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精准农业市场前景8篇

时间:2023-08-25 09:09:36

精准农业市场前景

精准农业市场前景篇1

[关键词] 景洪市 新型职业 农民培育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008-01

1 本地区农村劳动力情况

全市辖5乡5镇,1个街道办事处,5个农场管理委员会,共99个村(居)委会。户籍人口40.88万,其中:农业人口23.08万人,占总人口的56.47%。乡村实有劳动力资源156155人,其中:女劳动力74536人,且其文化水平大都不高。

2 农民培训需求

2.1 产业需求:主要是橡胶、茶叶、咖啡管理和粗加工技术人员;畜牧、渔业养殖和疫病识别防治技术人员及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技术人才。

2.1.1橡胶产业:天然橡胶是景洪市最主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是西双版纳州最具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景洪市认真分析了当前现状,查找民营橡胶与农场相比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认为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技培训,培养新型农民,是民营橡胶产业进一步提升的的关键。

2.1.2 咖啡、茶叶:澜沧江之隔把景洪市一分为二,分为江北、江南两个片区,江南较江北热,适宜发展橡胶,而江北适宜种植咖啡、茶叶,是景洪市除了橡胶以外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通过加强咖啡、茶叶的种植及加工技术的培训,提升科技含量,提高江北农民的经济收入。

2.1.3 畜牧业:畜牧兽医在景洪市发展较快,目前我市畜牧养殖模式已经由粗放型的放养模式向规模化标准化模式转变。通过加强景洪市畜牧养殖户的养殖技术及村级防疫员的防疫知识和操作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养殖技术先进的畜牧养殖大户,“以点带面”带动更多的畜牧养殖户发展,促进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提高村防疫员的防疫技术水平,促进畜牧兽医产业的快速发展。

2.1.4 水产业:景洪市渔业由于发展起步较晚,养殖模式比较落后。为了尽快促进景洪市渔业的发展,需要加强渔业养殖户和渔业生产技术人员的养殖技术及鱼病识别及防治技术的培训,促进渔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2.1.5 农机: 由于农户购买农机不到农机监理部门办理注册落户、不检审、黑车非驾现象突出,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严重不安全隐患。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必须从农业机械管理宣传教育和农机操作使用进行培训,增强农机驾驶人对农业机械的构造原理,农机维修、故障诊断与排除知识;增强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提高安全出行和安全生产意识。

2.2 培训计划

2.2.1生产经营型200人,其中:培训合作社带头人100人、种植大户50人、养殖大户50人,主要培训合作社经营管理、橡胶生产管理技术、割胶技术、咖啡种植、咖啡脱壳加工、生猪、渔业的标准化养殖技术培训。

2.2.2 专业技能型500人,主要培训农业工人,以一线橡胶、茶叶生产骨干为主,培训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培训需求为导向,结合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重大工程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不断提高务农农民农业生产技能和农村经营管理能力。

2.3 主要依据:景洪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要是根据《农业部办公厅的通知》(农办科【2012】56号)、《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农办科【2013】36号)、《2014年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业职业教育工作思路及要点》的文件精神,结合景洪市各产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调研确定以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及一线生产能人,以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其他各类实用技术人才培训为辅的培训计划。

2.4 农民培训愿望:由于农民文化教育总体水平偏低,高中以下水平占绝大部分,所以,在培训方式上,农民希望从重课堂理论知识培训转变为重在田间地头实操技能的培训,实地指导示范,手把手、面对面进行培训。重点培训农业生产及管理、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农机维修等技术,以及农村经营管理内容,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精准农业市场前景篇2

[关键词]乡村旅游 政府行为 大梨树

一、研究区域概况

大梨树村位于辽宁省凤城市郊西南5公里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那里山秃地荒,农民一贫如洗,人均收入不足百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村党支部书记毛丰美带领下,经过全村人民大搞造绿工程,开展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大梨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梨树于1999年开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主要以生态建设、农业观赏、科技示范、果药基地为特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田园风光,是集赏花食果、度假避暑、观光旅游、会议接待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区,是辽宁省较早开发乡村旅游的村庄,现已成为辽宁省乃至全国开展乡村旅游的典型。大梨树旅游区现已被列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同时荣获“全国双学双比示范基地”、“全国生态建设示范村”、“丹东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享有“辽东第一村”的美誉,2007年大梨树村进入“中国名村”排行榜前百名。大梨树村坚持发展集体经济,逐渐形成以集体经济为主,民营和个体经济做补充的经济模式,实行产业化经营。2006年,大梨树村集体固定资产2.3亿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814.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2000元,其中实现旅游收入900余万元,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2007,大梨树旅游收入达到1000余万元,创下历史新高。

二、大梨树开展乡村旅游的经验和做法

1.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旅游

发展集体经济是大梨树走上富裕之路的法宝。2000年大梨树村成立了旅游公司,由旅游公司负责景区经营和资源保护,避免了乡村旅游开发存在小、散、重、乱的局面,以群体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对全村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在景区建设上,大梨树旅游公司投资建起了高科技示范园、药王谷主体旅游区;在管理上,制定统一标准对景区内的服务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在对外宣传上,打出大梨树的牌子,形成了大梨树的品牌效应;在文化建设上,大梨树提出了实干、苦干、巧干的“干”字精神,村委会还建设了“干”字广场,以弘扬“干”字精神。这也是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旅游的成功之处。

2.加强基础设施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梨树由村集体经济投入土地和场所等硬件设施。村委会经过整合,建设了7万平方米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区,为社区村民服务搭建了平台。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区中有两座欧式风格的别墅园区、两条商业街、两个市场、一个社区活动中心、一个幼儿园。在商业街开办了包括饭店、各种超市、社区医疗卫生站、社区药房、理发店、浴池、修理店等服务网点,使社区内的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与城里人同样的服务。现在全村都通上了自来水,安装了电话和有线电视,村委会建设了锅炉房,为综合服务区的村民无偿供热。村委会在果园区和五味子生产区打井50眼,方便了村民灌溉;修作业路90公里、改建村路56.6公里,均铺上了板油路面。修建了五座水库,蓄水40多万立方米,修整河道5公里,在河面上架设了10座形态各异的石拱桥,把往日无水干涸,汛期洪水泛滥的小河治理成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小景区。

3.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大梨树乡村旅游的开发使农村传统产业升级,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1998年投资90万元建立高科技示范园,先后从科研部门引进美国、以色列、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名新特优蔬菜新品种,游人既可观赏、学习,又可品尝、购买。2000年,村里还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的资金,建成了5000亩五味子基地,既可让农民销售又可作为景点供游人观赏。目前,全村栽种五味子达1万多亩,并生产出五味子饮料、五味子酒、五味子胶囊等深加工产品,促进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大梨树乡村旅游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业、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良好结合,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益”现代农业转化。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新世纪旅游行业的竞争,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主要表现为人才的竞争。是否拥有高素质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大梨树村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努力提高村民素质。一方面村里积极鼓励村民更新知识,全村有460人参加各类形式的学习和培训,还设立了青年活动中心、图书室等供村民交流和学习;另一方面,大梨树村与沈阳农业大学等3所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聘请专家为科技兴农提供咨询服务,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0人。第二,聘请专家为景区进行科学规划,引导景区健康发展。2004年以来,该村3次聘请荷兰、加拿大专家,一方面就该村绿化、水面开发利用、增加特色服务项目提出建议,推动大梨树村旅游业发展;另一方面就景区的布局、旅游点的确定等提出建议,为旅游产品功能开发提供超前的发展思路。

5.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为提高景区知名度,打造宣传促销品牌,大梨树农业生态旅游区实施一部电视风光片、一本画册、一本书、一组歌、一台节目的“五个一”旅游精品宣传计划,取得良好效果。景区先后投资2万元,请丹东市培良影像公司拍摄反映新农村建设成就和生态农业旅游的专题电视片,现正在制作中;投资3万元,设计制作反映生态农业旅游精品画册两万册;投资1万元,利用省文联、省作家协会在大梨树设创作基地的机会,请驻村作家撰写《大梨树的故事与传说》等书籍,共2500册;请业余作者与毛丰美书记合作,谱写了《请到大梨树村里来》、《大梨树风光美》等宣传大梨树生态农业旅游歌曲;编排了一台反映大梨树民俗风情和展现“干”字精神的精彩文艺节目,义务为游客表演。同时,大梨树村还邀请辽宁省近百家旅行社负责人到大梨树考察,分别召开沈阳、鞍山、抚顺、丹东等城市踏线联谊会,研讨合作发展旅游业大计。景区农民艺术团,也在沈阳皇寺庙会、鞍山等市举办大型宣传促销活动。

6.加强环境保护

现代旅游是以高品位的、良好的旅游环境为基础的,这也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基石。大梨树村用城市化理念管理新农村,建立健全了卫生保洁、园林绿化、物业服务等管理机制。他们成立了卫生保洁队伍,现有工作人员15人,配置了垃圾清运车2辆、洒水车1辆,垃圾箱220个,做到居住区街路专人清扫、垃圾日产日清[2]。在大梨树村的《村规民约》中,有2条规定格外引人注意:“分到山的农户在三年内绿化好,栽满栽严”;“村民和单位,不准乱修、乱建,不准侵占公路、街道、景区和公共场地,不准乱放垃圾”。2009年,村里投资400多万元,实施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改造垃圾场、公厕、下水井、化粪池、铺设排污管网,治河清淤,净化水质。一切作为都以环保和生态为前提。

7.制定管理制度

为提高旅游服务品位,大梨树还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40多项,从总经理到清洁工做到职责明确,规范服务。还高薪从丹东聘请两位餐饮部、客房部经理,按星级饭店服务标准培训员工,促使庄稼院、青年点餐饮、客房部等各部管理达到规范化。

三、结语与讨论

通过对大梨树的案例研究,我们看到通过集体经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值得借鉴的一种模式。纵观中国大部分乡镇在乡村旅游开发中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其共性问题包括规划欠缺、基础设施落后、资金保障不足、管理水平较低、产品缺少特色、环境破坏严重、忽视市场营销等,然而,大梨树在村委会领导下发展旅游业,成功了解决了诸多问题,这种发展模式目前看来行之有效的。但是,从长远来看,大梨树的这种管理模式不能停留在现有阶段,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善:

1.社区参与问题

农户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一方面,政府应尽可能多吸纳当地劳动力,鼓励他们参与旅游开发、管理、经营和服务等,或让农民以出资入股和投工投劳等形式参与乡村旅游建设,共享旅游开发带来的成果。通过访谈我们得知,不同村民对发展旅游的态度不同。直接从旅游中获益的居民大都支持发展旅游。而没有从中获益的居民大都反对发展旅游。他们对发展旅游的根本原因是经济问题。由于旅游开发后耕地减少,有些人从传统项目(种地、养殖等)中收益减少,又未能及时转变观念从事旅游服务,造成总体收入下降。他们把自己收入降低归罪于旅游,因而对各种现象态度苛刻。据了解,村里只给居民每亩5000元的补贴,这就让没有工作的居民丧失了经济来源,靠打工为生,生活得不到保障。同时,居民每天还必须向城里人一样支出生活费用,买菜买粮,这与以前农民不用花一分钱就能生活的日子相比,无疑会遭到反对。所以,必须引导这部分居民参与旅游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让他们享受到旅游的经济实惠,赢得他们的支持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景区管理问题

大梨树村为了为提高旅游服务品位,虽然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但是由于人才等原因,其经营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旅游项目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多为村镇领导,管理理念和经营意识尚显示不足。在景点管理上,最突出的问题是卫生状况,存在“脏、乱、差”现象,有碍观瞻。在对客服务上,服务质量不高,服务人员多为农家子弟,对服务意识和服务技术的把握还不够熟练。因此,应加大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一方面投入资金招聘先进的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对现在的从业人员进行旅游接待服务的技术技能、职业道德、当地民俗风情、旅游法规等全方面培训,制定严格的卫生服务标准,高标准,严要求,彻底改变卫生差、秩序混乱、管理松散等现象,实施规范式管理,以适应竞争发展的需要。

3.多元融资问题

旅游开发,资金投入是关键,也是难点和焦点。旅游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新生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市场运行机制,发挥市场经济自身的调节功能开发旅游业,是对政府的严峻考验。目前大梨树五大景区、近三十处景点都是村自投资金建立的,所有景区或酒店全部都是依靠大梨树旅游公司经营管理。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也暴露了大梨树村这种开发模式的最大弊端,管理机构庞大臃肿,市场的适应能力差,缺乏市场竞争意识,这就极容易导致其在变幻莫测的商场中失败。因此,从长远来看,大梨树旅游业健康发展,出路就在于依靠市场经济自身的规律,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强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调动社会兴办旅游的积极性,允许社会各界从事旅游景点、景区的开发建设,开展旅游商品经营和餐饮服务,吸引社会闲散资金,投向旅游业;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使投资者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都能得到合理的保证,从而保护受益的民众,使其继续给予旅游业以关注和支持,调动全社会参与旅游业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辽东第一村,丹东大梨树村.丹东风云网:省略/ .2008.10.07

[2]梨香阵阵乡间来――凤城市大梨树村走笔.政协辽宁省委员会网:lnzx.省略/. 2008.6.20

[3]丹东凤城大梨树村.国家外国专家局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协作网yzxz.safea.省略/ . 2008.11.19

[4]丹东:大梨树坚持旅游精品形象宣传.同程网:省略/ .2007.8.7

精准农业市场前景篇3

在开发旅游、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 强化农村基层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提高执政能力。

农村党支部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肩负着党的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执行。为此,支部始终把党的组织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新一届领导班子、全体党员,深刻领会支部是一面旗,党员是一盏灯的道理,以学习促发展。为了提高觉悟增强素质,组织党员、代表、入党积极分子外出参观学习。全体党员、两委干部为集体的公益事业纷纷捐款,王书记带头捐款一万元,并参加义务劳动,每月定时召开党员大会,总结报告支部工作,听取党员意见,讨论研究文湖景区和新农村建设等各项工作,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每年“七.一”前夕,进行一次民主评议,评选优秀党员活动,优秀的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奖励,不合格的给予批评教育。通过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的积极性。村委组织的义务劳动大家都积极参加,外出不在的党员,妻替子代,老党员不能出勤的,自愿出钱用财力来尽自己的义务。这样使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提高,党的领导核心得到巩固。大家称在新一届两委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党员身份亮起来了,先锋形象树起来了,服务百姓干起来了。

二.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实现农村和谐发展。

随着村委的积极扶持和国家减免农业税、粮食补贴政策的落实,农民负担减轻,生产热情高涨,全村经济运行健康向上,农村经济得到持续发展。20xx年工农业总产值达1387余万元,人均纯收入5488元。在农民生活富裕的前提下,村委十分重视农民的精神需求。在20xx年9月29日举办了首届旅游文化节,每年召开“元旦”茶话会、“三八”庆祝会、“七一”表彰会、“九.十”座谈会等。20xx年底策划了“五好家庭”、“模范村民”评选活动,制定了新的村规民约,每户一块挂在最醒目的地方。在中国移动的支持下,建立了**村农村网络文化站,方便村民查阅种植、养殖等资料,开阔了农民的视野,放射村民喜闻乐见的内容,为村民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市图书馆及北京光华科技基金会的捐赠下,我村图书室现有藏书一千五百余册并有专人管理,方便了农民的学习、参考。20xx年初,在省图书馆的协助下,开设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站点,配备电脑、投影仪、支架银幕,接收最切合农民实际的资源,丰富了农民的生活。卫生所医务人员认真负责、药品齐全,为农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受到农民的好评。另外,面积3万平方米的体育活动中心正在筹建中,为日后农民健身提供了场所。

三. 开发旅游事业、构建和谐新村

汾州文湖景区地处**市区东侧,总规划面积1744.05亩,是**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发展区域。文湖景区交通便利,即将竣工的**路东段直达**村,进而连接城市各主干道、太汾高速公路,新307国道与景区道路接轨。**村内的**塔,是中华第一砖塔,系部级文物保护单位。

a 文湖景区分为两大区域:风景区和景区附属服务开发区。

(一)风景区:以古建筑艺术、古文化、山水风光为主题。

(二)附属开发区:以服务景区、完善景区功能和拓展旅游经济发展的开发区。

b. 总体规划项目及主要景观

1.**新村: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建设。新村配套完善、功能齐全。

2.**塔文湖旅游景区:以**塔、文湖为主体的旅游观光,为**市人民提供一所良好的休憩园区,并吸引国内外游客成为新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

3.**王府:**王府现存于**南大街,由于城市的开发,其位置不适保护,迁建到景区内既保护了文物又增加了景区的文化价值。

4.汾州孔庙:汾州孔庙在**历史文化地位很重要,但已经不存在了,只能按制新建。

5.古汾州八景:将卜山书院、汾水行宫、马跑神泉、烟笼贤阁、雨渍仙碑、彪岭樵歌、文湖渔唱、鹤鸣古洞迁建到景区内。

6.历史文化建筑:新建王文素纪念馆、名人馆、再建三贤故里坊和访贤桥。

7.水系景观和生态景观:恢复城市水系,进行造景。

8.旅游商店:在景观区和附属开发区之 间布置了旅游商店、土特产品店和汾州名吃街完善了景区功能。

9.城市服务工程:兴建**市建材市场、家居市场及文体文化活动中心。

10.环保建材工业园区:生产环保型建材,减少环境污染。

11.生态农业园区:重新整理规划后的土地,整合资源,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的农产品及农产品深加工。

c.文湖景区具体开发情况

1.基础设施建设

e: c在**市汾州文湖景区协调领导组的指导下,由**市**农工贸公司自主开发,目前已投资50多万元,硬化道路6.86公里,铺油路1万多平方米,投资46.3万元用于迁坟建陵(迁坟286座),投资280万元铺设自来水管道设施,文湖景区占地1744.05亩,补偿土地费1044万元。迁移国防光缆两千余米,赔偿66208部队材料费15万元。投资10万元在**塔周围安设了四盏射灯,塔内安装了十二生肖,引进城区3号线路两千多米,高标准路灯四十盏。办公楼安上暖气、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已经普及。这些工作为景区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xx年5 月12日举行了 “汾州文湖景区”奠基仪式。**小学是历史上有名的太极观小学,在“公勇诚朴”的校训下,培育出名扬中外的“冀氏三杰”。近年来村委每年投资3万多元改善办学条件

2.文湖景区建设情况。文湖占地面积为398.6亩,湖水深度为5.1米,需挖土方107万左右立方米,概算投资1339万元。文湖的防渗工程已投资916万元。到目前为止湖体已竣工,假山已经成型。

3.**路东段全长1260米宽60米。所属**村地段的前期工程居民搬迁工作已开始实施,村西旧砖场圪洞内树木已全部移植。目前**路东段基本路面已经全部硬化。

4.景区绿化面积已完成栽植面积75亩,栽植各种风景树5000多棵。总投资82万元,基本按照今年总体目标完成。

5.**塔广场:设计面积为30000平方米。一期拆迁工程已基本完成。二期工程广场建设:直径为30米的声控喷泉,面积为5万平方米的停车场,第三产业商业开发区正在筹建中,周边绿化紧相随,到年底全部完成。

6.汾州大戏台:目前主体已经完成,一期工程已投入130万元。

7.望阳路拓宽全长1380米,宽30 米,需添土方27.6万方,现已基本成型,两旁树苗全部栽植

精准农业市场前景篇4

“俺种的猕猴桃品种优、色正、个匀、糖分高,按订单销售,每斤可卖到4元,2亩地可产猕猴桃8000余斤,收入有3万多元呢!”果农王志强兴奋地告诉记者。

“西峡县地处南水北调重要水源地,面对生态与民生的双重使命,我们必须找准结合点,走特色生态优质高效之路,强力推行基地化、标准化、品牌化,打造‘精致农业’,确保‘水清民富’。”西峡县委书记摆向阳的话语透着责任和担当。

立足“生态屏障”,科学推行农业基地化

西峡山多地少,又处于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地核心区域。既要保水质又要惠民生,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经营?西峡县委、县政府把目光瞄准高效生态农业,提升“果、药、菌”三大农业精品基地。每发展一亩地,县财政补贴500元,制杆拉纤、水利配套、项目分解等优惠政策予以倾斜,种苗有林业局提供,技术有政府培训指导……在政府强力扶持下,西峡的“果、药、菌”产业迅速壮大。

西峡县以政府信用为基础,在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基础上,将零星土地资源进行整合,交给企业或种植大户发展果药菌基地,形成“土地银行”,有效破解分散种植与对接大市场的矛盾,营造了一个合法、有序、高效的土地流转平台。

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市场拉动”的原则,鼓励引导大公司、大企业、种植大户介入,按照定单种植和收购,推动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的不懈探索与实践,西峡精致农业的发展模式日渐成熟。

联想控股成员企业西峡华夏联诚公司买断意大利金桃品种专利,在丁河镇集中流转土地,种植千亩接穗苗圃基地,强力推进西峡猕猴桃品种改良,致力推动西峡拥有黄果肉猕猴桃国际市场定价权。

目前,已有15家企业投资猕猴桃基地建设,与农民共建人工猕猴桃基地1.3万亩,垦复提升野生猕猴桃基地16000亩,新增气调库1.2万吨贮藏能力,总贮藏能力达4.2万吨。沿312国道百公里猕猴桃长廊、沿鹳河百公里香菇标准化长廊实现了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全县猕猴桃人工种植面积达11万亩,野生资源分布面积达40余万亩;香菇产业实现了原料和产品“两头在外”。

目前,西峡猕猴桃已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西峡猕猴桃、香菇、山茱萸均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峡县先后荣膺“国家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全国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区”“国家香菇、猕猴桃出口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基地”等称号。

放眼国际市场,“标准化”带来“高收益”

“只有严格把好选种、育苗、管理等10多个种植关口,种出的果子才耐看好吃。‘标准化’让俺的猕猴桃卖出了大价钱。”寨根乡桑树村果农李书成谈起猕猴桃标准化生产,赞不绝口。

农产品不用农药,不施化肥,推广普及秸秆还田、沼渣还田,引导农民绿色种植、低碳种植,有效地减少了农业污染。同时从选种、育苗、贮藏、加工等10多个环节全程落实国际标准,并建立可追溯体系,确保“源头无隐患、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出口无障碍”。目前,西峡果、药、菌生产全部实现“标准化”流程。

依托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河南农大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成立西峡猕猴桃研究所、食用菌科研中心、名贵中药材开发研究所,对316名农民技术员每人每年颁发600元县政府津贴。开辟了以科技专家讲授、农民讲师团辅导、科技带头人示范引导三条标准化科技传输渠道,形成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

目前,“仲景”“龙乡”“万果山”等一系列特色农业西峡品牌已叫响国内外大市场,西峡香菇近50%对外出口,22万亩山茱萸全部通过国际GAP认证。

高品质带来高收益。西峡香菇每袋净效益达7元,香菇基地亩效益达7万元以上;猕猴桃平均亩效益达1万元,部分突破2万元。

培育龙头“品牌化”,引发“产业集群效应”

精心培育产业“龙头”,着力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化集群引领力,推动农产品就地升值,通过举办国际高层论坛暨产销研见面会、上市交易、推介会等多种途径,促进产销衔接、农超对接,推动西峡农产品直通高端市场,精心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接无公害山茱萸种植基地,中有GMP认证精深加工,下接300家“仲景大药房”,打通一、二、三产业,形成中药材产业集群。

依托百公里猕猴桃长廊,新郑好想你枣业公司和华夏联诚集团带动几十家企业从事猕猴桃果汁、果干、果酱、果酒、冻干果粒等精深加工,形成完整的猕猴桃产业集群。

依托百公里香菇长廊,支撑双龙干菇市场和丁河鲜菇市场,内联龙头企业仲景大厨房、家家宝等公司,外引上市公司源北南公司、北京北方霞光集团等公司,实现生产、销售、出口一体化。并推出“菌棒集中加工、基地分散种植、配料集中供应、香菇统一销售”,创造了香菇产业永续发展、升级新模式。

“联想”等强企入驻和“宛药模式”的推广普及,该县24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加盟特色产业,以“十位一体”为标准打造的48个新型农村社区,正拉动被命名为省级产业集群的西峡中药材产业集群、食用菌产业集群等特色产业进一步集聚、优化和升级,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龙头企业达28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7家,这些农业产业化的“发动机”,牵引精致特色农业快速前进,规模以上农产品龙头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22.4亿元。

西峡香菇和猕猴桃在上海大宗农产品市场(CCBOT)成功上市,通过电子交易平台,直接对接国内外市场。中国农批集团投资12.6亿元,在西峡上马豫鄂陕农商物流港项目,一期工程春节前投入使用。一个集种植、加工、批发、交易、流通为一体的浩大的“农”字号“产业方阵”已经形成。

精准农业市场前景篇5

关键词:漳州市;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推动漳州市农业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考

收录日期:2012年7月17日

农业新兴产业主要是指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生物育种、畜禽疫苗等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农业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有效地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健康、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而且产业本身所具有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关联度的特性,能够强有力地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今后一段时期,农业新兴产业将迎来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加快推动漳州市农业新兴产业发展,可以有效地促进漳州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一、漳州市农业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1、生成了一批生物科技新兴产业。近年来,漳州市着力培育生成了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其中以生物育种成效最为显著。目前,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已聚集了以漳州钜宝生物、漳州镇宇生物等台湾蝴蝶兰生产企业13家,年产组培苗2,000万株,年创产值1.76亿元以上,形成了全省最大的蝴蝶兰生产基地。在生物医药方面,除传统的漳州片仔癀、漳州生物化学制药厂外,还有新落户诏安的福建润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生产“DHA粉剂”和花生四烯酸,被列为福建省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4亿元人民币。

2、转化推广了一批农业高新成果。近年来,漳州市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十分注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利用,先后引进一批先进性、关键性、适用性技术;同时,全市重点扶持发展一批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推动紧紧把握现代农业科技的核心技术,积极发展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有效延伸农业产业链,不断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全市形成了以罐头食品、果蔬冷藏速冻、水产品加工、粮油加工、饲料加工、饼干蜜饯加工、茶叶加工、竹木加工、肉制品加工和新兴的冻干食品等十大产业。

3、建成了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漳州市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制定了从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到产品品质、加工包装贮运等一系列标准,全市现行有效的农产品地方标准有73项。全市一批龙头企业先后主导或参与了《琯溪蜜柚》、《白背木耳标准》、《蜜饯通则》和《肉干》、《肉松》、《肉脯》等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检验检疫部门及时将国外标准要求告知出口企业和广大农户,指导其按照国外标准要求建设出口农产品原料基地,组织原料生产,推动建成一批国家和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如漳州德立信农业有限公司目前已经被国家质检确定为中国首批GAP良好农业规范试点企业,通过了HACCP和ISO9001-2000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福建省首家供港蔬菜基地,日本大葱出口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位、全省第一位。

4、打造了一批观光休闲农业精品。近年来,漳州市发挥农业观光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突出滨海风光、人文景观、自然生态三大特色,精心打造观光休闲农业旅游品牌,形成以漳诏高速公路为主干道,整合长泰马洋溪生态旅游,龙海、漳浦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等农业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漳州国家地质公园、赵家堡、土楼等自然、人文景观,使其成为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线,如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形成台资天福茶博物院的“品茶叶、吃茶食、逛茶院、看茶艺”旅游风景线;以滨海风光为依托发展乡村休闲农业,形成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度假区的“渔村风情、特色饮食、渔业文化”旅游风景线;以特色花卉、生态农业为依托发展乡村观光农业,形成东南花都的“花卉产品、农业展会与田园风光的相互融合”旅游风景线和龙佳生态观光农业园“技术引进开发与示范辐射、生态保护、科研教育和休闲旅游”旅游风景线,等等。

二、漳州发展农业新兴产业面临的问题

1、农业科技体制不完善,缺乏创新动力。漳州市农业科技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形成了资金上以财政拨款为主,运行上以事业单位为主导的行政型科技进步机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纯粹或过多地依靠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将使农业科技进步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制约农业科研院所出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科研成果先天不足以及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使得农业科研与生产活动脱节,严重影响农业科研成果的顺利转化。农业科研计划项目组织缺乏整体计划和统筹安排,不能通过项目实施有效整合科研资源,难以在重大自主创新方面加速突破。

精准农业市场前景篇6

金寨:一个极具魅力的地方

记者:张总,您好。在此之前,我们对您的经历略有了解,这次为什么会选择到金寨来?您心中的金寨是什么样子?

张波:神奇!正如《神奇31°》中所述。金寨也恰恰地处北纬31°,具体来说外界对金寨的了解可能就是红色故土、国家5A景区天堂寨等。孰不知,金寨地处大别山腹地,有着广阔的山水资源和森林环境,有着全国最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药用菌资源,天麻的市场占有量达60%以上。金寨灵芝被国家权威检测机构评定为灵芝多糖含量最高、硫磷等残留含量最低的全国高品质灵芝之一。同时,金寨还是红军的故里,这里发生了诸多经典的战例,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革命将领,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做出了杰出贡献。

我心中的金寨,无论是从人文历史、自然环境,还是特色资源方面看,都具有其独特的魅力。

定位:打造金寨农产品流通的新体系

记者:从您刚才的表达中,我们感受到了您乃至整个企业对金寨的一种深深情怀。贵公司在运作大别山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时肯定也投入了同样的感情,该市场的现状如何?

张波:正如我刚刚提到的,金寨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地方,她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投入自己全部的感情。中国供销集团,是隶属于国务院的央企,当初公司将项目选址在金寨,也是怀着同样的情怀。金寨是红军的故里,也是全国首批贫困县,项目定址金寨后,公司就将精准扶贫当作了自己的使命,而大别山农产品批发市场则是将这种情怀转变为使命的桥梁,是践行这一使命的具体途径。

大别山农产品批发市场自2013年6月启动以来,历时38个月的开发运营,将于2016年9月3日全面开业。项目现在已经形成了“大别山茶城”、“特色农产品市场”、“中国药用菌大市场”三大市场,并配套以“互联网+大厦”、“冷链仓储”、“物流配送”、部级动态信息检测站和农产品检测中心、省级中药材检验检测中心、大别山农特馆、交易中心、产业大厦、生态旅游风情街九大功能分区。

市场将以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以三大市场、九大功能分区为基础,开创线上交易、线下展示、生态旅游三位一体的运营模式,打造金寨农产品流通的新体系,进而完成公司赋予我们的使命――精准扶贫。

特色:绿色农产品与生态旅游的有机结合

记者:刚刚听您提到了生态旅游,贵公司也将投资生态旅游领域吗?这会对公司有哪些促进作用?

张波:金寨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环境非常优美,空气质量也非常好,且大部分都是还未开发的资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对生态旅游的需求将会喷发涌现,所以发展生态旅游是大势所趋。

公司现已在农批市场项目开设生态旅游接待中心,在大别山农特馆开设生态旅游服务中心。我们还将在沙河乡开发“灵芝仙乡”生态旅游体验观光基地。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堪比5A级景区的优美风景,可以亲手采摘茶叶,可以瞻望刘邓大军前线指挥部,可以漫步幽静的银杏树林,品味下午的那一抹阳光,可以品赏纯绿色、有机的健康美食。

生态旅游的开发,必将带动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将绿色农产品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是我们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纯正、环保、有机、可持续是我们开发生态旅游的理念。我相信,不久的将来,金寨将会成为一个集旅游、休闲、体验、购物于一体的吸引众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使命:发展特色产业与精准扶贫

记者:金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当前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您刚提到项目定址金寨后,公司便将精准扶贫当做了自己的使命,这与您前期投资运营的诸多传统商业项目有区别吗?是否会影响或改变您及公司的一些战略决策?

张波:区别肯定是有的。我简单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在项目开发期间,应药用菌大市场商家的要求,公司投资300余万元建设了药用菌临时加工区,并免费提供给商家使用,以解决商家生产、加工的要求。另一个就是为打造金寨的电商企业集聚群,公司投资近千万装修了互联网+大厦,所有入驻的电商企业,拎包即住。这在传统商业项目运营中是不可能做到的。

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实现精准扶贫,这是公司的使命。只要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公司将不遗余力!

记者:感谢张总接受本次访谈。最后,请张总对大别山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未来做一些展望。

精准农业市场前景篇7

一、产业扶贫的内涵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推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利用贫困地区所特有的资源优势,逐步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持续稳定地带动贫困农民脱贫增收。跟踪审计中发现,主要有以下五种组织模式。(一)公司带动型。这种模式是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企业为龙头,围绕一项产业或一种产品,实行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经营。(二)中介组织带动型。这种模式是以中介组织为主体,由贫困农户参与决策和执行扶贫行为的活动,并形成激励与约束机制共存、实现良性循环的一种扶贫方式。(三)商品基地带动型。这种模式即把开发资源与建设商品基地结合起来,根据本地实际,选好重点产品,建立一个商品基地,培植一个优势产品的一种产业化扶贫。(四)优势产业带动型。这种模式从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入手,以“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思路,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产业群和产业链。(五)乡村旅游。这种模式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

二、产业扶贫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目前,我国产业扶贫的模式较为成熟、多样,在精准脱贫的实践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审计中发现由于全国贫困面广,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环境不优,产业发展基础比较薄弱,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管理模式较为“粗放”等原因,产业扶贫推广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其绩效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政府管理模式简单、“粗放”,“中间人”角色作用发挥不明显。笔者在审计时发现,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模式有时候较为简单、“粗放”,基本上是政府直接托管给企业,对于企业的运作管理以及产业扶贫项目资金的效益发挥并无明确的监管和后续考核机制。一旦遇上“天灾”或者“人祸”,则颗粒无收,政府的扶贫资金就彻底打了“水漂”。(二)扶贫产业对群众增收贡献率低,精准扶贫对象有偏差。由于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程度不高,新技术在生产实际中应用不够,生产过程中抗风险的能力较低,导致扶贫产业收入占群众全部收入比重较低。另外,审计过程中发现扶贫产业所雇用的农民很多并不是贫困户,导致精准扶贫对象有偏差,对贫困地区的脱贫效果带动不够明显。(三)科技支撑体系不健全,扶贫产业抗风险能力弱。以被审计抽查的Z县辣木籽产业为例,全县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不健全,特别缺乏高水平的科研技术人员、科研机构。政府将产业项目承包给企业,企业对种植地土壤的勘测、未来天气的预判以及病虫灾害的防范等方面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撑,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导致最后辣木籽树苗存活率极低,产业扶贫绩效不明显。(四)地方扶贫产业规划与布局缺乏科学规划。科学的产业规划和布局,是产业精准扶贫成败的基础。产业规划必须因地制宜,产品应符合市场需求,具有较好的市场潜力,才能达到产业精准扶贫的根本目的。以被审计的Z县为例,地方政府忽视市场研究,盲目上马火龙果产业,由于国际国内火龙果市场基本趋于饱和,最后造成产品供大于求,产品积压,产业扶贫适得其反。

三、推进产业扶贫的对策建议

针对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实现脱贫致富,就必须因地制宜,通过产业开发,大力推进发展符合贫困地区实际的特色产业,着力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一)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坚持以发展的观念推进产业扶贫。农民脱贫致富最根本的就是农民实现不断增收。农民要实现增收,需要有稳定的收入门路,有基本固定的产业。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根据当地实际,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同时发展农产品加工、旅游、物流运输等第三产业,依靠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提升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从而实现精准脱贫的目标。(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贫困地区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必须特别注重产品市场前景分析和投资效益分析,发展市场前景好、投资效益高、发展潜力大的产业,切不可盲目跟风,发展产品供大于求、市场饱和的产业。例如辣木籽产业,2014年、2015年全国市场不太景气,销售渠道不畅,产品过剩积压,效益较差,产业扶贫绩效不明显。因此,今后辣木籽产业的发展,不能追求产业规模扩张,而应放在提高质量、品牌建设、提高效益上。(三)不断加大技术投入。大力推行校、县、企和院、县、企三方合作,上级政府可支持贫困地区建立相关专项资金,积极推进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与贫困地区、龙头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在项目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时,充分考察产品市场需求,充分征求专家、教授意见,对项目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综合考评,特别是对产品市场前景进行翔实的分析,坚决做到精准扶贫不偏向、产业扶贫不走样。(四)坚持完善制度建构。针对产业扶贫项目管理简单、“粗放”等问题,地方政府应积极建立完善、严格的产业项目申请、考核、验收与监督体系,可适时引入产业扶贫的第三方评估机制,同时可在扶贫开发过程中通过各种财政奖补以及政绩提拔等激励的方式,提高地方政府参与扶贫治理的积极性。

作者:吴永荣 单位:审计署驻昆明特派员办事处

参考文献:

[1]杨国涛,尚永娟.中国农村产业化扶贫模式探讨(A).乡镇经济.2009(9).

[2]覃业飞,杜芳林.石门县产业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作物研究,2016(12).

精准农业市场前景篇8

近年来,水城县紧紧围绕“中国凉都・生态水城”主题,以承办六盘水市第二届旅发大会为契机,牢固树立“大旅游”思维,着力培育“十大精典”系列,高标准精致化打造30个精品景区景点,让每一个景区景点精彩呈现在游客面前,推动旅游与城镇、旅游与产业、旅游与文化、旅游与扶贫等融合发展,促进全县经济转型升级。

着力打造城市观光及近效旅游体验区。在双水城区,规划建设龙池、红豆、铁艺、两江源、以朵等5个城市公园,切实把双水城区打造成为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统筹城乡发展典范、绿色低碳生态典范、休闲度假旅游典范。在滴水岩村,依托近郊的区位优势,围绕山体、水体做文章,注重把道路、院坝、广场、旅馆、产业、花草、树木等打造成一道道独特的景观,建成同心洞、小瀑布、千年神树、文化广场、村庄陈列馆等精品景观,成为六盘水近郊旅游的首选之地。在前进村,依托气候宜人、交通便利、生态优越等条件,依山就势打造新农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村、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先进试点村、全市“生态文明小康村”。

着力打造民族风情及民族文化体验区。在补那村,充分利用布依族民族文化元素,注重在水景处理、道路设计、植物造景等生态观光要素上下功夫,塑造了布依民居、同心树、布依铜鼓、百年仙人树等多个景点,成为全市小有名气的布依风情村。在海发村,依托“芦笙王”张文友故居,充分挖掘苗族跳花节、坐花坡、坐花房、串月打嘎等民族文化,着力打造"芦笙舞"之乡,每年举办的芦笙艺术节响誉全市。在新寨村,依托南开省级风景名胜区,深入挖掘传统苗族跳花节等文化元素,精心打造砍花树、请花树、栽花树、收花树、送花树等民族文化活动,成为全市的文化品牌。在海坪村,依托传统彝族火把节,着力打造海坪彝族文化园,建成彝族火把广场和彝族风情小镇,把海坪彝族火把节办成每年凉都消夏文化节的主要节目。在猴儿关,依托农民画创作基地,大力培养农民画创作人才和爱好者,切实把农民画元素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着力打造“中国农民画之乡”。在天门村,以古老的布依吊脚楼为元素,注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传承,着力打造“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传统民族村寨。

着力打造农耕文化和农家生活体验区。在院坝村,以万亩核桃产业基地为支撑,因势造景,打造休闲步道、精品水果采摘园、人工湖、农耕文化步行街、核桃文化广场、“神龙出山”等景观,形成全县农旅一体化发展的典型示范。在木城村,依托著名的“木城贡茶”产业,着力在“水”上做文章,融合农耕文化、产业文化和地域文化,形成“小桥流水村寨美”的精品景点。在转山组,坚持以旅游为标准做乡村治理,依托核桃产业,把农耕文化融入到村寨打造和民居改造中,形成远近闻名的“转山核桃寨”,既是精品旅游景点,也是产业发展示范点。在苏家寨,整合投入资金500万元,将村寨打造与产业打造统筹起来,着力打造“村寨美与百姓富”的农耕文化展示区。在顺场乡,以无公害蔬菜基地为依托,围绕“秃尾巴大山”和“二河水库”,着力做好“山”的文章和“水”的文章,广泛融合地域文化、农耕文化,再现“阿许顺场”的神秘风采。在发仲村,依托无公害蔬菜产业园区,着力打造农耕文化与苗族文化相融全的精品景点。

着力打造森林公园天然氧吧养肺基地。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是贵州目前海拔最高的森林公园,总面积50314亩,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种类多达1000多种,有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珙桐、南方红豆杉、红花木莲、西康玉兰、水青树、十齿花等10多种;有国家保护动物獐子、麂子、红腹锦鸡、白腹锦鸡、小灵猫等。目前,水城县委、县政府和野玉海景区管委会正以玉舍森林公园为核心,以红豆杉文化园为依托,着力打造以天然氧吧为主题的养肺基地,形成集森林科考、生态休闲、夏季避署、冬季滑雪为一体的精品景区。

着力打造攀岩探险和地质文化体验区。围绕金盆天生桥自然景观,着力打造以攀岩探险基地为主题的精品景区。金盆天生桥高136米,跨度60米,顶拱厚15米,桥面长30米,据中外岩溶地质学家考证,是世界上最高的公路天生桥,原称"天仙桥",有“世间无二景,天生第一桥”之美誉,不但自然风光优美,而且峡谷俊奇,是攀岩拧探险的首先之地。围绕花戛天坑,打造集地质科普、地质文化、田园风光体验为一体的精品景点,让游客在游乐观光中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造物之神奇。围绕双井村,充分挖掘红岩脚地质文化,打造集农耕文化、产业化文化、风土人情为一体的精品景点。

着力打造高家渡桃花谷怡情养心基地。以高家渡为核心,依托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高家度铁索桥”和已经建成的高家渡码头,推进高峰、加二寨、二台一体化开发,坚持退耕还林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生态建设与景区打造相结合,进一步做大高峰花果园、二台花果园和加二寨花果园,着力打造青山与绿水相映、峡谷与果园相连、山花与桃花争艳的“万亩桃花谷”。

着力打造北盘江穿越及亲水游乐基地。依托北盘江大峡谷自然风光,将高家渡码头、蟮泥坡码头、野钟码头、格支码头连成一体进行整体打造,加强猴场格枝、顺场滑竹、野钟锌铅等沿线景点景观打造,切实将北盘江大峡谷打造成集穿越、探险、亲水体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精品景区,让游客体验穿越北盘江大峡谷、穿越乌蒙大地缝、穿越亚洲铁路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的激情。

着力打造现代高效农业观光体验基地。以米箩猕猴桃产业园区为核心,坚持把民族风情文化、美丽乡村建设融合贯穿到产业园区建设中,建成百亩休闲垂钓、巴郎庄园、十里荷塘、风雨桥、亲水游乐区、布依族农耕文化馆、生十里芭蕉长廊、倮么布依风情寨、仡佬族特色村寨、马鞍古寨、千年枫神树、精品蔬菜和水果采摘园等精品景点。以富硒茶产业园区为核心,依托娘娘山、“八一水库”等自然景观和碗厂红色文化基地,将园区与景区打造紧密结合起来,高标准建设观光休闲示范区、茶产品交易市场区、茶产品深加工区、茶文化展示区,在推进龙场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基础上,在茶叶园区核心区高标准规划建设1个茶文化小镇,形成了以茶文化为主题,集特色小城镇、红色文化基地、水库湿地、森林栖息等为一体的精品景区。

着力打造亚高原山地运动及露营基地。依托野鸡坪广阔的山地资源和独特亚高原地形地貌条件,建成房车营地、耐力性训练基地、军事训练营、全国山地摩托车越野锦标赛场地、全国山地自行车赛道、万亩花海、万亩湿地、生态松林、水库等精品景点,切实把野鸡坪打造成为集观光、休闲、运动、度假、养生等为一体的山地运动型国际级旅游度假区。以哈青原始终森林为中心,以贵州第二高峰牛棚良子、神奇的乌蒙大地缝、雄伟壮观的公路桥群和铁路桥群等景观为依托,规划建设哈青至牛棚良子旅游公路,打造以高原露营基地为主题,集高原登山、高原赏花、峡谷探险、地质科普等为一体的精品景区。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