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产业园区经营管理8篇

时间:2023-07-12 09:32:24

产业园区经营管理

产业园区经营管理篇1

关键词:物流园区;价值创造;驱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物流园区是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等各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共同的信息平台、一体化结算和规模化集约化的运作方式是物流园区的重要特征。物流园区将物流设施和不同的专业化企业及参与者聚集起来,通过市场化的运营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并达成其价值链上各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最终实现物流园区的整体价值。

1 物流园区价值链的组成要素

物流园区的建设是物流园区的开发、运营管理及实现盈利的整体过程,也是物流园区的价值创造与实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物流园区的开发主体、运营管理方、物流园区的入驻企业、所有物流园区外的物流服务需求者(即物流客户)以及政府均参与到物流园区的价值链运作中,成为物流园区价值链的组成要素。

1.1 物流园区的开发主体。物流园区的开发主体是指具体负责物流园区土地征用与开发,完成物流园区内各项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主体。物流园区的开发主体可以是一家企业,也可以由多家企业共同组成;可以是国有企业,也可以是私营企业。

1.2 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方。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方是指物流园区建设完成,开始投入运营后,具体负责物流园区日常管理工作,为入驻企业提供服务的企业。在实际运作中,物流园区开发主体往往自己从事物流园区的经营管理或者聘用第三方实施管理,即经营管理方是开发主体或其聘用的第三方。由于其获得利润的渠道一致,且都依靠物流园区的长期稳定运营来获取利润,因此,可以将开发主体和经营管理方归为一方。

1.3 物流园区的入驻企业。物流园区的入驻企业是指在物流园区开发完成后进驻物流园区的各类企业,既包括物流企业,也包括工业企业和商贸企业等物流服务需求企业和后勤配套服务企业。其中,物流企业是物流园区的入驻主体。入驻园区的物流企业在物流园区内自主经营,为其物流客户提供服务,获取收益;物流需求企业是指为本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即自营物流的企业;后勤配套服务企业指为物流园区提供后勤保障及相关配套服务的部门,如加油站、汽修、餐饮、金融服务等。物流园区的入驻企业是物流园区运行和发挥各项功能的核心。

1.4 物流园区外的物流客户。物流园区外的物流客户是指没有入驻物流园区的物流服务需求者,包括工业企业、商贸企业等一切需要物流服务的主体。他们是否选择物流园区内的物流企业为其提供服务,直接决定着物流园区入驻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而决定物流园区的经营状况。

1.5 政府。在物流园区建设及运营过程中,政府主要发挥着宏观规划与管理作用。政府是物流园区开发用地的提供者,也是物流园区项目的审批者。同时,工商、税务、海关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直接为物流园区的开发主体、经营管理方以及入驻企业提供各种支持与服务。此外,政府通过出台各种相关政策,为物流园区的运营提供了重要的政策环境。

2 物流园区价值创造主体的利益诉求

2.1 物流园区开发主体的利益诉求。物流园区的开发主体所追求的价值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物流园区的地产开发价值,即物流园区的硬件设施设备进行出租或转让所获得的收益;另一部分是物流园区运营过程中,随着物流地产开发与物流服务及其他相关配套服务的一体化发展,物流园区开发主体获得的物流地产增值后入驻方的承租收益,即商业地产收益。尽管这类收益与普通的商业地产开发收益有很大差别,但是,当物流园区进入稳定运营状态之后,随着相关企业的入驻和物流设施的日趋完善,其持续经营所带来的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同样非常可观。

2.2 物流园区入驻企业的利益诉求。物流园区入驻企业的主体是物流企业。物流企业进驻物流园区的目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物流园区聚集物流活动的各种功能,尤其是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的优势,扩大业务规模,获取更多利润;另一类是借助物流园区所提供的各种设施设备租赁与管理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在扩大业务规模时所必须的物流基础设施设备的投资成本,以满足降低成本的需求。因此,物流园区入驻企业的利益诉求,集中体现在物流园区为其提供物流设施设备的共享以及优质高效的物流管理服务,满足其追求物流活动价值最大化的要求。简单来讲,物流园区的入驻企业追求的是物流经营价值。

2.3 物流园区外的物流客户的利益诉求。物流园区外的物流客户的利益诉求,主要是在物流园区内的设施设备支持及集约化、规模化的物流运作下,物流园区内的物流企业为其提供优质、高效、低成本的物流服务,满足其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业务外包的需求,即物流服务价值。

2.4 政府的利益诉求。对于政府来说,其利益诉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济利益。由于物流园区的土地一般为政府所有,因此,土地出让收益是政府规划物流园区所能够获得的直接经济利益。另一方面是社会效益。物流园区的建设能够将本地区分散的物流企业和物流要素聚集起来,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不仅提高了物流运作的集约化水平,促进本地物流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促进地方经济进步,更带来了城市交通的改善和城市功能布局的合理化;此外,物流园区建设及运营能够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改善和发展质量的提升,这些都是物流园区建设的社会效益。这种社会效益最终反馈到社会环境的改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上,就成为政府的长远利益,也是政府支持规划建设物流园区的利益诉求的核心。

3 物流园区价值创造驱动机制的形成

基于物流园区内外各利益相关者的不同的利益诉求,其相互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共同构成了物流园区的价值创造机制。具体来讲,首先,物流园区外的物流客户需要园区内的入驻企业为其提供物流服务,二者之间的业务关系是物流园区内入驻企业的盈利保障;其次,物流园区内的入驻企业依赖物流园区的开发和经营管理者来为其提供物流硬件设施和配套服务,这是物流园区入驻企业向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基础,而二者之间的业务关系也是物流园区开发主体和运营管理方的利润来源;再次,物流园区的长期经营及其带动效应所创造的社会价值,是政府利益的着眼点。因此,物流园区的价值创造机制由以上三层价值创造活动来驱动,这三层价值创造活动是在两个主要过程中完成的,即物流园区的开发过程和运营管理过程。物流园区的价值创造活动以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为基础,实现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入驻方的聚集,体现了物流园区的地产价值和物流服务价值的双重特征。所以,物流园区的价值驱动机制是在物流园区的开发价值与物流经营价值整合的基础上,受到政府等相关利益主体的约束与补充所形成的复杂的价值系统。因此,物流园区的开发和运营要立足于为物流企业和物流服务需求方服务的特点,从价值链的角度实现各参与主体利益诉求。

4 促进物流园区价值驱动机制良性运转的对策

4.1 以项目策划为重点,进行物流园区的规划开发。在物流园区规划开发阶段,合理而周密的项目策划是保证其未来价值得以顺利实现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开发建设物流园区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准确预测本地区物流市场的需求状况,明确物流园区的服务范围和目标客户;同时,科学地进行物流园区的定位,重点是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形成物流园区开发建设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未来物流园区建设的长期战略规划和设计方案。

4.2 以招商和品牌打造为重点,开展物流园区的营销推广。物流园区开发立项后,进入营销推广阶段,这一阶段一直伴随着物流园区从开始建设到建成投入运营的全过程,其主要工作是吸引物流企业入驻,即招商。前期,在物流园区开发过程中,针对物流企业应当大力开展宣传推广,让其充分了解物流园区的发展规划、发展前景和竞争优势,激发物流企业进驻物流园区的欲望,并与之签订进驻意向书。这一过程中,物流园区可以针对物流企业的特殊需求,为其提供专业化的设施和设备,从而增强物流园区对物流企业的吸引力。中期,在物流园区运营初期,除了继续招商并提高入住率外,还要做好物流园区的经营管理工作,建设物流园区统一的资源调度中心、统一的结算中心和统一的客户服务管理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一体化的物流管理服务,以真正实现物流园区入驻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实现物流园区资源的整合。后期,物流园区由建成运营初期进入持续经营阶段,此时的营销推广的重点是物流园区的品牌塑造与提升。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方应当高度重视管理服务能力的构建,重点打造运营管理方和入驻企业、入驻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在提高入驻企业满意度的同时,增强入驻企业对物流园区的依赖程度,形成稳定的客户资源。

4.3 以创新服务领域为重点,加强物流园区运营中的价值管理。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是物流园区最为重要的价值创造环节。物流园区运营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运营指物流园区的服务活动,如仓储、配送等;管理主要指物流园区的其他辅活动,如安保、物业管理等。其中,物流园区的运营活动是物流园区核心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除了传统的仓储、运输、配送等业务功能外,物流园区还应当构建起加工、交易、转运、海关报关以及金融物流、代采代售、信息等增值,积极尝试拓展服务领域的创新。包括基于产业联动的服务创新,如推动物流与商贸、物流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基于产业融合的服务创新,包括物流与金融、物流与电子商务的服务融合;基于多式联运的服务创新,如保税物流、口岸物流、国际物流的拓展服务等。以新兴业态带动物流园区功能升级和服务提升,为物流园区的各利益相关者带来更大的价值和回报。

参考文献:

[1] 倪明明.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物流园区运营模式研究[D]. 镇江:江苏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1.

[2] 李基初. 物流园区企业化运营管理模式分析[J]. 商业时代,2010(5):30-31.

产业园区经营管理篇2

关键词:特色农业;科技园;发展管理

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2003年底,全国拥有各类农业科技园区4000多个。宁夏现有枸杞科技园区、奶牛科技园区、肉羊科技园区、马铃薯科技园区、无公害淡水鱼科技园区、蔬菜科技园区、牧草科技示范园区、酿酒葡萄科技园区等多种农业科技园区。这些园区对积极转化农业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成果,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本文以中宁县枸杞GAP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为研究对象,试图总结出特色农业科技园能够实现健康发展的管理对策。

一、研究区简介

中宁县枸杞GAP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设在中宁县舟塔乡,是宁夏区一级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总面积2.1万亩,全面推行以枸杞病虫害统防统治为主要内容的GAP标准化枸杞生产技术。中宁县枸杞GAP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既是枸杞生产高科技示范园区,又是中药材GAP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同时还是国家旅游局命名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点。每年接待全国各地及港、澳、台旅游观光团60多批次,1000多人次,接待各县、市考察观摩团40多批次,3000多人次。园区枸杞产业总产值达1.2亿元,占全县的48.1%,占全乡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2004年枸杞总产量达8000余吨,占全县枸杞总产量的42.6%。农民人均纯收入3280元,其中68%来自枸杞产业。枸杞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和经济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

二、园区发展管理对策建议

根据对中宁县枸杞GAP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以及其他相关园区的实践调研,借鉴国内其他先进地区特色农业科技园管理的经验,笔者针对特色农业科技园的发展管理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优化园区的政策环境

由于农业本身属于基础性的弱质产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性产业,也是高回报的产业,具有明显的外部效益。政府作为外部经济的“天然保护者”,应担负起相应的经济职能,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扶持本国的农业企业和农场主,使其在土地、资金和税收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惠。宁夏特色农业科技园区当前仍面临很多挑战,尤其需要政策性的扶持。因此,建议自治区政府制定符合本区实际的相关配套政策,努力为园区建设发展营造适宜的环境。同时,加强对园区建设的管理,制定长期稳定的科技政策,为园区建设提供信息、科技、资金、政策、法规、组织等方面的系列服务,来实现园区的持续高效发展。

(二)健全宏观管理体系,走上规范化发展道路

园区的科学管理应立足于充分利用宁夏的农业自然资源享赋,突出区域特色与比较优势,并有明确的管理重点。宏观管理只有建立在科学、合理的论证基础之上,才能发挥巨大作用,切实带动当地农民致富、推进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农业发展新模式,起到示范基地和农业高新技术孵化器的作用。要尽快建立农业科技园区的管理信息网络,及时沟通与其他农业科技园区的信息交流,充分掌握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的进度、资金使用情况、基地生产和产品销售情况,利用信息系统服务于宏观调控。

对现有园区制定规范、系统、科学的监测、考核、评价的管理办法,尽快形成系统的园区退出评审条例,设计相关的管理制度,使农业园区向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严格限制现有园区数量,对名不副实的园区应予以逐步取消。

(三)政府适时、适度给予支持,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拓宽投融资渠道是特色种植业科技园区有效运行的保障。政府在初期的资金扶持(用以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必要的。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社会各界力量,特别是众多企业的广泛参与,逐步实现园区的自身积累和自我发展,从而摆脱对政府投入的过分依赖。政府应降低入园企业的门槛通过实行鼓励政策,成果权属界定,强化服务机制等有效措施,吸引企业与科研单位进行科技合作,可采取股份制、联营、合作等方式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加强引导广大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及以承包、入股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鼓励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吸引国外资金,引进先进适用的技术与生产设施、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加快园区建设。

(四)引入企业化经营管理运行机制

完善的运行机制是增强园区发展活力的基础。无论园区的承建主体是谁,都积极引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高效运营机制。园区要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原则,走“政府搭台,企业参与,承建主体多元化,工业、商业反哺农业”的路子,逐步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特色种植业科技园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园区管理办法及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园区建设有章可循。通过严格的园区科学管理,形成有利于园区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机制,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氛围。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明确经理层的责权利关系,形成一定的激励一约束机制,调动园区管理者的积极性。在园区内部,运用工业经济的管理方法重组农业生产和经营,本身是一次产业管理创新。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运用岗位责任制,目标责任制,绩效挂钩及奖惩制度等多种灵活的企业管理手段,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五)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和园区科技服务组织

要进一步完善与农户的对接机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协会+农户”、“合作社十农户”等运行模式,引导农户以土地、劳力、资金等生产要素通过承包、入股的形式参与园区经营。提倡以合同契约为联结方式,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长期保持产销衔接。以特色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立足宁夏区域资源优势,以发展区域主导优势产业为目标,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以创造优质特色品牌为重点,办好龙头企业,逐步培育起区域优势农业产业群。园区发展还要打破产业界限,突破区域界限,实现农产品保鲜、贮藏、加工、销售产业化运作,一体化经营,提高设施农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通过农产品的保鲜、深加工及其配套技术能有效地缓解农产品上市集中带来的市场风险,提高其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条,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农业劳动力的就业率和收入,从而增强园区的自身发展能力,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提供支撑和示范。

产业园区经营管理篇3

为了加快我区农业结构调整,近几年来,我区在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方面投入了很大的财力、人力,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建成了一批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农业示范园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但由于农业生产制约因素多,农业示范园区在实际运营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和困难。为此,区×××组织有关人员对×××园区、×××园区、×××园区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园区的基本情况

1、×××园区

位于×××乡×××村,占地228亩,×××乡返租×××村土地,年租金每亩620元,其中农业税75元,园区分南北两块,北园区建日光温室28座,大型塑料拱棚7座,北园区北段和南园区种植黄金梨。园区建成后,先后由民汇公司和金硕公司经营管理,现移交×××乡政府管理。目前黄金梨长势较好,明年可以进入盛果期。温室大棚主要种植瓜菜,还有一些矮化果树、仙人掌等,该园区是一个比较有规模上档次的成形园区。但由于短时间内多次移交和其他原因,园区经营效果不理想,管理混乱,前段因金硕公司经营园区时拖欠市供电局电费,造成园区内停电多月,部分电线被盗割,园区不能正常运行。目前经乡政府协调,所欠电费已经补交,线路马上接通,梨园以每亩每年620元已承包出去,温室大棚承包事宜正在进行。

2×××村园区

位于×××村,由该村直接经营管理,占地80亩,建大型塑料大棚36座,花卉约10亩。此园区与×××乡园区连成一片。是返租农民土地在市报社驻该村工作队支持下,在区乡政府扶持下建起来的村级园区。主要种植瓜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该园区已整体承包给本村村民经营,大棚每座年租金1000元,主要种植品种西瓜。

3、×××园区

位于×××乡×××村,占地约120亩,是×××村从村民手中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建成的园区,建有日光温室29座,大型塑料大棚18座,同时园区内建有养鱼塘、养殖场、果园、花果山、休闲饭庄,是一个综合型的农业示范园区。温室大棚主要从事瓜菜生产,由村集体建设投资,引进山东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服务,村民承包分散管理经营,效益分成,近两年来,该园区生产了高档反季节西瓜、甜瓜,填补了我市在这方面的空缺,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实惠。今年初又进行了几个温室保护地桃树栽培试种。目前长势良好,花芽满树,明年4月份将产出商品桃供应市场,经济效益前景可观。下一步温室和大棚计划全部改为新品种美脆速生桃树的栽培。

4、×××园区

位于×××村,占地120亩,由本村第二村民组的土地集中起来建成,和×××村园区连成一片,有日光温室24座,黄金梨50亩,日光温室以瓜菜种植为主,园区由村投资建成,统一组织生产、销售,目前园区内的温室大棚全部承包给本村村民经营管理,每座温室每年租金1200元。

除以上园区外,还有区×××在原种场内建的综合型农业示范园区,×××乡英杨村杨新红占地38亩的示范园,×××乡梨园周村的葡萄园区。

二、发展园区的有利条件

1、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为了促进我区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带动,区乡村都对园区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包括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很快形成了一批规格较高的农业示范园区,为我区农业增添了亮点。

2、气候适宜。我区地处中原,气候适合建设各种类型的园区,产品冬季可向北方销售,夏秋可向南边进军。适合瓜果菜反季节种植生产。

3、技术服务。通过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学习和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园区内的瓜果菜种植生产技术已比较成熟。

4、地理优势。我区临近市区,交通便利,信息畅通,是市区居民休闲观光的理想处所。

5、长远效益。农业示范园区投入大,固定设施可以长远使用,长远效益比较显著。

三、制约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的因素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作为弱质产业主要受外部环境因素和市场因素制约。农业示范园区主要从事保护地反季节瓜果菜的栽培生产,制约因素表现的更为突出,这也是全国各地农业示范园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制约我区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气候因素

设施农业生产可以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温度、风雨雪等气候问题,但对阴雨无光照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旦遇到较长期阴雨寡照天气,必然造成设施农业的减产。我区从11月中旬到元月份经常会出现连阴雨天气。

2、市场因素

主要受供求关系与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物以稀为贵。近几年反季节保护地生产面积逐渐扩大,产量增加,价格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园区整体运营成本不变或增加,造成园区实际收入减少。

3、管理因素

农业园区生产管理、产品销售需要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但是我区上述园区为乡村直接经营管理,其结果是,行政命令式管理、家族式管理。

4、资金因素

一是返租倒包土地租金高,×××乡园区、×××园区每亩土地年租金620元,是邻近县乡土地租金的2—3倍,乡村每年每亩要向农民交租金620元,土地成本较高,乡村负担加重;二是园区建设投入资金大,一座占地0.5亩的温室大棚建成需投入资金1.7万元,×××园区目前累计投资260万元,给村级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三是园区建成后仍需一定的资金作支撑,维护正常运行,每座日光温室一年需4000元才能维护正常运行。

四、几点建议

一、改变单一的栽培种植模式

全国范围温棚瓜菜生产面积已经很大,价格很难有大的提高。保护地果树生产,全国各地正在进行,相对面积还较小,价格较高,有发展空间。×××园区已作了有益探索,×××乡园区内也进行了部分保护地果树栽培,明年初即可看到效果。

二、多种一些生长周期短上市快的新鲜蔬菜

实践证明,温棚内种植黄瓜、西红柿等,从育苗到产品上市,周期长,风险大,若遇到长时期阴雨天气和市场的因素,势必造成该产品减产和价格下降,因此,温棚内多种植一些生长周期短上市快的不同季节的新鲜蔬菜,如葱、大青菜、黄心菜、小白菜等。这样,即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在 机制上寻求突破

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的聪明才智,鼓励其直接参与园区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乡村要加强对园区的协调服务,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退出对园区的直接经营和管理,积极寻求企业、个体私营大户以合作、入股、承包租赁等形式加大对园区的资金投入和经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农民经营园区,从而发挥园区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__年5月31日等三个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情况的

调查报告

区政府:

为了加快我区农业结构调整,近几年来,我区在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方面投入了很大的财力、人力,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建成了一批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农业示范园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但由于农业生产制约因素多,农业示范园区在实际运营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和困难。为此,区×××组织有关人员对×××园区、×××园区、×××园区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园区的基本情况

1、×××园区

位于×××乡×××村,占地228亩,×××乡返租×××村土地,年租金每亩620元,其中农业税75元,园区分南北两块,北园区建日光温室28座,大型塑料拱棚7座,北园区北段和南园区种植黄金梨。园区建成后,先后由民汇公司和金硕公司经营管理,现移交×××乡政府管理。目前黄金梨长势较好,明年可以进入盛果期。温室大棚主要种植瓜菜,还有一些矮化果树、仙人掌等,该园区是一个比较有规模上档次的成形园区。但由于短时间内多次移交和其他原因,园区经营效果不理想,管理混乱,前段因金硕公司经营园区时拖欠市供电局电费,造成园区内停电多月,部分电线被盗割,园区不能正常运行。目前经乡政府协调,所欠电费已经补交,线路马上接通,梨园以每亩每年620元已承包出去,温室大棚承包事宜正在进行。

2×××村园区

位于×××村,由该村直接经营管理,占地80亩,建大型塑料大棚36座,花卉约10亩。此园区与×××乡园区连成一片。是返租农民土地在市报社驻该村工作队支持下,在区乡政府扶持下建起来的村级园区。主要种植瓜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该园区已整体承包给本村村民经营,大棚每座年租金1000元,主要种植品种西瓜。

3、×××园区

位于×××乡×××村,占地约120亩,是×××村从村民手中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建成的园区,建有日光温室29座,大型塑料大棚18座,同时园区内建有养鱼塘、养殖场、果园、花果山、休闲饭庄,是一个综合型的农业示范园区。温室大棚主要从事瓜菜生产,由村集体建设投资,引进山东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服务,村民承包分散管理经营,效益分成,近两年来,该园区生产了高档反季节西瓜、甜瓜,填补了我市在这方面的空缺,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实惠。今年初又进行了几个温室保护地桃树栽培试种。目前长势良好,花芽满树,明年4月份将产出商品桃供应市场,经济效益前景可观。下一步温室和大棚计划全部改为新品种美脆速生桃树的栽培。

4、×××园区

位于×××村,占地120亩,由本村第二村民组的土地集中起来建成,和×××村园区连成一片,有日光温室24座,黄金梨50亩,日光温室以瓜菜种植为主,园区由村投资建成,统一组织生产、销售,目前园区内的温室大棚全部承包给本村村民经营管理,每座温室每年租金1200元。

除以上园区外,还有区×××在原种场内建的综合型农业示范园区,×××乡英杨村杨新红占地38亩的示范园,×××乡梨园周村的葡萄园区。

二、发展园区的有利条件

1、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为了促进我区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带动,区乡村都对园区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包括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很快形成了一批规格较高的农业示范园区,为我区农业增添了亮点。

2、气候适宜。我区地处中原,气候适合建设各种类型的园区,产品冬季可向北方销售,夏秋可向南边进军。适合瓜果菜反季节种植生产。

3、技术服务。通过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学习和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园区内的瓜果菜种植生产技术已比较成熟。

4、地理优势。我区临近市区,交通便利,信息畅通,是市区居民休闲观光的理想处所。

5、长远效益。农业示范园区投入大,固定设施可以长远使用,长远效益比较显著。

三、制约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的因素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作为弱质产业主要受外部环境因素和市场因素制约。农业示范园区主要从事保护地反季节瓜果菜的栽培生产,制约因素表现的更为突出,这也是全国各地农业示范园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制约我区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气候因素

设施农业生产可以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温度、风雨雪等气候问题,但对阴雨无光照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旦遇到较长期阴雨寡照天气,必然造成设施农业的减产。我区从11月中旬到元月份经常会出现连阴雨天气。

2、市场因素

主要受供求关系与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物以稀为贵。近几年反季节保护地生产面积逐渐扩大,产量增加,价格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园区整体运营成本不变或增加,造成园区实际收入减少。

3、管理因素

农业园区生产管理、产品销售需要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但是我区上述园区为乡村直接经营管理,其结果是,行政命令式管理、家族式管理。

4、资金因素

一是返租倒包土地租金高,×××乡园区、×××园区每亩土地年租金620元,是邻近县乡土地租金的2—3倍,乡村每年每亩要向农民交租金620元,土地成本较高,乡村负担加重;二是园区建设投入资金大,一座占地0.5亩的温室大棚建成需投入资金1.7万元,×××园区目前累计投资260万元,给村级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三是园区建成后仍需一定的资金作支撑,维护正常运行,每座日光温室一年需4000元才能维护正常运行。

四、几点建议

一、改变单一的栽培种植模式

全国范围温棚瓜菜生产面积已经很大,价格很难有大的提高。保护地果树生产,全国各地正在进行,相对面积还较小,价格较高,有发展空间。×××园区已作了有益探索,×××乡园区内也进行了部分保护地果树栽培,明年初即可看到效果。

二、多种一些生长周期短上市快的新鲜蔬菜

实践证明,温棚内种植黄瓜、西红柿等,从育苗到产品上市,周期长,风险大,若遇到长时期阴雨天气和市场的因素,势必造成该产品减产和价格下降,因此,温棚内多种植一些生长周期短上市快的不同季节的新鲜蔬菜,如葱、大青菜、黄心菜、小白菜等。这样,即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在机制上寻求突破

产业园区经营管理篇4

中原国家广告产业园概况

中原国家广告产业园的基本概况如下:

该产业园分为两个区块,建成区位于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科学大道,占地86亩,由四栋高层、一栋多层商业配套服务大楼和一栋多层园区管理与广告服务平台大楼组成,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二期位于一期西面3公里处,占地300亩,规划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已于2014年开工建设。中原广告产业同管理办公室和高新区全资公司郑州中原广告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模式,既负责园区的招商、企业服务、对外联络和品牌推广,也负责各项优惠政策的具体落实,还负责公共服务平台的经营管理。目前,已有动漫、互联网、广告传媒公司等广告及关联企业240多家企业入驻。①

广告产业园运营模式概念分析

广告产业园与其它产业园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服务产业、关联产业和后起园区上。服务产业指广告要服务于有广告需求的其他产业比如房地产、酒店业、餐饮业等等;关联产业指广告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媒介、市场研究、公共关系、营销、直销、活动等的配合才能完成;后起园区指广告产业园开建于高新技术园区、工业园区、农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后,其发展乃至业态都有可能与先期的产业园区发生关系。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广告产业园的运营会涉及服务的产业、关联的产业和其他产业园区。

所以,我们可以参照一般产业园的运营模式定义给国家广告产业园运营模式下一个定义:为了保障国家广告产业园扶持资金的合规使用、规划设计的集群化标准、政策等资源的创新集成实施、招商工作的顺利进行、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以维持园区的良性持续运行,实现广告产业集群的培育、广告产业示范、广告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既定目标,所选择采用的管理模式、演进模式和商业模式的总和。演进模式用来区别国家广告产业园不同的起步和业态环境,是其特有的运营模式内涵。

国家广告产业园现有运营模式评析

通过浏览现有的32家国家广告产业园网站和“国家广告产业园建设与运营培训班”等提供的相关材料,笔者将各国家广告产业园自拟的运营模式归纳如下:

1.多数属于政府高新区等园中园,并由其下属全资公司运营和管理

这类园区还可以分为高新区投资运营和民企投资高新区运营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投资与运营一体化,便于整体谋划;第二种模式投资与运营分离,其投资方以销售和租赁写字楼为目的,运营方以维系广告企业正常运行以及培育广告产业集群为目的,其间的协调和合作有一定难度。

2.部分园区由民营企业投资和运营

深圳、海南等少数园区的投资运营皆由民企承担,经济利益的考量与扶持资金的获得与服务于当地广告产业发展的使命存在一定的矛盾,运营方可能获得利润回报,但广告产业可能有增长而无成长,园区处于“集而不群”的状态,实现广告产业集群培育目标的动力不足。

3.个别园区由国有媒体或文化园区投资运营或融合而成

重庆园区、武汉国家广告城、广州国际媒体港,分别由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长江出版集团、广州广播电视台投资运营,与媒体产业融合发展,有媒体优势。这是国家广告产业园的一种演进模式。

潍坊、芜湖、大连、长沙、成都等由原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改称或新增广告产业园区而来,有与广告产业关联度最高的文化创意产业,易于形成觇模、融合发展和培育广告产业集群。这又是国家广告产业园的一种演进模式。

4.共性特征

国家广告产业园区所在地的省、巾、区级政府和工商部门都成立有主导、支持和协调工作性质的领导小组,出台了注册、入驻、获奖、经营补贴等减免税、奖励等政策。

绝大多数园区属于园中园性质,由政府原有园区所属的仝资子公司运营管理,而写字楼建造的投资方大都属于民营企业,少数由政府全资子公司投资建造。

尽管是国家资金扶持和主导的人型项目,但由于国家广告产业园的推进较快,人们对其的认识才刚刚开始,所以,发展思路和运营模式人部不足很清晰,也不是很全面。

5.运营模式分类

2014年4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组织的广告产业园区建设和运营专家评估组提交的《广告产业园区评估报告》,按照开发建设与市场运营模式,把广告产业园区分为“政府开发+政府建殴+政府运营”、“政府开发+民企建设+政府运营”、“政府主导+民企建设+民企运营”三种模式。这种分类方式仍然是管理模式的概念。

影响国家广告产业园运营模式设计的主要因素

1.政府不缺位不越位

政府主导性质要求其运营力量不能缺少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支持和参与,但必须清晰地界定政府在国家广告产业园规划设计、建造、开园、运行过程中的阶段性角色,也不能把政府的作用绝对化和普遍化,因为国家广告产业园最终要形成具有内在驱动力的广告产业集群和依靠市场维系的运行机制,而这些都是市场的问题。

2.可持续和企业化是谋划国家广告产业园区运营模式的基本考量

从2011年底到现在,国家资金扶持的三年时间已经结束,大多数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已经搭建完毕,企业入驻已有一定的规模,接下来的正常运行和集群化发展所需费用从何而来?这应该是国家广告产业园区运营模式设计中最为关键的问题。

3.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是国家广告产业园区运营模式建构的基础

对于国家广告产业园来说,成功的运营模式既不能缺少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的参与,更要结合本区域的广告资源状况和广告产业使命,比如海南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就是园区统一承接海南特有的蓝色(海岛旅游)和绿色(热带农业)产品的市场化、品牌化服务,然后分别委托给不同园区广告企业完成。

中原国家广告产业园的运营模式描述

结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为中原国家广告产业园设计一个可行的运营模式:

1.管理模式

管理主体: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全资公司“郑州中原广告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根据需要,随后可以引进民问资本组成国有与民企合作的股份公司。

参与方:河南省广告业发展领导小组、河南省工商局中原广告产业园建设领导小组、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市工商局、郑州高新区管委会及其广告产业园管理办公室、郑州高新区工商分局、河南省广告协会、郑州市广告协会、河南中原广告研究院、建设方郑州仟禧置业有限公司、入园广告企业代表等政府、工商部门、行业协会、学术机构、企业五方组成。

管理机制:由五方代表组成中原国家广告产业园联席会议,作为议事和决策机构,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议定重大事项。下设联席会议办公室,与郑州高新区管委会附设机构广告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合署办公;设立中原国家广告产业园建设和运营督察办公室,由五方代表组成,设在河南省工商局广告处。

口常运营:由郑州中原广告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全权承担,自负盈亏。国家扶持资金和高新区配套资金由高新区管委会委托公司使用。

管理主体的职责:按照有关规定合理高效地使用国家扶持和高新区配套资金,负责招商、品牌推广、企业维系、与国家工商总局广告司产业发展处对接、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行、各种集群化培育活动的进行、业务开发、自我维生机制的建立等事务。

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政府指导,企业化管理,企业、行业协会、研发机构五方参与的合作管理。

2.演进模式

在原有动漫企业迁入的基础上,整合迁入高新区原有广告、网站、网络技术公司、网络市场服务公司及关联企业人驻,由此形成产业园一定的企业规模和以动漫制作公司、传统广告公司、网络公司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再借助于减免、优惠、补贴、奖励等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价格优势等,招入省内外大型广告公司、大型关联公司(市场研究、大数据、公共关系公司、营销公司、影视制作公司、设计公司、会展公司、电子商务公司等)、广告支持机构(研发机构、广告行业协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金融服务机构等)、数字广告和数字营销机构等有一定的规模和品牌价值以及高成长性的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必备的结构要素、完善的产业链、以数字广告和服务于河南优势产业商品化和品牌化的专业性广告公司为园区的产业特色,以广告产业和数字广告研究为比较优势的广告研发品牌;在二期开园以形成广告新材料、新设备研发、生产与交易为重点的产业形态的同时,不断推出和完善产业集群培育的人才培养、学术研讨、广告竞赛、业务合作、创新大赛、技术推广、展览、联谊等各种活动,最终发展成为我国中部独具特色的有影响力的广告产业集群。

3.商业模式

以园区内企业区级税收的一定比例通过财政拨付来维系园区的日常运营,以公共服务平台的对内和对外服务获取平台运行、维修等所需费用,以拟没立的独资或股份公司经营活动所获取的收益来维系各种活动的开展。

产业园区经营管理篇5

现代农业园区是现代农业产业经营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和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巨大推动作用。现代农业园区运行机制是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灵魂。为使园区形成的系统机制不断适应其自身发展变化的需求,永葆生机活力,更好地推进绥化市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需要完善运行机制,为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现代农业园区;运行机制;发展

现代农业园区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点,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以现代农业设施和高新技术为支撑,进行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经营的农业组织形式。现代农业园区是市场经济发展下的产物,是现代农业产业经营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增强我国农业竞争力,加速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接轨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一、绥化现代农业园区在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

绥化市位于世界三块黑土地之一的松嫩平原腹地,是东北黑土带的核心区,拥有3.4万平方公里的寒地黑土,其中耕地面积2 677万亩。绥化市素以“北国大粮仓”著称,盛产玉米、大豆、水稻等粮食作物和烤烟、亚麻、甜菜等经济作物,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畜牧业发展基地和农副产品出口创汇基地。多年来,绥化现代农业园区由无到有,由弱到强,蓬勃发展,尤其是着力突出农业产业项目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的支撑和牵动作用,致力提高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五大核心示范区,力图通过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当地现代农业实现跨越发展。成绩固然可喜,但由于发展速度较快,经验不足,绥化现代农业园区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建设资金短缺。目前绥化现代农业园区资金投入主体为政府和企业。由于园区建设发展中需要大量资金,投资回收期长,风险较大,影响一些投资者的积极性。个别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资金困难,园区建设不能正常进行的情况。

第二,土地流转不畅。农业园区建设需要大量土地,现行的土地管理办法和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复杂的征地手续等造成土地流转不畅,制约了园区的规模经营,进而影响园区的健康发展。

第三,自主研发技术成果较少。对需要高投入但短期回报较低的技术开发项目积极性不高,过多注重短期效益,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很少,多以引进技术为主。

第四,缺乏专业人才和激励机制。当前绥化现代农业园区存在经营管理者、技术研发人员,产品营销人员素质不高问题,懂技术、懂市场,会经营,善管理的专业人才缺乏,而且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使得园区缺少对人才的吸引力。

第五,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尚未形成,现代企业制度还未真正建立。专业性分工协作不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确定经营内容的经营思想需要提高。

二、完善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运行机制

现代农业园区健康发展取决很多因素,运行机制是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灵魂。现代农业园区运行机制是现代农业园区所具有的,使系统整体保持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各种功能的组合、联动和循环,是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运行方式。其中资金、技术、人才、土地要素机制,经营管理机制,市场机制等运营好坏直接影响着园区的效益与发展。为使园区形成的系统机制不断适应其自身发展变化的需求,永葆生机活力,更好地推进绥化市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这就需要完善运行机制,为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完善投融资机制,促进投资主体、投资形式多样化。资金是现代农业园区持续发展的源泉。要改变投资主体单一,资金不足的现状,就要建立和完善灵活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广开融资渠道,鼓励多方投资,投资形式要多样化,货币资金、土地、技术、劳动力等都可作为投资。肇东五里明镇专业合作社社员以土地为股,每亩为1股,每年每股保底收入350元,农民零风险入社,合作社盈利的60%按股分红,既使农民得到实惠,又解决了资金筹措难的问题。同时,为调动投资积极性,激发投资者投资热情,要明确各投资主体的利益,让投资者有利可图,有钱可赚。政府在政策上也要有所倾斜,给予投资人一定的减免税收、信贷支持等优惠,切实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让投资者看到希望,尝到甜头。

第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促进土地流转的合法化、秩序化、正常化。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需要占有大量土地,因此,土地问题成为农业园区建设中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问题。目前,我国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践中探索出了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机制。一是区划调整,以田换田。是在地多人少的地区,通过深入细致做思想工作,按照规划,把园区内的农民调整迁移,实现集中成片土地的规模开发,这是土地流转的初级形式,仅涉及土地位置的变动。二是租赁制。农业园区主体向农民以合约形式租赁土地。是土地使用权的一种有偿转让形式,即农民将土地出租给园区经营者,再由园区经营者根据土地的质量等级,付给农民一定的租金。这种形式操作方便,易于实施。三是反租倒包制。是对已经集中的园区土地由园区经营者管理者将园区分成若干功能小区,在转包给企业农技人员,大户经营。其特点是倒包面积连片,可形成规模化经营。四是划拨制。是由政府通过有偿征地,将整治过的土地划拨给有关部门进行综合开发。一般用于政府建设立项的园区,既可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又可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五是竞标买断。适用于未开发的连片荒滩土地。是由政府出面,对荒滩土地进行招标开发。六是股份制。这是目前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重要形式之一,农民以土地作价入股,参与园区经营利润的分红。这种形式能够促进农村生产要素和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第三,完善技术选择与扩散机制,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体系,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同时,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积极尝试科技创新途径。绥化市北林区各园区采取科技创新措施,引进高新技术,实行定点试验。大部分区级农业园区都拿出部分地块,探索应用新品种、新栽法、新农药和新肥料,双河斗胜水稻园区、秦家大渡槽水稻园区、新华六排旱作农业园区试验品种达到100个以上,为农民下年选择种植品种提供了示范,为今后农业生产做好了储备;兴福聚宝大豆园区示范了窄行密植栽法、绥胜胜利四玉米园区示范了大垄密植栽法,为创建高产探索了新路。现代农业园区是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品种的博览园,要充分发挥它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干农民想干但不能干的事,做农民想做但做不了的产业,真正发挥“给农民做示范,带领农民干的作用”。

第四,完善人才利用和激励机制,增强园区总体科技实力。科技人才是影响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健全人才利用和激励机制是园区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是建立人才聚集机制。更新观念,创新思路,营造良好氛围,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坚持引进与培训提高相结合,努力壮大园区科研队伍,提升科技人员素质。二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强化分配激励制度,推行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培养现代农业园区内的农业企业家。作为园区核心人物,农业企业家直接关系到园区产业发展速度和水平,这对于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善经营管理机制,用抓工业理念抓农业,用经营企业的方式管理农业。经营管理机制是现代农业园区运行机制的核心。随着现代农业园区的逐步成熟,经营机制企业化是大势所趋。管理现代农业园区要打破传统的小农经营模式,建立一套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经营管理机制,用规范化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园区。

(1)着力提高规模生产经营水平。有规模才能形成特色,才能创造优势。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必须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作为支撑,以特色产品的规模化创造规模效益。建立规模经营合作组织就是一项重要措施。庆安县依托自身产业与龙头企业、涉农部门等组织形式多样的农村专业合作社,走“公司+协会”的规范产业化发展路子,全县组建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达215个,会员户有3 538万户,形成依靠农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业发展的新格局。目前,各种合作社带动农民2.9万多名,实现年销售额1.3亿多元。积极鼓励各类市场主体通过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联合,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值得大力推广。

(2)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加速扶强壮大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产业发展。尤其是大力发展现代食品加工业。现代食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要通过市场化运作、社会化筹资的办法,运用现代工业文明的技术成果、生产组织、经营管理和市场理念,对传统农产品加工业进行改造,完善现代食品加工体系,提升农业和农产品竞争力。进一步优化整合资源,鼓励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途径,不断壮大企业规模,大力发展相关产品加工业,形成食品加工业的集群效应。

(3)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与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相适应的市场运行机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必须跳出农业抓农业,要瞄准市场抓农业,立足本地实际,有针对性解决问题。彰显农业特色优势,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和建设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黄修杰.国内外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其研究综述[J].广东农业科学,2010,(7).

产业园区经营管理篇6

一、**市区经济园区基本情况及特点

目前,**市区(包括崇安、南长、北塘、滨湖、锡山、惠山区和新区)共有各类经济园区(开发区)93个,其中惠山区最多为23个,锡山区18个,滨湖区13个,南长区13个,崇安区11个,北塘区9个,新区6个。在这93个经济园区中,有部级园区2个,省级园区5个,市级园区19个,区级园区17个,乡镇(街道)级园区36个,村级1个。调查数据同时显示,至2003年6月,这93个园区的建设总面积为282.44平方公里,约占**市区土地面积1622.64平方公里的17.4%。入园企业已达10543户,其中按产业结构分,工业企业5738户,占54.42%,商业企业3477户,占32.97%;按经济类型分,国有集体企业715户,仅占6.78%,私营企业6554户,占62.16%,个人独资企业757户,三资企业909户,其他类别的企业482户。

近几年,**市经济园区的经济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规模为先。**市区经济园区通过实施政府引导、财政支持、多元投入、上下联动等形式,坚持相对集中、成片开发、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逐步壮大。经过几年的建设,我市已培育出了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园区。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国家太湖旅游度假区这两个部级园区是市区开发最早、建设规模最大的园区,已建成面积73平方公里,2003年上半年共实现销售收入583.01亿元。另外,新区5个镇的园区销售收入占该区工业销售收入的46%以上,其中旺庄工业园已占该镇工业销售收入总量的80%。

二是突出特色。近年来,各区在经济园区的建设上突破了“大拼盘”的原始状态,而是扬长避短,把打造优势产业作为提升园区发展水平的战略重点,搞一园一业、一园一品,构筑板块经济,放大产业集聚效应。使园区建设与当地的特色经济相结合,与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与提升产业水平相结合。如锡山区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投资环境,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纺织工业园;惠山区玉祁工业园则利用中国人的家乡观念、老乡情结,对外打出“温州工业园”的旗号,引来了一批温州人,带来一批温州项目入园;再如惠山恒源祥工业园、锡山区红豆科技园、滨湖区的马山生物制药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华庄机械工业园及北塘区的私营外贸创业园等一批园区也以各自的特色,吸引了园外企业纷纷加入。

三是注重服务。各园区十分重视强化服务功能,成立了服务公司、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受理”,为入园企业提供包括提供验资、办理工商执照、办理税务登记证、领购发票在内的“一条龙”服务,推行社会化服务。有的园区已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服务体系。在硬件上,从最初的“三通一平”向“五通一平”、“七通一平”,直至“九通一平”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更加适应现代工业的需要,客观上降低了企业创业成本,使投资效益成倍提高。在软件上,通过树立良好的信誉,来吸引投资者的目光。在管理上,目前可以说,大部分园区基本是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思路在运作,政府重在导向。园区内除有招商队伍外,另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不断强化和完善对园区的管理,使园区发展更趋规范。

四是效益凸现。我市园区经济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高密度的投资带来高回报的效益,单位面积的产出较高。2002年,园区共实现销售收入900.64亿元,入库增值税17.11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产出3.18亿元;2003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723.87亿元,入库增值税10.91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产出2.56亿元,园区企业的平均产出规模水平比面上企业高出许多。建成区22平方公里的新区国家高新开发区,2003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350.96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产出高达15.95亿元;另如红豆工业园入园企业9家,完成投资12亿元,形成50亿元的产出。

二、经济园区建设及税收征管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乡镇(街道)级园区数量偏多。在93个园区中,乡镇(街道)级园区有36个,占了38.7%。这些乡镇(街道)级园区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规模偏小。这36个乡镇(街道)级园区,平均规划面积1.78平方公里,最小的仅0.002平方公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根本不能称为园区。二是档次偏低。有些园区的进园企业,产品竞争力不够高,园区的优势、特色不明显,缺乏对外的吸引力。三是功能偏少。影响到对外招商和对内服务。

2、虚假验资现象时有发生。各区、各街道园区为了拉企业入园,在出台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往往采取为入园企业提供验资、办理工商执照、办理税务登记证、领购发票等所谓的“一条龙”服务,不可否认,完善的服务确实起到了吸引企业入园,方便管理的作用。但同时,这些包办式服务也给了一些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以可乘之机,一些部门、街道及居委为了办企业完成任务和指标,对一些没有经营资本的企业,不惜以自有资金代为验资、办照,待企业开业后再把资金抽走,严重影响了招商引资的质量。

3、以优惠政策为饵竞相拉企业造成无序竞争。各个街道、各个园区间为了招商引资,竞相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包括:对入园企业免征粮调、物调基金;企业所得税实行“二年免征三年减半”;对投资额达到一定额度的企业给予租金的优惠;对年销售额达到规定档次的企业免收管理费用;增值税上交部分给予一定比例的返还等。经济园区将或多或少的优惠政策作为招徕企业落户园、区的“法宝”,反而引起了企业不正常的流动,许多企业虽在园、区落户,却在园区外经营,待政策期满,就另觅“宝地”。企业得到了实惠,却无益于地方。

4、园区建设重政绩轻效益,偏离发展经济这一轨道。目前各区的每个乡镇、每个街道基本都已建有一个经济园区,可谓处处开花。而有的乡镇、街道根本不具备办一个园区的实力,既没有场地,也没有资金,之所以创办园区,纯粹是为了完成区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为树一个政绩工程而盲目建园。目前城区街道创办的园区大都是在一幢大楼中的一层或几层楼面,外面挂一个牌子,就成了一个园区,规模小,层次低,经济效益也不明显,有的街道甚至是亏本经营。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某街道创办私营外贸创业园,其相当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实现“人有我有”,为了不挨批评,为了完成出口创汇指标。而实际上,街道经营这一园区,不但没有收入,每年还要从其他收入中拿出钱来贴补其管理费用,是名符其实的亏本经营,街道是“有苦难言”!另外,为了完成招商引资硬性考核指标,政府审批部门对这类经济园区的审批也存在把关不严,宽审滥批的现象。

5、部分园区管理不到位,企业经营无序。有的园区管理空有其名,政府未能行使好对园区的管理职能,只是在建园初期一个劲往里面招企业,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园区运作机制,企业入园后,基本设施不能到位,后续管理也跟不上,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更是不闻不问。只顾招商,不求管理的后果是园区管理混乱,企业经营无序。

以上不良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了社会经济秩序,而且也给税收征管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是企业开关频繁,税务部门工作量增大。为了尽可能享受到各项政策优惠,企业开关频繁,在不同的园区间不停迁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这93个园区共有入园新办企业2116户,注销企业412户,园区间迁移181户次。大量的注销、变更、新办税务登记等一般性管理事务牵制了税务部门的相当部分精力,使税收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得不到体现,极大影响了税收征管质量。且新办商贸企业一年内无税申报的现象较为普遍,税收既无增长,各级财政也无得益。据统计,市区这93个园区,其税收占本级财政收入的比例绝大部分都在10%以下。

二是园内注册、园外经营现象普遍,税收管理难度加大。目前园区建设中,有的只是盲目圈一块地,挂一个园区的牌子;有的甚至地还没有平好,址还没有确定,什么基础设施也没有建设好,企业已挂靠进去,实际经营地却在园外。造成了“园内注册,园外经营”,注册地与经营地分离的这一不正常现象。目前在税务管理中,对“园内注册,园外经营”的企业采取总分支机构的办法进行管理,但级次、数量众多的总分支机构往往使税务部门穷于应付。以某私营外贸创业园为例,该园区的企业注册地还不在园内,而是在新区旺庄,园内企业已只能算是分支机构,还有部分挂在园内,实际在外面经营的企业则又成了分支机构下面的分支机构,这不但给企业本身经营造成不便,更给税务管理带来了许多难题。

三、推进园区发展及加强税收征管的思考与建议

园区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容置疑,但园区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更应引起重视并努力解决。为促进园区健康有序发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规范园区建设,加强税收征管。

1、科学规划,按需建设,进行合理开发。园区建设必须从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建园而建园,更不能为了考核而建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能建则建,能大则大,能优则优。不应要求镇镇都建,街街都建,更不能对之下达硬性考核指标,应允许突破乡镇、街道行政区划,采取几个乡镇、几个街道联合建办的形式,形成规模。应努力克服搞低水平无序竞争的不良现象。对已办的一些规划起点低,布局欠合理,规模比较小,进园企业技术含量不高,发展不快,名存实亡的园区,要重新整合资源,该并的并,该撤的撤。当前的园区建设还要注意环境保护,以生态园为目标,形成园区与现代化、城市化建设同步推进格局,最终实现办一个园区,兴一方经济。

2、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实现自主发展。市场化的机制、科学化的管理是园区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园区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按市场化运作的法人主体,而不是又一个政府部门。园区创办初期,政府托盘是非常必要的,但初具规模后,就应“断奶”,交由园区管委会自行管理。管委会按照独立法人的要求,自我经营管理,实施滚动发展,自我壮大。

3、注重效益,严把关口,营造良好环境。各部门、街道在招商引资、扩大税源的过程中,要注重招商引资项目的质量和效益,疏理整治无税企业,避免不分对象、不求质量、只求数量的盲目引资;要正确处理好招商引资与规范管理的关系,避免主管部门“包办一切”的情况发生;要注重对税源的管理,从源头上防范不法分子借机骗购发票、伺机作案,严格把好“四个关”,即把好法人身份核实关、把好注册资金关、把好财务核算关和把好注册地、经营地一致关,以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产业园区经营管理篇7

【关键词】物流园区,产业集聚,资源整合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平稳增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物流社会需求不断增加,作为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的物流园区,也迎来发展的最佳时期。然而,由于前期的规划和科学论证工作不足,以致于很多物流园区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据资料显示,我国物流园区每平方公里每年的货物吞吐量(即物流强度)在50万吨以下的占13%,物流园区自身营业年收入收入不足100万的占4%[1],本文在借鉴国外物流园区运作经验和总结国内物流园区运营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对物流园区运作模式进行梳理和分析,对我国的物流园区的发展运营提出建议,希望对我国物流园区的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一、相关理论概述

目前,对物流园区的建设与运营,一般是基于“产业集群”、“网络化和价值链”的理论。物流产业集群是不同类型物流企业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在空间上的集聚,从而形成在一定区域内物流资源的高度密集和专业化经营程度很高的物流生态环境。“物流组织网络化和价值链理论则强调物流经营管理机构、物流业务、物流资源和物流信息等要素的组织按照网络方式在一定市场区域内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以实现物流系统快速反应和总成本最优等要求的过程。

二、国外物流园区发展经验

据有关资料,日本是最早提出物流园区的国家,日本从60年代末开始建设物流园区,日本已经建成物流园区24个[2]。日本政府在园区运营方面,主要采用“官民协力"的方式,宏观上统筹调控,微观上自由放开。欧洲的物流园区发展中,以德国最为成功和典型。德国园区的投资人主要是政府或政府经济组织,所以园区经营企业的经营方针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而主要侧重于实现管理和服务职能。

从国外物流园区发展经验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政府支持必不可少。这主要体现在规划、基础设施、融资及税收等方面。

2、物流园区运作市场化。这主要体现在以资源整合为手段完善服务功能,吸引和积聚各种物流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提供物流服务。

3、入住企业高标准。这主要体现在对园区投资强度和物流强度提出要求,阻止“圈地"行为和一部分基础设施水平较低的园区产生。

三、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物流园区在发展模式上目前有4种,即经济开发区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物流地产商模式和综合运作模式。其中经济开发区模式是指在特定的开发规划、开发政策和设立专门的开发部门的组织下进行的物流经济开发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是在物流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中具有优势的企业,率先在园区内开发和发展,逐步实现在园区范围内的物流产业的聚集和依托物流环境引进或吸引工商企业在园区所在区域进行发展;物流地产是指房地产开发商及投资商专门投资开发物流设施,综合运作模式是指对上述的经济开发区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和工业地产商模式进行混合运用的物流园区开发模式。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生动的概括了我国目前物流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的现状。但目前从整体来看,我国物流园区的运作主要存在一下问题:

1、功能定位不准确,对当地产业发展支撑作用不明显。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借“物流园区”之名,实施“圈地运动”之实,先象征性修建一些仓库等物流设施,等地价上涨后,又进行土地土地出售牟利。

2、物流园区管理体制混乱,政企职责功能不明确,配套设施不完善,无法提供物流信息、物流金融、物流培训等服务。

3、招商水平低,入驻园区质量参差不齐。部分物流园区沿用工业园区地产经营思路,采用了“招商”和“售楼”的经营思路,缺乏物流供应链的解决方案与能力。

4、增值服务水平低,盈利较差。业务单一,而像有较高盈利能力的物流策划、组织及深入到企业生产领域进行供应链全程物流服务却鲜有企业能够提供,物流增值服务薄弱。

四、我国物流园区发展思路

1、建立健全物流园区经营管理体制。综合考虑本区域的物流需求规模及增长潜力,并结合现有物流园区布局情况及设施能力,坚持政府规划协调,成立物流园区管理机构,开展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服务,规范物流园区功能定位,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尊重市场运行机制和规律,坚持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支持、鼓励物流企业间正当、充分竞争。

2、加强物流园区资源整合。充分整合现有物流园区及物流基础设施,提高设施、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率。明确功能定位和分工,依托交通枢纽建设,整合分散的物流设施资源,发挥物流园区设施集约和统一管理的优势,引导各类工业和商业仓储配送资源向物流园区集聚,有效整合制造业分离外包的物流设施资源。充分发挥园区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3、推进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加强物流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物流园区现有信息资源,提升物流园区信息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规范物流信息平台接口,建立物流园区区内外的信息采集、交换和共享机制,促进入驻企业、园区管理和服务机构、相关政府部门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和有序交换,创新园区管理和服务。

4、重点扶持龙头物流企业,使其逐渐成为园区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物流园区的发展,可将园区的部分管理职能有条件地转移给引导型物流企业。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园区运营统计分析报告(2015).2015.7

[2]彭望勤.建立物流基地的一些问题【J].国际商业技术.2001.5.50.52

产业园区经营管理篇8

一、指导思想

开展“零无照园区”创建工作要坚持“整治和规范并举,打击和疏导并重”工作原则,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切实履行市场监管职能,深入开展无证无照经营的综合治理工作,建立“政府领导、属地监管、分工负责、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构建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华林经济开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认真总结我区创建“零无照一条街”工作的经验,通过行政指导、行政处罚等手段,有效加强对华林经济开发区创建“零无照园区”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实现“两个100%”和“两个彻底”的目标。即实现各类市场主体持照率、亮照率达100%,前置审批有效期届满企业抄告率达100%,彻底消除实际经营情况与《营业执照》登记事项不相符、有效前置审批许可事项与《营业执照》登记事项不相符现象。

三、工作重点

(一)应当依法取得而未依法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和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

(二)无须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即可取得营业执照而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

(三)已经依法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但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

(四)已经办理注销登记或者被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以及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有效期届满后未按照规定重新办理行政许可手续,擅自继续从事经营活动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

(五)超出核准登记或审批许可的经营范围,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违法经营行为。

四、职责分工

按照“职、权、责一致”、“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确定创建“零无照园区”工作总体职责分工:对需取得许可审批后方可办理营业执照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由相关许可审批职能部门负责进行查处取缔;对无须取得许可审批即可申请办理营业执照经营的无照经营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进行查处取缔;园区管委会要协助好各职能部门抓好辖区内的治理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工作。职责分工如下:

(一)园区管委会、镇政府。负责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以村为单位,开展无证无照经营排查摸底工作,并登记造册。对排查过程中无主观故意和对社会危害小的无照经营,督促办理经营手续,做到宣传教育在先,查处在后,督促其合法经营;负责积极配合开展“降低社区创业门槛”工作,试点开展备案登记免办照工作;为园区市场主体无偿营业执照的办理工作。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下列违法行为:应当依法取得而未依法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和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无须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即可取得营业执照而未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已经依法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但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已经办理注销登记或者被吊销营业执照,以及营业执照有效期届满以后未按照规定重新办理登记手续,擅自继续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擅自从事应当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的违法经营行为。

(三)公安部门。负责对从事旅馆、互联网上网服务、爆破作业、烟花爆竹生产经营等须经公安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四)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从事须经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五)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须经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六)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须经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从事食品、化妆品、消毒产品、涉水产品、餐饮、公共场所、医疗机构等须经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八)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从事生产许可证管理产品、进口计量器具、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计量器具等须经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九)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等须经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从事药品和医疗器械等须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十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等须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十二)经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从事成品油、煤炭、供电、民爆器材、报废汽车回收、拍卖等须经经贸行政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十三)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从事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境外就业中介服务等须经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十四)烟草专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须经烟草专卖行政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烟草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十五)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从事农作物种子、肥料、兽药、种畜禽、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动物检疫诊疗等须经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十六)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负责对须经本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负责查处未经许可或已被依法吊销、撤销许可证,或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后未按规定重新办理行政许可手续,擅自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行为。

(十七)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配合政府职能部门查处无证无照经营,发现辖区内的无证无照经营或为无证无照经营提供生产经营场所、保管、仓储等条件的,要及时报告。

(十八)供水、供电、电信等服务行业。加强行业自律与管理,不得在明知或应知是无证无照经营的情况下为经营者供水、供电和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等便利条件。

五、时间步骤

创建活动从月份开始,为期8个月。其中集中整治时间为3个月,分3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摸底阶段(月日-月31日)。组织召开创建工作联席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各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工作计划和行动方案,调查摸清园区无照经营的底数;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集中整治阶段(月日-7月31日)。园区管委会要组织力量,敦促符合条件的无证无照经营户在规定期限内办理证照,对达不到规定条件的,要限期整改,待整改规范合格后核发证照;积极配合联合执法行动。各职能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加强办证办照指导,开展部门证照联办和进园区上门服务等活动;要开展无证无照专项整治,查办一批无证照经营案件,推进“零无照园区”创建工作。

(三)巩固提高阶段(8月1日-10月31日)。园区管委会及有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做好疏导工作,并对集中整治工作进行总结,查漏补缺,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建立长效监管责任制。

六、工作机制

创建“零无照园区”工作要实行综合治理,实现标本兼治,要建立查处无证无照经营联席会议、信息共享等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属地监管、分工负责、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

(一)落实联席会议制度。要定期不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及时通报创建工作情况,协调解决重大、疑难问题,研究制订工作措施;认真总结创建的典型经营和做法。

(二)落实信息共享制度。要充分发挥“省企业监督管理信息抄告平台”作用,加强信息传递和交流,结合传真、函告等形式,避免监管死角。各相关部门要将发现的各类无证无照经营者名单及时抄告给相关职能部门。同时,将在营业执照有效期内被依法吊销、撤销许可证,或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后未按规定重新办理行政许可手续,擅自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经营者名单及时抄送相关部门。

(三)建立联合执法机制。要推进部门联动、联合执法、综合治理。对重大案件,应及时通报或提请相关职能部门,采取联合行动,提高执法合力,加大整治和创建力度。

(四)完善配合协作机制。各部门要加强与园区管委会的配合协作,充分发挥其在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和提供无照经营线索等方面的作用;各生产者和经营者应加强自律与管理,不得为无证无照经营提供便利条件,从源头上共同遏制无证无照经营的产生。

(五)落实目标考核机制。要将创建“零无照园区”工作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和年度考评范围,与其他各项综治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七、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明确任务。

要形成“部门协作、疏堵结合、综合治理、分类整治”的无照经营治理工作格局,纵深推进“零无照园区”创建工作。一是园区管委会、镇政府及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对创建活动联络员和村委干部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延伸服务的空间和时间,确保创建工作取得成效。二是要通过普查摸底,全面了解和掌握目前华林经济开发区无证经营的总体情况、形成特点、投诉热点以及产生无证照经营的主要原因;三是要重点查处取缔群众反映强烈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四是要引导符合条件的经营户办理相关证照,促进合法经营。通过整治促进园区经营秩序明显好转,确保园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在园区内建立无证无照经营发现、警示和告示机制,形成社会共同关注的良好氛围。充分运用园区、村(居)宣传栏、宣传横幅等载体,宣传整治具体成效,接受社会监督,让无证无照经营整治工作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同和理解。

(三)讲究方法,分类治理。

创建中,要坚持“依法行政、疏堵结合、分类监管、综合治理”的原则,积极为经营者创造合法的经营条件,加强市场建设和准入引导及服务,推动市场主体稳定发展。对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经营的无重大危害行为以及经营条件、范围、项目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经营行为,应积极帮助和引导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合法经营;对社会危害严重,特别是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应坚决查处取缔。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