制,都是由老师自身制订的。由于未能将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融入,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高校体育课堂的学习成效。

2当前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开展的价值作用

通过对当前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状况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就极为必要。结合当前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可以看到很多学生缺乏积极健康的锻炼习惯,在其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很难保持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从而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肥胖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实际效果,同时也大大影响了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实效性。因此,如何才能在整个时展的大背景下,创新教学机制,选择合适的教学元素,就极为必要。对学生培养活动来说,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合理健康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要通过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从而实现整个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全面效果。随着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机制不断成熟,如今完善的教学元素,不仅是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内涵。当然,在现阶段人才培养机制中,不仅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扎实的知识素养,同时也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价值内涵和行为理念。对于学生培养活动开展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完善的心理素质,因此,整个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准确的认知。在当前整个高校学生培养过程中,不难发现,无论是学生的生活状况,还是思想压力,都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可能不可避免的出现一系列心理现象问题,因此,想要实现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与整个人才培养机制有效结合,就需要选择合适的心理教学要素融入其中,所以通过融入我国传统茶文化理念的核心元素———茶道体系,其必然能够有效提升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理想效果。

3茶道精神的具体内涵

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文化内涵,在整个文化体系中,茶文化体系是该文化机制的核心与关键,而在茶文化体系中,茶道精神是其重点,因此,传承茶道精神,不仅能够对传统茶文化理念进行有效传承,同时也能够为学生培养体系构建融入丰富的元素内涵。所以,对于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来说,如果能够选择合适的精神理念融入其中,其必然能够为整个人才培养活动有效开展提供重要基础和帮助。结合茶道精神的具体内涵和价值理念,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中所倡导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和良好心态,这恰恰是当前学生培养过程中所需要融入的理念和内涵。对于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创新开展来说,完善的教学元素不仅是一种元素应用,同时更重要的是文化内涵的有效融入。结合现阶段高校体育课教学活动开展要求来看,改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想要实现理想的改革效果,探究合适的融入元素,就极为必要。茶道精神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核心与关键,应用好茶道精神,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观念和价值理念,从而诠释整个传统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各项优势,进而实现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效果。

4茶道精神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思路

对于学生培养活动开展来说,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感受茶道精神的具体内涵,其必然能够在有效增强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学习效果的同时,丰富高校体育课堂的教学元素。体育教学不仅是普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教育,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参与体育课程的价值作用,当然,在这一过程,最关键的是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参与整个体育课程学习的价值作用。茶道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关键。在整个茶道精神内,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中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同其也是对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生活习惯的有效总结和整体提升。在传统多元文化发展传承日益成熟的今天,传承和发展茶道精神的作用,就日益突出。对于学生培养活动来说,最重要的并非是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内容,同时更重要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因此,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将茶道精神的价值理念和习惯规范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学创新和元素优化,从而实现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在整个茶道精神内涵体系内,其中所具有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元素,以及具体的行为规范,能够对学生成长起到重要的推动力。所以,可以说,茶道精神融入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必然是整个教学理念创新发展取得理想成效的关键和基础。对于当前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实际状况来看,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方向是精神内涵的实质性融入。因此,在整个体育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效果,要充分注重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性进行挖掘,不仅要认知当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处理挫折和一系列复杂矛盾是整个提课堂教学体系的主要要求,同时也要充分注重将完善的技能教学训练与心理素质教养相结合,从而实现整个教育活动改革创新的最佳效果。

5结语

在传统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多是由老师自身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案内容,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融入。从而影响学生参与效果。由于学生缺乏积极主动参与其中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影响整个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价值。当前高校教育机制正处于创新完善的关键阶段,在整个教学活动推进过程中,需要注重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质性融入,特别是要注重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爱好,通过创新教学机制,优化教学理念,从而实现茶道精神与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全面融入。

参考文献

[1]吴尚琳.基于茶道精神的体育训练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学与研究,2013,(11):134-135.

[2]唐文玉.大学体育课程“网络导学+课堂教学”双主体教学模式构建[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5,(18):182-183.

高效课堂的内涵篇4

1.优化了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兴趣。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运用,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借此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个个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也自然会增强,这种主动性的增强自然就会促使他们投入课堂学习过程中,愿意思考,愿意讨论,愿意参与。讲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雷雨》《边城》《大卫•科波菲尔》这样的名著时,我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放电影给学生看,比单纯教师讲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更容易让学生记住课文和名著的内容。《大卫•科波菲尔》是江西高考八部必考的文学名著之一,课堂上的电影播放,让学生快乐而轻松地记住了小说的内容,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2.语文课堂教学更直观,更形象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一些抽象、深奥的课文知识很难讲清楚。而现在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我们可以把沉闷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更直观、更形象。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这篇文章中出现了很多建筑的专有名词与事物,只通过嘴是说不清楚的,在PPT课件中,我们可以展示这些建筑事物的图像,使文章知识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化,这样很易于接受。《故都的秋》中描绘的四幅秋景图让学生很难体会到北国秋天清、净、悲凉的特点和在其中蕴涵的作者的情感,利用PPT,我们依次展示四幅秋景图,可以使作者笔下的秋景变得直观、形象起来。

3.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一方面,这种技术的运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优化了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加快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进度,这就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过去讲作文时,经常念学生的优秀作文,而现在可以全文展示在电子白板上,并在上面作修改、作评价,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弊

1.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剥夺了学生想象与思考的权利。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广泛运用,声、图、动画等都进入了语文课堂。这些事物的出现,一方面虽然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方式,但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把注意力只放在这些声、图、动画的身上,而忽视了对课文内涵的关注。另一方面虽然使枯燥的课堂变得更直观形象了,但同时也剥夺了学生想象与思考的权利。《天净沙•秋思》这首诗描绘的游子思乡图,语文教师通过图画把它展示给学生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削弱了学生的想象力与思考能力。而对于古诗的鉴赏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

高效课堂的内涵篇5

一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内涵

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教学设计在其原始概念的基础上有着独特的核心内涵,这些核心内涵构成了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主体。一般来说,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核心内涵包含3部分,即语文相关能力培养的实际路径、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语文学习的具体方法、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掌控策略。1.语文相关能力培养的实际路径。语文相关能力的培养是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这一目标的完成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将这项工作有效地分解到每一节课堂教学中才能确保目标的整体完成。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核心内涵表现为语文相关能力培养的实际路径,也就是说如何在一节课堂教学中进行具体语文能力的培养。例如,如何在一堂课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修辞手法,如何让学生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记叙文的类型。所以,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内涵可以表示为将语文相关能力培养进行实践的具体方法和具体路径。2.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具体方法。语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个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学习任务,很多学生往往轻视语文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不配合、被动学习的状态。因此,语文任课教师需要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核心内涵表现为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语文学习的具体方法,这种方法具体到每一节课堂教学,具体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例如,学生对说明文写作方法不感兴趣,语文教学设计就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举例子,做出详细的方法指导。3.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掌控策略。能否有效掌控课堂教学是一个老师教学能力强弱的直观体现。从实际情况来看,任课教师往往会出现课堂时间使用紧张或者大量“富裕”的现象,出现这些现象表明教师未能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掌控。但是进行有效的掌控靠的不是个人临时的主观发挥,而是依靠科学周全的教学设计。这种情况在语文教学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因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修辞手法的讲解、文章结构的分析都是非常消耗时间的,如果教师不能依靠有效的教学设计进行提前规划,往往会造成教学任务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内涵就表现为对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掌控策略,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对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进行全面的把握,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相关要求

1.必须与素质教育思想相一致。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与素质教育思想相一致,必须将主要教学策略的运用和学生的相关能力培养紧密联系起来。任课教师不能将训练学生的做题技巧、分析考试命题规律过度地带入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因为这样的模式显然是与素质教育思想相悖的。也就是说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任课教师应该把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作为首要目标,而不能过多地关注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2.必须能够有效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是为相关的教学服务的,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为首要目的。因为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是教学设计合理性的基础,如果不能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那么这种教学设计就是失败的,就是不合理的。3.必须能够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相适应。语文教学设计无论包含多么先进的思想,还是采用多么高明的教学方法,都应该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相适应,这也是教学设计立足于客观实际的关键。如果教学方案设计不能够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相适应,就会导致教学设计的应有作用无法得到发挥,这样势必会影响到教学的正常运行。

三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因素

1.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的基本信息是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基本信息,教师才能科学客观地构思教学计划和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教学的成功开展依靠的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从而使教学设计满足相关的要求。2.教学内容的相关信息。教学内容的相关信息是教学开展的主要目标和主要载体,因此这一部分也是语文教学设计的有效因素。教师只有掌握了这一部分信息,才能够对教学任务量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把握这一方面的基础上就能够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掌控。3.具体的教学要求。具体的教学要求是引导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重要工具,只有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教师才能够将自己的教学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有效开展。因此,具体的教学要求是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因素,能够提高教学设计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作者:麦培灿 单位:广东省江门鹤山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李静霞.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

高效课堂的内涵篇6

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生成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适应过程,它超越了环境的即时需要。涵泳语文课堂时有精彩生成,超越了课堂即时情境。无论是源于“教”的生成,还是 “学”的生成,都是师生在交往过程中情感上相互悦纳的创造产物。“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亲”是发自内心的喜爱,不是表面的乃至虚假的刻意取悦;学生的“信”是出于真心的敬重,不是丧失批判选择的迷信盲从。

教学促进发展,语文教学促进学生语言发展。涵泳语文课堂教学,巧妙地将师生涵泳行为整合在“最近发展区”,在相互信任与期待的课堂交往情境中,教师积极有效地引导、指点和示范,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体验和提升。《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生只有想学,才会寻求时机主动交往,沿着语言的阶梯克难求进,课堂对话才能有效展开。

世界上从来都没有完美无缺的人,涵泳语文课堂教学中互相依存的师生概莫能外,他们的交往行为恰当,客观上起到了维护和保持课堂情境整体性的作用。课堂交往适应大致可分为一般适应和特殊适应。一般适应有两种情况:

1.多(学生全体)对一(教师个体),学生应该认识、理解和习惯教师的教学风格,修正改变个人的语文学习行为。

2.一(教师个体)对多(学生全体),教师对特定年龄阶段“这一类”学生认知、心理的整体把握和适应。

特殊适应有三种情况:

1.一(教师个体)对一(学生个体),教师对“这一个”学生的个性、习惯甚至特殊经历的了解,因材施教。

2.多(学生全体)对一(学生个体),健康友善的班级文化里成长的学生能包容认知行为欠缺的同伴。

3.一(学生个体)对一(学生个体),学生在相互合作支持中完成学习任务,避免保守、排斥、攻击等消极行为发生。

二、统整课堂教学文本,建构内容耦合性情境整体

经审定使用的现行多套小学语文教材,基本沿袭了“文选型”思路,以主题单元形式编写,也有作“整体型”教材编写实验探索,前者单篇精美而整体杂乱,后者文风鲜明而失之单调,都被人诟病。相较之下,王荣生教授关于教材选文分“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类型的论述,很有见地,给人启发颇多。循着这样的思路,涵泳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尝试对教材课文进行开发性使用,根据涵泳目标进行调序、增补、删除,等等,明确划分出课文内容、教学内容和涵泳内容。

统整后的涵泳内容,取之于教材文本,形成了别开生面的“微文本情境”,文本的原生价值转化升华为小学语文的教学价值。学生聚焦精心选择改造的文本情境,在教师组织引导下,有内容凭借,有前行方向,有目标可达。他们潜心会文,文心交融,语文学习的主体性发挥不再是天马行空,漫无边际。涵泳语文强调阅读时言意兼顾,因文而异,各有侧重,既不厚“言”薄“意”,也不厚“意”薄“言”,以求言意兼得。

通常意义上,文本的“意”指内容,“言”指形式,内容告诉阅读者“说什么”,形式表明创作者“怎么说”,形式是文本内容呈现的样式形态。内容与形式,交织融合,无法拆分,形式是一种意义上的内容,内容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形式。涵泳语文课堂,继涵泳文本之“意”后,必然涵泳文本之“言”,进而涵泳“言”与“意”结合的文本情境整体。

三、调整教学实施过程,建构环节贯通性情境整体

以“板块结构”为基本环节的涵泳语文课堂教学,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每个板块内部选择安排相应的读、思、品、用语文主体学习活动,板块相对独立而不隔离封闭,贯穿各个板块的是“涵泳语言”的学习过程,突出培养语感、语思和语能。中国传统语文学习的“涵泳”,被注入新的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方法结合,推陈出新,使涵泳语文课堂让人眼前一亮。当然,在涵泳语文课堂实践探索中,提炼完善的彰显语文外在风貌和内在气质的 “板块结构”模式,非朝夕之事,尚需假以时日。

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起止于时间轴上的两个点,是不可逆转的一维性,很像正式上演的话剧,活动一经发生便成为过去,没有也不可重排。组织课堂教学的艺术,除了微观上环节内部活动内容的适时调整,还有宏观上对课堂环节整体运行的把握控制。行于当行,止于当止,师生高度默契、配合,涵泳语文课堂环节的实施才能如行云流水一般,轻盈流畅,通达无阻。

科技使生活(学习)更美好。身处“互联网+”的时代,语文教学应当也必须主动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由于教育技术的选择使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散发出迷人的瑰丽色彩:信息资料的收集分享,语文教学时空的拓展延伸,学习状况的诊断反馈,教学轨迹的数据保存分析……这些,都是传统教学媒介无法实现的。在涵泳语文课堂环节实施中,充分发挥教育技术优势,坚守任何先进的技术工具都是为人服务的理念,有效防止“电灌”现象的发生,确保语言学习的主体在场。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的两大主体,在使用和享受着教育技术的同时,得到了更优发展。

四、整选生活学习经历,建构资源关联性情境整体

涵泳语文课堂,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教学主体的生活与学习经历视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挖掘蕴藏其中的语文教育教学价值,开放、对接教学内容,精心整选“条件性资源”和“素材性资源”,构筑实现课堂学习主体,“生活-学习”“课内学习-课外学习”的两个一体化。这里,所谓“一体化”,符合整体性、关联性和协调性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生活-学习一体化。语文,从生活中产生,在生活运用中丰富发展。学生瑰丽多姿的个体现实生活,与小学语文“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学段目标,在各个不同的层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涵泳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繁多、芜杂、混乱的“原生生活”进行筛选,去芜存菁,精简优化,力求利用好学生生活经历的“精当资源”,使之有机融入课堂情境,促进语文学习目标的实现。

课内学习-课外学习一体化。心理学研究表明,高水平能力是在类似的低水平能力的基础上建构完成的。居于学习力核心位置的学习能力,通过连续一致的学习活动,在原有学习能力不断地综合建构中逐步完善、提升和发展。学生的学习,不应止步于教师课堂的点拨、指导和引领,不应满足于同伴学习经历的交流分享,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时空巨大而灵活。学习者对个人学习的觉察和自知,使他们明确自主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涵泳语文课堂教学,无法完全满足学生阅读需求和阅读能力发展,学生在课外根据个人品位、喜好、价值取向等自由选择阅读对象。在网络时代,为保证课内外学习的一体化,对小学生而言,适时、适度和适切的监管是必要的。

高效课堂的内涵篇7

关键词:教学效益;课堂要素;内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6-0026-04

笔者以为,所谓教学效益,是指教育教学的效果与收益。其主要内涵是包括教学质量在内的实际教育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和教与学等各相关因素的收获与得益;其时间单位包括一堂课或学期、学年以及不同的教育阶段,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前者,即课堂教学效益。因教学质量是个具有时间范畴的概念,对其定义本身就是个世界难题,目前仍呈百家争鸣的态势,又因为,在应试背景下的教学质量的内涵往往指向可量化的考试成绩,进一步指向“毕业率”、“升学率”等,这必然导致教学质量定义的庸俗化。所以,用教学效益取代教学质量,不仅可以规避重蹈应试覆辙,而且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服务,进而对教育教学理论与思想的发展产生积极意义。

一、对课堂要素再认知

当前学界对课堂教学要素的界定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被广泛接受的观点,大体罗列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说法:一是“三要素”说,即“教师、学生、教材”。二是“四要素”说,即“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三是“五要素”说,即“教师、学生、教材、工具、方法”。四是“六要素”说,即“教师、学生、教材、工具、时间、空间”。五是“七要素”说,即“教师、学生、教材、工具、时间、空间、环境”。

但笔者认为,如果按照在现代化教学设备条件下举办的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探究课、汇报课、展示课等类型的课堂教学需要,再考虑增加“助教”和“导教”及经济与情感投入等因素,课堂教学的要素学说就会增加到“八要素”说、“九要素”说、“十要素”说,等等。

总之,目前学界对课堂要素内涵的界定呈不断扩容的态势,但是,“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内容)是大家都认可的教学基本要素”[1]。

显而易见,“三要素”说的主要依据是将课堂教学的其它条件,包括“环境”、“时间”、“空间”、“工具”等“教学条件”,视为“理所当然”或“约定俗成”或“不言自明”的。“孔子杏坛施教”成为“三要素”论者说服他人的典型案例。但是,笔者认为,“孔子杏坛施教”的活动至少涵盖以下五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和时间。即便将时间因素归纳为“约定俗成”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暗条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明条件”也有四个: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即便课堂要素是个与时俱进的概念,上述四要素依然具有决定意义。

但是,当我们用教学效益的理念来审视“四要素”时就会发现,其课堂教育教学的效率、效果与收益等变量只有增加“时间”因素,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才有具体可量化和可体验的实际意义。换言之,“教师、学生、教材、环境、时间”是课堂教学的五个基本要素。

二、教学效益域限下,课堂要素的内涵与意义

上述基于“教学条件”的课堂教学五要素观,虽然考虑了教学效益的因素,但没有涉及“教学效益最大化”的本质问题。所以,要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就必须研究“教师、学生、教材、时间、环境”这五个课堂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其赋予新的内涵与意义。

1.时间

从严格意义上说,教学效益是指教师在单位时间内教育教学的效率、效果和收益。在产生教学效益的教学投入的各个相关因子中,最直接、最明显、最容易量化、最值得关注的指标就是课堂教学时间。追求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就必须有课堂授课时间这个约定俗成的前提条件。课堂时间是现实的。在这个规定的时间内,教师对各个教学环节所需时间的分配是个动态的概念,对一个称职的教师而言,一般都能合理安排这些时间,以从事程序化的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要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教师就要在“学生的最佳注意时间”这个问题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效果,这是我们研究课堂时间的目标与价值所在。

研究表明,根据目前学制规定,从小学直至大学毕业,学生累计有16年的在校教育时间,学生在课堂上的最佳注意时间为:11分钟与学生所处的年级数之和。即从l年级的l2分钟最佳平均注意时间算起,每升高一个年级,其平均最佳注意时间就提高1分钟,每低一年级就减少1分钟[2]。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学前教育。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Coyner和Wilson的说法,“学习过程的90%是无意识的”[3]。因此,教师讲课时将知识物化,学生学习时将认知游戏化,教师对学生认知过程的纠错与再纠错、巩固与再巩固,是儿童教育甚至是少年教育的主要特征。

对高年级学生而言,要避免发生这种“教师总感觉到有许多东西要讲,学生总感觉到有许多东西不需要听”的尴尬,教师就要关注并遵循上述“学生最佳注意时间”的规律。一方面,要在这一最佳时间内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使学生完成认知目标;另一方面,要提高授课艺术,使课堂变得轻松起来,创设出一个或多个最佳注意情境,使课堂高潮迭起,以达到师生“共同忘记时间”的境界与效果,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2.教材

教材即教科书,对学生而言,往往把教材理解为课程,他们上什么课就拿什么书,它是学生获得学科知识的主要依赖媒体;对教师而言,教材只是课程教学任务中承载学科知识的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它所承载的学科知识并不是课程教学目标任务的全部。在这个意义上说来,教材,只有比较好的,没有最完美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从课程培养目标的高度去解析教材、评判教材、重构教材。

高效课堂的内涵篇8

一、探索教学模式,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课改的主阵地在课堂,为此,我们按照县教育局“课改整体推进年”的工作部署,以人为本,努力打造幸福高效课堂,提升教育内涵与品质。一是确立了“421”教学模式。我们组织中心校教师分6批,每批10人,赴杜郎口中学进行为期一周的跟班观摩学习,累计长达42天。培训结束后,我们就组织动员部分骨干教师先行在课堂上积极模仿尝试,让他们在实践中感悟,在反思中改进,积累课改经验。我们由模仿到深入,由盲目到理智,由模糊到清晰,由现象到本质,在实验和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421”教学模式雏形,即“四个环节、两次调查、一个总结”。四个环节是课堂学生活动的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展示提升、测评反馈四个环节;两次调查是自主学习时学情调查、测评反馈时达标调查;一个总结是教师归纳与总结。同时,我们又成立了“421”教学模式工作室,扎实做好模式的推广运用和完善提炼工作。“421”教学模式的实施,打破了过去沉闷的课堂局面,学生变得阳光、自信、快乐。二是创新课堂教学管理。我镇中学实行“两转一听”课堂管理法,“两转”即“转两节课”,全校教师分成五个“转课小组”,每组由一名校长或值班主任带领十名教师,随机选取两节进入各班,查看新模式的实施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一听”即“听一节课”。由转课小组深入课堂进行听课,对模式运用中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提交给工作室,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自“两转一听”课堂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教师应用模式教学、参与模式研究的热情高涨,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升。三是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我们围绕教学模式,以教研组为依托广泛开展同课异构、评课议课、磨课赛课、问题研讨、经验交流等教研交流活动,深入开展以“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小文章”为主要内容的“四小”研究,不断为模式注入新理念、新方法、新内涵。

二、创新自主管理,提升学校内涵品位

我们在学习名校自主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探索出了韩张镇中心校自主管理新模式,并编撰了《翱翔在蓝天下》一书。在教职工的自主管理方面,我们在广泛调研、综合协调的基础上,出台了《韩张镇中心校教职工自主管理方案》,明确各岗位职责,通过岗位工作承诺推进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试行一年多来,全镇教职工的工作热情高涨,创先争优的干事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在学生的自主管理方面,中学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指导下,通过制定班级规则,营造独具匠心的班级文化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自主安排和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有效增强了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小学则以开展“好习惯伴我行”德育教育活动为主线,每周选定一个主题,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品德习惯等60个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做起,逐渐形成学生自觉遵循的习惯。

三、实施梯级成长工程,奠定内涵发展基础

“名校之名,名在名师。”我们始终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育内涵发展质量。一是施行“梯级教师成长工程”。目前,我镇已有省、市级骨干教师14人,县教学名师1人。二是扎实开展“走出去、找差距、促赶超”活动,分批次组织优秀教师到名校学习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三是重视对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以不同类型的教研观摩活动为平台,以开展各种课堂竞赛活动为契机,积极为年轻教师搭台子、铺路子,促使他们尽快成长。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铸就内涵发展之魂

我们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花草树木营造环境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大力实施标准化学校创建和提升工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按照省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设计,投资4000万元建设的韩张镇中学新校区,即将投入使用,新校区是一座功能齐全的现代化、花园式学校。汴张路小学立足自身实际,着眼未来发展,确立了“发展个性、培养习惯、采撷智慧、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镇第二实验小学在开展“好习惯伴我行”的养成教育活动中,逐步形成了“乐学、静思、自主、合作”的学风。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