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海外市场发展8篇

时间:2023-09-05 09:32:42

海外市场发展

海外市场发展篇1

[关键词]海外资本市场;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模式;启示与借鉴

一、多层次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本市场是指经营一年以上的各种资金融通关系所形成的市场,按融资方式和特点的不同,具体包括中长期信贷市场、证券市场(股票市场和中长期债券市场)等;狭义的资本市场把以间接融资为特征的中长期信贷市场排除在外,专指以直接融资为特征的证券市场。从广义角度看,在资本市场的两个子市场中,究竟哪个市场为主导,则要以各国的经济体制不同而有所侧重。本文中的资本市场狭义的指证券市场。

对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巴曙松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应当包括证券交易所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即0TC市场、三板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和代办股份转让市场等几个层次。王国刚认为,多层次是指资本市场应由交易所市场、场外市场、区域性市场、无形市场等多个层次的市场构成。多层次资本市场就是资本市场具有多层级性,以适应融资的差异性和投资的多元化。具体来说,主板市场重在打造蓝筹股市场;中小企业板或创业板重在为中小企业或创业和创新企业提供融资平台,为风险资本提供退出渠道;场外市场重在提供一个交易转让场所,作为上市的预演和退市的去处;产权交易所或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旨在提供一个集中信息交流的平台。而对于资本市场层次完善的标志是:资本市场应细分为多层次市场,不同类型的证券、投资者、融资者、中介机构相对分开,各得其所,市场的风险程度、上市条件、监管要求也有差别,而市场之间又是连通的,不断发展、经营业绩好的上市企业可从下一级市场升到上一级市场,最终构成一个“无缝”的市场。

在我国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由于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风险有所不同,利用资本市场的制度和信息的成本有所不同,资本市场应是分层的。分层的资本市场其实是将融资中的风险分散配置的一种机制。看似“垂直”的资本市场分层结构,其实是不同规模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阶梯,它可以适应不同信息不对称状况的企业和不同信息成本的投资者的各自需要。

二、海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模式

1 美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模式

美国是全球资本市场最为发达的国家,也是资本市场体系最健全和完善的国家。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集中与分散相统一、全国性与区域性相协调、场内交易与场外交易相结合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模式。美国资本市场体系按层次分,可分为四个层次:主板(俗称“一板”)市场、创业板(俗称“二板”)市场、场外交易或柜台交易市场(俗称“三板”)、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

美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除了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主板市场外,运作规范的创业板、交易活跃的场外交易和产权交易是其最为突出的特征。美国的创业板(NASDAQ)成立于1971年,成立之初NASDAQ内部形成了两个层次:全球市场和小型市场。小型市场的对象是高成长的中小企业,其中高科技企业占有很大比重;全球市场的对象是高资本企业或经小型市场发展起来的企业,小型市场的上市标准相对宽松。随着时代的变化,NASDAQ内部的层级更加明细。1990年,NASDAQ在体系内设立了OTCBB市场,为未能上市发行证券的企业提供交易场所。其后,0TCBB独立运行,直接由美国证监会和NASDAQ负责监管。2006年7月,NASDAQ全球精选市场形成,该市场从NASDAQ全球市场中挑选优质企业执行更高的上市标准。NASDAQ的繁荣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近百年来活跃的场外交易、柜台交易演进发展而来的。在NASDAQ形成之前,美国就已有3000多个柜台交易网点,还有比OTCBB标准更低、成立时间更早的粉红单市场(Pink Sheets)。此外,还有太平洋交易所、中西交易所、波士顿交易所等区域性资本市场。

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突出特点:

(1)分层次的上市标准和监管制度,形成了对企业的市场化筛选机制

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执行多层次的上市标准和运行、监管制度,形成了对准入企业的市场化筛选机制,客观上起到了培育和筛选优质企业的作用,在NASDAQ上市的公司中大约50%来自OTCBB,OTCBB为NASDAQ提供了广阔的潜在上市资源,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出色的“二传手”。

美国实际上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可分为五个层次的梯级市场:第一层次,由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全国市场构成,上市标准较高,主要是面向大企业提供股权融资的全国性市场。第二层次,由美国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小型股市场构成,主要是面向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服务的全国性市场。第三层次,由太平洋交易所、中西交易所、波士顿交易所、费城交易所、芝加哥证券交易所、辛辛那提证券交易所等区域易所构成,是主要交易地方性企业证券的市场。还有一些未经注册的交易所,主要交易地方性中小企业证券。第四层次,由O/CBB市场、粉红单市场、第三市场和第四市场构成,是主要面向广大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的场外市场。第五层次:由地方性柜台交易市场构成,是面向在各州发行股票的小型公司的柜台市场。美国不同层次的市场以不同的公司为服务对象,形成了一个体系健全的“梯级市场”。

(2)严格的转板机制,保证了资本市场的长期活力

美国资本市场严格的退市和转板制度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确保了NASDAQ市场企业的质量。多元化的市场格局使美国股票市场在组织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相互递进的市场特征,上市公司在不同层次的市场之间可进行相互转换,充分发挥了证券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极大地拓展了美国证券市场的容量,不同规模、不同需求的企业都可以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股票融资,获得发展的机会,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创新与增长。NASDAQ小型市场规定,连续30日交易价格低于1美元,警告后3个月未能使股价升至1美元以上,则将其摘牌降至0TCBB报价系统,在OTCBB摘牌的公司将退至Pink Sheets进行交易。以2003年至2005年6月共两年半的时间为例,2003年初NASDAQ全国市场有2784家上市公司,到2005年6月底只有2646家,其间新上市416家,退市的达554家,占2003年公司数量的20%;同一时期的小型市场从836家公司减少到595家,其间新上市96家,退市公司高达337家,占2003年公司数量的40%。

(3)形式灵活的交易制度

NASDAQ采用做市商交易制度,每家公司至少有两家做市商为其股票报价,每个做市商都承担资金,以随时应付任何买卖,这种制度极大地推动市场的活跃和资金的流动性。

2 英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模式

英国证券市场包括伦敦证券交易所与交易所外市场两个层次。根据英国4200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案》规定,正式上市的证券公开发行必须经过英国金融服务局(FSA)批准,发行后在伦敦交易所上市。非上市证券的公开发行则应遵守《1995年证券公开发行条例》的规定,发行后可在伦敦交易所为非上市证券获得交易服务。英国的场外市场不像美国那样发达,主要是以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内部多层次架构为主构建了英国多层次市场体系。

伦敦证券交易所内部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主板市场(Main Market)。为英国金融服务局批准正式上市的国内外公司提供交易服务。第二层次是可选择投资市场(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rket,简称AIM)。在该市场挂牌的证券不需要金融服务局审批,属未上市证券。

为了揭示上市公司的特点,伦敦交易所将主板市场与AIM市场中的高科技公司划为TeehMARK市场板块、按公司所在区域划为LandMARK板块。TechMARK内的生物医药类公司又进管一步划为TechmARK和Mediscience板块。英国的场外市场主要由一些大的投资银行根据英国《公司法》、4200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案》及《1995年证券公开发行条例》为非上市证券提供交易服务。这些投资银行通常作为非上市证券的做市商,通过报纸、互联网等渠道为非上市证券提供买卖报价。其中最有名的是OFEX市场,该市场由一家投资银行于1995年建立,有一套完整的挂牌、交易、结算、信息披露规则,目的是通过互联网为177只非上市证券提供挂牌交易服务。OFEX市场与伦敦交易所AIM市场都为非上市证券提供服务,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3 日本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模式

日本证券市场包括交易所市场及店头市场两个大的层次。交易所及店头市场内部又进一步分为若干层次。日本的证券交易所内部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第一部市场,即主板市场,具有较高的上市标准,主要为大型成熟企业服务。第二层次:第二部市场,上市标准低于第一部市场,为具有一定规模和经营年限的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服务。第三层次:新市场,上市标准低于第二部市场,为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服务。日本原有八个证券交易所,目前经过合并与联合形成东京、大阪、名古屋及福冈、札幌五个交易所,其中东京、大阪和名古屋证券交易所都设立了第二部市场与新市场。

日本店头市场又称JASDAQ市场。JASDAQ市场内部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第一款登记标准市场,为登记股票和管理股票服务。所谓登记股票是指发行公司符合日本证券业协会订立的标准,申请并通过该协会的审核,加入店头市场交易的证券;管理股票是指下市股票,或未符合上柜标准,经协会允许在店头市场受更多限制得以进行交易的股票。第二层次:第二款登记标准市场,为特则(青空,Green Sheet)股票服务。特则股票是指未上市,上柜的公司,但经券商推荐有成长发展前景的新兴事业股票。由于JASDAQ市场与交易所设立的新市场上市标准类似,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

三、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框架

1 主板市场

(1)A股市场

1990年12月,为适应股份制经济对证券交易市场的迫切需要,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1991年7月深证证券交易所开业。证券交易所的设立,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股份制经济的发展。截止2010年6月15日,沪市A股主板已有857家,深市A股市场452家企业上市,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主力军。沪深交易所主板市场主要是为大型、成熟的上市公司提供良好的融资坏境,是整个金字塔形资本市场的顶部,是最高层次的资本市场。在此基础上,探索按公司质量和市场流动性、稳定性指标进一步细化主板市场分层。

(2)B股市场

我国B股市场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特定阶段的产物。B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特种股票。它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买卖,在境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自1991底第一只B股,上海电真空B股上市发行以来,中国的B股市场已经由地方性市场发展到由中国证监会统一管理的全国性市场。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自2000年至今已经没有新的B股上市,目前在B股市场上交易的尚有106家上市公司,B股市场可以说基本已经完成了当时特定阶段的历史使命。在不久的将来,也许B股市场会在衍生产品及其他方面做些一些有益的探索,最终可能完成A、B股的合并,从而我国B股市场正式推出历史舞台。

2 二板市场

二板市场是针对中小型公司和新兴公司,尤其是高技术企业上市的市场。中国将来的创业板市场不仅仅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而且也包括一切具有高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

(1)中小板市场

自2004年6月我国开启中小板市场至今我国的中小板市场已有428家企业上市。由于目前存在的深圳中小板市场的上市条件和运作规则与主板基本相同,实质上只是一个小串板市场,不是真正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条件的二板市场,而仅仅是创业板市场的一个过渡。

(2)创业板市场

创业板最大的特点就是低门槛进入,严要求运作,有助于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机会。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和审批,首批28家公司终于在2009年10月30日于创业板上市,截止2010年6月15日为止已有89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众多,在不久的将来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将大大超过主板,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第二个主战场。

3 场外交易市场

目前中国的场外交易市场主要指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地方产权交易市场,条块结合的场外交易市场体系等。

(1)三板市场

三板市场的全称是“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三板市场包括老三板市场和新三板市场两个部分。老三板市场包括: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和退市公司。新三板市场是指自2006年起专门为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开设的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报价转让系统。截止目前为止,我国三板市场有106家公司上市交易。

①老三板

2001年6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开设了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作为我国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的一部分。老三板市场一方面为退市后的上市公司股份提供继续流通的场所;另一方面来解决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设立的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STAQ)和全国证券交易系统(NET)的历史遗留数家公司法人股流通问题。

②新三板

新三板市场是指2006年1月北京中关村高技术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转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试点。2007年7月,在该系统挂牌交易的粤传媒以IPO方式登陆中小企业板,实现了柜台交易向更高层次市场的转换,对柜台交易的活跃和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截至2008年10月,该系统已经有3l家企业正式挂牌,并由主办券商提供报价转让服务,部分公司还利用该系统实现了定向增发。

(2)产权交易市场

“地方产权交易市场”由原体改委及财政、国资系统组建的产权交易所和由科委系统组建的技术产权交易所两大部分组成,其主要特点是以做市商或会员制交易为特征,进行产权股权转让、资产并购、重组等。国资系统以上海产权交易所为龙头组织了长江流域产权交易共同市场,成员为长江流域省市的产权交易机构;以天津产权交易所为龙头组织了北方产权交易共同市场,成员为长江以北地区及京津地区的产权交易机构。科委系统自1999年12月在上海成立我国第一家技术产权交易所以来,目前全国各地已成立技术产权交易机构40多家,这些交易机构全部都是由当地政府部门牵头发起设立的。近两年来,地方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十分迅猛,其主要原因是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缺少金融服务的支持,更没有资本市场的支撑。

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模式比较与借鉴

通过对欧美和日本发达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模式的分析以及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框架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通过我国近20年证券市场的发展,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模式和框架。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基本上是基于美国模式,但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中国特色。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发展阶段有自己为了适应当时特定时期的独特设计,例如:B股市场、中小板市场以及老三板等。通过对海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模式对比,尽管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框架已具雏形,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借鉴海外发达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模式,在我国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进一步完善主板市场

进一步完善主板市场,逐步解决由于历史原因所产生的A股市场与B股市场的问题,在一个适当的时机和选择一个恰当的方式完成A、B股市场的合并。另外,增加主板市场的层次划分,建立主板市场与二板市场或三板市场的互换通道;适当改革部分交易机制,促进市场交易及流动性,如:是否适时引入做市商制度、恢复T+O交易、取消涨停板限制等。

2 建立真正的二板市场

我国目前的二板市场尚且不是真正的创业板市场,其上市门槛和交易制度与主板市场没有太大差异,从而削弱了创业板应有的效率和作用,无法真正发挥其为中小企业及创业初期企业融资的功能。另外,中小板作为创业板的过渡产物应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适时与创业板合并。借鉴海外创业板有关规则设计,放宽创业板上市门槛,创新交易机制,使其真正成为为中小企业及创业企业服务的融资平台。

3 建立统一、完善、高效的场外交易市场

目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框架中,主板市场基本形成,二板市场正在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尚且处于最初阶段。建立统一有效的完善的场外交易市场将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今后发展的重中之重。一方面,任何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体系都应该是一个互动的体系,既能给上市公司一个上升通道,又能给退市的公司一个退出渠道。因此,我国三板市场的定位于既是一个“收购站”又是一个“孵化器”。另外,对于我国众多企业的现状来说,上市公司在很长时期仍然是一种稀缺资源,绝大多数企业都属于非上市公司,因此场外交易市场主要为不能达到主板和二板市场上市要求的公司提供一个高效的融资平台。

借鉴发达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模式,按照企业股票上市交易的门槛高低、风险度的大小和股票流动的强弱,根据不同层次市场的功能和作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可设计为三个层次五个板块的发展框架,即主板市场,二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三板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同时,各个不同层次和板块的市场对应于不同的企业和交易规则,并对企业有不同的筛选机制,各司其职,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结构体系,这种高效的资本市场是每个国家资本市场发展发展的一般趋势。在建设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既要充分借鉴国际市场的成功经验,又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现有市场条件,着眼满足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完善的现实需求,根据各方面条件的成熟情况,分步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立的完善。

海外市场发展篇2

作为福建省最早“走出去”的外经龙头企业,中国武夷历经三十年发展,已成为有实力、讲信誉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目前在1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分公司,业务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13个工程领域,累计完成了100多个项目。在非洲,中国武夷建设了超过1000多公里的高等级公路,一批机场、医院和中非友好小学项目,树立起优秀的“CHINA WU YI”品牌。例如: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出席项目交接仪式的中国援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荣获“2012-2013国家优质工程奖” (境外工程)的肯尼亚内罗毕-西卡道路工程项目,荣获2016年 “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境外工程)的肯尼亚KCB商业银行总部大楼项目。中国武夷凭借在海外专业的市场化运作,连续23年跻身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杂志“全球最大250家承包商”,并荣膺“2013年最值得向非洲推荐的百名中国企业”“中国对外承包商会成长型企业”。

审时度势,战略布局“走出去”

回顾中国武夷多年发展之路,“走出去”是企业一以贯之的战略理念。公司成立伊始,中国武夷的前辈们便乘改革开放的东风,怀揣24万美元贷款闯入香港,继而打入国际市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中国武夷通过与央企合作,以“水手”角色“借船出海”,进入国际市场,参与承接援建项目,先后建设了援贝宁科托努综合体育场、中国驻贝宁大使馆等5个项目。这些项目以良好的管理和精湛的技术赢得了业主和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帮助中国武夷逐渐在海外站稳了脚跟。

2002年,中国武夷以进入肯尼亚市场为契机,真正开始了以东非为中心,辐射中非、西非、亚太的海外战略布局。短短几年,中国武夷进入数个目标市场,工程承接不断实现新突破。在肯尼亚,从最北部的摩亚雷到最南部的马赛马拉,中国武夷的身影遍布肯尼亚全国的公路项目及公共房建项目,为当地人民完善路网,改善交通,提升生活及工作品质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武夷之所以能在肯尼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市场取得成功,是因为公司的发展战略始终与所在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及产业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并契合中国与所在国政府的友好关系。作为一家国际工程承包企业,中国武夷深知随着非洲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运输、能源电力及公共建筑等基建市场呈现出巨大潜力。而随着中非产能合作及“十大合作计划”的推进,中非进一步深化合作的空间巨大、前景广阔。

落地生根,精品工程树品牌

在肯尼亚,“CHINA WU YI”已成为精品工程的代名词。秉持“一个项目,一座丰碑”的质量理念,中国武夷加强标准化、全周期质量管控,严格保障安全文明施工,不断以精品工程获得业主及民众的一致好评。

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有一条著名的“中国路”――内罗毕-西卡市政道路项目。该项目是迄今为止,肯尼亚政府投资最大的公路工程,是肯尼亚连接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等国交通大动脉的国际干线重要路段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武夷当时境外工程项目中结构形势最复杂、干扰因素最多、施工难度最大、项目人员最多的标志性建筑。经过项目全体员工的攻坚克难,先进设计、科学施工、优异质量及较高的社会效益,让该路的建成大大提升了首都内罗毕的市政道路通行能力,当地政府及民众对施工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而该路也一度成为中国武夷在肯尼亚的代名词。

除了内罗毕-西卡道路项目,中国武夷还有很多代表性精品工程,如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为保障工程质量,公司选用了中国国内最好的通讯设施、空调设施和建筑材料。又如肯尼亚KCB商业银行总部大楼项目,作为中国武夷在肯尼亚承接的首个高层房建项目,以先进的工艺,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创造了目前肯尼亚建筑业最快的主体结构施工进度。

正是凭借这些精品工程,中国武夷在非洲市场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市场的不断开拓奠定了良好基础。

步步为营,产业升级促转型

针对近年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及利润率不断下滑的局面,中国武夷一直在思考未来的方向,积极致力于转型升级。

中国武夷将建筑工业化看成是未碓诠际市场持续保持竞争力及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中国(福建)-埃塞俄比亚投资合作论坛期间,中国武夷也和埃塞政府初步达成了在埃塞投资建设建筑工业化研发生产基地及建材仓储式超市的意向。

工业园区的投资建设是中国武夷转型升级的又一着力点。中国武夷已在肯尼亚购买374英亩地块,拟进行“中国海丝路蒙巴萨武夷工业园”建设。利用非洲工业化进程加快与中非产能合作的契机,中国武夷有意联合其他省属企业抱团出海,目前与三钢合作的“中肯合作肯尼亚钢铁项目”正稳步推进,与省汽车集团合作的“金龙客车组装项目”等项目亦在洽谈中。2016年,中国武夷规划建设的中国-肯尼亚<东非>经贸合作区、中肯合作肯尼亚钢铁项目等8个项目被纳入福建省“海丝”核心区建设重大项目。

持续发展,利益共享赢尊重

2014年6月,中国武夷肯尼亚总部大楼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落成。这栋建筑面积达5500m2的大楼让中国武夷在肯尼亚拥有了“家”。总部大楼的落成更表明我们长期扎根肯尼亚的决心。除了肯尼亚总部大楼外,中国武夷在赤道几内亚、南苏丹、刚果(布)等国家也先后投资建造了办公楼。

多年来,中国武夷一直秉持“汇聚五湖四海,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将国际化和本地化相结合,加大海外机构建设力度,增加本地就业,延伸当地合作,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区繁荣,打造与各国政府、民众的“命运共同体”。以中国武夷在肯尼亚承建的D226公路为例,项目部在管理方面大胆引进当地管理人员,加强沟通交流,给予肯方员工平等的发展机会,打造了境外项目本土化管理的新样板。

除了自身在非洲进行投资外,中国武夷还作为闽非合作的桥梁,积极为其他福建企业到非洲投资牵线搭桥。先后带动福建省投资集团、能源集团等50多个品牌的建材、设备和生活产品出口。

和谐共生,做优秀企业公民

中国武夷“走出去”过程中,一直注重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热心公益事业,保护当地环境,做到每实施一个项目,带动一方经济发展,惠及一方百姓。

2012年,中国武夷中标A2公路的托比-摩亚雷路段项目。项目沿线水源匮乏,居民用水和牲畜饮水困难,部落之间也经常因水源而产生暴力冲突。中国武夷得知水源问题的严重性后,累计投入950万元人民币在公路沿线相继开挖了15口水塘,储水量近36万m3,有效解决了沿线用水问题。三年来,水塘周边新增200多户居民,很多学校在此选址,埃塞俄比亚边境的牧民也常赶着牲畜过来饮水。项目“巧妙解决施工用水问题,惠及当地民生”在“2015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活动中荣获“最佳实践案例”。

此外,为当地援建学校,参与清理受战火摧残的商场,为受灾民众捐款,参与蒙巴萨海岸垃圾清理活动,施工过程中注重保护野生动物等,中国武夷通过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成为当地百姓信赖的伙伴。

党旗飘扬,党建引领促发展

海外项目点多线长面广,中国武夷党委制定“四同步、全覆盖、高起点、严规范”的党建工作思路:在设立组织机构的同时建立党组织;在配备行政领导的同时配备党组织书记;在明确海外业务发展任务的同时明确海外党建工作职责任务;在开展海外业务的同时开展党建工作。

如今,中国武夷在具备条件的境外单位都单独党支部或党总支。规模小、党员少的单位则在同一区域内组成联合党支部。中国武夷实现了党组织在海外项目的全覆盖。

海外市场发展篇3

关键词:资本市场体系;场外交易市场:三板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0)01―0032―05

一、发展OTC市场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环节

发展场外市场(Over-the―Counter,OTC)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环节。OTC市场缺失是上海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短板”,推出OTC市场可以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突破口。通常而言,场外交易市场(又称柜台市场)是指在主板、创业板市场之外进行高科技、高成长型中小企业股票、退市企业股票交易的场所。从海外市场的经验看。多层次资本市场包括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三者相互补充、渗透,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资本支持。例如,美国场外交易市场高度发达,包括由纳斯达克市场(NASDAQ)、公告版市场(The OTC BulletinBoard,OTCBB)、粉红单市场(Pink Sheets)构成的向广大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的OTC零售市场。值得一提的是纳斯达克市场,如今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股票交易市场,该交易市场没有专门的交易大厅,直接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系统进行交易,但却成功地为数千家高科技企业提供上市融资并促进其发展壮大,对于美国的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功不可没。

根据世界上大多数金融中心的成长轨迹,以及上海建设金融中心所依托的优势条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业发展应立足于为制造业、贸易等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并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相结合,共同促进“长三角”及全国经济的发展。在目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更应坚持这一理念,走为实体产业发展服务的道路。因此,在我国已推出创业板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推进OTC市场建设,这既可积极扶持广大中小企业的成长,又可为主板和创业板市场提供“预备市场”及退市通道,从而形成无缝对接的资本市场体系。具体而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以上交所为主要平台的蓝筹板市场;第二个层级是深市的中小板以及创业板市场;第三个则是“初级资本市场层级”,该市场虚拟化程度低,进入门槛低,构成二板市场的基础。可以称之为“中国资本市场之产权板”。

2009年,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战略的确立,中国OTC市场建设加速,2009年5月19日,国务院批准并转发发改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提出将由证监会牵头“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推进场外市场建设,完善资本市场功能”。目前,国内天津、北京、重庆等主要城市正在谋划OTC市场建设,这显然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构成了竞争和压力。相对而言,上海已经建立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场内交易市场,但是场外交易市场仍属空白。因此,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无疑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战略的重要制度安排。OTC市场缺失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块“短板”,发展OTC市场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环节。

二、海外OTC市场运作机制

(一)海外成功OTC市场运作模式

1、美国OTC市场运作机制。

美国OTC市场是一个由做市商组成的无形的有价证券交易市场,其不同于证券交易所市场最显著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的交易大厅,负责在OTC市场交易股票的做市商分布在美国不同的地方,相互之间通过电话和计算机通信网络进行交易。美国OTC市场是一个多功能、多层次和多交易中心的交易市场,按照功能可具体分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

有价证券的批发业务是OTC市场所独有的业务,主要经营大宗有价证券的交易,专为机构投资者设立,包括第三市场和第四市场。在这两个市场上大量买卖股票不会引起二级市场股票价格剧烈波动,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也为企业兼并和收购提供了理想的操作空间。与第三市场不同的是第四市场不需要中间商(做市商)。零售市场根据市场层次的不同又可分为NASDAQ市场和分值股票市场。NASDAQ市场,即全美证券经销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National Asso―ciation 0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Ouotation svs,terns),自1971年建立以来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包括NASDAQ全球精选市场、NASDAQ全球市场以及NASDAQ资本市场的多层次市场体系。为满足不同企业的融资需要,每个子市场均有三套上市标准。分值股票市场(Penny Stock)是一个处于半透明状态下的以融资和交易低价股票为主的证券交易市场,处于美国证券市场结构体系的最低层。该市场主要包括粉单市场和公告版市场(OTCBB),两者的运行模式类似,本身只是股票报价和成交信息披露系统平台,投资者并不能通过这一系统平台进行交易。而只能通过OTC的做市商才能买卖股票。并且这两个市场均不设置进入门槛,任何公司都可不费任何成本地得到批准。两者不同的是,OTC公告版市场受到全美证券经销商协会(NASD)监管,从1999年1月4日美国证监会颁布“OTC公告版资格条例”开始,还须定期提交公司的财务季度报表、年度报表及重大事件披露表;而粉单市场不受证券市场的监管,不需要向市场披露任何信息,也不需要向证券监管部门提交任何形式的报告,其服务目标主要是被OTCBB除名但继续在OTC市场交易,并且没有公开报价渠道的公司。美国OTC市场的外汇和金融衍生品交易十分庞大,外汇交易占全美市场90%以上。OTC市场上金融衍生品交易主要在大型银行和企业或政府之间直接进行。

2、英国OTC市场运作机制。

英国的资本市场结构不同于美国的多维分层体系,而属于内部分层次为主、场外交易市场为辅的模式。其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包括全国性集中市场(伦敦证券交易所)、全国性创业板市场AIM(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rket)和TECMARK、全国性的三板市场OFEX(Off-Exchange)以及地方易市场。

AIM于1995年6月由伦敦证券交易所为满足小型、新兴和成长型企业的融资需要而创立。AIM虽隶属于伦敦证券交易所,但有其独立的交易规则和管理机构,交易所主要提供各种硬件设施,为AIM的交易活动、市场监控及结算提供保障。这种利用现有交易

系统建立相对独立的创业板市场。既可以充分利用交易所现有资源,又可以保证市场运作的独立性。AIM没有指定最低的上市标准,对上市公司的规模、经营年限以及公众持股量均无要求,只要求申请上市的公司按照英美统一适用的会计准则或国际会计标准公布财务资料,并聘请保荐人和经纪商各一名。此外,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及满足不同公司的需求,AIM实行竞争性的多做市商制度以及保荐人制度。保荐人的核心职责在于辅导企业的董事遵守市场规则,履行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上市前,保荐人要对发行人的资质和条件做出实质性审查,并随时以顾问的身份为公司董事提供有关AIM的咨询和指导;上市后,保荐人应指导和督促企业遵守市场规则,定期披露公司信息。由于AIM面向所有中小企业公开募股,并未特别倾向于高科技风险企业,导致投资者投资热情不高,市场流动性不足。于是英国于1999年11月设立了专门服务于具有创新技术企业的高科技企业融资市场TEC―MARK。三板市场OFEX也称为未上市证券市场,由在伦敦证券交易所的一家做市商家族公司创办,属于非正式市场。与AIM相比,OFEX市场面向更初级的中小企业,市场准入门槛及融资成本更低,为那些不能在主板市场或AIM挂牌交易的公司股票提供了一个融资场所。同样,OFEX市场实行多做市商制度。在OFEX挂牌的公司,经过发展可以按照程序升级进入AIM交易。

3、中国台湾OTC市场模式。

台湾的OTC市场包括柜台买卖中心和兴柜股票市场,其中柜台买卖中心处于台湾场外交易市场结构中的高层级,而兴柜股票市场则处于低层级。两个市场相互衔接,形成垂直分工模式,为处于不同层次的中小型企业提供股票流通和融资平台。

1994年11月,台湾当局为活跃已公开发行但尚未上市的公司股票市场设立了台湾证券柜台买卖中心。台湾的柜头市场除了主要包括资讯电子类高科技公司,还包括证券、机电、钢铁、保险、营建、运输、化学等多达16类行业公司,行业分布极其广泛。台湾柜台买卖中心较台湾证交所实行了更为宽松的上柜标准,采取自营商营业部议价制度,自营商或经纪商通过计算机自动成交系统买卖股票,这既提高了交易效率,又使得自营商报价透明度提高。具体的交易方式可分为券商营业部议价、计算机自动撮合成交,以及零股交易系统。2000年4月柜台买卖中心内部设立了“台湾创新成长类企业股票”(Taiwan Innovative Gmwing Entrepreneurs)市场,又称“第二类股”市场,以更为宽松的条件,支持新兴产业的中小企业到柜台买卖中心上柜。该市场实行独立交易制度,主要参考NASDAQ的多做市商交易制度和竞价制度的混合模式。

兴柜股票市场(Emerging Market)专为未上市上柜股票设立。上柜门槛比柜台买卖中心低很多,甚至没有门槛。凡公开发行的股份有限公司都可以上柜兴柜市场,对实收资本额、设立年限、盈利能力、股权分散程度等均无特殊规定。其目的是将未上市上柜股票纳入制度化管理。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合法、安全、透明的交易市场。兴柜只有一种交易方式,即采用在经纪商或自营商的营业处所的议价成交方式。

在多层次场外交易市场的建设过程中,台湾当局拉开了兴柜股票市场与柜台买卖中心在上柜门槛方面的差距;但在监督管制方面,两个层次的场外交易市场都施行比较严格的监管,如两市场在盈利能力、业务发展历程、信息披露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限制。由于上柜公司的风险更大,兴柜市场甚至实施更为严格的监管。

(二)海外成功OTC市场制度的启示

1、投资主体。

由于OTC市场的融资主体为中小型企业。它们大多处于发展初期,资本规模较小,业绩不稳定,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因而企业在蕴藏着潜在的增长空间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这就决定了OTC市场上的投资主体大多以资金实力雄厚、投资期限较长、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机构投资者为主,如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公司及银行的信用部门等。此外。一些个人投资者也可以从事OTC市场上的交易。随着各国不断加强对OTC市场的监管,个人投资者参与场外交易的比例不断提高。

2、融资主体。

场外交易市场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小额、标准化程度不高的股份的流通。由于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小,盈利能力不稳定,处在发展初期,企业主营业务都比较单一。因此场外交易市场的上市条件低于主板市场,有的甚至不规定上市条件,比如美国OTCBB、英国的AIM、OFEX对企业发行的最低数量以及发行和维持的费用均没有要求,美国NASDAQ市场虽然上市标准有三套,但总体上对盈利也基本不作要求。美国NASDAQ等海外二板市场对上市公司发起人数量不作明确限定等。虽然台湾OTC市场对公司上市门槛设置了较高要求,但也大大低于其场内市场。与主板市场相比较,场外交易市场上市公司一般都要求有高度集中的业务范围、严密的业务发展计划、完整清晰的业务发展战略和较大的业务增长潜力等特征。此外,场外交易市场大大缩短了中小企业上市的周期和成本。小公司在达不到交易所或创业板市场对上市公司要求或承担不起高昂的上市成本,一般选择在三板上市融资,如美国的分值股票市场、英国的AIM和OFEX市场、台湾兴柜股票市场。

3、交易机制。

从世界各国的场外交易市场来看,OTC市场的交易机制多采取报价驱动模式、指令驱动模式或将两者结合的混合模式。目前,英国的AIM、美国的OTCBB实行做市商报价驱动的交易模式,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的MOTHERS新市场和大阪交易所的HERCULES新市场实行指令驱动的交易模式,其余各场外交易市场大都实行多做市商的报价驱动和指令驱动的混合模式。这说明在当今OTC市场多做市商和竞价制度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已成为交易机制的主流选择。

4、监督机制。

从海外OTC监管模式来看,随着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成熟及金融创新浪潮,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都将其并人资本市场监管框架体系之内,以防止投机者利用场外市场的监管空白进行违规操作,扰乱资本市场秩序,从而损害投资者利益。目前,各国对OTC市场的监管已形成行政监管和行业自我监管的多头复合监管体制。在美国,按照其现行的法律,证券市场和证券机构均接受SEC专门监督和管理,证券交易所和OTC无不例外。NASD在SEC注册,负责对OTCBB做市商或参加交易的公司的报价行为和交易惯例进行监督。NASD规定OTCBB市场和粉单市场上做市商的活动和交易法规,但发行公司必须在SEC注册。NASDAQ市场在成为证券交易所后不再受NASD监管,而只接受SEC的管制。英国的场外交易市场AIM和OFEX均由英国证监会直接监管。在AIM挂牌交易的公司与伦敦证交所上市的公司一样,需要披露年报和半年报、影响股票价格的一般性信息、企业重大

交易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台湾的柜台买卖中心不仅接受来自台湾证期会的严格监管,自身还实行自律监管。而兴柜股票市场由于其成立时间较短,规模有限,暂为柜台买卖中代管,对它的监管并未纳人证期会的管辖范围。

三、上海OTC市场发展模式选择与路径安排

上海推进OTC市场建设,应包括市场体系、上市规则、交易机制、信息披露、转板退市、监管等一系列制度设计。

1、设立OTC市场,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当前,上海已经具备了全国领先的集中交易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可看作二板市场的中小企业板和即将推出的创业板则属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各地的产权交易市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股权交易市场可看作我国的三板市场,但这一市场远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场外交易市场。天津、深圳、北京、重庆等城市依托政策、项目资源等优势一直在积极地发展OTC市场,但上海既然承担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历史使命,无论是从提高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还是从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角度,均应走在全国的前列。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发展OTC市场已经成为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必然选择。

上海建设OTC市场必须定位清晰、规范标准,具体而言,上海OTC市场应强调三点要求:第一,定位为创业板的“创业板”,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生物制药、信息技术等产业融资,打造成为新兴的、迅速发展的产业和有潜力公司的融资平台;第二,作为全国OTC的主导市场,规划和设计必须高标准,以推动不同区域OTC的对接和全国性规范性OTC市场形成:第三,OTC市场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构成。它弥补上海没有创业板市场的不足,同时为创业资本退出提供渠道。

2、制定合理上市规则,构建资本市场初级层次。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初级层次。我国OTC市场的上市门槛自然应低于主板和创业板市场,但是我国在交易制度和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还远不成熟,实行类似于美国OTCBB市场的宽松准入标准风险极大,因此上海OTC市场在上市规则上应有一定限制。借鉴国内外OTC市场的经验,上海OTC市场建设应以低门槛加高标准为原则,在企业规模、发行数量和盈利要求方面降低门槛,但要求企业具有高度集中的业务范围、严密的业务发展计划、完整清晰的业务发展战略和较大的业务增长潜力等,以保证企业的质量以及成长性。在OTC市场设立初期,为了保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挂牌条件应相对严格,待市场成熟规模扩大后再适当放宽挂牌条件。为保证挂牌公司质量,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挂牌应采取保荐人制度和核准制(实质性审核),避免出现上市企业挂牌和摘牌过于频繁以及交易不活跃等现象。

3、引入多做市商制度。建立多做市商和ECN混合交易方式。

通常,OTC市场上的挂牌企业一般处于发展期,规模较小、风险较高,公司股票的换手率很低,交易十分不频繁,但只要进行交易,股价难免出现大幅波动。而且OTC市场低股价和小交易量的特点使得股票交易的买卖价差较大,市场弹性较小,这都决定了场外交易市场上存在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又由于场外市场主要针对有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自身发展不够成熟,行业透明度也较低,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经营风险都很大,容易为投机者操纵,破产倒闭的可能性也大大高于主板公司,这些都加大了OTC市场的投机风险。

为降低市场上的流动性风险和投机风险,上海OTC市场可引人多做市商制度。做市商动用自有资金随时应付买卖活动,活跃市场。投资者可按做市商报价立即进行交易,而不必等待交易对手的买卖指令。因此,做市商制度保障了市场进行不间断的交易活动,尤其有利于大额买卖指令及时成交,这对于市值较低、交易量小的股票尤为重要。从而保证市场充足的流动性。通常一只股票有两个以上做市商为其做市,并且做市商对做市的股票有一定的持仓量,市场操纵者因为担心做市商抛压、抑制股价而不敢妄为。这在客观上减缓了场外市场的投机风险。

同时,完善OTC市场的虚拟电子交易平台,构建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场外交易市场。并和其他地方性市场通过电子网络连接起来。上海OTC市场可以借鉴NASDAQ市场引入多做市商和ECN混合的交易方式,形成两者相互竞争的局面。以提高市场效率。

4、构建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权益。

信息披露制度是投资者保护的重要基础,这对OTC市场建设尤其重要。由于在场外交易市场挂牌的中小企业进入门槛低,发行的证券数量少、价格低、流动性差、风险大,因而监管部门更应加强对该市场的信息披露监管,以吸引广大中小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尽可能保证他们在市场信息对称的情况下进行交易。

目前,我国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报价转让系统关于信息披露的要求由证券从业协会监管,披露的信息应包括股份挂牌报价说明书、年度报告和临时报告,并通过专门网站。可以看出我国场外市场还尚无关于交易信息的披露要求,包括天津的OTC市场以及其他产权交易市场在这一方面均属空白。因此,上海OTC市场应借鉴国外成熟的信息披露体系,构建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明确包括交易信息和财务信息的信息披露要求,以防内幕操纵和公司欺诈行为的发生,从而切实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5、建立转板及退市机制。

一个成功的OTC市场,必须具备转板和退市机制。其中,转板是指场外交易市场上的企业因经营有方达到主板或创业板的上市要求,进而转到主板或创业板上市。退市是指主板或创业板市场的上市公司因各种原因不再继续符合主板或创业板上市条件,从而退出交易所市场,降入场外交易市场。

通过转板及退市机制,可以将场外交易市场与主板市场建立一种相互连通的机制。在场外交易市场的企业符合一定的条件可以进入到主板市场:而在主板市场摘牌的企业其股份则可以继续在场外交易市场流通。通过相互之间的连通,可以使发展好的有潜力的企业上升到更高层次的资本市场中,同时从主板市场退市的企业还可以在场外交易市场保持股份的流通性,以维护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最终,场外交易市场对主板市场来说对企业可以起到一个优胜劣汰的筛选作用。

海外市场发展篇4

关键字: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 利率市场化 影响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Negotiable Certificate of Deposit, CD),亦称大额可转让存款证,是银行印发的一种定期存款凭证,凭证上印有一定的票面金额、存入和到期日及利率,到期后可按票面金额和规定利率提取全部本利,逾期存款不计息。CD可流通转让,自由买卖。

CD发展的海外经验

(一)CD在美国的发展经验

(1)美国CD发展历史

CD最早于1961年产生于美国,晚于1933 年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出现,早于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1973-1986年),是商业银行迫于竞争和监管压力自发创新的负债工具。

20世纪60年代,美国金融市场上利率上涨,而定期储蓄存款利率受联邦条例制约,有上限规定,因此资金从商业银行流入其他收益高的金融工具。为了吸引客户,美国花旗银行率先推出CD。它具有利率较高,可在二级市场转让的优点,一方面有助于银行吸收存款和进行资产管理,另一方面存单购买者可以根据资金状况自由调节自己的资金组合。因此,CD的推出受到市场各方欢迎,迅速在各大银行得到推广。

(2)美国CD的分类

美国CD按发行者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一是美国国内存单,即美国境内银行发行的CD。其期限通常由双方协商确定,利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有浮动利率和固定利率之分。

二是欧洲美元存单,即美国境外银行发行的以美元为面值的CD。其利率通常不受美国银行条例的限制。

三是扬基(Yankee)存单,即外国银行在美国发行的CD。这种存单通常以零售方式出售给投资者。

四是储蓄机构存单,即非银行机构,诸如储蓄贷款协会、互助储蓄银行、信用合作社等机构发行的CD。这类存单通常受法律规定和实际操作困难的制约,其二级市场不发达。

一般情况下,欧洲美元存单和扬基存单利率高于美国国内存单。

(3)美国CD一级市场

在典型的美国国内存单一级市场交易中,投资者和发行人就 CD 的利率、持有期及金额达成一致之后,发行人将CD转移给投资者的托管行。托管行在验证凭证后,将凭证计入投资者账户的资产方,然后通过联邦储备银行的电子转移网络对发行人进行支付。

欧洲美元存单市场的交易机制与美国国内存单不同,其被保存在伦敦的托管行,而在纽约进行支付。双方在协议达成后,一般在2个工作日内通过银行间支付清算系统进行支付。

(4)美国CD二级市场

交易商通过自己的账户买卖CD来进行做市交易。其交易对象通常只包括期限在 6 个月之内的高评级CD,CD必须在参与者的托管行之间进行转移,其清算根据品种和交易时间的不同而不同。

(5)美国CD推出后的影响

美国CD在推出初期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1975年和1982 年达到高点,占存款的比例达到25%左右。CD的推出促使存款结构发生变化,储蓄存款占比下降,存款结构变动直接推升负债成本。

从美国1个月、3个月、6个月期CD利率来看,与同期限的Libor十分贴合,说明CD定价在一定程度上贴近市场比较公允的报价,而略高于同期限的国债利率大约34-42BP。从其走势来看,在利率市场化前期,一方面由于通胀高企,市场利率被推高,另一方面由于银行争夺存款竞争激烈,CD利率高企。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化,CD利率回归常态,银行利润得以保持。

(二)日本经验

(1)日本CD发展历史

日本从1985 年开始引入CD,早于存款利率市场化,晚于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1971 年)。日本的利率市场化主要由政府推动,CD也是由政府主导推出。

(2)CD的定价

同美国CD定价相似,日本CD利率贴近同期限的日元TIBOR及国债利率,低于同期限银行拆借利率。由于 CD 具有流通性,其利率低于普通的不可流通的定期存款,又由于CD利率波动较大,日本居民和企业更偏好于投资定期存款,这是 CD 占比在日本不是很高的原因之一。CD 的持有者以企业和政府机构为主。

从日本CD利率走势来看,1996年至1999年6月先降,1999年7月至2001年3月后升,2001年4月至2006年5月在低位盘整,2006年6月到2008年6月再度上行,2008年6月以来开始回落。其走势和货币市场走势、货币政策取向高度相关。

(3)日本CD推出后的影响

日本CD增速总体慢于美国,在推出初期增长迅速,但其规模仍较小,高速发展期为1979-1989年,高点时其占存款之比仅为6%-8%。

日本CD推出后,从存款结构的变化来看,CD占比提升,活期存款占比小幅下降,1985-1994年其他定期存款占比迅速提升,活期占比加速下降。但由于日本CD占比始终较小,对利差和银行业绩影响不明显。

我国CD推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目前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同时相关替代品(银行理财、货币基金等)有所发展,CD推出的环境与别国不同。预计在初期,我国主要试点大额可转让定期同业存单(以下简称同业CD),其推出或将推升商业银行的短期综合成本,但长期将趋于稳定。

自2013年三季度以来,人民银行一直坚持稳中偏紧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为了加强流动性管理,主动上浮存款利率,很多城商行更是一浮到顶。货币市场资金利率的抬升使同业负债成本增加,对同业负债依赖程度较高的银行综合负债成本被迫提升。

随着同业负债成本的提升,以及在监管压力和货币政策中性偏紧的指引下,商业银行同业负债占比整体有所下降。若目前占总负债10%-25%的同业负债均转换为同业CD,预计初期会在一定程度上推高银行的综合成本。这是因为目前银行对于负债的竞争仍然比较激烈,尤其是今年6月“钱荒”之后,长期利率居高不下已经推高同业存款利率,这也将推高同业CD利率。此外,未来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也会增加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的成本。但从长期来看,随着市场发育更加完善,同业CD的竞争将趋于平衡,预计其定价也将像目前的同业存款那样在同期限Shibor上加点,并逐步趋于稳定。

应对CD推出的对策

(一)加速推进Shibor长端利率的构建

目前国内 Shibor 体系中,1 个月期以内的 Shibor 利率报价主要参考同期限的回购利率,由于回购交易较活跃,因此1 个月期以内的 Shibor比较市场化,能动态反映市场变化。但1 个月及以上期限的 Shibor波动性不足,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1个月期以上品种缺乏活跃的、公开透明的成交品种作为报价参考。第二,目前长期限Shibor报价的考核机制也存在一定问题,对于报价行成员的主要考核指标是报价偏离度,即如果报价多次或者连续被剔除出计算算术平均值的样本,则报价行可能会获得差评,导致下一年无法入选报价行。因此,为进一步推进同业CD的市场定价机制,应尽快推进Shibor在银行产品定价、内部定价中的使用,随着长端Shibor的发展,其公允性和使用频率会大大增强,同业CD发行将具有推出的定价基准和市场基础。

(二)择机推出存款保险制度

从美、日大额存单的推广经验来看,存款保险制度是先行条件,它可以为利率市场化护航。因为利率市场化后银行间经营差异扩大,银行业风险上升。通过建立完善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可有效降低挤兑风险,促进中小银行与大型银行公平竞争,维护金融稳定。

(三)加快商业银行成本收益率曲线构建

从国外领先的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技术的使用情况来观察,资金转移定价体系(FTP)可以合理地把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产品定价体系、资源配置体系及绩效考核统筹结合,是目前比较先进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而FTP的报价基础和定价方式都基于银行的成本收益率曲线,如果一项业务所涉成本没有收益率曲线,就无法精确测算该项业务所能获得的收益,也就无法开展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

除了货币市场利率、定期存款利率和国债利率会影响CD报价外,每家银行的特殊性、市场认可度、监管评级等都会影响其报价,而每家银行的CD报价参考依据除了外部因素外,最重要的就是其自身的成本收益率曲线。

为推进商业银行现代化经营管理FTP的应用,同时为了应对利率市场化、同业CD的发展需要,商业银行必须加快构建自身成本收益率曲线。

(四)银行为保存款而进行的理财业务亟待转型

银行理财在发展初期,部分承担着为银行增加存款的功能,特别是在2011年以后,在季末上演的存款争夺大战中,银行都会推出特供理财产品。如果同业CD推出,传统理财业务必然受到影响,继而会影响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未来必然要求理财产品收益率高于同业CD收益率,银行如何寻找高收益资产来满足理财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银行未来的理财业务必须要进行创新,从传统的商业银行向投资银行转移,从单纯的理财产品向与券商、基金、保险、资管合作为客户提供多元化产品转换。

海外市场发展篇5

摘 要:从2002年开始,黄河钻井总公司按照"巩固油区内部市场,努力发展国内外部市场,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的市场发展战略,积极走出国门、勇创海外市场,曾先后赴伊朗、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科威特、墨西哥、土库曼、沙特等国际市场从事钻井工程和技术服务。海外市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亏损到盈利、从散兵作战向规模化经营逐步转变。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历经了国际市场的种种挑战、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锤炼了队伍、积累了丰富的海外市场施工经验和技术成果,闯出了"胜利黄河钻井"品牌,提升了市场竞争能力。目前,海外市场有15支钻井队、2支固井队、1支工具租赁队、1支下套管服务队、1支钻具检测队,在5个国家(伊朗、土库曼、墨西哥、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从事钻井、固井、下套管、工具租赁、钻具检测等施工服务。

中石化集团公司面对目前低油价常态化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正视风险挑战与发展机遇并存的现状,制定了做优做强、打造世界一流国际化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

一、管理创新是海外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黄河钻井总公司按照集团公司和胜利工程公司新的发展战略,确定了“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做优做强,建设国际一流钻井工程公司”的阶段性目标。从海外市场来看,国内和国际的石油公司都在加快资源扩张步伐,新的勘探合作区块不断涌现,对石油钻探行业的需求长期保持,为我们优选海外项目、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空间。在看到机遇的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国际市场的复杂性、艰巨性,国际政治局势风云变幻、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际油价低迷有可能常态化,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风险,如国际市场钻井服务价格下滑、工作量不连续、美元持续贬值、都会对海外市场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正确分析现实矛盾和困难,不断拓展新思路、探索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经营管理模式,逐步实现从经营粗放型向集约管理型的过渡转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管理创新是海外项目目标实现的基石

1、指导思想

在优化结构、创新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把发展质量和效益、技术进步、绿色低碳、以人为本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做优做强”的指导原则,努力实现业务规模、经济质量的双跨越。

2、创新思路

针对海外市场的差异性、多样性、风险性、合同类型的复杂性,以及项目所在国的政治环境、法律制度、外贸政策、环境保护、人力资源条件等多方面与国内不同,积极开拓新思路、大胆创新、多错并举、区别不同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优化市场格局,加强精细化管理,适度扩大市场规模,重点强调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增强公司海外市场发展实力。

3、创新目标

将海外市场作为探索管理经验、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在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过程中,实现追标、创标的发展平台。在市场竞争中锤炼队伍、积累经验、展示队伍作风和技术实力,通过自身能力的发挥,树立良好的市场信誉,建树品牌形象。坚持“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做优做强,建设国际一流钻井工程公司”战略目标,努力实现率先发展。

三、创新管理在项目运行中的实践经验

(一)优化市场格局,规模化发展,实现由数量型向规模效益型的转变

针对海外市场钻机分散、资源无法综合利用的现状,我们确立了“海外市场规模化发展”的工作思路。针对市场运行效益好的项目,稳步扩大市场规模,逐步形成规模效应。

(二)创新市场开发模式,推进海外市场可持续发展

在国际经济形势整体下滑的不利形势下,我们弱化中石化石油工程板块重组对海外市场开拓带来的不利因素,不单单拘泥于国工、海外中心单一的信息渠道,主动出击,多方寻求商机,克服市场开发力量薄弱等诸多困难,积极创新市场开发模式,建立以总公司市场开发办公室为主,总公司与专业公司、海外项目部内外并举、相辅相成的市场开发模式,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寻找后续工作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总公司充分利用油田和中石化层面的资源,多次到国工、国堪协调,并邀请上级部门到公司来考察钻机,充分展示公司的整体实力,积极沟通,赢得市场;另一方面,海外项目部利用在施工当地获取信息直接、及时的便利条件,积极寻找适合我们的项目。“多条腿”走路,拓宽了市场开发渠道、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各系统将收集到的市场信息最终汇总到总公司市场开发办公室,由市场开发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统一进行分析研究、优选项目,向海外工程管理中心汇报,积极参与项目投标。

(三)完善海外市场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为海外市场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按照“统一决策,集中管理,分级实施”的管理模式,理顺管理程序,有效整合总公司、专业公司、项目管理部的资源,充分发挥并调用专业公司、海外目部的力量,在总公司的统一决策下,完成市场开拓、人员出(入)境、物料保障、项目管理等各项工作;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在全公司范围内选拔具有国际市场运作经验的项目管理人员、精通国际商务、国际合作方面的经营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管理团队,保证项目高效运行;完善并出台外部市场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市场管理程序,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对外部市场的保障能力,促进公司外部市场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四、管理创新在海外项目管理中的检验结果

(一)海外市场经营业绩突显

海外市场按照“规模化发展”的原则逐步进行项目整合和结构调整,开拓思路,创新管理,实现了数量型向规模效益型的转变。市场份额稳步扩大,经济业绩突显,近两年实现产值连年大幅度增加,2014年环比2010年产值增加20%;2015年实现产值4.09亿元,环比2011年增加26.23% ;创造海外发展的历史最高业绩。

(二)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1、搬迁时间缩短

墨西哥设备搬迁时间已由最初的10天,降到平均井间搬迁时间5.65天,达到了在同一区域施工的美国和墨西哥井队的水平。科威特和伊朗项目的平均井间搬迁时间也在逐年缩短,2012年科威特项目平均3.24天、伊朗平均7天,都达到或创造了同工区的最好水平。2014年新中标的科威项目开工日期比合同规定日期提前1个月,生产效率明显提升。

2、日费率明显提升

执行日费制合同的海外项目的生产实效率年提高。2012年,平均日费率99.6%,生产时效在同区域施工的中石化的7支钻井队中名列第一;伊朗项目日费率99.43%,创造了雅达工区的最高水平;墨西哥平均日费率99.23%,墨西哥项目在生产时效、钻井进尺、工程质量三方面都超越了在同一区域施工的美国钻井队。各项目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施工区域,通过不断的努力,都建树了良好的胜利钻井品牌形象。

海外市场发展篇6

中国内地的资本市场服务真的存在外包吗?根据荆林波的界定,外包服务是指将企业内部的某些周期性的、反复性的活动或职能通过合约的方式转移给外部服务提供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产要素和决策权也会随之转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外包服务就成了企业经营的一种战略选择,特别是2002年以来,发展更是活跃,成了各界关注的焦点。近来媒体报道中所指的资本市场服务的外包,指的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三类企业(大型国企、优秀民企和外资企业),其所需要的资本市场服务基本上是在海外得到满足的。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资本市场服务主要是从海外获得的,亦即中国所需要的资本市场服务大部分外包到海外了。截至2004年年底,沪深股市的可流通市值总额不到12000亿元,但中国公司在海外上市的流通市值总额达22098亿元。正是中国资本市场服务的外包加速,使得中国内地的资本市场逐渐被边缘化了。此外,人们还把内地机构的资金涌向海外也看作是资本市场服务的一种外包。

不过这些媒体报道所指的外包与一般理论所指的外包服务及制造业外包在性质上迥然不同。首先,一般意义上的外包服务是指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转移,它既有生产要素的转移也有决策权的转移,而且这种转移有明确的外包服务的需求与满足这种需求的企业。同时,这些外包服务一定是可贸易品或可贸易的服务品,或是依附在可贸易的产品上的服务。近来媒体报道所指的外包则是整个资本市场服务的外包,这种服务既不是可贸易的服务品,也不可能依附在可贸易的产品上,更没有通过企业的内部活动实现生产要素和决策权的转移。无论是上海资本市场还是深圳资本市场都不可能通过交易所把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服务转移到海外去。既然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服务是不可贸易的产品,也不可能通过内地的交易所把其服务的生产要素与决策权转移到海外,那么,说内地资本市场服务存在外包,在理论上与经验上都是没有依据的。

我认为,中国内地企业到海外上市及内地资金到海外金融市场进行投资,完全是内地企业在现有的约束条件下根据自己的企业融资需要而作出的不同市场选择。这就像一家企业从不同的市场选择不同的生产要素一样。如果内地资本市场服务对企业融资更有利,这些企业肯定会选择在内地市场上市;如果海外资本市场服务对企业的融资更有利,他们自然会选择海外市场。

大量的内地企业到海外上市,无论是对经济发展还是对企业自身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2001年以来内地股市进入低迷期,但中国经济并没有因此而停顿下来,反而在这几年间得到了蓬勃发展。可以说,这是与内地企业从海外融集到了大量资金,并带回内地投资有关的。目前,利用海外资源来发展内地经济早已成了国民的一种共识。

有人认为,一个巨大而高效的外包资本市场的存在,对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例如它使得人们忽视了内地资本市场的发展、外企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增加、内地资金涌向海外及内地金融衍生品市场丧失了发展的良机等。还有人认为如果这种外包进一步发展,而内地资本市场仍然低迷不振,那么中国香港资本市场就可能完全替代中国内地资本市场,这将给中国金融市场未来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由于中国香港资本市场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外部,如果外来资金撤走,必然导致内地企业融资困难以及已上市公司的价值大幅下降;外包也会导致内地企业大量资产价值的流失,导致内地资本市场资产定价权的丧失,资产价格被整体性低估;同时不利于内地中小企业融资,还将减少内地民众的投资机会等。

我个人并不认同这些看法。内地资本市场服务的外包是一个虚拟性的假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即使它的确存在,这些假定的影响也是不存在的。首先,外包服务之所以能够迅速地发展起来,完全在于其经济内在性。全球信息技术外包服务1990年只有90亿美元,但到1994年就达到了280亿美元,2001年则达3000亿美元,有人预计2008年这个数字还将增长到7000亿美元,2010年达到10000亿美元。试想,如果外包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与效率,不能给国家经济带来繁荣,那它可能得到迅速发展吗?从经验上来说,美国的外包服务发达并没有给美国经济带来萧条,中国的制造业接受大量外包服务也没有给国家经济带来不安全。外包服务肯定是企业经营的一种好选择。

其次,中国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与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发展并非是此消彼长的,而是互动促进、竞争发展的。内地资本市场十几年来的经验表明,中国香港资本市场不仅成了内地证券市场发展的榜样也成了其繁荣的动力。事实上,内地有足够的上市资源让境内外的资本市场来分享和竞争,内地企业到海外上市不足为惧。

同样,认为外包服务会导致内地企业资产流失及减少内地民众投资机会的看法,即使在内地资本市场服务外包存在的情况下,也是不成立的。因为,这些看法仅是从国内外市场完全分割及不发展的条件下来看这些现象的。一家企业到海外上市,其股价可能比在内地上市要低、而红利反而更高,但这并不一定是资产流失。我们应该问一下,这些企业为什么愿意到海外市场卖低价而不在内地卖高价呢?还有,在海外市场融资让企业得到了发展,尽管要给投资者一定的回报,但最后获利的还是企业本身。这些问题的答案归结到一点,就是内地企业到海外上市有百利,而负面影响不会太大。

海外市场发展篇7

【关键词】石油 海外市场 开发 策略

导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经济和政治环境都发生了变化,新型的知识经济时代导致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有了新的特点,这些外在环境都对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要求,要求我国的石油企业只有全方位开发国际市场,在国际的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寻求新的渠道,才能实现我国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石油企业应加速“走出去”的步伐,采用跨国经营战略,全力开发海外市场,与国际著名石油公司竞争。石油企业在开发海外市场的过程中,由于起步晚,要针对遇到的问题,认真分析,亩提高海外市场开发能力。

1石油企业海外市场开发存在问题

1.1企业机制不灵活

石油企业多为国营性质,在海外的市场缺乏自主经营权,工作人员不能因时制宜地根据突发状况做出灵活的决策,而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很多有严重的官僚作风,大大制约了石油企业的海外发展。同时,由于石油企业重组后容易有产权、责任问题混淆,企业的奖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没有很好地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影响了工作效率。此外,石油企业在开发国际市场的行为上,还处于圈地为营、单独奋战的状态,石油企业海外开发方面的国家政策导向和扶持也很缺乏,石油企业在海外扩充发展的统一协调机制也不健全,影响了石油企业在海外市场进行开发的整体效益。

1.2石油企业技术能力不足

我国石油企业有些部分的专业技术和设备能力基本处于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总的说来,在国际上,还是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比如成套技术的形成率低、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技术开发能力落后等,特别是前沿技术与国际上的石油公司存在很大差距,不能涉足到国际先进的前沿技术,甚至对其不甚了解;石油企业还多以生产实用这个目标引进技术,企业技术发展动力不足,大大妨碍了企业自身技术能力的提高,特别是没有学习到技术改进方法,就无法在海外市场开发技术。

1.3开发国际项目经验不足

开发海外市场的石油企业,需要一定的海外项目操作经验,在获得项目的信息后,对海外项目施工现场勘察不足,对项目所在地环境不够了解,也缺少分析,缺乏投资收益的观念,投标时,一般是根据国内提供的项目参数,市场报价也全凭经验,容易产生漏项、错项,或对海外项目的标书不够理解透彻,导致市场报价过低。

1.4石油企业内人才匮乏

石油企业内人才匮乏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大制约了海外市场的开发能力。企业内虽有相当部分各专业各级别的人才,但对于海外市场开发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第一,石油企业的人才结构存在问题,企业内技术人员占了很大比例,然而,国际商务、专业法律的人才人员相对不足;第二,企业内人才的知识层次有一定缺陷,很多资深的技术人员不能熟练掌握英语,企业内亟需既懂技术、外语、又懂商务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些都制约了石油企业海外市场开发中跨国经营的纵深发展。

2提高石油企业海外市场开发能力的策略

2.1提升管理机制

我国石油企业要开发海外市场,应建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组织形式,打破国有经营的行业垄断,强化玉国际化的石油公司、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建立起工、贸、金合一的大型石油股份公司,建立起国际规模,从而获取较高的规模、结构、协同效益,增大国际竞争力。此外,石油企业间应加强协调统一,组织起战略联盟,共享资源,开发海外市场。此外,政府部门可成立海外市场开发的咨询机构,帮助企业跨国经营业务的开展。石油企业应根据国家政策,重点策划地区和市场,最大减少石油企业海外市场开发的风险。

2.2切实加强技术创新管理

技术管理是企业竞争的要点。石油企业要抢占海外市场、寻求发展,就要发展技术。石油企业应调整和创建企业内的技术创新战略,首先,要做到高度强化科研投入;其次,科研应紧密结合生产并注重与科研协作;第三,密切关注国际石油公司的技术创新发展战略,从而准确地做好技术方面的超前研究;最后,要注重海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工作,同时,要对对引进的技术的进行消化吸收和模仿创新,为开发海外市场做好准备。

2.3做好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石油企业的海外市场开发,是投入及风险高且周期长的工作。因此,要做好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及综合的评价。石油企业在海外市场开发中,主要有政治、经济和资源风险,因此要在那些政治稳、市场成本低、油气资源可供程度高的国家地区,首先可选具有石油跨国经验丰富的评估机构,研究并制订出一套先进、定量、科学的综合评价法,对石油项目进行前期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及论证,从而有利于做出选择。针对风险收益率达不到预定标准的地区和项目,绝不投资和冒险。

2.4培养合适的海外市场开发人才

培养合适的海外市场开发人才,首先要建立吸纳人才的机制,其次进行选拔和培训,吸收优秀人才,全方位、多层次对人才开进行发,培养适应开发海外市场的复合人才。石油企业应结合实际,重点培养具有专业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具有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和经营管理高级管理人才。此外,石油企业应认真组织对员工的培训,既可以专家授课的方式,也可直接对涉外人员进行脱产学习,或有计划地选派人员到境外公司、项目组、办事处锻炼。

2.5加强海外石油通信开发

建立石油海外卫星通信站,使得石油卫星通信网覆盖全球,将为中国石油“走出去”战略提供强有力的通信保障。新的卫星系统开通后,整个网络可覆盖全球。海外网络建设时,将国内与海外区域网络中心建设进行连接。中国石油各海外业务单位可通过已经建成的中国石油海外卫星通信网接入中国石油内网,进行数据传输、网络电话、视频接入、电子邮件及OA办公等。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石油企业海外市场的开发中,应做好策略的制定和研究,从而实现海外市场营销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孙彦彬.提高我国石油企业海外市场开发能力的对策[J]

油气田地面工程,2006(06)

[2]傅兆玺.中国对外石油投资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

学,2009

海外市场发展篇8

关键词:海运服务;市场开放;贸易自由化

一、引言

就目前国际贸易环境而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国家利益,其都在不断进行贸易保护。发达国家在其竞争力较强的领域实施自由贸易,而在竞争力较弱的领域则实施贸易保护;而发展中国家因其各方面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都不强而主张实施全面贸易保护。在国际贸易当中,80%以上的货物运输都是选择海运,[1]对于国际贸易来说,海动服务贸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海运服务行业,对于海运服务贸易也有着越来越多的保护政策。

二、我国海运服务市场开放给海运服务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现各国经济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海运服务市场的开放程度必然会给海运服务贸易带来一定的影响。海运服务市场相对开放可进一步促进海运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从而降低海运服务贸易的运输成本,加快我国贸易国际化的发展速度。现我国海运服务市场的开放承诺及实施水平相对较高,而其给我国海运服务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高水平的实际海运服务市场开放扩大了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逆差。相比于我国在海运服务市场开放方面所做出的承诺,我国实际的海运服务市场的开放程度要更大,这种积极的海运态度虽然可促进海运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海运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比较弱,因此就我国现在的海运服务市场的开放而言属过度开放,导致国内一些国际竞争能力不足的海运企业难以在与国外海运企业相竞争时取得优势地位。首先,针对国民待遇,国内的外国公司通常都享有国民待遇,有些公司或是有些公司的某些方面甚至还享有超国民待遇。例如,我国对于很多外国海运企业不但没有实施歧视性的税收,反而享有比国内企业更低的税收待遇。其次,针对市场准入,我国的海运服务市场的开放程度甚至高于发达国家。例如,国际海运服务协议当中明确指出:“外国船舶不得经营港口国沿海和内河港之间的运输业务。”[2]但是在我国的海运服务市场的相关市场准入当中却允许中外合营的船务公司进行登记并在船舶上悬挂我国国旗,同时也允许其经营我国沿海及内河港之间的运输业务。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海运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比较弱,在这种过度开放的海运服务市场当中,国内海运企业势必难以对抗国外市场竞争力强的海运企业。虽然我国现海运服务的贸易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但是在海运服务市场过度开放的背景下,外国海运企业占据了我国航运市场的大量份额,导致我国运输行业的进口额不断加大,从而扩大了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逆差。

第二,海运服务市场的过度开放打破了国内货运市场原有的竞争格局。国内货运市场不断开放,很多外资船务公司慢慢建立起了自己的货运公司,导致一定范围内的货源遭到抢夺甚至被控制,使得外资船务公司也参与了国内货运的市场竞争当中,打破了国内货运市场原有的竞争格局。国外船务公司慢慢获取了货运的经营权会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我国国内的货运企业。有些外资船务公司甚至利用各种方式以打压国内的货运企业,比如极力压低出口方的价格、利用到付运费将货源抢走、在协议当中添加限制性条款以加大国内货运企业的运输成本等。[3]引入国外竞争力不但打破了国内现有的货运市场的竞争格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内货运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三,我国海这服务市场的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的航行权,从而对我国国家安全造成一定影响。我国《海运条例》第28条第2款明确规定:只有本国承运人才能从事国内港口间的运输。[4]对于沿海运输权的相关规定可对国外海运企业渗入国内起到很大的限制作用,从而有效保护国内的海运行业,同时还可对外国船舶进行沿海运输起到限制及禁止的作用,从而尽量减少国外海运企业对于我国国内海运企业的所产生的冲击。而沿海运输权的开放不但会对国内的海运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在国际海运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此外也会对国内中小港口的向前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然而对于沿海运输权的相关规定也可能会对我国慢慢发展为国际中转港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相关人士经研究发现,由于沿海运输权的相关规定,很多承运人在不同的轮班之间或是不同的服务航线之间难以进行中转。若能适当放宽沿海运输权的保护,那么上海、宁波、青岛等沿海地区就很有可能会发展成国际中转中心。对沿海运输权进行适当放宽就相当于给予了国内承运人更多的选择机会,比如在进行航线的选择时,国内很多承运人就可选择路程较短的航线,从而减少运输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及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沿海运输权的开放或保护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的安全,因此在进行海运服务市场进行开放时要充分考虑国家的领土安全及对海上航线的保护。

三、促进我国海运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相关措施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海运服务市场的开放程度也不断加大,对于我国海运企业来说,其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然而就我国目前的海运服务市场而言,在国际市场竞争当中,我国海运业还处于比较弱的地位,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化市场竞争环境当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仅对我国海运业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而且还要改变我国海运企业的管理方式,提高我国海运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全面提高我国海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综合实力,促进我国活动服务贸易进一步自由化。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我国海运服务市场的开放程度及海运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程度要严格遵循适度原则。所谓适度原则就是指在对海运服务进行开放及实现海运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过程当中要循序渐进,严格把握各阶段的发展进度及尺度。比如在实施最惠国待遇这项政策时,可事先保留一些豁免规定以在后期的发展当中根据具体的发展状况慢慢加入。依照最惠国待遇的例外条件,在海运服务市场开放的过程当中要进行有条件开放。竞争对手不同,所采取的手段也要有所变化,同时也可跟其他国家进行协商,以换取他国海运市场给予我国海运市场更加深入的准入程度以及更加宽松的准入条件。此外,针对国民待遇,我国采取了取消货载保留的政策,然而很多航运公司却不能立即适应,其经营机制及竞争意识无法立即做出改变,从而导致货源大量流失,严重影响了航运公司的经济利益。由此可见,各政策的制定及实施必须依照货种的不同逐步、分阶段实施。

第二,加强国际沟通,积极参加国际有关于海运服务贸易的双边及多边谈判。要想促进我国海运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程度,就必须对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所存在的优势及劣势进行分析,随后制定相应的方案并给出具体的实施步骤。此外,还要在国际海运服务贸易的双边及多边谈判当中确立我国的立场及策略,这样不但对我国履行GATS缔约国所应尽的义务给予帮助,而且还有利于我国利用GATS行使权利,从而为我国海运服务贸易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高我国海运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在进行谈判的过程当中,不仅要对WTO、GATS和有关于海运服务贸易协议的规范及运行机制进行认真研究,而且还要明确表明自己在国际海运服务贸易中的立场,同时利用相关规则以维护自身的权利,最大化地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尽量减少不利条件所产生的影响。

第三,我国海运企业应尽量加快内部体制改革的速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国际市场竞争力,使我国海运企业在国际竞争当中占有一席之地。就我国海运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其已存在一定的可在国际海运市场当中进行竞争的独立能力,但是我国是否能成为海运强国主要是由我国航运市场的健康开放程度来决定的,而不是依靠国家保护主义或是完全开放的贸易政。海运企业只有不断壮大自身,提高其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海运服务市场当中存在立足之地。同时,船务公司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及员工的综合素质,从而加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还可通过与其他公司联合,进行改组,或是采取兼并的方式将公司规模扩大,实现企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从而从根本上将我国海运企业存在的散、弱、差等问题进行改变。除此之外,海运企业还要充分发挥本土优势,加强与货运人的沟通与联系,同时建立与国际海运服务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企业内部的运营机制,利用增值服务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树立品牌形象以转变我国海运业在国际海运市场贸易中的角色。

四、结语

我国海运服务市场的开放对于我国海运服务贸易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海运服务市场的适当开放可促进我国海运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加快我国海运服务贸易的发展。但是,海运服务市场的过度开放不但会冲击我国国内海运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国内海运企业在国际海运服务市场当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国家安全。因此在制定海运服务市场开放承诺必须充分考虑我国国内海运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同时还要学会充分利用国际海运服务贸易相关规定中的权利,以真正利用海运服务市场的开放促进我国海运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及我国海运服务行业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颖峰,寇宁.我国海运服务市场开放与海运服务贸易自由化

[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1(06):31-36.

[2] 李晨,张琦.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J].中国海洋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26-30.

[3] 陈双喜,王磊.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逆差影响因素研究[J].财贸

经济,2011(02):80-86.

推荐期刊