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乡村发展的现状8篇

时间:2023-08-31 09:20:58

乡村发展的现状

乡村发展的现状篇1

[关键词] 江西 乡村旅游 对策

乡村景观,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自然与人文并蓄的特色。以满足人们返朴归真的愿望的“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的旅游意向而受到推崇。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一轮朝阳。江西工业经济相对落后,属于欠发达地区。但同时这一区域的环境受污染程度也相对较低 ,生态保护良好 ,古文化、古建筑、各种古朴的风土人情在这一区域 ,特别是在乡村地区保存地较为完好。浓厚的文化底蕴、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秀美的田园风光 ,为江西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江西乡村旅游的现状

江西省东、南、西三面群山环绕,重峦迭嶂、山势峻伟、中间盆地、丘原相间,北部地势最低,湖秋棋布,贯穿江西全境的赣、抚、信、饶、修等五大水系汇集于北部的鄱阳湖,山、江、湖兼有并密切相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的水陆相生、山水相连依的生态大系统。

江西地处中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地表水资源为1416亿立方米,总水资源量为1422亿立方米,均高于全国和长江流域平均水平,生物资源丰富,有珍稀植物163种,部级保护树种68种,省级保护树种63种,珍稀濒危和保护动物23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3种,二级保护动物86种,省级保护动物123种,仅鄱阳湖地区就有300多种鸟类,内有47种为部级保护珍禽。江西森林覆盖率达53.3%,列全国第二位,城市绿化覆盖面积19648公顷,城市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共绿地面积41.6公顷,在全国名列前茅;天然宜牧草地面积达5771万亩。

江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江西自古以来就是物华天宝、人文荟萃之地,不仅有风光秀美的名山大川、江河湖泊,更有我们祖先辛勤耕耘留下的宝贵遗产。主要旅游资源有:井冈山、三清山、庐山、武功山等山岳景观;龟峰、龙虎山等丹霞地貌景观;鄱阳湖、仙女湖、柘林湖等江湖水体景观;靖安三爪仑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鄱阳湖侯鸟保护区等;婺源、乐安流坑等民居景观;景德镇、洪洲窑、吉州窑、七里窑遗址等陶瓷文化;佛教净土宗、道教天师世家等宗教文化系;赣南客家风情、围屋等客家文化;茶文化、傩舞、采茶戏、兴国山歌等民间文化等,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江西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多样。有村落民居旅游模式,即以村落民居建筑为凭借和吸引物,开发旅游项目。如以赣南客家围屋、安义古村、婺源徽派古建筑群等以古民房、古宅为凭借进行开发;南昌郊区则以新农村新风貌为凭借,来展示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即以农村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凭借和吸引物,充分展现农耕文化、乡土特色、民俗风情。如萍乡的上栗傩神节和湘东春锣、赣南客家文化、兴国山歌节、信丰脐橙节、樟树药材节等;田园生态旅游模式,即以农村田园生态环境和各种农事活动为凭借和吸引物,“吃农家屋、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摘农家果、做农家事”,将农村生态和农事风情、旅游与休闲相结合,以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如庐山脚下的农家饭庄、上堡梯田等;综合型的乡村旅游模式,即将各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集中于一体进行开发。如星子县开发的温泉度假村,位于庐山之南的秀峰脚下,交通方便、环境幽雅清静,就是一个很好的商务会议型乡村旅游的好去处。

二、江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人们在思想观念上还没有把它作为一门新兴产业而加以重视起来。尽管乡村旅游业伴随着整个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在农村经济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广泛地为人们所认识。特别是那些农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有的尚未开发,有的虽开发了,但缺乏加强领导,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缺乏宏观指导,目前还停留在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巨大潜力远未开发出来。

2.缺乏整体规划。由于进入门坎相对较低,江西许多地区缺乏对乡村旅游的总体规划,没有对资源条件进行论证和规划,只是在原有农业的基础上稍加改动就开始接待游客,改动的结果往往是既不具备大规模观光参与的气势,也没有传统文化的乡土气息及乡村旅游所应有的氛围,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资源根本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有的甚至根本不做加工就贴上了“乡村旅游”的标签,盲目上马、批量生产,这不仅造成资源、财力、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也使乡村旅游产品品位不高、产品生命周期短,严重地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文化含量不够。多数乡村旅游产品往往只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对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同时,所推出的乡村旅游服务项目,也往往只停留在提供食宿和餐饮的低层次服务上,而对于那些有很强参与性、知识性、娱乐性的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挖掘还显得十分不够,致使乡村旅游的游览方式主要还是观光旅游,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的旅游产品缺乏。

4.基础设施滞后。尽管精细各乡村旅游区开发时对基础设施建设都有较大的投入,但由于乡村旅游地大都位于城市的郊区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许多基础设施仍然适应不了游客的需要。例如,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电话亭等公共设施简陋,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食宿设施条件差,卫生状况和设施设备条件难以让人接受,难以留住游客。尤其是在贫困地区,交通尤其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大因素,江西许多地区都具有资源优势,但地处偏远,交通不通或通而不畅,去目的地需要几经辗转,使城市内的游客只能“望景兴叹”。交通、水电、餐饮、住宿、通讯等行业与乡村旅游业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如果这些基础设施和配套都不能达到基本的标准,与人们期望相差甚远,便会使旅游者对欣赏自然美景的兴趣大打折扣。

5.盲目的乡村旅游开发对环境破坏严重。乡村旅游对于城市而言,是自然生态相对完美的区域。缺乏合理规划、科学管理的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活动,只能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当前,乱占耕地、伐木采林、过度的商业化运作等等现象在乡村旅游地屡见不鲜,这样的乡村旅游开发是属于破坏性开发,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对保证和维持乡村生态与环境的和谐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江西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和对策

1.政府主导,规划先行。江西乡村旅游起步晚,各地发展不平衡,因此各级政府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政府导向性投入。乡村旅游又是一个系统工程,规划必须先行。为避免景点建设中一哄而上和雷同建设带来的弊端,政府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组织专家为乡村旅游把脉,对乡村旅游景点实行区域化布局和差异化规划设计。同时,任何一种资源的开发都会对原先的状态造成变化或破坏。变是必然的,不变是相对的,关键是要如何在发展中保护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与文化遗产,这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在规划中,我们必须把握几条原则: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尽量做到“一村一品”,避免程式化;二是贴近自然、保持乡土特色,避免城镇化;三要注重人文与自然的和谐融合、传承传统民族民俗文化,避免过度现代化;四是统筹规划、配套设施到位,避免低档化。

2.加强管理,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之路,使乡村旅游产品、产业开发从粗放型向精致型转变。可以实行“旅游接待证制度”,对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农户进行评定考核;实行“上岗证制度”,对接待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并定期检查;实行“星级评审制度”。目前江西已出台《江西省农家旅馆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推行评优活动,对条件较好、服务质量优秀的农户或单位进行星级评审,并挂星级牌;完善相关法规体系建设,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乡村环境保护草案、乡村旅游开发申请办法、乡村旅游经营者上岗管理细则、乡村旅游质量投诉与责任事故处理条例等。通过采取这些切实有效的举措,来规范管理、打造精品、塑造品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乡村旅游才不会是昙花一现。

3.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用新的思路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或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参与我省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建设,迅速改善民俗旅游村的基础设施状况,因此,必须要在政府部门规划的统一指导下加大山区道路、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建的力度,充分调动农民投资积极性,重点进行旅游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旅游接待户的客房、厨房、厕所的改造,使更多的旅游者到乡下体验乡村旅游的同时,体验乡村旅游的建设和发展。

4.深度开发乡村旅游精特产品。各地应突出乡村旅游资源特色,深度开发乡村风光观赏游、乡村风情欢乐游、乡村生活体验游、城村文化互动游等乡村旅游系列精品,充分展示我省乡村独具魅力的田园风光和民俗风情。要将乡村旅游与红色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科教旅游、商贸旅游等紧密结合起来,注意强化旅游项目的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多样化。同时努力扩大乡村旅游商品和乡土特色饮食的研发,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内涵,增加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我省乡村旅游接待的整体水平。

乡村发展的现状篇2

[关键词] 张家口 乡村旅游 现状 困难 对策

一、引言

乡村旅游作为张家口市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目前,张家口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效益初显,方兴未艾。如何发展壮大乡村旅游业,使其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带着这个课题,我们多次深入到乡村旅游重点县(区)和部分乡村旅游示范点进行实地调查,并专门召开各类座谈会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尽力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形势进行了客观分析,并就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二、全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张家口市乡村旅游伴随着全市旅游景区的发展逐渐从无到有,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推动张家口市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主要表现为:

1.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全市乡村旅游点年接待能力达到100万人次,可实现旅游收入6000万元,其中乡村旅游示范点实现农民人均旅游收入达1000元左右。收入较高的如张北县郝家营乡三宝营盘村,2006年全村实现旅游收入350万元,人均达7000元。

2.弥补了全市重点旅游景区接待能力不足的问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如崇礼县西湾子镇黄土嘴村大力发展农家旅馆,有效地缓解了万龙滑雪场旅游旺季接待能力不足的问题。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兴起,不仅使当地村民获得了较为可观的旅游收入,而且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畜牧、草业、蔬菜等产业以及劳务、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3.农民的思想观念和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乡村旅游的逐渐兴起和壮大,使广大农民在参与旅游经营活动中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意识得以激发,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放意识明显增强,文明礼貌、诚实守信、整洁卫生的思想观念逐步树立,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发展乡村旅游的认识程度不高,支持力度不够

一是部分县区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虽然对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还不够到位,特别是对乡村旅游带动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乃至本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对如何发展乡村旅游认识模糊,思路不清,办法措施不多,致使一些乡村旅游点仍处于自发的、零散的、无序的发展状态。三是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存在懒惰心理,被动地等靠要,不能够自动地着手去干,责任心和主动性有待于进一步增强。四是扶持力度不够,有的没有制定实施方案,有的政策不够完善,有的资金配套跟不上,各方面的扶持措施和力度未能有力地统筹跟进。

2.整体规模较小,基础条件较差

目前,张家口市乡村旅游基本上以一家一户自发地依托附近大的旅游景区建农家旅馆为主要形式,经营服务范围小,主要集中在满足游客餐饮、住宿等基本消费方面,游览、购物、娱乐等特色旅游项目很少,民俗文化含量较低,还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和特色。同时,乡村旅游的基础条件普遍较差,脏乱差问题仍比较突出。有的示范点乡村道路还没有硬化,人们戏称为“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有的示范点村庄路边牲畜粪便随处可见,生活垃圾随意乱倒,乱柴乱草堆放无序,环境卫生很差。有的农家旅馆没有供游客入厕、洗澡的地方,其他基本设施也不够完善,给游客带来了诸多不便。

3.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够,没有形成特色品牌

张家口市乡村旅游产品没有与当地生态建设、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农副产品资源开发、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很好地结合起来,产业链条过短,旅游商品的开发和销售还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特色品牌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导致了张家口市乡村旅游的消费结构不合理,游客的人均消费较低,乡村旅游的整体效益不高,对相关产业及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未能充分显现出来。

4.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管理不够规范

乡村旅游点的从业人员大多为当地农民,虽然村民具有朴实憨厚、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但因文化水平及整体素质较低,管理和接待还处于较低水平。由于专业培训跟不上,管理不够规范,出现了一些诸如强行向游客兜售农产品、拉客宰客、恶性无序竞争等不良现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内部管理水平与乡村旅游发展形势的需要还很不适应,亟待提高。

四、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1.大力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发展乡村旅游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目前,乡村旅游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潜力十分巨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于推动张家口市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带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大力解放思想,高度重视并切实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予以推动,紧紧抓住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的良好机遇,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强化工作措施,促其尽快做大做强。

2.坚持科学规划,为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规划出生产力、出效益,科学规划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前提。各县区要深入挖掘资源,将发展乡村旅游与加强生态建设、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文明生态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本着“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编制完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保证对乡村旅游资源的科学有序开发和永续利用。要将乡村旅游点规划纳入所在地小城镇和村庄建设规划中,统一编制,统一实施,加强对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监督指导,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施的权威性,保证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3.坚持政府主导,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扶持力度

发展乡村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坚持政府主导、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是促使其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因此,各级各部门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研究制定有利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产业政策。第一,建议市委、市政府应尽快出台《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细化实化具体扶持措施,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形成各级政府倾斜扶持、部门协调联动、全市合力推进的机制。第二,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优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条件。要加快乡村旅游道路建设,结合“村村通工程”优先解决交通干道、重点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点的道路交通问题,并适时开通市区、重点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点的班车线路。要搞好乡村旅游环境整治,加强乡村旅游景区及周边的环境治理,全面推进旅游型村镇建设。要加快建设水、电、讯等基础设施,保证旅游村用水、用电、通讯等基本需求。第三,大力培育乡村旅游合作经济组织,有条件的乡村旅游示范村都要建立旅游行业协会,切实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管理、服务与引导,不断提高旅游产业的系列化、规模化、组织水平,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4.打造旅游项目精品,延伸产业链条

一是加快培育旅游项目精品。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乡村特色资源为基础,根据张家口市现有的资源分布和乡村季节性特征,坚持“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原则,突出农村自然生态特色和田园风光,深入挖掘当地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等地方文化,并与张家口市的红色旅游、国防旅游、风电参观等结合起来,对发展前景好的项目进行重点开发和包装,打造一批能够带动整个乡村旅游发展的精品,以点带面,逐步壮大。二是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要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加快张家口市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扶持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大力开发特色农副产品,尽快在全市形成乡村旅游商品、食品和纪念品生产销售体系,提高乡村旅游的附加值,从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增加县区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三是强化乡村旅游的宣传促销。要加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乡村旅游点与景区间的合作与联合促销,整合包装,重点推介。要充分利用踏青节、赏花节、采摘节、民俗节等各种节庆活动以及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站等宣传媒体,将乡村旅游产品推向市场,着力提高张家口市乡村旅游的知名度。

5.加强培训,规范管理,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目前,管理不够规范、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张家口市乡村旅游的对外形象和扩模增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大培训力度,强化规范管理,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整体素质,保证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一是要把乡村旅游纳入各有关行业的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农闲时节,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的教育培训,重点提高乡村旅游从业者特别是全市乡村旅游发展带头人、经营户和服务者的职业素质和服务技能。二是要抓紧制定和推行乡村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和安全标准,进一步健全乡村旅游的执法监督网络,强化卫生安全的监督检查。三是要加强对相关人员从业行为的规范管理,坚决依法打击欺行霸市、欺诈游客和“黄、赌、毒”等违法行为,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6.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发展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社会参与性,必须广泛动员方方面面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共同开发。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大中专毕业生、城镇下岗职工、具有一定资金和经验积累的外出务工农民等各类社会力量投资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兴办各种旅游开发性企业和实体,带动当地乡村旅游和农村经济发展。要进一步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各种乡村旅游社会文化活动,提高全社会对发展乡村旅游的认知度和关注度,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进而为促进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乡村发展的现状篇3

关键词:乡村景观;发展现状;发展前景;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rural tourism in recent years in the domestic obtained very fast development. Rural landscape i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one of the important causes. At present, the domestic research on rural landscape mainly from the farmland landscape, the country culture geographic landscape. Rural landscape evaluation and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so on four aspects of country landscape for research.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ural landscape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discusses the pro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our rural landscape.

Key words: rural landscap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prospects;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乡村景观的概念分析

一般情况下,乡村景观是与城市景观相对而言的。乡村主要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主,自然环境所占比重远远大于城市地区。除聚落之外,乡村地区大部分的土地都被用作作物栽培,水产养殖或者放牧,这与特定乡村地区的居民生活方式,生产条件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等因素相互作用而发展成的生态空间。

关于乡村背景的概念,国内外学者都有一定的研究。国外学者贝尔格等人为乡村景观是指占有一定地区的一组相互联系的环境形成的自然综合体,从地理学方向研究的话,主要内容有地方气候,土壤特征,特色植物以及动物等。我国学者金其铭认为乡村景观是在乡村地区具有一致的自然地理基础,开发过程和利用程度相似,功能及形态结构相似,各组成要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体。王云才认为乡村景观是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内涵,形态以及过程的景观类型,乡村景观是聚落形态由分散的农舍到提供生产以及生活服务功能的集镇所代表的地区,是人口密度较小,是土地利用以粗放型为主要特征,具有明显跳远特征的景观区域。

二、我国乡村景观的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这也促进了我国乡村景观研究的进展。国内对乡村景观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农田景观,乡村文化地理景观,乡村景观评价以及乡村景观规划四个方面。本章主要分析了我国乡村景观的发展现状。

与国外对乡村景观的研究相比,国内对乡村景观的研究还比较少,国内乡村景观在研究初期是作为乡村地理学的一部分开始研究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发展成为景观生态学,从此乡村景观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国对乡村景观的研究主要是从传统的乡村地理学,土地利用规划,景观生态学以及乡村文化景观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景观,乡村生态,城乡交错景观,乡村文化景观等等。同时,国内学者对乡村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田景观格局与变化,土地资源利用,乡村聚落,景观资源评价与模型,农村城镇化等方面。

聚落景观是我国乡村景观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也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我国乡村聚落研究主要是以形态,位置,功能,演变,布局,规划等六个方面为主。近年来,对空间结构,特征,分布规律,扩散等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多,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增强。例如,我国学者汤国安在对我国陕北榆林地区的乡村聚落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就使用了GIS技术。鱼苗在研究辽东山区恒仁县典型乡村聚落的时候,就利用了RS和GIS技术,从不同方面研究了当地的乡村聚落。

乡村景观评价研究也是我国乡村景观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学者王云才与刘滨谊通过对乡村景观特点进行研究,提出了乡村景观整体评价体系。国内对乡村生态环境的评价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评价方法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目前人们主要适从对环境的保护角度建立指标体系。另外,当前我国对风景资源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景观美学质量评价,敏感度评价以及景观阈值评价。我国学者谢花林通过对乡村景观的自然醒,环境状况,其特性,有序性,运动性以及视觉多样性等方面对乡村景观美感度进行评价。

另外,国内乡村景观研究还包括对乡村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乡交错带的景观格局以及对乡村土地整理等两个方面。我国学者郭文华在其《乡村与成教景观格局比较研究》这篇文章中,研究了乡村景观和郊区景观的区别和相似之处,并对其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同时,李林峰在分析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前后乡村景观的多样性的过程中,以信丰县大塘埠镇的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以实例研究了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整理项目。另外,刘黎明等在其《中国乡村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生态学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对我国城市边缘地区乡村景观的生态建设以及生态特征进行了探讨,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还提出了全盘布局,城乡特色,和保留自身特色的生态规划治理措施。

三、我国乡村景观的发展前景分析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乡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毫无疑问,这对我国的乡村景观以及农业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多数地区的乡村处于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型之中,我国乡村景观中自然生态被人类活动破坏程度不断加剧,这对我国乡村景观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然而,很多人已经认识到合理开发乡村景观的重要性,我国部分地区还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作为一门新学科,对乡村景观进行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还不完善。当前,我国对乡村景观的研究主要是对乡村农田景观格局与变化的研究方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乡村景观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乡村景观理论系统化,方法现代化和成果应用化,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要注意逐步建立乡村景观的学科基础,并在研究中把乡村景观的理论系统化,并注意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把定量化模型,数学方法,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遥感等进行结合,中把系统化的理论运用到乡村景观区域规划以及资源管理方面。

在对部分有一些经验但是生态脆弱的地区进行景观生态建设与规划的过程中,要注意拓宽对其研究领域,不断加强对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建设,尤其是在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方面。

另外,当前我国乡村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导致我国乡村布局,环境等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对我国乡村区域的生态质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对乡村建设规划的时候,应该更加注重对乡村土地资源利用,景观格局,人居环境安全等方面,这应该是我国乡村发展的重要内容。

四、结语

近年来,人类活动对传统乡村景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传统的乡村景观正在被乡村城市化代替。因此,人们在研究开发乡村景观的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对乡村景观进行合理规划,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乡村景观,促进我国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清,魏云华,林魁. 我国乡村景观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前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20期:241-241页.

[2]刘黎明. 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 农村生态环境,2001年第17期:52-55页.

[3]闫艳平,吴斌,张宇清,冶民生. 乡村景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防护林科技,200年第3期:105-108页.

[4]李 雷,沈守云,廖秋林,詹 文. 乡村景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8年第1期:19-23页.

乡村发展的现状篇4

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在这一年,国家旅游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乡村旅游发展成为了我国旅游的一个新亮点。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闲暇时间的增多,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兴起,乡村旅游业也发展迅速。

乡村旅游是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将传统的农业转变成为休闲农业的一种旅游方式。这种旅游方式,以城镇所不具备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吸引城镇旅游爱好者,通过满足他们休闲和回归自然的需求而获取经济效益。随着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乡村旅游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目前,我国各地开展的乡村旅游均在朝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我国当前开发的乡村旅游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市场依托型

乡村旅游的目标客户是城镇人,所以他的目标市场就是大都市。利用都市郊区来发展乡村旅游是我国目前最普遍、发展最成熟、最具有市场潜力的一种乡村旅游类型。从当前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来看,这种乡村旅游的基本定位是给都市居民提供“后花园”式的休闲场所。借助与现代化大都市完全不同的田园及村落景观,为观光者提供采摘、捕钓等各种农村特有的活动来吸引顾客的一种旅游产品。

2.景区依托型

景区依托型的乡村旅游,是指那些在着名景点附近的乡村,借助着名景点的名气和客源,来带动自身的住宿、餐饮、购物等等旅游配套服务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当地土特产的销售。

3.资源依托型

部分具有民族或者地方特色的村寨,可以依托其独具特色的生态、建筑、人文等资源来吸引游客的一种旅游模式。这些具有民族或者地方特色的村寨,一般都远离都市,现代化程度较低,与外界接触较少。可能正是由于交通的不便,阻碍了他们与外界的接触,才使得他们能够保持自己本身的特色而未被外界同化。

根据上面总结的我国当前乡村旅游所具备的开发类型,已经开发出许多不同的乡村旅游项目:

(1)“农家乐”:一些农民利用自家的农家庭院以及房舍周围的特色风光,吸引城镇游客前来吃、住、观光的一种旅游形式。农家乐也开发出了许多了相关产品,如农家旅馆、农家菜、观光园等等,这种旅游模式投入少、收益快、风险低,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

(2)度假村:在一些气候舒适,自然风景优美、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带,建设一些比较高档的乡村旅游场所来满足有需求的旅游者休闲、度假,这种旅游模式称之为度假村。

(3)民族民俗风情园:一些乡村或者少数民族的建筑、生活方式、举办的各种活动等等具有其独特的风情特色,也可以做为一种吸引外地游客的一种旅游方式。

(4)观光购物农园:对于绝大多数在城镇生活的人来说,一些观赏、食用植物的种植以及动物的饲养都是新奇的,于是就有一些现代的种植生产园或者实验和科技示范基地等利用自身的特色,将自身同时开发成为度假休闲型的乡村旅游景点。其服务内容包括观光、体验、度假、休闲等各个方面,利用其高科技与高附加值的农业示范、科普教育、提供新奇的农特产品品尝等吸引游客。

(5)租赁农园:一些市民为了体验家禽家畜的养殖或者蔬菜等植物的种植,去向一些农民租赁土地或家畜。于是一些农民便将这种租赁方式发展成了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他们通过收取一定的租金,将自家的家畜或者土地出租给市民,由市民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去体验家畜的养殖以及一些植物的种植,平时则由农民负责管理,最终的种养殖成果则属于租赁者所有。

二、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很快,让广大的农民朋友从中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但是同时,我国的乡村旅游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不解决。未来将会对我国的乡村旅游带来一定的困扰。

(1)建设盲目,没有规划性

从上面总结的我国当前乡村旅游的项目可以看出,多数项目都是由个人或者小集体开发。在开发之前没有进行过专项的旅游规划,发展过程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而且,由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时间还不长,政府部门还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控,立法也还不健全,乡村旅游的管理单位形同虚设,经营者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总的来说,乡村旅游虽然发展很快,经营者很多,但仍是一盘散沙,没有形成品牌,也没有什么营销战略,仍处于很原始的水平。其主要的营销手段就是靠回头客以及朋友关系等。

(2)产品单一

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品种比较单一,如经营农家乐的就单纯经营农家乐,经营度假村的就单纯经营度假村。而且同一种形式的乡村旅游服务项目大多比较类似。尤其是在同一区域内,各经营者的经营方式更是具有极大的相似甚至雷同。这种雷同的经营模式,很难吸引客户。从而加大了不同经营者之间的竞争,增加了市场风险,降低了经营者的经济收益。同时,当前的乡村旅游,主要的项目还停留在住宿,观赏,餐饮等低级层次上,并没有对民俗文化本身所存在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随着教育的普及以及游客文化程度的提高,他们在旅游的同时,也会考虑到游玩背后所体现的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从而对乡村旅游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3)季节性强

旅游的季节性非常明显,普遍存在着冬往南,夏往北的特点。这也就导致了在旺季的时候,各个景点客源集中,人满为患。许多乡村旅游都是由个体或者小公司经营,资金不够雄厚,旅游相关的服务和配套设施不完善,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而在淡季的时候,由于游客量少,又会导致大量的旅游资源闲置,甚至部分旅游景点由于入不敷出而停业,造成了“淡季时没东西吃、旺季时没地方吃”的局面。而且由于一般淡季时间都不短,一年中最少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时间处于淡季。这种情况使得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难以提高,不能有 效的吸引投资进行后续的建设,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4)经营水平不高

由于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大部分是当地的农户,受到文化素质及旅游专业素养的限制,他们普遍经营规模较小,档次偏低,经济效益不高。但是,一些经过培训的农户或者由企业经营的旅游景点,从规模、档次、服务质量、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都要强于没经过培训的农户。由此可见,对经营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水平,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有效措施。

三、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

通过上述当前我国乡村旅游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分析当前客源市场、政府政策等因素,综合分析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

(1)政府将加大干预力度

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以及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广泛重视,许多地方政府已经把乡村旅游的发展纳入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逐步加大了对其扶持、培育以及管控的力度。

(2)投资趋势逐步多元化

许多有远见的人都看到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纷纷对其进行投资。有部分乡村旅游项目是农民个体经营的,也有合伙经营的,还有一些是村集体投资的,一些有实力的公司也纷纷介入乡村旅游的开发。

(3)逐步向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乡村旅游的第一批经营者要么投资失败,改做他行。要么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准备扩大规模。但是现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他们想要把乡村旅游做大做强,要在新的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就必须采取错位竞争,也就是要发展自己的特色,扩大经营规模,经营自己的品牌。

(4)自助游将成为一种趋势

乡村旅游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喜欢乡村旅游。但是同时,他们也不满足于一些已经发展成熟的、老套的旅游项目。他们喜欢自己开辟新的旅游点,自主提出一些新的旅游要求。乡村旅游的目的地和旅游的项目越来越广泛,旅游者在参加乡村旅游时越来越希望采取自助的形式。

(5)旅客来源区域越来越广

在乡村旅游刚刚兴起的时候,由于对其不了解,以及经营者宣传措施不到位等原因,游客多数为附近城市居民。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经营者对于宣传以及品牌建设的日益重视。部分乡村旅游项目已经形成了较为响亮的品牌,吸引了国内其他地方甚至国际上的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四、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建议

在欧洲,从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了。但是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开始兴盛。由于欧洲的乡村旅游发展较早,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来发展我国的乡村旅游,欧洲的乡村旅游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进行品质认证

德国农业协会在1972年就制定了乡村旅游的品质认证制度,有效保障了游客的合法权益。该制度经过多次修订,一直沿用至今。该制度对度假农场进行品质认证,对于经过检验合格的农场进行登记,并颁发度假农场认证徽章。而认证的后续工作由经济部和财政部负责实行。

(2)成立组织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初期,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政府的监管还有待完善,此时需要成立一些组织来监管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3)建立完善的预定系统

随着自助乡村游越来越受到欢迎,游客的旅游目的地越来越不明确,突发性很强。只有有着完善的预定系统,如网络、电话、旅行社等等,才能让游客及时了解目的地的情况,以便及时安排未来行程。

(4)政府拨款支持促销

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多是一些农户,他们普遍受到资金的限制,旅游项目的促销一直做的不够好。如果政府能够在促销上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将会极大的提高他们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促进乡村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如2003年,英、法、德三国对本国乡村旅游促销方面的拨款分别是500万英镑、600万欧元和360万欧元,这一数值在近年来还在持续提高。

与欧洲相比,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前景非常好。但是也需要取长补短,借鉴欧洲的一些好多的经验,提高我国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1)加强政府监管

任何行业在规范化发展的过程中,行业自律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国家的监管也不可放松。欧洲国家多属于发达国家,其市场化程度非常高。但是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一直实施有效的监管。如法国政府部门对于农场旅游的管理,德国政府对于乡村旅游实行质量认证等。当前,海南省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要规范化乡村旅游的发展,除了靠行业协会的自律之外,应该借鉴欧洲经验,尽快加强完善政府的监管。

(2)确定发展重点与优势

欧洲的国家多数都不大,一个国家总与多个国家接壤。一些不同的国家之间也总是有着相同的生活习惯。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各个国家都尽量发挥自己的特色,找出创新点,以有别于别的国家。特色的优势使他们能最大程度上吸引不同爱好的游客。海南的乡村旅游点众多,经营同一旅游项目的不同商家之间的雷同之处也较多。应鼓励他们发展自身特色,避免恶性竞争促进乡村旅游文化的发展。

乡村发展的现状篇5

    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在这一年,国家旅游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乡村旅游发展成为了我国旅游的一个新亮点。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闲暇时间的增多,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兴起,乡村旅游业也发展迅速。

    乡村旅游是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将传统的农业转变成为休闲农业的一种旅游方式。这种旅游方式,以城镇所不具备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吸引城镇旅游爱好者,通过满足他们休闲和回归自然的需求而获取经济效益。随着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乡村旅游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目前,我国各地开展的乡村旅游均在朝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我国当前开发的乡村旅游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市场依托型

    乡村旅游的目标客户是城镇人,所以他的目标市场就是大都市。利用都市郊区来发展乡村旅游是我国目前最普遍、发展最成熟、最具有市场潜力的一种乡村旅游类型。从当前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来看,这种乡村旅游的基本定位是给都市居民提供“后花园”式的休闲场所。借助与现代化大都市完全不同的田园及村落景观,为观光者提供采摘、捕钓等各种农村特有的活动来吸引顾客的一种旅游产品。

    2.景区依托型

    景区依托型的乡村旅游,是指那些在着名景点附近的乡村,借助着名景点的名气和客源,来带动自身的住宿、餐饮、购物等等旅游配套服务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当地土特产的销售。

    3.资源依托型

    部分具有民族或者地方特色的村寨,可以依托其独具特色的生态、建筑、人文等资源来吸引游客的一种旅游模式。这些具有民族或者地方特色的村寨,一般都远离都市,现代化程度较低,与外界接触较少。可能正是由于交通的不便,阻碍了他们与外界的接触,才使得他们能够保持自己本身的特色而未被外界同化。

    根据上面总结的我国当前乡村旅游所具备的开发类型,已经开发出许多不同的乡村旅游项目:

    (1)“农家乐”:一些农民利用自家的农家庭院以及房舍周围的特色风光,吸引城镇游客前来吃、住、观光的一种旅游形式。农家乐也开发出了许多了相关产品,如农家旅馆、农家菜、观光园等等,这种旅游模式投入少、收益快、风险低,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

    (2)度假村:在一些气候舒适,自然风景优美、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带,建设一些比较高档的乡村旅游场所来满足有需求的旅游者休闲、度假,这种旅游模式称之为度假村。

    (3)民族民俗风情园:一些乡村或者少数民族的建筑、生活方式、举办的各种活动等等具有其独特的风情特色,也可以做为一种吸引外地游客的一种旅游方式。

    (4)观光购物农园:对于绝大多数在城镇生活的人来说,一些观赏、食用植物的种植以及动物的饲养都是新奇的,于是就有一些现代的种植生产园或者实验和科技示范基地等利用自身的特色,将自身同时开发成为度假休闲型的乡村旅游景点。其服务内容包括观光、体验、度假、休闲等各个方面,利用其高科技与高附加值的农业示范、科普教育、提供新奇的农特产品品尝等吸引游客。

    (5)租赁农园:一些市民为了体验家禽家畜的养殖或者蔬菜等植物的种植,去向一些农民租赁土地或家畜。于是一些农民便将这种租赁方式发展成了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他们通过收取一定的租金,将自家的家畜或者土地出租给市民,由市民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去体验家畜的养殖以及一些植物的种植,平时则由农民负责管理,最终的种养殖成果则属于租赁者所有。

    二、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很快,让广大的农民朋友从中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但是同时,我国的乡村旅游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不解决。未来将会对我国的乡村旅游带来一定的困扰。

    (1)建设盲目,没有规划性

    从上面总结的我国当前乡村旅游的项目可以看出,多数项目都是由个人或者小集体开发。在开发之前没有进行过专项的旅游规划,发展过程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而且,由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时间还不长,政府部门还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控,立法也还不健全,乡村旅游的管理单位形同虚设,经营者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总的来说,乡村旅游虽然发展很快,经营者很多,但仍是一盘散沙,没有形成品牌,也没有什么营销战略,仍处于很原始的水平。其主要的营销手段就是靠回头客以及朋友关系等。

    (2)产品单一

    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品种比较单一,如经营农家乐的就单纯经营农家乐,经营度假村的就单纯经营度假村。而且同一种形式的乡村旅游服务项目大多比较类似。尤其是在同一区域内,各经营者的经营方式更是具有极大的相似甚至雷同。这种雷同的经营模式,很难吸引客户。从而加大了不同经营者之间的竞争,增加了市场风险,降低了经营者的经济收益。同时,当前的乡村旅游,主要的项目还停留在住宿,观赏,餐饮等低级层次上,并没有对民俗文化本身所存在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随着教育的普及以及游客文化程度的提高,他们在旅游的同时,也会考虑到游玩背后所体现的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从而对乡村旅游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3)季节性强

    旅游的季节性非常明显,普遍存在着冬往南,夏往北的特点。这也就导致了在旺季的时候,各个景点客源集中,人满为患。许多乡村旅游都是由个体或者小公司经营,资金不够雄厚,旅游相关的服务和配套设施不完善,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而在淡季的时候,由于游客量少,又会导致大量的旅游资源闲置,甚至部分旅游景点由于入不敷出而停业,造成了“淡季时没东西吃、旺季时没地方吃”的局面。而且由于一般淡季时间都不短,一年中最少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时间处于淡季。这种情况使得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难以提高,不能有效的吸引投资进行后续的建设,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4)经营水平不高

    由于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大部分是当地的农户,受到文化素质及旅游专业素养的限制,他们普遍经营规模较小,档次偏低,经济效益不高。但是,一些经过培训的农户或者由企业经营的旅游景点,从规模、档次、服务质量、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都要强于没经过培训的农户。由此可见,对经营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水平,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有效措施。

    三、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

    通过上述当前我国乡村旅游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分析当前客源市场、政府政策等因素,综合分析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

    (1)政府将加大干预力度

    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以及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广泛重视,许多地方政府已经把乡村旅游的发展纳入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逐步加大了对其扶持、培育以及管控的力度。

    (2)投资趋势逐步多元化

    许多有远见的人都看到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纷纷对其进行投资。有部分乡村旅游项目是农民个体经营的,也有合伙经营的,还有一些是村集体投资的,一些有实力的公司也纷纷介入乡村旅游的开发。

    (3)逐步向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乡村旅游的第一批经营者要么投资失败,改做他行。要么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准备扩大规模。但是现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他们想要把乡村旅游做大做强,要在新的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就必须采取错位竞争,也就是要发展自己的特色,扩大经营规模,经营自己的品牌。

    (4)自助游将成为一种趋势

    乡村旅游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喜欢乡村旅游。但是同时,他们也不满足于一些已经发展成熟的、老套的旅游项目。他们喜欢自己开辟新的旅游点,自主提出一些新的旅游要求。乡村旅游的目的地和旅游的项目越来越广泛,旅游者在参加乡村旅游时越来越希望采取自助的形式。

    (5)旅客来源区域越来越广

    在乡村旅游刚刚兴起的时候,由于对其不了解,以及经营者宣传措施不到位等原因,游客多数为附近城市居民。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经营者对于宣传以及品牌建设的日益重视。部分乡村旅游项目已经形成了较为响亮的品牌,吸引了国内其他地方甚至国际上的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四、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建议

    在欧洲,从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了。但是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开始兴盛。由于欧洲的乡村旅游发展较早,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来发展我国的乡村旅游,欧洲的乡村旅游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进行品质认证

    德国农业协会在1972年就制定了乡村旅游的品质认证制度,有效保障了游客的合法权益。该制度经过多次修订,一直沿用至今。该制度对度假农场进行品质认证,对于经过检验合格的农场进行登记,并颁发度假农场认证徽章。而认证的后续工作由经济部和财政部负责实行。

    (2)成立组织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初期,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政府的监管还有待完善,此时需要成立一些组织来监管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3)建立完善的预定系统

    随着自助乡村游越来越受到欢迎,游客的旅游目的地越来越不明确,突发性很强。只有有着完善的预定系统,如网络、电话、旅行社等等,才能让游客及时了解目的地的情况,以便及时安排未来行程。

乡村发展的现状篇6

[关键词] 农村 水利 建设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221-01

乡镇作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是发展水利事业最基层的管理部门,对水利事业的全面发展起着监督、指导和管理作用,是保障最基层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水环境的要求也日益加剧,虽然各乡镇水利建设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是乡镇在水利事业建设和管理中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和难点。本文将结合义乌市赤岸镇水利事业建设发展实际为例,就围绕如何规范、强化和促进乡镇指导农村水利事业发展作浅要分析。

一、基本构成和职能

1、主管单位与职能

农办是乡镇水利事业发展的主管部门,肩负着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宣传、培训和落实;农村水利设施的整体规划和施工;防汛防台和抗旱的预防和实施;数据的统计等多项职能。

2、主管单位人员构成

镇农办成员基本上由农、林、水等几个专业人员构成。以赤岸镇为例,在岗管理水利的工作人员总计7人,包括农办主任1名,农办副主任1名(抓总水利员),各工作片水利员1名共4人,聘用资料员1名。

3、主管单位管理范围

对水利而言,农办主要管理辖区内河道、水库、山塘等水域环境和泵站、机电井、拦河坝等水工建筑物。以赤岸镇为例,镇农办肩负责全镇66个行政村的水利事业发展。目前,辖区内1万m3以上山塘、水库共计70座,而列入重要山塘水库巡查范围的总计有111座。其中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11座;1-10万m3山塘58座,其它重要山塘41座。全镇在吴溪、环溪、龙溪三条主要河道上所建设的水闸有12座,对河道的行洪调度起到了主要作用。

二、乡镇水利事业发展的窘境

现在各乡镇都在通过生态河道建设、塘库除险加固、清水养殖等方式方法,快速提升水环境整体质量,但是整个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1、病险山塘水库数量多,时间紧,维修任务和资金压力大。

以赤岸镇为例,全镇111座重要山塘水库,由于大多是在六七十年代建的土石坝,施工技术含量低,又经过多年运行,病险库较多。以每年安排除险加固10个为例,也要好几年。更有一些1万方以下小山塘,数量庞大,且在农业灌溉中都起到了较大作用,但是现在除险加固一般不安排,年久失修,大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责任心不强,业务力度不够。

从塘库巡查员和村级水务员现状看,目前普遍存在人员难及时到岗,巡查次数偏少,巡查记录不全,填写不规范,或者直接找不到巡查记录本。同时大部分人专业知识欠缺,责任心又不强,对安排任务走马观花,有事较难把握问题的严重性,如渗漏和管涌区别、渗漏严重性的判读和把握等。

3、各级水利工作人员工作需要进一步衔接恰当。

现在镇水利员、村级水务员和塘库巡查员间的信息共享也需要进一步改善。特别是村级巡查员本来由村水务员统一管理,镇农办做业务指导,但是由于村级水务员责任心不强,对巡查员管理力度不够,或者直接失去监管,形同虚设,降低工作效率。

4、水环境破坏屡禁不止,破坏严重。

调研过程中发现,辖区内对水域环境保护意识浅薄,往水域环境内倾倒垃圾、乱排污水、鸡粪猪粪投喂等现象较多,并且通过提醒教育效果不佳。长此以往造成库底和河床淤积、杂草丛生和水环境污染等现象日趋严重。

三、对现存问题的思考

1、乡镇水利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欠科学,不全面。

现在乡镇水利工作人员普遍存在水利编制人员数量欠缺、文化程度偏低、专业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就以赤岸镇为例,专业人才比例较低,全镇5个水利员,其中具有全日制最高学历本科以上的1人,占总人数的20%;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业人才1名,占总人数的20%;函授大专水平的2人,占总数的40%。

2、乡镇水利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不规范。

在乡镇从事水利工作的人员主要分为:乡镇水利员、村级水务员、村级塘库巡查员。在这三类人群中除去乡镇水利员在管理上相对比较规范外,其余两类人群如专业业务能力基础、新知识培训和专业知识考核等各个方面目前均比较薄弱。这类人员不但不是水利专业毕业,而且一般文化程度不好,高中以上都不多,再者一年也难得有一两次的培训机会,整体业务能力差,对乡镇要求完成的水利工作任务完成程度不高。

3、水利工作人员管理体制欠完善,不容易。

目前乡镇水利设施基本上都以乡镇为主管部门,虽然更有利于基础设施的情况掌控,但是这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3.1任务重,压力大。乡镇水利工作人员都需要负责联村、联企和监管其它各线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很难全心全意从事水利工作,整体业务能力提升慢。

3.2水利工作人员调配问题突出,现在从事水利工作人员相对较少,工最多也就一个作片一名水利员,产生了较多问题:一方面,根据实际水利建设需求调整人员较为困难;另一方面,人员少,乡镇直接将其它专业人员安排监管水利工作,造成了人员滥用;第三方面,由于乡镇水利工作人员分管不同工作,一时调动可能会产生较多工作的变动,所以对人员的调动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4、水利工作规划环节欠协调,不全面。

乡镇总体规划对水域环境的规划重视程度较为欠缺。水域规划往往是在其它规划以外,作为辅规划,缺少了和其它部门间的协调和沟通,造成了特别是一些小塘库刚刚造好,随着整体规划的变动又要拆除了,浪费了资源。

5、水域保护宣传欠缺,不强力。

群众思想跟不上,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但是并不带便就能置之不理,只有通过更大力度的宣传,潜移默化,才能进一步改善群众保护水域环境的意识。

四、对现存问题的几点建议

1、广泛宣传,提高责任心,形成水利建设良好氛围。

镇政府要合理安排好水利建设的宣传指导工作,各村、各片及各职能办要扎实落实好宣传教育任务,从多层次、多角度的实行水利建设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水利事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感受到是为群众谋福利,进而充分调动广大干群参与水利事业建设的热情和责任心,积极配合和完成各项水利工作任务,促进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

2、要注重人才,提升能力,强化水利队伍建设。

强化水利队伍建设就需要从指导人员到巡查人员进行全面升级,彻底解决水利队伍业务能力欠缺,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

一是多渠道,多方式,大力引进水利技术人才。可以通过设置水文、农水、水工等特定岗位的招考、调用,合理组建乡镇水利监管队伍,提升在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农田水利和水文等各方面的业务能力。

二是要解决技能提升的问题。一方面要强化水利工作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多联系水务局、水利学校、培训机构等单位和部门,定期与不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学习,通过对塘库巡查员、村级水务员和水利员的指导、培训、成员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和经典工作实践案列的分享等方式和途径,提升其水利业务能力,保障基层水利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专门安排人员进行职称评定联系、材料报送等相关工作。

3、科学管理,合理调配,最大限度发挥专业特长。

“上头千根线,下面一根针”这就是目前乡镇工作者的形象写照。然而要让乡镇水利事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要有更加明确的工作任务和指导方针。

一是明确工作重点仍是水利事业的发展。任何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在满足水利工作的正常开展的前提之下。

二是建立更加科学的人员调配制度。在专业允许的条件下,对人员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岗位工作,争当全科干部。

4、合理规划,重在管理,不做徒劳无用功。

水利事业发展必须要符合控制性规划,必须要在符合条件的基础上按部就班,合理推进。规划是基础,是前提,只有好的基础,才能形成气候。在具体的实施中,就要求乡镇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在编制水利规划时必须充分论证,即做到科学管理、提高效率,又规避风险、降低成本;第二,必须要自下而上编制好规划,逐级审批,规划有冲突时,要服从控制性规划,有必要的再进行联合会审,再做决定;第三,为确保可持续发展,还要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合理安排项目、财力、物力;第四,要充分发挥乡镇履行监管与指导职能,做好督察、考核及审计等配套服务工作。

5、注重水环境保护,构建美好家园。

和谐水环境建设是当今水利事业建设的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立良好的水环境体系,为今后美好未来留下一片绿水蓝天而努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要严抓水土流失防治。在施工建设上,在涉及水土流失的工程要做好水土保持方案;在管理上,要继续加大封山育林力度,改善上游生态环境,强化自我修复能力。

二是要加强水环境整治力度。始终以“两清”(即清理河道,清洁乡村)、“碧水商城”要求为行动指南,以“水系流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为目标,采取河堤整治、河道疏浚、生态恢复(增设生态河道建设项目、严查并取缔沿河污染源、开展污水管网建设等)等方式改善水环境。

三是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确保成效。规范后期管护保障机制,加大水环境的巡查、督察频率和力度。乡镇要结合塘库巡查员、村级水务员和水利员,制定明确巡查任务和奖惩制度,开展汛期和非汛期的督查、跟踪、信息反馈和年终奖惩。

参考文献

[1] 陈钟. 长三角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水利发展模式研究[D].河海大学,2007.

乡村发展的现状篇7

一、常德市乡村旅游简述

湖南省的农业大市―常德市拥有资源丰富的乡村旅游,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底蕴深厚乡土文化。依托这些丰富资源,常德的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几乎覆盖了整个常德市郊区县。可将常德市乡村旅游发展可归结为三个阶段:第一,萌芽阶段(1988年至1995年)。这一阶段乡村旅游规模小,活动分散;第二,发展阶段(1996年至2000年)。这一阶段从事乡村旅游的农户迅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配套服务逐步完善;第三,规范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旅游主管部门引导和扶持乡村旅游发展,旅行社积极介入,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产品进入旅游市场。

常德市乡村旅游目前已形成“一县一品”的产品格局,已基本形成以柳叶湖、鼎城区为重点的城郊休闲游;以石门、澧县桃园为中心的乡村采摘游;以安乡、汉寿为中心的水乡风光游;以花岩溪、桃源、壶瓶山、津市为区域的民俗风情游。

二、常德市乡村旅游发展特点

(一)发展速度快。虽然常德市乡村旅游与国内的一些一线城市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但近几年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开发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产品,这些旅游产品不仅成为本市居民休闲的首选,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游客,旅游收入逐年增加,为本市带来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常德市的乡村旅游具有离市近、离景近、离路近、离水近的空间分布显著特点。常德市地理资源丰富多样,交通便捷,大部分的乡村旅游景点都分布在市郊或交通便捷的农村。如:柳叶湖渔樵村、美丽乡村、花岩溪景区等。这些地方水体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具有优秀的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能满足旅游者观光、娱乐、休闲、度假、体验等多方面的旅游需求。

(三)“农家乐”是常德市乡村旅游产品的主要形式,产品的项目主要涉及垂钓、观光、采摘、、娱乐、耕种等方面,力求在满足游客休闲需求上给游客提供一个能参与农事劳作,感受乡土文化的旅游产品。

三、常德市乡村旅游产品主要形式

(一)喜闻乐见的农家乐

“农家乐”是乡村旅游产品的初级形式,也是最基础的产品。随着游客需求的不断增强,常德市的“农家乐”也由最初的“游击队”升级为了“正规军”。主要表现在投资者开始重视工作人员对游客的服务水平和对外宣传的力度,管理也逐渐规范化。这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选择周末来此体验农家田园生活,感受自然风光。乡村旅游的大发展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促成了一部分当地农民的发展致富。典型的农家乐代表如“美丽乡村”“花溪人家”“桃源人家”等。

(二)各具特色的乡村采摘园、休闲农庄

乡村旅游多元化要求常德市必须丰富乡村旅游的产品,结合游客需求及当地特色,近年来常德市也出现了一些各具特色的乡村采摘园和休闲农庄。这一类产品的代表有:以规模果园、花园、茶园为依托,以赏花采摘品茗为主题、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安乡“土生源”大型农庄;以柑橘为特色的马鬃岭乡鹤峰村、以花木为特色的鼎城区毛栗岗村等。旅游产品的多元化优化了常德市乡村旅游的产业结构,丰富了活动内容,也给我们指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

四、常德市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针对常德乡村旅游的现状,我们在景区和客源地发放相应的调查问卷,发现常德市的乡村旅游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乡村旅游产品相似度高,无地方特色

“农家乐”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由于乡村旅游开发的初期多为当地农民投资兴建,其同一地域的自然环境、乡土物产都相同。一般多为在当地风景好的地方修建房屋和鱼塘,满足游客前来尝尝农家饭、干干农家活、住住农家屋的意愿。游客每到一处,各景点提供的产品几乎一致,都为游客提供垂钓、等休闲活动,相似度高,没有地方特色。虽然近年来常德也出现了一些有特色的采摘园,但还没有形成规模。常德是湖南的农业大市,不仅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文化也具有地方特色,要增加景区的吸引力,就要大力发掘当地的文化特色,将其与乡村旅游活动结合,才能真正满足现代游客的心理需求。

(二)服务从业人员素质低,没有专业培训

通过调查发现,常德乡村旅游景区从事服务的从业人员大部分都是聘请的当地村民,她们文化水平低,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只能为游客提供简单的服务工作,不能满足游客对规范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的要求。

(三)旅游活动参与项目少,内容单一

要延长游客在当地的旅游时间,就必须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休闲旅游不同于观光旅游,单一的田园观光不能成为乡村旅游的主要内容,要吸引并留住游客,就要开发有趣味性,参与性,文化性的综合旅游产品。而目前从我们对常德市乡村旅游的实地调查中发现,旅游者到常德进行乡村旅游,主要是欣赏当地的田园风光,垂钓休闲娱乐,品尝农家菜三大内容,没有真正的能让游客体验农村生活的活动。

(四)乡村资源利用不当,忽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

发展乡村旅游,就不得不改变部分耕地或水域资源的使用方式,将原来用于耕种的农田建造为具有浓郁乡土特色的休闲农庄。利益的驱使导致经营者在进行投资建设时,将过多的城市元素加入农庄的建设中,削弱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农味,忽视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保护。过度的开发会造成田地的流失,大量游客的涌入也会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

(五)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品牌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已经不能适应旅游的形势,将本地旅游资源整合对外推销,形成品牌,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常德是一个农业大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以往经营者没有意识到宣传的重要性,没有对当地的旅游产品进行包装和推销,没有品牌营销意识,因而没有提高游客对当地景点的认知度,也无法吸引更多旅游者的目光。

五、发展常德市乡村旅游的几点思考

(一)引进专业管理,提升服务品质

目前常德市大多数的乡村旅游的投资经营主体基本上是农民或者是农村政府,虽然容易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农民要从一产转为三产的服务人员,无论从服务态度还是知识储备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要想把乡村旅游做出特色,打出品牌,经济支柱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乡村旅游的投资和经营的主体应该过渡到市民、旅游专业服务人员特别是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以及企业并存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专业机构的介入。专业机构的介入应该是一种全程式的服务,弥补目前常德市乡村旅游的规划升级。

(二)整理生态,增强旅游文化内涵

目前常德市部分乡村旅游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乡村朴素的民风民俗淡化,对传统的文化重视程度降低,多年沉淀下来的原生态乡间语言、服饰、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受文化的冲击和同化严重;景观上面,乡村的建筑、植物、道路和地貌等受非农业活动干扰,缺失乡间景观,缺乏个性与与特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因此,乡村旅游一定要有民生、文化、生态的内涵。要实现乡村生态、文化、环境的和谐发展,首先要对生态环境文化载体的保护,比如:原始景观不能毁掉,只能进行修缮;建筑保持古朴的风格。其次是合理布局乡村产业,强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另外还需要延伸产业的多元增值服务。

(三)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产品功能分区

在常德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要解决资源较为分散,整合程度不高的相关问题。根据各景点的资源特征和客源市场发展现状等条件,进行结构优化。在景区内划定相应的区域,满足游客食、住、行、游、购、娱的各项要求,有“土”味品尝区;土特产购买区;生态观光区;农活体验区;休闲度假区。既能满足游客观光游览的旅游需求,也能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体验生活,提高自我的需要。

(四)加强宣传力度,扩大乡村旅游的知名度

在乡村旅游项目开发时,应结合区域自身特色和市场需求,依照市场竞争态势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旅游开发策略。同时还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转变市场角色,树立品牌营销观念。将乡村旅游形象和乡村旅游产品进行策划和包装,制订促销计划,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拳头”促销攻势,增强促销的实效。要充分借助各类宣传媒体,广泛宣传造势,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提高乡村旅游的附加值。常德通过“石门柑橘节”“桃花节”在省内外已经具有一定的名气,但还应采取多渠道模式宣传本地的乡村旅游产品,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技术,提高客源地居民对常德乡村旅游的认知度,通过一些具有带动作用的人物的博客和微博等形式,吸引更多旅游者的目光,增加常德乡村旅游的知名度。

(五)借鉴主题公园模式,塑造新一代乡村旅游方式

现今“农家乐”依旧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形式,但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度假山庄和农业观光园将会全面展开。我们可以借用主题公园的开发模式和方法,将本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独特资源作为主题,来塑造新一代的乡村旅游方式――乡村体验旅游。为旅游者营造良好的乡村生活氛围,感受真正的乡土风俗文化、体验质朴的乡村生活方式的乡村旅游,让游客感受乡村旅游的嘉年华。

乡村发展的现状篇8

一、乡村游含义

(一)乡村游:有关“乡村游”的定义,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分别是由杜江、舒象连和张家恩给出的

其共同点是都强调乡村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生活和活动为基础的、可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需求的一种旅游活动,它是众多旅游形式中的一种,是隶属于生态旅游的一种专项旅游形式。而国外较为普遍接受的则是(1990)年的定义:乡村游就是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条件,使其在农场、牧场等典型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

(二)我认为乡村游就是农民在自己所拥有的土地、庭院、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为特色、以为游客服务的农村家庭经营方式一种新型旅游活动

换言之,“乡村游”休闲旅游是以田园风光和别有情趣的农家生活为依托,以低廉的价格吸引人们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的旅游形式,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乡村游”休闲旅游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

二、乡村游发展现状

近几年,乡村游旅游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它已成为很多城市郊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和城市居民休闲的新选择。乡村游己成为都市人假日、周末休闲、娱乐的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乡村游在中国的发展己有近20年的历史。乡村游旅游的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并且使村民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1992年一2002年,乡村游处于发展阶段,乡村游经营形态开始多元化,比如农业观光型、科普体验型、运动休闲度假型等。从2002年一至今,乡村游处在规范阶段,各地经营者和旅游主管部门开始对乡村游实行规范管理、升级上档、塑造形象、打造品牌,比如上海市的《乡村游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长沙市《乡村游星级划分及评定标准》、成都市《乡村游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评定》、《安徽省创建“乡村游旅游区(点)”实施标准》等等。这些规定和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指导、规范了乡村游旅游的发展。2004年上海市还颁布实施了国内首个“乡村游”旅游行业地方标准,根据标准规定,“乡村游”旅游中,接待游客的农家必须亮照经营、明码标价,接待家庭的成员不能有传染性疾病,服务人员要有健康证,农家的庭院要干净、整洁,没有乱堆、乱放的现象,三餐食品的原料应该新鲜卫生,而且要求能够提供当地农家的特色菜肴等。

三、乡村游发展类型

乡村游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类别体系。根据产品内容分为下列几类:

(一)现代农业科技型。这种类型的乡村游以现代农业技术、生产示范园地为题材,向游客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让游客参观生产大棚中的蔬菜、苗木、水果、花卉,得到一种全新的感受,对农业工业化的科技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农村度假型。利用农村良好的自然环境优势,加以改造,辅以度假设施,完善吃、住、游等服务项目,让游人有一个休闲度假的场所,让游客感受贴近自然、回归自然的乐趣。

(三)农家庄园型。有较为明确的庄园范围,这种类型的“乡村游”充分利用农户庭院空间以及周围的鱼塘、树林、果园、菜地等农家资源,增设耕地种菜、现场采摘、自选自做等服务项目,让游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当农家人、享乡村游。

(四)民族风情型。以展示农村古朴的民族风情为主题,从农家美食、农家院落、农舍建设、民间装饰等入手,辅以纯朴的民间歌舞表演、休闲娱乐项目,向游客展示出乡土民俗文化,吸引游客休闲娱乐,体验农家风情。如边境少数民族风情,象我的家乡的俄罗斯民俗游等。

四、乡村游发展问题的对策探讨

乡村游旅游是农业产业改造和升级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农民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同样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乡村游旅游的重要意义,针对上述问题,营造促进乡村游旅游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指导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做到开发与保护并举,促进乡村游旅游有序、规范、健康发展。消除客流、旅游人语的对乡村游所在地的不良影响,比如贫富分化、乡村游所在地的治安问题等等,保护好原生态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使得乡村游可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提高乡村游旅游的服务档次和知名度

乡村游的发展要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必须在挖掘农村绿水青山的文化内涵、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上下功夫。乡村游旅游急需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指导,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开发建设,促成规模档次的提高,形成整体优势,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乡村游旅游的服务档次和知名度,促进乡村游的健康长远发展。

(三)加强消防、安全、卫生等细节方面的问题解决,提高最好的服务环境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