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全球贸易情况8篇

时间:2023-07-07 09:21:57

全球贸易情况

全球贸易情况篇1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国家贸易;统计方法改革

一、浅析全球价值链的发展

全球价值链的发展是最近十几年来的结果,随着跨国公司的不断涌现,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方式,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和经济体加入到全球生产中来,这就使得整个全球价值链的发展有了一个较为宽阔的发展基础,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全球价值链的进一步增长。当然,对于价值链更为简单的理解是,由于产品的生产与服务在目前来看无法通过一个国家或者经济体能够完成,或者说单纯依靠一个国家或者经济体进行完成往往成本过于昂贵,因此,全球价值就产生了。目前来看,全球价值链是一个大趋势,整个发展的过程也是符合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同时随着国际运输成本和通讯技术成本等不断的降低,必然会促使跨国公司的大量设立,这将极大的提升整个价值链的全球化特征。当然,全球化的价值链对于国家贸易来说有其优势也有其劣势,对于传统的贸易统计方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对于传统思维下的国家贸易政策制定提出了重大的挑战。正是由于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来控制国外的企业生产,这将极大的改变原有的贸易生产的方式,因此将会极大的改变传统国际贸易的统计方式,为了更加有效合理的衡量全球价值链下的国际贸易额度,需要摒弃传统的贸易统计方式,采用更加合理的国际贸易统计方式。这将有利于各国贸易政策的制定,促进各国贸易的健康发展。

二、传统国际贸易统计的缺陷

传统的国际贸易衡量的原则是采用属地归属的方式,也就是说按照整个产品和服务的原始产地来衡量贸易的额度,这种方式在全球价值链产生之间是具有极大的优势的,其可以准确的衡量一个地区或者一个经济体的国际贸易情况。但是,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传统的贸易衡量方式的弊端也不断的出现,使得贸易衡量的需求性越来越得不到满足,对于国际贸易的衡量误差也越来越大。由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统计方式只是简单的衡量贸易的出口国和贸易的进口国之间价值的增加情况,而无法衡量这些产品和服务在之后的继续加工所需要的原料和增加的价值,随着国际贸易越来越频繁,使得这种国际贸易的统计方式难以更加准确的衡量整个全球价值链下的国家贸易额度。

三、全球价值链下的新型国际贸易统计方式

正是由于全球价值链的不断形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张采用新型的国际贸易统计方式,因此,国际贸易委员会也提出了要采用任务型的统计方式,传统的统计方式已经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当今国际贸易的大环境,需要进行必要的贸易统计方式革新。因此,国际贸易委员会采用增加值的贸易统计方式,也就是通过不同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净增加来衡量整个贸易过程中的增长问题,这种方式虽然会有重复记录的问题,但是,就整个计算的过程来说符合当前全球化的特征。这种方式的基本操作公式是采用出口国出口产品的成品价值减去国内生产的成本同时也要减去相应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所付出的成本,这种衡量方式和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方式是极为相近的。总之,这种衡量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同一种产值的重复计量多次,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区分不同国家和地区产值的实际增加,从而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不同地区和国家经济的增长。

四、总结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国际贸易的往来也越来越紧密,因此,为了更好的衡量国际贸易额度,需要采用全新的国际贸易衡量方式,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衡量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经济的增加值,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总之,将有利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赵玉焕.全球价值链和增加值视角下国际贸易统计方法[J].中国经贸,2012,12:45~46.

全球贸易情况篇2

贸易经济论文3300字(一):疫情下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在目前严峻的疫情形势下,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已经受到严重的冲击。本文通过简述中国对外贸易经济情况,细致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经济的现状,论述了疫情形势下中国的政策和建议,积极发展有效良好的对外贸易经济活动,提升本国经济实力,促进国内企业开展不断更新产品技术的活动,加强企业劳动生产率,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疫情形势;对外贸易经;解决对策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直接影响对中国各地对外贸易情况。结合疫情形势,根据具体研究结果,分析新形势经济在中国各地的发展情况,得出目前中国面临的各类机遇和挑战,同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1中国对外贸易经济的简介

在目前疫情的严峻形势下,即使目前全球各地自由贸易的工作体制正式建立,然而诸如出现全球金融危机问题之后,各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自身的对外贸易经济活动遭受十分严重的各方面打击,再由于美元贬值情况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情况、国内各类原材料价格上涨情况、出口产品退税率下调情况等因素,导致中国出现对外贸易经济情况下滑。因此,必须充分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情况的前提下及时有效完善应对方式,提升对外经贸活动的交涉能力,进一步化解中外经济贸易纠纷问题,实现中国的对外贸易经济活动有效快速回到过去经济高速增长的正常轨道。

2中国对外贸易经济的现状分析

(1)在目前疫情的直接影响下,我国如今对外经济贸易的形势十分严峻,现在进出1:1总量情况和总额情况出现大幅度下降現象。全球各地疫情的出现更是造成全球经济出现衰退、放缓的趋势。各地经济的不断衰退和快速放缓,不断减小外部环境的实际消费需求,上述情况直接对我国现在的贸易进出口形势产生了严重威胁。

(2)我国各地的各类外贸产品目前在全球市场环境里面,没有足够的产品价格、先进技术等实际竞争优势,直接制约我国各地外贸企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存在美元贬值情况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情况,导致中国各类外贸产品的具体价格优势不断丧失,价格竞争方面的实际优势的持续丧失,再由于产品技术优势比较薄弱,严重制约了目前部分外贸企业的良性发展。

(3)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大范围盛行,导致对外贸易活动中的各类贸易堡垒存在越筑越高的情况,贸易摩擦问题出现上升问题。以往提倡开展自由贸易活动的美国,如果当其自身利益出现受损情况时,一般打破目前自由贸易活动的基本规则,按照维护经济安全的方式,采取公平贸易措施进一步代替自由贸易措施。部分国家为了有效加强对本国各类企业开展贸易保护方式,纷纷采取构筑贸易堡垒的措施,导致我国的各地贸易摩擦活动出现上升情况。根据自疫情出现以来,中国由于遭到当地贸易保护主义思想冲击出现的产品损失金额已经达到lOO亿美元的程度。

(4)外贸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外贸坏账数额增加,国内融资困难,资金链紧张。由于银行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损失巨大,收缩了贷款规模导致企业流动性资金减少,现金链断裂,从而影响投资和支付,因此我国外贸企业也出现应收账款和坏账数额增加,资金流动不足,现金流不畅甚至断裂等现象,再加之国内融资困难,一些中小型外贸企业已经面临倒闭。

(5)我国各地对出台的外贸发展方面的鼓励性政府政策和工作体制还需开展进一步深入改进和有效构建。同国际经济环境进行接轨并保持稳定的不断鼓励外贸活动发展的基本政策是开展外贸活动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现在我国还存在各类贴政策难以满足国际要求,直接制约了我国实施外贸经济方面的深入发展。

3疫情下中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对策分析

随着疫情的严重冲击,在当地信息化时代和经济全球化时代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先进的互联网时代的基础经济模式正式成为一种能够不依人的内心意志为影响的未来发展趋势。这种形势既是发展机遇又严峻挑战,根据未来的国际分工要求,中国应该颁布有效的各类政策方式。

3.1全面发展新经济

随着外贸经济实践的不断推进,当地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未来新经济趋势的重要作用,对经济发展的认识也在持续深化,在这样的研究基础上,有效将信息化特点、网络化特点和参与目前全球分工合作,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进行有机结合。因此,新经济发展形式属于大势所趋的发展方向。另外,我们也进一步发现,目前新经济形式对于加强国家在全球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存在直接的推动作用。中国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全面发展新经济形式。

3.2积极参与当今国际贸易

目前,我国全球化发展已经出现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这里面的任何国家都难以出现孤立的发展情况。新经济形式的发展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导致让参与目前国际贸易活动变得更加有效合理。如果出现闭关锁国的情况,产生切断与全球经济的联系情况,就会导致失去全球化经济带来的丰厚利益,不断被边缘化处理。严格来说,中国必须按照下面几方面推进参与国际分工的进程。在实施对外贸易活动方面,有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进优化对外贸易经济结构,提升贸易活动在当地国民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基本地位和主要作用:在实施国内贸易活动方面,在开展经济结构升级和工作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人民币升值情况有助于实现抑制经济通胀改善对外贸易条件,属于国内外经济贸易活动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基础,全面建立合理有序的现代市场经济工作体系。在有效开展吸收外资工作方面,不断大量引进有效外资,尤其是直接投资部分。另外,持续优化当地引进外资部分的结构情况、资本质量和管理水平,有效形成内外有机结合,资源带动力强的当地经济增长带。在开展对外投资工作方面,提升对外投资的经济规模,促进一批有实力有担当的跨国大型企业和当地著名品牌,真正成为具有开放型经济特点的重要经济支柱。

3.3提升区域合作力度

新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区域一体化的不断完善。根据此种发展潮流,中国应该进一步发展具有多边特点、双边特点和区域特点的经济合作方式,提升我国各地贸易投资社会环境,提升经济贸易机会,实现中国在未来国际贸易过程中的积极地位。首先,提升同俄罗斯等国家的贸易和合作力度,尤其是资源能源方面的深入合作,有效发挥两国具有的边境线实际优势,快速推动目前的边境贸易活动。其次,继续提升和东盟等国家的合作力度,有效建立中日韩等国经贸合作途径,实现东亚—体化的快速发展。

3.4推进同美、日、欧的持续合作

目前各个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活动在当前国际贸易过程中,还是具有主导作用。美、日、欧等国属于世界经济发展活动的中心位置,中国必须持续与之深入合作。

3.5深化资本市场建设

在目前新形势下,各地新经济的未来发展需要根据三个主要的外在因素,主要包括投资环境方面、资金运作环境方面和资金来源方面。上述三个条件的有效成立和目前国内完善系统的资本市场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是风险资金方面的有效注入,属于新经济形势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新经济形式的有效发展进一步促进各类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流动,国内基础成熟完善的各类资本市场不仅能够有效抵御目前资本全球流动过程带来的严重冲击,而且能够利用资本全球流动过程出现的历史机遇,在各类资本大量注入所在国家经济体系的过程中,提升发展生产力的方式,科学合理利用各方面外资,进一步利用本国各方面富余资金实现全球套利。

结束语

在目前疫情的严峻形势下,应该积极发展有效良好的对外贸易经济活动,进一步调节各方面经济资源的优化管理,促进节约社会劳动过程,实现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全面吸收和引进其他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提升本国的内部经济实力。同时,进一步促进国内企业开展不断更新产品技术的活动,加强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相关产品的国际化发展水平。因此,在目前疫情下,开展良好的对外贸易经济活动对我国存在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尔扎莫(1988—),女,彝族,四川甘洛人,助教,经济学硕士,单位:西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学。

贸易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世界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失速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呈现衰退的迹象,一些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越发激烈。而我国加工贸易的比重正处于下跌的状态,受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弱,国际通货缩紧以及服务贸易竞争低的影响,外贸风险正在逐渐增加。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存在一定的风险,对外贸易经济失速的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以及影响经济失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关键词】世界经济形势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失速

在当下的世界经济格局之下,我国的对外贸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目阶段我国对外贸易正处于失速的状态,这种情况不仅仅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更对个各个行业和人民的经济水平都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找到相关的政策来改善这种现状。

一、世界经济形势现状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形势的现状

伴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经济贸易呈现下滑走势。尽管各国都在通过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和调节税率方式,提高经济的发展,但效果平平。从2019年以来,全球的经济复苏情况才得以弱化。

目前,美国经济的增长较为迅速,形势普遍乐观。但这种局面是由一定的原因的。从需求方面看,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个人消费支出的扩张和投资的稳步增长,都是提高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供给方面来看,工业生产和服务业的上升,预示着经济的复苏。从目前情况来看,矿业、天然气和电力的持续上涨,都是工业生产良好的具体表现。从一些预期指标来看,欧元区的工业生产和服务都处于好转的状态,欧洲经济有望好转。从制造业的情况情况来看,机构的产出、评价的完成指标都达到了有史最高水平,使得经济运行的信心猛增。虽然,波兰等中东欧十国加入欧盟后,对原成员国的资本外流带来一定的压力,整体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新成员国增长较快,也给欧盟带来了新的活力。受政权稳定,经济改革推进以及油价高位等因素,又给经济带来一定有利的条件。受出口和工业生产的影响,日本的经济也进一步的复苏。企业的经营情况得到了好转,效益也得到了改善,破产企业持续减少,对设备的投资有所增加。日本的经济整体仍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同时其他亚洲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韩国等也在出口的带动下得到了快速的增長。虽然物价跌幅有所回落,然而消费尚处于颓势,通货紧缩的情况也没有消除。

(二)全球经济现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因为,我国实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出口数量大,所以贸易顺差也大。从1990年开始就持续顺差,但受到全球经济和贸易保护的影响,2010年我国首次出现贸易逆差。并在2015年出现出口和进口的双收缩,对外贸易经济下滑,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的程度增大。受美国两次加息和增值的影响,民众转持美元进一步的增多,加剧了人民币的比值,使得我国贸易经济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1)对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的影响。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经济需求的增加,进出口贸易逐步恢复,对于我国产品的出口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去年一年,我国对欧盟、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量有了快速的增加。受强势美元地位的改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贸易条件是十分良好的。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国家贸易产生一定的缩减现象,我国的对外出口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甚至还有部分国家实行反倾销等调查,对我国的商品专门设立了非关税壁垒。

(2)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影响。目前国际直接投资方式有重新活跃起来,跨国并购仍占据主导地位。我国也出台了相关的条例,促进国际购并资本。在全球股市止跌起涨后,境外融资的氛围也有了一定的好转,这对我国企业在海外发行股票和上市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我国很多企业在香港和美国股市同时上市,筹募到的资金很高。国内的很多大型企业抓住了国际资本市场的时机,进行境外融资。同时美国的贬值使得投资商在我国国内的采购和用工价格减低,吸引外商对我国市场投资。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长,我国利用外资也面临更加激烈的局面。

(3)其他方面的影响。美国对主要货币汇价大幅下降,同时人民币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近年来,美联储大幅下调美元利率,其他国家也相应的跟进降息。世界主体经济的利率处于低位,这对我国利用人民币利率来调整经济有一定的作用。但国际石油市场的高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一定能够的消极影响。

二、世界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外贸贸易经济失速的原因

(一)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降低

近些年,我国加工贸易商品的进口和出口持续间降低,销售总额也在不断的下降。我国已经完成了从加工大国向新型经济发展国家的转变,部分企业工人的成本也高于周边国家和地区,致使一些加工和机械公司迁移到周边国家。尽管我国想挽留这些企业,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但受到产业链结构不合理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方面的应该。企业仍不愿支付高额的生产费用,而迁移到其他国家。

(二)对外贸易摩擦大,风险高

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上涨,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增多,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大国。但随着对外贸易的增加,我国也引起了其他贸易大国的侧目,导致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对外贸易的摩擦和风险也逐渐增大。

(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国际通货缩紧

当下私有制国家的社会通病是积累社会资本,在市场机制运行过程中也容易出现资产过剩的情况。贸易市场的稳定与国家的税收政策是分不开的,想要保持资本利润、支出和劳动工资等多方面的流动,就需要市场经济的流动和需求相互平衡。一旦政府的分配政策运用不恰当,就会出现高消费和低积累的现象,造成一定的资产过剩。现今,日本、美欧和一些欧洲国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产过剩问题,其均在金融危机后采取货币化政策来进行调剂,促进国家经济的回暖。但实际情况却事与愿违,部分国家不仅出现市场流动性过剩的现象,还出现市场需要不足,国际产品价格持续走跌,只有少数国家的产品价格上涨。美国最先从金融危机中恢复元气,之后开始加息促进美元甚至,推动新一轮的资产过剩,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再度下跌,通货锁紧情况加剧。

(四)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低

我国服务贸易占据我国总体贸易的一个重要部分,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也为我国经济贸易能力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较低,使得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处于失速的状态。主要原因是我国服务贸易内部结构的完整,水平较低,和相关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三、世界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外贸贸易经济失速的对策

(一)推动加工贸易转型

想要解决我国对外贸易的失速,就需要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实行符合地方发展特色的战略,形成具有特色的加工贸易产业链。将不同的地区联合起来,共同推动我国加工贸易产品的转型和升级。在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进程中,应该配合沿海区域的建设,吸引国外的企业来我国投资和建厂。

(二)提高服务贸易比重,增强创新能力

我国在处理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应该提高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增加创新影响,把服务贸易放在对外贸易的首位。在政策的制定时,应该在工商也和服务业贸易所放的比重相同。優化我国服务贸易,提高其发展能力,在注重体制之间竞争的同时,创新更多的服务类型,从而提高服务贸易的创新力。

(三)深化外贸领域改革,消除汇率引导因素

增加有关外贸政策的改革和创新,转变经济和外贸发展的方式,建立新型的创业体系。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对于新型产能加大扶持力度,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扩宽对外贸易的渠道,消除汇率所引导的因素,提供经济一体化水平。我国的对外贸易企业应该增加自身的风险意识,采用有效的汇率工具来降低风险,减少因为消化货币增值所带来贸易压力。

(四)发展特色性优势产品,减少贸易摩擦

全球贸易情况篇3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 对外贸易

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配置、重组的过程,是生产、投资、金融、贸易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竞争和制约的趋势。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在全球化影响下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将不可避免。因此,应及时把握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调整其经济发展战略,采取符合国情的应对措施,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作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参与者其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中国家进出口增速快于全球平均水平,也高于自身的经济增长水平

在20世纪80年代的债务危机中,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曾急剧下降,商品出口额的年均增长率不到2%。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国际贸易的程度加深,进出口增速明显加快,一是自身的出口增速高于进口增速,二是其进出口增速均高于世界贸易的平均扩张速度,在世界货物贸易中所占份额明显提高。

(二)发展中国家的情况良莠不齐,发展情况很不平衡

由于发展中国家不是一个均质的群体,不仅国家或地区的数目众多,而且在人口密度、自然资源状况、工业发展水平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方面参差不齐,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造成各地区贸易发展状况很不平衡,少数国家占据了本地区对外贸易的绝大比例。

作为一个整体,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在提高,但最不发达国家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额的比重却从50年代的3%下降到80年代初的约0.5%。

(三)发展中国家出口构成的变化成为支持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

贸易结构状况是影响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许多研究所表明,发展中国家不同群体的贸易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贸易结构,即它们的出口主要是制成品,还是初级产品和食品。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出口状况有所改善,这主要归因于制成品贸易的增长,如高科技产品及低技能密集型产品,出口收入的80%来自制成品,其制成品出口在世界制成品出口中的份额上升,

(四)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滞后

服务业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部分。与货物贸易相比,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就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看,服务贸易结构的变化与世界服务贸易结构的变化基本一致,但总体看,其服务贸易主要依靠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业,而具备广阔前景的新兴服务贸易主要被发达国家占据。

二、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带来的机遇

发展中国家利用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使贸易投资自由化。获得过去难以得到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资本、市场、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实现经济“赶超梦想”。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分工大发展、产业大转移、资本大流动和技术大外溢,对于弥补发展中国家国内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缺口,实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整个经济起飞都是非常有利的。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吸引外资规模的扩大无疑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短缺问题。通过吸引外商投资,营造开放的竞争环境,国内企业在学习和借鉴中增强了竞争实力。同时,通过开展跨国经营,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

第二,经济全球化带动了世界范围内经济与技术开发区以及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等多种形式自由经济区的发展。各类经济区达230多个,遍及世界70多个国家,且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不仅成为吸引外资的“载体”,而且对解决这些国家的就业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三,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步伐加大。既要继续引进发达国家技术比较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增加国内就业,扩大出口,完成工业化进程:又要利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会,加大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学习,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特别要在某些关键环节上占据优势地位,抢占未来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加速国内现代化进程。

第四,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增强。跨国公司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也是跨国投资的主要载体。但发展中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很少。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发展中国家有些跨国公司发展甚为迅速,已从贸易活动深入到国际生产领域和高科技领域,并开始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向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提出了挑战。

(二)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带来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柄“双刃剑”,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除了少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东亚部分国家和地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被动参与者,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边缘化”地位。他们面临的更多的是挑战和风险。

第一,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不断增大。

第二,经济全球化下的金融全球化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金融风险和经济冲击。发展中国家在金融体制不完善和金融监管能力不强的情况下盲目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放松金融管制,削弱了政府宏观金融调控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凸现,对其金融市场造成不小的冲击。

第三,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时,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尴尬的局面。一方面。他们要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却被发达国家指责为破坏环境的对象。实际上,发达国家已经超越了工业化发展阶段,应对已形成的环境污染结果负责。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将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以及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三、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政策选择

在充分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之后,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更为重要的问题是:面对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各国又该如何做出自己的战略选择。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快国内制度的改革和建设,提升国际分工地位,优化产业和贸易结构

无论是在经济全球化中逐利,还是为最终推动整体经济发展,制度改革都是必要的。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制度变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等。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整体处于劣势,故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的制度安排,显然不适合处于变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国内经济。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竞争优势的概念不仅由企业竞争力体现,而且涉及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是需要动员各个领域的力量才能完成的行为,必须有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和配合。政府必须从宏观上对如何发挥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进行研究。制定政策,并加以规划和指导。

(二)树立全球化发展战略,积极培育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也是国际竞争重要的组织形式。所以,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迫切任务之一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引导和扶持有竞争力的企业组建大型跨国公司。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开展竞争。通过培育和壮大本国的跨国公司,以全世界为市场来安排投资、开发、生产、销售,并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以获取全球化的最大利益。经过跨国公司的国外直接投资行为,把对国内市场的消极保护转变为对全球市场的积极参与,并据此分享经济全球化中国际分工专业化、精细化所带来的利益。

(三)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走科技创新之路,从比较优势走向竞争优势

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国际生产关系中仍占主导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极不利的位置。发达国家利用其垄断优势,提高工业制成品价格,压低初级产品价格。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为改善贸易条件,实现科技进步:首先,发展中国家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减少科技进步的成本。所谓后发优势,是指因为落后而具有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应该重视利用后发优势。合理引进技术、利用外资来实现跳远式的发展,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其次,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一系列挑战,发展中国家只有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做到将外贸增长方式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还要充分发挥固有的静态比较优势和发掘动态的竞争优势。

全球贸易情况篇4

价值一: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呼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wto基本哲学是开放市场、非歧视以及国际贸易的全球竞争有益于全世界各国的福利。wto是磋商和扩展多边贸易自由化以及对贸易和相关政策进行合作的场所,确保需要取消进口壁垒的政府进行国内贸易政策改革。金融危机爆发以来,wto总干事拉米应邀先后两次参加g20金融峰会,并促成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推动多哈回合谈判连续成为华盛顿峰会和伦敦峰会的重要议题。拉米还在一份声明中呼吁,g20集团领导人应该联合行动,避免实行任何进一步的贸易保护,否则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将会进一步延长危机的持续时间。2009年3月4日,拉米在澳大利亚发出警告,如果美国奥巴马政府面对经济危机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倒退,多边贸易谈判将继续受阻。3月25日,拉米在接受法国《论坛报》专访时表示,“新保护主义”已在一些国家的经济刺激方案中出现。wto将于4月召集全体成员就“新保护主义”问题举行工作会议。4月2日,根据美联社报道,拉米还呼吁参加g20峰会的各国领导人要防范可能扭曲全球贸易的“低度”贸易保护主义。拉米表示,相信全球经济下滑不至于引起如上世纪30年代那样的“高度”贸易保护主义,因为现在有了更多的规范和约束。但wto关于全球贸易的现有规则给“低度”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钻空子的灵活性,如果g20各国领导人能够禁止这些灵活性的使用将为尽早结束多哈回合谈判提供了有力保障。

价值二:通过政策审议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实施监督

努力增强透明度和审议贸易政策占用了wto很大部分的时间。这一过程被美国著名贸易专家巴格瓦蒂教授称为“德拉库拉原理”,即问题一旦曝光就会消失(bhagwati,1988)。2009年1月,wto开始启动“特殊监督机制”,对各成员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贸易措施进行集体审议,对遏制保护主义起到了重要的预警和监督作用。2月9日,wto贸易政策审议机构举行非正式会议,审议2008年9月以来wto各成员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新贸易措施,标志着wto对各成员在金融危机中所采取的贸易措施的定期审议机制正式形成。3月26日,wto的调查结果显示,已有23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85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较1月末首次调查时的19件增加四倍以上。3月27日,wto秘书处了第二份《关于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及与贸易有关的发展情况向贸易政策审议机构的报告》。尽管报告认为,目前wto成员尚未显现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的迹象,如普遍性贸易限制和贸易报复,但很多成员正面临着采取具有贸易保护主义性质措施的压力,与前一阶段提高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的有限证据相比,形势开始逆转。wto要求各国为刺激经济发展采取的政策应有利于推动贸易增长,各国应不使用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和具有贸易扭曲效应的补贴措施,且各国应保证采取的措施以透明和非歧视的方式实施。

价值三:通过“促贸援助”增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化能力

作为多哈回合谈判的有益补充,“促贸援助”是wto发起的一项倡议,旨在通过加强基础设施、提供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帮助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提高参与国际贸易的能力,促进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该倡议经2005年wto香港部长级会议通过,被作为一项重要成果载入《香港部长宣言》。根据2006年12月确定的路线图,2007年wto在秘鲁、菲律宾和坦桑尼亚等三个亚、非、拉国家相继举行了三次地区性“促贸援助”审议会议,并成功举办了第一次全球审议大会。2008年2月25日,wto通过2008年“促贸援助”工作路线图,旨在提高发展中国家在接受援助过程中的自主参与,加强对援助实施情况的监督,确定若干指标衡量援助活动的有效性和发展中国家国家的贸易能力。金融危机爆发后,wto已将“促贸援助”作为2009年工作重点,并计划在年中举行第二次全球“促贸援助”审议大会。毕竟,在当前全球同舟共济应对金融危机形势下,增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贸易能力和强化贸易基础设施也符合发达国家自身的根本利益。

价值四:通过呼吁贸易融资为全球贸易自由化提供资金保证

贸易融资被认为是贸易的生命线,目前全球贸易的90%依靠贸易融资。然而,金融危机导致全球性资金紧缺,进出口商在获得贸易融资上遇到困难,外贸信用风险增大,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资金更加紧张,导致全球贸易难以为继。根据wto统计,目前全球贸易融资缺口已扩大至1000亿美元,比2008年11月估算的250亿美元增加了三倍。早在金融危机初露端倪时,wto即开始关注金融危机对贸易融资潜在的影响,并先后与一些多边机构、商业银行商谈此事。2008年10月14日,wto宣布成立“贸易融资特别任务组”,研究金融危机对贸易融资的冲击。受到贸易融资短缺影响的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向wto建议对贸易融资进行深入讨论,并加强与其他国际机构的联系,共同寻找解决办法,以真正实现多哈宣言中“防止多边贸易体制受到财政和货币不稳定性影响”的授权。在此情况下,2008年11月12日,wto在日内瓦召开了全球贸易融资会议,呼吁各国银行扩大贸易融资规模,加强信息分享和风险管理,重塑市场信心,确保国际市场平稳运行。2009年1月31日,wto总干事拉米在参加达沃斯会议期间表示,中国和日本应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增加提供贸易融资,帮助菲律宾、泰国、柬埔寨等亚洲国家摆脱困境。3月18日,wto再次在日内瓦召集私营银行、国际金融机构和出口信贷机构的代表举行贸易融资专家会议。有关专家指出,目前贸易融资缺口不断增大的主要原因除了银行业的信用危机外,更多的是因为许多国家的进口需求下降了10%以上所致。目前,wto正在大力推动建立“流动资金库”,以解决贸易融资困难问题。

价值五:通过争端解决机制对贸易保护主义国家实施制裁

争端解决机制是多边贸易体制的主要支柱,是wto对全球经济稳定做出的最独特的贡献。根据wto成员的承诺,如果他们认为其他成员正在违反贸易规则,他们将使用多边贸易体制的争端解决机制,而不是采取单边行动,这意味着遵守议定的程序和尊重判决。作为全球贸易争端的准司法机构,争端解决机制使全球贸易规则更为有效,为规则导向的体制运行进一步增添了安全性和可预见性。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弱小国家而言,在面临单边主义威胁与挑战时,他们可求助于多边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身利益。根据wto统计,从1995年到2007年底的十三年,在wto争端解决机构受理的369起案件中,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投诉案件141件,约占40%。如今,在金融危机阴影的笼罩下,伴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许多国家都纷纷表示将拿起争端解决机制这一武器来维护本国利益。2009年3月12日,在wto农业例会上,中国强烈谴责美国最终通过的《2009年综合拨款法案》中包含的歧视中国禽肉产品的“727条款”,并表示中国将向wto提起申诉。3月26日,法国表示,将要求wto审查美国汽车救助方案是否符合wto规则。同日,欧盟也表示,正在评估美国的救助方案对欧洲汽车制造业的影响,如果存在不公平竞争,欧盟将考虑向wto起诉。此外,巴西外长阿莫林称“购买美国货”条款已严重影响了巴西出口,指责美国此举仅是一片“止痛膏”,对根治经济危机毫无裨益。尽管巴西不是wto《政府采购协议》成员,但巴西正在积极研究向wto起诉美国。近日,印度也表示,将在未来三至四个月内完成对美欧非关税贸易壁垒证据的搜集工作,之后将向wto提起申诉。

全球贸易情况篇5

价值一: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呼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wto基本哲学是开放市场、非歧视以及国际贸易的全球竞争有益于全世界各国的福利。WWW.133229.CoMwto是磋商和扩展多边贸易自由化以及对贸易和相关政策进行合作的场所,确保需要取消进口壁垒的政府进行国内贸易政策改革。金融危机爆发以来,wto总干事拉米应邀先后两次参加g20金融峰会,并促成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推动多哈回合谈判连续成为华盛顿峰会和伦敦峰会的重要议题。拉米还在一份声明中呼吁,g20集团领导人应该联合行动,避免实行任何进一步的贸易保护,否则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将会进一步延长危机的持续时间。2009年3月4日,拉米在澳大利亚发出警告,如果美国奥巴马政府面对经济危机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倒退,多边贸易谈判将继续受阻。3月25日,拉米在接受法国《论坛报》专访时表示,“新保护主义”已在一些国家的经济刺激方案中出现。wto将于4月召集全体成员就“新保护主义”问题举行工作会议。4月2日,根据美联社报道,拉米还呼吁参加g20峰会的各国领导人要防范可能扭曲全球贸易的“低度”贸易保护主义。拉米表示,相信全球经济下滑不至于引起如上世纪30年代那样的“高度”贸易保护主义,因为现在有了更多的规范和约束。但wto关于全球贸易的现有规则给“低度”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钻空子的灵活性,如果g20各国领导人能够禁止这些灵活性的使用将为尽早结束多哈回合谈判提供了有力保障。

价值二:通过政策审议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实施监督

努力增强透明度和审议贸易政策占用了wto很大部分的时间。这一过程被美国著名贸易专家巴格瓦蒂教授称为“德拉库拉原理”,即问题一旦曝光就会消失(bhagwati,1988)。2009年1月,wto开始启动“特殊监督机制”,对各成员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贸易措施进行集体审议,对遏制保护主义起到了重要的预警和监督作用。2月9日,wto贸易政策审议机构举行非正式会议,审议2008年9月以来wto各成员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新贸易措施,标志着wto对各成员在金融危机中所采取的贸易措施的定期审议机制正式形成。3月26日,wto的调查结果显示,已有23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85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较1月末首次调查时的19件增加四倍以上。3月27日,wto秘书处了第二份《关于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及与贸易有关的发展情况向贸易政策审议机构的报告》。尽管报告认为,目前wto成员尚未显现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的迹象,如普遍性贸易限制和贸易报复,但很多成员正面临着采取具有贸易保护主义性质措施的压力,与前一阶段提高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的有限证据相比,形势开始逆转。wto要求各国为刺激经济发展采取的政策应有利于推动贸易增长,各国应不使用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和具有贸易扭曲效应的补贴措施,且各国应保证采取的措施以透明和非歧视的方式实施。

价值三:通过“促贸援助”增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化能力

作为多哈回合谈判的有益补充,“促贸援助”是wto发起的一项倡议,旨在通过加强基础设施、提供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帮助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提高参与国际贸易的能力,促进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该倡议经2005年wto香港部长级会议通过,被作为一项重要成果载入《香港部长宣言》。根据2006年12月确定的路线图,2007年wto在秘鲁、菲律宾和坦桑尼亚等三个亚、非、拉国家相继举行了三次地区性“促贸援助”审议会议,并成功举办了第一次全球审议大会。2008年2月25日,wto通过2008年“促贸援助”工作路线图,旨在提高发展中国家在接受援助过程中的自主参与,加强对援助实施情况的监督,确定若干指标衡量援助活动的有效性和发展中国家国家的贸易能力。金融危机爆发后,wto已将“促贸援助”作为2009年工作重点,并计划在年中举行第二次全球“促贸援助”审议大会。毕竟,在当前全球同舟共济应对金融危机形势下,增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贸易能力和强化贸易基础设施也符合发达国家自身的根本利益。

价值四:通过呼吁贸易融资为全球贸易自由化提供资金保证

贸易融资被认为是贸易的生命线,目前全球贸易的90%依靠贸易融资。然而,金融危机导致全球性资金紧缺,进出口商在获得贸易融资上遇到困难,外贸信用风险增大,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资金更加紧张,导致全球贸易难以为继。根据wto统计,目前全球贸易融资缺口已扩大至1000亿美元,比2008年11月估算的250亿美元增加了三倍。早在金融危机初露端倪时,wto即开始关注金融危机对贸易融资潜在的影响,并先后与一些多边机构、商业银行商谈此事。2008年10月14日,wto宣布成立“贸易融资特别任务组”,研究金融危机对贸易融资的冲击。受到贸易融资短缺影响的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向wto建议对贸易融资进行深入讨论,并加强与其他国际机构的联系,共同寻找解决办法,以真正实现多哈宣言中“防止多边贸易体制受到财政和货币不稳定性影响”的授权。在此情况下,2008年11月12日,wto在日内瓦召开了全球贸易融资会议,呼吁各国银行扩大贸易融资规模,加强信息分享和风险管理,重塑市场信心,确保国际市场平稳运行。2009年1月31日,wto总干事拉米在参加达沃斯会议期间表示,中国和日本应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增加提供贸易融资,帮助菲律宾、泰国、柬埔寨等亚洲国家摆脱困境。3月18日,wto再次在日内瓦召集私营银行、国际金融机构和出口信贷机构的代表举行贸易融资专家会议。有关专家指出,目前贸易融资缺口不断增大的主要原因除了银行业的信用危机外,更多的是因为许多国家的进口需求下降了10%以上所致。目前,wto正在大力推动建立“流动资金库”,以解决贸易融资困难问题。

价值五:通过争端解决机制对贸易保护主义国家实施制裁

争端解决机制是多边贸易体制的主要支柱,是wto对全球经济稳定做出的最独特的贡献。根据wto成员的承诺,如果他们认为其他成员正在违反贸易规则,他们将使用多边贸易体制的争端解决机制,而不是采取单边行动,这意味着遵守议定的程序和尊重判决。作为全球贸易争端的准司法机构,争端解决机制使全球贸易规则更为有效,为规则导向的体制运行进一步增添了安全性和可预见性。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弱小国家而言,在面临单边主义威胁与挑战时,他们可求助于多边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身利益。根据wto统计,从1995年到2007年底的十三年,在wto争端解决机构受理的369起案件中,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投诉案件141件,约占40%。如今,在金融危机阴影的笼罩下,伴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许多国家都纷纷表示将拿起争端解决机制这一武器来维护本国利益。2009年3月12日,在wto农业例会上,中国强烈谴责美国最终通过的《2009年综合拨款法案》中包含的歧视中国禽肉产品的“727条款”,并表示中国将向wto提起申诉。3月26日,法国表示,将要求wto审查美国汽车救助方案是否符合wto规则。同日,欧盟也表示,正在评估美国的救助方案对欧洲汽车制造业的影响,如果存在不公平竞争,欧盟将考虑向wto起诉。此外,巴西外长阿莫林称“购买美国货”条款已严重影响了巴西出口,指责美国此举仅是一片“止痛膏”,对根治经济危机毫无裨益。尽管巴西不是wto《政府采购协议》成员,但巴西正在积极研究向wto起诉美国。近日,印度也表示,将在未来三至四个月内完成对美欧非关税贸易壁垒证据的搜集工作,之后将向wto提起申诉。

全球贸易情况篇6

【关键词】服务经济;全球化时期;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思考

一、前言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的提升需求。重视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需要清晰地认识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关注到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希望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监督,实现对经济发展和服务类型的全面升级。

二、经济全球化深入服务经济全球化时代

1.经济全球化发展时代的变更

我国从1970年到1990年经历了3个实际的经济变化时期,1970年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货物贸易阶段。从1970年末到1980年末期,将近20年的阶段全球经济以制造业作为主体。到1990年,世界经济受到信息时代的影响开始趋向于服务经济发展的模式。

2.服务经济全球化时代划分的评价依据

针对服务经济全球化的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主要的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我国的对外投资开始倾向于服务行业,服务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的拓展,成为并购的工作重心内容。服务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壮大,服务贸易也在不断的调整和进步,呈现出未来良好的发展倾向。

3.经济强国的评价标准是服务经济社会

通过服务经济的社会状态能够评价社会的整体经济情况,具有良好的产品品质,能够符合自我调整的平面化经济结构,实现对国家经济的全面支持,就能够被评价为经济发展的强国。因此,具有服务经济的社会经济发展类型,具备了经济强国的评价标准需求。

4.服务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指导价值

针对服务经济全球化的局势进行分析,能够发现时代背景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价值,根据我国实际的市场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满足服务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国家经济进步的重要价值体现。

三、强化发展服务贸易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空间和重心的转变

1.提升我国商品价值

通过强化的发展服务贸易的模式,能够成功地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空间得到拓展的需求,并且能够将传统的经济发展重心转变到先进的领域当中去。开展强化的服务贸易模式,能够充分地提升我国商品的价值,促进我国整体的市场经济收益效果,实现对我国市场经济收益的高效需求。

2.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在具体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我国社会需要认识到服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时代背景,根据实际的发展需求进行市场经济工作重心的调整,在实际的经济运作环境下进行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保证基础市场经济发展结构符合服务贸易的发展整体需求,并且能够关注到自身产品生产的质量。

3.促进社会生产组织方式革新

针对我国社会生产效率进行调整,还需要进行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革新运作,保证将第二产业作为主导经济发展的动力,将第一和第二类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向第三产业靠拢,并为第三产业充分服务,实现对经济发展的充分支持。三种社会生产组织的高效率合作,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转型实践。

四、加速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路径

1.战略开展的步骤

针对我国实际的市场经济发展情况提出科学的战略设计和部署,需要观察到战略开展的阶段和步骤性特征。从2010年开始,我国重视对服务经济发展和服务贸易发展的经济夯实基础。再到2015年,开始实施全面的发展战略应用,促进社会生产效率的全面提升。到2020年,计划实施全面的发展进步措施,希望能够获得更加合理的发展战略。

2.战略空间的布局

针对我国实际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观察,开展战略空间的布局,实施科学的城市发展战略内容,通过城市作为服务贸易的中心,采取港口和交通枢纽共同协作的模式,进行良好的经济拓展性发展战略运营,满足实际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满足我国从周边到中心,从浅出到深入的发展目标。

3.战略开展的措施

针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挥进行科学的观察,通过实现战略措施得到良好的服务贸易发展进展,需要从战略和计划部署的细节合作中得以实现。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进行科学的规划,采取战役的方式进行任务的逐一计划和达成,满足未来服务型贸易发展的具体需求,保证市场经济的良好运作。

五、结论

综合上述研究内容进行切实有效的分析、探讨和总结能够发现,针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加速的情况提出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计划和部署,能够实现对我国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并且不断地拓展和提升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对我国经济的全面推动作用,体现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在服务经济全球化的基础背景下,为提升我国社会经济奠定良好的辅助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俊.“十二五”时期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思考[J].国际贸易,2012,06:54-57+66.

全球贸易情况篇7

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应当也必须对国内一些产业进行适度保护,以逐步增强国际竞争力。

一、贸易保护理论的演变、发展及其特点

(一)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学说。出现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即15~17世纪的重商主义把货币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认为开展对外贸易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货币财富,在对外贸易中,一方之所得必然是另一方之所失。重商主义者根据自己对财富和贸易的理解提出一系列外贸政策,必然是一心追求贸易顺差的以“奖出限入”为特征的贸易保护政策。

(二)汉密尔顿以关税为主的贸易保护政策。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代表当时工业资产阶级的愿望与要求,于1791年12月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制造业的报告》,明确提出实行保护关税的政策主张,以使新建立起来的幼稚产业得以生存、发展和壮大,以增强同英、法等国的廉价商品进行自由竞争的能力。汉密尔顿的保护贸易思想和政策主张,反映的是经济不发达国家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工业的正当要求和愿望。

(三)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李斯特在他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发展了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学说,建立了一套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以保护关税制度为核心、为后进国家服务的保护贸易理论。他认为自由贸易理论只适用于像英国这样工业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不适合经济落后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推进自由贸易,对落后国家无疑是场灾难。因此,经济落后国家应当实行保护贸易制度,使本国的经济赶上或超过先进国家,这样才能使自由贸易成为可能,并从中获得利益。他还提出了著名的生产力理论来论证后进国家保护幼稚工业的合理性。根据生产力理论,李斯特对保护对象的确定、保护关税手段的运用等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主张。

(四)新贸易理论中的战略性贸易政策。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基础的国际贸易“新”理论发展过程中,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劫掠他人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

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实施贸易保护政策的困境

从上述对保护贸易理论的简要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出,从重商主义开始,到后来的幼稚产业保护论,直至新贸易理论的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具有一些共同点,即其前提条件都是生产要素的国际间不可流动性、产品具有明显的国家和民族界限、贸易保护对象具有确定性、贸易保护手段具有可操作性且以关税为主。但在经济全球化、资本可以跨国流动的条件下,传统贸易保护的前提条件已不复存在,从而也使传统贸易保护理论陷入困境。

(一)贸易保护对象确立的困难

1、以民族产业为界限实施保护已不可能。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的目标是发展民族产业,实行经济自立。这在国际投资还没有充分发展、各国经济联系还不是很强的情况下是可行的,因为那时企业和产品的民族界限非常明晰,保护对象的确定比较容易。但在当代,传统意义上的“民族产业”界限已经比较模糊。随着科技的发展,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带来生产的全球化,形成了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性的生产网络,国际分工由产业间分工为主导逐步转变为产业内分工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内部的企业内分工发展迅速。由于国际直接投资的迅猛发展、跨国并购此起彼伏,各国产业、企业的相互渗透更加深入,企业、产品的“国籍”日益模糊了。

2、以幼稚产业为界限实施保护其效果具有不确定性。在传统贸易保护理论中,保护幼稚产业是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一个有力论据。虽然经济学家们对幼稚产业作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和界定,但可操作性不强,保护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1)幼稚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可预见性。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同样的产业在别国的保护下可以成长起来,在本国则不一定达到同样的效果。(2)幼稚产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国际产业结构的升级非常迅速,今天的幼稚产业经过一定时期的保护后,很可能还没有成长起来就变成夕阳产业了,保护只能给以后的结构调整增加困难。(3)即使有些“幼稚产业”经过保护以后成长起来了,但这些产业很可能是假幼稚产业。

3、以战略性产业为界限实施保护愈发困难。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一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状况影响甚至决定一国的国际分工地位。高科技产业因具有较强的外溢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而被称作战略性产业。为了提高国际分工地位,获取更多的贸易利益,对战略性产业加以保护也就成为贸易保护的一个重要理由。但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这正变得愈发困难。原因在于:(1)对发达国家而言,虽然其财力雄厚,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往往涉及许多科学门类、需要高额的投入,有的单靠一个国家、一个企业难以完成。(2)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其科学技术发展本身就相对落后,有的高科技产业是一片空白,保护无从谈起,保护只会造成封闭和更加落后。(3)对战略性产业的保护能否奏效需要一系列严格的限制条件,一旦这些条件得不到满足,保护的初衷也就难以达到。

(二)贸易保护利益的流失和贸易保护的成本加大、收益减少。根据自由贸易理论,无论是关税或非关税的贸易保护都将会使整个社会福利水平下降,而使政府税收和国内生产者剩余增加。当生产者成为东道国国内企业时,政府会通过财政转移等政策实现国内的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并且会通过贸易补贴政策促使本国产品增加出口形成贸易顺差,扩大本国外贸收益。但当一个产业或行业存在外资投入时,东道国的贸易保护会使外资企业受益,政府虽然有一定的关税和许可证拍卖等收入,但整个社会的福利下降,政府的贸易保护政策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同时,由于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WTO所推行的以自由贸易为宗旨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关税保护已大大弱化,非关税保护虽然在特殊条件仍有存在的空间,但其保护代价增大,收益减少。

(三)贸易保护会使东道国成为投资国落后生产管理技术的输出地。自由贸易理论认为,贸易保护的结果是使生产要素没有按效率配置并且使落后的生产管理技术得以继续延续。当一国的企业全部为国内投资者时,政府的贸易保护目标往往是针对幼稚产业和衰退产业,有较大的民族情结、国家情结的因素,因此对贸易保护的负作用容易得到国内公民的理解和同情。但当一个产业或行业有外资投入时,政府的贸易保护政策会使外资的落后生产管理技术大量涌入,赚取最后的收益。

三、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实施贸易保护政策的新方向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贸易投资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传统的以保护民族产业为出发点的贸易保护政策已难行其道。但出于各种深层次的原因,贸易保护又不可完全取消。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贸易保护政策包括以下几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一)贸易保护政策应由单纯注重商品流动转向兼顾商品和要素流动。传统贸易保护政策的实质是奖出限入,其隐含的假设是在要素流动有限的情况下,一国在某个产业方面的比较优势只能通过本国的努力来创造。当外来商品威胁到这种努力的时候,就要对进口商品采取限制措施。但在贸易投资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要素的流动性增强,一国的要素已不再成为其独有的“专利”,也可以被其他国家通过投资所利用。同样,一国发展经济手段除了依靠国内要素外,也可借助国外要素。因此,国际贸易分工中比较优势地位下降,竞争优势地位上升。由于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加上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升级、比较优势转移非常迅速,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想再依靠贸易保护来发挥静态比较优势已很困难,一国贸易政策的重点应由依靠贸易保护以发挥比较优势,向鼓励要素流入以弥补比较劣势、创造竞争优势转变。

(二)保护政策的手段应是投资政策与贸易政策的综合,两者需交叉使用。在贸易投资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际贸易、投资的主体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对东道国选择投资还是出口,取决于一系列条件。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表明,当跨国公司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可以利用的东道国区位优势时,它们往往选择投资;当缺少可供利用的区位优势时,往往选择商品出口;当只具备所有权优势时,选择技术转让。很显然,第一种方式最有利于弥补相对落后国家的资金和技术缺口,因此,具备一定的市场条件、基础设施、要素条件的国家,应积极完善投资政策,通过提供稳定的政治法律环境、公平的竞争环境吸引跨国公司前来投资。而国外的一些中小企业到东道国投资则往往是因为本国投资机会较少,东道国有可利用的丰富而廉价的要素。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引进国外要素一方面可以帮助东道国发展新的产业,壮大已有产业的生产规模,提高东道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另一方面通过引进要素开展加工贸易,可以解决东道国的劳动力就业问题。

全球贸易情况篇8

[关键词] 国际钢铁市场 统计分析 钢铁贸易保护

一、国际钢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全球钢铁产量的迅猛增长,国际钢铁贸易规模也随之扩大。过去五年,全球钢铁贸易额由1999年的1260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3180亿美元,增长了152.4%。该期间除2001年全球钢铁贸易量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都出现较快增长。如表1所示:

表1 全球钢铁贸易量及占世界商品贸易的份额

注:资料来源于省略/english/res_e/statis_e/statis_e.htm

图1 2005年与2000年主要产品贸易结构对比图

2005年全球钢铁贸易额达31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8.0%。过去三年,全球钢铁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30.8%,远远高于同期国际钢铁生产增长率,以及世界经济的增产率。与此同时,钢铁贸易占世界商品贸易和世界制造业贸易的份额也随之增长。1999年~2002年,全球钢铁贸易占世界商品贸易和世界制造业贸易份额约为2.3%和3.0%,2005年该数字分别增长到3.1%和4.3%。图1给出了2000年与2005年世界主要产品贸易结构的比较情况。其中,钢铁、化工、燃料矿物等三类产品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有所上升,分别从2000年占世界商品贸易的2.3%、9.3%、13.7%提高到2005年的3.1%、10.9%、17.2%。而其余七类产品的贸易份额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由此可见,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份额,世界钢铁贸易的增长都保持在相对可观的水平。随着全球经济回暖,以及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世界市场对钢铁产品的需求会进一步加大,国际钢铁贸易在短期内还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二、国际钢铁贸易发展不平衡

尽管国际钢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各国钢铁产业在“质”和“量”上的发展却较不平衡。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钢铁贸易“质”的不平衡

尽管发展中国家在钢铁生产规模上迅猛扩张,但普遍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以中国为例,2005年中国生产粗钢3.55亿吨,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但钢铁产业粗放经营的弊端并未改善,2005年钢铁全行业企业多达6686家,企业规模小且分散,其中消耗高、污染严重、工艺装备落后的产能占总产能的30%左右,粗钢产量最大的4家企业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仅为18.52%,远远低于日本和欧盟(75%和72%)的水平,也低于美国(61%),根本无法发挥钢铁行业所特有的规模经济效应。从产品结构来看,我国在螺纹钢、线材、中厚板等多达15个低附加值钢铁品种的生产上供大于求,而在冷轧薄板、镀层板、不锈钢板、电工钢铁等高附加值的钢铁品种上依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反观欧美等钢铁大国,虽然国内市场已趋近饱和,局部甚至出现萎缩迹象,但依然能凭借技术和管理优势保持在国际钢铁贸易中的顺差地位,表2列出了主要钢铁生产国钢铁产品出口情况。从表中不难看出,除中国以外,上述各国高附加值钢铁出口产品的比重都远远超过初级产品出口比重,韩国高附加值钢铁产品出口几乎是初级产品出口量的25倍,德国、美国,以及意大利等国初级钢铁产品的出口比重都保持在个位数的水平上,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却接近或者超过50%。特别是日本和美国,高附加值钢铁产品几乎占到全部钢铁出口比重的60%,远远高于我国的13.4%。短期来看,发达国家在生产成本、技术、管理,以及人才储备等方面处于竞争优势,其国际钢铁市场的主导地位难以撼动。

2.地区和国家之间钢铁贸易发展“量”的不平衡

2004年全球钢铁贸易量达26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47.0%。但从国际钢铁贸易区域分布来看,各地区之间发展较不平衡。欧洲、亚洲、北美洲分别占据世界钢铁进出口的前三位。如图2所示:2004年上述三个地区分别占世界钢铁进口的85.7%和出口的80.1%,而其他四个地区钢铁贸易额不到世界钢铁贸易总额的20%。从钢铁贸易差额来看,钢铁贸易出现顺差的地区分别为欧洲、南美洲,以及独联体地区,逆差地区有北美洲、亚洲、非洲以及中东地区。其中独联体和北美洲分别为全球最大的钢铁净出口和净进口地区。从国别构成上看,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韩国、乌克兰、美国、中国台湾、巴西及土耳其分别占据全球钢铁十大出口国(地区)地位,共计出口钢铁2255.3亿美元,占2004年世界钢铁出口额84.8%。欧盟、美国、中国、韩国、中国台湾、加拿大、泰国、日本、土耳其及墨西哥分别为全球十大钢铁进口国,共计进口钢铁2158.7亿美元,占全年世界钢铁进口额的76.1%。根据以上统计发现,各地区贸易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严重,主要国家和地区占据世界钢铁贸易的绝大部分份额。

图2 2004年各地区占世界钢铁进出口的份额

3.国际钢铁巨头的市场垄断进一步加剧

进入2000年以后,国际钢铁巨头纷纷掀起并购狂潮,世界钢铁生产逐步向“航母型” 跨国钢铁企业集中,以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Mittal Steel公司为例。通过收购美国国际钢铁集团(ISG),Mittal Steel公司超过欧洲的Arcelor公司成为世界第一号钢铁巨头。年钢铁总产量从1997年的1090万吨一跃为2005年的6300万吨。2006年6月,Mittal Steel公司又兼并了世界排名第二的Arcelor公司,从而成为世界钢铁行业的“巨无霸”。表3列出了2000年和2005年全球十大钢铁企业排名及产量情况。从表中看出,国际钢铁生产向大型钢铁企业聚集的趋势尤为明显。2005年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Mittal Steel公司钢铁年产量为6300万吨,是 2000年世界排名第一的POSCO公司产量的2倍多,2005年全球最大的5家钢铁企业年钢铁总产量甚至超过了2000年全球十大钢铁企业的总产量。由于钢铁行业规模经济效应明显,长期来看,大型跨国钢铁公司通过兼并重组,生产的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小型钢铁企业在与大型跨国钢铁公司的竞争中,生存空间将越发严峻。

表3 全球十大钢铁公司产量情况

注:数据来源:省略.

三、区域内钢铁贸易占主导地位

相对于区域外钢铁贸易而言,区域内钢铁贸易更为活跃。以2004年为例,欧盟以1311亿美元的钢铁出口额占全球钢铁出口的49.3%。其中欧盟成员国内部钢铁出口达1039亿美元,占欧盟钢铁总出口的79.3%,同时占世界钢铁出口额的39.1%。亚洲2004年钢铁出口额为652亿美元,占世界钢铁出口总额的24.5%,其中亚洲内部钢铁出口465亿美元,占亚洲钢铁出口总额的71.3%,占世界钢铁总出口的17.5%。可见,亚洲和欧盟钢铁出口的2/3流向内部市场。从进口方面来看,2004年,欧盟钢铁进口额为1137.92亿美元,占世界钢铁进口总额的42.8%,其中欧盟内部钢铁进口额高达957.66亿美元,占欧盟钢铁进口总额的84.16%,占同期世界钢铁进口总额的24.73%。由此可见,当前国际钢铁贸易中区域内贸易占主导地位。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区域内贸易壁垒已经大幅度降低,而区域间贸易保护不但未明显消除,反而呈愈演愈烈之势。由于钢铁行业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政府对钢铁产业的保护不会轻言放弃,未来区域内钢铁贸易占主导地位的局面还将持续。

四、钢铁贸易保护愈演愈烈

1.钢铁产业是遭受贸易保护的“重灾区”

由于钢铁产业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且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国家都视其为战略性产业进行保护。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官方统计资料,自1999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在世界各国发起的2743件反倾销案件中有803件出自钢铁行业,占反倾销案件总数的29.3%,位居所有行业之首。同时期,世界各国发起的139件保障措施案件中涉及到钢铁行业的案件就达21件,占到案件总数的15.1%,仅次于化工产业的25件,居所有行业保障措施案发起数量的第二位。再从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实施情况看,自1999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各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1729件反倾销案中,钢铁行业就有572件。占到总数的33.08%,与此同时,在139件保障措施发起案中,实施保障措施的案件68件,其中有10件属于钢铁行业,占总数的14.7%,仅次于化工和食品行业居第三位。以下是1995年~2005年涉及钢铁行业的反倾销案占全行业反倾销案发起和实施比例的统计情况(如表5):由上表得出,钢铁反倾销案无论占全行业反倾销案的发起比例还是实施比例都相当高。1995-2005年,钢铁反倾销案占全行业反倾销案发起的年平均比例为27.6%,占全行业反倾销案实施的年平均比例为31.86%,在各行业中都是最高的,并且从统计结果中我们发现,钢铁反倾销案一旦发起,比其他行业的反倾销案更容易导致最终反倾销措施的实施。这也说明各国对钢铁行业保护的程度可见一斑。

表4 钢铁反倾销案占全行业反倾销比例

注:资料来源于省略/english/tratop_e/adp_e/adp_e.htm#statistics

2.钢铁产业贸易保护实施情况较不平衡

从钢铁行业主要反倾销国,以及受害国的分布结构上看(如表5):钢铁行业反倾销诉讼很不平衡。美、欧等发达国家是运用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手段的大户。无论反倾销案件发起数量还是实施数量,美国、欧盟和加拿大都位于世界前三甲。尤其以美国为最,其钢铁反倾销发起和实施案件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甚至比排在后面的欧盟和加拿大反倾销案件之总数还多。在遭遇反倾销诉讼方面,中国、俄罗斯和韩国受害最大。特别是中国,1995年~2005年中国共被发起了97件钢铁反倾销案件调查,75件被实施了反倾销措施,而同期中国只发起了5件反倾销案调查,这与其世界第三大钢铁进口国和第四大钢铁出口国的地位极不相称。有趣的是在以上国家中,南非和印度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出现了“双高”现象,他们不仅是主要的钢铁反倾销运用国而且也是其他国家主要的反倾销指控对象,特别是印度,在过去十多年中,其反倾销发起案件总数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运用反倾销最频繁的国家。这说明发展中国家再也不是一味地处于被动“挨打”境地,他们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以及保障措施保护本国产业的能力正不断增强。

表5 1995年~2005年钢铁行业主要反倾销国家

以及受害国家情况表

注:资料来源于 省略/english/tratop_e/adp_e/adp_e.htm#statistics

五、结论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